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6328A - 轉矩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轉矩感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6328A
TW202006328A TW108116531A TW108116531A TW202006328A TW 202006328 A TW202006328 A TW 202006328A TW 108116531 A TW108116531 A TW 108116531A TW 108116531 A TW108116531 A TW 108116531A TW 202006328 A TW202006328 A TW 2020063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torque sensor
strain
sensor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6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8989B (zh
Inventor
星野啓也
遠藤嵩幸
保刈龍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產科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產科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產科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6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6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8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898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3/00Measuring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in general
    • G01L3/02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 G01L3/0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 G01L3/10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 G01L3/108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involving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3/00Measuring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in general
    • G01L3/02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 G01L3/1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is other than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 G01L3/1407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is other than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springs
    • G01L3/1428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is other than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springs using electrical transducers
    • G01L3/1457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is other than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springs using electrical transducers involving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3/00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 B25J13/08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by means of sensing devices, e.g. viewing or touching devices
    • B25J13/085Force or torque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61Force sensors associated with industrial machines or actu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61Force sensors associated with industrial machines or actuators
    • G01L5/0076Force sensors associated with manufacturing machi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2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he force applied to control members, e.g. control members of vehicles, triggers
    • G01L5/226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he force applied to control members, e.g. control members of vehicles, triggers to manipulators, e.g. the force due to gri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25J19/02Sens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提升檢測精度的轉矩感測器。轉矩感測器具備第1構造體、第2構造體、設置於第1構造體與第2構造體之間的第3構造體、及設置於第1構造體與第2構造體之間的至少2個感測部,第1構造體與第2構造體當中較靠近感測部的一者的剛性比另一者的剛性更高。

Description

轉矩感測器
發明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例如機械手臂等之轉矩感測器。
發明背景 轉矩感測器具有:第1構造體,供轉矩施加;第2構造體,供轉矩輸出;及複數個應變部,作為樑並連結第1構造體與第2構造體,在這些應變部配置有作為感測器元件的複數個應變計。藉由這些應變計可構成橋接電路(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2、3)。
已開發有下述技術:在對汽車的引擎等的輸出部所產生的轉矩進行測定的轉矩量轉換器中,減少轉矩以外的彎曲應力之影響(參照例如專利文獻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09673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5-04920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7-17298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10-169586號公報
發明概要 例如圓盤狀的轉矩感測器具有第1構造體、第2構造體、與在第1構造體與第2構造體之間的第3構造體,且在第1構造體與第2構造體之間設置作為感測器的應變體、或應變計。
在將第1構造體透過包含馬達或減速機之驅動部而固定到機械手臂的例如基台上,且將第2構造體固定到機械手臂的例如手臂上來使用的情況下,除了轉矩以外,會在轉矩感測器增加伴隨於機械手臂的搬送重量與到負荷的距離、及動作加速度之彎曲力矩、或其反作用力的負載。
像這樣,當對轉矩感測器施加轉矩以外的彎曲力矩或負載(X軸方向為Fx、Y軸方向為Fy、Z軸方向為Fz)即平移力時,雖然形成有使應變成為對稱之形式的應變計配置,但是會因為構造非對稱、負荷非對稱而產生非對稱的位移(應變)。因此,會因他軸干涉而產生感測器輸出,並使得轉矩感測器的檢測精度降低。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是提供一種可使檢測精度提升的轉矩感測器。
本實施形態的轉矩感測器具備:第1構造體;第2構造體;第3構造體,設置於前述第1構造體與前述第2構造體之間;及至少2個感測部,設置於前述第1構造體與前述第2構造體之間,靠近前述感測部的前述第1構造體與前述第2構造體之其中一者的剛性,比遠離前述感測部的前述第1構造體與前述第2構造體之另一者更高。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來說明。在圖式中,對相同的部分是附加相同的符號。
首先,參照圖1、圖2,針對本實施形態所適用的機械手臂30及轉矩感測器40作說明。
圖1所顯示的是多關節機器人,即機械手臂30的一例。機械手臂30具備有例如基台31、第1手臂32、第2手臂33、第3手臂34、第4手臂35、作為驅動源的第1驅動部36、第2驅動部37、第3驅動部38、第4驅動部39。然而,機械手臂30的構成並非限定於此,而是可變形的。
第1手臂32是藉由設置於第1關節J1的第1驅動部36,而設為可相對於基台31旋轉。第2手臂33是藉由設置於第2關節J2的第2驅動部37,而設為可相對於第1手臂32旋轉。第3手臂34是藉由設置於第3關節J3的第3驅動部38,而設為可相對於第2手臂33旋轉。第4手臂35是藉由設置於第4關節J4的第4驅動部39,而設為可相對於第3手臂34旋轉。第4手臂35可裝設未圖示的手部或各種工具。
第1驅動部36~第4驅動部39具備有例如後述之馬達、減速機、與轉矩感測器。 (第1實施形態)
圖2至圖5所顯示的是第1實施形態之圓盤狀的轉矩感測器40。轉矩感測器40可設置於機械手臂30的例如第1驅動部36。但是,轉矩感測器40也可設置於機械手臂30的例如第2驅動部37~第4驅動部39。
轉矩感測器40具備有第1構造體41、第2構造體42、複數個第3構造體43、與作為感測部的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等。
第1構造體41與第2構造體42是形成為環狀,第2構造體42的直徑比第1構造體41的直徑更小。第2構造體42是與第1構造體41配置成同心狀,第1構造體41與第2構造體42是藉由配置成放射狀之複數個作為樑部的第3構造體43來連結。複數個第3構造體43是在第1構造體41與第2構造體42之間傳達轉矩。第2構造體42具有中空部42a,在中空部42a中例如有未圖示的配線通過。
安裝有轉矩感測器40的第1手臂32等是例如由鋁所構成。因此,第1構造體41、第2構造體42、複數個第3構造體43雖然是由楊氏模數比鋁更高的金屬材料(例如不鏽鋼)所構成,但只要能夠相對於所施加的轉矩或彎曲力矩具有機械上充分的強度即可,亦可使用金屬以外的材料。
在第1構造體41與第2構造體42之間,設有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構成第1應變感測器44的應變體44a與構成第2應變感測器45之應變體45a的一端部是各自接合於第1構造體41,應變體44a、45a的另一端部是各自接合於第2構造體42。
應變體44a及應變體45a的厚度是比第1構造體41、第2構造體42、及複數個第3構造體43的厚度更薄。
第1應變感測器44與第2應變感測器45是配置於相對於第1構造體41及第2構造體42的中心(轉矩的作用中心)呈對稱的位置。換言之,第1應變感測器44與第2應變感測器45是配置於環狀的第1構造體41及第2構造體42的直徑上。
應變體44a及應變體45a的表面設置有後述之複數個應變計。應變體44a及應變體45a的各應變計是各自構成橋接電路。應變體44a及應變體45a是各自連接於未圖示的可撓性基板。可撓性基板是連接於由蓋件46所覆蓋之未圖示的印刷基板。在印刷基板中配置有將2個橋接電路的輸出電壓放大的運算放大器等。由於電路構成並非本實施形態的本質,因此省略說明。
圖4是將圖2所示的區域A放大而顯示。應變體44a的表面設置有作為感測器元件的例如4個應變計51、52、53、54。可藉由4個應變計51、52、53、54來構成橋接電路。
在第1實施形態中,應變計51、52、53、54是在比應變體44a的有效長度(作為應變體而作用的部分的長度)L的中央部CT更朝例如第2構造體42側的區域AR1配置。此區域AR1是在應變體44a的有效長度L的範圍內對應變體44a產生較大的應變的區域,且是使對於轉矩以外的方向(例如Fx、My方向)的力之第1應變感測器44的靈敏度、與轉矩(Mz)方向中的第1應變感測器44的靈敏度成為相同的區域。
以下,在第1構造體41及第2構造體42中,將靠近應變計51、52、53、54之側稱為檢測側。在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下,第2構造體42相當於檢測側。
第2應變感測器45也是與第1應變感測器44相同的構成,在第2應變感測器45中也是第2構造體42相當於檢測側。
在第1實施形態中,轉矩感測器40的檢測側的構造體的剛性是設得比其以外的構造體的剛性更高。亦即,在轉矩感測器40中,第2構造體42的剛性是設得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的剛性更高。
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第2構造體42的厚度T2設得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的厚度T1更厚。
上述構成的轉矩感測器40的第1構造體41可例如供第1手臂32安裝,第2構造體42可透過包含未圖示的馬達或減速機之第1驅動部36而固定於基台31。但是,也可透過第1驅動部36將轉矩感測器40的第1構造體41固定於基台31,且將第2構造體42例如固定於第1手臂32。
在此狀態下,若驅動第1驅動部36,會將圖2所示的轉矩(Mz)方向的力施加到轉矩感測器40。轉矩感測器40的第1構造體41會相對於第2構造體42朝轉矩(Mz)方向位移。轉矩感測器40可以藉由第1構造體41相對於第2構造體42位移,而從第1應變感測器44、第2應變感測器45輸出電氣訊號來檢測轉矩。
另一方面,在藉由第1手臂32至第4手臂35的動作,而在第1手臂32產生了轉矩以外(Mx,My)方向的彎曲力矩的情況下,彎曲力矩或平行力會施加到第1構造體41。但是,因為第2構造體42具有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更高的剛性,所以可抑制第2構造體42的變形。因此,可抑制構成第1應變感測器44、第2應變感測器45之複數個應變計的電阻值的變化。從而,可以抑制對轉矩以外(Mx、My)方向的彎曲力矩的訊號的輸出,而可提升轉矩的檢測精度。
在第1實施形態中,為了提高第2構造體42的剛性,而將第2構造體42的厚度設得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的厚度更厚。但是,並不受限於此,也可將第2構造體42以楊氏模數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更高的材料來構成。在這種情況下,第2構造體42即毋須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更厚,且亦可為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的厚度以下。 (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
根據上述第1實施形態,構成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之應變計51、52、53、54是配置在應變體44a的有效長度中第2構造體42側的區域,且較接近於應變計51、52、53、54之第2構造體42具有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更高的剛性。因此,因為在對第1構造體41施加有轉矩以外的彎曲力矩或平移力的情況下,可以抑制第2構造體42的變形,所以可以抑制構成第1應變感測器44、第2應變感測器45之複數個應變計的電阻值的變化。從而,可以抑制對轉矩以外的彎曲力矩的訊號的輸出,而可提升轉矩的檢測精度。
又,為了提高轉矩感測器40的剛性,可不增加轉矩感測器40整體的厚度,而僅增加檢測側的第2構造體42的厚度。因此,相較於將轉矩感測器40整體的厚度形成得較厚的情況,可為了得到必要的性能而進行轉矩感測器40的輕量化。
此外,因為未增加轉矩感測器40整體的厚度,而僅增加第2構造體42的厚度,所以可防止安裝有轉矩感測器40之第1驅動部36的厚度的增加。 (第2實施形態)
圖5、圖6所顯示的是第2實施形態。因為在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2構造體42的剛性設得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的剛性更高,所以將第2構造體42的厚度設得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的厚度更厚。
另一方面,因為在第2實施形態中,以轉矩感測器40的第1構造體41、第2構造體42、及第3構造體43的厚度是如圖6所示地相等的方式,將第2構造體42的剛性設得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的剛性更高,所以在第2構造體42安裝有作為補強構件的配接器(adapter)60。具體而言,環狀的配接器60是藉由例如複數個螺絲61而固定於第2構造體42的一面上。
配接器60的材料可適用與轉矩感測器4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或楊氏模數比轉矩感測器40的材料更高的材料。
如圖5、圖6所示,在已藉由複數個螺絲61將配接器60安裝於轉矩感測器40的狀態下,例如在將旋轉力矩My以Y軸為中心左右對稱地施加於轉矩感測器40的情況,難以在由螺絲61所形成的緊固部上產生扭轉,而可以降低他軸干涉的影響。
在第2實施形態中,所顯示的是將螺絲61配置在從連結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的直徑(Y軸)分離的位置的情況。具體而言,2個螺絲61是配置在相對於連結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的直徑(Y軸)例如呈對稱的位置上。
圖7所顯示的是配置於第1應變感測器44的附近的2個螺絲61與應變體44a的位置關係。2個螺絲61是配置在以應變體44a(Y軸)作為中心呈對稱的位置上。
像這樣,因為將2個螺絲61配置在相對於第1應變感測器44呈對稱的位置的情況下,對應於第1應變感測器44的部分因配接器60而增加厚度,所以會使第1應變感測器44附近的極慣性矩變大,而變得難以扭轉。因此,在以Y軸為中心將旋轉力矩My施加到轉矩感測器40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在位於2個螺絲61之間的緊固部62產生的扭轉,而可以減少他軸干涉的影響。
雖然圖5是將2個螺絲61配置在相對於第1應變感測器44呈對稱的位置,但螺絲61亦可配置在連結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的線上。但是,藉由將螺絲61配置在連結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的線上以外的位置上,可以讓極慣性矩變大,而變得更難以扭轉。 (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
上述第2實施形態也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可以減少他軸干涉,而可提升轉矩的檢測精度。
而且,根據第2實施形態,所使用的是與轉矩感測器40不同的配接器60。因此,容易根據使用條件來調整配接器60的剛性。可容易地設定符合使用條件之最佳的剛性。
又,作為配接器60的材料,可以藉由使用與轉矩感測器40的材料不同的材料,而將配接器60的厚度形成得較薄以獲得必要的剛性。因此,可將轉矩感測器40進一步薄型化。
此外,藉由使用與轉矩感測器40不同的配接器60,可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而減少用於加工轉矩感測器40的工時。
配接器60的形狀因為與轉矩感測器40同樣地為環狀,且因為加工容易而可以削減加工工時,所以可抑制製造成本的增加。
又,讓用於將配接器60固定在第2構造體42的複數個螺絲61各自相對於第1應變感測器44、第2應變感測器45對稱地配置。因此,在以Y軸為中心而將旋轉力矩My施加到轉矩感測器40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在各自對應於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之位於2個螺絲61之間的緊固部62所產生的扭轉。從而,可以減少他軸干涉的影響,而可提升轉矩的檢測精度。
圖8所顯示的是在已將配接器60安裝在轉矩感測器40的狀態下,將旋轉力矩(輸入力矩)My以Y軸為中心左右對稱地施加到轉矩感測器40的情況下的應變計51、52、53、54的電阻的變化率。
在此,R1、R2、R3、R4各自表示應變計51、52、53、54的電阻。
因為相對於旋轉力矩之電阻的變化具有遲滯(hysteresis),所以圖8所顯示的是對轉矩感測器40施加了2次旋轉力矩的結果。
圖9是圖8的比較例的圖,且所顯示的是已將配接器60從轉矩感測器40去除的情況下的電阻的變化率。
如從圖8所清楚看出地,可得知下述情形:藉由將配接器60安裝於轉矩感測器40,可減少旋轉力矩My的影響(他軸干涉),且可抑制電阻值的變化。
圖10所顯示的是改變配接器60的厚度的情況下的電阻的變化率。將圖9所示的無配接器60的情況的電阻的變化率的寬度W設為100%來記載,而分別記載配接器60的厚度為例如5mm及10mm的電阻的變化率的平均值。在此,N是表示無配接器60的情況。
如從圖10所清楚看出地,可得知下述情形:從無配接器60的情況(N)隨著配接器60的厚度增加為5mm、10mm,可減少他軸干涉的影響。亦即,可得知下述情形:隨著配接器60的剛性提高,可減少他軸干涉的影響。 (第3實施形態)
圖11是顯示第3實施形態。
在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配置有應變計51、52、53、54的區域AR1是在第2構造體42的附近,第2構造體42相當於檢測側。因此,將第2構造體42的剛性設得比第1構造體41及第3構造體43的剛性更高。
如圖11所示,第3實施形態中,配置應變計51、52、53、54的區域是在第1構造體41的附近,第1構造體41相當於檢測側。
未圖示的第2應變感測器45的應變計也是與第1應變感測器44的應變計同樣地配置於第1構造體41的附近。
因此,將作為檢測側的第1構造體41的剛性設得比第2構造體42及第3構造體43的剛性更高。
具體而言,第1構造體41的厚度是形成得比第2構造體42、第3構造體43的厚度更厚。
作為提高第1構造體41的剛性的手段是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可將第1構造體41的材料以楊氏模數較高的材料來形成。
或者,如圖12所示,也可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藉由複數個螺絲71來將作為補強構件的環狀的配接器70安裝於第1構造體41的一面上。在這種情況下,第1構造體41、第2構造體42、及第3構造體43的厚度為相等。
又,因為在將2個螺絲71配置在相對於第1應變感測器44呈對稱的位置的情況下,對應於第1應變感測器44的部分的厚度增加,所以使得極慣性矩變大,而變得難以讓緊固部扭轉。因此,在以Y軸作為中心將旋轉力矩My施加到轉矩感測器40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在位於2個螺絲71之間的緊固部產生的扭轉,而可以減少他軸干涉的影響。
螺絲71亦可配置在連結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的線上。但是,藉由將螺絲71配置在連結第1應變感測器44及第2應變感測器45的線上以外的位置上,可以讓極慣性矩變大,而變得更難以扭轉。 (第3實施形態之效果)
藉由上述第3實施形態也可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此外,本發明並非原樣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的發明,且在實施階段中,可以在不超出其主旨的範圍內將構成要件變形並具體化。又,藉由於上述各實施形態所揭示的複數個構成要件的適當的組合,可以形成各種發明。例如,亦可從實施形態所示的全部構成要件中刪除幾個構成要件。此外,亦可將涵蓋不同的實施形態的構成要件進行適當組合。
30‧‧‧機械手臂 31‧‧‧基台 32‧‧‧第1手臂 33‧‧‧第2手臂 34‧‧‧第3手臂 35‧‧‧第4手臂 36‧‧‧第1驅動部 37‧‧‧第2驅動部 38‧‧‧第3驅動部 39‧‧‧第4驅動部 40‧‧‧轉矩感測器 41‧‧‧第1構造體 42‧‧‧第2構造體 42a‧‧‧中空部 43‧‧‧第3構造體 44‧‧‧第1應變感測器 44a、45a‧‧‧應變體 45‧‧‧第2應變感測器 46‧‧‧蓋件 51、52、53、54‧‧‧應變計 60、70‧‧‧配接器 62‧‧‧緊固部 61、71‧‧‧螺絲 A、AR1‧‧‧區域 CT‧‧‧中央部 L‧‧‧有效長度 J1‧‧‧第1關節 J2‧‧‧第2關節 J3‧‧‧第3關節 J4‧‧‧第4關節 Mx、My‧‧‧旋轉力矩(轉矩以外方向的彎曲力矩) Mz‧‧‧轉矩 R1、R2、R3、R4‧‧‧應變計的電阻 T1、T2‧‧‧厚度 W‧‧‧寬度 Fx、Fy、Fz‧‧‧負載(平移力) X、Y‧‧‧方向
圖1是顯示可適用第1實施形態的機械手臂之一例的立體圖。
圖2是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轉矩感測器之一例的平面圖。
圖3是圖2的側面圖。
圖4是將圖2之以A表示的部分放大而顯示的立體圖。
圖5是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轉矩感測器之一例的平面圖。
圖6是將圖5的主要部位分解而顯示的立體圖。
圖7是沿著圖5之VII-VII線的截面圖。
圖8是用於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的圖。
圖9是顯示圖8的比較例的圖。
圖10是用於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的圖。
圖11是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主要部位的立體圖。
圖12是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圖,且是將主要部位分解而顯示的立體圖。
40‧‧‧轉矩感測器
41‧‧‧第1構造體
42‧‧‧第2構造體
42a‧‧‧中空部
43‧‧‧第3構造體
44‧‧‧第1應變感測器
44a、45a‧‧‧應變體
45‧‧‧第2應變感測器
46‧‧‧蓋件
A‧‧‧區域
Mx、My‧‧‧旋轉力矩(轉矩以外方向的彎曲力矩)
Mz‧‧‧轉矩
Fx、Fy、Fz‧‧‧負載(平移力)
X、Y‧‧‧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轉矩感測器,其特徵在於: 具備: 第1構造體; 第2構造體; 第3構造體,設置於前述第1構造體與前述第2構造體之間;及 至少2個感測部,設置於前述第1構造體與前述第2構造體之間, 靠近前述感測部的前述第1構造體與前述第2構造體之其中一者的剛性,比遠離前述感測部的前述第1構造體與前述第2構造體之另一者更高。
  2. 如請求項1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感測部是配置於前述第2構造體的附近。
  3. 如請求項2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第2構造體的厚度比前述第1構造體及前述第3構造體的厚度更厚。
  4. 如請求項2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第2構造體是藉由楊氏模數比前述第1構造體及前述第3構造體更高的材料所構成。
  5. 如請求項2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第2構造體更具備補強構件。
  6. 如請求項5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第1構造體、前述第2構造體及前述第3構造體的厚度為相等。
  7. 如請求項5之轉矩感測器,其更具備將前述補強構件固定於前述第2構造體的螺絲,前述螺絲是設置在相對於連結前述2個感測部的線而成為對稱的位置。
  8. 如請求項5之轉矩感測器,其更具備將前述補強構件固定於前述第2構造體的螺絲,前述螺絲是設置在連結前述2個感測部的線上以外的位置。
  9. 如請求項1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感測部是配置在前述第1構造體的附近。
  10. 如請求項9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第1構造體的厚度比前述第2構造體及前述第3構造體的厚度更厚。
  11. 如請求項9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第1構造體更具備補強構件。
  12. 如請求項11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第1構造體、前述第2構造體及前述第3構造體的厚度為相等。
  13. 如請求項11之轉矩感測器,其更具備將前述補強構件固定於前述第1構造體的螺絲,前述螺絲是設置在相對於連結前述2個感測部的線而成為對稱的位置。
  14. 如請求項11之轉矩感測器,其更具備將前述補強構件固定於前述第1構造體的螺絲,前述螺絲是設置在連結前述2個感測部的線上以外的位置。
TW108116531A 2018-07-13 2019-05-14 轉矩感測器 TWI818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3260 2018-07-13
JP2018133260A JP2020012660A (ja) 2018-07-13 2018-07-13 トルク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6328A true TW202006328A (zh) 2020-02-01
TWI818989B TWI818989B (zh) 2023-10-21

Family

ID=6914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6531A TWI818989B (zh) 2018-07-13 2019-05-14 轉矩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1927B2 (zh)
EP (1) EP3822603A4 (zh)
JP (1) JP2020012660A (zh)
CN (1) CN112424578B (zh)
TW (1) TWI818989B (zh)
WO (1) WO20200127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08071A (ja) * 2021-01-12 2022-07-25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ドライブプレート型トルク変換器
WO2022173793A1 (en) * 2021-02-11 2022-08-18 Mako Surgical Corp. Robotic manipulator comprising isolation mechanism for force/torque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6034A (en) * 1986-07-15 1989-06-06 Ricoh Company, Ltd. Force sensing apparatus
JPH05187940A (ja) * 1992-01-14 1993-07-27 Fujitsu Ltd 力検出装置とその方法
KR100199691B1 (ko) * 1997-05-19 1999-06-15 김동진 6분력 로드셀
US6038933A (en) * 1997-07-15 2000-03-21 Mts Systems Corporation Multi-axis load cell
JP3261653B2 (ja) * 1999-07-07 2002-03-0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指装着型6軸力覚センサ
WO2003087719A1 (fr) * 2002-04-02 2003-10-23 Asahi Kasei Emd Corporation Capteur d'inclinai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 capteur d'inclinaison et procede permettant de mesurer l'inclinaison
WO2005085981A1 (en) * 2004-02-03 2005-09-1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vibration output commands in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JP5243704B2 (ja) * 2006-08-24 2013-07-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力覚センサ
JP2010169586A (ja) 2009-01-23 2010-08-05 Minebea Co Ltd トルク量変換器
JP5243988B2 (ja) * 2009-02-10 2013-07-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軸力覚センサおよび加速度センサ
JP5507306B2 (ja) * 2010-03-30 2014-05-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力覚センサ用チップおよび加速度センサ用チップ
JP5719521B2 (ja) * 2010-03-30 2015-05-20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3軸力センサ
JP4948630B2 (ja) * 2010-08-05 2012-06-06 株式会社トライフォース・マネジメント トルクセンサ
JP5699904B2 (ja) 2011-10-28 2015-04-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起歪体及びトルクセンサ
US9677955B2 (en) 2013-03-27 2017-06-13 Semitec Corporation Contact force sensor
JP6135408B2 (ja) 2013-09-04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ルクセンサ、駆動装置、及びロボット
US9778119B2 (en) * 2013-10-05 2017-10-03 Bertec Limited Load transducer and force measurement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JP6047703B2 (ja) * 2014-09-26 2016-12-21 株式会社レプトリノ 力覚センサ
WO2016121129A1 (ja) * 2015-01-26 2016-08-04 株式会社ワコーテック 力覚センサ
US10557764B2 (en) * 2015-01-26 2020-02-11 Tri-Force Management Corporation Torque sensor which detects torque around a predetermined rotation axis
KR101755845B1 (ko) * 2015-09-18 2017-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부품 검사 장치
US10422707B2 (en) * 2016-01-19 2019-09-24 Ati Industrial Automation, Inc. Compact robotic force/torque sensor including strain gages
JP2017172983A (ja) * 2016-03-18 2017-09-2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ロボット及びトルクセンサ
JP2017203645A (ja) * 2016-05-09 2017-1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トルクセンサ及び力制御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18029790A1 (ja) 2016-08-09 2018-02-15 株式会社 トライフォース・マネジメント 力覚センサ
DE102016010549A1 (de) * 2016-08-31 2018-03-01 Sensodrive Gmbh Drehmomentsensor mit Nebenschlussspeiche
DE102016012324A1 (de) * 2016-10-17 2018-04-19 Franka Emika Gmbh Drehmomentsenso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fassen von Drehmomenten
JP6808469B2 (ja) * 2016-12-07 2021-01-06 日本電産コパル電子株式会社 トルクセンサ
JP6692762B2 (ja) * 2017-02-13 2020-05-13 日本電産コパル電子株式会社 トルクセンサ
JP6919964B2 (ja) * 2018-01-29 2021-08-18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センサチップ及び力覚センサ装置
JP7034811B2 (ja) * 2018-04-09 2022-03-14 日本電産コパル電子株式会社 歪センサの固定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トルクセンサ
JP6999586B2 (ja) * 2019-01-28 2022-01-18 日本電産コパル電子株式会社 弾性体とそれを用いた力覚センサ
JP7039502B2 (ja) * 2019-01-28 2022-03-22 日本電産コパル電子株式会社 力覚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8989B (zh) 2023-10-21
EP3822603A1 (en) 2021-05-19
WO2020012764A1 (ja) 2020-01-16
JP2020012660A (ja) 2020-01-23
CN112424578B (zh) 2023-01-03
US11781927B2 (en) 2023-10-10
US20210131891A1 (en) 2021-05-06
EP3822603A4 (en) 2022-05-11
CN112424578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05209A1 (ja) トルクセンサ
TWI798444B (zh) 轉矩感測器之安裝構造
CN111684250B (zh) 扭矩传感器
WO2018105210A1 (ja) トルクセンサ
TW202006328A (zh) 轉矩感測器
TW201942549A (zh) 轉矩感測器
US11781928B2 (en) Torque sensor attachment structure
TWI811360B (zh) 轉矩感測器之支撐裝置
JP7200058B2 (ja) トルク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WO2019171810A1 (ja) トルクセンサ
TW202006330A (zh) 轉矩感測器
TWI804581B (zh) 轉矩感測器
JP7062540B2 (ja) トルクセンサ
JP7066560B2 (ja) トルク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WO2023013316A1 (ja) センサ
JP7091177B2 (ja) トルクセンサ
JP2006058211A (ja) 歪みゲージ型センサ
JPH0582535B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