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1762A - 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1762A
TW202031762A TW108106821A TW108106821A TW202031762A TW 202031762 A TW202031762 A TW 202031762A TW 108106821 A TW108106821 A TW 108106821A TW 108106821 A TW108106821 A TW 108106821A TW 202031762 A TW202031762 A TW 2020317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ether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preparing isocyan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5388B (zh
Inventor
戴憲弘
吳建欣
黃英治
黃昱翔
葉世傑
鄭如忠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臺灣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臺灣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臺灣大學
Priority to TW108106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538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1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3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所述之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在一溶劑和胺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中分解回收聚碳酸酯後生成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和藉由熱裂解上述之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以製備得到所述之異氰酸酯。特別地,所述之方法延長二氧化碳在材料中的碳循環,且是一無須使用觸媒和光氣就產出異氰酸酯的具高原子經濟效率之方法。

Description

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所述之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在一溶劑和胺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中分解回收聚碳酸酯後生成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和藉由熱裂解上述之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以製備得到所述之異氰酸酯。特別地,所述之方法延長二氧化碳在材料中的碳循環,且是一無須使用觸媒和光氣就產出異氰酸酯的具高原子經濟效率之方法。
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為重要工程材料之一,除了能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於材料中,也由於其獨特的透明性、韌性及耐熱性,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高端產品和光學設備。
以二氧化碳為初始原料的聚碳酸酯商業化製程,取代先前一氧化碳法的非光氣製程(Polymer Journal,Vol.39,No.2,pp.91-114(2007),商品名WONDERLITE®)。截至2015年全球PC產量已超過 430萬噸,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700萬噸以上。如此龐大的產能,造成後續大量的廢棄PC產生,傳統的處理方式如掩埋或焚燒已不再是可永續發展的方法。但是,現有技術將聚碳酸酯回收時,常常遇到許多問題。
習知的物理法是將PC回收,將高分子再利用,如美國專利US9416269、US5569713和日本專利JP4223335都是使用射出成型再回收等方式;然而經過混煉或高溫製程後,PC往往降低其性能,降低材料耐衝擊性或顏色變深失去透明性,無法達到原有材料的優異特性。
目前化學法回收聚碳酸酯的方式如美國專利US 8,110,710和中華民國專利I294874,都是利用醇基在氫氧化鈉的作用下與聚碳酸酯之碳酸根反應,並產生二氧化碳而消耗了聚碳酸酯上原有的碳酸酯基團;但此技術使用到強鹼當作觸媒催化劑,後續分離程序複雜,且以二氧化碳循環材料觀點來說,二氧化碳成為副產物而無法固定在材料再利用。
有機異氰酸酯在工業上具有廣泛用途,尤其高分子如聚氨酯(polyurethanes)、聚脲(polyureas)或聚異氰酸酯(polyisocyanates)皆由此重要原料轉化而來。苯環族類異氰酸酯如甲苯二異氰酸酯(2,4- and 2,6-toluene diisocyanate,2,4-TDI and 2,6-TDI)或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4,4'-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MDI)等的成本較低,同時能夠使用於射出成型、發泡材料、彈性體與纖維,是目前主要使用於業界異氰酸酯;脂肪族異氰酸酯如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HDI)或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在光穩定性領域油漆或塗料。目前開發異氰酸酯的方法最主要為光氣與胺基製備出氯化胺甲醯(carbamoyl chloride)後再進行熱裂解出產物。然而此化學路徑的最主要副產物為鹽酸不只腐蝕管線也無太大經濟價值;同時製程中使用了毒性相當高的光氣為反應物,因此工業界長久以來一直在尋找替代方法不使用到光氣作為原料,但每種方法各有其特別缺點尚未能夠完全取代現今方法。
US 3,895,094、US 4,547,322、US 6,143,917、US 3895054A、US 5360931A、和文獻(J.Polymer.Sci.Polym.Chem.1979,17,835)利用以鉑、銠、鉛、鈀等貴金屬催化硝基或苯胺再經過二取代碳酸酯及一氧化碳製造雙胺基甲酸酯的羰基化試劑,並作為異氰酸鹽之前驅物N,N'-二苯基-4,4'-亞甲基二伸苯基雙胺基甲酸酯(4,4'-DP-MDC)或N,N'-二乙基-4,4'-亞甲基二伸苯基雙胺基甲酸酯(4,4'-DE-MDC),並透過熱裂解生成異氰酸鹽產物。但是用一氧化碳將硝基轉化成異氰酸鹽的方法,該方法由於低之異氰酸鹽產率、高溫高壓之苛刻反應條件,或是選擇性不佳與副產物醇類產生逆反應以及昂貴催化劑的回收問題而未被產業所接受。
利用二胺與新穎中間物之反應以製造聚脲及聚胺基甲酸酯為近來新開發的方法,例如中華民國專利I313259使用雙酚A(BPA)於酸性介質中,透過苯酚-烷化(Trans-alkylation)由非光氣製造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的方法,由雙酚A中因斷鍵所釋放出之酚 與芳香族氨基甲酸酯進行烷基交換的反應過程移除苯酚,可促進烷交換反應的加速及完成,最終形成主要產物二元氨基甲酸酯。
綜上所述,高分子回收再利用方式必須減少觸媒使用,並避免二氧化碳再度成為副產物,同時產出高經濟價值的產物;並且由於光氣法製程上使用及生成過多的腐蝕性物質,光氣本身毒性強,並產生具有高腐蝕性及危險性之副產物氯化氫氣體,未來必定朝向汰換製備異氰酸酯之光氣法製程,並研發符合綠色化學的創新製程。
鑒於上述之發明背景,為了符合產業上之要求,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方法能延長二氧化碳在材料中的碳循環,且是一無須使用觸媒和光氣就製備出異氰酸酯的具高原子經濟效率之方法。
所述之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是在一溶劑和胺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中分解回收聚碳酸酯後生成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和藉由熱裂解上述之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以製備得到所述之異氰酸酯。
具體的,本發明所提供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包含下述步驟:提供一胺類化合物;於一溶劑中進行一分解程序,該分解程序使用該胺類化合物分解回收聚碳酸酯,藉此生成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和進行一熱裂解程序,使上述之具有酚醇胺酯結 構之化合物轉化生成異氰酸酯。
上述的胺類化合物包含脂肪族直鏈之胺類化合物、脂肪族環形之胺類化合物或含矽基之胺類化合物。
較佳地,本發明所述之方法所使用的胺類化合物是一脂肪族胺類化合物,藉由使用上述的脂肪族胺類溶解回收聚碳酸酯,使其可與所使用的溶劑均勻混合,在分解回收聚碳酸酯之後產生可溶性的具有酚醇胺酯結構的化合物。然後藉由適當的高溫熱裂解程序使上述具有可溶性的具有酚醇胺酯結構的化合物再進一步轉化生成高純度的異氰酸酯。同時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是一具有高產率的非光氣製備異氰酸酯的方法。
具體地,本發明所述的分解程序的操作溫度係介於50℃至250℃之間;操作壓力可以是常壓或負壓狀態。所述的熱裂解程序的操作溫度係介於150℃至300℃之間,操作壓力係介於0.001-600mmHg。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是首先利用胺類化合物於沸點50~250℃溶劑中分解回收聚碳酸酯後產生可溶性之酚醇胺酯,再以高溫熱裂解該可溶性之酚醇胺酯並分離出異氰酸酯。利用本發明所述之方法除了解決廢棄物的問題,而且藉由本發明所述之方法所獲得之異氰酸酯可再次被使用於製造聚胺酯等高分子材料,達到聚碳酸酯回收和再利用之目的,進而減少回收聚碳酸酯造成環境汙染之問題。同時本發明所述之方法無須使用觸媒且具備高原子經濟效率,於執行本發明所述的方法的過程中,不會 釋放二氧化碳,因此能有效地延長二氧化碳在材料中的碳循環使用,兼具環境友善與高度經濟價值。據此,本發明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是一符合綠色化學的創新回收聚碳酸酯的處理方法。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為了能徹底地瞭解本發明,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盡的步驟及其組成。顯然地,本發明的施行並未限定於該領域之技藝者所熟習的特殊細節。另一方面,眾所周知的組成或步驟並未描述於細節中,以避免造成本發明不必要之限制。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會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之外,本發明還可以廣泛地施行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且本發明的範圍不受限定,其以之後的專利範圍為準。
根據本發明的代表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提供一胺類化合物;於一溶劑中進行一分解程序,該分解程序使用該胺類化合物分解回收聚碳酸酯,藉此生成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和進行一熱裂解程序,使上述之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轉化生成異氰酸酯。
其中本發明藉由使用上述的胺類化合物溶解回收聚碳酸酯,使其可與溶劑均勻混合,分解回收的聚碳酸酯後產生可溶性的具有酚 醇胺酯結構的化合物。更獨特地是本發明是藉由適當的高溫熱裂解程序,使上述具有可溶性的具有酚醇胺酯結構的化合物進一步轉化生成高純度的異氰酸酯。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所述的胺類化合物包含脂肪族胺類化合物、脂肪族環形之胺類化合物或含矽基之胺類化合物。
於一具體實施例,該脂肪族胺類化合物包含碳數1~40的直鏈狀或分支狀脂肪族胺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較佳地,該碳數1~40的直鏈狀或分支狀脂肪族胺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含苯甲胺(Benzylamine)、正乙胺(Ethylamine)、苯乙胺(Phenethylamine)、正丙胺(Propylamine)、3-苯基丙胺(3-Phenylpropylamine)、正丁胺(Butylamine)、4-苯基丁胺(4-Phenylbutylamine)、正戊胺(Pentylamine)、5-苯基戊胺(5-Phenylpentylamine)、正己胺(Hexylamine)、6-苯基己胺(6-Phenylhexylamine)、十二烷二胺(Dodecanediamine,DoDA)或異丁胺(Isobutylamine)。
於一具體實施例,該脂肪族環形之胺類化合物包含碳數2~40的環脂肪族胺。
較佳地,該碳數2~40的環脂肪族胺包含胺乙基-1,4-二氮己圜(Aminoethylpiperazine)、甲基六氫吡嗪(1-Methylpiperazine)、N-氨丙基嗎啉(3-Morpholinopropylamine)、胺乙基-1,4-二氮己圜(Aminoethylpiperazine)、異佛爾酮二胺(Isophorone diamine,IPDA)或 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4,4'-Diamino dicyclohexylmethane,H12MDA)。
於一具體實施例,該含矽基之胺類化合物是具有如結構式(1)的含矽基胺類化合物。
H2N-(R1)m-Si-(R2) (1)
其中上述結構式(1)的R1包含-CH2-或-O-;m為1到40的正整數;R2包含(H)a、(-OH)b、(-OCH3)c、(-OCH2CH3)d或(-OCH2CH2CH3)e;且a+b+c+d+e=3的任何組合。
較佳地,該具有如結構式(1)的含矽基胺類化合物包含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或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3-(Trimethoxysilyl)propyl]ethylenediamine)。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所使用的溶劑的沸點是在50~250℃之間,該溶劑包含芳香醚(aromatic ether)、脂肪族醚(aliphatic ethers)、脂肪族環醚(cycloaliphatic ether)或苯環類碳氫化合物。
於一具體實施例,該芳香醚包含苯甲醚(Anisole)、苯***(Ethoxybenzene)、苯丙醚(Propoxybenzene)、苯丁醚(Butoxybenzene)、鄰甲基苯甲醚(2-Methoxytoluene)、間甲基苯甲醚(3-Methoxytoluene)、對甲基苯甲醚(4-Methoxytoluene)、苄基乙基醚(Benzyl ethyl ether)、二苯醚(Diphenyl ether)或二苄醚(Dibenzyl ether)。
於一具體實施例,該脂肪族醚包含二***(Diethyl ether)、二丙醚(Di-n-propyl ether)或異丙醚(Isopropyl ether)。
於一具體實施例,該脂肪族環醚包含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二氫吡喃(2,3-Dihydropyran)、四氫吡喃(Tetrahydropyran)或2-甲基四氫吡喃(2-Methyl Tetrahydropyran)。
於一具體實施例,該苯環類碳氫化合物包含苯(Benzene)、甲苯(Toluene)、二甲苯(Xylene)、乙苯(Ethylbenzene)、二乙苯(Diethylbenzene)或環己苯(Cyclohexylbenzene)。
於一具體實施例,本發明的方法之分解程序的操作溫度係介於50℃至250℃之間。操作壓力可以是常壓或是負壓。
於一具體實施例,該分解程序的回收聚碳酸酯的濃度是5-40wt%。
於一具體實施例,本發明的方法之熱裂解程序的操作溫度係介於150℃至300℃之間,操作壓力係介於0.001-600mmHg。
較佳地,該操作壓力係介於10-200mmHg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本發明的方法在所述熱裂解程序前還包含一在溫度80℃至150℃之間,壓力介於200-500mm Hg之間除去該分解程序所殘留之溶劑的步驟。藉此步驟使上述具有可溶性的具有酚醇胺酯結構的化合物於溫度80℃至150℃之間,壓力介於200-500mm Hg之間除去分解程序所使用之溶劑。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主要包含一分解程序和一熱裂解程序。其中該分解程序使用所述 的胺類化合物分解回收聚碳酸酯,藉此生成具有可溶性的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特別地,本發明所述的胺類化合物是脂肪族胺類,藉由使用上述的脂肪族胺類溶解回收聚碳酸酯,使其可與所述的溶劑均勻混合,分解回收聚碳酸酯後產生可溶性的具有酚醇胺酯結構的化合物。所述的熱裂解程序是藉由適當的高溫負壓操作條件,使上述具有可溶性的具有酚醇胺酯結構的化合物進一步轉化生成高純度的異氰酸酯。
以下實驗例係依據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內容所進行的實驗,並據此做為本發明的詳細說明。
實驗例一
取聚碳酸酯(PC)10g在氮氣環境下溶於約50ml沸點介於50℃至250℃之間有機醚類溶劑或碳氫化合物溶劑,待大約三小時溶液呈現均相後,加熱至80℃至150℃並加入正己胺(Hexylamine,4.16g,39.9mmol)進行反應,並以FT-IR監測碳酸酯之碳氧雙鍵官能基在1780cm-1吸收峰完全消失,並觀察到1718cm-1的胺基甲酸酯(carbamate)之碳氧雙鍵官能基吸收峰生成可溶性酚醇胺酯。將分解聚碳酸酯後的可溶性酚醇胺酯放到蒸餾裝置,並在150-220℃以及100~200毫米汞柱下進行減壓裂解蒸餾,在此條件下酚醇胺酯上的胺基甲酸酯會進行裂解反應,形成異氰酸己酯以及酚甲烷(Bisphenol A,BPA)。利用蒸餾方式直接將兩成份分離,並利用FT-IR鑑定確定產物生成異氰酸酯-NCO(2260cm-1)的特徵吸收峰。確認後並將餾液收集在氮氣環境下,並加入無水甲醇對異氰酸酯產物進行去活化,產物經 過1H-NMR分析之後確認後,得到2.68g的異氰酸己酯(Hexyl isocyanate,產率75wt%,純度98%)。FT-IR(KBr):2260cm-1(isocyanate);1H-NMR(400MHz,d-DMSO):δ(ppm)=0.85(t,J=13.3Hz,3H),1.25-1.35(m,J=25.6Hz,6H),1.45(m,J=20Hz,2H),2.9-3.0(m,J=20Hz,2H),2.78(s,3H),7.0(s,1H)。
實驗例二
取聚碳酸酯(PC)10g在氮氣環境下溶於約50ml沸點介於50℃至250℃之間有機醚類溶劑或碳氫化合物溶劑在80℃至150℃加熱三小時溶解後,加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4.16g,39.9mmol)進行反應,並以FT-IR監測碳酸酯之碳氧雙鍵官能基在1780cm-1吸收峰完全消失,並觀察到1716cm-1的胺基甲酸酯(carbamate)之碳氧雙鍵官能基吸收峰生成可溶性酚醇胺酯。將分解聚碳酸酯後的可溶性酚醇胺酯放到蒸餾裝置,並在150-220℃以及10~100毫米汞柱下進行減壓裂解蒸餾,在此條件下酚醇胺酯上的胺基甲酸酯會進行裂解反應,形成3-異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以及酚甲烷(BPA)。利用蒸餾方式直接將兩成份分離,並利用FT-IR鑑定確定產物生成異氰酸酯-NCO(2260cm-1)的特徵吸收峰。確認後並將餾液收集在氮氣環境下,並加入無水甲醇對異氰酸酯產物進行去活化,產物經過1H-NMR分析之後確認後,得到3.79g的異氰酸酯(產率73wt%,純度92%)。FTIR(KBr):2260cm-1(isocyanate),950cm-1(-Si-O-);1H-NMR(400MHz,d-DMSO):δ(ppm)=0.5(t,J=16.8,2H),1.1-1.15(t,J=13.68Hz,9H),1.45(m,J=31.2Hz,2H),3.0(m,J=20.2Hz,6H),3.5(s,1H),3.8(m,J=21.2Hz,6H),7.20(t,J=10.4Hz,1H)。
實驗例三
取聚碳酸酯(PC)10g在氮氣環境下溶於約50ml沸點介於50℃至250℃之間有機醚類溶劑或碳氫化合物溶劑,待大約三小時溶液呈現均相後,加熱至80℃至150℃並加入環己胺(4.07g,39.9mmol)進行反應,並以FT-IR監測碳酸酯之碳氧雙鍵官能基在1780cm-1吸收峰完全消失,並觀察到1709cm-1的胺基甲酸酯(carbamate)之碳氧雙鍵官能基吸收峰生成可溶性酚醇胺酯。將分解聚碳酸酯後的可溶性酚醇胺酯放到蒸餾裝置,並在150-230℃以及10~100毫米汞柱下進行減壓裂解蒸餾,在此條件下酚醇胺酯上的胺基甲酸酯會進行裂解反應,形成異氰酸環己酯以及酚甲烷(BPA)。利用蒸餾方式直接將兩成份分離,並利用FT-IR鑑定確定產物生成異氰酸酯-NCO(2260cm-1)的特徵吸收峰。確認後並將餾液收集在氮氣環境下,並加入無水甲醇對異氰酸酯產物進行去活化,產物經過1H-NMR分析之後確認後,得到2.19g的異氰酸酯(產率62wt%,純度98%)。FTIR(KBr):2260cm-1(isocyanate);1H-NMR(400MHz,d-DMSO):δ(ppm)=1.10-1.20(m,J=80,4H),1.45-1.50(m,J=20Hz,4H),3.20(m,J=32Hz,1H),3.50(s,3H),7.0(d,J=20Hz,1H)。
Figure 108106821-A0101-12-0012-2
根據表一,藉由本發明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的方 法,能裂解出高產率、高純度之異氰酸酯,並將二氧化碳的結構固定在材料中,因此在執行本發明的方法中不會釋放二氧化碳,同時過程不使用金屬觸媒與催化劑,此回收聚碳酸酯方法為通用、經濟而有效的綠色方法,可廣泛應用在相關工業領域。
以上雖以特定實驗例說明本發明,但並不因此限定本發明之範圍,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熟悉本技藝者瞭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意圖及範圍下可進行各種變形或變更。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Figure 108106821-A0101-11-0002-1

Claims (18)

  1. 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提供一胺類化合物;於一溶劑中進行一分解程序,該分解程序使用該胺類化合物分解回收聚碳酸酯,藉此生成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和進行一熱裂解程序,使上述之具有酚醇胺酯結構之化合物轉化生成異氰酸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胺類化合物包含脂肪族胺類化合物、脂肪族環形之胺類化合物或含矽基之胺類化合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2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脂肪族胺類化合物包含碳數1~40的直鏈狀或分支狀脂肪族胺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3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碳數1~40的直鏈狀或分支狀脂肪族胺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含苯甲胺(Benzylamine)、正乙胺(Ethylamine)、苯乙胺(Phenethylamine)、正丙胺(Propylamine)、3-苯基丙胺(3-Phenylpropylamine)、正丁胺(Butylamine)、4-苯基丁胺(4-Phenylbutylamine)、正戊胺(Pentylamine)、5-苯基戊胺(5-Phenylpentylamine)、正己胺(Hexylamine)、6-苯基己胺(6-Phenylhexylamine)、十二烷二胺(Dodecanediamine,DoDA)或異丁胺(Isobutylamine)。
  5. 如申請專利範圍2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脂肪族環形之胺類化合物包含碳數2~40的環脂肪族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5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碳數2~40的環脂肪族胺包含胺乙基-1,4-二氮己圜(Aminoethylpiperazine)、甲基六氫吡嗪(1-Methylpiperazine)、N-氨丙基嗎啉(3-Morpholinopropylamine)、胺乙基-1,4-二氮己圜(Aminoethylpiperazine)、異佛爾酮二胺(Isophorone diamine,IPDA)或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4,4'-Diamino dicyclohexylmethane,H12MDA)。
  7. 如申請專利範圍2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含矽基之胺類化合物是具有如結構式(1)的含矽基胺類化合物:H2N-(R1)m-Si-(R2) (1)其中R1包含-CH2-或-O-;m為1到40的正整數;R2包含(H)a、(-OH)b、(-OCH3)c、(-OCH2CH3)d或(-OCH2CH2CH3)e;且a+b+c+d+e=3的任何組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7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具有如結構式(1)的含矽基胺類化合物包含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或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3-(Trimethoxysilyl)propyl]ethylenediamine)。
  9. 如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溶劑包含芳香醚(aromatic ether)、脂肪族醚(aliphatic ethers)、脂肪族環醚 (cycloaliphatic ether)或苯環類碳氫化合物。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9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芳香醚包含苯甲醚(Anisole)、苯***(Ethoxybenzene)、苯丙醚(Propoxybenzene)、苯丁醚(Butoxybenzene)、鄰甲基苯甲醚(2-Methoxytoluene)、間甲基苯甲醚(3-Methoxytoluene)、對甲基苯甲醚(4-Methoxytoluene)、苄基乙基醚(Benzyl ethyl ether)、二苯醚(Diphenyl ether)或二苄醚(Dibenzyl ether)。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9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脂肪族醚包含二***(Diethyl ether)、二丙醚(Di-n-propyl ether)或異丙醚(Isopropyl ether)。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9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脂肪族環醚包含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二氫吡喃(2,3-Dihydropyran)、四氫吡喃(Tetrahydropyran)或2-甲基四氫吡喃(2-Methyl Tetrahydropyran)。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9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苯環類碳氫化合物包含苯(Benzene)、甲苯(Toluene)、二甲苯(Xylene)、乙苯(Ethylbenzene)、二乙苯(Diethylbenzene)或環己苯(Cyclohexylbenzene)。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分解程序的操作溫度係介於50℃至250℃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熱裂解程序的操作溫度係介於150℃至300℃之間,操作壓力係介於 0.001-600mmHg。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15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操作壓力係介於10-200mmHg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該分解程序的回收聚碳酸酯的濃度是5-40wr%。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的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在所述熱裂解程序前還包含一在溫度80℃至150℃之間,壓力介於200-500mm Hg之間除去該分解程序所殘留之溶劑的步驟。
TW108106821A 2019-02-27 2019-02-27 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 TWI7253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6821A TWI725388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6821A TWI725388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762A true TW202031762A (zh) 2020-09-01
TWI725388B TWI725388B (zh) 2021-04-21

Family

ID=7364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821A TWI725388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53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7953B (zh) * 2022-01-07 2023-04-01 國立臺灣大學 一種非光氣法聚氨酯製程及其中間產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85596T3 (es) * 2007-11-19 2018-10-10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Derivados éster de ácido carbámico para la producción de isocianato y compuestos hidroxi aromático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7953B (zh) * 2022-01-07 2023-04-01 國立臺灣大學 一種非光氣法聚氨酯製程及其中間產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5388B (zh)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6478B (zh) 二异氰酸酯和/或多异氰酸酯和二醇的联合制备方法
SK281459B6 (sk) Spôsob jednostupňovej kontinuálnej prípravy izokyanatanov
JP6144204B2 (ja) トルエンジイソシアネートの合成工程から排出されるタール廃棄物残渣からのトルエンジアミンの回収
CN112552209A (zh) 一种环己基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09748822B (zh) 一种制备异氰酸酯单体的方法和***
CN110467546B (zh) 一种制备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KR20090020502A (ko) 저염소 이소시아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1132960A (zh) 制备脂族异氰酸酯的方法
CA2682512A1 (en) Isocyanate production process us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arbamic acid ester and aromatic hydroxy compound, and composition for transfer and storage of carbamic acid ester
KR20190142642A (ko) 지방족 이소시아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TWI725388B (zh) 一種自回收聚碳酸酯製備異氰酸酯之方法
WO2011078000A1 (ja) イソシアネート残渣の処理方法およびカーボネートの処理方法
KR20120088649A (ko) 디페닐메탄 계열의 담색 이소시아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CN101492397A (zh) 连续制备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KR20130003021A (ko) 카바메이트의 제조 방법, 아이소사이아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카바메이트의 제조 장치 및 아이소사이아네이트의 제조 장치
JP2007191479A (ja) 淡色のイソシアネート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2712580B (zh) 通过热解氨基甲酸酯生产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1200436A (zh) 连续制备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TW201313664A (zh) 利用二芳基碳酸酯製造芳基胺基甲酸酯、異氰酸鹽及聚脲之方法
JP2004262835A (ja) 芳香族イソシア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4380715A (zh) 一种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5448855A (zh) 用于异佛尔酮二氨基甲酸正丁酯工业化热裂解工艺中的溶剂
KR20070084595A (ko) 폴리이소시아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2824376B (zh) 一种气相法制备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
JP5563886B2 (ja) イソシアネート残渣の処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