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8933A - 層疊剝離容器 - Google Patents

層疊剝離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8933A
TW201628933A TW104138234A TW104138234A TW201628933A TW 201628933 A TW201628933 A TW 201628933A TW 104138234 A TW104138234 A TW 104138234A TW 104138234 A TW104138234 A TW 104138234A TW 201628933 A TW201628933 A TW 2016289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member
intermediate space
inner bag
container
out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8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1051B (zh
Inventor
Shinsuke Taruno
Original Assignee
Kyor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r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r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28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8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1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10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07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 B65D1/0215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3Neck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61Bottom construction
    • B65D1/0276Bottom construction having a continuous contact surface, e.g. Champagne-type bott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32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temporarily deformed by external pressure to expel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3/00Details of bottles or ja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23/02Linings or internal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055Containers or packages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bag or a deformable membrane or diaphragm for expelling the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產性優越的層疊剝離容器,具備:容器主體其具有外殼與內袋以及閥部件,其中,上述容器主體具備:收容內置物的收容部;以及從上述收容部排出上述內置物的口部,上述外殼在上述收容部具備將上述中間空間與上述外部空間連通的外氣導入孔,上述閥部件具備:具有以使上述外部空間與上述中間空間連通的方式設置的空洞部的筒體;以及可以移動地收容在上述空洞部內的移動體,上述筒體具備:配置於上述外氣導入孔內的軸部;設置於上述軸部的上述外部空間側並且防止上述筒體進入上述中間空間的卡定部,上述軸部形成為朝向上述中間空間側前端細的形狀,藉由上述軸部的外周面與上述外氣導入孔的邊緣緊貼而將上述筒體安裝於上述容器主體,上述筒體在包圍上述空洞部的面具有止動部,該止動部在上述移動體從上述中間空間側朝上述外部空間側移動時對上述移動體進行卡定,上述止動部構成為若上述移動體抵接於上述止動部則將藉由上述空洞部的空氣的流通阻斷。

Description

層疊剝離容器
本發明涉及層疊剝離容器。
以往,公知有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具備:容器主體,其具有外殼與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內袋從上述外殼剝離收縮;以及單向閥,其對外殼與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和容器主體的外部空間之間的空氣的出入進行調節(例如,專利文獻1~2)。
在專利文獻1中,在安裝於容器主體的口部的蓋內置有閥。
在專利文獻2中,在外殼的主體部的內側設置有閥。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355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4-267727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結構中,由於蓋的構造複雜,所以導致生產成本增大。在專利文獻2的結構中,需要進行在外殼的主體部的內側粘合單向閥的繁瑣程序,導致生產成本增大。
本發明是鑒於這種情況而完成的,提供一種生產性優越的層疊剝離容器。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具備:容器主體,其具有外殼與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上述內袋從上述外殼剝離收縮;以及閥部件,其對上述外殼與上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和上述容器主體的外部空間之間的空氣的出入進行調節,其中,上述容器主體具備:收容內置物的收容部;以及從上述收容部排出上述內置物的口部,上述外殼在上述收容部具備將上述中間空間與上述外部空間連通的外氣導入孔,上述閥部件具備:具有以使上述外部空間與上述中間空間連通的方式設置的空洞部的筒體;以及可以移動地收容在上述空洞部內的移動體,上述筒體具備:配置於上述外氣導入孔內的軸部;設置於上述軸部的上述外部空間側並且防止上述筒體進入上述中間空間的卡定部,上述軸部形成為朝向上述中間空間側前端變細的形狀,藉由上述軸部的外周面與上述外氣導入孔的邊緣緊貼而將上述筒體安裝於上述容器主體,上述筒體在包圍上述空洞部的面具有止動 部,該止動部在上述移動體從上述中間空間側朝上述外部空間側移動時對上述移動體進行卡定,上述止動部構成為若上述移動體抵接於上述止動部則藉由上述空洞部的空氣的流通被阻斷。
本發明人進行了認真研究後,可以藉由從外殼的外側朝外殼的外氣導入孔壓入閥部件而將閥部件安裝於外殼。根據這種結構,無需在蓋設置單向閥,並且可以容易安裝閥部件,所以構造簡單,生產性高。
另外,本發明的閥部件由筒體與移動體構成,均藉由注塑成型而可以以高的尺寸精度製造。因此,可以使移動體在筒體內順利移動,因此即使少量也可以可靠地進行滴下。因此,本發明的層疊剝離容器優選用於排出滴眼液容器等少量的液體的用途。
以下,例示出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可以相互組合。
優選,上述筒體的前端成為平坦面。
優選,與上述空洞部連通的開口部設置於上述平坦面,上述開口部具有呈放射狀擴展的狹縫部。
優選,上述筒體具有膨徑部,該膨徑部設置於上述軸部的上述中間空間側並且防止上述筒體從上述容器主體的外側拔出。
優選,上述膨徑部成為朝向上述中間空間側前端變細的形狀。
優選,具備覆蓋部件,該覆蓋部件在安裝有上述閥部件的狀態下覆蓋上 述閥部件以及上述外氣導入孔的周圍以防止外氣向上述中間空間內導入。
優選,上述覆蓋部件是粘合於上述閥部件以及上述外氣導入孔的周圍的密封部件。
優選,上述覆蓋部件是安裝於上述容器主體的口部的蓋。
優選,上述閥部件構成為可以從上述空洞部的上述中間空間側的開口部將上述移動體***上述空洞部內。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具備:容器主體,其具有外殼與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上述內袋從上述外殼剝離收縮;以及閥部件,其對上述外殼與上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和上述容器主體的外部空間之間的空氣的出入進行調節,其中,上述容器主體具備:收容內置物的收容部;以及從上述收容部排出上述內置物的口部,上述外殼在上述收容部具備將上述中間空間與上述外部空間連通的外氣導入孔,上述閥部件安裝於上述外氣導入孔,設置有覆蓋部件,該覆蓋部件在安裝有上述閥部件的狀態下覆蓋上述閥部件以及上述外氣導入孔的周圍以防止外氣向上述中間空間內導入。
1‧‧‧層疊剝離容器
3‧‧‧容器主體
4‧‧‧閥部件
5‧‧‧筒體
6‧‧‧移動體
7‧‧‧收容部
9‧‧‧口部
11‧‧‧外層
12‧‧‧外殼
13‧‧‧內層
14‧‧‧內袋
15‧‧‧外氣導入孔
21‧‧‧中間空間
23‧‧‧蓋
27‧‧‧底密封突出部
42‧‧‧***件
44‧‧‧機械臂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構造的立體圖,(a)是整體圖,(b)是底部,(c)是表示閥部件安裝凹部7a附近的放大圖。(c)是表示卸下了閥部件4的狀態。
圖2是表示圖1的層疊剝離容器1,(a)是主視圖,(b)是後視圖,(c)是俯視圖,(d)是仰視圖。
圖3是圖2(d)中的A-A剖視圖。其中,圖1~圖2是表示底密封突出部27折彎前的狀態,圖3是表示底密封突出部27折彎後的狀態。
圖4是包含圖3的口部9在內的區域的放大圖。
圖5是表示從圖4的狀態起進行內袋14的剝離的狀態。
圖6是包括圖3的底面29的區域的放大圖,(a)是表示底密封突出部27折彎前的狀態,(b)表示底密封突出部27折彎後的狀態。
圖7是表示外層11以及內層13的層結構的剖視圖。
圖8(a)是筒體5的主視圖,(b)是筒體5的仰視圖,(c)是A-A剖視圖,(d)是B-B剖視圖,(e)是閥部件4的剖視圖,(f)是表示將閥部件4安裝到外殼12的剖視圖,(g)是表示移動體6抵接於止動部5h而使空洞部5g閉塞狀態的剖視圖。
圖9表示圖1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製造程序。
圖10表示圖1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接著圖9的製造程序,尤其是表示外氣導入孔形成以及內層預備剝離程序。
圖11表示圖10中外氣導入孔15的形成所用的開孔鑽30的結構,(a)為主視圖,(b)為左視圖,(c)為A-A剖視圖,(d)為區域B的放大圖,(e)為區域C的放大圖。
圖12表示圖10中外氣導入孔15的形成所用的開孔鑽30的另一結構,(a)為主視圖,(b)為左視圖。
圖13表示圖1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接著圖10的程序。
圖14是表示圖13(b)~(c)所示的內袋分離程序的詳情的剖視圖,(a)~(b)表示進行了空氣吹入預備剝離程序的情況,(c)~(d)表示未進行空氣吹入預備剝離程序的情況。
圖15是表示圖13(d)~(e)所示的閥部件裝著程序的詳情的剖視圖(閥部件4為主視圖),(a)~(b)表示進行了內袋分離程序的情況,(c)~(d)表示未進行內袋分離程序的情況。
圖16表示圖1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使用方法。
圖17是表示使用密封部件8作為覆蓋部件的例子的剖視圖。
圖18是表示使用蓋23作為覆蓋部件的例子的主視圖。
圖19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閥部件4,(a)~(e)是與圖8(a)~(e)對應的圖,(f)是表示閥部件4的筒體5的止動部5h的放大圖。
圖20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閥部件4,(a)~(g)是與圖8(a)~(g)對應的圖,(h)是表示閥部件4的筒體5的突起部5e3的放大剖視圖。
圖21是表示藉由注塑成型形成圖20所示的閥部件4時的模具的剖視圖。
圖22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的閥部件4,(a)~(c)是與圖20(c)、(g)、(h)對應的圖。
圖23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2的閥部件4,是與圖20(c)對應的圖。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種特徵事項可以相互組合。另外,各特徵獨立地使發明成立。
1.第1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具備:容器主體3與閥部件4。容器主體3具備收容內置物的收容部7、與從收容部7排出內置物的口部9。
如圖3所示,容器主體3在收容部7以及口部9具備外層11與內層13,由外層11構成外殼12,由內層13構成內袋14。隨著內置物的減少而內層13從外層11剝離,從而內袋14從外殼12剝離收縮。
如圖4所示,口部9設置有外螺紋部9d。在外螺紋部9d安裝有具有內螺紋的蓋、泵等。在圖4,圖示出具有內環25的蓋23的一部分。內環25的外徑與口部9的內徑大致相同,內環25的外表面抵接於口部9的抵接面9a從而防止內置物的漏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口部9的前端設置有擴徑部9b,在擴徑部9b的內徑比在抵接部9e的內徑大,所以內環25的外表面不與擴徑部9b接觸。在口部9沒有擴徑部9b的情況下,存在如下情況:在口部9的內徑因製造時的偏差而稍微變小的情況下,產生內環25進入外層11與內層13之間的不良情況,但在口部9存在擴徑部9b的情況下,即使口部9的內徑稍微偏移也不會產生這種不良情況。
另外,口部9在比抵接部9e靠近收容部7的位置具備抑制內層13的偏移脫落的內層支承部9c。內層支承部9c藉由在口部9設置縮頸部而形成。 即使在口部9設置有擴徑部9b的情況下,也存在由於內環25與內層13的摩擦而使內層13從外層11剝離的情況。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藉由內層支承部9c抑制內層13的偏移脫落,所以也可以抑制內袋14朝外殼12內脫落。
如圖3~圖5所示,收容部7具備:朝向上述收容部的長邊方向剖面形狀大致恆定的主體部19;以及將主體部19與口部9之間連結的肩部17。在肩部17設置有折彎部22。折彎部22是圖3所示的折彎角度α為140度以下並且容器內表面側的曲率半徑為4mm以下的部分。在無折彎部22的情況下,內層13與外層11之間的剝離從主體部19擴展到口部9,存在內層13與外層11在口部9也剝離的情況。然而,在口部9,若內層13與外層11剝離,則成為內袋14朝外殼12內脫落的原因,所以不優選發生在口部9的內層13與外層11的剝離。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設置有折彎部22,所以若內層13與外層11之間的剝離從主體部19擴展到折彎部22,則如圖5所示那樣內層13在折彎部22折彎,將內層13從外層11剝離的力未傳遞至折彎部22的上側的部分,結果,可以抑制在比折彎部22靠上側的部分處的內層13與外層11之間的剝離。此外,在圖3~圖5中,在肩部17設置有折彎部22,但折彎部22可以設置於肩部17與主體部19的邊界。
折彎角度α的下限不作特別限定,但若考慮製造的容易性則優選90度以上。曲率半徑的下限也不作特別限定,但若考慮製造的容易性,則優選為0.2mm以上。另外,為了更可靠地防止在口部9的內層13與外層11的剝離, 優選折彎角度α為120度以下,優選曲率半徑為2mm以下。折彎角度α具體而言例如為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度,可以在此處例示出的數值的任意2個之間的範圍內。曲率半徑具體而言例如為0.2、0.4、0.6、0.8、1、1.2、1.4、1.6、1.8、2mm,可以在此處例示出的數值的任意2個之間的範圍內。
如圖4所示,折彎部22設置於從容器中心軸C到折彎部22處的容器內表面為止的距離L2為從容器中心軸C到口部9處的容器內表面為止的距離L1的1.3倍以上的位置。本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藉由吹塑成型而形成,L2/L1越大折彎部22處的吹塑比越大,則壁厚越薄,所以藉由使L2/L1≧1.3,而使折彎部22處的內層13的壁厚足夠薄,在折彎部22中內層13更容易折彎,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口部9處的內層13與外層11的剝離。L2/L1例如為1.3~3,優選為1.4~2。L2/L1,具體而言例如為1.3、1.4、1.5、1.6、1.7、1.8、1.9、2、2.5、3,可以在此處例示出的數值的任意2個之間的範圍內。
在一個例子中,口部9處的壁厚為0.45~0.50mm,折彎部22處的壁厚為0.25~0.30mm,主體部19處的壁厚為0.15~0.20mm。這樣,折彎部22的壁厚比口部9處壁厚充分小,由此折彎部22有效地發揮其功能。
然而,如圖4所示,在收容部7,設置有閥部件4,閥部件4對外殼12與內袋14之間的中間空間21和容器主體3的外部空間S之間的空氣的出入 進行調節。在外殼12,在收容部7設置有將中間空間21與外部空間S連通的外氣導入孔15。外氣導入孔15為僅設置於外殼12的貫通孔,不到達內袋14。如圖4以及圖8所示,閥部件4具備:筒體5,其具有以使外部空間S與中間空間21連通的方式設置的空洞部5g;以及移動體6,其可以移動地收容於空洞部5g內。筒體5以及移動體6藉由注塑成型等形成,以越過後述的止動部5h的方式,將移動體6朝空洞部5g內按壓,從而可以使移動體6配置於空洞部5g內。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洞部5g為大致圓柱形狀,移動體6為大致球形,但只要可以實現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功能,則可以為其他形狀。空洞部5g的橫截面(圖8(d)的剖面)處的直徑比移動體6的對應的剖面處的直徑稍大,移動體6為可以朝圖8(c)的箭頭D方向自由移動的形狀。由空洞部5g的橫截面的直徑/移動體6的對應的剖面處的直徑確定的比值優選為1.01~1.2,優選為1.05~1.15。若該值過小則妨礙移動體6的順利移動,若該值過大則包圍空洞部5g的面5j與移動體6之間的間隙過大,在壓縮了容器主體3時施加於移動體6的力容易不足夠。
筒體5具有:配置於外氣導入孔15內的軸部5a;設置於軸部5a的外部空間S側並且防止筒體5進入中間空間21的卡定部5b;以及設置於軸部5a的中間空間21側並且防止筒體5從容器主體3的外側拔出的膨徑部5c。軸部5a朝向中間空間21側呈前端變細的形狀。也就是說,軸部5a的外周面為錐面。並且,藉由軸部5a的外周面緊貼於外氣導入孔15的邊緣而將筒體5安裝於容器主體3。藉由這種結構,可以降低外氣導入孔15的邊緣與筒體5之間的間隙,結果,可以抑制在壓縮了容器主體3時中間空間21內 的空氣從外氣導入孔15的邊緣與筒體5之間的間隙流出。此外,筒體5藉由軸部5a的外周面緊貼於外氣導入孔15的邊緣而安裝於容器主體3,所以膨徑部5c並非必須。
在包圍空洞部5g的面5j設置有止動部5h,在移動體6從中間空間21側朝外部空間S側移動時該止動部5h卡定移動體6。止動部5h由環狀的突起構成,若移動體6抵接於止動部5h則藉由空洞部5g的空氣的流通被阻斷。
另外,筒體5的前端成為平坦面5d,在平坦面5d設置有與空洞部5g連通的開口部5e。開口部5e具有:設置於平坦面5d的中央的大致圓形的中央開口部5e1;以及從中央開口部5e1呈放射狀擴展的多個狹縫部5e2。根據這種結構,即使在移動體6與空洞部5g的底部抵接的狀態下也不會妨礙空氣的流動。
如圖8(f)所示,閥部件4從膨徑部5c側***外氣導入孔15內,若卡定部5b被壓入到與外殼12的外表面抵接的位置,則以軸部5a的外周面緊貼於外氣導入孔15的邊緣的狀態,保持於外殼12。若在空氣進入中間空間21的狀態下壓縮外殼12,則中間空間21內的空氣藉由開口部5e進入空洞部5g內,上推移動體6使之與止動部5h抵接。若移動體6與止動部5h抵接,則藉由空洞部5g的空氣的流動被阻斷。
若在該狀態下進一步壓縮外殼12,則中間空間21內的壓力較高,結果, 內袋14被壓縮,內袋14內的內置物被排出。另外,若解除對外殼12的壓縮力,則外殼12欲基於自身的彈性恢復。隨著外殼12的恢復而中間空間21內被減壓,從而如圖8(g)所示那樣對移動體6施加容器內側方向的力FI。由此,移動體6朝空洞部5g的底移動,成為圖8(f)所示的狀態,藉由移動體6與面5j的間隙以及開口部5e朝中間空間21內導入外氣。
藉由一邊膨徑部5c推開外氣導入孔15一邊將膨徑部5c***中間空間21內,而可以將閥部件4安裝於容器主體3。因此,膨徑部5c的前端優選為前端變細的形狀。這種閥部件4僅藉由從容器主體3的外側將膨徑部5c壓入中間空間21內就可以安裝,所以生產性優越。此外,在筒體5的前端設置有平坦面5d,所以在將閥部件4壓入中間空間21內時,即使閥部件4的前端與內袋14碰撞,內袋14也難以損傷。
收容部7在安裝了閥部件4後由收縮膜覆蓋。此時,以閥部件4不與收縮膜干涉的方式,將閥部件4安裝於設置在收容部7的閥部件安裝凹部7a。另外,以閥部件安裝凹部7a不被收縮膜密閉的方式,設置從閥部件安裝凹部7a沿口部9的方向延伸的空氣流通槽7b。
此外,可以構成為:設置在安裝了閥部件4的狀態下覆蓋閥部件4以及外氣導入孔15的周圍而防止外氣朝中間空間21內導入的覆蓋部件。根據這種結構,可以防止在製造程序中工廠內的有臭氣體侵入中間空間21內。例如,在將內置物填充到內袋14內後,可以在清潔的氛圍氣體下安裝覆蓋部件。不在閥部件4以及外氣導入孔15由覆蓋部件覆蓋的狀態下朝中間空 間21導入外氣,在壓縮了外殼12後不恢復成本來的形狀,所以假想使用者在卸下覆蓋部件的狀態下使用。
作為具體的構成例,列舉如下例子:不設置空氣流通槽7b,如圖17所示,設置粘合於閥部件4以及外氣導入孔15的周圍(更具體而言為閥部件安裝凹部7a的周圍)的密封部件8。在該情況下,密封部件8成為覆蓋部件。另外,作為其他構成例,列舉如下例子:如圖18所示,由蓋23覆蓋閥部件4以及外氣導入孔15的周圍。在該情況下,蓋23成為覆蓋部件。
此外,使用覆蓋部件來防止有臭氣體侵入中間空間21的技術也可以應用於如本實施方式那樣藉由移動體6的移動而開閉外氣導入孔15的閥部件4以外的構成的閥部件。作為其他構成的閥部件的例子,列舉如下構成的閥部件:藉由閥部件的移動而開閉外氣導入孔15的邊緣與閥部件4之間的間隙。
閥部件安裝凹部7a設置於外殼12的肩部17。肩部17成為傾斜面,在閥部件安裝凹部7a內設置有平坦區域FR。平坦區域FR設置為與肩部17的傾斜面大致平行,所以平坦區域FR也成為傾斜面。外氣導入孔15設置於閥部件安裝凹部7a內的平坦區域FR,所以外氣導入孔15設置於傾斜面。若外氣導入孔15例如設置於主體部19的垂直面,則有暫時剝離的內袋14與閥部件4接觸而妨礙閥部件4的移動的憂慮,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外氣導入孔15設置於傾斜面,所以沒有那種憂慮,可以確保閥部件4的順利移動。此外,傾斜面的傾斜角度不作特別限定,但優選為45~89度,更優為 55~85度,進一步優選為60~80度。
另外,如圖1(c)所示,閥部件安裝凹部7a內的平坦區域FR遍及外氣導入孔15的周圍3mm以上(優選3.5mm或4mm以上)的寬度W而設置。例如,外氣導入孔15為φ 4mm,在將外氣導入孔15形成於平坦區域FR的中心的情況下,閥部件安裝凹部7a為φ 10mm以上。平坦區域FR的寬度W的上限不作特別限定,但隨著平坦區域FR的寬度W變大而閥部件安裝凹部7a的面積變大,結果,外殼12與收縮膜之間的間隙的面積也變大,所以寬度W優選不過大,上限例如為10mm。因此,寬度W例如為3~10mm,具體而言例如為3、3.5、4、4.5、5、6、7、8、9、10mm,可以為此處例示的數值的任意兩個之間的範圍內。
另外,根據本發明人的實驗,在外殼12的外表面側的平坦區域FR越大,外殼12的內表面的曲率半徑越大,在外殼的外表面側遍及外氣導入孔15的周圍3mm以上的範圍設置有平坦區域FR的情況下,外殼12的內表面的曲率半徑充分變大,結果可知,提高外殼12與閥部件4之間的緊貼性。外殼12的內表面的曲率半徑在外氣導入孔15的周圍2mm的範圍內優選為200mm以上,更優選為250mm以上、或300mm以上。這是因為,在曲率半徑為這種值的情況下,外殼12的內表面實質上是平坦的,外殼12與閥部件4之間的緊貼性良好。
如圖1(b)所示,在收容部7的底面29設置有中央凹區域29a、與設 置於中央凹區域29a的周圍的周緣區域29b,在中央凹區域29a,設置有從底面29突出的底密封突出部27。如圖6(a)~(b)所示,底密封突出部27為使用具備外層11與內層13的圓筒狀的層疊型坯的吹塑成型中的層疊型坯的密封部。底密封突出部27從底面29側依次具備基部27d、薄壁部27a、以及壁厚比薄壁部27a大的厚壁部27b。
在吹塑成型之後不久,底密封突出部27如圖6(a)所示那樣為相對於由周緣區域29b確定的面P大致垂直地立起的狀態,但在該狀態下,在對容器施加了衝擊時,熔敷部27c的內層13彼此容易分離,耐衝擊性不足夠。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吹塑成型後朝底密封突出部27吹送熱風從而使薄壁部27a軟化如圖6(b)所示那樣在薄壁部27a將底密封突出部27折彎。這樣,僅藉由將底密封突出部27折彎這樣簡單的程序就可以使底密封突出部27的耐衝擊性提高。另外,如圖6(b)所示,底密封突出部27在折彎的狀態下不從由周緣區域29b確定的面P突出。由此,在立起層疊剝離容器1時,防止底密封突出部27從面P突出而層疊剝離容器1晃動。
此外,基部27d為相比薄壁部27a設置於底面29側並且比薄壁部27a壁厚的部分,基部27d可以沒有,但藉由在基部27d上設置薄壁部27a而可以使底密封突出部27的耐衝擊性進一步提高。
另外,如圖1(b)所示,底面29的凹區域設置為在底密封突出部27的長邊方向上橫穿底面29整體。也就是說,中央凹區域29a與周緣凹區域 29c連結。藉由這種結構,容易折彎底密封突出部27。
接著,對容器主體3的層結構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容器主體3具備外層11與內層13。外層11形成為壁厚比內層13厚,以使恢復性變高。
外層11例如由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其混合物等構成。外層11為單層或多層結構,優選在其最內層與最外層的至少一方含有潤滑劑。在外層11為單層結構的情況下,該單層為最內層並且為最外層,所以在該層含有潤滑劑即可。在外層11為2層結構的情況下,容器內表面側的層為最內層,容器外表面側的層為最外層,所以在其至少一方含有潤滑劑即可。在外層11由3層以上構成的情況下,容器最內表面側的層為最內層,容器最外表面側的層為最外層。外層11如圖7所示那樣優選在最內層11b與最外層11a之間具備再生層(Repro layer)11c。再生層是指在對容器進行成型時將出現的毛刺迴圈使用的層。在外層11為多層結構的情況下,優選在其最內層與最外層雙方含有潤滑劑。
作為潤滑劑,可以使用通常作為潤滑劑在市場銷售的潤滑劑,可以為烴系、脂肪酸系、脂肪族醯胺系、金屬皂系的任一種,也可以並用2種以上。作為烴系潤滑劑,列舉液體石蠟、石蠟油、合成聚乙烯蠟等。作為脂肪酸系潤滑劑,列舉硬脂酸、硬脂醇等。作為脂肪族醯胺系潤滑劑,列舉硬脂酸醯胺、油酸醯胺、芥酸醯胺的脂肪酸醯胺、亞甲基雙硬脂酸醯胺、 亞乙基雙硬脂酸醯胺的亞脂肪酸醯胺。作為該金屬皂系潤潤滑劑,列舉硬脂酸金屬鹽。
外層11的最內層為與內層13接觸的層,由於外層11的最內層含有潤滑劑從而提高外層11與內層13之間的剝離性,可以提高層疊剝離容器的內置物的排出性。另一方面,外層11的最外層是在進行吹塑成型時與模具接觸的層,由於在外層11的最外層含有潤滑劑從而可以提高離型性。
外層11的最內層與最外層中的一方或雙方可以由丙烯與其它單體之間的無規共聚物形成。由此,可以提高外殼12的形狀恢復性、透明性、耐熱性。
無規共聚物為丙烯以外的單體的含量小於50mol%的物質,優選為5~35mol%。該含量具體而言例如為5、10、15、20、25、30mol%,可以為此處例示的數值的任意兩個之間的範圍內。作為與丙烯共聚的單體,在相比聚丙烯的共聚物的情況下提高無規共聚物的耐衝擊性即可,尤其是優選乙烯。在丙烯與乙烯的無規共聚物的情況下,乙烯的含量優選為5~30mol%,具體而言例如為5、10、15、20、25、30mol%,可以為此處例示的數值的任意兩個之間的範圍內。無規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優選為10~50萬,更優選為10~30萬。該重量平均分子量具體而言例如為10、15、20、25、30、35、40、45、50萬,可以為此處例示的數值的任意兩個之間的範圍內。
另外,無規共聚物的拉伸彈性率優選為400~1600MPa,優選為1000~1600MPa。這是因為,在拉伸彈性率為該範圍的情況下,形狀恢復性尤其是良好。拉伸彈性率具體而言例如為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Mpa,可以為此處例示的數值的任意兩個之間的範圍內。
此外,若容器過硬,則容器的使用感變差,所以可以在無規共聚物例如混合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等柔軟材料來使用。但是,優選以相對於混合物整體不足50重量%的方式混合,以便混合到無規共聚物的材料不大幅阻礙無規共聚物的有效的特性。例如,可以使用以85:15的重量比例混合無規共聚物與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而得的材料。
如圖7所示,內層13具備:設置於容器外表面側的EVOH層13a;設置於EVOH層13a的容器內表面側的內表面層13b;以及設置於EVOH層13a與內表面層13b之間的粘合層13c。藉由設置EVOH層13a,可以提高阻氣性,並且提高從外層11的剝離性。
EVOH層13a為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樹脂構成的層,藉由乙烯與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加水分解而獲得。EVOH樹脂的乙烯含量例如為25~50mol%,從阻氧性的觀點出發優選為32mol%以下。乙烯含量的下限不作特別限定,但乙烯含量越少EVOH層13a的柔軟性越容易降低,所以優選為25mol%以上。另外,EVOH層13a優選含有吸氧劑。藉由使吸氧劑含於EVOH層13a,可以進一步提高EVOH層13a的阻氧性。
EVOH樹脂的熔點優選比構成外層11的樹脂的熔點高。在使用加熱式的穿孔裝置在外層11形成外氣導入孔15的情況下,使EVOH樹脂的熔點比構成外層11的樹脂的熔點高,從而當在外層11形成外氣導入孔15時,可以防止孔到達內層13。從該觀點出發,最好是(EVOH的熔點)-(構成外層11的樹脂的熔點)的差較大,優選為15℃以上,尤其是優選為30℃以上。該熔點的差例如為5~50℃,具體而言例如為5、10、15、20、25、30、35、40、45、50℃,可以為此處例示的數值的任意兩個之間的範圍內。
內表面層13b為與層疊剝離容器1的內置物接觸的層,例如,由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其混合物等聚烯烴構成,優選由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構成。構成內表面層13b的樹脂的拉伸彈性率優選為50~300MPa,優選為70~200MPa。這是因為,在拉伸彈性率為該範圍的情況下,內表面層13b尤其柔軟。拉伸彈性率具體而言例如為50、100、150、200、250、300Mpa,可以為此處例示的數值的任意兩個之間的範圍內。
粘合層13c為具有將EVOH層13a與內表面層13b粘合的功能的層,例如為添加了在上述的聚烯烴導入羧基而得的酸改性聚烯烴(例:馬來酸酐改性聚乙烯)的物質、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粘合層13c的一個例子為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與酸改性聚乙烯的混合物。
接著,對本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首先,如圖9(a)所示,對具備與需要製造的容器主體3對應的層疊構造(一個例子為從容器內表面側依次為PE層/粘合層/EVOH層/PP層/再生層/PP層的層疊構造)的熔融狀態的層疊型坯進行擠壓,將該熔融狀態的層疊型坯設置於吹塑成型用的分割模具,並將分割模具閉合。
接著,如圖9(b)所示,朝容器主體3的口部9側的開口部***吹塑噴嘴,在進行了合模的狀態下朝分割模具的腔內吹入空氣。
接著,如圖9(c)所示,打開分割模具,取出吹塑成型品。分割模具具有閥部件安裝凹部7a、空氣流通槽7b、底密封突出部27等容器主體3的各種形狀形成於吹塑成型品的腔形狀。另外,在分割模具,在底密封突出部27的下側設置有夾斷部(Pinch-off part),在底密封突出部27的下側的部分形成下毛刺,所以將其除去。藉由以上的程序,形成具有外殼12與內袋14的容器主體3(容器主體形成程序)。
接著,如圖9(d)所示,使取出的容器主體3對齊。
接著,如圖10(a)~(c)所示,使用穿孔裝置2,在容器主體3的外殼12形成外氣導入孔15(外氣導入孔形成程序)。以下,對該程序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如圖10(a)所示,將容器主體3設置於接近穿孔裝置2的位置。穿孔裝置2具備:具有主體部31與前端部32的開孔鑽30;以及藉由傳送帶2b驅動開孔鑽30旋轉的馬達2c。穿孔裝置2被藉由伺服馬達的旋轉而使穿孔裝置2單軸移動的伺服缸體(未圖示)支承,構成為可以沿圖10(a)的箭頭X1方向以及圖10(c)的箭頭X2方向移動。藉由這種結構,可以一邊使開孔鑽30旋轉,一邊將其前端部32按壓於容器主體3的外殼12。另外,利用伺服馬達控制穿孔裝置2的位置與移動速度,從而可以縮短生產時間。
在開孔鑽30設置有從主體部31遍及前端部32延伸的空洞33(參照圖11~圖12),連結有與空洞33連通的通氣管2e。通氣管2e與未圖示的吸排氣裝置連結。由此,可以從開孔鑽30內部吸引空氣並且朝開孔鑽30內部吹入空氣。
如圖11~圖12所示,開孔鑽30的前端部32為剖面呈C字狀的筒狀。在前端部32設置有平坦面34與缺口部37,缺口部37的側面成為刃部38。前端部32的側面32a如圖11所示那樣可以相對於平坦面34垂直,也可以如圖12所示那樣成為隨著接***坦面34朝中心傾斜的錐面。在後者的情況下,形成的外氣導入孔15的邊緣成為朝向外側擴展的錐面,所以具有容易***閥部件4的優點。
平坦面34的半徑方向的寬度W優選為0.1~0.2mm,進一步優選為 0.12~0.18mm。若寬度W過小則在穿孔時容易損傷內袋14,若寬度W過大則刃部38難以與外殼12接觸,所以難以順利進行穿孔。設置缺口部37的範圍優選為60~120度,更優選為75~105度。若該範圍過大則在穿孔時容易損傷內袋14,若該範圍過小則難以順利進行穿孔。刃部38的傾斜面P2相對於外切面P1的角度α優選為30~65度,更優選為40~55度。若角度α過小則在穿孔時容易損傷內袋14,若角度α過大則難以順利進行穿孔。
另外,在前端部32的內表面35設置有朝前端擴展的錐面36。由此,在穿孔時產生的切除片15a(參照圖10(c))不殘留於容器主體3側,容易朝內表面35側移動。錐面36相對於平坦面34的角度優選為95~110度,進一步優選為95~105度。換言之,如圖11(e)所示,錐面36相對於與開孔鑽30的旋轉軸平行的方向X的角度β優選為5~20度,更優選為5~15度。進而,優選,在內表面35,在與平坦面34垂直的方向(與開孔鑽30的旋轉軸平行的方向X)上,以0.2~1mm間距,實施深度0.05~0.1mm寬度0.1~0.2mm的凹形或V形的大致環狀的槽39,在該情況下,切除片15a容易進一步向內表面35移動。槽39的間距進而優選為0.3~0.7mm。另外,優選對內表面35實施噴砂處理,切除片15a容易進一步朝內表面35移動。
接著,如圖10(b)所示,一邊使開孔鑽30旋轉一邊將平坦面34按壓於外殼12。此時,平坦面34稍微陷入外殼12。結果,外殼12部分地進入缺口部37,刃部38與外殼12接觸,外殼12被切入。若平坦面34到達外殼12與內袋14的邊界,則外殼12呈圓形地被掏挖而形成圓孔狀的外氣導 入孔15。此時,藉由吸引開孔鑽30的內部的空氣,從而外殼12被掏挖而形成的切除片15a吸引至開孔鑽30的空洞33內。
在平坦面34到達外殼12與內袋14的邊界之後,若將平坦面34按壓於內袋14,則內袋14從外殼12剝離而朝容器主體3的內側容易變形,所以平坦面34不陷入內袋14,刃部38不與接觸內袋14,可以抑制內袋14損傷。
在本實施方式中,開孔鑽30不加熱地使用,由此外氣導入孔15的邊緣不熔融,具有邊緣急劇地形成這樣的優點。另外,為了抑制通過開孔鑽30與外殼12的摩擦而產生的熱的影響,優選開孔鑽30由導熱高的(例:在20℃為35W/(m‧℃)以上)材質形成。此外,為了更容易穿孔,可以對開孔鑽30進行加熱。在該情況下,優選構成內袋14的最外層的樹脂的熔點比構成外殼12的最內層的樹脂的熔點高,以便內袋14不基於開孔鑽30的熱而熔融。
接著,如圖10(c)所示,使穿孔裝置2朝箭頭X2方向後退,朝開孔鑽30的空洞33內吹入空氣,從而使切除片15a從開孔鑽30的前端排出。
藉由以上的程序,外氣導入孔15向外殼12的形成結束。
接著,如圖10(d)所示,使用鼓風機43,藉由外氣導入孔15朝外殼12與內袋14之間吹入空氣,從而使內袋14從外殼12預備剝離(預備剝離程序)。另外,以藉由外氣導入孔15的空氣不洩漏的方式,並且藉由吹入 規定量的空氣,內袋14的預備剝離的控制變得容易。預備剝離可以對收容部7的整體進行,也可以對收容部7的一部分進行,但在不被預備剝離的部位,無法進行內袋14的小孔的有無的檢測,所以在收容部7的大致整體,優選使內袋14從外殼12預備剝離。此外,空氣可以藉由其他方法吹入外殼12與內袋14之間。例如,可以藉由在圖10(d)所示的上部筒狀部41設置於外殼12的開口部朝外殼12與內袋14之間吹入空氣。
接著,如圖13(a)所示,熱風觸碰底密封突出部27使薄壁部27a軟化,將底密封突出部27折彎。
接著,如圖13(b)~(c)所示,使***件42如箭頭X1方向所示那樣移動將***件42從外氣導入孔15***。並且,藉由利用***件42將內袋14壓入容器主體3的內側而使內袋14從外殼12分離(內袋分離程序)。藉由該方法,可以使內袋14局部地從外殼12較大地分離。
如圖14所示,***件42為前端呈圓形並且具有不擴展外氣導入孔15地可以***外氣導入孔15的形狀的棒狀的部件。也就是說,***件42的直徑優選與外氣導入孔15的直徑大致相同或比外氣導入孔15的直徑小。一邊使***件42朝圖14(a)的箭頭X1方向移動一邊將其***外氣導入孔15,從而如圖14(b)所示那樣可以在外氣導入孔15的附近使內袋14從外殼12分離。內袋14由於恢復力小,所以若一旦成為圖14(b)所示的狀態,則即使拔出***件42,也不會恢復成圖14(a)的狀態。另外,如圖14(a) 所示,在外殼12與內袋14之間,藉由預備剝離程序形成間隙45,所以若將***件42推抵至內袋14,則來自***件42的負載如圖14(a)的箭頭F所示那樣朝寬廣的範圍分散地傳遞至內袋14,除此之外,內袋14容易朝容器主體3的內側變形,所以內袋14不會受損。另一方面,如圖14(c)所示,若不事先進行預備剝離程序而在外殼12與內袋14緊貼的狀態下將***件42推抵至內袋14,則來自***件42的負載F如圖14(c)所示那樣不分散地施加於內袋14,除此之外,內袋14難以從外殼12剝離,所以如圖14(d)所示,存在***件42貫通內袋14,或損傷內袋14的情況。因此,在內袋分離程序之前進行預備剝離程序是重要的。
接著,如圖13(d)~(e)所示,在由機械臂44吸附閥部件4的狀態下使機械臂44朝箭頭X1方向移動而將閥部件4壓入外氣導入孔15內,從而將閥部件4安裝於外殼12(閥部件裝著程序)。具體而言,如圖15(a)~(b)所示,從外殼12的外側,將閥部件4的膨徑部5c壓入外氣導入孔15並使之插通從而將閥部件4安裝於外殼12。膨徑部5c的直徑比外氣導入孔15大,所以膨徑部5c一邊擴展外氣導入孔15一邊藉由外氣導入孔15。並且,膨徑部5c藉由外氣導入孔15之後不久膨徑部5c朝容器主體3的內側快速地移動。此時存在若膨徑部5c與內袋14碰撞則內袋14受損的憂慮,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內袋分離程序中內袋14預先從外殼12分離,所以膨徑部5c的大部分或全部不與內袋14接觸,內袋14不會受損。另一方面,如圖15(c)~(d)所示,在不進行內袋分離程序而內袋14與外殼12鄰接的情況下,存在在膨徑部5c藉由外氣導入孔15之後不久快速地朝容器主 體3的內部移動與內袋14碰撞使內袋14損傷的情況。因此,在閥部件裝著程序之前進行內袋分離程序是重要的。
接著,如圖13(f)所示,切割上部筒狀部41。
接著,如圖13(g)所示,朝內袋14內吹入空氣,從而使內袋14膨脹。
接著,如圖13(h)所示,在內袋14內填充內置物。
接著,如圖13(i)所示,在口部9安裝蓋23。
接著,如圖13(j)所示,由收縮膜覆蓋收容部7,完成製品。
此處所示的各種程序的順序可以適當替換。例如,熱風彎曲程序可以在外氣導入孔開通程序之前、內層預備剝離程序之前進行。另外,切割上部筒狀部41的程序可以在朝外氣導入孔15***閥部件4之前進行。
接著,對製造的製品的使用時的動作原理進行說明。
如圖16(a)~(c)所示,在將填充有內置物的製品傾斜後的狀態下握住外殼12的側面進行壓縮使內置物排出。使用開始時,處於在內袋14與外殼12之間實質上沒有間隙的狀態,所以施加於外殼12的壓縮力保持原樣成為內袋14的壓縮力,內袋14被壓縮排出內置物。
蓋23內置有未圖示的單向閥,可以使內袋14內的內置物排出,但無法將外氣吸入內袋14內。因此,若在內置物排出後除去施加於外殼12的壓縮力,則外殼12因自身的恢復力而欲恢復成本來的形狀,但在內袋14漏氣的 狀態下僅外殼12膨漲。並且,如圖16(d)所示,內袋14與外殼12之間的中間空間21內成為減壓狀態,外氣藉由形成於外殼12的外氣導入孔15而導入中間空間21內。在中間空間21成為減壓狀態的情況下,移動體6未按壓於止動部5h,所以不妨礙外氣的導入。另外,如圖8(f)所示,以即使在移動體6位於空洞部5g的底部的狀態下也不妨礙外氣的導入的方式,在空洞部5g的底壁設置開口部5e。
接著,如圖16(e)所示,再次,在握住外殼12的側面進行壓縮的情況下,藉由移動體6與止動部5h抵接而將空洞部5g閉塞,從而中間空間21內的壓力提高,施加於外殼12的壓縮力經由中間空間21傳遞至內袋14,基於該力內袋14被壓縮而排出內置物。
接著,如圖16(f)所示,若在排出內置物後除去施加於外殼12的壓縮力,則外殼12一邊從外氣導入孔15朝中間空間21導入外氣,一邊基於自身的恢復力而恢復成本來的形狀。
2.第2實施方式
使用圖19,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進行說明。在第2實施方式中,僅閥部件4的結構不同,具體而言,筒體5的膨徑部5c側的形狀以及止動部5h的形狀不同這點是與第1實施方式的閥部件4的主要不同點。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圖8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的結構中,在筒體5的平坦面5d設置有開口部5e,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9(c)所示,空洞部5g的底部5k相對於平坦面5d靠上,即定位於外部空間S側,在該底部5k設置有開口部5e。因此,狹縫5e2構成為不面對平坦面5d,由狹縫5e2形成的底部5k的尖銳的角部不碰觸內袋14,可以進一步抑制內袋14的損傷。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狹縫5e2如圖19(d)所示那樣一個狹縫5e2在圓周方向遍及90度,即使成為該形狀,在移動體6抵接於底部5k的狀態下也不會妨礙空氣的流動。
另一方面,如圖19(c)的U部的放大圖即圖19(f)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止動部5h成為空洞部5g側的面5h1緩和的錐形形狀,從空洞部5g的側面至最向空洞部5g方向突出的頂點Q1為止的寬度t、與從錐形的開始點Q2至該頂點Q1為止的高度h之比R=h/T為1以上。該比R優選為1.0~3.0,更優選為2.0~3.0。藉由這樣構成,在藉由注塑成型對筒體5進行成型時,可以抑制在從上方拔出對筒體5的空洞部5g進行成型的中心銷時止動部5h掀起。
另外,對該止動部5h而言,外部空間S側(空洞部5g的相反側)的面5h2也為錐形形狀,從而容易將移動體6***空洞部5g。面5h1以及面5h2分別構成為與空洞部5g的側面平滑地連接,換言之,構成為形成空洞部5g的側面的曲線的曲率半徑連續變化。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移動體6的直徑比圖8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的移動體6的直徑小,使該分筒體5的軸部5a以及膨徑部5c厚壁化,在將閥部件4壓入容器主體3時筒體5難以變形。筒體5的軸部5a以及膨徑部5c的壁厚優選為移動體6的直徑的0.2倍~1倍,更優選為0.3倍~0.6倍。
3.第3實施方式
使用圖20~圖21,對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進行說明。在第3實施方式中,與上述兩個實施方式僅閥部件4的結構不同,具體而言,筒體5的空洞部5g所關連的部件的形狀不同這點為主要不同點。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圖8以及圖19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以及第2實施方式中,以從外部空間S側越過止動部5h的方式,將移動體6壓入空洞部5g內,從而使移動體6配置於空洞部5g內,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0(c)所示,以越過後述的突起部5e3的方式,將移動體6從中間空間21側壓入空洞部5g內,從而可以使移動體6配置於空洞部5g內。由於這樣構成,所以在第1實施方式以及第2實施方式的結構中,存在在將移動體6從外部空間S側壓入空洞部5g內時止動部5h變形的憂慮,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防止在將移動體6壓入空洞部5g內時止動部5h變形。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0(b)、(c)所示,筒體5在包圍空洞部5g的面5j具有多個突起部5e3。如圖20(e)所示,突起部5e3設置為對壓入空 洞部5g內的移動體6進行保持,以防止其朝中間空間21側落下。如圖20(c)的V部的放大圖即圖20(h)所示,對該突起部5e3而言,空洞部5g側的面5e4成為緩和的錐形形狀,從空洞部5g的側面到最向空洞部5g方向突出的頂點Q3為止的寬度t、與從錐形的開始點Q4到該頂點為止的高度H之比R=H/T為1以上。該比R優選為1.0~3.0,更優選為2.0~3.0。藉由這樣構成,在藉由後述的注塑成型形成筒體5時,抑制在將對筒體5的空洞部5g進行成型的中心銷從中間空間21側拔出時突起部5e3掀起。
另外,對該突起部5e3而言,中間空間21側(空洞部5g的相反側)的面5e5也為錐形形狀,容易將移動體6***空洞部5g。面5e4以及面5e5分別構成為與空洞部5g的側面平滑地連接,換言之,構成為形成空洞部5g的側面的曲線的曲率半徑連續變化。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1個突起部5e3在圓周方向所占的角度約為40度,4個突起部5e3等間隔地設置(參照圖20(b))。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朝向包圍空洞部5g的面5j的一部分的外部空間S側空洞部5g的直徑變小的部分作為止動部5h形成,該部分如圖20(c)所示那樣以朝空洞部5g側凸出的方式在剖面視圖中呈圓弧狀,筒體5成為厚壁。即使為這種形狀,若如圖20(g)所示那樣移動體6與止動部5h抵接,則也可以阻斷藉由空洞部5g的空氣的流動。藉由形成為這種形狀,與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止動部5h形成為環狀的突起的情況相比,止動部5h與移動體6在空洞部5g的中心側接觸。另外,構成為,止動部5h的剖面視 圖中的與移動體6接觸的部分的曲率半徑較大,所以即使多少存在尺寸誤差,移動體6也不會朝外部空間S側拔出,另外,在止動部5h與移動體6抵接時,難以產生間隙,形成為對與止動部5h可靠地抵接而阻斷空氣的流動有利的形狀。
接著,使用圖21對本實施方式的閥部件4的筒體5的形成方法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筒體5使用由圖21所示的上模具52與下模具53構成的模具51藉由注塑成型而形成。此外,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的筒體也藉由注塑成型形成,但空洞部5g的直徑相對於開口部5d較大,構成為將形成空洞部5g的中心銷從外部空間S側、即從卡定部5b側拔出。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洞部5g為隨著朝向外部空間S側而內徑變小的形狀,構成為將形成空洞部5g的中心銷54從中間空間21側、即從膨徑部5c側拔出。该中心销54与下模具53一体形成。
這樣,藉由構成為將中心銷53從中間空間21側、即從膨徑部5c側拔出,從而擔任作為閥部件4的主要功能的閥的開閉的止動部5h不會在拔出中心銷53時掀起,將移動體6從中間空間21側壓入空洞部5g內,並且可以高精度地形成止動部5h。
此外,圖21所示的模具51的分型面Ps若在卡定部5b的厚度的範圍內,則可以設定於任意位置,藉由設定於該範圍,可以防止在注塑成型時在分型面上生成的毛刺在安裝了閥部件5時使容器主體4損傷。另外,圖21中 上模具52大致形成為平面狀,但可以將中心銷53的前端的直徑最小的部分55設置於上模具52側。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與面向外部空間S側的空洞部5g連通的連通孔5m(參照圖20(c))在比上述的實施方式小這點,在防止異物從外部進入這點上也是有利的。
<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
在上述第3實施方式中,由包圍空洞部5g的面5j形成的止動部5h在剖面視圖中呈朝空洞部5g側凸出的圓弧狀,但在圖22所示的變形例1中,止動部5h在剖面視圖中呈朝空洞部5g的相反側凸出的圓弧狀。藉由使該止動部5h的形狀與球狀的移動體6的外表面的形狀一致,從而在移動體6抵接於止動部5h時以寬廣的面抵接(參照圖22(c)),可以更有效地阻斷藉由空洞部5g的空氣的流動。其他的結構與上述第3實施方式相同,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
<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2>
在圖23所示的變形例2中,在突起部5e3在中間空間21側和外部空間S側均具備具有相同的傾斜角的錐面這點上,與上述第3實施方式不同。在本變形例中,也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並且,具有容易將移動體6***空洞部5g這樣的優點。
1‧‧‧層疊剝離容器
3‧‧‧容器主體
5‧‧‧筒體
7‧‧‧收容部
7a‧‧‧閥部件安裝凹部
7b‧‧‧空氣流通槽
9‧‧‧口部
15‧‧‧外氣導入孔
17‧‧‧肩部
19‧‧‧主體部
27‧‧‧底密封突出部
29‧‧‧底面
29a‧‧‧中央凹區域
29b‧‧‧周緣區域
29c‧‧‧周緣凹區域

Claims (10)

  1. 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具備:容器主體,其具有外殼與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所述內袋從所述外殼剝離收縮;以及閥部件,其對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和所述容器主體的外部空間之間的空氣的出入進行調節,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主體具備:收容內置物的收容部;以及從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內置物的口部,所述外殼在所述收容部具備將所述中間空間與所述外部空間連通的外氣導入孔,所述閥部件具備:具有以使所述外部空間與所述中間空間連通的方式設置的空洞部的筒體;以及可以移動地收容在所述空洞部內的移動體,所述筒體具備:配置於所述外氣導入孔內的軸部;設置於所述軸部的所述外部空間側並且防止所述筒體進入所述中間空間的卡定部,所述軸部形成為朝向所述中間空間側前端細的形狀,藉由所述軸部的外周面與所述外氣導入孔的邊緣緊貼而將所述筒體安裝於所述容器主體,所述筒體在包圍所述空洞部的面具有止動部,該止動部在所述移動體從所述中間空間側朝所述外部空間側移動時對所述移動體進行卡定,所述止動部構成為若所述移動體抵接於所述止動部則藉由所述空洞部的空氣的流通被阻斷。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 所述筒體的前端成為平坦面。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與所述空洞部連通的開口部設置於所述平坦面,所述開口部具有呈放射狀擴展的狹縫部。
  4. 根據請求項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筒體具有膨徑部,該膨徑部設置於所述軸部的所述中間空間側並且防止所述筒體從所述容器主體的外側拔出。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膨徑部成為朝向所述中間空間側前端細的形狀。
  6. 根據請求項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具備覆蓋部件,該覆蓋部件在安裝有所述閥部件的狀態下覆蓋所述閥部件以及所述外氣導入孔的周圍以防止外氣向所述中間空間內導入。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覆蓋部件是粘合於所述閥部件以及所述外氣導入孔的周圍的密封部件。
  8.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覆蓋部件是安裝於所述容器主體的口部的蓋。
  9. 根據請求項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閥部件構成為所述移動體可以從所述空洞部的所述中間空間側的開口部***所述空洞部內。
  10. 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具備:容器主體,其具有外殼與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所述內袋從所述外殼剝離收縮;以及閥部件,其對所述外殼 與所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和所述容器主體的外部空間之間的空氣的出入進行調節,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主體具備:收容內置物的收容部;以及從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內置物的口部,所述外殼在所述收容部具備將所述中間空間與所述外部空間連通的外氣導入孔,所述閥部件安裝於所述外氣導入孔,設置有覆蓋部件,該覆蓋部件在安裝有所述閥部件的狀態下覆蓋所述閥部件以及所述外氣導入孔的周圍以防止外氣向所述中間空間內導入。
TW104138234A 2014-11-19 2015-11-19 層疊剝離容器 TWI631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4323 2014-11-19
JP2014234323 2014-11-19
JP2015-090244 2015-04-27
JP2015090244A JP6761159B2 (ja) 2014-11-19 2015-04-27 積層剥離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8933A true TW201628933A (zh) 2016-08-16
TWI631051B TWI631051B (zh) 2018-08-01

Family

ID=56102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8234A TWI631051B (zh) 2014-11-19 2015-11-19 層疊剝離容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4706B2 (zh)
EP (1) EP3222541B1 (zh)
JP (2) JP6761159B2 (zh)
KR (2) KR102023136B1 (zh)
CN (2) CN107074395B (zh)
TW (1) TWI6310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3798B (zh) * 2017-03-15 2022-05-11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層疊剝離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4090B (zh) * 2015-12-03 2020-09-11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剝離容器
WO2018195525A1 (en) 2017-04-21 2018-10-25 Can Forming Technologies, Llc Dome formation profile & method of lightweight container design and manufacture
JP7004898B2 (ja) 2017-08-21 2022-02-10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及び積層剥離容器のエアリーク検査方法
US10661569B2 (en) * 2017-10-17 2020-05-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7235947B2 (ja) * 2018-05-28 2023-03-09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JP7161101B2 (ja) * 2018-09-28 2022-10-26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CN112041234B (zh) * 2018-05-28 2023-06-02 京洛株式会社 容器
CN112770978B (zh) * 2018-11-30 2022-12-16 京洛株式会社 带盖容器
JP7212250B2 (ja) * 2018-11-30 2023-01-25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7244740B2 (ja) * 2018-12-13 2023-03-23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ES1228596Y (es) * 2019-03-29 2019-07-25 Partner Local Grup S L Botella o recipiente con boca cortada
JP7473776B2 (ja) * 2019-10-31 2024-04-24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二重容器
CN114502475A (zh) * 2019-10-31 2022-05-13 京洛株式会社 收容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双层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7477757B2 (ja) 2020-04-30 2024-05-02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硬質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装置
TWI753765B (zh) * 2021-02-02 2022-01-21 塞席爾商日勤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剝離容器
US11591151B2 (en) * 2021-07-02 2023-02-28 Owens-Brockway Glass Container Inc. Pressure relief blow-out plugs and related packages
KR102674384B1 (ko) * 2023-08-08 2024-06-11 박형주 화장품 튜브 용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83A (en) * 1931-05-13 1935-11-26 Air Valve Bottle Corp Nursing bottle
US2061397A (en) * 1933-11-10 1936-11-17 Geistlinger Edward Valve for nursing bottles
US2105160A (en) * 1935-12-17 1938-01-11 Piqueres Emile Apparatus for emptying drums containing very thick lubricants or other viscous materials
US2564163A (en) * 1943-01-12 1951-08-14 Leperre Jean Emile Lucien Receptacle with elastic bag insert and system for filling and emptying the same
US2861714A (en) * 1955-10-05 1958-11-25 Colgate Palmolive Co Shipping unit
US3592365A (en) * 1969-04-21 1971-07-13 Gilbert Schwartzman Pump-type dispensing apparatus
JPS57124668U (zh) * 1981-01-28 1982-08-03
DE69114695T2 (de) * 1990-02-22 1996-05-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 Cincinnati, Ohio Quetschflasche zur flüssigkeitsabgabe mit innenbeutel und in diesem angeordneten mitteln zum verhindern des kollabierens.
JPH04267727A (ja) 1991-02-05 1992-09-24 Keisuke Ito 多層成形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9309104U1 (de) * 1993-06-18 1994-10-27 Behr-Thomson Dehnstoffregler Gmbh & Co, 70806 Kornwestheim Belüftungsventil
JPH09124051A (ja) * 1995-11-02 1997-05-13 Toyo Seikan Kaisha Ltd 二重構造スクイーズ容器
JPH09152051A (ja) * 1995-11-30 1997-06-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逆止弁
JPH09301443A (ja) * 1996-05-16 1997-11-25 Yoshinobu Toyomura 簡易保温式容器とこれに使用する空気抜き
JP3627946B2 (ja) * 1996-07-29 2005-03-0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層容器
JPH10157751A (ja) * 1996-11-29 1998-06-16 Katsutoshi Masuda チューブの逆流防止具
JP3303234B2 (ja) * 1997-09-17 2002-07-1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ブロー成形壜体の内容器リーク検査方法
JP3374190B2 (ja) * 1998-05-11 2003-02-04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逆止弁および断熱コンテナ
DE19851404A1 (de) * 1998-11-07 2000-05-11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 Druckausgleichsvorrichtung für einen Doppelbehälter
JP2000344267A (ja) * 1999-06-08 2000-12-12 Nakamoto:Kk 帯封が施された包装容器
JP3815134B2 (ja) * 1999-08-23 2006-08-3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容器
JP4586223B2 (ja) 1999-11-19 2010-11-24 大成化工株式会社 吐出容器
JP2002039409A (ja) * 2000-07-24 2002-02-06 Takeuchi Press Ind Co Ltd 逆流防止用球状弁付きチューブ
JP4681159B2 (ja) * 2001-07-10 2011-05-11 ホーユー株式会社 毛髪化粧料用塗布具
JP4129811B2 (ja) * 2002-04-30 2008-08-0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注出容器
JP4232174B2 (ja) * 2002-10-31 2009-03-0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デラミボトル容器における内、外層間の等気圧維持・漏気阻止機構
CA2482026A1 (en) 2004-09-17 2006-03-17 Robert E. Whaley Telescopic snap valve
KR100626174B1 (ko) 2005-03-22 2006-09-20 변영광 액상 화장품용기
WO2009011060A1 (ja) 2007-07-19 2009-01-22 Mo Products Inc. 密封袋
JP2009201933A (ja) * 2008-02-29 2009-09-10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送気減圧弁、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血圧計
JP5224915B2 (ja) * 2008-06-03 2013-07-03 大成化工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付き吐出容器
JP5299687B2 (ja) * 2009-05-28 2013-09-2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ポンプ付き薄肉ボトル
JP6336702B2 (ja) 2011-08-05 2018-06-06 キッコーマン株式会社 吐出容器
JP6014405B2 (ja) * 2012-07-31 2016-10-2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CN203473363U (zh) * 2013-10-09 2014-03-12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易于倒尽液体的瓶体结构及相应的密封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3798B (zh) * 2017-03-15 2022-05-11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層疊剝離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08206B2 (ja) 2022-07-28
KR102023136B1 (ko) 2019-09-19
CN110834782A (zh) 2020-02-25
KR20170076743A (ko) 2017-07-04
JP2020203731A (ja) 2020-12-24
JP6761159B2 (ja) 2020-09-23
US10464706B2 (en) 2019-11-05
JP2016104644A (ja) 2016-06-09
CN107074395A (zh) 2017-08-18
EP3222541A4 (en) 2017-11-22
TWI631051B (zh) 2018-08-01
EP3222541A1 (en) 2017-09-27
US20180327130A1 (en) 2018-11-15
EP3222541B1 (en) 2020-07-01
CN110834782B (zh) 2021-05-11
KR20190107201A (ko) 2019-09-18
CN107074395B (zh) 2019-12-06
KR102173533B1 (ko)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28933A (zh) 層疊剝離容器
KR101884721B1 (ko) 적층박리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642532B (zh) 一種被加工物的加工方法,開孔鑽
JP6974753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JP6451087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JP6405865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JP2015152572A (ja) 積層剥離容器のピンホールチェック方法
JP6882661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JP6451075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WO2016080313A1 (ja) 積層剥離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