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23176B - Graphite material for use in negative electrode of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Graphite material for use in negative electrode of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23176B
TW423176B TW087103183A TW87103183A TW423176B TW 423176 B TW423176 B TW 423176B TW 087103183 A TW087103183 A TW 087103183A TW 87103183 A TW87103183 A TW 87103183A TW 423176 B TW423176 B TW 4231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carbon
fiber
boron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03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o Tamaki
Yoshiyuki Nishimura
Hideyuki Nakajima
Original Assignee
Petoc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0689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25579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oca Ltd filed Critical Petoca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23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231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3 1 76 A7 B7 五、發明説明( 城 領 明0 石 之 極 負 之 池 霣 次二 子 雕 鎪 於 用 薄 棰 闞 有 係 明 發 本 法 製 其 及 料 材 墨 放 和 電 充 大 有 具 供 提 於 用 逋 種 I0 有 係 明 發 本 其 尤 之材 性墨 特石 環此 循闕 霣有 放及 和 Μ 霣料 充材 異墨 優石 規極 呈負 且 的 並極 度負 密之 量池 能電 高次 及 二 Μ子 容離 電鋰 法 製 的 料 長 背 明0 WS d 各且 有輕 具質 常及 通勢 池動 霣電 的髙 枓及 材 度 性密 活量 之能 極高 負現 為圼 作池 颺 電 金, 錄如 用例 使 〇 點 優 作 操 之 廣 寬 現 呈 池 電 時 質 解 電 水 非 用 使 當 者 再 ο 化 型 使 際 實 法 方 多 許 有 已 此 因 0 命 壽 存 貯 之 異 優 及 圍 範 度 溫 子 離 « 金 鹹 入 併 中 其 帶 搞 於 用 使 為 作 科 ( 材 池性 電活 次之 二 播 述負 上為 用作 ’ 湄 子電 離之 鋰備 是装 別子 特電 - 式 1 長 其延 尤命 。 礴 池及 霣升 能提 性能 ΓΟ - E 高¾ 之 、 存化 貯型 箱 及步 物一 介進 媒備 霣裝 於式 用帶 使攜 為於 作對 亦來 , 近 池 霜 次二 之 力 動 II 備 裝 為 作 求 要 地 列 強 而 由 烈 強 求 要 之 (請先閱It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離 趣 由 現 實 全 宪 未 並 池 電 型 〇 原 度之 密發 量開 能今 之迄 加有 增所 步 , 一 而 進然 有 具 能 性 環。 循 備 霣完 放不 和尚 爾看 充來 由點 此觀 因的 tr 一 , 度 量密 容量 之能 現及 圼最 然容 自 電 池放 sa ΰ 次電 二 充 子 、 中 池 電 次二 子 雛 ίι - 鋰 於 關 ο 極 電 兩 良 改 於 在化 件氧 條之 少加 缺增 可置 不容 之使 求夠 爾能 述於 上對 合 , 符極 ’ 正 究 研 泛 廣 行 進 已 鎳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4規格(210)097公釐〉 39 5 7 3 4 2 3 17 6,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2 ) 1 1 至 於 負 極 * 當 使 用 争 例 如 Λ 金 属 鋰 作 為 負 極 時 1 充 電 f | 期 間 所 沈 澱 之 鋰 形 成 針 狀 枝 晶 使 得 易 於 在 負 極 與 正 極 間 1 [ 發 生 短 路 由 而 縮 短 二 次 η 池 之 循 環 壽 命 0 再 者 » 所 遭 遇 到 請 先 閱 4 1 1 之 另 一 問 題 為 鋰 具 有 極 高 反 應 性 , 结 果 負 槿 的 表 面 因 電 解 1 1 質 的 分 解 反 應 而 改 質 t 因 此 造 成 二 次 電 池 的 簠 複 使 用 而 降 背 之 1 1 低 電 池 容 量 Ο 王 意 事 項 再 1 1 I 為 了 解 決 鋰 離 子 二 次 電 池 之 上 述 問 題 » 對 於 負 極 的 材 1 Λ '«an 料 已 有 各 種 研 究 0 寫 本 頁 裝 1 例 如 已 研 究 在 鋰 離 子 二 次 電 池 之 負 極 中 使 用 含 鋰 之 1 1 合 金 如 鋰 / 鋁 合 金 及 伍 德 合 金 Q 然 而 笛 於 鋰 離 子 二 次 1 i I 電 池 之 負 極 中 使 用 這 些 合 金 時 遭 遇 到 由 於 操 作 溫 度 及 充 1 1 電 和 放 電 條 件 的 差 異 造 成 之 晶 髑 結 構 改 變 的 問 題 Ο 訂 1 近 年 來 藉 由 在 負 極 中 使 用 其 中 包 m 鋰 離 子 之 碳 質 材 1 1 料 (碳材料或石墨材料)顯 然 已 能 防 止 枝 晶 的 發 生 〇 因 此 f ί 碳 η 材 料 成 為 二 次 電 池 負 極 最 有 希 望 的 材 料 而 被 深 入 地 研 r η 究 〇 一 般 而 m 碳 質 材 科 分 為 碳 材 料 及 石 墨 材 料 視 其 石 i 1 1 墨 結 構 的 生 長 程 度 而 定 0 1 I 般 使 用 於 鋰 離 子 二 次 霣 池 負 槿 中 之 碳 材 料 的 實 例 包 1 1 含 天 然 材 料 如 煤 以 煤 為 基 底 之 rw 膜 材 枓 如 焦 炭 次 聚 合 化 1 1 合 物 為 基 底 之 碳 娥 維 如 Μ PAN 為 基 底 之 rt*t 嵌 嫌 維 Μ 非 石 墨 1 I m 青 為 基 底 之 碳 纖 維 及 Μ m 青 為 基 底 之 球 形 碳 材 料 0 1 I 然 而 » 埴 些 碳 材 料 具 有 數 個 缺 酤 » 例 如 9 其 主 要 係 由 1 1 I 非 晶 形 碳 所 組 成 且 具 有 無 序 晶 體 排 列 之 小 石 m 微 晶 使 其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囤國家標準(CMS )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3 9 5 7 3 423176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3 ) 充電及放電容量無法令人滿意,及當充電或放電設定高電 流密度時*發生電解質分解|因而陴低循壤薄命。 另一方面,石墨衬料,如天然石墨及包含石墨纖維之 人工石墨*可提供能夠延長循瑁薄命之負極•目前受到最 密切之注意而被廣泛地研究作為形成鋰離子二次電池負極 之碳質材料。 雖然夭然石墨若石墨度高,其單位重量可充電或可放 電之容量相當大•但天然石墨具有確保就緒放電之電流密 度低*及於高電流密度時充霭和放電不可避兔地降低充電 和放電效率的缺點。 人工石墨如石墨繼維係藉由在相當高溫(通常,200 0 t或更高)進行碳材料(碳嫌維)的热處理而獲得之。 例如,日本專利公閭公報第6(1994)-168725號指出, 由衍生自作為起始材料之中間相瀝青之碳钃維的石墨化獲 得之石墨纖維所製成之負極,能提供各種霣池性質優異之 電池。 然而,上述石墨纖維具有多種微晶大小及構型、雜質 含量等,視,例如,起始材料的種類及製造條件而定。因 此,所遭遇到的問鼸為難以敘述如何控制石墨纗維内部組 熾結構K取得作為使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負極碳材料之最 佳形式。因此,目前的情況係尚未開發出在包括循環薄命 及充電和放電容量各方面均令人滿意的任何石墨材料。 使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之石墨材料的充電和放霣容霣 與石墨化程度間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如何增加石墨化程 -------->-裝------訂------M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Χ297公釐) 3 3 957 3 4 經濟部中央榇率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23176 , A7 __B7_五、發明説明(4 ) 度為改良之一重要事項課題。 例如,已知細i為能夠提升石墨化之元素,闢於明添加 量或處理溫度與X -光參数間之闞係已有多種報吿被提出。 再者,B有報告指出,被砸取代之石墨胥架的比例,所辋 固體可溶比例至多達2-3原子〆(參見Kazuo Kobayashi, Tanso(碳),1987,第 128號,第 2頁及 C.E.Lowe丨 1, J.An. Ceraa. Soc.50, 142(1967))0 又,硼不僅提升石墨化而且其本身為電子吸引元素, 可用Μ安定鋰,因而推定具有ΚΒΙ部份取代其石墨哿架之 石墨材料提供遵用於非水性鋰嫌子二次爾池負極之材料。 闢於此點,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第6(1994)-333601號及 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第7(1995)-73898號掲示-*種經由Μ硼 原子取代部份形成石墨層之碳原子而製造圼固體溶液狀態 之含硼之碳材料的方法。其中亦述及於其負極中使用此碳 材料之鋰離子二次電池而圼現改良之與鋰相關之充電和放 電容量。 然而,上述碳材枓沒有例外均係由其中使用氯化«( BCU)及笨(CeHe)之CVD方法所合成,且具有充電及放電效 率(放霜容量/充霣容橛> 無法令人滿意地提升的缺點。再 者,已遭遇到的間題為依撺CVD方法由其他原子取代形成 石墨晶體晶格之碳原子本身,不僅襦要特別複雜的裝置而 且需要相當高的技術K控制取代程度。 又,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第3(1991)-245458號提出,在 鋰雠子二次電池之負極中,使用藉由於硼化合物存在下, --------「裝------訂------m·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Λ4規格(210X297公釐) 4 39 5 73 423176 Λ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Α7 ______Β7五、發明説明(5 ) 在低如約12001C之溫度,燒结各種有機材料例如从糠醇/ 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或聚醢胺為基底之碳纖維所獾得之碳 材料或碳缫維,其具有0.1至2.0重量涔之明!含量。然而, 即使其殘留之®含量增加,由所提出之燒結方法得到之碳 衬料對於包含由上述碳材料所姐成之負極之二次電池之充 電和放電容夤的增加依然無法令人滿意。尤其,使用此碳 材料在電池霄應上無法獲得任何改良。 又,日本専利公開公報第5 ( 1 9 93 ) 2 5 1 080號提出藉由 添加,例如,Η3Β03至天然石墨再於1000t燒結所得之天 然石墨所得到之碳材枓。此文獻之揭示包含建議在焼結天 然石墨時添加用量至多達10重量〆之硼,由而促進鋰嫌子 併入碳材料中,因此改良使用碳材料於電池之負搔所圼現 之霣池性能。然而,當使用作為負極時,由此獲得之碳材 料遭受到充電和放電容量之賭重循環劣化而無法實現髙充 霄和放電效率(放電容量/充電容量)。 此外,日本専利公開公報第8 ( 1 9 9 6 ) - 3 1 4 2 2及8 ( 1 9 9 6 ) - 3 0 6 359號揭示一種方法,®括添加硼或硼化合物至碳粉 末或漏青為基底之研磨碳纖維中,在惰性氣雅中於2500t 或更高之溫度石墨化此混合物Κ增加石墨化程度,因此提 升充電和放電容量。 然而,詳细研究由發明人所進行之上述方法的结果, 發現為了藉由添加硼化合物實現石墨化程度的提升,必須 添加超過基本所需最之硼化合物。 其原因為因為石墨化係在混合碳纖維與棚化合物之後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W7公釐) 5 39 5 7 3 423176 , A7 __B7五、發明説明(6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部促墨 且 ,合所造期 氨致行的上此 中所究化料墨 内地石 ,者化 ·亦預 如招進棚際因 其合研固原石 維均至 本再11此且所 體體中化實, 種符的由II之 撕 均硼 成。用因»)成 氣氣 氣碳 氣中 一量入藉固得 至僅解 造硼使。f 達 有有氬之空 匾 造含深用得獲tow 硎不溶 製化量砸 ί 法 稀稀如成的氛 製的及使獲所 應 ΜΙΙ的碳過化Μ無 用用體造中化 成硼泛現物料 供 .固 料成因 氮包果 使使氣所置墨 達化廣 發合材 得湄致 材形,成的结 間 ·有物裝石 法氮行 -混碎 使珊獲 墨上時形子, 期而稀合热人 無及進果融粉 ,1 亦 石面體上鏤抗 化然在化加混 藝棚人結熔經 懕大且 加表氣面鋰姐 墨。使硼代氣 技化明。之jte 供要 , 增料性表制的 石之即量取氮。知碳發點成化 面需部 僅材惰的抑極。在止 -¾ 全免成習且案缺組墨 表 ,内 不碳為維物負升由防者用完遴形 -ns本述所石 的此其 物致作钃合加提藉法再使體 法的知之。上物及 料因至 合招氣 墨化增 之可方。因 氣無 砸得量 料之合K 材。化 化亦氮石氮而性成的加止有得化楚意材藝化料 碳制墨。硼間 使之此由 特形體增防稀 使氮清滿墨技 硼原 由抑石量 量期間得為降電的氣度法M,止可人石知及體 僅到之制過化期獲題下放磡性播無 ,行防述令之習青固 硼受枓限 用墨化所問率 和化惟本亦又 實全上 解少眼瀝此 , 率原至 使石墨在的電 電氮為成化。能完由溶減克融碎 行速碳架 其石而遇導充 作造盡成可法 體地期熔粉 進的進胥 在當物通成之 氣製石形不無 固爾預由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 957 3 423176 ^ Λ7 B7 五、發明説明(7 ) 材料(此石墨材料具有特定範围之磁化率),能夠製造一種 性成 特完 電而 放規 和發 爾述 充上 之於 興基 優係 是明 別發 特本 . ο 能極 性負 池之 電池 異霣 優次 現二 圼子 供離 提鋰 可之 霣電 充充 異及 優 Μ 現率 呈效 供電 提放 可和 造電 製充 旌始 種初 一 之 供異 提優 係是 的別 目特 之 -明性 發特 本電 放 和 料 材 墨 石 極 負 之 極 負 池 甯 次 ο 二 法 子製 難之 鋰料 之材 性墨 特石 瑁該 循供 電提 放及 和 Μ 诚 0 明0 料鼬料材 材熔材墨 畢勻 化石 石均碳述 之之此上 中成碎 , 極 組粉料 負所 -材 池物料墨 霣 合材石 次化體之 二 硼固得 子及 此製 離青化所 鋰溏碳料 於融 ,材 用熔料碎 之 由材粉 明化 體經 發體固此 本 固得化 據由獲墨 依藉物石 括合及 包混Μ 率 化 磁 之 --------3本--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觀 的 化 墨 石 速 快 由 中 料 材 墨 石 U/極 el負 -6之 0 frry 1 X 發 -5本 少據 至依 有在 具 料 Μ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費合作杜印繁 點 化 软 之 。 二 ο 群 23姐 至之 P 成 70組 有所 具青 由瀝 自煤 選及 係油 青石 瀝之 為化 佳墨 較石 , 易 之輕 視可 貼之 合化 混熔 融不 熔此 勻化 均碳 述 -上料 將材 為維 可灌 料此 材化 墨熔 石不 極 , 負料 之材 明維 發纖 本得 據獲 依絲 坊 物 研 之 得 獲 所 料 材 磨 研 此 化 墨 石 及Μ 料 材 化 碳 此 磨 研 料 材 維 纖 墨 石 磨 由 時 維 孅 黑 石 磨 研 為 料 材 墨 石 極 負 之 明 發 本 據 砍 爵 青0 融 熔 係 佳 較 之 視 點 觀 的 構 结 嬅 組 之 霈 所 合 符 現 實 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ΙΟΧ 297公釐) 3 9 57 3 423176 «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貞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 8 ) 為 其 中 間 相 含 量 為 實 質 上 100知之可輕易石墨化之瀝青c 依 據 本 發 明 之 使 用 於 鋰 離 二 次 霣 池 負 極 中 之 石 墨 材 料 的 製 法 包 栝 下 述 步 嫌 • 固 化 由 均 勻 混 合 熔 融 m 青 及 m 化 a 物 所 得 之 熔 融 混 合 物 Μ 蒱 得 固 體 材 科 9 於 惰 性 氣 體 中 1 在 5 00 t:至 1200¾ , 碳 化 此 固 體 材 料 Μ 獲 得 m 材 科 , 粉 碎 此 碳 材 枓 成 具 有 10 至 5 0 w a 平 均 顆 粒 大 小 之 微 粒 rtv 贼 材 料 t ΡΛ 及 於 惰 性 氣 體 中 在 2 3 0 0 或 更 高 之 溫 度 » 石 墨 化 此 撤 粒 碳 材 料 〇 又 f 依 據 本 發 明 之 負 檯 石 墨 材 料 的 製 法 可 包 括 下 述 步 m « 坊 絲 上 述 均 勻 熔 融 混 合 物 Κ 獲 得 孅 維 材 料 t 在 氧 化 性 氣 體 中 不 熔 化 此 潘 維 材 料 >x 獲 得 不 熔 化 纖 維, 於 悚 性 氣 體 中 f 在 50 0 t: 至 1200 1C 碳 化 此 不 熔 化 孅 維 Μ 獲 得 联 化 纖 維 * 研 磨 此 碳 化 m 維 成 具 有 10 至50 ί i RI 之 平 均 顆 粒 大 小 之 研 磨 碳 纖 維 1 及 於 惰 性 氣 體 中 在 2300 t: 或 更 高 之 溫 度 石 鎏 化 此 研 磨 rtft m 纖 維 0 在 依 據 本 發 明 之 負 極 石 墨 材 料 的 製 法 中 t 於 石 墨 化 步 驟 中 1 即 使 含 有 氮 氣 作 為 惰 性 氣 體 1 所 獲 得 之 石 墨 材 料 或 研 磨 石 墨 纖 維 亦 具 有 Μ 化 學 分 析 之 電 子 光 譜 術 (ESCA) 测 得 本紙張尺度適川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3 9 5 7 3 請 先 閱 讀 背 之 注 意 事 項 再 填 I裝 頁 1Τ m 4 2 3 17 6 A7 B7 五、發明説明( 至 ο 之 量 含 _ 化 氮 面 表 之 量 里 之 率 化 磁 料 材 墨 石 各 IX 例 較 比 及 11 例 豳 實 示 顯 為; f off 圖 圖 1 果 第结 量 測 及 Μ 化 磁 維 纊 墨 石 磨 研 各 4 例 較 比 及 8 例 豳 實 示 顯 為 画 2 第 圖 结 量 測 之 率發 下 如 明 說 细 詳 更 將 明 發 本 材混 墨融 石熔 之匀 中均 極之 負成 池組 電所 次物 二合 子化 離硼 鋰及 於青 用瀝 使融 之熔 明由 發化 本固 0 0 依括 包 料 以具 料科 衬材 化墨 破石 此此 碎 -粉料 -材 料墨 衬石 體之 固得 此獲 化所 碳料 ,材 料化 材粉 81微 固此 得化 獾墨 物石 合 及 之 料 材 賭 固 造 製 於 用 中 料 材 墨 石 極 負 。 之 率明 化發 磁本 之據 定依 特 有 當青 適瀝 Κ 煤 予及 型油 構石 及何 質任 性為 之可 備青 具瀝 欲料 所原 料此材。 墨制 石限 s' 氣 S 所特 視無 青並 瀝 — 料擇 原選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f合作社印装 ο 之 難龌 ^ V 及種 至 ο ,該 v2 點 * 70於 化之 為大 軟視 常不 之點 通有 p 観 點具 ο 的 化且23化 飲聯 於墨 的交。髙石 胄維 青有行 涯三 海具進 之何 之青效 用任化瀝有 枓含 墨之由 原不石聯 , 為用易交此 作使 輕維因 可 佳可三 。 然較 之有化 雖但點 具墨 , 化 石 P 软 Μ 宜 0 不 並 青 異 向 各 學 光 用 使 但 本 成 要 需 相 間 中 成 換 轉 由 藉 然 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9 3 9 573 423176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 . I " 性灑青,亦即,中間相《青作為原料瀝育具有提升碳化產 率的優點。 在作為石墨材料之研磨石墨纖維的製造中,由獲青分 子在熔融混合物坊絲時定向而能獲得具有符合所箱之組绷 结構之石墨孅維的觀點視之,較佳為中間相瀝青,特刖是 100〆中間相之瀝青。 雖然中間枏瀝胄通常具有250至40〇υ之软化酤,但由 下述之能順利进行熔融瀝青與硼化合物之攪拌及熔融混合 物之坊絲的R點視之,較佳為至多達35〇υ ,特別是250 Ρ 至3 3 0 TC之软化點。 當作為原料中間相瀝青的軟化點超過3501C 時,不僅 熔融瀝青與硼之熔融混合物的授拌溫度增加,使得在授拌 期間易於發生焦化,熔融混合物的妨絲溫度亦增加,由而 招致坊絲期間瀝青性質改變的危瞼。另一方面,當中間相 瀝胄的砍化點太低,例如,低於250Ί2 時,有坊絲材料熔 化而在下述不熔化步驟時遭受纖維-對-繼維黏結之危險。 作為原料之熔融混合物的製備中,欲與上述原料瀝育 棍合之硼化合物的實例包含硼本身、無機晒化合物如碳化 硼(B4C)、氛化硼、硼酸、氧化钃、硼酸納、硼酸鉀、硼 酸銅及硼酸練,Μ及有機硼化合物如三氟硼/甲酵錯合物 (BF3-CH3OH)及礓烷/二甲胺錯合物[BH3-HN(CH3)2] ◊瑄些 化合物可個別或合併使用。 上述硼化合物較佳予以精细地粉碎,使其均勻分敗並 與熔融瀝青混合。例如,K具有至多lOOwn,較佳為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0Χ297公釐) 39 57 3 I-------「裝------訂------m·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u ) 至70w«之平均大小之顆粒的形式使用嘶化合物。 在依據本發明之負極石墨材料的製造中,係使用由固 化均勻混合在一起之上述熔融瀝育與棚化合物的熔融混合 物所獲得之固體材料。 在原料瀝宵與砸化合物之熔融合中,每100重置份原 料瀝青,硼化合物的用量較佳為0 . 5至5重量份,特別是 1至4璽1份硼原子。 當硼化合物的添加量小於0.5重量份時,其對促進碳 材料之石墨化的效果可能降低。另一方面,當用鼉超過5 重量舛時,可能發生因過量硼而使硼化合物肜成在碳材料 表面上,由而招致電池容董下降。 作為原料之明(化合物與熔融壢胄的熔融混合通常係在 不含氧氣的氛圍,例如,惰性氛薗如氮氣或齷氣中進行, K避免熔融灘青變性。由加工成本的觀點視之,特佳在氮 氛圍中進行熔融混合。為了獲得高品質之石墨材料,較佳 增加熔融混合物的均勻性,亦即.藉由攪拌或其他遍當手 段均勻地分敗硼化合物顆粒。 熔融混合係於高於原料瀝甯软化點之溫度進行之◊熔 融混合溫度較佳比原料瀝甯之軟化點高至少30Ό,更佳為 高40*0 至100C,使得熔融瀝育具有適合於實現與硼化合 物均勻混合之黏度。 極度增加混合溫度並無用處,因為不僅熔融混合物均 勻性不再有任何差異,加熱成本亦増加。當混合溫度為 4 5 0它或更高時,涯青易於焦化,結果可能難以促進碳化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11 39573 — 1裝 訂 级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2 3 1 / 6 A7 B7 五、發明説明(1 2 ) 化 墨 石 之 後 中 明 本 其 將 再 料 材 體粉 固行 得進 獲間 M之 化化 固墨 物石 合與 潖化 融固 熔在 之 。 得化 所墨 此石 如及 將化 • 碳 碎 石製 之此 得 , 製而 所然 後。 驟之 步得 化獲 墨度 石粒 碎定 粉特 由至 藉料 可材 料碎 材粉 墨經 石整 之調 極再 負料 材 墨 成之 造粒 地顆 利墨 不石 而出 者 露 化暴 墨而 石料 經材 為墨 失石 損碎 物粉 產於 之由 生 r 發外 時此 碎。 粉加 , 增 中本 程成 後 化 墨 石 之 視 點 観 能 性 由 此 因 面 平 墨。 石利 性有 活非 學並 化碎 部粉 内之 型度粉 携硬經 Μ之«) 類 所粉 ί 得於整 獾適調 Μ 其 , 物予即 合賦亦 混 Μ 。 融化料 熔碳材 化枓化 固材碳 ,0 此 中固化 明此墨 發將石 本 ,及 , 料碎 此材粉 因體後 固 然 之 , 之粒 碎顆 粉墨 度石 極得 被所 已使 免 , 埵且 化而 墨。 石量 績能 後省 之節 度而 粒 · 定化 特墨 至石 料料 材材 碳碳 之量 碎過 當 缠 為 作 可 此 因 性 情 學 化 具 為 成 而 面 表 其 熱 加 溫 高 於 用 料 材 極 負 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扃!·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別希 特所 無在 均置 法放 製物 的 合 料混 材融 體熔 囿將 及由 型藉 構僅 的可 料料 材材 體體 固固 之 , 化如 碳例 欲。 制 限 然料 。 材 得墨 獲石 即成 化構 固及 成Κ 達碎 Μ粉 却之 冷績 再後 置進 靜促 其和 使率 , 產 中生 器高 容現 之實 型由 構 , 望而 , 料 之材 視臞 點固 覼之 的狀 向維 定孅 向成 方而 之物 望合 希混 所融 在熔 能 絲 層纺 墨由 石藉 之用 構使 结望 部希 内別 之特 ο Η1/ 維 娥 青 瀝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规格(210Χ297公釐) 2 11 3 9 5 7 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4 2 o I ^ b : Α7 __Β7五、發明説明(13) … 熔融混合物的坊躲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坊絲可使用各 種技術,如熔融坊躲、熔融吹塑、離心坊絲及渦流坊躲技 術達成之。特別地,由坊絲生產率及所得纖維中瀝青分子 之定向的觀點視之,Μ熔融吹塑技術為較佳。熔融吹塑技 術之優點為藉由於低至不大於數十泊之黏度坊絲熔融混合 物接著髙速驟冷使得瀝青分子定向,可獲得石墨層定向而 逋於包藏鋰雔子之姐嫌結構之石墨孅維。 熔融吹塑技術之使用中,各坊絲噴絲孔通常具有0.1 至0.5am,較佳為0.15至0.3βιβ之直徑。 當纺絲噴絲孔具有小於0.1ΒΒ之直徑峙,其缺點為不 僅坊絲嗔孔在坊絲期間容易堵塞而且難Μ製造具有該嗔絲 孔之纺綠嗔嘴。 另一方面.由產物品質控制的観點視之,使用具有超 邊0.5βΒ直徑之坊躲喷絲孔為不利者,此乃因纖維直徑易 於變成大至25wb或更大且又易於改變。 再者,妨絲速度至少為500n/Biin,較佳至少1500m/ ain,更佳至少2000i/BinW得到所希望之生產率。 在某種程度上,坊絲溫度係視作為靼始材料之灘青的 種類而定。然而,一般而言,坊絲溫度並無限制只要其不 低於瀝青的軟化點且不高於瀝青之分解溫度。纺絲溫度通 常為300^3至4001,較佳為3 至380C。 設定如此獲得之瀝青纖維的直徑以符合最终產物研磨 石墨纖維所欲具備之直徑及縱横比,並鼸及碳化及石墨化 期間的體槙嫌小。該直徑通常為4至25ju 〇>,較佳為5至15 13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ΖΙΟ'ΧΜ·?公釐) 3957 3 I ,r 裝------訂------m.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22 17Q η Α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__Β7五、發明説明(〗4 ) 較佳設定壢青孅維之直徑使得硼化合物之平均大小對 此直徑的比率為不大於1/3,特別是不大於1/4。 當上述比率超過1/3時,有分敗於熔融瀝青中之硼化 合物顆粒的尺寸太大致使在坊絲期間含有顆粒的部份,纖 維易於被切割而不能順利坊絲的危險。 具有薄於包藏鋰離子之内部組織结構之石墨纖雄可藉 由碳化及石墨化由進行上述紡絲使得瀝青分子定向所得 青級維製得之。例如,由上述瀝青孅維可獲得具有假洋葱 结構之石墨嫌維而使石墨層在與嫌維軸平行之截®上,及 實質上在與嫌維袖垂直之截面的周邊上,平行定向及暦合 ,及使纖維外芯部份之石墨層層合平k暴露在孅維表面上 0 在碳化前不熔化所得瀝青纖維,Μ獲得不熔化湄青纖 维,使得在碳化步驟時避免熔融形變或熔化黏結。 上述不熔化中,可使用已用於製造碳嫌維及石墨嫌維 之一般方法而無特別限制。此等一般方法之實例包含在二 氧化氮、氧等之氧化性氣體氛困中加熱期維之方法,在硝 酸、路酸等之氧化性水溶液中處理缵維之方法及使用光或 7 -射線對纖維施加聚合反應處理之方法。 不熔化鑷維之較容易方法為在空氣中加热纖維。此方 法中,平均溫度上升速率通常至少為3 1C/1 in,較佳為至少 溫度上升至高達約350T:時,進行加熱處理。 _在依據本發明之負極石墨材料的製造中,係將固體材 本紙張尺度適州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I 裝 訂 豫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23176 Η 7 經滴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1 5 ) 1 1 料 (如上述之不熔化瀝青纖維)碳化 及 粉 碎 0 1 1 於 此 碳 化 中 9 在 碳 化 之 溫 度 上 升 過 程 中 » 含 於 固 體 材 1 1 料 中 之 硼 化 合 物 的 棚 原 子 會 在 固 體 衬 料 中 擴 散 而 得 到 均 勻 I 1 分 佈 之 硼 源 〇 請 先 閲 1 1 1 此 碳 化 通 常 係 於 惰 性 氛 圍 如 氩 氣 或 氮 职1 中 » 在 5 OOP 讀 背 1 1 1 至 1 2 00 t 進行之< 當碳化溫度低於5 0 〇 t 時 > 石 墨 化 步 m 之 注 意 1 1 1 中 之 石 墨 材 料 產 率 可 能 降 低 〇 另 一 方 面 當 碳 化 溫 度 超 過 事 項 再 填 % 本 1 1 1 2 0 0 Ό 時 不 僅 7J» 嫉 材 料 粉 碎 時 的 產 率 降 低 f 而 且 碳 化 成 本 裝 亦 增 加 〇 i 1 1 粉 碎 碳 化 所 得 碳 材 料 之 遡 當 方 法 係 配 合 , 例 如 锻 材 1 1 料 的 構 型 及 所 製 得 石 墨 材 料 所 欲 呈 規 之 性 質 選 擇 之 〇 1 1 例 如 * 碳 材 料 可 使 用 He ns c h el混 合 器 、 磨 碎 m 球 磨 訂 1 機 嗔 射 研 磨 機 圓 盤 研 磨 機 及 其 他 各 種 裝 置 進 行 粉 碎 〇 1 1 尤 其 1 當 碳 材 料 為 椒 級 維 時 1 較 佳 使 用 設 計 成 高 速 旋 1 1 I 轉 備 有 興 片 之 轉 子 Μ 在 垂 直 潘 維 袖 之 方 向 切 割 碳 m 維 之 裝 1 1 置 t 有 效 獲 得 研 磨 m 維 0 該 種 研 磨 裝 置 的 實 例 包 含 噴 射 冰 1 研 磨 櫬 及 圓 盤 研 磨 機 〇 1 1 藉 由 使 用 該 種 裝 置 , 可 利 甩 調 整 轉 子 的 旋 轉 速 度 翼 1 I Η 的 角 度 N 附 著 於 轉 子 周 邊 瀘 器 的 孔 隙 尺 寸 等 控 制 研 磨 TMI m [ I 灌 維 的 纖 維 長 度 (顆粒大小) 〇 1 1 | m 纖 維 之 研 磨 可 利 用 He n s c h e 1混 合 器 球 磨 俄 或 粉 碎 1 1 研 磨 機 進 行 之 0 然 而 » 逭 些 手 段 均 具 不 利 者 1 因 為 m 力 在 I 1 與 與 織 維 成 直 角 之 方 向 施 加 於 纖 維 > 因 而 增 加 沿 纖 維 軸 縱 1 1 向 龜 m 的 可 能 性 〇 再 者 t 這 些 手 段 難 謂 提 供 適 合 之 研 磨 方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Λ4坭格(210X297公釐) 1 5 3 9 57 3 4 23 176 Λ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B7五、發明説明(16 ) 法,因為其研磨耗時。 如此獲得之微粒碳孅維或研磨碳級維較佳依據需求調 整(分類)成特定粒度。在此粒度調整中,較佳設定微粒碳 纖維或研磨碳纖維之平均粒度及縱横比,使得在考處研磨 及石墨化期間的體積縮小下,所獲得之终產物撤粒石墨材 料或研磨石墨纖維具有如後述之希望值。 微粒碳材料及研磨碳嫌維,例如,具有10至30Wra之 平均粒度及1至5之縱横比。 如此獲得之碳材料的石墨化通常係於非氧化性氛圍, 例如,惰性氛圍如氮氣或氤氣中,在2 000 t或更高之溫度 進行之。 在用於二次電池負極之石墨材料中,所接受鋰之量, 亦即,電池容量,與石墨化程度具有實質上成比例的關係 。因此,爾要儘可能增加石墨化程度,亦即,儘可能提升 石墨化溫度。本案發明人的研究已證明,雖然硼化合物的 作用機制並不清楚,但在經添加硼之碳材料使用於電池負 極之倩形下,接近硼化合物熔點(硼的熔點:2080Ό,碳 化砸的熔點:2450t)或更高之石墨化溫度關係到促進石 墨化的效果,及增加充電和放電容量的效果。 襤於此,較佳於2300Ό或更高之溫度,更佳為2400C 至30001C進行石墨化。 上述石墨化中,硼源均勻地分散於碳材料中,及自碳 材料内部進行碳材科的石墨化,使磡化合物的添董能降低 至絕對必要的最小量,因而有效防止在石墨材料表面上形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 210X2?7公釐) 16 3 9 5 7 3 4 23 176 " Λ7 Β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说明(17 ) 1 ! 成 氮 化 Ttra 棚 及 嫉 化 硼 〇 1 1 只 要 滿 足 逭 些 條 件 » 進 行 上 述 石 墨 化 的 裝 置 並 無 特 別 1 1 限 制 〇 ,~ I [ 使 用 石 墨 加 熱 器 之 電 阻 加 熱 爐 不 適 合 於 大 量 製 造 石 畕 讀 先 閱 1 1 | 材 枓 , 因 為 當 於 超過2800 t: 之 溫 度 進 行 石 墨 化 時 墨 加 熱 讀 背 1 I 器 昇 華 及 發 生 歸 因 於 加 熱 器 電 阻 部 份 之 不 均 勻 性 的 放 電 斷 意 事 項 再 填 寫 本 頁 乂· 1 1 裂 0 例 如 > 可 採 用 A c he so η型爐(參 見 » 例 如 • 曰 本 ! 1 裝 R i n d a 1 Η e η s h U S ha 出版之” 新 碳 I 粟 ”之第38頁)裝置 » 其 1 1 能 夠 以 高 度 石 墨 化 大 量 製 造 石 墨 材 料 1 因 此 1 經 常 用 於 製 1 1 造 電 極 材 料 〇 1 1 此 石 墨 化 燫 為 其 中 設 置 欲 石 墨 化 之 目 檷 物 旦 其 周 邊 覆 訂 I 蓋 著 焦 炭 之 裝 置 賴 由 安 置 在 其 兩 相 對 端 之 電 極 對 其 胞 加 1 1 1 直 流 霉 〇 隹 炭 為 電 姐 器 並 產 生 熱 〇 因 此 在 每 次 石 墨 化 時 1 1 Ϊ 可 更 換 及 調 蹩 加 熱 元 件 0 石 墨 化 可 在 A c h e son 型 爐 中 於 約 I * 300 0 亡 進 行 而 未 m 及 其 任 何 内 部 部 份 0 冰 1 於 此 Λ c h e son 爐 中 f 將 欲 石 墨 化 之 碳 材 科 放 置 在 石 墨 1 1 容 器 中 再 設 置 於 嫌 中 1 Μ 輿 焦 炭 保 捋 分 離 0 1 I 在 A c h e s 〇 η 嫌 中 ♦ 通 常 * 在 石 墨 容 器 内 部 有 空 氣 氛 圍 1 I 0 含 於 石 墨 容 器 空 氣 中 之 氧 與 欲 石 墨 化 材 料 的 碳 隨 著 1 I I A c h e S 0 η 爐 溫 度 的 上 升 而 反 應 並 消 耗 之 0 结 果 » 保 持 於 石 1 1 墨 容 器 中 之 碳 材 料 在 主 要 由 殘 留 氮 所 組 成 之 非 氧 化 性 氣 體 1 1 中 被 石 墨 化 0 1 1 因 此 » 於 習 知 方 法 中 使 用 A c h e S 0 η 爐 將 碳 材 料 與 硼 化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趟) \ 7 3 9 5 7 3 4 23 1 *7 6 Λ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1 8 ) 1 1 合 物 混 合 物 組 成 之 原 科石墨化 時 t xtn m 化 合 物 無 可 避 免 地 與 1 1 氮 反 應 而 形 成 氮 化 硼 0 將 石 墨 容 器 內 部 宪 全 轉 換 成 氤 氛 圍 1 1 實 際 上 不 可 行 0 1 I 由 上 述 可 清 楚 得 知 $ 當 使 用 Ac he SO η 爐 時 9 於 石 墨 化 請 閱 1 1 I 期 間 無 法 避 免 氮 氣 的 存 在 0 因 此 , 進 行 石 墨 化 而 避 免 硼 源 讀 背 ιέ I 1 1 與 氮 直 接 接 觸 之 本 發 明 方 法 i 對 於 製 造 能 夠 提 升 電 池 性 能 之 注 責 1 1 之 石 墨 材 料 特 別 有 利 〇 更 明 確 地 說 9 本 發 明 中 9 硼 源 均 勻 事 項 再 1 1 分 敗 在 碳 材 料 中 ♦ 使 硼 源 與 氛 圍 氣 體 在 石 墨 化 步 驟 中 不 會 % % 本 裝 彼 此 接 觸 0 结 果 f 即 使 在 氮 氣 存 在 中 進 行 加 熱 * 亦 只 形 成 頁 、^ I 1 微 虽 或 不 形 成 氮 化 硼 0 i I 由 上 述 方 法 獲 得 且 圼 1 例 如 % 微 粒 石 墨 材 料 及 研 磨 石 1 1 墨 纖 維 形 式 之 依 據 本 發 明 之 負 極 石 墨 材 料 為 棚 之 固 體 溶 液 訂 I 其 中 石 墨 晶 體 骨 架 之 碳 Μ 砸 取 代 之 〇 此 石 璺 材 料 逋 用 於 1 1 | 鋰 離 子 二 次 電 池 之 負 搔 9 特 別 是 非 水 性 鋰 鱷 子 二 次 電 池 之 1 1 I 負 極 Q 1 J 依 據 本 發 明 之 負 極 石 墨 材 料 通 常 含 有 〇. 1至2重 董 % Ρ 沐 1 較 佳 為 0 , 2至1重 量 % 之 硼 〇 於 硼 化 合 物 存 在 下 使 碳 材 料 石 1 1 墨 化 時 1 欲 知 石 墨 晶 η 骨 架 之 碳 原 子 是 杏 被 硼 原 子 取 代 1 I 僅 靠 元 素 分 析 不 能 令 人 滿 Μ 0 因 為 在 石 墨 粉 末 表 面 形 式 碳 1 I 化 硼 之 石 墨 材 料 與 於 石 墨 層 間 包 陷 硼 之 石 墨 材 料 均 獾 得 相 1 1 | 同 結 果 0 由 用 於 鋰 離 子 二 次 電 池 負 極 時 鋰 嵌 入 及 導 電 率 的 1 1 觀 點 視 之 t 這 些 石 墨 材 料 具 有 負 面 效 果 〇 1 1 石 墨 材 料 中 所 含 之 硼 是 否 確 實 圼 固 體 溶 液 狀 態 ί 亦 卽 1 1 f 石 墨 晶 體 骨 架 中 之 碳 是 否 由 硼 取 代 * 可 藉 由 测 量 磁 化 率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A4規格(2丨0X 297公犛) 1 § 3 9 5 7 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23176 Λ7 B7五、發明説明(19) 知道。石墨材料的磁化率可藉由J.W.McClure(碳20,373( 1982))報専之方法,於50至310K之溫度,在0.5T之磁場中 測量之。明確地說,當硼圼固賵溶液狀態時,磁化率之絕 對值小,因此較佳使用超導量子干播裝置(SQUID)進行測 量以改良測量準確度。 本案發明人曾報導測量由混合研磨碳纖維與碳化硼並 於氤氣氛圍中在3 000TC石墨化混合物所得石墨材料所得之 結果,偽藉由上述方法(AppI. Phys. Lett, 69( 3 )430)進 行測量。 基於上述報導之本案發明人之研究结果,已發現使用 於依據本發明鋰離子二次電池負極之石墨材料呈規至少-5 X10-6emu/g,較佳至少- 4.5xi〇_6enug之磁化率,關於 此點,本發明石墨材料與硼不圼固體溶液狀態之石墨材料 顯然不同。 亦即,硼不呈固體溶液狀態之習知石墨材料呈現-6X l〇wemu/S或更低之負值,其絕對值大。再者,磁化率的 絕對值傾向依據測量溫度的降低而增加。由J.V.KcClure 報導的結果,此點為可了解者。 另一方面,依據本發明之其中砌呈固體溶液狀態之石 墨材料里現絕對值比習知石墨材料小之磁化率,此磁化率 實質上為非溫度依附性。具有上述磁化率特性之本發明負 極石墨材料具有令人滿意量之圼固體溶液狀態之硼並經高 度石墨化。石墨材料性能之上述比較由實施例及比較例( 亦參見第1及2圖)顯著明瞭。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297公犮) 19 39 5 7 3 4 2 3 17 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7 B7五、發明説明(20) 依據本發明之負極石墨材料較佳為具有下列晶體參數 之晶賵結構:WX -光縛射術分析呈現不大於0.338ηΕι,特別 是不大於〇.336ηκ之石墨層空間(d〇〇2);至少35na,特別是 至少4 5 n m之沿C -軸之微晶尺寸(L c );至少5 Ο η π ,特別是至 少6(^«之沿8-袖之微晶尺寸(1^)以及至少1.0之以卩1〇1/ Pioo表示之繞射波峰(101)對繞射波峰(100)之比率。 上述晶體參数像各碳材料石墨化程度之指標,為了電 池性能之改良,希望所有上述參數上均令人滿意。 上述X -光繞射術為其中碳材料如碳纖維之销射圈形係 分別使用Cuka及高度純化之矽作為X-光源及參考物質所 獲得之方法。石畕層空間(d002)及沿C袖之微晶尺寸( Lc〇〇2)係依據日本促進科學研究協會(Japan Society for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的方法,分別由 002 繞射圈形之波峰位置及半值寬度計算之,K及沿a軸之微 晶尺寸(Uiio)係由110繞射薩形之波峰位置及半值霣度計 算之。繞射波峰101對销射波峰100的比率係經由下述程序 測定之:在所得繞射圖形圖上劃一基線,自此基線测里繞 射波峰101 (2 0大約等於44 . 5)及繞射波峰100 (2 0 大約等 於4 2.5)的高度,再計算销射波峰101髙度除以繞射波峰 100高度的商數。 本發明之石墨材料較佳具有M ESCA(化學分析之電子 光譜術)测得之不大於10重量外.特別是不大於5重量处之 表面氮化硼含量。 當表面氮化硼含量超過10重量涔時,鋰離子的嵌人受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Ι0Χ 297公漦) 20 3 9 5 7 3 423176 Λ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工消f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 21 ) 1 I 抑 制 而 使 導 電 率 降 低 t 由 而 招 致 放 甯 容 量及充電和 放 電 效 1 1 率 之 降 低 〇 1 I 本 發 明 之 石 墨 材 料 可 具 有 使 用 於 鋰 皤 子 二 次 電 池 負 極 1 1 石 墨 材 料 -- 般 所 铺 之 顆 粒 大 小 , 通 常 至 多達1 00 W m 0 平 均 請 先 鬩 [ 1 | 顆 粒 大 小 為 1 0至 50 U tn * 較佳為12至30 μ ra 0 此 平 均 顆 粒 大 讀 背 面 1 ( 小 可 由 利 用 雷 射 繞 射 術 m 定 之 顆 粒 大 小 分 佈 計 算 之 0 冬 1 1 使 用 研 磨 石 墨 m 維 作 為 石 墨 材 料 中 f 當 平 均 顆 粒 大 小 事 項 再 填 寫 本 1 I 小 於 10 U 田 時 t 可 能 發 生 具 有 活 性 表 面 之 精 细 顆 粒 之 量 成 裝 為 很 大 * 致 使 二 次 電 池 中 電 解 霣 的 分 解 迅 速 » 而 降 低 初 始 頁 V—·- 1 1 充 電 和 放 電 效 率 而 使 循 環 性 能 劣 化 0 1 1 另 __· 方 面 f 超 過 50 U 之 石 墨 衬 料 平 均 顆 粒 大 小 則 不 1 1 利 , 因 為 在 成 膜 片 時 發 生 厚 度 不 規 則 及 變 成 短 路 造 因 之 具 訂 i 有 70 U m 或 更 大 顆 粒 大 小 之 材 料 量 增 加 〇 结 果 » 無 法 增 加 1 1 霉 池 中 材 料 之 堆 m 密 度 (每單位體横之電池容虽降低) 〇 1 1 | 當 本 發 明 之 石 墨 材 料 里 研 磨 石 墨 纖 維 之 形 式 時 » 縱 横 I 1 比 ( 研 磨 纖 維 之 長 度 對 直 徑 的 比 率 )較佳為1至 30 9 特 別 是 冰-1 1 至 20 < 1 1 當 縱 横 比 超過30時 f 亦 即 , 當 使 用 相 當 長 之 纖 維 時 » 1 I 不 利 地 * 不 僅 降 低 整 99 密 度 由 而 降 低 每 單 位 雜 積 之 能 置 密 1 I 度 • 而 且 在 正 極 與 負 極 間 造 成 短 路 0 另 方 面 > 當 級 横 比 1 I I 小 於 1 時 不 利 地 « 沿 著 纖 維 軸 縱 向 龜 裂 之 缠 維 fcb 例 增 加 1 1 1 上 述 縱 横 比 為 由 測 量 所 得 研 磨 石 墨 級 維 的100 個 抽 出 I 1 1 試 樣 所 測 定 值 之 平 均 〇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21 39573 423176 Λ7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五、發明説明(22) 具有優異電池性能,特別是充電和放電特性如初始充 電和放電效率及充電和放電循環性能之鋰離子二次電池, 特別是非水性鋰離子二次電池,可藉由在其負極中使用本 發明之上述石墨材料製得之。下述理由可附加地被述及。 首先*與電解質具有高度反應性之高度定向之石墨層 的邊緣暴露在由粉碎一般石墨材料所獲得顆粒之表面。 因此,於其負極使用上述石墨顆粒之鋰離子二次電池 因電解質的分解而招致初始充電和放電效率的播度下降。 再者,後缵之充電和放電循環性能也傾向極端劣化*因為 電解質分解所形成之塗層使負極阻抗增加。 相反地,本發明中,併於固體原料中之硼化合物所含 之钃原子,於碳化期間藉由溫度的上升而擴敢於固髖原料 中*具有擾亂被碳化瀝青分子定向之作用。因此,粉碎所 獲得之碳材料接著石墨化,在石墨_粒的表面上未伴随暴 露與電解質具有髙度反應性之高度定向石墨圃之邊緣。结 果•本發明之石墨材料提供能夠形成圼現高初始效率之二 次電池之負極,且具有優異循環性能。 再者•在碳化期間均勻擴散之硼原子*具有均勻促進 碳材料自其内部石墨化之作用•而得到高度之均勻石墨化 ◊因此*使用所獲得之石墨材料能夠增加鋰雠子二次電池 之放電容量。 又,由於κ砸原子部份取代石墨晶體骨架之碳原子* 因此在鋰離子二次電池負極中使用本發明之石墨材料,會 使鋰雄子二次電池之充電電壓向低電壓側移動約30至50a V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麓) 2 2 3 9 5 7 3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2317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7 B7五、發明説明(23 ) 之多,而促進充電。此意指甚至在快速充電狀態或低溫充 電期間發生之過電壓狀態•充甯亦平順地進行,由而陚予 鋰離子二次電池優異之快速充電性能及低溫充電性能。 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之符合要求之負樋可輕易地藉由 添加粘合劑如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至本發明之上述石墨材 料中*在壓力下藉由輥使負載黏合劑之石墨材料形成成適 用於負極之形狀,例如,_片或板Η ,及使用金屬鋰作為 對鼋極進行1原處理製得之。 如此製得之負極每單位體積具有大容董,使其適用於 電池的小型化。 此負極可與一般固體電解質或電解質溶液及一般正棰 一起組合成為鋰離子二次電池。 特佳之電解質溶液為藉由溶解罨解質於具有高介電常 數之非質子有櫬溶劑中所得之有櫬罨解質溶液(非水性電 解質溶液)。該種有機溶劑的實例包含碳酸丙烯酷、碳酸 乙烯酯、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二噁茂烷、4-甲基 二噁茂烷、乙腈、碳酸二甲酯、碳酸甲基乙醏及碳酸二乙 酷。這些溶劑可個別或適當組合使用。 適合電解質之實例包含能夠形成穩定陰離子之鋰塩* 如過氛酸鋰、硼氟化鋰、六氯銻酸鋰、六氟銻酸鋰及六氟 磷酸鋰。這些電解質可個刖或適當組合使用。 正極可由,例如,任何金羼氧化物如氧化鉻、氧化紋 、氧化鈷及五氧化釩· Μ及鋰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錳鋰( L i Μ η 2 0 4 ),氧化鈷鋰(U C 〇 0 2 )及氧化鏵鋰(L i Ν丨0 2 )所姐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9 3 3 9 57 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2317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7 B7五、發明説明(24 ) 0 上述正極與負極間可插置分雕器•此分離器包括合成 或玻璃繼維之不嫌布或織物、聚烯煙多孔腴片、聚四氟乙 烯之不继布等。 如同習知電池•可使用窜流收集器。負棰之電流收集 器可為對電極及電解質溶液電化學地惰性之導電體,例如 ,彤成成板片、箔或棒狀之任何金顧如飼、練、鈦及不锈 鋼。 本發明所製得之負極可依據習知程序與上述之正極、 電解質溶液、分雔器及電流收集器一起組合以及進一步與 其他霄池構成元件如襯墊、密封板及外骹一起組合成圓柱 形、長方形或鈕釦狀鋰雠子二次電池。 為了易於評估電池性質,可由本發明製得之負極與參 考電極及金属鋰正極一起構成三極電池,Μ取代上述組合 成之霄池構型。 發明功效 依據本發明之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負極中之石墨材 料包括藉固化由熔融瀝青與硼化合物所組成之均勻熔融混 合物獲得固體材料*碳化此固體材料,粉碎此碳化材料及 石墨化此經粉碎材料所獲得之石墨材料,此石墨材料具有 特定之磁化率。此石墨材料能Μ較低之成本製得並可提供 能夠製造具有優異充電和放電特性如放電容量、初始充電 和放電效率Μ及重禝充霉和放電性能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之 負極。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 4 39 57 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繁 423 176 * Λ7 B7五、發明説明(25 ) 而且,當本發明之上述石墨材料係將上述均勻熔融混 合物访絲獲得之纖維材料(瀝青纖維)所製成之研磨石墨纖 維時*可提供具有特別通合於包藏鋰離子之内部結構之負 極材料。 依據本發明之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極負極中之石墨材料 之製法包括固化熔融瀝青與硼化合物之均勻熔融混合物Μ 獲得所希望構型之固體材料•特別是孅維材料(瀝青堪維) ,碳化此固體材料,粉碎此碳材料及石墨化此微粒碳材料 。因此*於此石墨化中•均匀分散於碳材料中之硼源自碳 材料的內部促進碳材料的石墨化,使得硼化合物的添加量 可降至絕對必要之最小,结果不僅有效地防止碳化硼的形 成,而且即使在含氮氣之氛圍中,亦僅形成微量或不形成 氮化硼。 窖脓例 本發明將參照下述實施例進一步說明之,惟實施例絕 不侷限本發明之範圍。 窗施例1 將3g平均頼粒大小32w m之碳化磡(B4C)添加至97s具 有180¾ 软化點之衍生自石油之光學各向同性之可輕易石 墨化之瀝青(添加之硼原子的比例:2. 36重量?^ >。在氮氣 氛圍中於250¾攪拌此混合物lhrM獲致均勻混合。將如此 獲得之均勻熔融混合物放置在石墨坩鍋中使其靜置•由而 獲得發泡之固體材料。 使所得固體材料在氮氣氛圍中於650C加熱lhrM獲致 )裝 訂 冰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麓) 25 3 9 57 3 423176 Λ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26 ) 1 I 碳 化 再 冷 却 至 常 溫 〇 1 1 以 m 青 計 碳 化 產 率 為 71 .5重 量 % 〇 1 1 藉 由 振 動 圓 盤 研 磨 機 粉 碎 所 得 碳 材 料 * 將 平 均 顆 粒 大 1 ] 請 1 | 小 調 整 至 20 U π ( ) 先 閱 1 | 讀 1 I 將 如 此 獲 得 之 激 粒 碳 材 料 裝 填 入 電 阻 加 热 爐 中 % 於 氮 背 面 1 1 之 i 氣 氛 圍 中 在 280 0 C 加 熱 以 獲 致 石 墨 化 〇 如 此 9 獲 得 微 粒 石 注 意 1 1 墨 材 料 〇 >λ 碳 材 料 計 之 石 墨 化 產 率為92重 量 % 0 項 再 填 1 1 I 微 粒 石 墨 材 料 之 平 均 顆 粒 大 小 為 18 a σ 微 地 小 於 寫 本 頁 微 粒 碳 材 料 〇 於5 0至3 1 0 Κ在 0 . 5T之磁場 中 測 量 石 墨 材 料 的 1 1 磁 化 率 其 圼 現 -2 .8 X 1 0 € e m u/ g 之 實 質 恆 定 值 0 於δ〇至 1 1 310K 之 磁 化 率 測 量 结 果 示 於 第 1圖< 1 [ 由 第 1 圈 得 知 此 實 施 例 之 石 墨 材 料 具 有 小 如 2 . 8 X 訂 | 10 _ 6 之 絕 對 值 之 磁 化 率 0 再 者 * 此 磁 化 率 實 質 上 圼 現 非 溫 1 1 度 依 附 性 0 1 [ | Μ X- 光 繞 射 術 測 量 此 石 墨 材 料 之 石 墨 化 程 度 發 現 石 1 1 墨 層 空 間 (d 0 0 2 )為 0 . 3 3 47 η οι 沿 C - 軸 之 微 晶 尺 寸 (L C)為至 沐 1 少 1 00η η 沿a -袖之激晶尺寸(La )為至少1 00 η σ 及 >λ Ρ ! 0 1 / 1 1 Pi 0 0 * 表 示 之 m 射 波 峰 (101) 對 m 射 波 峰 (100) 的 比 率 為 1 ί 2 . 65 0 1 I ESC Α 分 析 此 石 墨 材 料 的 表 面 0 在 石 墨 材 料 的 表 面 上 1 1 I 未 偵 測 到 氮 化 硼 或 碳 化 硼 而 無 闞 氮 中 之 加 熱 處 理 0 1 1 1 使 5 g 此 微 粒 石 墨 材 料 與 0 . 35 g 由 P V D F 和 添 加 至 其 中 作 1 1 為 溶 劑 之 N, 甲 基 -2 - 吡 咯 烧 酮 所 組 成 之 黏 α 劑 起 混 練 * i 1 由 而 獲 得 漿 液 0 將 此 漿 液 塗 敷 至 鋼 箔 乾 煉 以 移 除 溶 劑 再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0X29V々t ) 26 3 9 5 7 3 4 2 3Ί76 Λ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B7五、發明説明(27) JE成厚度。因此,獲得負極。 使用與金賜鋰正極偁合之此負極|在藉由使作為電解 質之過氯酸鋰(UC104)溶於碳酸乙烯酯(EC)與碳酸二甲醅 (DMC)之1:1混合碳酸酯溶劑中所獲得之1M濃度之電解質溶 液中測量充電和放電容量特性。於20 0 toA/g之恆定電流之 充電和放電下測量充電和放罨容量特性。此放電容量為電 池電壓降至2V時呈現之容量。 重複此測量20次。初始放電容量為348iaAh/g及初始充 電和放電效率為92.3¾ 。第二和後續放電容量為3 50inAh/g 且第二和後績之充電和放電效率圼現100¾之優異值。 啻施例2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微粒碳材料,惟由100g 具有70¾軟化點之衍生自煤之光學各向間性之可輕易石墨 化之涠青、及7.5g平均顆粒大小之氧化硼(B2〇3)製 備熔融混合物(添加之棚原子的比例:2.3&重量%),及碳 化溫度改為11 ο ο υ。 將如此獲得之微粒碳材料置入於空氣中之Acheson型 爐中,於29001C石墨化,以獲得平均顆粒大小20/im之微 粒石墨材料。以瀝青計,碳化產率為62.0重量?ί及Μ碳材 料計,石墨化產率為94重畺% 。 所得微粒石墨材料的磁化率為-1.5xl〇-6eroU/g之竄 質恒定值1 d〇〇2偽0.3351nm* Lc為至少ΙΟΟηπι,La為至少 lOOnm及 Ρι〇ι/Ρι〇〇為 2.75。 K ESC A在石墨材料表面上即未偵测到氮化硼亦無碳化 -水 訂 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X297公釐) 27 3 9 5 7 3 4 2 3 17 6 經濟部t央標準局員工消资合作社印策 Λ7 B7五、發明説明(28 ) 硼。 Μ與實腌例1相同之方式,使用此掀粒石鏖材料製備 負極及Μ與«施例1相同之方式测量充電和放霣容最。 拥蠹的结果·發規初始放電容量為354BAh/s及初始充 霣和放«效率為92.6%。第二和後鑛放電容量為355_411/8 且第二和後績之充電和放電效率圼現100%之優異值。 甯施例3_ K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平均顆粒大小23w m之微 粒石墨材料’惟由978具有280Ό软化點之光學各向異性焦 炭中間相瀝冑(中間相100¾ )及3g平均顆粒大小32w m之碳 化硼(B4C)製備熔融混合物(添加之棚原子的比例:2.36重 董% >。Μ瀝青計,碩化產率為81.5簠量%及Μ碳材料計 •石墨化產率為92重量% 。 所獲得之撤粒石墨材料的磁化率為-2.4Χ l〇-6einu/s 之實質恆定值,d〇〇2為0.3349ni,Lc為至少ΙΟΟηπ,La為 至少 100η·及 Ρι〇ι/Ρι〇ο為 2.71。 MESCA在石墨材料表面上既未偵測到氮化硼亦無碳化 硼。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使用此撤粒石墨材料製備 負槿及K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测量充爾和放電容最° 测蓋的結果,發規初始放電容量為348ntAh/g及初始充 電和放電效率為92.3%。第二和後縯放電容量為35〇11^11/8! 且第二和後_之充霣和放電效率呈現100 %之優異值。 當搁例4 本紙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规格(21〇乂 297公_1 ) 2 8 395 7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23176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t合作社印製 Λ7 B7五、發明説明(29) K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製備平均顆粒大小23/iE»之 微粒石墨衬料,惟熔融混合物中添加之硼原子的比例改為 4 . 7 1重量% 。 所得微粒石墨材料的磁化率為- 3,;lXlO_6einU/s之實 質恒定溫* d〇〇2為0.3347na,Lc為至少lOOnm* La為至少 ΙΟΟηπ及 Ρι〇ι/Ρι〇〇為 3,1 。 MESCA偵測之表面氮化硼含量為7% 。 Μ與實腌例1相同之方式,使用此微粒石墨材料製備 負極,及Κ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測量充電和放電容量。 測量的結果,發現初始放電容量為352mAh/g及初始充 電和放電效率為92.3%。第二和後績放電容量為352!^11/8 且第二和後續之充電和放電效率呈現100¾之優異值。 窖施例5 將3g平均顆粒大小1,7μ m之碳化硼添加至9?g具有280 C软化點之100¾光學各向異性煤中間相瀝胄(添加之珊原 子的比例:2.36里量《)中。於氮氣氛圍中在350¾攪拌此 混合物lhr Μ獲致均勻熔融混合物。 經由包括狹縫寬3·η之唄嘴拉伸此熔融混合物,並在 其中配置一列各具有0.2mm直徑之1500Τ坊絲噴絲孔》同時 經由狹縫噴射熱空氣*由而獲得瀝青纖維(孅維固體材料) 。瀝青輪送速率、瀝青溫度、熱空氣溫度及熱空氣懕力分 別為 lOOOg/ain、、3501C 及 0‘2kg/cm2G。 將經纺綠之瀝青纖維收集在具有20網目不锈鋼網之收 集區的帶子上,同時自帶子的背面吸。在空氣中,於以6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現格(210X297公釐) 29 3 957 3 42317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7 B7五、發明説明(30 ) iC/Bin平均上升速率由室潙上升至3001之溫度下,加熱 所得經收集之瀝青纖維墊以不熔化嫌維墊。 於氮氣氛圍中*在650Ό 加熱如此經不熔化之纖維墊 lhr再冷却至常溫。因此,獲得其中均勻地含有碾之碳纖 維墊。 使用横吹研磨槺研磨碳雄維墊以獲得平均顆粒大小25 w a之研磨碳纖維。 將所得研磨碳嫌維裝填入電P且加熱爐中*於含有10體 横%氮氣之氧氣中,在2950¾予Μ石墨化,由而獲得研磨 石墨纖維。 此研磨石墨纖維的磁化率為- 2.2xl0~6eraU/s之實質 傻定值,d〇〇2為0,3354na,Lc為至少100nm· La為至少100 nn及 Ρι〇ι/Ρι〇〇為 2.23。 將58研磨石墨嫌維與0.35g由PVDP及添加至其中作為 溶劑之N -甲基-2-吡咯烷萌所組成之黏合劑混練在一起Μ 獲得漿液。將此漿液塗敷至銅箔·乾煉以移除溶劑再壓成 80Wm厚度。如此,製得負掻。 使用此負極,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測量充電和放 電容量特性。 放電容量為電池罨®降至1.5V時所呈現之容簷。重複 測量20次。初始放電容量為354mAh/g及初始充電和放電效 率為94.3% 。第二和後鑛放電容量為355mAh/g且第二和後 續之充電和放電效率為100¾ 。 啻输例fi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潑) 30 3 9 57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23176 , Λ7 __B7 _五、發明説明(31 ) 以與實施网5相同之方式製得平均顆粒大小20//HI之 研磨石墨織維,惟由100重量份具有2731C軟化點之100¾ 光學各向異性石油中間相瀝青及7.5里量份平均顆粒大小 3ϋ ®之氧化硼(添加之硼原子的比例:2.36重量% )製備熔 融混合物。 此研磨石墨缅維的磁化率為-1.8xl0_6einu/s之實質 恒定值> d〇〇2為0.3352πβ,Lc為至少lOOnai* La為至少100 nm及 Ρι〇ι/Ρι〇〇為 2,21 。 从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使用所得研磨石墨級維製 備負搔,及Μ與實胞例4相同之方式測量充電和放電特性 。初始放電容量為353«^卜/8及初始充電和放電效率為94.6 % 。第二和後纘放電容量為353mAh/g且第二和後績之充電 和放霄效率為100 % 。 奮淪例7 以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式製得平均顆粒大小20WIn之 研磨石墨級維,惟熔融混合物中添加之硼原子的比例改為 3.4重量% >及在氮氣中石墨化此研磨碳纖維。 此研磨石墨缠雄的磁化率為-2.1xl(T6eBiU/g之實質 短定值,d〇〇2為0.3351nm,Lc為至少100nm,La為至少100 nn及 Ρι〇ι/Ρι〇〇為 2.32。 以ESCA偵測之表面氮化硼含置為1% 。 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使用所得研磨石墨缴維製 備負極,及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测置充電和放罨待性 。初始放電容量為355^纟[1/8及初始充電和放電效率為94.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t ) 3 1 3 9 5 7 3 J裝 Ί 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23176 Λ7 _B7_五、發明説明(32 ) % 。第二和後續放罨容虽為355BAh/s且第二和後緬之充電 和放電效率為100 %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掣 固重原中同 物式 得υ放極於石 恆 小圼 Μ.1硼櫬合 合方 獲50炭電,磨 之 有上 斗 3 之壓混 混之 維10焦之此研 g 具質 料青加擠地 融同 纗為 將端如得U/維實 歷 mo 加 Μ 添入勻 熔相 青度 再對。獲 eli率 由份ί 填均 之Μ5瀝溫 ,相熱果-62 墨化 經1 ft硼裝9ffi科㈣ 之化 盒兩放結10第石磁 青0M化斗化 卸 Η 絲碳 墨在行 - X 於磨此 瀝10碳科碳。櫬— 纺惟 石置進却.5示研, 與 1 油每之加與物壓 D 經- 充配而冷 -果之者 石將 ml 及合擠 > 自維 填至由然 為结例再 同 ,7iu另融 混自’ ,纖 維壓霉自 率量施。 相時1.由熔融將 _ 式碳 纖電通著 化測實率 之同小經至熔率 ^ 方磨 碳加炭接 磁率此化 用。大 } 青得速 ^ 之研 磨施焦, 的化,磁 使中粒 % 瀝獾定 U 同之 研由之ohr維磁知之 所擷顆量熱,固 相 B 得賴器10孅 之得值 j】PJΤΙΛ 6 壓均重加此 Μ 1¾ 所。阻化 墨 ο 楚對 例擠平36* 如 ,5 例23M圍電墨 石31清絕 腌入之2.中。下例 施小 中 周為石 磨至圃 6 實填量..櫬氣力 施。S 大 氣盒作行 研8020' 〇〇| 與裝確例壓除壓實絲與粒 空墨由進。得於第XI t 將率精比擠行在與坊以顆 在石經它 維所。由 5 1 速份 的在進 入行 均 在 -50纗 值1. SJ定量子。時 饋進 平。 置板28墨 定 如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釐) 32 39 5 7 3 4^3176 Λ7 經濟部申央標準局貞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B7五、發明説明(33) 現非溫度依附性。 MX -光繞射術澜量研磨石墨纖維之石墨化程度,測得 d〇〇2為 0,3356nm,Lc為至少]OOnra,La為至少 ΙΟΟηιβ 及 Ρι〇! /P102為 2.1° 無闞於氮氣中之石墨化,在石墨研磨纗維表面KESCA 偵測*既無氮化硼亦無碳化硼。 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使用研磨石墨纖維製備負 掻•及Μ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測量充電和放電特性。測 量结果,發琨初始放電容量為359uAh/g及初始充電和放電 效率為93.8%。第二和後_放電容量為3571«/^/8且第二和 後續之充電和放爾效串圼現100%之優異值。 比較例1 Μ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平均顆粒大小20w m之石 墨材料,惟不使用碳化砸。以瀝青計*碳化產率為67.5重 量% *及Μ碳材料計·石墨化產率為92重量% 。 Μ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測量所得石墨材料的磁化率 。於310Κ時,其為- 8.2xl〇-senu/g,且其所圼現之絕對 值傾向於依據溫度下降而增加。於80至3 10K之磁化率測量 結果示於第1圖。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比再向0 此。傾da 之率值 得 態化對 測 狀磁絕 , 液之, 度 溶值說 程 體對地 化 固絕確 墨 呈 6 明 石 非0-。 量 硼Χ1*ί 测 中 2 改 術 其8.而 射 , 如度。繞 知大溫加光 得 有量增Χ-楚具測而Μ 清料 視降, 圖材 率下後 1 墨 化度化 第石 磁溫墨 由之 此據石 例,依 較者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Χ 297公楚) 33 3 9 57 3 B7 越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34) 為 0.3355πβ ,Lc 為至少 lOOnn,La為至少 lOOnai及 Ρι〇ι/ Pio。為 2.15 0 以與實腌例1相同之方式,使用此石墨材料製備負極 *及K與實胞例1相同之方式測董充電和放電容量。 測量結果|發現初始放電容量為265raAh/g及初始充電 和放電效率為67.5% 。第二和後縯充電和放電效率為約95 % ,及放電容量依據充電和放電循瑁之進行而逐漸降低。 容量及效率兩者均低於諸實施例。 比較洌2 依據習用技術藉由妨绦實施例3所用之相同瀝青獲得 潘維材料(瀝青潘維)。 不熔化所得龌青孅維|於氮氣氛圍中,在650C 予Μ 碳化。 藉由横吹研磨機研磨生成之碳纖維。於氧氣氛圃中, 在3100Ό石墨化如此獲得之研磨碳孅維。 所得研磨石墨孅維平均頼粒大小18wb*於310Κ之磁 化率為-6.5xl0~6enii/g,d〇〇2 為 0.3364nn* Lc 為 44nm , La為 72nm及 Pioi/Pioo為 1.19 〇 Μ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使用所得研磨石墨孅維製 備負極,及Κ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测量充電和放電容量 0 测量的结果,發琨初始放電容量為305m/\h/g及初始充 電和放電效率為91.4% 。第二和後缅放電容量為302mAh/g 且第二和後續之充電和放電效率為100% 。因此,放電容 濟本 訂 冲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4 39 5 7 3 423176 Λ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B7五、發明説明(3 5) 量小於諸實施例。 比齩例3 將7重量份碳化硼添加至1〇〇重量份Μ與比較例2相同 方式獲得之研磨碳堪維中予以混合。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 方式石墨化如此獲得之混合物。 所得研磨石墨纖維於50至310Κ之磁化率為- 3.0Χ 10_6 e 1 u / g ,d〇〇2為 0·3358ηΒ,Lc為 93ηκ,La 為至少 100nm及 Pi〇i/Pi〇〇為 1.68。 在石墨孅維表面以ESCA偵測氮化硼及碳化硼兩者。表 面氮化硼含量為12¾ 。 K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使用所得研磨石墨缠維製 備負極*及Μ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測量充電和放電容量 0 测量结果,發現初始放霄容ft為32〇BAh/s及初始充電 和放電效率為92,0¾ 。第二和後鱭放電容量為315*Ah/g且 第二和後續之充霄和放電效率為100¾ 。因此,放霣容量 小於諸實施例。 比較例4 Μ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式製備經不熔化之瀝青纊維墊 ,惟不使用碳化硼。於氮氣氛圍中•在750 C 碳化此經不 熔化之瀝青灌維墊,由而獲得碳纖維。 依據習用技術研磨所得碳纖維,於氤氣氛圍中,在 31 00 C予Μ石墨化。如此*獲得研磨石墨讖維。 ΚΧ -光繞射術測量所得研磨石墨纖維的石墨化程度, n^— H^IT ^in —Bn* ^ I ^^^^1 ttr^ 1J^^^1 了才 、-口M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X297公楚) 35 3 9 57 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Λ7 B7五、發明説明(36) 發現 d〇〇2為 0.3364nu, Lc為 40na, La為 60ηπ及 Ρι〇ι/Ρι〇〇 為 1 . 1 9。 所得研磨石墨嫌維於3101(之磁化率為- 6.5X l(r6eaU /g·且其所呈現之絕對值傾向於依據溫度下降而增加。於 80至310K之磁化率測量结果示於第2圖。 由第2圖清楚得知,其中硼非圼固體溶液狀態之此比 較例之研磨石墨孅維具有大如6.5X10·6絕對值之磁化率 。再者,此磁化率視測量溫度而改變。明確地說,絕對值 傾向於依據溫度下降而增加。 Μ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使用研磨石墨孅維製備負 槿,及Μ與賁例4相同之方式測里充電和放電特性。測童 结果*發現初始放電容量為305BAh/g及初始充電和放電效 率為91,4%。第二和後績放電容量為302!1^11/8且第二和後 鑛之充電和放電效率為100¾ 。因此,此放電容量小於諸 實施例。 比較例5 將7重量份碳化硼添加至100重量份以與比較例4相同 方式製備之研磨碳纖維中*再Μ與實腌例8相同之方式於 2850¾石墨化生成之混合物lOhr·。 MX -光嬈射術測量所得研磨石墨級維的石墨化程度, 發現d〇〇2為0.3354nn,Lc為至少10nm,La為至少lOOnm及 Pioi/Pioo為 2.21 0 在石墨纖維表面W ESCA偵測氮化硼及碳化砸兩者。表 面氮化硼含量為20% 。 --------.)裝-- (請先閏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漦) 36 39 5 7 3 4 2 3 17 6 " at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37) 所得研磨石墨纖維於310K之磁化率為-3.0X 10_6emii / g 0 以與實豳例4相同之方式*使用研磨石墨纖維製備負 極,及Μ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測量充電和放電特性。测 量的结果,發現初始放電容量為320mAh/g及初始充電和放 電效率為92.0¾ 。第二和後續放電容量為SUmAh/g旦第二 和後讀之充電和放霄效率為100 % 。因此,此放電容量小 於諸實腌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潑) 37 3 957 3

Claims (1)

  1. ,。二 1 …,“:: · 」 AS B8 C8 D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I 1 * 一 種 用 於 鋰 雛 子 二 次 電 池 之 負 極 之 石 墨 材 料 包 括 藉 1 1 固 化 由 熔 融 Μ 青 及 硼 化 合 物 所 組 成 之 均 匀 熔 融 混 合 物 1 1 獲 得 固 體 材 料 碳 化 此 固 體 材 料 粉 碎 此 rrtt 峡 化 材 料 及 1 | 石 墨 化 此 經 粉 碎 材 料 所 獲 得 之 石 墨 材 料 該 石 墨 材 料 請 先 閲 讀 背 1 1 具 有 至 少 -5 X \ 0 -6 e D u/ g之磁化率 ) 1 | 2 .如 φ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項 之 石 墨 材 料 其 中 熔 融 漉 青 係 之 注 意 1 >4 1 選 § 由 具 有 7〇υ 至 2 3 0 1C 钦 化 點 之 易 於 石 墨 化 之 石 油 事 項 再 1 及 煤 m 青 所 組 成 之 組 群 0 填 寫 本 裝 1 3 . 一 棰 用 於 鋰 離 子 二 次 電 池 之 負 槿 之 石 墨 材 料 9 包 括 將 頁 1 1 熔 融 m 青 及 硼 化 合 物 所 組 成 之 均 匀 熔 融 混 合 物 纺 絲 獲 1 | 得 纖 維 材 料 不 熔 化 此 纖 維 材 料 碳 化 此 不 熔 化 材 枓 1 1 研 磨 此 碳 化 材 料 及 石 墨 化 此 研 磨 材 料 所 獲 得 之 研 磨 1 訂 1 石 墨 纖 維 該 研 磨 石 墨 纖 維 具 有 至 少 -5 X 10 6 e η u/ g 1 1 之 磁 化 率 0 1 1 4.如 φ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3 項 之 石 墨 材 料 其 中 瀝 青 為 其 中 1 r 間 相 含 量 為 實 質 上 100 5 6之易於石墨化之瀝青 5 球 5 . — 種 製 造 用 於 鋰 離 子 二 次 電 池 之 負 極 之 石 墨 材 料 之 方 1 I 法 t 包 括 下 述 步 驟 1 I J 固 化 由 均 混 合 熔 融 瀝 青 與 硼 化 Λ a 物 所 得 熔 融 混 1 合 物 Μ 獲 得 固 體 材 科 1 1 於 惰 性 氣 m 中 在 5 00 ¾ 至 1 2 0 0 ¾ m 化 此 囿 體 材 1 1 料 >x 獲 得 碳 材 料 1 1 將 此 碳 材 料 粉 碎 成 平 均 顆 粒 大 小 10至 50 之 微 ί 1 粒 碳 材 料 t 及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丨OX297公釐) 38 39573 423176 A8 B8 C8 D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 1 於 惰 性 氣 體 中 在 230 0 Ό 或 更 高 之 溫 度 石 墨 化 此 1 1 微 粒 碳 材 料 0 1 1 6 .如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5 項 之 方 法 其 中 在 石 墨 化 步 驟 i 1 請 1 I 中 惰 性 氣 通 含 有 氮 氣 且 其 中 由 石 墨 化 所 得 石 墨 材 料 先 閱 1 I 讀 1 ι 具 有 M ESCA測得 之 0至10重量%之表面氮化硼含量 > 背 面 1 1 之 1 7 . 一 種 製 造 用 於 鋰 離 子 二 次 電 池 之 負 極 之 石 瞾 材 料 之 方 注 意 1 1 法 包 括 下 述 步 m : 事 項 再 填 太 I 1 將 熔 融 m 青 及 硼 化 合 物 所 組 成 之 均 勻 熔 融 混 合 物 裝 坊 絲 獲 得 纖 維 材 料 頁 v_-· ί 1 於 氧 化 性 氣 賵 中 不 熔 化 嫌 維 材 料 獲 得 不 熔 化 纖 1 1 維 1 [ 於 惰 性 氣 體 中 在 5 00 C 至 1 2 0 0 10 碳 化 此 不 熔 化 訂 1 纖 維 U 獲 得 碳 化 纖 維 1 1 1 將 此 碳 化 纖 維 研 磨 成 平 均 顆 粒 大 小 10至 50 Μ 之 ί 1 I 研 磨 碳 孅 維 ΡΛ 及 1 1 於 惰 性 氣 體 中 在 2 3 00 Ό 或 更 高 之 溫 度 石 墨 化 此 账 1 研 磨 碳 纖 維 0 1 1 8 ,如 甲 請 専 利 範 圃 第 7 項 之 方 法 其 中 於 石 墨 化 步 驟 1 | 中 惰 性 氣 體 含 有 氮 氣 且 其 中 由 石 墨 化 所 得 石 墨 材 科 I 具有Μ E S C A測得 之 0至1 0重量、 ί之表面氮化硼含量< 3 1 1 1 1 1 1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洗格(210X297公嫠) 3 9 3 9573
TW087103183A 1997-03-07 1998-03-05 Graphite material for use in negative electrode of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42317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068985A JPH10255799A (ja) 1997-03-07 1997-03-07 高容量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黒鉛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82497 1997-03-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23176B true TW423176B (en) 2001-02-21

Family

ID=26410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03183A TW423176B (en) 1997-03-07 1998-03-05 Graphite material for use in negative electrode of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0869566A3 (zh)
KR (1) KR100301351B1 (zh)
CN (1) CN1198598A (zh)
TW (1) TW4231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2239B2 (ja) * 2001-10-02 2011-09-14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黒鉛化炭素粉末及び熱伝導性複合材料組成物
JP5415684B2 (ja) * 2007-10-02 2014-02-12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人造黒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96255B (zh) * 2013-06-09 2016-05-11 东莞市卓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造工艺
CN105217602A (zh) * 2015-11-09 2016-01-06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沥青基碳晶材料制备方法
CN106784685B (zh) * 2016-12-21 2019-08-30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电池负极用沥青和锂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08550847B (zh) * 2017-12-30 2020-09-29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一种高石墨化度的横向生长石墨纤维及其非催化制备方法
US20210351411A1 (en) * 2020-05-06 2021-1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CN114950661B (zh) * 2022-04-19 2024-01-09 湖南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16022781B (zh) * 2023-03-28 2023-07-21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掺杂沥青焦、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锂离子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924B2 (ja) * 1987-03-17 1995-0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鉄族元素またはそれを含む合金を含有する粉末状高結晶性黒鉛
JP3241850B2 (ja) * 1992-06-01 2001-12-25 株式会社東芝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EP0573266B1 (en) * 1992-06-01 1999-12-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 for negative electrode of the battery
US5358802A (en) * 1993-04-01 1994-10-25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oping of carbon foams for use i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CA2098248C (en) * 1993-06-11 1999-03-16 Jeffrey Raymond Dahn Electron acceptor substituted carbons for use as anodes in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JPH0831422A (ja) * 1994-07-19 1996-02-02 Nippon Steel Corp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負極用炭素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8306359A (ja) * 1995-04-28 1996-11-22 Nippon Steel Corp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9980079994A (ko) 1998-11-25
EP0869566A3 (en) 1998-11-04
CN1198598A (zh) 1998-11-11
KR100301351B1 (ko) 2001-10-27
EP0869566A2 (en) 1998-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0398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負極材及びその用途
CN103518279B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使用该碳材料的负极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JP5476411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黒鉛質複合粒子、それを含有する負極活物質材料、負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DE60130951T2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oks, Graphit und kohlenstoffhaltiges Material für negative Elektrode in nichtwässeriger Sekundärbatterie
JP6535467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活物質用黒鉛粉
JP4403327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黒鉛粉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WO2018047939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
CN101323447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石墨粉及其制备方法
JP7127275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負極材、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04047404A (ja) 導電性珪素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
KR20000058189A (ko) 리튬이온이차전지용 재료의 제조방법, 이 방법에 의해얻어진 재료 및 전지
TW423176B (en) Graphite material for use in negative electrode of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WO2019131861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
EP3993109A1 (en) Fibrous-carbon-containing active material layer for all-soli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all-soli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KR101563358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제조방법 그리고 리튬 이차 전지
JP2000313609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
JP2002329494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黒鉛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70467B2 (ja) 粒子状人造黒鉛負極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3309701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負極用炭素粉末の製造方法
JP3698181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負極材料
JP4403324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黒鉛粉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4179720B2 (ja) 炭素材料および黒鉛材料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材料
JP4403325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黒鉛粉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02124255A (ja) 非水溶媒二次電池
JP4470235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粉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