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9423A -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9423A
TW202329423A TW111106719A TW111106719A TW202329423A TW 202329423 A TW202329423 A TW 202329423A TW 111106719 A TW111106719 A TW 111106719A TW 111106719 A TW111106719 A TW 111106719A TW 202329423 A TW202329423 A TW 2023294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stepped
array
along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6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5240B (zh
Inventor
蔡亞峻
Original Assignee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24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9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942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3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internal interconnections, e.g. cross-under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3Cross-sectional geometr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5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and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管理例如,三維記憶體裝置的記憶體裝置的驅動連接結構的方法、系統以及設備。在一個態樣中,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記憶體單元的第一陣列結構,包含第一導電層;記憶體單元的第二陣列結構,包含第二導電層;連接結構,沿著第一方向配置於第一陣列結構與第二陣列結構之間;以及電路,鄰近於連接結構配置。連接結構包含:第一連接區及第二連接區,第一導電層及第二導電層經由第一連接區及第二連接區可電連接至電路;第一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第二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第二陣列結構中的第二導電層。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沿著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配置於第一連接區與第二連接區之間。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例如高密度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的記憶體裝置可具有各種結構以增加晶片上的記憶體單元及線的密度。舉例而言,三維(three-dimensional;3D)記憶體裝置已經過廣泛地探究以達成具有競爭性成本的增加的記憶體單元密度。為製造3D三維記憶體裝置,已使用進階的字元線圖案化,經由重複的階梯蝕刻及硬式遮罩修整製程,以產生連接至記憶體裝置中的驅動電路的字元線接觸窗的階梯窗口。
本揭露描述用於管理例如3D記憶體裝置的記憶體裝置的驅動連接結構的方法、系統以及技術,其可增大連接至驅動電路的集中字元線接觸窗的階梯製程窗口。
本揭露的一個態樣是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記憶體單元的第一陣列結構,包含第一導電層;記憶體單元的第二陣列結構,包含第二導電層;連接結構,沿著第一方向配置於第一陣列結構與第二陣列結構之間;以及電路,鄰近於連接結構配置。連接結構包含:第一連接區,第一導電層經由所述第一連接區可電連接至電路;第一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第一導電層;第二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第二導電層;以及第二連接區,第二導電層經由所述第二連接區可連接至電路。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沿著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配置於第一連接區與第二連接區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沿著第二方向彼此鄰近。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包含X-解碼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經設置以經由耦接至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的第一層接觸窗及穿過第一連接區且耦接至電路的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電連接至電路,且第二導電層經設置以經由耦接至第二階梯式結構中的第二導電層的第二層接觸窗及穿過第二連接區且耦接至電路的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電連接至電路。術語「電連接」、「導電連接」以及「導電耦接」在本揭露中可互換使用。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層接觸窗及第二層接觸窗中的每一者經由對應電內連線電連接至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及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各別一者。第一連接區及第二連接區中的每一者可填充有至少一種電絕緣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程窗口沿著第二方向覆蓋第一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階梯式結構、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第二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沿著第二方向,製程窗口的長度可比第一階梯式結構的長度及第二階梯式結構的長度的總和大不少於1.5倍。沿著第一方向,製程窗口的長度可小於第一連接區的長度與第二連接區的長度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情況下,製程窗口的長度可沿著第一方向大於第一連接區的長度與第二連接區的長度中的至少一者。在一些情況下,第一連接區的長度與第二連接區的長度一致。在一些情況下,第一層接觸窗及第二層接觸窗形成於製程窗口中。在一些情況下,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及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製程窗口中。在一些情況下,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及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形成於製程窗口的外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結構更包含:第三連接區,沿著第一方向與第一連接區間隔開;以及第四連接區,沿著第一方向與第二連接區間隔開。第一製程窗口可沿著第二方向覆蓋第一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階梯式結構、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第二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且第二製程窗口可沿著第二方向覆蓋第三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階梯式結構、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第四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結構更包含:第一未處理結構,電耦接至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其中第一未處理結構的至少一部分沿著第一方向安置於第一連接區與第三連接區之間以及第一製程窗口及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以及第二未處理結構,電耦接至第二陣列結構中的第二導電層,其中第二未處理結構的至少一部分沿著第一方向安置於第二連接區與第四連接區之間以及第一製程窗口及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未處理結構的另一部分沿著第二方向藉由第一連接區或第三連接區與第一階梯式結構分離,且第二未處理結構的另一部分沿著第二方向藉由第二連接區或第四連接區與第二階梯式結構分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及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形成單個導電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包含:第一子層,沿著第一方向位於第一未處理結構的在第一連接區與第二連接區之間的第一部分中;以及第二子層,沿著第二方向位於第一未處理結構的藉由第一連接區及第三連接區與第一階梯式結構分離的第二部分中。第一子層及第二子層形成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及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在第一製程窗口與第二製程窗口中的一者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電路而不穿過第一未處理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沿著與由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界定的平面垂直的第三方向依序地配置於第一陣列結構中,且第二導電層沿著第三方向依序地配置於第二陣列結構中,且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n個第一導電層及第二陣列結構中的第n個第二導電層電連接至電路中的同一導電襯墊,n為整數。
本揭露的另一態樣是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記憶體單元的第一陣列結構,包含第一導電層;記憶體單元的第二陣列結構,包含第二導電層;連接結構,沿著第一方向配置於第一陣列結構與第二陣列結構之間;以及電路,鄰近於連接結構相鄰配置。連接結構包含:第一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第一導電層;第一未處理結構,電耦接至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第一連接區,第一導電層經由所述第一連接區可電連接至電路,所述第一連接區沿著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配置於第一階梯式結構與第一未處理結構之間;第二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第二導電層;第二未處理結構,電耦接至第二陣列結構中的第二導電層;以及第二連接區,第二導電層經由所述第二連接區可電連接至電路,所述第二連接區沿著第二方向配置於第二階梯式結構與第二未處理結構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彼此鄰近且沿著第二方向配置於第一連接區與第二連接區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經設置以經由耦接至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的第一層接觸窗及穿過第一連接區且耦接至電路的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電連接至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經設置以經由耦接至第二階梯式結構中的第二導電層的第二層接觸窗及穿過第二連接區且耦接至電路的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電連接至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陣列結構中的第二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第二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二未處理導電層、第二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二階梯式導電層、第二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結構更包含:第三連接區,沿著第一方向與第一連接區間隔開;以及第四連接區,沿著第一方向與第二連接區間隔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製程窗口沿著第二方向覆蓋第一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階梯式結構、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第二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且第二製程窗口沿著第二方向覆蓋第三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階梯式結構、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第四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未處理結構包含:第一部分,沿著第一方向位於第一連接區與第三連接區之間以及第一製程窗口及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以及第二部分,沿著第二方向藉由第一連接區及第三連接區與第一階梯式結構分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未處理結構包含:第三部分,沿著第一方向位於第二連接區與第四連接區之間以及第一製程窗口及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以及第四部分,沿著第二方向藉由第二連接區及第四連接區與第二階梯式結構分離。
本揭露的又一態樣是關於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形成包含導電層的記憶體單元陣列;沿著第一方向將記憶體單元陣列分離成包含第一導電層的第一陣列結構、包含第二導電層的第二陣列結構以及在第一陣列結構與第二陣列結構之間的連接結構;形成穿過第一連接區的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以電連接至鄰近於連接結構的電路,及形成穿過第二連接區的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以電連接至電路,其中第一連接區及第二連接區沿著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分離;以及在製程窗口中形成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其中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沿著第二方向彼此鄰近,其中製程窗口覆蓋第一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階梯式結構、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第二連接區的至少部分,且其中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沿著第二方向在第一連接區與第二連接區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沿著與由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界定的平面垂直的第三方向形成耦接至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的第一層接觸窗,及沿著第三方向形成耦接至第二階梯式結構中的第二導電層的第二層接觸窗;以及形成對應電內連線以將第一層接觸窗及第二層接觸窗連接至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及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
在本揭露中實施的技術可藉由將字元線接觸窗集中以用於驅動連接電路(例如,X-解碼器)改良字元線電阻電容(resistance-capacitance;RC)特徵。技術可藉由調整(或重新配置)未處理結構及/或連接區的位置(例如,藉由移動未處理結構與階梯結構之間的連接區)放大集中字元線(word line;WL)接觸窗的階梯製程窗口。階梯製程窗口的邊界可在連接區內以增大WL接觸窗及最小增量層成本(minimal incremental layer cost;MiLC)製程的製程窗口。放大的製程窗口可避免可能影響字元線接觸窗接著區的較小楔形輪廓。在無額外遮罩要求的情況下,技術可自鄰近記憶體陣列結構選出相同區段(例如,沿著Z方向)且由於集中WL接觸窗而保持簡單字元線驅動路線的可行性。技術亦可達成良好圖案均勻性及深度蝕刻製程的較低深寬比。
在本揭露中實施的技術可應用於各種記憶體類型,諸如單層級單元(single-level cell;SLC)裝置、多層級單元(multi-level cell;MLC)裝置,如2層級單元裝置、三層級單元(triple-level cell;TLC)裝置或四層級單元(quad-level cell;QLC)裝置。技術可應用於記憶體裝置或系統的各種尺寸,諸如三維(3D)記憶體裝置或系統。
在隨附圖式及以下描述中闡述一或多個所揭露實施方式的細節。其他特徵、態樣及優勢將自描述、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變得顯而易見。
圖1A示出系統100的實例。系統100包含裝置110及主機裝置120。裝置110包含裝置控制器112及記憶體116。裝置控制器112包含處理器113及內部記憶體1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裝置110包含耦接至裝置控制器112的多個記憶體116。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裝置110為儲存裝置。舉例而言,裝置110可為嵌入式多媒體卡(embedded multimedia card;eMMC)、安全數位(secure digital;SD)卡、固態磁碟機(solid-state drive;SSD)或一些其他合適的儲存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裝置110為智慧型手錶、數位相機或媒體播放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裝置110為耦接至主機裝置120的用戶端裝置。舉例而言,裝置110為數位相機或媒體播放器中的SD卡,所述數位相機或媒體播放器為主機裝置120。
裝置控制器112為通用微處理器或特殊應用微控制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裝置控制器112為裝置110的記憶體控制器。以下部分基於裝置控制器112為記憶體控制器的實施方式來描述各種技術。然而,描述於以下部分中的技術亦適用於裝置控制器112為不同於記憶體控制器的另一類型的控制器的實施方式中。
處理器113經設置以執行指令且處理資料。指令包含分別作為韌體碼及/或其他程式碼儲存於輔助記憶體中的韌體指令及/或其他程式指令。資料包含對應於由處理器執行的韌體及/或其他程式的程式資料以及其他合適的資料。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處理器113為通用微處理器或特殊應用微控制器。處理器113亦稱為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處理器113自內部記憶體114存取指令及資料。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內部記憶體114為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裝置110為eMMC、SD卡或智慧型手錶時,內部記憶體114為SRAM。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裝置110為數位相機或媒體播放器時,內部記憶體114為DRAM。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內部記憶體為包含於裝置控制器112中的快取記憶體,如圖1A中所繪示。內部記憶體114儲存對應於由處理器113執行的指令的指令碼,及/或在運行時間期間由處理器113請求的資料。
裝置控制器112將來自記憶體116的指令碼及/或資料傳遞至內部記憶體114。記憶體116可為半導體裝置。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記憶體116為經設置以用於長期儲存指令及/或資料的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或一些其他合適的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在記憶體116為NAND快閃記憶體的實施方式中,裝置110為快閃記憶體裝置,例如快閃記憶體卡,且裝置控制器112為NAND快閃控制器。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裝置110為eMMC或SD卡時,記憶體116 NAND快閃;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裝置110為數位相機時,記憶體116為SD卡;且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裝置110為媒體播放器時,記憶體116為硬碟機。
記憶體116包含多個區塊。記憶體116可為包含2D記憶體區塊的二維(2D)記憶體。記憶體116亦可為包含3D記憶體區塊的三維(3D)記憶體。
圖1B示出當記憶體116為2D記憶體時的2D記憶體區塊140的實例設置。區塊140包含記憶體單元141,所述記憶體單元141串聯耦接至行位元線BL 0、行位元線BL 1、…、行位元線BL n-1以及行位元線BL n以形成數個單元串144,且耦接至列字元線WL 0、列字元線WL 1、…、列字元線WL n-1以及列字元線WL n以形成數個單元頁142。
區塊中的每一記憶體單元包含具有閘極、汲極、源極以及界定於汲極與源極之間的通道的電晶體結構。每一記憶體單元定位於字元線與位元線之間的相交點處,其中閘極連接至字元線,汲極連接至位元線,且源極連接至源極線,所述源極線轉而連接至共同接地。在一些實例中,快閃記憶體單元的閘極具有雙重閘極結構,包含控制閘極及浮置閘極,其中浮置閘極懸置於兩個氧化層之間以捕獲程式化所述單元的電子。
單元串144可包含全部串聯連接的數個記憶體單元141、串選擇電晶體(source select transistor;SST)143以及接地選擇電晶體(ground select transistor;GST)145。SST 143的閘極連接至串選擇線(string select line;SSL)146。不同串中的SST 143的閘極亦連接至同一SSL。記憶體單元141的閘極分別連接至字元線WL 0、字元線WL 1、…、字元線WL n-1、字元線WL n。單元串144或記憶體單元141經由GST 145連接至共同源極線(common source line;CSL)149。CSL 149可耦接至接地。GST 145的閘極連接至接地選擇線(ground select line;GSL)148。不同串144中的GST 145的閘極亦連接至同一GSL 148。
單元頁142可包含多個記憶體單元141。單元頁142中的記憶體單元141的閘極串聯耦接至各別字元線(WL)。當將輸入電壓施加至字元線時,亦將輸入電壓施加至單元頁142中的記憶體單元141的閘極。為在讀取操作中讀取區塊140中的特定單元頁142,將較低電壓施加至對應於特定單元頁142的字元線上。同時,將較高電壓施加至區塊140中的其他單元頁上。
圖1C示出當記憶體116(繪示於圖1A中)為3D記憶體時的實例3D記憶體區塊150。3D記憶體區塊150可為圖1B的2D記憶體區塊140的堆疊。記憶體單元157以三維配置,例如以XYZ座標系中,且耦接至數個字元線以形成數個單元頁(導電層或字元線層)152且耦接至數個位元線以形成數個單元串154。單元頁152可為例如在XY平面中的層,且在同一層上的記憶體單元157可耦接至一個字元線且具有相同電壓。每一單元頁152可連接至驅動電路中的各別接觸襯墊,例如X-解碼器(或掃描驅動器)。
單元串154包含沿著Z方向垂直串聯連接的數個記憶體單元157,其中記憶體單元可經設置為耦接至串選擇線(SSL)156的SST,且記憶體單元可經設置為耦接至接地選擇線(GSL)158的GST。單元串154連接至一或多個驅動器,例如資料驅動器。記憶體單元157的單元串154經由接地選擇電晶體(GST)連接至共同源極線(CSL)159。SSL 156可為形成於單元頁(或字元線層)152的頂部上的導電線或導電層。記憶體區塊150可包含在單元頁152的頂部上的多個SSL 156。CSL 159可為形成於3D記憶體的基底上的導電層(或多個導電線)。CSL 159可耦接至接地。
圖2示出實例3D記憶體裝置200的透視圖。3D記憶體裝置200可實施為圖1A的記憶體116。3D記憶體裝置200包含記憶體陣列區域210及階梯區域220,所述階梯區域220經設置以將記憶體陣列區域導電連接至驅動電路,例如陣列下電路(circuit under array;CuA)層202。CuA層202可形成於基底上或基底中。基底可包含矽、摻雜矽、鍺、矽鍺、半導體化合物或其他半導體材料中的一者或任何組合。
記憶體陣列區域210包含數個垂直通道(vertical channel;VC)(或通道柱)212。每一VC 212包含記憶體單元串,例如圖1B的單元串144或圖1C的單元串154,且經由對應導通孔215耦接至對應位元線(bit line;BL)216。VC 212導電耦接至CuA層20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CuA層202包含多個主動裝置,諸如電耦接至導電層211(閘極層或字元線層)且由絕緣材料絕緣的電晶體及數個導電線。
VC 212向下穿過多個交替導電層211對(閘極層或字元線層)及絕緣層213。絕緣層213可由例如氧化矽(簡稱為氧化物或OX)的介電材料製成。導電層211可由例如諸如鎢(W)的金屬的導電材料製成。導電層可形成一或多個SSL 214(例如,圖1C的SSL 156)、一或多個字元線(WL)211(例如,圖1C的WL 157)以及一或多個GSL(例如,圖1C的GSL 158)。VC 212的外部表面接觸充當記憶體單元的閘極的導電層211。VC 212可包含多個層,所述多個層可包含穿隧層、電荷捕獲層以及阻擋層。穿隧層可包含氧化矽或氧化矽/氮化矽組合(例如,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或ONO)。電荷捕獲層可包含氮化矽(SiN)或能夠捕獲電荷的其他材料。阻擋層可包含氧化矽、氧化鋁及/或此類材料的組合。多個層可形成於VC 212的內部表面上,且多晶矽可填充在VC 212的中間中。與導電層211相交的每一VC 212中的填充材料(例如,多個層及多晶矽)可沿著諸如Z方向的垂直方向形成記憶體單元串。位元線襯墊(bit line pad;BLP)可形成於VC 212的頂部上以密封VC 212,使得VC 212的內部在處理期間與外部環境分離。BLP為導電的且可經由導通孔215耦接至位元線216。
階梯區域220經設置以將字元線層211導電連接至CuA層202。如圖2中所示出,階梯結構形成為記憶體陣列區域210的擴展部分,使得每一字元線層211可個別地連接至接著區226處的對應字元線層接觸窗(word line layer contact;WL_COA)224。對應字元線層接觸窗224經由穿過填充於階梯區域220中的絕緣材料228的對應貫穿陣列接觸窗(through array contact;TAC)222導電連接至CuA層202中的各別接觸襯墊。對應字元線層接觸窗224經由導電內連線223導電連接至對應TAC 222。
如圖2中所示出,記憶體陣列區域210鄰近於階梯區域220。當每一字元線層(例如,沿著Y方向)中的記憶體單元的數目較大時,例如多於數千個記憶體單元,字元線層的字元線電阻電容(RC)特性可受影響。舉例而言,更遠離階梯區域220的記憶體單元可具有比更接近於階梯區域220的記憶體單元更慢的回應速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在圖3A至圖3G中進一步詳細論述,記憶體陣列區域可劃分成兩個或多於兩個記憶體陣列結構,且中心階梯區域可配置於兩個鄰近記憶體陣列結構之間且經設置以為兩個鄰近記憶體陣列結構中的字元線層至CuA層202提供導電連接。為簡化驅動信號路線,特別需要自兩個鄰近記憶體陣列結構選出相同區段(例如,沿著Z方向)。
另外,當字元線層的數目較大(例如,沿著Z方向)時,例如多於一百個,階梯區域中的字元線層接觸窗(例如,WL_COA 224)的蝕刻深度變得愈來愈深,且若字元線層接觸窗的階梯製程窗口較小,則可觀測到字元線層接觸窗的楔形輪廓。較小楔形輪廓可影響字元線層接觸窗的接著,其可影響導電連接的性能且因此影響記憶體裝置的性能。
本揭露的實施方式提供用於放大階梯製程窗口以避免用於導電連接至驅動電路(例如,X-解碼器)的字元線層接觸窗的較小楔形輪廓的方法及技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藉由調整(或重新配置)未處理結構及/或連接區的位置(例如,藉由移動未處理結構與階梯結構之間的連接區)放大字元線層接觸窗的階梯製程窗口。階梯製程窗口的邊界可在連接區內以增大WL層接觸窗的製程窗口。
圖3A至圖3G示出3D記憶體裝置的實例記憶體區塊300。3D記憶體裝置可實施為圖1A的記憶體116,且記憶體區塊300可實施為圖1C的記憶體區塊150。記憶體區塊300包含安置於記憶體單元的兩個鄰近陣列結構(例如,在中心階梯區域310左側的左側陣列結構302及在中心階梯區域310右側的右側陣列結構304)之間的中心階梯區域310。中心階梯區域310具有用於實施字元線層接觸窗的放大階梯製程窗口,以將陣列結構302及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導電連接至電路,諸如中心階梯區域310下方的X-解碼器(例如,圖2的CuA層202)。
圖3A繪示記憶體區塊300的俯視圖(在XY平面中)。圖3B及圖3C分別繪示橫截面視圖Y1-Y1' 330及橫截面視圖Y2-Y2' 340(在XZ平面中)。左側陣列結構302、中心階梯區域310以及右側陣列結構304沿著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依序配置。陣列結構302及陣列結構304中的每一者包含例如藉由經由多個交替導電層對(例如,圖2的導電層211)及絕緣層(例如,圖2的絕緣層213)製造垂直通道(諸如圖2的VC 212)而形成的數個記憶體單元301。獨立地控制陣列結構302及陣列結構304以進行操作(例如,讀取、寫入及抹除),且所述陣列結構302及所述陣列結構304可視為分離的區塊。
記憶體區塊300可由導電狹縫309分離成不同單元,所述導電狹縫309包含頂部導電狹縫309T、底部導電狹縫309B、中心導電狹縫309C以及兩個中間導電狹縫309A及中間導電狹縫309D。導電狹縫309經由3D記憶體陣列在YZ平面中延伸至3D記憶體陣列下方的共同源極線(CSL)層(例如,圖1C的CSL l59)。每一導電狹縫309具有覆蓋有與鄰近層絕緣的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物)的側表面(或壁)及填充有導電材料(例如,金屬)的內部部分。共同源極線層可由多晶矽、磊晶(Epi)與金屬中的任一者製成。導電狹縫309可充當源極線,且鄰近源極線可經由CSL層導電耦接在一起。每一單元在兩個鄰近導電狹縫309之間。如圖3A中所示出,陣列結構302及陣列結構304中的每一者由三個導電狹縫309(例如,導電狹縫309A、導電狹縫309C、導電狹縫309D)分離成四個單元。
記憶體區塊300亦可包含將區塊300(或單元)劃分成不同部分(例如,子區塊)的一或多個串選擇線(SSL)切口305。如圖3A中所示出,每一單元劃分成兩個部分,且陣列結構302及陣列結構304中的每一者由導電狹縫309及SSL切口305劃分成八個部分(或子區塊)。每一SSL切口305填充有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物)且沿著Y方向延伸。SSL切口305亦沿著Z方向延伸至3D記憶體區塊300的字元線層的頂部上的多個導電層中,使得多個導電層充當SSL層(例如,圖2的SSL 214)。可例如經由對應SSL層獨立地控制每一部分(例如,子區塊)。
如圖3A中所示出,中心階梯區域310具有沿著與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配置的第一部分310-L及第二部分310-R。第一部分310-L連接至左側陣列結構302且經設置以將左側陣列結構302中的字元線層導電連接至電路。第二部分310-R連接至右側陣列結構304且經設置以將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導電連接至電路。可由導電狹縫309C1分離第一部分310-L及第二部分310-R,所述導電狹縫309C1可沿著與由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及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界定的平面(例如,XY平面)垂直的第三方向(例如,Z方向)延伸。如圖3A中所繪示,導電狹縫309C1可與左側陣列結構302中的及/或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導電狹縫309C分離。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沿著Y方向,如圖3A中所示出,中心階梯區域310分別包含陣列結構302及陣列結構304的導電接觸窗區域303-L及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在導電接觸窗區域303-L及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中,導電接觸窗306導電連接至對應所選SSL層(或電晶體層)。如圖3G中進一步示出,形貌沿著Y方向包含扁平突起382及凹陷區域381。凹陷區域381包含交替導電層332(例如,諸如W的金屬)及絕緣層334(例如,氧化物)。凹陷區域381的斜坡為階梯結構。導電接觸窗區域303-L及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包含與凹陷區域381的斜坡相似的階梯結構。階梯結構中的每一者個別地暴露導電接觸窗區域303-L及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中的導電層(例如,SSL層或電晶體層)。形貌亦可為一種階梯。
如圖3A中所示出,第一部分310-L、導電接觸窗區域303-L以及左側陣列結構302藉由可連接在一起的導電狹縫309T、導電狹縫309C2、導電狹縫309C1、導電狹縫309C3以及導電狹縫309B與第二部分310-R、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以及右側陣列結構304電絕緣。導電狹縫309C1、導電狹縫309C2、導電狹縫309C3的側壁表面由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物)覆蓋。可獨立地控制或操作兩個陣列結構302及陣列結構304。導電狹縫309C及鄰***行導電狹縫309D、導電狹縫309A並不連接至導電狹縫309C2、導電狹縫309C1以及導電狹縫309C3。因此,同一區塊(例如,304)中的鄰近子區塊的導電層332(SSL平面或字元線平面)在以下區域中為整合的:304、303-R、324、326,如圖3A中所示出。同樣地,同一區塊(例如,302)中的鄰近子區塊的導電層332(SSL平面或字元線平面)在以下區域中為整合的:302、303-L、322、320,如圖3A中所示出。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部分310-L包含第一連接區312-L1,左側陣列結構302中的字元線層經由所述第一連接區312-L1可電連接至鄰近於第一部分310-L(例如,在第一部分310-L下方)的電路。舉例而言,多個貫穿陣列接觸窗(TAC)318可形成於第一連接區312-L1內以穿過第一連接區312-L1。TAC 318可與圖2的TAC 222類似。每一TAC 318可導電連接至CuA層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如圖3B中所示出)。在一些實例中,如圖3B中所示出,第一連接區312-L1藉由介電層311與周圍交替導電層332(例如,諸如W的金屬)及絕緣層334(例如,OX)絕緣。第一連接區312-L1可包含交替第一絕緣層333對(例如,SIN)及第二絕緣層334(例如,OX)。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中心階梯區域310最初由交替第一絕緣層333對(例如,SIN)及第二絕緣層334構成。可藉由由介電層311將第一連接區312-L1與周圍區域分離形成第一連接區312-L1,且接著蝕刻周圍區域以移除第一絕緣層333且沈積導電材料(例如,諸如W的金屬)以在閘極替換製程期間形成導電層332。介電層311可由電絕緣材料製成且經設置以防止在閘極替換製程期間移除第一連接區312-L1中的第一絕緣層333。亦即,在第一連接區312-L1中不進行閘極替換製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區312-L1可藉由蝕刻掉交替第一絕緣層333對及第二絕緣層334形成且填充有電絕緣材料(例如,SIN或OX)。同樣地,其他連接區312-L2、連接區312-R1以及連接區312-R2可藉由類似製程形成。
第一連接區312-L1可鄰近於導電接觸窗區域303-L,所述導電接觸窗區域303-L鄰近於左側陣列結構302。在一些實例中,如圖3A中所示出,第一部分310-L包含與第一連接區312-L1類似的第三連接區312-L2。第三連接區312-L2鄰近於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所述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鄰近於右側陣列結構304。第三連接區312-L2及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由沿著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導電狹縫309C3分離。第三連接區312-L2沿著Y方向與第一連接區312-L1分離。第一連接區312-L1及第三連接區312-L2可具有相同大小、高度(沿著X方向)及/或寬度(沿著Y方向)。連接區312-L1及連接區312-L2可遠離導電狹縫309C1一段距離。
如圖3A至圖3B中所示出,第一部分310-L包含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所述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具有形成於第一連接區312-L1與導電狹縫309C1之間的第一階梯式結構。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中的第一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左側陣列結構302中的導電層。多個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316(例如,圖2的WL_COA 224)形成於連接至對應字元線接著襯墊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中。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316可經由對應導電內連線(例如,圖2的內連線223)導電連接至形成於第一連接區312-L1中的對應TAC 318。每一TAC 318可導電連接至CuA層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以此方式,左側陣列結構302中的字元線層可經由對應WL_COA 316、對應電內連線以及對應TAC 318導電連接至電路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同樣地,第一部分310-L更包含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所述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具有形成於第三連接區312-L2與導電狹縫309C1之間的另一第一階梯式結構。左側陣列結構302中的字元線層可經由對應WL_COA 316(在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中)、對應電內連線以及對應TAC 318(在第三連接區312-L2中)導電連接至陣列下電路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
類似地,第二部分310-R包含第二連接區312-R1,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經由所述第二連接區312-R1電連接至鄰近於第二部分310-R(例如,在第二部分310-R下方)的電路。第二連接區312-R1可與第一連接區312-L1類似。第二連接區312-R1可鄰近於左側陣列結構302且沿著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具有與第一連接區312-L1相同的長度。如圖3A至圖3B中所繪示,第二連接區312-R1及第一連接區312-L1可沿著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安置於導電狹縫309C1(或導電狹縫309C)的相對側處。
類似地,多個貫穿陣列接觸窗(TAC)318形成於第二連接區312-R1內。 TAC 318可與圖2的TAC 222類似。每一TAC 318導電連接至CuA層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如圖3B中所示出)。第二連接區312-R1藉由介電層311與周圍交替導電層332及絕緣層334絕緣,如圖3B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第一連接區312-L1類似,第二連接區312-R1可藉由蝕刻掉交替第一絕緣層333對及第二絕緣層334形成且填充有電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物或氧化物)。第一連接區312-L1及第二連接區312-R1可包含交替第一絕緣層333對及第二絕緣層334或電絕緣材料。
在一些實例中,如圖3A中所示出,第二部分310-R包含與第二連接區312-R1類似的第四連接區312-R2。第四連接區312-R2鄰近於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所述導電接觸窗區域303-R鄰近於右側陣列結構304。第四連接區312-R2沿著Y方向與第二連接區312-R1分離。第二連接區312-R1及第四連接區312-R2可具有相同大小、高度(沿著X方向)及/或寬度(沿著Y方向)。沿著X方向,連接區312-R1及連接區312-R2可與導電狹縫309C1間隔開一段距離。
如圖3A至圖3B中所示出,第二部分310-R包含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所述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具有形成於第二連接區312-R1與導電狹縫309C1之間的第二階梯式結構。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中的第二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導電層。多個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316(例如,圖2的WL_COA 224)形成於連接至對應字元線接著襯墊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中。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316可經由對應導電內連線(例如,圖2的內連線223)導電連接至形成於第二連接區312-R1中的對應TAC 318。第二連接區312-R1中的每一TAC 318可導電連接至CuA層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如圖3B中所繪示)。以此方式,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每一字元線層可經由對應WL_COA 316(在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中)、對應電內連線以及對應TAC 318(在第二連接區312-R1中)導電連接至電路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同樣地,第二部分310-R更包含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所述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具有形成於第四連接區312-R2與導電狹縫309C1之間的另一第二階梯式結構。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可經由對應WL_COA 316(在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中)、對應電內連線以及對應TAC 318(在第四連接區312-R2中)導電連接至陣列下電路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
沿著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及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配置於第一連接區312-L1與第二連接區312-R1之間。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及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可沿著X方向彼此鄰近且由導電狹縫309C1分離。類似地,沿著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及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配置於第三連接區312-L2與第四連接區312-R2之間。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及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可沿著X方向彼此鄰近且由導電狹縫309C1分離。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3A至圖3B中所示出,製程窗口314-L具有邊界315且覆蓋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及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兩者。製程窗口314-L亦可覆蓋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一連接區312-L1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二連接區312-R1的至少一部分或兩者。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製程窗口314-L可藉由最小增量層成本(MiLC)製程形成以減少成本。 MiLC製程可產生用於每一字元線層的數個具有接著襯墊的階梯結構。MiLC製程可使用最少的光阻(或光微影)及蝕刻步驟以產生階梯結構。製程窗口314-L可稱為MiLC製程窗口。
如圖3B中所示出,個別字元線層可暴露於製程窗口314-L中,且可藉由在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及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的階梯結構中形成WL_COA 316而導電連接至電路中的各別接觸襯墊。在特定實例中,MiLC製程可引起較深階梯式字元線層比鄰近較淺階梯式字元線層延伸稍短。
類似地,另一製程窗口314-R可覆蓋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及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兩者。製程窗口314-R亦可覆蓋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三連接區312-L2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四連接區312-R2的至少一部分或兩者。製程窗口314-L、製程窗口314-R可通常稱為製程窗口314或個別地稱為製程窗口314。
如圖3A至圖3C中所示出,在中心階梯區域310中,存在多個未處理結構320、未處理結構322、未處理結構324、未處理結構326,其在製程窗口314外部且不具有階梯式或階梯結構化的字元線層。未處理結構320、未處理結構322、未處理結構324、未處理結構326中的每一者可稱為未藉由一種具有用於字元線層的接著襯墊形成的階梯結構的方法(例如,MiLC製程)進行的交替導電層332及絕緣層334的堆疊。未處理結構包含第一未處理結構320、第二未處理結構326、第三未處理結構322以及第四未處理結構324,其中第一未處理結構320及第三未處理結構322在第一部分310-L中且第二未處理結構326及第四未處理結構324在第二部分310-R中。
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一未處理結構320可包含第一區及第二區。第一未處理結構320的第一區沿著Y方向在第一連接區312-L1與第三連接區312-L2之間,及沿著X方向在導電狹縫323與導電狹縫(源極線)309B之間。導電狹縫323具有覆蓋有與鄰近層絕緣的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物)的側表面(或壁)及填充有導電材料(例如,金屬)的內部部分。第一未處理結構320的第二區包含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第一區段在第一連接區312-L1與鄰近導電狹縫(源極線)309B之間。第二區段在第三連接區312-L2與鄰近導電狹縫(源極線)309B之間。第一未處理結構320在製程窗口314外部且不具有階梯式或階梯結構化的字元線層,如圖3B至圖3C中所示出。同樣地,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三未處理結構322沿著Y方向在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與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之間,及沿著X方向在導電狹縫323與導電狹縫309C1之間。第一連接區312-L1在第一未處理結構320的第二區的第一區段與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之間。第三連接區312-L2沿著X方向在第一未處理結構320的第二區的第二區段與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之間。製程窗口314-L的邊界315可遠離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以增大製程窗口314-L。第一未處理結構320及第三未處理結構322經由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中的及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中的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 316導電連接至左側陣列結構302。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3A中所示出,第三未處理結構322沿著Y方向藉由導電狹縫323與第一未處理結構320分離。導電狹縫323並不延伸以連接連接區312-L1及連接區312-L2。因此,第一未處理結構320中的字元線層可經由不具有導電狹縫323的未分離區導電連接至第三未處理結構322中的字元線層。
如圖3G中所示出,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二未處理結構326可包含第一區326-1及第二區326-2。如圖3F中所示出,第一區326-1沿著Y方向在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二連接區312-R1與第四連接區312-R2之間,及沿著X方向在導電狹縫325與頂部導電狹縫309T之間。導電狹縫325與導電狹縫323類似,且具有覆蓋有與鄰近層絕緣的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物)的側表面(或壁)及填充有導電材料(例如,金屬)的內部部分。第二區326-2(如圖3G中所示出)包含第一區段及其間具有第一區326-1的第二區段。第二區326-2的第一區段在第二連接區312-R1與頂部導電狹縫309T之間。第二區326-2的第二區段在第四連接區312-R2與頂部導電狹縫309T之間。第二未處理結構326亦在製程窗口314外部且不具有階梯式或階梯結構化的字元線層,如圖3B至圖3C中所示出。
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四未處理結構324可沿著Y方向在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與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之間,及沿著X方向在導電狹縫325與導電狹縫309C1之間。第二未處理結構326及第四未處理結構324經由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及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中的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 316導電連接至右側陣列結構304。如圖3A中所示出,第四未處理結構324沿著Y方向藉由導電狹縫325與第二未處理結構326分離。導電狹縫325並不延伸以連接連接區312-R1及連接區312-R2。因此,第四未處理結構324中的字元線層可經由不具有導電狹縫325的未分離區導電連接至第二未處理結構326中的字元線層。
在導電狹縫323及導電狹縫325的形成製程中,用於形成導電狹縫323或導電狹縫325的帶狀狹縫沿著Z方向延伸以穿過交替第一絕緣層333對及第二絕緣層334。第二絕緣層334可在中心階梯區域310的閘極替換製程期間經由帶狀狹縫藉由蝕刻移除且用導電材料(例如,鎢)替換以形成導電層33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四未處理結構324及第二未處理結構326中的導電層332(例如,鎢)的至少字元線層為未由帶狀狹縫分離的整合片件。接著,帶狀狹縫由側壁表面上的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物)覆蓋。在介電材料內填充導電材料(例如,鎢)以形成導電狹縫323或導電狹縫325。導電狹縫323或導電狹縫325包含導電柵,所述導電柵沿著Y-Z平面延伸且穿過如圖3C中所繪示的交替導電層332對(例如,鎢)及第二絕緣層334(例如,氧化物)的堆疊。同樣地,第一未處理結構320及第三未處理結構322中的導電層332(例如,鎢)的至少字元線層可為未由帶狀狹縫或導電狹縫323分離的整合片件。
圖3B繪示跨製程窗口314-L沿著Y1-Y1'線的橫截面視圖330。沿著X方向的製程窗口314-L的長度大於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的長度及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的長度的總和,但小於自第一連接區312-L1的邊界至第二連接區312-R1的邊界的距離。在沿著X方向的至少一個實例中,第三未處理結構322的長度及第四未處理結構324的長度的總和實質上等於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的長度及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的長度的總和。在一些實例中,沿著X方向的製程窗口314-L的長度比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的長度及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的長度的總和大不少於1.5倍(例如,約166%)。在特定實例中,製程窗口314-L的長度沿著X方向為區塊300的長度的5/8。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的長度及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的長度的總和為區塊300的長度的2/8。區塊300的長度沿著X方向可為導電狹縫309B與導電狹縫309T之間的距離。因此,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 316形成於製程窗口314-L內,且形成於第一連接區312-L1及第二連接區312-R1中的TAC 318亦可形成於製程窗口314-L內。
另外,如圖3A中所示出,沿著Y方向,製程窗口314-L或製程窗口314-R的長度可小於連接區312-L1或連接區312-R1、或連接區312-L2或連接區312-R2的長度。在一些實例中,如圖4A中所示出,沿著Y方向,製程窗口的長度可大於連接區的長度。
圖3C繪示沿著Y2-Y2'線跨未處理結構320、未處理結構322、未處理結構324以及未處理結構326而不跨製程窗口314的橫截面視圖340。其繪示在製程窗口314、未處理結構320、未處理結構322、未處理結構324以及未處理結構326外部不具有階梯式字元線層。另外,沿著Z方向,第三未處理結構322、第一未處理結構320以及左側陣列結構302中的第n個第一導電層,及第四未處理結構324、第二未處理結構326以及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第n個第二導電層可在同一層中,其中n為整數。
為進一步描述記憶體區塊300,示出YZ平面中的橫截面視圖。舉例而言,圖3D繪示記憶體區塊300的俯視圖350(在XY平面中),且圖3E至圖3G分別繪示橫截面視圖X1-X1' 360、橫截面視圖X2-X2' 370以及橫截面視圖X3-X3' 380(在YZ平面中)。X1-X1'切線與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及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中的字元線陣列接觸窗WL_COA 316交叉。此外,X1-X1'切線與第四未處理結構324交叉。X2-X2'切線與連接區312-R1及連接區312-R2中的貫穿陣列接觸窗TAC 318交叉。此外,X2-X2'切線與第二未處理結構326交叉。X3-X3'切線與第二未處理結構326的第一區326-1及第二區326-2交叉。
中心階梯區域310可包含可視記憶體區塊300中的數個字元線層而定的一或多個製程窗口。舉例而言,記憶體區塊300沿著Z方向包含100個字元線層,且製程窗口(例如,MiLC製程窗口314)可經設置以暴露5個字元線層。中心階梯區域310可包含用於驅動100個字元線層的連接接觸窗的20個製程窗口。
如圖3E中所示出,X1-X1'切線與第二部分310-R中的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及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交叉。此外,X1-X1'切線與第四未處理結構324交叉。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及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1在同一製程窗口314-L中。同一製程窗口314-L中的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或313-L1)的寬度(在Y方向上)可具有製程窗口314-L的相同寬度。同樣地,第二部分310-R中的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及第一部分310-L中的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L2在同一製程窗口314-R中。如圖3D中所示出,同一製程窗口314-R中的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或313-L2)的寬度(在Y方向上)可具有製程窗口314-R的相同寬度。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及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在各別製程窗口314-L及製程窗口314-R中。藉由進行一種具有用於字元線層的接著襯墊形成的階梯結構的方法(例如,MiLC製程)獲得製程窗口(314-L及314-R)。返回至圖3E,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及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具有各別製程開口362、製程開口364,所述製程開口362、所述製程開口364可具有不同深度階梯(沿著Z方向)以暴露目標字元線層(例如,5個字元線層),所述目標字元線層經進一步蝕刻以形成各別階梯式結構361、階梯式結構363。每一字元線層接觸窗316形成以導電連接至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及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中的各別階梯式字元線層。與圖2的WL_COA 224類似,字元線層接觸窗316電耦接至形成於連接區312-R1、連接區312-R2中的對應TAC 318,如圖3F中所示出。如圖3E中所示出,沿著Y方向自左側至右側,製程開口362、製程開口364可愈來愈深,且階梯式字元線層可沿著Z方向自頂部至底部形成。
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每一字元線層電連接至電路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3D中所示出,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中的至少一者延伸至第二未處理結構326(繪示於圖3G及圖3F中)中的對應導電層365,且第四未處理結構324延伸至第二部分310-R的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中的相同階梯式導電層365(繪示於圖3E中)。如圖3E中所示出,對應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 316連接相同階梯式導電層365,且電連接至圖3F中的第二連接區312-R1中的對應貫穿陣列接觸窗TAC 318。對應貫穿陣列接觸窗TAC 318連接至電路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因此,信號、電流或電壓可經由如圖3D中所示出的跡線351在電路與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之間傳輸。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3D中所示出,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中的至少一者延伸至第二未處理結構326中的對應導電層,且第四未處理結構324延伸至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中的相同階梯式導電層。對應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 316連接相同階梯式導電層,且電連接至第四連接區312-R2中的對應貫穿陣列接觸窗TAC 318。對應貫穿陣列接觸窗TAC 318連接電路中的各別接觸襯墊308。因此,信號、電流或電壓可經由跡線353在電路與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之間傳輸。
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可沿著跡線351(如圖3D中所繪示)或跡線353電連接至電路。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右側陣列結構304中的字元線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中的對應階梯式導電層、對應字元線層接觸窗316以及對應貫穿陣列接觸窗TAC 318電連接至電路而不穿過第二未處理結構326及/或第四未處理結構324。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對應導電層365如圖3G中所繪示沿著X3-X3'切線在第二未處理結構326的第二區326-2及第一區326-1中。第二未處理結構326的第一區326-1中的導電層365沿著Y方向(如圖3F中所繪示,沿著X2-X2'切線)在第二連接區312-R1與第四連接區312-R2之間。導電層365進一步自第二未處理結構326的第一區326-1延伸至第四未處理結構324、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或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如圖3F中所繪示,沿著X1-X'切線)中。導電層365經由如圖3D中所繪示的不具有導電狹縫325的未分離區在第二未處理結構326的第一區326-1及第四未處理結構324中為整合的。可為單個導電層(如圖3E至圖3G中所示出)的導電層365自右側陣列結構304延伸至第二未處理結構326、第四未處理結構324以及同一字元線層級中的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1或字元線接著襯墊區313-R2。
圖4A示出3D記憶體裝置中的中心階梯區域410的製程窗口420、製程窗口430的另一實例400。中心階梯區域410安置於記憶體單元的兩個鄰近陣列結構之間,例如,圖3A的左側陣列結構302及右側陣列結構304。
中心階梯區域410包含左側陣列結構(例如,圖3A的左側陣列結構302)的第一部分及右側陣列結構(例如,圖3A的右側陣列結構304)的第二部分。沿著X方向,第一部分包含左側未處理結構402、兩個連接區404、連接區434以及左側階梯結構406,且第二部分包含右側階梯結構416、兩個連接區414、連接區444以及右側未處理結構412。
製程窗口可具有不同大小及/或不同形狀。與圖3A至圖3B的製程窗口314-L或製程窗口314-R相比,中心階梯區域410的製程窗口420、製程窗口430可沿著Y方向具有大於連接區404、連接區414、連接區434或連接區444的長度的長度。製程窗口420、製程窗口430亦可具有矩形形狀。製程窗口420、製程窗口430可沿著X方向具有大於左側階梯結構406的長度及右側階梯結構416的長度的總和但小於左側階梯結構406及右側階梯結構416的長度及連接區404及連接區414的長度的總和的長度。
圖4B示出中心階梯區域410的製程窗口460、製程窗口470的另一實例450。不同於圖4A的製程窗口420、製程窗口430,製程窗口460、製程窗口470可為正方形形狀。沿著Y方向,製程窗口460、製程窗口470具有小於連接區404、連接區414、連接區434、連接區444的長度的長度。沿著X方向,製程窗口460、製程窗口470可具有大於左側階梯結構406的長度及右側階梯結構416的長度的總和但小於左側階梯結構406及右側階梯結構416的長度及連接區404及連接區414的長度的總和的長度。
圖5示出用於形成3D記憶體裝置的驅動連接結構的製程500的實例的流程圖。3D記憶體裝置可實施為圖1A的記憶體116。
在步驟502處,形成包含導電層的記憶體單元陣列。記憶體單元可為圖3A的記憶體單元301。可藉由形成交替導電層(例如,由金屬製成)及絕緣層(例如,OX)且接著藉由經由交替導電層及絕緣層形成垂直通道(VC)而形成記憶體單元陣列。
在步驟504處,沿著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記憶體單元陣列分離成第一陣列結構(例如,圖3A的左側陣列結構302)、第二陣列結構(例如,圖3A的右側陣列結構304)以及在第一陣列結構與第二陣列結構之間的連接結構(例如,圖3A的中心階梯區域310)。
在步驟506處,形成穿過第一連接區(例如,圖3A的第一連接區312-L1)的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例如,圖3A的TAC 318)及穿過第二連接區(例如,圖3A的第二連接區312-R1)的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以電連接至電路(例如,圖2的CuA層202)。第一連接區及第二連接區沿著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分離。
在步驟508處,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形成於製程窗口(例如,圖3A的製程窗口314-L)中。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沿著第二方向彼此鄰近。製程窗口覆蓋第一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階梯式結構、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第二連接區的至少部分。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在沿著第二方向的第一連接區與第二連接區之間。
製程500可更包含:沿著與由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界定的平面垂直的第三方向(例如,Z方向)形成耦接至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的第一層接觸窗(例如,圖3A的字元線層接觸窗WL_COA 316),及沿著第三方向形成耦接至第二階梯式結構中的第二導電層的第二層接觸窗(例如,圖3A的WL_COA 316)。製程500可更包含:形成對應導電內連線(例如,圖2的內連線223)以將第一層接觸窗及第二層接觸窗連接至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及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
在一些實例中,沿著第一方向,製程窗口的長度可小於第一連接區的長度與第二連接區的長度中的至少一者。在一些實例中,製程窗口的長度沿著第一方向大於第一連接區的長度與第二連接區的長度中的至少一者。第一連接區的長度可與第二連接區的長度一致。第一層接觸窗及第二層接觸窗可形成於製程窗口中。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及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可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製程窗口中或製程窗口的外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結構更包含:沿著第一方向與第一連接區間隔開的第三連接區(例如,圖3A的第三連接區312-L2),及沿著第一方向與第二連接區間隔開的第四連接區(例如,圖3A的第四連接區312-R2)。第二製程窗口(例如,圖3A的製程窗口314-R)可沿著第二方向覆蓋第三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階梯式結構、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第四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
連接結構可包含:電耦接至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的第一未處理結構(例如,圖3A的320)及電耦接至第二陣列結構中的第二導電層的第二未處理結構(例如,圖3A的326)。
第一連接區可沿著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配置於第一階梯式結構與第一未處理結構之間,且第二連接區可沿著第二方向配置於第二階梯式結構與第二未處理結構之間。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可彼此鄰近且沿著第二方向配置於第一連接區與第二連接區之間。
第一未處理結構的至少一部分可沿著第一方向在第一連接區與第三連接區之間以及第一製程窗口及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第二未處理結構(例如,圖3F的326-1)的至少一部分可沿著第一方向在第二連接區與第四連接區之間以及第一製程窗口及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第一未處理結構的另一部分可沿著第二方向藉由第一連接區或第三連接區與第一階梯式結構分離。第二未處理結構(例如,圖3G的326-2)的另一部分沿著第二方向藉由第二連接區或第四連接區與第二階梯式結構分離。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例如,圖3F及圖3G的365)、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例如,圖3E的365)、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電路。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及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形成單個導電層,如圖3E至圖3G中所示出。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可包含第一未處理結構的沿著第一方向在第一連接區與第二連接區之間的第一部分(例如,圖3F的326-1)中的第一子層(例如,圖3F的365)及第一未處理結構的沿著第二方向藉由第一連接區及第三連接區與第一階梯式結構分離的第二部分(例如,圖3G的326-2)中的第二子層(例如,圖3E的365)。第一子層及第二子層可形成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及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在第一製程窗口與第二製程窗口中的一者中。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一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電路而不穿過第一未處理結構。
第一導電層可沿著與由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界定的平面垂直的第三方向(例如,Z方向)依序地配置於第一陣列結構中,且第二導電層沿著第三方向依序地配置於第二陣列結構中。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n個第一導電層及第二陣列結構中的第n個第二導電層可電連接至電路中的同一導電襯墊(例如,圖3B的308),n為整數。
儘管此文件可描述許多特性,但此等特性不應解釋為對本發明的所主張或可主張的範疇的限制,而是解釋為描述對特定實施例特定的特徵。在此文件中描述於單獨實施例的上下文中的某些特徵亦可在單個實施例中以組合形式實施。相反,描述於單個實施例的上下文中的各種特徵亦可單獨地或以任何合適的子組合在多個實施例中實施。此外,儘管上文可將特徵描述為以某些組合起作用且甚至最初按此來主張,但來自所主張的組合的一或多個特徵在一些情況下可自所述組合刪除,且所主張的組合可針對子組合或子組合的變化。類似地,儘管在圖式中以特定次序來描繪操作,但不應將此理解為需要以所繪示的特定次序或以順序次序進行此等操作,或進行所有所示出的操作以達成合乎需要的結果。
揭露僅少數實例及實施方式。對所描述實例及實施方式以及其他實施方式的變化、修改以及增強可基於所揭露的內容進行。
100:系統 110:裝置 112:裝置控制器 113:處理器 114:內部記憶體 116:記憶體 120:主機裝置 140:2D記憶體區塊 141、157、301:記憶體單元 142、152:單元頁 143:SST 144、154:單元串 145:GST 146、156、214:SSL 148、158:GSL 149、159:CSL 150:3D記憶體區塊 200:3D記憶體裝置 202:CuA層 210:記憶體陣列區域 211:導電層/字元線/字元線層 212:VC 213:絕緣層 215:導通孔 216、BL 0、BL 1、BL n-1、BL n:位元線 220:階梯區域 222、318:TAC 223:導電內連線 224、316:WL_COA 226:接著區 228:絕緣材料 300:記憶體區塊 302:左側陣列結構 303-L、303-R:導電接觸窗區域 304:右側陣列結構 305:SSL切口 306:導電接觸窗 308:接觸襯墊 309、309C1、309C2、309C3、323、325:導電狹縫 309A、309D:中間導電狹縫 309B:底部導電狹縫 309C:中心導電狹縫 309T:頂部導電狹縫 310:中心階梯區域 310-L:第一部分 310-R:第二部分 311:介電層 312-L1:第一連接區 312-L2:第三連接區 312-R1:第二連接區 312-R2:第四連接區 313-L1、313-R1:第一字元線接著襯墊區 313-L2、313-R2:第二字元線接著襯墊區 314、314-L、314-R、420、430、460、470:製程窗口 315:邊界 320:第一未處理結構 322:第三未處理結構 324:第四未處理結構 326:第二未處理結構 326-1:第一區 326-2:第二區 330:橫截面視圖Y1-Y1' 332、365:導電層 333:第一絕緣層 334:第二絕緣層 340:橫截面視圖Y2-Y2' 350:俯視圖 351、353:跡線 360:橫截面視圖X1-X1' 361、363:階梯式結構 362、364:製程開口 370:橫截面視圖X2-X2' 380:橫截面視圖X3-X3' 381:凹陷區域 382:扁平突起 400、450:實例 402:左側未處理結構 404、414、434、444:連接區 406:左側階梯結構 410:中心階梯區域 412:右側未處理結構 416:右側階梯結構 500:製程 502、504、506、508:步驟 WL 0、WL 1、WL n-1、WL n:字元線 X1-X1'、X2-X2'、X3-X3':切線
圖1A示出包含記憶體裝置的系統的實例。 圖1B示出二維(two-dimensional;2D)記憶體的實例區塊。 圖1C示出三維(3D)記憶體的實例區塊。 圖2示出具有用於驅動連接的階梯區域的實例3D記憶體裝置。 圖3A至圖3G示出具有安置於記憶體單元陣列結構之間且具有放大的製程窗口的中心階梯區域的實例3D記憶體裝置。 圖4A至圖4B示出3D記憶體裝置中的中心階梯區域的製程窗口的其他實例。 圖5示出用於形成3D記憶體裝置的驅動連接結構的製程的實例的流程圖。 各圖式中相同附圖標號及標識指示相同元件。亦應理解,圖式中繪示的各種例示性實施方式僅為說明性表示且未必按比例繪製。
500:製程
502、504、506、508: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記憶體單元的第一陣列結構,包括第一導電層; 記憶體單元的第二陣列結構,包括第二導電層; 連接結構,沿著第一方向配置於所述第一陣列結構與所述第二陣列結構之間;以及 電路,鄰近於所述連接結構配置, 其中所述連接結構包括: 第一連接區,所述第一導電層經由所述第一連接區可電連接至所述電路; 第一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所述第一導電層; 第二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所述第二導電層;以及 第二連接區,所述第二導電層經由所述第二連接區可連接至所述電路, 其中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及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沿著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配置於所述第一連接區與所述第二連接區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 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經設置以經由耦接至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所述第一導電層的第一層接觸窗及穿過所述第一連接區且耦接至所述電路的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電連接至所述電路,且 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經設置以經由耦接至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中的所述第二導電層的第二層接觸窗及穿過所述第二連接區且耦接至所述電路的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電連接至所述電路。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層接觸窗及所述第二層接觸窗中的每一者經由對應電內連線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及所述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各別一者。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製程窗口沿著所述第二方向覆蓋所述第一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所述第二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沿著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製程窗口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連接區的長度與所述第二連接區的長度中的至少一者。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連接結構更包括: 第三連接區,沿著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一連接區間隔開;以及 第四連接區,沿著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連接區間隔開, 其中第一製程窗口沿著所述第二方向覆蓋所述第一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所述第二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且 其中第二製程窗口沿著所述第二方向覆蓋所述第三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所述第四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連接結構更包括: 第一未處理結構,電耦接至所述第一陣列結構中的所述第一導電層,其中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的至少一部分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安置於所述第一連接區與所述第三連接區之間以及所述第一製程窗口及所述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以及 第二未處理結構,電耦接至所述第二陣列結構中的所述第二導電層,其中所述第二未處理結構的至少一部分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安置於所述第二連接區與所述第四連接區之間以及所述第一製程窗口及所述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的另一部分沿著所述第二方向藉由所述第一連接區或所述第三連接區與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分離,且 其中所述第二未處理結構的另一部分沿著所述第二方向藉由所述第二連接區或所述第四連接區與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分離。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陣列結構中的所述第一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所述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所述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所述電路。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所述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及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所述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形成單個導電層。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所述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包括: 第一子層,沿著所述第一方向位於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的在所述第一連接區與所述第二連接區之間的第一部分中;以及 第二子層,沿著所述第二方向位於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的藉由所述第一連接區及所述第三連接區與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分離的第二部分中, 其中所述第一子層及所述第二子層形成所述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所述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及所述第一層接觸窗中的所述對應一者位於所述第一製程窗口與所述第二製程窗口中的一者中。
  13. 如請求項7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陣列結構中的所述第一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所述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所述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所述電路而不穿過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
  1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沿著與由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界定的平面垂直的第三方向依序地配置於所述第一陣列結構中,且所述第二導電層沿著所述第三方向依序地配置於所述第二陣列結構中, 其中所述第一陣列結構中的第n個第一導電層及所述第二陣列結構中的第n個第二導電層電連接至所述電路中的同一導電襯墊,n為整數。
  15.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記憶體單元的第一陣列結構,包括第一導電層; 記憶體單元的第二陣列結構,包括第二導電層; 連接結構,沿著第一方向配置於所述第一陣列結構與所述第二陣列結構之間;以及 電路,鄰近於所述連接結構配置, 其中所述連接結構包括: 第一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所述第一導電層; 第一未處理結構,電耦接至所述第一陣列結構中的所述第一導電層; 第一連接區,所述第一導電層經由所述第一連接區可電連接至所述電路,所述第一連接區沿著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配置於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與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之間; 第二階梯式結構,經設置以個別地暴露所述第二導電層; 第二未處理結構,電耦接至所述第二陣列結構中的所述第二導電層;以及 第二連接區,所述第二導電層經由所述第二連接區可電連接至所述電路,所述第二連接區沿著所述第二方向配置於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與所述第二未處理結構之間。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經設置以經由耦接至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所述第一導電層的第一層接觸窗及穿過所述第一連接區且耦接至所述電路的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電連接至所述電路, 其中所述第一陣列結構中的所述第一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一未處理導電層、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一階梯式導電層、所述第一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所述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所述電路, 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經設置以經由耦接至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中的所述第二導電層的第二層接觸窗及穿過所述第二連接區且耦接至所述電路的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電連接至所述電路,且 其中所述第二陣列結構中的所述第二導電層中的至少一者經由所述第二未處理結構中的對應第二未處理導電層、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中的對應第二階梯式導電層、所述第二層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以及所述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中的對應一者電連接至所述電路。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連接結構更包括: 第三連接區,沿著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一連接區間隔開;以及 第四連接區,沿著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連接區間隔開, 其中第一製程窗口沿著所述第二方向覆蓋所述第一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所述第二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且 其中第二製程窗口沿著所述第二方向覆蓋所述第三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所述第四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半導體裝置, 其中所述第一未處理結構包括: 第一部分,沿著所述第一方向位於所述第一連接區與所述第三連接區之間以及所述第一製程窗口及所述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以及 第二部分,沿著所述第二方向藉由所述第一連接區及所述第三連接區與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分離,且 其中所述第二未處理結構包括: 第三部分,沿著所述第一方向位於所述第二連接區與所述第四連接區之間以及所述第一製程窗口及所述第二製程窗口的外部;以及 第四部分,沿著所述第二方向藉由所述第二連接區及所述第四連接區與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分離。
  19.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包括: 形成包括導電層的記憶體單元陣列; 沿著第一方向將所述記憶體單元陣列分離成包括第一導電層的第一陣列結構、包括第二導電層的第二陣列結構以及在所述第一陣列結構與所述第二陣列結構之間的連接結構; 形成穿過第一連接區的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以電連接至鄰近於所述連接結構的電路,及形成穿過第二連接區的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以電連接至所述電路,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區及所述第二連接區沿著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分離;以及 在製程窗口中形成第一階梯式結構及第二階梯式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及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鄰近, 其中所述製程窗口覆蓋所述第一連接區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以及所述第二連接區的至少部分,且其中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及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沿著所述第二方向位於所述第一連接區與所述第二連接區之間。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更包括: 沿著與由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界定的平面垂直的第三方向形成耦接至所述第一階梯式結構中的所述第一導電層的第一層接觸窗,及沿著所述第三方向形成耦接至所述第二階梯式結構中的所述第二導電層的第二層接觸窗;以及 形成對應電內連線以將所述第一層接觸窗及所述第二層接觸窗連接至所述第一貫穿陣列接觸窗及所述第二貫穿陣列接觸窗。
TW111106719A 2022-01-12 2022-02-24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TWI805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574,170 2022-01-12
US17/574,170 US20230223343A1 (en) 2022-01-12 2022-01-12 Driving connection structures of memory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5240B TWI805240B (zh) 2023-06-11
TW202329423A true TW202329423A (zh) 2023-07-16

Family

ID=8706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6719A TWI805240B (zh) 2022-01-12 2022-02-24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23343A1 (zh)
CN (1) CN116489999A (zh)
TW (1) TWI80524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9626B1 (ko) * 2018-06-12 2023-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CN111819691B (zh) * 2020-05-25 2021-04-16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存储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WO2021237629A1 (en) * 2020-05-29 2021-12-02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nand memory device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of
WO2022021022A1 (en) * 2020-07-27 2022-02-03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Staircase structures for word line contacts i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9999A (zh) 2023-07-25
TWI805240B (zh) 2023-06-11
US20230223343A1 (en) 2023-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30926B1 (ko) 3차원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KR102403732B1 (ko) 3차원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CN112366206B (zh) 三维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8923057B2 (en)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with active patterns and electrodes arranged above a substrate
US1052973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luding flared source structures
TWI603460B (zh) 三維半導體元件
KR102005533B1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8038922A (zh) 三维半导体存储器装置
US11348910B2 (e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US2020012712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11087844B2 (e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CN112117278B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048434A1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acked Memory Array for Junction-Free Cell Transistors
TWI759811B (zh) 記憶體裝置
KR20200020332A (ko) 3차원 반도체 소자
CN108630261B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TWI805240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TWI792353B (zh) 半導體裝置以及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US7842998B2 (en)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812333B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TWI779693B (zh) 半導體裝置與形成其之方法
KR102494930B1 (ko) 프로그램 동작을 개선하는 3차원 플래시 메모리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230079009A1 (en) Memory device
US20240221833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KR102686101B1 (ko) 3차원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