TWI412027B - 碟片匣 - Google Patents

碟片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2027B
TWI412027B TW099138500A TW99138500A TWI412027B TW I412027 B TWI412027 B TW I412027B TW 099138500 A TW099138500 A TW 099138500A TW 99138500 A TW99138500 A TW 99138500A TW I412027 B TWI412027 B TW I4120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cassette
rectangular plate
seat
c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8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0569A (en
Inventor
Takeshi Kubo
Sunmin Kim
Nobuhiko Tsukahara
Takeharu Takasawa
Naofumi Got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14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7311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14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5120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14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450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40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0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2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20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2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for rigid discs
    • G11B23/032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for rigid discs for disc-pac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28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the disc having to be extracted from the cartridge for recording reproducing, e.g. cooperating with an extractable tray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Description

碟片匣
本發明是關於收納碟片的碟片匣,尤其是關於:不使用碟片托盤來收納碟片,並且在匣盒主體不設置用來進行碟片***排出的開口部,藉由讓上下殼罩分離來進行碟片的***排出的碟片匣。
近年來,碟片狀記錄媒體的記錄容量是跳躍性地增大,會具備有用來儲存個人處理的資訊量所需要的容量。另一方面,即使在將預期未來實用化的超多層碟片、容體記錄碟片適用在需要雲端運算資料中心或大容量資料記錄儲存的系統的情況,以Blu-ray Disc(BD)或Professional Disc的方式一片片收納在匣盒的情況,在一個匣盒的記錄容量將來也會不夠。
如果使用:用來將收納每片大容量碟片的碟片匣進行多數處理的碟片承載機或裝運機來建構資料中心的話,即使有提升空間的利用效率也並不充分。
作為其解決方法,在日本特開2004-134019(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15328(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172726(專利文獻3)提案出:在一個匣盒收納多數片薄片狀碟片的構造。可是,在該構造,需要與可收納的碟片數量相同數量的專用的碟片托盤,會導致匣盒主體大型化、重量化。在用來驅動該碟片的碟片驅動裝置側,需要用來搬運碟片托盤,並且從碟片托盤僅將碟片排出的機構等,碟片的承載機構會複雜化、大型化。而需要用來使薄片狀碟片的旋轉穩定化的機構等,也會有讓裝置主體大型化、高成本化的問題。
另一方面,當不使用碟片托盤而要收納碟片狀記錄媒體時,在匣盒主體內,碟片狀記錄媒體會晃動,在碟片***排出時可能會有無法預料的問題。而匣盒主體的強度不夠,也可能會導致碟片匣的變形或讓收納的碟片狀記錄媒體受損。並且,伴隨著碟片的記錄容量的增加,防止灰塵等進入匣盒主體的需求也會提高,也需要不能容易將碟片***排出用的開口部開放的機構,而會導致匣盒主體的複雜化、大型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4-134019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7-115328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7-172726
因此,本發明,其目的要提供一種碟片匣,不使用碟片托盤,可容易地將收納於匣盒主體內的碟片進行***排出。
本發明,在不使用碟片托盤來收納碟片的碟片匣,其目的要提供一種碟片匣,能穩定地收納碟片,並且維持匣盒主體的強度。
並且,本發明,其目的要提供一種碟片匣,確保匣盒主體的剛性,並且不具備有供收納的碟片***排出用的開口部,能夠防止灰塵等從開口部進入。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碟片匣,具有:藉由可分離地結合而構成匣盒主體的大致矩形的上下殼罩,上述上下殼罩的其中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其中一方的主面的第一矩形板、與設置在上述第一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一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側壁的左右的一對碟片座;將與上述第一矩形板的設置有上述碟片座的上述第一側緣正交而相對向的第二側緣開放,上述上下殼罩的另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另一方的主面的第二矩形板、設置在上述第二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三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前面及背面的前後的一對立壁構件、以及在與上述第二矩形板的設置有上述立壁構件的上述第三側緣正交的第四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側面的一部分的分割壁;上述一對碟片座,分別從其中一端涵蓋到另一端形成有:與上述第一矩形板平行,且涵蓋上述碟片的面方向而可滑動地支承碟片的外周緣的支承溝,在其中一端設置有:從上述第二側緣的其中一方進行上述碟片的***排出的碟片***排出口,在另一端設置有:讓用來從上述第二側緣的另一方將上述碟片朝上述碟片***排出口側推出的推出構件進入的碟片推出口,藉由上述上下殼罩對接,藉由上述一對立壁構件將上述第二側緣封閉,藉由將上述上下殼罩朝與上述第一矩形板及上述第二矩形板的各主面正交的上下方向分離,將上述第二側緣開放,將上述碟片***排出口及碟片推出口開放。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碟片匣,具有:藉由可上下分離地結合而構成匣盒主體的大致矩形的上下殼罩,上述上下殼罩的其中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其中一方的主面的第一矩形板、與設置在上述第一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一側緣,用來支承碟片的外周緣的的左右的一對碟片座;上述一對碟片座,分別形成有:與上述第一矩形板平行,且涵蓋上述碟片的面方向可滑動地支承上述碟片的外周緣的支承溝,上述碟片,藉由沿著上述支承溝而滑動而從上述上下殼罩的其中一方***排出,上述上下殼罩的另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另一方的主面的第二矩形板、以及從上述第二矩形板豎立設置,用來插通於藉由上述碟片座所支承的上述碟片的中心孔的支軸。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碟片匣,具有:藉由可分離地結合而構成匣盒主體的大致矩形的上下殼罩,上述上下殼罩的其中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其中一方的主面的第一矩形板、與設置在上述第一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一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側壁的左右的一對碟片座;將與上述第一矩形板的設置有上述碟片座的上述第一側緣正交而相對向的第二側緣開放,上述上下殼罩的另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另一方的主面的第二矩形板、設置在上述第二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三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前面及背面的前後的一對立壁構件、以及在與上述第二矩形板的設置有上述立壁構件的上述第三側緣正交的第四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側面的一部分的左右的一對分割壁、以及從上述第二矩形板豎立設置,用來插通於藉由上述碟片座所支承的上述碟片的中心孔的支軸;上述一對碟片座,分別從其中一端涵蓋到另一端形成有:與上述第一矩形板平行,且涵蓋上述碟片的面方向而可滑動地支承碟片的外周緣的支承溝,從上述第二側緣將上述碟片***排出,藉由將上述上下殼罩對接,藉由上述第一、第二矩形板、上述前後的一對立壁構件、上述分割壁、及上述一對碟片座,將全面封閉,並且上述支軸抵接於上述第一矩形板,藉由將上述上下殼罩朝上下方向分離,將上述第二側緣開放,而可進行上述碟片的***排出。
藉由本發明,藉由將上下殼罩分割為上下,則能將收納於其中一方的殼罩內的碟片朝面方向滑動,來進行***排出,則可不使用碟片托盤,用簡易的構造來進行碟片的***排出。
藉由本發明,在藉由將上下殼罩分割為上下,使碟片朝面方向滑動來進行碟片的***排出的碟片匣,藉由以支軸來支承上下殼罩,則可不使用碟片托盤,確保匣盒主體的強度,防止匣盒主體的變形、或因此導致碟片受損。
藉由本發明,在藉由將上下殼罩分割為上下,使碟片朝面方向滑動來進行碟片的***排出的碟片匣,藉由上下殼罩對接,藉由第一、第二矩形板、前後一對的立壁構件、一對分割壁及一對碟片座,將全面封閉,並且藉由讓突設於第二矩形板的支軸抵接於第一矩形板,則不用設置供碟片***排出的門部,能堅固地構成匣盒主體,且也能防止灰塵等進入。
以下針對適用本發明的碟片匣及碟片變換裝置,參考圖面詳細說明。說明是用以下的順序來進行。
1.碟片匣
1-1:上殼罩
1-2:下殼罩
2.碟片變換裝置
2-1:裝置主體
2-2:選擇承載機
2-3:傳送承載機
2-4:碟片變換裝置的動作
適用本發明的碟片匣及碟片變換裝置,如第1圖所示,具備有:收納複數個成為碟片狀記錄媒體的光碟2的碟片匣1、以及安裝該碟片匣1,選擇性地搬運光碟2的碟片變換裝置3。在第2圖及第3圖顯示了將碟片變換裝置3的頂外殼61卸下的狀態。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碟片變換裝置3,是具有:從收納於碟片匣1的複數的光碟2,將用來進行資訊訊號的記錄或播放的光碟2予以排出的選擇承載機5、將從選擇承載機5所排出的光碟2拉入,將其搬運到記錄播放裝置7的傳送承載機6。
碟片變換裝置3,當***碟片匣1時,藉由選擇承載機5將碟片匣1的上下殼罩11、12分割,將光碟2排出,藉由傳送承載機6,將該光碟2搬運至可夾在記錄播放裝置7的位置。碟片變換裝置3,當完成對於光碟2的資訊訊號的寫入或讀取時,藉由傳送承載機6將該光碟2***到:安裝於選擇承載機5的碟片匣1內,藉由選擇承載機5將碟片匣1的上下殼罩11、12結合,朝裝置主體外排出。
<1.碟片匣>
碟片匣1,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具有:上下殼罩11、12對接結合而成的矩形的匣盒主體10。碟片匣1,在將上下殼罩11、12分割之後,在下殼罩12收納複數的光碟2,從成為下殼罩12的長軸方向的一端部12a側進行光碟2的***排出。也就是說,碟片匣1,在匣盒主體10未設置有光碟2的***排出口,藉由將構成匣盒主體10的上下殼罩11、12分割,來進行光碟2的***排出。
在以下,匣盒主體10,從下殼罩12將光碟2***排出,並且將成為朝碟片變換裝置3的***端的長軸方向的一端側的側面作為前面10a,將前面10a的相反側且形成有貼標籤用的凹面部23的另一端側的側面作為背面10b,將與前面10a及背面10b正交且設置有上下殼罩11、12的分割溝47的側面作為左側面10c及右側面10d。
[1-1.上殼罩]
上殼罩11,是使用工程用塑膠成型,如第6圖所示,是具有:構成匣盒主體10的上面的矩形的上面板13、安裝在上面板13構成匣盒主體10的背面的背面塊14、安裝在上面板13構成匣盒主體10的前面的前面壁15、以及從上面板13的大致中央豎立設置的支軸16。
如第7圖所示,上面板13,在長軸方向的一端側形成有:用來以小螺釘固定前面壁15的小螺釘孔18,在長軸方向的另一端側,形成有:以小螺釘固定背面塊14的小螺釘孔19。上面板13,在避開長軸方向的一端側的光碟2的投影面的兩側,豎立設置有:將後述的鎖定機構30的前側鎖定片31軸支承的轉動支軸20。上面板13形成有:當將碟片匣1***到碟片變換裝置3的選擇承載機5時,卡合於後述的匣盒座80的凹部21。
前面壁15,藉由以小螺釘固定於上面板13的長軸方向的一端側,而構成匣盒主體10的前面。前面壁15,在長軸方向的兩側形成有:當將碟片匣1***到碟片變換裝置3時,讓用來將鎖定機構30的前側鎖定片31轉動的鎖定解除片99進入的鎖定解除孔22。前面壁15,在匣盒主體10的內面側設置有:將前側鎖定片31與轉動支軸20一起支承的支承片24。
背面塊14,藉由以小螺釘固定在上面板13的長軸方向的另一端側,構成匣盒主體10的背面。背面塊14,在構成匣盒主體10的背面的外側面14a形成有貼標籤用的凹面部23。背面塊14,在外側面14a,形成有:鄰接於凹面部23,將形成於防止誤刪除開關25藉由使用者操作的撥鈕部25a面對外側的操作孔26。背面塊14,在與下殼罩12一起構成匣盒主體10的下面的一部分的下面部14b,形成有:將形成於防止誤刪除開關25而與選擇承載機5的識別開關110抵接的抵接片25b面對外側的抵接孔27。
在背面塊14的兩側面部14c、14d,形成有:用來抓持匣盒主體10的抓持孔28。抓持孔28,是用來在,將碟片匣1從庫館取出,將其***到碟片變換裝置3內的步驟,使用機械手臂自動化的情況等,作為藉由機械手臂抓持的孔。
在上面板13、背面塊14的下面部14b及構成匣盒主體10的側面的一部分的兩側面部14c、14d,形成有防滑用的皺紋部29。該皺紋部29,藉由在上面板13與下面部14b作成圖案不同,則當使用者抓持時,可因應於圖案的差異,可識別上下方向。碟片匣1,藉由僅在匣盒主體10的背面10b側形成皺紋部29,則當使用者抓持時,則可識別***方向。
[支軸]
豎立設置在上面板13的大致中央部的支軸16,是用來確保匣盒主體10的剛性,並且用來達成在匣盒主體10內所收納的光碟2的定位。支軸16,為圓柱形狀,具有較光碟2的中心孔2a的直徑更稍短的直徑。支軸16,具有與碟片匣1的厚度相同的高度,藉由上下殼罩11、12對接,前端面抵接支承於:在下殼罩12處形成的軸承接部46。
支軸16,當上下殼罩11、12對接時,插通於:在下殼罩12所收納的光碟2的中心孔2a而抵接於軸承接部46。藉此,支軸16,防止光碟2在匣盒主體10內的擺動,並且將匣盒主體10的剛性提高。
也就是說,碟片匣1,不使用碟片托盤而來收納光碟2,如後述,藉由將光碟2朝與匣盒主體10的上下面平行的方向滑動來進行光碟2的***排出。在匣盒主體設置有光碟的***排出口的情況,碟片匣,在光碟的搬運區域上無法豎立支軸,所以匣盒主體10很難確保上下面的中央部的剛性。
關於這點,碟片匣1,在匣盒主體10並未設置光碟2的***排出口,藉由將上下殼罩11、12分割來進行光碟2的***排出,所以支軸16不會成為光碟2的***排出的障礙。碟片匣1,藉由設置支軸16,則當上下殼罩11、12對接時,藉由支軸來支承匣盒主體10的上下面的中央部,可以提高剛性,而藉由將其插通於光碟2的中心孔2a,則可防止匣盒主體10內的光碟2的擺動。
碟片匣1,在將光碟2從匣盒主體10排出,將其搬運到碟片變換裝置3內的情況,將上下殼罩11、12分割,藉由設置在選擇承載機5的推出槓桿167,將預先選擇的預定的光碟2推出。此時,支軸16,藉由插通到:在所選擇的預定的光碟2的上方所收納的其他光碟2的中心孔2a,限制其他光碟2的擺動,且可防止其他光碟隨著預定的光碟2連帶排出的情形(參考第43圖)。
[鎖定機構]
上面板13,當上下殼罩11、12結合時,在避開收納於下殼罩12的光碟2的投影面的角落部位,配設有:用來將上下殼罩11、12結合的鎖定機構30。鎖定機構30,具有:被設置在長軸方向的一端側的轉動支軸20所支承的前側鎖定片31、以及在上面板13的短軸方向兩側處豎立設置的分割壁32的延長線上可自由滑動地所支承的後側鎖定片33。
前側鎖定片31,是具有:讓在上面板13處豎立設置的轉動支軸20以及在前面壁15處設置的支承片24上所設的支軸插通的軸孔31a、相較於前面壁15的鎖定解除孔22面對更外側且被鎖定解除片99按壓的按壓面部31b、以及與下殼罩12的被卡合凹部56卡合的卡合部31c。而前側鎖定片31,藉由卡止著線圈彈簧35的一端,隨時讓卡合部31c卡合於下殼罩12,並且將按壓面部31b朝向面對鎖定解除孔22的第6圖中箭頭R方向轉動彈壓。
線圈彈簧35,其中一端卡止於前側鎖定片31,另一端卡止於彈簧鉤掛部36,該彈簧鉤掛部36設置於上面板13。
後側鎖定片33,被上面板13的長軸方向的另一端側所支承。後側鎖定片33,藉由在上面板13的分割壁32的延長線上所設置的滑動段部32a,可滑動地支承,如第4圖所示,位於:設置在上殼罩11與下殼罩12之間的分割溝47的延長線上。
後側鎖定片33,是具有:在分割壁32及背面塊14之間可滑動地支承的支承片部33a、位於分割溝47的延長線上的按壓片部33b、以及設置在支承片部33a的一端而與下殼罩12的被卡合凹部57卡合的卡合部33c。後側鎖定片33,在支承片部33a的一端卡止著線圈彈簧38,隨時讓卡合部33c卡合於下殼罩12,並且讓按壓片部33b朝匣盒主體10的前面側滑動,將其朝位於分割溝47的延長線上的第6圖中箭頭S方向滑動彈壓。
鎖定機構30,藉由將前側鎖定片31及後側鎖定片33,分別朝第6圖中的箭頭R方向及箭頭S方向彈壓,讓各卡合部31c、33c卡合於下殼罩12,結合上下殼罩11、12。鎖定機構30,當將碟片匣1安裝於選擇承載機5的匣盒座80時,藉由利用從鎖定解除孔22進入的鎖定解除片99將按壓面部31b按壓,克服線圈彈簧35的彈壓力使前側鎖定片31朝箭頭R相反方向轉動,藉由利用插通於分割溝47的上殼罩分割片103將按壓片部33b按壓,克服線圈彈簧38的彈壓力讓後側鎖定片33朝箭頭S相反方向滑動。
藉此,鎖定機構30,將前側鎖定片31及後側鎖定片33的各卡合部31c、33c與下殼罩12的卡合予以解除,而可將上下殼罩11、12分割。鎖定機構30,當將碟片匣1從碟片變換裝置3排出時,為了將鎖定解除片99及上殼罩分割片103所造成的按壓予以解除,承受線圈彈簧35、38的彈壓力,而將前側鎖定片31及後側鎖定片33分別朝箭頭R方向及箭頭S方向彈壓,讓各卡合部31c、33c卡合於下殼罩12,將上下殼罩11、12結合。
[1-2. 下殼罩]
接著,針對收納光碟2的下殼罩12加以說明。下殼罩12,如第5圖及第9圖所示,是具備有:構成匣盒主體10的下面的矩形的下面板40、構成匣盒主體10的側面的一部分,並且用來收納光碟2的左右碟片座41、42、以及用來支承左右碟片座41、42的座板49。
下面板40,藉由金屬或工程用塑膠等的樹脂形成,如第8圖所示,在與長軸方向正交的短軸方向的相對向的側緣40a、40b形成有小螺釘孔44,以小螺釘固定左右碟片座41、42。下面板40,將與安裝有左右碟片座41、42的側緣40a、40b大致正交的相對向的側緣40c、40d開放,如後述作成光碟2的碟片***排出口50及碟片推出口51。
下面板40,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讓在上殼罩11突出設置的支軸16的前端抵接的軸承接部46。軸承接部46,由圓形的凹面部所構成,如第10圖所示,藉由讓上下殼罩11、12對接結合,讓支軸16的前端抵接。藉此,匣盒主體10,讓支軸16插通於:在下殼罩12的收納位置所收納的光碟2的中心孔2a,則能防止光碟2的擺動。匣盒主體10,藉由支軸16軸支承著上下殼罩11、12的大致中央,則能提高剛性,能防止上下殼罩11、12的變形、或防止因此導致讓光碟2受損。
下面板40,形成有:當將碟片匣1***到碟片變換裝置3的選擇承載機5時,用來達成後述的匣盒座80的下座部91的下殼罩12的定位的定位孔45。
左右碟片座41、42,用來支承複數的光碟2,以小螺釘固定在下面板40的短軸方向的兩側緣40a、40b。該左右碟片座41、42,藉由將上下殼罩11、12對接,分別構成匣盒主體10的左右側面的一部分,在外側面,形成有:讓設置在後述的匣盒座80的分割片103、115進入的進入溝43。
左右碟片座41、42,以進入溝43為交界其上方朝內側退避,藉由將上下殼罩11、12對接,將上殼罩11的分割壁32從外側覆蓋於進入溝43的上方。藉此,左右碟片座41、42,上殼罩11的分割壁32與進入溝43的下方一起構成匣盒主體10的左右側面10c、10d。此時,左右碟片座41、42,以分割壁32的下端面、與進入溝43的上端面,形成分割溝47。
[支承溝48]
左右碟片座41、42,分別在內面側,形成有複數的支承溝48。支承溝48,具有較光碟2的厚度更稍厚的溝高度。支承溝48,以同樣數量形成在左右碟片座41、42,以左右一對來支承光碟2的非訊號記錄區域也就是外側緣,並且可涵蓋光碟2的面方向滑動。支承溝48,形成為與下面板40平行,使光碟2朝下殼罩12的長軸方向滑動。
[碟片排出口/碟片推出口]
支承溝48,從左右碟片座41、42的一端面形成至另一端面。支承溝48,形成有:形成於下殼罩12的一端部12a側且與下面板40的側緣平行的直線部48a、以及與直線部48a連續,朝向下殼罩12的另一端部12b側互相接近的圓弧部48b。並且,右碟片座42的支承溝48,從圓弧部48b到另一端部12b側,形成有:用來將後述選擇承載機5的推出槓桿167導引的導引部48c。
如第11圖所示,左右碟片座41、42,其在下殼罩12的一端部12a側處形成的直線部48a之間的寬度W1,是較光碟2的最大寬度D更稍寬。支承溝48,其直線部48a面對於左右碟片座41、42的一端面。藉此,下殼罩12,在一端部12a側形成有:用來進行光碟2的***排出的碟片***排出口50,在直線部48a能可滑動地支承光碟2。
左右碟片座41、42,從直線部48a朝向下殼罩12的另一端部12b側連續的圓弧部48b之間的寬度W2,較光碟2的最大寬度D更窄。圓弧部48b,以與光碟2的曲率大致相同的曲率形成。藉此,下殼罩12,以圓弧部48b使滑動於直線部48a的光碟2停止,而能將光碟2限制於匣盒主體10內的收納位置。圓弧部48b,以與光碟2的曲率大致相同的曲率形成,所以能將光碟2的外周部支承為圓弧狀,在匣盒主體10內的收納位置確實地保持。
將光碟2支承於圓弧部48b的光碟2的收納位置,是設置成稍微偏向:形成為矩形的匣盒主體10的長軸方向一端側,也就是形成有碟片***排出口50的前面10a側。
右碟片座42,從圓弧部48b到下殼罩12的另一端側,形成有導引部48c。導引部48c,面對於右碟片座42的另一端面,使推出槓桿167可從該另一端面進退。導引部48c,形成為:沿著推出槓桿167的轉動軌跡的圓弧狀。藉此,下殼罩12,在另一端部12b側,形成有:讓用來將光碟2朝碟片***排出口50側推出的推出槓桿167進退的碟片推出口51,在導引部48c側將推出槓桿167支承而可穩定轉動。導引部48c,如後述,將推出槓桿167導引到:收納有用來朝選擇承載機5側排出的預定的光碟2的支承溝48,而能確實地將預定的光碟2朝碟片***排出口50側推出(第25圖)。
[積疊收納 自動鎖定彈簧]
支承溝48,涵蓋與下面板40正交的匣盒主體10的厚度方向形成有複數個,在本實施例是各形成有12條,而可積疊收納最多12片的光碟2。
右碟片座42,設置有:將光碟2限制在匣盒主體10的收納位置的自動鎖定彈簧53。自動鎖定彈簧53,朝支承溝48內可進退地突出有彈性片53a,藉由以該彈性片53a將光碟2朝圓弧部48b側彈壓而將其限制在收納位置。
自動鎖定彈簧53,如第12圖所示,具有:與支承溝48的數量相同的彈性片53a、以及設置有彈性片53a的支承體53b。自動鎖定彈簧53,全體是以金屬彈簧等的具有可撓性的材料所形成,涵蓋大致矩形板狀的支承體53b的長軸方向,朝側方延伸有複數的彈性片53a。自動鎖定彈簧53,當配設在:於右碟片座42的長軸方向的大致中間處設置的配設口54時,彈性片53a,從開口於支承溝48的側面的開口部,朝支承溝48內突出。自動鎖定彈簧53,由於彈性片53a具有可撓性,所以從開口部可自由進退地突出。彈性片53a,即使其突出到支承溝48內的前端部彎曲,而讓光碟2的外周面滑動接觸的情況,也不會傷到光碟2的外周面。
自動鎖定彈簧53,當將光碟2從下殼罩12的碟片***排出口50***時,被按壓於:滑動於支承溝48的光碟2的外周面,彈性片53a退避到右碟片座42的配設口54內。當光碟2***至與圓弧部48b抵接的收納位置時,如第11圖所示,彈性片53a抵接於:較光碟2的中心孔2a更靠近下殼罩12的一端部12a側。藉此,自動鎖定彈簧53,將光碟2朝圓弧部48b側按壓,將其限制於匣盒主體10內的收納位置。於是,自動鎖定彈簧53,能夠防止:因為光碟2本身的重量或匣盒主體10的振動導致光碟2的晃動,碟片變換裝置3內能穩定進行光碟2的***排出動作。
當藉由推出槓桿167將光碟2朝碟片***排出口50側滑動時,自動鎖定彈簧53,被光碟2的外周面按壓其彈性片53a,使其退避於右碟片座42內。於是,自動鎖定彈簧53,不會妨礙光碟2的***排出。
[座板49]
左右碟片座41、42,架設有座板49。座板49,是用來防止左右碟片座41、42的擺動,尤其是用來防止:因為左右碟片座41、42朝分離方向擺動,而讓光碟2從支承溝48脫落的情形。
座板49,是使用形成為矩形板狀的金屬板,以螺栓固定在:設置在左右碟片座41、42的上面的卡止孔55、55內。座板49,藉由被卡止於光碟2的收納位置也就是下殼罩12的另一端部12b側,則即使在施加有匣盒主體10的移動或落下等的衝擊的情況,也能防止左右碟片座41、42的擺動,能防止:支承於支承溝48之間的光碟2脫落。尤其座板49如第9圖所示,藉由架設在:圓弧狀地支承光碟2的圓弧部48b上,則能藉由圓弧部48b確實地支承光碟2的外周。
[鎖定機構的被卡合部]
左右碟片座41、42,分別形成有:讓鎖定機構30的前側鎖定片31的卡合部31c卡合的被卡合凹部56、以及讓後側鎖定片33的卡合部33c卡合的被卡合凹部57。被卡合凹部56,是藉由將左右碟片座41、42的設置有碟片***排出口50的一端面缺口成凹狀所形成。被卡合凹部57,是藉由將左右碟片座41、42的設置有碟片推出口51的另一端面缺口成凹狀所形成。
被卡合凹部56,是藉由讓前側鎖定片31承受線圈彈簧35的彈壓力使其朝箭頭R方向轉動,而與卡合部31c卡合。被卡合凹部57,是藉由讓後側鎖定片33承受線圈彈簧38的彈壓力使其朝箭頭S方向滑動,而與卡合部33c卡合。
被卡合凹部56,藉由鎖定解除片99使前側鎖定片31朝箭頭R相反方向轉動,而解除其與卡合部31c的卡合。被卡合凹部57,與匣盒主體10的分割溝47連續,藉由讓上殼罩分割片103進入分割溝47,而將後側鎖定片33的按壓片部33b按壓於該上殼罩分割片103,而解除其與卡合部33c的卡合。
[碟片匣的效果]
藉由該碟片匣1,當藉由鎖定機構30結合上下殼罩11、12時,在上殼罩11的上面板13突出設置的支軸16,抵接於:於下殼罩12的下面板40形成的軸承接部46。於是,碟片匣1,不使用碟片托盤,可確保匣盒主體10的強度,防止匣盒主體10變形,並且能防止:因為匣盒主體10的變形而讓光碟2損傷。
碟片匣1,藉由:上殼罩11的上面板13、前面壁15、背面塊14、左右的一對分割壁32、以及下殼罩12的下面板40、左右碟片座41、42,而構成匣盒主體10的全面。也就是說,匣盒主體10,沒有設置:將光碟2***排出的開口部、及將該開口部開閉的門部。於是,碟片匣1,能夠堅固地形成匣盒主體10。碟片匣1,是將上殼罩11的支軸16抵接於下殼罩12的軸承接部46,所以讓上面及下面的大致中央處的強度也提升。於是,碟片匣1,能提升因為落下或振動等導致的耐性。
碟片匣1,藉由支柱16插通於光碟2的中心孔2a,而達到匣盒主體10內的光碟2的定位,而防止:因為匣盒主體10的落下或振動等導致光碟2擺動。於是,碟片匣1,即使當分割有上下殼罩11、12時,也因為將光碟2收納在預定的收納位置,所以能順暢地進行光碟2的***排出動作。
並且碟片匣1,藉由上下殼罩11、12將全面封閉,沒有設置:將碟片***排出用的開口部及將開口部開閉的門部,所以提高了匣盒主體10的密閉性,能防止灰塵等的進入。而碟片匣1,由於沒有設置:將碟片***排出用的開口部及將開口部開閉的門部,所以能夠防止:使用者不小心將門部開放,而手指或異物碰觸到光碟2的情形。
碟片匣1,藉由後述的選擇承載機5,將上下殼罩11、12分割為上下,藉由將收納於下殼罩12的光碟2朝碟片的面方向滑動而進行***排出。於是,碟片匣1,未使用碟片托盤,以簡易的構造而能進行光碟2的***排出。
此時,碟片匣1,在積疊收納的複數的光碟2之中,由於將支軸16插通於:在較***排出的預定的光碟2更上方收納的光碟2,所以能夠防止將預定光碟2之外的光碟2一起排出。
<2.碟片變換裝置>
接著針對碟片變換裝置3來說明,該碟片變換裝置3,是將收納於碟片匣1的光碟2選擇而取出,進行資訊訊號的寫入及/或讀出。碟片變換裝置3,是具有:將碟片匣1的匣盒主體10分割,將光碟2排出的選擇承載機5、以及將從選擇承載機5排出的光碟2拉入,將其搬運到記錄播放裝置7的傳送承載機6。
選擇承載機5,具有:將碟片匣1從碟片變換裝置3進行插脫的匣盒插脫位置、以及從下殼罩12進行光碟2的***排出的碟片***排出位置。選擇承載機5,當將碟片匣1朝匣盒插脫位置安裝時,解除鎖定機構30的鎖定,僅將下殼罩12朝碟片***排出位置搬運。此時,選擇承載機5,因應於所排出的光碟2來控制下殼罩12的升降高度。而且,選擇承載機5,將位於該預定高度的光碟2朝傳送承載機6側推出。
傳送承載機6,將從下殼罩12所推出的光碟2,拉入至可夾持於記錄播放裝置7的位置,而在對於光碟2的記錄及/或播放完成之後,則將該光碟2朝下殼罩12的收納位置推回。
[2-1.裝置主體]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碟片變換裝置3,具有:全體作成矩形的箱形狀的裝置主體60。裝置主體60,具有:矩形的頂外殼61、頂外殼61覆蓋的底外殼62、以及成為碟片匣1的插脫面的前面板63。碟片變換裝置3,在該裝置主體60內搭載有選擇承載機5及傳送承載機6。裝置主體60,在第1圖,設置有前面板63的面為前面60a,與前面60a相反側的面為背面60b,藉由頂外殼61所構成的主面為上面60c,構成於頂外殼61的兩側面為左側面60d及右側面60e。
如第13圖所示,頂外殼61,構成: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上面60c、左側面60d及右側面60e。在左右側面60d、60e,開設有:與前面板63卡合的面板卡合口65,在內面側突出形成有與底外殼62連接的外殼連接片66。
底外殼62,是作成與裝置主體60的上面60c大致相同大小的矩形板狀,在與長軸方向正交的短軸方向的兩側緣部,形成有複數個外殼連接部67,該外殼連接部67是以螺栓固定有頂外殼61的外殼連接片66。外殼連接片66及外殼連接部67,形成有螺栓孔,是與後述的座外殼81緊固在一起。
前面板63,如第14圖所示,是具有:作成矩形板狀,讓碟片匣1插脫的匣盒插脫口70、將匣盒插脫口70封閉的面板前蓋71、以及與頂外殼61的面板卡合口65卡合的外殼卡合片72。匣盒插脫口70,是較匣盒主體10的前面10a更稍大的矩形的開口部,朝裝置主體60的上側開口,其位置是與:搬運到後述的匣盒插脫位置的匣盒座80大致相同高度。
面板前蓋71,是具備有:除了匣盒插脫口70的長軸方向的兩側之外,將大致全面予以開閉的中央面板前蓋74、將匣盒插脫口70的長軸方向的兩側予以開閉的一對側面板前蓋75、75、以及安裝在前面板63的背面,可轉動地將中央面板前蓋74與側面板前蓋75、75予以支承的支承框架76。
支承框架76,是由:具有與匣盒插脫口70的長軸方向的長度大致相同的長度的中央臂部76a、以及從中央臂部76a的兩端延長,可轉動地將中央面板前蓋74與側面板前蓋75、75予以支承的一對側臂部76b、76b所構成。在側臂部76b的前端,設置有:與前面板63連接的連接部77。支承框架76,是以螺栓固定方式將連接部77安裝在前面板63的背面。
側臂部76b、76b,分別設置有:在上端可轉動地支承中央面板前蓋74的第一支承部78,且涵蓋長軸方向設置有:可轉動地支承側面板前蓋75的第二支承部79。
中央面板前蓋74,藉由被側臂部76b、76b的各第一支承部78所支承,而作成可從匣盒插脫口70的與長軸方向正交的短軸方向的上側緣,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轉動。而側面板前蓋75、75,藉由被側臂部76b、76b的各第二支承部79所支承,而作成可從匣盒插脫口70的長軸方向的兩側緣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轉動。
中央面板前蓋74及側面板前蓋75、75,都是藉由沒有圖示的線圈彈簧,隨時被朝封閉匣盒插脫口70的前面60a側轉動彈壓。此時,側面板前蓋75、75,是從背面60b側重疊於中央面板前蓋74的長軸方向的兩端部。
面板前蓋71,在將碟片匣1朝裝置主體60內的安裝處於待機的狀態,中央面板前蓋74及側面板前蓋75、75是被朝封閉匣盒插脫口70的前面60a側轉動彈壓。面板前蓋71,當將碟片匣1朝匣盒插脫口70***時,中央面板前蓋74被匣盒主體10的前面10a按壓而朝背面60b側轉動,並且被中央面板前蓋74按壓而使側面板前蓋75、75也朝背面60b側轉動。面板前蓋71,在將匣盒主體10安裝於裝置主體60內的期間,中央面板前蓋74抵接於匣盒主體10而限制其朝前面60a側的轉動,並且側面板前蓋75、75也藉由中央面板前蓋74而限制其朝前面60a側的轉動。
面板前蓋71,藉由設置有側面板前蓋75,如後述,能避免與設置於匣盒座80的上殼罩分割片103或下殼罩分割片115的干涉,並且能將匣盒主體10的匣盒插脫位置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設置,而可以達到裝置主體60的小型化。
外殼卡合片72,突出設置有:與頂外殼61的面板卡合口65卡合的卡合突部72a。
[2-2. 選擇承載機]
接著,針對選擇承載機5來說明,該選擇承載機5是將碟片匣1的匣盒主體10分割,來將光碟2排出。選擇承載機5,如第13圖、第15圖及第16圖,是具有:安裝著碟片匣1的匣盒座80、將匣盒座80分割為上下殼罩11、12並且將下殼罩12朝碟片***排出位置搬運的座升降機構84、以及從朝碟片***排出位置搬運的下殼罩12,將光碟2朝傳送承載機6側推出的碟片推出機構85。座升降機構84,具備有:可滑動地支承匣盒座80的座外殼81、搬運匣盒座80的凸輪板82、以及使凸輪板82滑動的驅動機構83。
[匣盒座80]
匣盒座80,是具備有:可自由分離地互相結合的,用來保持上殼罩11的上座90、以及用來保持下殼罩12的下座91。匣盒座80,在匣盒插脫位置,藉由將上座90與下座91結合,來將匣盒主體10插脫。而匣盒座80,藉由將下座91朝碟片***排出位置下降,從上座90分離,藉此將匣盒主體10分割為上殼罩11與下殼罩12。
上座90,藉由以座外殼81將其支承為可朝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滑動,而將匣盒主體10保持在從裝置主體60插脫的匣盒插脫位置。上座90,具備有:將上殼罩11的上面板13支承的大致矩形的支承面部93、以及從支承面部93的兩側緣豎立設置的左右的一對上部側面部94、94,在該支承面部93及上部側面部94、94設置有:用來解除鎖定機構30的鎖定的鎖定解除機構92。
支承面部93,在背面60b側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與座外殼81之間架設著拉伸線圈彈簧95的彈簧卡止部96。上座90,藉由拉伸線圈彈簧95,隨時被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彈壓。
支承面部93,如第17圖所示,在與上殼罩11的上面板13對峙的內面,形成有:與在上面板13形成的凹部21卡合的上殼罩保持凸部98。上殼罩保持凸部98,是由:從支承面部93朝內面側延伸且具有可撓性的矩形的彈性片所構成。上殼罩保持凸部98,形成在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與背面60b側,在前面60a側形成的上殼罩保持凸部98,是在前端部嵌合著POM等的樹脂零件,在背面60b側形成而與凹部21卡合的上殼罩保持凸部98,是將板金冲出所形成。
左右的一對上部側面部94、94,是具備有:卡合於下座91的座卡合片100、可滑動地與座外殼81卡合的凸輪銷101、與拉伸線圈彈簧95的彈壓力相對向而將匣盒座80朝向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保持的座保持片102、以及進入到匣盒主體10的分割溝47,將上殼罩11保持於上座90的上座分割片103。
座卡合片100,是藉由從上方卡合於:在下座91突出設置的卡合凸輪銷113,而將上下座90、91可在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一體滑動地予以結合。座卡合片100,因應於下座91的卡合凸輪銷113,在上部側面部94的前後分隔地設置。座卡合片100,形成有下端開放的狹縫100a。狹縫100a,形成在與匣盒主體10的插脫方向大致正交的上下方向,因應於下座91的升降,讓在下座91突出設置的卡合凸輪銷113,從成為開放端的下端進入或退避。匣盒座80,藉由卡合凸輪銷113卡合於座卡合片100,而將上座90與下座91卡合,而在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可一體地滑動。
凸輪銷101,藉由插通於:在座外殼81形成的上部凸輪狹縫140,而將上座90支承為可沿著該上部凸輪狹縫140朝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滑動。凸輪銷101,在上部側面部94、94的外面,前後分離地突出設置。
座保持片102,在上部側面部94、94的背面60b側,朝向外側突出設置。座保持片102,藉由卡合於:在座外殼81所轉動支承的座閂142,而將藉由拉伸線圈彈簧95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彈壓的匣盒座80,保持於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座保持片102,從形成於座外殼81的前後方向的插通溝144朝座外殼81的外側面突出,當安裝著匣盒主體10,將匣盒座80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滑動時,卡合於:在座外殼81的外側面設置的座閂142。
上部側面部94,形成有:用來將上殼罩11的分割壁32按壓的按壓片104。按壓片104,是由從上部側面部94朝上座90的內側突出且具有可撓性的板狀體所構成,在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設置的按壓片104,嵌合有POM等的樹脂零件,在背面60b側形成的按壓片104,是將板金冲出所形成。上座90,藉由讓按壓片104按壓上殼罩11,防止晃動,可與下殼罩12進行穩定的卡合脫離。
在支承面部93及上部側面部94,形成有:用來將鎖定機構30的鎖定予以解除的鎖定解除機構92。鎖定解除機構92,是由:設置於支承面部93的鎖定解除片99、以及設置於上部側面部94的上殼罩分割片103所構成。
鎖定解除片99,是進入到:在上殼罩11的前面壁15處形成的鎖定解除孔22,用來使前側鎖定片31轉動。如第18圖所示,支承面部93,在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的側緣朝下方彎折形成有後側面97。鎖定解除片99,是藉由將後側面97的下端朝前面60a側彎折所形成,形成為:因應於匣盒主體10朝匣盒座80的裝卸,而可從鎖定解除孔22進退。
藉此,鎖定解除片99,當將匣盒主體10安裝於匣盒座80時,藉由進入到鎖定解除孔22而將按壓面部31b按壓,將前側鎖定片31克服線圈彈簧35的彈壓力而使其朝箭頭R相反方向轉動。前側鎖定片31,藉由朝箭頭R相反方向轉動,讓卡合部31c從被卡合凹部56退避,解除與下殼罩12的卡合。而鎖定解除片99,當匣盒主體10從匣盒座80抽出時,則從鎖定解除孔22退出,而藉由線圈彈簧35的彈壓力可將前側鎖定片31朝箭頭R方向轉動。前側鎖定片31,藉由朝箭頭R方向轉動,將卡合部31c卡合於被卡合凹部56。
上殼罩分割片103,藉由進入到:於匣盒主體10的左右側面10c、10d處形成的分割溝47,來解除後側鎖定片33的鎖定,並且支承上殼罩11的分割壁32的下端面,藉此將上殼罩11保持在:位於匣盒插脫位置的上座90內。上殼罩分割片103,形成為可將分割壁32的下端面支承的平板狀,在上部側面部94、94的內面突出形成。上殼罩分割片103,藉由將上下座90、91結合,而與形成於下座91的下座分割片115平行並排。
上殼罩分割片103,當將匣盒主體10***到匣盒座80內時,進入分割溝47,將後側鎖定片33的按壓片部33b按壓使其朝箭頭S相反方向滑動,並且從下方支承上殼罩11的分割壁32。藉此,上殼罩分割片103,將上下殼罩11、12的鎖定解除而可分割,並且將上殼罩11支承於匣盒插脫位置,藉由讓下殼罩12下降,而將上下殼罩11、12進行分割。
[下座91]
下座91,藉由座外殼81進行升降操作,而涵蓋匣盒插脫位置與碟片***排出位置將下殼罩12進行搬運。下座91,具備有:載置有下殼罩12的下面板40的載置面部106、以及從載置面部106的兩側緣豎立設置的左右的一對下部側面部107、107。
載置面部106,突出有識別開關110的開關片111,該開關片111用於:與配設在匣盒主體10內的防止誤刪除開關25的抵接片25b抵接。開關片111,藉由具有可撓性,而可接合分離地設置於識別開關110。開關片111,當將匣盒主體10安裝於匣盒座80時,形成在可進入於抵接孔27的位置,該抵接孔27是設置在匣盒主體10的下面而與防止誤刪除開關25的抵接片25b面對。
如上述,抵接片25b,藉由將撥鈕部25a朝禁止對光碟2進行寫入的方向操作,經由在與下殼罩12一起構成匣盒主體10的下面的局部的背面塊14的下面部14b處形成的抵接孔27,朝與開關片111對峙側移動。抵接片25b,藉由將撥鈕部25a朝可對光碟2進行寫入的方向操作,則經由抵接孔27而朝沒有與開關片111對峙側移動。
開關片111,如第19圖(a)所示,當進入抵接孔27,未與防止誤刪除開關25的抵接片25b抵接時,則不會與識別開關110接觸,所以識別開關110為OFF(可寫入)。開關片111,如第19圖(b)所示,當進入抵接孔27,與防止誤刪除開關25的抵接片25b抵接時,藉由朝載置面部106的下方撓曲而與識別開關110接觸,則識別開關110成為ON(不可寫入)。
左右的一對下部側面部107、107,如第17圖、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是具備有:卡合於上座90並且可滑動地卡合於座外殼81的卡合凸輪銷113、進入到匣盒主體10的分割溝47,將下殼罩12保持於下座91的下殼罩分割片115、將下殼罩12的碟片***排出位置的高度高精度地限制的高度限制片116、以及將載置於載置面部106的下殼罩12進行定位的殼罩定位銷117。
卡合凸輪銷113,藉由卡合於上座90的座卡合片100,而將上下座90、91可於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滑動地予以結合。卡合凸輪銷113,在下部側面部107的前後分離,朝外側突出形成。卡合凸輪銷113,當將上下座90、91在匣盒插脫位置結合時,進入於上座90的座卡合片100的狹縫100a。藉此,下座91,在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與上座90一體化,與上座90一體地朝前後方向滑動。
卡合凸輪銷113,藉由插通於:在座外殼81形成的下部凸輪狹縫141,而將下座91支承為可沿著該下部凸輪狹縫141朝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滑動。
下殼罩分割片115,藉由進入到:在匣盒主體10的左右側面10c、10d形成的分割溝47,而將在下殼罩12的左右碟片座41、42處形成的進入溝43的上端面予以支承,藉此將下殼罩12保持於下座91內。下殼罩分割片115,形成為可將進入溝43的上端面予以支承的平板狀,在下部側面部107、107的內面突出形成。下殼罩分割片115,藉由將上下座90、91結合,而與形成在上座90的上殼罩分割片103鄰接。
下殼罩分割片115,當將匣盒主體10***於匣盒座80內時,進入到分割溝47,從上方支承下殼罩12的進入溝43的上端面。藉此,下殼罩分割片115,將下殼罩12保持於下座91內,當藉由後述的凸輪板82將下殼罩12從匣盒插脫位置朝碟片***排出位置下降時,將下殼罩12從上殼罩11分割。
高度限制片116,藉由將朝碟片***排出位置下降的下座91進行定位,而將積疊收納於匣盒主體10內的複數的光碟2之中的預定光碟2,定位在推出槓桿167的轉動軌跡上。高度限制片116,如第20圖所示,在下部側面部107、107的前後分離而朝外側突出形成,卡合於高度調整板120。
如第20圖所示,高度調整板120,是在於座外殼81的支承側面部134、135的內面設置的支承凸部122,涵蓋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被支承為可自由滑動,藉由後述的驅動機構83使其滑動。該高度調整板120,形成有:以與收納於匣盒主體10內的光碟2的支承間隔相同的間隔所形成的複數的調整狹縫121。各調整狹縫121,藉由卡合於高度限制片116,而將支承於支承溝48的複數的光碟2之中,各個對應的光碟2位於推出槓桿167的轉動軌跡上的碟片***排出位置,進行下座91的定位。調整狹縫121,在碟片***排出位置朝向下降的下座91的高度限制片116開口,藉由讓高度調整板120滑動,而可與高度限制片116卡合脫離。調整狹縫121,各開口部的前端擴張而容易將高度限制片116引入。
下座91,藉由凸輪板82,當將用來進行資訊訊號的記錄及/或播放的預定光碟2下降至位於推出槓桿167的轉動軌跡上的碟片***排出位置時,讓高度調整板120滑動而與高度限制片116卡合。藉此,將下座91限制在預定光碟2的碟片***排出位置,而能防止上下積疊的其他光碟2位於碟片***排出位置錯誤***排出情形。
殼罩定位銷117,藉由插通於:在下殼罩12的下面板40穿設的定位孔45,而達成下座91的下殼罩12的定位。殼罩定位銷117,如第21圖所示,設置在:成為匣盒主體10的***端的前側緣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匣盒定位銷117,具有:經由設置在下座91的銷孔123而插通於定位孔45的插通銷124、突出設置有插通銷124的升降塊125、以及被上座90下壓的壓下片126。殼罩定位銷117,可自由升降地插通於:在下座91安裝有升降塊125的升降軸128,藉由將該升降軸128滑動,讓插通銷124從銷孔123而可進退於載置面部106上。
升降軸128,設置在載置面部106的下側,在前端插通有將升降塊125朝上方按壓的線圈彈簧129。線圈彈簧129,藉由設置在升降軸128的前端的E形環等的卡止構件而被卡止,隨時將升降塊125朝:插通銷124突出於載置面部106上的第21圖中的箭頭U方向彈壓。
壓下片126,從升降塊125朝下部側面部107的外側延伸,藉由被上座90下壓,而將升降塊125克服線圈彈簧129的彈壓力而朝箭頭U相反方向壓下,使插通銷124從載置面部106上退避。
殼罩定位銷117,藉由將上下座90、91對接,如第22圖所示,由於藉由上座90將壓下片126下壓,則可將匣盒主體10朝匣盒座80內裝卸。殼罩定位銷117,當匣盒主體10安裝而將下座91朝碟片***排出位置下降時,則解除了上座90對壓下片126的按壓,所以藉由線圈彈簧129使升降塊125上升。藉此,殼罩定位銷117,經由銷孔123而將插通銷124朝下殼罩12的定位孔45插通,而能達成下座91內的下殼罩12的定位。
下部側面部107,形成有:用來將下殼罩12的左右碟片座41、42按壓的按壓片131。按壓片131,是由:從下部側面部107朝下座91的內側突出且具有可撓性的板狀體所構成,在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形成的按壓片131,嵌合著POM等的樹脂零件,在背面60b側形成的按壓片131,是將板金冲出所形成。下座91,藉由按壓片131按壓下殼罩12,防止其晃動,而可穩定進行光碟2的***排出或與上殼罩11的卡合脫離。
[座升降機構84 座外殼81]
接著,針對使匣盒座80升降的座升降機構84來說明。如上述,座升降機構84,具備有:可滑動地支承匣盒座80的座外殼81、搬運匣盒座80的凸輪板82、以及使凸輪板82滑動的驅動機構83。
座外殼81,可滑動地支承匣盒座80,如第13圖、第16圖所示,藉由與裝置主體60的頂外殼61一起緊固於底外殼62的外殼連接部67,而一體地固定於裝置主體60。座外殼81,具備有:與裝置主體60的上面60c平行的頂面部133、以及從頂面部133的兩側緣彎曲形成,將匣盒座80支承的左右的一對支承側面部134、135。
頂面部133,形成有彈簧卡止部137,該彈簧卡止部137用來卡止:在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在與上座90之間架設的拉伸線圈彈簧95的一端。拉伸線圈彈簧95,藉由卡止於彈簧卡止部137,而隨時將匣盒座80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滑動彈壓。
支承側面部134、135,具備有:將匣盒座80的上座90導引的上部凸輪狹縫140、將下座91導引的下部凸輪狹縫141、將上座90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保持的座閂142、將後述的凸輪板82的滑動予以導引的滑動導引銷143、以及讓形成於上座90的座保持片102插通的插通溝144。
上部凸輪狹縫140及下部凸輪狹縫141,是用來導引匣盒座80的移動。碟片變換裝置3,當將碟片匣1從匣盒插脫口70內***時,則被匣盒主體10按壓而將匣盒座80朝背面60b側滑動。而碟片變換裝置3,當將碟片匣1排出時,藉由拉伸線圈彈簧95使匣盒座80朝前面60a側滑動。此時,匣盒座80,藉由上部凸輪狹縫140及下部凸輪狹縫141導引其朝前後方向的滑動。下座91,當藉由凸輪板82朝上下方向移動時,被下部凸輪狹縫141所導引。
上部凸輪狹縫140,藉由讓在上座90的上部側面部94突出設置的凸輪銷101插通,而將涵蓋匣盒座80的前後方向的滑動予以導引。上部凸輪狹縫140,在支承側面部134、135的上方,前後分離地形成。各上部凸輪狹縫140,具有:將匣盒座80朝前後方向導引的上側水平部140a、以及從下側水平部140a的背面60b側的端部朝下方延伸的上側垂直部140b。
上部凸輪狹縫140,藉由讓上座90的凸輪銷101插通,藉由上側水平部140a,將上座90的前後方向的滑動予以導引。此時,上座90與下座91,是藉由座卡合片100及卡合凸輪銷113卡合所結合,所以匣盒座80,是讓上下座90、91為一體地而被導引其朝前後方向的移動。此時,匣盒主體10,為將上下殼罩11、12結合的狀態。上部凸輪狹縫140,藉由上側水平部140a而使匣盒主體10於水平方向移動,在平常使用並不以上側垂直部140b進行導引。
下部凸輪狹縫141,藉由讓在下座91的下部側面部107突出設置的卡合凸輪銷113插通,而用來將涵蓋匣盒座80的前後方向的滑動、以及涵蓋下座91的上下方向的滑動予以導引。下部凸輪狹縫141,在支承側面部134、135的高度方向的正中附近邊部,前後分離地形成。各下部凸輪狹縫141,具有:將匣盒座80在前後方向導引的下側水平部141a、以及從下側水平部141a的背面60b側的端部朝下方延伸的下側垂直部141b。下側水平部141a,在較下側垂直部141b更靠近背面60b側形成有預備水平部141c。
下部凸輪狹縫141,藉由讓下座91的卡合凸輪銷113插通,藉由下側水平部141a將下座91的前後方向的滑動予以導引。此時,下座91與上座90,藉由讓卡合凸輪銷113卡合於座卡合片100所結合,匣盒座80,讓上下座90、91一體地滑動。
下部凸輪狹縫141,當下座91滑動至下側水平部141a的背面60b側的端部時,會將藉由凸輪板82所升降的卡合凸輪銷113朝上下方向導引。藉此,下部凸輪狹縫141,將涵蓋下座91的匣盒插脫位置與碟片***排出位置的升降予以導引。
座閂142,是相對向於拉伸線圈彈簧95的彈壓力,用來將滑動到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的匣盒座80,留置在該位置,是設置在支承側面部134、135的背面60b側。座閂142,藉由從前面60a側卡止於:在上座90的上部側面部94處形成的座保持片102,來限制:朝上座90、以及朝與上座90一體地結合的下座91的前面60a側的滑動。
座閂142,具有:卡止於座保持片102的鉤部142a、可自由轉動地支承於支承側面部134、135的轉動支承部142b、以及讓閂彈簧145卡止的彈簧卡止片部142c。座閂142,藉由將其中一端卡止於:卡止在支承側面部134、135的閂彈簧145的另一端,而隨時被朝將鉤部142a卡止於座保持片102的第15圖中箭頭L方向轉動彈壓。於是,座閂142,當匣盒座80朝背面60b側滑動時,藉由讓鉤部142a卡止於座保持片102,而能將匣盒座80朝前面60a側的滑動予以限制。
下部凸輪狹縫141,藉由將匣盒座80壓入至:座保持片102與座閂142的鉤部142a卡止,讓卡合凸輪銷113滑動從下側水平部141a經過下側垂直部141b上而滑動至預備水平部141c。下部凸輪狹縫141,當座保持片102卡止於座閂142時,使卡合凸輪銷113位於下側垂直部141b上。
座閂142,當彈簧卡止片部142c位於後述的凸輪板82的滑動軌跡上,將碟片匣1排出時,藉由以凸輪板82將彈簧卡止片部142c朝背面60b側按壓,而朝第15圖中箭頭L相反方向轉動。藉此,座閂142,其鉤部142a從座保持片102脫離,可將上座90及下座91朝前面60a側滑動,藉由拉伸線圈彈簧95使上座90及下座91朝前面60a側滑動。
用來將凸輪板82的滑動予以導引的滑動導引銷143,朝支承側面部134、135的下方突出設置。滑動導引銷143,藉由插通於:在凸輪板82形成的導引狹縫151,來將凸輪板82的滑動進行導引。
讓座保持片102插通的插通溝144,是在支承側面部134、135的背面60b側,涵蓋前後方向形成。插通溝144,藉由讓座保持片102朝外側突出而滑動,而使其卡合於座閂142的鉤部142a。
在支承側面部134、135,於高度方向的下側緣形成有:與底外殼62的外殼連接部67連接的複數個外殼連接片146。外殼連接片146,與頂外殼61一起緊固於底外殼62的外殼連接部67。支承側面部134、135,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延長,而形成有:用來將後述的傳送承載機6的殼體200安裝的延長支承片154、154。
[凸輪板82]
接著,針對使下座91升降的凸輪板82來說明。凸輪板82,與支承側面部134、135的外側鄰接,藉由座外殼81及後述的驅動機構83被支承為可朝前後方向滑動。如第15圖所示,凸輪板82,是具備有:讓於下座91突出設置的卡合凸輪銷113插通的升降導引溝150、讓於座外殼81突出設置的滑動導引銷143插通的導引狹縫151、以及將座閂142的彈簧卡止片部142c按壓的閂按壓部152。
升降導引溝150,於凸輪板82的前後方向分離設置,具有:形成於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而將朝下座91同方向的滑動予以導引的水平導引部150a、以及朝向較水平導引部150a的背面60b側的端部更下方斜向來使下座91升降的升降導引部150b。升降導引溝150,是藉由驅動機構83涵蓋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使凸輪板82滑動,而沿著水平導引部150a與升降導引部150b使卡合凸輪銷113滑動,藉此使下座91升降。
凸輪板82,是隔介著連結手段而與驅動機構83連續,藉由將驅動機構83驅動而被朝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滑動。此時,凸輪板82,是將於座外殼81的支承側面部134、135處設置的滑動導引銷143,插通於導引狹縫151,被滑動導引銷143所導引。導引狹縫151,是在凸輪板82的下方,涵蓋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形成。
閂按壓部152,形成在凸輪板82的背面60b側的側緣。閂按壓部152,藉由將凸輪板82朝背面60b側滑動,將座閂142的彈簧卡止片部142c按壓,藉由使鉤部142a朝箭頭L相反方向轉動,使其從座保持片102脫離。
[驅動機構83]
用來驅動凸輪板82的驅動機構83,如第13圖及第23圖所示,是具備有:一起被緊固於底外殼62的基板155上而作為驅動源的第一驅動馬達156、藉由第一驅動馬達156所旋轉驅動的背面凸輪齒輪157、與背面凸輪齒輪157卡合的滑動板158、以及與滑動板158及凸輪板82連結的一對滑動臂159。
基板155,是作成具有與底外殼62大致相同大小的矩形,藉由與頂外殼61及座外殼81一起被緊固於底外殼62的外殼連接部67所固定。基板155,在表面155a上的前面60a側,配設有後述的碟片推出機構85。基板155,在表面155a上的背面60b側,設置有後述的傳送承載機6及記錄播放裝置7。
背面凸輪齒輪157,可旋轉地被支承於基板155的背面155b,形成有:讓滑動板158的凸輪銷158a滑動的第一凸輪溝157a。滑動板158,設置有:涵蓋於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的直向導引溝158b、158c,藉由將該直向導引溝158b、158c插通於:於基板155的背面155b豎立設置的導引軸及背面凸輪齒輪157的轉動支軸,在基板155的背面155b,被支承為可於前後方向滑動。
滑動臂159,作成矩形板狀,其長軸方向的中間部可自由轉動地被支承於基板155的背面155b。滑動臂159,其中一端卡止於滑動板158,另一端卡止於凸輪板82。滑動臂159,因應於凸輪板82而設置有一對,夾著背面凸輪齒輪157而分別卡止在滑動板158的兩側,並且分別卡止於:從左右的凸輪板82的下側緣朝基板155的背面155b側延伸設置的臂卡止部82a。
驅動機構83,當驅動第一驅動馬達156時,使背面凸輪齒輪157旋轉,藉由讓凸輪銷158a沿著第一凸輪溝157a滑動,而將滑動板158朝前後方向滑動。藉由讓滑動板158朝前後方向滑動,讓滑動臂159轉動,使卡止著滑動臂159的另一端的凸輪板82朝前後方向滑動。
凸輪板82,在將碟片匣1的***進行待機的狀態,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滑動。而匣盒座80,藉由使凸輪銷101及卡合凸輪銷113滑動到:凸輪板82的水平導引部150a及座外殼81的上側水平部140a及下側水平部141a,而將上下座90、91結合,將其保持在匣盒插脫位置。
裝置主體60,當將碟片匣1朝匣盒座80***,將匣盒座80克服拉伸線圈彈簧95的彈壓力,使其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滑動時,則座閂142的鉤部142a卡止於座保持片102,限制其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的滑動。在該位置之前,當檢測出匣盒座80滑動時,藉由將第一驅動馬達156驅動而使凸輪板82朝前面60a側滑動。下座91,藉由將卡合凸輪銷113從水平導引部150a朝升降導引部150b滑動,而使其從座外殼81的下側水平部141a沿著下側垂直部141b下降,將其朝碟片***排出位置搬運。
如第24圖所示,驅動機構83,在基板155的表面155a可旋轉地支承著表面凸輪齒輪160。表面凸輪齒輪160,隔介著減速齒輪而與設置於基板155的第二驅動馬達163連結。表面凸輪齒輪160,形成有:用來使上述高度調整板120滑動的第二凸輪溝160a。在第二凸輪溝160a卡合著調整滑動板161的凸輪銷161a。調整滑動板161,設置有:涵蓋於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的直向導引溝161b、161c,藉由將該直向導引溝161b、161c插通於:在基板155豎立設置的導引軸及表面凸輪齒輪160的轉動支軸,而被支承為可朝前後方向滑動。
調整滑動板161,卡止著調整彈簧162。調整彈簧162,可自由轉動地被支承於:在基板155突出設置的支軸,並且其中一端卡止於調整滑動板161,另一端卡止於:在高度調整板120開設的彈簧卡止孔120a(第20圖)。
高度調整板120,設置有:涵蓋於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的長孔164。如上述,座外殼81,在支承側面部134、135的內面,突出設置有:藉由插通於長孔164而將高度調整板120的滑動予以導引的支承凸部122。高度調整板120,藉由讓支承凸部122插通於長孔164,而可朝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滑動地被支承於該支承凸部122。高度調整板120,藉由在座外殼81的支軸側面部134、135之間架設彈簧166,而隨時被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滑動彈壓。
高度調整板120,當將表面凸輪齒輪160旋轉時,藉由讓凸輪銷161a滑動於第二凸輪溝160a,使調整滑動板161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滑動。藉此,調整彈簧162,藉由讓其另一端朝前面60a側轉動,而能使高度調整板120沿著長孔164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滑動。
[碟片推出機構85]
接著,針對將光碟2朝傳送承載機6側推出的碟片推出機構85來說明。碟片推出機構85,是設置在基板155的表面155a的前面60a側,從搬運到碟片***排出位置的下殼罩12的碟片推出口51,來按壓光碟2,將其從碟片***排出口50排出。碟片推出機構85,如第24圖及第25圖所示,是具備有:將光碟2推出的推出槓桿167、用來支承推出槓桿167的槓桿支承壁168、使推出槓桿167轉動的槓桿滑塊169、以及賦予用來使推出槓桿167轉動的驅動力的第二驅動馬達163。
如第25圖所示,推出槓桿167,形成為長形平坦板狀,形成在左右碟片座41、42的內面側而具有可進入於用來支承光碟2的支承溝48的厚度。推出槓桿167,在進入於支承溝48的前端部,嵌合著:由較光碟2更柔軟的樹脂構件所構成的碟片抵接構件173。
碟片抵接構件173,是藉由按壓光碟2的外周面將其從碟片***排出口50排出,前端形成為圓弧狀,能不會傷到光碟2地與其抵接。
推出槓桿167,可轉動地被支承於:基端部突出設置於基板155的前面60a側的槓桿支軸172的上端。藉此,推出槓桿167,當將後述的槓桿滑塊169滑動時,以槓桿支軸172為支點,將光碟2朝碟片***排出口50推出,描繪出朝第25圖中箭頭P方向以及朝碟片推出口51側回復的箭頭P相反方向的轉動軌跡。該轉動軌跡,是與在支承溝48形成為圓弧狀的導引部48c的軌跡相同。推出槓桿167,當進入於支承溝48時,沿著導引部48c轉動,所以以導引部48c支承碟片抵接構件173。
推出槓桿167,藉由被槓桿支軸172支承,而在碟片***排出位置的高度轉動。碟片推出機構85,以讓朝傳送承載機6側排出的預定的光碟2位於碟片***排出位置的高度的方式,藉由使下殼罩12下降,則可藉由推出槓桿167按壓該預定的光碟2。碟片推出機構85,決定了用來進行光碟2的***排出的高度,所以下殼罩12藉由使下座91升降,將預定光碟2的收納位置,配合碟片推出機構85用來進行光碟2的***排出的高度,也就是配合碟片的***排出位置。
推出槓桿167,藉由朝較導引部48c更靠近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轉動,而能將收納於收納位置的光碟2從碟片***排出口50排出。此時,如第26圖(a)所示,推出槓桿167,是預先進入於:用來將預定光碟2支承的支承溝48的導引部48c,所以能將支承於該支承溝48的預定的光碟2推出。
推出槓桿167,藉由將光碟2推出,至少將光碟2的中心孔2a搬運至從碟片***排出口50排出的位置。藉此,碟片推出機構85,能將光碟2排出至:後述的傳送承載機6的承載臂201能將光碟2的較中心孔2a更靠排出方向後端側予以抓持的位置(第30圖)。
推出槓桿167,藉由槓桿支承臂168涵蓋全轉動區域支承。如第26圖(b)所示,推出槓桿167,當朝較支承溝48的導引部48c更前方轉動時,前端部從支承溝48脫離。因此,槓桿支承壁168,會防止:長條狀的推出槓桿167擺動,與所排出的預定的光碟2的抵接脫離、或與其他預定光碟2碰撞的情形。
該槓桿支承壁168,設置在用來將推出槓桿167支承的槓桿支軸172的附近,設置有:沿著推出槓桿167的基端側的轉動軌跡的圓弧狀的支承面168a。槓桿支承壁168,是將支承面168a形成為:將推出槓桿167支承於槓桿支軸172的高度。槓桿支承壁168,藉由設置於推出槓桿167的基端側,而能將其涵蓋推出槓桿167的全轉動區域支承。
槓桿滑塊169,是藉由驅動機構83使其滑動來使推出槓桿167轉動,如第24圖所示,形成為大致矩形板狀。槓桿滑塊169,在長軸方向的其中一端設置有:與設置於推出槓桿167的轉動操作片175卡合的操作凹部176,在長軸方向的另一端突出設置有:與形成在表面凸輪齒輪160的第三凸輪溝160b卡合的凸輪銷177。
操作凹部176,形成有涵蓋槓桿滑塊169的長軸方向而分離的一對抵接面178、178,在該抵接面178、178之間卡合著推出槓桿167的轉動操作片175。操作凹部176,當將槓桿滑塊169朝成為長軸方向的第24圖中箭頭B方向或箭頭B相反方向滑動時,藉由其中一方或另一方的抵接面178將轉動操作片175按壓,使推出槓桿167朝將光碟2推出的方向、或朝回復到初期位置的方向轉動。
槓桿滑塊169,形成有沿著長軸方向寬度稍寬的長孔180,藉由將在基板155豎立設置的導引軸181插通於該長孔180,將朝長軸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並且,槓桿滑塊169,卡止著拉伸線圈彈簧182的其中一端,隨時被朝向將操作凹部176卡止於轉動操作片175的第27圖及第24圖中箭頭A方向彈壓。拉伸線圈彈簧182,其中一端卡止於槓桿滑塊169,另一端卡止於:在基板155突出設置的彈簧卡止片183。
槓桿滑塊169,藉由讓凸輪銷177滑動於表面凸輪齒輪160的第三凸輪溝160b,而朝長軸方向的第24圖中箭頭B方向滑動。槓桿滑塊169,藉由朝箭頭B方向滑動,而藉由操作凹部176的抵接面178將推出槓桿167的轉動操作片175朝相同方向按壓,使推出槓桿167朝箭頭P方向轉動。此時,槓桿滑塊169,由於是藉由拉伸線圈彈簧182朝箭頭A方向拉伸,所以將轉動操作片175卡合在操作凹部176的抵接面178、178之間,能確實地使推出槓桿167轉動。
當將光碟2朝傳送承載機6側排出時,槓桿滑塊169,藉由讓表面凸輪齒輪160反轉,而朝箭頭B相反方向滑動。藉此,槓桿滑塊169,將轉動操作片175朝相同方向按壓,將推出槓桿167朝箭頭P相反方向轉動。
碟片推出機構85,如第27圖所示,在已經將光碟2***到傳送承載機6的情況,或推出槓桿167擺動而前端抵接於支承溝48之間的端面的情況等,當限制了推出槓桿167的朝箭頭P方向的轉動時,則解除了槓桿滑塊169與轉動操作片175的卡合。
也就是說,槓桿滑塊169,在與滑動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設置有寬度稍寬的長孔180。因此,槓桿滑塊169,當限制推出槓桿167朝箭頭P方向的轉動而讓轉動操作片175固定時,克服拉伸線圈彈簧182彈壓力而朝箭頭A相反方向移動,讓操作凹部176與轉動操作片175的卡合脫離。藉此,槓桿滑塊169,可因應於表面凸輪齒輪160的旋轉而朝箭頭B方向滑動,能夠防止驅動機構83或推出槓桿167對光碟2施加過度的負荷。
碟片推出機構85,在預定時間經過之後,藉由表面凸輪齒輪160反轉,而將槓桿滑塊169朝箭頭B相反方向滑動。此時,槓桿滑塊169,藉由拉伸線圈彈簧182朝箭頭A方向彈壓,而將操作凹部176與轉動操作片175卡合。
[避免面板前蓋干涉]
這裡針對用來避免:設置於前面板63的面板前蓋71;與設置於匣盒座80的上殼罩分割片103、下殼罩分割片115的干涉的構造來說明。如上述,將匣盒插脫口70封閉的面板前蓋71,具備有:除了匣盒插脫口70的長軸方向的兩側之外,將大致全面開閉的中央面板前蓋74、以及將匣盒插脫口70的長軸方向的兩側開閉的一對側面板前蓋75、75。上殼罩分割片103,是於上座90的上部側面部94、94的內面側突出形成。
這裡在面板前蓋71作成僅以中央面板前蓋74將匣盒插脫口70封閉的情況,中央面板前蓋74是沿著匣盒插脫口70的上側緣而描繪出朝向背面60b側的轉動軌跡,所以在長軸方向的兩側,也需要從中央面板前蓋74的轉動區域上使上殼罩分割片103等的其他障礙物退避。
藉由使上殼罩分割片103朝背面60b側移動,而避免與中央面板前蓋74的干涉的話,則需要將上殼罩分割片103朝向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形成。可是,上殼罩分割片103,當將匣盒主體10朝匣盒座80安裝時,將在匣盒主體10的背面10d處配設的後側鎖定片33,朝與***方向相反的箭頭S相反方向按壓。
於是,將上殼罩分割片103越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形成,而如果沒有將匣盒主體10越深地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的話,則無法解除後側鎖定片33的鎖定。因此,當要以使用者的手將匣盒主體10***的情況,則需要將使用者的手深深地進入到裝置主體60內,除了減少使用方便性之外,也增加了手觸及裝置主體60內的機構的危險性。即使在組裝有將匣盒主體10自動拉入的機構的情況,由於匣盒主體10的搬運距離延伸,所以裝置主體60的深度方向的尺寸變長,讓裝置主體60無法節省空間化。
因此,在碟片變換裝置3,面板前蓋71,是具備有:除了匣盒插脫口70的長軸方向的兩側之外,將大致全面予以開閉的中央面板前蓋74、以及將匣盒插脫口70的長軸方向的兩側予以開閉的一對側面板前蓋75、75。藉此,面板前蓋71,藉由將中央面板前蓋74的長軸方向的長度設置到不會與上殼罩分割片103干涉的區域,而能避免與上殼罩分割片103的干涉。
而且將沒有被中央面板前蓋74覆蓋的匣盒插脫口70的長軸方向的兩側,以側面板前蓋75、75覆蓋。如第28圖所示,側面板前蓋75、75,相較於中央面板前蓋74,其朝匣盒主體10的***方向的轉動區域較短,所以能將上殼罩分割片103儘可能設置在靠前面60a側。
藉此,碟片變換裝置3,能避免上殼罩分割片103與面板前蓋71的干涉,且將用來解除鎖定機構30的鎖定所需要的匣盒主體10的***深度縮短,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而達到裝置主體60的小型化。
[2-3. 傳送承載機]
接著,針對傳送承載機6加以說明。傳送承載機6,是將從選擇承載機5所排出的光碟2拉入,將其搬運到記錄播放裝置7,並且將從記錄播放裝置7所排出的光碟2推回到選擇承載機5內的下殼罩12內。傳送承載機6,如第2圖、第3圖所示,是在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與選擇承載機5鄰接設置。
傳送承載機6,是與記錄播放裝置7一起設置在作為外框的殼體200內。該殼體200,以螺栓固定在:於選擇承載機5的座外殼81形成的延長支承片154、154。
如第29圖所示,傳送承載機6,具有:抵接於光碟2的外周而進行朝傳送承載機6內的拉入及朝下殼罩內的推回的承載臂201、以及將承載臂201朝光碟2的搬運方向驅動的臂驅動機構202。
臂驅動機構202,是具備有:使承載臂201滑動的一對滑動臂203、204、可轉動地支承滑動臂203、204的滑動台面205、可滑動地被滑動台面205支承並且隔介著該滑動台面205而與滑動臂203、204卡合的滑動板206、架設在滑動台面205與滑動板206之間,將滑動板206對於滑動台面205彈壓的滑動彈壓彈簧207、形成有讓從滑動板206突出設置的滑動凸輪銷250卡合用的滑動凸輪溝252,相對向於滑動彈壓彈簧207的彈壓力而使滑動板206對於滑動台面205滑動的凸輪齒輪208、以及可旋轉地支承凸輪齒輪208,並且設置有用來驅動凸輪齒輪208的驅動馬達209的基台面210。
臂驅動機構202,具備有:連結於承載臂201,使承載臂201升降的升降台面211、可滑動地與在升降台面211設置的升降凸輪孔261卡合,並且可自由滑動地被基台面210支承的升降板212、以及架設在升降板212與基台面210之間,將升降板212對於凸輪齒輪208彈壓的升降彈壓彈簧213。
傳送承載機6,藉由臂驅動機構20將承載臂201驅動,如第30圖所示,藉由選擇承載機5將從下殼罩12推出的預定的光碟2拉入。傳送承載機6,如第31圖所示,將藉由記錄播放裝置7進行了資訊訊號的記錄及/或播放的光碟2,推回到下殼罩12內。
[承載臂]
承載臂201,如第32圖所示,是藉由將與滑動臂203、204卡合的左右臂板220、221連結所形成。左右臂板220、221,設置有:互相以螺栓固定的螺栓孔222、以及讓滑動臂203或204卡合的卡合溝223。卡合溝223,形成在:與承載臂201的滑動方向的第32圖中箭頭C方向正交的方向。
左右臂板220、221,形成有臂部224,該臂部224設置有:與光碟2的外周面抵接的卡止爪226。臂部224,朝承載臂201的滑動方向延長,在前端安裝有卡止爪226。
卡止爪226,是由不會傷到光碟2而可與其抵接的樹脂材料所構成,藉由安裝於左右的臂板220、221的臂部224,而互相平行且可滑動地被支承。該卡止爪226,如第33圖(a)、(b)所示,在與光碟2的外周面對峙的內面側,形成有:按壓光碟2將其***到下殼罩12內的***面部227、以及將光碟2拉入到傳送承載機6內的拉入面部228。
***面部227,設置在卡止爪226的前端側,藉由形成為具有與光碟2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的圓弧狀,而可與光碟2的外周面接觸。***面部227,其前端部形成為較光碟2的厚度更厚,將下區域作為用來將從下殼罩12***排出的預定光碟2進行按壓的按壓部227a,將上區域作為用來將與該預定光碟2鄰接的其他光碟2按壓,而將其限制在收納位置的限制部227b。
拉入面部228,設置在較***面部227更靠近卡止爪226的基端側,形成在:與光碟2的非訊號記錄面的上面對峙的卡止爪226的下面226a側。拉入面部228,藉由形成為具有與光碟2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的圓弧狀,則可面接觸於光碟2的外周。
承載臂201,藉由將卡止爪226安裝於左右臂板220、221,將***面部227彼此對峙,並且將拉入面部228彼此對峙。然後,承載臂201,藉由一對***面部227,將光碟2的***方向後端側左右均等地按壓,將光碟2***到下殼罩12內(第31圖)。而承載臂201,藉由一對拉入面部228將光碟的拉入方向後端側左右均等地按壓,將光碟2拉入到傳送承載機6內(第30圖)。
承載臂201,在左右臂板220、221的側壁229、230,插通有小螺釘232,該小螺釘232,藉由插通支承於:在後述升降台面211處形成的滑動導引孔260,而對於升降台面211支承為可朝第29圖中箭頭C方向及箭頭C相反方向滑動。承載臂201,藉由將升降台面211升降,則可朝與光碟2的面內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的第29圖中箭頭D方向升降。
[臂驅動機構202]
接著,針對將承載臂201驅動的臂驅動機構202加以說明。臂驅動機構202,是將承載臂201朝光碟2的搬運方向,也就是使其朝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滑動,並且也朝裝置主體60的上下方向升降。
與承載臂201的左右臂板220、221卡合的滑動臂203、204,如第34圖所示,是由細長平板狀的金屬板所構成,在長軸方向的其中一端突出設置有:被滑動台面205導引的導引銷235。而滑動臂203、204,在長軸方向的另一端,突出設置有滑動銷236,該滑動銷236插通於:在左右臂板220、221處形成的卡合溝223。並且,滑動臂203、204,在長軸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讓在滑動台面205處突出設置的旋轉軸238插通支承的插通孔237。
滑動臂203、204,將導引銷235隔介著滑動台面205而卡合於滑動板206,因應於滑動板206朝前後方向的滑動,以旋轉軸238為支點將滑動銷236轉動。藉此,滑動臂203、204,讓滑動銷236滑動於左右臂板220、221的卡合溝223,藉此,使左右臂板220、221一體地朝箭頭C方向及箭頭C相反方向滑動。
[滑動台面205]
滑動台面205,是用來將滑動臂203、204及滑動板206予以支承,固定在後述的基台面210。如第35圖所示,滑動台面205,是具有:插通於滑動臂203、204的插通孔237的旋轉軸238、讓在滑動臂203、204處突出設置的導引銷235插通的導引孔239、以及將滑動板206的直向前進予以導引的直向導引溝240。
轉動軸238,藉由從背面側安裝於:在台面主面開口的軸孔,而突出於台面主面上,藉由插通於滑動臂203、204的插通孔237而支承為可自由轉動。導引孔239,因應於滑動臂203、204的導引銷235的轉動軌跡而形成為圓弧狀。滑動臂203、204,讓導引銷235隔介著導引孔239而朝下方突出,卡合於滑動板206的卡合孔247。
直向導引溝240,是用來將滑動板206的移動予以導引,形成在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滑動板206,如第36圖(a)所示,藉由安裝有:插通於直向導引溝240的小螺釘242,則被滑動台面205支承,並且可沿著直向導引溝240滑動。
滑動台面205,在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的側緣附近形成有:將與滑動板206之間架設的滑動彈壓彈簧207的一端予以卡止的彈簧鉤片244。並且,滑動台面205,形成有:安裝著用來檢測凸輪齒輪208的旋轉位置的齒輪開關243的開關安裝片245。
[滑動板206]
滑動板206,是藉由因應於凸輪齒輪208的旋轉而滑動,來使滑動臂203、204轉動。如第36圖(a)所示,滑動板206,在滑動台面205側的主面,形成有:插通於直向導引溝240的小螺釘242、以及卡止著滑動彈壓彈簧207的另一端的彈簧鉤片246。滑動板206,藉由小螺釘242插通於直向導引溝240,而涵蓋成為前後方向的第36圖(a)中箭頭E方向及箭頭E相反方向而可自由滑動地被支承於滑動台面205,並且藉由架設滑動彈壓彈簧207,隨時對於滑動台面205朝成為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的箭頭E相反方向彈壓。
滑動板206,開設有:讓在滑動臂203、204突出設置,隔介著滑動台面205的導引孔239而突出的導引銷235卡合用的卡合孔247、以及讓在基台面210突出設置,可自由旋轉地支承凸輪齒輪208的齒輪支軸270插通用的軸插通孔248。
卡合孔247,因應於滑動臂203、204而形成有兩個,都是形成為長孔狀。藉由將導引銷235插通於卡合孔247,滑動板206,當沿著直向導引溝240直向移動時,使滑動臂203、204轉動,藉此使承載臂201的左右臂板220、221朝箭頭C方向及箭頭C相反方向滑動。
滑動板206,如第36圖(b)所示,在面向凸輪齒輪208的主面,設置有:與在凸輪齒輪208形成的滑動凸輪溝252卡合的滑動凸輪銷250。滑動凸輪銷250,藉由以滑動彈壓彈簧207將滑動板206朝向成為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的箭頭E相反方向彈壓,而朝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溝252滑動,而因應於凸輪齒輪208的旋轉而沿著直向導引溝240滑動。
[凸輪齒輪208]
凸輪齒輪208,是用來使滑動板206及後述的升降板212滑動,如第37圖(a)、(b)所示,在其中一方的主面形成有:使滑動板206滑動的滑動凸輪溝252,在另一方的主面形成有:使升降板212滑動的升降凸輪溝253。
凸輪齒輪208,在中央形成有:讓在基台面210突出設置的齒輪支軸270插通的支軸插通孔254,而藉由齒輪支軸270可自由旋轉地所支承。凸輪齒輪208,是隔介著減速齒輪而與安裝在基台面210的驅動馬達209連結。
在凸輪齒輪208的其中一方的主面形成的滑動凸輪溝252,藉由以滑動彈壓彈簧207將滑動板206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彈壓,則隨時讓滑動凸輪銷250沿著外周側的側面滑動。藉此,滑動凸輪溝252,因應於凸輪齒輪208的旋轉,隔介著滑動凸輪銷250使滑動板206沿著直向導引孔240滑動。
滑動凸輪溝252,形成有:妨礙朝將光碟2***到下殼罩12內的箭頭C方向滑動的承載臂201的滑動,當對滑動臂203、204及滑動板206施加與滑動方向相反方向的負荷時,讓該負荷退避的滑動限制機構255。
滑動限制機構255,是滑動凸輪溝252,在從滑動凸輪銷250滑動的外周面側的側面到支軸插通孔254側,設置有退避空間256所構成。針對該滑動限制機構255,後面會詳細敘述。
在凸輪齒輪208的另一方的主面形成的升降凸輪溝253,如後述,藉由升降彈壓彈簧213將升降板212朝裝置主體60的左側面60d側彈壓,則隨時讓升降凸輪銷266沿著外周側的側面滑動。藉此,升降凸輪溝253,因應於凸輪齒輪208的旋轉而隔介著升降凸輪銷266使升降板212滑動。升降凸輪溝253,形成了:限制承載臂201的下降動作,當對升降台面211及升降板212施加與下降方向為相反方向的負荷時,讓該負荷退避的升降限制機構257。
升降限制機構257,是升降凸輪溝253,從升降凸輪銷266滑動的外周面側的側面,到支軸插通孔254側,藉由設置退避空間258所構成,針對該升降限制機構257,後面會詳細敘述。
[升降台面211]
接著,針對升降台面211加以說明。升降台面211,是用來使承載臂201升降,可升降地被基台面210支承,並且卡合於升降板212,因應於升降板212的滑動而被升降操作。
升降台面211,作成由四邊的側壁所構成的大致矩形的框體,在與裝置主體60的前後方向平行的相對向的一對側壁211a,形成有:讓在承載臂201的左右臂板220、221處突出設置的小螺釘232插通的滑動導引孔260。滑動導引孔260,形成為與側壁211a的長軸方向平行,藉由小螺釘232插通,將承載臂201的朝箭頭C方向的滑動予以導引。升降台面211,藉由讓小螺釘232插通於滑動導引孔260,而使承載臂201一體地升降。
升降台面211,在與側壁211a正交的一對側壁211b,形成有:與升降板212卡合的升降凸輪孔261、以及被基台面210支承的升降導引孔262。
升降凸輪孔261,是相對於側壁211b的長軸方向成斜向,讓在升降板212處突出設置的升降凸輪凸部267從內面側插通。藉此,升降台面211,當將升降板212滑動時,藉由讓升降凸輪凸部267滑動於升降凸輪孔261,而朝裝置主體60的上下方向升降操作。
升降導引孔262,形成在:與側壁211b的長軸方向正交的裝置主體60的上下方向,讓在基台面210突出設置的升降導引凸部272從內面側插通。藉此,則升降台面211,當因應於升降板212的滑動而被升降操作時,藉由讓升降導引凸部272滑動於升降導引孔262,而朝裝置主體60的上下方向升降。
[升降板212]
使升降台面211升降的升降板212,是可滑動地被基台面210支承,並且藉由凸輪齒輪208而被滑動來將升降台面211進行升降。該升降板212,形成有:可滑動地被基台面210支承的滑動導引溝265、與凸輪齒輪208的升降凸輪溝253卡合的升降凸輪銷266、以及與升降台面211的升降凸輪孔261插通的升降凸輪凸部267。
滑動導引溝265,形成為與升降台面211的側面211b平行的長孔狀,形成在: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的側緣的附近及背面60b側的側緣的附近。升降板212,藉由小螺釘插通於滑動導引溝265而被安裝於基台面210,則沿著滑動導引溝265可滑動地被支承於基台面210。
升降凸輪銷266,藉由卡合於凸輪齒輪208的升降凸輪溝253,而沿著升降凸輪溝253的外周側的側壁滑動,藉此使升降板212滑動。升降凸輪銷266,在升降板212與基台面210之間架設有升降彈壓彈簧213,藉由將升降板212隨時朝成為裝置主體60的左側面60d側的第29圖中箭頭F方向滑動彈壓,而抵接於升降凸輪溝253的側壁。
升降凸輪凸部267,形成在:從升降板212的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的側緣及背面60b側的側緣分別朝上方彎折形成的凸輪壁268外面。升降凸輪凸部267,藉由插通於:在升降台面211的側面211b處形成的升降凸輪孔261,而因應於升降板212的滑動使升降台面211升降。
可滑動地將升降板212支承的基台面210,形成有:在主面上將凸輪齒輪208可自由旋轉地支承的齒輪支軸270、插通於滑動導引溝265而將升降板212可滑動地支承的複數的小螺釘(沒有圖示)、以及卡止著用來彈壓升降板212的升降彈壓彈簧213的其中一端的彈簧卡止片(沒有圖示)。基台面210,是在主面上的一角落部配設有驅動馬達209。
基台面210,在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及背面60b側立起形成有側壁271。側壁271,形成有升降導引凸部272,該升降導引凸部272,用來插通於:在升降台面211的側面211b處形成的升降導引孔262。而側壁271,形成有:與殼體200連接的殼體連接片273。
[承載臂201的路線-拉入/待機位置、抓持位置、推回位置]
該臂驅動機構202,藉由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溝252及升降凸輪溝253,藉由將滑動板206及升降板212滑動,而使承載臂201朝箭頭C方向滑動,並且朝箭頭D方向升降。藉此,承載臂201,如第38圖(a)~(c)所示,將光碟2從下殼罩12拉入到傳送承載機6內,而將其送到記錄播放裝置7,而如第39圖(a)~(c)所示,將從記錄播放裝置7所排出的光碟2推回到下殼罩12內。
具體來說,承載臂201,如第40圖所示,滑動涵蓋:從選擇承載機5退避的拉入/待機位置、將藉由碟片推出機構85從下殼罩12推出的光碟2予以抓持的碟片抓持位置、以及將光碟2朝下殼罩12內推回的碟片推回位置;在各位置,升降涵蓋:可與所搬運的光碟2抵接的下側、以及與搬運的光碟2分離的上側。
拉入/待機位置,是讓承載臂201從選擇承載機5退避,並且在與記錄播放裝置7之間進行光碟2的收授的位置。碟片抓持位置,是讓承載臂201進入到:下降到碟片***排出位置的下殼罩12內,將藉由碟片推出機構85所推出的光碟2,以卡止爪226的拉入面部228抓持的位置,是與支承於收納位置的其他光碟2分離的位置。碟片推回位置,是承載臂201以卡止爪226的***面部227,將從記錄播放裝置7所排出的光碟2按壓,將其推回至下殼罩12的收納位置的位置。在碟片推回位置,也按壓著:與藉由承載臂201***排出的光碟2鄰接積疊的光碟2。
臂驅動機構202,與凸輪齒輪208的旋轉連動而使滑動板206及升降板212滑動。藉此,承載臂201,如第40圖所示,拉入/待機位置、碟片抓持位置、及碟片推回位置的各位置;與各位置的上側及下側的對接,是唯一性地決定,而描繪出預定的搬運軌道。
承載臂201,在將碟片匣1的***進行待機的狀態,在抓持位置上側停止。承載臂201,當將碟片變換裝置3的電源開啟的初期狀態時,被驅動到該位置,成為將碟片匣1的***進行待機的中立狀態。當檢測到碟片匣1的***時,承載臂201,朝抓持位置下側下降,經過拉入/待機位置下側,朝拉入/待機位置上側上升。藉此,承載臂201,從下殼罩12的升降區域退避,待機直到將下殼罩12下降到碟片***排出位置。
當下殼罩12下降到碟片***排出位置時,承載臂201,經過推回位置,再次被朝向抓持位置上側驅動。承載臂201,當從下殼罩12將預定的光碟2推出時,則朝抓持位置下側下降,以卡止爪226的拉入面部228抓持著光碟2的外周面。
承載臂201,藉由滑動到拉入/待機位置下側,將光碟2拉入到傳送承載機6內,將其送到記錄播放裝置7的搬運機構。然後,承載臂201,上升到拉入/待機位置上側,從光碟2離開。
當藉由記錄播放裝置7對光碟2的記錄或播放完成,藉由搬運機構將光碟2排出時,承載臂201,下降到拉入/待機位置下側,以***面部227抓持著光碟2的外周面。接著,承載臂201,藉由滑動至推回位置下側,而將光碟2朝下殼罩12的收納位置推回。
然後,承載臂201,朝抓持位置下側滑動,朝抓持位置上側上升之後,朝推回位置上側滑動。藉此,承載臂201,能將與所搬運的光碟2鄰接收納的其他光碟2按壓於收納位置,能使在光碟2的***排出步驟擺動的其他光碟2回到收納位置。於是,當上下殼罩11、12再度對接時,能夠防止:因為其他光碟2的位置偏移導致支軸16與其他光碟2的中心孔2a的干涉。而承載臂201的二度按壓步驟,藉由控制: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溝252及升降凸輪溝253的形狀、或凸輪齒輪208的反轉、正轉,進行兩次以上也可以。
在光碟2的兩次按壓之後,承載臂201,朝抓持位置上側滑動,成為中立狀態,準備下次的搬運動作。
[記錄播放裝置7]
這裡針對記錄播放裝置7來說明。配設在基台面210下的記錄播放裝置7,可以使用習知的吸入式(slotin type)的記錄播放裝置,定位於殼體200的載置突片280上。記錄播放裝置7,是用來對於碟片2進行資訊訊號的寫入及/或讀取,是具備有:將藉由承載臂201所拉入的光碟2接受而將其搬運到裝置主體內,而將光碟2送到承載臂201的搬運機構、將搬運到裝置主體內的光碟2可自由旋轉地予以夾持的挾持機構、以及對於光碟2進行資訊訊號的寫入及/或讀取的光讀取機構。
搬運機構,具備有用來搬運光碟2的複數的搬運臂,藉由使記錄播放裝置7與傳送承載機6相互對位,則在與承載臂201之間,以可進行光碟2的收授的高度轉動。而搬運機構,除了使用搬運臂的構造之外,也可作為使用搬運滾子的構造。
夾持機構,是具備有:將藉由搬運機構所拉入的光碟2予以支承的碟片台、以及將碟片台旋轉驅動的主軸馬達。碟片台,形成有:與光碟2的中心孔2a插通的卡合凸部。而碟片台,被支承為可升降,當搬運光碟2時,藉由卡合凸部插通於中心孔2a而保持著光碟2。夾持機構,也可使用:將碟片台與光碟2可旋轉地予以夾持的夾持板的構造。
光讀取機構,具有讀取座,該讀取座形成有光學塊,該光學塊,是將成為光源的半導體雷射射出的光束,藉由對物透鏡聚光,而將其對光碟2的訊號記錄面照射,將以該光碟2的訊號記錄面所反射回的光束,藉由以受光元件等所構成的光檢測器檢測;來進行對於光碟2的訊號的寫入或讀取。
光讀取機構,是藉由讀取移動機構來支承讀取座,而可朝光碟2的半徑方向移動。讀取移動機構是使用了步進馬達,該步進馬達具有:可朝光碟2的半徑方向滑動地支承讀取座的一對導引軸、以及使被一對導引軸支承的讀取座朝向光碟2的半徑方向移動的導螺桿。
記錄播放裝置7,除了上述構造之外,也能夠使用對於光碟2進行記錄播放的所有記錄播放裝置。
[2-4 碟片變換裝置3的動作] [匣盒***待機]
接著,針對碟片變換裝置3的動作來說明。首先,針對碟片匣1的***待機狀態的碟片變換裝置3的各部分的狀態來說明,接著,針對從***碟片匣1的匣盒主體10將光碟2排出,而將其朝記錄播放裝置7內搬運的步驟來說明,接著,針對從記錄播放裝置7排出光碟2,將其朝匣盒主體10內搬運,將碟片匣1排出的步驟。
在碟片匣1的***待機狀態,前面板63,藉由面板前蓋71將匣盒插脫口70封閉。選擇承載機5,在設置於背面凸輪齒輪157的初期位置檢測孔(沒有圖示),藉由讓配設於基板155的初期位置檢測開關(沒有圖示)插通,檢測出將碟片匣1的***進行待機的初期位置,而停止在該初期位置。此時,凸輪板82,藉由第一凸輪溝157a導引凸輪銷158a,而將滑動板158及滑動臂159轉動,使其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滑動。
藉此,匣盒座80,將下座91上升,藉由讓卡合凸輪銷113插通於上座90的座卡合片100,將上下座90、91卡合。匣盒座80,藉由架設在其與座外殼81之間的拉伸線圈彈簧95而彈壓上座90,使上下座90、91一體地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滑動,將其保持在匣盒插脫位置。
匣盒座80,藉由讓下座91上升而將上下座90、91卡合,藉由上座90,將設置在下座91的殼罩定位銷117的壓下片126下壓。藉此,殼罩定位銷117,克服於線圈彈簧129的彈壓力而將升降塊125壓下,讓插通銷124從下座91的銷孔123退避。
座外殼81,藉由閂彈簧145將座閂142朝箭頭L方向轉動,使鉤部142a位於上座90的座保持片102的滑動區域上。高度調整板120,被彈簧166朝背面60b側彈壓,該彈簧166卡止在:於基板155豎立設置的立壁165,並且藉由表面凸輪齒輪160的第二凸輪溝160a,將調整滑動板161的凸輪銷161a導引,使其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滑動,藉由使調整彈簧162朝背面60b側轉動,使其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滑動。
碟片推出機構85,藉由表面凸輪齒輪160的第三凸輪溝160b,來導引凸輪銷177,使槓桿滑塊169朝箭頭B相反方向滑動。藉此,推出槓桿167,將轉動操作片175按壓於操作凹部176的抵接面178,使其朝向:從下殼罩12的升降區域退避的箭頭P相反方向轉動。
傳送承載機6,在碟片匣1的***待機狀態,在設置於凸輪齒輪208的初期位置檢測孔(沒有圖示),藉由讓配設於基台面210的初期位置檢測開關(沒有圖示),檢測出將碟片匣1的***進行待機的初期位置,停止在該初期位置。此時,滑動板206,被架設在其與滑動台面205之間的滑動彈壓彈簧207彈壓,並且藉由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溝252來導引滑動凸輪銷250,將其朝箭頭E相反方向滑動。藉此,承載臂201,藉由滑動板206將滑動臂203、204轉動,使其朝成為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的第32圖中箭頭C方向滑動。
升降板212,藉由凸輪齒輪208的升降凸輪溝253來導引升降凸輪銷266,克服於:架設在其與基台面210之間的升降彈壓彈簧213的彈壓力,使其朝第29圖中箭頭F相反方向滑動。升降台面211,藉由於升降凸輪孔261讓升降板212的升降凸輪凸部267朝箭頭F相反方向滑動,以基台面210的升降導引凸部272來導引升降導引孔262,使其上升。藉由使升降台面211上升,則使承載臂201朝第29圖中箭頭D方向上升。
藉此,承載臂201,如第40圖所示,被朝抓持位置上側驅動,將碟片匣1的***進行待機,成為中立狀態。
[匣盒***]
接著,針對將碟片匣1***到碟片變換裝置3,將光碟2朝記錄播放裝置7搬運的步驟來說明。碟片匣1,藉由使用者的手或機械手臂,從匣盒主體10的前面10a側***到匣盒插脫口70。碟片匣1,按壓中央面板前蓋74,使其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轉動,並且隔介著中央面板前蓋74,也使側面板前蓋75朝背面60b側轉動。
此時,碟片變換裝置3,由於縮短了側面板前蓋75朝背面60b側轉動的長度,所以不會與:保持於匣盒插脫位置的匣盒座80的上座90處形成的上殼罩分割片103干涉,而能將匣盒插脫位置儘可能設置在靠前面60a側。
藉由將碟片匣1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匣盒座80,上殼罩分割片103、以及與上殼罩分割片103平行地鄰接的下殼罩分割片115,進入到匣盒主體10的分割溝47。而匣盒座80,當匣盒主體10的前面10a抵接於上座90的後側面97時,克服拉伸線圈彈簧95的彈壓力,讓上下座90、91一體地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滑動。此時,匣盒座80,以座外殼81的上部凸輪狹縫140導引上座90的凸輪銷101,並且以座外殼81的下部凸輪狹縫141、及在凸輪板82處形成的升降導引溝150的水平導引部150a,導引下座91的卡合凸輪銷113。
匣盒座80,當匣盒主體10的前面10a抵接於上座90的後側面97時,讓在後側面97彎折形成的鎖定解除片99進入到鎖定解除孔22,來按壓前側鎖定片31的按壓面部31b。藉此,前側鎖定片31,克服線圈彈簧35的彈壓力,而被朝向第6圖中箭頭R相反方向轉動,讓卡合部31c從下殼罩12的被卡合凹部56脫離。
匣盒座80,當將匣盒主體10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時,上殼罩分割片103,將於分割溝47的延長線上滑動的後側鎖定片33的按壓片部33b按壓。藉此,後側鎖定片33,克服線圈彈簧38的彈壓力,而朝第6圖中箭頭S相反方向滑動,讓卡合部33c從下殼罩12的被卡合凹部57脫離。藉此,匣盒主體10,可分割成上下殼罩11、12。
匣盒座80,將上座90的座保持片102卡止於座閂142的鉤部142a,相對向於拉伸線圈彈簧95的彈壓力而留置於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此時,匣盒座80,讓下座91的卡合凸輪銷113從下側水平部141a經過預備水平部141c,位於下側垂直部141b上。而此時,匣盒座80,將在座外殼81的其中一方的支承側面部134處設置的匣盒***檢測開關SW1按壓(第18圖),檢測碟片匣1的***。
匣盒座80,讓在上座90的支承面部93處設置的上殼罩保持凸部98,卡合於上殼罩11的凹部21,並且藉由設置在上部側面部94、94的按壓片104,來按壓上殼罩11的分割壁32。匣盒座80,藉由在下座91的下部側面部107處設置的按壓片131,來按壓下殼罩12的左右碟片座41、42。藉此,匣盒座80,防止上下殼罩11、12的晃動。
當藉由匣盒***檢測開關SW1檢測碟片匣1的***時,驅動第一驅動馬達156,使背面凸輪齒輪157旋轉。藉此,藉由背面凸輪齒輪157的第一凸輪溝157a來導引凸輪銷158a,將滑動板158朝背面60b側滑動。因應於滑動板158朝背面60b側的滑動,滑動臂159,使凸輪板82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滑動。
當將凸輪板82朝前面60a滑動時,下座91,藉由將卡合凸輪銷113,從升降導引溝150的水平導引部150a沿著升降導引部150b滑動,使其下降。此時,下座91,以在座外殼81的下部凸輪狹縫141處形成的下側垂直部141b來導引卡合凸輪銷113。藉此,下座91,讓卡合凸輪銷113從上座90的座卡合片100的狹縫100a脫離,而與上座90分割。
上殼罩11,藉由讓上座90的上殼罩分割片103進入到匣盒主體10的分割溝47,而支承著分割壁32的下端面。下殼罩12,藉由讓下座91的下殼罩分割片115進入分割溝47,而支承著:在左右碟片座41、42處形成的進入溝43的上端面。藉此,上殼罩11被支承於上座90,下殼罩12被支承於下座91,所以藉由使下座91下降,而將上下殼罩11、12分割。
下座91,使預先藉由使用者所指定的預定的光碟2,下降至:位於推出槓桿167的轉動軌跡上的碟片***排出位置。當將下座91下降到碟片***排出位置時,驅動第二驅動馬達163,使表面凸輪齒輪160旋轉。藉此,調整滑動板161,藉由讓凸輪銷161a滑動於表面凸輪齒輪160的第二凸輪溝160a,使其朝背面60b側滑動,隔介著調整彈簧162而使高度調整板120朝前面60a滑動。高度調整板120,使因應於碟片***排出位置所形成的調整狹縫121,卡合於下座91的高度限制片116,以讓預定光碟2位於碟片***排出位置的方式,高精度地控制下座91的高度(第20圖)。
下座91,當藉由凸輪板82而朝碟片***排出位置下降,而與上座90分離時,上座90從殼罩定位銷117的壓下片126分離,所以藉由線圈彈簧129將升降塊125朝箭頭U方向滑動(第24圖)。藉此,下座91,讓插通銷124從銷孔123突出,將其插通於下殼罩12的定位孔45。於是,下座91,能達成下殼罩12的定位。
當藉由匣盒***檢測開關SW1檢測出碟片匣1的***時,傳送承載機6,藉由驅動馬達209使凸輪齒輪208旋轉,使滑動板206及升降板212滑動,使承載臂201從抓持位置上側下降,使其朝拉入/待機位置上側移動。藉此,傳送承載機6,將承載臂201從下座91的升降區域退避,則可將下座91朝碟片***排出位置搬運。
在進行了高度調整板120對於下座91的位置限制之後,承載臂201,從拉入/待機位置上側,下降,經由推回位置,移動到抓持位置上側。
在承載臂201移動到抓持位置上側之後,又藉由第二驅動馬達163使表面凸輪齒輪160旋轉,讓卡合於第三凸輪溝160b的凸輪銷177滑動,槓桿滑塊169朝第24圖中箭頭B方向滑動。藉此,推出槓桿167,將轉動操作片175按壓於:在槓桿滑塊169的操作凹部176處形成的其中一方的抵接面178,而朝第24圖及第25圖中箭頭P方向轉動。
推出槓桿167,從在下座91處支承的下殼罩12的碟片推出口51,朝向將位於碟片***排出位置的預定光碟2支承的支承溝48的導引部48c進入,將該預定光碟2推出。此時,推出槓桿167,如第26圖(a)所示,導引部48c形成為:具有與推出槓桿167的轉動軌跡相同的軌跡的圓弧狀,所以一邊被導引部48c支承一邊轉動。於是,推出槓桿167,在轉動中不會從支承溝48脫落。
如第26圖(b)所示,推出槓桿167,藉由讓槓桿滑塊169滑動至:將安裝於基板155的槓桿位置檢測開關SW2按壓,而將光碟2推出至其中心孔2a從下殼罩12的碟片***排出口50排出。藉此,則將光碟2排出至可藉由承載臂201抓持的位置。
碟片匣1,將下殼罩12下降至讓預定的光碟2來到碟片***排出位置。於是,例如當將收納於最上面的支承溝48的光碟2排出時,下殼罩12,下降至:上殼罩11的支軸16從收納在最上面的光碟2的中心孔2a退避的位置。另一方面,下殼罩12,例如當將收納於中層或下層的支承溝48的光碟2排出時,則下降至:支軸16從該中層或下層的光碟2的中心孔2a退避的位置。
於是,在較該預定的光碟2更上方所收納的其他光碟2的中心孔2a,插通著支軸16。藉此,支軸16,能防止:因為推出槓桿167而伴隨著預定光碟2的排出而連帶將其他光碟2排出的情形,並且在選擇承載機5內將收納中的其他光碟2的擺動予以限制,當再次將上下殼罩11、12對接時,能夠防止其他光碟2的中心孔2a周邊部與支軸16的碰撞。
在本實施例,使支軸16確實地從預定光碟2的中心孔2a退避,並且為了防止支軸16與推出槓桿167的干涉,支軸16,也從與所***排出的預定光碟2之上所鄰接的其他光碟2的中心孔2a退避,而插通於上面所積疊收納的三片以上的其他光碟2的中心孔2a。雖然支軸16也從在預定光碟2的下方所積疊的其他光碟2的中心孔2a退避,而其他光碟2是藉由自動鎖定彈簧53而限制在預定的收納位置。
在藉由推出槓桿167將光碟2從碟片排出口50推出之後,承載臂201,從抓持位置上側下降,藉由在卡止爪226的下面226a處形成的拉入面部228,抓持著光碟2的外周面的推出方向後側。此時,卡止爪226,由於拉入面部228具有與光碟2的外周大致相同的曲率,所以沿著光碟2的外周圓弧狀地抵接。接著,承載臂201,藉由移動至拉入/待機位置下側,而將光碟2拉入到傳送承載機6內,將其朝記錄播放裝置7的搬運機構傳送。然後,承載臂201,上升到拉入/待機位置上側,然後停止。藉此,承載臂201,與光碟2分離,則不會妨礙記錄播放裝置7對光碟2的旋轉驅動。
搬運機構,當藉由承載臂201將光碟2***至記錄播放裝置7內時,之後將光碟2自動拉入到記錄播放裝置7內。記錄播放裝置7,在將光碟2拉入之後,藉由夾持機構,將光碟2可自由旋轉地支承,藉由光讀取機構,對於光碟2進行資訊訊號的寫入及/或讀取。
承載臂201,藉由將升降板212朝箭頭F方向滑動,使升降台面211下降,藉此從抓持位置上側,朝向藉由卡止爪226抓持光碟2的外周的抓持位置下側移動。此時,承載臂201的臂驅動機構202,在卡止爪226的下面抵接於光碟2的主面之後,並且使升降板212滑動時,藉由在凸輪齒輪208的升降凸輪溝253處設置的升降限制機構257,防止承載臂201對光碟2的過度按壓。
也就是說,臂驅動機構202,當卡止爪226與光碟2抵接時,由於限制了:升降台面211的下降及升降板212的滑動,所以不會有因應於凸輪齒輪208的旋轉而升降板212的升降凸輪銷266滑動於升降凸輪溝253的側面的情形。因此,升降限制機構257,從升降凸輪銷266滑動的外周面側的側面到支軸插通孔254側,設置有退避空間258,讓升降凸輪銷266可退避。
藉由讓升降凸輪銷266從退避空間258退避,則使凸輪齒輪208旋轉的驅動馬達209的驅動力,會藉由在升降板212與基台面210之間架設的升降彈壓彈簧213的伸張所吸收,而很難經由升降板212及升降台面211傳達到承載臂201及光碟2。於是,升降限制機構257,能夠防止:因為對承載臂201或光碟2施加過度的負荷而導致承載臂201的損壞、或光碟2的損傷或變形。
[匣盒排出]
接著針對,將利用記錄播放裝置7進行資訊訊號的寫入或讀取完成後的光碟2,朝下殼罩12推回,將碟片匣1從碟片變換裝置3排出的步驟,來加以說明。
光讀取機構所進行的資訊訊號的寫入或讀取完成後的光碟2,其與夾持機構的夾持被解除,而藉由搬運機構將其從記錄播放裝置7排出。此時,將光碟2排出至其中心孔2a從記錄播放裝置7露出外側的位置,則卡止爪226的***面部227可抵接於朝下殼罩12的***方向後側。
在該狀態之前,選擇承載機5,使第二驅動馬達163及表面凸輪齒輪160反轉預定量,讓推出槓桿167朝箭頭P相反方向轉動回復,從下殼罩12退避。
當將光碟2從記錄播放裝置7排出時,傳送承載機6,將凸輪齒輪208驅動,將承載臂201從拉入/待機位置上側朝向拉入/待機位置下側下降。藉此,承載臂201,藉由卡止爪226的***面部227將光碟2朝下殼罩12的***方向後側予以抓持。接著,承載臂201,滑動至推回位置下側,將光碟2朝向下殼罩12的收納位置推回。
此時,如第43圖所示,承載臂201,以***面部227的下區域的按壓部227a,按壓光碟2,以***面部227的上區域的限制部227b,將該一片光碟2上所收納的其他光碟2按壓在收納位置。如上述,從下殼罩12***排出的預定光碟2之上鄰接收納的其他光碟2,沒有插通著支軸16,僅藉由自動鎖定彈簧53而朝收納位置限制。於是,其他光碟2,萬一在當從下殼罩12將預定光碟2推出時連帶被排出的話、或者在預定光碟2搬運中從收納位置擺動的話,則藉由限制部227b將其限制在預定的收納位置。
並且,承載臂201,滑動到推回位置下側之後,經由抓持位置下側及抓持位置上側,朝推回位置上側滑動。藉此,承載臂201,藉由按壓部227a,將與預定光碟2之上鄰接的其他光碟2按壓,將其朝收納位置限制,並且藉由限制部227b,將與該其他光碟2之上鄰接的其他光碟2按壓,將其朝收納位置限制。藉由經過兩次按壓的步驟,從***排出的預定光碟2收納至兩片以上的其他光碟2,會被朝收納位置限制,收納到較預定光碟2更上方,進行:支軸16退避的對於其他光碟2的位置限制。
承載臂201的兩次按壓步驟,藉由將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溝252及升降凸輪溝253的形狀、或凸輪齒輪208的反轉、正轉予以控制,也可以進行兩次以上。藉由控制選擇承載機5的第一驅動馬達156,藉由控制背面凸輪齒輪157及凸輪板82的驅動,交互進行:下座91的上升、與承載臂201所進行的推回,來對位於預定光碟2下方的其他光碟2進行位置限制也可以。
在將光碟2推回到下殼罩12內之後,承載臂201,後退到抓持位置上側,作為中立狀態而停止。承載臂201後退到抓持位置上側,而從選擇承載機5退避時,選擇承載機5,使第二驅動馬達163及表面凸輪齒輪160進一步反轉,讓調整滑動板161朝前面60a側滑動,使高度調整板120朝背面60b側滑動。藉此,將高度調整板120的調整狹縫121與下座91的高度限制片116的卡合予以解除,則讓下座91可上升。
接著,選擇承載機5,將第一驅動馬達156及背面凸輪齒輪157驅動,將凸輪板82朝裝置主體60的背面60b側滑動。
當將凸輪板82朝背面60b側滑動時,下座91,藉由讓卡合凸輪銷113從升降導引溝150的升降導引部150b沿著水平導引部150a滑動,而上升。此時,下座91,將卡合凸輪銷113,導引於:在座外殼81的下部凸輪狹縫141處形成的下側垂直部141b。藉此,下座91,讓卡合凸輪銷113進入到上座90的座卡合片100的狹縫100a,而與上座90結合。
藉由將上下座90、91結合,而殼罩定位銷117,藉由以上座90將壓下片126下壓,克服線圈彈簧129的彈壓力而升降塊125將升降軸128下降。藉此,殼罩定位銷117,使插通銷124從下殼罩12的定位孔45及下座91的銷孔123退避。
藉由將上下座90、91結合,則上下座90、91所支承的上下殼罩11、12也結合。上下座90、91結合後,又藉由將凸輪板82朝背面60b側滑動,座閂142,藉由凸輪板82的閂按壓部152將彈簧卡止片部142c按壓,使其朝箭頭L相反方向轉動。藉此,匣盒座80,藉由拉伸線圈彈簧95使其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滑動,朝匣盒插脫位置移動。
藉由將匣盒座80朝匣盒插脫位置移動,匣盒主體10,背面10b側朝較匣盒插脫口70更外側突出,而可拉出。匣盒主體10,藉由將其從匣盒座80拉出,則在上座90處設置的鎖定解除片99從鎖定解除孔22退避。於是,前側鎖定片31,受到線圈彈簧35的彈壓力而朝箭頭R方向轉動,使卡合部31c卡合於下殼罩12的被卡合凹部56。匣盒主體10,藉由將其從匣盒座80拉出,則上座90的上殼罩分割片103從後側鎖定片33的按壓片部33b分開。於是,後側鎖定片33,受到線圈彈簧38的彈壓力而朝箭頭S方向滑動,使卡合部33c卡合於下殼罩12的被卡合凹部57。藉此,將匣盒主體10鎖定於上下殼罩11、12。
傳送承載機6,形成有滑動限制機構255,該滑動限制機構255,當將光碟2朝下殼罩12推回時,不是將光碟2***到成為收納處的支承溝48,而是***到鄰接的支承溝48等,限制朝承載臂201的推回位置的滑動,當朝滑動臂203、204及滑動板206施加與滑動方向相反方向的負荷時,讓該負荷退避。
如上述,滑動限制機構255,是藉由滑動凸輪溝252,從滑動凸輪銷250滑動的外周面側的側面到支軸插通孔254側,設置退避空間256所構成。
如第41圖(a)、(b)所示,滑動限制機構255,在沒有限制承載臂201的滑動的狀態,滑動板206的滑動凸輪銷250,一邊滑動於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溝252的外周側的側面,一邊朝第41圖中箭頭E相反方向滑動。滑動臂203、204,藉由滑動板206朝箭頭E相反方向的滑動,而將滑動銷236朝裝置主體60的前面60a側轉動。藉此,承載臂201,朝向將光碟2推回到下殼罩12內的第41圖中箭頭C方向滑動。
另一方面,如第42圖(a)、(b)所示,當限制承載臂201朝箭頭C方向的滑動時,是限制了:滑動臂203、204的轉動及滑動板206朝箭頭E相反方向的滑動,所以滑動凸輪銷250,無法朝滑動凸輪溝252的外周側的側面滑動。此時,滑動限制機構255,從滑動凸輪溝252的外周面側的側面到支軸插通孔254側,設置有退避空間256,所以滑動凸輪銷250移動於該退避空間256。藉此,在承載臂201及光碟2,在將承載臂201的滑動予以限制的障礙物、與滑動板206之間,只有施加因為滑動彈壓彈簧207伸張所導致的負荷,不會被用來限制承載臂201的滑動的障礙物、以及從驅動馬達209經由凸輪齒輪208所傳達的驅動力所夾持,能夠防止因為施加過度的負荷導致變形等情形。
1...碟片匣
2...光碟
3...碟片變換裝置
5...選擇承載機
6...傳送承載機
7...記錄播放裝置
10...匣盒主體
11...上殼罩
12...下殼罩
13...上面板
14...背面塊
15...前面壁
16...支軸
22...鎖定解除孔
25...防止誤刪除開關
29...皺紋部
30...鎖定解除機構
31...前側鎖定片
32...分割壁
33...後側鎖定片
40...下面板
41...左碟片座
42...右碟片座
43...進入溝
45...定位孔
46...軸承接部
47...分割溝
48...支承溝
50...碟片***排出口
51...碟片推出口
53...自動鎖定彈簧
60...裝置主體
61...頂外殼
62...底外殼
63...前面板
70...匣盒插脫口
71...面板前蓋
74...中央面板前蓋
75...側面板前蓋
80...匣盒座
81...座外殼
82...凸輪板
83...驅動機構
84...座升降機構
85...碟片推出機構
90...上座
91...下座
92...鎖定解除機構
93...支承面部
94...上部側面部
95...拉伸線圈彈簧
96...彈簧卡止部
97...後側面
98...上殼罩保持凸部
99...鎖定解除片
100...座卡合片
101...凸輪銷
102...座保持片
103...上殼罩分割片
106...載置面部
107...下部側面部
110...識別開關
113...卡合凸輪銷
115...下殼罩分割片
116...高度限制片
117...殼罩定位銷
120...高度調整板
121...調整狹縫
124...插通銷
133...頂面部
134、135...支承側面部
140...上部凸輪狹縫
141...下部凸輪狹縫
142...座閂
143...滑動導引銷
145...閂彈簧
150...升降導引溝
151...導引狹縫
155...基板
156...第一驅動馬達
157...背面凸輪齒輪
158...滑動板
159...滑動臂
160...表面凸輪齒輪
161...調整滑動板
163...第二驅動馬達
167...推出槓桿
168...槓桿支承壁
169...槓桿滑塊
172...槓桿支軸
173...碟片抵接構件
175...轉動操作片
176...操作凹部
180...長孔
200...殼體
201...承載臂
202...臂驅動機構
203、204...滑動臂
205...滑動台面
206...滑動板
207...滑動彈壓彈簧
208...凸輪齒輪
209...驅動馬達
210...基台面
211...升降台面
212...升降板
213...升降彈壓彈簧
220、221...左右臂板
224...臂部
226...卡止爪
227...***面部
227a...按壓部
227b...限制部
228...拉入面部
237...插通孔
238...旋轉軸
239...導引孔
240...直向導引溝
247...卡合孔
250...滑動凸輪銷
252...滑動凸輪溝
253...升降凸輪溝
255...滑動限制機構
256...退避空間
257...升降限制機構
258...退避空間
260...滑動導引孔
261...升降凸輪孔
262...升降導引孔
265...滑動導引溝
266...升降凸輪銷
267...升降凸輪凸部
270...齒輪支軸
272...升降導引凸部
280...載置突片
第1圖是顯示碟片匣及碟片變換裝置的外觀立體圖。
第2圖是顯示碟片變換裝置的外觀立體圖。
第3圖是顯示碟片變換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第4圖是顯示碟片匣的外觀立體圖,(a)是顯示上面側,(b)是顯示下面側。
第5圖是顯示將碟片匣分割為上下殼罩的狀態的外觀立體圖。
第6圖是顯示上殼罩的外觀立體圖。
第7圖是上殼罩的分解立體圖。
第8圖是下殼罩的分解立體圖。
第9圖是顯示下殼罩的外觀立體圖。
第10圖是顯示上下殼罩對接的狀態的剖面圖。
第11圖是顯示在匣盒主體的收納位置收納有光碟的狀態的俯視圖。
第12圖是顯示自動鎖定彈簧的立體圖。
第13圖是顯示選擇承載機的分解立體圖。
第14圖是顯示前面板的分解立體圖。
第15圖是顯示選擇承載機的外觀立體圖。
第16圖是顯示選擇承載機的外觀立體圖。
第17圖是顯示匣盒座的立體圖。
第18圖是顯示鎖定解除片的立體圖。
第19圖(a)是顯示與防止誤刪除開關分離的抵接開關片的立體圖,(b)是顯示與防止誤刪除開關抵接的抵接開關片的立體圖。
第20圖是選擇承載機的立體圖。
第21圖是顯示下座的立體圖。
第22圖是顯示上下座對接的狀態的殼罩定位銷的立體圖。
第23圖是顯示驅動機構的俯視圖。
第24圖是顯示驅動機構的俯視圖。
第25圖是顯示推出機構的立體圖。
第26圖是顯示將光碟從下殼罩排出的狀態的立體圖,(a)是顯示以導引部導引推出槓桿的狀態,(b)是顯示推出槓桿從導引部脫離,將光碟排出到藉由傳送承載機拉入的位置的狀態。
第27圖是顯示解除槓桿滑塊與轉動操作片的卡合的狀態的俯視圖。
第28圖是顯示邊框與上殼罩分割片的位置關係的立體圖。
第29圖是顯示傳送承載機的分解立體圖。
第30圖是顯示將光碟拉入的傳送承載機的立體圖。
第31圖是顯示將光碟***到下殼罩內的傳送承載機的外觀立體圖。
第32圖是顯示承載臂的分解立體圖。
第33圖是顯示卡止爪的立體圖。
第34圖是顯示滑動臂的外觀立體圖。
第35圖是顯示滑動台面的分解立體圖。
第36圖是顯示滑動板的外觀立體圖。
第37圖是顯示凸輪齒輪的外觀立體圖。
第38圖是顯示將光碟從碟片匣拉入到傳送承載機內的步驟的立體圖。
第39圖是顯示將光碟從傳送承載機推回到碟片匣內的步驟的立體圖。
第40圖是承載臂的操作狀態的說明圖。
第41圖是平常的推回步驟的滑動限制機構的顯示圖,(a)是立體圖,(b)是剖面圖。
第42圖是在推回步驟限制承載臂的移動的狀態的滑動限制機構的顯示圖,(a)是立體圖,(b)是剖面圖。
第43圖是顯示將光碟推回到下殼罩的步驟的剖面圖。
1...碟片匣
2...光碟
2a...中心孔
10...匣盒主體
10b...背面
11...上殼罩
12...下殼罩
12a...一端部
14c...側面部
23...凹面部
25a...撥鈕部
26...操作孔
28...抓持孔
29...皺紋部
40...下面板
41...左碟片座
42...右碟片座
43...進入溝
50...碟片***排出口
51...碟片推出口

Claims (15)

  1. 一種碟片匣,具有:藉由可分離地結合而構成匣盒主體的大致矩形的上下殼罩,上述上下殼罩的其中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其中一方的主面的第一矩形板、以及設置在上述第一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一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側壁的左右的一對碟片座;將與上述第一矩形板之設置有上述碟片座的上述第一側緣正交而相對向的第二側緣開放,上述上下殼罩的另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另一方的主面的第二矩形板、設置在上述第二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三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前面及背面的前後的一對立壁構件、以及設置在與上述第二矩形板之設置有上述立壁構件的上述第三側緣正交的第四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側面的一部分的分割壁;上述一對碟片座,分別從其中一端涵蓋到另一端形成有:與上述第一矩形板平行,且涵蓋上述碟片的面方向而可滑動地支承碟片的外周緣的支承溝,在其中一端設置有:從上述第二側緣的其中一方進行上述碟片的***排出的碟片***排出口,在另一端設置有:讓用來從上述第二側緣的另一方將上述碟片朝上述碟片***排出口側推出的推出構件進入的碟片推出口,藉由將上述上下殼罩對接,藉由上述一對立壁構件將上述第二側緣封閉,藉由將上述上下殼罩朝向與上述第一矩形板及上述第二矩形板的各主面正交的上下方向分離,將上述第二側緣開放,而將上述碟片***排出口及碟片推出口開放。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碟片匣,其中上述碟片座,在與上述碟片的面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有複數的上述支承溝,將複數上述碟片予以積疊收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碟片匣,其中將上述上下殼罩的長軸方向作為上述碟片的***排出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碟片匣,其中上述碟片座設置於下殼罩。
  5. 一種碟片匣,具有:藉由上下可分離地結合而構成匣盒主體的大致矩形的上下殼罩,上述上下殼罩的其中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其中一方的主面的第一矩形板、以及設置在上述第一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一側緣,用來支承碟片的外周緣的左右的一對碟片座;上述一對碟片座,分別形成有:與上述第一矩形板平行,且涵蓋上述碟片的面方向可滑動地支承上述碟片的外周緣的支承溝,上述碟片,藉由沿著上述支承溝而滑動而從上述上下殼罩的其中一方***排出,上述上下殼罩的另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另一方的主面的第二矩形板、以及從上述第二矩形板豎立設置,用來插通於藉由上述碟片座所支承的上述碟片的中心孔的支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碟片匣,其中上述碟片座,在與上述碟片的面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有複數的上述支承溝,將複數上述碟片予以積疊收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碟片匣,其中當上述上下殼罩朝上下方向分離時,上述支軸用來防止:上述複數的碟片之中,收納於較所選擇的碟片更靠近上述第二矩形板側的其他碟片的錯誤排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碟片匣,其中上述上下殼罩的其中一方,形成有:當將上述上下殼罩結合時,用來承接上述支軸的前端的軸承接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碟片匣,其中用來防止上述一對碟片座的擺動的座板,架設在上述一對碟片座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碟片匣,其中上述上下殼罩的另一方,在上述碟片的投影面外,配設有:使上述上下殼罩結合的鎖定機構。
  11. 一種碟片匣,具有:藉由可分離地結合而構成匣盒主體的大致矩形的上下殼罩,上述上下殼罩的其中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其中一方的主面的第一矩形板、以及設置在上述第一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一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側壁的左右的一對碟片座;將與上述第一矩形板之設置有上述碟片座的上述第一側緣正交而相對向的第二側緣開放,上述上下殼罩的另一方,設置有: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另一方的主面的第二矩形板、設置在上述第二矩形板的相對向的第三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前面及背面的前後的一對立壁構件、以及設置在與上述第二矩形板之設置有上述立壁構件的上述第三側緣正交的第四側緣,構成上述匣盒主體的側面的一部分的左右的一對分割壁、以及從上述第二矩形板豎立設置,用來插通於藉由上述碟片座所支承的上述碟片的中心孔的支軸;上述一對碟片座,分別從其中一端涵蓋到另一端形成有:與上述第一矩形板平行,且涵蓋上述碟片的面方向而可滑動地支承上述碟片的外周緣的支承溝,從上述第二側緣將上述碟片***排出,藉由將上述上下殼罩對接,藉由上述第一、第二矩形板、上述前後的一對立壁構件、上述分割壁、及上述一對碟片座,將全面封閉,並且上述支軸抵接於上述第一矩形板,藉由將上述上下殼罩朝上下方向分離,將上述第二側緣開放,而可進行上述碟片的***排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碟片匣,其中在上述一對立壁構件的至少其中一方,設置有標籤的貼附面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碟片匣,其中在上述一對立壁構件的其中一方,設置有防止誤刪除手段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碟片匣,其中在上述第二矩形板,設置有用來抓持上述匣盒主體的抓持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碟片匣,其中在上述第二矩形板,實施有防滑用的皺紋加工。
TW099138500A 2009-11-16 2010-11-09 碟片匣 TWI4120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1404A JP5573116B2 (ja) 2009-11-16 2009-11-16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261402A JP5051207B2 (ja) 2009-11-16 2009-11-16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261403A JP5445055B2 (ja) 2009-11-16 2009-11-16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0569A TW201140569A (en) 2011-11-16
TWI412027B true TWI412027B (zh) 2013-10-11

Family

ID=4341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8500A TWI412027B (zh) 2009-11-16 2010-11-09 碟片匣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07383B2 (zh)
EP (1) EP2323133B1 (zh)
KR (1) KR101783046B1 (zh)
CN (1) CN102063921B (zh)
TW (1) TWI4120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7678B2 (ja) * 2009-11-16 2014-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ドライブ装置
JP2011248947A (ja) 2010-05-25 2011-12-08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707736B2 (ja) * 2010-05-25 2015-04-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589557B2 (ja) 2010-05-25 2014-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116043A (ja) * 2012-12-07 2014-06-26 Sony Corp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WO2017163632A1 (ja) * 2016-03-23 2017-09-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CN111798877B (zh) * 2019-04-09 2022-03-04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碟片库储存***及用于此***的片匣盒
CN112420086A (zh) * 2020-12-05 2021-02-26 陕西天赟轩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软件光盘放置盒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4179A (en) * 2004-10-18 2006-05-01 Lite On It Corp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6318516A (ja) * 2005-05-10 2006-11-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3次元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200709184A (en) * 2005-08-17 2007-03-01 Lite On It Corp Disc exchanging mechanism
US20090245035A1 (en) * 2008-04-01 2009-10-01 Sony Corporation Disc storage apparatus and disc storage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8910A1 (de) * 1986-11-14 1988-05-26 Thomson Brandt Gmbh Plattenspieler mit magazin
JPS63204548A (ja) * 1987-02-19 1988-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イスク装置
JP2722512B2 (ja) 1988-08-16 1998-03-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収納ケース及び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US5200938A (en) * 1988-03-07 1993-04-06 Sony Corporation Disk magazine and disk loading device
JP3178005B2 (ja) * 1991-01-21 2001-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104091B2 (ja) 1991-11-29 2000-10-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3363971B2 (ja) * 1993-10-05 2003-01-08 ナカミチ株式会社 チェンジャ−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9251699A (ja) 1996-03-15 1997-09-22 Sony Corp ディスク交換装置
JPH1031857A (ja) * 1996-07-18 1998-02-03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用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JP2629660B2 (ja) * 1996-08-14 1997-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付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US6891082B2 (en) 1997-08-01 2005-05-10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expressing a truncated activintype II receptor
CN2311834Y (zh) * 1997-12-18 1999-03-24 孙孝奎 光盘保护盒
AR020078A1 (es) 1998-05-26 2002-04-1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etodo para alterar la expresion de un gen objetivo en una celula de planta
JP4416353B2 (ja) * 2001-06-04 2010-02-1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WO2003020742A1 (en) 2001-08-31 2003-03-13 Gen-Probe Incorporated Assay for detection of human parvovirus b19 nucleic acid
JP2004054998A (ja) * 2002-07-17 2004-02-1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2004134019A (ja) 2002-10-11 2004-04-30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318930A (ja) 2003-04-11 2004-11-1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74497A (ja) * 2003-12-12 2005-06-30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ケース
JP4075851B2 (ja) * 2004-05-10 2008-04-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6172522A (ja) 2004-12-10 2006-06-29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190351A (ja) * 2004-12-28 2006-07-20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294087A (ja) * 2005-04-06 2006-10-26 Hitachi Maxell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012201A (ja) * 2005-07-01 2007-01-18 Hitachi Maxell Ltd 情報記録媒体用カートリッジ、情報記録媒体のローディング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装置
JP2007115328A (ja) 2005-10-20 2007-05-10 Hitachi Maxell Ltd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光カートリッジ
JP4589221B2 (ja) * 2005-11-25 2010-12-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72728A (ja) * 2005-12-21 2007-07-05 Hitachi Maxell Ltd 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927397B2 (ja) 2005-12-21 2012-05-09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CN1992059A (zh) * 2005-12-30 2007-07-04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微型驱动器用盒式盘片
JP5042782B2 (ja) * 2007-11-07 2012-10-03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577678B2 (ja) 2009-11-16 2014-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ドライブ装置
JP2011108315A (ja) 2009-11-16 2011-06-02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5589557B2 (ja) 2010-05-25 2014-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707736B2 (ja) 2010-05-25 2015-04-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248947A (ja) 2010-05-25 2011-12-08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4179A (en) * 2004-10-18 2006-05-01 Lite On It Corp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6318516A (ja) * 2005-05-10 2006-11-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3次元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200709184A (en) * 2005-08-17 2007-03-01 Lite On It Corp Disc exchanging mechanism
US20090245035A1 (en) * 2008-04-01 2009-10-01 Sony Corporation Disc storage apparatus and disc storage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23133A2 (en) 2011-05-18
US20110225602A1 (en) 2011-09-15
KR101783046B1 (ko) 2017-09-28
TW201140569A (en) 2011-11-16
EP2323133A3 (en) 2012-12-26
CN102063921B (zh) 2014-04-30
US8307383B2 (en) 2012-11-06
CN102063921A (zh) 2011-05-18
EP2323133B1 (en) 2015-10-14
KR20110053913A (ko) 2011-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2027B (zh) 碟片匣
JP557767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ドライブ装置
JP2011108315A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US6262952B1 (en) Disk apparatus and disk magazine
JP2007220276A (ja) 光機器装置
JP4222386B2 (ja)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H10283706A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7157190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5445055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051207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I336071B (zh)
JP2008004212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5029791B1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573116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959312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US6697318B2 (en) Disk apparatus and disk magazine
JP2007157189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3959311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H10283710A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4811150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631816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665867B2 (ja)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2100102A (ja) ローディング機構、フローティングロック機構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JPH10283709A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H10283711A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