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0937A - 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0937A
TW201940937A TW108128129A TW108128129A TW201940937A TW 201940937 A TW201940937 A TW 201940937A TW 108128129 A TW108128129 A TW 108128129A TW 108128129 A TW108128129 A TW 108128129A TW 201940937 A TW201940937 A TW 2019409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
layer
flexible display
thin
thin gl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8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溫勝山
張琨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8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940937A/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0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0937A/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其中軟性顯示模組包括軟性顯示面板(20、20a)、超薄觸控結構(40)及超薄偏光結構(60、60a),超薄觸控結構(40)層疊於軟性顯示面板(20、20a)的一表面,超薄觸控結構(40)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超薄偏光結構(60、60a)層疊於軟性顯示面板(20、20a)的相對的另一表面,超薄偏光結構(60、60a)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通過將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的超薄觸控結構(40)和超薄偏光結構(60、60a)分別層疊於軟性顯示面板(20、20a)的相對兩面,從而軟性顯示模組既具有可彎折性,同時具有預設硬度。

Description

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軟性顯示螢幕逐漸走入了消費者的視野,軟性顯示螢幕在方便消費者生活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用戶體驗。
然而,目前已開發的軟性顯示螢幕很難做到具備傳統硬屏的硬度、耐摔特性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彎折特性,這是因為硬度、耐摔等特性與彎折特性存在對立關係,要具備較好彎折特性必然會犧牲硬度、耐摔等特性。因此如何解決軟性顯示螢幕在具備傳統硬屏蓋板的硬度特性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彎折特性是軟性顯示螢幕研究的重點方向。
本發明實施例旨在提供一種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軟性顯示螢幕不能同時滿足硬度、耐摔特性和良好的彎折特性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解決其技術問題提供以下技術手段:
一種軟性顯示模組,包括:軟性顯示面板;超薄觸控結構,所述超薄觸控結構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的一表面,所述超薄觸控結構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以及超薄偏光結構,所述超薄偏光結構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的相對的另一表面,所述超薄偏光結構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
較佳地,所述軟性顯示面板包括發光層和驅動層;所述驅動層和所述發光層依次層疊於所述超薄觸控結構上,所述超薄偏光結構層疊於所述發光層上。較佳地,所述超薄觸控結構包括第一超薄玻璃層和觸控組件; 所述觸控組件層疊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所述驅動層和所述發光層依次層疊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的另一相對表面上。
較佳地,所述軟性顯示面板包括發光層、驅動層和軟性基底,所述驅動層和所述發光層依次層疊於所述軟性基底的一表面上;所述超薄觸控結構層疊於所述軟性基底的另一相對表面上。
較佳地,所述超薄觸控結構包括第一超薄玻璃層和觸控組件,所述觸控組件層疊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的表面上,所述觸控組件和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分別層疊於所述軟性基底的表面上。
較佳地,所述觸控組件包括觸控感測器和功能膜層;所述觸控感測器和所述功能膜層以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為承載基底,所述觸控感測器和所述功能膜層分別層疊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上。
較佳地,所述超薄偏光結構包括第二超薄玻璃層和偏光組件,所述偏光組件的一表面層疊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上,所述偏光組件的相對另一表面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遠離所述超薄觸控結構的表面上。
較佳地,所述偏光組件包括偏光層和功能塗層;所述偏光層和所述功能塗層均以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為承載基底,所述功能塗層和所述偏光層分別依次層疊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朝向所述軟性顯示面板的一表面;所述偏光層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
較佳地,所述超薄偏光結構更包括覆蓋膜;所述覆蓋膜層疊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背離所述軟性顯示面板的另一表面。
本發明實施例解決其技術問題更提供以下技術手段: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上述軟性顯示模組、處理器、收發器、儲存器及總線;所述軟性顯示模組連接於所述總線,以通過總線與處理器、收發器及儲存器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解決其技術問題更提供以下技術手段: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超薄玻璃層和第二超薄玻璃層; 在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一表面上依次形成驅動層和發光層;在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的另一相對表面上形成觸控組件;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將所述偏光組件層疊於所述發光層。
較佳地,所述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之後,更包括: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遠離所述偏光組件的一面形成覆蓋膜。
本發明實施例解決其技術問題更提供以下技術手段:
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超薄玻璃層、第二超薄玻璃層及軟性顯示面板,所述軟性顯示面板包括驅動層,發光層及軟性基底,所述驅動層層疊於所述發光層及軟性基底之間;在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觸控組件;將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或所述觸控組件層疊於所述軟性基底;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將所述偏光組件層疊於所述發光層。
較佳地,所述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之後,更包括: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遠離所述偏光組件的一面形成覆蓋膜。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軟性顯示模組中,通過將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的所述超薄觸控結構和所述超薄偏光結構分別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的相對兩面,在所述軟性顯示面板具有彎折特性的基礎上,由於所述超薄觸控結構和所述超薄片偏光結構均具有預設模量和彎折特性,從而使由所述超薄觸控結構、軟性顯示面板及所述超薄偏光結構共同組成的軟性顯示模組既具有可彎折性,同時具有預設硬度,進而提高了軟性面板平整度和恢復性,同時避免了彎折過程中,所述軟性顯示模組表面出現褶皺的現象。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手段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在沒有作出進步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具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若本發明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徵。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手段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手段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手段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軟性顯示模組,包括軟性基底和位於所述軟性基底上的發光器件層,所述軟性基底可包括塑性材料,塑性材料可以是從以下材料構成的組中選擇的有機材料:聚醚碸(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醯亞胺(PEI)、聚萘二甲基乙二醇酯(PEN)、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芳酯、聚醯亞胺、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纖維素(TAC)以及乙酸丙酸纖維素(CAP)等,通常,所述發光器件層中可以但不限於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薄膜層,位於所述發光器件層上,所述薄膜層通常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膠材層的複合層,所述薄膜層可以對所述發光器件層起到水氧阻隔的補償作用,也可以將所述薄膜層理解為所述發光器件層的保護層,所述薄膜層的厚度約為80μm。
為了消除環境光的影響、提高對比度,所述軟性顯示模組更包括貼附在所述薄膜層上的偏光片(POL)。所述偏光片通常包括保護膜層,1/4λ波片和偏光功能片層。所述保護膜層的材料可以為壓敏膠(PSA),有利於所述偏光片直接貼附在所述薄膜層上;所述1/4λ波片貼附在所述保護膜層上方;所述偏光功能片層通常包括最中間的PVA層(聚乙烯醇層)和上下兩層為TAC層(三醋酸纖維素層)的保護層,以及黏合所述偏光功能片層和所述1/4λ波片的黏附層,所述黏附層也可以但不限於為壓敏膠層。
進一步的,所述軟性顯示模組更包括觸控功能層(TP)、蓋板(CG)以及黏合所述偏光片和所述觸控功能層的第一黏合膠層和黏合所述觸控功能層和所述蓋板的第二黏合膠層,所述第一黏合膠層和所述第二黏合膠層均可以為光學透明膠層(OCA),其厚度分別約為μm,所述觸控功能層的厚度約為50μm,所述蓋板為進行了硬化處理的PI塗層,其厚度約為30μm。
發明人研究發現,為了實現可彎折特性,上述軟性顯示模組主要以膜材料為主,膜材類的軟性顯示模組很難具備耐摔、良好硬度等特性,這是因為要達到具備良好硬度、耐摔的要求,需要製備的材料具有較强的强度,而膜材無法進行强化且因為柔軟(模量低),從而使其製備的軟性顯示模組無法具備耐摔、良好硬度等特性。
同時上述軟性顯示模組的膜材特別是膠材的常溫模量只有幾十到幾百kpa,其彎折特性佳但恢復性差(需要一定時間恢復),且彎折半徑越小其恢復性越差,最終導致上述軟性顯示模組平整度差以及表面有褶皺等技術問題。
發明人研究更發現,由於上述軟性顯示模組中的偏光片、觸控功能層和蓋板都是通過黏合膠層貼附的方式進行層疊設置,涉及多層黏合膠層,導致所述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繁雜,所述軟性顯示模組的膜層數多,且所述軟性顯示模組的厚度較厚,其總厚度在500μm左右,在對上述軟性顯示模組進行彎折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膜層分離或***的現象,導致軟性顯示模組失效。
請參閱第1圖,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軟性顯示模組100,包括軟性顯示面板20、超薄觸控結構40和超薄偏光結構60。
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可為液晶顯示面板(TFT-LCD)或者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用於發射光線,例如當軟性顯示面板20為液晶顯示面板時,背光源可促使液晶像素單元成像,並且使得液晶顯示面板發射光線,其中,發射光線以背光源為光源起始點,穿過各個液晶像素單元之間的縫隙,發射到液晶顯示面板的外部環境。又例如當軟性顯示面板20為OLED顯示面板時,OLED顯示面板內若干OLED發光單元組成的發光層産生所述發射光線,其中,發射光線以發光層為光源起始點,穿過各個OLED像素單元之間的縫隙,發射到顯示面板20的外部環境。
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用於感應用戶的觸摸操作。例如當用戶觸摸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時,由於人體電場,用戶觸摸部位和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的工作面形成一個耦合電容,因為工作面上接有高頻信號,於是觸摸部位吸收走一個很小的電流,所述電流分別從超薄觸控結構40的四個角上的電極中流出,通過對四個電流比例的精密計算,得出用戶觸摸部位的位置,進而響應用戶的相關觸摸進行操作。
為了使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同時具備可彎折和恢復性高的特性,使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的一表面;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具有可彎折特性,同時具有預設模量。
所述預設模量過大或過小均無法使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同時具備可彎折和恢復性高的特性,因為如果所述預設模量過大會使其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硬度太大,造成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彎折特性較差;又因為如果所述預設模量過小,會導致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恢復性差(需要一定時間恢復),進而導致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平整度差以及表面有褶皺現象。
由於所述預設模量直接影響恢復和彎折特性,為了同時達到較好的恢復和彎折特性,設置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的預設模量的範圍為20Gpa-50Gpa。
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用於消除環境光對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影響、提高其對比度。
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可彎折和恢復特性,使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的相對的另一表面;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具有可彎折特性,同時具有預設模量。
由於所述預設模量直接影響恢復和彎折特性,為了同時達到較好的恢復和彎折特性,設置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的預設模量的範圍為20Gpa-50Gpa。
在本實施例中,將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的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和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分別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的相對兩表面,在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具有彎折特性的基礎上,由於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和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均具有預設模量和彎折特性,從而使由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軟性顯示面板20及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共同組成的軟性顯示模組100同時具有可彎折性和預設硬度,進而提高了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平整度和恢復性,同時避免了彎折過程中,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表面出現褶皺的現象。
而且由於製作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過程中只需要將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和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分別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優化了傳統的軟性顯示模組100的製作方法,減少了傳統軟性顯示模組100的膜層數和厚度,進而避免了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在進行彎折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膜層分離或***的現象,提高了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使用壽命。
請一併參閱第2圖和第3圖,為了使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同時具備可彎折和恢復性高的特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包括第一超薄玻璃層42和觸控組件44,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所述觸控組件44層疊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上。
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具有超薄特性,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可為含鹼超薄玻璃和無鹼超薄玻璃,具體地,所述含鹼超薄玻璃可為鈉鈣矽玻璃或鋁矽酸鹽玻璃。所述無鹼超薄玻璃可為硼酸鹽玻璃。
為了使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具備超薄特性,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需經薄化(蝕刻)、强化(離子交換)以達到超薄特性的要求,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厚度範圍可為10μm~100μm,較佳地,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厚度範圍為50μm~75μm。
為了使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在可彎折性的基礎上,同時可具有較高硬度和/或剛度,以滿足耐摔和恢復性特性。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表面硬度範圍為3H~9H,較佳地,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表面硬度範圍為所4H~7H,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楊氏模量(E)範圍為10GPa~100GPa,較佳地,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楊氏模量(E)範圍為50Gpa~80Gpa。
以下為具體實現或製作過程,以鋁矽酸鹽超薄玻璃為例進行說明:
所述鋁矽酸鹽超薄玻璃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數包括以下成分:氧化矽60 重量份,氧化鋁10重量份,氧化鈉11重量份,氧化鎂3重量份;
所述的鋁矽酸鹽超薄玻璃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熔化:將上述鋁矽酸鹽超薄玻璃的原料直接加入到1300攝氏度左右的熔爐中,形成玻璃液;
2)玻璃液澄清:將溫度升高到1400-1500攝氏度,形成玻璃液,排出其中的可見氣泡和溶解氣體;
3)玻璃液均化:將玻璃長期處於高溫(例如:1200-1300攝氏度)下,消除玻璃液中的條紋,形成均化的玻璃液;
4)玻璃液冷却:將澄清和均化後的玻璃液均勻降溫,玻璃成型;
5)採用離子交換法對步驟4)製成的鋁矽酸鹽超薄玻璃進行處理,具體處理步驟如下:將玻璃進行超聲波清洗、刷洗後對所述鋁矽酸鹽超薄玻璃經薄化(蝕刻)處理,然後經200~300攝氏度預熱處理,然後浸入450攝氏度熔融 KNO3 中進行離子交換處理。最終形成所述鋁矽酸鹽超薄玻璃。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具有超薄特性,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厚度範圍可僅為50μm~75μm,從而使由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和所述觸控組件44組成的超薄觸控結構40的厚度較小,進而使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厚度減小,使其更加符合用戶的審美,提升了用戶體驗。
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具有可彎折性,同時具有較高硬度和/或剛度,從而使由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和所述觸控組件44組成的超薄觸控結構40同時具有可彎折性和較高硬度和/或剛度,進而提高了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平整度和恢復性,同時避免了彎折過程中,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表面出現褶皺的現象。
所述觸控組件44包括觸控感測器442和功能膜層444,所述觸控感測器442和所述功能膜層444以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為承載基底,且分別依次層疊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遠離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的表面上。
所述觸控感測器442用於感應和反饋所述用戶或物體的觸摸操作,所述觸控感測器442為超薄軟性雙層觸控面板感測器,包括從上至下層次設置的第一觸控功能層、第一光固化膠層、軟性薄膜、第二光固化膠層、第二觸控功能層,所述第一觸控功能層嵌固於第一光固化膠層,所述第二觸控功能層嵌固於第二光固化膠層內,第一光固化膠層、第二光固化膠層與軟性薄膜集為一體化,第一觸控功能層、第二觸控功能層分別包括奈米導電網路及銀漿蝕刻形成的觸控圖文。
所述軟性薄膜的軟性基材為透光率≥90%的PET、PI、COP光學級透明基材中的一種。所述奈米導電網路方阻為50-100Ω。奈米導電網路方阻較佳為50Ω。所述軟性薄膜的厚度為5-50um。軟性薄膜的厚度較佳為23um。所述奈米導電網路的厚度為20-200nm。奈米導電網路的厚度較佳為200nm。所述銀漿的厚度為3-5um。銀漿的厚度較佳為4um。所述光固化膠層的厚度為2-20um。光固化膠層的厚度較佳為10um。所述超薄軟性雙層觸控面板感測器可見光透過率為85%-95%,厚度為10-100um,較佳為50um,彎折半徑1-6mm,較佳為2mm,彎折次數大於十萬次。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奈米導電網路嵌固於第一光固化膠層、第二光固化膠層,對導電網路的穩定性、可靠性起關鍵性作用。同時第一光固化膠層、第二光固化膠層可以非常薄,能夠提高所述觸控組件44的彎曲和折疊性能。
而且所述觸控感測器442不用光學膠黏合,減少黏合層,簡化了光學膠冗長的貼合製程,降低了製造成本。同時由於沒有光學膠層,整個雙面觸控感測器442的厚度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提高了所述觸控感測器442的彎曲和折疊性能。
所述功能膜層444包括透明支撑層、指紋觸控層和承載基材等其中一種或幾種。所述透明支撑層、指紋觸控層及承載基材依次層疊於所述觸控感測器442遠離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的表面上。
所述透明支撑層具有預設硬度和剛度,所述透明支撑層用於支撑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例如當所述按壓物按壓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的指紋採集區域時,由於所述透明支撑層具有預設硬度和剛度,所述透明支撑層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掉所述按壓物對軟性顯示面板20的按壓力,對所述指紋採集區域起到支撑作用,消除所述指紋採集區域的形變對指紋成像質量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了指紋成像質量。
所述透明支撑層為透明玻璃、亞克力有機薄膜(PMMA)等透光材質所形成,所述透明支撑部可以受可見光、紅外光、或是紫外光所穿透。
所述指紋觸控層用於進行指紋識別操作,所述指紋觸控層包括線路基板、支架、鏡片、指紋芯片、濾光片及微透鏡。所述支架設置在所述線路基板上;所述鏡片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指紋芯片設置在所述線路基板上面,且與所述線路基板電性連接;所述濾光片設置在所述指紋芯片上面;所述微透鏡(micro-lens)設置在所述濾光片上面。由於將微透鏡貼付於濾光片表面,濾光片可以設計得較小,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指紋觸控層可為其他結構或任意型號,只要所述指紋觸控層能夠進行指紋識別操作即可。
所述承載基底用於作為承載軟性顯示面板20和超薄偏光結構60基板,所述承載基底為軟性材料,所述承載基底的材質可為聚醯亞胺 (PI)、聚碳酸酯 (PC)、聚乙二醇對酞酸酯 (PET)、聚醚碸 (PES)、聚乙烯薄膜 (PEN)、纖維增强塑料 (FRP)等等樹脂。
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包括發光層22和驅動層24,所述驅動層24用於驅動所述發光層22,所述驅動層24層疊於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所述發光層22層疊於所述驅動層24,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層疊於發光層22。
為了優化傳統的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減少傳統軟性顯示模組的膜層數和厚度,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層24和所述發光層22均以超薄觸控結構40中的第一超薄玻璃層42為基板,所述驅動層24和所述發光層22直接依次形成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一表面上,所述觸控組件44直接形成與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另一相對表面上,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可同時作為軟性顯示面板20和所述觸控組件44的承載基底,減少傳統軟性顯示模組的膜層數和厚度,進而避免了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在進行彎折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膜層分離或***的現象;同時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厚度的減小,提升了用戶體驗。
所述發光層22作為發射光線源用於産生所述發射光線。所述發光層22包括有機功能層、陰極及陽極。其中,所述有機功能層層疊設置於所述陰極與所述陽極之間,以産生所述發射光線。其中,所述有機功能層由基質材料摻雜一定比例的有機發光材料製備而成。在施加外部電壓的情况下,所述陽極的空穴向所述有機功能層遷移,所述陰極的電子向所述有機功能層遷移,電子與空穴在所述有機功能層中相遇形成電子-空穴對,電子從激發態躍遷為基態,以輻射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從而産生電致發光。其中的有機發光材料可以選擇有機小分子材料或有機高分子材料,以實現電致發光。
所述驅動層24設置於所述發光層22的一側面,用以驅動所述發光層22。所述驅動層24結構,以及如何掃描驅動所述發光層22産生所述發射光線,是現有技術手段,在此不再贅述。
請一併參閱第2圖和第4圖,為了使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同時具備可彎折和恢復性高的特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包括第二超薄玻璃層62和偏光組件64,所述偏光組件64的一面層疊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上,所述偏光組件64的相對另一面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遠離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的表面上。
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與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功能特性、材質、厚度、表面硬度、楊氏模量及製備製程等均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具有超薄特性,從而使由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和所述偏光組件64組成的超薄偏光結構60的厚度較小,進一步使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厚度減小,使其更加符合用戶的審美,提升了用戶體驗。
同時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在具有可彎折性的基礎上,更具有較高硬度和/或剛度,從而使由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和所述偏光組件64組成的超薄偏光結構60同時具有可彎折性和較高硬度和/或剛度,進而提高了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平整度和恢復性,同時避免了彎折過程中,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表面出現褶皺的現象。
所述偏光組件64包括偏光層642和功能塗層644,所述功能塗層644和所述偏光層642均以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為承載基底,且分別依次層疊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朝向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的表面上,所述偏光層642更層疊於功能塗層644。
所述偏光層642為圓偏光層,用於將發光層22産生的發射光學由非偏振光轉化為偏振光,同時用於防止所述外界光線的反射光通過。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圓偏光片包括線偏光片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四分之一波片設置於所述線偏光片和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之間,其中,所述線偏光片靠近所述外界光線的入射方向,即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為圓偏光片的出光側,所述線偏光片為圓偏光片的入光側。
所述功能塗層644包括油墨層、硬化層、抗指紋層、防眩層及抗反射層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油墨層、硬化層、抗指紋層、防眩層及抗反射層的其中一個層疊塗覆或其中多個依次層疊塗覆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的表面上,當所述功能塗層644包括多種塗層時,多種所述塗層的層疊順序可根據實際情况的需要進行設置,在此不進行限定。由於上述不同類型的塗層使用的材質是不同的,所對應的用途也是不同的,在實際的應用中,為了實現不同的功能,可選取一種或多種所述塗層塗覆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的表面上。
具體地,所述油墨層用於給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提供所需要的外觀顔色,所述油墨層的外觀顔色可以為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粉色、白色等。油墨層可以通過絲印(絲網印刷,Screen Printing)製程形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油墨層的材料為由環氧樹脂調製形成的黑色油墨。
具體地,所述硬化層用於保護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提高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耐刮、耐磨特性,所述硬化層的材質可為金屬氮化物,也可由純金屬或金屬碳或金屬、氮化物和碳的任意組合構成,也可以是所謂的DLC-層(類金剛石層)。
具體地,所述抗指紋層用於提升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抗污性能,所述抗指紋層能夠減少指紋、油污、灰塵、水等黏附在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上。所述抗指紋層的材質可為有機氟化物。
具體地,所述防眩層用於控制光散射/光反射以抑制圖像顯示裝置的可見性的劣化,所述防眩層的材質可為第二基於(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聯聚合物的第二黏合劑、和分散在第二黏合劑上的具有亞微米(亞μm)級的至少兩種透光細顆粒。
具體地,所述抗反射層用於利用光的散射或光學干涉來減少圖像的反射和光的反射,所述抗反射層的材質可為聚乙烯醇膜(polyvinyl alcohol,簡稱PVA),但不以此為限,也可以用液晶中添加顔料來替代,以便進一步降低厚度。所述抗反射層的厚度範圍是3um至50um,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功能塗層644更可為增透射層、遮光層及保護層等等。可根據所需要實現的功能,任意擇取其中一個或多種層疊塗覆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的表面上。
請一併參閱第5圖和第6圖,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軟性顯示模組100a與第1圖所示的軟性顯示模組100基本相同,區別在於軟性顯示模組100a的超薄偏光結構60a更包括覆蓋膜66,所述覆蓋膜66層疊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遠離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的一表面,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與所述覆蓋膜66共同組成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a的軟性蓋板。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既與所述覆蓋膜66共同組成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a的軟性蓋板,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也同時作為所述偏光組件64的承載基底,使所述偏光組件64的功能塗層644和偏光層642分別依次層疊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的表面上。因此通過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的設置,優化了傳統的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減少了傳統軟性顯示模組100的膜層數和厚度,進而避免了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a在進行彎折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膜層分離或***的現象,提高了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a的使用壽命。
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與所述覆蓋膜66共同組成的軟性蓋板中,所述覆蓋膜66用於提高所述軟性蓋板的硬度。由於所述覆蓋膜66形成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且正對使用用戶,所述覆蓋膜66在具有預設硬度的同時,可具有耐刮、耐磨的特性。進一步地,所述覆蓋膜66的材料為有機材料時,使所述覆蓋膜66具備彎折特性,可進一步提高所述軟性蓋板的可彎折性。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超薄玻璃層62的超薄特性,使所述軟性蓋板具有良好的彎折特性,同時覆蓋膜66在不影響軟性蓋板的彎折特性的同時,提高了軟性蓋板的硬度,使所述由第二超薄玻璃層62和所述覆蓋膜66共同組成的軟性蓋板,在具有良好的彎折特性同時,更具有硬度、耐摔等特性,滿足了軟性顯示模組100a中對軟性蓋板的要求。
在保證軟性蓋板具有一定硬度的基礎上,為了使所述軟性蓋板具有更好的彎折特性,使所述由第二超薄玻璃層62和所述覆蓋膜66共同組成的軟性蓋板的厚度範圍為10μm~200μm,較佳地,所述軟性蓋板的厚度範圍為40μm~100μm。
所述覆蓋膜66的材質可為PI(polyimide,聚醯亞胺)、CPI(colorless,無色透明聚醯亞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MMA(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
為了使所述覆蓋膜66形成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上,並且使覆蓋膜66具有一定硬度,進而提高所述軟性蓋板的硬度,可採用塗布或印刷等卷對卷(Roll to Roll)製程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上形成所述覆蓋膜66。所述覆蓋膜66的表面硬度範圍為1H~5H,較佳地,所述覆蓋膜66的表面硬度範圍為3H~4H。
為了使所述覆蓋膜66具備一定的彎折特性,進一步提高了所述軟性蓋板的可彎折性,使所述覆蓋膜66的楊氏模量(E)範圍為2Gpa~10Gpa,較佳地,所述覆蓋膜66的楊氏模量(E)範圍為5~7Gpa,所述覆蓋膜66的厚度範圍為10~100μm,所述覆蓋膜66的厚度範圍為20~60μm。
請參閱第7圖,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供的軟性顯示模組100b與第2圖所示的軟性顯示模組100基本相同,區別在於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b中的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a更包括軟性基底26,所述驅動層24和所述發光層22以所述軟性基底26為基板,所述驅動層24和所述發光層22直接依次形成於所述軟性基底26上。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和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分別黏附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a的相對兩面,具體地,所述觸控組件44和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分別層疊於所述軟性基底26的表面上。即可所述觸控組件44層疊於所述軟性基底26的表面上,也可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層疊於所述軟性基底26的表面上;所述軟性基底26層疊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所述偏光層642層疊於所述發光層22。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在軟性顯示面板20a的驅動層24和超薄觸控結構40的第一超薄玻璃層42之間增加了軟性基底26,從而增加了驅動層24和觸控感測器442之間距離,可以降低驅動層24的電性對觸控感測器442的影響。
所述軟性基底26的材質可為聚醯亞胺 (PI)、聚碳酸酯 (PC)、聚乙二醇對酞酸酯 (PET)、聚醚碸 (PES)、聚乙烯薄膜 (PEN)、纖維增强塑料 (FRP) 等等樹脂。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黏附”是指通過光學膠或其他具有黏性的膠類進行黏結貼附。
所述光學膠為OCA膠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所述OCA膠具有無色透明、光透過率在90%以上、膠結强度良好,可在室溫或中溫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縮小等特點。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形成”是指旋塗、打印、噴墨或濺射等物理或化學手段進行沉積。
請參閱第8圖,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軟性顯示模組100的製造方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對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實施例的解釋說明也適用於本實施例的軟性顯示模組100的製備方法,為避免冗餘,在此不再詳細展開。需要說明的是,在下述各個實施例中,下述各步驟之間並不必然存在一定的先後順序,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可以理解,不同實施例中,下述各步驟可以有不同的執行順序,亦即,可以並行執行,亦可以交換執行等等;不同實施例中,下述有些步驟亦可以省略或被代替。
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的製造方法包括:
步驟S81: 提供第一超薄玻璃層和第二超薄玻璃層。
具體地,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和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均具有超薄特性,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和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可為含鹼超薄玻璃和無鹼超薄玻璃,所述含鹼超薄玻璃可為鈉鈣矽玻璃或鋁矽酸鹽玻璃。所述無鹼超薄玻璃可為硼酸鹽玻璃。
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和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均具有可彎折性同時具有較高硬度和/或剛度。
步驟S82:在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一表面上依次形成驅動層和發光層。具體地,採用等離子體增强化學氣相沉積方式(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簡稱PECVD)、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方式( 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簡稱 LPCVD )、大氣壓化學氣相沉積方式( AS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簡稱 APCVD )或電子回旋諧振化學氣相沉積方式(ElecSron CycloSron Resonanc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簡稱 ECR-CVD )、濺射及旋塗方式在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一表面形成所述驅動層24和發光層22,所述驅動層24和所述發光層22組成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
步驟S83:在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的另一相對表面上形成觸控組件。
具體地,所述觸控組件44包括觸控感測器442和功能膜層444,將所述觸控感測器442和所功能膜層444分別依次形成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遠離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的表面上,所述觸控組件44和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組成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
步驟S84: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
具體地,所述偏光組件64包括偏光層642和功能塗層644,將所述功能塗層644和所述偏光層642分別依次形成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的表面上。所述偏光組件64和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組成超薄偏光結構60。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84之後,所述方法更包括:
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遠離所述偏光組件的一面形成覆蓋膜。
具體地,採用濺射、旋塗或噴塗的方式在第二超薄玻璃層62遠離所述偏光組件的一面形成覆蓋膜,所述驅動層24和所述發光層22組成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所述覆蓋膜66和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組成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a的軟性蓋板。
具體地,所述覆蓋膜66的材質可為PI(polyimide,聚醯亞胺)、CPI(colorless,無色透明聚醯亞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MMA(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步驟S85: 將所述偏光組件層疊於所述發光層。
具體地,將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的偏光組件64通過光學膠貼附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遠離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的一面,也即貼附於所述發光層22上。
請參閱第9圖,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軟性顯示模組100b的製造方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對軟性顯示模組100的實施例的解釋說明也適用於本實施例的軟性顯示模組100b的製備方法,為避免冗餘,在此不再詳細展開。需要說明的是,在下述各個實施例中,下述各步驟之間並不必然存在一定的先後順序,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可以理解,不同實施例中,下述各步驟可以有不同的執行順序,亦即,可以並行執行,亦可以交換執行等等;不同實施例中,下述有些步驟亦可以省略或被代替。
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b的製造方法包括:
步驟S91: 提供第一超薄玻璃層、第二超薄玻璃層及軟性顯示面板,所述軟性顯示面板包括驅動層24,發光層22及軟性基底26,所述驅動層24層疊於所述發光層22及軟性基底26之間。
步驟S92: 在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觸控組件。
具體地,所述觸控組件44包括觸控感測器442和功能膜層444,將所述觸控感測器442和所功能膜層444分別形成於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的表面上。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和所述觸控組件44組成超薄觸控結構。
步驟S93:將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或所述觸控組件層疊於所述軟性基底。
具體地,將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層42或觸控組件44通過光學膠貼附於所述軟性基底26上。
步驟S94: 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
具體地,所述偏光組件64包括偏光層642和功能塗層644,將所述偏光層642和所述功能塗層644分別形成於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的表面上。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和所述偏光組件64共同組成超薄偏光結構60。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94之後,所述方法更包括:
在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遠離所述偏光組件的一面形成覆蓋膜。
具體地,採用濺射、旋塗或噴塗的方式在第二超薄玻璃層62遠離所述偏光組件的一面形成覆蓋膜,所述覆蓋膜66和所述第二超薄玻璃層62組成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b的軟性蓋板。步驟S95: 將所述偏光組件層疊於所述發光層。
具體地,將所述偏光組件64中的偏光層642通過光學膠貼附於所述發光層22表面的表面上。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更提供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但不限於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POS機、車載電腦、相機等。
所述電子設備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軟性顯示模組100、100a、100b,處理器,收發器,儲存器和總線。
其中,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100a、100b連接於總線,以通過總線與處理器等其它部分連接。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100a、100b的顯示區域可以為操作人員提供一輸入界面,以便操作人員通過該輸入界面進行操作。
其中,收發器用於與外部設備之間收發數據。處理器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多個。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儲存器和收發器可通過總線或其他方式連接。
其中,儲存器中儲存程序代碼。處理器用於調用儲存器中儲存的程序代碼,用於執行各種操作。
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的處理器可以是一個處理元件,也可以是多個處理元件的統稱。例如,該處理元件可以是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實施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或多個集成電路,例如: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是一個或者多個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儲存器可以是一個儲存裝置,也可以是多個儲存元件的統稱,且用於儲存可執行程序代碼或應用程序運行裝置運行所需要參數、數據等。且儲存器可以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也可以包括非揮發性儲存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碟儲存器,快閃記憶體(Flash)等。
其中,總線可以是工業標準體系結構(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總線、外部設備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PCI)總線或擴展工業標準體系結構(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總線等。該總線可以分為地址總線、數據總線、控制總線等。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電子設備中提供了一種軟性顯示模組100、100a、100b,通過將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的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和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60a分別層疊於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20a的相對兩面,在所述軟性顯示面板20、20a具有彎折特性的基礎上,由於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和所述超薄片偏光結構60、60a均具有預設模量和彎折特性,從而使由所述超薄觸控結構40、軟性顯示面板20、20a及所述超薄偏光結構60、60a共同組成的軟性顯示模組100、100a、100b既具有可彎折性,同時具有預設硬度,進而提高了軟性面板平整度和恢復性,同時避免了彎折過程中,所述軟性顯示模組100、100a、100b表面出現褶皺的現象。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非對其限制;在本發明的思路下,以上實施例或者不同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徵之間也可以進行組合,步驟可以以任意順序實現,並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不同方面的許多其它變化,為了簡明,它們沒有在細節中提供;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具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手段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手段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手段的範圍。
100、100a、100b‧‧‧軟性顯示模組
20、20a‧‧‧軟性顯示面板
22‧‧‧發光層
24‧‧‧驅動層
26‧‧‧軟性基底
40‧‧‧超薄觸控結構
42‧‧‧第一超薄玻璃層
44‧‧‧觸控組件
442‧‧‧觸控感測器
444‧‧‧功能膜層
60、60a‧‧‧超薄偏光結構
62‧‧‧第二超薄玻璃層
64‧‧‧偏光組件
642‧‧‧偏光層
644‧‧‧功能塗層
66‧‧‧覆蓋膜
S81至S85、S91至S95‧‧‧步驟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手段,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式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進步性勞動的前提下,更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圖式。
第1圖是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第3圖是第1圖所示的軟性顯示模組的超薄觸控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第4圖是第1圖所示的軟性顯示模組的超薄偏光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第5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第6圖是第5圖所示的軟性顯示模組的超薄偏光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第7圖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第8圖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第9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Claims (14)

  1. 一種軟性顯示模組,係包括: 軟性顯示面板; 超薄觸控結構,該超薄觸控結構層疊於該軟性顯示面板的一表面,該超薄觸控結構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以及 超薄偏光結構,該超薄偏光結構層疊於該軟性顯示面板的相對的另一表面,該超薄偏光結構具有彎折特性和預設模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其中該軟性顯示面板包括發光層和驅動層;該驅動層和該發光層依次層疊於該超薄觸控結構上,該超薄偏光結構層疊於該發光層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其中該超薄觸控結構包括第一超薄玻璃層和觸控組件;該觸控組件層疊於該第一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該驅動層和該發光層依次層疊於該第一超薄玻璃層的另一相對表面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其中該軟性顯示面板包括發光層、驅動層和軟性基底,該驅動層和該發光層依次層疊於該軟性基底的一表面上;該超薄觸控結構層疊於該軟性基底的另一相對表面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其中該超薄觸控結構包括第一超薄玻璃層和觸控組件,該觸控組件層疊於該第一超薄玻璃層的表面上,該觸控組件和該第一超薄玻璃層分別層疊於該軟性基底的表面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其中該觸控組件包括觸控感測器和功能膜層;該觸控感測器和該功能膜層以該第一超薄玻璃層為承載基底,該觸控感測器和該功能膜層分別層疊於該第一超薄玻璃層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其中該超薄偏光結構包括第二超薄玻璃層和偏光組件,該偏光組件的一表面層疊於該第二超薄玻璃層上,該偏光組件的相對另一表面層疊於該軟性顯示面板遠離該超薄觸控結構的表面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其中該偏光組件包括偏光層和功能塗層;該偏光層和該功能塗層均以該第二超薄玻璃層為承載基底,該功能塗層和該偏光層分別依次層疊於該第二超薄玻璃層朝向該軟性顯示面板的一表面;該偏光層層疊於該軟性顯示面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其中該超薄偏光結構更包括覆蓋膜;該覆蓋膜層疊於該第二超薄玻璃層背離該軟性顯示面板的另一表面。
  10. 一種電子設備,係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處理器、收發器、儲存器及總線;該軟性顯示模組連接於該總線,該軟性顯示模組通過該總線分別與該處理器、收發器及儲存器連接。
  11. 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第一超薄玻璃層和第二超薄玻璃層; 在該第一超薄玻璃層一表面上依次形成驅動層和發光層; 在該第一超薄玻璃層的另一相對表面上形成觸控組件; 在該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以及 將該偏光組件層疊於該發光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其中在該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之後,該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 在該第二超薄玻璃層遠離該偏光組件的一面形成覆蓋膜。
  13. 一種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第一超薄玻璃層、第二超薄玻璃層及軟性顯示面板,該軟性顯示面板包括驅動層,發光層及軟性基底,該驅動層層疊於該發光層及軟性基底之間; 在該第一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觸控組件; 將該第一超薄玻璃層或該觸控組件層疊於該軟性基底; 在該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以及 將該偏光組件層疊於該發光層。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其中在該第二超薄玻璃層的一表面上形成偏光組件之後,該軟性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 在該第二超薄玻璃層遠離該偏光組件的一面形成覆蓋膜。
TW108128129A 2019-08-07 2019-08-07 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TW2019409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8129A TW201940937A (zh) 2019-08-07 2019-08-07 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8129A TW201940937A (zh) 2019-08-07 2019-08-07 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937A true TW201940937A (zh) 2019-10-16

Family

ID=6902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8129A TW201940937A (zh) 2019-08-07 2019-08-07 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94093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4542A (zh) * 2020-09-28 2021-01-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67603A (zh) * 2021-02-04 2021-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盖板、柔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TWI747672B (zh) * 2020-12-18 2021-11-2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4822233A (zh) * 2021-01-18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493794B2 (en) 2021-01-11 2022-11-08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1HE sam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4542A (zh) * 2020-09-28 2021-01-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74542B (zh) * 2020-09-28 2023-05-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747672B (zh) * 2020-12-18 2021-11-2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11493794B2 (en) 2021-01-11 2022-11-08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1HE same
CN114822233A (zh) * 2021-01-18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967603A (zh) * 2021-02-04 2021-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盖板、柔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0937A (zh) 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WO2021022525A1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KR102088674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305743B2 (en) Curve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134540B2 (en) Touch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9354358B2 (en) Light guiding liquid glue and a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2000356715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一体型偏光板、偏光板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平板ディスプレー(APolarizerIntegratedwithTransparentConductiveFilm,aTouchPanelIntegratedwiththePolarizerandaFlatPanelDisplayIntegratedwiththeTouchPanel)
TW200947045A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TWM491883U (zh) 觸控顯示裝置
JP4930044B2 (ja) 表示装置
JP2003036143A (ja) インナータッチパネル
US20150124182A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touch panel
US20110012839A1 (en) Stacking assembly of a touch panel
KR20100031380A (ko) 윈도우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M493100U (zh) 觸控面板
CN106873827B (zh) 触控偏光单元、可挠性触控显示设备以及可挠性触控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KR20130117100A (ko) 터치패널
JP2015041130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TWI634470B (zh) Polariz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of the same
TWI751835B (zh) 曲面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和顯示裝置
WO2021003718A1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4225126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KR102535371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커버 기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119347A (ko) 편광필름을 이용한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구현을 통한 액정표시모듈과의 일체화
WO2016104003A1 (ja) タッチパネ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