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71127B -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Google Patents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71127B
TW571127B TW091104339A TW91104339A TW571127B TW 571127 B TW571127 B TW 571127B TW 091104339 A TW091104339 A TW 091104339A TW 91104339 A TW91104339 A TW 91104339A TW 571127 B TW571127 B TW 5711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light
reflectors
guide plate
refl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4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ngo Ohkawa
Original Assignee
Enpl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las Corp filed Critical Enpla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71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711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571127 五、發明說明(1) [發明之背景] 1.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導光板、面光源裝置及液晶顯示裝 -置。更詳言之,係關於在背面設置多數微反鏡之改良的導 -光板、使用該改良導光板的面光源裝置以及將該面光源裝 置應用於液晶顯示面板的照明之液晶顯示裝置。本發明可 應用在安裝於例如··行動電話、個人電腦、汽車導航系統 ^等的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該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的面光源 裝置及導光板。 _ #相關技術 如眾所週知,由導光板的側邊供給光,並使導入於導 光板内的光進行方向轉換,以由導光板的出射面輸出光之 面光源裝置為已知,而且該面光源裝置廣泛應用於液晶顯 示面板的照明等用途。就一次光源而言,棒狀的螢光燈管 (冷陰極管)廣泛為業者使用,惟近年逐漸採用利用LED(發 光二極體)等點狀發光體的構件。 如此的面光源裝置中,由於從側邊形成對於導光板的 _光供給,所以導光板提供光進行方向轉換的機能。眾所週 知,導光板的材料係採用光散射導光體,並在背面或出射 _施以具有光擴散機能等的出射促進處理,藉此達成傳遞 於導光板内部之光行進方向的轉換,並可促進光由出射面 -的射出。 然而,以如此方式獲致的出射光,如眾所周知,在極 度傾斜於前方的方向上優先輸出(導光板的傾斜出射指向
313452.ptd 第6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2) 性)。如此極度傾斜的輸出方向與一般所期望的輸出方向 大為不同。於是,有一種提案將多數微反射器設置於背面 上之方式,作為可獲得所期望的優先輸出方向的方向轉換 之技術之一。根據該技術,微反射器係在導光板的背面上 以多數的微小突起或者微小凹部的型態形成,而透過該突 起或凹部的内面反射以產生朝向出射面的内部傳遞光。 該内部傳遞光由出射面出射而成為輸出光。透過微反 射器的形狀、形成型態等的設計,可在包含正面方向之相 當廣泛的範圍内,控制優先的輸出方向。第1(a)圖、第 1(b)圖、第2(a)圖與第2(b)圖係表示將採用形成如此微反 射器之導光板的面光源裝置應用於液晶顯示面板的照明之 範例。第1 (a)圖係由導光板的背面側觀察概略配置的平面 圖,而第1(b)圖係由第1(a)圖的左方觀察的側面圖。 此外,第2 ( a )(b)圖係說明習知例中微反射器2 0排列 的圖示,第2 ( a)圖係抽出描示第1 ( a)圖中圓A附近的排 列,而第2 (b)圖係抽出排列第1 (a )圖中圓B附近的排列。 首先,參照第1 (a)( b)圖,由丙烯酸樹脂、聚碳酸脂 (PC)等透明材料所構成的導光板10的一側端面提供有入射 面1 2。棒狀一次光源(冷陰極管)L 1係沿著入射面1 2配置以 供給光至入射面12。而導光板1〇的2個主要面13、14中的 一側為出射面。在另一側的面(背面)上設置多數的微小突 起狀微反射器20。 在出射面1 3的外側配置眾所週知的液晶面板p [,以構 成背光板型的液晶顯示器。尚且,在圖示中,尺寸顯示使
313452.ptd 第7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3) 用的單位係mm。 由一次光源L1發出的光,係通過入射面12導入導光板 10内。當傳遞於導光板10内的光進入微反射器20内時,隨 -者因突起内面而生的内部反射,產生方向轉換,並可形成 -朝向出射面13的光。内部反射可隨著微反射器20的形狀產 生1次乃至2次(關於具體例,參照後述的實施型態)。 第2 ( a)圖、第2 (b )圖所例式之微反射器2 0的棑列係以 ^滿足下列條件之方式制定。 (1)各微反射器20係在與入射面12大致成平行描繪的 -φ數假想線上,以互相保持橫向間隔之型態配置。尚且, 本明細書中,「假想線」係用以制定微反射器的排列,或 是為了記述而假想描繪的線。 第2 ( a )圖、第2 ( b )圖中,這些假想線群由接近入射面 1 2的部位計數,分別表示第i條、第i +1條、第j條、第j + 1 條(1 < i + 1 < j )的假想線 G i、G i +1、G j、G j + 1。 (2 )相鄰的假想線 G i 與 G i + 1 (i = 1,2,3...... j, j + 1......; 以下,相同)間的縱向間隔隨著遠離入射面1 2而變窄。本 _例中,圓A附近(接近入射面12的部位)為79//m,圓B附近 (遠離入射面1 2的部位)為5 8 // m (參照第1 ( a )圖、第1 ( b ) 籲、第2(a)圖及第2(b)圖)。 (3 )每一條假想線G i上多數微反射器2 0彼此間的橫向 1間隔為固定。該橫向間隔係以d i表不。
(4 )假想線G i上橫向間隔d i彼此隨著遠離入射面1 2而 變窄。本例中,接近第2(a)圖所示之入射面12的部位(圓A
313452.ptd 第8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4) 附近)為79//m,遠離第2(b)圖所示之入射面12的部位(圓B 附近)5 8 // m。亦即,以使相同部位假想線的間縱向間隔相 等之方式設計。 此外,就這些條件(1 )至(4)的必然結果為微反射器2 0 在橫方向(與假想線G i平行)、縱方向(與假想線G i垂直)之 兩個方向的配置係隨著遠離入射面12而密度逐漸增加。如 此,藉由在微反射器的配置密度上施加變化,可使出射面 13的亮度(射出強度)平均化。 [發明之目的及概要] 如上所述,在導光板背面形成多數微反射器時會產生 的一個問題為:容易看到微反射器排列通過導光板。即使 在根據上述排列例(第2 ( a )、( b))的實驗型態中,亦相當 容易看到微反射器排列。 若使各微反射器的尺寸縮小,可某程度地減輕該問 題。然而,尺寸的縮小有實際上的限制。雖亦有在出射面 上配置具有強擴散功能之光擴散板的方法,但是卻會導致 光的浪費。又,就希望可以減少構件的數量之觀點論之, 必須配置光擴散板亦不是大家所期望的。 此外,嘗試盡可能隨機(random)配置微反射器以使微 反射器排列不顯著。然而,此方法反而導致局部「配置密 度的疏密不固定」之情況產生而無法獲得良好的結果。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種使上述微反射器排列 不顯著之改良的導光板、使用該導光板之改良的面光源裝 置以及使用該面光源裝置之改良的液晶顯示裝置。
313452.ptd 第9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5) 本發明係對於設置在導光板背面的微反射器施以一定 的條件,俾獲致不顯著之微反射器排列。亦即,本發明係 提供一種在背面具備有不顯著的微反射器排列之導光板、 ,採用該導光板之面光源裝置以及將該光源裝置應用於液晶 -顯示面的照明之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首先應用於一種導光板,其係具有光輸出用的 出射面、背對於上述出射面的背面與光輸入用的入射面且 ^由一次光源接收光供給。於此,導光板的背面具備光進行 方向轉換用的多數微反射器,並以滿足下列條件之方式排 •。 條件1 ;上述多數微反射器2 0係相對於由上述入射面 3 3離開的方向延伸的假想基準線S成大致垂直相交,且在 以縱向間隔分隔描繪的多數假想線K 1、K 2、K 3…上以互相 保持橫向間隔之型態配置。 條件2-1 ;微反射器在上述背面之一單位面積左右的 被覆率具有隨著遠離假想基準線S而增大之傾向。 條件3 ;對於配置在依序相鄰的3條假想線K i、K i + 1、 _ Ki+2(i = l、2、3、4…)上之微反射器,從假想線Ki、 K i + 1、K i + 2 —個一個地選擇彼此接近的3個微反射器,假 籲構成多數的三鏡組(t r i 〇 ),而當約全部的微反射器僅分 別屬於上述多數三鏡組中的3個三鏡組時,分別屬於上述 1多數三鏡組的3個微反射器大致呈現並列於一條直線上的 位置關係。 條件4;微反射器在上述背面之一單位面積左右的被
313452.ptd 第10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6) ___ 覆率具有隨著遠離導光板的入射面而增大 於此,特別重要的係當條件2與其^之傾向。 時,可獲致不顯著的微反射器排列。 ” 1、3組合 知例中可滿足條件1、34,然而卻盎 雖然在上述習 亦即,上述習知例(參照第2(a)(b)圖)中一 想線G i上多數微反射器2 0彼此的間隔為固定值^丨 ” .因此,即使設法使微反射器20的排列在相鄰假想線 Gi、Gi + 1之間呈現不同的狀態,惟如符號Hk、、
Hk + 2、HI、HIM、HI+2所示,跨越某程度的長度而互相平 行的斜整列線群係在寬度寬廣的範圍上(約導光板全部的 寬度)以「相等橫向間隔」(例如:Hk與Hk+ 1的橫向間隔 = Hk + l與Hk + 2的橫向間隔)之型態產生。 在此,因為各微反射器2〇具有彼此相等的尺寸,所以 對被覆率與導光板的寬度方向不會產生變化。 根據本發明人的研究,當如此r相等尺寸微反射器之 橫向間隔重複排列的規則性」跨越大範圍區域存在時, 紋狀的模樣容易變顯著。 ' 相對於此,本發明即使產生如後述之「斜排列線 群」,然而藉由施以上述條件2使「斜排列線群」的橫
間隔隨著離開假想基準線於左右而產生變化(參照後 圖)。或者,亦可藉由使微反射器的尺寸朝向左右逐漸拎 加,以使被覆率產生變化。 θ 如此,即可避免「相等尺寸微反射器之相等橫向 重複排列的規則性」存在於廣大區域,以防止顯著的條紋
571127 五、發明說明(7) 狀模樣。 尚且,若可透過微反射器的機能亦即内部反射,產生 朝向出射面的内部傳遞光時,對於該微反射器的形狀並無 •特別限制。典型的微反射器形狀係有四角錐突起形狀、圓 筒狀凹部形狀、V字狀凹部形狀(橫臥三角柱凹部形狀)。 本發明採用之微反射器形狀、排列的具體例將在下面之實 施形態說明之。 一 此外,將導光板的入射面設置於導光板的隅角部係一 種良好的實施型態。因為來自隅角部的光供給並不會意外 -#生光難以到達的隅角部,所以本發明所採用之微反射器 排列的適用性很高。 應用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係包含:一次光源;與導光 板,係使上述一次光源所供給的光通過入射面導入並且通 過出射面射出,而該面光源裝置中可採用如上改良的導光 板。藉由採用微反射器排列不顯著的導光板,可提昇面光 源裝置輸出光的品質並使不自然的明亮模樣不容易被看 到。 又,藉由將該面光源裝置應用於液晶顯示面板的照 明,可提供一種顯示品質提昇的液晶顯示裝置。 麵声明之實施型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尚且, -為使易於理解而將各要素的尺寸、形狀等適當地加以誇張 描示。此外,在複數圖式中彼此相當的元件附上相同的符 號,並適當地省略重複的說明。
313452.ptd 第12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8) 參照第3圖,以*視分解圖表示關於本發贺 態之液晶顯示裝置LCD的慨略構造。液晶 ⑶係安 裝於例如行動電話、液晶電視與可移動置, 而且具備有從背後照明液晶顯示面板LP的面$ 面光源裝置SL具備有導光板30、一 :欠 原2裝
RF及光擴散板DF。導光板30係由例如丙稀酸^2 脂等)或環稀烴類樹脂所構成的透光性槿 細V is Α 母1干且JL古i白一的 厚度。導光板30之一側的主要面為出射面3ι,/,側的 主要面係背面3 2。 而另 導光板30大致為矩形並且在其一個隅角 入射 2 33。入射面33具有一缺角形狀,該缺角係=土 = 會的兩邊成為45度之方式形成。入射面33'、 背面32成大致垂直而延伸。 面33對於出射面31及 反射板RF係由例如白色PET構成,係 漏出的光返回導光板30内以防止光的浪 乂使由方面32 有極微弱的光擴散性’冑更完全地防止 =J DF具 著。反射板以或光擴散板依據需 工:顯 所以亦可省略其中之一或是兩者的配置。置的板構件, 夕恭I次光源L2係由安裝有1個或複數個LED(發光二極體) 先體的裝置構成,並朝向入射面33提供丨次光。該
St:::具有某程度廣角(例如9°度左右)之-次光的指 於此,參照第4圖,表示導光板3〇的背面32與放大圓 / C邛之部分描示圖。如左下全圖中之小點群所示係在
571127 is mg置多數微反射器20。而各微反射器20具有由 「获矣皆而3 2之一般面」突出的突起形狀。於此,「代表 背面32之一般面」意咮「假想除去微反射器20時的背 •面」,之後簡稱「背面」。 微反射器2 〇的排列’如後述係遵守根據本發明特徵之 預定排列規則來制定。而各微反射器2 〇的形狀在本例式中 為四角錐突起形狀。該四角錐突起形狀微反射器20之機能 為:使由一次光源L2供給的光通過入射面33導入導光板30 内,且使該光(内部傳遞光)的行進方向藉由内部反射加以 •麄換,以形成朝向出射面3 1 (參照第3圖)的内部傳遞光。 、參照第5圖、第6(a)圖、第6(b)圖及第6(c)圖,詳細 說明關於四角錐突起形狀之微反射器20的形狀與機能。第 5圖係抽出微反射器20的其中一個’表示該微反射器產生 的内部傳遞光之方向轉換的情形。該圖示中,内部傳遞光 係以代表光線P1、p2表示。 此外,第5圖中,座標0-ΧΥΖ係用以指定方向,而X軸 及Y軸係與第4圖所示的〇 - X Y互相整合。而且’一側的代表 光線P1將由對應於+z、+X、+Y各方向所觀察之 光路分別顯 示在第6(a)圖、第6(b)圖及第6(c)圖中。 φ 又如第5圖所示,各微反射器20中距離入射面33較遠 側的一對斜面2 1、2 2係提供第1、第2内部反射面。藉由兩 斜面(内部反射面;以下,相同)2 1、2 2的交會可形成棱線 25。微反射器20在接近入射面33的部位亦具有一對斜面 23、24。藉由斜面23、24的交會形成稜線26。
313452.ptd 第14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ίο) . 結果,本實施型態中以4個斜面形成四角錐突起形狀 的微反射器20。尚且,第5圖中突起的底緣線(與背面的交 線)係以虛線表示。 微反射器20若由傳遞導光板30内的光之立場觀察則在 内部形成凹部。該凹部係包括斜面21、22形成的谷與斜面 2 3、2 4形成的谷。第5圖所示的光線P1、P2係代表由設置 於隅角部的入射面33朝向微反射器20接近的内部傳遞光。 光線PI、P2由入射面33直接或者經由出射面31或背面 32的内部反射之後,到達微反射器2〇的斜面21、22的一 側。然而,亦可產生在斜面23或24進行内部反射之後朝向 斜面21或22的光。 大部分到達斜面2 1或2 2的光係以斜面2 1、2 2的順序或 斜面22、21的順序進行内部反射,並產生朝向出射面31的 内部傳遞光。該光由出射面31射出並成為導光板30的輸出 光Q1、Q2。如此之光的路徑係可由第6(a)圖、第6(b)圖 及第6(c)圖中從3方向表示代表光線ρι來加以理解。
各微反射器20的定向係以斜面21、22提供的谷朝向入 向面33打開之方式定向。若以稜線25代表微反射器2〇的定 ,稜線2 5亦可指向入射面3 3。如此的型態亦如第4圖中 ^示之部分放大描示。多數的微反射器2〇具有如此的 轉:ί利☆使一次光源L2所#給的光“丈率的進行方向 滿 明關於微反射器2 0的排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列。 之段 繼之,主要參照第4圖說 足微反射器2 0的條件係如
571127 五、發明說明(π) 落所示。然而,條件2、條件4可分別選擇下一個條件 2 - 1、條件4 - 1。第4圖的例示係如下所示。 條件1;上述多數微反射器20係相對於由上述入射面 3 3離開的方向延伸的假想基準線S成大致垂直相交,且在 以縱向間隔分隔描繪的多數假想線K 1、K 2、K 3…上以互相 保持橫向間隔之型態配置。 條件2-1 ;微反射器在上述背面上之一單位面積左右 的被覆率具有隨著遠離假想基準線S而增大之傾向。因 此,微反射器間的橫向間隔在各假想線K i上具有隨著遠離 0想基準線S而縮小的傾向。 條件3 ;對於配置在依序相鄰的3條假想線K i、K i + 1、 Ki+2(i = l、2、3、4…)上之微反射器,從假想線Ki、 K i + 1、K i + 2 —個一個地選擇彼此接近的3個微反射器,假 想構成多數的三鏡組,當約全部的微反射器僅分別屬於上 述多數三鏡組中的3個三鏡組時,分別屬於上述多數三鏡 組的3個微反射器大致大致大致呈現並列於一條直線上的 位置關係。 條件4-1 ;微反射器在上述背面上之一單位面積左右 的被覆率具有隨著遠離導光板的入射面而增大之傾向。因 _,相鄰的假想線K i、K i +1間的縱向間隔具有隨著遠離入 射面而縮小的傾向。
313452.ptd 第16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12) 準線S的順序計數,將第j個微反射器2 0設為A i, j並以此 作為基準微反射器,且依據圖示的要領在其旁邊的微反射 器依序附上 A i + 1, j、A i, j + 1、A i + 1, j + 1、A i + 2, j、 Ai+2, j + l、Ai+2, j + 2···的記號。 並且,盡可能考慮在記號的註腳j為相同的條件下, 由註腳i連續3個的微反射器所構成的多數三鏡組。除了導 光板3 0旁邊極少數例外的微反射器之外,當大約全部的微 反射器僅屬於上述多數三鏡組中的3個三鏡組時,第4圖所 示之排列特徵係以屬於任意三鏡組的3個微反射器Ap,q、 Ap+1,q、Ap + 2, q大致並列於一直線上之位置關係來表示。 亦即,藉由該條件3與條件1、2(2-1 )、4(4-1 )組合, 微反射器2 0形成的分布在沿著基準線S的方向或者是與該 基準線S交錯的方向,皆形成具有漸漸變化間隔的曲線格 子狀圖案。 於此,與習知技術(參照第2圖)相比較,特別重要的 點係如上所述,藉由將條件2 (2 -1 )與其他條件1、3、4組 合,可獲致不顯著的微反射器排列。如上述,條件1、3、 4亦可滿足上述習知例,然而條件2 ( 2 - 1 )則無法滿足。 因此,在上述習知例(參照第2 ( a )( b )圖)中,無法獲 致「在離開入射面的方向(注;對應於第4圖中的基準線S) 或者是與該基準線S交錯的方向,皆形成具有漸漸變化間 隔的曲線格子狀圖案。」 換言之,如上述,跨越一定程度的長度而互相平行的 斜整列線群係在寬度寬廣的範圍上(約導光板的全部寬度)
313452.ptd 第17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13) -------- 以「相等橫向間隔」之型態產生。根據本發明的*,者 如此「相等橫向間隔重複的規則性」跨越大範 ^虽 時,條紋狀的模樣容易變顯著。 ^域存在 • 相對於此,具備本發明特徵之本實施型態中 、 生「斜排列線群」(有相同註腳]之微反射器的連結產 然而藉由施以上述條件2 ( 2 - 1 ),使「斜排列線蛘、°的’一 隨著離開假想基準線S於左右而產生變化。據此,」可'門^ -「等尺寸、等棱向間隔重複的規則性」存在於大範圍區 域,以防止顯著的條紋狀模樣。 品 ”馨在此應加以留意的係:若可透過微反射器的機能亦即 内部反射,產生朝向出射面的内部傳遞光時,對於^微反 射器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典型的微反射器形狀除^上述 實施塑態說明的四角錐突起形狀以外,尚有圓筒狀凹部^ 狀、V字狀凹部形狀(橫臥三角註凹部形狀)。 關於這些變形例,在第7 ( a)圖至第7 (d)圖以及第8 ( &) 圖至第8 (d)圖中係以類似第6 ( a )圖至第6 ( c )圖的描示形& 式,表示内部傳遞光的方向轉換情形。 首先’第7(a)圖至第7(d)圖中的變形例係採用將圓筒 狀凹部形狀的微反射器60多數形成於背面42上之導光板同 _。微反射器6 0的排列與上述實施型態(參照第4圖)相 同,惟僅僅改變微反射器的形狀。 , 内部傳遞光係以代表光線P表示。第7圖中,座標 〇 - XYZ用以指定方向,而X軸及Y軸與第4圖所示的〇 —χγ整 —合。而且,代表光線Ρ將由對應於+Ζ、+Χ、+Υ各方向所觀
571127 五、發明說明(14) 察之光路分別顯示於第7(a)圖至第7(d )圖中。 又如第7(a)圖所示,由入射面43直接或者經由出射面 4 1或背面42的内部反射之後,到達微反射器6 0前面側的圓 筒狀面。大部分到達圓筒狀面的光進行内部反射,並產生 朝向出射面41的内部傳遞光。該光由出射面31射出並成為 導光板40的輸出光Q。如此之光的行徑可由代表光線P從3 方向所表示光路的第7(a)圖至第7(b)圖加以詳細理解。 各微反射器60的定向係以圓筒狀朝向入射面43之方式 定向。微反射器60的定向若以垂直相交於圓筒狀凹部谷底 線的線表示,該線亦可指向入射面4 3。多數的微反射器6 0 具有如此的定向係有利於使内部傳遞光有效率的進行方向 轉換而射出。 繼之,第8 ( a )圖至第8 (d)圖的變形例中可採用將橫臥 三角柱凹部形狀的微反射器70多數形成於背面52上之導光 板5 0。微反射器7 0的排列係與上述實施型態(參照第4圖) 相同,惟僅僅改變微反射器的形狀。 内部傳遞光係以代表光線P表示。第8圖中,座標型 0 - XYZ係用以指定方向,而X軸及Y軸與第4圖所示的0-ΧΥ互 相整合。而且,代表光線P係將由對應於+ Z、+ X、+ Y各方 向所觀察之光路分別顯示於第8(a)圖至第8(d )圖中。 又如第8(a)圖所示,内部傳遞光由入射面53直接或者 經過出射面5 1或背面5 2的内部反射之後,到達微反射器6 0 前面側的斜面。大部分到達該斜面的光進行内部反射,並 產生朝向出射面51的内部傳遞光。該光由出射面31射出而
313452.ptd 第19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15) 成為導光板5 0的輪出光q。如此之光的路徑係可由弟8(b) 圖至第8(d)圖中從3方向表示代表光線P來加以理解。 各微反射器70的定向係以斜面朝向入射面53之方式定 •向。若以垂直相交於橫队三角柱凹部谷底線的線來表示定 向,則該線亦可指向入射面5 3。多數的微反射器7 〇具有如 此的定向係有利於使内部傳遞光有效率的進行方向轉換而 射出。 .這2個變形例中皆採用與第4圖相同的排列,據此可或 獲致非常不顯者的微反射器排列。 ·· 至止的說明中,為了滿足上述條件2及條件4,可在微 反射器間的橫向間隔及假想線K iK i + 1間的縱向間隔施加 變化。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為了滿足上述條件2及條件4,參照第9圖,說明採用 微反射器之尺寸變化的例式。 第9圖所示的例式,係使用導光板90以取代第4圖所示 的導光板30。參照該圖示,表示導光板90的背面92與放大 圓形D部之部分描示D。在左下全圖中以小點群表示,係在 背面92設置多數的微反射器1〇〇°而各微反射器1〇〇具有從 「代表背面92之一般面」突出的突起形狀。 φ 各微反射器1⑽的形狀係四角錐突起形狀,然而如上 所述,亦可以其他形狀取代。因為各微反射器1〇〇的方向 -轉換作用基本上與微反射器20相同,所以省略重複之說 明。 而且由於各微反射器1〇〇的定向亦與微反射器2〇相 ΐΗΙΠ^Κί 313452.ptd 頁 " 571127 五、發明說明(16) 同,所以省略重複之說明。 關於微反射器1 0 0的排列與尺寸可遵照上述條件1至條 件4。然而,關於條件2可選擇下述的條件2 - 2,而關於條 件4則可選擇下述的條件4 - 2。 條件1 ;上述多數微反射器1 0 0係相對於由上述入射面 9 3離開.的方向延伸的假想基準線S (以虛線表示)成大致垂 直相交,且在以縱向間隔分隔描繪的多數假想線K1、K 2、 K3…上以互相保持橫向間隔之型態配置。 條件2-2;微反射器在上述背面上之一單位面積左右 的被覆率具有隨著遠離假想基準線S而增大之傾向。因 此,微反射器間的尺寸在各假想線K i上具有隨著遠離假想 基準線S而增大之傾向。而微反射器之間的橫向間隔大致 為固定。 條件3 ;對於配置在依序相鄰的3條假想線K i、K i +1、 Ki+2(i = l、2、3、4···)上之微反射器,從假想線Ki、
Ki + l、Ki+2—個一個地選擇彼此接近的3個微反射器,假 想構成多數的三鏡組,當約全部的微反射器僅分別屬於上 述多數三鏡組中的3個三鏡組時,分別屬於上述多數三鏡 組的3個微反射器大致大致大致呈現並列於一條直線上的 位置關係。 條件4-2;微反射器在上述背面上之一單位面積左右 的被覆率具有隨著遠離導光板的入射面而增大之傾向。因 此,微反射器間的尺寸具有隨著遠離假想基準線S而增大 之傾向。
313452.ptd 第21頁 571127
h _ ’關於條件2-2、條件3及條件4_2係使用第9圖右 以與第4圖的型田::以事先補充說0月?該放大描示中, 亦g i態相同的規則形成附加符號。 士 _ 、即,在第1條假想線κ i上,由第g圖中,於基準線s 1〇〇机 u基準線S的順序計數,將第j個微反射器 領在其"旁1邊的=此作為基準微反射器,且依據圖示的要 wi, Γη 射器依序附上Al + 1,J、Al,…、 在此,對於,丨j、Ai + 2, ] + 1、^ + 2,'】+ 2〜的記號。 ▲ Δ · 子於例如基準線S右側微反射器的尺汁 t寸二尺〜1,”1的尺寸、…的尺寸<Ai,二 、:據此可滿足條件2-2與條件4-2。 ,]的 並且,盡可能考慮在記號的註腳 由註腳i連續3個的微反射器所構成的多门的條件下, 光板3〇旁邊極少數例外的微反射器之外,。除了導 反射器僅屬於上述多數三鏡組中的3 '大:全部的微 _示之排列特徵係以屬於任意三鏡組的3個微及^,第9圖所
Ap+1,q、Ap + 2, q大致並列於一直線上之位射器Ap,q、 亦即,藉由該條件3與條件i、2_2、4置關係來表示。 器100形成的分布在沿著基準線s的方向=合,微反射 錯的方向,皆形成且古、私、紅德^ 疋與該基準绩 Γ。 具有漸漸變化間隔的曲線袼子狀圖線 於此,與習知技術(參照第2圖)相比 係:如上述,藉由將條件2(2_2)與其他/特別重要的點 合,可獲致不顯著的微反射器排列。如::1、3、“且 所述’條件1、
第22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18) 3、4亦可滿足上述習知例,然而條件2 ( 2 - 2 )則無法滿足。 因此,在上述習知例(參照第2 ( a )( b )圖)中,無法獲 致「在離開入射面的方向(注;對應於第9圖中的基準線S) 或者是與該基準線S交錯的方向,皆形成具有漸漸變化間 隔的曲線格子狀圖案。」 換言之,如上所述,跨越一定程度的長度而互相平行 的斜整列線群係在寬度寬廣的範圍上(約導光板的全部寬 度)以「相等橫向間隔」之型態產生。根據本發明的研 究,當如此「相等橫向間隔重複的規則性」跨越大範圍區 域存在時,不自然的模樣容易變顯著。 相對於此,具備本發明特徵之第9圖的例式中,雖然 產生「斜排列線群」(有相同註腳j之微反射器的連結 線),然而藉由施以上述條件2 - 2,使微反射器的被覆率隨 著離開假想基準線S於左右而產生變化。據此,可避免 「等被覆率、等橫向間隔重複的規則性」存在於大範圍區 域,以防止不自然的模樣。 如此,微反射器被覆率的變化亦可藉由使尺寸產生變 化來達成。此外,無特別的圖示,然而藉由適當組合縱向 間隔及/或橫向間隔的變化與尺寸的變化,亦可使微反射 器的被覆率產生變化。 繼之,事先補充說明關於假想線K 1、K 2、K 3。上述實 施型態中假想線K i為直線,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 即,只要假想線K i為「對於假想基準線S成大致直交且以 具有隨著遠離導光板的入射面間隔依序變窄的傾向描
第23頁 313452.ptd 571127 五、發明說明(19) 繪」,亦可是小曲度的弧形。 假想線K i為小曲度弧形線之例示係如第1 0圖所示。本 例式中,使用導光板110以取代第4圖、第9圖所示的導光 •板3 0、9 0。參照該圖,係表示導光板1 1 0的背面1 1 2及放大 -圓形E部之部分描示圖。如左下全圖中之小點群所示,係 在背面112設置多數微反射器120。而各微反射器120具有 由「代表背面112之一般面」突出的突起形狀。 . 各微反射器1 2 0的形狀係四角錐突起形狀,然而如上 述,亦可以其他形狀取代。因為各微反射器120的方向轉 作用基本上與微反射器2 0、1 0 0相同,所以省略重複之 說明。 此外,除了假想線K i為小弧形線之外,其他部分係與 第4圖例示中微反射器的排列及尺寸的條件相同,所以省 略詳細的重複說明。本例示亦與第4圖的例示相同,難以 看到出不自然的模樣。 尚且,如上所述的實施型態係說明將導光板的入射面 設置於隅角部之例示,然而亦可將入射面設置於側端面之 型態(第1圖所示的型態)適用於本發明。此時,假想基準 線S亦可由作為入射面之側端面的中央附近對入射面之成 _致垂直而延伸。一般,以假想基準線S將導光板的背面 等分成2部分為佳。 ^ 然而,將入射面設置於側端面之型態中,容易在隅角 部產生局部的乃至例外的亮度不足區域。為了解決此情 形,該例外的部分在不脫離以上述規則制定之排列特徵的
313452.ptd 第24頁 571127 五、發明說明(20) 範圍内,亦可進行修正的措施(微反射器的追加配置等)。 根據本發明,可獲致以使形成於背面的微反射器排列 不顯著之方式改良的導光板。此外,藉由將該導光板應用 於面光源裝置或液晶顯示裝置,可以提高照明品質或顯示 品質。
313452.ptd 第25頁 571127
明」 第1圖係以由導光板的背面側所觀察的平面圖(a)與由 左側所觀察的侧面圖(b)表示習知例的慨略構成。 第2圖係第1圖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的導光板, 抽出描示該背面上之圓A附近的微反射器排列(¾)及圓b附 近的微反射哭讲列(b)。 第3圖係%表米本發明 施型態液晶顯示裝置LCD的概 略構造之分解斜祝圖 第4圖係實施蜜態中採用的導光板’表示背面上之 紅圓c部的放大部分描示。 参射器排列與圓c部的放大部分描示 第5圖係抽出實施型態中採用的微反射器之 命轉換的情形。 示内部傳遞光方甸轉換的情形。 乂表 第6圖係第5圖所示之一側的代表光線P1,為分別表一 由對應於+Z方尚所觀察的光路圖,由對應於+X方向不 觀察的光路圖(b)以及由對應於+γ方向所觀察的光 U所 (c) 〇 峪圖 第7圖係具備圓筒狀凹部形狀微反射器的 ^ 光板’抽出其中一個微反射器並以(a)斜視 形例之導 + Z方向所觀察的光路圖,(c)對應於+1方 (b)對應於 籲以f二)對應於”方向所觀察的光 J,察的光路 方向轉換的情形。 ΰ表 内部傳遞光 弟8圖係具備vΑ 抽出1中一個 ^形狀微反射器的變 I 、二 個微反射器並以(a)钭满岡 也例之導涑 方向所觀察的光路圖 、^斜視圖,(b)f+ #等先 ^ (C)對應於U方向所觀察的對應於+2 . 、的光路圖 313452.ptd 第26頁 571127 圖式簡單說明 以及(d)對應於+ Y方向所觀察的光路圖表示内部傳遞光方 向轉換的情形。 第9圖係變形例中採用的導光板,表示背面上之微反 射器排列與圓D部的放大部分描示。 第1 0圖係其他變形例中採用的導光板,表示背面上之 微反射器排列與圓E部的放大部分描示。 [元件符號之說明]
10 12 13 14 20 DF LP 30 、 40 ' 50 、 90 、 110 33 、 43 、 53 、 93 、 113 31 、 41 、 51 32 > 42 > 52 > 92 ^ 112 60 ^ 70 > 100 ^ 120 光擴散板 液晶顯示面板
LCD SL 導光板 入射面 出射面 背面 微反射器 液晶顯示裝置 面光源裝置
313452.ptd 第27頁

Claims (1)

  1. 571127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導光板,係具有光輸出用的出射面、背對於上述 出射面的背面與光輸入用的入射面且由一次光源接收 光供給,其特徵在該導光板具備: 上述背面具有光進行方向轉換用的多數微反射 32. · 益 , 上述多數微反射器係相對於由上述入射面離開的 方向延伸的假想基準線S成大致垂直相交,且在以縱向 間隔分隔描繪的多數假想線K1、K 2、K 3…上以互相保 持橫向間隔之型態配置; φ 對於配置在依序相鄰的3條假想線K i、K i + 1、K i + 2 (i = 1、2、3、4…)上之微反射器,從假想線K i、 K i + 1、K i + 2 —個一個地選擇彼此接近的3個微反射器, 假想構成多數的三鏡組,當約全部的微反射器僅分別 屬於上述多數三鏡組中的3個三鏡組時, 分別屬於上述多數三鏡組的3個微反射器大致呈現 並列於一條直線上的位置關係;而且 上述微反射器在上述背面上之一單位面積左右的 被覆率具有隨著遠離上述入射面而增大之傾向,以及 具有隨著遠離假想基準線S而增大之傾向。 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光板,其中,多數上述微反 射器彼此具有大致相等的尺寸。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導光板,其中,上述入射 面設置於上述導光板的隅角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導光板,其中,上述微
    313452.ptd 第28頁 571127 六、申請專利範圍 反射器具有四角錐突起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導光板,其中,上述微 反射器具有圓筒狀凹部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導光板,其中,上述微 反射器具有V字狀凹部形狀。 7. 一種面光源裝置,係包含:一次光源;與導光板,係 使上述一次光源所供給的光通過入射面導入並且通過 出射面射出,其特徵在該裝置具備: 上述導光板具有具有背對於上述出射面的背面與 光輸入用的入射面; 上述背面具有光進行方向轉換用的多數微反射 32. · , 上述多數微反射器係相對於由上述入射面離開的 方向延伸的假想基準線S成大致垂直相交,且在以縱向 間隔分隔描繪的多數假想線Κ1、Κ 2、Κ 3…上以互相保 持橫向間隔之型態配置; 對於配置在依序相鄰的3條假想線K i、K i + 1、K i + 2 (i二1、2、3、4…)上之微反射器,從假想線K i、 Ki + l、Ki+2—個一個地選擇彼此接近的3個微反射器, 假想構成多數的三鏡組,當約全部的微反射器僅分別 屬於上述多數三鏡組中的3個三鏡組時, 分別屬於上述多數三鏡組的3個微反射器大致呈現 並列於一條直線上的位置關係;而且 上述微反射器在上述背面上之一單位面積左右的
    313452.ptd 第29頁 571127 六、申請專利範圍 被覆率具有隨著遠離上述入射面而增大之傾向,以及 具有隨著遠離假想基準線s而增大之傾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面光源裝置,其中,多數上述 微反射器彼此具有大致相等的尺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面光源裝置,其中,上述 入射面設置於上述導光板的隅角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8或9項之面光源裝置,其中,上 述微反射器具有四角錐突起形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8或9項之面光源裝置,其中,上 φ述微反射器具有圓筒狀凹部形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8或9項之面光源裝置,其中,上 述微反射器具有V字狀凹部形狀。 1 3. —種液晶顯示器,係包含液晶顯示面板以及照明上述 液晶顯示面板的面光源裝置,其特徵在該裝置具備: 上述面光源裝置係包含:一次光源;與導光板,其係 使上述一次光源所供給的光通過入射面導入並且通過 出射面射出; 上述導光板具有具有背對於上述出射面的背面與 光輸入用的入射面; _ 上述背面具有光進行方向轉換用的多數微反射 器; 上述多數微反射器係相對於由上述入射面離開的 方向延伸的假想基準線S成大致垂直相交,且在以縱向 間隔分隔描繪的多數假想線K1、K 2、K 3…上以互相保
    313452.ptd 第30頁 571127 六、申請專利範圍 持橫向間隔之型態配置; 對於配置在依序相鄰的3條假想線K i、K i Μ、K i + 2 (i = 1、2、3、4…·)上之微反射器,從假想線K i、 K i +卜K i + 2—個一個地選擇彼此接近的3個微反射器, 假想構成多數的三鏡組,當約全部的微反射器僅分別 屬於上述多數三鏡組中的3個三鏡組時, 分別屬於上述多數三鏡組的3個微反射器大致呈現 並列於一條直線上的位置關係;而且 上述微反射器在上述背面上之一單位面積左右的 被覆率具有隨著遠離上述入射面而增大之傾向,以及’ 具有隨著遠離假想基準線S而增大之傾向。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液晶顯示器,其中,多數上 述微反射器彼此具有大致相等的尺寸。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或1 4項之液晶顯示器,其中,上 述入射面設置於上述導光板的隅角部。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 1 4或1 5項之液晶顯示器,其 中,上述微反射器具有四角錐突起形狀。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1 4或1 5項之液晶顯示器,其 中,上述微反射器具有圓筒狀凹部形狀。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1 4或1 5項之液晶顯示器,其 中,上述微反射器具有V字狀凹部形狀。
    第31頁 313452.ptd
TW091104339A 2001-03-29 2002-03-08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57112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96936A JP2002296425A (ja) 2001-03-29 2001-03-29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71127B true TW571127B (en) 2004-01-11

Family

ID=1895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4339A TW571127B (en) 2001-03-29 2002-03-08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09809B2 (zh)
JP (1) JP2002296425A (zh)
KR (1) KR20020077082A (zh)
CN (1) CN100390627C (zh)
TW (1) TW5711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9910B2 (en) * 2000-04-12 2004-09-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4225448B2 (ja) * 2000-08-01 2009-02-1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3240962A (ja) * 2002-02-15 2003-08-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導光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US20040095769A1 (en) * 2002-11-14 2004-05-20 Huang Kuo Jui Photoconductive structure of backlight module
JP4310130B2 (ja) * 2003-04-30 2009-08-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反射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507062B2 (ja) * 2003-11-20 2010-07-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を用いた機器
US20050134765A1 (en) * 2003-12-18 2005-06-23 Au Optronis Corporation Dual display panel
TWI271583B (en) * 2004-03-09 2007-01-2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guide of backlight unit
US7866871B2 (en) * 2006-01-13 2011-01-11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Light enhancing structures with a plurality of arrays of elongate features
US20070086207A1 (en) * 2006-01-13 2007-04-19 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 Display systems including light enhancing structures with arrays of elongate features
US7674028B2 (en) * 2006-01-13 2010-03-0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Light enhancing structures with multiple arrays of elongate features of varying characteristics
JP2007279474A (ja) * 2006-04-10 2007-10-25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200745490A (en) * 2006-06-07 2007-12-16 Jeng Shiang Prec Ind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US20080188277A1 (en) 2007-02-01 2008-08-07 Ritter Janice E Electronic Game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9200781B2 (en) 2010-10-06 2015-12-01 Shoot The Moon Products Ii, Llc Light emitting decorative panels
US9134008B2 (en) 2010-10-06 2015-09-15 Shoot The Moon Products Ii, Llc Light emitting decorative panels
TWI421596B (zh) 2010-12-31 2014-01-01 Au Optronics Corp 三維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CN103792612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导光板、具备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透射式图像显示装置
JP2018505511A (ja) * 2014-11-17 2018-02-2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透明な導光体
CN110082853A (zh) * 2018-01-26 2019-08-02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膜及具有该导光膜的背光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2294A (en) * 1992-09-25 1994-11-08 Seitzinger Michael R Sling for positioning internal organ dur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method of use
CN1162757A (zh) * 1995-03-06 1997-10-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有侧边型背照明***的液晶显示器
JP3429387B2 (ja) * 1995-03-31 2003-07-22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US6123431A (en) * 1997-03-19 2000-09-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cklight apparatus and light guide plate
US6036327A (en) * 1997-07-28 2000-03-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ransparent display with diffuser backed microtextured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JPH11231315A (ja) * 1998-02-16 1999-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面光源装置
JPH11271537A (ja) * 1998-03-23 1999-10-08 Chiaki Nishimura 照明用導光板
JP4159059B2 (ja) * 1998-06-05 2008-10-01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ユニット
JP3434465B2 (ja) * 1999-04-22 2003-08-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
JP2000310777A (ja) * 1999-04-28 2000-11-07 Konic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527961B2 (ja) * 1999-04-30 2004-05-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フロントライト型反射液晶表示装置
JP3862926B2 (ja) * 2000-03-31 2006-12-2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45686A1 (en) 2002-10-10
CN100390627C (zh) 2008-05-28
US6609809B2 (en) 2003-08-26
JP2002296425A (ja) 2002-10-09
KR20020077082A (ko) 2002-10-11
CN1379273A (zh) 2002-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1127B (en)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560745B2 (en) LED packag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for LCD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0535191B1 (ko) 도광판, 면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JP4900439B2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20020041349A1 (en)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0598847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ism sheet thereof
US9217821B2 (en)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10095136A (ko) 도광판, 면광원장치, 및 표시장치
TW200420856A (en) Optical waveguide,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6221922A (ja) Led面状光源装置
JP2008209928A (ja) 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光偏向素子
JP4438441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CN102597605A (zh) 面状光源装置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JP4172008B2 (ja) 面光源装置
CN102998736B (zh) 具有椭圆底部部分的非对称锯齿状边缘光导薄膜
JP2005085671A (ja)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US7295261B2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W-shaped structur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8439548B2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having circular base segments
KR20090084830A (ko) 광 도파로 및 광학 장치
US20130003413A1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elliptical base segments
JP3936871B2 (ja) 導光ブロック
JP2000171798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8469579B2 (en) Optical plate with micro-structur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US20130063977A1 (en) A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elliptical base segments
US8858058B2 (en) A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circular base seg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