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9783A - 電荷輸送性清漆以及電荷輸送性薄膜 - Google Patents

電荷輸送性清漆以及電荷輸送性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9783A
TW201939783A TW107145815A TW107145815A TW201939783A TW 201939783 A TW201939783 A TW 201939783A TW 107145815 A TW107145815 A TW 107145815A TW 107145815 A TW107145815 A TW 107145815A TW 201939783 A TW201939783 A TW 2019397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charge
substituted
transpor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5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4107B (zh
Inventor
前田大輔
倉田陽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9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1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43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54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two or three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43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57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being part of condensed ring syste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61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being part of condensed ring syste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s formed by three or more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08G73/0266Polyanili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03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no other elements than carbon or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2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4Electrically-conducting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3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6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 size
    • C09D7/67Particle size smaller than 100 n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41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bound to oxygen
    • C08K5/42Sulfonic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5Metal complex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i.e. Os, Ir, Pt, Ru, Rh or P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中揭示包含苯胺寡聚物、特定之磺酸酯化合物、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有機溶媒之電荷輸送性清漆、由其電荷輸送性清漆所製作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具有其電荷輸送性薄膜之電子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使用其電荷輸送性清漆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電荷輸送性清漆之製造方法,以及使其電荷輸送性清漆之保存安定性提升之方法。

Description

電荷輸送性清漆以及電荷輸送性薄膜
本發明為關於電荷輸送性清漆以及電荷輸送性薄膜。
有機電致發光(EL)元件中,作為發光層或電荷注入層,有使用有機化合物而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尤其正孔注入層是擔任陽極與正孔輸送層或發光層之電荷接收,並具有用來達成有機EL元件之低電壓驅動及高輝度之重要機能。
近年來,作為正孔注入層中的電荷輸送性物質,有使用苯胺寡聚物,此化合物的各種特性漸漸地在改善。作為這種特性之例,除了電荷輸送性或使用於有機EL元件時的發光效率及輝度特性之外,也能夠舉出塗布包含此化合物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來形成正孔注入層時,用來對應所使用之旋轉塗布、噴墨塗布、噴霧塗布等各種塗布方式中尤其是對有機溶媒之溶解性等。
實際上有報告發現一種將此苯胺寡聚物溶解於有機溶媒之均勻系溶液而成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且藉由將此清漆所得之正孔注入層***有機EL元件中,能夠得到基礎基板之平坦化效果或優異之有機EL元件特性(專利文獻1~3)。
另一方面,也有報告指出藉由組合苯胺寡聚物,並將1,4-苯併二氧雜環磺酸化合物(專利文獻4)作為電子受容性物質來使用,能夠降低有機EL元件之驅動電壓。
然而,磺酸化合物對低極性有機溶媒為難溶性,故將此作為溶液時,除了作為水溶液以外,必須要使用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酮等溶解力較高的含有高極性有機溶媒之溶媒。含有高極性有機溶媒之溶液有時會對噴墨塗布裝置的一部分或形成在基板上之絕緣膜及隔壁等有機構造物造成傷害。且,若將含有高極性有機溶媒之電荷輸送性清漆長期暴露在大氣下,則會因為吸水而使導電率經時性增加,因此會有噴墨吐出不安定之問題。進而,磺酸化合物由於其高極性,較困難以萃取、水洗、矽膠管柱層析法等來純化。
相對於此,磺酸酯化合物對各種有機溶媒具可溶性,因加熱或化學性作用等外在刺激,會賦予有機強酸之磺酸化合物。因此,磺酸酯化合物被認為能夠作為電子受容性物質之磺酸化合物之前驅物來使用。作為因加熱賦予磺酸之化合物的具體例,有報告指出為磺酸環己基酯等(非專利文獻1)。磺酸酯化合物在熱酸增殖劑這個概念中有受到注目(專利文獻5、非專利文獻2)。
然而,磺酸酯化合物較不安定且有的對磺酸化合物會引起偶發性的分解。尤其是具有在缺乏電子之芳香環上有鍵結磺酸酯構造之構造的化合物(例如芳香族二磺酸酯等)會因微熱或與水、鹼基性物質等之反應而容易分解。如此之磺酸酯化合物之安定性,要作為電荷輸送性清漆之成分相當不充分。
因此,期待一種作為電子受容性物質之前驅物所包含之磺酸酯化合物之安定性經提升且用來形成有機EL元件之正孔注入層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本發明者們為了解決前述問題,已經有報告一種具有較高安定性且同時對廣泛範圍之有機溶媒具有較高溶解性之磺酸酯化合物(專利文獻6)。前述磺酸酯化合物之安定性或對有機溶媒之溶解性相較於磺酸化合物或以往之磺酸酯化合物較優異。然而,為了將此化合物溶解於低極性溶媒,必須要在高溫下長時間攪拌,且將其溶液長期間保存後有時會析出,因此安定性或對有機溶媒之溶解性尚有改善餘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02-15127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國際公開第2004/043117號
[專利文獻3] 國際公開第2005/043962號
[專利文獻4] 國際公開第2005/000832號
[專利文獻5] 特開平7-134416號公報
[專利文獻6] 專利第5136795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 Chemische Berichte, 90, pp. 585-592 (1957)
[非專利文獻2] 機能材料,24卷,pp. 72-82,2004年
[本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有鑑於如此之事情。因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作為電子受容性物質之前驅物所包含之磺酸酯化合物的安定性經提升,且用來形成有機EL元件之正孔注入層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及使用其所形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們為了解決上述課題進行縝密的探討。其結果意外地發現藉由使用特定磺酸化合物與特定二醇醚化合物之酯之磺酸酯化合物作為電子受容性物質之前驅物,在電荷輸送性清漆之調製中,並不會發生起因於對低極性有機溶媒之同前驅物的溶解性之問題,且即使將此電荷輸送性清漆長期間保存,也不會發生成分析出等問題。基於以上的新發現進一步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為提供
1. 一種電荷輸送性清漆,其係電荷輸送性清漆,且包含下述(a)~(d):
(a)苯胺寡聚物
(b)下述式(2)所表示之磺酸酯化合物,

(式中,
R1c ~R4c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碳數1~6之烷基,
R5c 表示亦可經取代之碳數2~20之1價烴基;
A1 表示-O-或-S-,
A2 表示自萘或蒽衍生之(n+1)價之基,
A3 表示自全氟聯苯基衍生之m價之基;
m表示滿足2≦m≦4之整數,
n表示滿足1≦n≦4之整數)
(c)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以及
(d)有機溶媒。
2. 如前項1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其中前述苯胺寡聚物(a)選自下述(i)~(v):所成群中至少1種,
(i)下述式(1a)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1 及R2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t-丁氧基羰基,或苄基氧基羰基,
R3 ~R34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矽醇基、巰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碸基或鹵原子,
g及h互相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g+h≦20)
(ii)下述式(1b)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35 、R36 及R37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非取代或取代之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
L及M互相獨立為下述式(b-1)或(b-2)所表示之二價基,

(式中,R38 ~R45 互相獨立為氫原子、羥基、非取代或取代之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醯基,或磺酸基)
x及y互相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x+y≦20)
(iii)下述式(1c)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Ph1 表示下述式(P1)所表示之基,

(式中,R3a ~R6a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Ar1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單芳基胺基及/或二芳基胺基之非取代或取代之芳基或雜芳基,
Ar2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單芳基胺基及/或二芳基胺基之非取代或取代之芳基或雜芳基,
p表示1~10之整數)
(iv)下述式(1d)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1a 及R2a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Ar3 互相獨立表示二芳基胺苯基,
q表示1或2,
Ph1 與前述式(1c)定義相同)
,及
(v)下述式(1e)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1b 表示氫原子或亦可經Zb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
Zb 表是鹵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羥基、巰基、磺酸基、羧基、亦可經Zb’ 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或亦可經Zb’ 所取代之碳數2~20之雜芳基,
Zb’ 表示鹵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羥基、巰基、磺酸基或羧基,
R2b ~R10b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A’表示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取代,且其他至少1個氫原子亦可經其他原子或取代基所取代之碳數1~40之烴基,
r為1~20之整數)。
3. 如前項1或2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其中,進一步含有至少1種矽烷化合物。
4.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係由如前項1~3中任1項之電荷輸送性清漆所製作。
5.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係具備如前項4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6.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如前項1~3中任1項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塗布於基材上,並使溶媒蒸發之步驟。
7. 一種方法,其係如前項1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使用前述(c)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溶膠。
8. 一種方法,其係使包含苯胺寡聚物、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電子受容性物質之前驅物及有機溶媒之電荷輸送性清漆的保存安定性提升之方法,其特徵為作為前述電子受容性物質之前驅物使用下述式(2)所表示之磺酸酯化合物,

(式中,
R1c ~R4c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碳數1~6之烷基,
R5c 表示亦可經取代之碳數2~20之1價烴基;
A1 表示-O-或-S-,
A2 表示自萘或蒽衍生之(n+1)價之基,
A3 表示自全氟聯苯基衍生之m價之基;
m表示滿足2≦m≦4之整數,
n表示滿足1≦n≦4之整數)。

[發明效果]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中,作為電子受容性物質之前驅物包含對低極性有機溶媒之溶解性較高且較安定之磺酸酯化合物。因此,同清漆以不包含經長時間且在高溫下攪拌等繁雜步驟之方法就能夠容易地調製,且沒有成分析出等問題,並改善其特性且能夠在長期間保存。且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中並不需要添加用來使電子受容性物質溶解且對噴墨塗布裝置或形成於基板上之有機構造物等造成傷害的高極性有機溶媒。因此,藉由使用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清漆,能夠顯著地減少塗布手段、塗布型式等為了迴避前述傷害所產生的有關電荷輸送性清漆之塗布步驟的制約。
進而,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清漆較佳適用於如上述之有機EL元件之正孔注入層的形成,但其他也能夠利用在有機光電變換元件、有機薄膜太陽電池、有機鈣鈦礦光電變換元件、有機集積回路、有機電界效果電晶體、有機薄膜電晶體、有機發光電晶體、有機光學檢查器、有機光受容器、有機電場消光元件、發光電子化學電池、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量子雷射、有機雷射二極體及有機電漿發光元件等電子元件中所使用之電荷輸送性薄膜的形成。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進一步針對本發明來詳細地說明。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包含
(a)苯胺寡聚物;
(b)特定之磺酸酯化合物;
(c)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以及
(d)有機溶媒。
關於此等之各成分於以下說明。
<苯胺寡聚物(a)>
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中包含之苯胺寡聚物(a)為重量平均分子量200~5000之由來自苯胺衍生物的複數構造單位(亦可相同或相異)所構成之化合物。苯胺寡聚物(a)中,相鄰的2個前述構造單位互相鍵結。且,苯胺寡聚物(a)中包含2種以上相異前述構造單位時,前述構造單位亦可以任意順序來配列。
且,以得到均一性高之電荷輸送性清漆的觀點或再現性高地得到平坦性優異之電荷輸送性薄膜的觀點來看,作為較佳型態之1種,作為苯胺寡聚物(a),使用1種分子量在200~5000之範圍內且無分子量分布之苯胺寡聚物,或併用2種或3種滿足各種條件之苯胺寡聚物。
本發明中,作為電荷輸送性物質,亦可使用任何苯胺寡聚物(a),但較佳為苯胺寡聚物(a)係選自以下順序說明之苯胺寡聚物(i)~(v)所成群中至少1種苯胺寡聚物。
・苯胺寡聚物(i)
能夠作為前述苯胺寡聚物(a)使用之苯胺寡聚物(i)為下述式(1a)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1 及R2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t-丁氧基羰基,或苄基氧基羰基,
R3 ~R34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矽醇基、巰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碸基或鹵原子,
g及h互相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g+h≦20)。
前述一價烴基中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但碳數1~20較佳,1~8再較佳。
作為取代或非取代一價烴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t-丁基、n-己基、n-辛基、2-乙基己基、癸基等之烷基;環戊基、環己基等之環烷基;聯環己基等之聯環烷基;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1或2或3-丁烯基、己烯基等之烯基;苯基、茬基、甲苯基、聯苯基、萘基等之芳基;苄基、苯基乙基、苯基環己基等之芳烷基等,或此等之一價烴基之氫原子的一部份或全部經鹵原子、羥基、烷氧基、碸基等所取代者。
且,非取代意指鍵結氫原子。且,取代基中,亦可包含取代基彼此連結之環狀部分。
前述R1 及R2 互相獨立為氫原子、甲基、乙基,或t-丁氧基羰基較佳,尤其是氫原子、t-丁氧基羰基較佳。亦即,R1 及R2 共同為氫原子者、共同為t-丁氧基羰基者、R1 為氫原子且R2 為t-丁氧基羰基者、R1 為t-丁氧基羰基且R2 為氫原子者較適合。
前述式(1a)中,R3 ~R34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胺基、矽醇基、巰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碸基、鹵原子等。
作為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的具體例,有舉出與前述相同者。
作為有機氧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烷氧基、烯基氧基、芳基氧基等,作為此等之烷基、烯基,也舉出與前述例示之取代基相同者。
作為有機胺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丁基胺基、戊基胺基、己基胺基、庚基胺基、辛基胺基、壬基胺基、癸基胺基、月桂基胺基等之烷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丙基胺基、二丁基胺基、二戊基胺基、二己基胺基、二庚基胺基、二辛基胺基、二壬基胺基、二癸基胺基等之二烷基胺基;環己基胺基等之環烷基胺基;二環己基胺基等之二環烷基胺基;嗎啉基;聯苯基胺基等之芳基胺基等。
作為有機矽烷基之具體例,有舉出三甲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三丙基矽烷基、三丁基矽烷基、三戊基矽烷基、三己基矽烷基、戊基二甲基矽烷基、己基二甲基矽烷基、辛基二甲基矽烷基、癸基二甲基矽烷基等。
作為有機硫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硫基、乙基硫基、丙基硫基、丁基硫基、戊基硫基、己基硫基、庚基硫基、辛基硫基、壬基硫基、癸基硫基、月桂基硫基等之烷基硫基。
作為醯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異丁醯基、戊醯基、異戊醯基、苯併基等。
作為鹵原子,有舉出氯原子、溴原子、氟原子、碘原子。
作為磷酸酯基,有舉出-P(O)(OQ1 )(OQ2 )。
作為酯基,有舉出-C(O)OQ1 、-OC(O)Q1
作為硫酯基,有舉出-C(S)OQ1 、-OC(S)Q1
作為醯胺基,有舉出-C(O)NHQ1 、-NHC(O)Q1
-C(O)NQ1 Q2 、-NQ1 C(O)Q2
於此,前述Q1 及Q2 表示烷基、烯基或芳基,關於此等有舉出與前述一價烴基所例示之基相同者。
R3 ~R34 中,前述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及醯胺基等中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但一般為碳數1~20,較佳為1~8。
此等之中,作為R3 ~R34 ,互相獨立為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或鹵原子較佳,尤其是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或鹵原子較適合。
於此,作為一價烴基,為苯基、聯苯基或萘基較適合。
作為鹵原子,為氟原子較適合。作為有機胺基為芳基胺基較佳,尤其是二苯基胺基較適合。
一實施型態中,R3 ~R34 全部為氫原子。
前述式(1a)中,g及h互相獨立為1以上且滿足g+h≦20之整數,但尤其是滿足g+h≦10較佳,滿足g+h≦5再較佳。
藉由調整至此等範圍,能夠容易地發揮良好的電荷輸送性,同時確保對各種溶媒之溶解性。
式(1a)之苯胺寡聚物若考慮到提高溶解性以及使電荷輸送性均勻,為無分子量分布,換而言之為分散度為1之苯胺寡聚物較佳。
此分子量為了材料之揮發抑制及電荷輸送性表現,作為下限通常為200以上,較佳為400以上,且為了提升溶解性,作為上限通常為5000以下,較佳為3000以下。
且,本發明中,前述式(1a)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的氧化物之醌二亞胺化合物也能適合作為前述苯胺寡聚物(a)來使用。
前述式(1a)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能夠以例如國際公開2008/129947記載之方法來製造。
・苯胺寡聚物(ii)
能夠作為前述苯胺寡聚物(a)來使用之苯胺寡聚物(ii)為下述式(1b)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35 、R36 及R37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非取代或取代之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
L及M互相獨立為下述式(b-1)或(b-2)所表示之二價基,

(式中,R38 ~R45 互相獨立為氫原子、羥基、非取代或取代之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醯基,或磺酸基)
x及y互相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x+y≦20)。
前述式(1b)以及(b-1)及(b-2)中之R35 ~R45 以合成容易性之觀點來看,為氫原子較佳,但為了要提升對溶媒之溶解性,為烷基、烷氧基、環己基、聯苯基、聯環己基、苯基環己基等較佳。
例如作為烷基,一般來說有舉出甲基、乙基、丙基等。作為其碳數,一般來說為1至4,但能夠導入至碳數20。
前述式(1b)中之x及y之數互相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但考慮其導電性時,期望為2以上,且考慮對其溶媒之溶解性時,期望為20以下。
R36 較適合為氫原子、羥基、非取代或取代之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醯基、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1~20之烷氧基。例如作為烷基,一般來說有舉出甲基、乙基、丙基等。作為碳數,一般來說為1至4,但能夠導入至碳數20。
且,本發明中,前述式(1b)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之氧化物之醌二亞胺化合物也能夠適合作為前述苯胺寡聚物(a)來使用。
・苯胺寡聚物(iii)
能夠作為前述苯胺寡聚物(a)來使用之苯胺寡聚物(iii)為下述式(1c)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Ph1 為下述式(P1)所表示之基,

(式中,R3a ~R6a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Ar1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單芳基胺基及/或二芳基胺基之非取代或取代之芳基或雜芳基,
Ar2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單芳基胺基及/或二芳基胺基之非取代或取代之芳基或雜芳基,
p表示1~10之整數)。
作為鹵原子,有舉出與上述相同者。
碳數1~20之烷基亦可為直鏈狀、分支狀、環狀之任一,作為其具體例,有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s-丁基、tert-丁基、n-戊基、n-己基、n-庚基、n-辛基、n-壬基、n-癸基等之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環癸基、聯環丁基、聯環戊基、聯環己基、雙環庚基、雙環辛基、雙環壬基、雙環癸基等之碳數3~20之環狀烷基等。
碳數2~20之烯基亦可為直鏈狀、分支狀、環狀之任一,作為其具體例,有舉出乙烯基、n-1-丙烯基、n-2-丙烯基、1-甲基乙烯基、n-1-丁烯基、n-2-丁烯基、n-3-丁烯基、2-甲基-1-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1-乙基乙烯基、1-甲基-1-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n-1-戊烯基、n-1-癸烯基、n-1-二十烯基等。
作為碳數2~20之炔基,亦可為直鏈狀、分支狀、環狀之任一,作為其具體例,有舉出乙炔基、n-1-丙炔基、n-2-丙炔基、n-1-丁炔基、n-2-丁炔基、n-3-丁炔基、1-甲基-2-丙炔基、n-1-戊炔基、n-2-戊炔基、n-3-戊炔基、n-4-戊炔基、1-甲基-n-丁炔基、2-甲基-n-丁炔基、3-甲基-n-丁炔基、1,1-二甲基-n-丙炔基、n-1-己炔基、n-1-癸炔基、n-1-十五炔基、n-1-二十炔基等。
作為碳數6~20之芳基之具體例,有舉出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等。
作為碳數2~20之雜芳基之具體例,有舉出2-噻吩基、3-噻吩基、2-喃基、3-喃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3-異噁唑基、4-異噁唑基、5-異噁唑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3-異噻唑基、4-異噻唑基、5-異噻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2-砒啶基、3-砒啶基、4-砒啶基等。
作為R3a ~R6a ,為氫原子、氟原子、氰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2~20之雜芳基較佳,為氫原子、氟原子、氰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10之烷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苯基再較佳,為氫原子、氟原子更再較佳,為氫原子最適合。
以下,舉出作為Ph1 較適合之基的具體例,但不限定於此等。
較佳為Ar1 互相獨立表示下述式(B1)~(B11)中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中,
Ar4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二(碳數6~20之芳基)胺基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
R7a ~R27a 、R30a ~R51a 及R53a ~R154a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二苯基胺基、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R28a 及R29a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R52a 表示氫原子,或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Z1a 表示鹵原子、硝基、氰基,或亦可經Z2a 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或碳數2~20之炔基,
Z2a 表示鹵原子、硝基、氰基,或亦可經Z3a 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Z3a 表示鹵原子、硝基或氰基)
再較佳為Ar1 互相獨立表示式(B1′)~(B11′)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中,R7a ~R154a 及Ar4 與上述相同)
較佳為Ar2 互相獨立表示下述式(G1)~(G18)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中,
R155a 表示氫原子、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碳數6~14之芳基或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碳數2~14之雜芳基,
R156a 及R157a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苯基所取代之碳數6~14之芳基,或亦可經苯基所取代之碳數2~14之雜芳基,且該苯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
DPA表示二苯基胺基,
Ar4 及Z1a 與關於Ar1 所定義者相同。)
作為R155a ,為氫原子、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碳數6~14之芳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碳數2~14之雜芳基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苯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1-萘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2-萘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2-砒啶基、亦可經苯基所取代之3-砒啶基,且該苯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4-砒啶基再較佳,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苯基更較佳,為苯基或2,3,5,6-四氟-4-(三氟甲基)苯基最適合。
且,作為R156a 及R157a ,亦可經苯基所取代之碳數6~14之芳基,且該苯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亦可經苯基所取代之碳數2~14之雜芳基,且該苯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較佳,亦可經苯基所取代之碳數6~14之芳基,且該苯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再較佳,亦可經苯基(該苯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所取代之苯基、亦可經苯基所取代之1-萘基,且該苯基亦可經Z1a 所取代、亦可經Z1a 所取代之2-萘基更再較佳。
作為Ar4 中碳數6~20之芳基之具體例,有舉出與R3a ~R6a 所說明者相同,作為二(碳數6~20之芳基)胺基之具體例,有舉出二苯基胺基、1-萘基苯基胺基、二(1-萘基)胺基、1-萘基-2-萘基胺基、二(2-萘基)胺基等。
作為Ar4 ,為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p-(二苯基胺基)苯基、p-(1-萘基苯基胺基)苯基、p-(二(1-萘基)胺基)苯基、p-(1-萘基-2-萘基胺基)苯基、p-(二(2-萘基)胺基)苯基較佳,為p-(二苯基胺基)苯基再較佳。
且p表示1~10之整數,但以提高對有機溶媒之溶解性之觀點來看,為1~5較佳,為1~3再較佳,為1或2更再較佳,為1最適合。
再較佳為Ar2 互相獨立表示下述式(G1´)~(G18´)中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中,R155a ~R157a 、DPA及Ar4 與上述相同)
・苯胺寡聚物(iv)
能夠作為前述苯胺寡聚物(a)來使用之苯胺寡聚物(iv)為下述式(1d)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1a 及R2a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Ar3 互相獨立表示二芳基胺苯基,
q表示1或2,
Ph1 與關於式(1c)所定義者相同)。
作為鹵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2~20之雜芳基之具體例,能夠舉出與前述例示者相同。
此等之中,R1a 及R2a 為氫原子、氟原子、氰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2~20之雜芳基較佳,為氫原子、氟原子、氰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10之烷基、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苯基再較佳,氫原子、氟原子更再較佳,為氫原子最適合。
較佳為Ar3 互相獨立表示下述式(I1)~(I8)中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中,DPA表示二苯基胺基)
再較佳為Ar3 互相獨立表示(I1′)~(I8′)中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中,DPA表示二苯基胺基)
・苯胺寡聚物(v)
能夠作為前述苯胺寡聚物(a)來使用之苯胺寡聚物(v)為下述式(1e)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1b 表示氫原子或亦可經Zb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
Zb 表示鹵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羥基、巰基、磺酸基、羧基、亦可經Zb’ 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或亦可經Zb’ 所取代之碳數2~20之雜芳基,
Zb’ 表示鹵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羥基、巰基、磺酸基或羧基,
R2b ~R10b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A’表示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取代,且其他至少1個氫原子亦可經其他原子或取代基所取代之碳數1~40之烴基,
r為1~20之整數)。
作為鹵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2~20之雜芳基之具體例,能夠舉出與前述例示者相同。
此等之中,作為R1b ,若考慮苯胺寡聚物對有機溶媒之溶解性,為氫原子,或亦可經Zb 所取代之碳數1~10之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亦可經Zb 所取代之碳數1~4之烷基再較佳,為氫原子最適合。且,複數R1b 分別可相同或相異。
且,此等之中,作為R2b ~R10b ,若考慮苯胺寡聚物對有機溶媒之溶解性,為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10之烷基較佳,為氫原子、鹵原子,或亦可經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4之烷基再較佳,若考慮苯胺寡聚物對有機溶媒之溶解性與電荷輸送性之平衡,為氫原子最適合。且,複數R2b ~R5b 亦可相同或相異。
較佳為A’為
亦可經氰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硝基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所取代之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3~20之氟環烷基、碳數4~20之氟聯環烷基、碳數2~20之氟烯基或碳數2~20之氟炔基;
亦可經氰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硝基、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所取代之碳數6~20之氟芳基;
經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3~20之氟環烷基、碳數4~20之氟聯環烷基、碳數2~20之氟烯基或碳數2~20之氟炔基所取代,且同時亦可經氰基、鹵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
亦可經氰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硝基、碳數1~20之氟烷氧基、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3~20之氟環烷基、碳數4~20之氟聯環烷基、碳數2~20之氟烯基或碳數2~20之氟炔基所取代之碳數7~20之氟芳烷基;或
經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3~20之氟環烷基、碳數4~20之氟聯環烷基、碳數2~20之氟烯基或碳數2~20之氟炔基所取代,且同時亦可經氰基、鹵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所取代之碳數7~20之芳烷基。
前述氟烷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所取代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例如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1-氟乙基、2-氟乙基、1,2-二氟乙基、1,1-二氟乙基、2,2-二氟乙基、1,1,2-三氟乙基、1,2,2-三氟乙基、2,2,2-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1,2,2,2-四氟乙基、1,1,2,2,2-五氟乙基、1-氟丙基、2-氟丙基、3-氟丙基、1,1-二氟丙基、1,2-二氟丙基、1,3-二氟丙基、2,2-二氟丙基、2,3-二氟丙基、3,3-二氟丙基、1,1,2-三氟丙基、1,1,3-三氟丙基、1,2,3-三氟丙基、1,3,3-三氟丙基、2,2,3-三氟丙基、2,3,3-三氟丙基、3,3,3-三氟丙基、1,1,2,2-四氟丙基、1,1,2,3-四氟丙基、1,2,2,3-四氟丙基、1,3,3,3-四氟丙基、2,2,3,3-四氟丙基、2,3,3,3-四氟丙基、1,1,2,2,3-五氟丙基、1,2,2,3,3-五氟丙基、1,1,3,3,3-五氟丙基、1,2,3,3,3-五氟丙基、2,2,3,3,3-五氟丙基、七氟丙基等。
前述氟環烷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所取代之環烷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例如1-氟環丙基、2-氟環丙基、2,2-二氟環丙基、2,2,3,3-四氟環丙基、五氟環丙基、2,2-二氟環丁基、2,2,3,3-四氟環丁基、2,2,3,3,4,4-六氟環丁基、七氟環丁基、1-氟環戊基、3-氟環戊基、3,3-二氟環戊基、3,3,4,4-四氟環戊基、九氟環戊基、1-氟環己基、2-氟環己基、4-氟環己基、4,4-二氟環己基、2,2,3,3-四氟環己基、2,3,4,5,6-五氟環己基、十一氟環己基等。
前述氟聯環烷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所取代之聯環烷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例如3-氟雙環[1.1.0]丁烷-1-基、2,2,4,4-四氟雙環[1.1.0]丁烷-1-基、五氟雙環[1.1.0]丁烷-1-基、3-氟雙環[1.1.1]戊烷-1-基、2,2,4,4,5-五氟雙環[1.1.1]戊烷-1-基、2,2,4,4,5,5-六氟雙環[1.1.1]戊烷-1-基、5-氟雙環[3.1.0]己烷-6-基、6-氟雙環[3.1.0]己烷-6-基、6,6-二氟雙環[3.1.0]己烷-2-基、2,2,3,3,5,5,6,6-八氟雙環[2.2.0]己烷-1-基、1-氟雙環[2.2.1]庚烷-2-基、3-氟雙環[2.2.1]庚烷-2-基、4-氟雙環[2.2.1]庚烷-1-基、5-氟雙環[3.1.1]庚烷-1-基、1,3,3,4,5,5,6,6,7,7-十氟雙環[2.2.1]庚烷-2-基、十一氟雙環[2.2.1]庚烷-2-基、3-氟雙環[2.2.2]辛烷-1-基、4-氟雙環[2.2.2]辛烷-1-基等。
前述氟烯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所取代之烯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例如1-氟乙烯基、2-氟乙烯基、1,2-二氟乙烯基、1,2,2-三氟乙烯基、2,3,3-三氟-1-丙烯基、3,3,3-三氟-1-丙烯基、2,3,3,3-四氟-1-丙烯基、五氟-1-丙烯基、1-氟-2-丙烯基、1,1-二氟-2-丙烯基、2,3-二氟-2-丙烯基、3,3-二氟-2-丙烯基、2,3,3-三氟-2-丙烯基、1,2,3,3-四氟-2-丙烯基、五氟-2-丙烯基等。
前述氟炔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所取代之炔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例如氟乙炔基、3-氟-1-丙炔基、3,3-二氟-1-丙炔基、3,3,3-三氟-1-丙炔基、1-氟-2-丙炔基、1,1-二氟-2-丙炔基等。
前述氟芳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所取代之芳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例如2-氟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2,3-二氟苯基、2,4-二氟苯基、2,5-二氟苯基、2,6-二氟苯基、3,4-二氟苯基、3,5-二氟苯基、2,3,4-三氟苯基、2,3,5-三氟苯基、2,3,6-三氟苯基、2,4,5-三氟苯基、2,4,6-三氟苯基、3,4,5-三氟苯基、2,3,4,5-四氟苯基、2,3,4,6-四氟苯基、2,3,5,6-四氟苯基、五氟苯基、2-氟-1-萘基、3-氟-1-萘基、4-氟-1-萘基、6-氟-1-萘基、7-氟-1-萘基、8-氟-1-萘基、4,5-二氟-1-萘基、5,7-二氟-1-萘基、5,8-二氟-1-萘基、5,6,7,8-四氟-1-萘基、七氟-1-萘基、1-氟-2-萘基、5-氟-2-萘基、6-氟-2-萘基、7-氟-2-萘基、5,7-二氟-2-萘基、七氟-2-萘基等。
作為前述氟芳基,若考慮苯胺寡聚物對有機溶媒之溶解性、苯胺寡聚物之電荷輸送性、苯胺寡聚物之原料的取得容易性等平衡,為經氰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硝基、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氟烷基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所取代之經3個以上氟原子所取代之苯基較佳。
作為前述氟烷氧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所取代之烷氧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例如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1-氟乙氧基、2-氟乙氧基、1,2-二氟乙氧基、1,1-二氟乙氧基、2,2-二氟乙氧基、1,1,2-三氟乙氧基、1,2,2-三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氧基、1,2,2,2-四氟乙氧基、1,1,2,2,2-五氟乙氧基、1-氟丙氧基、2-氟丙氧基、3-氟丙氧基、1,1-二氟丙氧基、1,2-二氟丙氧基、1,3-二氟丙氧基、2,2-二氟丙氧基、2,3-二氟丙氧基、3,3-二氟丙氧基、1,1,2-三氟丙氧基、1,1,3-三氟丙氧基、1,2,3-三氟丙氧基、1,3,3-三氟丙氧基、2,2,3-三氟丙氧基、2,3,3-三氟丙氧基、3,3,3-三氟丙氧基、1,1,2,2-四氟丙氧基、1,1,2,3-四氟丙氧基、1,2,2,3-四氟丙氧基、1,3,3,3-四氟丙氧基、2,2,3,3-四氟丙氧基、2,3,3,3-四氟丙氧基、1,1,2,2,3-五氟丙氧基、1,2,2,3,3-五氟丙氧基、1,1,3,3,3-五氟丙氧基、1,2,3,3,3-五氟丙氧基、2,2,3,3,3-五氟丙氧基、七氟丙氧基等。
作為前述經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3~20之氟環烷基、碳數4~20之氟聯環烷基、碳數2~20之氟烯基或碳數2~20之氟炔基所取代,且同時亦可經氰基、鹵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以下方便上有時稱作經取代之芳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3~20之氟環烷基、碳數4~20之氟聯環烷基、碳數2~20之氟烯基或碳數2~20之氟炔基所取代之芳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例如2-(三氟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4-乙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3-氟-4-(三氟甲基)苯基、4-氟-3-(三氟甲基)苯基、4-氟-2-(三氟甲基)苯基、2-氟-5-(三氟甲基)苯基、3-氟-5-(三氟甲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2,4,6-三(三氟甲基)苯基、4-(五氟乙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苯基、2,3,5,6-四氟-4-(三氟甲基)苯基、4-(全氟乙烯基)苯基、4-(全氟丙烯基)苯基、4-(全氟丁烯基)苯基等。
作為前述經取代之芳基,若考慮苯胺寡聚物對有機溶媒之溶解性、苯胺寡聚物之電荷輸送性、苯胺寡聚物之原料取得容易性等平衡,為經碳數3~20之氟環烷基、碳數4~20之氟聯環烷基、碳數2~20之氟烯基或碳數2~20之氟炔基所取代,且同時亦可經氰基、鹵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所取代之苯基(以下方便上有時稱作經取代之苯基)較佳,為經1~3個三氟甲基所取代之苯基再較佳,為p-三氟甲基苯基更再較佳。
作為前述氟芳烷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所取代之芳烷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例如2-氟苄基、3-氟苄基、4-氟苄基、2,3-二氟苄基、2,4-二氟苄基、2,5-二氟苄基、2,6-二氟苄基、3,4-二氟苄基、3,5-二氟苄基、2,3,4-三氟苄基、2,3,5-三氟苄基、2,3,6-三氟苄基、2,4,5-三氟苄基、2,4,6-三氟苄基、2,3,4,5-四氟苄基、2,3,4,6-四氟苄基、2,3,5,6-四氟苄基、2,3,4,5,6-五氟苄基等。
作為前述經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3~20之氟環烷基、碳數4~20之氟聯環烷基、碳數2~20之氟烯基或碳數2~20之氟炔基所取代,且同時亦可經氰基、鹵原子或碳數1~20之氟烷氧基所取代之碳數7~20之芳烷基只要是碳原子上至少1個氫原子經碳數1~20之氟烷基、碳數3~20之氟環烷基、碳數4~20之氟聯環烷基、碳數2~20之氟烯基或碳數2~20之氟炔基所取代之芳烷基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出2-三氟甲基苄基、3-三氟甲基苄基、4-三氟甲基苄基、2,4-二(三氟甲基)苄基、2,5-二(三氟甲基)苄基、2,6-二(三氟甲基)苄基、3,5-二(三氟甲基)苄基、2,4,6-三(三氟甲基)苄基等。
此等之中,A’為前述亦可經取代之碳數1~20之氟烷基、前述亦可經取代之碳數6~20之氟芳基或前述亦可經取代之芳基較佳,為前述亦可經取代之碳數6~20之氟芳基或前述亦可經取代之芳基再較佳,為前述亦可經取代之氟苯基或前述經取代之苯基更再較佳,為前述亦可經取代之三氟苯基、前述亦可經取代之四氟苯基、前述亦可經取代之五氟苯基或經1~3個三氟甲基所取代之苯基更較佳。
且,r為1~20之整數,以苯胺寡聚物對溶媒之溶解性之觀點來看,為10以下較佳,為8以下再較佳,為5以下更再較佳,為4以下更較佳。且,以提高苯胺寡聚物之電荷輸送性之觀點來看,為2以上較佳,為3以上再較佳,若考慮溶解性與電荷輸送性之平衡,為3最適合。
舉出本發明中適合之苯胺寡聚物之具體例,但不限定於以下。

(式中,DPA表示二苯基胺基)
<磺酸酯化合物(b)>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中所包含之磺酸酯化合物(b)為下述式(2)所表示之磺酸酯化合物,

(式中,
R1c ~R4c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碳數1~6之烷基,
R5c 表示亦可經取代之碳數2~20之1價烴基;
A1 表示-O-或-S-,
A2 表示自萘或蒽衍生之(n+1)價之基,
A3 表示自全氟聯苯基衍生之m價之基;
m表示滿足2≦m≦4之整數,
n表示滿足1≦n≦4之整數)。
此化合物在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中,具有作為電子受容性物質之前驅物的機能。電子受容性物質意指用於提升電荷輸送能及成膜均勻性且與電子受容性摻雜物同義。
作為前述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n-己基等。此等之中為碳數1~3之烷基較佳。
作為前述碳數2~20之1價烴基,有舉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之烷基、苯基、萘基、菲基等之芳基等。
R1c ~R4c 之中,R1c 或R3c 為碳數1~3之直鏈烷基,其餘為氫原子較佳。R1c 為碳數1~3之直鏈烷基,R2c ~R4c 為氫原子再較佳。作為前述碳數1~3之直鏈烷基,為甲基較佳。且,作為R5c ,為碳數2~4之直鏈烷基或苯基較佳。
作為A1 ,為-O-較佳。作為A2 為由萘衍生之基較佳。
作為m,為2較佳。作為n,為1或2較佳。
磺酸酯化合物(b)對包含低極性溶媒之廣泛範圍的溶媒顯示較高溶解性,故能夠使用多種溶媒來調整溶液的物性,並提高塗布特性。因此,塗布包含磺酸酯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來形成塗膜,塗膜之乾燥時或燒成時自磺酸酯產生磺酸較佳。磺酸酯在室溫下較安定,且在燒成溫度以下會產生磺酸,故較佳,因此自磺酸酯產生磺酸之溫度為40~260℃較佳。進而,若考慮磺酸酯在清漆中較高之安定性與燒成時反應之容易性,為80~230℃較佳,為120~180℃再較佳。
磺酸酯化合物(b)藉由與電荷輸送機構本體之苯胺寡聚物(a)一起溶解或分散於有機溶媒,能夠作為電荷輸送性清漆。
能夠藉由例如下述模式A所示,使式(2'')所表示之磺酸氯化合物與鹵化劑反應,合成下述式(2')所表示之磺醯基鹵化合物(以下稱作步驟1),使該磺醯基鹵化合物與式(3)所表示之二醇醚類反應(以下稱作步驟2),來合成磺酸酯化合物(b)(式(2))。

(式中,A1 ~A3 、R1c ~R5c 、m及n與前述相同,M+ 表示鈉離子、鉀離子、吡啶離子、4級銨離子等之1價陽離子,Hal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等鹵原子。)
式(2'')所表示之磺酸氯化合物能夠根據公知方法來合成。
作為步驟1中使用之鹵化劑,有舉出亞硫醯氯、草醯氯、***、氯化磷(V)等鹵化劑,但為亞硫醯氯較適合。鹵化劑之使用量只要是相對於磺酸氯化合物為1倍莫耳以上即可,並無限定,但使用相對於磺酸氯化合物以質量比為2~10倍量較佳。
作為步驟1中使用之反應溶媒,為不與鹵化劑反應之溶媒較佳,能夠舉出氯仿、二氯乙烷、四氯化碳、己烷、庚烷等,但為無溶媒(將液狀鹵化劑作為溶媒來使用)較適合。且,在無溶媒下進行反應時,以反應結束時成為均勻系溶液之量以上來使用鹵化劑較佳。反應溫度能夠設為0~150℃左右,但為20~100℃,且為使用之鹵化劑的沸點以下較佳。反應結束後,一般來說將以減壓濃縮等所得之粗生成物使用於接下來的步驟。
作為式(3)所表示之二醇醚類,為丙二醇單乙基醚、丙二醇單丙基醚、丙二醇單丁基醚、丙二醇單苯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乙二醇單己基醚等較佳。
步驟2中亦可併用鹼基。作為能夠使用之鹼基,有舉出氫化鈉、吡啶、三乙基胺、二異丙基乙基胺等,但為氫化鈉、吡啶、三乙基胺較適合。鹼基之使用量為相對於磺醯基鹵化合物(2')為1倍莫耳~溶媒量較適合。
作為步驟2中使用之反應溶媒,能夠使用各種有機溶媒,但為四氫呋喃、二氯乙烷、氯仿、吡啶較適合。反應溫度並無特別限定,但為0~80℃較適合。反應結束後,使用減壓濃縮、分液萃取、水洗、再沉澱、再結晶、層析法等常法進行後處理,純化後能夠得到純的磺酸酯化合物。且,藉由對所得之純的磺酸酯化合物進行熱處理等,能夠導出高純度之磺酸化合物。
且,能夠如下述模式B所示,自式(2''')所表示之磺酸化合物來合成式(2)所表示之磺酸酯化合物。且,下述模式中,於第1階段及第2階段目之反應使用之鹵化劑、式(3)所表示之二醇醚類、反應溶媒及其他成分能夠使用與模式A中步驟1及2相同者。

(式中,A1 ~A3 、R1c ~R5c 、m、n及Hal與前述相同。)
式(2''')所表示之磺酸化合物能夠藉由根據例如國際公開第2006/025342號中記載之方法來合成。
舉出本發明中較適合磺酸酯化合物之具體例,但不限定於以下。
<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
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包含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奈米粒子意指關於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子徑為奈米等級(典型為500nm以下)之微粒子。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意指形成為奈米粒子之金屬氧化物。
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中金屬除了一般意思的金屬之外,也包含半金屬。一般意思的金屬亦可單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使用選自錫(Sn)、鈦(Ti)、鋁(Al)、鋯(Zr)、鋅(Zn)、鈮(Nb)、鉭(Ta)及W(鎢)所成群中1種以上較佳,但不限定於此等。
另一方面,半金屬意指、化學性及/或物理性性質為金屬與非金屬中間之元素。半金屬的普遍定義並無確立,但本發明中是將硼(B)、矽(Si)、鍺(Ge)、砷(As)、銻(Sb)及碲(Te)合計6個元素作為半金屬。此等之半金屬亦可單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且亦可與一般意思的金屬組合來使用。
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包含選自硼(B)、矽(Si)、鍺(Ge)、砷(As)、銻(Sb)、碲(Te)、錫(Sn)、鈦(Ti)、鋁(Al)、鋯(Zr)、鋅(Zn)、鈮(Nb)、鉭(Ta)及W(鎢)所成群中1種以上金屬之氧化物較佳。金屬為2種以上之金屬組合時,金屬氧化物亦可為各個單獨金屬之氧化物之混合物,亦可為包含複數金屬之複合氧化物。作為金屬氧化物之具體例,能夠舉出B2 O3 、B2 O、SiO2 、SiO、GeO2 、GeO、As2 O4 、As2 O3 、As2 O5 、Sb2 O3 、Sb2 O5 、TeO2 、SnO2 、ZrO2 、Al2 O3 、ZnO等,但不限定於此等。
一實施型態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包含B2 O3 、B2 O、SiO2 、SiO、GeO2 、GeO、As2 O4 、As2 O3 、As2 O5 、SnO2 、SnO、Sb2 O3 、TeO2 或此等之混合物。其他一實施型態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包含SiO2
關於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關於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子徑一般為1nm以上且500nm以下,較佳為1nm以上且250nm以下,再較佳為約1nm以上且約100nm以下,更較佳為1nm以上且50nm以下,特別佳為約2nm以上且約30nm以下,最較佳為3nm以上且25nm以下之範圍。作為測定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子徑之方法例,能夠舉出例如使用透過電子顯微鏡(TEM)之方法、以BET法求出比表面積來算出之方法等。
使用TEM之平均粒子徑之測定方法已熟知各種,但作為其一例,有舉出基於圓直徑之方法。這是一種藉由將使用TEM(例如透過型電子顯微鏡HT7700(股份公司日立High Technologies製))所得之粒子投影畫像以畫像處理軟體處理,求出各粒子之圓直徑,設為此等之圓直徑的數平均,求出平均粒子徑之方法。圓直徑也被稱作海伍德(Heywood)徑,且為具有與粒子投影畫像之面積相同面積之圓的直徑。此方法中,典型為使用與TEM一起提供且為TEM之製造販賣公司所作成之畫像處理軟體來進行投影畫像之處理。
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亦可包含1種以上有機封蓋基。此有機封蓋基亦可為反應性或非反應性。作為反應性有機封蓋基之例,能夠舉出能夠以紫外線或自由基起始劑交聯之有機封蓋基。一實施型態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包含1種以上有機封蓋基。
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能夠藉由公知方法來製造,但也能夠以市售品取得。市售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一般為分散液之形態。較佳為使用市售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非水系分散液。作為適當市售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例,能夠舉出SiO2 奈米粒子分散於各種溶媒(例如甲醇、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N,N-二甲基乙醯胺、乙二醇、異丙醇、甲醇、乙二醇單丙基醚、環己酮、乙酸乙酯、甲苯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等)之非水系分散液之ORGANOSILICASOL(商標)(日產化學工業股份公司製)。
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之含量以相對於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與苯胺寡聚物(a)(包含經摻雜者及不經摻雜者)之合計重量的重量百分率來表示。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之含量相對於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與苯胺寡聚物(a)之合計重量,通常為約1重量%~約98重量%,較佳為約2重量%~約95重量%,再較佳為約5重量%~約90重量%,更較佳為約10重量%~約90重量%。一實施型態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之含量相對於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與苯胺寡聚物(a)之合計重量為約20重量%~約98%,較佳為約25重量%~約95重量%。
<有機溶媒(d)>
本案揭示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亦可為非水系,亦可包含水,但以噴墨塗布中流程適合性與清漆之保存安定性之觀點來看,為非水系較佳。本說明書中使用時,「非水系」意指本案揭示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中水的總量相對於電荷輸送性清漆的總量為0~2重量%。典型來說,電荷輸送性清漆中水的總量相對於電荷輸送性清漆的總量為0~1重量%,更典型來說為0~0.5重量%。某實施型態中,本案揭示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中實質上不存在水。
作為電荷輸送性清漆中使用之有機溶媒,有舉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153℃)、N,N-二甲基乙醯胺(165℃)、N-甲基吡咯酮(202℃)、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225℃)、二甲基亞碸(189℃)、N-環己基-2-吡咯啶酮(284℃)、芳香族烴基[苯(80℃)、甲苯(111℃)、乙基苯(136℃)、p-二甲苯(138℃)、o-二甲苯(138℃)、苯乙烯(145℃)等]、酮類[丙酮(56℃)、甲基乙基酮(80℃)、甲基異丙基酮(94℃)、二乙基酮(102℃)、甲基異丁基酮(117℃)、甲基n-丁基酮(127℃)、環己酮(155℃)、乙基n-戊基酮(167℃)]、酯類[乙酸乙酯(77℃)、乙酸異丙酯(85℃)、乙酸n-丙酯(101℃)、乙酸異丁酯(116℃)、乙酸n-丁酯(125℃)、乙酸n-戊酯(142℃)、己酸甲酯(151℃)、乙酸-2-甲基戊酯(162℃)、乳酸n-丁酯(186℃)等]、乙二醇酯及二醇醚類[乙二醇二甲基醚(85℃)、丙二醇單甲基醚(119℃)、乙二醇單甲基醚(124℃)、丙二醇單乙基醚(132℃)、乙二醇單乙基醚(136℃)、乙二醇單異丙基醚(144℃)、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145℃)、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46℃)、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156℃)、二乙二醇二甲基醚(162℃)、丙二醇單丁基醚(170℃)、乙二醇單丁基醚(171℃)、二乙二醇二乙基醚(188℃)、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89℃)、二乙二醇單甲基醚(194℃)、二丙二醇單乙基醚(198℃)、二乙二醇單乙基醚(202℃)、三乙二醇二甲基醚(216℃)、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217℃)、二乙二醇(244℃)等]、乙醇類[甲醇(65℃)、乙醇(78℃)、異丙醇(82℃)、tert-丁醇(83℃)、烯丙基乙醇(97℃)、n-丙醇(97℃)、2-甲基-2-丁醇(102℃)、異丁醇(108℃)、n-丁醇(117℃)、2-甲基-1-丁醇(130℃)、1-戊醇(137℃)、2-甲基-1-戊醇(148℃)、2-乙基己醇(185℃)、1-辛醇(196℃)、乙二醇(197℃)、戊二醇(198℃)、三亞甲基二醇(214℃)、1-甲氧基-2-丁醇(135℃)、環己醇(161℃)、二丙酮乙醇(166℃)、呋喃甲基乙醇(170℃)、四氫呋喃甲基乙醇(178℃)、丙二醇(187℃)、苄基乙醇(205℃)、1,3-丁烷二醇(208℃)等]、酚類[酚(182℃)、m-甲酚(202℃)等]、醚類及羧酸與其衍生物[異丙基醚(68℃)、1,4-二氧雜環(101℃)、苯甲醚(154℃)、乙酸(117℃)、γ-丁內酯(204℃)等]。
此等之有機溶媒能夠以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本發明中,能夠使用能夠將苯胺寡聚物(a)及磺酸酯化合物(b)良好溶解之高溶解性溶媒。作為如此之高溶解性溶媒,有舉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酮、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二乙二醇、二甲基亞碸、二甲基異酪酸醯胺等。此等之溶媒能夠以1種單獨或混合2種以上來用,其使用量能夠設為相對於清漆中使用之溶媒全體為5~100質量%。
且,電荷輸送性清漆成為各成分完全溶解於上述溶媒或均勻地分散之狀態較佳。
且,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含有至少一種在20℃下具有10~200mPa・s,尤其是具有50~150mPa・s之黏度,在常壓下沸點為50~300℃,尤其是150~250℃之高黏度有機溶媒較適合。
作為高黏度有機溶媒,有舉例如環己醇、乙二醇、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3-辛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1,3-丁烷二醇、2,3-丁烷二醇、1,4-丁烷二醇、丙二醇、戊二醇等。
相對於本發明清漆中使用之溶媒全體,高黏度有機溶媒之添加比例為固體不析出/沉澱之範圍內較佳,只要固體不析出/沉澱,添加比例為5~80質量%較佳。
進而,以對基板之可濕性的提升、溶媒表面張力之調整、極性之調整、沸點之調整等目的,能夠將燒成時能夠賦予膜之其他溶媒以相對於清漆使用之溶媒全體,為1~90質量%,較佳為1~50質量%之比例來混合。
作為如此之溶媒,有舉例如丁基賽珞蘇、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單甲基醚、乙基卡必醇、二丙酮乙醇、γ-丁內酯、乳酸乙酯等。
作為此等之溶媒之組合的具體例,並無限定者,但例如作為2種溶媒之組合,有舉出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環己醇、四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乙二醇異丙基醚、二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3-苯氧基甲苯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戊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N,N-二甲基乙醯胺與環己醇、N,N-二甲基乙醯胺與二乙二醇二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丙二醇單丙基醚、N,N-二甲基乙醯胺與n-己烯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3-苯氧基甲苯與四氫化萘、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3-苯氧基甲苯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3-丁烷二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丙二醇單甲基醚;
作為3種溶媒之組合,有舉出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環己醇與丙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環己醇與丙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3-丁烷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環己醇與2,3-丁烷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環己醇與2,3-丁烷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3-丁烷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3-丁烷二醇與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戊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3-丁烷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戊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與3-苯氧基苄基乙醇、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與2-苄基氧基乙醇、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與2-苄基氧基乙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苄基氧基乙醇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與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2-苄基氧基乙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3-丁烷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戊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與環己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與2,3-丁烷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與2,3-丁烷二醇、二乙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二乙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二乙二醇與2-苄基氧基乙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丙二醇與三丙二醇單甲基醚、N,N-二甲基乙醯胺與環己醇與二乙二醇二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丙二醇單丙基醚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丙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3-丁烷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苯氧基乙醇與2,3-丁烷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1,3-丁烷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安息香酸甲酯與1,3-丁烷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戊二醇與二丙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乙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戊二醇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環己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環己醇與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戊二醇、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三乙二醇二甲基醚與二乙二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3-丁烷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3-丁烷二醇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丙二醇單甲基醚;
作為4種溶媒之組合,有舉出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二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與二乙二醇異丙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2,3-丁烷二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二乙二醇與二乙二醇單苯基醚與二乙二醇單甲基醚、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四乙二醇與三乙二醇單甲基醚與3-苯氧基苄基乙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戊二醇與2,3-丁烷二醇與四氫呋喃基乙醇、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與2-苯氧基乙醇與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與2,3-丁烷二醇等。
且,某實施型態中,本發明中電荷輸送性清漆所使用之有機溶媒有包含醚,例如苯甲醚、乙氧基苯、二甲氧基苯及醇二醚(醇二醚類),例如乙二醇二醚(1,2-二甲氧乙烷、1,2-二乙氧乙烷及1,2-二丁氧乙烷等);二乙二醇二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及二乙二醇二乙基醚等);丙二醇二醚(丙二醇二甲基醚、丙二醇二乙基醚及丙二醇二丁基醚等);二丙二醇二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二乙基醚及二丙二醇二丁基醚等);以及本說明書所提及之比乙二醇及丙二醇醚高次的類似物(亦即三-及四-類似物,例如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四乙二醇二甲基醚等)。
能夠考慮乙二醇單醚乙酸酯及丙二醇單醚乙酸酯等(乙二醇酯醚類)之另外的溶媒,於此醚能夠例如選自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及環己基。且,包含比上述清單高次之二醇醚類似物(二-、三-及四-等)。
例示並無限定,但包含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2-丁氧基乙基乙酸酯、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
能夠考慮乙二醇二乙酸酯等(二醇二酯類)之另外的溶媒,且包含更高次之二醇醚類似物(二-、三-及四-等)。
例示並無限定,但包含乙二醇二乙酸酯、三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二乙酸酯。
例如甲醇、乙醇、三氟乙醇、n-丙醇、異丙醇、n-丁醇、t-丁醇及伸烷基二醇單醚(二醇單醚類)等之醇也能夠考慮在電荷輸送性清漆中來使用。適合之二醇單醚類的例示並無限定,但包含乙二醇單丙基醚、乙二醇單己基醚(己基賽珞蘇)、丙二醇單丁基醚(Dowanol PnB)、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基卡必醇)、二丙二醇n-丁基醚(Dowanol DPnB)、乙二醇單丁基醚(丁基賽珞蘇)、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丁基卡必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Dowanol DPM)、二異丁基甲醇、2-乙基己基乙醇、甲基異丁基甲醇、丙二醇單丙基醚(Dowanol PnP)、二乙二醇單丙基醚(丙基卡必醇)、二乙二醇單己基醚(己基卡必醇)、2-乙基己基卡必醇、二丙二醇單丙基醚(Dowanol DPnP)、三丙二醇單甲基醚(Dowanol TPM)、二乙二醇單甲基醚(甲基卡必醇)及三丙二醇單丁基醚(Dowanol TPnB)。
本說明書中揭示之有機溶媒為了改善例如基板濕潤性、溶媒去除之容易性、黏性、表面張力及出射性等油墨特性,能夠在電荷輸送性清漆中以各種比例來使用。
某實施型態中,電荷輸送性清漆包含二甲基亞碸、乙二醇(二醇類)、四甲基脲或此等之混合物。
適合之二醇類之例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丙二醇、三乙二醇等。
總稱上述醇二醚類、乙二醇酯醚類、二醇二酯類、二醇單醚類及二醇類等為「二醇系溶媒」。亦即,本發明之「二醇系溶媒」意指式RG1 -O-(RG0 -O)v -RG2 (式中,分別之RG0 互相獨立為直鏈狀C2 -C4 非取代伸烷基,RG1 及RG2 互相獨立為氫原子、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C1 -C8 非取代烷基或直鏈狀或分支狀C1 -C8 非取代脂肪族醯基,v為1~6之整數)所表示且不具有1種以上芳香族構造之有機溶媒。前述R為C2 或C3 非取代伸烷基特別佳。作為前述烷基,為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C1 -C6 非取代烷基較佳,為直鏈狀C1 -C4 非取代烷基再較佳,為甲基及n-丁基特別佳。作為前述醯基,為直鏈狀或分支狀C2 -C6 非取代脂肪族醯基較佳,為直鏈狀C2 -C4 非取代醯基再較佳,為乙醯基及丙醯基特別佳。且前述v為1~4之整數特別佳。此二醇系溶媒包含例如以下溶媒。
・乙二醇、丙二醇或其寡聚合物(2量體~4量體,例如二乙二醇)之二醇類
・前述二醇類之單烷基醚之二醇單醚類
・前述二醇類之二烷基醚之醇二醚類
・前述二醇類之脂肪族羧酸單酯之二醇單酯類
・前述二醇類之脂肪族羧酸二酯之二醇二酯類
・前述二醇單醚類之脂肪族羧酸單酯之乙二醇酯醚類
若考慮噴墨法之塗布性,使用包含二醇系溶媒之溶媒系較佳。
後述記載中,方便上對比前述二醇系溶媒與不相當於此之有機溶媒,有時將前者以(A)表示,並將後者以(B)表示。
某實施型態中,電荷輸送性清漆為包含1種以上二醇系溶媒(A)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某實施型態中,電荷輸送性清漆為包含1種以上二醇系溶媒(A)與去除二醇系溶媒之1種以上之有機溶媒(B)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作為前述二醇系溶媒(A),較佳有舉出醇二醚類、二醇單醚類或二醇類,但亦可混合此等。
例示並無限定,但有舉出混合醇二醚類與二醇類。
作為具體例,有舉出上述醇二醚類及二醇類之具體例,但較佳為作為醇二醚類,有舉出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作為二醇類舉出乙二醇、二乙二醇。
作為前述有機溶媒(B),較佳為舉出腈類、乙醇類、芳香族醚類、芳香族烴基類。
例示並無限定,但作為腈類,有舉出甲氧基丙腈、乙氧基丙腈,作為乙醇類,有舉出苄基乙醇、2-(苄基氧基)乙醇,作為芳香族醚類,有舉出甲基苯甲醚、二甲基苯甲醚、乙基苯甲醚、丁基苯基醚、丁基苯甲醚、戊基苯甲醚、己基苯甲醚、庚基苯甲醚、辛基苯甲醚、苯氧基甲苯,作為芳香族烴基類,有舉出戊基苯、己基苯、庚基苯、辛基苯、壬基苯、環己基苯或四氫化萘。
此等之中為乙醇類再較佳,乙醇類之中為2-(苄基氧基)乙醇再較佳。
藉由於二醇系溶媒(A)添加有機溶媒(B),以噴墨塗布來成膜時,能夠保持苯胺寡聚物與磺酸酯化合物之溶解性,並同時適當地抑制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凝集,並形成更平坦之膜。
於二醇系溶媒(A)添加有機溶媒(B)時,前述二醇系溶媒(A)之含量:wtA(重量)與前述有機溶媒(B)之含量(重量):wtB(重量)滿足式(1-0)較佳,滿足式(1-1)再較佳,滿足式(1-2)更較佳,滿足式(1-3)最較佳。
0.01≦wtB/(wtA+wtB)≦0.60 (1-0)
0.05≦wtB/(wtA+wtB)≦0.50 (1-1)
0.10≦wtB/(wtA+wtB)≦0.40 (1-2)
0.15≦wtB/(wtA+wtB)≦0.30 (1-3)
(本發明之清漆中含有2種以上二醇系溶媒(A)時,wtA表示二醇系溶媒(A)之合計含量(重量),含有2種以上有機溶媒(B)時,wtB表示有機溶媒(B)之合計含量(重量)。)
且,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中亦可摻混矽烷化合物。藉由在電荷輸送性清漆摻混矽烷化合物,將由當該清漆所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作為EL元件之正孔注入層來使用時,能夠意圖改善對正孔輸送層之正孔注入性,其結果能夠期待元件之驅動電壓之降低、耐久性之提升等。
作為如此之矽烷化合物之具體例,有舉出二烷氧基矽烷化合物、三烷氧基矽烷化合物等之烷氧基矽烷化合物等或其縮合物。
其中,將所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作為EL元件之正孔注入層來使用時,以提升對正孔輸送層之正孔注入性之觀點來看,為含氟矽烷化合物較佳,為含氟烷氧基矽烷化合物再較佳。進而,以再現性良好地得到電荷輸送性優異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觀點來看,為含氟二烷氧基矽烷、含氟三烷氧基矽烷較佳,為含氟三烷氧基矽烷化合物再較佳。
矽烷化合物之摻混量以得到上述效果之觀點,相對於固形分之全質量,為3質量%以上較佳,但以再現性良好地得到電荷輸送性優異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觀點來看,相對於固形分之全質量為20質量%以下較佳。
作為鹵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2~20之雜芳基之具體例,能夠舉出與前述例示相同者。
作為三烷氧基矽烷化合物,有舉例如式(11)所示者。
Y1 Si(OY2 )3 (11)
(式中,Y1 表示鹵原子、氫原子或亦可經Z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Y2 表示碳數1~20之烷基,Z表示鹵原子、碳數1~20之鹵烷基、碳數1~20之烷基、羥基、巰基、胺基、碳數1~20之鹵烷氧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鹵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2~20之鹵炔基、碳數1~20之烷基硫基、碳數1~20之單烷基胺基、碳數1~20之二烷基胺基、縮水甘油氧基、碳數1~20之烷基羰基、碳數2~20之烯基羰基、碳數2~12之炔基羰基、碳數1~12之烷基羰基氧基、碳數2~20之烯基羰基氧基、碳數2~20之炔基羰基氧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6~20之鹵芳基、碳數2~20之雜芳基或碳數2~20之鹵雜芳基)。
作為二烷氧基矽烷化合物,有舉例如式(12)所示者。
Y3 Y4 Si(OY5 )2 (12)
(式中,Y3 及Y4 互相獨立表示鹵原子或亦可經Z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芳基或雜芳基,Y5 表示碳數1~20之烷基,Z與上述相同)
作為Y1 、Y3 、Y4 及Z中鹵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2~20之雜芳基之具體例,有舉出與上述相同者。
其中,作為Y1 、Y3 及Y4 ,以矽烷化合物之取得性之觀點或提升所得之EL元件之特性之觀點來看,為亦可經Z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或亦可經Z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較佳。
作為碳數1~20之鹵烷基之具體例,有舉出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2,2,2-五氟乙基、3,3,3-三氟丙基、2,2,3,3,3-五氟丙基、全氟丙基、七氟異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庚基、全氟辛基、全氟壬基、全氟癸基、全氟十一基、全氟十二基、十七氟-1,1,2,2-四氫癸基等。
作為碳數1~20之鹵烷氧基之具體例,有舉出三氟甲氧基、2,2,2-三氟乙氧基、1,1,2,2,2-五氟乙氧基、3,3,3-三氟丙氧基、2,2,3,3,3-五氟丙氧基、全氟丙氧基、七氟異丙氧基、全氟丁氧基、全氟戊基氧基、全氟己基氧基、全氟庚基氧基、全氟辛基氧基、全氟壬基氧基、全氟癸基氧基、全氟十一基氧基、全氟十二基氧基、十七氟-1,1,2,2-四氫癸基氧基等。
作為碳數1~20之烷氧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i-丙氧基、n-丁氧基、s-丁氧基、t-丁氧基、n-戊氧基等。
作為碳數2~20之鹵烯基之具體例,有舉出氟乙烯基、二氟乙烯基、3,3,3-三氟-1-丙烯基、3,3,3-三氟-2-丙烯基、2-丙烯基等。
作為碳數2~20之鹵炔基之具體例,有舉出3,3,3-三氟-1-丙炔基、3,3,3-三氟-2-丙炔基等。
作為碳數1~20之烷基硫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硫基、乙基硫基、丙基硫基、丁基硫基、戊基硫基、己基硫基、庚基硫基、辛基硫基、壬基硫基、癸基硫基、月桂基硫基等。
作為碳數1~20之單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丁基胺基、戊基胺基、己基胺基、庚基胺基、辛基胺基、壬基胺基、癸基胺基、月桂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丙基胺基、二丁基胺基、二戊基胺基、二己基胺基、二庚基胺基、二辛基胺基、二壬基胺基、二癸基胺基等。
作為碳數1~20之烷基羰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n-丙基羰基、i-丙基羰基、n-丁基羰基、s-丁基羰基、t-丁基羰基、n-戊基羰基等。
作為碳數1~20之烷基羰基氧基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羰基氧基、n-丙基羰基氧基、i-丙基羰基氧基、n-丁基羰基氧基、s-丁基羰基氧基、t-丁基羰基氧基、n-戊基羰基氧基等。
作為碳數2~20之烯基羰基之具體例,有舉出乙烯基羰基、1-丙烯基羰基、2-丙烯基羰基、2-甲基-1-丙烯基羰基、1-甲基-2-丙烯基羰基等。
作為碳數2~20之炔基羰基之具體例,有舉出乙炔基羰基、1-丙炔基羰基、2-丙炔基羰基、2-甲基-1-丙炔基羰基、1-甲基-2-丙炔基羰基等。
作為碳數2~20之烯基羰基氧基之具體例,有舉出乙烯基羰基氧基、1-丙烯基羰基氧基、2-丙烯基羰基氧基、2-甲基-1-丙烯基羰基氧基、1-甲基-2-丙烯基羰基氧基等。
作為碳數2~20之炔基羰基氧基之具體例,有舉出乙炔基羰基氧基、1-丙炔基羰基氧基、2-丙炔基羰基氧基、2-甲基-1-丙炔基羰基氧基、1-甲基-2-丙炔基羰基氧基等。
作為碳數6~20之鹵芳基之具體例,有舉出1-氟苯基、2-氟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5-氟苯基、五氟苯基等。
作為碳數2~20之鹵雜芳基之具體例,有舉出3-氟噻吩-2-基、4-氟噻吩-2-基、5-氟噻吩-2-基等。
此等之中,作為Z,以矽烷化合物之取得性之觀點或提升所得之EL元件之特性之觀點來看,為鹵原子、碳數1~20之鹵烷基、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鹵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2~20之鹵炔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6~20之鹵芳基、碳數2~20之雜芳基、碳數2~20之鹵雜芳基較佳,為氟原子、碳數1~20之鹵烷基、碳數1~20之烷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6~20之鹵芳基再較佳。
本發明中,如上述為含氟矽烷化合物較適合。
因此,為上述三烷氧基矽烷時,Y1 為氟原子或包含氟原子之取代基較佳,為二烷氧基矽烷時,Y3 及Y4 中至少一者為氟原子或包含氟原子之取代基較佳。
Y2 、Y5 及Y6 為碳數1~20之烷基,但以矽烷化合物之取得性之觀點或提升所得之EL元件之特性之觀點來看,為碳數1~5之烷基較佳,尤其是為甲基、乙基再較佳,為甲基更再較佳。
作為三烷氧基矽烷化合物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丁基三甲氧基矽烷、丁基三乙氧基矽烷、戊基三甲氧基矽烷、戊基三乙氧基矽烷、庚基三甲氧基矽烷、庚基三乙氧基矽烷、辛基三甲氧基矽烷、辛基三乙氧基矽烷、十二基三甲氧基矽烷、十二基三乙氧基矽烷、十六基三甲氧基矽烷、十六基三乙氧基矽烷、十八基三甲氧基矽烷、十八基三乙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酸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酸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三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矽烷、十二基三乙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三乙氧基矽烷基)環己烷、全氟辛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三乙氧基氟矽烷、十三氟-1,1,2,2-四氫辛基三乙氧基矽烷、五氟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七氟異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十七氟-1,1,2,2-四氫癸基三乙氧基矽烷、三乙氧基-2-噻吩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烷基)呋喃等。此等能夠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作為較佳三烷氧基矽烷化合物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丁基三甲氧基矽烷、丁基三乙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三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三乙氧基矽烷基)環己烷、全氟辛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三乙氧基氟矽烷、十三氟-1,1,2,2-四氫辛基三乙氧基矽烷、五氟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七氟異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十七氟-1,1,2,2-四氫癸基三乙氧基矽烷、三乙氧基-2-噻吩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烷基)呋喃等。
作為再較佳三烷氧基矽烷化合物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丁基三甲氧基矽烷、丁基三乙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三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三乙氧基矽烷基)環己烷、全氟辛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三乙氧基氟矽烷、十三氟-1,1,2,2-四氫辛基三乙氧基矽烷、五氟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七氟異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十七氟-1,1,2,2-四氫癸基三乙氧基矽烷、三乙氧基-2-噻吩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烷基)呋喃等。
作為二烷氧基矽烷化合物之具體例,有舉出甲基氫二甲氧基矽烷、甲基氫二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シ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シ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酸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酸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此等能夠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作為較佳二烷氧基矽烷化合物,有舉出含有3,3,3-三氟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之氟原子者。
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中,亦可併用上述各種矽烷化合物中至少2種。
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之黏度通常在25℃下為1~50mPa・s,表面張力通常在25℃下為20~50mN/m。
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之黏度與表面張力,考慮所使用之塗布方法、所期望之膜厚等各種要素,能夠藉由改變所使用之有機溶媒的種類或此等之比率、固形分濃度等來調整。
電荷輸送性清漆之固形分,考慮塗布清漆時的操作性,為0.001~50質量%較佳,為0.01~20質量%再較佳。
且,本發明之固形分意指苯胺寡聚物(a)、磺酸酯化合物(b)及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
本發明中電荷輸送性清漆意指電荷輸送機構本身且將由苯胺寡聚物(a)及磺酸酯化合物(b)而成之電荷輸送性有機材料溶解或分散於至1種溶媒(d),進一步分散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而成者,以再現性良好地得到高平坦性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將該電荷輸送性有機材料溶解於至少1種溶媒(d)中,進一步分散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而成者。
且,電荷輸送性意指與導電性同義,且為正孔輸送性、電子輸送性、正孔及電子之兩電荷輸送性中任一者。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亦可為本身具有電荷輸送性者,或使用清漆所得之固體膜具有電荷輸送性者。
藉由將以上說明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塗布於基材上,使溶媒蒸發,能夠於基材上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
作為清漆之塗布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出浸染法、旋轉塗布法、轉印印刷法、輥塗布法、刷毛塗布法、噴墨法、噴霧法等。
作為溶媒之蒸發法,並無特別限定,但有例如亦可使用熱板或烘箱,在適當的環境下,亦即大氣壓、氮等惰性氣體、真空中等使其蒸發。藉此能夠得到具有均勻成膜面之薄膜。
燒成溫度只要能夠使溶媒蒸發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在40~250℃下進行較佳。此時,以使其表現更高均勻成膜性或在基材上使其進行反應之目的,亦可設為2階段以上之溫度變化。
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能夠藉由混合苯胺寡聚物、磺酸酯化合物、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有機溶媒來製造。
其混合順序並無特別限定,但作為能夠容易且再現性良好地製造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之方法的一例,有舉出將苯胺寡聚物、磺酸酯化合物等與有機溶媒混合,得到混合物後,於此混合物中添加預先準備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溶膠,或將此混合物添加至預先準備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溶膠之方法。此時,因應必要,亦可最後進一步追加添加有機溶媒,或在混物中不包含比較容易溶化於溶媒的一部分成分,將其在最後再添加,但以能夠抑制構成成分之凝集或分離且再現性良好地調製均一性優異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之觀點來看,預先分別準備將良好分散狀態或良好溶解狀態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溶膠以及包含其他成分之混合物,混合兩者,之後充份地攪拌較佳。且,清漆中一部分成分(尤其是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因一起混合之溶媒的種類或量,而在混合時會有凝集或沉澱的可能性,這一點要留意。且,使用溶膠調製清漆時,為了使最後所得之清漆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成為所期望之量,必須要決定溶膠之濃度或其使用量,這一點也要留意。
清漆之調製中,在成分不分解或變質之範圍內,亦可適當地加熱。
本發明中,電荷輸送性清漆以再現性良好地得到平坦性更高之薄膜之目的,在製造清漆途中之階段,或混合全部成分之後,亦可使用次微米級之過濾器等來過濾。
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膜厚並無特別限定,但在有機EL元件內作為電荷注入層來使用時,期望為5~200nm。作為使膜厚變化之方法,有變化清漆中固形分濃度或變化塗布時基板上之溶液量等方法。
由以上所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藉由包含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波長400~800nm之範圍中平均透過率(%)會提升。於此,「提升」意指包含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中前述平均透過率相對於不包含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之電荷輸送性薄膜會提高。比較前者與後者,其提高之平均透過率通常為1%以上,較佳為3%以上,再較佳為5%以上。
其結果,本發明電荷輸送性薄膜中,作為電荷輸送性物質,即使使用有色物質之苯胺寡聚物(a),可見區域的光透過率也會提高,且相對於以往者,著色也較少。本發明電荷輸送性薄膜中,於石英基板上形成50nm之膜時,波長400~800nm之範圍中平均透過率通常為90%以上,較佳為95%以上。
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能夠使用在使用低分子發光材料之有機EL(以下稱作「OLED」)元件與使用高分子發光材料之有機EL(以下稱作「PLED」)元件中任一者的製作。
使用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來製作OLED元件時,作為使用之材料或製作方法,有舉出如下述,但不限定於。
使用之電極基板預先以洗劑、乙醇、純水等來進行液體洗淨並淨化較佳,例如陽極基板在使用之前進行臭氧處理、氧-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較佳。然而,陽極材料以有機物作為主成分時,亦可不進行表面處理。
將電荷輸送性清漆使用於OLED元件時,能夠舉出以下方法。
於陽極基板上塗布該電荷輸送性清漆,藉由上述方法進行蒸發、燒成,於電極上製作正孔輸送性薄膜(正孔注入層)。將此導入真空蒸著裝置內,依序蒸著正孔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金屬,作為OLED元件。為了控制發光區域,亦可在任意層間設置載波區塊層。
作為陽極材料,有舉出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所代表之透明電極,以進行平坦化處理者較佳。能夠使用具有高電荷輸送性之聚噻吩衍生物或聚苯胺衍生物。
作為形成正孔輸送層之材料,能夠舉出(三苯基胺)二聚物衍生物(TPD)、(α-萘基二苯基胺)二聚物(α-NPD)、[(三苯基胺)二聚物]螺環狀二聚物(Spiro-TAD)等之三芳基胺類、4,4’,4”-參[3-甲基苯基(苯基)胺基]三苯基胺(m-MTDATA)、4,4’,4”-參[1-萘基(苯基)胺基]三苯基胺(1-TNATA)等之星狀胺類、5,5”-雙-{4-[雙(4-甲基苯基)胺基]苯基}-2,2’:5’,2”-三聯噻吩(BMA-3T)等寡聚噻吩類。
作為形成發光層之材料,有舉出參(8-喹啉)鋁(III)(Alq3 )、雙(8-喹啉)鋅(II)(Znq2 )、雙(2-甲基-8-喹啉)(p-苯基酚)鋁(III)(BAlq)及4,4’-雙(2,2-二苯基乙烯基)聯苯基(DPVBi)等,亦可藉由使電子輸送材料或正孔輸送材料與發光性摻雜物共蒸著,形成發光層。
作微電子輸送材料,有舉出Alq3 、BAlq、DPVBi、(2-(4-聯苯基)-5-(4-t-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衍生物(TAZ)、浴銅靈(BCP;Bathocuproine)、矽雜環戊二烯衍生物等。
作為發光性摻雜物,有舉出喹吖酮、紅螢烯、Coumarin 540、4-(二氰基亞甲基)-2-甲基-6-(p-二甲基胺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參(2-苯基吡啶)銥(III)(Ir(ppy)3 )、(1,10-啡啉)-參(4,4,4-三氟-1-(2-噻吩基)-丁烷-1,3-二酮酸)銪(III)(Eu(TTA)3 phen)等。
作為形成載波區塊層之材料,有舉出PBD、TAZ、BCP等。
作為形成電子注入層之材料,有舉出氧化鋰(Li2 O)、氧化鎂(MgO)、氧化鋁(Al2 O3 )、氟化鋰(LiF)、氟化鎂(MgF2 )、氟化鍶(SrF2 )、Liq、Li(acac)、乙酸鋰、安息香酸鋰等。
作為陰極材料,有舉出鋁、鎂-銀合金、鋁-鋰合金、鋰、鈉、鉀、銫等。
使用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製作PLED元件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有舉出以下方法。
上述OLED元件製作中,藉由形成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層來取代進行正孔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之真空蒸著操作,能夠製造包含由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所形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正孔注入層)之PLED元件。
具體來說,於陽極基板上塗布電荷輸送性清漆,以上述方法製作正孔輸送性薄膜,於其上方形成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層,進而將陰極電極蒸著,作為PLED元件。
作為使用之陰極材料,能夠使用與上述OLED元件製作時相同之物質來進行相同之洗淨處理、表面處理。
作為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層之形成法,有舉出添加溶媒於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材料,或其中有添加發光性摻雜物之材料中來溶解,或均勻地分散,將正孔注入層塗布於已形成電極基板後,藉由溶媒之蒸發來成膜之方法。
作為發光性電荷輸送性高分子材料,能夠舉出聚(9,9-二烷基茀)(PDAF)等之聚茀衍生物、聚(2-甲氧基-5-(2’-乙基六氧基)-1,4-苯基乙烯)(MEH-PPV)等之聚苯基乙烯衍生物、聚(3-烷基噻吩)(PAT)等之聚噻吩衍生物、聚乙烯咔唑(PVCz)等。
作為溶媒,能夠舉出甲苯、二甲苯、氯仿等,作為溶解或均勻分散法,有舉出攪拌、加熱攪拌、超音波分散等方法。
作為塗布方法,並無特別限定,有舉出噴墨法、噴霧法、浸染法、旋轉塗布法、轉印印刷法、輥塗布法、刷毛塗布等。且,塗布期望於氮、氬等惰性氣體下來進行。
作為溶媒之蒸發法,有舉出在惰性氣體下或真空中,以烘箱或熱板加熱之方法。
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中,除了苯胺寡聚物、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有機溶媒以外,亦可包含前述式(2)所表示之磺酸酯化合物。且,其磺酸酯化合物不僅對低極性有機溶媒有溶解性,安定性也較優異,因此無成分析出等問題,並能夠長期保存。
亦即,本發明中,作為電荷輸送性清漆之成分,藉由使用苯胺寡聚物與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有機溶媒,特別是低極性有機溶媒,並同時使用前述式(2)所表示之磺酸酯化合物,不會發生或能夠改善例如在空氣下保存時成分會析出或沉澱、該清漆所得之膜的電氣特性降低等問題,且能夠提升清漆之保存安定性。

[實施例]
以下,舉出製造例、調製例及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下述實施例。且,使用之裝置如以下所述。
(1)基板洗淨:長州產業(股)製 基板洗淨裝置(減壓電漿方式)
(2)清漆之塗布:Mikasa(股)製 旋轉塗布器 MS-A100
(3)膜厚測定:(股)小坂研究所製 微細形狀測定機Surf coder ET-4000
(4)EL元件之製作:長州產業(股)製 多機能蒸著裝置系統C-E2L1G1-N
(5)EL元件之輝度等之測定:(股)EHC製 多頻IVL測定裝置
(6)EL元件之壽命測定(半衰期之測定):(股)EHC製 有機EL輝度壽命評價系統PEL-105S
(7)透過率之測定:Shimadzu Science(股)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UV-3600
[製造例1]
根據下述模式合成芳基磺酸酯(S1)。
於1-萘酚-3,6-二磺酸鈉11g(31.59mmol)在氮環境下依序添加全氟聯苯4.8g(14.36mol)、碳酸鉀4.2g (30.15mol)及N,N-二甲基甲醯胺100mL,將反應系以氮取代後,於內部溫度100℃攪拌6小時。冷卻至室溫後,藉由過濾將碳酸鉀殘渣去除,並減壓濃縮。為了將殘存之雜質去除,於殘渣添加甲醇100mL,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之後,過濾懸濁溶液,得到磺酸鈉鹽A11.8g(收率83%)。
於磺酸鈉鹽A 2g(2mmol)添加亞硫醯氯(8mL)及DMF(0.1mL),加熱還流1小時後,將亞硫醯氯餾去,得到包含磺酸氯化物A之固體。本化合物不並需要再度的純化,直接使用於下述步驟。
於前述固體添加氯仿(12mL)及吡啶(8mL),於0℃添加丙二醇單乙基醚(純正化學(股)製)2.50g (24mmol)。升溫至室溫,之後攪拌3小時。將溶媒餾去後,添加水,以乙酸乙酯萃取,將有機層以硫酸鈉使其乾燥。過濾及濃縮後,藉由將所得之粗生成物以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純化,得到作為白色固體之芳基磺酸酯(S1)1.09g(收率44%(自磺酸鈉鹽A之2階段收率))。將1 H-NMR及LC/MS之測定結果表示於以下。將所得之芳基磺酸酯(S1)使用於後述清漆之製作。
1 H-NMR(500MHz, CDCl3 ):δ 0.92-0.97(m, 12H), 1.34 and 1.40(a pair of d, J=6.5Hz, 12H), 3.32-3.52(m, 16H), 4.80-4.87(m, 4H), 7.37(s, 2H), 8.22(d, J=8.5Hz, 2H), 8.45(s, 2H), 8.61(d, J=8.5Hz, 2H) , 8.69(s, 2H)。
LC/MS (ESI+ ) m/z;1264 [M+NH4 ]+
[調製例1]
於500ml之茄型錐形瓶中添加MEK分散矽溶膠(日產化學工業(股)製 MEK-ST、粒子徑10-15nm、SiO2 30質量%) 250g與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170g,裝載於減壓迴轉濃縮器。減壓濃縮至重量為250g,得到SiO2 30質量%之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分散矽溶膠。將所得之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分散矽溶膠使用於後述清漆之製作。
[1]清漆之製作
[實施例1-1]
在氮環境下,將上述式(A1)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0.068g與芳基磺酸酯(S1)0.248g溶解於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4.52g、安息香酸丁酯3.0g及苯二甲酸二甲酯2.0g之混合溶媒中。於此添加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分散矽溶膠0.690g並攪拌,得到電荷輸送性清漆。且,上述式(A1)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以下為苯胺寡聚物(A1))根據國際公開第2013/084664號記載之方法來合成(以下相同)。
[實施例1-2]
在氮環境下,將苯胺寡聚物(A1)0.045g與芳基磺酸酯(S1)0.165g添加於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4.28g、安息香酸丁酯3.0g及苯二甲酸二甲酯2.0g之混合溶媒中。於此,添加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分散矽溶膠1.035g並攪拌,得到電荷輸送性清漆。
[實施例1-3]
在氮環境下,將苯胺寡聚物(A1)0.023g與芳基磺酸酯(S1)0.083g添加於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4.04g、安息香酸丁酯3.0g及苯二甲酸二甲酯2.0g之混合溶媒中。於此,添加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分散矽溶膠1.381g並攪拌,得到電荷輸送性清漆。
[比較例1-1]
除了將芳基磺酸酯(S1)變更成下述式(S4)所表示之芳基磺酸0.205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1同樣地試著調製電荷輸送性清漆,但下述式(S4)所表示之芳基磺酸化合物不會溶解,無法調製出能夠使用於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製造之充分且均勻的電荷輸送性清漆。且,下述式(S4)所表示之芳基磺酸((以下為芳基磺酸(S4))根據國際公開第2006/025342號記載之方法來合成(以下同様)。
[比較例1-2]
在氮環境下將苯胺寡聚物(A1)0.104g與芳基磺酸(S4)0.205g溶解於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3.3g中。於此添加2,3-丁烷二醇4.0g及二丙二醇單甲基醚2.7g並攪拌,得到電荷輸送性清漆。
[比較例1-3]
在氮環境下,將苯胺寡聚物(A1)0.114g與芳基磺酸酯(S1)0.413g溶解於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5.0g、安息香酸丁酯3.0g及苯二甲酸二甲酯2.0g之混合溶媒,得到電荷輸送性清漆。
[實施例4-1]
在氮環境下,將苯胺寡聚物(A1)0.045g與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0.058g與芳基磺酸酯(S1)0.165g溶解於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4.59g、安息香酸丁酯3.32g及苯二甲酸二甲酯2.21g之混合溶媒中。於此,添加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分散矽溶膠1.033g並攪拌,得到電荷輸送性清漆。
[實施例4-2]
在氮環境下,將苯胺寡聚物(A1)0.037g與上述式(A2)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以下為苯胺寡聚物(A2))0.007g與芳基磺酸酯(S1)0.166g溶解於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4.27g、安息香酸丁酯2.99g及苯二甲酸二甲酯1.95g之混合溶媒中。於此,添加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分散矽溶膠1.033g並攪拌,得到電荷輸送性清漆。且苯胺寡聚物(A2)根據國際公開第2016/190326號之合成例1記載之方法來合成(以下相同)。
[實施例4-3]
在氮環境下,將苯胺寡聚物(A1)0.034g與上述式(A3)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以下為苯胺寡聚物(A3))0.023g與芳基磺酸酯(S1)0.154g溶解於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4.27g、安息香酸丁酯2.99g及苯二甲酸二甲酯1.99g之混中。於此,添加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分散矽溶膠1.033g並攪拌,得到電荷輸送性清漆。且,苯胺寡聚物(A3)依據國際公開第2015/050253號之製造例24-2記載之方法來合成。
[2]透過率評價
[實施例2-1]
將實施例1-1所得之清漆使用旋轉塗布器塗布於石英基板後,大氣燒成下,於120℃下乾燥1分鐘。接著,將乾燥之石英基板於大氣環境下於230℃下燒成15分鐘,於石英基板上形成50nm之均勻薄膜。
[實施例2-2~2-3、比較例2-2]
除了分別使用實施例1-2、實施例1-3或比較例1-3所得之清漆取代實施例1-1所得之清漆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法形成薄膜。
[比較例2-1]
除了使用比較例1-2所得之清漆取代實施例1-1所得之清漆,並將乾燥溫度設為80℃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法形成薄膜。
使用附有實施例2-1~2-3及比較例2-1~2-2所得之50nm薄膜之石英基板,以分光光度計進行光透過率之測定。將結果表示於圖1與表1。
如圖1與表1所示,藉由有機矽溶膠之添加提升可見區域之平均光透過率。
亦即,包含矽粒子之本發明電荷輸送性薄膜相較於不含有其之薄膜,在可見區域中表示優異之透過性。
[3]有機EL元件之製作及特性評價
[實施例3-1]
將實施例1-1所得之清漆使用旋轉塗布器塗布於ITO基板後,在大氣下於120℃乾燥1分鐘。接著,將乾燥之ITO基板於大氣環境下並於230℃燒成15分鐘,於ITO基板上形成50nm之均勻薄膜。作為ITO基板,使用在表面有形成經圖型化之厚度為150nm之銦錫氧化物(ITO)膜且為25mm×25mm×0.7t之玻璃基板,使用前藉由O2 電漿洗淨裝置(150W,30秒)將表面上之雜質去除。
接著,對形成薄膜之ITO基板使用蒸著裝置(真空度1.0×10-5 Pa),將α-NPD(N,N’-二(1-萘基)-N,N’-二苯基聯苯胺)以0.2nm/秒來成膜30nm。接著,將關東化學公司製之電子封閉材料HTEB-01成膜10nm。接著,將新日鐵住金化學公司製之發光層主體材料NS60與發光層摻雜物材料Ir(PPy)3 共蒸著。共蒸著為使Ir(PPy)3 之濃度成為6%來控制蒸著速率,使其積層40nm。接著,依序積層Alq3 、氟化鋰及鋁之薄膜,得到有機EL元件。此時,蒸著速率關於Alq3 及鋁以0.2nm/秒之條件,關於氟化鋰以0.02nm/秒之條件來分別進行,膜厚分別為20nm、0.5nm及80nm。
且,為了防止空氣中之氧、水等影響所造成的特性惡化,有機EL元件以封止基板封止後,評價其特性。封止由以下順序來進行。在氧濃度2ppm以下且露點為-76℃以下之氮環境中,將有機EL元件收納於封止基板之間,將封止基板以接著劑(((股)MORESCO製,Mores moisture cut WB90US(P))貼合。此時,將捕水劑(Dynic(股)製,HD-071010W-40)與有機EL元件一起收納於封止基板內。對貼合後之封止基板照射UV光(波長:365nm,照射量:6,000mJ/cm2 )後,於80℃回火處理1小時,並使接著劑硬化。
[實施例3-2~3-3、比較例3-2]
分別使用實施例1-2、實施例1-3或比較例1-3所得之清漆取代實施例1-1所得之清漆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3-1相同之方法得到有機EL元件。
[比較例3-1]
使用比較例1-2所得之清漆取代實施例1-1所得之清漆,並將乾燥溫度設為80℃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3-1相同之方法得到有機EL元件。
[實施例5-1~實施例5-3]
分別使用實施例4-1~4-3所得之清漆取代實施例1-1所得之清漆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3-1相同之方法得到有機EL元件。
關於所得之元件,測定以輝度10,000cd/m2 來驅動時之驅動電壓、電流密度及發光效率以及輝度之半衰期(初期輝度10,000cd/m2 到達一半時所需時間)。將結果表示於表2。
由比較例1-1可得知使用芳基磺酸(S4)時,本發明中使用之溶媒無法得到電荷輸送性清漆。
然而,使用芳基磺酸酯(S1)取代芳基磺酸(S4)時,苯胺寡聚物及磺酸酯化合物會均勻地溶解,且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矽粒子會均勻地分散,能夠得到保存安定性優異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且,如表2所示,具備本發明電荷輸送性清漆所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有機EL元件,藉由有機矽溶膠之添加會提升電流效率。亦即,具備如上述之有機EL元件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中藉由包含矽粒子,此薄膜之透明性較高,且光提取之效率會提升。且,壽命特性亦優異。
[4]清漆之保存安定性評價
[實施例6-1]
使用ITO基板取代石英基板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2-2相同之方法,於ITO基板上形成50nm之均勻薄膜。
接著,對形成薄膜之ITO基板,使用蒸著裝置(真空度1.0×10-5 Pa),將α-NPD以0.2nm/秒成膜30nm。接著,藉由將鋁以0.2nm/秒之條件積層80nm,得到Hall only裝置(HOD元件)。且,以與實施例3-1相同之方法來封止。且,測定於所得之元件施加3V電壓時之電流密度(使用保存前清漆之評價)。
且,將實施例1-2所得之清漆保持於室溫、空氣下一個月。且,使用保存後之清漆取代保存前清漆以外,其餘以與使用上述保存前之清漆之評價相同之方法來製作元件,並進行評價(使用保存後清漆之評價)。
[比較例6-1]
使用比較例1-2所得之清漆取代實施例1-2所得之清漆,並將乾燥溫度設為80℃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6-1相同之方法,進行使用保存前清漆之評價與使用保存後清漆之評價。
以(使用保存後清漆之評價之電流密度)/(使用保存前清漆之評價之電流密度)之式算出電流密度之變化率。
由表3可明確得知,將清漆於室溫、空氣下保存一個月時,關於比較例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使用所得之薄膜之HOD元件的電流密度會大幅降低,相對於此,關於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並沒有如此之降低。
[圖1]表示使用實施例2-1~2-3及比較例2-1~2-2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在石英基板上製作成之薄膜的可見區域之光透過率的圖表。

Claims (8)

  1. 一種電荷輸送性清漆,其係電荷輸送性清漆,且包含下述(a)~(d): (a)苯胺寡聚物 (b)下述式(2)所表示之磺酸酯化合物 (式中, R1c ~R4c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碳數1~6之烷基, R5c 表示亦可經取代之碳數2~20之1價烴基; A1 表示-O-或-S-, A2 表示自萘或蒽衍生之(n+1)價之基, A3 表示自全氟聯苯基衍生之m價之基; m表示滿足2≦m≦4之整數, n表示滿足1≦n≦4之整數) (c)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以及 (d)有機溶媒。
  2. 如請求項1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其中,前述苯胺寡聚物(a)選自下述(i)~(v)所成群中至少1種, (i)下述式(1a)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1 及R2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t-丁氧基羰基,或苄基氧基羰基, R3 ~R34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矽醇基、巰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取代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烷基、有機硫基、醯基、碸基或鹵原子, g及h互相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g+h≦20) (ii)下述式(1b)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35 、R36 及R37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非取代或取代之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 L及M互相獨立為下述式(b-1)或(b-2)所表示之二價基, (式中,R38 ~R45 互相獨立為氫原子、羥基、非取代或取代之一價烴基或有機氧基、醯基,或磺酸基) x及y互相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且滿足x+y≦20) (iii)下述式(1c)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Ph1 表示下述式(P1)所表示之基, (式中,R3a ~R6a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Ar1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單芳基胺基及/或二芳基胺基之非取代或取代之芳基或雜芳基, Ar2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單芳基胺基及/或二芳基胺基之非取代或取代之芳基或雜芳基, p表示1~10之整數) (iv)下述式(1d)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1a 及R2a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Ar3 互相獨立表示二芳基胺苯基, q表示1或2, Ph1 與前述式(1c)之定義相同) ,及 (v)下述式(1e)所表示之苯胺寡聚物 (式中, R1b 表示氫原子或亦可經Zb 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 Zb 表示鹵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羥基、巰基、磺酸基、羧基、亦可經Zb’ 所取代之碳數6~20之芳基或亦可經Zb’ 所取代之碳數2~20之雜芳基, Zb’ 表示鹵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羥基、巰基、磺酸基或羧基, R2b ~R10b 互相獨立表示亦可經氫原子、鹵原子、硝基、氰基或鹵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碳數2~20之烯基、碳數2~20之炔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2~20之雜芳基, A’表示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取代,且其他至少1個氫原子亦可經其他原子或取代基所取代之碳數1~40之烴基, r為1~20之整數)。
  3. 如請求項1或2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其中,進一步含有至少1種矽烷化合物。
  4.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係由如請求項1~3中任1項之電荷輸送性清漆所製作。
  5.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係具備如請求項4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6.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如請求項1~3中任1項之電荷輸送性清漆塗布於基材上,並使溶媒蒸發之步驟。
  7. 一種方法,其係如請求項1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使用前述(c)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溶膠。
  8. 一種方法,其係使包含苯胺寡聚物、1種以上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電子受容性物質之前驅物及有機溶媒之電荷輸送性清漆的保存安定性提升之方法,其特徵為作為前述電子受容性物質之前驅物使用下述式(2)所表示之磺酸酯化合物, (式中, R1c ~R4c 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碳數1~6之烷基, R5c 表示亦可經取代之碳數2~20之1價烴基; A1 表示-O-或-S-, A2 表示自萘或蒽衍生之(n+1)價之基, A3 表示自全氟聯苯基衍生之m價之基; m表示滿足2≦m≦4之整數, n表示滿足1≦n≦4之整數)。
TW107145815A 2017-12-20 2018-12-19 電荷輸送性清漆以及電荷輸送性薄膜 TWI784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4506 2017-12-20
JP2017244506 2017-12-20
JP2018134156 2018-07-17
JP2018-134156 2018-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9783A true TW201939783A (zh) 2019-10-01
TWI784107B TWI784107B (zh) 2022-11-21

Family

ID=66993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5815A TWI784107B (zh) 2017-12-20 2018-12-19 電荷輸送性清漆以及電荷輸送性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39825A1 (zh)
EP (1) EP3731291A4 (zh)
JP (1) JP6958637B2 (zh)
KR (1) KR20200098630A (zh)
CN (1) CN111492497B (zh)
TW (1) TWI784107B (zh)
WO (1) WO20191244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5565B1 (ko) * 2017-12-12 2021-08-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잉크 조성물 및 유기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KR20220004096A (ko) * 2019-04-26 2022-01-11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릴술폰산 에스테르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WO2022209892A1 (ja) 2021-03-31 2022-10-06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CN114105838A (zh) * 2021-11-19 2022-03-0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柔性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6795B2 (zh) 1971-11-12 1976-10-12
DE2419923A1 (de) * 1973-04-28 1974-11-28 Fujisawa Pharmaceutical Co Sulfonsaeureester,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als kondensationsmittel
JPH07134416A (ja) 1993-06-28 1995-05-2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放射線感応性樹脂組成物
JP4868099B2 (ja) * 2000-11-09 2012-02-01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素子
JP2004043117A (ja) * 2002-07-12 2004-02-12 Rasa Ind Ltd 容器類集積装置
US7317047B2 (en) * 2002-09-24 2008-01-08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organic polymer/nanoparticle composite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KR101062235B1 (ko) 2002-11-07 2011-09-05 닛산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 가이샤 전하수송성 니스
EP1640372B1 (en) 2003-06-25 2012-08-01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1,4-benzodioxane sulfonic acid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as electron-acceptor material
WO2005043962A1 (ja) 2003-10-31 2005-05-12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1,4−ジチイン環を有する化合物を含む電荷輸送性有機材料
EP1728827A4 (en) * 2004-03-25 2010-02-03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LOAD TRANSPORT LACQUER AND ORIGINAL ELECTROLUMINESCENT PRODUCTS MANUFACTURED THEREFOR
EP1785413B1 (en) 2004-08-31 2014-01-22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rylsulfonic acid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as electron-acceptor material
JP4977998B2 (ja) * 2005-11-16 2012-07-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化合物、それを用いた電荷輸送性膜及び電界発光素子
WO2007099808A1 (ja) * 2006-02-23 2007-09-07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スルホ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EP2537874B1 (en) * 2006-07-21 2021-05-19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Sulfonation of conducting polymers and oled, photovoltaic, and esd devices
KR101473294B1 (ko) * 2006-09-13 2014-12-16 닛산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 가이샤 올리고아닐린 화합물 및 그 이용
CN104789111B (zh) 2007-04-12 2018-05-01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低聚苯胺化合物
KR101508893B1 (ko) * 2008-04-28 2015-04-07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정공 주입 수송층을 갖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정공 주입 수송층 형성용 잉크
JP2010034315A (ja) * 2008-07-29 2010-02-12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609595B1 (ko) * 2008-10-09 2016-04-06 닛산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 가이샤 전하수송성 바니시
JP2012023020A (ja) * 2010-06-17 2012-02-02 Ricoh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WO2013084664A1 (ja) 2011-12-05 2013-06-13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膜形成組成物及びオリゴマー化合物
KR101922494B1 (ko) * 2013-10-04 2018-11-27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닐린 유도체 및 그 이용
WO2015146957A1 (ja) * 2014-03-27 2015-10-01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CN107210377B (zh) * 2015-01-20 2019-07-05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性薄膜形成用清漆
EP3306692B1 (en) * 2015-05-27 2020-03-11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10590287B2 (en) * 2015-06-15 2020-03-17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CN110226239B (zh) * 2017-01-18 2022-08-09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性清漆和使用其的电荷传输性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31291A4 (en) 2021-09-29
JP6958637B2 (ja) 2021-11-02
TWI784107B (zh) 2022-11-21
CN111492497B (zh) 2023-05-26
JPWO2019124413A1 (ja) 2021-01-14
CN111492497A (zh) 2020-08-04
KR20200098630A (ko) 2020-08-20
WO2019124413A1 (ja) 2019-06-27
US20200339825A1 (en) 2020-10-29
EP3731291A1 (en) 202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1674B1 (ko) 전하수송성 바니시
JP5413369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TW201939783A (zh) 電荷輸送性清漆以及電荷輸送性薄膜
JP6135752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KR102128340B1 (ko) 전하 수송성 바니시
JP6004083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WO2016117521A1 (ja)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ワニス
JP6460093B2 (ja) オリゴアニリン誘導体、電荷輸送性ワニス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6424835B2 (ja) アリールスルホン酸化合物及びその利用
JP2024041937A (ja) 電荷輸送性薄膜
JPWO2014171484A1 (ja) 金属陽極用正孔輸送性ワニスおよび複合金属陽極
JP6717372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JP6402724B2 (ja) アリールスルホン酸化合物及びその利用
JP6503675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電荷輸送性薄膜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6182884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KR20230164092A (ko) 전하 수송성 바니시
WO2018012416A1 (ja)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ワニ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