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5299A - 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 - Google Patents

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5299A
TW201905299A TW107120128A TW107120128A TW201905299A TW 201905299 A TW201905299 A TW 201905299A TW 107120128 A TW107120128 A TW 107120128A TW 107120128 A TW107120128 A TW 107120128A TW 201905299 A TW201905299 A TW 2019052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wall
reinforcing member
vertical
seism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0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本隆
Original Assignee
藤本隆
小野展康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174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25289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208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19367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藤本隆, 小野展康 filed Critical 藤本隆
Publication of TW201905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529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提供用在具構架結構之建築物的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其可以較廉價在短期內施工,且在施工中及施工後無妨礙居住環境之虞。
耐震補強構造具備: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2,由剛性材料製成,其係接著於建築物1之外壁10的4個角隅部11,並形成脫離地面的狀態;及帶狀之水平補強構件3,由具有預定拉伸強度之板材製成,且以圍繞外壁10的方式接著在建築物1之外壁10中至少和樑對應的高度位置12。水平補強構件3係在建築物1之外壁10的各角隅部11以正交狀配設在垂直補強構件2的外表面側。藉由這些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建築物1的地上部分即建構成應力表皮構造。

Description

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
本發明係關於用以提高具構架結構(Rahmen structure)之建築物的耐震強度的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
例如公寓大樓(mansion)等混凝土建築物的構造形式大致區分有壁式構造及構架結構。
壁式構造係為不使用柱或樑,而藉由耐力壁支撐垂直負載或如地震力之類的水平負載的構造,一般而言,其耐震強度優異,大多應用在低層住宅。
相對的,構架結構則為將柱與樑加以剛性接合而成為一體的構造,多採用在鋼骨造(S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RC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SRC結構)的中高層建築物。在構架結構式建築物的情況中,由於地震時的負載會加諸於柱與樑的接合部位,故相較於壁式構造的建築物,據稱耐震強度較差。特別是,就1981年之前動工的構架結構式建築物而言,不符同年施行的新耐震基準(日本建築基準法)而在耐震性能上有問題者甚多。
作為具構架結構之既有建築物的耐震補強手段,所謂PC外裝框架工法的技術已為眾所周知。例如專利文獻 1所載,該工法係在既有建築物的外側構築由預鑄鋼筋混凝土(PC)所成的外框架,並將外框架和既有建築物的柱或樑接合的技術。外框架和既有建築物的接合則藉由例如利用原位澆灌混凝土(concrete casted in place)將打入兩者之預定部位並配置成相對狀的錨固件一體化的方式來進行。
此外,其他耐震補強手段已知有使用鋼骨撐架(steel brace)的工法。例如專利文獻2所載,該工法係為將鋼骨撐架配置接合在既有建築物之開口部的技術。鋼骨撐架與既有建築物之開口部的接合係藉由例如利用原位澆灌混凝土將打入兩者之預定部位並配置成相對狀的錨固件一體化的方式來進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257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71906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2所載的習知工法之情況中,由於均是對既有建築物的後加裝施工,故工程浩大,工期亦長達半年至1年左右,工程費用高昂。而且,這些習知工法中,由於要將錨固件打入既有建築物進行工程,故在施工中,會因振動或躁音而顯著妨礙居住者的生活環境,更甚者,在施工後,也有一部分居住位置因 外裝框架或鋼骨撐架而使窗戶等開口部被局部遮蔽的問題。
因此,特別是在按戶販售的公寓大樓等既有住宅中,利用上述工法的耐震補強措施並未充分實施,因發生大規模地震導致建築物損壞的風險依然處在未獲解除的狀態。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課題而研發者,其目的在提供可以較廉價在短期內施工,且施工中及施工後無妨礙居住環境之虞的具構架結構之建築物用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係由以下的樣態所構成。
另外,下文中,所稱「建築物外壁」,除了通常意義的建築物外壁之外,還包含突出於外壁的陽台、門廊、走廊等突出端面。
1).一種耐震補強構造,係用於具構架結構之大致箱形建築物者,具備: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由剛性材料製成,並接著在前述建築物外壁的4個角隅部,且作成脫離地面的狀態;及帶狀之水平補強構件,由具有預定拉伸強度的板材製成,且以圍繞外壁的方式接著在前述建築物外壁中至少和樑對應的高度位置,而水平補強構件係在前述建築物外壁之各角隅部中以正交狀配置於垂直補強構件之外表面側,且藉這些垂直補強構件及水平補強構件使前述建築物之地上部分應力表皮 構造化。
2).上述1)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垂直補強構件係藉由將預定長度的單位件體配合前述建築物的地上部分高度以上下串聯狀連結所需數量而形成者。
3).一種耐震補強工法,係用於具構架結構之大致箱形建築物者,包含:第1步驟,將由剛性材料製的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接著在前述建築物之外壁的4個角隅部;及第2步驟,將具有預定拉伸強度之板材製帶狀水平補強構件,以圍繞外壁並且以正交狀配置在外壁之各角隅部中垂直於補強構件之外表面側的方式,接著在前述建築物外壁中至少和樑對應的高度位置,其中,第1步驟及第2步驟係利用前述建築物外壁與設置在該外壁周圍的臨時鷹架之前端的間隙進行。
4).一種耐震補強構造,係用於具構架結構的建築物者,前述建築物外壁的大致整面形成有由具預定強靭性的塗膜所成的應力表皮層,且藉前述應力表皮層使前述建築物的地上部分整體應力表皮構造化。
5).上述4)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在前述建築物之屋頂的大致整面更形成有由前述塗膜所成的應力表皮層。
6).上述4)或5)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前述應力表皮層係由以聚脲樹脂(polyurea resin)為主體的塗膜所成者。
7).上述4)至6)中任一項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剛性材料製的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係從前述 應力表皮層的上方被覆接合在前述外壁的全部垂直凸隅部,並且,具預定拉伸強度的板材製帶狀水平補強構件係從前述應力表皮層及前述垂直補強構件的上方以環狀圍繞前述外壁的方式接合在前述外壁中和樑對應的高度位置。
8).上述7)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前述外壁具有至少一道垂直凹隅部,剛性材料製的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係從前述應力表皮層及前述水平補強構件的上方被覆接合在前述外壁的全部垂直凹隅部。
若依據上述1)的耐震補強構造,藉由使垂直補強構件及水平補強構件接著在具構架結構之大致箱形建築物之外壁的所需部位,該建築物即被施以所謂的應力表皮構造(semi-monocoque structure,半硬殼構造)化,故水平耐力可藉此提高,耐震強度得以提升。而且,上述1)的耐震補強構造的情況中,特別是,若應用在地上部分之建物結構體與樁的綁紮強度難謂一定充分的既有建築物,因大規模地震時的水平負載會使地上部分的建物結構體與樁的綁紮脫開,而藉由本發明的耐震補強構造,則可期待作為居住空間的地上部分具備免於損壞的故障防止功能(fail safe function)。
再者,若依據上述1)的耐震補強構造,由於只要將垂直補強構件及水平補強構件接著在建築物之外壁施工即告完成,故在例如在為了建築物進行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而在建築物外壁之周圍設置臨時鷹架的狀態下, 可在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之前先行施工,因而,相較於專利文獻1、2所載的習知工法,不但可以廉價在短期內進行施工,且施工中及施工後也不會有妨礙居住環境之虞。
若依據上述2)的耐震補強構造,因垂直補強構件係由所需數量的單位件體連結成上下串聯狀所構成,故容易搬入現場或在現場進行組裝作業。
上述3)的耐震補強工法中,由於第1步驟及第2步驟皆是將垂直補強構件或水平補強構件接著在具構架結構之大致箱形建築物的外壁的預定部位,故可簡單且迅速地進行施工,沒有像錨固件打入建築物那樣對居住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作業,而且不需要使用重機械等,施工人員也不受限制,更甚者,施工後,窗戶等開口部位沒有被兩種補強構件遮蔽的情形。
因而,若依據上述3)的耐震補強工法,例如在為了進行建築物的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而在建築物外壁的周圍設置臨時鷹架的狀態下,可在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之前先行施工,故相較於專利文獻1、2所載的習知工法,除了可以廉價在短期內進行施工外,在施工中及施工後亦無妨礙居住環境之虞。
若依據上述4)的耐震補強構造,藉由形成在具構架結構建築物外壁之大致整面的應力表皮層,該建築物的地上部分整體可被應力表皮(半硬殼)構造化,故水平耐力可藉此提高,耐震強度能大幅提升。而且,上述4)的耐震補強構造的情況中,若將其應用在地上部分之建物結構體與樁的綁紮強度難謂一定充分的建築物, 因大規模地震時的水平負載會使地上部分的建物結構體與樁的綁紮脫開,藉由本發明的耐震補強構造,可期待作為居住空間的地上部分具備免於損壞的故障防止功能。
而且,若依據上述4)的耐震補強構造,只要在建築物外壁大致整面施行用以形成具預定強靭性之塗膜的塗佈作業,施工即告結束,故於例如為了施行建築物的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而在建築物外壁的周圍豎立設置臨時鷹架的狀態下,可在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之前先行施工,因此,相較於專利文獻1、2所載的習知工法,除了可以廉價在短期內進行施工外,在施工中及施工後亦無妨礙居住環境之虞。
若依據上述5)的耐震補強構造,除了建築物外壁之外,屋頂也形成有應力表皮層,故建築物的地上部分整體可更強固地應力表皮(半硬殼)構造化,耐震強度得以更為提升。
若依據上述6)之耐震補強構造,因應力表皮層係由以聚脲樹脂為主體的塗膜所形成,故可獲得高度的強靭性。習知技術中,聚脲樹脂塗膜雖在土木工程領域中有作為防止橋墩等混凝土構造物剝離‧劣化的手段而噴附塗佈形成在該構造物之表面的情形,但在上述4)或5)的耐震補強構造中,藉由塗刷在建築物外壁的大致整面(更進而塗刷在屋頂),使建築物的地上部分整體應力表皮構造化,可推想其耐震強度得以顯著提升。
此外,以聚脲樹脂為主體的塗膜由於在防銹性、防 蝕性、防水性、隔音性、隔熱性等都很優異,故對建築物外壁、屋頂的耐久性或居住性的提升等將有所貢獻。
若依據上述7)之耐震補強構造,除了將建築物外壁整體包入的應力表皮層,也可藉由接合在外壁所需部位的垂直補強構件及水平補強構件,使建築物地上部分的水平耐力更為提升,耐震強度可再提高。
再者,若依據上述7)之耐震補強構造,有關垂直補強構件及水平補強構件與建築物外壁的接合,例如在建築物外壁周圍豎立設置臨時鷹架的狀態下,由於可在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之前先行施工,故施工費得以降低,工期也只要短期間即可完成,而且在施工中及施工後無妨礙居住環境之虞。
若依據上述8)之耐震補強構造,即使在應用於外壁形成有垂直凹隅部的建築物時,藉由將垂直補強構件被覆接合在該垂直凹隅部,也可獲得和上述7之耐震補強構造同樣的功效。
1、1X‧‧‧公寓大樓(建築物)
2、2X‧‧‧垂直補強構件
3‧‧‧水平補強構件
4‧‧‧應力表皮層
10‧‧‧外壁
10X‧‧‧屋頂
11‧‧‧角隅部(垂直凸隅部)
12‧‧‧和樑對應的高度位置
15‧‧‧垂直凹隅部
圖1為具備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耐震補強構造的建築物的斜視圖。
圖2為該建築物之主要部分的放大前視圖。
圖3為沿圖2之III-III線的垂直剖面圖。
圖4為具備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耐震補強構造的建築物的外觀斜視圖。
圖5為具備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耐震補強構造的 建築物的外觀斜視圖。
圖6為具備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耐震補強構造的建築物的外觀斜視圖。
圖7為圖6之建築物的主要部分放大前視圖。
圖8為沿圖7之VIII-VIII線的垂直剖面圖。
圖9為具備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耐震補強構造的建築物的局部垂直剖面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第1實施形態]
圖1至圖3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圖示。
圖示的實施形態係將本發明的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應用在既有公寓大樓(中層集合住宅)的情況。
如圖1所示,公寓大樓(1)係整體呈大致箱形,具有構架結構,亦即,地上部分的建物結構體係藉柱及樑(圖示省略)所構成的構造。在公寓大樓(1)之外壁(10)中,樑係對應設置在最上層的屋簷與窗戶間的高度位置(12)以及最上層之外各層的陽台與窗戶間之高度位置(12)(參照圖2)。
其次,用於上述公寓大樓(1)的耐震補強構造具備: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2),由剛性材料製成且分別接著在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4個角隅部(垂直凸隅部)(11);及帶狀之水平補強構件(3),由具有預定拉伸強度的板材製成,且以圍繞外壁(10)的方式接著在和 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樑對應的高度位置(12)。
垂直補強構件(2)係由橫剖面L形之鋼材(21)製成,其背面形成有橡膠製或樹脂製的被接著層(22)。鋼材(21)雖以使用高張力鋼材較合適,但也可用一般的鋼材。再者,垂直補強構件(2)也可使用鋼材之外的剛性材料,例如,樹脂材料、複合材料、碳纖維材料等來形成。垂直補強構件(2)的厚度及寬度雖可在計算獲得所需強度後加以設定,例如,若以一般的鋼材(21)作為主體時,厚度較佳為設在10mm以上。被接著層(22)係藉由例如將橡膠板或樹脂板黏接積層在鋼材(21)背面等所形成。被接著層(22)的厚度,在可將混凝土等所形成的外壁(10)凹凸吸收的範圍內,以盡量減少為佳,通常係設為幾毫米左右。
各垂直補強構件(2)通常係藉由配合公寓大樓(1)的地上部分高度將預定長度的單位件體(20)以上下串聯狀連結所需數量而形成。單位件體(20)的長度係如後所述方式考量在公寓大樓(1)的周圍組裝設置臨時鷹架(scaffold)的狀態下進行施工,較佳為設為鷹架支柱的最大長度之3600mm以下。單位件體(20)彼此間的連結手段並不特別加以限定,惟可如例如圖2所示地採用以下的構造:對藉熔接等接合於上方單位件體(20)之下端部的鋼材(21)之表面側且折曲成橫剖面大致U形的鋼片製鉤止部(23),鈎掛藉熔接等接合於下方單位件體(20)之上端部的鋼材(21)之表面側且上部折曲成橫剖面大致倒U形的鋼片製被鉤止部(24),而將兩單位件體(20)連結之構 造。
垂直補強構件(2)對外壁(20)的接著雖以使用環氧樹脂系接著劑較合適,但也可使用其他接著劑,例如丙烯酸樹脂系接著劑等。
水平補強構件(3)的材料只要是具有高拉伸強度,且可捲繞於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預定高度位置(12)施行接著施工的材料,即不予特別限定,但較適合使用拉伸強度高、輕量且施工性優良、且可降低火災風險的聚芳醯胺(aramid)纖維、維尼綸纖維等難燃性(包括防焰性)化學纖維製板材。水平補強構件(3)的寬度雖係依公寓大樓(1)的構造等而定,惟通常為300至400mm左右。水平補強構件(3)雖是只要至少可捲繞公寓大樓(1)之外壁(10)周圍1圈所需的長度即可,但為了獲得更高的強度,也可作成具有捲繞外壁(10)之周圍2圈以上的長度,使構造多層化。水平補強構件(3)除了藉帶狀連續的單一高拉伸強度材料構成之外,也可為複數條帶狀材料相互銜接成串聯狀的構造。水平補強構件(3)之兩端部(31)(32)彼此間雖然通常係藉接著來接合,惟接合部位以避開垂直補強構件(2)為佳。再者,要接著水平補強構件(3)的公寓大樓(1)之外壁(10)部分設有供氣口(13)的情況中,較佳為將水平補強構件(3)中和供氣口(13)對應的部位切除,同時將和水平補強構件(3)相同之材料製成的1塊或複數塊補強片(33)接著在切除部分的周圍,使其多層化(參照圖2)。
如圖2及圖3所示,水平補強構件(3)係在公寓大樓 (1)之外壁(10)的各角隅部(11),以正交狀配置於垂直補強構件(2)之外表面側。因而,水平補強構件(3)會將各垂直補強構件(2)保持於外壁(10)的角隅部(11),發揮將4個垂直補強構件(2)連結形成一體的功能。水平補強構件(3)及垂直補強構件(2)通常會考慮兩者(3)(2)的熱膨張率差異而設成為被接著狀態。而且,在外壁(10)及垂直補強構件(2)的邊界部,為了填補兩者(10)(2)的階差,使水平補強構件(3)不會產生長度方向的鬆弛,較佳為將灰泥(mortar)等製成的充填材(14)設成平面視圖上呈楔狀(參照圖3)。
水平補強構件(3)對外壁(10)的接著中,以使用環氧樹脂系接著劑較合適;再者,水平補強構件(3)兩端部彼此間的接著、或構成水平補強構件(3)的複數塊材料彼此間的接著,也以使用環氧樹脂系接著劑為佳,但也可使用例如丙烯酸樹脂系接著劑等其他接著劑。
另外,如圖1、2所示,水平補強構件(3)只要設在至少和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樑對應的高度位置(12)即已足夠,惟除此之外,也可以纏繞狀接著在例如公寓大樓(1)各層之陽台、門廊、走廊的突出端面及和這些建物結構部位對應的高度位置之外壁(10)部分。
若依據上述的耐震補強構造,因公寓大樓(1)的地上部分可藉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而被施以所謂應力表皮(半硬殼)構造化,故可藉其提高水平耐力,且耐震強度可獲得提升。而且,若依據上述的耐震補強構造,在公寓大樓(1)地上部分的建物結構體與 樁的綁紮強度難謂一定充分的情況中,地上部分的建物結構體與樁的綁紮會因大規模地震時的水平負載而脫開,而藉由上述的耐震補強構造,可推認作為居住空間的地上部分具備有免於損壞的故障防止功能。
接著,就上述耐震補強構造應用在既有公寓大樓(1)之一施工方法(耐震補強工法)例加以說明。
首先,在公寓大樓(1)的外壁(10)周圍設有用以進行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的臨時鷹架(圖示省略)。
然後,準備4個垂直補強構件(2),使用鏈吊車(chain block)或鷹架升降機等將這些構件依序配置於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4個角隅部(11)。然後,使用環氧樹脂系接著劑等將各垂直補強構件(2)的被接著層(22)黏固於外壁(10)之角隅部(11),使其養護預定期間(第1步驟)。
其次,準備所需數量的水平補強構件(3),使用環氧樹脂系接著劑等將這些構件黏固於公寓大樓(1)之外壁(10)中和樑對應的高度位置(12),使其養護預定期間(第2步驟)。
然後,依需要使用和外壁(10)大致相同顏色的塗料塗刷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的表面,使這些構件(2)(3)不致於太顯眼。
上述的各步驟係利用外壁(10)及臨時鷹架之前端間的300至400mm左右的間隙,在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之前先行作業。
依此方式,耐震補強構造的施工即告完成。
因而,若依據上述的耐震補強工法,係為了在既有 的公寓大樓(1)中施行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而在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周圍設置臨時鷹架(省略圖示)的狀態下,在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之前先行施工,施工本身實質上只有在外壁(10)之預定部位(11)(12)接著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的步驟而已,故工期在短期間內就可結束,施工費用也可壓低。此外,若依據上述工法,不需使用重機械等,也不用選擇施工人員。更且,若依據上述工法,因不必將垂直補強構件(2)打入地面、或為了安裝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而將錨固件打入公寓大樓(1)本身,可在居住者居住於公寓大樓(1)的狀態下施工,施工中也沒有因震動或躁音而損及居住環境的顧慮,還有,施工後,因窗戶等開口部沒有被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遮蔽的情形,故居住環境不會受到妨礙。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的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在促進既有的構架結構式建築物,特別是問題迫在眉睫的1981年以前動工的依據舊耐震基準築造的公寓大樓等建築物之耐震補強方面,可謂為具高度實現性、實用性的技術創新。
此外,本發明之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也可應用於新築設的建築物。
[第2實施形態]
圖4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圖示。
該實施形態也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係將本發明的 耐震補強構造應用於既有公寓大樓(中層集合住宅)者。
如圖4所示,第2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係為在公寓大樓(1)之外壁(10)整面形成由具有預定強靭性之塗膜所構成的應力表皮層(4)者。
應力表皮層(4)係藉由以聚脲樹脂作為主體的塗膜所形成。聚脲樹脂為以脲鍵為主體之化合物的一種,其係藉異氰酸酯與胺基產生化學反應而硬化。因以脲鍵為主體的聚脲樹脂之鍵結力較以胺基甲酸酯鍵為主體的聚氨基甲酸酯樹脂更強,硬化時間也快,故耐水性、耐蝕性、耐藥品性優異,可縮短工期或大面積施工。而且,聚脲樹脂具有在-50℃至150℃的環境下,其強靭性(亦即,強度及柔軟性)亦優異的特徵。更且,聚脲樹脂為無溶劑‧無觸媒,不含可塑劑,對環境也理想且安全性高材料。但,只要是具有和聚脲樹脂塗膜同等強靭性的塗膜,也不妨採用以聚脲樹脂之外的樹脂為主體的塗膜。上述塗膜所構成的應力表皮層(4)之厚度無特別限定,可設在例如約2mm左右。
應力表皮層(4)係形成在外壁(10)的整面,並將公寓大樓(1)的大致整個地上部分從四方包入其中。另外,形成應力表皮層(4)的外壁(10)也可包含屋簷、陽台、走廊、門廊等。
再者,也可依需要在應力表皮層(4)上塗佈耐紫外線塗料等而形成表塗層(圖示省略),藉以保持‧提升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耐候性及意匠性。
若依據上述的耐震補強構造,因公寓大樓(1) 的整個地上部分係藉從四方包覆外壁(10)而形成的應力表皮層(4)而加以應力表皮(半硬殼)構造化,故可藉應力表皮構造使水平耐力提高,且耐震強度大幅提升。
再者,若依據上述的耐震補強構造,在公寓大樓(1)地上部分的建物結構體與樁的綁紮強度難謂一定充分的情況中,會因大規模地震時的水平負載使地上部分的結構體與樁的綁紮脫開,故可推知藉由本發明的耐震補強構造,能發揮故障防止功能。
更且,若依據上述的耐震補強構造,藉由在公寓大樓(1)地上部分的外壁(10)(包含屋簷、陽台、走廊、門廊等)形成以聚脲樹脂為主體的塗膜所成的應力表皮層(4),故除了外壁(10)的強靭性外,防銹性、防蝕性、防水性、隔音性、隔熱性等也得以提高。因此,除了在公寓大樓(1)地上部分整體耐震強度的提升外,也可認為對提升耐久性、居住性等會有所貢獻。
接著,說明有關在公寓大樓(1)進行上述耐震補強構造之施工的方法。
首先,在公寓大樓(1)之外壁(10)周圍豎立設置用以進行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的臨時鷹架(圖示省略)。在外壁(10)及臨時鷹架之間,設有300至400mm左右的間隙。
然後,對外壁(10)的整面,通常是在塗佈密封層(底漆)後,將以聚脲樹脂為主體的塗料藉輥塗法等塗刷於外壁(10),並養護預定期間,俾形成以聚脲樹脂為主體之塗膜所成的應力表皮層(4)。其後,依需要在應力表皮層 (4)上塗佈耐紫外線塗料等而形成表塗層。上述的步驟係利用臨時鷹架側與外壁(10)之間的間隙進行。
依此方式,即完成耐震補強構造的施工。
如上所述,若依據本實施形態之耐震補強構造的施工方法(工法),可在既有公寓大樓(1)之外壁(10)周圍豎立設置用以進行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的臨時鷹架(圖示略)之狀態下,於大規模修改‧修補工程之前先行施工,施工本身實質上也只是在外壁(10)形成應力表皮層(4)的步驟,故工期可在短期內結束,施工費用也可壓低。而且,若依據上述工法,不必使用重機械等,也不須選擇施工人員。若依據上述工法,還可在居住者居住於公寓大樓(1)的狀態下施工,施工中也不會因震動或躁音而有損害居住環境的顧慮,更甚者,在施工後,因窗戶等開口部沒有被遮蔽的情形,故不會妨礙居住環境。
[第3實施形態]
圖5係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
該實施形態除了下述之點外,實質上和圖4所示的第2實施形態相同。亦即,如圖5所示,第3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中,除了形成在公寓大樓(1)整個外壁(10)的應力表皮層(4),公寓大樓(1)的整個屋頂(10X)也形成有由以聚脲樹脂為主體的塗膜所成的應力表皮層(4)。亦即,公寓大樓(1)的整個地上部分係被應力表皮層(4)從其四方及上方完全包入。
因而,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公寓大樓(1)的整個地上部分可更完全地藉應力表皮層(4)加以 應力表皮(半硬殼)構造化,藉以使水平耐力更為提高,耐震強度也能更加提高。
[第4實施形態]
圖6至圖8係顯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
該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係在和第2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參照圖4)相同的應力表皮層(4)之外,又具備: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2),由剛性材料製成,且從應力表皮層(4)之上方被覆並接合於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4個角隅部(垂直凸隅部)(11);及帶狀之水平補強構件(3),由具有預定拉伸強度的板材製成,且從應力表皮層(4)及垂直補強構件(2)的上方以環狀圍繞外壁(10)的方式接合在和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樑對應的高度位置(12)。
有關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因和第1實施形態的構成實質上相同,其詳細說明容予省略。
另外,在應力表皮層(4)及垂直補強構件(2)的邊界部,為了將兩者(4)(2)的階差填補,使其不會在水平補強構件(3)產生長度方向的鬆弛,由灰泥等所成的充填材(14)以設成平面視圖上呈楔狀為佳(參照圖8)。
而且,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對外壁(10)的接合中,應力表皮層(4)為以聚脲樹脂為主體之塗膜時,雖以使用以聚脲樹脂作為接著劑來進行為佳,但也可使用其他環氧樹脂系接著劑等。
若依據第4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除了應力表皮層(4)外,又藉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使公寓大樓(1)的整個地上部分牢固地施以應力表皮(半硬殼)構造化,故可認為水平耐力可藉以飛躍性的提高,且耐震強度能更為提升。此外,若依據上述的耐震補強構造,和第1至第3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同樣地,大規模地震時的水平負載會使公寓大樓(1)地上部分的建物結構體與樁的綁紮脫開,故可認為本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能發揮故障防止功能。
第4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在進行施工時,係在公寓大樓(1)之外壁(10)周圍豎立設置臨時鷹架的狀態下,首先,和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在外壁(10)的整面形成應力表皮層(4)。
接著,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在公寓大樓(1)之外壁(10)的主要部位接著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並令其養護預定期間。
然後,透過依需要在應力表皮層(4)、垂直補強構件(2)及水平補強構件(3)的表面塗佈耐紫外線塗料等,令其養護預定期間,使之形成表塗層。
以此方式,耐震補強構造的施工即告完成。
[第5實施形態]
圖9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圖示。
第5實施形態係將本發明的耐震補強構造應用在外壁(10)形成有至少一道垂直凹隅部(15)之構架結構式公 寓大樓(1X),除了下述之點外,具有和第4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圖6至圖8)實質上相同的構成,且可達到和該構造實質上相同的作用功效。
亦即,該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中,剛性材料製的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2X)係從應力表皮層(4)及水平補強構件(3)的上方被覆接合於外壁(10)的全部垂直凹隅部(15)。
接合於垂直凹隅部(15)的垂直補強構件(2X)可使用和接合於垂直凸隅部(11)的垂直補強構件(2)實質上相同的構件。有關垂直補強構件(2X)對外壁(10)的接合,在應力表皮層(4)係以聚脲樹脂為主體的塗膜時,雖以使用聚脲樹脂作為接著劑來進行為佳,但也可使用其他環氧樹脂系接著劑等。接合垂直補強構件(2X)的步驟係在水平補強構件(3)接合步驟之後進行。意即,垂直補強構件(2X)因係從水平補強構件(3)的上方接合,故可獲致抑制水平補強構件(3)在垂直凹隅部(15)浮起的功能。垂直補強構件(2X)係從地面完全分離,作成和地面脫離的狀態。
若依據第5實施形態的耐震補強構造,可藉應力表皮層(4)、垂直補強構件(2)(2X)及水平補強構件(3)將外壁(10)形成有垂直凹隅部(15)的公寓大樓(1X)的整個地上部分牢固地加以應力表皮(半硬殼)構造化,可大幅提升耐震強度。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適用於具構架結構的公寓大樓、辦公大廈、學校、醫院、飯店等建築物用的耐震補強構造及 耐震補強工法。

Claims (8)

  1. 一種耐震補強構造,係用於具構架結構的大致箱形建築物者,具備: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由剛性材料製成,並接著在前述建築物之外壁的4個角隅部,且作成脫離地面的狀態;及帶狀之水平補強構件,由具有預定拉伸強度的板材製成,且以圍繞外壁的方式接著在前述建築物之外壁中至少和樑對應的高度位置,水平補強構件係在前述建築物之外壁的各角隅部中以正交狀配設在垂直補強構件的外表面側,藉這些垂直補強構件及水平補強構件使前述建築物之地上部分應力表皮構造化。
  2. 如請求項1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垂直補強構件係藉由將預定長度的單位件體配合前述建築物之地上部分的高度以上下串聯狀連結所需數量而形成者。
  3. 一種耐震補強工法,係用於具構架結構的大致箱形建築物者,包括:第1步驟,將剛性材料製的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接著在前述建築物之外壁的4個角隅部;及第2步驟,將由具有預定拉伸強度的板材所構成的帶狀水平補強構件,以圍繞外壁並且在外壁之各角隅部中呈正交狀配設在垂直補強構件之外表面側的方式,接著在前述建築物外壁中至少和樑對應的高度位置, 第1步驟及第2步驟係利用前述建築物之外壁與設置在該外壁周圍的臨時鷹架之前端的間隙進行。
  4. 一種耐震補強構造,係用於具構架結構的建築物者,前述建築物外壁的大致整面形成有由具預定強靭性的塗膜所成的應力表皮層,且藉前述應力表皮層使前述建築物的整個地上部分應力表皮構造化。
  5. 如請求項4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更在前述建築物的屋頂的大致整面形成由前述塗膜所成的應力表皮層。
  6. 如請求項4或5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前述應力表皮層係由以聚脲樹脂為主體的塗膜所成。
  7. 如請求項4至6中任一項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剛性材料製的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係從前述應力表皮層的上方被覆接合在前述外壁的全部垂直凸隅部,並且,由具預定拉伸強度的板材所構成的帶狀水平補強構件係從前述應力表皮層及前述垂直補強構件的上方以環狀圍繞前述外壁的方式接合在前述外壁中和樑對應的高度位置。
  8. 如請求項7之耐震補強構造,其中前述外壁具有至少一道垂直凹隅部,由剛性材料製成的橫剖面L形之垂直補強構件係從前述應力表皮層及前述水平補強構件的上方被覆接合在前述外壁的全部垂直凹隅部。
TW107120128A 2017-06-15 2018-06-12 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 TW2019052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7498A JP6225289B1 (ja) 2017-06-15 2017-06-15 耐震補強構造および耐震補強工法
JP2017-117498 2017-06-15
JP2018020875A JP6419367B1 (ja) 2018-02-08 2018-02-08 耐震補強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JP2018-020875 2018-0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5299A true TW201905299A (zh) 2019-02-01

Family

ID=6466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0128A TW201905299A (zh) 2017-06-15 2018-06-12 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905299A (zh)
WO (1) WO20182303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6091A (zh) * 2020-08-26 2020-11-17 华侨大学 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加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3240A (ja) * 1999-12-20 2001-06-26 Asahi Rehouse:Kk 補強外壁及び外壁の補強工法
US6490834B1 (en) * 2000-01-28 2002-12-10 University Of Maine System Board Of Trustee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JP2002206348A (ja) * 2001-01-10 2002-07-2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コンクリ−ト柱の緊締用具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緊締方法
JP2004060197A (ja) * 2002-07-25 2004-02-26 Dyflex Holdings:Kk コンクリート剥落防止方法および補強層付き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
JP3768209B2 (ja) * 2003-07-10 2006-04-19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柱状構造物の補強構造、及び補強板材料
JP2007040023A (ja) * 2005-08-04 2007-02-15 Fuji Ultrasonic Engineering Co Ltd 建築物における耐震制震構造
JP2010001707A (ja) * 2008-06-23 2010-01-07 Mbs Inc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表面の強化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JP5972592B2 (ja) * 2011-03-16 2016-08-17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補強構造
JP2013104218A (ja) * 2011-11-14 2013-05-30 Okabe Co Ltd 既存住宅の補強方法および住宅
JP6134098B2 (ja) * 2012-02-03 2017-05-24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石積み構造
JP5990003B2 (ja) * 2012-02-03 2016-09-07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構造体およびこの補強方法
JP5688611B1 (ja) * 2014-05-29 2015-03-25 剱持 武士 耐震補強装置
JP2016172983A (ja) * 2015-03-17 2016-09-29 株式会社Act 構造物
JP6225289B1 (ja) * 2017-06-15 2017-11-01 藤本 隆 耐震補強構造および耐震補強工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6091A (zh) * 2020-08-26 2020-11-17 华侨大学 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加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30357A1 (ja) 2018-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03291B2 (en) Stronger wall system
RU2402661C2 (ru) "блоки на болтах" - система для типов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каменной кладки, имеющих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е напряжение с натяжением арматуры на бетон
US8176690B2 (en) High-strength structure
US8074414B2 (en) Precast wall panels and method of erecting a high-rise building using the panels
US20140298745A1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r construction
US20100058687A1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multi-storey building using prefabricated modular panels
US20080098676A1 (en) Connector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for a Precast Special Concrete Moment Resisting Shear Wall and Precast Special Concrete Moment Resisting Frame Building Panel System
JP2014508233A (ja) プレキャスト壁パネルこのパネルを用いた高層建造物の建設方法
JP2001507769A (ja) 弾性繊維補強複合構造部材
WO1997037090A1 (en) Unitized post and panel building system
JP2020534458A (ja) 迅速に展開可能なモジュール式建築システム
KR100830241B1 (ko) 어댑터를 이용한 경량 합성구조 시스템의 상하층 경량합성벽체와 콘크리트 바닥 슬래브의 복합화방법
KR100830240B1 (ko) 어댑터를 이용한 경량 합성구조 시스템의 상하층 경량합성벽체와 콘크리트 바닥 슬래브의 복합화방법
JP2023514035A (ja) モジュール型複合作用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構造システム
JP6225289B1 (ja) 耐震補強構造および耐震補強工法
TW201905299A (zh) 耐震補強構造及耐震補強工法
JP4100475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バルコニー構造体及びバルコニーを備えた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外断熱壁構造
JP6419367B1 (ja) 耐震補強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KR102046573B1 (ko) 기존 조적벽체의 합성 보강을 통해 내진성능을 확보할 수 있는 보강구조 시스템
US20210285214A1 (en) Building Component Construction System Utilizing Insulated Composite Wall Panels and Method For in situ Assembly
JP2019100057A (ja) 木造・rc造混構造建築物の構築方法及び木造・rc造混構造建築物
JP2003328319A (ja) 高構造物の改修構造及び高構造物の改修方法
KR20200011037A (ko) 시설물 내진 보강 방법
EP3978701B1 (en) Layered panel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CN220954030U (zh) 一体化施工的柔性连接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