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4701A -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4701A
TW201804701A TW106124381A TW106124381A TW201804701A TW 201804701 A TW201804701 A TW 201804701A TW 106124381 A TW106124381 A TW 106124381A TW 106124381 A TW106124381 A TW 106124381A TW 201804701 A TW201804701 A TW 2018047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adapter
current
charging
out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4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7638B (zh
Inventor
田晨
張加亮
Original Assignee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7/07054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133403A2/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4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7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76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該適配器包括:功率轉換單元;電壓回饋單元;電流回饋單元;功率調整單元,功率調整單元的輸入端與電壓回饋單元的輸出端和電流回饋單元的輸出端相連,功率調整單元的輸出端與功率轉換單元相連,功率調整單元用於接收電壓回饋訊號和電流回饋訊號,並在電壓回饋訊號指示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目標電壓,或電流回饋訊號指示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目標電流的情況下,穩定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適配器能夠提高充電程序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充電技術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適配器又稱為電源適配器,用於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目前市面上的適配器通常採用恆壓的方式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當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所吸取的電流超過適配器所能提供的最大電流輸出臨界值時,可能會引發適配器進入超載保護狀態,無法繼續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以提高充電程序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適配器,該適配器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和一第二充電模式,該適配器在該第一充電模式下輸出恆定直流電,該適配器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輸出脈動直流電,該適配器包括:功率轉換單元,用於對輸入的交流電進行轉換,以得到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電壓回饋單元,該電壓回饋單元的輸入端與該功率轉換單元相連,該電壓回饋單元用於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該電壓回饋訊號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壓;電流回饋單元,該電流回饋單元的輸入端與該功率轉換單元相連,該電流回饋單元用於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該電流回饋訊號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流;功率調整單元,該功率調整單元的輸入端與該電壓回饋單元的輸出端和該電流回饋單元的輸出端相連,該功率調整單元的輸出端與該功率轉換單元相連,該功率調整單元用於接收該電壓回饋訊號和該電流回饋訊號,並在該電壓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電壓,或該電流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該目標電流的情況下,穩定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充電控制方法,該方法應用於適配器,該適配器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和一第二充電模式,該適配器在該第一充電模式下輸出恆定直流電,該適配器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輸出脈動直流電,該方法包括:對輸入的交流電進行轉換,以得到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該電壓回饋訊號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壓;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該電流回饋訊號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流;在該電壓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電壓,或該電流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該目標電流的情況下,穩定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本發明實施例的適配器既包括電壓回饋單元,也包括電流回饋單元,其中電壓回饋單元、功率調整單元和功率轉換單元形成用於對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閉環控制的硬體電路,即硬體形式的電壓回饋環;電流回饋單元、功率調整單元和功率轉換單元形成用於對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閉環控制的硬體電路,即硬體形式的電流回饋環。在雙環回饋控制的基礎上,本發明實施例的功率調整單元會綜合考慮電壓回饋訊號和電流回饋訊號提供的回饋資訊,並在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中的任意一個達到目標值的情況下,穩定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換句話說,本發明實施例中,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中的任意一個達到目標值時,功率調整單元均能立刻感知這一事件的發生,並立刻對這一事件進行回應,以穩定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提高了充電程序的安全性。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相關技術中提到了用於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一第一適配器。該第一適配器工作在恆壓模式下。在恆壓模式下,該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基本維持恆定,比如5V,9V,12V或20V等。
該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並不適合直接載入到電池兩端,而是需要先經過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內的變換電路進行變換,以得到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內的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和/或充電電流。
變換電路用於對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進行變換,以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和/或充電電流的需求。
作為一種示例,該變換電路可指充電管理模組,例如充電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在電池的充電程序中,用於對電池的充電電壓和/或充電電流進行管理。該變換電路具有電壓回饋模組的功能,和/或,具有電流回饋模組的功能,以實現對電池的充電電壓和/或充電電流的管理。
舉例來說,電池的充電程序可包括涓流充電階段,恆流充電階段和恆壓充電階段中的一個或者複數。在涓流充電階段,變換電路可利用電流回饋環使得在涓流充電階段進入到電池的電流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流大小(譬如第一充電電流)。在恆流充電階段,變換電路可利用電流回饋環使得在恆流充電階段進入電池的電流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流大小(譬如第二充電電流,該第二充電電流可大於第一充電電流)。在恆壓充電階段,變換電路可利用電壓回饋環使得在恆壓充電階段載入到電池兩端的電壓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大小。
作為一種示例,當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大於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時,變換電路可用於對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進行降壓處理,以使降壓轉換後得到的充電電壓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需求。作為又一種示例,當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小於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時,變換電路可用於對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進行升壓處理,以使升壓轉換後得到的充電電壓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需求。
作為又一示例,以第一適配器輸出5V恆定電壓為例,當電池包括單個電芯(以鋰電池電芯為例,單個電芯的充電截止電壓為4.2V)時,變換電路(例如Buck降壓電路)可對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進行降壓處理,以使得降壓後得到的充電電壓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需求。
作為又一示例,以第一適配器輸出5V恆定電壓為例,當第一適配器為串聯有兩個及兩個以上單電芯的電池(以鋰電池電芯為例,單個電芯的充電截止電壓為4.2V)充電時,變換電路(例如Boost升壓電路)可對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進行升壓處理,以使得升壓後得到的充電電壓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需求。
變換電路受限於電路轉換效率低下的原因,致使未被轉換部分的電能以熱量的形式散失。這部分熱量會聚焦在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內部。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設計空間和散熱空間都很小(例如,使用者使用的行動終端實體大小越來越輕薄,同時行動終端內密集排布了大量的電子元器件以提升行動終端的性能),這不但提升了變換電路的設計難度,還會導致聚焦在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內的熱量很難及時移除,進而引發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異常。
例如,變換電路上聚集的熱量可能會對變換電路附近的電子元器件造成熱干擾,引發電子元器件的工作異常。又如,變換電路上聚集的熱量,可能會縮短變換電路及附近電子元件的使用壽命。又如,變換電路上聚集的熱量,可能會對電池造成熱干擾,進而導致電池充放電異常。又如變換電路上聚集的熱量,可能會導致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溫度升高,影響使用者在充電時的使用體驗。又如,變換電路上聚集的熱量,可能會導致變換電路自身的短路,使得第一適配器輸出的電壓直接載入在電池兩端而引起充電異常,如果電池長時間處於過壓充電狀態,甚至會引發電池的***,危及用戶安全。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輸出電壓可調的第二適配器。該第二適配器能夠獲取電池的狀態資訊。電池的狀態資訊可以包括電池當前的電量資訊和/或電壓資訊。該第二適配器可以根據獲取到的電池的狀態資訊來調節第二適配器自身的輸出電壓,以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和/或充電電流的需求。進一步地,在電池充電程序的恆流充電階段,第二適配器調節後輸出的電壓可直接載入在電池的兩端為電池充電。
該第二適配器可以具有電壓回饋模組的功能和電流回饋模組的功能,以實現對電池的充電電壓和/或充電電流的管理。
該第二適配器根據獲取到的電池的狀態資訊來調節第二適配器自身的輸出電壓可以指:該第二適配器能夠即時獲取到電池的狀態資訊,並根據每次所獲取到的電池的即時狀態資訊來調節第二適配器自身輸出的電壓,以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和/或充電電流。
該第二適配器根據即時獲取到的電池的狀態資訊來調節第二適配器自身的輸出電壓可以指:隨著充電程序中電池電壓的不斷上升,第二適配器能夠獲取到充電程序中不同時刻電池的當前狀態資訊,並根據電池的當前狀態資訊來即時調節第二適配器自身的輸出電壓,以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和/或充電電流的需求。
舉例來說,電池的充電程序可包括涓流充電階段,恆流充電階段和恆壓充電階段中的一個或者複數。在涓流充電階段,第二適配器可利用電流回饋環使得在涓流充電階段由第二適配器輸出且進入電池的電流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流的需求(譬如第一充電電流)。在恆流充電階段,第二適配器可利用電流回饋環使得在恆流充電階段由第二適配器輸出且進入到電池的電流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流的需求(譬如第二充電電流,該第二充電電流可大於第一充電電流),並且,在恆流充電階段,第二適配器可以將輸出的充電電壓直接載入在電池兩端為電池充電。在恆壓充電階段,第二適配器可利用電壓回饋環使得在恆壓充電階段由第二適配器輸出的電壓滿足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的需求。
對於涓流充電階段和恆壓充電階段,第二適配器輸出的電壓可以採用類似第一適配器的處理方式,即經過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內的變換電路進行變換,以得到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內的電池所預期的充電電壓和/或充電電流。
可選地,作為一種實現方式,第二適配器的電流回饋環可以在電壓回饋環的基礎上採用軟體的方式實現。具體地,當第二適配器輸出的充電電流不符合要求時,第二適配器可以根據期望的充電電流計算出期望的充電電壓,並通過電壓回饋環將第二適配器輸出的充電電壓調整為該計算出的期望的充電電壓,相當於通過軟體的方式,借助電壓回饋環實現了電流回饋環的功能。但是,在採用恆壓的方式為電池充電的程序中,充電電路上的負載電流經常是快速變化的,如果第二適配器通過軟體的方式實現電流回饋環,需要進行電流取樣、電流電壓轉換等中間操作,導致第二適配器對負載電流的回應速度慢,從而可能會導致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所吸取的電流超過第二適配器所能提供的最大電流輸出臨界值,引發第二適配器進入超載保護狀態,無法繼續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
為了提升第二適配器對負載電流的回應速度,可以在第二適配器內部設置硬體形式的電壓回饋環和硬體形式的電流回饋環,下面結合第1A圖進行詳細描述。
第1A圖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第1A圖的第二適配器10可包括一功率轉換單元11、電壓回饋單元12、電流回饋單元13和功率調整單元14。
功率轉換單元11用於對輸入的交流電進行轉換,以得到一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電壓回饋單元12的輸入端與功率轉換單元11相連,電壓回饋單元12用於對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電壓回饋訊號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壓。
電流回饋單元13的輸入端與功率轉換單元11相連,電流回饋單元13用於對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電流回饋訊號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流。
功率調整單元14的輸入端與電壓回饋單元12的輸出端和電流回饋單元13的輸出端相連,功率調整單元14的輸出端與功率轉換單元11相連,功率調整單元14用於接收電壓回饋訊號和電流回饋訊號,並在電壓回饋訊號指示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達到目標電壓,或電流回饋訊號指示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達到目標電流的情況下,穩定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功率調整單元14穩定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可以指功率調整單元14控制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保持不變。以功率調整單元14是基於脈衝寬度調變(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的功率調整單元為例,在PWM控制訊號的頻率和占空比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即可保持穩定。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既包括電壓回饋單元,也包括電流回饋單元,其中電壓回饋單元、功率調整單元和功率轉換單元形成用於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閉環控制的硬體電路,即硬體形式的電壓回饋環;電流回饋單元、功率調整單元和功率轉換單元形成用於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閉環控制的硬體電路,即硬體形式的電流回饋環。在雙環回饋控制的基礎上,本發明實施例的功率調整單元會綜合考慮電壓回饋訊號和電流回饋訊號提供的回饋資訊,並在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一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中的任意一個達到目標值的情況下,穩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換句話說,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中的任意一個達到目標值時,功率調整單元均能立刻感知這一事件的發生,並立刻對這一事件進行回應,以穩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提高了充電程序的安全性。
以恆壓模式為例,電壓回饋環主要負責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調整至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電流回饋環可以負責檢測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是否達到目標電流(此時的目標電流可以是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一旦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目標電流,功率調整單元通過電流回饋環能夠立刻感知這一事件,並及時穩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防止其進一步增大。同理,在恆流模式下,電流回饋環可以負責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調整至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電壓回饋環可以負責檢測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是否達到目標電壓(此時的目標電壓可以是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一旦輸出電壓達到目標電壓,功率調整單元通過電壓回饋環能夠立刻感知這一事件,並及時穩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防止其進一步增大。
電壓回饋訊號和電流回饋訊號是指二者回饋的物件不同,並非要對電壓回饋訊號和電流回饋訊號的訊號類型進行限定。具體地,電壓回饋訊號可用於回饋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電流回饋訊號可用於回饋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但二者均可以是電壓訊號。
目標電壓可以是預先設定好的固定值,也可以是可調節的變數。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10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通過一定的調節電路調節目標電壓的電壓值。比如,待充電裝置(終端)可以向第二適配器發送目標電壓的調節指令,第二適配器10根據該目標電壓的調節指令調節目標電壓的電壓值。又如,第二適配器10可以從待充電裝置接收電池的狀態資訊,並根據電池的狀態即時調節目標電壓的電壓值。同理,目標電流可以是預先設定好的固定值,也可以是可調節的變數。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10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通過一定的調節電路調節目標電流的電壓值,比如,待充電裝置(終端)可以向第二適配器10發送目標電流的調節指令,第二適配器10根據該目標電流的調節指令調節目標電流的電壓值。又如,第二適配器10可以從待充電裝置接收電池的狀態資訊,並根據電池的狀態即時調節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使用到的待充電裝置可以是“通訊終端”(或簡稱為“終端”),包括但不限於被設置成經由有線線路連接(如經由公共交換電話網絡(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數位用戶線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數位電纜、直接電纜連線,以及/或另一資料連接/網路) 和/或經由(例如,針對蜂巢網路、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諸如手持數位視訊廣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handheld,DVB-H)網路的數位電視網路、衛星網路、調幅-調頻(amplitude modulation-frequency modulation, AM-FM)廣播發送器,以及/或另一通訊終端的)無線介面接收/發送通訊訊號的裝置。被設置成通過無線介面通訊的通訊終端可以被稱為“無線通訊終端”、“無線終端”以及/或“行動終端”。行動終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於衛星或蜂巢式電話;可以組合蜂巢無線電電話與資料處理、傳真以及資料通訊能力的個人通訊系統(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CS)終端;可以包括無線電電話、傳呼機、網際網路/內部網路存取、Web瀏覽器、記事簿、日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接收器的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以及常規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無線電電話收發器的其它電子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10可包括用於對充電程序進行控制的控制單元(參見第23圖中的MCU),以提高第二適配器10的智慧程度。具體地,該控制單元可用於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獲取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指令或狀態資訊(該狀態資訊可指待充電裝置電池的當前電壓和/或待充電裝置的溫度等狀態資訊),從而基於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指令或狀態訊號控制第二適配器10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充電程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單元可以是微控制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還可以是其他類型的晶片或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10可以包括一充電介面(參見第19A圖的充電介面191),但本發明實施例對充電介面的類型不作具體限定,例如,可以是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介面,該USB介面可以是標準USB介面,也可以是micro USB介面,還可以是Type-C介面。
第二適配器10的充電模式或功能與目標電壓和目標電流的選取有關,第二適配器10的充電模式或功能不同,目標電壓和目標電流的取值也可以有所不同,下面分別以恆壓模式和恆流模式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10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即言,第二適配器10可工作在第一充電模式下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第一充電模式為恆壓模式。在恆壓模式下,第二適配器10的目標電壓為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目標電流為第二適配器10在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功率調整單元14具體用於根據電壓回饋訊號,將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調整至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並當電流回饋訊號指示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達到第二適配器10在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時,控制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不超過第二適配器10在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
恆壓模式下,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會調節至某一個固定電壓值,上文中的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即為該固定電壓值。例如,恆壓模式下,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為5V,則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為5V。
本發明實施例將目標電壓設定為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將目標電流設定為恆壓模式下第二適配器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這樣一來,第二適配器能夠基於電壓回饋環迅速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調整至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恆壓充電。在恆壓充電的程序中,一旦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即負載電流)達到了第二適配器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第二適配器能夠通過電流回饋環及時感知這一情況,並及時阻止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進一步上升,避免了充電故障的發生,提高了第二適配器對負載電流的回應能力。
舉例說明,在恆壓模式下,如果恆壓模式對應的固定電壓值為5V,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通常維持在100mA~200mA之間。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目標電壓設定為固定電壓值(如5V),將目標電流設定為500mA或1A。一旦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增長到該目標電流對應的電流值,功率調整單元14通過電流回饋環能夠立刻感知這一事件的發生,並阻止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進一步增長。
如第1B圖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功率轉換單元11可以包括一初級整流單元15、一變壓器16、一次級整流單元17和一次級濾波單元18,該初級整流單元15將脈動形式的電壓直接輸出至該變壓器16。
先前技術中,功率轉換單元既包括位於初級側的整流單元和濾波單元,還包括位於次級側的整流單元和濾波單元。位於初級側的整流單元和濾波單元可以稱為初級整流單元和初級濾波單元。位於次級側的整流單元和濾波單元可以稱為次級整流單元和一次級濾波單元。初級濾波單元一般採用液態鋁質電解電容進行濾波,液態鋁質電解電容的體積較大,會導致適配器的體積較大。
本發明實施例中,功率轉換單元11包括一初級整流單元15、一變壓器16、一次級整流單元17和一次級濾波單元18,該初級整流單元15將脈動形式的電壓直接輸出至該變壓器16。換句話說,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功率轉換單元11不包括一初級濾波單元,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小第二適配器10的體積,使得第二適配器10更加便於攜帶。次級濾波單元18主要基於固態鋁質電解電容進行濾波,去掉功率轉換單元11中的初級濾波單元之後,雖然固態鋁質電解電容的帶負載能力有限,但由於硬體形式的電流回饋環的存在,可以及時回應負載電流的變化,從而避免因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過大所導致的充電故障。
在上述去除初級濾波單元的方案中,第二適配器10在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可以基於次級濾波單元中的電容的容量確定。例如,基於次級濾波單元中的電容的容量確定該次級濾波單元最大能夠承受的負載電流為500mA或1A,則可以將目標電流設置為500mA或1A,從而可以避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超過目標電流而引起的充電故障。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10支援一第二充電模式(即言,第二適配器10可工作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第二充電模式為恆流模式。在恆流模式下,目標電壓為第二適配器10在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目標電流為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功率調整單元14具體用於根據電流回饋訊號,將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調整至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並當電壓回饋訊號指示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達到第二適配器10在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時,控制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不超過第二適配器10在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
本發明實施例將目標電流設定為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將目標電壓設定為恆流模式下第二適配器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這樣一來,第二適配器能夠基於電流回饋環迅速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調整至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在充電程序中,一旦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了第二適配器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第二適配器能夠通過電壓回饋環及時感知這一情況,並及時阻止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的進一步上升,避免了充電故障的發生。
可選地,如第2圖所示,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第二適配器10還可包括一第一調整單元21。第一調整單元21與電壓回饋單元12相連,該第一調整單元21可用於調整目標電壓的取值。
本發明實施例引入了第一調整單元,該第一調整單元能夠根據實際需要調整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提高了第二適配器的智慧程度。例如,第二適配器10可以工作在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一調整單元21可以基於第二適配器10當前使用的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來對應地調整目標電壓的取值。
可選地,在第2圖實施例的基礎上,如第3圖所示,電壓回饋單元12可包括電壓取樣單元31和電壓比較單元32。電壓取樣單元31的輸入端與功率轉換單元11相連,用於對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一電壓。電壓比較單元32的輸入端與電壓取樣單元31的輸出端相連。電壓比較單元32用於比較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並基於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第一調整單元21與電壓比較單元32相連,為電壓比較單元32提供第一參考電壓,第一調整單元21可通過調整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來實現調整目標電壓的取值的目的。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一電壓對應於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或第一電壓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當前輸出電壓的大小。此外,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一參考電壓對應於目標電壓,或第一參考電壓用於指示目標電壓的大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一電壓小於第一參考電壓時,電壓比較單元產生一第一電壓回饋訊號,該第一電壓回饋訊號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還未達到目標電壓;當第一電壓等於第一參考電壓時,電壓比較單元產生一第二電壓回饋訊號,該第二電壓回饋訊號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目標電壓。
本發明實施例對電壓取樣單元31的具體形式不作限定,例如,電壓取樣單元31可以是一根導線,此時,第一電壓即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第一參考電壓即為目標電壓;又如,電壓取樣單元31可以包括進行串聯分壓的兩個電阻,此時,第一電壓可以是該兩個電阻分壓後得到的電壓,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與兩個電阻的分壓比相關,以目標電壓等於5V為例,假設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5V時,經過兩個電阻的串聯分壓,第一電壓為0.5V,則第一參考電壓可以設置為0.5V。
第3圖實施例中的第一調整單元21調整第一參考電壓的方式可以有多種,下面結合第4圖至第6圖進行詳細描述。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4圖所示,第一調整單元21可包括一控制單元41和第一數位類比轉換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42。第一DAC 42的輸入端與控制單元41相連,第一DAC 42的輸出端與電壓比較單元32相連。控制單元41通過第一DAC 42實現調整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的目的。
具體地,控制單元41可以是MCU,MCU可以通過DAC埠與第一DAC 42相連,MCU通過DAC埠輸出數位訊號,並通過第一DAC 42將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該類比訊號即為第一參考電壓的電壓值。DAC具有訊號轉換速度快、精度高的特點,通過DAC調整參考電壓能夠提高第二適配器對參考電壓的調節速度和控制精度。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5圖所示,第一調整單元21可包括一控制單元51和RC濾波單元52。RC濾波單元52的輸入端與控制單元51相連,RC濾波單元52的輸出端與電壓比較單元32相連。控制單元51用於產生PWM訊號,並通過調整PWM訊號的占空比調整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
具體地,控制單元51可以是MCU,MCU可以通過PWM埠輸出PWM訊號,該PWM訊號經過RC濾波電路52濾波之後,可以形成穩定的模擬量,即第一參考電壓。RC濾波電路52具有實現簡單,價格便宜的特點,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第一參考電壓的調節。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6圖所示,第一調整單元21可包括一控制單元61和數位電位器62。數位電位器62的控制端與控制單元61相連,數位電位器62的輸出端與電壓比較單元32相連。控制單元61通過調整數位電位器62的分壓比,調整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
具體地,控制單元61可以是MCU,MCU可以通過內部整合電路(Inter Integrated Circuit,I2C)介面與數位元電位元器62的控制端相連,用於調節數位電位器62的分壓比,數位電位器62的高電位端可以為VDD,即電源端,數位電位器62的低電位端可以與地相連,數位電位器62的輸出端(或稱調節輸出端)與電壓比較單元32相連,用於向電壓比較單元32輸出第一參考電壓。數位電位器實現簡單,價格便宜,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第一參考電壓的調節。
可選地,在第2圖實施例的基礎上,如第7圖所示,電壓回饋單元12可包括分壓單元71和電壓比較單元72。分壓單元71的輸入端與功率轉換單元11相連,用於按照設定的分壓比對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進行分壓,產生一第一電壓。電壓比較單元72的輸入端與分壓單元71的輸出端相連,用於比較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並基於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第一調整單元21與分壓單元71相連,通過調整分壓單元71的分壓比,調整目標電壓的電壓值。
第7圖的實施例與第3圖至第6圖實施例的主要區別在於第3圖至第6圖的實施例是通過調整電壓比較單元的參考電壓實現目標電壓的電壓值的調整,第7圖的實施例是通過調整分壓單元71的分壓比實現目標電壓的電壓值的調整。換句話說,第7圖的實施例中,第一參考電壓可以設置成固定值VREF ,如果希望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為5V,則可以調節分壓單元71的分壓比,使得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為5V時,分壓單元71的輸出端的電壓等於VREF ;同理,如果希望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為3V,則可以通過調整分壓單元71的分壓比,使得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為3V時,分壓單元71的輸出端的電壓等於VREF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分壓單元實現了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的取樣和目標電壓的電壓值的調整,簡化了第二適配器的電路結構。
本發明實施例的分壓單元71的實現方式有多種,例如,可以採用數位電位器實現,也可以通過離散的電阻、開關等元件實現上述分壓和分壓比調節的功能。
以數位元電位元器的實現方式為例,如第8圖所示,分壓單元71可以包括數位電位器81。第一調整單元21可以包括一控制單元82。數位電位器81的高電位端與功率轉換單元11相連,數位電位器81的低電位端與地相連。數位電位器81的輸出端與電壓比較單元72的輸入端相連。控制單元82與數位電位器81的控制端相連,用於調整數位電位器81的分壓比。
上文中的電壓比較單元72的實現方式有多種,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9圖所示,電壓比較單元72可以包括一第一運放。該第一運放的反相輸入端用於接收第一電壓,第一運放的同相輸入端用於接收第一參考電壓,第一運放的輸出端用於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第一運放也可稱為第一誤差放大器,或電壓誤差放大器。
可選地,如第10圖所示,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第二適配器10還可包括一第二調整單元101,第二調整單元101與電流回饋單元13相連,用於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本發明實施例引入了第二調整單元,該第二調整單元能夠根據實際需要調整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提高了第二適配器的智慧程度。例如,第二適配器10可工作在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二調整單元101基於第二適配器10當前使用的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來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10圖的實施例的基礎上,如第11圖所示,電流回饋單元13可包括電流取樣單元111和電流比較單元112。電流取樣單元111的輸入端與功率轉換單元11相連,用於對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二電壓,第二電壓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的大小。電流比較單元112的輸入端與電流取樣單元111的輸出端相連,用於比較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並基於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第二調整單元101與電流比較單元112相連,為電流比較單元112提供第二參考電壓,並通過調整第二參考電壓的電壓值,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二電壓對應於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或第二電壓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大小。此外,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二參考電壓對應於目標電流,或第二參考電壓用於指示目標電流的大小。
具體地,當第二電壓小於第二參考電壓時,電流比較單元產生一第一電流回饋訊號,該第一電流回饋訊號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還未達到目標電流;當第二電壓等於第二參考電壓時,電流比較單元產生一第二電流回饋訊號,該第二電流回饋訊號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目標電流。
電流取樣單元111得到一第二電壓的方式具體可以是:電流取樣單元111先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取樣,得到取樣電流。然後根據取樣電流的大小,將其轉換成對應的取樣電壓(取樣電壓值等於取樣電流值與取樣電阻的乘積)。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將該取樣電壓直接作為第二電壓。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採用複數電阻對該取樣電壓進行分壓,將分壓後的電壓作為第二電壓。電流取樣單元111中的電流取樣功能具體可以由檢流計來實現。
第11圖實施例中的第二調整單元調整第二參考電壓的方式可以有多種,下面結合第12圖至第14圖進行詳細描述。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2圖所示,第二調整單元101可包括一控制單元121和第二DAC 122。第二DAC 122的輸入端與控制單元121相連,第二DAC 122的輸出端與電流比較單元112相連。控制單元121通過第二DAC 122調整第二參考電壓的電壓值。
具體地,控制單元121可以是MCU。MCU可以通過DAC埠與第二DAC 122相連。MCU通過DAC埠輸出數位訊號,並通過第二DAC 122將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該類比訊號即為第一參考電壓的電壓值。DAC具有訊號轉換速度快、精度高的特點,通過DAC調整參考電壓能夠提高第二適配器對參考電壓的調節速度和控制精度。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3圖所示,第二調整單元101可包括一控制單元131和RC濾波單元132。RC濾波單元132的輸入端與控制單元131相連,RC濾波單元132的輸出端與電流比較單元112相連。控制單元131用於產生PWM訊號,並通過調整PWM訊號的占空比調整第二參考電壓的電壓值。
具體地,控制單元131可以是MCU。MCU可以通過PWM埠輸出PWM訊號。該PWM訊號經過RC濾波電路132濾波之後,可以形成穩定的模擬量,即第二參考電壓。RC濾波電路132具有實現簡單,價格便宜的特點,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第二參考電壓的調節。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4圖所示,第二調整單元101可包括一控制單元141和數位電位器142。數位電位器142的控制端與控制單元141相連,數位電位器142的輸出端與電流比較單元112相連。控制單元141通過調整數位電位器142的分壓比,調整第二參考電壓的電壓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41可以是MCU。MCU可以通過I2C介面與數位元電位元器142的控制端相連,用於調節數位電位器142的分壓比。數位電位器142的高電位端可以為VDD,即電源端,數位電位器142的低電位端可以與地相連。數位電位器142的輸出端(或稱調節輸出端)與電流比較單元112相連,用於向電流比較單元112輸出第二參考電壓。數位電位器實現簡單,價格便宜,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對第二參考電壓的調節。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10圖實施例的基礎上,如第15圖所示,電流回饋單元13可包括電流取樣單元151、分壓單元152和電流比較單元153。電流取樣單元151的輸入端與功率轉換單元11相連,用於對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三電壓。第三電壓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的大小。分壓單元152的輸入端與電流取樣單元151的輸出端相連,用於按照設定的分壓比對第三電壓進行分壓,產生一第二電壓。電流比較單元153的輸入端與分壓單元152的輸出端相連,用於比較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並基於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第二調整單元101與分壓單元152相連,通過調整分壓單元152的分壓比,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第15圖的實施例與第11圖至第14圖實施例的主要區別在於第11圖至第14圖的實施例是通過調整電流比較單元的參考電壓實現目標電流的電流值的調整,第15圖的實施例是通過調整分壓單元152的分壓比實現目標電流的電流值的調整。換句話說,第15圖的實施例中,第二參考電壓可以設置成固定值VREF ,如果希望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300mV,則可以調節分壓單元152的分壓比,使得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300mV時,分壓單元152的輸出端的電壓等於VREF ;同理,如果希望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500mV,則可以通過調整分壓單元152的分壓比,使得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500mV時,分壓單元152的輸出端的電壓等於VREF
本發明實施例的分壓單元152的實現方式有多種,例如,可以採用數位電位器實現,也可以通過離散的電阻、開關等元件實現上述分壓和分壓比調節的功能。
以數位元電位元器的實現方式為例,如第16圖所示,分壓單元152包括數位電位器161,第二調整單元101包括一控制單元162。數位電位器161的高電位端與電流取樣單元151的輸出端相連,數位電位器161的低電位端與地相連,數位電位器161的輸出端與電流比較單元153的輸入端相連。控制單元162與數位電位器161的控制端相連,用於調整數位電位器161的分壓比。
上文中的控制單元可以是一個控制單元,也可以是複數控制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文的第一調整單元和一第二調整單元中的控制單元為同一控制單元。
上文中的電流比較單元153的實現方式有多種,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7圖所示,電流比較單元153可以包括一第二運放。該第二運放的反相輸入端用於接收第二電壓,第二運放的同相輸入端用於接收第二參考電壓,第二運放的輸出端用於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第二運放也可稱為第二誤差放大器,或電流誤差放大器。
上文結合第1圖至第17圖詳細描述了電壓回饋單元12和電流回饋單元13的實現方式,以及電壓回饋單元12對應的目標電壓和電流回饋單元13對應的目標電流的調整方式,下文結合第18圖詳細描述功率調整單元14的實現方式。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8圖所示,電壓回饋單元12可包括一第一運放(第18圖未示出,具體可以參見第9圖),電壓回饋單元12的第一運放的輸出端用於輸出電壓回饋訊號。電流回饋單元13可包括一第二運放(第18圖未示出,具體可以參考第17圖),電流回饋單元13的第二運放的輸出端用於輸出電流回饋訊號。功率調整單元14可包括一第一二極體D1、第二二極體D2、光電耦合單元181和PWM控制單元182。電壓回饋單元12的第一運放(參見第9圖,第一運放的輸出端用於輸出電壓回饋訊號)的輸出端與第一二極體D1的負極相連。第一二極體D1的正極與光電耦合單元181的輸入端相連。電流回饋單元13的第二運放的輸出端(參見第17圖,第二運放的輸出端用於輸出電流回饋訊號)與第二二極體D2的負極相連。第二二極體D2的正極與光電耦合單元181的輸入端相連。光電耦合單元181的輸出端與PWM控制單元182的輸入端相連。PWM控制單元182的輸出端與功率轉換單元11相連。
應理解,本文中出現的第一運放可以指代同一運放。同理,本文中出現的第二運放可以指代同一運放。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運放輸出的電壓訊號即為電壓回饋訊號,第二運放輸出的電壓訊號即為電流回饋訊號,第一運放輸出的電壓訊號為0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目標電壓,第二運放輸出的電壓訊號為0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端電流達到目標電流。第一二極體D1和第二二極體D2是兩個反向並聯的二極體,當第一運放和第二運放中的任意一個運放輸出的電壓訊號為0時,第18圖中的回饋點的電壓約為0(由於二極體導通需要一定的壓差,所以回饋點的實際電壓會略大於0,如可以是0.7V)。在這種情況下,光電耦合單元181工作在穩定狀態,向PWM控制單元182輸出穩定的電壓訊號。然後,PWM控制單元182產生占空比一定的PWM控制訊號,通過功率轉換單元11穩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換句話說,當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中的任意一個達到目標值時,反向並聯的第一二極體D1和第二二極體D2能夠立刻感知這一事件的發生,進而使得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穩定。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10可以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和一第二充電模式,第二適配器10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充電速度快於第二適配器10在第一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充電速度。換句話說,相較於工作在第一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10來說,工作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10充滿相同容量的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中的電池的耗時更短。
第二適配器10包括一控制單元,在第二適配器10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連接的程序中,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第二充電模式的充電程序。該控制單元可以是上述任意實施例中的控制單元,如可以是第一調整單元中的控制單元,也可以是第二調整單元中的控制單元。
第一充電模式可為普通充電模式,第二充電模式可為快速充電模式。該普通充電模式是指第二適配器輸出相對較小的電流值(通常小於2.5A)或者以相對較小的功率(通常小於15W)來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中的電池進行充電,在普通充電模式下想要完全充滿一較大容量電池(如3000毫安時容量的電池),通常需要花費數個小時的時間;而在快速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能夠輸出相對較大的電流(通常大於2.5A,比如4.5A,5A甚至更高)或者以相對較大的功率(通常大於等於15W)來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中的電池進行充電,相較於普通充電模式而言,第二適配器在快速充電模式下完全充滿相同容量電池所需要的充電時間能夠明顯縮短、充電速度更快。
本發明實施例對第二適配器的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通訊內容,以及控制單元對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輸出的控制方式不作具體限定,例如,控制單元可以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通訊,交互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中的電池的當前電壓或當前電量,並基於電池的當前電壓或當前電量調整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或輸出電流。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之間的通訊內容,以及控制單元對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的輸出的控制方式進行詳細描述。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可包括: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協商第二適配器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之間的充電模式。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並非盲目地採用第二充電模式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快速充電,而是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協商第二適配器是否可以採用第二充電模式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快速充電,這樣能夠提升充電程序的安全性。
具體地,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協商第二適配器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之間的充電模式可包括:控制單元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一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於詢問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是否開啟第二充電模式;控制單元接收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的針對該第一指令的回覆指令,回覆指令用於指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是否同意開啟第二充電模式;在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同意開啟第二充電模式的情況下,控制單元使用第二充電模式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充電。
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描述並不會對第二適配器(或者第二適配器的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主從性進行限定,換句話說,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中的任何一方均可作為主裝置方發起雙向通訊會話,相應地另外一方可以作為從裝置方對主裝置方發起的通訊做出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作為一種可行的方式,可以在通訊程序中,通過比較第二適配器側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側相對於大地的電位準高低來確認主、從裝置的身份。
本發明實施例並未對第二適配器(或者第二適配器的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之間雙向通訊的具體實現方式作出限制,即言,第二適配器(或者第二適配器的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中的任何一方作為主裝置方發起通訊會話,相應地另外一方作為從裝置方對主裝置方發起的通訊會話做出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同時主裝置方能夠針對該從裝置方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做出第二回應,即可認為主、從裝置之間完成了一次充電模式的協商程序。作為一種可行的實施方式,主、從裝置方之間可以在完成多次充電模式的協商後,再執行主、從裝置方之間的充電操作,以確保協商後的充電程序安全、可靠的被執行。
作為主裝置方能夠根據該從裝置方針對通訊會話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做出第二回應的一種方式可以是:主裝置方能夠接收到該從裝置方針對通訊會話所做出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並根據接收到的該從裝置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做出針對性的第二回應。作為舉例,當主裝置方在預設的時間內接收到該從裝置方針對通訊會話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主裝置方會對該從裝置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做出針對性的第二回應具體為:主裝置方與從裝置方完成了一次充電模式的協商,主裝置方與從裝置方之間根據協商結果按照第一充電模式或者第二充電模式執行充電操作,即第二適配器根據協商結果工作在第一充電模式或者第二充電模式下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充電。
作為主裝置方能夠根據該從裝置方針對通訊會話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做出進一步的第二回應的一種方式還可以是:主裝置方在預設的時間內沒有接收到該從裝置方針對通訊會話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主裝置方也會對該從裝置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做出針對性的第二回應。作為舉例,當主裝置方在預設的時間內沒有接收到該從裝置方針對通訊會話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主裝置方也會對該從裝置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做出針對性的第二回應具體為:主裝置方與從裝置方完成了一次充電模式的協商,主裝置方與從裝置方之間按照第一充電模式執行充電操作,即第二適配器工作在第一充電模式下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充電。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作為主裝置發起通訊會話,第二適配器(或者第二適配器的控制單元)作為從裝置對主裝置方發起的通訊會話做出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後,無需要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對第二適配器的第一回應或第一回覆做出針對性的第二回應,即可認為第二適配器(或者第二適配器的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之間完成了一次充電模式的協商程序,進而第二適配器能夠根據協商結果確定以第一充電模式或者第二充電模式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輸出的程序可包括: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控制單元對目標電壓的電壓值進行調整,使目標電壓的電壓值等於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
具體地,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可包括:控制單元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一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於詢問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的當前電壓是否匹配;控制單元接收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的一第二指令的回覆指令,第二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電池的當前電壓匹配、偏高或偏低。可替換地,第二指令可用於詢問將第二適配器的當前輸出電壓作為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是否合適,第二指令的回覆指令可用於指示當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合適、偏高或偏低。第二適配器的當前輸出電壓與電池的當前電壓匹配,或者第二適配器的當前輸出電壓適合作為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可以指第二適配器的當前輸出電壓略高於電池的當前電壓,且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電池的當前電壓之間的差值在預設範圍內(通常在幾百毫伏的量級)。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程序可包括: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控制單元對目標電流的電流值進行調整,使目標電流的電流值等於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具體地,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可包括:控制單元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一第三指令,第三指令用於詢問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控制單元接收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的一第三指令的回覆指令,第三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控制單元根據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確定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應理解,控制單元根據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確定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的方式有多種,例如,第二適配器可以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確定為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也可以綜合考慮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以及自身的電流輸出能力等因素之後,確定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的第二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可包括:在第二適配器使用第二充電模式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程序中,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調整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
具體地,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調整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可包括:控制單元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一第四指令,第四指令用於詢問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的當前電壓;控制單元接收第二適配器發送的一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電池的當前電壓;控制單元根據電池的當前電壓,調整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9A圖所示,第二適配器10包括一充電介面191。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10中的控制單元(如第23圖中的MCU)可通過充電介面191中的資料線192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可包括: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充電介面是否接觸不良。
具體地,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以便確定充電介面是否接觸不良可包括:控制單元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一第四指令,第四指令用於詢問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的當前電壓;控制單元接收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的一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的當前電壓;控制單元根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確定充電介面是否接觸不良。例如,控制單元確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當前電壓的壓差大於預設的電壓臨界值,則表明此時壓差除以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當前電流值所得到的阻抗大於預設的阻抗臨界值,即可確定充電介面接觸不良。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充電介面接觸不良也可由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確定: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向控制單元發送第六指令,第六指令用於詢問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接收控制單元發送的第六指令的回覆指令,第六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根據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和一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確定充電介面是否接觸不良。在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確定充電介面接觸不良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向控制單元發送第五指令,第五指令用於指示充電介面接觸不良。控制單元在接收到第五指令之後,可以控制第二適配器退出第二充電模式。
下面結合第19B圖,更加詳細地描述第二適配器中的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之間的通訊程序。應注意,第19B圖的例子僅僅是為了幫助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發明實施例,而非要將本發明實施例限於所例示的具體數值或具體場景。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所給出的第19B圖的例子,顯然可以進行各種等價的修改或變化,這樣的修改或變化也落入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內。
如第19B圖所示,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的輸出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充電程序,即充電程序可以包含五個階段: 階段1: 待充電裝置(如終端)與電源提供裝置連接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可以通過資料線D+、D-檢測電源提供裝置的類型,當檢測到電源提供裝置為第二適配器時,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吸收的電流可以大於預設的電流臨界值I2(例如可以是1A)。當第二適配器中的控制單元檢測到預設時長(例如,可以是連續T1時間)內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大於或等於I2時,則控制單元可以認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對於電源提供裝置的類型識別已經完成,控制單元開啟第二適配器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之間的協商程序,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指令1(對應於上述第一指令),以詢問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是否同意第二適配器以第二充電模式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
當控制單元收到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的指令1的回覆指令,且該指令1的回覆指令指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不同意第二適配器以第二充電模式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時,控制單元再次檢測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當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在預設的連續時長內(例如,可以是連續T1時間)仍然大於或等於I2時,控制單元再次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指令1,詢問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是否同意第二適配器以第二充電模式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控制單元重複階段1的上述步驟,直到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同意第二適配器以第二充電模式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或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不再滿足大於或等於I2的條件。
當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同意第二適配器以第二充電模式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後,通訊流程進入第2階段。
階段2: 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可以包括複數檔位元。控制單元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指令2(對應於上述第二指令),以詢問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當前的輸出電壓)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是否匹配。
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向控制單元發送指令2的回覆指令,以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匹配、偏高或偏低。如果針對指令2的回覆指令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偏高或偏低,控制單元可以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調整一格檔位元,並再次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指令2,重新詢問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是否匹配。重複階段2的上述步驟直到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確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匹配,進入第3階段。
階段3: 控制單元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指令3(對應於上述第三指令),詢問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向控制單元發送指令3的回覆指令,以指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並進入第4階段。
階段4: 控制單元根據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確定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然後進入階段5,即恆流充電階段。
階段5: 在進入恆流充電階段後,控制單元可以每間隔一段時間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指令4(對應於上述第四指令),詢問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可以向控制單元發送指令4的回覆指令,以回饋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控制單元可以根據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判斷充電介面的接觸是否良好,以及是否需要降低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當第二適配器判斷充電介面的接觸不良時,可以向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指令5(對應於上述第五指令),第二適配器會退出第二充電模式,然後重定並重新進入階段1。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階段1中,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指令1的回覆指令時,指令1的回覆指令中可以攜帶該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通路阻抗的資料(或資訊)。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通路阻抗資料可用於在階段5判斷充電介面的接觸是否良好。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階段2中,從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同意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到控制單元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調整到合適的充電電壓所經歷的時間可以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如果該時間超出預定範圍,則第二適配器或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可以判定快充通訊程序異常,重置以重新進入階段1。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階段2中,當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比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當前電壓高ΔV(ΔV可以設定為200~500mV)時,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可以向控制單元發送指令2的回覆指令,以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電壓匹配。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階段4中,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調整速度可以控制一定範圍之內,這樣可以避免由於調整速度過快而導致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輸出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充電程序發生異常。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階段5中,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變化幅度可以控制在5%以內。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階段5中,控制單元可以即時監測充電電路的通路阻抗。具體地,控制單元可以根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輸出電流及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回饋的電池的當前電壓,監測充電電路的通路阻抗。當“充電電路的通路阻抗”>“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通路阻抗+充電線纜的阻抗”時,可以認為充電介面接觸不良,第二適配器停止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開啟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之後,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之間的通訊時間間隔可以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避免通訊間隔過短而導致通訊程序發生異常。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充電程序的停止(或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充電程序的停止)可以分為可恢復的停止和不可恢復的停止兩種。
例如,當檢測到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充滿或充電介面接觸不良時,充電程序停止,充電通訊程序重置,充電程序重新進入階段1。然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不同意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則通訊流程不進入階段2。這種情況下的充電程序的停止可以視為不可恢復的停止。
又例如,當控制單元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之間出現通訊異常時,充電程序停止,充電通訊程序重置,充電程序重新進入階段1。在滿足階段1的要求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同意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以恢復充電程序。這種情況下的充電程序的停止可以視為可恢復的停止。
又例如,當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檢測到電池出現異常時,充電程序停止,充電通訊程序重置,充電程序重新進入階段1。然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不同意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當電池恢復正常,且滿足階段1的要求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同意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這種情況下的快充程序的停止可以視為可恢復的停止。
以上對第19B圖示出的通訊步驟或操作僅是示例。例如,在階段1中,待充電裝置(如終端)與第二適配器進行連接後,待充電裝置(如終端)與控制單元之間的握手通訊也可以由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起,即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發送指令1,詢問控制單元是否開啟第二充電模式。當待充電裝置(如終端)接收到控制單元的回覆指令指示控制單元同意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時,第二適配器開始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進行充電。
又如,在階段5之後,還可包括恆壓充電階段。具體地,在階段5中,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可以向控制單元回饋電池的當前電壓,當電池的當前電壓達到恆壓充電電壓臨界值時,充電階段從恆流充電階段轉入恆壓充電階段。在恆壓充電階段中,充電電流逐漸減小,當電流下降至某一臨界值時停止整個充電程序,表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已經被充滿。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脈動直流電(或稱單向脈動的輸出電流,或稱脈動波形的電流,或稱饅頭波電流)。脈動直流電的波形如第20圖所示。
隨著第二適配器的輸出功率變大,第二適配器在對待充電裝置(如終端)內的電池進行充電時,容易造成電池的析鋰現象,從而降低電池的使用壽命。為了提高電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發明實施例控制第二適配器輸出脈動直流電。脈動直流電能夠減少充電介面的觸點的起弧的機率和強度,提高充電介面的壽命。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設置為脈動直流電的方式可以有多種,例如,可以去掉功率轉換單元11中的次級濾波單元,將次級電流整流之後直接輸出,形成脈動直流電。
進一步地,如第21圖所示,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第二適配器10可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和一第二充電模式,第二適配器在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充電速度快於第二適配器在第一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充電速度。功率轉換單元11可包括一次級濾波單元211,第二適配器10可包括一控制單元212,控制單元212與次級濾波單元211相連。在第一充電模式下,控制單元212控制次級濾波單元211工作,使得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壓的電壓值恆定。在第二充電模式下,控制單元212控制次級濾波單元211停止工作,使得第二適配器10的輸出電流為脈動直流電。
本發明實施例中,控制單元可以控制次級濾波單元是否工作,使得第二適配器既可以輸出電流值恆定的普通直流電,也可以輸出電流值變化的脈動直流電,從而相容了現有的充電模式。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10支援一第二充電模式。第二充電模式可以為恆流模式,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交流電,交流電同樣能夠降低鋰電芯的析鋰現象,提高電芯的使用壽命。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10支援一第二充電模式,第二充電模式可以為恆流模式,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直接載入在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的兩端,為電池進行直充。
具體地,直充可以指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直接載入在(或者直接引導至)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電池的兩端,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電池充電,中間無需經過變換電路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或輸出電壓進行變換,避免變換程序帶來的能量損失。在使用第二充電模式進行充電的程序中,為了能夠調整充電電路上的充電電壓或充電電流,可以將第二適配器設計成智慧的適配器,由第二適配器完成充電電壓或充電電流的變換,這樣可以減輕待充電裝置(如終端)的負擔,並降低待充電裝置的發熱量。本文中的恆流模式是指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控制的充電模式,並非要求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保持恆定不變。實際中,第二適配器在恆流模式下通常採用分段恆流的方式進行充電。
分段恆流充電(Multi-stag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具有N個充電階段(N為一個不小於2的整數)。分段恆流充電可以以預定的充電電流開始第一階段充電。該分段恆流充電的N個充電階段從第一階段到第(N-1)個階段依次被執行,當充電階段中的前一個充電階段轉到下一個充電階段後,充電電流值變小;當電池電壓到達充電終止電壓臨界值時,充電階段中的前一個充電階段會轉到下一個充電階段。
進一步地,在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脈動直流電的情況下,恆流模式可以指對脈動直流電的峰值或均值進行控制的充電模式,即控制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峰值不超過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如第22圖所示。此外,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交流電的情況下,恆流模式可以指對交流電的峰值進行控制的充電模式。
下面結合具體例子,更加詳細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應注意,第23圖的例子僅僅是為了幫助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發明實施例,而非要將本發明實施例限於所例示的具體數值或具體場景。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所給出的第23圖的例子,顯然可以進行各種等價的修改或變化,這樣的修改或變化也落入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內。
第二適配器包括一功率轉換單元(對應於上文中的功率轉換單元11)。如第23圖所示,該功率轉換單元可包括交流電AC的輸入端,初級整流單元231,變壓器T1,次級整流單元232和一次級濾波單元233。
具體地,交流電AC的輸入端引入市電(一般是220V的交流電),然後將市電傳輸至初級整流單元231。
初級整流單元231用於將市電轉換成第一脈動直流電,然後將第一脈動直流電傳輸至變壓器T1。初級整流單元231可以是橋式整流單元,例如可以是如第23圖所示的全橋整流單元,或者,也可以是半橋整流單元,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現有的適配器的初級側包括一初級濾波單元,初級濾波單元一般基於液態鋁質電解電容進行濾波,而液態鋁質電解電容的體積較大,會導致適配器的體積較大,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適配器的初級側不包括一初級濾波單元,這樣可以大幅減小第二適配器的體積。
變壓器T1用於將第一脈動直流電從變壓器的初級耦合至次級,得到一第二脈動直流電,並由變壓器T1的次級繞組輸出該第二脈動直流電。變壓器T1可以是普通變壓器,也可以是工作頻率為50KHz-2MHz的高頻變壓器。變壓器T1的初級繞組的個數及連接形式與第二適配器中採用的開關電源的類型有關,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如第23圖所示,第二適配器可以採用反馳式開關電源。變壓器的初級繞組的一端與初級整流單元231相連,初級繞組的另一端與PWM控制器所控制的開關相連。當然,第二適配器還可以是採用順向式開關電源,或推挽式開關電源的第二適配器。不同類型的開關電源中的初級整流單元和變壓器具有各自的連接形式,為了簡潔,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次級整流單元232用於對變壓器T1的次級繞組輸出的第二脈動直流電進行整流,得到一第三脈動直流電。次級整流單元232的形式有多種,第23圖所示了一種典型的次級同步整流電路,該同步整流電路包括同步整流(Synchronous Rectifier,SR)晶片,受該SR晶片控制的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管,以及連接在MOS電晶體源極和汲極兩端的二極體。該SR晶片向MOS電晶體的閘極發出PWM控制訊號,控制該MOS電晶體的通斷,從而實現次級的同步整流。
次級濾波單元233用於對次級整流單元232輸出的第二脈動直流電進行整流,得到一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即第23圖中的VBUS和GND兩端的電壓和電流)。第23圖的實施例中,次級濾波單元233中的電容可以採用固態電容,或固態電容與普通電容(如陶瓷電容)並聯的方式進行濾波。
進一步地,次級濾波單元233還可以包含開關單元,如第23圖中的開關管Q1。該開關管Q1接收MCU發送的控制訊號。當MCU控制開關管Q1閉合時,次級濾波單元233工作,使得第二適配器工作在第一充電模式。在第一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可以為5V,輸出電流為平穩的直流電。當MCU控制開關管Q1斷開時,次級濾波單元233停止工作,第二適配器工作在第二充電模式。在第二充電模式下,第二適配器直接將次級整流單元232整流得到的脈動直流電輸出。
進一步地,第二適配器可包括電壓回饋單元(對應於上文中的電壓回饋單元12)。如第23圖所示,電壓回饋單元可包括電阻R1、電阻R2和第一運放OPA1。
具體地,電阻R1和電阻R2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即VBUS上的電壓)進行取樣,並將取樣得到的第一電壓發送至OPA1的反相輸入端,以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的大小。第一運放OPA1的同相輸入端通過DAC1與MCU的DAC1埠相連。MCU通過控制DAC1的輸出的模擬量的大小,調節第一運放OPA1的參考電壓(對應於上文中的第一參考電壓)的電壓值,進而調節電壓回饋單元對應的目標電壓的電壓值。
進一步地,第二適配器可包括電流回饋單元(對應於上文中的電流回饋單元13)。如第23圖所示,電流回饋單元可包括電阻R3、檢流計、電阻R4、電阻R5和第二運放OPA2。
具體地,電阻R3為檢流電阻。檢流計通過檢測流過電阻R3的電流得到一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然後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轉換成對應的電壓值輸出至電阻R4和電阻R5兩端進行分壓,得到一第二電壓。第二電壓可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大小。第二運放OPA2的反相輸入端用於接收第二電壓。第二運放OPA2的同相輸入端通過DAC2與MCU的DAC2埠相連。MCU通過控制DAC2的輸出的模擬量的大小,調節第二運放OPA2的參考電壓(對應於上文中的第二參考電壓)的電壓值,進而調節電流回饋單元對應的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第二適配器還包括一功率調整單元(對應於上文中的功率調整單元14)。如第23圖所示,功率調整單元可包括一第一二極體D1、第二二極體D2、光電耦合單元234、PWM控制器和開關管Q2。
具體地,第一二極體D1和第二二極體D2是兩個反向並聯的二極體,第一二極體D1和第二二極體D2的正極連接於第23圖所示的回饋點。光電耦合單元234的輸入端用於接收回饋點的電壓訊號。在回饋點的電壓低於光電耦合單元234的工作電壓VDD時,光電耦合單元234開始工作,向PWM控制器的FB端提供回饋電壓。PWM控制器通過比較CS端和FB端的電壓,控制PWM端輸出的PWM訊號的占空比。當第一運放OPA1輸出的電壓訊號(即上文中的電壓回饋訊號)為0,或第二運放OPA2輸出的電壓訊號(即上文中的電流回饋訊號)為0時,FB端的電壓穩定,PWM控制器的PWM端輸出的PWM控制訊號的占空比保持一定。PWM控制器的PWM端通過開關管Q2與變壓器T1的初級繞組相連,用於控制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當PWM端發出的控制訊號的占空比一定時,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也就保持穩定。
進一步地,第23圖的第二適配器還包括一第一調整單元和一第二調整單元。如第23圖所示,第一調整單元包括MCU(對應於上文中的控制單元)和DAC1,用於調整第一運放OPA1的參考電壓的電壓值,進而調整電壓回饋單元對應的目標電壓的電壓值。第二調整單元包括MCU(對應於上文中的控制單元)和DAC2,用於調整第二運放OPA2的參考電壓,進而調整電流回饋單元對應的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MCU能夠根據第二適配器當前使用的充電模式對目標電壓的電壓值和目標電流的電流值進行調整。例如,當第二適配器使用恆壓模式進行充電時,可以將目標電壓調整為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將目標電流調整為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又如,當第二適配器使用恆流模式充電時,可以將目標電流調整為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將目標電壓調整為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
舉例說明,在恆壓模式下,可以將目標電壓調整為固定電壓值(如5V)。考慮到初級側並未設置初級濾波單元(初級濾波單元採用體積較大的液態鋁質電解電容,為了減小第二適配器的體積,本發明實施例將初級濾波單元去掉),次級濾波單元233的帶負載能力有限,可以將目標電流設置為500mA或1A。第二適配器首先基於電壓回饋環將輸出電壓調整至5V。一旦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目標電流,通過電流回饋環控制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不得超過目標電流。在恆流模式下,可以將目標電流設置為4A,將目標電壓設置為5V。由於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脈動直流電,通過電流回饋環可以將高於4A的電流進行削峰處理,使脈動直流電的電流峰值保持在4A。一旦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超過目標電壓,通過電壓回饋環控制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不得超過目標電壓。
此外,MCU還可以包括通訊介面。MCU通過該通訊介面可以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雙向通訊,控制第二適配器的充電程序。以充電介面為USB介面為例,該通訊介面也可以是該USB介面。具體地,第二適配器可以使用USB介面中的電源線為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充電,並使用USB介面中的資料線(D+和/或D-)與待充電裝置(如終端)進行通訊。
此外,光電耦合單元234還可與穩壓單元相連,使得光耦的工作電壓保持穩定。如第23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穩壓單元可以採用低壓差穩壓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實現。
第23圖是以控制單元(MCU)通過DAC1調整第一運放OPA1的參考電壓為例進行舉例說明的,這種參考電壓的調整方式對應於第4圖所示的參考電壓調整方式,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還可以採用如第5圖至-第8圖描述的任意一種參考電壓調整方式,為了簡潔,此處不再詳述。
第23圖是以控制單元(MCU)通過DAC2調整第二運放OPA2的參考電壓為例進行舉例說明的,這種參考電壓的調整方式對應於第12圖所示的參考電壓調整方式,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還可以採用如第13圖至-第16圖描述的任意一種參考電壓調整方式,為了簡潔,此處不再詳述。
上文結合第1圖至第23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裝置實施例,下文結合第24圖,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實施例,應理解,方法側的描述與裝置側的描述相互對應,為了簡潔,適當省略重複的描述。
第24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充電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第24圖的充電方法可以由上文中的第二適配器10執行,該方法可包括如下動作。
2410、對輸入的交流電進行轉換,以得到一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2420、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電壓回饋訊號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壓。
2430、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電流回饋訊號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流。
2440、在電壓回饋訊號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目標電壓,或電流回饋訊號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目標電流的情況下,穩定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第一充電模式為恆壓模式。在恆壓模式下,目標電壓為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目標電流為第二適配器在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第24圖的方法還可包括:根據電壓回饋訊號,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調整至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 2440中可包括:當電流回饋訊號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第二適配器在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時,控制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不超過第二適配器在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包括一初級整流單元、一變壓器、一次級整流單元和一次級濾波單元,該初級整流單元將脈動形式的電壓直接輸出至該變壓器。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在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是基於次級濾波單元中的電容的容量確定的。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支援一第二充電模式。第二充電模式為恆流模式。在恆流模式下,目標電壓為第二適配器在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目標電流為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第24圖的方法還包括:根據電流回饋訊號,將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調整至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 2440中可包括:當電壓回饋訊號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第二適配器在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時,控制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不超過第二適配器在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24圖的方法還可包括:調整目標電壓的取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和一第二充電模式,該調整目標電壓的取值可包括:基於第二適配器當前使用的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調整目標電壓的取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可包括: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一電壓;比較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基於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調整目標電壓的取值,包括:通過調整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調整目標電壓的取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是基於第一DAC調整的。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是基於一RC濾波單元調整的。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是基於數位電位器調整的。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可包括:按照設定的分壓比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分壓,產生一第一電壓;比較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基於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該調整目標電壓的取值可包括:通過調整分壓比,調整目標電壓的電壓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壓比是數位電位器的分壓比。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24圖的方法還可包括: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適配器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和一第二充電模式。該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可包括:基於第二適配器當前使用的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可包括: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二電壓,第二電壓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大小;比較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基於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該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可包括:通過調整第二參考電壓的電壓值,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參考電壓的取值是基於第二DAC調整的。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參考電壓的取值是基於一RC濾波單元調整的。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參考電壓的取值是基於數位電位器調整的。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可包括:對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三電壓,第三電壓用於指示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大小;按照設定的分壓比對第三電壓進行分壓,產生一第二電壓;比較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基於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該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可包括:通過調整分壓比,調整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壓比是數位電位器的分壓比。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和一第二充電模式。該第二適配器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的充電速度快於該第二適配器在該第一充電模式下對該待充電裝置的充電速度。第24圖的方法還可包括:在該第二適配器與待充電裝置連接的程序中,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可包括: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協商該第二適配器與該待充電裝置之間的充電模式。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協商該第二適配器與該待充電裝置之間的充電模式可包括: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一第一指令,該第一指令用於詢問該待充電裝置是否開啟該第二充電模式;接收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該第一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一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待充電裝置是否同意開啟該第二充電模式;在該待充電裝置同意開啟該第二充電模式的情況下,使用該第二充電模式為該待充電裝置充電。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可包括: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對該目標電壓的電壓值進行調整,使該目標電壓的電壓值等於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可包括: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一第二指令,該第二指令用於詢問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該待充電裝置的一電池的當前電壓是否匹配;接收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該第二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二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該電池的當前電壓匹配、偏高或偏低。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可包括: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對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進行調整,使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等於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可包括: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一第三指令,該第三指令用於詢問該待充電裝置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接收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該第三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三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待充電裝置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根據該待充電裝置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可包括:在使用該第二充電模式充電的程序中,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調整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調整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可包括: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一第四指令,該第四指令用於詢問該待充電裝置的一電池的當前電壓;接收該第二適配器發送的該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電池的當前電壓;根據該電池的當前電壓,調整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包括一充電介面。該第二適配器通過該充電介面中的資料線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支援一第二充電模式。該第二充電模式為恆流模式,且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脈動直流電。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該第一充電模式為恆壓模式。該第二適配器包括一次級濾波單元,第24圖的方法還可包括:在該第一充電模式下,控制該次級濾波單元工作,使得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的電壓值恆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控制該次級濾波單元停止工作,使得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脈動直流電。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支援一第二充電模式。該第二充電模式為恆流模式,且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為交流電。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支援一第二充電模式。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該第二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直接載入在該待充電裝置的一電池的兩端,為該電池進行直充。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是用於為行動待充電裝置充電的第二適配器。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包括用於對充電程序進行控制的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為MCU。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適配器包括一充電介面,該充電介面為USB介面。
應理解,本文中的“第一適配器”和“第二適配器”僅是為了描述的方便,並非要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適配器的具體類型進行限定。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揭露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電腦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程序,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程序,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該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複數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整合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該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複數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整合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整合在一個單元中。
該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儲存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先前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儲存在一個儲存媒體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裝置(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第二適配器或者網路裝置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該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儲存媒體包括:隨身碟、行動硬碟、唯讀記憶體(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儲存程式碼的媒體。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侷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為準。
10‧‧‧適配器
11‧‧‧功率轉換單元
12‧‧‧電壓回饋單元
13‧‧‧電流回饋單元
14‧‧‧功率調整單元
15、231‧‧‧初級整流單元
16‧‧‧變壓器
17、232‧‧‧次級整流單元
18、211、233‧‧‧次級濾波單元
21、101‧‧‧調整單元
31‧‧‧電壓取樣單元
32、72‧‧‧電壓比較單元
41、51、61、82、121、131、141、162、212‧‧‧控制單元
42、122‧‧‧數位類比轉換器(DAC)
52、132‧‧‧RC濾波單元
62、81、142、161‧‧‧數位電位器
71、152‧‧‧分壓單元
111、151‧‧‧電流取樣單元
112、153‧‧‧電流比較單元
181‧‧‧光電耦合單元
182‧‧‧PWM控制單元
D1、D2‧‧‧二極體
191‧‧‧充電介面
192‧‧‧資料線
AC‧‧‧交流電
LDO‧‧‧低壓差穩壓器
MCU‧‧‧微控制單元
OPA1、OPA2‧‧‧運放
PWM‧‧‧脈衝寬度調變
R1、R2、R3、R4、R5‧‧‧電阻
T1‧‧‧變壓器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第1A圖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B圖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功率轉換單元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2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3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4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5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6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7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8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9圖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壓比較單元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0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1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2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3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4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5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6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7圖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流比較單元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8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19A圖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與待充電裝置的連接方式示意圖。 第19B圖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快充通訊程序的示意圖。 第20圖是脈動直流電的電流波形示意圖。 第21圖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22圖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恆流模式下的脈動直流電的示意圖。 第23圖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適配器的電路示例圖。 第24圖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充電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10‧‧‧適配器
11‧‧‧功率轉換單元
12‧‧‧電壓回饋單元
13‧‧‧電流回饋單元
14‧‧‧功率調整單元

Claims (53)

  1. 一種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和一第二充電模式,該適配器在該第一充電模式下輸出恆定直流電,該適配器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輸出脈動直流電,該適配器包括: 一功率轉換單元,用於對輸入的交流電進行轉換,以得到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一電壓回饋單元,該電壓回饋單元的輸入端與該功率轉換單元相連,該電壓回饋單元用於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該電壓回饋訊號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壓; 一電流回饋單元,該電流回饋單元的輸入端與該功率轉換單元相連,該電流回饋單元用於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該電流回饋訊號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流; 一功率調整單元,該功率調整單元的輸入端與該電壓回饋單元的輸出端和該電流回饋單元的輸出端相連,該功率調整單元的輸出端與該功率轉換單元相連,該功率調整單元用於接收該電壓回饋訊號和該電流回饋訊號,並在該電壓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電壓,或該電流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該目標電流的情況下,穩定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還包括一第一調整單元,該第一調整單元與該電壓回饋單元相連,用於調整該目標電壓的取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電壓回饋單元包括: 一電壓取樣單元,該電壓取樣單元的輸入端與該功率轉換單元相連,用於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一電壓; 一電壓比較單元,該電壓比較單元的輸入端與該電壓取樣單元的輸出端相連,用於比較該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並基於該第一電壓和該第一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該電壓回饋訊號; 該第一調整單元與該電壓比較單元相連,為該電壓比較單元提供該第一參考電壓,並通過調整該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調整該目標電壓的取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調整單元包括一控制單元和一數位電位器,該數位電位器的控制端與該控制單元相連,該數位電位器的輸出端與該電壓比較單元相連,該控制單元通過調整該數位電位器的分壓比,調整該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電壓比較單元包括一第一運放,該電壓比較單元的第一運放的反相輸入端用於接收該第一電壓,該電壓比較單元的第一運放的同相輸入端用於接收該第一參考電壓,該電壓比較單元的第一運放的輸出端用於產生該電壓回饋訊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調整單元基於該適配器當前使用的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調整該目標電壓的取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還包括一第二調整單元,該第二調整單元與該電流回饋單元相連,用於調整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電流回饋單元包括: 一電流取樣單元,該電流取樣單元的輸入端與該功率轉換單元相連,用於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二電壓,該第二電壓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大小; 一電流比較單元,該電流比較單元的輸入端與該電流取樣單元的輸出端相連,用於比較該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並基於該第二電壓和該第二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該電流回饋訊號; 該第二調整單元與該電流比較單元相連,為該電流比較單元提供該第二參考電壓,並通過調整該第二參考電壓的電壓值,調整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二調整單元包括一控制單元和一RC濾波單元,該RC濾波單元的輸入端與該控制單元相連,該RC濾波單元的輸出端與該電流比較單元相連,該控制單元用於產生脈衝寬度調變PWM訊號,並通過調整該PWM訊號的占空比調整該第二參考電壓的電壓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電流比較單元包括一第二運放,該電流比較單元的第二運放的反相輸入端用於接收該第二電壓,該電流比較單元的第二運放的同相輸入端用於接收該第二參考電壓,該電流比較單元的第二運放的輸出端用於產生該電流回饋訊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二調整單元基於該適配器當前使用的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調整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充電模式為恆壓模式,在該恆壓模式下,該目標電壓為該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該目標電流為該適配器在該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 該功率調整單元具體用於根據該電壓回饋訊號,將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調整至該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並當該電流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該適配器在該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時,控制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不超過該適配器在該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功率轉換單元包括一初級整流單元、一變壓器、一次級整流單元和一次級濾波單元,該初級整流單元將脈動形式的電壓直接輸出至該變壓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在該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是基於該次級濾波單元中的電容的容量確定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二充電模式為恆流模式,在該恆流模式下,該目標電壓為該適配器在該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該目標電流為該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 該功率調整單元具體用於根據該電流回饋訊號,將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調整至該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並當該電壓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該適配器在該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時,控制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不超過該適配器在該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電壓回饋單元包括一第一運放,該電壓回饋單元的第一運放的輸出端用於輸出該電壓回饋訊號,該電流回饋單元包括一第二運放,該電流回饋單元的第二運放的輸出端用於輸出該電流回饋訊號; 該功率調整單元包括一第一二極體、一第二二極體、一光電耦合單元和一PWM控制單元,該電壓回饋單元的第一運放的輸出端與該第一二極體的負極相連,該第一二極體的正極與該光電耦合單元的輸入端相連,該電流回饋單元的第二運放的輸出端與該第二二極體的負極相連,該第二二極體的正極與該光電耦合單元的輸入端相連,該光電耦合單元的輸出端與該PWM控制單元的輸入端相連,該PWM控制單元的輸出端與該功率轉換單元相連。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的充電速度快於該適配器在該第一充電模式下對該待充電裝置的充電速度,該適配器包括一控制單元,在該適配器與待充電裝置連接的程序中,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包括: 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協商該適配器與該待充電裝置之間的充電模式。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協商該適配器與該待充電裝置之間的充電模式,包括: 該控制單元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一第一指令,該第一指令用於詢問該待充電裝置是否開啟該第二充電模式; 該控制單元接收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該第一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一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待充電裝置是否同意開啟該第二充電模式; 在該待充電裝置同意開啟該第二充電模式的情況下,該控制單元使用該第二充電模式為該待充電裝置充電。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包括: 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 該控制單元對該目標電壓的電壓值進行調整,使該目標電壓的電壓值等於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包括: 該控制單元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一第二指令,該第二指令用於詢問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該待充電裝置的一電池的當前電壓是否匹配; 該控制單元接收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該第二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二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該電池的當前電壓匹配、偏高或偏低。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2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包括: 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該控制單元對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進行調整,使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等於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包括: 該控制單元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一第三指令,該第三指令用於詢問該待充電裝置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 該控制單元接收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該第三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三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待充電裝置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 該控制單元根據該待充電裝置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包括: 在使用該第二充電模式充電的程序中,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調整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單元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調整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包括: 該控制單元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一第四指令,該第四指令用於詢問該待充電裝置的一電池的當前電壓; 該控制單元接收該適配器發送的該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電池的當前電壓; 該控制單元根據該電池的當前電壓,調整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是用於為行動待充電裝置充電的適配器。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包括用於對充電程序進行控制的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為微控制單元MCU。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包括一充電介面,該充電介面為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
  29. 一種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應用於適配器,該適配器支援一第一充電模式和一第二充電模式,該適配器在該第一充電模式下輸出恆定直流電,該適配器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輸出脈動直流電,該方法包括: 對輸入的交流電進行轉換,以得到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該電壓回饋訊號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壓; 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該電流回饋訊號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是否達到設定的一目標電流; 在該電壓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電壓,或該電流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該目標電流的情況下,穩定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還包括: 調整該目標電壓的取值。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壓回饋訊號,包括: 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一電壓; 比較該第一電壓和一第一參考電壓; 基於該第一電壓和該第一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該電壓回饋訊號; 該調整該目標電壓的取值,包括: 通過調整該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調整該目標電壓的取值。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該第一參考電壓的取值是基於一RC濾波單元調整的。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至第3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調整該目標電壓的取值,包括: 基於該適配器當前使用的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調整該目標電壓的取值。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還包括: 調整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以產生一電流回饋訊號,包括: 對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進行取樣,得到一第二電壓,該第二電壓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的大小; 比較該第二電壓和一第二參考電壓; 基於該第二電壓和該第二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產生該電流回饋訊號; 該調整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包括: 通過調整該第二參考電壓的電壓值,調整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該第二參考電壓的取值是基於一RC濾波單元調整的。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至第3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調整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包括: 基於該適配器當前使用的第一充電模式或第二充電模式,調整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3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充電模式為恆壓模式,在該恆壓模式下,該目標電壓為該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該目標電流為該適配器在該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 該方法還包括: 根據該電壓回饋訊號,將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調整至該恆壓模式對應的電壓; 該在該電壓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電壓,或該電流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該目標電流的情況下,穩定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包括: 當該電流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該適配器在該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時,控制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不超過該適配器在該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包括一初級整流單元、一變壓器、一次級整流單元和一次級濾波單元,該初級整流單元將脈動形式的電壓直接輸出至該變壓器。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在該恆壓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是基於該次級濾波單元中的電容的容量確定的。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4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二充電模式為恆流模式,在該恆流模式下,該目標電壓為該適配器在該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該目標電流為該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 該方法還包括: 根據該電流回饋訊號,將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調整至該恆流模式對應的電流; 該在該電壓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電壓,或該電流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達到該目標電流的情況下,穩定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包括: 當該電壓回饋訊號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達到該適配器在該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時,控制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不超過該適配器在該恆流模式下允許輸出的最大電壓。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4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對一待充電裝置的充電速度快於該適配器在該第一充電模式下對該待充電裝置的充電速度, 該方法還包括: 在該適配器與待充電裝置連接的程序中,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包括: 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協商該適配器與該待充電裝置之間的充電模式。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協商該適配器與該待充電裝置之間的充電模式,包括: 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一第一指令,該第一指令用於詢問該待充電裝置是否開啟該第二充電模式; 接收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該第一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一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待充電裝置是否同意開啟該第二充電模式; 在該待充電裝置同意開啟該第二充電模式的情況下,使用該第二充電模式為該待充電裝置充電。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至第4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包括: 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 對該目標電壓的電壓值進行調整,使該目標電壓的電壓值等於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壓,包括: 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一第二指令,該第二指令用於詢問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該待充電裝置的一電池的當前電壓是否匹配; 接收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該第二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二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適配器的輸出電壓與該電池的當前電壓匹配、偏高或偏低。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至第4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包括: 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對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進行調整,使該目標電流的電流值等於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包括: 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一第三指令,該第三指令用於詢問該待充電裝置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 接收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該第三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三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待充電裝置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 根據該待充電裝置當前支援的最大充電電流確定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輸出的用於對該待充電裝置進行充電的充電電流。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至第4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控制在該第二充電模式下的該適配器的輸出的程序,包括: 在使用該第二充電模式充電的程序中,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調整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與該待充電裝置進行雙向通訊,以調整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包括: 向該待充電裝置發送的一第四指令,該第四指令用於詢問該待充電裝置的一電池的當前電壓; 接收該適配器發送的該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該第四指令的回覆指令用於指示該電池的當前電壓; 根據該電池的當前電壓,調整該適配器的輸出電流。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5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是用於為行動待充電裝置充電的適配器。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5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包括用於對充電程序進行控制的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為微控制單元MCU。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至第5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適配器包括一充電介面,該充電介面為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
TW106124381A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I6576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610600612.3 2016-07-26
CN201610600612 2016-07-26
PCT/CN2017/070549 WO2017133403A2 (zh) 2016-02-05 2017-01-07 适配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PCT/CN2017/070549 2017-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701A true TW201804701A (zh) 2018-02-01
TWI657638B TWI657638B (zh) 2019-04-21

Family

ID=62014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4381A TWI657638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08A TWI625913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99A TWI653520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90A TWI636358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403A TWI661639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93A TWI646754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55A TWI651608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70A TWI658675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401A TWI635690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400A TWI632755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37A TWI656708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406A TWI661291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4308A TWI625913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99A TWI653520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90A TWI636358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403A TWI661639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93A TWI646754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55A TWI651608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70A TWI658675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401A TWI635690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400A TWI632755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337A TWI656708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TW106124406A TWI661291B (zh) 2016-07-26 2017-07-20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6633104B2 (zh)
TW (12) TWI6576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1921B (zh) * 2018-04-16 2021-02-02 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充电的交流信号功率变换***、充电***及方法
CN108923660B (zh) * 2018-08-14 2020-01-24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整流转换器
US11573617B2 (en) * 2019-01-25 2023-02-07 Dell Products, L.P. Indicator for AC power adapter
TWI693497B (zh) * 2019-03-15 2020-05-1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數位穩壓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17122B (zh) * 2020-06-30 2023-04-18 利天万世(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基站的削峰填谷电源控制方法
CN112769204B (zh) * 2020-12-29 2023-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提供装置、充电方法及***
CN113075563B (zh) * 2021-03-19 2024-03-08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析锂的检测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13316057B (zh) * 2021-05-28 2024-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降低功耗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784788B (zh) * 2021-11-10 2022-11-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電調控電路、充電裝置與其供電模式調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3430A (ja) * 1991-10-07 1993-04-23 Murata Mfg Co Ltd バツテリ充電回路
JPH0646535A (ja) * 1992-05-22 1994-02-18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充電器
US5614805A (en) * 1992-11-19 1997-03-25 Toki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 secondary battery by supplying pulsed current as charging current
JPH08223907A (ja) * 1995-02-06 1996-08-30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供給方法
US6025695A (en) 1997-07-09 2000-02-15 Friel; Daniel D. Battery operating system
CN1079603C (zh) * 1998-08-20 2002-02-20 苏永贵 组合脉冲充电方法
JP2004260911A (ja) * 2003-02-25 2004-09-16 Canon Inc Acアダプタ
US6909617B1 (en) * 2004-01-22 2005-06-21 La Marche Manufacturing Co. Zero-voltage-switched, full-bridge, phase-shifted DC-DC converter with improved light/no-load operation
CN1564421A (zh) * 2004-03-17 2005-01-12 毛锦铭 锂电池充电器
JP2006129619A (ja) * 2004-10-29 2006-05-18 Hitachi Koki Co Ltd 電池の充電装置
TWI251395B (en) * 2004-11-12 2006-03-11 Niko Semiconductor Co Ltd Pulse width modulation apparatus by using output voltage feedback delay circuit to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 output frequency
TWI312603B (en) * 2006-03-17 2009-07-2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
JP2007267498A (ja) * 2006-03-28 2007-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充電装置、充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気機器
US7750604B2 (en) * 2007-02-16 2010-07-06 O2Micro, Inc.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battery charging
CN101022179A (zh) * 2007-03-15 2007-08-22 淮阴工学院 蓄电池快速充电方法
US7663352B2 (en) * 2007-08-27 2010-02-16 System General Corp. Control circuit for measuring and regulating output current of CCM power converter
JP5418871B2 (ja) * 2007-10-25 2014-02-1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CN101651356A (zh) * 2008-08-11 2010-02-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其充电方法
JP2010110148A (ja) * 2008-10-31 2010-05-13 Panasonic Corp 電源装置
TWI414126B (zh) * 2009-01-23 2013-11-01 Asustek Comp Inc 充電裝置
US8148942B2 (en) * 2009-11-05 2012-04-03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Charging systems with cell balancing functions
JP2012223077A (ja) * 2011-04-14 2012-11-12 Kyocera Corp 充電システム
CN102364856B (zh) 2011-06-30 2013-10-16 成都芯源***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其空载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US9368995B2 (en) * 2011-09-30 2016-06-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ithium ion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and battery-equipped device
WO2013114497A1 (ja) * 2012-02-01 2013-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源供給制御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5822304B2 (ja) * 2012-03-26 2015-11-24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CN102629773B (zh) * 2012-04-12 2014-04-30 杭州创美实业有限公司 智能脉冲温控充电器
TWI477045B (zh) * 2012-12-22 2015-03-1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低功率發光裝置的電源轉換器、相關的控制電路及方法
CN103066666B (zh) * 2013-01-22 2015-08-26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型电池充电管理***及其控制方法
CN203135543U (zh) * 2013-03-14 2013-08-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适配器
CN103178595B (zh) * 2013-03-14 2015-06-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适配器
DE102013105119B4 (de) * 2013-05-17 2016-03-03 H-Tech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aden von wiederaufladbaren Zellen
TWI506937B (zh) * 2013-12-03 2015-11-01 Grenergy Opto Inc 可提供負載補償之電源控制器以及相關之控制方法
CN203645386U (zh) * 2013-12-10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适配器及移动终端
CN103762702B (zh) * 2014-01-28 2015-12-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充电装置及其电源适配器
CN203747485U (zh) * 2014-01-28 2014-07-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充电装置及其电源适配器
TWI536706B (zh) * 2014-03-11 2016-06-01 登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型電源轉接器及其供電控制方法
TWM481439U (zh) * 2014-03-14 2014-07-01 San-Shan Hong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及其保護裝置
TWI539731B (zh) * 2014-06-19 2016-06-2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壓轉換控制器、電壓轉換電路以及電壓轉換控制方法
CN204190621U (zh) * 2014-07-09 2015-03-04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US9929568B2 (en) * 2014-09-26 2018-03-27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ower control during backscatter modulation i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s
TWI524629B (zh) * 2014-10-28 2016-03-01 國立成功大學 電池與超電容協同供電系統
MY176505A (en) * 2014-11-11 2020-08-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ower adapter and terminal
CN105790626B (zh) * 2014-12-25 2019-02-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型功率转换电路及控制谐振型功率转换电路的方法
CN104917271A (zh) * 2015-06-19 2015-09-16 李�昊 一种适配器
CN104967199B (zh) * 2015-08-05 2018-07-1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33104B2 (ja) 2020-01-22
TWI632755B (zh) 2018-08-11
TWI661639B (zh) 2019-06-01
TW201804704A (zh) 2018-02-01
TWI635690B (zh) 2018-09-11
TW201804274A (zh) 2018-02-01
TW201804699A (zh) 2018-02-01
TW201804707A (zh) 2018-02-01
TWI657638B (zh) 2019-04-21
TWI651608B (zh) 2019-02-21
TWI625913B (zh) 2018-06-01
TWI656708B (zh) 2019-04-11
TW201804700A (zh) 2018-02-01
TW201804275A (zh) 2018-02-01
TW201804702A (zh) 2018-02-01
TWI661291B (zh) 2019-06-01
TWI646754B (zh) 2019-01-01
TW201804285A (zh) 2018-02-01
JP6966518B2 (ja) 2021-11-17
TW201804276A (zh) 2018-02-01
JP2019216602A (ja) 2019-12-19
TW201804705A (zh) 2018-02-01
JP2018532358A (ja) 2018-11-01
TWI636358B (zh) 2018-09-21
TW201804698A (zh) 2018-02-01
TWI658675B (zh) 2019-05-01
TWI653520B (zh) 2019-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33399A1 (zh) 适配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CN109463020B (zh) 适配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TWI657638B (zh)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