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3175A - 抗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3175A
TW201843175A TW107105837A TW107105837A TW201843175A TW 201843175 A TW201843175 A TW 201843175A TW 107105837 A TW107105837 A TW 107105837A TW 107105837 A TW107105837 A TW 107105837A TW 201843175 A TW201843175 A TW 2018431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mino acid
acid sequence
heavy chain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5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曉誠 陳
馬克 S 丹尼斯
萊斯利 安 肯恩
度真 金
喬瑟夫 W 萊科克
舒爾許 波達
利喜 拉喜特
林坎 舒克拉
亞當 P 席佛曼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戴納立製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戴納立製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戴納立製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3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317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4Identification of a linear epitope shorter than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r of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defined by amino acid resid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5Valenc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2Constant or Fc region; Iso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4F(ab')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5Fab or Fa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6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62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comprising only variable region components
    • C07K2317/622Single chain antibody (scFv)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1Decreased effector function due to an Fc-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eu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在一個態樣中,提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全長人類τ蛋白之殘基111-125內的抗原決定基、在全長人類τ蛋白之殘基251-270及/或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或在全長人類τ蛋白之殘基186-205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特異性結合至磷酸化人類τ蛋白、未磷酸化之人類τ蛋白及/或人類τ蛋白之多種剪接同功型。本文所揭示之抗τ抗體亦可包括一種或兩種經修飾Fc多肽。

Description

抗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τ蛋白(Tau protein)聚集及神經原纖維纏結係包括阿茲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及額顳葉性癡呆在內的多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之共有特徵。τ蛋白在神經元中大量表現且用於使微管穩定並幫助微管蛋白組裝成微管。τ蛋白磷酸化係調控τ蛋白功能的一種主要機制。然而,τ蛋白之異常過度磷酸化會引起τ蛋白聚集。咸信在τ蛋白聚集起始之後,聚集物充當腦中天然τ蛋白錯誤摺疊之模板(或「種子」),引起τ蛋白聚集物之持續增多以及神經原纖維纏結之形成。
仍需要靶向τ蛋白且防止τ蛋白種子形成及擴散的治療劑。
在一個態樣中,提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包含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之至少6個胺基酸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包含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之至少6個連續胺基酸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例如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互補決定區(CDR):(a)與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 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26及4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6及4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43及5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43及5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44、46及5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44、46及5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例如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26及4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43及5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以及 (f)含SEQ ID NO:28、44、46及5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4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4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4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4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1及40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5、41及45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2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互補決定區(CDR):(a)與SEQ ID NO:22、150-154、420-437、586、587、617及62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 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2、150-154、420-437、586、587、617及62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438-443、588及62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438-443、588及62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155及62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155及62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26、156-158、444-459及61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6、156-158、444-459及61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及6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及6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159-162、460-462、619及624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159-162、460-462、619及624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22、150-154、420-437、586、587、617及62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 (b)含SEQ ID NO:23、438-443、588及62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155及62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26、156-158、444-459及61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及62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159-162、460-462、619及624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150-154、420-437、586、587、617及62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438-443、588及62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以及含SEQ ID NO:24、155及62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6、156-158、444-459及61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及62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含SEQ ID NO:28、159-162、460-462、619及624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459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 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55之 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5-148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6具有至少90%序 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8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6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6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互補決定區(CDR):(a)與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包含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包含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包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包含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包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以及(f)包含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a)含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 序列的重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a)含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b)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a)含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及/或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抗原決定基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及/或殘基346-360內之序列SKIGS的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例如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9、17及4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9、17及4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 (b)與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11、18、30、33及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1、18、30、33及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15、20及4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20及4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例如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9、17及4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11、18、30、33及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15、20及4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及含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及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及含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 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及含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8、16、29及32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2、19、31及34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8、16、29及32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2、19、31及34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與SEQ ID NO:8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及含與SEQ ID NO:1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 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3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3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0或殘基191-205內的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互補決定區(CDR):(a)與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 (c)與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含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及含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70 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6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7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6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7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且識別與由抗體純系19F7.C9或24D2.B2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相同或大體上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的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抗體純系19F7.C9或24D2.B2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包含一或多個在SEQ ID NO:1之殘基50-421內的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抗體純系19F7.C9或24D2.B2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係在SEQ ID NO:1之殘基50-421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中之任一種中,該抗體包含第一Fc多肽且視情況包含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第一Fc多肽及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中之任一種中,該抗體包括: (a)含特異性結合至該人類τ蛋白之第一可變區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括(i)含第一Fc多肽之第一重鏈及(ii)第一輕鏈;以及(b)含特異性結合至該人類τ蛋白之第二可變區的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括(i)含第二Fc多肽之第二重鏈及(ii)第二輕鏈;其中該第一Fc多肽與該第二Fc多肽形成Fc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與第二可變區識別人類τ蛋白中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一與第二可變區識別人類τ蛋白中之不同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該第二Fc多肽各自含有促進異二聚化之修飾。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該等Fc多肽之一具有T366W取代且該另一Fc多肽具有T366S、L368A及Y407V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天然FcRn結合位點。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改變FcRn結合之修飾。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該第二Fc多肽不具有效應子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括減弱效應子功能之修飾。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減弱效應子功能之修飾包含根據EU編號在234位處之Ala及在235位處之Ala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相對於天然Fc序列包含延長血清半衰期之胺基酸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胺基酸變化包含根據EU編號在252位處之Tyr、在254位處之Thr及在256位處之Glu取代。或者,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胺基酸變化包含根據EU編號在428位處之Leu及 在434位處之Ser取代。或者,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胺基酸變化包含根據EU編號在434位處之Ser或Ala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特異性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在選自由384、386、387、388、389、390、413、416及421組成之群之位置處包含至少兩個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在該等位置中之至少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處包含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還在包含380、391、392及415之位置處包含一個、兩個、三個或四個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還在包含414、424及426之位置處包含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在388位包含Trp。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在421位包含芳族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在421位之芳族胺基酸係Trp或Phe。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至少一個選自以下之位置:380位係Trp、Leu或Glu;384位係Tyr或Phe;386位係Thr;387位係Glu;388位係Trp;389位係Ser、Ala、Val或Asn;390位係Ser或Asn;413位係Thr或Ser;415位係Glu或Ser;416位係Glu;及421位係Phe。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2、3、4、5、6、7、8、9、10或11個選自以下之位置:380位係Trp、Leu或Glu;384位係Tyr或Phe;386位係Thr;387位係Glu;388位係Trp;389位係Ser、Ala、Val或Asn;390位係Ser或Asn;413位係Thr或Ser;415位係Glu或Ser;416位係Glu;及421位係Phe。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如下11個 位置:380位係Trp、Leu或Glu;384位係Tyr或Phe;386位係Thr;387位係Glu;388位係Trp;389位係Ser、Ala、Val或Asn;390位係Ser或Asn;413位係Thr或Ser;415位係Glu或Ser;416位係Glu;及421位係Phe。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與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胺基酸111-217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CH3結構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對應於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EU索引位置380、384、386、387、388、389、390、391、392、413、414、415、416、421、424及426的位置中之至少5、6、7、8、9、10、11、12、13、14、15或16個處的殘基未缺失或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83-286及626-628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9-282及629-631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中之任一種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1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9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2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0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3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1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4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2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中之任一種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5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3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6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4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 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7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5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8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6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中之任一種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1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5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2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6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3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7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4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8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之第一Fc多肽及/或第二Fc多肽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之頂端結構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該轉鐵蛋白受體之結合大體上不抑制轉鐵蛋白與該轉鐵蛋白受體之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Fc多肽及/或第二Fc多肽與相應野生型Fc多肽(例如作為人類IgG1、IgG2、IgG3或IgG4Fc多肽之野生型Fc多肽)具有至少75%,或至少80%、90%、92%或95%胺基酸序列一致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高於在第一Fc多肽及/或第二Fc多肽中無引起轉鐵蛋白受體結合之修飾的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在一些實施例中,腦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比在第一Fc多肽及/或第二Fc多肽中無引起轉鐵蛋白受體結合之修飾的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高至少2、3、4、5、6、7、8、9、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倍。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中Fc多肽之一未經修飾以結合至血腦屏障受體且該抗τ抗體中之另一Fc多肽經修飾以特異性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60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60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60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60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61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2之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616之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60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6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2之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463之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603具有至少96%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60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3之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604之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60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61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3之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616之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c)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60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6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90%、92%、94%、96%、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3之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463之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42-353及516-522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54-365及523-529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66-377及530-536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78-389及537-543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90-401及544-550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02-413及551-557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71-278、476-479及558-564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80-491及565-571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92-503及572-578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前六個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04-515及579-58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修飾Fc多肽與該經分離之抗體的重鏈可變區融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修飾Fc多肽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之頂端結構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該轉鐵蛋白受體之結合大體 上不抑制轉鐵蛋白與該轉鐵蛋白受體之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修飾Fc多肽與相應野生型Fc多肽具有至少75%,或至少80%、90%、92%或95%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相應野生型Fc多肽係人類IgG1、IgG2、IgG3或IgG4 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比無引起轉鐵蛋白受體結合之經修飾Fc多肽的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高至少十倍。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以小於約50nM之結合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以約1pM至約50nM之結合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以約50pM至約50nM之結合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磷酸化人類τ蛋白及/或未磷酸化之人類τ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磷酸化人類τ蛋白及未磷酸化之人類τ蛋白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兩種或兩種以上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人類τ蛋白之剪接同功型: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所有剪接同功型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剪接同功型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中之兩種或兩種以上(例如2、3、4、5或6種)之未磷酸化形式及/或磷酸化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剪接同功型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各自之未磷酸化形式及磷酸化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與食蟹獼猴τ蛋白及/或小鼠τ蛋白展現交叉反應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係單株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係嵌合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係人類化抗體。在一些 實施例中,該抗體係完全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部分係Fab、F(ab')2、scFv或二價scFv。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另外包含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Fc多肽係經修飾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Fc多肽含有一或多種本文所述之修飾,例如以促進異二聚化、減弱效應子功能、延長血清半衰期及/或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作為一個非限制性實例,該抗原結合片段可以包括另外包含Fc多肽之Fab片段,例如Fab-Fc融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另外包含第一Fc多肽及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含有一或多種本文所述之修飾,例如以促進異二聚化、減弱效應子功能、延長血清半衰期及/或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作為一個非限制性實例,該抗原結合片段可以包括另外包含第一Fc多肽及第二Fc多肽之F(ab')2片段,例如F(ab')2-Fc融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醫藥組成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如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且另外包含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係包含如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的雙特異性抗體。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經分離之聚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分離之聚核苷酸包含編碼如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經分離之抗體的核苷酸序列。在另一態樣中,提供包含此類經分離之聚核苷酸的載體及宿主細胞。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與本文所描述之抗體競爭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的抗體。
在又另一態樣中,提供防止、減少或抑制τ蛋白低聚合及/或τ蛋白聚集(例如在受試者體內)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予如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受試者患有神經退化性疾病,諸如τ蛋白病(例如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
在又另一態樣中,提供防止或減少受試者腦中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予如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受試者患有神經退化性疾病,諸如τ蛋白病(例如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
在又另一態樣中,提供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神經退化性疾病係τ蛋白病(例如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予如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茲海默氏病、原發性年齡相關τ蛋白病、進行性核上麻痹(PSP)、額顳葉性癡呆、與17位染色體相關的額顳葉性癡呆伴發帕金森氏症、嗜銀顆粒性癡呆、關島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帕金森氏症-癡呆複合征、皮質基底核退化症、慢性創傷性腦病、克-雅二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拳擊員癡呆、瀰漫型神經原纖維纏結伴鈣化、唐氏症候群(Down's syndrome)、家族性英國型癡呆(familial British dementia)、家族性丹麥型癡呆(familial Danish dementia)、傑茨曼-斯脫司勒-史茵克氏病(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disease)、球狀膠質τ蛋白病、瓜德羅普島 型帕金森氏病伴發癡呆(Guadeloupean parkinsonism with dementia)、瓜德羅普島型PSP、哈勒沃登-施帕茨氏病(Hallevorden-Spatz disease)、包涵體肌炎、多系統萎縮、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神經原纖維纏結主導型癡呆、C型尼曼-皮克氏病(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蒼白球-橋腦-黑質退化、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皮克氏病(Pick's disease)、腦炎後帕金森氏病、朊病毒蛋白型腦部澱粉樣血管病、進行性皮質下膠質細胞增生症、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亨廷頓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及僅有神經原纖維纏結之癡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係阿茲海默氏病。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用於防止、減少或抑制τ蛋白低聚合及/或τ蛋白聚集之方法中的抗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係用於防止、減少或抑制τ蛋白低聚合之方法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係用於防止、減少或抑制τ蛋白聚集之方法中。
在又另一態樣中,提供用於防止或減少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例如在受試者腦中)之方法中的抗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係用於防止或減少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之方法中。
在又另一態樣中,提供用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方法中的抗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神經退化性疾病係τ蛋白病(例如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係用於治療神 經退化性疾病(例如τ蛋白病)之方法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係用於治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阿茲海默氏病、原發性年齡相關τ蛋白病、進行性核上麻痹(PSP)、額顳葉性癡呆、與17位染色體相關的額顳葉性癡呆伴發帕金森氏症、嗜銀顆粒性癡呆、關島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帕金森氏症-癡呆複合征、皮質基底核退化症、慢性創傷性腦病、克-雅二氏病、拳擊員癡呆、瀰漫型神經原纖維纏結伴鈣化、唐氏症候群、家族性英國型癡呆、家族性丹麥型癡呆、傑茨曼-斯脫司勒-史茵克氏病、球狀膠質τ蛋白病、瓜德羅普島型帕金森氏病伴發癡呆、瓜德羅普島型PSP、哈勒沃登-施帕茨氏病、包涵體肌炎、多系統萎縮、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神經原纖維纏結主導型癡呆、C型尼曼-皮克氏病、蒼白球-橋腦-黑質退化、帕金森氏病、皮克氏病、腦炎後帕金森氏病、朊病毒蛋白型腦部澱粉樣血管病、進行性皮質下膠質細胞增生症、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亨廷頓氏病及僅有神經原纖維纏結之癡呆。
在又另一態樣中,提供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如本文所描述的其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在製造用於防止、減少或抑制τ蛋白低聚合及/或用於防止、減少或抑制τ蛋白聚集之藥劑中的用途。
在又另一態樣中,提供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如本文所描述的其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在製造用於防止或減少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例如在受試者腦中)之藥劑中的用途。
在又另一態樣中,提供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如本文所描述的其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醫藥組成物或雙特異性抗體) 在製造用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τ蛋白病)之藥劑中的用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係用於製造供治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τ蛋白病用的藥劑:阿茲海默氏病、原發性年齡相關τ蛋白病、進行性核上麻痹(PSP)、額顳葉性癡呆、與17位染色體相關的額顳葉性癡呆伴發帕金森氏症、嗜銀顆粒性癡呆、關島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帕金森氏症-癡呆複合征、皮質基底核退化症、慢性創傷性腦病、克-雅二氏病、拳擊員癡呆、瀰漫型神經原纖維纏結伴鈣化、唐氏症候群、家族性英國型癡呆、家族性丹麥型癡呆、傑茨曼-斯脫司勒-史茵克氏病、球狀膠質τ蛋白病、瓜德羅普島型帕金森氏病伴發癡呆、瓜德羅普島型PSP、哈勒沃登-施帕茨氏病、包涵體肌炎、多系統萎縮、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神經原纖維纏結主導型癡呆、C型尼曼-皮克氏病、蒼白球-橋腦-黑質退化、帕金森氏病、皮克氏病、腦炎後帕金森氏病、朊病毒蛋白型腦部澱粉樣血管病、進行性皮質下膠質細胞增生症、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亨廷頓氏病及僅有神經原纖維纏結之癡呆。
圖1.使用噬菌體展示技術發現抗τ抗體之工作流程。
圖2A-2D. τ抗原之產生。(A)在大腸桿菌中產生之τ蛋白的胺基酸序列,包括His6-Smt3標籤(SEQ ID NO:3)。(B)原始未裂解之τ蛋白及經類泛素特異性蛋白酶1(Ulp1)裂解而移除該標籤之τ蛋白產物的SDS-PAGE凝膠。(C)最終經純化的無標籤之重組τ(r-Tau)抗原(「Tau-441」)的SDS-PAGE凝膠。(D)顯示r-Tau之磷酸化情況的西方墨點(Western blot)。包括可商購的抗τ抗體HT7作為總τ蛋白之對照。
圖3.具有人類免疫球蛋白κ可變區4(IGKV4)(輕鏈)及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3(IGHV3)(重鏈)序列之純系1C7的序列比對。以陰影顯示之Kabat編號表示在抗體內產生關鍵接觸以支持其與抗原之相互作用的Vernier位置。在 1C7序列中,以陰影顯示之胺基酸表示與相應IGKV4或IGHV3序列不同的位置。
圖4.具有人類免疫球蛋白κ可變區2(IGKV2)(輕鏈)及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1(IGHV1)(重鏈)序列之純系1A1的序列比對。以陰影顯示之Kabat編號表示在抗體內產生關鍵接觸以支持其與抗原之相互作用的Vernier位置。在1A1序列中,以陰影顯示之胺基酸表示與相應IGKV2或IGHV1序列不同的位置。
圖5.具有人類免疫球蛋白κ可變區2(IGKV2)(輕鏈)及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1(IGHV1)(重鏈)序列之純系1A5的序列比對。以陰影顯示之Kabat編號表示在抗體內產生關鍵接觸以支持其與抗原之相互作用的Vernier位置。在1A5序列中,以陰影顯示之胺基酸表示與相應IGKV2或IGHV1序列不同的位置。
圖6.具有人類免疫球蛋白κ可變區2(IGKV2)(輕鏈)及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1(IGHV1)(重鏈)序列之純系1D10的序列比對。以陰影顯示之Kabat編號表示在抗體內產生關鍵接觸以支持其與抗原之相互作用的Vernier位置。在1D10序列中,以陰影顯示之胺基酸表示與相應IGKV2或IGHV1序列不同的位置。
圖7.具有人類免疫球蛋白κ可變區2(IGKV2)(輕鏈)及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1(IGHV1)(重鏈)序列之純系1G7的序列比對。以陰影顯示之Kabat編號表示在抗體內產生關鍵接觸以支持其與抗原之相互作用的Vernier位置。在1G7序列中,以陰影顯示之胺基酸表示與相應IGKV2或IGHV1序列不同的位置。
圖8.嵌合IgG抗體1A5、1C7、1G7及1D10之ELISA,分析了該等抗體與人類τ蛋白之所有剪接同功型(τ 441(2N4R)、τ 352(0N3R)、τ 381(1N3R)、 τ 410(2N3R)、τ 383(0N4R)及τ 412(1N4R))及與過度磷酸化之τ 441(p-Tau)的結合。
圖9A-9E.有關嵌合IgG抗體1C7(A)、1A1(B)、1A5(C)、1D10(D)及1G7(E)與全長人類τ蛋白(τ 441)之結合的BiacoreTM分析。
圖10A及10B.所選嵌合IgG純系之抗原決定基。(A)純系1C7識別在人類τ蛋白2N4R(SEQ ID NO:1)之胺基酸111-125內的抗原決定基。(B)純系1A1識別在人類τ蛋白2N4R(SEQ ID NO:1)之胺基酸251-270內的抗原決定基,其中在胺基酸256-270內有最強結合(加下劃線),且亦識別在人類τ蛋白2N4R(SEQ ID NO:1)之胺基酸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
圖11.嵌合IgG純系1A1、1A5、1D10及1G7之抗原決定基構象及磷酸化分析。上圖: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251-270的肽。測試對應於SEQ ID NO:1之251-270抗原決定基的四種不同肽:未磷酸化之肽、在258位之絲胺酸處磷酸化的肽(pSer258)、在262位之絲胺酸處磷酸化的肽(pSer262)以及同時具有pSer258及pSer262的肽。下圖: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346-360的肽。測試對應於SEQ ID NO:1之346-360抗原決定基的四種不同肽:未磷酸化之肽、在352位之絲胺酸處磷酸化的肽(pSer352)、在356位之絲胺酸處磷酸化的肽(pSer356)以及同時具有pSer352及pSer356的肽。對於所有檢定,以250、125、63.5、31.25、15.6、7.8、3.9及0ng(自左至右)之稀釋液分析肽。
圖12A及12B.嵌合IgG純系1A1及1C7藉由人腦溶解產物抑制τ蛋白種子形成。(A)塗鋪τ蛋白FRET生物感測器細胞且接著在含有τ蛋白之人腦溶解產物存在下培育24小時,接著固定並獲取τ蛋白聚集之圖像(FRET)。(B)對於基準抗體(Ab306)、1A1及1C7,τ抗體與腦溶解產物之預培育使τ蛋白種子形成及聚集受抑制。使用抗RSV作為陰性對照。
圖13.嵌合IgG純系1A1及1C7之活體內藥物動力學分析。
圖14A及14B.嵌合抗τ抗體1C7之ELISA,分析了該抗體與帶有單一丙胺酸突變之全長野生型τ蛋白變異體之結合。
圖15A.嵌合IgG純系1C7及1A1在PS19 τ轉殖基因小鼠中之血漿7天靶接合研究的概述。
圖15B.相較於陰性對照或基準抗τ純系(Ab306或Ab017),嵌合IgG純系1A1及1C7在血漿中均具有預期之PK。
圖15C.血漿總τ含量在給與抗τ抗體Ab017、嵌合IgG純系1C7或嵌合IgG純系1A1之後2天增加,且在給藥後至少7天仍保持高含量。
圖15D.血漿結合之τ含量在給與抗τ抗體Ab017、嵌合IgG純系1C7或嵌合IgG純系1A1之後2天亦增加。對於嵌合IgG純系1C7,此效果在給藥後至少7天仍充分保持。
圖16A.嵌合IgG純系1C7在PS19 τ轉殖基因小鼠中之血漿及腦2天靶接合研究的概述。
圖16B-16D.相較於陰性對照或基準抗τ抗體Ab017,嵌合IgG純系1C7在血漿及腦中具有預期之PK。
圖16E及16F.在給藥後2天,嵌合IgG純系1C7及基準抗τ抗體Ab017使血漿總τ蛋白含量(E)及經結合τ蛋白含量(F)顯著增加。
圖16G.如在給藥後2天,觀察到CSF中經結合τ蛋白增加所指示,嵌合IgG純系1C7亦結合至CNS中之τ蛋白。
圖17.嵌合IgG純系1C7及基準抗τ抗體Ab017能夠自阿茲海默氏病(AD)患者CSF下拉τ蛋白,而抗τ 1A1則不能,表明抗體1A1之抗原決定基不存在或不可接近CSF τ蛋白。
圖18.使用融合瘤技術發現抗τ抗體之工作流程。
圖19A-19C.鼠類抗τ融合瘤抗體17G2.A1(A)、19F7.C9(B)及 24D2.B2(C)之ELISA,分析了該等抗體與重組τ441(r-Tau)、過度磷酸化之τ441(p-Tau)、食蟹獼猴τ441(cyno-Tau)、人類τ蛋白之剪接同功型(τ352(0N3R)、τ383(0N4R)、τ381(1N3R)、τ410(2N3R)及τ441(2N4R))、N末端截短之τ蛋白(τ(50-441))及C末端截短之τ蛋白(τ(1-421))之結合。
圖20A-20C.有關抗τ融合瘤抗體17G2.A1(A)、19F7.C9(B)及24D2.B2(C)與全長人類τ蛋白(τ441)之結合的BiacoreTM分析。
圖21.抗τ抗體17G2.A1結合至來自人類阿茲海默氏病(AD)患者之腦脊髓液(CSF)的τ蛋白。
圖22A及22B.鼠類抗τ融合瘤抗體17G2.A1之ELISA,分析了該抗體與抗原決定基GEPPKSGDRSGYSSPGSPGT(SEQ ID NO:178)之直接結合(A)及競爭性結合(B)。
圖23A-23C.抗τ抗體1C7/3C.35.21與人類τ蛋白(400pM)之結合(A)、嵌合IgG純系1C7與人類τ蛋白(440pM)之結合(B)以及抗τ抗體1C7/3C.35.21與轉鐵蛋白受體(TfR)之結合(C)的代表性感應圖。
圖24.顯示抗τ抗體1C7/3C.35.21結合至τ蛋白及TfR(跡線A)或單獨τ蛋白(跡線B)之代表性感應圖。在無1C7/3C.35.21存在下未觀察到τ蛋白與TfR之間之相互作用(跡線C)且1C7/3C.35.21及TfR均不非特異性結合至感測器尖端(跡線D)。
圖25.嵌合IgG純系1C7(τ1C7)及τ1C7/3C.35.21藉由人腦溶解產物抑制τ蛋白種子形成。對於τ1C7及τ1C7/3C.35.21,τ抗體與腦溶解產物之預培育抑制τ蛋白種子形成及聚集。
圖26A及26B.各種抗τ純系之活體內藥物動力學分析(血漿濃度(圖26A)及清除率值(圖26B))。
I.引言
本發明係關於能夠特異性結合至τ蛋白之抗體之發現。在一個態樣中,提供能夠特異性結合至磷酸化τ蛋白及未磷酸化之τ蛋白兩者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抗τ抗體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多種同功型(2N4R、2N3R、1N4R、1N3R、0N4R及/或0N3R)。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亦與小鼠τ蛋白及/或食蟹獼猴τ蛋白展現交叉反應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τ蛋白之超過一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與特異性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之經修飾Fc多肽融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促進異二聚化、減弱效應子功能及/或增加血清半衰期之修飾。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天然FcRn結合位點。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雙抗原決定基抗體。如以下實例部分中所述,已鑑別出識別全長τ蛋白內之兩個不同抗原決定基之抗τ抗體。τ蛋白係一種磷酸蛋白,且τ蛋白之磷酸化可以影響抗體結合至該抗體所識別的呈未磷酸化狀態之抗原決定基的能力。因此,對於結合至抗原決定基含有磷酸化位點的τ蛋白之磷酸化形式,雙抗原決定基抗體提供能夠在τ抗原中之一個結合位點經磷酸化情況下識別第二結合位點的益處。另外,如下文所描述,已鑑別出識別呈未磷酸化之形式及呈磷酸化形式之τ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
作為非限制性實例,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可用於防止、減少或抑制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擴散、低聚合及/或聚集。因此,本發明之抗體可用於預防或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諸如τ蛋白病(例如阿茲海默氏病)。
II.定義
除非上下文另作清楚規定,否則如本文所使用,單數形式「一個/種(a/an)」及「該」包括複數個(種)指示物。因此,例如提到「一種抗體」視情況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此類分子之組合,及其類似物。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約」及「大約」當用於修飾以數字值或範圍指定之量時指示,該數字值以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與該值之合理偏差,例如±20%、±10%或±5%係在所述值之預定含義內。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τ蛋白」係指來自任何脊椎動物來源,諸如但不限於人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例如食蟹獼猴)、囓齒動物(例如小鼠)及其他哺乳動物的天然(亦即,野生型)τ蛋白。如本文所使用,術語「τ蛋白」涵蓋具有441個胺基酸長度之「全長」τ蛋白(SEQ ID NO:1)以及τ蛋白之天然存在之同功型。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在人體中,存在由編碼τ蛋白(微管相關蛋白,MAPT)之基因替代性剪接而產生的六種τ蛋白同功型:長度為441個胺基酸之2N4R(SEQ ID NO:1);長度為412個胺基酸之1N4R(SEQ ID NO:56);長度為410個胺基酸之2N3R(SEQ ID NO:54);長度為383個胺基酸之0N4R(SEQ ID NO:55);長度為381個胺基酸之1N3R(SEQ ID NO:53);及長度為352個胺基酸之0N3R(SEQ ID NO:52)。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特異性結合至τ蛋白之抗體」及「抗τ抗體」可互換地指特異性結合至τ蛋白(例如未磷酸化之τ蛋白、磷酸化之τ蛋白、總τ蛋白(磷酸化及未磷酸化之τ蛋白)或τ蛋白剪接同功型)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特異性結合至多種形式τ蛋白(例如多種τ蛋白剪接同功型、未磷酸化之τ蛋白及/或磷酸化τ蛋白)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特異性結合至全部六種人類τ蛋白剪接同功型及未磷酸化之τ蛋白的抗體。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抗體」係指在功能上定義為結合蛋白且在結構上定義為包含熟習此項技術者視為來源於免疫球蛋白編碼基因之可變區之胺基酸序列的蛋白質。該術語涵蓋完整多株抗體、完整單株抗體、單鏈抗體、多特異性抗體諸如雙特異性抗體、單特異性抗體、單價抗體、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及人類抗體。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抗體」亦包括保持結合特異性之抗體 片段,包括但不限於Fab、F(ab')2、Fv、scFv及二價scFv。抗體可以由一或多個大體上由免疫球蛋白基因或免疫球蛋白基因片段編碼之多肽組成。所識別之免疫球蛋白基因包括κ、λ、α、γ、δ、ε及μ恆定區基因,以及眾多的免疫球蛋白可變區基因。輕鏈係分類為κ或λ。重鏈係分類為γ、μ、α、δ或ε,其又分別界定免疫球蛋白類別IgG、IgM、IgA、IgD及IgE。
例示性免疫球蛋白(抗體)結構單元包含四聚體。各四聚體由兩對相同的多肽鏈構成,每對具有一條「輕」鏈(約25kD)及一條「重」鏈(約50-70kD)。每條鏈之N末端確定主要負責抗原識別的具有約100至110個或更多個胺基酸之可變區。術語「可變輕鏈」(VL)及「可變重鏈」(VH)分別指該等輕鏈及重鏈。
術語「可變區」係指抗體重鏈或輕鏈中來源於生殖系可變區(V)基因、多樣性(D)基因或接合(J)基因(且不來源於恆定區(Cμ及Cδ)基因區段)且賦予抗體結合至抗原之特異性的結構域。典型地,抗體可變區包含間雜有三個高變「互補決定區」之四個保守「構架」區。
術語「互補決定區」或「CDR」係指每條鏈中中斷由輕鏈及重鏈可變區建立之四個構架區的三個高變區。CDR主要負責抗體與抗原之抗原決定基的結合。每條鏈之CDR典型地稱為CDR1、CDR2及CDR3,自N末端開始依序編號,且亦典型地由特定CDR所處之鏈標識。因此,VH CDR3或CDR-H3係位於發現其之抗體重鏈可變區中,而VL CDR1或CDR-L1係來自發現其之抗體輕鏈可變區的CDR1。
不同輕鏈或重鏈之「構架區」或「FR」在物種內相對保守。抗體構架區係構成輕鏈及重鏈之組合構架區,用於將CDR定位及排列在三維空間中。可自包括生殖系抗體基因序列的公共DNA資料庫或出版之參考文獻獲得構架序列。舉例而言,人類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基因之生殖系DNA序列可以見於有關人類及小鼠序列的「VBASE2」生殖系可變基因序列資料庫。
CDR及構架區之胺基酸序列可以使用此項技術中的各種熟知定義,例如Kabat、Chothia、國際ImMunoGeneTics資料庫(IMGT)、AbM及觀察的抗原接觸(「Contact」)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CDR係根據Contact定義確定。參見MacCallum等人,J.Mol.Biol.,262:732-745(1996)。在一些實施例中,CDR係由Kabat、Chothia及Contact CDR定義之組合確定。
術語「抗原結合部分」及「抗原結合片的」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且指一個分子,例如抗體中保持特異性結合至抗原(例如τ蛋白)之能力的一或多個片段。抗原結合片段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Fab片段(由VL、VH、CL及CH1結構域組成之單價片段)、F(ab')2片段(由兩個Fab片段在鉸鏈區經二硫橋連接組成之二價片段)、單鏈Fv(scFv)、二硫鍵連接之Fv(dsFv)、互補決定區(CDR)、VL(輕鏈可變區)、VH(重鏈可變區)、奈米抗體、雙功能抗體(各自經由可變區結合抗原),及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Spiess等人,Mol.Immun.67(2015)95-106所描述之其他形式,及其任何組合或免疫球蛋白肽中能夠結合至靶抗原之任何其他功能部分。
術語「抗原決定基」係指抗原中供分子,例如抗體之CDR特異性結合之部分,且可以包括少數胺基酸或少數胺基酸之一部分,例如5或6個或更多個,例如20個或更多個胺基酸,或該等胺基酸之一部分。在一些情況下,抗原決定基包括例如來自碳水化合物、核酸或脂質之非蛋白質組分。在一些情況下,抗原決定基係三維部分。因此,例如,在靶係蛋白質之情況下,抗原決定基可以由連續胺基酸(例如線性抗原決定基),或因蛋白質摺疊而鄰近的來自蛋白質不同部分之胺基酸(例如不連續或構象抗原決定基)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特異性結合至抗原中因蛋白質摺疊而不鄰近的兩個不同區域,在本文中稱為「雙重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決定基在一個胺基酸(例如絲胺酸或蘇胺酸殘基)處磷酸化。
如本文所使用,當結合抗τ抗體使用時,短語「識別抗原決定基」意味著,該抗體CDR在該抗原決定基或抗原(亦即,τ蛋白)中含有該抗原決定基之部分處與該抗原相互作用或特異性結合。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多特異性抗體」係指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抗原結合部分之抗體,或該抗體中結合至該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抗原之片段或部分,其中各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識別不同抗原之不同可變區。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雙特異性抗體」係指包含兩個不同的抗原結合部分之抗體,或該抗體中結合至該兩個不同抗原之片段或部分,其中各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識別不同抗原之不同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括含識別τ抗原之第一可變區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及含識別除τ抗原外之抗原之第二可變區的第二抗原結合部分。
「單株抗體」係指由單一細胞集落或單一細胞株產生且由或基本上由一級胺基酸序列一致之抗體分子組成的抗體。
「多株抗體」係指由異質抗體群獲得的一組抗體,其中該群體中之不同抗體結合至抗原之不同抗原決定基。
「嵌合抗體」係指這樣一種抗體分子,其中恆定區或其一部分經改變、置換或交換以使得抗原結合位點(亦即,可變區、CDR或其部分)連接至具有不同或改變之類別、效應功能及/或物種之恆定區,或其中可變區或其一部分經具有不同或改變之抗原特異性的可變區(例如來自不同物種之CDR及構架區)改變、置換或交換。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抗體係包含來自一種來源或物種(例如小鼠)之可變區及來源於第二來源或物種(例如人類)之恆定區的單株抗體。用於製備嵌合抗體的方法在此項技術中有描述。
「人類化」抗體係保留非人類抗體之反應性,同時在人體中具有較低免疫原性的抗體。此可例如藉由保留非人類CDR區且用其人類對應物置換該 抗體之其餘部分實現。在一些情況下,需要保留特定非人類構架殘基以便在人類化之後保留非人類抗體之結合親和力及/或特異性。
「人類抗體」或「完全人類抗體」係具有典型地來源於人類生殖系基因之人類重鏈及輕鏈序列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係由人類細胞、由利用人類抗體譜系之非人類動物(例如經遺傳工程改造成表現人類抗體序列的轉殖基因小鼠)或由噬菌體展示平台產生。
術語「特異性結合」係指分子(例如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或經修飾Fc多肽(或其靶結合部分))結合至抗原決定基或靶且對樣品中該抗原決定基或靶之親和力、親合力及/或持續時間高於其結合至另一抗原決定基或非靶化合物(例如結構不同之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至抗原決定基或靶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或經修飾Fc多肽(或其靶結合部分)係結合至該抗原決定基或靶之親和力比結合至其他抗原決定基或非靶化合物之親和力高至少5倍,例如高至少6倍、7倍、8倍、9倍、10倍、20倍、25倍、50倍或100倍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或經修飾Fc多肽(或其靶結合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至τ蛋白的抗體結合至τ蛋白之親和力比結合至非τ蛋白之親和力高至少5倍(例如親和力高至少6倍、至少7倍、至少8倍、至少9倍或至少10倍)。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特異性結合至來自一個物種之靶(例如τ蛋白)的抗體亦可特異性結合至該靶(例如τ蛋白)之直系同源物。
術語「結合親和力」在本文中用於指兩個分子之間,例如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抗原之間,或經修飾Fc多肽(或其靶結合部分)與靶之間之非共價相互作用的強度。因此,例如,該術語可以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抗原之間或經修飾Fc多肽(或其靶結合部分)與靶之間的1:1相互作用,除非上下文另作指示或顯而易見。結合親和力可以藉由量測平衡解離常數(KD)定量,該平衡解離常數係指解離速率常數(kd,時間-1)除以締合速率常數(ka,時間-1 M-1)。KD可 以藉由例如使用表面電漿子共振(SPR)法,例如BiacoreTM系統;動力學排除檢定,諸如KinExA®;及生物膜層干涉法(例如使用ForteBio® Octet平台)量測複合物形成及解離的動力學確定。如本文所使用,「結合親和力」不僅包括形式上的結合親和力,諸如反映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抗原之間或經修飾Fc多肽(或其靶結合部分)與靶之間之1:1相互作用的結合親和力,而且亦包括可以反映希望結合的計算KD之表觀親和力。
如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術語「轉鐵蛋白受體」或「TfR」係指轉鐵蛋白受體蛋白質1。人類轉鐵蛋白受體1多肽序列陳述於SEQ ID NO:288中。亦已知來自其他物種之轉鐵蛋白受體蛋白質1(例如,黑猩猩,寄存編號XP_003310238.1;恆河猴,NP_001244232.1;狗,NP_001003111.1;牛,NP_001193506.1;小鼠,NP_035768.1;大鼠,NP_073203.1;及雞,NP_990587.1)。術語「轉鐵蛋白受體」亦涵蓋由位於轉鐵蛋白受體蛋白質1染色體基因座處之基因編碼的例示性參考序列,例如人類序列的等位基因變異體。全長轉鐵蛋白受體蛋白質包括短N末端細胞內區域、跨膜區及較大的細胞外結構域。該細胞外結構域係以三個結構域表徵:蛋白酶樣結構域、螺旋結構域及頂端結構域。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Fc多肽」係指以Ig摺疊成結構性結構域為特徵的天然存在之免疫球蛋白重鏈多肽的C末端區。Fc多肽含有包括至少CH2結構域及/或CH3結構域之恆定區序列且可以含有鉸鏈區之至少一部分,但不含可變區。
「經修飾Fc多肽」係指相較於野生型免疫球蛋白重鏈Fc多肽序列,具有至少一個突變,例如取代、缺失或***,但保持天然Fc多肽之總體Ig摺疊或結構的Fc多肽。
術語「FcRn」係指新生兒Fc受體。Fc多肽與FcRn結合將降低Fc多肽之清除率並增加其血清半衰期。人類FcRn蛋白係由類似於I類主要組織相 容性(MHC)蛋白的大小為約50kDa之蛋白質及大小為約15kDa的β2-微球蛋白構成的異二聚體。
如本文所使用,「FcRn結合位點」係指Fc多肽中結合至FcRn的區域。在人類IgG中,如使用EU索引編號,FcRn結合位點包括L251、M252、I253、S254、R255、T256、M428、H433、N434、H435及Y436。該等位置對應於SEQ ID NO:181之位置21至26、198及203至206。
如本文所使用,「天然FcRn結合位點」係指Fc多肽中結合至FcRn之區域且其胺基酸序列與天然存在之Fc多肽中結合至FcRn的區域相同。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CH3結構域」及「CH2結構域」係指免疫球蛋白恆定區結構域多肽。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CH3結構域多肽係指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由約341位至約447位之胺基酸構成的區段,且CH2結構域多肽係指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由約231位至約340位之胺基酸構成的區段且不包括鉸鏈區序列。CH2及CH3結構域多肽亦可利用IMGT(ImMunoGeneTics)編號方案編號,其中根據IMGT Scientific圖表編號(IMGT網站),CH2結構域編號係1-110且CH3結構域編號係1-107。CH2及CH3結構域係免疫球蛋白Fc區之一部分。Fc區係指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由約231位至約447位之胺基酸構成的區段,但如本文所使用,其可以包括抗體鉸鏈區之至少一部分。說明性鉸鏈區序列係人類IgG1鉸鏈序列EPKSCDKTHTCPPCP(SEQ ID NO:287)。
關於CH3或CH2結構域之術語「野生型」、「天然」及「天然存在」在本文中用於指具有自然界中存在之序列的結構域。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關於突變多肽或突變聚核苷酸之術語「突變體」與「變異體」可互換使用。關於給定野生型CH3或CH2結構域參考序列之變異體可以包括天然存在之等位基因變異體。「非天然」存在之CH3或CH2結構域係指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於細胞中且由例如使用基因工程技術或突變誘發技 術基因修飾天然CH3結構域或CH2結構域聚核苷酸或多肽產生的變異或突變結構域。「變異體」包括關於野生型含有至少一個胺基酸突變的任何結構域。突變可以包括取代、***及缺失。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交叉反應」係指抗體可變區結合至除該抗體所針對之抗原外之抗原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交叉反應性係指抗體可變區結合至來自不同於該抗體所針對之抗原的另一物種之抗原的能力。作為一個非限制性實例,針對人類τ蛋白產生的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可以與來自不同物種(例如小鼠或猴)之τ蛋白展現交叉反應性。
如關於核酸或蛋白質(例如抗體)所使用之術語「經分離」表示,該核酸或蛋白質基本上不含在天然狀態下與其相關聯之其他細胞組分。其較佳為同源狀態。純度及同源性典型地使用分析化學技術,諸如電泳(例如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或層析法(例如高效液相層析法)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經分離之核酸或蛋白質(例如抗體)係至少85%純、至少90%純、至少95%純或至少99%純。
術語「胺基酸」係指天然存在及合成之胺基酸以及胺基酸類似物及以類似於天然存在胺基酸的方式起作用之胺基酸模擬物。
天然存在之胺基酸係由遺傳密碼編碼之胺基酸,以及隨後經修飾之胺基酸,例如羥脯胺酸、γ-羧基麩胺酸及O-磷酸絲胺酸。「胺基酸類似物」係指具有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亦即,α碳結合至氫、羧基、胺基及R基團)的化合物,例如高絲胺酸、正白胺酸、甲硫胺酸亞碸、甲硫胺酸甲基鋶。該等類似物具有經修飾之R基團(例如正白胺酸)或經修飾之肽骨架,但保留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相同之基本化學結構。「胺基酸模擬物」係指具有不同於胺基酸之一般化學結構的結構但以類似於天然存在胺基酸之方式作用的化合物。胺基酸在本文中可以其通常已知之三字母符號或由IUPAC-IUB生物化學命名委員會(IUPAC-IUB Biochemical Nomenclature Commission)所推薦的單字母 符號提及。
天然存在之胺基酸係由遺傳密碼編碼之胺基酸,以及隨後經修飾之胺基酸,例如羥脯胺酸、γ-羧基麩胺酸及O-磷酸絲胺酸。天然存在之α-胺基酸包括但不限於,丙胺酸(Ala)、半胱胺酸(Cys)、天冬胺酸(Asp)、麩胺酸(Glu)、***酸(Phe)、甘胺酸(Gly)、組胺酸(His)、異白胺酸(Ile)、精胺酸(Arg)、離胺酸(Lys)、白胺酸(Leu)、甲硫胺酸(Met)、天冬醯胺(Asn)、脯胺酸(Pro)、麩醯胺酸(Gln)、絲胺酸(Ser)、蘇胺酸(Thr)、纈胺酸(Val)、色胺酸(Trp)、酪胺酸(Tyr)及其組合。天然存在之α-胺基酸的立體異構體包括但不限於,D-丙胺酸(D-Ala)、D-半胱胺酸(D-Cys)、D-天冬胺酸(D-Asp)、D-麩胺酸(D-Glu)、D-***酸(D-Phe)、D-組胺酸(D-His)、D-異白胺酸(D-Ile)、D-精胺酸(D-Arg)、D-離胺酸(D-Lys)、D-白胺酸(D-Leu)、D-甲硫胺酸(D-Met)、D-天冬醯胺(D-Asn)、D-脯胺酸(D-Pro)、D-麩醯胺酸(D-Gln)、D-絲胺酸(D-Ser)、D-蘇胺酸(D-Thr)、D-纈胺酸(D-Val)、D-色胺酸(D-Trp)、D-酪胺酸(D-Tyr)及其組合。
術語「多肽」與「蛋白質」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指呈單鏈形式的胺基酸殘基之聚合物。該等術語適用於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為相應天然存在胺基酸之人造化學模擬物的胺基酸聚合物,且亦適用於天然存在胺基酸聚合物及非天然存在胺基酸聚合物。胺基酸聚合物可以僅包含L-胺基酸、僅包含D-胺基酸,或包含L及D胺基酸之混合物。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蛋白質」係指多肽或者單鏈多肽之二聚體(亦即,兩個)或多聚體(亦即,三個或三個以上)。蛋白質之單鏈多肽可以藉由共價鍵(例如二硫鍵)或非共價相互作用接合。
術語「聚核苷酸」及「核酸」可互換地指任何長度之核苷酸鏈,且包括DNA及RNA。核苷酸可以為脫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經修飾之核苷酸或鹼基,及/或其類似物,或者可以利用DNA或RNA聚合酶併入鏈中的任 何受質。聚核苷酸可以包含經修飾之核苷酸,諸如甲基化核苷酸及其類似物。本文所涵蓋之聚核苷酸的實例包括單股及雙股DNA、單股及雙股RNA,及具有單股及雙股DNA及RNA之混合物的雜合分子。
術語「保守取代」或「保守突變」係指用可以歸類為具有類似特徵的一個胺基酸取代另一胺基酸的改變。以此方式界定的保守胺基酸群組之類別的實例可以包括:「帶電/極性組」,包括Glu(麩胺酸或E)、Asp(天冬胺酸或D)、Asn(天冬醯胺或N)、Gln(麩醯胺酸或Q)、Lys(離胺酸或K)、Arg(精胺酸或R)及His(組胺酸或H);「芳族胺基酸組」,包括Phe(***酸或F)、Tyr(酪胺酸或Y)、Trp(色胺酸或W)及(組胺酸或H);及「脂族胺基酸組」,包括Gly(甘胺酸或G)、Ala(丙胺酸或A)、Val(纈胺酸或V)、Leu(白胺酸或L)、Ile(異白胺酸或I)、Met(甲硫胺酸或M)、Ser(絲胺酸或S)、Thr(蘇胺酸或T)及Cys(半胱胺酸或C)。在各組內,亦可鑑別出亞組。舉例而言,帶電或極性胺基酸組可以細分成包括以下亞組:「帶正電亞組」,包含Lys、Arg及His;「帶負電亞組」,包含Glu及Asp;及「極性亞組」,包含Asn及Gln。在另一實例中,芳族或環狀胺基酸組可以細分成包括以下亞組:「氮環亞組」,包含Pro、His及Trp;及「苯基亞組」,包含Phe及Tyr。在又另一實例中,脂族胺基酸組可以細分成數個亞組,例如「脂族非極性亞組」,包含Val、Leu、Gly及Ala;及「脂族低極性亞組」,包含Met、Ser、Thr及Cys。保守突變之類別的實例包括在以上亞組內之胺基酸的胺基酸取代,諸如但不限於:Lys取代Arg或反之亦然,由此可以維持正電荷;Glu取代Asp或反之亦然,由此可以維持負電荷;Ser取代Thr或反之亦然,由此可以維持游離-OH;及Gln取代Asn或反之亦然,由此可以維持游離-NH2。在一些實施例中,用疏水性胺基酸取代例如活性位點中的天然存在之疏水性胺基酸,以保持疏水性。
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多肽序列之情形中,術語「一致」或「一致性」 百分比係指當比較及在比較窗或指定區域內對準以達到最大對應性時,如使用序列比較演算法或藉由手動對準及目測檢查所量測的相同或在指定區域內具有指定百分比之胺基酸殘基一致,例如至少60%一致性、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或更高百分比一致性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序列或子序列。
對於多肽之序列比較,典型地一個序列充當參考序列,用以與候選序列相比較。對準可以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用之各種方法,例如目測對準或使用公開可用之軟體,使用已知演算法進行,以實現最大比對。此類程式包括BLAST程式、ALIGN、ALIGN-2(Genentech,South San Francisco,Calif.)或Megalign(DNASTAR)。用於對準達到最大對準性的參數可以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決定。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對於多肽序列之序列比較,使用以預設參數比對兩個蛋白質序列的BLASTP演算法標準蛋白質BLAST。
當用於標識多肽序列中之給定氨基酸殘基時,術語「對應於」、「參照......確定」或「參照......編號」係指當將給定胺基酸序列與指定參考序列最大程度地對準並進行比較時,該參考序列中殘基之位置。因此,例如,經修飾Fc多肽中之胺基酸當與SEQ ID NO:181最佳地對準時,在殘基與SEQ ID NO:181中之胺基酸對準的情況下,其「對應於」SEQ ID NO:181中之胺基酸。與參考序列對準之多肽的長度無需與參考序列相同。
術語「受試者」、「個體」及「患者」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意思指哺乳動物,包括但不限於人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囓齒動物(例如大鼠、小鼠及天竺鼠)、兔、牛、豬、馬及其他哺乳動物物種。在一個實施例中,受試者、個體或患者係人類。
術語「治療(treat/treatment)」在本文中一般用於指獲得所希望的藥理學及/或生理學作用。「治療」可以指在治療或改善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阿茲海 默氏病或本文所描述之另一神經退化性疾病)方面的任何成功指標,包括任何客觀或主觀參數,諸如消除、緩解、患者存活狀況之改善、存活時間或存活率增加、減輕症狀或使患者對疾病更易忍受、減慢退化或減退之速率,或改善患者之身體或精神健康。症狀之治療或改善可以基於客觀或主觀參數。治療效果可以與未接受該治療之一位個體或一組個體,或與同一患者在治療前或在治療期間之不同時間的狀況相比較。
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係指在生物學上或藥理學上適合用於人類或動物的非活性醫藥成分,諸如但不限於,緩衝劑、載劑或防腐劑。
如本文所使用,一種藥劑(例如,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之「治療量」或「治療有效量」係治療、減輕、消除受試者疾病之症狀,或降低其嚴重程度的量。「治療量」或「治療有效量」之藥劑(例如,如本文所述之抗體)可以改善患者存活狀況;增加存活時間或存活率;減輕症狀;使損傷、疾病或病症(例如τ蛋白病)更易忍受;減慢退化或減退之速率;或改善患者之身體或精神健康。
術語「投予」係指將藥劑、化合物或組成物遞送至所希望之生物作用部位的方法。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表面遞送、非經腸遞送、靜脈內遞送、皮內遞送、肌肉內遞送、鞘內遞送、結腸遞送、直腸遞送或腹膜內遞送。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體係靜脈內投予。
III.抗τ抗體
在一個態樣中,提供特異性結合至τ蛋白(例如人類τ蛋白)之抗體及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未磷酸化之τ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磷酸化τ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磷酸化τ蛋白包括1、2、3、4、5或更多個磷酸化絲胺酸及/或蘇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未磷酸化之τ蛋白及磷酸化τ蛋白兩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 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單體τ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低聚τ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細胞內τ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細胞外τ蛋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一或多種剪接同功型(亦即,剪接同功型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中之一或多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兩種或兩種以上剪接同功型,例如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中之兩種、三種、四種、五種或全部六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兩種或兩種以上剪接同功型,例如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中之兩種、三種、四種、五種或全部六種的未磷酸化形式及/或磷酸化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剪接同功型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中之一種、兩種、三種、四種、五種或全部六種的未磷酸化形式及磷酸化形式。
抗τ抗體之結合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以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全長人類τ蛋白(SEQ ID NO:1)。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對SEQ ID NO:1之結合親和力(KD)小於50nM,例如小於40nM、小於30nM、小於25nM、小於20nM、小於15nM、小於10nM、小於5nM、小於1nM、小於500pM、小於250pM、小於150pM、小於100pM、小於50pM、小於40pM、小於30pM、小於20pM,或小於約10pM。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對SEQ ID NO:1之KD範圍為約1pM至約50nM,例如約1pM至約25nM、約1pM至約10nM、約1pM至約5nM、約1pM至約500pM、約5pM至約250pM,或約10pM至約100pM。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以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一 種以上剪接同功型(例如,剪接同功型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中之兩種、三種、四種、五種或全部六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對人類τ蛋白之兩種或兩種以上剪接同功型的KD小於50nM,例如小於40nM、小於30nM、小於25nM、小於20nM、小於15nM、小於10nM、小於5nM、小於1nM、小於500pM、小於250pM、小於150pM、小於100pM、小於50pM、小於40pM、小於30pM、小於20pM,或小於約10pM。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對人類τ蛋白之兩種或兩種以上剪接同功型的KD範圍為約1pM至約50nM,例如約1pM至約25nM、約1pM至約10nM、約1pM至約5nM、約1pM至約500pM、約5pM至約250pM,或約10pM至約100pM。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與食蟹獼猴(「cyno」)τ蛋白(例如具有序列SEQ ID NO:7之cyno τ蛋白)展現交叉反應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與小鼠τ蛋白(例如具有序列SEQ ID NO:6之小鼠τ蛋白)展現交叉反應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與食蟹獼猴(「cyno」)τ蛋白(例如具有序列SEQ ID NO:7之cyno τ蛋白)及小鼠τ蛋白(例如具有序列SEQ ID NO:6之小鼠τ蛋白)展現交叉反應性。
用於分析結合親和力、結合動力學及交叉反應性之方法係此項技術中所知的。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固相結合檢定(例如ELISA檢定)、免疫沈澱法、表面電漿子共振(例如BiacoreTM(GE Healthcare,Piscataway,NJ))、動力學排除檢定(例如KinExA®)、流式細胞測量術、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生物膜層干涉法(例如OctetTM(FortéBio,Inc.,Menlo Park,CA))及西方墨點分析。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ELISA測定結合親和力及/或交叉反應性。用於進行ELISA檢定之方法係此項技術中所知的,且在以下實例部分中亦有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表面電漿子共振(SPR)測定結合親和力、結合動力學及/或交叉反應性。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動力學排除檢定測定結合親和力、結合動力學及/或交叉反應 性。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生物膜層干涉檢定測定結合親和力、結合動力學及/或交叉反應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具有序列TPSLEDEAAGHVTQA(SEQ ID NO:35)或由該序列組成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的至少4個、至少5個、至少6個、至少7個、至少8個、至少9個或至少10個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的至少4個、至少5個、至少6個、至少7個、至少8個、至少9個或至少10個連續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的4-15、4-12、4-10、4-8、5-15、5-12、5-10、5-8、6-15、6-12、6-10、6-8、8-15、8-12、8-10、10-15、10-12或12-15個連續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決定基不為由序列AAGHV(SEQ ID NO:632)組成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具有序列PDLKNVKSKIGSTENLKHQP(SEQ ID NO:36)或由該序列組成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具有序列VKSKIGSTENLKHQP(SEQ ID NO:37)或由該序列組成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具有序列SKIGS(SEQ ID NO:39)或由該序列組成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內的至少4個、至少5個、至少6個、至少7個、至少8個、至 少9個或至少10個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內的至少4個、至少5個、至少6個、至少7個、至少8個、至少9個或至少10個連續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內的4-15、4-12、4-10、4-8、5-15、5-12、5-10、5-8、6-15、6-12、6-10、6-8、8-15、8-12、8-10、10-15、10-12或12-15個連續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具有序列FKDRVQSKIGSLDNI(SEQ ID NO:38)或由該序列組成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具有序列SKIGS(SEQ ID NO:52)或由該序列組成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至少4個、至少5個、至少6個、至少7個、至少8個、至少9個或至少10個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至少4個、至少5個、至少6個、至少7個、至少8個、至少9個或至少10個連續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4-15、4-12、4-10、4-8、5-15、5-12、5-10、5-8、6-15、6-12、6-10、6-8、8-15、8-12、8-10、10-15、10-12或12-15個連續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具有雙重抗原決定基特異性且識別具有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的序列PDLKNVKSKIGSTENLKHQP(SEQ ID NO:36)、由該序列組成或在該序列內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以及具有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的序列FKDRVQSKIGSLDNI(SEQ ID NO:38)、由該序列組成或在該序列內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雙抗原決定基抗體,其識別具有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的序列VKSKIGSTENLKHQP(SEQ ID NO:37)、由該序列組成或在該序列內之抗原決定基,且亦識別具有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的序列FKDRVQSKIGSLDNI(SEQ ID NO:38)、由該序列組成或在該序列內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雙抗原決定基抗體,其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且亦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雙抗原決定基抗體,其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內的抗原決定基且亦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及/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之序列SKIGS(SEQ ID NO:39)的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具有序列GEPPKSGDRSGYSSPGSPGT(SEQ ID NO:178)或由該序列組成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具有序列GEPPKSGDRSGYSSP(SEQ ID NO:179)或由該序列組成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186-20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0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具有序列SGDRSGYSSPGSPGT(SEQ ID NO:180)或由該序列組成的人類τ蛋白之抗原決定基,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191-20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91-205內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0內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191-205 內的至少4個、至少5個、至少6個、至少7個、至少8個、至少9個或至少10個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0內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191-205內的至少4個、至少5個、至少6個、至少7個、至少8個、至少9個或至少10個連續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0內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191-205內的4-15、4-12、4-10、4-8、5-15、5-12、5-10、5-8、6-15、6-12、6-10、6-8、8-15、8-12、8-10、10-15、10-12或12-15個連續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人類τ蛋白中與選自由19F7.C9及24D2.B2組成之群之抗體純系所識別之抗原決定基相同或大體上相同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抗體純系19F7.C9或24D2.B2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包含一或多個在SEQ ID NO:1之殘基50-421內的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抗體純系19F7.C9或24D2.B2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係在SEQ ID NO:1之殘基50-421內。如關於本文所描述之抗體純系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所使用,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大體上相同」意謂,抗τ抗體識別與本文所描述之抗體純系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一致、在一定一致性範圍內或近似一致(例如相對於該抗原決定基,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具有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例如保守取代)或與該抗原決定基大體上重疊(例如至少50%、60%、70%、80%、90%或95%重疊)的抗原決定基。
抗τ抗體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源自於以下本文所描述之抗體中之任一種的輕鏈序列或其部分,及/或重鏈序列或其部分:純系1A1、純系1A5、純系1D10、純系1G7、純系1C7、純 系1H_G11、純系1H_B12、純系17G2.A1、hu1C7.v1、hu1C7.v2、hu1C7.v3、hu1C7.v4、hu1C7.v2-1及hu1C7.v2-2。該等抗τ抗體之輕鏈可變區(VL)及重鏈可變區(VH)的胺基酸序列如下:純系1A1(例如SEQ ID NO:8及12)、純系1A5(例如SEQ ID NO:16及19)、純系1D10(例如SEQ ID NO:29及31)、純系1G7(例如SEQ ID NO:32及34)、純系1C7(例如SEQ ID NO:21及25)、純系1H_G11(例如SEQ ID NO:40及41)、純系1H_B12(例如SEQ ID NO:40及45)、純系17G2.A1(例如SEQ ID NO:167及171)、hu1C7.v1(例如SEQ ID NO:145及149)、hu1C7.v2(例如SEQ ID NO:146及149)、hu1C7.v3(例如SEQ ID NO:147及149)、hu1C7.v4(例如SEQ ID NO:148及149)、hu1C7.v2-1(例如SEQ ID NO:146及463)及hu1C7.v2-2(例如SEQ ID NO:146及464)。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8、16、21、29、32、40、145-148及167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8、16、21、29、32、40、145-148及16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參考序列(例如SEQ ID NO:8、16、21、29、32、40、145-148及16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序列相對於該參考序列含有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或更多個取代(例如保守取代)、***或缺失,但保持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及識別一或多個如本文所描述之抗原決定基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重鏈可變區在SEQ ID NO:8、16、21、29、32、40、145-148及167中之任一個中含有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例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2、19、25、31、34、41、45、149、171、463及464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 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12、19、25、31、34、41、45、149、171、463及464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參考序列(例如SEQ ID NO:12、19、25、31、34、41、45、149、171、463及46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序列相對於該參考序列含有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或更多個取代(例如保守取代)、***或缺失,但保持結合至人類τ蛋白及識別一或多個如本文所描述之抗原決定基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輕鏈可變區在SEQ ID NO:12、19、25、31、34、41、45、149、171、463及464中之任一個中含有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例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8、16、21、29、32、40、145-148及167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12、19、25、31、34、41、45、149、171、463及464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8、16、21、29、32、40、145-148及167中之任一個之氨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2、19、25、31、34、41、45、149、171、463及464中之任一個之氨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識別殘基111-12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的抗原決定基(例如包含殘基111-125內之至少6個連續胺基酸的抗原決定基),或 識別包含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或由該等殘基組成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所述(例如,如序列表中所述)之互補決定區(CDR)、重鏈可變區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具有序列TPSLEDEAAGHVTQA(SEQ ID NO:70)之肽,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70中所陳述之肽序列足以結合至抗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所述(例如,如序列表中所述)之互補決定區(CDR)、重鏈可變區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26及4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6及4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43及5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43及5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44、46及5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44、46及5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 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一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兩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26及4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43及5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44、46及5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作為一或多個共同序列之變異體的一或多個序列。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共同序列可以藉由比對來自相同(或類似)生殖系之抗體的重鏈或輕鏈序列(例如CDR)來鑑別。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同序列可以由含有長度相同(或類似)及/或具有至少一個高度類似之CDR(例如高度 類似之CDR3)之序列的抗體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抗體中之此類序列可以經比對及比較以在序列出現變化之情況下,鑑別保守胺基酸或基元(亦即,在序列中之變化可能改變蛋白質功能時)及/或區域(亦即,在序列變異不可能顯著影響蛋白質功能時)。或者,可以藉由比對結合至相同或相似(例如重疊)抗原決定基之抗體的重鏈或輕鏈序列(例如CDR)以在序列比對時出現變化情況下,確定保守胺基酸或基元(亦即,在序列中之變化可能改變蛋白質功能時)及區域(亦即,在序列變異不可能顯著影響蛋白質功能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鑑別出與1C7識別相同或相似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中的一或多個共同序列。例示性1C7樣共同序列包括SEQ ID NO:50及SEQ ID NO:51。在SEQ ID NO:50及51之共同序列中,大寫的字母表示在所比對之序列(例如所比對之CDR序列)間完全保守之胺基酸殘基,而「x」表示在所比對之序列間不完全保守之胺基酸殘基。應理解,當選擇一個胺基酸***標為「x」之位置處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胺基酸係選自在所比對之序列中相應位置所見的該等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WASxRxS(SEQ ID NO:50)之輕鏈CDR2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輕鏈CDR2共同序列包含序列WAS[T/Y]R[E/Y]S(SEQ ID NO:63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QQYxxYPLT(SEQ ID NO:51)之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輕鏈CDR3共同序列包含序列QQY[N/S][S/T]YPLT(SEQ ID NO:634)。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以下殘基中之至少一個:T111、P112、S113、L114、E115、D116、E117、A118、A119、G120、H121、V122、T123、Q124或A12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以下殘基中之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十一個、十二個、十三個、十四個或全部十五個:T111、P112、S113、 L114、E115、D116、E117、A118、A119、G120、H121、V122、T123、Q124或A12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連續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不連續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連續及不連續殘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T11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P11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11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L11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E11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D116。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E117。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A118。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A119。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G12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H12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V12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T12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Q12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A12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L114及E115。
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抗τ抗體存在下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 111-12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τ蛋白低聚合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抗τ抗體存在下τ蛋白低聚合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τ蛋白聚集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抗τ抗體存在下τ蛋白聚集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另一抗τ抗體之結合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識別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存在下之抗體結合)。用於量測τ蛋白種子形成、擴散、低聚合及/或聚集的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一種此類用於量測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聚集之方法的具體實例描述於實例2中。
1C7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分別含SEQ ID NO:22、23、24、26、27及2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 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5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2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25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與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例如包括分別含SEQ ID NO:22、23、24、26、27及2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的抗體,或包括含SEQ ID NO:2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25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的抗體)競爭結合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315之序列的輕鏈、具有SEQ ID NO:316之序列的第一重鏈及具有SEQ ID NO:317之序列的第二重鏈。
純系1C7所識別之抗原決定基相對於基準抗體之結合位點較為有利,因為其識別針對N末端或C末端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不識別的截短形式之τ蛋白。
1H_G11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4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分別含SEQ ID NO:22、23、24、42、43及4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4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4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與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例如包括分別含SEQ ID NO:22、23、24、42、43及4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的抗體,或包括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4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的抗體)競爭結合的抗體。
1H_B12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4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分別含SEQ ID NO:22、23、24、42、43及4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4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 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45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與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例如包括分別含SEQ ID NO:22、23、24、42、43及4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的抗體,或包括含SEQ ID NO:4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45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的抗體)競爭結合的抗體。
識別在殘基251-270及/或殘基346-360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抗原決定基(例如在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內的抗原決定基或包含在殘基251-270內之序列SKIGS的抗原決定基)及/或識別在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例如包含在殘基346-360內之序列SKIGS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抗原決定基(例如在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內的抗原決定基或包含在殘基251-270內之序列SKIGS的抗原決定基)及在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例如包含在殘基346-360內之序列SKIGS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所述(例如,如序列表中所述)之互補決定區(CDR)、重鏈可變區及/或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具有序列PDLKNVKSKIGSTEN(SEQ ID NO:113)之肽,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251-265。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113中所陳述之肽序列足以結合至抗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所述(例如,如序列表中所述)之互補決定區(CDR)、重鏈可變區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具有序列VKSKIGSTENLKHQP(SEQ ID NO:112)之肽,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112中所陳述之肽序列足以結合至抗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所述(例如,如序列表中所述)之互補決定區(CDR)、重鏈可變區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具有序列FKDRVQSKIGSLDNI(SEQ ID NO:117)之肽,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117中所陳述之肽序列足以結合至抗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所述(例如,如序列表中所述)之互補決定區(CDR)、重鏈可變區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9、17及4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9、17及4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11、18、30、33及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1、18、30、33及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 (f)與SEQ ID NO:15、20及4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20及4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一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兩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9、17及4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11、18、30、33及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15、20及4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共同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鑑別出與1A1識別相同或相似的一或多個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中的一或 多個共同序列。例示性1A1樣共同序列包括SEQ ID NO:47、SEQ ID NO:48及SEQ ID NO:49。在SEQ ID NO:47-49之共同序列中,大寫的字母表示在所比對之序列(例如所比對之CDR序列)間完全保守之胺基酸殘基,而「x」表示在所比對之序列間不完全保守之胺基酸殘基。應理解,當選擇一個胺基酸***標為「x」之位置處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胺基酸係選自在所比對之序列中相應位置所見的該等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GFNIKDSLxH(SEQ ID NO:47)之重鏈CDR1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重鏈CDR1共同序列在變化殘基(「x」)處包含甲硫胺酸(M)或異白胺酸(I)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xRRDWEGP(SEQ ID NO:48)之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重鏈CDR3共同序列在變化殘基(「x」)處包含丙胺酸(A)或蘇胺酸(T)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VQGTHFPxT(SEQ ID NO:49)之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輕鏈CDR3共同序列在變化殘基(「x」)處包含***酸(F)或酪胺酸(Y)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以下殘基中之至少一個:P251、D252、L253、K254、N255、V256、K257、S258、K259、I260、G261、S262、T263、E264、N265、L266、K267、H268、Q269或P27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以下殘基中之至少一個:F346、K347、D348、R349、V350、Q351、S352、K353、I354、G355、S356、L357、D358、N359或I36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以下殘基中之至少一個:P251、D252、L253、K254、N255、V256、K257、S258、K259、I260、G261、S262、T263、E264、N265、L266、K267、H268、Q269或P270,及SEQ ID NO:1中之以下殘基中之至少一個:F346、K347、D348、R349、 V350、Q351、S352、K353、I354、G355、S356、L357、D358、N359或I360。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以下殘基中之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十一個、十二個、十三個、十四個、十五個、十六個、十七個、十八個、十九個或全部二十個:P251、D252、L253、K254、N255、V256、K257、S258、K259、I260、G261、S262、T263、E264、N265、L266、K267、H268、Q269或P27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以下殘基中之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十一個、十二個、十三個、十四個或全部十五個:F346、K347、D348、R349、V350、Q351、S352、K353、I354、G355、S356、L357、D358、N359或I36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以下殘基中之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十一個、十二個、十三個、十四個、十五個、十六個、十七個、十八個、十九個或全部二十個:P251、D252、L253、K254、N255、V256、K257、S258、K259、I260、G261、S262、T263、E264、N265、L266、K267、H268、Q269或P270,及SEQ ID NO:1中之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十一個、十二個、十三個、十四個或全部十五個:F346、K347、D348、R349、V350、Q351、S352、K353、I354、G355、S356、L357、D358、N359或I360。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之連續殘基(例如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殘基,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之不連續殘基(例如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一或多個殘基,及/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一或多個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連續及不連續殘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P25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D25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L25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K25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N25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V256。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K257。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258。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K259。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I26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G26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26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T26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E26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N26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L266。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K267。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H268。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Q269。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P270。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F346。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K347。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D348。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R349。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V35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Q35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35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K35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I35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G35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356。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L357。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D358。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N359。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I360。
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之抗原決定基及/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抗τ抗體存在下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之抗原決定基及/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τ蛋白低聚合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抗τ抗體存在下τ蛋白低聚合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之抗原決定基及/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τ蛋白聚集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抗τ抗體存在下τ蛋白聚集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之抗原決定基及/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另一抗τ抗體之結合防止、減少或抑制例 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識別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之抗原決定基及/或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存在下之抗體結合)。用於量測τ蛋白種子形成、擴散、低聚合及/或聚集的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一種此類用於量測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聚集之方法的具體實例描述於實例2中。
1A1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分別含SEQ ID NO:9、10、11、13、14及1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8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8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 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1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與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例如包括分別含SEQ ID NO:9、10、11、13、14及15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的抗體,或包括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的抗體)競爭結合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具有一或多個CDR序列、重鏈可變區序列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的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未磷酸化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58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62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58及殘基Ser262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具有一或多個CDR序列、重鏈可變區序列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的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抗原決定基內的未磷酸化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在殘基Ser352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在殘基Ser356 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不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在殘基Ser352及殘基Ser356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
1A5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分別含SEQ ID NO:17、10、18、13、14及2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1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 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與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例如包括分別含SEQ ID NO:17、10、18、13、14及2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的抗體,或包括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9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的抗體)競爭結合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具有一或多個CDR序列、重鏈可變區序列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的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未磷酸化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58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不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62處磷酸化或在殘基Ser258及殘基Ser262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具有一或多個CDR序列、重鏈可變區序列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的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未磷酸化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不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磷酸化抗原決定基。
1D10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 例中,抗τ抗體包括分別含SEQ ID NO:9、10、30、13、14及2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2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3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2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3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與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例如包括分別含SEQ ID NO:9、10、30、13、14及2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的抗體,或包括含SEQ ID NO:2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3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的抗體)競爭結合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具有一或多個CDR序列、重鏈可變區序列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的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 內的未磷酸化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58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62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不識別在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58及殘基Ser262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具有一或多個CDR序列、重鏈可變區序列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的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未磷酸化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不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磷酸化抗原決定基。
1G7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分別含SEQ ID NO:9、10、33、13、14及2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 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3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3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3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3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與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例如包括分別含SEQ ID NO:9、10、33、13、14及2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的抗體,或包括含SEQ ID NO:3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3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的抗體)競爭結合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具有一或多個CDR序列、重鏈可變區序列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的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未磷酸化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58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不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在殘基Ser262處磷酸化或在殘基Ser258及殘基Ser262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具有一或多個CDR序列、重鏈可變區序列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的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未磷酸化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 殘基346-360內的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在殘基Ser352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不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在殘基Ser356處磷酸化或在殘基Ser352及殘基Ser356處磷酸化之磷酸化抗原決定基。
識別殘基186-20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的抗原決定基(例如包含殘基186-205內之至少6個連續胺基酸的抗原決定基),或識別包含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或由該等殘基組成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所述(例如,如序列表中所述)之互補決定區(CDR)、重鏈可變區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具有序列GEPPKSGDRSGYSSPGSPGT(SEQ ID NO:178),之肽,該序列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178中所陳述之肽序列足以結合至抗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所述(例如,如序列表中所述)之互補決定區(CDR)、重鏈可變區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一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兩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共同序列。可以藉由比對結合至相同或相似(例如重疊)抗原決定基之抗體的重鏈或輕鏈序列(例如CDR)以在序列比對時出現變化情況下,確定保守胺基酸或基元(亦即,在序列中之變化可能改變蛋白質功能時)及區域(亦即,在序列變異不可能顯著影響蛋白質功能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鑑別出與17G2.A1識別相同或相似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中的一或多個共同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以下殘基中之至少一個:G186、E187、P188、P189、K190、S191、G192、D193、R194、S195、G196、Y197、S198、S199、P200、G201、S202、P203、G204或T20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以下殘基中之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十一個、十二個、十三個、十四個、十五個、十六個、十七個、十八個、十九個或全部二十個:G186、E187、P188、P189、K190、S191、G192、D193、R194、S195、G196、Y197、S198、S199、P200、G201、S202、P203、G204或T20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連續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不連續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至SEQ ID NO:1中之連續及不連續殘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G186。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E187。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P188。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P189。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K19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19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G19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 殘基D19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R19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195。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G196。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Y197。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198。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199。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P200。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G20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S20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P20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G20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結合到至少SEQ ID NO:1中之殘基T205。
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抗τ抗體存在下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τ蛋白低聚合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抗τ抗體存在下τ蛋白低聚合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τ蛋白聚集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抗τ抗體存在下τ蛋白聚集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使另 一抗τ抗體之結合防止、減少或抑制例如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例如,相較於在無識別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之抗原決定基的抗τ抗體存在下之抗體結合)。用於量測τ蛋白種子形成、擴散、低聚合及/或聚集的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一種此類用於量測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聚集之方法的具體實例描述於實例2中。
17G2.A1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分別含SEQ ID NO:168、169、170、172、173及17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6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6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7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7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6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 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17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6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7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與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例如包括分別含SEQ ID NO:168、169、170、172、173及17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的抗體,或包括含SEQ ID NO:16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7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的抗體)競爭結合的抗體。
來自鼠類抗τ抗體1C7的人類化及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人類化抗體。一般而言,使非人類抗體人類化以便降低其免疫原性。人類化抗體典型地包含一或多個非人類可變區(例如CDR)(例如來源於小鼠可變區序列)或其部分,且可能包含一些非人類構架區或其部分,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來源於人類抗體序列之恆定區。用於使非人類抗體人類化的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可以使用轉殖基因小鼠,或其他生物體,諸如其他哺乳動物表現人類化或人類抗體。
如實例5中所述,人類化抗τ抗體係藉由將來自鼠類抗τ抗體1C7(mu1C7)之VL及VH區與人類VL κIV(VLKIV)及人類VH亞群III(VHIII)共同序列相比對來構築(圖3)。來自mu1C7之高變區(HVR)經工程改造至VLKIV及VHIII受體構架中以產生CDR移植變異體。將來自mu1C7 VL區之位置24-34(L1)、50-56(L2)及89-97(L3)移植至VLKIV中。將來自mu1C7 VH區之位置26-35(H1)、50-65(H2)及93-102(H3)移植至VHIII中(圖3)。為了評價可能很重要之構架 Vernieτ位置,使VH中選定之Vernier位置S49及S75回復突變成鼠類序列以產生人類化純系。
hu1C7.v1、hu1C7.v2、hu1C7.v3、hu1C7.v4、hu1C7.v2-1及hu1C7.v2-2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5-148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45-1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49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6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6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46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6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5-148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 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45-1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149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5-148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46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45-1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46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與SEQ ID NO:145-148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與SEQ ID NO:46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45-1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46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產生在高變區中含有變化的噬菌體文庫以改善抗τ抗體之親和力(參見例如實例5)。可以選擇噬菌體以富集具有高結合親和力之純系。所選純系隨後可以測序且可以使用BiacoreTM評價其結合親和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 CDR:(a)含與SEQ ID NO:22、150-154及420-437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與SEQ ID NO:23及438-443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與SEQ ID NO:24及155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與SEQ ID NO:26、156-158及444-459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與SEQ ID NO:2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以及(f)含與SEQ ID NO:28、159-162及460-462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 CDR:(a)含SEQ ID NO:22、150-154及420-43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及438-44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及155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26、156-158及444-45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159-162及460-46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相對於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六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相對於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八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相對於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三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相對於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六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相對於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八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相對於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三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相對於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六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相對於SEQ ID NO:45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八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 (f)相對於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三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16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16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65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166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465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46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46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 (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之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 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一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兩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45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45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一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兩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9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150或15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0或15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具有SEQ ID NO:150或15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具有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具有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具有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具有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具有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 (a)與SEQ ID NO:150或15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0或15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45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45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具有SEQ ID NO:150或15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具有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具有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具有SEQ ID NO:459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具有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具有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15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 (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一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兩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15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 (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15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一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 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兩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15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 (e)與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一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CDR相對於參考序列具有兩個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係保守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f)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全部六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a)之重鏈CDR1、(b)之重鏈CDR2及(c)之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d)之輕鏈CDR1、(e)之輕鏈CDR2及(f)之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1之胺基酸序列的 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151、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8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8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2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26、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2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27、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2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28、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2 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2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29、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3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30、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3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32、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5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153、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3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33、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3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34、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8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3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 地SEQ ID NO:435、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59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9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3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36、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3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37、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586、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587、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158、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4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48、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5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49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49、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6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0、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1、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8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2、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 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9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3、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1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4、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1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5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5、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1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6之胺基酸序列的 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6、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1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7、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1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8、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1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5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158、27及461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1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16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序列、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序列及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0、27及461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46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46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抗τ抗體可以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抗τ抗體可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586、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2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158、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4之序列具 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60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抗τ抗體可以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抗τ抗體可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586、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2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158、27及461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16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61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抗τ抗體可以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 (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抗τ抗體可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586、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2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0、27及461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463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46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抗τ抗體可以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抗τ抗體可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587、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3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158、27及28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4之序列具 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60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抗τ抗體可以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抗τ抗體可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587、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3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158、27及461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16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61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抗τ抗體可以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 (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抗τ抗體可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587、588及24之重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603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對應地SEQ ID NO:450、27及461之輕鏈CDR1-3序列且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463之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的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含SEQ ID NO:60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且進一步包括含SEQ ID NO:46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一或多個共同序列。可以藉由比對結合至相同或相似(例如重疊)抗原決定基之抗體的重鏈或輕鏈序列(例如CDR)以在序列比對時出現變化情況下,確定保守胺基酸或基元(亦即,在序列中之變化可能改變蛋白質功能時)及區域(亦即,在序列變異不可能顯著影響蛋白質功能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鑑別出與1C7識別相同或相似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中的一或多個共同序列。例示性hu1C7.v2樣共同序列包括SEQ ID NO:163-166及465-468。在SEQ ID NO:163-166、465-468及617-624之共同序列中,各「X」表示在所比對之序列(例如所比對之CDR序列)間並非絕對保守之胺基酸殘基。應理解,當選擇一個胺基酸***標為「X」之位置處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胺基酸係選自在所比對之序列中相應位置所見的該等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X1X2X3X4X5X6X7GX8S(SEQ ID NO:163)之重鏈CDR1序列,其中X1係G或V;X2係F或I;X3係T、 K或R;X4係F或W;X5係S或R;X6係S、R、G或I;X7係Y、V或P;且X8係M、V或T。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重鏈CDR1共同序列包含序列GFTFSSYGMS(SEQ ID NO:22);GFKFSRVGVS(SEQ ID NO:150);GFTFSRVGTS(SEQ ID NO:151);GFRFSRVGMS(SEQ ID NO:152);GFRFSGPGMS(SEQ ID NO:153);或VIKWRIYGMS(SEQ ID NO:154)。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GFX1FSX2X3GX4S(SEQ ID NO:465)之重鏈CDR1序列,其中X1係T、K、R、Q或M;X2係S、R、Q、M、L、K、G、or、S;X3係Y、V或P;且X4係M、V或T。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X1X2X3X4X5X6X7GX8S(SEQ ID NO:617)之重鏈CDR1序列,其中X1係G或V;X2係F或I;X3係T、K、R、Q或M;X4係F或W;X5係S或R;X6係S、R、G、I、Q、M、L或K;X7係Y、V或P;且X8係M、V或T。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X1X2X3X4X5X6X7X8X9X10(SEQ ID NO:620)之重鏈CDR1序列,其中X1係G、V或R;X2係F或I;X3係T、K、R、Q、M或N;X4係F、W或I;X5係S、R、E或K;X6係S、R、G、I、Q、M、L、K或D;X7係Y、V、P或D;X8係G或Y;X9係M、V或T;且X10係S或H。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重鏈CDR1共同序列包含SEQ ID NO:22、150-154、420-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SISGX1X2GSYIHYAX3X4VK(SEQ ID NO:466)之重鏈CDR2序列,其中X1係D、E、T或S;X2係G或A;且X3係D或S;X4係S或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SISGX1X2GSYIX3YAX4X5VK(SEQ ID NO:621)之重鏈CDR2序列,其中X1係D、E、T或S;X2係G或A;X3係H或R;X4係D或S;且X5係S或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重鏈CDR2共同序列包含SEQ ID NO:23及438-443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AX1LPX2(SEQ ID NO:164)之重鏈CDR3序列,其中X1係R或K;且X2係Y或F。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X1X2LX3X4(SEQ ID NO:622)之重鏈CDR3序列,其中X1係A、T或N;X2係R、K或T;X3係P或R;且X4係Y或F。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重鏈CDR3共同序列包含序列ARLPY(SEQ ID NO:24)或AKLPF(SEQ ID NO:1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KSSX1SLX2X3SX4X5X6X7X8YLX9(SEQ ID NO:165)之輕鏈CDR1序列,其中X1係Q或H;X2係L、Y或H;X3係N、S或R;X4係G或R;X5係N、R、K或T;X6係Q、H或R;X7係K或Q;X8係N、H或D;且X9係N、T、V。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輕鏈CDR1共同序列包含序列KSSQSLLNSGNQKNYLT(SEQ ID NO:26)、KSSHSLYSSRRHKHYLA(SEQ ID NO:156)、KSSQSLLRSGKRQNYLV(SEQ ID NO:157)或KSSQSLHRSGTQKDYLV(SEQ ID NO:158)。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KSSQSLX1X2X3GX4QKX5YLX6(SEQ ID NO:467)之輕鏈CDR1序列,其中X1係L、H或V;X2係N、Y、S、Q、R、M、K或L;X3係S或A;X4係T或N;X5係N或D;X6係T、V或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KSSX1SLX2X3X4X5X6X7X8X9YLX10(SEQ ID NO:618)之輕鏈CDR1序列,其中X1係Q或H;X2係L、Y、H或V;X3係N、S、R、Y、Q、M、K或L;X4係S或A;X5係G或R;X6係N、R、K或T;X7係Q、H或R;X8係K或Q;X9係N、H或D;且X10係T、A或V。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輕鏈CDR1共同序列包含SEQ ID NO:444-459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X1X2SX3X4X5X6(SEQ ID NO:623)之輕鏈CDR2序列,其中X1係S、W、R或L;X2係A、M或V;X3係Y、T、F、N或K;X4係R、L或K;X5係Y、H、A或E;且X6係S或T。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QX1YX2X3YPX4T(SEQ ID NO:166)之輕鏈CDR3序列,其中X1係Q、K或H;X2係N、D或R;X3係S或T;且X4係L或M。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輕鏈CDR3共同序列包含序列QQYNSYPLT(SEQ ID NO:28)、QKYNSYPLT(SEQ ID NO:159)、QKYDSYPLT(SEQ ID NO:160)、QHYRTYPLT(SEQ ID NO:161)或QHYRSYPMT(SEQ ID NO:162)。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QQYX1X2YPLT(SEQ ID NO:468)之輕鏈CDR3序列,其中X1係N、Y或S;X2係S或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QX1YX2X3YPX4T(SEQ ID NO:619)之輕鏈CDR3序列,其中X1係Q、K或H;X2係N、D、R、Y或S;X3係S、T或A;且X4係L或M。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具有共同序列X1X2X3X4X5X6PX7T(SEQ ID NO:624)之輕鏈CDR3序列,其中X1係Q、A、V或P;X2係Q、K、H或L;X3係Y、M、G或S;X4係N、D、R、Y、S、L或T;X5係S、T、A、E或H;X6係Y、R、F或D;且X7係L、M或Y。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輕鏈CDR3共同序列包含SEQ ID NO:460-462中任一個之序列。
抗體之製備
可以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製備抗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用誘導抗體反應之抗原或抗原混合物對一或多個動物(例如小鼠、兔或大鼠)進行免疫接種來製備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或抗原混合物係與佐劑(例如弗氏佐劑(Freund's adjuvant))組合投予。在初始免疫接種後,可以投予一或多次該一或多種抗原之後續追加注射以提高抗體產量。在免疫接種後,自例如脾及/或淋巴組織收集抗原特異性B細胞。製備抗體之方法描述於以下實例部分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抗τ抗體之方法包括用抗原混合物對動物免疫接種,其中該抗原混合物包含未磷酸化之τ蛋白(例如重組人類τ蛋白)及磷酸化τ蛋白(例如磷酸化之人類τ蛋白)。
可以自細胞選殖編碼所關注抗體之重鏈及輕鏈的基因,例如,可以自融合瘤選殖編碼單株抗體之基因且使用該等基因產生重組單株抗體。亦可由融合瘤或漿細胞製備編碼單株抗體之重鏈及輕鏈的基因文庫。或者,可以使用噬菌體或酵母展示技術鑑別特異性結合至所選抗原的抗體及Fab片段。用於產生單鏈抗體或重組抗體之技術亦可用於產生抗體。亦可製備雙特異性抗體,亦即,能夠識別兩個不同抗原之抗體。抗體亦可為異源偶聯物,例如兩個共價接合之抗體,或免疫毒素。
抗體可以使用多種表現系統,包括原核及真核表現系統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表現系統係哺乳動物表現系統,諸如融合瘤或CHO細胞表現系統。許多此類系統通常可自商業供應商得到。在抗體同時包含VH及VL區之實施例中,VH及VL區可以使用單一載體,例如在雙順反子表現單元中,或在不同啟動子控制下表現。在其他實施例中,VH及VL區可以使用獨立載體表現。本文所描述之VH或VL區可以視情況在N末端包含甲硫胺酸。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產生及篩選融合瘤細胞株之方法,包括適合動物之選擇及免疫接種、用於產生融合瘤之適當細胞的分離及融合、用於分泌所需抗體之融合瘤的篩選及抗體之表徵。非限制性實例亦描述於本文的實例6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融合瘤細胞株產生(例如分泌)本發明之抗τ抗體(例如抗τ抗體17G2.A1、19F7.C9或24D2.B2)。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係嵌合抗體。用於製備嵌合抗體之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舉例而言,可以製備嵌合抗體,其中來自一種物種,諸如小鼠之抗原結合部分(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與來自另一物種,諸如人類之效 應子區(恆定結構域)融合。作為另一實例,可以製備「類別轉換」嵌合抗體,其中抗體之效應子區經不同免疫球蛋白類別或亞類之效應子區替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係人類化抗體。一般而言,使非人類抗體人類化以便降低其免疫原性。人類化抗體典型地包含一或多個非人類可變區(例如CDR)(例如來源於小鼠可變區序列)或其部分,且可能包含一些非人類構架區或其部分,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來源於人類抗體序列之恆定區。用於使非人類抗體人類化的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可以使用轉殖基因小鼠,或其他生物體,諸如其他哺乳動物表現人類化或人類抗體。使抗體人類化之其他方法包括例如可變區表面重塑、CDR移植、移植特異性決定殘基(specificity-determining residue,SDR)、引導選擇及構架改組。
作為人類化之替代選擇,可以產生完全人類抗體。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可以產生在免疫接種後能夠在無內源免疫球蛋白產生的情況下產生完全人類抗體譜系的轉殖基因動物(例如,小鼠)。舉例而言,已描述嵌合及生殖系突變小鼠中純合性缺失抗體重鏈接合區(JH)基因會導致內源抗體產生的完全抑制。在此類生殖系突變小鼠中轉移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基因陣列將在抗原激發後產生人類抗體。作為另一實例,可以藉由基於融合瘤之方法,諸如藉由使用原代人類B細胞產生產人類單株抗體之細胞株來產生人類抗體。
亦可使用噬菌體展示或酵母展示技術產生人類抗體。在噬菌體展示中,在噬菌體展示載體中擴增並表現可變重鏈及可變輕鏈基因之譜系。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文庫係自人類來源擴增之天然譜系。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文庫係藉由選殖重鏈及輕鏈序列並重組產生一大組具有不同抗原特異性之抗體而製備的合成文庫。噬菌體典型地展示抗體片段(例如Fab片段或scFv片段),接著針對與所關注抗原之結合進行篩選。
在一些實施例中,產生抗體片段(諸如Fab、Fab'、F(ab')2、scFv、VH、 VHH或雙功能抗體)。已開發出用於產生抗體片段的各種技術。傳統上,該等片段係經由蛋白水解消化完整抗體得到。然而,現可以使用重組宿主細胞直接產生該等片段。舉例而言,可以自抗體噬菌體文庫分離抗體片段。或者,可以自大腸桿菌細胞直接回收Fab'-SH片段並將其以化學方式偶合以形成F(ab')2片段。根據另一方法,可以自重組宿主細胞培養物直接分離F(ab')2片段。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用於產生抗體片段之其他技術。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體或抗體片段與另一分子,例如聚乙二醇(聚乙二醇化)或血清白蛋白偶聯以延長在活體內之半衰期。
多特異性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的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具有對τ蛋白具結合特異性之可變區及對至少一種其他抗原具有結合特異性之另一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結合至τ蛋白的兩個不同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a)含特異性結合至τ蛋白(例如人類τ蛋白)之第一可變區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括(i)含第一Fc多肽之第一重鏈及(ii)第一輕鏈;以及(b)含特異性結合至該τ蛋白(例如人類τ蛋白)之第二可變區的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括(i)含第二Fc多肽之第二重鏈及(ii)第二輕鏈,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該第二Fc多肽形成Fc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括:(a)含特異性結合至τ蛋白(例如人類τ蛋白)之第一可變區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括(i)含第一Fc多肽之第一重鏈及(ii)第一輕鏈;以及 (b)含特異性結合至該τ蛋白(例如人類τ蛋白)之第二可變區的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括(i)含第二Fc多肽之第二重鏈及(ii)第二輕鏈,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該第二Fc多肽形成Fc二聚體且其中該第一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與第二可變區識別τ蛋白中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與第二可變區識別τ蛋白中之不同抗原決定基。
用於製備多特異性抗體之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在宿主細胞中重組共表現兩對重鏈及輕鏈、「孔中節(knobs-into-holes)」工程改造、「雙功能抗體」技術、分子內三聚化,及抗體片段與另一抗體之N末端或C末端融合,例如串聯可變結構域。
核酸、載體及宿主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係使用重組方法製備。因此,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經分離之核酸,其包含編碼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中之任一種的核酸序列(例如本文描述之CDR、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中之任一個或多個);包含此類核酸之載體;及引入該等核酸之宿主細胞,該等核酸用於複製抗體編碼核酸及/或表現該等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聚核苷酸(例如經分離之聚核苷酸)包含編碼如本文所描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例如,如以上題為「抗τ抗體序列」之部分中所描述)的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聚核苷酸包含編碼序列表中所揭示之一或多個胺基酸序列(例如CDR、重鏈、輕鏈及/或構架區)的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聚核苷酸包含編碼與序列表中所揭示之序列(例如CDR、重鏈、輕鏈及/或構架區序列)具有至少8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 本文所描述之聚核苷酸可操作地連接至異源核酸,例如異源啟動子。
含有編碼本發明之抗體或其片段之聚核苷酸的適合載體包括選殖載體及表現載體。儘管所選選殖載體可根據打算使用之宿主細胞而變化,但有用的選殖載體一般能夠自複製,可以具有特定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之單一靶,及/或可以攜帶能用於選擇含載體之純系的標記物基因。實例包括質體及細菌病毒,例如pUC18、pUC19、Bluescript(例如pBS SK+)及其衍生物、mpl8、mpl9、pBR322、pMB9、ColE1、pCR1、RP4、噬菌體DNA,及穿梭載體,諸如pSA3及pAT28。該等及許多其他選殖載體可購自商業供應商,諸如BioRad、Strategene及Invitrogen。
表現載體一般係含有本發明之核酸的可複製之聚核苷酸構築體。表現載體可以在宿主細胞中作為游離基因或作為染色體DNA之整體部分複製。適合表現載體包括但不限於,質體、病毒載體,包括腺病毒、腺相關病毒、反轉錄病毒,及任何其他載體。
適於選殖或表現本文所描述之聚核苷酸或載體的宿主細胞包括原核或真核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原核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例如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或淋巴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人類細胞,例如人胚腎(HEK)細胞。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製備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在適於表現該抗體之條件下培養如本文所描述之宿主細胞(例如表現如本文所描述之聚核苷酸或載體之宿主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隨後自宿主細胞(或宿主細胞培養基)回收抗體。
IV.用於血腦屏障(BBB)受體結合之FC多肽修飾
在一些態樣中,本文提供能夠跨血腦屏障(BBB)轉運之抗τ抗體。此類抗體包含結合至BBB受體的經修飾Fc多肽。BBB受體係在BBB內皮以及其 他細胞及組織類型上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BBB受體係轉鐵蛋白受體(TfR)。
在各種Fc修飾中指明之胺基酸殘基,包括引入結合至BBB受體(例如TfR)之經修飾Fc多肽中的胺基酸殘基,在本文中係使用EU索引編號進行編號。任何Fc多肽,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 Fc多肽均可在如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個位置中具有修飾,例如胺基酸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第一Fc多肽及視情況第二Fc多肽,其各自可以獨立地經修飾。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第一及/或第二Fc多肽進行之修飾(例如促進TfR結合之修飾)使腦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增加,即相較於未進行該等修飾之吸收增加至少約2倍、3倍、4倍、5倍、6倍、7倍、8倍、9倍、10倍、11倍、12倍、13倍、14倍、15倍、16倍、17倍、18倍、19倍、20倍或更多倍。
本發明之抗τ抗體中存在的經修飾(例如增強異二聚化及/或BBB受體結合)Fc多肽可以與天然Fc區序列或其片段,例如長度為至少50個胺基酸或至少100個胺基酸或更長之片段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天然Fc胺基酸序列係SEQ ID NO:181之Fc區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181之胺基酸1-110,或與SEQ ID NO:181之胺基酸111-217,或其片段,例如長度為至少50個胺基酸或至少100個胺基酸或更長之片段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例如增強異二聚化及/或BBB受體結合)Fc多肽包含至少50個胺基酸,或至少60、65、70、75、80、85、90或95個或更多個,或至少100個或更多個胺基酸對應於天然Fc區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至少25個連續胺基酸,例如至少30、35、40或45 個連續胺基酸,或50個連續胺基酸,或至少60、65、70、75、80、85、90或95個或更多個連續胺基酸,或100個或更多個連續胺基酸對應於天然Fc區胺基酸序列,諸如SEQ ID NO:181。
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BBB受體結合活性修飾的結構域係人類Ig CH3結構域,諸如IgG1 CH3結構域。該CH3結構域可以屬於任何IgG亞型,亦即,來自IgG1、IgG2、IgG3或IgG4。在IgG1抗體之情況下,CH3結構域係指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由自約341位至約447位之胺基酸構成的區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BBB受體結合活性修飾的結構域係人類Ig CH2結構域,諸如IgG CH2結構域。該CH2結構域可以屬於任何IgG亞型,亦即,來自IgG1、IgG2、IgG3或IgG4。在IgG1抗體之情況下,CH2結構域係指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由自約231位至約340位之胺基酸構成的區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τ抗體中存在的經修飾(例如BBB受體結合)Fc多肽在根據EU編號方案,包含266、267、268、269、270、271、295、297、298及299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τ抗體中存在的經修飾(例如BBB受體結合)Fc多肽在根據EU編號方案,包含274、276、283、285、286、287、288、289及290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τ抗體中存在的經修飾(例如BBB受體結合)Fc多肽在根據EU編號方案,包含268、269、270、271、272、292、293、294、296及300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τ抗體中存在的經修飾(例如BBB受體 結合)Fc多肽在根據EU編號方案,包含272、274、276、322、324、326、329、330及331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τ抗體中存在的經修飾(例如BBB受體結合)Fc多肽在根據EU編號方案,包含345、346、347、349、437、438、439及440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四個、五個、六個或七個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τ抗體中存在的經修飾(例如BBB受體結合)Fc多肽在根據EU編號方案,包含384、386、387、388、389、390、413、416及421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取代。
FcRn結合位點
在某些態樣中,本發明之抗τ抗體中存在的不特異性結合至BBB受體的經修飾(例如BBB受體結合)Fc多肽,或Fc多肽亦可包含FcRn結合位點。在一些實施例中,該FcRn結合位點係在Fc多肽或其片段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FcRn結合位點包含天然FcRn結合位點。在一些實施例中,相對於天然FcRn結合位點之胺基酸序列,該FcRn結合位點不包含胺基酸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天然FcRn結合位點係IgG結合位點,例如人類IgG結合位點。在一些實施例中,FcRn結合位點包含改變FcRn結合之修飾。
在一些實施例中,FcRn結合位點具有一或多個突變,例如經取代之胺基酸殘基,其中該(該等)突變增加血清半衰期或基本上不縮短血清半衰期(亦即,當在相同條件下檢定時,相較於在突變位置處具有野生型殘基之對應經修飾Fc多肽,血清半衰期縮短不超過25%)。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FcRn結合位點在位置251-256、428及433-436處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經取 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對於天然人類IgG序列,在FcRn結合位點處或附近之一或多個殘基經突變,以延長經修飾多肽之血清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在位置244-257、279-284、307-317、383-390及428-435中之一或多個位置處引入突變,例如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在位置251、252、254、255、256、307、308、309、311、312、314、385、386、387、389、428、433、434或436處引入一或多個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在252位、254位及256位中之一個、兩個或三個位置處引入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突變係M252Y、S254T及T256E。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進一步包含突變M252Y、S254T及T256E。在一些實施例中,突變係M428L及/或N434S。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進一步包含突變N434S且包含或不含突變M428L。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經修飾Fc多肽在T307位、E380位及N434位中之一個、兩個或全部三個位置處包含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突變係T307Q及N434A。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突變T307A、E380A及N434A。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經修飾Fc多肽在T250位及M428位包含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突變T250Q及/或M428L。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經修飾Fc多肽在M428位及N434位包含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突變M428L及N434S。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N434S或N434A突變。
V.轉鐵蛋白受體結合Fc多肽
本節描述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TfR)且能夠跨血腦屏障(BBB)轉運的根據本發明之經修飾Fc多肽之產生。
在CH3結構域中包含突變的TfR結合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在CH3結構 域中包含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針對TfR結合活性進行修飾的人類Ig CH3結構域,諸如IgG CH3結構域。該CH3結構域可以屬於任何IgG亞型,亦即,來自IgG1、IgG2、IgG3或IgG4。在IgG抗體之情況下,CH3結構域係指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由自約341位至約447位之胺基酸構成的區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結合至TfR之頂端結構域且可以結合至TfR,而不阻斷或以其他方式抑制轉鐵蛋白與TfR之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轉鐵蛋白與TfR之結合大體上不受抑制。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轉鐵蛋白與TfR之結合的抑制作用低於約50%(例如低於約45%、40%、35%、30%、25%、20%、15%、10%或5%)。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轉鐵蛋白與TfR之結合的抑制作用低於約20%(例如低於約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或1%)。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特異性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在位置384、386、387、388、389、390、413、416及421處包含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取代。可以在該等位置處引入之示例性取代顯示於表13及14中。在一些實施例中,388位及/或421位之胺基酸係芳族胺基酸,例如Trp、Phe或Tyr。在一些實施例中,388位之胺基酸係Trp。在一些實施例中,在421位之芳族胺基酸係Trp或Phe。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如下位置經取代:在384位之Leu、Tyr、Met或Val;在386位之Leu、Thr、His或Pro;在387位之Val、Pro或酸性胺基酸;在388位之芳族胺基酸,例如Trp;在389位之Val、Ser或Ala;在413位之酸性胺基酸、Ala、Ser、Leu、Thr或Pro;在416位之Thr或酸性胺基酸;或在421位之Trp、Tyr、His或Phe。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可以在該組之一或多個位置處包含特定胺基酸之保守取代,例如在同一帶電分組、疏水 性分組、側鏈環結構分組(例如芳族胺基酸)或大小分組,及/或極性或非極性分組中之胺基酸。因此,例如,Ile可以存在於384位、386位及/或413位。在一些實施例中,在387位、413位及416位中一個、兩個或所有位置處的酸性胺基酸係Glu。在其他實施例中,在387位、413位及416位中一個、兩個或所有位置處的酸性胺基酸係Asp。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位置384、386、387、388、389、413、416及421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或全部八個位置具有如本段中所說明之胺基酸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前兩段中所描述進行修飾的Fc多肽在390位包含天然Asn。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在390位包含Gly、His、Gln、Leu、Lys、Val、Phe、Ser、Ala或Asp。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經修飾Fc多肽在包含380、391、392及415之位置處包含一個、兩個、三個或四個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Trp、Tyr、Leu或Gln可以存在於380位。在一些實施例中,Ser、Thr、Gln或Phe可以存在於391位。在一些實施例中,Gln、Phe或His可以存在於392位。在一些實施例中,Glu可以存在於415位。
在某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選自以下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或十一個位置:在380位之Trp、Leu或Glu;在384位之Tyr或Phe;在386位之Thr;在387位之Glu;在388位之Trp;在389位之Ser、Ala、Val或Asn;在390位之Ser或Asn;在413位之Thr或Ser;在415位之Glu或Ser;在416位之Glu;及/或在421位之Phe。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如下全部十一個位置:在380位之Trp、Leu或Glu;在384位之Tyr或Phe;在386位之Thr;在387位之Glu;在388位之Trp;在389位之Ser、Ala、Val或Asn;在390位之Ser或Asn;在413位之Thr或Ser;在415位之Glu或Ser;在416位之Glu;及/或在421位之Phe。
在某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384位之Leu或Met;在386 位之Leu、His或Pro;在387位之Val;在388位之Trp;在389位之Val或Ala;在413位之Pro;在416位之Thr;及/或在421位之Trp。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391位之Ser、Thr、Gln或Phe。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380位之Trp、Tyr、Leu或Gln及/或在392位之Gln、Phe或His。在一些實施例中,Trp存在於380位及/或Gln存在於392位。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在380位不具有Trp。
在其他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384位之Tyr;在386位之Thr;在387位之Glu或Val;在388位之Trp;在389位之Ser;在413位之Ser或Thr;在416位之Glu;及/或在421位之Phe。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在390位包含天然Asn。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380位之Trp、Tyr、Leu或Gln;及/或在415位之Glu。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進一步包含在380位之Trp;及/或在415位之Glu。
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經修飾Fc多肽進一步在包含414、424及426之位置處包含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414位係Lys、Arg、Gly或Pro;424位係Ser、Thr、Glu或Lys;及/或426位係Ser、Trp或Gly。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經修飾Fc多肽包含以下取代中之一或多個:在380位之Trp;在386位之Thr;在388位之Trp;在389位之Val;在413位之Thr或Ser;在415位之Glu;及/或在421位之Phe。
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184-278(例如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胺基酸111-217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184-278(例如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70%一致 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SEQ ID NO:184-278(例如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EU索引位置384-390及/或413-421處之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SEQ ID NO:184-278(例如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EU索引位置380-390及/或413-421處之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SEQ ID NO:184-278(例如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EU索引位置380-392及/或413-426處之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184-278(例如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且進一步包含根據EU索引編號的如下位置中之至少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十一個、十二個、十三個、十四個、十五個或十六個:在380位之Trp、Tyr、Leu、Gln或Glu;在384位之Leu、Tyr、Met或Val;在386位之Leu、Thr、His或Pro;在387位之Val、Pro或酸性胺基酸;在388位之芳族胺基酸,例如Trp;在389位之Val、Ser或Ala;在390位之Ser或Asn;在391位之Ser、Thr、Gln或Phe;在392位之Gln、Phe或His;在413位之酸性胺基酸、Ala、Ser、Leu、Thr或Pro;在414位之Lys、Arg、Gly或Pro;在415位之Glu或Ser;在416位之Thr或酸性胺基酸;在421位之Trp、Tyr、His或Phe;在424位之Ser、Thr、Glu或Lys;及在426位之Ser、Trp或Gly。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另外的突變,諸如以下第VI部分中所描述之突變,包括但不限於節(knob)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W)、孔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及/或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i)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或(ii)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舉例說明,SEQ ID NO:271-278、342-413及476-585提供在CH3結構域(例如CH3C.35.20.1、CH3C.35.23.2、CH3C.35.23.3、CH3C.35.23.4、CH3C.35.21.17.2、CH3C.35.23、CH3C.35.21、CH3C.35.20.1.1、CH3C.23.2.1及CH3C.35.23.1.1)中具有包含該等另外的突變中之一或多個之突變的經修飾Fc多肽之非限制性實例。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節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W)且與SEQ ID NO:271、342、354、366、378、390、402、480、492及504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71、342、354、366、378、390、402、480、492及504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節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W)及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且與SEQ ID NO:272、343、344、355、356、367、368、379、380、391、392、403、404、476、481、482、493、494、505及506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72、343、344、355、356、367、368、379、380、391、392、403、404、476、481、482、493、494、505及506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節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W)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且與SEQ ID NO:273、345、357、369、381、393、405、483、495及507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73、345、357、369、381、393、405、483、495及507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節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W)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且與SEQ ID NO:517、524、531、538、545、552、559、566、573及580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517、524、531、538、545、552、559、566、573及580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節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W)、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且與SEQ ID NO:274、346、347、358、359、370、371、382、383、394、395、406及407、477、484、485、496、497、508及509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74、346、347、358、359、370、371、382、383、394、395、406及407、477、484、485、496、497、508及509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節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W)、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參 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且與SEQ ID NO:518、519、525、526、532、533、539、540、546、547、553、554、560、561、567、568、574、575、581及582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518、519、525、526、532、533、539、540、546、547、553、554、560、561、567、568、574、575、581及582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孔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且與SEQ ID NO:275、348、360、372、384、396、408、486、498及510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75、348、360、372、384、396、408、486、498及510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孔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及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且與SEQ ID NO:276、349、350、361、362、373、374、385、386、397、398、409、410、478、487、488、499、500、511及512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76、349、350、361、362、373、374、385、386、397、398、409、410、478、487、488、499、500、511及512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孔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且與SEQ ID NO:277、351、363、375、387、399、411、489、501及513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77、351、363、375、387、399、411、489、501及513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孔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且與SEQ ID NO:520、527、534、541、548、555、562、569、576及583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520、527、534、541、548、555、562、569、576及583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孔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且與SEQ ID NO:278、352、353、364、365、376、377、388、389、400、401、412、413、479、490、491、502、503、514及51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78、352、353、364、365、376、377、388、389、400、401、412、413、479、490、491、502、503、514及515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孔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且與SEQ ID NO:521、522、528、529、535、536、542、543、549、550、556、557、563、564、570、571、577、578、584及58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521、522、528、529、535、536、542、543、549、550、556、 557、563、564、570、571、577、578、584及585中任一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特異性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在位置345、346、347、349、437、438、439及440處包含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或八個取代。示例性經修飾Fc多肽提供於SEQ ID NO:289-293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437位之Gly;在438位之Phe;及/或在440位之Asp。在一些實施例中,Glu係存在於440位。在某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如下位置處之至少一個取代:在345位之Phe或Ile;在346位之Asp、Glu、Gly、Ala,或Lys;在347位之Tyr、Met、Leu、Ile或Asp;在349位之Thr或Ala;在437位之Gly;在438位之Phe;在439位之His、Tyr、Ser或Phe;或在440位之Asp。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位置345、346、347、349、437、438、439及440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或全部八個位置具有如本段中所說明之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可以在該組之一或多個位置處包含特定胺基酸之保守取代,例如在同一帶電分組、疏水性分組、側鏈環結構分組(例如芳族胺基酸)或大小分組,及/或極性或非極性分組中之胺基酸。
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289-29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111-217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289-293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89-29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89-29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經取代。
在CH2結構域中包含突變的TfR結合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在CH2結構域中包含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針對TfR結合活性進行修飾的人類Ig CH2結構域,諸如IgG CH2結構域。該CH2結構域可以屬於任何IgG亞型,亦即,來自IgG1、IgG2、IgG3或IgG4。在IgG抗體之情況下,CH2結構域係指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由自約231位至約340位之胺基酸構成的區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特異性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在位置274、276、283、285、286、287、288及290處包含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取代。示例性經修飾Fc多肽提供於SEQ ID NO:294-298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87位之Glu;及/或在288位之Trp。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如下位置處之至少一個取代:在274位之Glu、Gly、Gln、Ser、Ala、Asn、Tyr或Trp;在276位之Ile、Val、Asp、Glu、Thr、Ala或Tyr;在283位之Asp、Pro、Met、Leu、Ala、Asn或Phe;在285位之Arg、Ser、Ala或Gly;在286位之Tyr、Trp、Arg或Val;在287位之Glu;在288位之Trp或Tyr;在289位之Gln、Tyr、His、Ile、Phe、Val或Asp;或在290位之Leu、Trp、Arg、Asn、Tyr或Val。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位置274、276、283、285、286、287、288及290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全部九個位置具有如本段中所說明之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可以在該組之一或多個位置處包含特定胺基酸之保守取代,例如在同一帶電分組、疏水性分組、側鏈環結構分組(例如芳族胺基酸)或大小分組,及/或極性或非極性分組中之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74位之Glu、Gly、Gln、Ser、Ala、Asn、或Tyr;在276位之Ile、Val、Asp、Glu、Thr、Ala或Tyr;在283位之Asp、Pro、Met、Leu、Ala或Asn;在285位之Arg、Ser或Ala;在286 位之Tyr、Trp、Arg或Val;在287位之Glu;在288位之Trp;在289位之Gln、Tyr、His、Ile、Phe或Val;及/或在290位之Leu、Trp、Arg、Asn或Tyr。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85位之Arg;在286位之Tyr或Trp;在287位之Glu;在288位之Trp;及/或在290位之Arg或Trp。
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294-29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1-110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294-298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94-29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94-29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特異性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在位置266、267、268、269、270、271、295、297、298及299處包含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取代。示例性經修飾Fc多肽提供於SEQ ID NO:299-303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70位之Pro、在295位之Glu及/或在297位之Tyr。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如下位置處之至少一個取代:在266位之Pro、Phe、Ala、Met或Asp;在267位之Gln、Pro、Arg、Lys、Ala、Ile、Leu、Glu、Asp或Tyr;在268位之Thr、Ser、Gly、Met、Val、Phe、Trp或Leu;在269位之Pro、Val、Ala、Thr或Asp;在270位之Pro、Val或Phe;在271位之Trp、Gln、Thr或Glu;在295位之Glu、Val、Thr、Leu或Trp;在297位之Tyr、His、Val或Asp;在298位之Thr、His、Gln、Arg、Asn或Val;或在299位之Tyr、Asn、Asp、Ser或Pro。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位置266、267、268、269、270、271、295、297、 298及299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全部十個位置具有如本段中所說明之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可以在該組之一或多個位置處包含特定胺基酸之保守取代,例如在同一帶電分組、疏水性分組、側鏈環結構分組(例如芳族胺基酸)或大小分組,及/或極性或非極性分組中之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66位之Pro、Phe或Ala;在267位之Gln、Pro、Arg、Lys、Ala或Ile;在268位之Thr、Ser、Gly、Met、Val、Phe或Trp;在269位之Pro、Val或Ala;在270位之Pro;在271位之Trp或Gln;在295位之Glu;在297位之Tyr;在298位之Thr、His或Gln;及/或在299位之Tyr、Asn、Asp或Ser。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66位之Met;在267位之Leu或Glu;在268位之Trp;在269位之Pro;在270位之Val;在271位之Thr;在295位之Val或Thr;在197位之His;在198位之His、Arg或Asn;及/或在299位之Pro。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66位之Asp;在267位之Asp;在268位之Leu;在269位之Thr;在270位之Phe;在271位之Gln;在295位之Val或Leu;在297位之Val;在298位之Thr;及/或在299位之Pro。
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299-30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1-110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299-303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99-30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299-30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但其中一個、 兩個或三個胺基酸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特異性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在位置268、269、270、271、272、292、293、294及300處包含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取代。示例性經修飾Fc多肽提供於SEQ ID NO:304-308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如下位置處之至少一個取代:在268位之Val或Asp;在269位之Pro、Met或Asp;在270位之Pro或Trp;在271位之Arg、Trp、Glu或Thr;在272位之Met、Tyr或Trp;在292位之Leu或Trp;在293位之Thr、Val、Ile或Lys;在294位之Ser、Lys、Ala或Leu;在296位之His、Leu或Pro;或在300位之Val或Trp。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位置268、269、270、271、272、292、293、294及300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全部十個位置具有如本段中所說明之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可以在該組之一或多個位置處包含特定胺基酸之保守取代,例如在同一帶電分組、疏水性分組、側鏈環結構分組(例如芳族胺基酸)或大小分組,及/或極性或非極性分組中之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68位之Val;在269位之Pro;在270位之Pro;在271位之Arg或Trp;在272位之Met;在292位之Leu;在293位之Thr;在294位之Ser;在296位之His;及/或在300位之Val。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68位之Asp;在269位之Met或Asp;在270位之Trp;在271位之Glu或Thr;在272位之Tyr或Trp;在292位之Trp;在293位之Val、Ile或Lys;在294位之Lys、Ala或Leu;在296位之Leu或Pro;及/或在300位之Trp。
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304-30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1-110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 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304-308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304-30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304-30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EU編號方案,特異性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在位置272、274、276、322、324、326、329、330及331處包含至少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取代。示例性經修飾Fc多肽提供於SEQ ID NO:309-313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在330位包含Trp。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如下位置處之至少一個取代:在272位之Trp、Val、Ile或Ala;在274位之Trp或Gly;在276位之Tyr、Arg或Glu;在322位之Ser、Arg或Gln;在324位之Val、Ser或Phe;在326位之Ile、Ser或Trp;在329位之Trp、Thr、Ser、Arg或Asp;在330位之Trp;或在331位之Ser、Lys、Arg或Val。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位置272、274、276、322、324、326、329、330及331中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全部九個位置具有如本段中所說明之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可以在該組之一或多個位置處包含特定胺基酸之保守取代,例如在同一帶電分組、疏水性分組、側鏈環結構分組(例如芳族胺基酸)或大小分組,及/或極性或非極性分組中之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選自以下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位置:272位係Trp、Val、Ile或Ala;274位係Trp或Gly;276位係Tyr、Arg或Glu;322位係Ser、Arg或Gln;324位係Val、Ser或Phe;326位係Ile、Ser或Trp;329位係Trp、Thr、Ser、Arg或Asp;330 位係Trp;及331位係Ser、Lys、Arg或Val。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在272位之Val或Ile;在274位之Gly;在276位之Arg;在322位之Arg;在324位之Ser;在326位之Ser;在329位之Thr、Ser或Arg;在330位之Trp;及/或在331位之Lys或Arg。
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309-31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1-110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與SEQ ID NO:309-313具有至少70%一致性、至少75%一致性、至少80%一致性、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309-31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Fc多肽包含SEQ ID NO:309-313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經取代。
VI.另外的Fc多肽突變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之抗τ抗體包含兩個Fc多肽,其各自可以獨立地包含所選修飾或者可以為野生型Fc多肽,例如人類IgG1 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Fc多肽含有一或多個使得能夠結合至血腦屏障(BBB)受體,例如轉鐵蛋白受體(TfR)的修飾。可以引入一個或兩個Fc多肽中的其他突變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例如,用以增加血清穩定性、調節效應子功能、影響糖基化、降低在人體中之免疫原性及/或提供Fc多肽之節及孔異二聚化的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Fc多肽(例如第一及視情況第二Fc多肽)與相應的野生型Fc多肽(例如人類IgG1、IgG2、IgG3或IgG4 Fc多肽)具有至少約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胺基酸序列一致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中存在之Fc多肽包括節及孔突變以促進異二聚體形成且阻礙同二聚體形成。一般而言,該等修飾在第一多肽之界面處引入突起(「節」)且在第二多肽界面中引入相應空腔(「孔」),由此該突起可以安置於空腔中以促進異二聚體形成且由此阻礙同二聚體形成。突起係藉由用較大側鏈(例如酪胺酸或色胺酸)替代來自第一多肽之界面的小胺基酸側鏈來構築。藉由用較小胺基酸側鏈(例如丙胺酸或蘇胺酸)替代較大胺基酸側鏈,在第二多肽之界面中產生與該等突起相同或類似大小的補償性空腔。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類另外的突變係在Fc多肽中對該多肽與BBB受體,例如TfR之結合無不利影響的位置處。
在節及孔二聚化方法的一個說明性實施例中,抗τ抗體中存在之Fc多肽之一的366位(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包含色胺酸替代天然蘇胺酸。該二聚體中之另一Fc多肽在407位(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具有纈胺酸替代天然酪胺酸。該另一Fc多肽可以進一步包含取代,其中366位(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之蘇胺酸經絲胺酸取代且在368位(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之天然白胺酸經丙胺酸取代。因此,本發明之抗τ抗體的Fc多肽之一具有T366W節突變且另一Fc多肽具有Y407V突變,該突變典型地伴隨T366S及L368A孔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引入增加血清半衰期之修飾。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根據EU編號方案所編號,本發明之抗τ抗體中存在的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包含在252位之酪胺酸、在254位之蘇胺酸及在256位之麩胺酸。因此,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具有M252Y、S254T及T256E突變。或者,根據EU編號,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具有M428L及N434S取代。或者,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具有N434S或N434A取代。
Fc效應子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包含減弱效應子功能,亦 即在結合至介導效應子功能之效應細胞上表現的Fc受體後誘導某些生物功能之能力減弱的修飾。抗體效應子功能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C1q結合及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Fc受體結合、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吞噬作用(ADCP)、細胞表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下調及B細胞活化。效應子功能可以隨抗體類別而變化。舉例而言,天然人類IgG1及IgG3抗體在結合至免疫系統細胞上存在之適當Fc受體時能夠引起ADCC及CDC活性;且天然人類IgG1、IgG2、IgG3及IgG4在結合至免疫細胞上存在之適當Fc受體時能夠引起ADCP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Fc多肽亦可經工程改造成含有某些針對異二聚化之修飾,例如CH3-CH3界面內接觸殘基之靜電工程改造,其通常為帶電或疏水補丁(patch)修飾。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包括調節效應子功能的另外的修飾。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包括減弱或去除效應子功能的修飾。減弱效應子功能之示例性Fc多肽突變包括但不限於,在CH2結構域中,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在234及235位處之取代。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在234及235位處包含丙胺酸殘基。因此,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具有L234A及L235A(LALA)突變。
調節效應子功能的另外的Fc多肽突變包括但不限於,根據EU編號方案在位置238、265、269、270、297、327及329處之一或多個取代。示例性取代包括以下:329位可以具有脯胺酸經甘胺酸或精胺酸或足夠大以破壞Fc/Fcγ受體界面之胺基酸殘基取代的突變,該Fc/Fcγ受體界面係形成於Fc之脯胺酸329與FcγRIII之色胺酸殘基Trp 87及Trp 110之間。根據EU編號方案,另外的示例性取代包括S228P、E233P、L235E、N297A、N297D及P331S。亦可能存在 多個取代,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人類IgG1 Fc區之L234A及L235A;人類IgG1 Fc區之L234A、L235A及P329G;人類IgG4 Fc區之S228P及L235E;人類IgG1 Fc區之L234A及G237A;人類IgG1 Fc區之L234A、L235A及G237A;人類IgG2 Fc區之V234A及G237A;人類IgG4 Fc區之L235A、G237A及E318A;以及人類IgG4 Fc區之S228P及L236E。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具有一或多個調節ADCC之胺基酸取代,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在位置298、333及334處之取代。
包含另外的突變之示例性Fc多肽
在非限制性實例中,本發明之融合蛋白中存在的一個或兩個Fc多肽可以包含另外的突變,包括節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W)、孔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及/或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i)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或(ii)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
在一些實施例中,Fc多肽可以具有節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W)且與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Fc多肽可經修飾成具有節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Fc多肽可以具有節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W)、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且與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 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Fc多肽可經修飾成具有節突變及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Fc多肽可以具有節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W)、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i)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或(ii)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且與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Fc多肽可經修飾成具有節突變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Fc多肽可以具有節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W)、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i)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或(ii)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且與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Fc多肽可經修飾成具有節突變、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Fc多肽可以具有孔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且與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Fc多肽可經修飾成具有孔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Fc多肽可以具有孔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且與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Fc多肽可經修飾成具有孔突變及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Fc多肽可以具有孔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i)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或(ii)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且與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Fc多肽可經修飾成具有孔突變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Fc多肽可以具有孔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i)根據EU編號方案編號的M252Y、S254T及T256E,或(ii)參照EU編號進行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且與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181、184-270、289-313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Fc多肽可經修飾成具有孔突變、、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及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
VII.具有經修飾FC多肽之抗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如關於SEQ ID NO:271-274、476、477及559-561中每一個所說明的節(根據EU編號之T366W)、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及LS(根據EU編號之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9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且具有節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之T366W取代)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9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1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9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2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0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3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1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4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2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如關於SEQ ID NO:275-278、478、479及562-564中每一個所說明的孔(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Y407V)、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及LS(根據EU編號之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3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且具有孔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 或Y407V取代)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3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5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3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6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4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7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5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8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6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如關於SEQ ID NO:271-274、476、477及559-561中每一個所說明的節(根據EU編號之T366W)、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及LS(根據EU編號之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如關於SEQ ID NO:275-278、478、479及562-564中每一個所說明的孔(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Y407V)、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及LS(根據EU編號之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且具有節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之T366W)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序列且具有孔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或Y407V取代)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1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5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2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6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3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7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4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8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如關於SEQ ID NO:283-286及626-628中每一個所說明的節(根據EU編號之T366W)、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及LS(根據EU編號之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如關於SEQ ID NO:279-282及629-631中每一個所說明的孔(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Y407V)、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及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83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9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84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0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85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1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86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2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在上述實施例中之任一個中,抗τ抗體可以包括分別含SEQ ID NO:22、23、24、26、27及2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3及輕鏈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輕鏈CDR1-3(SEQ ID NO:26-28) 且與SEQ ID NO:315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輕鏈;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17之序列所說明的節(根據EU編號之T366W)、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的第一重鏈;以及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16之序列所說明的孔(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Y407V)、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的第二重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315之序列的輕鏈、具有SEQ ID NO:317之序列的第一重鏈及具有SEQ ID NO:316之序列的第二重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輕鏈CDR1-3(SEQ ID NO:26-28)且與SEQ ID NO:315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輕鏈;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17-322中任一個之每一序列所說明的節(根據EU編號之T366W)、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一重鏈;以及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16及329-333中任一個之每一序列所說明的孔(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Y407V)、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的第二重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315之序列的輕鏈、具有SEQ ID NO:317-322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一重鏈及具有SEQ ID NO:316及329-333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二重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輕鏈CDR1-3(SEQ ID NO:26-28)且與SEQ ID NO:315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輕鏈;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23-328中任一個之每一序列所說明的孔(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Y407V)、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一重鏈;以及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34-339中任一個之每一序列所說明的節(根據EU編號之T366W)、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的第二重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315之序列的輕鏈、具有SEQ ID NO:323-328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一重鏈及具有SEQ ID NO:334-339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二重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輕鏈CDR1-3(SEQ ID NO:26-28)且與SEQ ID NO:315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輕鏈;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17-322中任一個之每一序列所說明的節(根據EU編號之T366W)、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一重鏈;以及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23-328中任一個之每一序列所說明的孔(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Y407V)、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的第二重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 有SEQ ID NO:315之序列的輕鏈、具有SEQ ID NO:317-322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一重鏈及具有SEQ ID NO:323-328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二重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輕鏈CDR1-3(SEQ ID NO:26-28)且與SEQ ID NO:315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輕鏈;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34-339中任一個之每一序列所說明的節(根據EU編號之T366W)、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第一重鏈;以及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及如關於SEQ ID NO:316及329-333中任一個之每一序列所說明的孔(根據EU編號之T366S、L368A及Y407V)、LALA(根據EU編號之L234A及L235A)、P329G及/或YTE(根據EU編號之M252Y、S254T及T256E)突變且與各別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的第二重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315之序列的輕鏈、具有SEQ ID NO:334-339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一重鏈及具有SEQ ID NO:316及329-333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二重鏈。
在其他實施例中,抗τ抗體包含具有輕鏈CDR1-3(SEQ ID NO:26-28)且與SEQ ID NO:315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輕鏈;及具有重鏈CDR1-3(SEQ ID NO:22-24)且與SEQ ID NO:414-419中任一個之序列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重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重鏈包含經修飾Fc多肽,該Fc多肽具有節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的T366W)、孔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的T366S、L368A及Y407V)、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例如,根據EU編號的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及/或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例如,(i)根據EU編號的 M252Y、S254T及T256E,或(ii)根據EU編號的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
在特定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414-419中任一個之序列的重鏈可經修飾成含有根據EU編號的節突變T366W、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及/或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i)M252Y、S254T及T256E,或(ii)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
在特定實施例中,具有SEQ ID NO:414-419中任一個之序列的重鏈可經修飾成含有根據EU編號的孔突變T366S、L368A及Y407V、調節效應子功能之突變L234A、L235A及/或P329G(例如L234A及L235A),及/或增加血清穩定性之突變(i)M252Y、S254T及T256E,或(ii)N434S及存在或不存在M428L。
在上述實施例中之任一個中,該抗τ抗體可以包括:(a)含與SEQ ID NO:22、150-154及420-437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與SEQ ID NO:23及438-443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與SEQ ID NO:24及155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與SEQ ID NO:26、156-158及444-459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與SEQ ID NO:2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 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f)含與SEQ ID NO:28、159-162及460-462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VIII.使用抗τ抗體之治療方法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使用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以上第III部分中所述之抗τ抗體實踐本文所述之方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用於防止或減少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和/或擴散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抑制、防止或減少受試者中,例如受試者之腦中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醫藥組成物,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多特異性(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受試者係患有τ蛋白病之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防止、減少或抑制τ蛋白低聚合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防止、減少或抑制受試者中,例如受試者之腦中的τ蛋白低聚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醫藥組成物,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多特異性(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受試者係患有τ蛋白病之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防止、減少或抑制τ蛋白聚集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防止、減少或抑制受試者中,例如受試者之腦中的τ蛋白聚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醫藥組成物,或包含如 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多特異性(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受試者係患有τ蛋白病之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治療τ蛋白病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患有τ蛋白病之受試者投予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醫藥組成物,或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的多特異性(例如雙特異性)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神經退化性疾病係τ蛋白病。在一些實施例中,τ蛋白病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阿茲海默氏病、原發性年齡相關τ蛋白病、進行性核上麻痹(PSP)、額顳葉性癡呆、與17位染色體相關的額顳葉性癡呆伴發帕金森氏症、嗜銀顆粒性癡呆、關島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帕金森氏症-癡呆複合征、皮質基底核退化症、慢性創傷性腦病、克-雅二氏病、拳擊員癡呆、瀰漫型神經原纖維纏結伴鈣化、唐氏症候群、家族性英國型癡呆、家族性丹麥型癡呆、傑茨曼-斯脫司勒-史茵克氏病、球狀膠質τ蛋白病、瓜德羅普島型帕金森氏病伴發癡呆、瓜德羅普島型PSP、哈勒沃登-施帕茨氏病、包涵體肌炎、多系統萎縮、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神經原纖維纏結主導型癡呆、C型尼曼-皮克氏病、蒼白球-橋腦-黑質退化、帕金森氏病、皮克氏病、腦炎後帕金森氏病、脫病毒蛋白型腦部澱粉樣血管病、進行性皮質下膠質細胞增生症、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亨廷頓氏病及僅有神經原纖維纏結之癡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係阿茲海默氏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係額顳葉性癡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係進行性核上麻痹。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多特異性抗體或醫藥組成物)治療阿茲海默氏病。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抗τ抗體治療前驅阿茲海默氏病。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抗τ抗體治療輕度阿茲海默氏病 (該病之早期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抗τ抗體治療中度阿茲海默氏病(該病之中期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抗τ抗體治療重度阿茲海默氏病(該病之晚期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抗τ抗體治療早期發作性阿茲海默氏病。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抗τ抗體治療晚期發作性阿茲海默氏病。
在一些實施例中,待治療之受試者係人類,例如成年人類或兒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亦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結合至澱粉樣β肽或防止澱粉樣β肽聚集之藥劑,例如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抗澱粉樣β(Aβ)抗體,包括但不限於杜卡努單抗(aducanumab)、巴匹珠單抗(bapineuzumab)、蘇蘭珠單抗(solanezumab)及甘特魯單抗(gantenerumab)。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β位澱粉樣前驅蛋白裂解酶1(BACE1)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維羅斯他(verubecestat)。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神經保護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神經保護劑係抗膽鹼劑、多巴胺劑、麩胺酸能劑、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鹼、半胱天冬酶抑制劑、褪黑激素、抗炎劑、激素(例如***或孕酮)或維生素。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用於治療τ蛋白病之認知或行為症狀的藥劑(例如抗抑鬱劑、多巴胺促效劑或抗精神病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向受試者投予治療有效量或劑量之抗τ抗體。可以使用的日劑量範圍係約0.01mg/kg至約500mg/kg,或約0.1mg/kg至約200mg/kg,或約1mg/kg至約100mg/kg,或約10mg/kg至約50mg/kg。然而,劑量可能根據若干因素而變化,包括所選投藥途徑、該組成物之調配物、患者反應、病況之嚴重程度、受試者之體重及處方醫師之判斷。根據個別患者之要求,該劑量可以隨時間增加或減少。在某些情況下,患者最初給予較低劑量,接著 將劑量增加至患者耐受之有效劑量。有效劑量之確定係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能力範圍內。
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多特異性抗體或醫藥組成物)之投予途徑可以為經口、腹膜內、經皮、皮下、靜脈內、肌肉內、鞘內、吸入、表面、病灶內、直腸、支氣管內、鼻、經黏膜、腸、眼或耳遞送,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其他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係經口、靜脈內或腹膜內投予。
共投予劑(例如抗τ抗體及另一治療劑)可以一起或分開、同時或在不同時間投予。當投予時,視需要,治療劑可以每日獨立地投予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或以更高或更低頻率投予。在一些實施例中,投予的治療劑係每日投予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投予的治療劑係在一或多個相同時間投予,例如以混合物投予。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治療劑係以持續釋放調配物形式投予。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及另一治療劑係同時投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及另一治療劑係依序投予。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先投予抗τ抗體例如約1、2、3、4、5、6、7、8、9、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天或更長時間,隨後投予另一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先投予該另一治療劑例如約1、2、3、4、5、6、7、8、9、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天或更長時間,隨後投予抗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向受試者投予抗τ抗體(及視情況另一治療劑)一段較長時間,例如至少30、40、50、60、70、80、90、100、150、200、250、300、350天或更長時間。
IX.醫藥組成物及套組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包含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之抗體的醫藥組 成物及套組。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醫藥組成物及套組係用於防止或減少例如受試者之腦中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醫藥組成物及套組係用於治療τ蛋白病。
醫藥組成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包含抗τ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τ抗體係如以上第III部分中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多特異性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在生理上相容且較佳不干擾或以其他方式抑制活性劑之活性的任何溶劑、分散介質或包衣劑。此項技術中熟知各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載劑適於靜脈內、肌肉內、經口、腹膜內、鞘內、經皮、表面或皮下投予。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以含有一或多種用於例如使組成物穩定,或者增加或減少活性劑之吸收的生理可接受之化合物。生理上可接受之化合物可以包括例如碳水化合物,諸如葡萄糖、蔗糖或葡聚糖;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麩胱甘肽;螯合劑;低分子量蛋白質;減少活性劑之清除或水解的組成物;或者賦形劑,或其他穩定劑及/或緩衝劑。此項技術中熟知其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及其調配物。
本文所描述之醫藥組成物可以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式,例如藉助於習知混合、溶解、製粒、製糖衣丸、乳化、囊封、包封或凍乾方法製造。以下方法及賦形劑僅為示例性的且決不作為限制。
對於經口投予,抗τ抗體可以藉由與此項技術中熟知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來調配。該等載劑能夠將該等化合物調配為錠劑、丸劑、糖衣丸、膠囊、乳液、親脂性及親水性懸浮液、液體、凝膠、糖漿、漿液、懸浮液 及類似物,以供待治療之患者口服。可以藉由將化合物與固體賦形劑混合,視情況研磨所得混合物,並且必要時,在添加適合的佐劑後處理顆粒混合物,以獲得錠劑或糖衣丸核心,來得到口服醫藥製劑。適合的賦形劑包括例如填充劑,諸如糖,包括乳糖、蔗糖、甘露糖醇或山梨糖醇;纖維素製劑,諸如玉米澱粉、小麥澱粉、大米澱粉、馬鈴薯澱粉、明膠、黃芪膠、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及/或聚乙烯吡咯啶酮(PVP)。必要時,可添加崩解劑,諸如交聯聚乙烯吡咯啶酮、瓊脂,或者海藻酸或其鹽,諸如海藻酸鈉。
抗τ抗體可以調配用於藉由注射,例如藉由快速注射或連續輸注非經腸投予。對於注射,可以藉由在水性或非水性溶劑,諸如植物油或其他類似油、合成脂肪酸甘油酯、高級脂肪酸或丙二醇酯中溶解、懸浮或乳化該一或多種化合物;且必要時,添加習知添加劑,諸如增溶劑、等滲劑、懸浮劑、乳化劑、穩定劑及防腐劑將其調配成製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水溶液中,較佳在生理上相容之緩衝液,諸如漢氏溶液(Hanks's solution)、林格氏溶液或生理食鹽水緩衝液中調配化合物。注射用調配物可以單位劑型提供於例如加有防腐劑的安瓿或多劑量容器中。該等組成物可呈諸如於油性或水性媒劑中的懸浮液、溶液或乳液的形式,且其可含有調配劑,諸如懸浮劑、穩定劑及/或分散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τ抗體係製備成於含有活性劑之固體疏水性聚合物的半滲透基質中的持續釋放、控制釋放、延長釋放、定時釋放或延遲釋放調配物形式遞送。已經確定且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各種類型的持續釋放材料。當前的延長釋放調配物包括膜包覆之錠劑、多顆粒或丸粒系統、使用親水性或親脂性材料之基質技術及含有成孔賦形劑的基於蠟之錠劑。取決於設計,持續釋放遞送系統可以在數小時或數天時間內,例如經4、6、8、10、12、16、20、24小時或更長時間釋放化合物。通常,持續釋放調配物可以使用天然存在或合成聚合物,例如聚合乙烯吡咯啶酮,諸如聚乙烯吡咯啶酮(PVP);羧基乙烯基親 水性聚合物;疏水性及/或親水性水膠體,諸如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及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及羧基聚甲烯製備。
典型地,用於活體內投予之醫藥組成物係無菌的。滅菌可以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例如熱滅菌、蒸汽滅菌、無菌過濾或照射實現。
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的劑量及所需藥物濃度可以取決於預期的特定用途而變化。適當投予劑量或途徑之確定係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技能範圍內。適合劑量於以上第VIII部分中亦有描述。
套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例如,如以上第III部分中所描述)之抗τ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或多特異性抗體)的套組。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套組係用於防止或減少例如受試者之腦中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醫藥組成物及套組係用於治療τ蛋白病,例如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套組另外包含一或多種另外的治療劑。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套組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且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用於治療τ蛋白病之另外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劑係用於治療τ蛋白病之認知或行為症狀的藥劑(例如抗抑鬱劑、多巴胺促效劑或抗精神病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劑係神經保護劑(例如抗膽鹼劑、多巴胺劑、麩胺酸能劑、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鹼、半胱天冬酶抑制劑、褪黑激素、抗炎劑、激素(例如***或孕酮)或維生素)。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劑係結合至澱粉樣β肽或防止澱粉樣β肽聚集之藥劑,例如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套組另外包含說明材料,其含有關於實踐本文所描述之方法的指導(亦即,方案)(例如有關使用該套組治療τ蛋白病的說明書)。儘管該等說明材料典型地包含書面或印刷材料,但其不限於此。能夠儲存此類 說明書並將其傳達給終端使用者之任何媒體均涵蓋在本發明中。此類媒體包括但不限於,電子存儲媒體(例如磁盤、磁帶、盒式磁盤、晶片)、光學媒體(例如CD-ROM)及類似物。此類媒體可以包括提供此類說明材料之網際網路站點的位址。
X.實例
本發明將藉助於具體實例更詳細地描述。提供以下實例僅用於說明目的,且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實例1.抗τ抗體之發現及篩選
本實例描述特異性結合至多種τ蛋白剪接同功型且特異性結合至磷酸化人類τ蛋白及未磷酸化之人類τ蛋白的抗體之設計、產生及表徵。該等抗體亦在人類τ蛋白與食蟹獼猴τ蛋白,且在一些情況下與小鼠τ蛋白之間展現交叉物種反應性。
有關抗τ抗體發現及篩選程序的示意性表示顯示於圖1中。如下文所詳述,用重組τ蛋白(r-Tau)及/或過度磷酸化τ蛋白(p-Tau)對小鼠免疫接種,收集脾細胞及淋巴細胞並提取RNA以產生cDNA。隨後,藉由擴增V基因並在噬菌粒載體中組裝為Fab片段與噬菌體衣殼蛋白pIII的融合物形式以產生噬菌體文庫,並針對r-Tau進行淘選。接著產生針對r-Tau及p-Tau的重組Fab片段。使用ELISA選擇抗τ抗體以篩選出結合至所有人類τ蛋白剪接同功型0N3R、1N3R、2N3R、0N4R、1N4R及2N4R並展現與食蟹獼猴(cyno)τ蛋白之結合的抗體。對由ELISA篩選得到的陽性匹配進行測序並使用該等序列產生嵌合IgG。測試嵌合抗體純系之結合親和力及結合特徵並對高親和力抗體進行抗原決定基定位。
抗原產生 重組τ蛋白
在大腸桿菌BL21(DE3)細胞中產生全長(441個胺基酸長度)重組τ蛋白(r-Tau)。表現具有His6-Smt3標籤之r-Tau(圖2A),該標籤用於親和純化且隨後使用類泛素特異性蛋白酶1(Ulp1)裂解並移除。圖2B顯示初始及裂解產物之SDS-PAGE凝膠。圖2C顯示最終純化之r-Tau抗原的SDS-PAGE凝膠。
活體外r-Tau磷酸化
藉由在室溫下,將重組τ蛋白(r-Tau)與1:1量的PKA及GSK3β於50mM MES(pH 6.8)、100mM NaCl、0.5mM EGTA、5mM MgCl2及1mM ATP中培育24小時,在活體外使r-Tau磷酸化。接著純化磷酸化之r-Tau以移除激酶及內毒素。如圖2D中所示,確定r-Tau之磷酸化。
小鼠免疫接種
用重組τ蛋白(r-Tau)、重組過度磷酸化τ蛋白(p-Tau),或交替注射任一抗原對NZBW小鼠進行免疫接種。免疫接種係經由跗關節或足墊,藉由每週注射含5-10μg抗原之Ribi或弗氏佐劑,直至到超過105之稀釋度時針對r-Tau或p-Tau之血清抗體在ELISA中反應,典型地持續約六至八週進行。在無佐劑存在下,經由腹膜內注射對小鼠最後一次加強免疫且在加強免疫後3天將其處死。收集脾以及膕及腹股溝淋巴結,藉由使其通過細胞篩網製成單細胞懸浮液,且接著在液氮中速凍脾細胞及淋巴細胞。
脾細胞及淋巴細胞中RNA之純化及cDNA之產生
在冰上解凍來自冷凍脾細胞或淋巴細胞之細胞沈澱物並將其再懸浮於1mL TRIzolTM中。在室溫下培育該溶液5分鐘,接著添加0.2mL氯仿並劇烈振盪管15秒。在4℃下,以20×g離心各管15分鐘以分離各相。小心地移除無色水相,留下白色中間相及粉色氯仿相。藉由添加0.6mL異丙醇,倒轉混合且接著在4℃下以20×g離心15分鐘來使RNA沈澱。丟棄上清液,且用75%乙醇洗滌沈澱物並將其溶解於DEPC處理的水中。使用SuperScriptTM III逆轉錄酶(自 Thermo Fisher獲得),使用製造商推薦的有關用低聚dT起始之方案由總RNA產生cDNA。
免疫噬菌體展示文庫之產生
使用各別小鼠生殖系基因特異性引子進行PCR反應以擴增V基因之重鏈或輕鏈可變區。利用瓊脂糖凝膠純化PCR產物。藉由使用VH產物及人類CH1區之DNA以及終端引子進行接合PCR反應,產生VH-CH1片段。藉由使用VL產物及人類κ區之DNA以及終端引子進行接合PCR反應,產生VL-CL片段。利用瓊脂糖凝膠純化各別片段。進行最終PCR反應以接合VH-CH1及VL-CL片段,且藉由瓊脂糖凝膠再次純化由此得到的編碼Fab之DNA,接著用SfiI限制性酶消化。將消化的Fab片段連接至經SfiI消化的噬菌粒載體中,在16℃下保持隔夜,且藉由乙醇沈澱純化連接產物。使用BTX® ECM® 630電穿孔系統及製造商建議之參數對電感受態TG1大腸桿菌細胞(自Lucigen®獲得)進行電穿孔。對於每一文庫,與0.5μg連接產物/反應進行四至六次電穿孔反應。在每一電穿孔反應之後,立即用2mL回收培養基(自Lucigen®獲得)洗滌比色管並在振盪下,在37℃下保持1小時來回收TG1細胞。添加含有100μg/mL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2YTC)的選擇性培養基2YT,並使TG1細胞生長至OD600為約0.5。以約MOI 10添加M13K07輔助噬菌體並在不振盪情況下,在37℃下感染30分鐘,隨後在振盪下感染30分鐘,且接著添加50μg/mL卡那黴素。振盪下,在30℃下使細胞生長隔夜。藉由在4℃溫度下以8,000rpm離心來收集培養物並丟棄沈澱物。將PEG/NaCl(自Teknova獲得)以4% PEG之最終濃度添加至上清液中。在冰上使噬菌體沈澱1小時,接著以8,000rpm離心以使其沈澱。移除上清液,並將噬菌體溶解於40mL PBS中。以最大速度離心溶液10分鐘以移除任何不溶性物質,接著藉由添加PEG/NaCl並在冰上培育,再次自上清液沈澱出噬菌體。再次藉由離心使噬菌體沈澱並將其懸浮於8mL含15%甘油之PBS中,接著 等分試樣並冷凍。
噬菌體淘選
將噬菌體等分試樣(0.5mL)解凍並與0.5mL含10% BSA之PBS混合以阻斷。將噬菌體添加至一份200μL M280-抗生蛋白鏈菌素(M280SA)珠粒中並在室溫下,在輕柔旋轉下培育1小時。同時,將生物素化r-Tau(r-Tau-生物素,100pmol)添加至另一份200μL M280SA珠粒中並在室溫下,在輕柔旋轉下培育30分鐘,接著用含1% BSA之PBS(PBSA)洗滌珠粒三次,在每次洗滌之間使用磁鐵分開珠粒。接著使用磁鐵將噬菌體溶液與陰性M280SA珠粒分離,並將其添加至載有r-Tau的珠粒中。在輕柔旋轉下培育1小時後,用含有0.1% BSA和0.05% Tween® 20的PBS洗滌珠粒四次,每次洗滌持續5分鐘。使用0.1M甘胺酸(pH 2.7)經30分鐘自珠粒溶離經結合噬菌體;接著用1M Tris(pH 7.5)中和溶離之噬菌體溶液。使用溶離之噬菌體感染10mL生長至對數中期(OD600為約0.5)之TG1大腸桿菌,在37℃且不振盪情況下保持30分鐘,隨後在振盪下保持30分鐘。添加選擇性培養基(2YTC)(40mL體積),並在振盪下,使培養物在37℃下生長1-2小時。此時,培養物之OD600為0.5或更低,且用MOI為約10之M13K07輔助噬菌體感染。感染後,添加50μg/mL卡那黴素且在振盪下,使培養物在30℃下生長隔夜。對於第二輪淘選,用PEG/NaCl使噬菌體沈澱一次且濃縮20倍,接著遵循與上述相同之方案,不過進行更嚴格的洗滌(6x PBST洗滌2次,歷時10分鐘)。在第二輪淘選後,將經感染之TG1細胞鋪至2YTCG板(自Teknova獲得)上以揀選單一集落進行篩選。
經由周質表現產生Fab
揀選來自第二輪淘選輸出之單一集落並將其置放於含有0.5mL 2YTC培養基的96孔深孔板中。密封該等板且振盪下,使其在37℃生長隔夜。為誘導周質Fab表現,將50μL隔夜培養物轉移至每孔含有950μL含自誘導補 充物(自EMD Millipore獲得)之2YTC培養基的新96孔深孔板中。密封該等板且使其在37℃生長隔夜。以4,000rpm離心該等板10分鐘以使細菌沈澱且丟棄培養基。將沈澱物懸浮於0.1mL PPB緩衝液(自Teknova獲得)且在10℃下以1,000rpm振盪一小時,之後向各孔中添加0.3mL水。再振盪30分鐘後,以最大速度離心該等板10分鐘。由此得到的上清液含有可溶性粗Fab供篩選。
篩選結合至r-Tau及p-Tau之Fab
在4℃下,用每孔25μL之0.5μg/mL r-Tau或p-Tau塗佈半量ELISA板(CostarTM)隔夜。使用BioTek®洗板器,用PBST洗滌該等板三次。接著在室溫下,用每孔100μL PBSA阻斷該等板一小時。在用PBST洗滌三次,添加周質表現之Fab(每孔25μL)並培育該等板一小時。隨後,用PBST洗滌該等板三次,並添加每孔25μL含有HRP偶聯之兔抗人類κ(自Bethyl Laboratories獲得)之1:5,000稀釋液的PBSA。在室溫下培育該等板30分鐘,接著用PBST洗滌三次。藉由添加每孔25μL TMB受質(自Thermo Fisher獲得)使該等板顯色並用2N H2SO4淬滅。在BioTek®酶標儀上,在A450下定量信號。針對r-Tau及p-Tau之信號比背景高5倍的孔視為陽性,且再排列來自初級培養物之純系以確定結合(藉由重複ELISA)並對可變區測序。
篩選具有同功型及物種特異性之Fab
基本上如以上所描述進行ELISA,不過使用1μg/mL各重組τ蛋白物種且使用含Fab上清液之1:1稀釋液(在含0.1% BSA、0.05% Tween®之PBS中稀釋)進行塗佈。ELISA之結果顯示於下表1中,該等結果顯示Fab結合至食蟹獼猴τ蛋白及小鼠τ蛋白,且亦結合至磷酸化全長人類τ蛋白及人類τ蛋白同功型。
抗體產生
藉由HEK293細胞短暫轉染,表現呈小鼠-人類嵌合抗體形式的抗τ抗體。利用蛋白質A親和層析法純化IgG。
圖3至圖7描繪針對人類輕鏈(免疫球蛋白κ可變區4(IGKV4)或免疫球蛋白κ可變區2(IGKV2))及重鏈(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3(IGHV3)或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1(IGHV1))序列比對的抗體純系1C7、1A1、1A5、1D10及1G7之序列比對。對於比對,CDR定義係以其序列高變性定義。
嵌合IgG ELISA
用1μg/ml重組τ蛋白、p-Tau或τ蛋白同功型塗佈Nunc® MaxiSorp®微量滴定盤。使用BioTek®洗板器,用PBST洗滌該等板三次,且在室溫下,用每孔200μL PBSA阻斷1小時。在室溫下,在各孔中培育各嵌合IgG抗體之連 續4倍稀釋液1小時。隨後,用PBST洗滌該等板三次,並添加每孔60μL含有HRP偶聯之山羊抗人類IgG Fc二次抗體之1:1,000稀釋液的PBSA。在室溫下培育該等板30分鐘,接著用PBST洗滌三次。藉由添加每孔60μL TMB受質(自Thermo Fisher獲得)使該等板顯色並用650nm ELISA停止溶液淬滅。使用BioTek®酶標儀在A650下定量信號並用PRISM軟體繪製結合曲線。
圖8描繪ELISA之結果,其中測試四種嵌合IgG純系(純系1A5、1C7、1G7及1D10)與全長人類τ蛋白(τ441(2N4R))、過度磷酸化τ441(p-Tau)及人類τ蛋白之其他五種剪接同功型(τ352(0N3R)、τ381(1N3R)、τ410(2N3R)、τ383(0N4R)及τ412(1N4R))的結合。如圖8中所示,所有純系均結合至未磷酸化之全長τ蛋白及p-Tau。此外,所有純系結合至其餘剪接同功型0N3R、1N3R、2N3R、0N4R及1N4R。
另外,在ELISA檢定中測試嵌合IgG純系1A5、1C7、1G7及1D10與小鼠τ蛋白(SEQ ID NO:6)及食蟹獼猴τ蛋白(SEQ ID NO:7)之交叉物種反應性。與相同,全部四個純系均展現的與食蟹獼猴τ蛋白之結合類似於與人類全長τ蛋白之結合。1A5、1G7及1D10純系亦展現與小鼠τ蛋白之結合。亦測試該四個嵌合IgG純系與C末端截短之人類τ蛋白(Tau(1-421);SEQ ID NO:4)及N末端截短之人類τ蛋白(Tau(50-441);SEQ ID NO:5)的結合。發現所有測試純系均結合至在SEQ ID NO:1之胺基酸殘基50-421內的τ蛋白。
所選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分組
使用FortéBio® Octet® RED384儀器,使用FortéBio®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感測器進行抗原決定基分組檢定。在動力學緩衝液(自FortéBio®獲得)中將生物素化重組τ蛋白稀釋至2μg/mL濃度並將其捕捉於個別生物感測器上,保持1分鐘。接著在動力學緩衝液中保持1分鐘以確定基線。將經裝載之生物感測器浸入10μg/mL第一嵌合IgG抗體中直至信號飽和,隨後將其浸入1μg/mL第二 抗體中。第二抗體之結合針對在無第一抗體存在下之總結合正規化。
分組檢定之結果概述於下表2中,結果顯示純系1A5、1G7及1D10分組在一起,而純系1C7屬於單獨組。
所選抗τ抗體之Biacore評估
使用BiacoreTM T200儀器,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測定嵌合IgG抗體1C7、1A1、1A5、1D10及1G7對重組τ蛋白之親和力。BiacoreTM S系列CM5感測器晶片用單株小鼠抗人類IgG(Fc)抗體(來自GE Healthcare之人類抗體捕捉套組)固定。將1μg/mL抗體捕捉於各流槽上,保持1分鐘,並以30μL/min流速注入重組τ蛋白之連續3倍稀釋液。藉由3分鐘締合及10分鐘解離分析各樣品。在每次注射後,使用3M MgCl2使晶片再生。藉由用以類似密度捕捉不相關IgG之流槽減去RU來校正結合反應。使用同時擬合kon及koff之1:1朗謬爾模型(Languir model)進行動力學分析。
如圖9A至9E中所示,純系1C7、1A1、1A5、1D10及1G7皆展現較快締合速率及極慢的解離速率,與對重組τ蛋白之親和力較強相符。
下表3顯示出純系1C7、1A5、1G7、1A1及1D10之結合特性,包括如藉由Biacore所量測的其對重組人類τ蛋白的亞奈莫耳濃度親和力、其對食蟹獼猴及小鼠τ蛋白之結合特異性以及各抗體所識別的一或多個抗原決定基。
使用肽微陣列進行之抗原決定基定位
將全長人類τ蛋白(由微管相關蛋白τ蛋白同功型2基因(MAPT)編碼,胺基酸序列NCBI參考序列編號NP_005901.2,SEQ ID NO:1,變異體名稱「2N4R」)分成15個胺基酸之肽,偏移5個胺基酸(10個胺基酸重疊)。合成肽並一式三份將其共價連接至二氧化矽載片(自JPT Technologies,Berlin,Germany獲得)且斑點大小為0.5mm。在補充有0.05% Tween® 20的含3%牛血清白蛋白之Tris緩衝生理食鹽水(10mM Tris,pH 7.5,150mM NaCl)(3% BSA-TBST)中將嵌合IgG抗體稀釋至5μg/mL濃度。如PepStarTM使用者手冊(JPT Technologies)中所描述,在室溫下使稀釋之抗體結合至印在載片上之肽,保持2小時。在充分洗滌(用TBST洗滌5次,每次5分鐘)後,將載片與二次抗體山羊抗人類IgG(Alexa Fluor® 568偶聯物,1μg/mL於3% BSA-TBST中)一起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在充分洗滌(用TBST洗滌5次,每次5分鐘,接著用超純水洗滌5次,每次5分鐘)後,使載片乾燥隔夜並使用Opera PhenixTM系統在568nm通道中獲取圖像。使用自JPT Technologies獲得的Galviewer軟體以及ImageJ軟體,且對照人類IgG用作標誌,比對圖像與肽陣列定義文件。
抗原決定基定位結果顯示於下圖10及表12中。圖10A描繪純系1C7結合至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的肽,表明殘基111-125足以使抗體結合至τ蛋白。圖10B顯示1A1結合至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251-265及殘基256-270的肽,且最強結合出現在殘基256-270內,表明殘基251-265或殘 基256-270足以使抗體結合至τ蛋白。圖10C亦顯示1A1結合至對應於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的肽,表明殘基346-360足以使抗體結合至τ蛋白。純系1A5、1G7及1D10顯示於純系1A1一致的肽結合譜。
抗原決定基確證及磷酸化研究
合成對應於微陣列上之初始結合位點的肽且其包括關於磷酸絲胺酸抗原決定基之所有列舉。合成具有生物素化N末端及C末端醯胺之肽。純化肽且藉由質譜法確證。接著將自每孔250ng各肽半數連續稀釋之肽結合至塗有抗生蛋白鏈菌素之板。測試於5% BSA TBST中之1μg/mL抗體結合,隨後洗滌並用山羊抗人類HRP進行偵測(如以上在「嵌合IgG ELISA」部分中所描述)。
圖11顯示有關純系1A1、1A5、1D10及1G7之抗原決定基確證及磷酸化研究之結果。對於抗原決定基251-270,量測抗體與未磷酸化PDLKNVKSKIGSTENLKHQP(SEQ ID NO:36)肽、在Ser258或Ser262處磷酸化之PDLKNVKSKIGSTENLKHQP(SEQ ID NO:36)肽,或在Ser258及Ser262處磷酸化之PDLKNVKSKIGSTENLKHQP(SEQ ID NO:36)肽的結合。參看圖11,上圖。1A1、1A5、1D10及1G7抗體均展現出於未磷酸化肽之較強結合,證實該等抗體識別251-270抗原決定基。另外,1A1、1A5、1D10及1G7抗體均展現與至少一種單磷酸化肽之較強結合。1A1亦展現與在Ser258及Ser262處磷酸化之肽的較強結合。
對於抗原決定基346-360,量測抗體與未磷酸化FKDRVQSKIGSLDNI(SEQ ID NO:38)肽、在Ser352或Ser356處磷酸化之FKDRVQSKIGSLDNI(SEQ ID NO:38)肽,或在Ser352及Ser356處磷酸化之FKDRVQSKIGSLDNI(SEQ ID NO:38)肽的結合。參看圖11,下圖。1A1、1A5、1D10及1G7抗體均展現出於未磷酸化肽之較強結合,證實該等抗體識別346-360抗原決定基。另外,1A1抗體展現於各單磷酸化肽之較強結合,而1G7抗體展 現於一種單磷酸化肽(pSer352)之較強結合。
實例2.抗τ抗體之功能表征
本實例說明如本文所描述之抗τ抗體能夠結合至對照及阿茲海默氏病腦溶解產物樣品中之可溶性τ蛋白,且該等抗體藉由人腦溶解產物抑制τ蛋白種子形成。
人腦溶解產物結合
對照及阿茲海默氏病腦樣品係自Banner Health®獲得。將樣品切片且在2mL管及組織破碎儀(在25/s下3分鐘×2)中,使用3mm珠粒將一個約30mg的切片於五體積(w/v)冷PBS(含蛋白酶及磷酸酶抑制劑)中均質化。接著,在4℃下以3,000×g離心所得溶解產物10分鐘並收集作為可溶性部分之上清液。根據製造商之方案進行PierceTM BCA蛋白質檢定及人τ蛋白ELISA(自Life Technologies獲得)以分別測定總蛋白質及總τ蛋白含量。
如以上實例1中所描述,使用嵌合IgG抗體1C7及1A1進行ELISA,不過在4℃下用50μL含有100ng/mL總τ蛋白之可溶性腦溶解產物於PBS(含蛋白酶及磷酸酶抑制劑)中之稀釋液塗佈隔夜。如下表4中所示,抗體純系1C7及1A1能夠在測試的兩種抗體濃度(0.5及5nM)下結合自對照及阿茲海默氏病腦組織獲得的溶解產物樣品中之可溶性τ蛋白。使用抗RSV抗體作為陰性對照。
τ蛋白種子形成檢定
如下所描述,分析嵌合IgG抗體1A1及1C7藉由人腦溶解產物抑制 τ蛋白種子形成之能力。有關實驗設計之簡要綜述顯示於圖12A中。
將FRET感測器細胞(Tau RD P301S FRET生物感測器,目錄號:CRL-3275TM,自ATCC®獲得)以於每孔100μL補充有10% HI-FBS(目錄號:10082-147)、1×MEM非必需胺基酸溶液(目錄號:11-140-050)、1mM丙酮酸鈉(目錄號:11-360-070)及1×青黴素-鏈黴素-麩醯胺酸(目錄號:10-378-016)之DMEM(高葡萄糖DMEM(目錄號:11-965-092)(全部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TM獲得)中每孔30,000個之密度塗鋪於塗有聚D-離胺酸(PDL)之96孔板(Corning® BioCoatTM聚D-離胺酸多孔板,目錄號:356640,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TM獲得)上,並在37℃及5% CO2濃度下培養。塗鋪細胞之後4-5小時,使用Lipofectamine® 2000共轉染含有人類τ蛋白之蛋白質種子及抗τ抗體。在每個孔中,在25μl Opti-MEMTM(目錄號:31-985-088,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TM獲得)中稀釋含1μg總蛋白質(約0.2ng τ蛋白)的來自阿茲海默氏病(AD)患者腦組織或年齡相配之健康對照腦組織(自Banner Health®獲得且使用與以上關於ELISA所描述相同的方案製備)的可溶於PBS之部分,以及抗τ抗體或對照抗RSV抗體(2μg),並在37℃下培育20分鐘。接著,將含0.5μl Lipofecatmine® 2000(目錄號:11-668-019,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TM獲得)的25μL Opti-MEMTM添加至蛋白質-抗體混合物中且再在室溫下培育10分鐘。隨後,用轉染混合物(每孔50μL含蛋白質種子(1μg總蛋白質)之Opti-MEMTM、抗體(2μg)及Lipofectamine® 2000(0.5μl))完全更換FRET感測器細胞之DMEM,並將FRET感測器細胞在37℃及5% CO2濃度下保持24小時。接著,在室溫下,將在存在或不存在抗體下經蛋白質種子轉染之FRET感測器細胞固定於含4% PFA(目錄號:15714-S,Electron Microscopy Sciences)及4%蔗糖(目錄號:S5-3,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TM獲得)之1×PBS(目錄號:P0191,Teknova)中,保持15分鐘,隨後用1×PBS洗滌4次。
對於FRET定量,使用Opera Phenix HighTM內含物篩選系統(Content Screening System)(自PerkinElmer®獲得)獲取固定之FRET感測器細胞(典型地為每孔約10,000個細胞)的圖像,並使用Harmony®軟體(自PerkinElmer®獲得)對圖像定量。為獲取FRET圖像,使用內置式CFP/YFP FRET獲取方案(在425nm下激發,在435-480nm下供體發射,且在500-550nm下受體發射)及處於非共聚焦模式的水浸20×物鏡(NA=1.0)。FRET強度定義為每個像素中受體螢光度與供體螢光度之比率(FRET=受體/供體)。接著計算每個細胞之平均FRET強度且生成在各條件(例如在無抗體下經AD患者腦組織溶解產物轉染之細胞)下顯示平均FRET強度分佈(每個細胞)之直方圖。確定FRET陽性細胞之臨限值設定為無抗體下經健康對照腦組織溶解產物轉染之FRET感測器細胞的最高平均FRET值周圍(典型的平均FRET強度大於2.5或2.6)。對FRET陽性細胞之FRET信號積分(iFRET:積分FRET)並藉由每孔所有細胞之積分FRET強度正規化。
如圖12B中所示,預培育抗τ抗體純系1A1及1C7與腦溶解產物使τ蛋白種子形成及聚集受到抑制。
藥物動力學研究
對野生型6-8週齡雄性C57Bl6小鼠(n=3隻/組)靜脈內給與10mg/kg抗體(1A1或1C7)。在給藥後30分鐘、1天、4天及7天經頜下抽血獲取活體血液。將血液收集於EDTA血漿管中並以14,000rpm離心5分鐘。接著分離血漿以進行後續藥物動力學分析。
使用普通人類IgG檢定(MSD人類IgG套組#K150JLD-4),遵循製造商之方案定量抗體濃度。簡言之,用MSD阻斷劑A阻斷該等板30分鐘並使用Hamilton Nimbus液體處理器,一式兩份將經稀釋之血漿樣品(1:2500)添加至經阻斷之板中。亦分析同一板上之給藥溶液以確定正確劑量。使用四參數邏輯斯蒂回歸(four-parameter logistic regression)擬合標準曲線0.78-200ng/mL IgG。如圖13及下表5中所示,1A1及1C7在預期之IgG範圍內展現活體內藥物動力學特 性且不顯示任何脫靶清除作用。
另外,亦遵循與上述相同之實驗方案,不過在1小時、1天、4天及7天時取得活體血液來量測另外的抗τ純系之血漿藥物動力學特性(表6以及圖26A及26B)。
實例3.嵌合IgG抗體1C7之精確抗原決定基定位
本實例描述抗體1C7之精確抗原決定基定位,由此揭露殘基L114及E115為抗原決定基中之關鍵殘基。
精確抗原決定基定位
將全長野生型τ蛋白及具有單丙胺酸突變之變異體以基因方式與C末端截短之噬菌體衣殼蛋白P3融合且展示於噬菌體粒子上。為進行噬菌體ELISA,在4℃下將60μL含1μg/mL抗τ抗體之PBS塗佈於maxi-sorp 96孔板 上隔夜。次日,用PBST洗滌該板且在室溫下用ELISA緩衝液(含0.5% BSA之PBS)阻斷1小時。在ELISA緩衝液中稀釋新鮮製備的噬菌體粒子且在室溫下將其於板上培育1小時。洗滌該板且接著添加HRP偶聯之抗M13單株偶聯物(GE 27942101),在室溫下再保持一小時。充分洗滌後,用每孔60μL TMB單組分受質使板顯色且當顏色完全顯現(典型地1-5分鐘)時,用每孔60μL之650nm停止溶液停止顯色。以結合信號與來自全長τ蛋白之信號的比率計算與各截短之τ蛋白形式之結合的百分比。
精確抗原決定基定位之結果顯示於圖14A及14B中。全長野生型τ蛋白(SEQ ID NO:1)在L114及E115處之丙胺酸突變消除了抗體1C7與各別突變τ蛋白之結合(圖14A中之框圖)。如由myc標籤結合所指示,L114A及E115A突變不影響蛋白質表現。
實例4.嵌合IgG純系1C7及1A1於小鼠中之活體內劑量研究
本實例描述在小鼠中之抗體劑量研究。
小鼠免疫接種
使用來自PS19系的過度表現人類τ蛋白之小鼠評價嵌合IgG純系1C7及1A1之靶接合。此轉殖基因模型帶有微管相關蛋白τ蛋白之T34同功型,該同功型具有一個N末端***序列及全部由小鼠朊蛋白啟動子驅動的四個編碼人P301S突變之微管結合重複序列(1N4R)。自Jackson Laboratory獲得雌性或雄性半合小鼠(2-4個月大)。對其靜脈內(35mg/kg)或腹膜內(50mg/kg)注射對照IgG、嵌合IgG純系1C7或嵌合IgG純系1A1。經由頜下靜脈收集活體血液。注射後2或7天,用Avertin使小鼠深度麻醉並經由心臟內穿刺收集血液,並藉由以13,000RPM離心10分鐘進行加工以分離出血漿。此外,經由大池收集腦脊髓液(CSF)並目測檢查潛在的血液污染情況。在穿心臟灌注冰冷的PBS後,取出腦組織並急速冷凍。
製備腦(例如海馬體)成分
遵循先前公開之方法且略加修改,製備來自腦組織之可溶性蛋白質提取物。簡言之,對腦組織(或再分割之海馬體)稱重並使用Qiagen組織破碎儀,在9體積高鹽緩衝液(補充有蛋白酶及磷酸酶抑制劑的再組裝(RAB)緩衝液)中均質化。均質化之溶解產物以100,000×g離心30分鐘並保存上清液作為「可溶性部分」。再在RIPA緩衝液中對沈澱物均質化以分析清潔劑可溶部分。使用BCA檢定(Pierce)量測總蛋白質含量。
結合至τ蛋白之抗體的ELISA量測 總τ蛋白
遵照製造商之方案使用可商購的用於人類τ蛋白之MSD套組,或使用小鼠單株抗體HT7捕捉τ蛋白且以生物素化BT2抗體作為偵測抗體的內部開發之ELISA量測來自PS19小鼠腦、血漿及CSF之總人類τ蛋白。簡言之,將2μg/mL PBS稀釋之HT7塗佈於384孔ELISA板上,在4℃下保持隔夜。次日,用TBS-T洗滌板並將2μg/mL腦溶解產物、經稀釋之血漿或經稀釋之CSF添加至板中且在4℃下培育板隔夜。次日,洗滌板並添加0.5μg/mL偵測抗體生物素化之BT2,保持15分鐘。使用1:10000-1:20000之抗生蛋白鏈菌素HRP進行偵測。
經結合τ蛋白
使用改良的以上方案量測結合至治療性嵌合IgG純系1C7及1A1的τ蛋白。簡言之,如上文所述塗板並添加樣品。培育樣品後,洗滌板並以1:5000添加抗人類HRP以偵測抗體結合之τ蛋白。由結合至腦溶解產物、血漿或CSF中之τ蛋白的人類IgG之存在將可能發現陽性信號。
游離τ蛋白
使用改良的上述總τ蛋白檢定量測游離τ蛋白。簡言之,如上文所述 塗板並添加樣品。對於量測游離τ蛋白,產生該治療性抗體之生物素化形式並用作偵測抗體。由於生物素化抗體之結合位點與治療性抗體相同,故僅游離τ蛋白會產生陽性信號,因為結合至治療性抗體之τ蛋白結合位點已被堵塞。使用抗生蛋白鏈菌素HRP作為二次抗體。生成每一抗體對之標準曲線以內插τ蛋白值。所有值均以nM為單位報導且腦τ蛋白針對總腦蛋白質正規化。
圖15A-15D描繪有關嵌合IgG純系1C7及1A1在PS19 τ轉殖基因小鼠中之7天靶接合研究的結果。圖15A略述血漿研究。在注射後,在基線時以及給藥後2天(2d)、4天(4d)及7天(7d)收集血漿樣品。圖15B示出,相較於陰性對照或基準抗τ純系(Ab306或Ab017),嵌合IgG純系1A1及1C7均在血漿中具有預期之PK。圖15C示出,血漿總τ蛋白含量在給藥後2天增加且在給藥後至少7天仍保持較高含量。圖15D示出,經結合τ蛋白含量在給藥後亦增加且此效應在1C7純系中仍持續。
圖16A-16G描繪有關嵌合IgG純系1C7在PS19 τ轉殖基因小鼠中之2天靶接合研究的結果。圖16A略述血漿及腦研究。在基線時收集血漿樣品且在給藥後2天(2d)收集末梢CSF。圖16B-16D示出,相較於陰性對照或基準抗τ抗體Ab017,嵌合IgG純系1C7在血漿及腦中具有預期之PK。圖16E及16F示出,在給藥後2天,嵌合IgG純系1C7及基準抗τ抗體Ab017使血漿總τ蛋白含量(圖16E)及經結合τ蛋白含量(圖16F)顯著增加。圖16G示出,如在給藥後2天,觀察到CSF中經結合τ蛋白增加所指示,嵌合IgG純系1C7亦結合至CNS中之τ蛋白。
AD患者腦脊髓液(CSF)免疫沈澱
患者CSF係購自PrecisionMed。在24℃下,在2% BSA中阻斷蛋白質A珠粒(SureBeads;Bio-Rad)1小時且接著在TBST中洗滌三次。在與抗體一起培育之前,將Tween® 20(0.02%)及不含EDTA之完全蛋白酶抑制劑(Roche)添加 至CSF中。將CSF(50μL)與2μg抗體一起在4℃下培育1小時。接著,將CSF/抗體混合物添加至100μL經阻斷/洗滌之珠粒中並在4℃下培育18小時。收集未結合之部分並用1mL洗滌緩衝液(50mM Tris pH7、100mM NaCl、0.5% TritonX-100)洗滌三次,隨後用1mL PBS洗滌一次。接著,藉由與45μL溶離緩衝液(Pierce)一起培育10分鐘來溶離經結合部分並藉由添加5μL Tris緩衝液(pH 8.8)進行中和。
如圖17中所示,利用ELISA量測未結合(▲)及經結合(●)τ蛋白且每個點表示唯一患者(n=3)且線指示該等值之平均值。虛線表示ELISA檢定之定量下限(LLOQ)。嵌合IgG純系1C7及基準抗τ抗體Ab017能夠自阿茲海默氏病(AD)患者CSF下拉τ蛋白,而抗τ 1A1則不能,表明抗體1A1之抗原決定基不存在或不可接近CSF τ蛋白。
實例5.鼠類抗τ抗體1C7之人類化鼠類抗體及親和力成熟抗體發現及篩選
本實例說明鼠類抗τ抗體IC7之人類化及親和力成熟抗體的設計、產生及表徵。
材料及方法
殘基編號係根據Kabat(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
高變區直接移植至受體人類共同構架上
評估在鼠類抗τ抗體1C7(mu1C7)人類化期間構築的呈IgG形式之變異體。將來自mu1C7之VL及VH區與人類VL κ IV(VLKIV)及人類VH亞群III(VHIII)共同序列比對。來自mu1C7之高變區(HVR)經工程改造至VLKIV及VHIII受體構架中以產生CDR移植變異體。將來自mu1C7 VL區之位置24-34(L1)、50-56(L2)及89-97(L3)移植至VLKIV中。將來自mu1C7 VH區之位置26-35(H1)、 50-65(H2)及93-102(H3)移植至VHIII中(圖3)。HVR定義係根據其序列高變性(Wu及Kabat,J.Exp.Med.132:211-250,1970)、其結構位置(Chothia及Lesk,J.Mol.Biol.196:901-917,1987)及其參與抗原-抗體接觸(MacCallum等人,J.Mol.Biol.262:732-745,1996)來定義。為了評價可能很重要之構架Vernier位置,使選定之Vernier位置回復突變成鼠類序列。Vernier位置包括VH中之S49及S75。合成四種不同形式之VH序列(來自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IDT)之gblocks)並將其選殖至哺乳動物表現載體中。產生四種不同的人類化移植變異體(v1、v2、v3及v4)並利用表面電漿子共振(SPR)分析進行評價。
親和力成熟
本研究中所用的噬菌粒係由處於單個Lac啟動子控制下的2個開放閱讀框組成的單價Fab-g3展示載體。第一個開放閱讀框由OmpA信號序列與受體輕鏈之VL及CL結構域之融合物而組成,且第二個開放閱讀框由PelB信號序列與受體重鏈之VH及CH1結構域之融合物,後接C末端截短之噬菌體衣殼蛋白P3組成。產生CDR移植變異體(hu1C7.v2)作為Fab展示於噬菌體上。
為了提高親和力,產生總計十三個在高變區中含有變化的噬菌體文庫(參見表7)。使用Kunkel突變誘發技術在選定之隨機區域引入序列多樣性。對於NNK隨機化文庫,使用編碼NNK之寡核苷酸,一次一個使高變區中各位置完全隨機變為所有可能的20個胺基酸。彙集位於同一高變區中之位置的寡聚物並對於每一CDR環,產生一個文庫。對於軟性隨機化文庫,藉由使用具有含70%在野生型序列中所見之鹼基及10%在各位置處的其他三個鹼基中之每一個之混合物的寡聚核苷酸,以50%突變率保持高變區中之位置。由此允許使靶區域中之多個殘基同時隨機突變。
產生噬菌體文庫
在37℃下,使設計用於將多樣性引入各高變區中的寡核苷酸在含660ng寡核苷酸、50mM Tris pH 7.5、10mM MgCl2、1mM ATP、20mM DTT及5U聚核苷酸激酶之20μL反應物中獨立地磷酸化1小時。將2μL磷酸化寡核苷酸反應物添加至含500ng Kunkel模板之50mM Tris pH 7.5、10mM MgCl2中,最終體積為25μL。混合物在90℃下黏著1分鐘,在50℃下黏著3分鐘且接著在冰上冷卻。接著,在室溫下,藉由添加0.5μL 10mM ATP、0.5μL 10mM dNTP(dATP、dCTP、dGTP及dTTP各10mM)、1μL 100mM DTT、1μL 10X TM緩衝液(0.5M Tris pH 7.5、0.1M MgCl2)、80U T4連接酶及4U T7聚合酶填充黏著之模板,保持2小時,總體積為30μL。該等經填充且連接之產物接著分別轉型至XL1-blue細胞中。在37℃下,使該等文庫在10mL SOC培養基中復原1小時。添加羧苄西林(50μg/mL)及M13/KO7輔助噬菌體(MOI 10)。在37℃下再培育培養物30分鐘,將其轉移至500mL含50μg/mL羧苄西林及50μg/mL卡那黴素之2YT中並在30℃下生長隔夜。
噬菌體選擇
使用磺基-NHS-LC-生物素(Thermo Scientific),經由游離胺使重組τ蛋白(r-Tau)生物素化。對於生物素化反應,在PBS中使用3倍莫耳過量之生物 素試劑。反應之後在PBS中進行充分透析。
自細胞培養物上清液收集噬菌體並將其懸浮於含1% BSA之PBS中。將噬菌體文庫與生物素化τ蛋白一起在室溫下培育且接著將結合至生物素-r-Tau之噬菌體捕捉於Dynabeads M-280抗生蛋白鏈菌素上,保持5分鐘。用含0.05% Tween 20(PBST)之PBS充分洗滌珠粒並藉由將該等孔與100mM甘胺酸(pH 2.7)一起培育15分鐘來溶離經結合噬菌體。用1.5M Tris pH 8.8中和經溶離之噬菌體,使用TG1細胞和M13/KO7輔助噬菌體擴增,並使其在37℃下於2YT、50μg/mL羧苄西林及50μg/mL卡那黴素中生長隔夜。將自抗原固定珠粒溶離之噬菌體的力價與自不含抗原之珠粒回收的噬菌體之力價相比較以評估富集情況。藉由降低結合期間生物素-r-Tau之濃度(自10nM至0.1nM)及增加與1μM未標記r-Tau溶液之競爭時間(在室溫下自0至2小時)來增加選擇嚴格度。
變異體之SPR評估
藉由293短暫轉染,表現呈IgG形式的鼠類抗τ抗體1C7之人類化變異體(hu1C7變異體)。利用蛋白質A親和層析法純化IgG。使用BiacoreTM T200儀器,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測定各hu1C7 IgG變異體對r-Tau之親和力。BiacoreTM S系列CM5感測器晶片用單株小鼠抗人類IgG(Fc)抗體(來自GE Healthcare之人類抗體捕捉套組)固定。以30μL/min之流速注入各hu1C7變異體之連續3倍稀釋液。藉由3分鐘締合及10分鐘解離分析各樣品。在每次注射後,使用3M MgCl2使晶片再生。藉由用以類似密度捕捉不相關IgG之流槽減去RU來校正結合反應。使用同時擬合kon及koff之1:1朗謬爾模型進行動力學分析。
結果與討論 1C7之人類化
用於使鼠類抗τ抗體1C7人類化之人類受體構架係基於人類VL κ IV共同(VLKIV)序列及人類VHIII共同(VHIII)序列。將鼠類抗τ抗體1C7之VL及 VH區與人類VLKIV及VHIII結構域相比對;鑑別高變區並將其移植至人類受體構架中以產生hu1C7變異體(圖3)。嵌合鼠類抗τ抗體1C7以0.8nM之單價親和力結合至r-Tau。人類化1C7變異體顯示出與r-Tau的弱兩倍之結合且親和力為約1.6nM(表8)。
親和力成熟
研究親和力成熟文庫旨在發現使用在重鏈中含Vernier位置(S49A)之hu1C7.v2構架的進一步改良。使用Kunkle突變誘發技術使各高變區隨機突變(總計13個文庫,有6個NNK文庫及7個軟性隨機突變文庫;表7)。在溶液中利用生物素化r-Tau淘選親和力成熟文庫4輪。藉由降低生物素-r-Tau之濃度(自10至0.1nM)及增加與1μM未標記r-Tau之競爭時間(在室溫下自0至2小時),逐漸增加選擇嚴格度。觀察L1、L3、H1及H3文庫之顯著富集情況。
揀選來自最後一輪之純系進行DNA序列分析。鑑別各CDR中之序列變化(表9A)。藉由293短暫轉染產生呈IgG形式的所選純系及另外的組合變異體。使用BiacoreTM評價結合親和力。觀察到親和力改善之變異體的解離速率改善五倍至十倍。所有變異體均顯示與r-Tau的兩位數至三位數皮莫耳濃度親和力(表10A)。
藉由使表9A中選定之CDR-H1、CDR-L1及CDR-L3序列以及hu1C7.v2之CDR-H2序列(SEQ ID NO:23)中某些胺基酸突變來進行另一輪親和力成熟。鑑別各CDR中之序列變化(表9B)。使用BiacoreTM評價結合親和力(表10B)。
表9B.來自親和力成熟變異體之CDR-H1、CDR-H2、CDR-L1及CDR-L3的序列比對
實例6.抗τ雜交瘤抗體之發現及篩選
本實例說明特異性結合至多種τ蛋白剪接同功型且特異性結合至磷酸化人類τ蛋白及未磷酸化之人類τ蛋白的抗τ雜交瘤抗體之設計、產生及表徵。該等抗體亦在人類τ蛋白與食蟹獼猴τ蛋白之間展現交叉物種反應性。
有關雜交瘤抗τ抗體發現及篩選程序的示意性表示顯示於圖18中。如下文所詳述,用重組磷酸化τ蛋白(p-Tau)對小鼠進行免疫接種,並收集脾細胞及淋巴細胞,且處理B細胞並用於產生雜交瘤文庫。隨後,在初次篩選中選出結合至r-Tau之抗τ抗體。來自初次篩選之陽性匹配進入二次篩選,在該篩選中,藉由ELISA篩選結合至r-Tau、p-Tau及cyno-Tau之抗體。藉由相同方法對五種不同τ蛋白同功型(τ352(0N3R)、τ383(0N4R)、τ381(1N3R)、τ410(2N3R)及τ441(2N4R))、N末端截短之τ蛋白(τ(50-441))及C末端截短之τ蛋白(τ(1-421))上之匹配進行進一步表徵。測試抗體純系之結合親和力及結合特徵並對高親和力抗體 進行抗原決定基定位。
抗原產生 重組τ蛋白
在大腸桿菌BL21(DE3)細胞中產生全長(441個胺基酸長度)重組τ蛋白(r-Tau)。最初產生的r-Tau具有His6-Smt3標籤,該標籤用於親和力純化且隨後經裂解並移除。
活體外r-Tau磷酸化
藉由在室溫下,將重組τ蛋白(r-Tau)與1:1量的PKA及GSK3β於50mM MES(pH 6.8)、100mM NaCl、0.5mM EGTA、5mM MgCl2及1mM ATP中培育24小時,在活體外使r-Tau磷酸化。接著純化磷酸化之r-Tau及p-Tau以移除激酶及內毒素。
小鼠免疫接種
用重組過度磷酸化τ蛋白(p-Tau)對基因敲除小鼠進行免疫接種。免疫接種係經由跡關節或足墊,藉由每週注射含5-10μg抗原之Ribi或弗氏佐劑,直至到超過105之稀釋度時針對r-Tau或p-Tau之血清抗體在ELISA中反應,典型地為約六至八週進行。在無佐劑存在下,經由腹膜內注射對小鼠最後一次加強免疫且在加強免疫後3天將其處死。收集脾以及膕及腹股溝淋巴結,藉由使其通過細胞篩網製成單細胞懸浮液,且接著使用脾細胞及淋巴細胞產生雜交瘤。
雜交瘤文庫之產生
處理自淋巴結收集之B細胞並計數。將其與P3X63Ag8細胞1:1混合並使用BTX Hybrimune電融合裝置使其融合。將融合之雜交瘤塗鋪於每孔含100μL次黃嘌呤-胺基喋呤-胸苷(HAT)選擇培養基之50-96孔板中。一週後,向板中饋入次黃嘌呤胸苷(HT)。兩週後,收集每孔50μL上清液且針對抗原特異性 結合進行篩選。
篩選結合至r-Tau、p-Tau及cyno-Tau之抗體
藉由在4℃下用含1μg/mL r-Tau之PBS塗佈96孔ELISA Nunc板隔夜來進行初次篩選。使用Biotek洗板器,用PBST洗滌該等板三次。將每孔50μL雜交瘤上清液添加至該等板中並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用PBST洗滌板三次。將每孔50μL以1:2000稀釋的二次偵測抗體山羊X m HRP(Southern Biotech)添加至該板中並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在一小時結束時,用PBST洗滌板三次。用每孔50μL TMB受質(Thermo Fisher)使板顯色並用每孔50μL之1N硫酸淬滅。在BioTek®酶標儀上,在A450下定量信號。OD值為關於r-Tau之背景值之三倍的孔視為陽性且進行二次篩選。
在初次篩選中呈陽性之孔進入二次篩選,在該篩選中,藉由ELISA,使用上述有關r-Tau、p-Tau及cyno-Tau之方案,針對結合及交叉反應性進行篩選。利用相同方法對五種不同τ蛋白同功型進行進一步表徵。
圖19A-19C描繪ELISA之結果,其中純系17G2.A1、19F7.C9及24D2.B2均結合至重組τ441(r-Tau)、過度磷酸化之τ441(p-Tau)、食蟹獼猴τ441(cyno-Tau)、人類τ蛋白之剪接同功型(τ352(0N3R)、τ383(0N4R)、τ381(1N3R)、τ410(2N3R)及τ441(2N4R))、N末端截短之τ蛋白(τ(50-441))及C末端截短之τ蛋白(τ(1-421))。純系17G2.A1、19F7.C9及24D2.B2亦皆結合於τ蛋白之中間區域(τ(50-421);SEQ ID NO:1之殘基50-421)。
所選抗τ抗體之Biacore評估
使用BiacoreTM T200儀器,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測定各雜交瘤抗體對r-Tau之親和力。BiacoreTM S系列CM5感測器晶片用多株兔抗小鼠IgG(Fc)抗體(來自GE Healthcare之小鼠抗體捕捉套組)固定。將1μg/mL抗體捕捉於各流槽上,保持1分鐘,並以30μL/min流速注入r-Tau之連續3倍稀釋液。藉由3分鐘締 合及10分鐘解離分析各樣品。每次注射後,使用10mM鹽酸甘胺酸(pH 1.7)使晶片再生。藉由用以類似密度捕捉不相關IgG之流槽減去RU來校正結合反應。使用同時擬合kon及koff之1:1朗謬爾模型進行動力學分析。
如圖20A至20C中所示,純系17G2.A1、19F7.C9及24D2.B2皆展現較快締合速率及較慢的解離速率,與對r-Tau之結合親和力較強相符。下表11進一步顯示純系17G2.A1、19F7.C9及24D2.B2之結合動力學,包括如藉由BiacoreTM所量測的其一位數之奈莫耳濃度結合親和力,此與對r-Tau之親和力較強相符。
使用噬菌體展示進行抗原決定基定位
將全長τ蛋白及截短之τ蛋白以基因方式融合至C末端截短之噬菌體衣殼蛋白P3並將其展示於噬菌體粒子上。為進行噬菌體ELISA,在4℃下將60μL含1μg/mL抗τ抗體之PBS塗佈於maxi-sorp 96孔板上隔夜。次日,用PBST洗滌該板且在室溫下用ELISA緩衝液(含0.5% BSA之PBS)阻斷1小時。在ELISA緩衝液中稀釋新鮮製備的噬菌體粒子且在室溫下將其於板上培育1小時。洗滌該板且接著添加HRP偶聯之抗M13單株偶聯物(GE 27942101),在室溫下再保持一小時。充分洗滌後,用每孔60μL TMB單組分受質使板顯色且當顏色完全顯現(典型地1-5分鐘)時,用每孔60μL之650nm停止溶液停止顯色。以結合信號與來自全長τ蛋白之信號的比率計算與各截短之τ蛋白之結合的百分比。
使用肽微陣列進行之抗原決定基定位
將全長人類τ蛋白(由微管相關蛋白τ蛋白同功型2基因(MAPT)編碼, 胺基酸序列NCBI參考序列編號NP_005901.2,SEQ ID NO:1,變異體名稱「2N4R」)分成15個胺基酸之肽,偏移5個胺基酸(10個胺基酸重疊)。合成肽並一式三份將其共價連接至二氧化矽載片(自JPT Technologies,Berlin,Germany獲得)且斑點大小為0.5mm。在補充有0.05% Tween® 20的含3%牛血清白蛋白之Tris緩衝生理食鹽水(10mM Tris,pH 7.5,150mM NaCl)(3% BSA-TBST)中將抗體muIgG稀釋至30μg/mL濃度。如PepStarTM使用者手冊(JPT Technologies)中所描述,在室溫下使稀釋之抗體結合至印在載片上之肽,保持2小時。在充分洗滌(用TBST洗滌5次,每次5分鐘)後,將載片與二次抗體(驢抗小鼠IgG,Alexafluor 647偶聯物,5μg/mL於3% BSA-TBST中)一起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在充分洗滌(用TBST洗滌5次,每次5分鐘;超純水洗滌5次,每次5分鐘)後,在氮氣流下乾燥載片並在Opera Phenix上於647nm通道中獲取圖像。使用自JPT Technologies獲得的Galviewer軟體以及ImageJ軟體,且對照小鼠IgG用作標誌,比對圖像與肽陣列定義文件。
AD患者腦脊髓液(CSF)免疫沈澱
患者CSF係購自PrecisionMed。在24℃下,在2% BSA中阻斷蛋白質A珠粒(SureBeads;Bio-Rad)1小時且接著在TBST中洗滌三次。在與抗體一起培育之前,將Tween® 20(0.02%)及不含EDTA之完全蛋白酶抑制劑(Roche)添加至CSF中。將CSF(50μL)與2μg抗體一起在4℃下培育1小時。接著,將CSF/抗體混合物添加至100μL經阻斷/洗滌之珠粒中並在4℃下培育18小時。收集未結合之部分並用1mL洗滌緩衝液(50mM Tris pH7、100mM NaCl、0.5% TritonX-100)洗滌三次,隨後用1mL PBS洗滌一次。接著,藉由與45μL溶離緩衝液(Pierce)一起培育10分鐘來溶離經結合部分並藉由添加5μL Tris緩衝液(pH 8.8)進行中和。
如圖21中所示,基準抗τ Ab017及抗τ 17G2.A1均能夠結合大量來 自阿茲海默氏病(AD)患者之人類CSF中的τ蛋白。每個點表示唯一的AD患者樣品且每條線指示陰性對照、Ab017及抗τ 17G2.A1各三個樣品之平均值。
實例7. 17G2.A1之抗原決定基定位確證 直接結合ELISA
合成呈N末端生物素化之肽形式的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186-205的肽(GEPPKSGDRSGYSSPGSPGT;SEQ ID NO:178)。用中性鏈親和素(neutravidin)(1μg/ml)塗佈ELISA板(Coming 3690)並阻斷(3% BSA/TBST)。自1μg/mL開始,以0.5 log稀釋度將該等肽稀釋於3% BSA/TBST中,並使其結合至中性鏈親和素塗佈之板。在所有步驟之間用PBST洗滌板5次。在3% BSA/TBST中將17G2.A1稀釋至5μg/mL並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隨後將其與在BSA/TBST中以1/5000稀釋的抗小鼠IgG-HRP(Novex)一起在室溫下培育45分鐘。用50μL 1-step TMB Ultra使ELISA顯色。
競爭結合ELISA
用自5μg/mL開始以0.5 log稀釋度稀釋的重組τ蛋白(r-Tau)(τ441;SEQ ID NO:1)(Ceptor製造)塗佈ELISA板(Corning 3690),並用3% BSA/TBST阻斷。用3% BSA/TBST將17G2.A1稀釋至2.5μg/mL並將其與自50μg/mL以每步驟0.5 log遞減至0μg/mL之濃度的17G2.A1肽(如上文所述)一起在室溫下共培育1小時。接著在室溫下,將板與在BSA/TBST中1/5000稀釋的抗小鼠IgG-HRP(Novex)一起培育45分鐘。在所有步驟之間用PBST洗滌板5次。用50μL 1-step TMB Ultra使ELISA顯色。
直接結合及競爭結合ELISA之結果顯示於圖22A及22B中。抗τ抗體17G2.A1展示特異性結合至在SEQ ID NO:1之胺基酸186-205內的抗原決定基。另外,當將r-Tau固定於板上時,抗原決定基肽GEPPKSGDRSGYSSPGSPGT(SEQ ID NO:178)以劑量依賴性方式競爭結合17G2.A1。
實例8.結合至TfR之經修飾Fc多肽
本實例描述實現轉鐵蛋白受體(TfR)結合及跨血腦屏障(BBB)轉運的Fc多肽修飾。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本部分中之胺基酸殘基位置係基於有關人類IgG1野生型Fc區之EU索引編號進行編號。在位置384、386、387、388、389、390、413、416及421處包含修飾的Fc多肽之產生及表徵(CH3C純系)
如下文所述,產生含有在包括胺基酸位置384、386、387、388、389、390、413、416及421之位置中引入修飾之Fc區的酵母文庫。結合至TfR之示例性純系顯示於表13及14中。
在另外兩輪分選後,對單個純系測序並鑑別出四個獨特序列。該等序列在388位始終具有Trp,且在421位皆藉由芳族殘基(亦即,Trp、Tyr或His)。在其他位置存在較大多樣性。
在CHO或293細胞中將選自該文庫之四個純系表現為Fc與Fab片段之融合物形式,並藉由蛋白質A及尺寸排阻層析法純化,且接著利用ELISA針對在存在或不存在全鐵轉鐵蛋白(holo-Tf)下與人類TfR之結合進行篩選。該等純系均結合至人類TfR且添加過量(5μM)holo-Tf不影響該結合。亦測試純系與內源性表現人類TfR之293F細胞的結合。該等純系結合至293F細胞,但總體結合大體上不如高親和力陽性對照。
接下來,使用純系CH3C.3作為測試純系,測試純系是否能內化於TfR表現細胞中。使黏附HEK 293細胞在96孔板中生長至約80%匯合,移除培養基且添加1μM濃度樣品:純系CH3C.3、抗TfR基準陽性對照抗體(Ab204)、抗BACE1基準陰性對照抗體(Ab107)及人類IgG同型對照(自Jackson Immunoresearch獲得)。在37℃及8% CO2濃度下培育該等細胞30分鐘,接著洗 滌,用0.1% TritonTM X-100透性化,並用抗人類IgG-Alexa Fluor® 488二次抗體染色。再次洗滌後,在高內含物螢光顯微鏡(亦即,Opera PhenixTM系統)下獲取細胞圖像,並定量每個細胞之斑點數。在1μM下,純系CH3C.3顯示與陽性抗TfR對照類似的內化傾向,而陰性對照不顯示內化作用。
純系之進一步工程改造
使用軟性隨機突變方法,產生另外的文庫以提高初始匹配針對人類TfR之親和力,其中基於初始四個匹配中的每一個產生DNA寡核苷酸以引入軟性突變誘發。鑑別出結合TfR之另外的純系並進行選擇。所選純虛分為兩個綜合序列組。第1組純系(亦即,純系CH3C.18、CH3C.21、CH3C.25及CH3C.34)具有在384位半保守之Leu、在386位之Leu或His以及在387位及389位分別保守及半保守之Val,且在413位、416位及421位分別具有半保守之P-T-W基元。第2組純系具有在384位之保守Tyr、在位置386-390處之基元TXWSX並且在413位、416位及421位分別具有保守基元S/T-E-F。在另外的研究中,使用純系CH3C.18及CH3C.35作為各序列組之代表性成員。
抗原決定基定位
為了確定工程改造之Fc區是否結合至TfR之頂端結構域,在噬菌體表面上表現TfR頂端結構域。為正確摺疊並展示頂端結構域,須截短一個環並且序列需要進行環狀變換。將純系CH3C.18及CH3C.35塗佈於ELISA板上並遵循噬菌體ELISA方案。簡言之,在用1% PBSA洗滌並阻斷後,添加噬菌體展示之稀釋液並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隨後洗滌板並添加抗M13-HRP,且再次洗滌之後,用TMB受質使板顯色並用2N H2SO4淬滅。在本檢定中,純系CH3C.18及CH3C.35均結合至頂端結構域。
互補位定位
為瞭解Fc結構域中對於TfR結合最重要之殘基,產生一系列突變體 純系CH3C.18及純系CH3C.35 Fc區,其中各突變體在TfR結合區中有一個位置回復突變成野生型。所得變異體重組表現為Fab-Fc融合物形式且測試其與人類或食蟹獼猴TfR之結合。對於純系CH3C.35,位置388及421對於結合很重要;該等位置回復突變成野生型完全消除與人類TfR之結合。
成熟純系之結合表徵
如上文所述,利用純化之Fab-Fc融合物及塗佈於板上的人類或食蟹獼猴TfR進行結合ELISA。來自純系CH3C.18成熟文庫之變異體,即純系CH3C.3.2-1、純系CH3C.3.2-5及純系CH3C.3.2-19以大致相等的EC50值結合人類及食蟹獼猴TfR,而親本純系CH3C.18及CH3C.35與人類TfR之結合比與食蟹獼猴TfR之結合強10倍。
接下來,測試經修飾Fc多肽是否內化於人類及猴細胞中。使用上述方案,測試在人類HEK 293細胞及恆河猴LLC-MK2中之內化情況。類似地結合人類及食蟹獼猴TfR之變異體,即純系CH3C.3.2-5及CH3C.3.2-19相較於純系CH3C.35在LLC-MK2細胞中具有明顯改善之內化作用。
純系之進一步工程改造
針對其他親和力成熟純系CH3C.18及CH3C.35之進一步工程改造涉及添加另外的突變至經由直接相互作用、第二殼相互作用或結構穩定化增強結合之位置。此目的係經由產生「NNK步行(NNK walk)」或「NNK補丁(NNK patch)」文庫並進行選擇來實現。NNK步行文庫涉及使互補位附近之殘基逐一發生NNK突變。藉由觀察結合至FcγRI(PDB ID:4W4O)之Fc的結構,鑑別出初始修飾位置附近的44個殘基作為詢問之候選物。具體言之,將以下殘基作為NNK突變誘發之靶:K248、R255、Q342、R344、E345、Q347、T359、K360、N361、Q362、S364、K370、E380、E382、S383、G385、Y391、K392、T393、D399、S400、D401、S403、K409、L410、T411、V412、K414、S415、Q418、Q419、G420、 V422、F423、S424、S426、Q438、S440、S442、L443、S444、P4458、G446及K447。使用Kunkel突變誘發技術產生44個單點NNK文庫,且彙集產物並如以上關於其他酵母文庫所描述,經由電穿孔將其引入酵母中。
組合該等微型文庫(其各自具有一個位置突變,產生20種變異體)產生一個小型文庫,該文庫係使用酵母表面展示引起較高親和力結合的任何位置進行選擇。如上文所述,使用TfR頂端結構域蛋白質進行選擇。在三輪分選之後,對來自富集酵母文庫之純系進行測序,並鑑別出若干「熱點」位置,其中某些點突變明顯改善與頂端結構域蛋白質之結合。對於純系CH3C.35,該等突變包括E380(突變成Trp、Tyr、Leu或Gln)及S415(突變成Glu)。純系CH3C.35單突變體及組合突變體之序列陳述於SEQ ID NO:207-218中。對於純系CH3C.18,該等突變包括E380(突變成Trp、Tyr或Leu)及K392(突變成Gln、Phe或His)。純系CH3C.18單突變體之序列陳述於SEQ ID NO:201-206中。
改善純系CH3C.35親和力之其他成熟文庫
如關於先前之酵母文庫所描述,產生另一文庫,以鑑別NNK步行文庫中之突變組合,同時在其周圍添加若干另外的位置。在此文庫中,YxTEWSS(SEQ ID NO:635)及TxxExxxxF(SEQ ID NO:636)保持不變,且有六個位置完全隨機突變:E380、K392、K414、S415、S424及S426。包括位置E380及S415係因為其係NNK步行文庫中之「熱點」。包括位置K392、S424及S426係因為其構成可以定位結合區之核心的一部分,而選擇K414係因為其鄰近415位。
如先前所描述,僅用食蟹獼猴TfR頂端結構域分選該文庫。五輪分選後,對富集之池進行測序,且所鑑別之獨特純系之經修飾區域的序列陳述於SEQ ID NO:222-239中。
設計下一批文庫以進一步研究主要結合互補位中可接受之多樣性。用NNK密碼子使初始位置(384、386、387、388、389、390、413、416及421) 中之每一個加該兩個熱點(380及415)個別地隨機突變以在酵母上產生一系列單位置飽和突變誘發文庫。此外,使每個位置個別地回復突變成野生型殘基,並將該等個別純系展示於酵母上。注意到,位置380、389、390及415是在回復突變成野生型殘基後與TfR保持顯著結合的唯一位置(關於413回復突變成野生型觀察到有一些殘留但明顯減弱的結合)。
針對人類TfR頂端結構域對單位置NNK文庫進行三輪分選以收集約前5%之結合物,且接著對來自各文庫之至少16個純系進行測序。結果指示在純系CH3C.35之背景下各位置處可以接受而不會明顯減弱與人類TfR之結合的胺基酸。概述於下:位置380:Trp、Leu或Glu;位置384:Tyr或Phe;位置386:僅Thr;位置387:僅Glu;位置388:僅Trp;位置389:Ser、Ala或Val(儘管野生型Asn殘基看來保持一定結合,但其未出現在後續文庫分選中);位置390:Ser或Asn;位置413:Thr或Ser;位置415:Glu或Ser;位置416:僅Glu;及位置421:僅Phe。
以上殘基當作為單一變化或組合變化取代至純系CH3C.35中時,表示保持與TfR頂端結構域之結合的互補位多樣性。在該等位置具有突變的純系包括表14中所示之該等純系,且該等純系之CH3結構域的序列陳述於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
實例9.可經修飾以實現TfR結合之另外的Fc位置
產生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TfR)之另外的經修飾Fc多肽,該等多肽在Fc區中之替代位置,例如在以下位置具有修飾:位置274、276、283、285、286、287、288及290(CH2A2純系);位置266、267、268、269、270、271、295、297、298及299(CH2C純系);位置268、269、270、271、272、292、293、294及300(CH2D純系);位置272、274、276、322、324、326、329、330及331(CH2E3純系);或位置345、346、347、349、437、438、439及440(CH3B純系)。
結合至TfR之示例性CH3B純系陳述於SEQ ID NO:289-293中。結合至TfR之示例性CH2A2純系陳述於SEQ ID NO:394-398中。結合至TfR之示例性CH2C純系陳述於SEQ ID NO:299-303中。結合至TfR之示例性CH2D純系陳述於SEQ ID NO:304-308中。結合至TfR之示例性CH2E3純系陳述於SEQ ID NO:309-313中。
實例10.包含經修飾Fc多肽之抗τ抗體的結合 產生抗τ Fab與BBB滲透性Fc多肽之融合物
藉由將純系1C7之Fd(VH+CH1區)選殖至表現載體中來構築兩條重鏈中之第一條,該表現載體包含工程改造成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且亦包含「節」突變(T366W)以防止同二聚化且促進與包含「孔」突變(T366W/L368A/Y407V)之Fc異二聚化的Fc。Fc亦包含L234A、L235A及P329G取代(根據EU編號方案)以改變效應子功能。該兩條重鏈中之第一條係設計成表現序列SEQ ID NO:317。
藉由將純系1C7之Fd(VH+CH1區)選殖至表現載體中來構築兩條重鏈中之第二條,該表現載體包括含「孔」突變(T366W/L368A/Y407V)但缺乏轉 鐵蛋白受體結合突變之Fc。Fc亦包含L234A、L235A及P329G取代(根據EU編號方案)以改變效應子功能。該兩條重鏈中之第二條係設計成表現序列SEQ ID NO:316。
使用含對應於序列SEQ ID NO:315之聚核苷酸的表現載體構築輕鏈。
將1:1:2比率(第一條重鏈:第二條重鏈:輕鏈)的包含編碼前述序列SEQ ID NO:315-317之聚核苷酸的載體以共轉染至ExpiCHO或Expi293中。依序用蛋白質A層析法、製備型尺寸排阻層析法(SEC)及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之方法純化所表現之抗體(在本文中稱為「1C7/3C.35.21」)。
τ蛋白/轉鐵蛋白受體(TfR)結合
使用FortéBio® Octet® RED384儀器及FortéBio®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感測器(FortéBio,18-5019)評價重組τ蛋白及TfR與1C7/3C.35.21之同時結合。在動力學緩衝液(自FortéBio®獲得)中將生物素化重組τ蛋白稀釋至10μg/mL濃度並將其捕捉於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感測器上,保持70秒。接著在動力學緩衝液中保持1分鐘以確定基線。隨後,將抗τ抗體1C7/3C.35.21(50μg/mL)結合至固定之重組τ蛋白。接著,將經裝載之生物感測器浸入動力學緩衝液中以建立新基線。在存在或不存在預先結合之重組τ蛋白或1C7/3C.35.21下,在感測器上量測重組人類TfR(50ng/mL)之結合1分鐘。
抗τ抗體1C7/3C.35.21之Biacore評估
使用BiacoreTM T200儀器,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測定抗τ抗體1C7/3C.35.21對重組τ蛋白及TfR之親和力。使用與先前實例中所述類似的實驗方案。
τ蛋白種子形成實驗 細胞培養及檢定
將FRET感測器細胞(Tau RD P301S FRET生物感測器,目錄號:CRL-3275,ATCC)以於每孔100μL補充有10% HI-FB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10082-147)、1×MEM非必需胺基酸溶液(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11-140-050)、1mM丙酮酸鈉(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11-360-070)及1×青黴素-鏈黴素-麩醯胺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10-378-016)之DMEM(高葡萄糖DME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11-965-092)中每孔30,000個之密度塗鋪於塗有聚D-離胺酸(PDL)之96孔板(Corning BioCoat聚D-離胺酸多孔板,目錄號:356640)上,並在37℃及5% CO2濃度下培養。
塗鋪細胞後四至五小時,使用Lipofectamine 2000共轉染人類AD患者腦溶解產物及包括陰性對照、嵌合IgG純系1C7及抗τ抗體1C7/3C.35.21在內各種抗體之可溶部分。在25μL OPTI-ME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31-985-088)中稀釋含有1μg總蛋白質(約0.2ng τ蛋白)的來自AD患者腦或年齡相配之健康對照腦的可溶於PBS之部分及該等抗體(2μg),並在37℃下培育20分鐘。接著,將含0.5μl Lipofecatmine 2000(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11-668-019)的25μL OPTI-MEM添加至蛋白質-抗體混合物中且再在室溫下培育10分鐘。對於每個孔,用轉染混合物完全更換培養基,並將FRET感測器細胞在37℃及5% CO2下保持24小時。接著,在室溫下,將在存在或不存在抗體下經蛋白質種子轉染之FRET感測器細胞固定於含4% PFA(Electron Microscopy Sciences;目錄號:15714-S)及4%蔗糖(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S5-3)之1×PBS(Teknova,目錄號:P0191)中,保持15分鐘,隨後用1×PBS洗滌4次。接著,在室溫下,含0.2% TritonX-100之1x PBS中用CellMask深紅漿膜染色劑(Deep Red Plasma Membrane Stain)(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C10046)對細胞染色,保持10分鐘,隨後立即獲取圖像,接著用1×PBS洗滌2次。
FRET定量
使用Opera Phenix高內含物篩選系統(PerkinElmer)獲取固定之FRET感測器細胞的圖像並使用Harmony軟體(PerkinElmer)對圖像定量。為獲取FRET圖像,使用內置式CFP/YFP FRET獲取方案(在425nm下激發,在435-480nm下供體發射,且在500-550nm下受體發射)、Alexa647獲取方案(在640nm下激發,且在650-760nm下發射)及處於非共聚焦模式的水浸20×物鏡(NA=1.0)。FRET強度定義為每個像素中受體螢光度與供體螢光度之比率(FRET=受體/供體)。細胞係藉由Cell Mask染色確定。接著計算每個細胞之平均FRET強度且生成在各條件(例如在無抗體下經AD患者腦轉染之細胞)下顯示平均FRET強度分佈(每個細胞)之直方圖。確定FRET陽性細胞之臨限值任意地設定為無抗體下經健康對照受試者腦轉染之FRET感測器細胞的最高平均FRET值周圍(典型的平均FRET強度大於2.5或-2.6)。對FRET陽性細胞之FRET信號積分(iFRET:積分FRET)並藉由每孔所有細胞之積分FRET強度正規化。
結果
圖23A-23C顯示結合至人類τ蛋白及人類TfR之抗τ抗體1C7/3C.35.21及嵌合IgG純系1C7的SPR分析。抗τ抗體1C7/3C.35.21結合至τ蛋白及TfR兩者。1C7/3C.35.21對τ蛋白之結合親和力與嵌合IgG純系1C7對τ蛋白之親和力相當。圖24顯示,抗τ抗體1C7/3C.35.21能夠同時結合至τ蛋白及TfR。生物素-τ蛋白先結合至Octet抗生蛋白鏈菌素感測器,且接著將感測器尖端依序浸入1C7/3C.35.21及TfR溶液中。圖24中之代表性感測圖顯示,1C7/3C.35.21結合至τ蛋白及TfR(跡線A)或單獨τ蛋白(跡線B)。在無1C7/3C.35.21存在下未觀察到τ蛋白與TfR之間之相互作用(跡線C)且1C7/3C.35.21及TfR均不非特異性結合至感測器尖端(跡線D)。圖25顯示,抗τ抗體1C7/3C.35.21阻止HEK293T細胞中τ蛋白種子形成。AD腦溶解產物在τ蛋白生物感測器FRET中接種而引起τ蛋白聚集且藉由添加嵌合IgG純系1C7 (τ1C7)或1C7/3C.35.21(τ1C7/3C.35.21)阻斷此接種作用。
實例11.方法 產生噬菌體展示文庫
合成編碼野生型人類Fc序列的DNA模板並將其併入噬菌粒載體中。噬菌粒載體含有ompA或pelB前導序列、Fc***序列與c-myc及6×His抗原決定基標籤之融合物,以及琥珀終止密碼子,後接M13衣殼蛋白pIII。
產生在所需修飾位置處含有「NNK」三密碼子之引子,其中N係任何DNA鹼基(亦即,A、C、G或T)且K係G或T。或者,使用進行「軟」隨機突變之引子,其中在每一隨機突變位置使用對應於70%野生型鹼基及10%其他三個鹼基中之每一個的鹼基混合物。藉由以PCR擴增Fc區中對應於隨機突變區域之片段,且接著使用含SfiI限制性位點之末端引子組裝,隨後用SfiI消化並連接至噬菌粒載體中來產生文庫。或者,使用該等引子進行Kunkel突變誘發。將連接之產物或Kunkel產物轉型至電感受態TG1大腸桿菌細胞(自Lucigen®獲得)中。在回收並生長隔夜後,用M13K07輔助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細胞,之後用5% PEG/NaCl使文庫噬菌體沈澱,將其再懸浮於含15%甘油之PBS中,並冷凍待用。典型文庫大小在約109至約1011個轉型體範圍內。經由pIII融合之Fc與未連接至pIII之可溶性Fc(該可溶性Fc係由於琥珀終止密碼子在pIII之前而產生)之間配對,將Fc二聚體展示於噬菌體上。
產生酵母展示文庫
合成編碼野生型人類Fc序列的DNA模板並將其併入酵母展示載體中。對於CH2及CH3文庫,將Fc多肽展示於Aga2p細胞壁蛋白質上。兩種載體均含有具有Kex2裂解序列之前原前導肽,及c-Myc抗原決定基標籤與Fc末端之融合物。
使用與關於噬菌體文庫所描述之方法類似的方法,不過用含該載體 同源末端之引子進行片段擴增來組裝酵母展示文庫。將線性化載體及組裝之文庫***序列經電穿孔放入新鮮製備之電感受態酵母(亦即,EBY100菌株)中。電穿孔方法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的。在選擇性SD-CAA培養基中回收之後,使酵母生長至匯合並分離兩次,接著藉由轉移至SG-CAA培養基中誘導蛋白質表現。典型文庫大小在約107至約109個轉型體範圍內。藉由相鄰展示之Fc單體配對來形成Fc二聚體。
噬菌體選擇之通用方法
噬菌體方法改編自Phage Display:A Laboratory Manual(Barbas,2001)。另外的方案詳情可自該參考文獻獲得。
板分選法
將人類TfR靶塗佈於MaxiSorp®微量滴定板上(典型地1-10μg/mL於PBS中,200μL),在4℃下保持隔夜。所有結合均在室溫下進行,除非另外說明。將噬菌體文庫添加至各孔中並培育隔夜進行結合。用含0.05% Tween® 20之PBS(PBST)充分洗滌微量滴定孔並藉由將該等孔與酸(典型地為50mM HCl及500mM KCl,或100mM甘胺酸,pH 2.7)一起培育30分鐘來溶離經結合噬菌體。用1M Tris(pH 8)中和經溶離之噬菌體,並使用TG1細胞和M13/KO7輔助噬菌體擴增,並使其在37℃下於含50μg/mL羧苄西林及50μg/mL卡那黴素之2YT中生長隔夜。將自含靶孔溶離之噬菌體的力價與自不含靶孔回收之噬菌體的力價相比較來評估富集情況。隨後藉由縮短結合期間之培育時間以及增加洗滌時間及洗滌次數來增加選擇嚴格度。
珠粒分選法
使用NHS-PEG4-生物素(自PierceTM獲得),經由游離胺使抗原生物素化。對於生物素化反應,在PBS中使用3倍至5倍莫耳過量之生物素試劑。用Tris淬滅反應,隨後在PBS中充分透析。將生物素化抗原固定於塗有抗生蛋白 鏈菌素之磁珠(亦即,自Thermo Fisher獲得的M280-抗生蛋白鏈菌素珠粒)上。將噬菌體展示文庫與塗有抗原之珠粒一起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接著移除未結合之噬菌體並用PBST洗滌珠粒。藉由與含500mM KCl(或0.1M甘胺酸,pH 2.7)之50mM HCl一起培育30分鐘溶離經結合噬菌體,且接著如上文關於板分選所描述進行中和及繁殖。
在三輪至五輪淘選後,藉由在噬菌體上表現Fc或在大腸桿菌周質中可溶性表現Fc來篩選單一純系。該等表現方法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的。使個別噬菌體上清液或周質提取物暴露於塗有抗原或陰性對照的經阻斷ELISA板上且隨後,對於周質提取物使用HRP偶聯之山羊抗Fc(自Jackson Immunoresearch獲得)或對於噬菌體使用抗M13(GE Healthcare)進行偵測,接著用TMB試劑(自Thermo Fisher獲得)顯色。將OD450值為背景值約5倍的孔視為陽性純系並測序,之後,將一些純系表現為可溶性Fc片段或Fc片段與Fab片段之融合物形式。
酵母選擇之通用方法 珠粒分選(磁性輔助之細胞分選(magnetic-assisted cell sorting,MACS)方法
以與Ackerman等人,2009 Biotechnol.Prog.25(3),774中所描述類似之方法進行MACS及FACS選擇。用生物素化抗原標記抗生蛋白鏈菌素磁珠(例如來自Thermo Fisher之M-280抗生蛋白鏈菌素珠粒)並將其與酵母(典型地5-10×文庫多樣性)一起培育。移除未結合之酵母,洗滌珠粒,並使經結合酵母在選擇性培養基中生長並誘導用於後續數輪選擇。
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方法
用抗c-Myc抗體標記酵母以監測表現及生物素化抗原(濃度隨分選次數而變化)。在一些實驗中,為增強相互作用之親合力,將抗原與抗生蛋白鏈菌素-Alexa Fluor® 647預混合。在其他實驗中,在與抗生蛋白鏈菌素-Alexa Fluor® 647結合並洗滌後,偵測生物素化抗原。使用FACS Aria III細胞分選儀分選經 結合之單一酵母。使分選之酵母在選擇性培養基中生長,接著誘導用於後續數輪選擇。
在獲得富集之酵母群後,將酵母塗鋪於SD-CAA瓊脂板上並使單一集落生長並誘導表現,接著如上文所描述進行標記以確定其結合至靶的傾向。隨後對結合抗原之陽性單一純系進行測序,之後,一些純系表現為可溶性Fc片段或Fc片段與Fab片段之融合物形式。
通用篩選方法 藉由ELISA篩選
自淘選輸出物選擇純系且使其在96孔深孔板各孔中生長。該等純系使用自動誘導培養基(自EMD Millipore獲得)誘導周質表現,或用輔助噬菌體感染以將個別Fc變異體噬菌體展示於噬菌體上。使培養物生長隔夜且離心以使大腸桿菌沈澱。對於噬菌體ELISA,直接使用含噬菌體之上清液。對於周質表現,將沈澱物再懸浮於20%蔗糖中,隨後用水以4:1稀釋,並在4℃下振盪1小時。對板離心以使固體沈澱且上清液用於ELISA中。
用典型地0.5mg/mL抗原塗佈ELISA板隔夜,接著用1% BSA阻斷,隨後添加噬菌體或周質提取物。在培育1小時並洗掉經結合蛋白質之後,添加HRP偶聯之二次抗體(亦即,抗Fc或抗M13,分別針對可溶性Fc或噬菌體展示之Fc)並培育30分鐘。再次洗滌板,且接著用TMB試劑顯色並用2N硫酸淬滅。使用酶標儀(BioTek®)定量在450nm下之吸光度並在適用時,使用Prism軟體繪製結合曲線。將測試純系之吸光度信號與陰性對照(不含Fc之噬菌體或周質提取物)相比較。在一些檢定中,在結合步驟期間添加典型地大量莫耳過量(大於10倍過量)的可溶性轉鐵蛋白或其他競爭劑。
藉由流式細胞測量術篩選
將Fc變異體多肽(在噬菌體上、周質提取物中或以與Fab片段之融合 物形式可溶地表現)添加至96孔V形底培養板(每孔約100,000個細胞於PBS+1%BSA(PBSA)中)中,並在4℃下培育1小時。隨後對板離心並移除培養基,且接著用PBSA洗滌細胞一次。將細胞再懸浮於含二次抗體(典型地山羊抗人類IgG-Alexa Fluor® 647(自Thermo Fisher獲得))之PBSA中。30分鐘後,對板離心並移除培養基,用PBSA洗滌細胞1-2次,且接著在流式細胞儀(亦即,FACSCantoTM II流式細胞儀)上讀取板。使用FlowJo軟體計算各條件下之中值螢光度值並用Prism軟體繪製結合曲線。
若出現矛盾,表(例如表14)中描述的各純系之胺基酸取代指示在該純系之登記位置處之胺基酸取代,而非序列表中陳述之序列中所見的胺基酸。
應瞭解,本文所述之實例及實施例僅出於說明的目的,並且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提出根據該等實例及實施例的各種修改或改變,且該等修改及改變均包括在本申請案精神及範圍以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Claims (205)

  1. 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11-125內的抗原決定基的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互補決定區(CDR):(a)與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26及4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6及4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43及5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43及5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44、46及5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44、46及5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 (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26及4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43及5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44、46及5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b)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b)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4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 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4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b)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46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4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4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4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21及40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25、41及45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2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2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21及40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25、41及45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2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2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40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互補決定區(CDR):(a)與SEQ ID NO:22、150-154、420-437、586、587、617及62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2、150-154、420-437、586、587、617及62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 (b)與SEQ ID NO:23、438-443、588及62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438-443、588及62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155及62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155及62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26、156-158、444-459及61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6、156-158、444-459及61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及6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及62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159-162、460-462、619及624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159-162、460-462、619及624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22、150-154、420-437、586、587、617及62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438-443、588及62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155及62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d)含SEQ ID NO:26、156-158、444-459及61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 (e)含SEQ ID NO:27及62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159-162、460-462、619及624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22、150-154、420-437、586、587、617及620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438-443、588及62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24、155及622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26、156-158、444-459及61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b)含SEQ ID NO:27及62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28、159-162、460-462、619及624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459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 及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2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 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2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 CDR2、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54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2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5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4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45-148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4項至第6項及第39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4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45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4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 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4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4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4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4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48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4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5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4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6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6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4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6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互補決定區(CDR):(a)與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 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 (b)含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b)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151、153、426-430、432-437、586及58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23及58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及448-45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及461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52. 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及/或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的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內的抗原決定基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346-360內的抗原決定基。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或第5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256-270內的抗原決定基。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或第5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識別包含在SEQ ID NO:1之殘基251-270及/或殘基 346-360內之序列SKIGS的抗原決定基。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與SEQ ID NO:9、17及4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9、17及4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11、18、30、33及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1、18、30、33及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15、20及4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5、20及4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9、17及47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b)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11、18、30、33及48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 (d)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15、20及49中任一個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b)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b)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7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3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20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8、16、29及32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
  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2、19、31及34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7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8、16、29及32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2、19、31及34中之任一個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8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7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7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29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3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7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3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3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75.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且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5內的抗原決定基。
  7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5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 結合部分識別在SEQ ID NO:1之殘基186-200或殘基191-205內的抗原決定基。
  7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5項或第76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互補決定區(CDR):(a)與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1;(b)與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2;(c)與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重鏈CDR3;(d)與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1;(e)與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2;以及(f)與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或相對於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多兩個胺基酸取代的輕鏈CDR3。
  7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7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8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
  8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8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b)含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c)含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8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8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168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含SEQ ID NO:169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含SEQ ID NO:170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含SEQ ID NO:172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含SEQ ID NO:17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含SEQ ID NO:17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
  8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5項或第76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6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
  8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5項或第76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7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8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5項或第76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167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171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85. 一種特異性結合至人類τ蛋白且識別與由抗體純系19F7.C9或24D2.B2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相同或大體上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的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8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5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由抗體純系 19F7.C9或24D2.B2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包含一或多個在SEQ ID NO:1之殘基50-421內的殘基。
  8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5項或第86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由抗體純系19F7.C9或24D2.B2所識別的抗原決定基係在SEQ ID NO:1之殘基50-421內。
  8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7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第一Fc多肽且視情況包含第二Fc多肽。
  8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8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該第一Fc多肽及該第二Fc多肽。
  9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8項或第89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
  9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7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括:(a)含特異性結合至該人類τ蛋白之第一可變區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括(i)含第一Fc多肽之第一重鏈及(ii)第一輕鏈;以及(b)含特異性結合至該人類τ蛋白之第二可變區的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括(i)含第二Fc多肽之第二重鏈及(ii)第二輕鏈,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該第二Fc多肽形成Fc二聚體。
  9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係經修飾之Fc多肽。
  9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可變區與該第二可變區識別該人類τ蛋白中之相同抗原決定基。
  9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可變區與 該第二可變區識別該人類τ蛋白中之不同抗原決定基。
  9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至第94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與該第二Fc多肽各自含有促進異二聚化之修飾。
  9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5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根據EU編號,該等Fc多肽之一具有T366W取代且該另一Fc多肽具有T366S、L368A及Y407V取代。
  9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至第96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天然FcRn結合位點。
  9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至第96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改變FcRn結合之修飾。
  9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至第98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該第二Fc多肽不具有效應子功能。
  10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至第98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減弱效應子功能之修飾。
  10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0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減弱效應子功能之修飾包含根據EU編號在234位處之Ala及在235位處之Ala取代。
  10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至第101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相對於天然Fc序列,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延長血清半衰期之胺基酸變化。
  10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等胺基酸變化包含根據EU編號在252位處之Tyr、在254位處之Thr及在256位處之Glu取代。
  10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等胺基酸變化包含根據EU編號在428位處之Leu及在434位處之Ser取代。
  10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等胺基酸變化包含根據EU編號在434位處之Ser或Ala取代。
  10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至第103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特異性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
  10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根據EU編號,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在選自由384、386、387、388、389、390、413、416及421組成之群之位置處包含至少兩個取代。
  10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在該等位置中之至少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處包含取代。
  10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或第108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根據EU編號,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還在包含380、391、392及415之位置處包含一個、兩個、三個或四個取代。
  1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至第109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根據EU編號,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還在包含414、424及426之位置處包含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
  1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至第11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在388位包含Trp。
  1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至第111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在421位包含芳族胺基酸。
  1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在421位之該芳族胺基酸係Trp或Phe。
  1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至第113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至少一個選自以下之位置:380 位係Trp、Leu或Glu;384位係Tyr或Phe;386位係Thr;387位係Glu;388位係Trp;389位係Ser、Ala、Val或Asn;390位係Ser或Asn;413位係Thr或Ser;415位係Glu或Ser;416位係Glu;及421位係Phe。
  1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2、3、4、5、6、7、8、9、10或11個選自以下之位置:380位係Trp、Leu或Glu;384位係Tyr或Phe;386位係Thr;387位係Glu;388位係Trp;389位係Ser、Ala、Val或Asn;390位係Ser或Asn;413位係Thr或Ser;415位係Glu或Ser;416位係Glu;及421位係Phe。
  1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5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包含如下11個位置:380位係Trp、Leu或Glu;384位係Tyr或Phe;386位係Thr;387位係Glu;388位係Trp;389位係Ser、Ala、Val或Asn;390位係Ser或Asn;413位係Thr或Ser;415位係Glu或Ser;416位係Glu;及421位係Phe。
  1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5項或第116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具有與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胺基酸111-217具有至少85%一致性、至少90%一致性或至少95%一致性的CH3結構域。
  1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在對應於SEQ ID NO:214-218、238、240-270及469-475中任一個之EU索引位置380、384、386、387、388、389、390、391、392、413、414、415、416、421、424及426的位置中之至少5、6、7、8、9、10、11、12、13、14、15或16個處的殘基未缺失或取代。
  1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 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83-286及626-628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
  1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9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9-282及629-631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1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9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2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0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3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1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4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2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5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3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6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4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7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5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8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86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1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5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2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6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3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7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274之序列的第一Fc多肽及具有SEQ ID NO:278之序列的第二Fc多肽。
  1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至第13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結合至該轉鐵蛋白受體之頂端結構域。
  1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該轉鐵蛋白受體之結合大體上不抑制轉鐵蛋白與該轉鐵蛋白受體之結合。
  1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8項至第134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相較於相應野生型Fc多肽具有至少 75%,或至少80%、90%、92%或95%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
  1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5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相應野生型Ec多肽係人類IgG1、IgG2、IgG3或IgG4 Fc多肽。
  1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至第136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腦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比在該第一Fc多肽及/或該第二Fc多肽中無引起轉鐵蛋白受體結合之修飾的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高至少十倍。
  1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8項至第128項及第133項至第137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等Fc多肽之一未經修飾以結合至血腦屏障受體且該另一Fc多肽經修飾以特異性結合至轉鐵蛋白受體。
  139.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 (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或第140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60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60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60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60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43.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4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60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61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5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60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61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47.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5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602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6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9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60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46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51.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60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604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60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604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55.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 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5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15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5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60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616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7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60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616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59.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CDR:(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 (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9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含:(a)含SEQ ID NO:58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b)含SEQ ID NO:588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2;(c)含SEQ ID NO: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3;(d)含SEQ ID NO:45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e)含SEQ ID NO:2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2;以及(f)含SEQ ID NO:46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3。
  1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9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與SEQ ID NO:60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與SEQ ID NO:463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1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包括含SEQ ID NO:603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及含SEQ ID NO:46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
  1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342-353及516-522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354-365及523-529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 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366-377及530-536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378-389及537-543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390-401及544-550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402-413及551-557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271-278、476-479及558-564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7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480-491及565-571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492-503及572-578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7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至第16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分離之抗體包括含具有SEQ ID NO:504-515及579-585中任一個之序列的經修飾Fc多肽。
  17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3項至第17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 其中該經修飾Fc多肽與該經分離之抗體的重鏈可變區融合。
  17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3項至第17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修飾Fc多肽結合至該轉鐵蛋白受體之頂端結構域。
  17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4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該轉鐵蛋白受體之結合大體上不抑制轉鐵蛋白與該轉鐵蛋白受體之結合。
  17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3項至第175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經修飾Fc多肽相較於該相應野生型Fc多肽具有至少75%,或至少80%、90%、92%或95%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
  17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6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相應野生型Fc多肽係人類IgG1、IgG2、IgG3或IgG4 Fc多肽。
  17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3項至第177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腦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比無引起轉鐵蛋白受體結合之該經修飾Fc多肽的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吸收高至少十倍。
  17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78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以小於約50nM之結合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該人類τ蛋白。
  18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9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以約1pM至約50nM之結合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該人類τ蛋白。
  18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磷酸化人類τ蛋白及/或未磷酸化之人類τ蛋白。
  18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1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磷酸化人類τ蛋白及未磷酸化之人 類τ蛋白兩者。
  18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2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兩種或兩種以上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該人類τ蛋白之同功型:2N4R、2N3R、1N4R、1N3R、0N4R及0N3R。
  18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3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該人類τ蛋白之所有同功型。
  18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4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食蟹獼猴τ蛋白及/或小鼠τ蛋白展現交叉反應性。
  18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5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單株抗體。
  18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5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嵌合抗體。
  18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5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人類化抗體。
  18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5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完全人類抗體。
  19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9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係Fab、F(ab') 2、scFv或二價scFv。
  191.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192. 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90項中任一項之抗體。
  193. 一種經分離之聚核苷酸,其包含編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 1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的核苷酸序列。
  194. 一種載體,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3項之聚核苷酸。
  195.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3項之聚核苷酸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4項之載體。
  196. 一種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競爭結合至人類τ蛋白的抗體。
  197. 一種產生抗體純系17G2.A1、19F7.C9或24D2.B2之融合瘤細胞株。
  198. 一種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7項之融合瘤細胞株產生的抗體。
  199. 一種防止或減少受試者腦中致病性τ蛋白種子形成及/或擴散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1項之醫藥組成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2項之雙特異性抗體。
  20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9項之方法,其中該受試者患有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
  201. 一種用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患有神經退化性疾病之受試者投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90項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1項之醫藥組成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2項之雙特異性抗體。
  20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1項之方法,其中該神經退化性疾病係τ蛋白病。
  20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2項之方法,其中該τ蛋白病係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
  20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1項至第203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神 經退化性τ蛋白病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茲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原發性年齡相關τ蛋白病、進行性核上麻痹(PSP)、額顳葉性癡呆、與17位染色體相關的額顯葉性癡呆伴發帕金森氏症、嗜銀顆粒性癡呆、關島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帕金森氏症-癡呆複合征、皮質基底核退化症、慢性創傷性腦病、克-雅二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拳擊員癡呆、瀰漫型神經原纖維纏結伴鈣化、唐氏症候群(Down's syndrome)、家族性英國型癡呆(familial British dementia)、家族性丹麥型癡呆(familial Danish dementia)、傑茨曼-斯脫司勒-史茵克氏病(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disease)、球狀膠質τ蛋白病、瓜德羅普島型帕金森氏病伴發癡呆(Guadeloupean parkinsonism with dementia)、瓜德羅普島型PSP、哈勒沃登-施帕茨氏病(Hallevorden-Spatz disease)、包涵體肌炎、多系統萎縮、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神經原纖維纏結主導型癡呆、C型尼曼-皮克氏病(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蒼白球-橋腦-黑質退化、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皮克氏病(Pick's disease)、腦炎後帕金森氏病、朊病毒蛋白型腦部澱粉樣血管病、進行性皮質下膠質細胞增生症、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亨廷頓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及僅有神經原纖維纏結之癡呆。
  20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4項之方法,其中該神經退化性τ蛋白病係阿茲海默氏病。
TW107105837A 2017-02-17 2018-02-21 抗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TW2018431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60642P 2017-02-17 2017-02-17
US62/460,642 2017-02-17
US201762583400P 2017-11-08 2017-11-08
US62/583,400 2017-11-08
PCT/US2018/018415 WO2018152359A1 (en) 2017-02-17 2018-02-15 Anti-tau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PCT/US18/18415 2018-02-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3175A true TW201843175A (zh) 2018-12-16

Family

ID=61563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5837A TW201843175A (zh) 2017-02-17 2018-02-21 抗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70832B2 (zh)
EP (1) EP3583123A1 (zh)
JP (1) JP2020508054A (zh)
KR (1) KR20190134997A (zh)
CN (1) CN110520440A (zh)
AU (1) AU2018221049A1 (zh)
BR (1) BR112019017021A2 (zh)
CA (1) CA3053379A1 (zh)
IL (1) IL268658A (zh)
MA (1) MA47499A (zh)
MX (1) MX2019009817A (zh)
SG (1) SG11201907422RA (zh)
TW (1) TW201843175A (zh)
WO (1) WO20181523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1465B (zh) 2013-03-13 2020-09-08 普罗塞纳生物科技公司 Tau免疫疗法
FI3452507T3 (fi) 2016-05-02 2022-12-15 Tau-immuunihoito
US10889638B2 (en) 2016-05-02 2021-01-12 Prothena Biosciences Limited Antibodies recognizing tau
WO2018152326A1 (en) 2017-02-17 2018-08-23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Engineered transferrin receptor binding polypeptides
WO2018204546A2 (en) 2017-05-02 2018-11-08 Prothena Biosciences Limited Antibodies recognizing tau
KR20200058510A (ko) 2017-10-02 2020-05-27 데날리 테라퓨틱스 인크. 효소 대체 요법 효소를 포함하는 융합 단백질
TWI809562B (zh) * 2017-10-16 2023-07-21 日商衛材R&D企管股份有限公司 抗tau抗體及其用途
WO2019094576A1 (en) * 2017-11-08 2019-05-16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Bace-tau bispecific antibodies
WO2019094608A1 (en) 2017-11-08 2019-05-16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Anti-bace1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7397063B2 (ja) * 2018-08-16 2023-12-12 デナリ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操作された二重特異性タンパク質
AR115998A1 (es) * 2018-08-22 2021-03-25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Polipéptidos anti-her2 y métodos de uso de los mismos
BR112021016947A2 (pt) 2019-03-03 2021-11-03 Prothena Biosciences Ltd Anticorpos que reconhecem tau
EA202192888A1 (ru) * 2019-05-31 2022-03-23 Эли Лилли Энд Компани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способы нацеливания на тау человека
GB2585252A (en) * 2019-07-05 2021-01-06 Gen2 Neuroscience Ltd Tau epitope and binding molecules
PE20230036A1 (es) 2019-12-23 2023-01-10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Variantes de progranulina
US11913945B2 (en) 2020-01-02 2024-02-27 Hoffmann-La Roche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a therapeutic antibody in the brain
CN115279790A (zh) * 2020-01-13 2022-11-01 戴纳立制药公司 抗trem2抗体和其使用方法
IL302029A (en) 2020-10-14 2023-06-01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Fusion proteins containing sulfoglucosamine sulfohydrolase enzymes and methods thereof
WO2023041805A1 (en) 2021-09-20 2023-03-23 INSERM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hdac inhibitor therapy and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with hdac inhibi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0330B1 (en) * 1991-10-25 1997-06-18 N.V. Innogenetics S.A. Monoclonal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the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tau
AU2003257850A1 (en) 2002-08-14 2004-03-03 Mitsubishi Kagaku Iatron, Inc. ANTIBODY SPECIFIC TO CENTRAL Tau-PROTEIN
WO2005062977A2 (en) 2003-12-23 2005-07-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internalizing human antibodies
ES2367311T3 (es) 2004-04-15 2011-11-02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Productos de degradación proteolítica de map-2 como biomarcadores de diagnóstico para las lesiones neurales.
US7435804B2 (en) * 2004-10-19 2008-10-14 Phage Bio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obtaining single chain antibodies to human interferon α2b
EP2004694A2 (en) 2006-03-21 2008-12-24 Wyeth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Method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amyloidogenic diseases
US8012936B2 (en) 2006-03-29 2011-09-06 New York University Tau fragments for immunotherapy
DK2426143T3 (en) 2007-01-05 2017-09-11 Univ Zuerich Process for providing disease-specific binding molecules and targets
US9605054B2 (en) 2009-02-23 2017-03-28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 tauopathy
US20120253017A1 (en) 2009-05-28 2012-10-04 Victoria Ballard Stem cell targeting
EP3329932A1 (en) * 2009-06-10 2018-06-06 New York University Immunological targeting of pathological tau proteins
US8609097B2 (en) * 2009-06-10 2013-12-17 Hoffmann-La Roche Inc. Use of an anti-Tau pS422 antibody for the treatment of brain diseases
US20170315136A9 (en) 2009-06-19 2017-11-02 Banyan Biomarkers, Inc. Biomarker assay of neurological condition
US10266585B2 (en) 2009-08-28 2019-04-23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ity Of Texas System Methods of treating brain injury
CA2772379C (en) 2009-08-28 2019-09-24 Rakez Kayed Antibodies that bind tau oligomers
JP5909447B2 (ja) 2009-09-14 2016-04-26 バンヤン・バイオマーカ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ニューロン損傷診断のためのマイクロrna、自己抗体およびタンパク質マーカー
EP2560681A4 (en) 2010-04-22 2013-09-25 Janssen Alzheimer Immunotherap USE OF TAU FOR MONITORING IMMUNOTHERAPY
JP6371526B2 (ja) 2010-10-07 2018-08-08 エーシー イミューン エス.エー. タウを認識するリン酸化部位特異的抗体
PL2627672T3 (pl) * 2010-10-11 2018-11-30 Biogen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Gmbh Ludzkie przeciwciała anty-tau
US8703137B2 (en) 2011-01-31 2014-04-22 Intellect Neurosciences Inc. Treatment of tauopathies
US9506051B2 (en) 2011-05-20 2016-11-29 Oligomerix, Inc. Tau proteas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GB201111361D0 (en) 2011-07-04 2011-08-17 Nordic Bioscience As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neurodegenerative conditions
GB201112056D0 (en) 2011-07-14 2011-08-31 Univ Leuven Kath Antibodies
LT2748201T (lt) 2011-08-23 2018-02-26 Roche Glycart Ag Dvigubai specifinė t ląsteles aktyvinantį antigeną surišanti molekulė
SG10201703771WA (en) 2011-09-19 2017-06-29 Axon Neuroscience Se Protein-based therapy and diagnosis of tau-mediated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EP2764022B9 (en) 2011-10-07 2017-02-22 AC Immune S.A. Phosphospecific antibodies recognising tau
SG11201403106SA (en) 2011-12-20 2014-12-30 Janssen Biotech Inc Anti-phf-tau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s
SG11201406347TA (en) 2012-04-05 2014-11-27 Ac Immune Sa Humanized tau antibody
KR102133610B1 (ko) 2012-05-31 2020-07-14 고리쓰다이가쿠호진 오사카 시리쓰다이가쿠 인지증 치료제 또는 예방제
RU2018132044A (ru) * 2012-07-03 2018-10-19 Вашингтон Юниверсити Антитела против тау
AU2013302540B2 (en) 2012-08-16 2018-02-15 Ipierian,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a tauopathy
JP6324974B2 (ja) 2012-10-12 2018-05-23 アリゾナ ボード オブ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ン ビハーフ オブ アリゾナ ステート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タウの毒性オリゴマー形態を特異的に認識する抗体ベースの試薬
US9200068B2 (en) 2012-12-18 2015-12-01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tauopathy
ES2816700T3 (es) 2012-12-21 2021-04-05 Biogen Ma Inc Anticuerpos anti-tau humanos
US8980270B2 (en) 2013-01-18 2015-03-17 Ipierian,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a tauopathy
CN105121465B (zh) 2013-03-13 2020-09-08 普罗塞纳生物科技公司 Tau免疫疗法
EP2970452A2 (en) 2013-03-15 2016-01-20 AC Immune S.A. Anti-tau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AU2014240063B2 (en) 2013-03-15 2019-04-11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generation and use of conformation-specific antibodies
GB201312226D0 (en) * 2013-07-08 2013-08-21 Adx Neurosciences Improved antibodies
EP3041865A2 (en) 2013-09-03 2016-07-13 NovImmune S.A. Readily isolated bispecific binding molecules with native format having mutated constant regions
WO2015081085A2 (en) 2013-11-27 2015-06-04 Ipierian,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a tauopathy
JP2017505756A (ja) 2013-12-13 2017-02-23 ザ ジェネラル ホスピタ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可溶性高分子量(hmw)タウ種およびその用途
RS60031B1 (sr) 2013-12-20 2020-04-30 Hoffmann La Roche Humanizovana anti-tau(ps422) antitela i načini upotrebe
EP2899208A1 (en) 2014-01-28 2015-07-29 F.Hoffmann-La Roche Ag Camelid single-domain antibody directed against 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conjugates thereof
WO2015120364A1 (en) 2014-02-10 2015-08-13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Antibodies that bind to human tau and assay for quantifying human tau using the antibodies
WO2015122922A1 (en) 2014-02-14 2015-08-20 Ipierian, Inc. Tau peptides, anti-tau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BR112016016274A2 (pt) 2014-02-19 2017-10-03 Hoffmann La Roche Ponte da barreira hematoencefálica
AR100978A1 (es) 2014-06-26 2016-11-16 Hoffmann La Roche LANZADERAS CEREBRALES DE ANTICUERPO HUMANIZADO ANTI-Tau(pS422) Y USOS DE LAS MISMAS
KR20170023124A (ko) 2014-06-26 2017-03-02 얀센 백신스 앤드 프리벤션 비.브이. 미세소관-연관 단백질 타우에 특이적으로 결합하는 항체 및 항원-결합 단편
TWI664190B (zh) 2014-06-27 2019-07-01 美商C2N醫療診斷有限責任公司 人類化抗-tau抗體
WO2016007414A1 (en) 2014-07-08 2016-01-14 New York University Tau imaging ligands and their us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auopathy
DE102014013571A1 (de) 2014-09-18 2016-03-24 Aj Roboscreen Gmbh Monoklonaler Antikörper gegen humanes TAU-Protein
US10098973B2 (en) 2014-10-10 2018-10-16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Anti-tau antibody and uses thereof
US10323082B2 (en) 2014-10-14 2019-06-18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Mental Hygiene, Inc. Treatment of tauopathies by passive immunization targeting the N-terminal projection domain of tau
SI3221349T1 (sl) * 2014-11-19 2021-02-26 Axon Neuroscience Se Humanizirano tau protitelo pri alzheimerjevi bolezni
WO2016112078A2 (en) 2015-01-08 2016-07-14 Janssen Biotech, Inc. Anti-phf-tau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s
MA41451A (fr) 2015-02-04 2017-12-12 Univ Washington Constructions anti-tau
CA2977648C (en) * 2015-02-24 2024-01-02 Rpeptide, Llc Anti-tau antibodies
JO3576B1 (ar) 2015-02-26 2020-07-05 Lilly Co Eli أجسام مضادة لـ tau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SG10201911349YA (en) 2015-06-05 2020-01-30 Genentech Inc Anti-tau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AR105089A1 (es) 2015-06-24 2017-09-06 Hoffmann La Roche ANTICUERPOS ANTI-TAU(pS422) HUMANIZADOS Y MÉTODOS DE UTILIZACIÓN
US9707100B2 (en) 2015-06-25 2017-07-18 Institute for Musculoskelet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Ltd. Interbody fusion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antation
MX2017015908A (es) 2015-07-06 2018-03-15 Ucb Biopharma Sprl Anticuerpos de union a tau.
UA124616C2 (uk) 2015-07-06 2021-10-20 Юсб Біофарма Срл Зв'язуюче тау-білок антитіло
JO3711B1 (ar) 2015-07-13 2021-01-31 H Lundbeck As أجسام مضادة محددة لبروتين تاو وطرق استعمالها
WO2017011556A1 (en) 2015-07-13 2017-01-19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Rare phosphorylated high molecular weight (hmw) tau species that are involved in neuronal uptake and propagation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EP3334761B1 (en) 2015-08-13 2023-07-19 New York University Antibody-based molecules selective for the {p}ser404 epitope of tau and their us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auopathy
WO2017027685A2 (en) 2015-08-13 2017-02-16 New York University Antibody-based molecules specific for the truncated asp421 epitope of tau and their us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auopathy
JP2018537956A (ja) 2015-10-06 2018-12-27 アレクトル エルエルシー 抗trem2抗体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170138400A1 (en) 2015-11-12 2017-05-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ainite hardened stack bearing
US20190010504A1 (en) 2015-12-11 2019-01-10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Huma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ssociated tau variants as biomarker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I3452507T3 (fi) 2016-05-02 2022-12-15 Tau-immuunihoito
KR20230070336A (ko) 2016-05-02 2023-05-22 프로테나 바이오사이언시즈 리미티드 타우 인식 항체
US10889638B2 (en) 2016-05-02 2021-01-12 Prothena Biosciences Limited Antibodies recognizing tau
WO2017194589A1 (en) 2016-05-10 2017-11-16 Vib Vzw Inhibition of tau-mediated early synaptic dysfunction
PE20190227A1 (es) 2016-07-12 2019-02-13 H Lundbeck As Anticuerpos especificos para la tau hiperfosforilada y sus metodos de uso
US10570196B2 (en) 2016-07-20 2020-02-25 Anahit Ghochikyan Humanized anti-tau antibodies and compositions f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in treatment,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tauopathies
WO2018018031A1 (en) 2016-07-22 2018-01-25 New York University Specific murine and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detecting pathology associated secondary structure changes in proteins and peptides
JP6949102B2 (ja) 2016-08-09 2021-10-13 イーライ リリー アンド カンパニー 併用療法
EP3509622A4 (en) 2016-09-08 2020-06-17 Regenerative Research Foundation BI-FUNCTIONAL ANTI-TAU POLYPEPTIDES AND THEIR USE
FR3058143B1 (fr) 2016-10-27 2021-03-12 Univ Grenoble Alpes Nanocorps anti-tau
WO2018085653A1 (en) 2016-11-04 2018-05-1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mpositions targeting 3-repeat tau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m
US9914781B1 (en) * 2016-11-08 2018-03-13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Binding agonist for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and other disorders
EP3551220A1 (en) 2016-12-07 2019-10-16 Genentech, Inc. Anti-tau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KR102645073B1 (ko) 2016-12-07 2024-03-11 제넨테크, 인크. 항-타우 항체 및 이의 이용 방법
EP3565836A1 (en) 2017-01-04 2019-11-13 H. Lundbeck A/S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for the treatment of ocular diseases
JP2018139530A (ja) 2017-02-27 2018-09-13 帝人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認知症治療又は予防のためのヒト化抗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認知症治療剤又は予防剤
JOP20180021A1 (ar) 2017-03-16 2019-01-30 Janssen Biotech Inc الأجسام المضادة لتكتلات خيوط بروتين تاو (tau) الحلزونية المزدوجة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EA201992281A1 (ru) 2017-03-28 2020-02-13 Янссен Вэксинс Энд Превеншн Б.В. Связывающие молекулы, специфично связывающиеся с тау-белком
KR20190133162A (ko) 2017-03-28 2019-12-02 제넨테크, 인크. 신경퇴행성 질병의 치료 방법
US11249093B2 (en) 2017-03-28 2022-02-15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Tau protein aggregation modulating compounds
EP3601325B1 (en) 2017-03-28 2023-07-19 INSERM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 New tau species
WO2018204546A2 (en) 2017-05-02 2018-11-08 Prothena Biosciences Limited Antibodies recognizing tau
AU2017418317A1 (en) 2017-06-16 2019-12-05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tauopathies
US10662246B2 (en) 2017-07-10 2020-05-26 New York University Monoclonal antibody to treat alzheimer's disease, prion disease, frontotemporal dementias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
EP3652329B1 (en) 2017-07-12 2023-10-04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Compounds for tau protein degradation
BR112020001922A2 (pt) 2017-08-01 2020-08-04 Amgen Inc. sistemas e métodos para realização de um ensaio de glicanas em tempo real de uma amostra
TWI809562B (zh) 2017-10-16 2023-07-21 日商衛材R&D企管股份有限公司 抗tau抗體及其用途
WO2019094576A1 (en) 2017-11-08 2019-05-16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Bace-tau bispecific antibod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53379A1 (en) 2018-08-23
SG11201907422RA (en) 2019-09-27
EP3583123A1 (en) 2019-12-25
MA47499A (fr) 2019-12-25
AU2018221049A1 (en) 2019-09-19
US20200216522A1 (en) 2020-07-09
WO2018152359A1 (en) 2018-08-23
MX2019009817A (es) 2019-11-21
US11370832B2 (en) 2022-06-28
BR112019017021A2 (pt) 2020-04-14
JP2020508054A (ja) 2020-03-19
IL268658A (en) 2019-10-31
CN110520440A (zh) 2019-11-29
KR20190134997A (ko)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0832B2 (en) Anti-Tau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7403441B2 (ja) 抗trem2抗体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220220224A1 (en) T cell activating bispecific antigen binding molecules
JP7397063B2 (ja) 操作された二重特異性タンパク質
JP2022137054A (ja) NKp46結合タンパク質の可変領域
US11773185B2 (en) Anti-BACE1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2017509588A (ja) 一価の血液脳関門シャトルモジュール
WO2018237338A1 (en) ANTI-ALPHA-SYNCUCIN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BR112021002953A2 (pt) polipeptídeos anti-her2 e métodos de uso dos mesmos
CN115836088A (zh) 结合nkg2d、cd16和clec12a的蛋白质
JP2021529796A (ja) 多特異性Wnt代替分子及びその使用
JP2022543551A (ja) Gprc5dに結合する抗体
WO2019094576A1 (en) Bace-tau bispecific antibodies
US20230074436A1 (en) Anti-alpha-synuclein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13056486A (zh) 改善的抗flt3抗原结合蛋白
JP2021518761A (ja) 配列類似性19、メンバーa5抗体を有する抗ファミリー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21515556A (ja) 抗phf−タウ抗体及びそ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