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1259A -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1259A
TW202201259A TW110104597A TW110104597A TW202201259A TW 202201259 A TW202201259 A TW 202201259A TW 110104597 A TW110104597 A TW 110104597A TW 110104597 A TW110104597 A TW 110104597A TW 202201259 A TW202201259 A TW 2022012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film thickness
processing
line wid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4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所真任
榎本正志
靏田豊久
中村泰之
柴和宏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1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125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a resin, an ink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483Information management;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Testing; Wafer monitoring, e.g. pattern monitoring
    • G03F7/70491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software;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e.g. details of controlling exposure processes or exposure tool monitoring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30Structur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 G01B11/06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of co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16Coating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162Coating on a rotating support, e.g. using a whirler or a spi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5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 H01L21/6716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layout of the process chambers
    • H01L21/67178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layout of the process chambers ver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48Temperature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53Process monitoring, e.g. flow or thickness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在基板上高精度地形成膜等構造物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本發明之資訊處理裝置之一例包含:預測部,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之關係的膜厚模型、及表示藉由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之基板之處理前的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時的預測膜厚;及輸出部,在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前,基於預測膜厚而輸出與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專利文獻1係揭露了一種裝置,基於基板表面之拍攝影像,而計算形成於基板上之膜的膜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5-21519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係說明一種可在基板上高精度地形成膜等構造物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資訊處理裝置之一例,包含:預測部,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之關係的膜厚模型、與表示「藉由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之基板處理前的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時的預測膜厚,及輸出部,在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前,基於預測膜厚而輸出與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 [發明效果]
依本發明之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可在基板上高精度地形成膜等構造物。
以下的說明中,對於同一元素或是具有相同功能的元素係使用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基板處理系統] 首先,參照圖1~圖3,說明基板處理系統1的構成。基板處理系統1包含:塗布顯影裝置2(基板處理裝置)、曝光裝置3及控制器Ctr(資訊處理裝置)。
曝光裝置3係在與塗布顯影裝置2之間,傳遞接收基板W,而進行「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參照圖4等)的光阻膜R(塗布膜)之曝光處理(圖案曝光)」。曝光裝置3例如可藉由液浸曝光等方法,而選擇性地將能量線照射至光阻膜R的曝光對象部分。
能量線例如可為電離輻射線、非電離輻射線等。電離輻射線係具有充分能量使原子或是分子電離的輻射線。電離輻射線例如可為:極紫外線(EUV:Extreme Ultraviolet)、電子束,離子束、X射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重粒子射線、陽子射線等。非電離輻射線係未具有充分能量使原子或是分子電離的輻射線。非電離輻射線例如可為:g射線、i射線、KrF準分子雷射、ArF準分子雷射、F2 準分子雷射等。
塗布顯影裝置2係在藉由曝光裝置3所進行的曝光處理前,於基板W的表面Wa形成光阻膜R。塗布顯影裝置2係在曝光處理後,進行光阻膜R的顯影處理。
基板W可呈圓板狀,亦可呈多角形等圓形以外的板狀。基板W可具有將一部分切下的切口部。切口部例如可為缺口(U字形、V字形等溝槽),亦可為延伸為直線狀的直線部(所謂的定向平面)。基板W例如可為半導體基板(矽晶圓)、玻璃基板、遮罩基板、FPD(Flat Panel Display:平面顯示器)基板等各種基板。基板W的直徑可例如為200mm~450mm左右。
如圖1~圖3所示,塗布顯影裝置2包含:載具區塊4、處理區塊5及介面區塊6。載具區塊4、處理區塊5及介面區塊6係在水平方向上並列。
載具區塊4包含載具站12及搬入搬出部13。載具站12係支撐複數載具11(收納容器)。載具11係以密封狀態收納至少一個基板W。在載具11的側面11a,設有用於使基板W進出的開閉門(未圖示)。載具11係以使側面11a面向搬入搬出部13側的方式,裝卸自如地設置於載具站12上。
搬入搬出部13位於載具站12及處理區塊5之間。如圖1及圖3所示,搬入搬出部13具有複數開閉門13a。在載具站12上載置載具11時,載具11的開閉門係呈面向開閉門13a的狀態。藉由同時開啟開閉門13a及側面11a的開閉門,而將載具11內與搬入搬出部13內加以連通。如圖2及圖3所示,搬入搬出部13內建有搬運臂A1。搬運臂A1係從載具11取出基板W而傳遞至處理區塊5,並從處理區塊5承接基板W而回到載具11內。
如圖2所示,處理區塊5包含處理模組PM1~PM4、膜厚測量單元U3(處理室)及線寬測量單元U4(處理室)。
處理模組PM1係在基板W的表面上形成下層膜,亦稱為BCT模組。如圖3所示,處理模組PM1包含:液體處理單元U1(處理室)、熱處理單元U2(處理室)、及將基板W搬運至該等單元的搬運臂A2。處理模組PM1的液體處理單元U1,例如係將下層膜形成用的塗布液塗布至基板W。處理模組PM1的熱處理單元U2,例如係進行用於使藉由液體處理單元U1而形成於基板W之塗布膜硬化進而成為下層膜的加熱處理。例如可舉反射防止(SiARC)膜作為下層膜。
處理模組PM2係在下層膜上形成中間膜(硬遮罩),亦稱為HMCT模組。處理模組PM2包含:液體處理單元U1、熱處理單元U2、及將基板W搬運至該等單元的搬運臂A3。處理模組PM2的液體處理單元U1,例如係將中間膜形成用的塗布液塗布至基板W。處理模組PM2的熱處理單元U2,例如係進行用於使藉由液體處理單元U1而形成於基板W之塗布膜硬化進而成為中間膜的加熱處理。例如,可列舉SOC(Spin On Carbon:旋塗碳)膜及非晶質的碳膜作為中間膜。
處理模組PM3係在中間膜上形成熱固性且感光性的光阻膜R,亦稱為COT模組。處理模組PM3包含:液體處理單元U1、熱處理單元U2、及將基板W搬運至該等單元的搬運臂A4。處理模組PM3的液體處理單元U1,例如係將光阻膜形成用的塗布液塗布至基板W。處理模組PM3的熱處理單元U2,例如係進行用於使藉由液體處理單元U1而形成於基板W之塗布膜硬化進而成為光阻膜R的加熱處理(PAB:Pre Applied Bake:預烘烤)。
處理模組PM4係進行曝光後之光阻膜的顯影處理,亦稱為DEV模組。處理模組PM4包含:液體處理單元U1、熱處理單元U2、及將基板W搬運至該等單元的搬運臂A5。處理模組PM4的液體處理單元U1,例如係將光阻膜R部分地去除而形成光阻圖案(未圖示)。處理模組PM4的熱處理單元U2,例如係進行顯影處理前的加熱處理(PEB:Post Exposure Bake:曝光後烘烤)及顯影處理後的加熱處理(PB:Post Bake:後烘烤)等。
膜厚測量單元U3係測量藉由處理模組PM3而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之膜厚。線寬測量單元U4係測量藉由處理模組PM4而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圖案之線寬。膜厚測量單元U3及線寬測量單元U4可一體化。亦即,可藉由一個單元而測量膜厚及線寬。膜厚測量單元U3,例如可基於藉由相機拍攝到的拍攝影像而測量膜厚,亦可藉由雷射光等照射而測量膜厚。線寬測量單元U4,例如可同樣地基於藉由相機拍攝到的拍攝影像而測量線寬,亦可藉由雷射光等照射而測量線寬。
如圖2及圖3所示,處理區塊5包含位於載具區塊4附近的棚單元14。棚單元14係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並包含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複數單位格。在棚單元14附近設有搬運臂A6。搬運臂A6係使基板W在棚單元14的單位格彼此間升降。
處理區塊5包含位於介面區塊6附近的棚單元15。棚單元15係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並包含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複數單位格。
介面區塊6內建有搬運臂A7,並與曝光裝置3連接。搬運臂A7係取出棚單元15的基板W而傳遞至曝光裝置3,並從曝光裝置3承接基板W而送回棚單元15。
如圖1~圖3所示,在塗布顯影裝置2的內部或是外部,可配置有感測器單元SE(感測器)。如圖1或圖2所示,塗布顯影裝置2之外部的感測器單元SE,可安裝於塗布顯影裝置2的外壁面。
如圖2或圖3所示,塗布顯影裝置2之內部的感測器單元SE,可配置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基板W所存在的位置。例如,感測器單元SE可配置於載具11內,亦可配置於處理模組PM1~PM4的液體處理單元U1內,亦可配置於處理模組PM1~PM4的熱處理單元U2內,亦可配置於棚單元14、15的單位格內,亦可配置於藉由搬運臂A1~A7等所行經的基板W之搬運路徑(亦即,各單元U1~U4等的外部)上。
感測器單元SE例如可包含從由以下感測器所組成之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氣壓感測器、風速感測器、壓差感測器、熱成像相機、及黏度感測器。溫度感測器可測量其周邊環境的溫度。濕度感測器可測量其周邊環境的相對濕度。氣壓感測器可測量其周邊環境的氣壓。風速感測器可測量其周邊環境的風速。壓差感測器可測量塗布顯影裝置2內外的壓差(例如,各單元U1~U4內部與塗布顯影裝置2外部的壓差)。熱成像相機例如可測量基板W或熱處理單元U2內之冷卻板81(之後敘述)等的溫度分布。黏度感測器可測量處理模組PM3中所使用的光阻液之黏度。
塗布顯影裝置2更包含顯示器16(顯示裝置)。顯示器16係將各種資訊顯示於畫面上。顯示器16所顯示的資訊例如可包含:基板W的處理條件(例如,預先設定好的處理程序、控制器Ctr所計算出的條件等)、基板W的拍攝影像、藉由感測器單元SE而取得到的資料(事前資料、事後資料)、藉由膜厚測量單元U3而測得的膜厚之資料(膜厚實測值)、藉由線寬測量單元U4而測得的線寬之資料(線寬實測值)、藉由控制器Ctr所得之各種資料的解析結果(例如,後述的預測膜厚、預測線寬、膜厚模型、線寬模型等)。
控制器Ctr係部分或整體地控制塗布顯影裝置2。控制器Ctr的細節會在之後敘述。控制器Ctr可在與曝光裝置3的控制器之間發送接收訊號,並藉由與曝光裝置3之控制器的連攜,而將基板處理系統1作為整體進行控制。
[液體處理單元] 接著,參照圖4進一步詳細說明液體處理單元U1。液體處理單元U1包含:基板固持部20、液體供給部30、液體供給部40、蓋體構件50及鼓風機B。
基板固持部20包含:旋轉部21、軸22及固持部23。旋轉部21係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動作訊號而動作,並使軸22旋轉。旋轉部21例如為電動馬達等動力源。固持部23係設於軸22的前端部。基板W係配置於固持部23上。固持部23例如藉由吸附等而略水平地固持基板W。亦即,基板固持部20係在基板W的姿態為略水平的狀態下,使基板W繞著相對於基板W之表面Wa垂直的中心軸(旋轉軸)而旋轉。在液體處理單元U1的內部,感測器單元SE可配置於基板固持部20的上方。
液體供給部30係將處理液L1供給至基板W的表面Wa。處理模組PM1的處理液L1例如可為用於形成下層膜的塗布液。處理模組PM2處理液L1例如可為用於形成中間膜的塗布液。處理模組PM3的處理液L1例如可為用於形成光阻膜R的光阻液。處理模組PM4的處理液L1例如可為顯影液。光阻液所含有的光阻材料可為正型光阻材料,亦可為負型光阻材料。正型光阻材料係圖案曝光部分溶解,圖案未曝光部分(遮光部分)殘留的光阻材料。負型光阻材料係圖案未曝光部分(遮光部分)溶解,圖案曝光部分殘留的光阻材料。
液體供給部30包含供給機構31及噴嘴32。供給機構31係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訊號,而藉由泵等送液機構(未圖示)將貯存於容器(未圖示)的處理液L1送出。供給機構31係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訊號,而使噴嘴32在高度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移動。噴嘴32係將從供給機構31供給的處理液L1噴吐至基板W的表面Wa。
液體供給部40係將處理液L2供給至基板W的表面Wa。處理模組PM1的處理液L2例如可為用於去除下層膜之周緣部分的化學藥液(例如有機溶劑)。處理模組PM2的處理液L2例如可為用於去除中間膜之周緣部分的化學藥液(例如有機溶劑)。處理模組PM3的處理液L2例如可為用於去除光阻膜R之周緣部分的化學藥液(例如有機溶劑),亦可為以提高基板W之表面Wa上的光阻液之流動性為目的,而在塗布光阻液前,先供給至基板W之表面Wa的化學藥液(例如有機溶劑)。處理模組PM4的處理液L2例如可為沖洗液。
液體供給部40包含供給機構41及噴嘴42。供給機構41係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訊號,而藉由泵等送液機構(未圖示)將貯存於容器(未圖示)的處理液L2送出。供給機構41係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訊號,而使噴嘴42在高度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移動。噴嘴42係將從供給機構41供給的處理液L2噴吐至基板W的表面Wa。
蓋體構件50係設於基板固持部20的周圍。蓋體構件50包含:本體51、排液口52及排氣口53。本體51係作為將「為了處理基板W而供給至基板W的處理液L1、L2」承擋住的集液容器。排液口52係設於本體51的底部,並將藉由本體51收集到的廢液,排出至液體處理單元U1的外部。排氣口53係設於本體51的底部,並將在基板W周圍流動的降流(Downflow)排出至液體處理單元U1的外部。
鼓風機B係在液體處理單元U1中,配置於基板固持部20及蓋體構件50的上方。鼓風機B係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訊號,而形成朝向蓋體構件50的降流。
[熱處理單元之構成] 接著,參照圖5說明熱處理單元U2之構成。熱處理單元U2係在殼體60內包含:加熱基板W的加熱部70、及冷卻基板W的冷卻部80。殼體60在冷卻部80附近設有基板W的搬入搬出口61。在殼體60內,感測器單元SE可配置於搬入搬出口61的附近。感測器單元SE中,壓差感測器可配置於殼體60中與搬入搬出口61為相反之一側。
加熱部70包含熱板71及升降機構72。熱板71係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指示,而將載置於頂面的基板W加熱。升降機構72包含可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指示而升降的三個升降銷72a。各升降銷72a分別貫通設於熱板71的穿通孔71a。
冷卻部80包含冷卻板81及升降機構82。冷卻板81係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指示,而將載置於頂面的基板W冷卻。冷卻板81可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指示,而在搬入搬出口61的附近位置與熱板71的附近位置之間移動。升降機構82包含可基於來自控制器Ctr的指示而升降的三個升降銷82a。各升降銷82a係分別貫通設於冷卻板81的開縫81a。
在將基板W搬入熱處理單元U2時,係藉由升降機構82使升降銷82a上升,而使升降銷82a的前端突出至比冷卻板81更上方。接著,當搬入殼體60內的基板W會載置於升降銷82a的前端後,藉由升降機構82使升降銷82a下降至比冷卻板81更下方,藉此,將基板W從升降銷82a傳遞至冷卻板81。
接著,冷卻板81會移動至熱板71的上方。在此狀態下,藉由升降機構72使升降銷72a上升,而使升降銷72a的前端突出至比冷卻板81更上方。藉此,將基板W從冷卻板81傳遞至升降銷72a。接著,冷卻板81會移動至搬入搬出口61的附近。在此狀態下,藉由升降機構72使升降銷72a下降至比熱板71更下方,藉此,將基板W從升降銷72a傳遞至熱板71。在從熱處理單元U2將基板W搬出時,係進行和以上相反的動作。
[控制器之細節] 接著,參照圖6~圖8說明控制器Ctr的細節。如圖6所示,控制器Ctr係包含儲存部M1、膜厚關係處理部M2及線寬關係處理部M3作為功能模組。該等功能模組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將控制器Ctr的功能區分成複數模組,並非意指構成控制器Ctr之硬體必須區分成如此之模組。各功能模組並不限於藉由程式的執行而實現,亦可藉由專用的電子電路(例如邏輯電路)、或是將該等電路整合而成的積體電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應用積體電路)而實現。
儲存部M1係儲存各種資料。儲存部M1例如可儲存從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RM讀取到的程式、操作員經由外部輸入裝置(未圖示)輸入的設定資料等。該程式可使塗布顯影裝置2的各部進行動作。記錄媒體RM例如可為:半導體記憶體、光記錄碟片、磁氣記錄碟片、光磁氣記錄碟片。
儲存部M1可包含以下各部作為功能模組:事前資料儲存部M11、事後資料儲存部M12、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線寬實測值儲存部M14、膜厚模型儲存部M15、及線寬模型儲存部M16。
事前資料儲存部M11,可將感測器單元SE在處理基板W前之時點所測得的資料,作為事前資料而加以儲存。事前資料儲存部M11,例如可將感測器單元SE在「收納有基板W之載具11載置於塗布顯影裝置2之載具站12之時點」所測得的資料,作為事前資料而加以儲存。
事後資料儲存部M12可將感測器單元SE在處理完基板W後之時點所測得的資料,作為事後資料而加以儲存。事後資料儲存部M12,例如可將感測器單元SE在「藉由液體處理單元U1將基板W進行液體處理後之時點」所測得的資料,作為液體處理後之事後資料而加以儲存。所謂在液體處理後例如包含:在基板W之表面Wa形成光阻膜R後之時點、將光阻膜R顯影而在基板W之表面Wa形成光阻圖案後之時點等。事後資料儲存部M12,例如亦可將感測器單元SE在「藉由熱處理單元U2將基板W進行熱處理後之時點」所測得的資料,作為熱處理後之事後資料而加以儲存。
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可將藉由膜厚測量單元U3測得的光阻膜R之膜厚加以儲存。線寬實測值儲存部M14,可將藉由線寬測量單元U4測得的光阻圖案之線寬加以儲存。
膜厚模型儲存部M15可將表示「塗布顯影裝置2之狀態」與「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而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之膜厚的預測值(預測膜厚)」之關係的膜厚模型加以儲存。膜厚模型,例如可為藉由在不同處理條件下處理基板W並取得複數光阻膜R之膜厚,而以實際操作方式獲得的模型,亦可為藉由在電腦上的模擬而以理論的方式獲得的模型,亦可為將該等模型組合後的模型。又,膜厚模型,亦可為基於儲存有將「塗布顯影裝置2之狀態」與「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而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之膜厚」相對應之記錄的學習資料,而藉由機械學習產生的模型。膜厚模型之一例,包含藉由多元回歸分析而產生的多元回歸式。膜厚的多元回歸式在將參數y、a1~ak、α1~αk、e、k設為以下條件時,能夠以式1加以定義 y:目標變數(預測膜厚) a1~ak:解釋變數(基板W的處理條件) α1~αk:偏回歸係數 e:誤差 k:2以上的自然數 y=α1・a1+α2・a2+・・・+αk・ak+e・・・(1)
線寬模型儲存部M16可將表示「塗布顯影裝置2之狀態」與「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而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圖案之線寬的預測值(預測線寬)」之關係的線寬模型加以記憶。線寬模型,例如可為藉由在不同處理條件下處理基板W並取得複數光阻圖案之線寬,而以實際操作方式獲得的模型,亦可為藉由在電腦上的模擬而以理論的方式獲得的模型,亦可為將該等模型組合後的模型。又,線寬模型,亦可為基於儲存有將「塗布顯影裝置2之狀態」與「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而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圖案之線寬」相對應之記錄的學習資料,而藉由機械學習產生的模型。線寬模型之一例,包含藉由多元回歸分析而產生的多元回歸式。線寬的多元回歸式,在將參數z、b1~bm、β1~βm、f、m設為以下條件時,能以式2加以定義。 z:目標變數(預測線寬) b1~bm:解釋變數(基板W的處理條件) β1~βm:偏回歸係數 f:誤差 m:2以上的自然數 z=β1・b1+β2・b2+・・・+βk・bk+f・・・(2)
偏回歸係數α1~αk可包含從由以下的值所構成之群組中選擇的一個以上的值:根據處理基板W時之周邊環境的溫度而得的值、根據處理基板W時之周邊環境的相對濕度而得的值、根據處理基板W時之周邊環境的氣壓而得的值、根據處理基板W時之周邊環境的風速而得的值、根據塗布於基板W之光阻液的黏度而得的值、根據供給至基板W之有機溶劑的種類而得的值、根據基板W之溫度分布而得的值、根據「處理基板W時之周邊環境」與「塗布顯影裝置2之外部」的氣壓差而得的值、根據蓋體構件50之構造而得的值。偏回歸係數β1~βk亦同樣如此。
膜厚關係處理部M2係基於儲存於儲存部M1的各種資料,而對接著欲進行處理的基板W之表面Wa,進行用於形成既定膜厚之光阻膜R的處理。如圖6及圖7所示,膜厚關係處理部M2包含:預測部M21、輸出部M20、更新部M23及控制部M25。
如圖7所示,預測部M21係基於「儲存於事前資料儲存部M11的事前資料」、與「儲存於膜厚模型儲存部M15的膜厚模型(式1)」,而計算形成於接著欲進行處理的基板W的表面Wa之光阻膜R的預測膜厚y。
輸出部M20係在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處理基板W前,基於預測膜厚y而輸出與基板W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例如,輸出部M20包含計算部M22及判斷部M24。
計算部M22係基於藉由預測部M21計算出的預測膜厚y,而計算適合獲得該預測膜厚y的基板W之處理條件。該處理條件為上述指示資訊之一例。該處理條件,例如可為處理模組PM3之液體處理單元U1中的藉由基板固持部20所執行的基板W之轉速。由於在「基板W的轉速」、與「以該轉速所獲得之光阻膜R的膜厚」之間,具有既定的相關關係,因此可預先藉由實驗而求出該相關關係的式子。計算部M22可藉由將預測膜厚y應用於該式,而計算接著欲進行處理的基板W的轉速。
判斷部M24係基於藉由預測部M21計算出的預測膜厚y,而輸出是否繼續基板W之處理的指示資訊(以下,稱為「可否繼續資訊」)。判斷部M24,例如可基於藉由預測部M21計算出的預測膜厚y是否在既定設計值之範圍內,而輸出可否繼續資訊。例如圖6所示,判斷部M24可將可否繼續資訊顯示於顯示器16。
更新部M23係基於「儲存於事後資料儲存部M12的事後資料」、與「儲存於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的膜厚實測值」,而更新儲存於膜厚模型儲存部M15的膜厚模型。更新部M23例如亦可加入該事後資料及該膜厚實測值,而重新計算偏回歸係數α1~αk。更新後的膜厚模型係儲存於膜厚模型儲存部M15。更新部M23在更新膜厚模型時,亦可進一步使用藉由計算部M22計算出的處理條件。
如圖6及圖7所示,控制部M25係基於藉由計算部M22計算出的處理條件,而控制塗布顯影裝置2。控制部M25例如可控制液體處理單元U1中的基板固持部20,而使基板W以藉由計算部M22計算出的基板W之轉速旋轉。又,上述判斷部M24亦可將可否繼續資訊輸出至控制部M25。在從判斷部M24輸出至控制部M25的可否繼續資訊顯示不可繼續時,控制部M25係控制塗布顯影裝置2,而中止基板W的處理。
線寬關係處理部M3係基於儲存於儲存部M1的各種資料,而對接著欲進行處理的基板W之表面Wa,進行用於形成既定線寬之光阻圖案的處理。如圖6及圖7所示,線寬關係處理部M3包含:預測部M31、輸出部M30、更新部M33及控制部M35。
如圖7所示,預測部M31係基於「儲存於事前資料儲存部M11的事前資料」、與「儲存於線寬模型儲存部M16的線寬模型(式2)」,而計算形成於接著欲進行處理的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圖案之預測線寬z。預測部M31在計算預測線寬z時,亦可進一步使用儲存於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的膜厚實測值。
輸出部M20係在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處理基板W前,基於預測線寬z而輸出與基板W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例如,輸出部M30包含計算部M32及判斷部M34。
計算部M32係基於藉由預測部M31計算出的預測線寬z,而計算適合獲得該預測線寬z的基板W之處理條件。該處理條件係上述指示資訊之一例。該處理條件,例如可為處理模組PM4之熱處理單元U2中的加熱處理(PEB)之溫度。由於在「PEB的溫度」與「藉由該溫度所獲得的光阻圖案之線寬」之間,具有既定的相關關係,因此可預先藉由實驗而求出該相關關係的式子。計算部M32可藉由將預測線寬z應用於該式子,而計算接著處理的基板W之PEB的溫度。
判斷部M34係基於藉由預測部M31計算出的預測線寬z,而輸出是否繼續基板W之處理的指示資訊(以下,稱為「可否繼續資訊」)。判斷部M34例如基於藉由預測部M31計算出的預測線寬z是否在既定設計值的範圍內,而輸出可否繼續資訊。例如圖6所示,判斷部M34可將可否繼續資訊顯示於顯示器16。
更新部M33係基於「儲存於事後資料儲存部M12的事後資料」、與「儲存於線寬實測值儲存部M14的線寬實測值」,而更新儲存於線寬模型儲存部M16的線寬模型。更新部M33例如加入該事後資料及該線寬實測值,而重新計算偏回歸係數β1~βm。更新後的線寬模型係儲存於線寬模型儲存部M16。更新部M33在更新線寬模型時,亦可進一步使用藉由計算部M32計算出的處理條件,亦可進一步使用儲存於膜厚模型儲存部M15的膜厚實測值。
如圖6及圖7所示,控制部M35係基於藉由計算部M32計算出的處理條件,而控制塗布顯影裝置2。控制部M35例如可控制熱處理單元U2中的熱板71,而以藉由計算部M32計算出的PEB之溫度,將基板W進行熱處理。又,上述判斷部M34可將可否繼續資訊輸出至控制部M35。在從判斷部M34輸出至控制部M35的可否繼續資訊顯示不可繼續時,控制部M35可控制塗布顯影裝置2,而中止基板W的處理。
控制器Ctr的硬體例如可由一個或是複數控制用的電腦所構成。如圖8所示,控制器Ctr包含電路C1作為硬體上的構成。電路C1可由電子電路元件(circuitry)構成。電路C1包含:處理器C2(預測部、判斷部、更新部、計算部及控制部)、記憶體C3(儲存部)、儲存裝置C4(儲存部)、驅動裝置C5及輸入輸出埠C6。
處理器C2係與記憶體C3及儲存裝置C4中的至少一者協同而執行程式,並經由輸入輸出埠C6執行訊號之輸入輸出,藉此構成上述各功能模組。記憶體C3及儲存裝置C4係作為儲存部M1而動作。驅動裝置C5係分別驅動塗布顯影裝置2之各種裝置的電路。輸入輸出埠C6係在驅動裝置C5與塗布顯影裝置2的各種裝置(例如:液體處理單元U1、熱處理單元U2、膜厚測量單元U3、線寬測量單元U4、顯示器16及感測器單元SE等)之間,進行訊號的輸入輸出。
基板處理系統1可具備一個控制器Ctr,亦可具備由複數控制器Ctr所構成的控制器群組(控制部)。在基板處理系統1具備有控制器群組的情況下,上述功能模組可分別藉由一個控制器Ctr而實現,亦可藉由組合兩個以上之控制器Ctr而實現。在控制器Ctr係由複數電腦(電路C1)所構成的情況下,上述功能模組可分別藉由一個電腦(電路C1)而實現,亦可藉由組合兩個以上的電腦(電路C1)而實現。控制器Ctr可具有複數處理器C2。此情況下,上述功能模組可分別藉由一個處理器C2而實現,亦可藉由組合兩個以上的處理器C2而實現。亦可將基板處理系統1之控制器Ctr的功能之一部分,設在有別於基板處理系統1的裝置,並經由網路與基板處理系統1連接,而實現本實施態樣中的各種動作。例如,若能將複數基板處理系統1的處理器C2、記憶體C3、儲存裝置C4的功能加以整合,而以一個或是複數各別裝置實現,便能以遠端統一控管及控制複數基板處理系統1的資訊及動作。
[光阻膜的形成處理] 接著,參照圖7及圖9說明在基板W之表面Wa形成光阻膜R的方法。
首先,在開始處理基板W時,設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外的至少一個感測器單元SE會測量資料,並將該資料傳輸至事前資料儲存部M11。藉此,事前資料儲存部M11會取得事前資料(圖9的步驟S11)。事前資料取得的時間點,可為從「收納有作為進行光阻膜之形成處理之對象的基板W之載具11」載置於載具站12後,直到緊接於將光阻液供給至基板W的表面Wa前的任意時間點。
接著,預測部M21係基於「儲存於事前資料儲存部M11的事前資料」、與「儲存於膜厚模型儲存部M15的膜厚模型(式1)」,而計算光阻膜R的預測膜厚y(圖9的步驟S12)。接著,判斷部M24係基於藉由預測部M21輸出的預測膜厚y,而將表示「是否繼續作為對象之基板W的處理」的上述可否繼續資訊,輸出至控制部M25(圖9的步驟S13)。在可否繼續資訊顯示不可繼續時(圖9的步驟S13為否),控制部M25係使塗布顯影裝置2停止。藉此,會在光阻膜R未形成於作為對象之基板W上的情況下,結束處理。
另一方面,在可否繼續資訊顯示可繼續時(圖9的步驟S13為是),計算部M22係基於藉由預測部M21計算出的預測膜厚y,而計算作為對象的基板W之處理條件(轉速)(圖9的步驟S14)。接著,控制部M25係基於藉由計算部M22計算出的處理條件,而控制處理模組PM3的液體處理單元U1。藉此,將既定膜厚(與預測膜厚y對應的膜厚)的光阻膜R形成於作為對象的基板W之表面Wa(圖9的步驟S15)。
接著,設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外的至少一個感測器單元SE測量資料,並將該資料傳輸事後資料儲存部M12。藉此,事後資料儲存部M12取得事後資料(圖9的步驟S16)。事後資料取得的時間點,可從光阻膜R剛形成於作為對象之基板W的表面Wa後,到對基板W進行下一次處理為止的任意時間點。
接著,藉由膜厚測量單元U3測量形成於作為對象的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之膜厚(圖9的步驟S17)。藉由膜厚測量單元U3測量到的光阻膜R之膜厚的資料(膜厚實測值),係儲存於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又,步驟S16與步驟S17亦可並行執行,亦可步驟S17比步驟S16先執行。
接著,更新部M23係基於「儲存於事後資料儲存部M12的事後資料」、與「儲存於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的膜厚實測值」,而更新儲存於膜厚模型儲存部M15的膜厚模型之偏回歸係數α1~αk(圖9的步驟S18)。藉此,在處理後續的基板W時,係使用更新後的膜厚模型。如以上所述,對一個基板W所進行的光阻膜R之形成處理便結束。
[光阻圖案的形成處理] 接著,參照圖7及圖10,說明在基板W之表面Wa形成光阻圖案的方法。
首先,在開始處理基板W時,設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外的至少一個感測器單元SE會測量資料,並將該資料傳輸至事前資料儲存部M11。藉此,事前資料儲存部M11取得事前資料(圖10的步驟S21)。事前資料取得的時間點,可從「收納有作為進行光阻圖案之形成處理之對象的基板W之載具11」載置於載具站12起,到緊接於將顯影液供給至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前為止的任意時間點。
接著,藉由膜厚測量單元U3測量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之膜厚(圖10的步驟S22)。藉由膜厚測量單元U3測量到的光阻膜R之膜厚的資料(膜厚實測值)係儲存於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又,亦可不如此重新測量膜厚實測值,而係對欲形成光阻圖案的基板W採用已測量到的資料(在圖9的步驟S17所測量到的資料)。
接著,預測部M31係基於「儲存於事前資料儲存部M11的事前資料」、「儲存於線寬模型儲存部M16的膜厚模型(式2)」、與「儲存於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的膜厚實測值」,而計算光阻圖案的預測線寬z(圖10的步驟S23)。接著,判斷部M34係基於藉由預測部M31計算出的預測線寬z,而將表示是否繼續作為對象之基板W的處理之上述可否繼續資訊,輸出至控制部M35(圖10的步驟S24)。在可否繼續資訊顯示不可繼續時(圖10的步驟S24為否),控制部M35係使塗布顯影裝置2停止。藉此,會在光阻圖案未形成於作為對象之基板W的情況下,結束處理。
另一方面,在可否繼續資訊顯示可繼續時(圖10的步驟S24為是),計算部M32係基於藉由預測部M31輸出的預測線寬z,而計算作為對象之基板W的處理條件(PEB溫度)(圖10的步驟S25)。接著,控制部M35係基於藉由計算部M32計算出的處理條件,而控制處理模組PM4的熱處理單元U2。藉此,將既定線寬(與預測線寬z對應的線寬)之光阻圖案形成於作為對象之基板W的表面Wa(圖10的步驟S26)。
接著,設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外的至少一個感測器單元SE會測量資料,並將該資料傳輸至事後資料儲存部M12。藉此,事後資料儲存部M12取得事後資料(圖10的步驟S27)。事後資料取得的時間點,可從剛在基板W之表面Wa形成光阻圖案後,到對基板W進行下一次處理為止的任意時間點。
接著,藉由線寬測量單元U4測量形成於作為對象之基板W的表面Wa之光阻圖案的線寬(圖10的步驟S28)。藉由線寬測量單元U4測量到的光阻圖案之線寬的資料(線寬實測值)係儲存於線寬實測值儲存部M14。又,步驟S27與步驟S28可並行執行,步驟S28亦可比步驟S27先執行。
接著,更新部M33係基於「儲存於事後資料儲存部M12的事後資料」、「儲存於線寬實測值儲存部M14的線寬實測值」、「藉由計算部M32計算出的處理條件」、與「儲存於膜厚模型儲存部M15的膜厚實測值」,而更新儲存於線寬模型儲存部M16的線寬模型之偏回歸係數β1~βm(圖10的步驟S29)。藉此,在處理後續的基板W時,係使用更新後的線寬模型。如以上所述,對一個基板W所進行的光阻圖案之形成處理便結束。
[作用] 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之膜厚及光阻圖案的線寬,係與塗布顯影裝置2的各種狀態相關。又,在以上的例子中,係預先準備將預測膜厚y以函數表示的膜厚模型、及將預測線寬z以函數表示的線寬模型,並藉由將表示塗布顯影裝置2之各種狀態的事前資料應用於此模型,而預測接著處理之基板W中的膜厚及線寬。因此,可基於預測膜厚y或是預測線寬z判斷基板W的未來處理品質(所謂的前饋控制)。從而,藉由基於預測膜厚y或是預測線寬z而輸出與基板W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並基於該指示資訊而執行對基板W的處理,可在不浪費基板W的情況下,在基板W上高精度地形成膜等構造物(光阻膜R、光阻圖案)。
此外,在「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所執行的基板W之既定處理條件(轉速)」、與「以理論的方式獲得的光阻膜R之膜厚」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又,在以上的例子中,係使用該相關性並基於預測膜厚y,而計算該時的處理條件(轉速)。因此,可自動設定接著欲進行處理的基板W之處理條件。同樣地,在「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所執行的基板W之既定處理條件(PEB溫度)」、與「以理論的方式獲得的光阻圖案之線寬」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又,在以上的例子中,係使用該相關性並基於預測線寬z,而計算該時的處理條件(PEB溫度)。因此,可自動設定接著欲進行處理的基板W之處理條件。
依以上的例子,可基於自動設定的基板W之處理條件,而控制塗布顯影裝置2。因此,可基於自動設定的處理條件而實際處理基板W。
依以上的例子,可基於預測膜厚,而輸出是否繼續基板W之處理的指示資訊。藉由在此指示資訊顯示不可繼續時,中止基板W的處理,可進一步抑制基板W的浪費。
依以上的例子,可預先準備將預測線寬z以函數表示的線寬模型,並藉由將表示塗布顯影裝置2之各種狀態的事前資料、及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之膜厚實測值應用於此模型,而預測接著處理之基板W中的線寬。此情況下,係在預測線寬z的計算中,進一步使用膜厚實測值。因此,可提高預測線寬z的精度。
依以上的例子,係基於事後資料及膜厚實測值而更新膜厚模型。亦即,係使用實際處理基板W時的各種參數,而更新膜厚模型。因此,可提高膜厚模型的精度。同樣地,依以上的例子,係基於事後資料及線寬實測值而更新線寬模型。亦即,係使用實際處理基板W時的各種參數,而更新線寬模型。因此,可提高線寬模型的精度。
依以上的例子,膜厚模型可基於「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所執行的基板W之既定處理條件(轉速)」、事後資料及膜厚實測值而進行更新。此情況下,由於使用於膜厚模型之更新的參數增加,故可提高膜厚模型的精度。同樣地,依以上的例子,線寬模型可基於「藉由塗布顯影裝置2所執行的基板W之既定處理條件(PEB溫度)」、事後資料及線寬實測值而進行更新。此情況下,由於使用於線寬模型之更新的參數增加,故可提高線寬模型的精度。
依以上的例子,膜厚模型係由「以複數偏回歸係數及複數解釋變數構成的多元回歸式」所構成。此情況下,可較簡易地獲得將各種要因列入考量後的膜厚模型。同樣地,線寬模型係由「以複數偏回歸係數及複數解釋變數構成的多元回歸式」所構成。此情況下,可較簡易地獲得將各種要因列入考量後的線寬模型。
依以上的例子,在液體處理單元U1的內部,感測器單元SE可配置於基板固持部20的上方。此情況下,因為降流的影響,感測器單元SE和基板固持部20相比係位於上風處。因此,即使供給至基板W的各種處理液從基板W飛散,感測器單元SE亦較不容易受到其影響。從而,可藉由感測器單元SE取得在基板W附近之環境的各種資料。其結果,可更加提高模型(膜厚模型或是線寬模型)及預測值(預測膜厚或是預測線寬)的精度。
[變形例] 吾人應瞭解到,在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所有內容僅為例示而非限制。在不脫離專利申請範圍及其要旨的範圍內,可對以上的例子進行各種省略、替換及變更等。
(1)如圖11所示,計算部M22亦可基於儲存於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的膜厚實測值,並且係基於與「在本次處理對象之基板W前所處理過之基板W」有關的膜厚實測值,而計算基板W的處理條件(所謂的反饋控制)。同樣地,計算部M32亦可基於儲存於線寬實測值儲存部M14的線寬實測值,並且係基於與「在本次處理對象之基板W前所處理過之基板W」有關的線寬實測值,而計算基板W的處理條件。
(2)為了以實際操作方式獲得膜厚模型,亦可使用圖12所例示的控制器Ctr。此情況下,首先,控制部M25基於預先設定好的不同處理條件(處理程序)而處理基板W,並在基板W的表面Wa形成光阻膜R。接著,設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外的至少一個感測器單元SE會測量資料,並將該資料傳輸至事後資料儲存部M12。接著,藉由膜厚測量單元U3測量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之膜厚。事後資料的取得與光阻膜R的膜厚之測量可並行執行,亦可其中一者在另一者先前執行。接著,更新部M23係基於「儲存於事後資料儲存部M12的事後資料」、與「儲存於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的膜厚實測值」,而計算偏回歸係數α1~αk。以上述方式準備用於預測膜厚y之計算的膜厚模型。
同樣地,為了以實際操作方式獲得線寬模型,亦可使用圖12所例示的控制器Ctr。此情況下,首先,控制部M35係基於預先設定好的不同處理條件(處理程序)處理基板W,並在基板W的表面Wa形成光阻圖案。接著,設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外的至少一個感測器單元SE會測量資料,並將該資料傳輸至事後資料儲存部M12。接著,藉由線寬測量單元U4測量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圖案之線寬。事後資料的取得與光阻圖案的線寬之測量可並行執行,亦可其中一者在另一者先前執行。接著,更新部M33係基於「儲存於事後資料儲存部M12的事後資料」、與「儲存於線寬實測值儲存部M14的線寬實測值」,而計算偏回歸係數β1~βm。以上述方式準備用於預測線寬z之計算的線寬模型。又,更新部M33亦可使用儲存於膜厚模型儲存部M15的膜厚實測值,而計算偏回歸係數β1~βm。
(3)為了以實際操作方式獲得膜厚模型,亦可使用圖13所例示的控制器Ctr。此情況下,與圖12的例子不同,計算部M22係基於與在本次處理對象之基板W前所處理過之基板W有關的膜厚實測值,而計算基板W的處理條件(反饋控制)。接著,基於計算出的該處理條件,處理後續的基板W,並在基板W的表面Wa形成光阻膜R。接著,設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外的至少一個感測器單元SE會測量資料,並將該資料傳輸至事後資料儲存部M12。接著,藉由膜厚測量單元U3測量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膜R之膜厚。事後資料的取得與光阻膜R之膜厚的測量可並行執行,亦可其中一者在另一者先前執行。接著,更新部M23係基於「儲存於事後資料儲存部M12的事後資料」、「儲存於膜厚實測值儲存部M13的膜厚實測值」、與「藉由計算部M22計算出的處理條件」,而計算偏回歸係數α1~αk。以上述方式準備用於預測膜厚y之計算的膜厚模型。
同樣地,為了以實際操作方式獲得線寬模型,亦可使用圖13所例示的控制器Ctr。此情況下,與圖12的例子不同,計算部M32係基於與在本次處理對象之基板W前所處理過之基板W有關的線寬實測值,而計算基板W的處理條件(反饋控制)。接著,基於計算出的該處理條件,處理後續的基板W,並在基板W的表面Wa形成光阻圖案。接著,設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外的至少一個感測器單元SE測量資料,並將該資料傳輸至事後資料儲存部M12。接著,藉由線寬測量單元U4測量形成基板W之表面Wa的光阻圖案之線寬。事後資料的取得與光阻膜R的膜厚之測量可並行執行,亦可其中一者在另一者先前執行。接著,更新部M33係基於「儲存於事後資料儲存部M12的事後資料」、「儲存於線寬實測值儲存部M14的線寬實測值」、與「藉由計算部M32計算出的處理條件」,而計算偏回歸係數β1~βm。以上述方式準備用於預測線寬z之計算的線寬模型。
(4)如圖14所示,判斷部M24亦可基於藉由預測部M21計算出的預測膜厚y,而判斷在作為該預測膜厚y之計算基礎的事前資料中,是否存在異常。判斷部M24亦可基於事前資料的異常,而特定出測量到該事前資料的感測器單元SE之附近位置。同樣地,如圖14所示,判斷部M34亦可基於藉由預測部M31計算出的預測線寬z,而判斷在作為該預測線寬z之計算基礎的事前資料中,是否存在異常。判斷部M34亦可基於事前資料的異常,而特定出測量到該事前資料的感測器單元SE之附近位置。事前資料的異常,例如可使用主成分分析、MT法(Maharanobis-Taguchi System:馬氏-田口系統)、及T法來加以判斷。
(5)如圖15所示,預測部M31在計算預測線寬z時,亦可進一步使用藉由預測部M21計算出的預測膜厚y。此情況下,係在預測線寬z的計算中,進一步使用預測膜厚y。因此,可提高預測線寬z的精度。
(6)藉由計算部M22計算的處理條件,不僅係處理模組PM3之液體處理單元U1中的基板W之轉速,亦可係處理模組PM3之熱處理單元U2中的加熱處理(PAB)之溫度或是時間。控制部M25亦可基於計算出的處理條件(PAB的溫度或是時間),而控制熱處理單元U2。
(7)藉由計算部M32計算的處理條件,不僅係處理模組PM4之熱處理單元U2中的加熱處理(PEB)之溫度,亦可係處理模組PM4之熱處理單元U2中的加熱處理(PEB)之時間。或是,藉由計算部M32計算的處理條件,亦可係塗布顯影裝置2之液體處理單元U1中的光阻膜R之顯影時間或顯影液的溫度。
(8)光阻膜R之膜厚的測量,亦可藉由配置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部的膜厚測量單元U3來進行,亦可藉由配置於塗布顯影裝置2外部的外部測量裝置來進行。同樣地,光阻圖案之線寬的測量,亦可藉由配置於塗布顯影裝置2內部的線寬測量單元U4來進行,亦可藉由配置於塗布顯影裝置2外部的外部測量裝置來進行。
(9)上述前饋控制或是反饋控制,亦可針對每一個基板W進行,亦可針對每複數基板W(每一批次)進行。
(10)亦可藉由卡爾曼濾波器推定塗布顯影裝置2的狀態。
(11)製作膜厚模型或是線寬模型時選擇解釋變數的方法,例如可為變數增加法,亦可為變數減少法,亦可為變數增減法,亦可為使用人工智慧的手法(基因演算法等),亦可為該等方法的組合。
[其他例] 例1.資訊處理裝置之一例包含:預測部,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之關係的膜厚模型、及表示「藉由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之基板的處理前的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時的預測膜厚;及輸出部,在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前,基於預測膜厚而輸出與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此情況下,由於基板處理裝置的各種狀態會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相關,故藉由將事前資料輸入至膜厚模型,而預測形成於基板的膜厚。因此,可基於預測膜厚而判斷基板的未來處理品質(所謂的前饋控制)。從而,藉由基於預測膜厚或是預測線寬而輸出與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並基於該指示資訊而對基板執行處理,可在不浪費基板的情況下,在基板上高精度地形成膜等構造物。
例2.例1的輸出部亦可包含計算部,基於預測膜厚而計算處理條件。由於在基板的處理條件與膜厚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故藉由使用預測膜厚,可自動設定接著欲進行處理的基板之處理條件。
例3.例2之裝置亦可更包含控制部,基於處理條件而控制基板處理裝置。此情況下,可基於自動設定的處理條件而實際處理基板。
例4.例1~例3中任一者的輸出部,亦可包含判斷部,輸出是否繼續基板之處理之指示資訊。藉由在指示資訊顯示不可繼續時中止基板W的處理,可進一步抑制基板W的浪費。
例5.例1~例4中任一者的裝置亦可更包含更新部,基於表示「處理完基板後的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後資料、及藉由透過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實測值,而更新膜厚模型。此情況下,係使用實際處理基板時的各種參數,而更新膜厚模型。因此,可提高膜厚模型的精度。
例6.在例2的裝置中,更新部亦可基於藉由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之處理條件、事後資料及膜厚實測值,而更新膜厚模型。此情況下,係使用實際處理基板時的各種參數,而更新膜厚模型。因此,可更加提高膜厚模型的精度。
例7.在例1~例6中的任一裝置中,膜厚模型亦可為以複數偏回歸係數及複數解釋變數所構成的多元回歸式。此情況下,可較簡易獲得將各種要因列入考量後的膜厚模型。
例8.資訊處理裝置的另一例包含:預測部,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圖案之線寬」之關係的線寬模型、及表示「藉由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之基板之處理前的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時的預測線寬;及輸出部,在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前,基於預測線寬而輸出與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1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
例9.例8的輸出部亦可包含計算部,基於預測線寬而計算處理條件。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2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
例10.例8的裝置亦可更包含控制部,基於處理條件而控制基板處理裝置。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3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
例11.例8~例10中任一者的輸出部亦可包含判斷部,輸出是否繼續基板之處理的指示資訊。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4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
例12.例8~例11中任一者的置亦可更包含更新部,基於表示「處理完基板後的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後資料、及藉由透過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圖案之線寬實測值,來更新線寬模型。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2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
例13.在例12的裝置中,更新部亦可基於藉由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之處理條件、事後資料及線寬實測值,而更新線寬模型。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3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
例14.在例8~例13中的任一裝置中,預測部亦可基於線寬模型、事前資料、及藉由透過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實測值,來計算預測線寬。此情況下,係在計算預測線寬中,進一步使用膜厚實測值。因此,可提高預測線寬的精度。
例15.在例8~例13中的任一裝置中,預測部係基於線寬模型、事前資料、及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之關係的膜厚模型,而計算預測線寬。此情況下,係在預測線寬的計算中,進一步使用預測膜厚。因此,可提高預測線寬的精度。
例16.在例8~例15中的任一裝置中,線寬模型亦可為以複數偏回歸係數及複數解釋變數所構成的多元回歸式。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6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
例17.在例7或是例16的裝置中,複數偏回歸係數亦可包含從由以下值所構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值:根據塗布於基板之塗布液的黏度而得的值、根據基板處理裝置內之溫度而得的值、根據基板處理裝置內之相對濕度而得的值、根據基板處理裝置內外之氣壓差而得的值、根據基板處理裝置內之風速而得的值、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構造而得的值、及根據使用於基板之處理的有機溶劑之種類而得的值。
例18.在例1~例17的裝置中,事前資料亦可包含藉由從由以下感測器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個感測器而獲得的值:測量塗布於基板之塗布液之黏度的黏度感測器、測量基板處理裝置內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測量基板處理裝置內之相對濕度的濕度感測器、測量基板處理裝置內外之氣壓差的壓差感測器、及測量基板處理裝置內之風速的風速感測器。
例19.在例18的裝置中,至少一個感測器係配置於基板處理裝置的處理室內或是處理室外。
例20.在例19的裝置中,至少一個感測器係配置於基板處理裝置的處理室外,且配置於基板的搬運路徑或是基板的收納容器。
例21.在例19或是例20的裝置中,至少一個感測器係配置於基板處理裝置的處理室內,且配置於設在處理室之基板固持部的上方。在處理室內,通常氣流會朝向基板而往下方流動(降流)。因此,在基板的下游側中,係處於用於處理基板的各種處理液容易飛散的狀況。依例19,可在不受各種處理液影響的狀況下,藉由感測器取得靠近基板之環境中的各種資料。因此,可更加提高模型(膜厚模型或是線寬模型)或預測值(預測膜厚或是預測線寬)的精度。
例22.資訊處理方法之一例係包含以下步驟: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之關係的膜厚模型、及表示「藉由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之基板處理前的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時的預測膜厚;及在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前,基於預測膜厚而輸出與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1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
例23.資訊處理方法之另一例係包含以下步驟: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圖案之線寬」之關係的線寬模型、及表示「藉由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之基板處理前的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時的預測線寬;及在藉由基板處理裝置處理基板前,基於預測線寬而輸出與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1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
例24.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亦可記錄有用於使資訊處理裝置執行例22或是例23之方法的程式。此情況下,可獲得與例1之裝置同樣的作用效果。在本說明書中,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亦可包含:非暫時性的有形媒體(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cording medium)(例如,各種主儲存裝置或是補助儲存裝置)、傳播訊號(transitory computer recording medium)(例如,可經由網路提供的資料訊號)。
1:基板處理系統 2:塗布顯影裝置(基板處理裝置) 3:曝光裝置 4:載具區塊 5:處理區塊 6:介面區塊 11:載具(收納容器) 11a:側面 12:載具站 13:搬入搬出部 13a:開閉門 14,15:棚單元 16:顯示器(顯示裝置) 20:基板固持部 21:旋轉部 22:軸 23:固持部 30:液體供給部 31:供給機構 32:噴嘴 40:液體供給部 41:供給機構 42:噴嘴 50:蓋體構件 51:本體 52:排液口 53:排氣口 60:殼體 61:搬入搬出口 70:加熱部 71:熱板 71a:穿通孔 72:升降機構 72a:升降銷 80:冷卻部 81:冷卻板 81a:開縫 82:升降機構 82a:升降銷 A1~A7:搬運臂 B:鼓風機 Ctr:控制器(資訊處理裝置) C1:電路 C2:處理器(預測部,判斷部,更新部,計算部,控制部) C3:記憶體(儲存部) C4:儲存裝置(儲存部) C5:驅動裝置 C6:輸入輸出埠 L1,L2:處理液 M1:儲存部 M11:事前資料儲存部 M12:事後資料儲存部 M13:膜厚實測值儲存部 M14:線寬實測值儲存部 M15:膜厚模型儲存部 M16:線寬模型儲存部 M2:膜厚關係處理部 M21:預測部 M22:計算部 M23:更新部 M24:判斷部 M25:控制部 M3:線寬關係處理部 M31:預測部 M32:計算部 M33:更新部 M34:判斷部 M35:控制部 PM~PM4:處理模組 R:光阻膜(塗布膜) RM:記錄媒體 S11~S18,S21~S29:步驟 SE:感測器單元(感測器) U1:液體處理單元(處理室) U2:熱處理單元(處理室) U3:膜厚測量單元(處理室) U4:線寬測量單元(處理室) W:基板 Wa:表面 y:預測膜厚 z:預測線寬
圖1係顯示基板處理系統之一例的立體圖。 圖2係概略地顯示圖1之基板處理系統之內部的側視圖。 圖3係概略地顯示圖1之基板處理系統之內部的俯視圖。 圖4係概略地顯示液體處理單元之一例的側視圖。 圖5係概略地顯示熱處理單元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6係顯示基板處理系統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7係顯示控制器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8係顯示控制器之硬體構成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9係用於說明在基板之表面形成光阻膜之步驟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0係用於說明在基板之表面形成光阻圖案之步驟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1係顯示控制器之另一例的方塊圖。 圖12係顯示控制器之另一例的方塊圖。 圖13係顯示控制器之另一例的方塊圖。 圖14係顯示控制器之另一例的方塊圖。 圖15係顯示控制器之另一例的方塊圖。
Crt:控制器(資訊處理裝置)
M2:膜厚關係處理部
M3:線寬關係處理部
M11:事前資料儲存部
M12:事後資料儲存部
M13:膜厚實測值儲存部
M14:線寬實測值儲存部
M15:膜厚模型儲存部
M16:線寬模型儲存部
M21:預測部
M22:計算部
M23:更新部
M24:判斷部
M25:控制部
M31:預測部
M32:計算部
M33:更新部
M34:判斷部
M35:控制部

Claims (24)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包含: 預測部,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之關係的膜厚模型、及表示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之該基板之處理前的該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時的預測膜厚;及 輸出部,在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前,基於該預測膜厚而輸出與該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輸出部具有計算部,基於該預測膜厚,而計算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該基板之處理條件。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 控制部,基於該計算部所計算出的該處理條件,而控制該基板處理裝置。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輸出部具有判斷部,基於該預測膜厚,而輸出是否繼續該基板之處理的指示資訊。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 更新部,基於表示處理完該基板後的該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後資料、及藉由透過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而形成於該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實測值,而更新該膜厚模型。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更新部係基於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該基板之處理條件、該事後資料及該膜厚實測值,而更新該膜厚模型。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膜厚模型係以複數偏回歸係數及複數解釋變數所構成的多元回歸式。
  8.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包含: 預測部,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圖案之線寬之關係的線寬模型、及表示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的該基板之處理前的該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時的預測線寬;及 輸出部,在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前,基於該預測線寬而輸出與該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輸出部具有計算部,基於該預測線寬,而計算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該基板之處理條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 控制部,基於該計算部所計算出的該處理條件,而控制該基板處理裝置。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輸出部具有判斷部,基於該預測線寬,而輸出是否繼續該基板之處理的指示資訊。
  12. 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 更新部,基於表示處理完該基板後的該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後資料、及藉由透過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而形成於該基板之表面的圖案之線寬實測值,而更新該線寬模型。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更新部係基於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該基板之處理條件、該事後資料及該線寬實測值,而更新該線寬模型。
  14. 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預測部係基於該線寬模型、該事前資料、及藉由透過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而形成於該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實測值,而計算該預測線寬。
  15. 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預測部係基於該線寬模型、該事前資料、及表示該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該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之關係的膜厚模型,而計算該預測線寬。
  16. 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線寬模型係以複數偏回歸係數及複數解釋變數所構成的多元回歸式。
  17. 如請求項7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複數偏回歸係數包含從由以下值所組成之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值: 根據塗布於該基板的塗布液之黏度而得的值、根據該基板處理裝置內之溫度而得的值、根據該基板處理裝置內之相對濕度而得的值、根據該基板處理裝置內外之氣壓差而得的值、根據該基板處理裝置內之風速而得的值、根據該基板處理裝置之構造而得的值、及根據使用於該基板之處理的有機溶劑之種類而得的值。
  18. 如請求項1或8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事前資料包含藉由從由以下感測器所組成之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感測器而獲得的值: 測量塗布於該基板的塗布液之黏度的黏度感測器、測量該基板處理裝置內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測量該基板處理裝置內之相對濕度的濕度感測器、測量該基板處理裝置內外之氣壓差的壓差感測器、及測量該基板處理裝置內之風速的風速感測器。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感測器係配置於該基板處理裝置的處理室內或是處理室外。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感測器係配置於該基板處理裝置的處理室外,且配置於該基板的搬運路徑或是該基板的收納容器。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感測器係配置於該基板處理裝置的處理室內,且配置於設在該處理室之基板固持部的上方。
  22.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塗布膜之膜厚之關係的膜厚模型、及表示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之該基板之處理前的該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時的預測膜厚;及 在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前,基於該預測膜厚而輸出與該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
  23.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基於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與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圖案之線寬之關係的線寬模型、及表示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所進行的該基板之處理前的該基板處理裝置之狀態的事前資料,而計算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時的預測線寬;及 在藉由該基板處理裝置處理該基板前,基於該預測線寬而輸出與該基板之處理有關的指示資訊。
  24. 一種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記錄了用於使資訊處理裝置執行如請求項22或是23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的程式。
TW110104597A 2020-02-21 2021-02-08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TW2022012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8156A JP2021132183A (ja) 2020-02-21 2020-02-21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20-028156 2020-0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1259A true TW202201259A (zh) 2022-01-01

Family

ID=77319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4597A TW202201259A (zh) 2020-02-21 2021-02-08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62781A1 (zh)
JP (1) JP2021132183A (zh)
KR (1) KR20210106909A (zh)
CN (1) CN113296367A (zh)
TW (1) TW20220125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34129A (ko) * 2020-04-29 2021-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웨이퍼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JP2023114127A (ja) * 2022-02-04 2023-08-17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情報処理装置、推論装置、機械学習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推論方法、及び、機械学習方法
WO2023166991A1 (ja) * 2022-03-01 2023-09-07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情報処理装置、推論装置、機械学習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推論方法、及び、機械学習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9966B (en) * 2000-03-14 2002-11-11 Tokyo Electron Lt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616759B2 (en) * 2001-09-06 2003-09-09 Hitachi, Ltd. Method of monitoring and/or controlling a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a system therefor
JP3878907B2 (ja) * 2001-12-25 2007-02-0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WO2003056610A1 (fr) * 2001-12-25 2003-07-10 Tokyo Electron Limited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 substrat et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 substrat
JP2004214385A (ja) * 2002-12-27 2004-07-29 Tokyo Electron Ltd 塗布膜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4726070B2 (ja) * 2006-05-23 2011-07-2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装置検査方法、装置検査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0087135A (ja) * 2008-09-30 2010-04-15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cmp装置
JP2012227282A (ja) * 2011-04-18 2012-11-15 Hitachi Ltd 加工装置および加工条件算出方法
JP6035279B2 (ja) 2014-05-08 2016-11-3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膜厚測定装置、膜厚測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0598255B (zh) * 2019-08-14 2021-07-0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化学气相沉积速率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32183A (ja) 2021-09-09
US20210262781A1 (en) 2021-08-26
KR20210106909A (ko) 2021-08-31
CN113296367A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01259A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JP4837570B2 (ja) レチクル/マスクシステムの適合リアルタイム制御
TWI703659B (zh) 判定程序之校正
JP5503564B2 (ja) 処理装置の異常判定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異常判定方法
US9195149B2 (en) Photolithography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overlay error correction
JP2008053464A (ja) 塗布、現像装置、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塗布、現像方法、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5610665B2 (ja) リアルタイムの動的cd制御方法
JP6405290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TW202209095A (zh) 調整圖案化製程之系統、產品及方法
US8203695B2 (en) Photolithography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focus correction
US20090225285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JP3342828B2 (ja) レジスト塗布現像装置とレジスト塗布現像方法
WO2007135834A1 (ja) 基板処理装置、装置検査方法、装置検査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TW200525678A (en) Line width measuring metho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cooling processing unit
JP2022115887A (ja) 自由形状歪み補正
JP2002118050A (ja) ステージ装置、露光装置、半導体デバイス製造方法、半導体製造工場、および露光装置の保守方法
US7128481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processing history data
US9052604B2 (en) Photolithography systems and associated alignment correction methods
JP2004214385A (ja) 塗布膜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H10261558A (ja) 加熱処理装置および加熱処理方法
JP2001274109A (ja) 熱処理方法及び熱処理装置
WO2021213746A1 (en) Configuration of an imputer model
EP4202551A1 (en) Methods of determining a mechanical property of a layer applied to a substrat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TW202328805A (zh) 校準倍縮光罩熱效應之方法及系統
JP2008009012A (ja)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及び表示用パネル基板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