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4390A - 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 - Google Patents

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4390A
TW201604390A TW103125970A TW103125970A TW201604390A TW 201604390 A TW201604390 A TW 201604390A TW 103125970 A TW103125970 A TW 103125970A TW 103125970 A TW103125970 A TW 103125970A TW 201604390 A TW201604390 A TW 2016043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ead
cylinder
coolant
passage
ri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5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0364B (zh
Inventor
Guo-Ming Chen
Si-Dai Yang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Priority to TW103125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04390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04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4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0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0364B/zh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該引擎包括缸頭、缸體、曲軸箱,該缸體的下端是組設於曲軸箱上,該缸頭是組設於缸體的上端;其中該缸頭設置至少有可對燃燒室、廢氣通道降溫之缸頭冷卻液體套,該缸頭設置有一進氣道、一設置進氣道相反側之排氣道、一介於進、排氣道之間的側邊設有可帶動搖臂之機閥傳動室,以及一設置於在機閥傳動室相反側之點火器;其中,前述缸體係以該缸體的缸孔軸線與地面垂直線是呈略傾斜的方式設置,使得缸頭之進氣道的進氣口大致高於排氣道的排氣口;該點火器係以與缸體的缸孔軸線呈斜插式的方式安裝,且由機閥傳動室側視之,在缸體的缸孔朝缸頭方向延伸的缸體的缸徑假想線範圍內之缸頭冷卻液體套係呈山形,其中,該缸頭冷卻液體套之冷卻液體是由設於進氣道之一側的冷卻液排出道之排出口排出,該冷卻液排出道與該呈山形缸頭冷卻液體套的峰部之間形成有避讓進氣部件的凹豁部,一位於該凹豁部上方且與凹豁部呈上下間隔設置的引氣道,該引氣道具有一與該峰部連通的引入端,及一與該排液道連通的引出端;該引氣道的引入端大致略低於該平台,亦即該引氣道的引出端係高於該引入端,藉此可便利汽化體由該峰部排入該冷卻液排出道內,而可避免該冷卻液的汽化體淤積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造成氣塞現象,進而能提升該引擎的使用功效。

Description

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尤指一種可避免冷卻液的汽化體淤積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造成氣塞現象,進而能提升該引擎的使用功效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
按,為了解決車輛液冷立式汽缸引擎的冷卻液體汽化後,該汽化淤積之課題,如韓國第10-0395016號專利案。
如圖一、二所示,該韓國第10-0395016號專利案,係於引擎1缸頭11上凸設一凸出部12,該凸出部12內設置有容置室121,該容置室121連通著冷卻液通道13;藉此當流通於該冷卻液通道13的冷卻液體有汽化時,該容置室121可供該汽化體容置,再藉由流動的冷卻液來將該汽化體帶離。
該韓國第10-0395016號專利案,藉由於引擎1缸頭11上凸設一凸出部12,該凸出部12內設置有容置室121,藉此來解決該冷卻液汽化體淤積之缺失。然而,該凸出部12係凸設於該缸頭11外,因此會造成該缸頭11的體積增大,進而造成了該缸頭11與其他部品的干擾,以及造成其他部品配置設計工程困難度增加。
因此,如何避免於缸頭設置導排出冷卻液汽化體機構,該導排出冷卻液汽化體機構造成缸頭與其他部品產生配置干擾的課題,已為車輛業者亟待克服之課題。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藉此能克服習用引擎缸頭設置凸出部來排洩冷卻液汽化體,因此會造成該缸頭的體積增大之缺失。
本發明為達上述目的,所採用之主要技術手段在於:提供一種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該引擎包括缸頭、缸體、曲軸箱,該缸體的下端是組設於曲軸箱上,該缸頭是組設於缸體的上端;其中該缸頭設置至少有可對燃燒室、廢氣通道降溫之缸頭冷卻液體套,該缸頭設置有一進氣道、一設置進氣道相反側之排氣道、一介於進、排氣道之間的側邊設有可帶動搖臂之機閥傳動室,以及一設置於在機閥傳動室相反側之點火器;其中,前述缸體係以該缸體的缸孔軸線與地面垂直線是呈略傾斜的方式設置,使得缸頭之進氣道的進氣口大致高於排氣道的排氣口;該點火器係以與缸體的缸孔軸線呈斜插式的方式安裝,且由機閥傳動室側視之,在缸體的缸孔朝缸頭方向延伸的缸體的缸徑假想線範圍內之缸頭冷卻液體套係呈山形,其中,該缸頭冷卻液體套之冷卻液體是由設於進氣道之一側的冷卻液排出道之排出口排出,該冷卻液排出道與該呈山形缸頭冷卻液體套的峰部之間形成有避讓進氣部件的凹豁部,一位於該凹豁部上方且與凹豁部呈上下間隔設置的引氣道,該引氣道具有一與該峰部連通的引入端,及一與該排液道連通的引出端。
本發明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缸頭呈山形狀的缸頭冷卻液體套,該缸頭冷卻液體套具有一峰部、一凹豁部、一引氣道及一冷卻液排出道;該引氣道係設於該凹豁部上方,該引氣道具有一引入端及一引出端,該引氣道的引入端係連接著該峰部,該引氣道的引出端則係連接於該冷卻液排出道;該引氣道的引入端大致略低於該平台,亦即該引氣道的引出端係高於該引入端,藉此可便利汽化體由該峰部排入該冷卻液排出道內,藉此可避免該冷卻液的汽化體淤積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造成氣塞現象,進而能提升該引擎的使用功效。
本發明為達上述目的,所採用之另一主要技術手段在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更設有一第一肋柱,由俯視觀視,該第一肋柱朝該缸頭中心延伸,且大致於該山形之缸頭冷卻液體套區隔為入液區和出液區,以及一位於峰部且較第一肋柱更趨近於缸體的缸孔軸線的連結區,另外可以將該缸頭冷卻液體套的連結區與該點火器的內孔口成投影重疊狀之設置。
本發明藉由上述另一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 此可避免冷卻液直接由該冷卻液排出道流出而降低冷卻效果,又由於該連結區的設置,使得冷卻液可以帶走更多該缸頭的熱量,並且更可將該缸頭冷卻液體套的氣體匯集到該峰部的該連結區,再藉由該引氣道排出該缸頭冷卻液體套;另外藉由投影重疊的設置連結區可以更加深入,因此可以帶走該缸頭點火器處散發的高溫,進而可使該缸頭能達到較佳之散熱效果。
本發明為達上述目的,所採用之又一主要技術手段在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更設有一第二肋柱,該第二肋柱是位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的該連結區內,且與該第一肋柱相間隔並朝該進氣道之一側延伸。
本發明藉由上述又一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以於該連結區內對由該入液區進入的冷卻液形成疏導效果,並疏理該連結區內的冷卻液和氣體,進而避免冷卻液和氣體於該連結區產生滯流,因此可確保冷卻液及氣體能順暢的流出該連結區。
本發明為達上述目的,所採用之次一主要技術手段在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更設有設凸伸於出液區的一第一出液肋柱,該第一出液肋柱朝進氣道與機閥傳動室交界方向延設,另外該出液區內更設有一與第一出液肋柱大致平行狀設置的一第二出液肋柱。
本發明藉由上述次一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藉由該第一出液肋柱的導流效果,來避免由該連結區流入到該出液區的冷卻液產生滯流現象;另外該第二出液肋柱可輔助該第一出液肋柱成穩流和導流的效果,因此可更進一步的確保該冷卻液的流動性。
1‧‧‧引擎
11‧‧‧缸頭
12‧‧‧凸出部
121‧‧‧容置室
13‧‧‧冷卻液通道
2‧‧‧引擎
21‧‧‧缸頭
21a‧‧‧壁厚
211‧‧‧進氣道
211a‧‧‧進氣口
2111‧‧‧進氣部件
2111a‧‧‧進氣閥門座
2111b‧‧‧進氣導管
2111c‧‧‧凸緣
212‧‧‧排氣道
212a‧‧‧排氣口
2121‧‧‧排氣部件
2121a‧‧‧排氣閥門座
2121b‧‧‧排氣導管
213‧‧‧燃燒室
214‧‧‧冷卻液排出口
215‧‧‧鏈條
216‧‧‧機閥傳動室
217‧‧‧缸頭冷卻液體套
2171‧‧‧峰部
21711‧‧‧平台
2172‧‧‧凹豁部
2173‧‧‧引氣道
21731‧‧‧引入端
21732‧‧‧引出端
2174‧‧‧冷卻液排出道
21741‧‧‧凸台
2175‧‧‧第一肋柱
2176‧‧‧第二肋柱
2177‧‧‧第一出液肋柱
2178‧‧‧第二出液肋柱
22‧‧‧缸體
221‧‧‧冷卻液進水口
222‧‧‧缸體冷卻液體套
23‧‧‧曲軸箱
24‧‧‧空氣濾清器
25‧‧‧散熱器
250‧‧‧冷卻液供給管
251‧‧‧冷卻液進水管
252‧‧‧冷卻液出水管
26‧‧‧點火器
261‧‧‧點火器座
262‧‧‧內孔口
27‧‧‧排氣管
28‧‧‧泵元件
C‧‧‧缸體的缸孔軸線
D‧‧‧缸體的缸徑假想線
E‧‧‧假想線
F‧‧‧入液區
G‧‧‧出液區
H‧‧‧連結區
L‧‧‧地面平行線
L1‧‧‧地面垂直線
M‧‧‧組合面
圖一、二係韓國第10-0395016號專利案。
圖三係本發明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之示意圖。
圖四係本發明的缸頭與缸體之部份剖視圖。
圖五係本發明的缸頭剖視圖。
圖六係本發明的缸頭冷卻液體套與進、排氣道之俯視圖。
圖七係本發明的缸頭冷卻液體套立體圖。
圖八係圖七之A-A剖視圖。
為使 貴審查官更容易了解本發明之結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配合圖式說明如下;首先,請參閱圖三、四所示,本發明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該引擎2係為一水冷立式汽缸引擎,該引擎2至少包括有一缸頭21、一缸體22及一曲軸箱23;該缸體22的下端組設於該曲軸箱23上,該缸頭21係組設於該缸體22的上端。
如圖三、五、六所示,該缸頭21的二側分別設有進氣道211及排氣道212,該進氣道211朝外連接一供應引擎2燃爆用乾淨空氣的空氣濾清器24,該排氣道212朝外連接一排放引擎2燃爆後廢氣的排氣管27;該進氣道211上設有進氣部件2111,該進氣部件2111具有進氣閥門座2111a及進氣導管2111b,該排氣道212設有排氣部件2121,該排氣部件2121具有排氣閥門座2121a及排氣導管2121b;該缸頭21朝缸體22方向設有燃燒室213,該進氣部件2111的進氣閥門座2111a及排氣部件2121的排氣閥門座2121a可供穿設進、排氣閥桿,以導引進、排氣閥伸入該燃燒室213。
如圖三、五、六所示,該缸頭21於進氣道211側設置有一冷卻液排出口214;該缸頭21於進氣道211及排氣道212之間的一側設置有可打開進排、氣閥的機閥傳動室216,該機閥傳動室216係以鏈條傳動或頂桿傳動或皮帶傳動的方式,來將曲軸(圖式中未繪出)的動力傳遞至閥門用以驅動打開進、排氣閥之用;本發明圖式中該機閥傳動室216係以鏈條215傳動來實施;該缸頭21於該機閥傳動室216的相反側插設有點火器26。
如圖四、六所示,該點火器26係以與缸體的缸孔軸線C成傾斜方式斜向的插設於該缸頭21上,亦即該供點火器26插設用的點火器座261係為一斜向之插設孔,該點火器座261的內孔口262係連通著該燃燒室213;其中,該缸頭21的進氣道211及排氣道212皆係以偏向該點火器26方向偏設,更具體的說,該缸頭21的進氣道2 11及排氣道212朝向該機閥傳動室216相反側,該進氣道211與該排氣道212於該缸頭21的機閥傳動室216一側所形成的夾角係大於180度,藉此可便利該缸頭21於設置進氣道211側旁設置冷卻液排出口214,同時可令該缸頭21配置能更緊緻化及便利該冷卻液排出口214的維修工程。
如圖三所示,該缸體22設有冷卻液進入口221,該冷卻液進入口221藉由與泵元件28直、間接連結冷卻液供水管250和冷卻液進水管251連接到冷卻液散熱器25,該冷卻液散熱器25藉由一冷卻液出水管252來與該缸頭21的冷卻液出水口214連結。
如圖四、五、六、七所示,由機閥傳動室216的側視觀視(請參閱圖七所示者),該缸體22的缸孔朝該缸頭21方向延伸的缸體的缸徑假想線D範圍內,該缸頭21呈山形狀的缸頭冷卻液體套217,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可對缸頭21的燃燒室213及排氣道212進行散熱動作,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下方係連接著該缸體22內的缸體冷卻液體套222。
如圖六、七、八所示,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具有一峰部2171、一凹豁部2172、一引氣道2173及一冷卻液排出道2174;其中,該缸頭21具有一與缸體22組合的結合面M,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峰部2171,具有一與缸體的缸孔軸線C直交之與組合面M平行的假想線E呈大致傾斜的平台21711,來令該缸體的缸孔軸線C朝進氣道211一側的峰部2171之平台21711部分,是較缸體的缸孔軸線C朝排氣道217一側的峰部2171之平台21711部分,更接近與缸體的缸孔軸線C直交之組合面M,並使得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峰部2171連通的引氣道2173的引入端21731之上緣是大致略低於該平台21711。
如圖五、六、七所示,該凹豁部2172上方保持著該缸頭21的壁厚21a,藉此來避讓該進氣部件2111,尤其是該進氣部件的進氣導管2111b的凸緣2111c設置,更具體的說,藉由該凹豁部2172來令缸頭21的進氣道211側能保持一定的壁厚21a來供 該進氣部件2111設置。
如圖六、七、八所示,該引氣道2173係設於該凹豁部2172上方,該引氣道2173具有一引入端21731及一引出端21732,該引氣道2173的引入端21731係連接著該峰部2171,該引氣道2173的引出端21732則係連接於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該引氣道2173的引入端21731大致略低於該平台21711,亦即該引氣道2173的引出端21732係高於該引入端21731,藉此可便利汽化體由該峰部2171排入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內。
如圖六、七、八所示,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係供冷卻液排出用,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外端連接著該缸頭21的冷卻液排出口214,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於鄰近冷卻液排出口214的上方,開設有向上***並連通引氣道2173引出端21732之凸台21741,藉由該凸台21741的設置可便利溫度偵測器(圖式中未繪出)等構件之安裝。
如圖六、七、八所示,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更設有一第一肋柱2175,由俯視觀視,該第一肋柱2175朝該缸頭21中心延伸,且大致於該山形之缸頭冷卻液體套217區隔為入液區F和出液區G,以及一位於峰部2171且較第一肋柱2175更趨近於缸體的缸孔軸線C的連結區H;亦即該第一肋柱2175係連結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上下壁之完全阻隔之肋柱,藉此可將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峰部2171間隔成入液區F及出液區G,該第一肋柱2175朝缸頭21中心設置著一連結區H,該連結區H係可連接著該入液區F與該出液區G;藉此該第一肋柱2175可將冷卻水導向缸頭21中心處,由於該點火器26的內孔口262由俯視觀視時,係與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連結區H成投影重疊狀(如圖六所示);藉此可避免冷卻液直接由冷卻液排出道2174流出而降低冷卻效果,又由於該連結區H的設置,可使得冷卻液可以帶走更多該缸頭21的熱量,並且更可將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氣體匯集到該峰部2171的該連結區H,再藉由該引氣道2173排出 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另外藉由投影重疊的設置乾連結區H可以更加深入,因此可以帶走該缸頭21點火器216處的高溫,進而可使該缸頭21能達到較佳之散熱效果。
如圖六、七、八所示,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更設有一第二肋柱2176,該第二肋柱2176是位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連結區H內,且與該第一肋柱2175相間隔並朝進氣道211之一側延伸,亦即該第二肋柱2176係連結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上下壁之完全阻隔之肋柱,該第二肋柱2176係位於該連結區H內,該第二肋柱2176係與該第一肋柱2175近垂直方式相間隔設置,並朝缸頭21的進氣道211之一側延伸;藉由該第二肋柱2176係設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連結區H內,藉此可以於該連結區H內對由該入液區F進入的冷卻液形成疏導效果,並疏理該連結區H內的冷卻液和氣體,進而避免冷卻液和氣體於該連結區H產生滯流,因此可確保冷卻液及氣體能順暢的流出該連結區H。
如圖六、七、八所示,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更有設凸伸於出液區G的一第一出液肋柱2177,該第一出液肋柱2177朝進氣道212與機閥傳動室216交界方向延設,以及該出液區G內更設有一與第一出液肋柱2177大致平行狀設置的一第二出液肋柱2178;該第一出液肋柱2177與第二出液肋柱2178係由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下壁延設,而未連結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上壁之半阻隔之肋柱;藉此可藉由該第一出液肋柱2177的導流效果,來避免由該連結區H流入到該出液區G的冷卻液產生滯流現象;另外該第二出液肋柱2178可輔助該第一出液肋柱2177成穩流和導流的效果,因此可更進一步的確保該冷卻液的流動性。
如圖三所示,本發明之實施,該引擎2的係以缸體的缸孔軸線C與地面平行線L的地面垂直線L1呈略傾斜,且該缸頭21的該進氣道211之進氣口211a大致高於該排氣道212的排氣口212a方式設置之立式引擎;該引擎2運作散熱用的冷卻液體由該散熱器25經冷卻液入水管251進入缸體22的缸體冷卻液體套222內,再由該缸體 冷卻液體套222向上進入該缸頭21缸頭冷卻液體套217內來對燃燒室213及排氣道212進行散熱冷卻。
如圖三、六、七、八所示,該散熱用的冷卻液體進入該缸頭21缸頭冷卻液體套217後,即可藉由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第一肋柱2175,來將該缸頭21高溫處散發的點火器26的內孔口262之高溫帶出,再藉由該第二肋柱2176於該連結區H內形成導流效果,可避免該連結區H產生滯流,以及該第一出液肋柱2177及第二出液肋柱2178導引可避免於該出液區G產生滯流現象,而能順暢的使冷卻液被導引至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並由該缸頭21的冷卻液排出口214經冷卻液出水管252輸送回散熱器25中排熱;其中,該冷卻液體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有汽化時,該冷卻液的汽化體可容易的被匯集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峰部2171,而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凹豁部2172上方設有一引氣道2173,該引氣道2173的引入端21731係連接著該峰部2171,且該引氣道2173的引出端21732則係連接於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另該引氣道2173的引出端21732係高於該引入端21731,當冷卻液進入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時由於具有一定的流速,因此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內會相對於該引氣道2173係成負壓狀,藉此可便利的汽化體由該峰部2171導入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內,連同冷卻液一同經冷卻液出水管252流至該散熱器25而能排至大氣中,藉此可避免該冷卻液的汽化體淤積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造成氣塞現象,進而能提升該引擎2的使用功效。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缸頭21呈山形狀的缸頭冷卻液體套217,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具有一峰部2171、一凹豁部2172、一引氣道2173及一冷卻液排出道2174;該引氣道2173係設於該凹豁部2172上方,該引氣道2173具有一引入端21731及一引出端21732,該引氣道2173的引入端21731係連接著該峰部2171,該引氣道2173的引出端21732則係連接於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該引氣道2173的引入端21731大致略低於該平台21711,亦即該引氣道2173的引出端21732係高 於該引入端21731,藉此可便利汽化體由該峰部2171排入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內,藉此可避免該冷卻液的汽化體淤積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造成氣塞現象,進而能提升該引擎2的使用功效。
本發明之另一功效在於:藉由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更設有一第一肋柱2175,該第一肋柱2175朝該缸頭21中心延伸,且大致於該山形之缸頭冷卻液體套217區隔為入液區F和出液區G,以及一位於峰部2171且較第一肋柱2175更趨近於缸體的缸孔軸線C的連結區H,同時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連結區H成投影重疊狀之設置;藉此可避免冷卻液直接由該冷卻液排出道2174流出而降低冷卻效果,又由於該連結區H的設置,使得冷卻液可以帶走更多該缸頭21的熱量,並且更可將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氣體匯集到該峰部2171的該連結區H,再藉由該引氣道2173排出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另外藉由投影重疊的設置該連結區H可以更加深入,因此可以帶走該缸頭21點火器216處散發的高溫,進而可使該缸頭21能達到較佳之散熱效果。
本發明之又一功效在於:藉由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更設有一第二肋柱2176,該第二肋柱2176是位於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的連結區H內,且與第一肋柱2175相間隔並朝該進氣道211之一側延伸;藉此可以於該連結區H內對由該入液區F進入的冷卻液形成疏導效果,並疏理該連結區H內的冷卻液和氣體,進而避免冷卻液和氣體於該連結區H產生滯流,因此可確保冷卻液及氣體能順暢的流出該連結區H。
本發明之次一功效在於:藉由該缸頭冷卻液體套217更設有設凸伸於出液區G的一第一出液肋柱2177,該第一出液肋柱2177朝進氣道212與機閥傳動室216交界方向延設,以及該出液區G內更設有一與第一出液肋柱2177大致平行狀設置的一第二出液肋柱2178;藉此可藉由該第一出液肋柱2177的導流效果,來避免由該連結區H流入到該出液區G的冷卻液產生滯流現象;另外該第二出液肋柱2178可輔助該第一出液肋柱2177成穩流和導流的效果,因此可更進一步的確保該冷卻液的流動性。
本發明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藉由上述之構造,確能達到訴求之目的,應已符合發明專利之新穎性、進步性及產業利用性之要件,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之申請,祈請 貴審查委員之詳鑑,並賜核准發明專利之審定,至感德便,
21a‧‧‧壁厚
211‧‧‧進氣道
214‧‧‧冷卻液排出口
217‧‧‧缸頭冷卻液體套
2171‧‧‧峰部
21711‧‧‧平台
2172‧‧‧凹豁部
2173‧‧‧引氣道
21731‧‧‧引入端
2174‧‧‧冷卻液排出道
21741‧‧‧凸台
22‧‧‧缸體
222‧‧‧缸體冷卻液體套
C‧‧‧缸體的缸孔軸線
D‧‧‧缸體的缸徑假想線
E‧‧‧假想線
F‧‧‧入液區
G‧‧‧出液區
L‧‧‧地面平行線
L1‧‧‧地面垂直線
M‧‧‧組合面

Claims (10)

  1. 一種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該引擎包括缸頭、缸體、曲軸箱,該缸體的下端是組設於曲軸箱上,該缸頭是組設於缸體的上端;其中該缸頭設置至少有可對燃燒室、廢氣通道降溫之缸頭冷卻液體套,該缸頭設置有一進氣道、一設置進氣道相反側之排氣道、一介於進、排氣道之間的側邊設有可帶動搖臂之機閥傳動室,以及一設置於在機閥傳動室相反側之點火器;其中,前述缸體係以該缸體的缸孔軸線與地面垂直線是呈略傾斜的方式設置,使得缸頭之進氣道的進氣口大致高於排氣道的排氣口,其特徵在於:該點火器係以與缸體的缸孔軸線呈斜插式的方式安裝,且由機閥傳動室側視之,在缸體的缸孔朝缸頭方向延伸的缸體的缸徑假想線範圍內之缸頭冷卻液體套係呈山形,其中,該缸頭冷卻液體套之冷卻液體是由設於進氣道之一側的冷卻液排出道之排出口排出,該冷卻液排出道與該呈山形缸頭冷卻液體套的峰部之間形成有避讓進氣部件的凹豁部,一位於該凹豁部上方且與凹豁部呈上下間隔設置的引氣道,該引氣道具有一與該峰部連通的引入端,及一與該排液道連通的引出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其中,該冷卻液排出道於鄰近該冷卻液排出口的上方開設有向上***並連通引氣道的引出端之凸台;該缸頭具有一與缸體組合的結合面,以及該缸頭冷卻液體套的峰部具有一與缸體的缸孔軸線直交之與組合面平行的假想線呈大致傾斜的平台,來令該缸體的缸孔軸線朝進氣道一側的峰部之平台部分,是較缸體的缸孔軸線朝排氣道一側的峰部之平台部分更接近與缸體的缸孔軸線直交之組合面,並使得該缸頭冷卻液體套的峰部連通的引氣道的引入端之上緣是大致略低於該平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其中,該點火器的內孔口由俯視觀視時,係與該缸頭冷卻液體套的連結區成投影重疊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其中,該引氣道之引入端是低於引氣道之引出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其中,該 凹豁部所避讓的進氣部件係為氣門導管的凸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其中,該缸頭冷卻液體套更設有一第一肋柱,由俯視觀視,該第一肋柱是朝缸孔中心延伸,且大致於該山形之缸頭冷卻液體套區隔為入液區和出液區,以及一位於峰部且較第一肋柱更趨近於缸體的缸孔軸線的連結區,該連結區係連結著該入液區和該出液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其中,該缸頭冷卻液體套更設有一第二肋柱,該第二肋柱是位於該連結區內,且與第一肋柱相間隔並朝進氣道之一側延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其中,該缸頭冷卻液體套更有設凸伸於出液區的一第一出液肋柱,該第一出液肋柱朝進氣道與機閥傳動室交界方向延設,以及該出液區內更設有一與第一出液肋柱大致平行狀設置的一第二出液肋柱。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其中,該缸頭冷卻液體套更設有一第二肋柱,該第一肋柱及第二肋柱的上下端是連結至缸頭冷卻液體套之上、下壁之肋柱;另外,該缸頭冷卻液體套更設有凸伸於該出液區的一第一出液肋柱及一第二出液肋柱,該第一出液肋柱及第二出液肋柱是由缸頭冷卻液體套下壁面凸伸但未與缸頭冷卻液體套之上壁連結之肋柱。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其中,由俯視觀之該缸頭的進氣道及排氣道皆係以偏向該點火器方向偏設,即該進氣道及排氣道朝向該機閥傳動室相反側偏設,使該進氣道與該排氣道於該缸頭的該機閥傳動室一側所形成的夾角係大於180度。
TW103125970A 2014-07-30 2014-07-30 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 TW201604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5970A TW201604390A (zh) 2014-07-30 2014-07-30 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5970A TW201604390A (zh) 2014-07-30 2014-07-30 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4390A true TW201604390A (zh) 2016-02-01
TWI560364B TWI560364B (zh) 2016-12-01

Family

ID=55809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5970A TW201604390A (zh) 2014-07-30 2014-07-30 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0439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8452B2 (ja) * 1996-12-17 2006-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小型車両用水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水通路構造
JP2000145451A (ja) * 1998-11-13 2000-05-26 Sanshin Ind Co Ltd 筒内燃料噴射式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冷却構造
DE19943001C1 (de) * 1999-09-09 2000-10-26 Porsche Ag Zylinderkopf für eine wassergekühlte Brennkraftmaschine
JP2006097528A (ja) * 2004-09-29 2006-04-13 Honda Motor Co Ltd 冷却水供給装置
TW200949062A (en) * 2008-05-23 2009-12-01 Kwang Yang Motor Co Cylinder head structure for vehicle water cooled eng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0364B (zh)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12146617A (ru) Камера сгорания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м двигателе
CN103827461B (zh) 具有液体型冷却的气缸盖
RU2013139538A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с жидкост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US20160146150A1 (en) Exhaust manifold-integrated cylinder head with water jacket
CN104454220A (zh) 气缸盖和包括这种气缸盖的内燃机
WO2010025610A1 (zh) 水冷发动机机体
CN107905924B (zh) 具有曲轴箱通风气体副腔的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RU2012155888A (ru) Всасываю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холодильного компрессора
JP2013133779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WO2019056945A1 (zh)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JP2015203379A (ja) タービンハウジング
TW201604390A (zh) 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頭結構
CN101865052B (zh) 空气过滤器单元
CN103352741B (zh) 主冷器总成
JP5982315B2 (ja) エンジンのegr装置
TWM575857U (zh) Water cooling system for water cooling system
WO2018072608A1 (zh) 一种换热器的燃烧室密封装置
CN105443263B (zh) 立式水冷引擎的汽缸头结构
CN106640443A (zh) 可导流曲轴箱通风气体的进气歧管
KR100870920B1 (ko) 차량의 블로우 바이 가스 리턴 구조
JP2008240609A (ja) 内燃機関用ピストン
CN114109641B (zh) 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水道结构
CN106979094A (zh) 双重冷却式摩托车发动机气缸头结构
TWI316584B (zh)
CN103670771B (zh) 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