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9174A - 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9174A
TW202009174A TW107128730A TW107128730A TW202009174A TW 202009174 A TW202009174 A TW 202009174A TW 107128730 A TW107128730 A TW 107128730A TW 107128730 A TW107128730 A TW 107128730A TW 202009174 A TW202009174 A TW 2020091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e
unit
aforementioned
oper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8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7038B (zh
Inventor
臼井真
鈴木崇史
増田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28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7038B/zh
Priority to DE102019121822.5A priority patent/DE102019121822A1/de
Publication of TW202009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9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03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controlling an operation mode according to history or models of usage information, e.g. activity schedule or time of day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10Power supply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G08C2201/12Power saving techniques of remote control or controlled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課題] 藉由消耗電力彼此不同的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預先設定的1通訊模式而使部件及其操作裝置進行無線通訊。   [技術內容] 將被搭載於人力驅動車(A)的部件(CO)操作用的操作裝置(10),具備:藉由包含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與第1模式不同的第2模式的複數通訊模式而與部件(CO)無線通訊的通訊部(14)、及藉由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設定的通訊模式進行通訊而將通訊部(14)控制的控制部(12)。

Description

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已知將被搭載於人力驅動車的部件操作的操作裝置。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具備:操作裝置、及藉由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動作的變速機,的電動變速裝置。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4/0102237號說明書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操作裝置是藉由無線通訊而將部件操作的情況時,對應人力驅動車的使用用途和周圍的通訊環境,使通訊品質及消耗電力平衡較佳。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藉由消耗電力彼此不同的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預先設定的1通訊模式而使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用的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依照本發明的第1態樣的操作裝置,是將被搭載於人力驅動車的部件操作用的操作裝置,具備:藉由包含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與前述第1模式不同的第2模式的複數通訊模式而與前述部件進行無線通訊的通訊部、及藉由前述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設定的通訊模式進行通訊而將前述通訊部控制的控制部。
依據第1態樣的操作裝置的話,在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的無線通訊中,可以從複數通訊模式設定1通訊模式。藉此,可以藉由消耗電力彼此不同的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預先設定的1通訊模式而使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
在依照第1態樣的第2態樣的操作裝置中,前述第1模式中的消耗電力,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消耗電力更大。
依據第2態樣的操作裝置的話,可以對應人力驅動車的使用用途及周圍的通訊環境等,任意選擇: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減少的第2模式的其中任一方。
在依照第1或是第2態樣的第3態樣的操作裝置中,前述複數通訊模式是各別具有通訊條件,前述第1模式的通訊條件,是與前述第2模式的通訊條件不同。
依據第3態樣的操作裝置的話,可以對應人力驅動車的使用用途及周圍的通訊環境等,藉由通訊模式的設定而任意選擇:通訊品質優先、或消耗電力減少。
在依照第3態樣的第4態樣的操作裝置中,前述第1模式中的訊號強度,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訊號強度更強。
依據第4態樣的操作裝置的話,第1模式的通訊品質,是比第2模式的通訊品質更高。藉此,可以對應人力驅動車的使用用途及周圍的通訊環境等,任意選擇:通訊品質優先的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減少的第2模式的其中任一方。
在依照第3態樣的第5態樣的操作裝置中,前述第1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次數,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次數更多。
依據第5態樣的操作裝置的話,第1模式的通訊品質,是比第2模式的通訊品質更高。藉此,可以對應人力驅動車的使用用途及周圍的通訊環境等,任意選擇:通訊品質優先的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減少的第2模式的其中任一方。
在依照第3態樣的第6態樣的操作裝置中,前述第1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間隔,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間隔更短。
依據第6態樣的操作裝置的話,第1模式的通訊品質,是比第2模式的通訊品質更高。藉此,可以對應人力驅動車的使用用途及周圍的通訊環境等,任意選擇:通訊品質優先的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減少的第2模式的其中任一方。
在依照第3態樣的第7態樣的操作裝置中,前述通訊部,是藉由頻率波段不同的複數頻道而與前述部件通訊地構成,前述第1模式中的頻道數,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頻道數更多。
依據第7態樣的操作裝置的話,第1模式的通訊品質,是比第2模式的通訊品質更高。藉此,可以對應人力驅動車的使用用途及周圍的通訊環境等,任意選擇:通訊品質優先的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減少的第2模式的其中任一方。
在依照第3態樣的第8態樣的操作裝置中,進一步具備檢出外部的通訊環境的檢出部,前述控制部,是依據由前述檢出部所產生的檢出結果,將被設定的前述通訊模式的通訊條件變更。
依據第8態樣的操作裝置的話,可以藉由更佳的通訊條件進行無線通訊。
在依照第3態樣的第9態樣的操作裝置中,進一步具備檢出外部的通訊環境的檢出部,前述控制部,是依據由前述檢出部所產生的檢出結果,設定前述通訊模式。
依據第9態樣的操作裝置的話,可以藉由更佳的通訊模式進行無線通訊。
依照第10態樣的外部末端裝置,是可與第1~第9態樣的其中任一的操作裝置通訊的外部末端裝置,可依據被輸入的資訊,設定前述操作裝置的通訊模式。
依據第10態樣的外部末端裝置的話,在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的無線通訊中,可以從複數通訊模式設定1通訊模式。藉此,可以藉由消耗電力彼此不同的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預先設定的1通訊模式而使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
在依照第10態樣的第11態樣的外部末端裝置中,具備:輸入部、及對應朝前述輸入部的輸入而生成供設定通訊模式用的設定資訊的控制部、及將前述設定資訊朝前述操作裝置發訊的發訊部。
依據第11態樣的外部末端裝置的話,在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的無線通訊中,可以從複數通訊模式設定1通訊模式。藉此,可以藉由消耗電力彼此不同的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預先設定的1通訊模式而使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
在依照第10態樣的第12態樣的外部末端裝置中,具備:報知部、及將有關於被設定的通訊模式的報知資訊從前述操作裝置收訊的收訊部、及將藉由前述收訊部而收訊到的前述報知資訊朝前述報知部報知的控制部。
依據第12態樣的外部末端裝置的話,可以確認藉由外部末端裝置被設定的通訊模式是否在操作裝置正確地被設定。
在依照第13側面的設定方法中,是在人力驅動車的部件的操作裝置中被實行的設定方法,將前述操作裝置設成包含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與前述第1模式不同的第2模式的複數通訊模式其中之1。
依據第13側面的設定方法的話,在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的無線通訊中,可以從複數通訊模式設定1通訊模式。藉此,可以藉由消耗電力彼此不同的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預先設定的1通訊模式而使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
在依照第14側面的通訊方法中,是在人力驅動車的部件的操作裝置中被實行的通訊方法,藉由在第13側面的設定方法中被設定的前述通訊模式,而使前述操作裝置與前述部件進行無線通訊。
依據第14側面的通訊方法的話,可以藉由消耗電力彼此不同的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預先設定的1通訊模式而使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操作裝置的話,可以提供在人力驅動車的部件及其操作裝置之間的無線通訊中讓使用者從消耗電力彼此不同的複數通訊模式其中之1進行設定用的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以下參照添付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最佳的實施例。本發明,不藉由實施例被限定,實施例是複數的情況時,包含組合各實施例的構成。例如,在實施例中,雖說明人力驅動車是自行車的情況時,但是人力驅動車是其他的人力驅動的車輛也可以。
實施例的人力驅動車A,是至少可以藉由人力而驅動的車輛。人力驅動車A,不限定其車輪的數量,例如也包含具有1輪車及3輪以上的車輪的車輛。人力驅動車A,是例如包含:登山車、公路用自行車、城市自行車、貨運自行車、手推車、及橫臥自行車等各種的種類的自行車以及電動自行車(E-bike)。電動自行車,是包含藉由電動馬達而將車輛的推進輔助的電動輔助自行車。只有使用人力以外的原動力的車輛,未被包含在人力驅動車A中。尤其是,只有將內燃機關作為原動力使用的車輛,是未被包含在人力驅動車中。通常,人力驅動車A,是假定為小型輕車輛,且在公道中的駕駛不需要許可證(駕照)的車輛。
如第1圖所示,人力驅動車A,是自行車。具體而言,圖示的人力驅動車A,是公路用自行車。人力驅動車A,是具備:車架A1、及前叉A2、及前輪WF、及後輪WR、及手把H、及驅動構件B。
驅動構件B,是具備:曲柄C、及第1旋轉體D1、及第2旋轉體D2、及連結構件D3。曲柄C,是具備:曲柄軸C1、及複數曲柄臂C2。曲柄軸C1,是可旋轉地被支撐於車架A1。複數曲柄臂C2,是各別被固定在曲柄軸C1的軸方向的兩端部。踏板PD是可旋轉地被安裝於各曲柄臂C2的先端。本實施例的驅動構件B,雖是鏈條驅動型式,但是可以從任意的型式選擇:皮帶驅動型式、或軸驅動型式也可以。
第1旋轉體D1,是與曲柄軸C1一體地旋轉地設於曲柄C。第1旋轉體D1,是包含1個或是齒數不同的複數前鏈輪。第1旋轉體D1,是包含複數鏈輪的情況時,複數前鏈輪,是彼此連接。第2旋轉體D2,是設於後輪WR的輪轂HR。第2旋轉體D2,是包含1個或是齒數不同的複數後鏈輪。連結構件D3,是包含鏈條。連結構件D3,是將被輸入曲柄C的力,從第1旋轉體D1傳達至第2旋轉體D2。連結構件D3,是被捲掛在第1旋轉體D1及第2旋轉體D2。藉由乘坐在人力驅動車A的使用者而被加在踏板PD的驅動力,是透過第1旋轉體D1、連結構件D3、及第2旋轉體D2被傳達至後輪WR。
如第2圖所示,人力驅動車A的通訊系統1,是包含:複數部件CO、及操作裝置10、及外部末端裝置30。
操作裝置10,是將被搭載於人力驅動車A的部件CO操作用者。使用者的操作是被輸入在操作裝置10中。在本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是例如包含:變速操作裝置及制動器操作裝置是成為一體的變速/制動器操作裝置、懸吊操作裝置、可調節坐墊柱操作裝置、行走輔助操作裝置、照明操作裝置、攝像操作裝置、及報知操作裝置。
複數部件CO,是包含對應朝操作裝置10的輸入而動作的***作裝置。本實施例的複數部件CO,是包含:變速裝置T、及制動裝置BD、及懸吊SU、及可調節坐墊柱ASP、及行走輔助裝置E、及照明裝置LD、及攝像裝置ID、及報知裝置SC。各種的部件CO,不限定於本實施例。複數部件CO,是包含至少1個部件CO即可。變速裝置T、制動裝置BD、懸吊SU、可調節坐墊柱ASP、及行走輔助裝置E,是各別包含:可動構件、及使可動構件動作的致動器。致動器,是例如,包含電動馬達。部件CO,是例如藉由從被搭載於人力驅動車A的電池BT被供給的電力,或是從被搭載於各部件CO的專用的電源被供給的電力等而動作。
變速裝置T,是包含外裝變速機。在本實施例中,變速裝置T,是包含:前撥鏈器TF、及後撥鏈器TR。前撥鏈器TF,是設於車架A1的第1旋轉體D1附近。藉由前撥鏈器TF使連結構件D3被捲掛的前鏈輪被變更,而使人力驅動車A的變速比被變更。後撥鏈器TR,是設於車架A1的後端部。藉由後撥鏈器TR使連結構件D3被捲掛的後鏈輪被變更,而使人力驅動車A的變速比被變更。在本實施例中,變速裝置T,是對應朝變速/制動器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動作。變速裝置T,是包含內裝變速機也可以。
制動裝置BD,是包含對應車輪的數量的制動裝置BD。在本實施例中,制動裝置BD,是設於前輪WF及後輪WR。2個制動裝置BD,是彼此同樣的構成也可以,不同的構成也可以。制動裝置BD,是例如,輪圈剎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制動裝置BD,是對應朝變速/制動器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動作。制動裝置BD,是碟剎裝置也可以。
懸吊SU,是包含前懸吊及後懸吊的至少1個。在本實施例中,懸吊SU,是包含前懸吊。前懸吊,是使前輪WF的從地面承受到的衝擊被緩和地動作。後懸吊,是使後輪WR的從地面承受到的衝擊被緩和地動作。在本實施例中,懸吊SU,是對應朝懸吊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動作。具體而言,對應朝懸吊操作裝置的操作,使懸吊SU的動作狀態被變更。懸吊SU的動作狀態,是包含:變位狀態、行程量、衰減力、及反彈力的至少1個。
可調節坐墊柱ASP,是可變更鞍座SD對於車架A1的高度。在本實施例中,可調節坐墊柱ASP,是例如,對應可調節坐墊柱朝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動作。
行走輔助裝置E,是將輔助人力驅動車A的推進力用的輔助驅動力輸出。行走輔助裝置E,是例如,對應被加在踏板PD的驅動力而動作。在本實施例中,行走輔助裝置E,是例如,對應朝行走輔助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動作。具體而言,對應朝行走輔助操作裝置的操作,使行走輔助裝置E的動作狀態被變更。行走輔助裝置E的動作狀態,是至少包含被加在踏板PD的驅動力及輔助驅動力的比。行走輔助裝置E,是包含致動器也就是電動馬達及外殼。電動馬達,是被收容於外殼。
照明裝置LD,是例如,包含燈泡。照明裝置LD,是例如,對應朝照明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動作。
攝像裝置ID,是例如,包含照相機。攝像裝置ID,是例如,對應朝攝像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動作。
報知裝置SC,是例如包含:LED(Light Emitting Diode)、喇叭、振動裝置、及多功能碼表(cyclocomputer)。報知裝置SC,是例如,對應朝報知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動作。
操作裝置10,是具備:控制部12、及通訊部14。操作裝置10,是進一步,具備檢出部16。操作裝置10,是進一步具備:操作部18、及發電部20、及蓄電部22。操作裝置10,是藉由無線通訊而將部件CO操作。
控制部12,是包含電腦,其包含實行被預先決定的控制程式的運算處理裝置。運算處理裝置,是例如包含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是MCU(Micro Controller Unit)。控制部12,是即使包含1個或是複數微電腦也可以。控制部12,是即使包含遠離複數場所地被配置的複數運算處理裝置也可以。控制部12,是進一步包含記憶部12a及改寫部12b。在記憶部12a中,記憶:各種的控制程式、各種的控制處理所使用的資訊、複數通訊模式、各通訊模式的通訊條件、及藉由外部末端裝置30而被設定的通訊模式。記憶部12a,是例如包含不揮發性記憶體及揮發性記憶體。記憶部12a,是例如包含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改寫部12b,是將被記憶在記憶部12a的資訊更新或是初期化地改寫。改寫部12b,是將被記憶於記憶部12a的資訊更新地覆寫也可以,將被記憶於記憶12a部的資訊初期化使記憶新的資訊也可以。控制部12的各功能,是藉由運算處理裝置實行被預先決定的控制程式而被實現。控制部12,是與控制通訊部14、檢出部16及操作部18電連接,來控制通訊部14、檢出部16及操作部18。具體而言,控制部12,是藉由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設定的通訊模式地通訊地將通訊部14控制。
通訊部14,是藉由包含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與第1模式不同的第2模式的複數通訊模式而與部件CO進行無線通訊。通訊部14,是例如包含將各種的資訊送收訊的功能。操作裝置10,是包含3個以上的通訊模式也可以。
在本實施例中,第1模式中的消耗電力,是比第2模式中的消耗電力更大。複數通訊模式是各別具有通訊條件。通訊條件,是例如訊號強度、訊號的再送次數、訊號的再送間隔及頻道數。第1模式的通訊條件,是與第2模式的通訊條件不同。在本實施例中,第1模式中的訊號強度,是比第2模式中的訊號強度更強。在本實施例中,第1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次數,是比第2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次數更多。第1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次數,是例如100次,第2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次數,是例如3次。在本實施例中,第1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間隔,是比第2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間隔更短。第1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間隔,是例如3ms,第2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間隔,是例如10ms。在本實施例中,通訊部14,是藉由頻率波段不同的複數頻道而與部件CO通訊地構成,第1模式中的頻道數,是比第2模式中的頻道數更多。第1模式中的頻道數,是例如3個,第2模式中的頻道數,是例如1個。
檢出部16,是檢出外部的通訊環境。外部的通訊環境,是例如藉由,障礙物、來自其他的無線機器的干涉、周圍的產業機器、來自電子機器及電子零件等的雜訊、來自自然的電磁雜訊等的影響而變化。控制部12,是例如,在操作裝置10的操作部18未***作的狀態中,藉由被預先決定的複數通訊條件而在通訊部14實行與部件CO的試驗通訊。控制部12,是例如藉由,試驗通訊中的通訊成功為止的訊號的再送次數、及此時的頻道的種類、訊號強度等,來判定外部的通訊環境也可以。控制部12,是依據由檢出部16所產生的檢出結果,將被設定的通訊模式的通訊條件變更也可以。控制部12,是依據由檢出部16所產生的檢出結果,設定通訊模式也可以。控制部12,是將由檢出部16所產生的檢出結果,透過通訊部14朝外部末端裝置30發訊也可以。檢出部16,是例如,在第1模式被設定的狀態檢出外部的通訊環境,在第2模式被設定的狀態不檢出外部的通訊環境也可以。控制部12,是例如,在第1模式被設定的狀態中在通訊部14實行試驗通訊,在第2模式被設定的狀態中在通訊部14不實行試驗通訊也可以。
操作部18,是讓使用者的操作被輸入的構件。操作部18,是操作桿或是按鈕。
發電部20,是對應朝操作部18的輸入而發電。發電部20,是包含:對應朝操作部18的輸入與操作部18接觸,藉由與操作部18的接觸而發電的壓電元件。被包含於操作裝置10的電力的要素,是例如藉由從發電部20被供給的電力而動作。
蓄電部22,是將藉由發電部20而被發電的電力蓄電。蓄電部22,是例如包含二次電池、及電容器。被包含於操作裝置10的電力的要素,是例如藉由從蓄電部22被供給的電力而動作。
外部末端裝置30,是可與操作裝置10進行通訊。更具體而言,外部末端裝置30,是可與操作裝置10進行有線通訊或是無線通訊。又,外部末端裝置30是與操作裝置10進行有線通訊的情況時,被包含於操作裝置10的電力的要素,是藉由從外部末端裝置30被供給的電力而動作也可以。外部末端裝置30是包含:個人電腦、智能裝置、及多功能碼表(cyclocomputer)的至少1個。智能裝置是包含:智能手錶等的穿戴式裝置、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的至少1個。外部末端裝置30,是依據被輸入的資訊,設定操作裝置10的通訊模式。外部末端裝置30,是具備:控制部32、及輸入部34、及發訊部36。外部末端裝置30,是進一步具備:收訊部38、及報知部40。
控制部32,是包含電腦,包含實行被預先決定的控制程式的運算處理裝置。運算處理裝置,是例如包含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是MCU (Micro Controller Unit)。控制部32,是即使包含1個或是複數微電腦也可以。控制部32,是即使包含遠離複數場所地被配置的複數運算處理裝置也可以。控制部12的各功能,是藉由運算處理裝置實行被預先決定的控制程式而被實現。控制部32,是與輸入部34、發訊部36、收訊部38及報知部40電連接,將輸入部34、發訊部36、收訊部38及報知部40控制。
輸入部34,是讓使用者的操作被輸入的構件。輸入部34,是按鈕、鍵盤或是液晶面板。輸入部34,是被輸入在操作裝置10設定的通訊模式及通訊條件。控制部32,是對應朝輸入部34的輸入,生成設定通訊模式用的設定資訊。控制部32,是對應朝輸入部34的輸入,生成將各通訊模式的通訊條件變更用的通訊條件資訊也可以。
發訊部36,是將設定資訊,朝操作裝置10發訊。發訊部36,是將通訊條件資訊朝操作裝置10發訊也可以。
收訊部38,是將有關於被設定的通訊模式的報知資訊從操作裝置10收訊。報知資訊,是至少包含顯示被設定的通訊模式的內容。報知資訊,較佳是,例如包含:顯示通訊中的頻道的內容、顯示外部的通訊環境的檢出結果的內容、及顯示被設定的通訊模式的通訊條件的內容的至少1個。
報知部40,是包含:視覺地通知報知資訊的顯示部、藉由聲音通知報知資訊的喇叭,藉由光通知報知資訊的發光部的至少其中任一個。顯示部,是例如包含:液晶顯示部、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顯示部、及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發光部,是例如包含LED。報知部40,是包含喇叭的情況時,預先決定的報知資訊,是包含預先決定的聲音及預先決定的語音的至少一方。報知部40,是包含發光裝置的情況時,預先決定的報知資訊,是包含預先決定的顏色及預先決定的發光圖型的至少一方。控制部32,是將藉由收訊部38收訊到的報知資訊,朝報知部40報知。
在第3圖,顯示外部末端裝置30的輸入部34的一例。輸入部34,是具有:第1選擇部34a、及第2選擇部34b、及決定部34c。在本例中,輸入部34,是液晶面板。第1選擇部34a,是藉由使用者被觸碰,而將第1模式假選擇。在本例中,第1模式是被稱為「通常模式」。第1選擇部34a,是例如,被使用者觸碰的話就亮燈,報知是假選擇狀態。第2選擇部34b,是藉由使用者被觸碰,而將第2模式假選擇。在本例中,第2模式是被稱為「長壽命模式」。第2選擇部34b,是例如,被使用者觸碰的話就亮燈,報知是假選擇狀態。決定部34c,是在第1模式或是第2模式被假選擇的狀態中,藉由使用者被觸碰,而在操作裝置10,設定被假選擇的通訊模式。輸入部34,是報知部40的顯示部的一部分也可以。第1選擇部34a,是例如,在操作裝置10被設定成第1模式的狀態中由紅色亮燈,在第1模式被假選擇的狀態中由白色亮燈。第2選擇部34b,是例如,在操作裝置10被設定成第2模式的狀態中由綠色亮燈,在第2模式被假選擇的狀態中由白色亮燈。決定部34c,是例如,控制部32是在將從發訊部36朝操作裝置10的通訊部14被假選擇的通訊模式發訊期間亮燈,通訊終了的話就熄燈。
以下,在人力驅動車A的部件CO的操作裝置10中被實行的設定方法,是顯示從包含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與第1模式不同的第2模式的複數通訊模式被選擇的1通訊模式,設定操作裝置10的設定方法。第4圖,是在本實施例的外部末端裝置30中設定通訊模式的情況時由控制部32所產生的控制流程的一例。控制部32,是在輸入部34中,複數通訊模式的其中任一的設定若被決定的話,移動至步驟S10開始處理。
控制部32,是在步驟S10中,將對應朝輸入部34的輸入而生成的設定資訊,從發訊部36朝操作裝置10的通訊部14發訊。
控制部32,是在步驟S12中,判別發訊部36及操作裝置10的通訊部14的通訊是否成功。控制部32,是在步驟S12中判別發訊部36及操作裝置10的通訊部14的通訊為成功的情況時,在步驟S14中,將被更新的通訊模式朝報知部40報知,終了處理。控制部32,是在步驟S12中判別為發訊部36及操作裝置10的通訊部14的通訊是未成功的情況時,終了處理。
第5圖,是在實施例的操作裝置10中設定通訊模式的情況時由控制部12所產生的控制流程的一例。控制部12,是通訊部14收訊到來自外部末端裝置30的發訊部36的設定資訊的話,移動至步驟S16開始處理。
控制部12,是在步驟S16中,依據通訊部14所收訊到的設定資訊,將被記憶在記憶部12a的通訊模式的設定資訊,藉由改寫部12b改寫。
控制部12,是在步驟S18中,從通訊部14朝外部末端裝置30的收訊部38,將有關於被更新的通訊模式的報知資訊發訊,終了處理。
以下,在人力驅動車A的部件CO的操作裝置10中被實行的通訊方法,是藉由在上述的設定方法中被設定的通訊模式,而使操作裝置10顯示部件CO及無線通訊的通訊方法。第6圖,是本實施例的操作裝置10***作的情況時的由控制部12所產生的控制流程的一例。控制部12,是操作裝置10的操作部18***作的話,移動至步驟S20開始處理。控制部12,是藉由被設定的通訊模式,而依據被預先決定的訊號的再送次數Ne及被預先決定的訊號的再送間隔Te實行處理。第1模式的訊號的再送次數Ne,是例如100次,訊號的再送間隔Te,是例如3ms。第2模式的訊號的再送次數Ne,是例如3次,訊號的再送間隔Te,是例如10ms。在步驟S20中,控制部12,是將被實行的再送次數的計數器值也就是再送實行次數N設成N=0,記憶在記憶部12a,移動至步驟S22。
控制部12,是在步驟S22中,藉由被設定的通訊模式而與通訊部14部件CO進行無線通訊。部件CO,是收訊到來自通訊部14的通訊的情況時,朝通訊部14將收訊確認發訊。部件CO,是依據來自通訊部14的通訊,將部件CO適宜操作,將操作完成資訊朝通訊部14發訊也可以。
控制部12,是在步驟S24中,將來自無線通訊的實行的時間T設成T=0,使加算正時器開始。控制部12,是在步驟S26中,取得時間T,判別時間T是否為被預先決定的訊號的再送間隔Te以上。控制部12,是判別為時間T不是被預先決定的訊號的再送間隔Te以上的情況時,再度實行步驟S26。
控制部12,是在步驟S26中判別為時間T是被預先決定的訊號的再送間隔Te以上的情況時,在步驟S28中,判別通訊部14及部件CO之間的無線通訊是否成功。控制部12,是在步驟S28中判別為通訊部14及部件CO之間的無線通訊是成功的情況時,終了處理。通訊部14及部件CO之間的無線通訊是否成功的判別,是例如,依據是否收訊到來自部件CO的收訊確認或是操作完成資訊進行判別也可以。
控制部12,是在步驟S28中判別通訊部14及部件CO之間的無線通訊為未成功的情況時,在步驟S30中,將再送實行次數N增加1而成為N=N+1,在改寫部12b將記憶部12a改寫。控制部12,是在步驟S32中,將再送實行次數N取得,判別再送實行次數N是否為被預先決定的訊號的再送次數Ne以上。控制部12,是在步驟S32中判別為再送實行次數N不是被預先決定的訊號的再送次數Ne以上的情況時,實行步驟S22。控制部12,是在步驟S32中判別為再送實行次數N是被預先決定的訊號的再送次數Ne以上的情況時,終了處理。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不是藉由此實施例的內容來限定實施例。且,在前述的構成要素中,包含本行業者可以容易地想到、或實質上同一的均等的範圍者。進一步,前述的構成要素可適宜組合。進一步,在不脫離前述的實施例的實質範圍可以省略各種構成要素、或進行置換或是變更。
A‧‧‧人力驅動車CO‧‧‧部件1‧‧‧通訊系統10‧‧‧操作裝置12‧‧‧控制部12a‧‧‧記憶部12b‧‧‧改寫部14‧‧‧通訊部16‧‧‧檢出部18‧‧‧操作部20‧‧‧發電部22‧‧‧蓄電部30‧‧‧外部末端裝置32‧‧‧控制部34‧‧‧輸入部34a‧‧‧第1選擇部34b‧‧‧第2選擇部34c‧‧‧決定部36‧‧‧發訊部38‧‧‧收訊部40‧‧‧報知部
[第1圖] 實施例的包含操作裝置的人力驅動車的示意圖。   [第2圖] 實施例的包含操作裝置的通訊系統的方塊圖。   [第3圖] 顯示實施例的外部末端裝置的輸入部的一例的示意圖。   [第4圖] 說明實施例的操作裝置中的通訊模式的設定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圖。   [第5圖] 說明實施例的操作裝置中的通訊模式的設定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圖。   [第6圖] 說明實施例的與操作裝置的部件之間的無線通訊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圖。
10‧‧‧操作裝置
12‧‧‧控制部
12a‧‧‧記憶部
12b‧‧‧改寫部
14‧‧‧通訊部
16‧‧‧檢出部
18‧‧‧操作部
20‧‧‧發電部
22‧‧‧蓄電部
30‧‧‧外部末端裝置
32‧‧‧控制部
34‧‧‧輸入部
36‧‧‧發訊部
38‧‧‧收訊部
40‧‧‧報知部
ASP‧‧‧可調節坐墊柱
BD‧‧‧制動裝置
CO‧‧‧部件
E‧‧‧行走輔助裝置
LD‧‧‧照明裝置
ID‧‧‧攝像裝置
SC‧‧‧報知裝置
SU‧‧‧懸吊
T‧‧‧變速裝置

Claims (14)

  1. 一種操作裝置,   是將被搭載於人力驅動車的部件操作用的操作裝置,具備:   藉由包含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與前述第1模式不同的第2模式的複數通訊模式而與前述部件進行無線通訊的通訊部、及   藉由前述複數通訊模式之中被設定的通訊模式進行通訊而將前述通訊部控制的控制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操作裝置,其中,   前述第1模式中的消耗電力,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消耗電力更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操作裝置,其中,   前述複數通訊模式是各別具有通訊條件,前述第1模式的通訊條件,是與前述第2模式的通訊條件不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操作裝置,其中,   前述第1模式中的訊號強度,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訊號強度更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操作裝置,其中,   前述第1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次數,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次數更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操作裝置,其中,   前述第1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間隔,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訊號的再送間隔更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操作裝置,其中,   前述通訊部,是藉由頻率波段不同的複數頻道而與前述部件通訊地構成,   前述第1模式中的頻道數,是比前述第2模式中的頻道數更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操作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檢出外部的通訊環境的檢出部,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由前述檢出部所產生的檢出結果,將被設定的前述通訊模式的通訊條件變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操作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檢出外部的通訊環境的檢出部,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由前述檢出部所產生的檢出結果,設定前述通訊模式。
  10. 一種外部末端裝置,   可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的操作裝置進行通訊的外部末端裝置,   依據被輸入的資訊,設定前述操作裝置的通訊模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外部末端裝置,其中,具備:   輸入部、及   對應朝前述輸入部的輸入而生成供設定通訊模式用的設定資訊的控制部、及   將前述設定資訊朝前述操作裝置發訊的發訊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外部末端裝置,其中,具備:   報知部、及   將有關於被設定的通訊模式的報知資訊從前述操作裝置收訊的收訊部、及   將藉由前述收訊部而收訊到的前述報知資訊朝前述報知部報知的控制部。
  13. 一種設定方法,   是在人力驅動車的部件的操作裝置中被實行的設定方法,   將前述操作裝置設成從包含第1模式、及消耗電力與前述第1模式不同的第2模式的複數通訊模式所選擇的1通訊模式。
  14. 一種通訊方法,   是在人力驅動車的部件的操作裝置中被實行的通訊方法,   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設定方法而被設定的前述通訊模式,而使前述操作裝置與前述部件進行無線通訊。
TW107128730A 2018-08-17 2018-08-17 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TWI767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8730A TWI767038B (zh) 2018-08-17 2018-08-17 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DE102019121822.5A DE102019121822A1 (de) 2018-08-17 2019-08-13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externes endgerät, einstell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8730A TWI767038B (zh) 2018-08-17 2018-08-17 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9174A true TW202009174A (zh) 2020-03-01
TWI767038B TWI767038B (zh) 2022-06-11

Family

ID=69320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8730A TWI767038B (zh) 2018-08-17 2018-08-17 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19121822A1 (zh)
TW (1) TWI76703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8147A (zh) * 2000-10-04 2003-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机
JP7036535B2 (ja) * 2016-11-30 2022-03-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子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21822A1 (de) 2020-02-20
TWI767038B (zh) 2022-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5310B (zh) 電子裝置及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
CN108216451B (zh) 自行车用显示装置
TWI727063B (zh) 自行車用控制裝置、自行車組件、以及自行車用控制系統
US10252762B2 (en) Ope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bicycle display
TWI762314B (zh) 自行車的電動系統
TWI744534B (zh) 自行車用電源系統
US20210155315A1 (en) Interface for electric assist bicycle
US11597470B2 (en) Human-powered vehicle component,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quipment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I728315B (zh) 控制裝置及控制系統
TWI767038B (zh) 操作裝置、外部末端裝置、設定方法及通訊方法
JP7440305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JP7046704B2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ペアリング方法
JP2016199227A (ja) 電動自転車
JP6921778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JP6854250B2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報知システム
US20220001955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JP2023150077A (ja) コンポーネン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システム
TWI724293B (zh) 維修裝置
CN115675715A (zh) 人力驱动车的操作装置及人力驱动车
JP2023020831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操作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