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4697A - 相位差板、橢圓偏光板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相位差板、橢圓偏光板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4697A
TW201504697A TW103125389A TW103125389A TW201504697A TW 201504697 A TW201504697 A TW 201504697A TW 103125389 A TW103125389 A TW 103125389A TW 103125389 A TW103125389 A TW 103125389A TW 201504697 A TW201504697 A TW 2015046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difference
liquid crystal
film
difference plate
wave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5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uzushi Nishimura
Tetsuya Uesaka
Hironao Tanaka
Masanao Goto
Yoshihiro Kumagai
Gorou Suzaki
Original Assignee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 filed Critical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04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46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將透過率降低抑制於最小限度,並且異常光線折射率ne或雙折射△n具有「負分散」特性之包含單層膜的相位差板。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之特徵在於:其係含有包含有機高分子及至少1種以上之二色性色素而成之膜者,且於將上述相位差板之延遲設為△na.da,將包含自上述膜去除上述二色性色素後之膜的相位差板之延遲設為△nb.db之情形時,滿足下述式(1)。 △na.da(580)/△na.da(550)-△nb.db(580)/△nb.db(550)>0 (1) (此處,所謂延遲,係由相位差板之雙折射△n與相位差板之膜厚d之積所表示,△na.da(580)及△nb.db(580)為波長580nm下之各相位差板之延遲,△na.da(550)及△nb.db(550)為波長550nm下之各相位差板之延遲)

Description

相位差板、橢圓偏光板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中之相位差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圖像顯示裝置。
相位差板為用於獲得偏光(直線偏光、圓偏光、橢圓偏光)之光學要素。相位差板可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色補償、視野角改良膜用途、組合偏光板及1/4波長板之有機EL顯示裝置用抗反射膜用途、及包含膽固醇液晶等之僅反射經由右側或左側之任一圓偏光之反射型偏光板用途等多種用途。作為相位差板,使用將無機材料(方解石、雲母、水晶)切割為較薄而成之板、包含固有雙折射率較高之高分子材料之延伸膜、於液晶狀態下使棒狀或圓盤狀液晶材料配向固定化而成之膜。
作為代表性之相位差板,已知具有相當於波長之1/4的相位延遲之1/4波長板、具有相當於波長之1/2的相位延遲之1/2波長板。1/4波長板係具有將直線偏光轉換為圓偏光之光學功能者。另外,1/2波長板具有使直線偏光之偏光振動面轉換90°之功能。
相位差板通常以對特定波長之光(單色光)賦予必要之光學功能之方式設計。液晶顯示裝置用色補償膜或有機EL顯示裝置用抗反射膜中所使用之1/4波長板必需於可見光區域之波長(設為λ)400~700nm、較佳為400~780nm之波長區域內具有將直線偏光轉換為圓偏光並將 圓偏光轉換為直線偏光之功能。於以單層之相位差板實現該功能之情形時,該相位差板較理想為於測定波長400~700nm、較佳為400~780nm下相位差成為測定波長之1/4波長即λ/4(nm)。
作為1/4波長板,通常使用上述相位差板材料等,該等材料對於相位差具有波長分散性(波長依存性)。此處,將測定波長越短則相位差變得越大,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小之分散特性定義為「正分散」,將測定波長越短則相位差變得越小,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大之分散特性定義為「負分散」。於圖1中,將測定波長550nm下之雙折射值(△n(550nm))設為1而表示標準化之可見光區域的各波長下之雙折射(△n(λ))之波長分散特性。通常關於高分子膜之雙折射,如圖1之實線所示,測定波長越短則變得越大,波長越長則變得越小。即,具有「正分散」特性。相對於此,關於上述理想之1/4波長板,如圖1之虛線所示,雙折射相對於測定波長而成比例關係,故而具有測定波長越長則雙折射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因此,難以僅利用1枚高分子膜於測定波長λ=400~700nm下獲得理想之「負分散」特性。若將包含具有上述「正分散」特性之通常之高分子膜的相位差板用於混合有可見光區域之光之白色光,則產生各波長下之偏光狀態之分佈,產生有色之偏光。
於日本專利特開平10-68816號公報(專利文獻1)及日本專利特開平10-90521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將具有光學各向異性之兩枚高分子膜積層而成之相位差板。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相位差板係使雙折射光之相位差為1/4波長之1/4波長板與雙折射光之相位差為1/2波長的1/2波長板於該等光軸交叉之狀態下貼合而成者。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相位差板係使光學相位差值為160~320nm之至少兩枚相位差板以成為該等遲相軸可相互平行亦可正交之角度的方式積層而成者。
另外,於日本專利特開平11-52131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 如下積層型相位差板,其係將雙折射率△n之波長分散值α(α=△n(450nm)/△n(650nm))之關係為αAB的兩枚雙折射介質積層於各遲相軸正交之方位上之相位差板,且上述雙折射介質中之至少一者包含平行配向(水平配向)之分子配向狀態下之液晶化合物,各雙折射介質之相位差R之關係為RA>RB,波長分散值α小於1。
上述專利文獻1~3中所揭示之相位差板均為包含兩枚雙折射介質之積層體者,藉由形成為上述積層型相位差板,可於較大波長區域內達成1/4波長板。然而,為了製造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相位差板,需要調節兩枚高分子膜之光學方向(光軸或遲相軸)之煩雜之步驟。高分子膜之光學方向通常相當於片狀或輥狀膜之縱方向或橫方向。於片或輥之傾斜方向具有光軸或遲相軸之高分子膜難以進行工業上之生產。因此,於上述光學方向之製備步驟中,將兩片高分子膜之光學方向調節至可平行亦可正交之角度時,必需使以特定角度切割兩種高分子膜所獲得之晶片貼合。若欲藉由晶片之貼合而製造相位差板,則處理變得煩雜,容易引起由軸偏移所導致之品質降低,良率降低,故而不僅製造成本增大,而且亦容易引起由污染所導致的劣化。另外,高分子膜亦難以嚴格地調節光學相位差值。
另外,具有各向異性之棒狀分子之雙折射波長分散的原因在於,各向異性分子之兩種折射率ne、no如圖2所示,朝向可視波長光譜之短波長側,ne較no更快速地變化。此處,所謂ne,係指平行於較長分子軸之方向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o係垂直於較長分子軸之方向之「尋常光線折射率」。於圖3中表示高分子膜2內之棒狀分子1之折射率之關係。其原因在於,於為具有各向異性之棒狀分子之情形時,具有共軛雙鍵之官能基配向於分子的長軸方向,故而長軸方向之折射率(異常光線折射率ne)於接近可見光區域之紫外線區域具有吸收,朝向可視波長光譜之短波長側快速地變化,相對於此,短軸方向之折射 率(常光線折射率)具有相對平穩之曲線。
使雙折射之「正分散」特性更高分散化之1種方法係如圖4所示,以增加ne之正分散而減少no之正分散的方式設計分子。例如,設計如於更接近可見光區域之紫外線區域具有吸收之棒狀分子結構,或者考慮於高分子中混合在紫外線區域具有吸收之色素之方法。於日本專利特開2000-314885號公報(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可藉由在高分子中混合對相位差之波長分散特性造成影響之添加物而任意地控制波長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專利文獻4中所記載之相位差板係以如下方式設計者,即,添加在紫外線區域具有吸收之色素,藉此使色素配向於棒狀分子之長軸方向,與材料本來之異常光線折射率相比,短波長區域更急遽地變化,且於專利文獻4中亦明確可使相位差之「正分散」性更高分散化。然而,作為賦予「負分散」特性之方法,僅揭示有使添加有色素之兩枚高分子膜以正交方式重疊之方法。
另一方面,作為獲得波長越長則雙折射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之方法,考慮作為與圖4相反之傾向而以增加no之正分散並減少ne之正分散的方式設計分子,但實際情況係現在尚未發現上述材料。
作為獲得波長越長則雙折射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之其他方法,於背景技術中提出有將包含雙折射波長分散特性不同之正雙折射材料與負雙折射材料的化合物混合之方法。藉由該方法而以一枚膜獲得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
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02-48919號公報(專利文獻5)中揭示有,藉由製成對包含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及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的至少兩種有機高分子之混合物或共聚物膜進行單軸延伸而成之相位差膜,可以一枚膜實現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一面參照圖5所示之模式圖及圖6所示之雙折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表一面對專利文獻5中所記載之相位差膜進行說明。若設為具有「正雙折 射」之有機高分子(圖5中之棒狀分子1)的異常光線折射率ne1及尋常光線折射率no1,則成為雙折射△n1(=ne1-no1)>0。若設為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圖5中之圓盤狀分子3)的異常光線折射率ne2及尋常光線折射率no2,則成為△n2(=ne2-no2)<0。此處,於組合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之雙折射△n1大於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之雙折射△n2的材料之情形時(即,△n1>△n2之情形時),成為整體之雙折射△n=△n1+△n2>0,作為混合物,成為「正雙折射」。
進而,於將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之雙折射△n1的波長分散特性D1定義為D1=△n1(450)/△n1(650)(此處,△n1(450)、△n1(650)分別設為測定波長450nm、650nm下之高分子膜之雙折射),將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之雙折射△n2的波長分散特性D2定義為D2=△n2(450)/△n2(650)(此處,△n2(450)、△n2(650)分別設為測定波長450nm、650nm下之高分子膜之雙折射)之情形時,若如圖6所示,以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之波長分散特性D2大於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之波長分散特性D1(即,D2>D1)的方式設計,則作為混合物,獲得具有「正雙折射」且「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
然而,對共聚物膜進行單軸延伸而成之相位差膜由於雙折射△n變得非常小,故而為了賦予1/4波長板特性,必需使厚度變厚為50~200μm。近年來,要求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顯示裝置中之相位差板之薄層化,就膜厚之觀點而言,期待雙折射△n較小之高分子延伸膜之改良。
於日本專利特開2002-267838號公報(專利文獻6)中揭示有如下液晶膜,其為薄膜,且作為測定波長越長則變得越大之相位差板,包含棒狀液晶化合物。專利文獻6中所記載之相位差板係利用如下方法: 使包含具有兩種以上之液晶原基之化合物及棒狀液晶分子的液晶化合物平行配向,至少一種液晶原基相對於棒狀液晶化合物之光軸方向而配向於大致正交方向。棒狀液晶化合物係與上述共聚物樹脂相比,其雙折射△n相對較大,故而厚度為數μm,就相位差板之薄膜化之方面而言,較為有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6881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10-9052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11-5213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0-314885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2-48919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2-267838號公報
然而,關於專利文獻5及專利文獻6中所提出之方法,於作為可見光區域之測定波長400~700nm之寬頻帶區域,難以獲得相位差成為測定波長的1/4波長之特性,通常如圖7所示,尤其是有長波長側自理想直線偏離之傾向。其原因在於,根據圖1所示之雙折射波長分散曲線而獲知自作為可見光之中心波長之550nm朝向短波長側之曲線與朝向長波長側的曲線之斜率不同。因此,為了於作為可見光區域之測定波長400~700nm之寬頻帶區域獲得理想之波長分散特性,必需嘗試一面將短波長側之曲線維持於接近理想直線之狀態,一面利用另一方法使長波長側之曲線接近理想直線。
本發明者等人此次獲得如下見解:藉由在有機高分子中混合至少1種以上之二色性色素,可實現具有於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 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ne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的新穎之相位差板。另外,獲得如下見解:藉由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雙折射波長分散特性、二色性色素之吸收極大波長、混合量最佳化並且謀求成膜條件之最佳化,而獲得具有於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雙折射△n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的新穎之相位差板。本發明係依據上述見解者。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相位差板,其將透過率降低抑制於最小限度,並且包含異常光線折射率ne或雙折射△n具有「負分散」特性之單層膜。
另外,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上述相位差板之橢圓偏光板及具備橢圓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之特徵在於:其係具有包含有機高分子及至少1種以上之二色性色素而成之膜者,且於將上述相位差板之延遲設為△na.da,將具有自上述膜去除上述二色性色素之膜的相位差板之延遲設為△nb.db之情形時,滿足下述式(1)。
△na.da(580)/△na.da(550)-△nb.db(580)/△nb.db(550)>0 (1)
(此處,所謂延遲,係由相位差板之雙折射△n與相位差板之膜厚d的積表示,△na.da(580)及△nb.db(580)為波長580nm下之各相位差板之延遲,△na.da(550)及△nb.db(550)為波長550nm下之各相位差板之延遲)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亦可具有在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ne或雙折射△n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亦可具有在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上述異常光線折射率ne及上述雙折射△n之兩者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特定波長下之相位差板的延遲之比亦可滿足下述式(2)及(3)。
0.70<△n.d(450)/△n.d(550)<1.00 (2)
1.00<△n.d(650)/△n.d(550)<1.30 (3)
(此處,△n.d(450)、△n.d(550)、△n.d(650)分別為波長450nm、550nm、650nm下之相位差板之延遲)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特定波長下之相位差板的延遲之比亦可滿足下述式(4)及(5)。
0.80<△n.d(500)/△n.d(550)<1.10 (4)
1.00<△n.d(580)/△n.d(550)<1.15 (5)
(此處,△n.d(500)、△n.d(550)、△n.d(580)分別為波長500nm、550nm、580nm下之相位差板之延遲)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上述有機高分子之雙折射亦可具有「負分散」特性。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上述有機高分子亦可為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於特定液晶配向狀態下聚合而成者,另外,上述液晶配向亦可為平行配向。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上述有機高分子亦可為包含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及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的至少兩種有機高分子之混合物或共聚物。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亦可為對上述膜進行延伸而成者。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上述二色性色素之吸收極大波長亦可於測定波長380~780nm之區域。
關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上述二色性色素之吸收極大波長亦可與圖像顯示裝置之發光光譜之吸收極大波長不同。
另外,作為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亦提供一種具備相位差板及偏光板之橢圓偏光板及具備該橢圓偏光板之圖像顯示裝置。
另外,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圖像顯示裝置亦可為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藉由以滿足上述式(1)之方式於有機高分子中混合至少1種以上之二色性色素,可實現具有在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ne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的新穎之相位差板。
另外,根據本發明,藉由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雙折射波長分散特性及二色性色素之吸收極大波長、混合量最佳化並且謀求成膜條件之最佳化,可實現具有在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雙折射△n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的相位差板。
另外,根據本發明,具有如上所述之雙折射波長分散性且使測定波長550nm下之相位差成為1/4波長之相位差板由於作為在較大波長區域將圓偏光轉換為直線偏光並將直線偏光轉換為圓偏光的相位差板而發揮功能,故而若用於液晶顯示裝置,則改善亮度、對比率等,若用於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則根據對於鏡面反射之較高之防止性能而大幅改善對比度。
1‧‧‧棒狀分子
2‧‧‧高分子膜
3‧‧‧圓盤狀分子
圖1係表示通常之高分子膜與理想之雙折射△n之波長分散的比較之圖。
圖2係表示具有各向異性之棒狀分子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與尋常光線折射率no之波長分散的比較之圖。
圖3係表示包含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棒狀分子)1之高分子膜2之圖。
圖4係表示用於對使雙折射之「正分散」特性更高分散化之方法進行說明之棒狀分子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與尋常光線折射率no之波長分散的比較之圖。
圖5係表示包含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棒狀分子)1及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圓盤狀分子)3的高分子膜2之圖。
圖6係藉由包含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及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的高分子膜而對雙折射表現「負分散」特性之情況進行說明之圖。
圖7係表示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與理想之雙折射波長分散的比較之圖。
圖8係表示有機分子之折射率與吸收係數之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9係放大圖8之異常分散區域之圖。
圖10係表示於具有各向異性之有機高分子中添加二色性色素前後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與尋常光線折射率no之波長分散的比較之圖。
圖11係表示二色性色素之色素分子之長軸方向(ne方向)與短軸方向(no方向)之吸收光譜的比較之圖。
圖12係表示於具有各向異性之有機高分子中添加二色性色素前後之雙折射△n之波長分散的比較之圖。
圖13係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之紅藍綠3色之發光光譜及3色同時點亮而白顯示時的發光光譜之圖。
圖14係表示實施例1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尋常光線折射率no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15係表示實施例1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雙折射△n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16係表示實施例2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尋常光線折射率no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17係表示實施例2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雙折射△n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18係表示實施例3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尋常光線折射率no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19係表示實施例3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雙折射△n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20係表示實施例4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雙折射△n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21係表示實施例5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雙折射△n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22係表示實施例6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雙折射△n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23係表示比較例1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尋常光線折射率no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24係表示比較例1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雙折射△n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25係表示比較例2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尋常光線折射率no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26係表示比較例2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雙折射△n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27係表示比較例3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尋常光線折射率no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圖28係表示比較例3中所製作之液晶膜之雙折射△n的波長分散特性之圖。
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係具有包含有機高分子及至少1種以上之二色性色素而成之膜者,且於將上述相位差板之延遲設為△na.da,將具有自上述膜去除上述二色性色素之膜的相位差板之延遲設為△nb.db之情形時,滿足下述式(1)。
△na.da(580)/△na.da(550)-△nb.db(580)/△nb.db(550)>0 (1)
(此處,所謂延遲,係由相位差板之雙折射△n與相位差板之膜厚d的積表示,△na.da(580)及△nb.db(580)為波長580nm下之各相位差板之延遲,△na.da(550)及△nb.db(550)為波長550nm下之各相位差板之延遲)
於對本發明之相位差板進行說明前,對先前之相位差板與本發明之相位差板的差異進行說明。
[與先前之相位差板之比較]
首先,一面參照圖8一面對有機高分子之折射率波長分散特性進行說明。
以下,將折射率表示為複數N=n-ik(此處,n為N之實數部,等於通常稱為「折射率」者。k(N之虛數部)係作為波長之函數α(λ)而以k=αλ/(4π)表示,並與吸收係數相關者)。
通常關於有機高分子,於波長增加之同時,自固有吸收波長偏離之區域(圖8之a1、a2、a3之區域)的折射率n單調遞減。將上述分散稱為「正常分散」,該分散區域係k=0。相對於此,於波長增加之同時,包含固有吸收之波長區域(圖8之b1、b2、b3之區域)的折射率n急遽遞增。將上述分散稱為「異常分散」。再者,於本案說明書中,將「正常分散」記作「正分散」,將「異常分散」記作「負分散」。
先前之相位差板由於在可見光區域不具有吸收,故而於可見光 區域,異常光線折射率ne與尋常光線折射率no之曲線均具有「正分散」特性。因此,就作為獲得波長越長則雙折射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之方法而提出之先前技術而言,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與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的共聚物或混合物均具備具有「正分散」特性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及尋常光線折射率no。
針對於此,本發明係於折射率具有「正分散」特性之有機高分子中添加在可見光區域內具有吸收之二色性色素,藉此成為於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與添加二色性色素前相比,異常光線折射率ne具有「負分散」特性的相位差板,就該方面而言,設計思想與先前技術在根本上不同。
[本發明之相位差板]
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係具有包含有機高分子及至少1種以上之二色性色素而成之膜者,且為具有如滿足上述式(1)之延遲特性的新穎之相位差板。於本發明中,具有包含二色性色素之膜之相位差板於特定波長下之延遲比較具有不含二色性色素之膜的相位差板於特定波長下之延遲比變大,藉此即便為具有單層膜之相位差板,亦可實現如異常光線折射率ne或雙折射△n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於相位差板不滿足上述式(1)之情形時,有產生雙折射波長分散性特性變得不充分,搭載於液晶顯示裝置上時之顯示特性(對比度、色調)或搭載於有機EL顯示裝置上之情形時之抗反射性能降低等不良影響之可能性。
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係於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異常光線折射率ne或雙折射率△n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對具有作為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之特徵的「負分散」特性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或雙折射率△n之設計方法進行說明。
上述專利文獻5中所例示之對包含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及 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的至少兩種有機高分子之混合物或共聚物膜進行單軸延伸而成之膜、或上述專利文獻6中所例示之包含含有具有兩種以上之液晶原基之化合物及棒狀液晶分子的液晶化合物之液晶膜成為如圖7所示之具有「正雙折射」且「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然而,通常如圖7所示,自作為可見光之中心波長之550nm朝向短波長側之曲線與朝向長波長側之曲線的斜率不同,因此有長波長側自理想直線偏離之傾向。因此,為了於作為可見光區域之測定波長400~700nm之寬頻帶區域接近理想之波長分散特性,必需嘗試一面將短波長側之曲線維持於接近理想直線之狀態,一面利用另一方法使長波長側之曲線接近理想直線。於本發明中,鑒於上述狀況而著眼於由有機高分子之異常分散區域所引起之「負分散」特性。
將圖8中之「異常分散區域」之曲線之放大圖示於圖9。於假定對稱之吸收帶之情形時,在「異常分散區域」中,就吸收之最大值而言,異常分散之幫助近似成為零,於長波長側之吸收帶之半波高值正前方表現折射率之局部最大值,於短波長側之半波高值之正後方表現折射率之局部最小值。該等位置係作為λmax、λ+、λ-而示於圖9。即,存在自λ-至λ+之範圍內波長越長則折射率變得越大之分散特性所謂「負分散」特性。
其次,一面參照圖10及圖11一面對本發明之設計思想進行說明。
如圖10之細線(實線為ne,虛線為no)所示,通常於為具有各向異性之有機高分子之情形時,偶極之種類根據軸方向而不同,故而異常光線折射率ne與尋常光線折射率no顯示不同之「正分散」曲線。若於該有機高分子中添加具備如圖11所示之580nm下具有吸收極大波長之吸收光譜的顯示較高二色性之色素,則獲得於吸收波長附近之550~650nm之波長區域異常光線折射率ne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此處,所謂較高二色性,係指於有機高分子之ne方向與no方向二 色性色素之吸收特性之差較大者。圖12表示添加二色性色素前後之包含有機高分子之相位差板之雙折射波長分散特性。可知藉由添加二色性色素,而獲得雙折射於550~650nm之波長區域具有「負分散」之相位差板。
就以上之方面而言,藉由於雙折射具有「負分散」特性之材料(有機高分子)中添加具有異常分散區域之二色性色素,而獲得亦作為本發明之目的之具有於可見光之全波長區域雙折射更接近理想的「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
圖12表示於雙折射具有「正分散」特性之有機高分子中添加二色性色素之資料。藉由於如上述專利文獻5及專利文獻6中所記載之雙折射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中添加二色性色素,可獲得於較大可見光區域具有「負分散」特性的相位差板。
例如,圖7所示之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雖然於自作為可見光中心波長之550nm朝向短波長側具有接近相對理想直線之狀態,但有於自550nm朝向長波長側,自理想偏離較大之傾向。藉由於上述相位差板中添加在可見光區域具有吸收極大之高二色性色素並使其配向,可維持短波長側之波長分散特性,並且於長波長側亦具有接近理想直線之分散特性。
於上述專利文獻4中,作為添加物之例,可列舉於紫外線區域具有吸收之色素、對紅外線具有吸收之色素、於可見光區域具有吸收之色素,於專利文獻4中,雖然對利用於紫外線區域具有吸收之色素的設計進行了說明,但對於設計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的本發明之設計思想未作任何說明。另外,若添加色素材料,則相位差板著色,作為要求於可見光下為透明之相位差板材料而成為問題,於專利文獻4中,對避免該等問題之方法未作任何說明。
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係異常光線折射率ne或雙折射△n具有於可見 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此處,所謂可見光區域,通常係表示380nm~780nm之波長區域,作為折射率ne顯示「負分散」特性之區域,較佳為包含可見光中心波長550nm附近之區域。其原因在於,就人眼在每一波長下所感覺到之亮度之感光度(以下,稱為比可見度)而言,亮處係555nm附近最大,暗處係507nm附近最大。
本來較佳為遍及整個可見光波長區域,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ne越大,但如下所述,必需增加色素材料之添加量,故而就相位差板之著色之方面而言欠佳。另外,於考慮到人類之比可見度特性之情形時,只要可於波長550~650nm、較佳為波長550~600nm之範圍內具有「負分散」特性,則可充分獲得所需之特性。
另外,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之特徵在於,具有於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雙折射△n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更具體而言,於將波長450nm、550nm、650nm下之相位差板之延遲(雙折射△n與相位差板之膜厚d的積)分別設為△n.d(450)、△n.d(550)、△n.d(650)之情形時,較佳為滿足下述式(2)及(3)。
0.70<△n.d(450)/△n.d(550)<1.00 (2)
1.00<△n.d(650)/△n.d(550)<1.30 (3)
另外,更佳為滿足下述式(1-1)及(2-1)。
0.80<△n.d(450)/△n.d(550)<0.95 (2-1)
1.02<△n.d(650)/△n.d(550)<1.20 (3-1)
另外,考慮到比可見度特性,於更佳之測定波長550nm~580nm下,將波長500nm、550nm、580nm下之相位差板之延遲(雙折射△n與相位差板之膜厚d的積)分別設為△n.d(500)、△n.d(550)、△n.d(580)之情形時,較佳為滿足下述式(4)及(5)。
0.80<△n.d(500)/△n.d(550)<1.10 (4)
1.00<△n.d(580)/△n.d(550)<1.15 (5)
另外,更佳為滿足下述式(3-1)及(4-1)。
0.85<△n.d(500)/△n.d(550)<1.05 (4-1)
1.02<△n.d(580)/△n.d(550)<1.12 (5-1)
若相位差板之延遲自上述範圍偏離,則例如於用作1/4波長板之情形時,使400~700nm之直線偏光入射至該膜時,所獲得之偏光狀態係雖然於某特定波長下獲得完全之圓偏光,但有時於除此以外之波長下自圓偏光偏離較大。
對於相位差板,根據其用途等,不僅膜厚,而且亦可要求具有特定之相位差值。此處,作為相位差板之延遲值(△n.d),較佳為20nm~450nm(更佳為50nm~300nm)。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延遲值(△n.d)」,係對於波長550nm之光之延遲值。延遲值可藉由先前公知之方法而進行測定,例如可使用可測定雙折射之裝置(例如Axometrix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xoscan」、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造之商品名「KOBRA-21ADH」等)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係具有包含有機高分子及至少1種以上之二色性色素而成之膜者,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使其膜化,即,使聚合物與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成膜後進行延伸,或者將包含液晶化合物與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塗佈於配向膜等上,於特定液晶配向狀態下使液晶化合物之配向固定化。以下,對用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之二色性色素、有機高分子進行說明。
[二色性色素]
首先,對用於本發明之二色性色素進行說明。所謂此處所述之二色性色素,係指具有分子之長軸方向之吸光度與短軸方向之吸光度不同的性質之色素。只要為具有上述性質者,則二色性色素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染料,亦可為顏料。該染料可使用複數種,顏料亦可使用 複數種,亦可組合染料及顏料。進而,上述二色性色素可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亦可具有液晶性。作為聚合性官能基,較佳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乙烯氧基、環氧基、氧雜環丁基,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尤佳為丙烯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基。關於液晶性,較佳為具有向列相、層列相者。
二色性色素較佳為於400~800nm之範圍內具有極大吸收波長(λmax)者,更佳為450~700nm,於將本發明之相位差板用於圖像顯示裝置中之情形時,考慮到圖像顯示裝置之光源之發光光譜,較佳為選擇如與圖像顯示裝置的發光光譜之吸收極大波長不同之吸收極大波長。
圖13表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之紅藍綠3色之發光光譜及3色同時點亮而白顯示時之發光光譜。如圖13所示,具有藍色於約460nm下顯示極大值,綠色於530nm下顯示極大值,紅色於630nm下顯示極大值之發光光譜。於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中使用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之情形時,無法避免由二色性色素所引起之吸收,為了將由吸收所引起的透過率降低抑制於最小限度,較佳為選擇於自該3色發光光譜之極大波長偏離之波長下具有極大吸收的二色性色素,例如較佳為使用於如圖11所示之580nm附近具有極大吸收波長之二色性色素。圖11表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之發光光譜,其他圖像顯示裝置亦相同。例如於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LED作為光源之情形時,藉由設為自使用二色性色素之吸收極大波長的LED之發光光譜之極大值偏離之波長,可減少透過率降低。二色性色素之吸收極大波長與圖像顯示裝置之發光光譜之極大波長的差為5nm以上,較佳為10nm以上,進而較佳為20nm以上。若未達5nm,則無法充分抑制因波長偏離而引起的透過率降低。
二色性色素之二色比係以色素分子之長軸方向之最大吸收波長 下的吸光度與短軸方向之吸光度之比進行定義。該二色比可藉由測定色素之配向方向之吸光度及配向方向的垂直方向之吸光度而求出。可用於本發明之二色性色素以二色比計較佳為2以上且50以下,更佳為5以上且30以下。
作為上述二色性色素,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吖啶色素、吖色素、甲亞胺色素、色素、花青色素、部花青色素、方酸鎓色素、萘色素、偶氮色素、及蒽醌色素、苯并***色素、二苯甲酮色素、吡唑啉色素、二苯多烯色素、聯萘多烯色素、茋色素、苯并噻唑色素、噻吩并噻唑色素、苯并咪唑色素、香豆素色素、硝基二苯胺色素、聚次甲基色素、萘醌色素、苝色素、喹酞酮色素、茋色素、靛藍色素等。其中,該二色性色素較佳為蒽醌色素及偶氮色素。作為偶氮色素,可列舉單偶氮色素、雙偶氮色素、三偶氮色素、四偶氮色素及茋偶氮色素等,較佳為可例示雙偶氮色素、三偶氮色素及該等系列之色素之衍生物。只要為滿足上述條件之色素,則可用於本發明。將可用於本發明之色素之一例按照色素手冊(大河原信、北尾悌次郎、平嶋恆亮、松岡賢 編、Kodansha Scientific公司:1986年第1版)中所記載之色素編號示於表1。
二色性色素尤佳為下述式(1)所表示者(以下,有時稱為「偶氮色素(1)」)。
式(1)中,n為1~4之整數,Ar1及Ar3分別獨立地表示選自下述群中之基。
另外,式(1)中,Ar2表示選自下述群中之基,於n為2以上之情形時,Ar2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基中,A1及A2分別獨立地表示選自下述群中之基。
(式中,m為0~10之整數,於同一基中有2個m之情形時,該2個m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偶氮色素(1)之偶氮苯部位之位置異性較佳為反式。作為偶氮色素(1),例如可列舉:式(1-1)~式(1-58)分別表示之化合物等。
於上述偶氮色素(1)之具體例中,更佳為式(1-2)、式(1-5)、式(1-6)、式(1-8)、式(1-10)、式(1-12)、式(1-13)、式(1-15)、式(1-16)、式(1-19)、式(1-20)、式(1-21)、式(1-22)、式(1-23)、式(1-24)、式(1-26)、式(1-27)、式(1-28)、式(1-29)、式(1-30)、式(1-31)、式(1-32)、式(1-33)、式(1-34)、式(1-35)、式(1-36)、式(1-49)、式(1-50)、式(1-51)、式(1-52)、式(1-53)、式(1-54)、式(1-55)、式(1-56)、式(1-57)及式(1-58)分別表示者,尤佳為式(1-2)、式(1-5)、式(1-8)、式(1-10)、 式(1-15)、式(1-21)、式(1-22)、式(1-26)、式(1-28)、式(1-29)、式(1-30)、式(1-31)、式(1-32)、式(1-33)、式(1-34)、式(1-35)、式(1-36)、式(1-49)、式(1-50)、式(1-51)、式(1-52)、式(1-53)、式(1-54)及式(1-55)分別表示者。
作為蒽醌色素,較佳為式(1-59)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8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Rx、-NH2、-NHRx、-NRx2、-SRx或鹵素原子。Rx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6~12之芳基)
另外,作為吖啶色素,較佳為式(1-60)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9~R15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Rx、-NH2、-NHRx、- NRx2、-SRx或鹵素原子。Rx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6~12之芳基)
另外,作為酮色素,較佳為式(1-61)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6~R23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Rx、-NH2、-NHRx、-NRx2、-SRx或鹵素原子。Rx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6~12之芳基)
以上之式(1-59)、式(1-60)及式(1-61)中,所謂Rx之碳數1~6之烷基,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及己基等,作為碳數6~12之芳基,係苯基、甲苯甲醯基、二甲苯基及萘基等。
另外,作為花青色素,較佳為式(1-62)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式(1-63)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D1及D2相互獨立地表示下述式(1-62a)~式(1-62d)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n5表示1~3之整數)
(式(1-63)中,D3及D4相互獨立地表示下述式(1-63a)~式(1-63h)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n6表示1~3之整數)
以上,對上述相位差板所含有之二色性色素之較佳之例進行了說明,其中,作為二色性色素,較佳為偶氮色素(1),亦可含有至少2 種具有相互不同之極大吸收波長的偶氮色素(1)。
上述相位差板中之二色性色素之含量可根據該二色性色素之種類等而適當調節,例如,相對於該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較佳為0.001質量份以上且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01質量份以上且1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03質量份以上且1質量份以下。若二色性色素之含量於該範圍內,則可於不打亂有機高分子之配向之情況下進行有機高分子之成膜或聚合。若二色性色素之含量過多,則有阻礙有機高分子之配向或因色素之吸收而降低膜之透過率之虞。因此,亦可於有機高分子可保持配向之範圍內決定二色性色素之含量。再者,所謂此處所述之二色性色素之含量,於包含2種以上之二色性色素之情形時,係指該等之合計量。
[具有延伸膜之本發明之相位差板]
作為用作延伸膜之聚合物,就維持光學膜之光學特性等觀點而言,就光學各向同性較高且光透過率滿足80%以上並且成本或連續生產性之觀點而言,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聚醯亞胺、聚苯醚、聚苯硫醚、聚碸、聚醚酮、聚醚碸、聚醚醚酮、聚芳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醯纖維素或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等透明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烴系聚合物;降烯衍生物等環烯聚合物(聚環烯烴);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龍或芳香族聚醯胺等醯胺系聚合物;等聚合物材料及該等之摻合物。又,「環烯聚合物」係由降烯、二環戊二烯、四環十二烯或該等之衍生物等環烯所獲得之樹脂之通常之總稱。另外,就可顯示適合於光學膜之特性(例如透明性等)之方面等而言,作為上述基材之材料之有機高分子材料更佳為纖維素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環 烯聚合物(cycloolefin polymer:COP)。
作為上述纖維素系聚合物,更佳為纖維素之低級脂肪酸酯。作為上述低級脂肪酸,較佳為碳原子數為6以下之脂肪酸。又,作為上述低級脂肪酸之碳原子數,更佳為2~4。作為上述纖維素系聚合物,例如可列舉乙酸纖維素、丙酸纖維素或丁酸纖維素。另外,於上述纖維素系聚合物中,尤佳為三乙酸纖維素。再者,作為纖維素系聚合物,亦可使用如乙酸丙酸纖維素或乙酸丁酸纖維素之混合脂肪酸酯。
另外,作為上述環烯聚合物(COP),例如可列舉:環烯之開環聚合物、環烯之加成聚合物、環烯與乙烯、丙烯等α-烯烴之無規共聚物、以不飽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等使該等改性之接枝改性體、該等之氫化物等。另外,作為上述環烯,較佳為降烯及其衍生物、二環戊二烯。
另外,於以雙折射具有「負分散」特性之相位差板作為目的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如專利文獻5中所記載之含有包含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及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的至少兩種有機高分子之混合物或共聚物之有機高分子。
作為有機高分子與二色性色素之混合方法,為了均勻地混合,較佳為於溶液狀態下混合。具體而言,可列舉:將高分子懸濁或溶解於溶劑中並將添加物懸濁或溶解於其中而混合之方法。用於本發明之溶劑較佳為對於高分子之溶解度較大。關於包含有機高分子及二色性色素之膜之成膜法,可例示:使二色性色素或有機高分子溶解於溶劑中並進行澆鑄之溶劑澆鑄法;於固體狀態下混練並自模頭等擠出而製成膜之擠出成型法;於固體狀態下混練後利用壓延輥製成膜之壓延法;利用加壓等製成膜之加壓成型法等。其中,較佳為膜厚精度優異之溶劑澆鑄法。成膜後之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若過薄,則對機械強度造成不良影響,若過厚,則利用溶劑澆鑄法進行成膜時之溶劑之蒸發速度變慢,生產性變差,因此較佳為於一定程度之膜厚範圍內。 作為成膜後之膜之厚度,較佳為20~500μm,更佳為50~300μm。
作為成膜後一面對膜進行加熱一面延伸時之延伸方法,可例示拉幅延伸法、輥間延伸法、輥間壓縮延伸法等。就膜面之均勻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拉幅延伸法、輥間延伸法。膜之加熱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利用該等延伸方法對膜進行延伸時之加熱溫度可根據所使用之高分子之軟化溫度或二色性色素之轉移溫度而適當選擇。關於延伸倍率,若倍率較低,則配向變得不充分,若過高,則膜厚變得過薄而難以操作,因此欠佳。具體而言,較佳為1.1倍~20倍,進而較佳為1.2倍~15倍。延伸速度或延伸後之冷卻速度並無特別限定。
[具有液晶膜之本發明之相位差板]
所謂液晶膜,係使液晶化合物於液晶狀態下配向固定化而成之膜。所謂此處所述之液晶膜之配向,係表示液晶化合物之分子鏈排列於特定方向上之狀態,該狀態可藉由測定膜之相位差(△n.d)而進行測定,所謂此處所述之配向,係指例如於測定波長550nm下△n.d為20nm以上。△n.d為液晶膜之雙折射△n與膜厚d之積。液晶化合物可為低分子,亦可為高分子,另外,亦可藉由聚合或交聯反應而高分子化。另外,作為使化合物之配向固定化之方法,存在如下方法:對液晶化合物賦予聚合性官能基而製成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藉由聚合而使配向狀態固定化之方法;或者藉由將液晶化合物之配向狀態設為玻璃轉移溫度以下而固定化為玻璃狀態之方法等。就可使液晶化合物於相對低溫下配向之方面、液晶化合物之分子設計較為容易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於本發明之相位差板具有液晶膜之情形時,對構成液晶膜之聚合性液晶材料進行說明。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只要為可藉由聚合而使配向狀態固定化之液晶性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 公知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另外,作為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較佳為使用平行配向於基材上並可使其配向狀態固定化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進而,作為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例如可適當使用低分子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基之液晶性單體)、高分子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基之液晶性聚合物)及該等之混合物等。
另外,作為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就可使配向狀態以更佳之效率固定化等觀點而言,較佳為具備藉由光及/或熱而進行反應之聚合性基之液晶化合物。作為上述具備藉由光或熱而進行反應之聚合性基之液晶化合物,只要為藉由光及/或熱而與存在於其周圍之成分(液晶化合物等)聚合並可使配向固定化者,則其種類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具備公知之聚合性基之液晶化合物。另外,作為上述聚合性基,較佳為乙烯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氧基、環氧乙烷基、氧雜環丁基、氮丙啶基等。再者,作為上述聚合性基,根據反應條件等,例如亦可使用異氰酸基、羥基、胺基、酸酐基、羧基等其他聚合性基。
進而,作為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就獲得容易性、耐熱性、操作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作為聚合性基之液晶化合物,更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酯系液晶化合物(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之液晶化合物)。再者,於本發明中,有時將「甲基丙烯醯基」及「丙烯醯」總稱為「(甲基)丙烯醯基」,另外,有時將「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總稱為「(甲基)丙烯酸酯」,進而,有時將「甲基丙烯酸基」及「丙烯酸基」總稱為「(甲基)丙烯酸基」。另外,所謂「(甲基)丙烯酸酯基」,係指氫自(甲基)丙烯酸之羧基脫離之殘基((甲基)丙烯醯氧基)。
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液晶化合物,較佳為下述通式(10)~(12)所表示之化合物。
上述通式(10)~(12)中,W分別獨立地表示H及CH3中之任一者。根據上述W之種類,式中,CH2=CWCOO所表示之基成為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中之任一基。另外,n為1~20(更佳為2~12,進而較佳為3~6)之整數。若上述n之值未達上述下限,則有化合物表現液晶性之溫度區域變小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上述上限,則有必須實現良好之平行配向之來自化合物之液晶的流動性變小,結果難以實現良好之平行配向之傾向。
上述通式(10)中,Ra表示選自碳原子數為1~20之烷基及碳數為1~20之烷氧基中任一基。可選作上述Ra之碳數1~20之烷基更佳為碳數1~12者,進而較佳為3~6者。若上述碳數超過上述上限,則有必需實現良好之平行配向之來自化合物之液晶的流動性變小,結果難以實現良好之平行配向之傾向。另外,若上述碳數未達上述下限,則有化合物表現液晶性之溫度區域變小之傾向。再者,上述烷基可為直鏈狀者,亦可為支鏈狀者,亦可為環狀者,並無特別限定,就實現良好之平行配向之觀點而言,更佳為直鏈狀者。
另外,可選作Ra之碳數1~20之烷氧基更佳為碳數為1~12者,進而較佳為3~6者。若上述碳數超過上述上限,則有必需實現良好之平行配向之來自化合物之液晶的流動性變小,結果難以實現良好之平行配向之傾向。另外,若上述碳數未達上述下限,則有化合物表現液晶 性之溫度區域變小之傾向。再者,烷氧基具有烷基鍵結於氧原子上之結構,該烷基部分之結構可為直鏈狀者,亦可為支鏈狀者,亦可為環狀者,並無特別限定,就實現良好之平行配向之觀點而言,更佳為直鏈狀者。
另外,上述通式(12)中,Z1及Z2分別獨立地表示-COO-及-OCO-中之任一基。作為上述Z1及Z2,就化合物之製備之容易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Z1及Z2中之一基為-COO-所表示之基而另一基為-OCO-所表示之基。
另外,上述通式(12)中,X1及X2分別獨立地表示H及碳數為1~7之烷基中之任一者。作為可選作上述X1及X2之碳數1~7之烷基,更佳為碳數為1~3,進而較佳為1(上述烷基為CH3)。若上述碳原子數超過上述上限,則有難以實現良好之配向之傾向。如此,尤佳為上述X1及X2分別獨立為H及CH3中之任一者。
另外,作為上述通式(10)~(12)所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液晶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如下述通式(110)~(113)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再者,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液晶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或者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另外,作為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較佳為組合使用上述通式(10)~(12)所表示之化合物,更佳為組合使用上述通式(110)~(113)所表示之化合物。
如此,於組合使用上述通式(10)~(12)所表示之化合物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情形時,上述通式(10)所表示之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上述通式(10)~(12)所表示之化合物的總量而較佳為20~60質量%,更佳為30~45質量%。若上述通式(10)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含量未達上述下限,則就平行配向性而言,有產生配向缺陷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上述上限,則就平行配向性而言,有產生配向缺陷之傾向。
另外,於組合使用上述通式(10)~(12)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情形時,上述通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上述通式(10)~(12)所表示之化合物之總量而較佳為10~50質量%,更佳為20~30質量%。若上述通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含量未達上述下限,則就平行配向性而言,有產生配向缺陷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上述上限,則就平行配向性而言,有產生配向缺陷之傾向。
進而,於組合使用上述通式(10)~(12)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情形時,上述通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上述通式(10)~(12)所表示之化合物之總量而較佳為10~70質量%,更佳為25~45質量%。若上述通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含量未達上述下限,則就平行配向性而言,有產生配向缺陷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上述上限,則就平行配向性而言,有產生配向缺陷之傾向。
進而,於組合上述通式(110)~(113)所表示之化合物而用作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情形時,就實現良好之平行配向之觀點而言,各化合物之質量比([上述通式(110)所表示之化合物]:[上述通式(111)所表示之化合物]:[上述通式(112)所表示之化合物]:[上述通式(113)所表示之化合物])較佳為45:40:15:0~35:5:30:30,更佳為35: 23:23:19~38:25:25:12。
另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公知之方法。例如於製造上述通式(110)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情形時,例如可採用英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280,445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於製造上述通式(11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情形時,例如可採用D.J.Broer等人之「Makromol.Chem.(vol.190,1989年發行)」之第3201頁~第3215頁所記載之方法,於製造上述通式(112)~(113)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情形時,例如亦可採用國際公開WO93/22397號所記載之方法。如此,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根據其所用之化合物之種類而適當採用公知之方法進行製造。另外,作為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亦可使用市售品。進而,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且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本發明之相位差板較佳為其延遲△n.d(雙折射△n與相位差板之膜厚d之積)滿足下述式(1)及(2)。
0.70<△n.d(450)/△n.d(550)<1.00 (1)
1.00<△n.d(650)/△n.d(550)<1.30 (2)
另外,考慮到比可見度特性,於更佳之測定波長550nm~580nm下,本發明之相位差板較佳為其延遲△n.d(雙折射△n與相位差板之膜厚d之積)滿足下述式(3)及(4)。
0.80<△n.d(500)/△n.d(550)<1.10 (3)
1.00<△n.d(580)/△n.d(550)<1.15 (4)
尤其是作為滿足式(1)之要素之方法,於日本專利特開2002-267838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10-31223號公報中記載有,聚合性高分子化合物為具有兩種以上之液晶原基的化合物,使其中至少一個液晶原基相對於液晶層之平行配向之遲相軸而配向於大致正交方向,藉此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大。此處,液晶原(mesogen)基之液晶 原亦稱為中間相(=液晶相)形成分子(「液晶辭典」、日本學術振興會、情報科學用有機材料第142委員會、液晶部會編、1989年),與液晶性分子結構大致同義。本發明較佳為採用棒狀液晶中之液晶原基(與棒狀液晶之液晶性相關之分子結構)。關於棒狀液晶中之液晶原基,記載於各種文獻(例如,Flussige Kristalle in Tabellen雜誌、VEB Deutscher Verlag furGrundstoffindustrie,Leipzig(1984年)、第2卷)中。
於液晶原基之例中,包括聯苯基、苯基環己基、環己基苯基、苯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羰氧基苯基、苯氧基羰基環己基、環己基羰氧基苯基、苯基羰氧基苯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羰氧基苯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羰氧基環己氧基羰基苯基、苯氧基羰基環己基羰氧基苯基、苯基羰氧基苯基胺基羰基苯基、苯基伸乙烯基苯基、苯基伸乙炔基苯基、苯基伸乙炔基苯基伸乙炔基苯基、苯基伸乙烯基羰氧基聯苯基及苯基伸乙烯氧基苯基伸乙炔基苯基。
液晶原基(構成液晶原基之苯環或環己烷環)亦可具有取代基。作為取代基,較佳為上述聚合性基或其衍生物。作為兩種液晶原基之組合,尤佳為一液晶原基選自由聯苯基、苯基環己基、環己基苯基、苯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羰氧基苯基、苯氧基羰基環己基、環己基羰氧基苯基、苯基羰氧基苯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羰氧基苯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羰氧基環己氧基羰基苯基、苯氧基羰基環己基羰氧基苯基及苯基羰氧基苯基胺基羰基苯基所構成之群中,另一液晶原基選自由苯基伸乙烯基苯基、苯基伸乙炔基苯基、苯基伸乙炔基苯基伸乙炔基苯基、苯基伸乙烯基羰氧基聯苯基及苯基伸乙烯氧基苯基伸乙炔基苯基所構成之群中。
具有兩種以上之液晶原基之化合物可使用通常之合成方法進行合成。例如可採用:1)最初藉由初始原料之官能基轉換而導入兩種以上之液晶原基之一種後,同樣藉由官能基轉換而繼續導入其他液晶原 基之依序導入法;2)藉由初始原料之官能基轉換而同時導入兩種以上之液晶原基之同時導入法;或3)依序導入法與同時導入法之併用方法。如此,用於製造具有兩種以上之液晶原基之化合物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公知之方法,例如亦可採用日本專利特開2002-267838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如此,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根據其所用之化合物之種類而適當使用公知之方法進行製造。作為其他方法,可例示:日本專利特表2010-52289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表2010-52289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表2010-53795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表2010-53795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表2010-54047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表2012-53215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表2013-50945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7-220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7-220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7-221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9-17389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0-3097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1-636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1-636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1-4260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1-16267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1-20776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3-7195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28998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24347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8-27392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9-6250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9-17956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0-8403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20841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208416號公報、WO2012/169424號公報等。
另外,作為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亦可使用市售品。進而,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或者亦可以組合2種以上之混合物之形式使用。另外,於組合2種以上液晶化合物之情形時,無需全部液晶化合物顯示液晶性,只要混合物顯示液晶性即可。例如具有兩種以上之液晶原基之化合物亦可其自身不顯示液晶性,只要與其他液晶化合物之混合物顯示液晶性即可。進而,於以組合2種以上聚合 性液晶化合物之混合物之形式使用之情形時,無需全部液晶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只要至少1種液晶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即可。
另外,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亦可使用具備聚合性基之液晶化合物與不顯示液晶性之其他聚合性單體的混合物。作為上述其他聚合性單體,只要為與具有聚合性基之液晶化合物具有相溶性且使該液晶性化合物配向時不會明顯地引起配向抑制者,則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公知之聚合性單體,只要根據目標液晶組合物之設計而自公知之聚合性單體中選擇使用較佳之單體即可。作為上述其他聚合性單體,例如可列舉: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例如乙烯基、乙烯氧基、(甲基)丙烯醯基)等聚合性官能基之化合物等。再者,上述其他聚合性單體之添加量較佳為相對於具有上述聚合性基之液晶化合物與不顯示上述液晶性之其他聚合性單體的總量而設為0.5~50質量%,較佳為設為1~30質量%。另外,就使聚合速度足夠快之觀點及對所獲得之液晶膜賦予充分之耐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聚合性單體之聚合性官能基之數較佳為2以上。進而,用於製造上述聚合性單體之方法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公知之方法。另外,作為上述聚合性單體,亦可使用市售品。
作為用於使如上所述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之聚合起始劑,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公知之聚合起始劑,只要自公知之聚合起始劑中,根據組合物中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種類而適當選擇使用可以更佳之效率開始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聚合者即可。
另外,聚合起始劑可為熱聚合起始劑(使用熱聚合反應時之起始劑),亦可為光聚合起始劑(使用光或電子束之照射時之起始劑)。作為上述聚合起始劑,就於使用塑膠膜等作為製造液晶膜時之基材之情形時,防止該基材等因熱而變形或變質等觀點而言,更佳為使用光聚合起始劑。作為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α-羰基化合物、醇酮 醚、α-烴取代芳香族醇酮化合物、多核醌化合物、組合三芳基咪唑二聚物及對胺基苯基酮者、吖啶及啡化合物及二唑化合物等。再者,作為上述α-羰基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美國專利2367661號說明書或美國專利2367670號說明書中所記載之α-羰基化合物等,作為上述醇酮醚,例如可列舉美國專利2448828號說明書中所記載者等。另外,作為α-烴取代芳香族醇酮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美國專利2722512號說明書中所記載者等,作為上述多核醌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美國專利3046127號說明書或美國專利2951758號說明書中所記載者等。另外,作為組合三芳基咪唑二聚物及對胺基苯基酮者,例如可列舉美國專利3549367號說明書中所記載者等,作為上述吖啶及啡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昭60-105667號公報、美國專利4239850號說明書等中所記載者等,進而,作為上述二唑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美國專利4212970號說明書中所記載者等。
另外,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亦可使用市售品,例如亦可適當使用BASF公司製造之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907」、商品名「Irgacure 651」、商品名「Irgacure 184」)或Union Carbide公司製造之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UVI6974」)等。再者,上述光聚合起始劑有藉由光或電子束之照射而生成自由基者或生成離子者等,只要根據組合物中之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種類或聚合反應之條件等而自生成自由基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BASF公司製造之商品名「Irgacure 651」等)或生成離子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Union Carbide公司製造之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UVI6974」))中適當選擇使用較佳者即可。
另外,作為聚合起始劑之含量,相對於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中添加有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100質量份,較佳為0.5~10質量份,更佳為1~5質量份。若聚合起始劑之含量過少,則有所獲得之相位差板的硬化性變得不充分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聚合起始劑之含量過多,則 有液晶之配向產生缺陷之傾向。
其次,對本發明之具有液晶膜之相位差板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作為製造相位差板之方法,並不限定於該等,藉由將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二色性色素及視需要添加之各種化合物之組合物於溶融狀態下塗佈於配向基板上或將該組合物之溶液塗佈於配向基板上而形成塗膜,其次藉由對塗膜進行乾燥、熱處理(液晶之配向),或者藉由視需要使用光照射及/或加熱處理(聚合.交聯)等使上述配向固定化之手段使平行配向固定化,而形成使液晶及二色性色素的配向固定化之光學各向異性層。
「使配向狀態於平行配向之狀態下固定化」之狀態係指於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並使配向固定化後所獲得的光學各向異性層上確認有平行配向(液晶分子之長軸方向相對於基材而實質上於平行方向整齊排列之配向),只要來自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等之成分(較佳為來自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成分:包括該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自身、使該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分解而形成之構成物或該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聚合物等)中之任一者於平行配向之狀態下固定化即可。
關於用於製備溶液之溶劑,只要為可溶解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並可於適當之條件下餾去之溶劑,則並無特別限定,通常可較佳地使用:丙酮、甲基乙基酮、異佛爾酮、環己酮、環戊酮等酮類;異丙醇、正丁醇等醇類;丁氧基乙基醇、己氧基乙基醇、甲氧基-2-丙醇等醚醇類;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乙酸2-甲氧基乙酯、丙二醇1-單甲醚2-乙酸酯等二醇醚類;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酯類;苯酚、氯苯酚等苯酚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醯胺類;氯仿、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烷、四氯乙烷、四氯乙烯、氯苯、二氯苯等鹵素化烴類;四氫呋喃、γ-丁內酯等雜環類;苯、甲苯、二甲苯、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 等芳香族烴類;甲基溶纖素、乙基溶纖素、丁基溶纖素等溶纖素類等或該等之混合系。
另外,作為上述溶劑,就適合於以成為均勻之膜厚之方式塗佈溶液之乾燥速度、操作容易性(對環境之有害性)及對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的溶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丙二醇1-單甲醚2-乙酸酯、乙酸2-甲氧基乙酯、甲苯、二甲苯、甲氧基苯、1,2-甲氧基苯、環己酮、環戊酮、甲基溶纖素、乙基溶纖素、丁基溶纖素、γ-丁內酯,更佳為丙二醇1-單甲醚2-乙酸酯、甲苯、γ-丁內酯。再者,作為上述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另外,根據基材之種類並根據溶劑之種類,亦存在產生腐蝕之情形,因此較佳為根據基材之種類而適當選擇使用較佳之溶劑。
另外,作為用於本發明之溶劑之含量,亦根據其組合物之使用方法(例如於用於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之情形時,亦包括其厚度之設計或塗佈方法等之使用方法等)等而不同,無法一概而論,但較佳為30~98質量%,更佳為50~95質量%,進而較佳為70~90質量%。若上述溶劑之含量過少,則相對於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的溶劑之量變少,故而有保管過程中液晶析出,或者該混合物之黏度變高而濕潤(wetting)性降低,因此於製造相位差板時難以進行塗佈之傾向。另一方面,若溶劑之含量過多,則於去除溶劑之情形時,其去除時間(乾燥時間)延長,於製造膜之情形時,不僅作業效率降低,而且於將該混合物塗佈於基材上之情形時表面之流動變得劇烈,故而有難以為了製造均勻之相位差板而使用組合物之傾向。如此,於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中,除溶劑以外之成分的混合物之量以質量基準計較佳為2~70質量%,更佳為5~50質量%,進而較佳為10~30質量%。另外,於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中,不僅上述溶劑,而且亦可為了於配向基板上形成 均勻之塗膜而添加反應活化劑、增感劑、界面活性劑、消泡劑、調平劑等。
其次,對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配向之配向基板進行說明。作為配向基板,首先較佳為具有平滑之平面者,可列舉包含有機高分子材料之膜或片、玻璃板、金屬板等。就成本或連續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包含有機高分子之材料。作為有機高分子材料之例,可列舉:包含聚乙烯醇、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聚苯硫醚、聚醚碸、聚苯醚、聚醚酮、聚醚醚酮、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碸、聚芳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醯纖維素、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環氧樹脂、酚系樹脂等透明聚合物之膜。又,亦可列舉:包含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烴系聚合物;具有環狀或降烯結構之環聚烯烴;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龍或芳香族聚醯胺等醯胺系聚合物等透明聚合物之膜。進而,亦可列舉包含醯亞胺系聚合物、碸系聚合物、聚醚碸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環氧系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之摻合物等透明聚合物之膜等。
作為纖維素系聚合物,更佳為纖維素之低級脂肪酸酯。作為上述低級脂肪酸,較佳為碳原子數為6以下之脂肪酸。又,作為上述低級脂肪酸之碳原子數,更佳為2~4。作為上述纖維素系聚合物,例如可列舉乙酸纖維素、丙酸纖維素或丁酸纖維素。另外,於上述纖維素系聚合物中,尤佳為三乙酸纖維素。再者,作為纖維素系聚合物,亦可使用如乙酸丙酸纖維素或乙酸丁酸纖維素之混合脂肪酸酯。
另外,作為上述環烯聚合物(COP),例如可列舉:環烯之開環聚 合物、環烯之加成聚合物、環烯與乙烯、丙烯等α-烯烴之無規共聚物、以不飽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等使該等改性之接枝改性體、該等之氫化物等。另外,作為上述環烯,較佳為降烯及其衍生物、二環戊二烯。作為環烯聚合物膜,亦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使用Zeonor(商品名、日本Zeon(股)製造)、Zeonex(商品名、日本Zeon(股)製造)、Arton(商品名、JSR(股)製造)等。
於包含上述有機高分子材料之膜中,可較佳地使用用作光學膜之三乙醯纖維素、聚碳酸酯、降烯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塑膠膜。另外,作為金屬膜,例如可列舉由鋁等所形成之該膜。
另外,作為上述基材,並無特別限定,於將所形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與基材之積層體直接用於光學膜等之情形時等,根據其用途等,亦可設為具有相位差功能者。進而,上述基材可為單軸延伸者(所謂單軸延伸膜),亦可為雙軸延伸者(所謂雙軸延伸膜)。再者,上述基材亦可藉由於縱方向及橫方向對其進行延伸而表現雙軸性之光學各向異性,從而用作具有光學各向異性之膜。
另外,作為上述基材,亦可使用實施Z軸配向處理者。進而,作為上述基材,為了控制其接著性,亦可對單面或雙面適當進行電暈處理、電漿處理、UV-臭氧處理、皂化處理等表面處理。作為採用上述表面處理時之處理條件,只要根據所用之基材等而適當設定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只要適當採用公知之條件即可。
該等膜亦存在即便不根據製造方法而重新進行用於表現配向能力之處理,亦可對於聚合性液晶化合物顯示充分之配向能力者,但於配向能力不充分或不顯示配向能力等之情形時,視需要亦可使用以如下方式表現配向能力之膜:於適度之加熱下延伸該等膜,或進行利用嫘縈布等於一方向摩擦膜面之所謂摩擦處理,或於膜上設置包含聚醯亞胺、聚乙烯醇、矽烷偶合劑等公知之配向劑的配向膜而進行摩擦處 理,或者於膜上塗佈光配向膜並於適度之溫度下加熱後照射直線偏光紫外線而形成配向膜,或者進行氧化矽等之斜向蒸鍍處理,或者適當組合該等手段等。
另外,作為配向基板,亦可使用:於表面設置有規則性微細槽之鋁、鐵、銅、鎳、不鏽鋼等金屬板或各種玻璃板等、以該等為基礎將規則性微細槽熱轉印至上述膜表面者、或使用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將規則性微細槽轉印至上述膜表面者。該等之中,於液晶之領域,通常對基板進行利用布等進行摩擦之摩擦處理。作為規定摩擦條件之重要之設定值,有輪緣速率比。其表示將摩擦布捲繞成輥狀並一面旋轉一面摩擦基板之情形時的布之移動速度與基板之移動速度之比。於本發明中,通常輪緣速率比為50以下,更佳為25以下,尤佳為10以下。於輪緣速率比大於50之情形時,有摩擦之效果過強而液晶材料無法完全地配向,配向變得不充分而導致特性降低之虞。
其次,對將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組合物)塗佈於上述配向基板上之方法進行說明。關於塗佈方法,只要為確保塗膜之均勻性之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旋轉塗佈法、模具塗佈法、淋幕式塗佈法、浸漬塗佈法、輥式塗佈法等。作為上述塗膜,亦根據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中之溶劑之含量等而不同,無法一概而論,但乾燥前之塗膜之厚度(濕式膜厚)較佳為3~50μm,更佳為5~20μm。若上述厚度(濕式膜厚)過小,則為了獲得所需之光學特性,必需提高液晶組合物中之固形分(液晶化合物等)之濃度,故而有於組合物中容易產生固形分之析出,不僅難以獲得均勻之液晶膜,而且亦難以進行均勻之塗佈而液晶膜的平滑性降低之傾向。另一方面,若厚度(濕式膜厚)過大,則用於設為所需之光學特性之液晶組合物中的固形分之濃度變小,故而有塗佈後之乾燥時間變長之傾向。
於塗佈液晶材料之溶液之方法中,較佳為包括塗佈後去除溶劑之乾燥步驟。其乾燥條件根據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二色性色素、溶劑之種類等而不同,無法一概而論,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根據溶劑之種類,即便於常溫(25℃)下,亦可將溶劑自塗膜上乾燥去除。如此,根據溶劑之種類等,亦可於尤其是不實施加熱處理之情況下製造平行配向之液晶膜。另外,作為上述溶劑去除步驟中之溫度條件,較佳為15~110℃,更佳為20~80℃。為了於未達15℃之溫度下乾燥,有時另外需要冷卻設備。另一方面,若於高溫下乾燥,則有時基材因熱而變形,光學特性等發生變化,無法獲得所需之光學特性。
另外,作為該乾燥步驟中之壓力條件,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50~1400hPa,更佳為900~1100hPa。若上述壓力條件未達上述下限,則有溶劑之乾燥迅速而產生乾燥不均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上述上限,則有溶劑之乾燥耗費時間之傾向。作為上述溶劑去除步驟之時間(乾燥時間),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設為10秒~60分,更佳為設為30秒~30分。若上述乾燥時間未達上述下限,則有溶劑之乾燥迅速而液晶膜之平滑性降低(產生乾燥不均)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上述上限,則有製造速度變慢而生產性降低之傾向。再者,於上述溶劑去除步驟中使用乾燥裝置之情形時,較佳為以相對風速成為60m/分~1200m/分之方式控制上述塗膜與乾燥裝置的相對移動速度。只要為維持塗膜之均勻性之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加熱器(爐)、熱風吹送等方法。
塗佈之膜之乾燥狀態下之膜厚較佳為0.1μm~50μm,更佳為0.2μm~20μm。於該範圍以外,有時所獲得之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光學性能不足,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之配向變得不充分。
其次,對使配向固定化之方法進行說明。作為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使配向狀態固定化之方法,可根據所用之聚合起始劑或聚 合性液晶化合物之種類等而適當採用可聚合之公知之方法。作為上述配向狀態之固定化(聚合.固定化)之方法,例如根據聚合起始劑之種類等,亦可採用藉由實施光照射及/或加熱處理而使聚合性基(反應性官能基)反應並於平行配向之配向狀態下使配向固定化的方法。
聚合起始劑為如藉由光之照射而表現起始劑之功能者之情形(例如,為所謂光自由基起始劑或光陽離子產生劑之情形)時,較佳為藉由光照射而使平行配向之配向狀態固定化。作為上述光照射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使用於所用之聚合起始劑之吸收波長區域具有光譜的光源(例如,具有10mW/cm2以上之亮度之金屬鹵化物燈、中壓或高壓水銀燈(中壓或高壓水銀紫外線燈)、超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氙氣燈、電弧燈、LED、雷射等)照射來自該光源之光之方法。再者,可藉由上述光之照射而使聚合起始劑活化,可以較佳之效率使反應性官能基反應。
另外,於上述光照射之方法中,作為光之積算照射量,以波長365nm下之積算曝光量計,較佳為10~2000mJ/cm2,更佳為100~1500mJ/cm2。其中,於光源之光譜與聚合起始劑之吸收區域明顯不同之情形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自身具有光源波長光的吸收能力之情形時等,並不限定於此。於該情形時,就以更佳之效率維持配向狀態而直接使塗膜固定化(硬化)之觀點而言,亦可採用混合使用適當之光增感劑或吸收波長不同的2種以上之聚合起始劑等之方法。另外,上述光照射時之溫度條件只要設為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維持平行配向之配向狀態之溫度範圍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再者,亦可於光照射時,以塗膜之表面溫度可維持液晶溫度之範圍的方式在基材與光源(紫外線燈等)之間設置冷鏡或其他冷卻裝置。
進而,作為光照射時之環境條件,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大氣環境,又,為了提高反應效率,亦可於阻斷氧之氮環境下。再者,環境 中之氧濃度係與聚合度相關,故而於空氣中未達到所需之聚合度之情形時,較佳為於利用氮置換等方法降低氧濃度之環境下進行光照射。作為上述情形時之環境氣體中之氧濃度,較佳為10容量%以下,更佳為7容量%以下,最佳為3容量%以下。
另外,於聚合起始劑為藉由熱而表現起始劑之功能者之情形(例如,所謂熱自由基起始劑或熱陽離子產生劑之情形)時,較佳為藉由加熱處理而於平行配向之配向狀態下使配向固定化。作為上述加熱處理之條件,並無特別限定,只要根據上述聚合起始劑之種類而以充分維持配向狀態之方式選擇溫度條件即可,可適當採用公知之條件。再者,於使用耐熱性較低者作為配向基材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藉由光照射而表現起始劑之功能者作為聚合起始劑,藉由光照射而使平行配向之配向狀態固定化。
由如上步驟所製造之液晶膜成為足夠鞏固之膜。具體而言,藉由硬化反應而使液晶原以三維方式鍵結,與硬化前相比,不僅耐熱性(液晶配向保持之上限溫度)提昇,而且耐刮痕性、耐磨耗性、耐龜裂性等機械強度亦大幅提昇。
以上述方式於配向基板上塗佈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後,自塗膜去除溶劑,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配向並使其液晶狀態固定化,藉此可於配向基板上形成使配向狀態於平行配向之狀態下固定化之液晶膜。
再者,作為配向基板,於存在光學上並非各向同性,或所獲得之相位差板最終於作為目標之使用波長區域為不透明,或者配向基板之膜厚過厚而於實際使用中產生阻礙等問題之情形時,就形成於配向基板上之形態而言,亦可使用光學上為各向同性之基板、具有相位差功能之延伸膜或直接轉印至偏光板上之形態。作為轉印方法,可採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如日本專利特開平4-57017號公報或日本 專利特開平5-333313號公報中所記載,使液晶膜經由黏著劑或接著劑而積層於與配向基板不同之基板上之後,視需要使用黏著劑或接著劑實施表面之硬化處理,自液晶膜剝離配向基板,藉此僅轉印液晶膜之方法等。
用於轉印之黏著劑或接著劑只要為光學等級者,則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丙烯酸系、環氧系、胺基甲酸乙酯系等通常使用者。另外,此處亦可單獨使用該液晶膜作為該元件,為了提昇液晶膜之強度或耐性,亦可按照以透明保護層被覆液晶膜之單面或雙面之形態構成相位差板。作為透明保護層,可列舉:使聚酯或三乙醯纖維素等透明塑膠膜直接或經由黏接著劑積層而成者、樹脂之塗佈層、丙烯酸系或環氧系等之光硬化型樹脂層等。於將該等透明保護層被覆於液晶膜之雙面之情形時,亦可於兩側設置不同之保護層。又,作為光學異向元件,亦可於偏光板上形成液晶膜並直接製成本發明之橢圓偏光板。例如於製作上述偏光膜時使用之聚酯或三乙醯纖維素等透明塑膠膜上積層液晶膜後,與偏光膜一體化,藉此可製成偏光膜/透明塑膠膜/相位差板(液晶膜)或偏光膜/相位差板(液晶膜)/透明塑膠膜等構成之橢圓偏光板。
作為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液晶膜中之平行配向的確認方法,亦可採用如下方法。作為平行配向之確認方法,可適當採用公知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亦可採用使用於一對正交偏光板(一偏向板所偏向之方向與另一偏向板所偏向之方向垂直的一對偏光板)之間配置有液晶膜(亦可為與基材之積層體之狀態者等)之試樣並以肉眼確認透過光之方法或以偏光顯微鏡觀察相位差板之方法。於採用上述任一方法之情形時,均於上述液晶膜為平行配向液晶膜之情形時,若使光自垂直於該試樣中之液晶膜之表面的方向入射,則因光之相位差而可見較為明亮,另一方面,使相對於該試樣入射之光之入射角傾斜之情形時的光 之透過量於與垂直方向相反之方向上以大致相同之亮度可見。因此,一面使光之入射角偏離一面通過肉眼或偏光顯微鏡測定上述試樣之明暗,藉此可確認平行配向之有無。另外,平行配向液晶膜係如上所述般根據光之入射角而相位差之特性變得不同,因此作為平行配向之確認方法,例如亦可採用如下方法,該方法係使用可測定垂直於液晶膜之表面之方向(垂直入射角)的相位差及使光之入射角自上述垂直入射角傾斜特定角度之情形時的相位差之雙折射測定裝置(例如Axo-metrix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xoscan」、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造之商品名「KOBRA-21ADH」等),一面自視野角0°(垂直於液晶膜之方向)朝視野角更大之方向適當變更角度一面進行相位差之測定,於複數個視野角下分別求出上述試樣之相位差,在垂直於液晶膜之表面之方向確認相位差,於相對於液晶膜之表面而視野角變得更大之方向上,就相位差而言,確認視野角之負方向與正方向之值相互顯示對稱性,基於此而確認平行配向之有無。
作為液晶膜之厚度(硬化膜之膜厚),亦根據用途或所要求之特性而不同,較佳為0.1~10μm,更佳為0.2~5μm。若液晶膜之厚度過小,則有無法表現所需之相位差之傾向,另一方面,若過厚,則有液晶之配向性降低或色素之透過降低之傾向。
[橢圓偏光板]
根據本發明,提供具備上述相位差板及偏光板之橢圓偏光板。作為與相位差板組合使用之直線偏光板,通常使用於偏光元件之單側或兩側具有保護膜者。偏光元件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各種者,例如可列舉:使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吸附於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縮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膜上並進行單軸延伸而成者;聚乙烯醇之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之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配向膜等。該等之中,可較佳地使用 對聚乙烯醇系膜進行延伸而使二色性材料(碘、染料)吸附.配向者。偏光元件之厚度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5~80μm左右。
以碘對聚乙烯醇系膜染色並進行單軸延伸之偏光元件例如可以如下方式製作:藉由將聚乙烯醇浸漬於碘之水溶液中而進行染色,延伸至原長之3~7倍。視需要,亦可浸漬於硼酸或碘化鉀等之水溶液中。進而視需要亦可於染色前將聚乙烯醇系膜浸漬於水中進行水洗。藉由對聚乙烯醇系膜進行水洗,可將聚乙烯醇系膜表面之污漬或抗結塊劑洗淨,除此以外,藉由使聚乙烯醇系膜膨潤,亦有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之效果。延伸可於以碘染色後進行,亦可一面染色一面延伸,又,亦可於延伸後以碘染色。亦可於硼酸或碘化鉀等之水溶液中或水浴中進行延伸。
設置於偏光元件之單側或兩側之保護膜較佳為透明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水分阻斷性、各向同性等優異者。作為保護膜之材料,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醯纖維素或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或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樹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等。另外,作為形成保護膜之聚合物之例,可列舉: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之聚烯烴系聚合物、具有環烯烴系或降烯結構之聚烯烴、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龍或芳香族聚醯胺等醯胺系聚合物、醯亞胺系聚合物、碸系聚合物、聚醚碸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環氧系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之摻合物等。除此以外,亦可列舉:使丙烯酸系或胺基甲酸乙酯系、丙烯酸胺基甲酸乙酯系或環氧系、聚矽氧系等之熱硬化型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膜化而成者等。保護膜之厚度通常為500μm以下,較佳為1~300μm。 尤佳為設為5~200μm。
作為保護膜,較佳為光學上為各向同性之基板,例如可列舉:Fujitac(Fuji Film公司製造品)或Konica TAC(Konica Minolta Opto公司製造品)等三乙醯纖維素(TAC)膜、Arton膜(JSR公司製造品)或Zeonor膜、Zeonex膜(日本Zeon公司製造品)等環烯烴系聚合物、丙烯酸系膜、TPX膜(三井化學公司製造品)、Acryprene膜(三菱麗陽公司製造品),就製成橢圓偏光板之情形時之平面性、耐熱性或耐濕性等而言,較佳為三乙醯纖維素、環烯烴系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
再者,於偏光元件之兩側設置保護膜之情形時,可使用於其正面及背面包含相同聚合物材料之保護膜,亦可使用包含不同聚合物材料等之保護膜。上述偏光元件與保護膜通常經由水系黏著劑或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等而密接。作為水系接著劑,可例示聚乙烯醇系接著劑、明膠系接著劑、乙烯系乳膠系、水系聚胺基甲酸乙酯、水系聚酯等。另外,就薄型之觀點而言,用於具有液晶膜之相位差板之基板亦可兼作偏光元件之保護膜。
作為保護膜,可使用硬塗層或實施抗反射處理、抗沾黏處理、以擴散或防眩為目的之處理者。
硬塗處理係為了防止偏光板表面之損傷等而實施者,例如可以將利用丙烯酸系、聚矽氧系等適當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的硬度或滑動特性等優異之硬化皮膜附加於保護膜表面之方式等形成。抗反射處理係為了防止偏光板表面之外界光之反射而實施者,可藉由依據先前之抗反射膜等之形成而達成。另外,抗沾黏處理處理係為了防止與鄰接層之密接而實施。
又,防眩處理係為了防止外界光於偏光板之表面反射並抑制偏光板透過光之視認等而實施,例如,可藉由以噴砂方式或壓紋加工方式之粗面化方式或透明微粒之配合方式等適當之方式對保護膜之表面 賦予微細凹凸結構而形成。作為上述表面微細凹凸結構之形成中所含有之微粒,例如使用包含平均粒徑為0.5~50μm之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鋯、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鎘、氧化銻等之亦具有導電性之無機系微粒、包含交聯或未交聯之聚合物等之有機系微粒等透明微粒。於形成表面微細凹凸結構之情形時,微粒之使用量相對於形成表面微細凹凸結構之透明樹脂100重量份而通常為2~50重量份左右,較佳為5~25重量份。防眩層亦可為兼具用於使偏光板透過光擴散並放大視野角等之擴散層(視野角放大功能等)者。
再者,抗反射層、抗沾黏處理層、擴散層、防眩層等可設置於保護膜本身上,除此以外,亦可另外作為光學層而設置為與透明保護層不同者。
相位差板與偏光板可藉由經由黏著劑層相互貼合而製作,若為具有液晶膜之相位差板,則可藉由將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之混合物直接或經由配向膜等塗佈於偏光板之偏光元件上並使其配向固定化而製作。形成黏著劑層之黏著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適當選擇使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聚矽氧系聚合物、聚酯、聚胺基甲酸乙酯、聚醯胺、聚醚、氟系或橡膠系等之聚合物作為基礎聚合物者。尤其是可較佳地使用如丙烯酸系黏著劑之光學透明性優異,顯示適度之潤濕性、凝集性及接著性之黏著特性,耐候性或耐熱性等優異者。
黏著劑層之形成可以適當之方式進行。作為其例,例如可列舉如下方式:製備使基礎聚合物或其組合物溶解或分散於包含甲苯或乙酸乙酯等適當之溶劑之單獨物或混合物的溶劑中之10~40重量%左右之黏著劑溶液,以流延方式或塗佈方式等適當之展開方式將其直接附設於上述液晶層上之方式;或以上述方式於隔片上形成黏著劑層並將其轉接於上述液晶層上之方式等。另外,於黏著劑層中,例如亦可含有包含天然物或合成物之樹脂類尤其是黏著性賦予樹脂、玻璃纖維、 玻璃珠、金屬粉、其他無機粉末等之填充劑、顏料、著色劑、抗氧化劑等添加於黏著層中之添加劑。又,亦可為含有微粒並顯示光擴散性之黏著劑層等。
再者,於使各光學各向異性層經由黏著劑層而相互貼合時,可對膜表面進行表面處理而提昇與黏著劑層之密接性。表面處理之手段並無特別限定,可較佳地採用可維持上述各光學各向異性層之透明性之電暈放電處理、濺鍍處理、低壓UV照射、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法。於該等表面處理法中,較佳為電暈放電處理。
[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係具備具有上述相位差板及偏光板之橢圓(圓)偏光板者。圖像顯示裝置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如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電漿顯示器等之公知之圖像顯示裝置。另外,將橢圓(圓)偏光板配置於圖像顯示裝置上之方法等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公知之方法。
[液晶顯示裝置]
對使用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之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說明。液晶顯示裝置通常由偏光板、液晶單元及相位差板、反射層、光擴散層、背光、正面光、光控制膜、導光板、稜鏡片等構件所構成,但於本發明中,除使用上述相位差板之方面以外,並無特別限定。又,相位差板之使用位置並無特別限定,可為一個位置,亦可複數個位置。另外,亦可與其他相位差板組合使用。
作為液晶單元,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以具備電極之一對透明基板夾持液晶層者等通常之液晶單元。作為構成液晶單元之上述透明基板,只要為使構成液晶層之顯示液晶性之材料配向於特定配向方向上者,則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可使用基板自身具有使液晶配向之性質之透明基板、基板自身缺乏配向能力而將具有使液晶配向之性 質的配向膜等設置於其上之透明基板等之任一者。另外,液晶單元之電極可使用公知者。通常於使用可設置於液晶層所接觸之透明基板之面上並具有配向膜的基板之情形時,可設置於基板與配向膜之間。
作為形成液晶層之顯示液晶性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可構成各種液晶單元的通常之各種低分子液晶物質、高分子液晶物質及該等之混合物。另外,於該等中,亦可於不損害液晶性之範圍內添加色素、手性劑、非液晶性物質等。除上述電極基板及液晶層以外,液晶單元亦可具備製成下述各種方式之液晶單元時所必需之各種構成要素。
作為液晶單元之方式,可列舉:TN(Twisted Nematic,扭轉向列)方式、STN(Su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轉向列)方式、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電控雙折射)方式、IPS(In-Plane Switching,橫向電場效應)方式、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方式、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光學補償雙折射)方式、HAN(Hybrid Aligned Nematic,混合排列向列)方式、ASM(Axially Symmetric Aligned Microcell,軸對稱排列微胞)方式、半色調灰階方式、區域分割方式或使用鐵電液晶、反鐵電液晶之顯示方式等各種方式。
另外,液晶單元之驅動方式亦無特別限定,可為STN-LCD(Super 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超扭轉向列型液晶顯示裝置)等所使用之被動矩陣方式及使用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電極、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極體)電極等主動電極之主動矩陣方式、電漿定址方式等中之任一驅動方式。具備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之液晶顯示裝置具有相位差板所需之雙折射波長分散特性,因此根據其特性,例如,可使液晶顯示裝置之視野角充分地擴大,或使亮度充分地提昇等,藉此可充分地謀求視野角提昇或畫質提昇。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對使用本發明之相位差板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進行說明。通常有機EL顯示裝置係於透明基板上依序積層透明電極、有機發光層及金屬電極而形成發光體(有機電致發光發光體)。此處,有機發光層為各種有機薄膜之積層體,例如已知包含三苯基胺衍生物等之電洞注入層與包含蒽等螢光性有機固體之發光層之積層體、上述發光層與包含苝衍生物等的電子注入層之積層體、或該等電洞注入層、發光層及電子注入層之積層體等具有各種組合之構成。
有機EL顯示裝置係根據如下原理而發光:該原理係藉由對透明電極及金屬電極施加電壓而於有機發光層注入電洞及電子,藉由該等電洞與電子之再結合而產生之能量激發螢光物質,於所激發之螢光物質恢復至基底狀態時使光放射。中途之再結合之機制與通常之二極體相同,因此亦如可預想般電流及發光強度相對於施加電壓而顯示伴隨整流性之較強之非線性。
於有機EL顯示裝置中,為了擷取有機發光層之發光,必需至少一電極為透明,通常使用以氧化銦錫(ITO)等透明導電體形成之透明電極作為陽極。另一方面,為了使電子注入變得容易並提高發光效率,較為重要的是於陰極使用工作函數較小之物質,通常使用Mg-Ag、Al-Li等金屬電極。
於上述構成之有機EL顯示裝置中,有機發光層係由厚度10nm左右之極薄之膜所形成。因此,有機發光層亦與透明電極相同,使光大致完全地透過。其結果,非發光時自透明基板之表面入射並於透明電極及有機發光層透過而於金屬電極上反射之光再次向透明基板之表面側射出,故而自外部視認時,有機EL顯示裝置之顯示面如鏡面般可見。
於藉由施加電壓而發光之有機發光層之表面側具備透明電極, 並且包含在有機發光層之背面側具備金屬電極而成之有機電致發光發光體的有機EL顯示裝置中,可於透明電極之表面側設置偏光板並且於該等透明電極與偏光板之間設置相位差板。
相位差板及偏光板具有使自外部入射並於金屬電極上反射回之光偏光之作用,故而具有藉由該偏光作用而使金屬電極之鏡面不會自外部視認之效果。尤其是藉由以1/4波長板構成相位差板且形成組合有直線偏光板及相位差板之圓偏光板,可完全地阻斷金屬電極之鏡面。
即,入射至該有機EL顯示裝置之外部光係僅直線偏光成分藉由偏光板而透過。該直線偏光藉由相位差板而通常成為橢圓偏光,尤其是相位差板為1/4波長板且偏光板與相位差板之偏光方向所成之角為π/4時,成為圓偏光。
圓偏光係於透明基板、透明電極、有機薄膜透過,由金屬電極反射,再次於有機薄膜、透明電極、透明基板透過,於相位差板再次成為直線偏光。並且,該直線偏光與偏光板之偏光方向正交,因此無法於偏光板透過。其結果,可完全地阻斷金屬電極之鏡面。就形成在直線偏光板上組合1/4波長板之圓偏光板之方面而言,於將上述偏光板之吸收軸與上述1/4波長板之遲相軸所成的角度設為p時,通常為40°~50°,較佳為42~48°,更佳為大致45°之範圍。於上述以外之範圍內,有因抗反射效果之降低而導致畫質降低之虞。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而具體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
再者,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各分析方法係如下所述。
(1)顯微鏡觀察
利用Olympus光學公司製造之BH2偏光顯微鏡觀察液晶之配向狀 態。
(2)折射率
折射率no、ne係使用分光橢圓偏光法(堀場製作所公司製造、產品名「AUTO-SE」)於溫度20℃±2℃、相對濕度60±5%之條件下測定波長區域440~1000nm之光譜。
(3)雙折射測定
使用Axometrics公司製造之自動雙折射計Axoscan。
(5)二色性色素之偏光吸收光譜、透過率測定
使用日本分光(股)製造之分光光譜(V-570)進行測定。
(實施例1)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與二色性色素之混合溶液之製備>
首先,分別準備下述式(110)~(113)所表示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丙烯酸酯系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再者,上述通式(110)~(113)所表示之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係分別藉由公知之方法而製造。具體而言,上述通式(110)所表示之化合 物(以下,有時僅稱為「液晶化合物(I)」)係藉由英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280,445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而製造,上述通式(111)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僅稱為「液晶化合物(II)」)係藉由1989年發行之文獻(D.J.Broer等人,"Makromol.Chem.",vol.190,1989年,第3201頁~第3215頁)所記載之方法而製造,上述通式(112)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僅稱為「液晶化合物(III)」)及(113)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僅稱為「液晶化合物(IV)」)係藉由國際公開93/22397號所記載之方法而製造。另外,上述通式(110)~(113)所表示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於室溫(25℃)條件下均為固體。
其次,將上述液晶化合物(I)~(IV)以液晶化合物(I):35質量%、液晶化合物(II):23質量%、液晶化合物(III):23質量%及液晶化合物(IV):19質量%之質量比混合而獲得第一混合物(設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其次,對於上述第一混合物,以相對於總量100重量份而成為0.3質量份之比率添加二色性色素(山田化學公司製造YM-2711、部花青系、吸收極大波長550nm),進而,以相對於上述液晶化合物(I)~(IV)與二色性色素之總量100質量份而成為4.0質量份之比率添加聚合起始劑(BASF公司製造之商品名「Irgacure 907」、於室溫(25℃)條件下為固體),獲得將上述液晶化合物(I)~(IV)、二色性色素及上述聚合起始劑混合而成之第二混合物(固體)。其次,使上述第二混合物溶解於二氯苯(溶劑)中,利用孔徑0.45μm之聚四氟乙烯製過濾器過濾不溶分而獲得包含上述液晶化合物(I)~(IV)、二色性色素、聚合起始劑及溶劑之混合溶液(第三混合物)。再者,於製造上述第三混合物時,上述第三混合物中之溶劑之含量成為80質量%,以上述液晶化合物(I)~(IV)、二色性色素與上述聚合起始劑之總量成為20質量%之方式使用溶劑。
<液晶膜之製作>
配向基板係以如下方式製備。將厚度38μm之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帝人(股)製造)切割成15cm見方,利用旋轉塗佈法塗佈烷基改性聚乙烯醇(PVA:可樂麗(股)製造、MP-203)之5重量%溶液(溶劑為水與異丙醇之重量比1:1之混合溶劑),使用50℃之加熱板乾燥30分鐘後,使用120℃之烘箱加熱10分鐘。其次,使用嫘縈之摩擦布進行摩擦。所獲得之PVA層之膜厚為1.2μm。摩擦時之輪緣速率比(摩擦布之移動速度/基板膜之移動速度)係設為4。
於以此種方式獲得之配向基板上,利用旋轉塗佈法塗佈(Coating)包含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液晶化合物(I)~(IV)、二色性色素、聚合起始劑及溶劑之混合溶液(第三混合物),形成塗膜(濕式膜厚:5μm)而獲得塗膜與配向基板之積層體。
其次,藉由使塗膜與配向基板之積層體於壓力:1013hPa、溫度:室溫(25℃)之條件下靜置2分鐘而將溶劑自塗膜乾燥去除(溶劑去除步驟)。再者,自對配向基板之塗佈完成開始經過2分鐘後,自上述塗膜之整面去除溶劑。
其次,對於利用溶劑去除步驟乾燥後之塗膜,使用亮度:15mW/cm2之高壓水銀燈以積算照射量成為200mJ/cm2之方式照射紫外線光(其中,測定365nm之波長之光的光量),藉此使上述液晶化合物聚合(硬化)而使配向狀態固定化,獲得積層有使配向狀態於配向基板上固定化之液晶膜的積層體(液晶膜與配向基板之積層體)。
用作基板之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具有較大雙折射且作為光學用膜而欠佳,故而使所獲得之配向基板上之光學各向異性層經由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而轉印於三乙醯纖維素(TAC)膜上。即,於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上之硬化之液晶膜層上,以成為5μm厚之方式塗佈接著劑,利用TAC膜進行層壓,自TAC膜側照射紫外線而使接著劑硬化後剝離配向基板。
已知於偏光顯微鏡下觀察所獲得之光學膜(液晶膜/接著劑層/TAC膜)時,為無向錯且單區域之均勻配向。
另外,利用分光橢圓偏光法測定所獲得之光學膜之液晶膜層之異常光線折射率ne、尋常光線折射率no。將液晶膜層之折射率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14,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確認於測定波長540~57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變得越大。
使用Axometrix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xoscan」測定TAC膜與液晶膜之積層體及TAC膜單體於面內方向之延遲(△nd)之波長分散特性,根據兩者之減法運算而測定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將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15,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另外,550nm下之△n.d為138nm,△n.d(500)/△n.d(550)=0.964,△n.d(580)/△n.d(550)=1.011。另外,△n.d(450)/△n.d(550)=1.030,△n.d(650)/△n.d(550)=0.958。確認尤其是於測定波長540~56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大。
(實施例2)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與二色性色素之混合溶液之製備>
分別準備下述式所表示之具有兩種以上之液晶原基之化合物(21)及棒狀液晶化合物(22)。再者,化合物(21)及棒狀液晶化合物(22)係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02-267838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而製造。
其次,以上述化合物(21)2重量%及棒狀液晶化合物(22)17.6重量%之質量比混合而獲得第四混合物(設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其次,對於上述第四混合物,以相對於總量100重量份而成為2.0質量份之比率添加二色性色素(Mitsui Fine Chemicals公司製造之M-137、蒽醌系、吸收極大波長594nm,639nm),進而,以相對於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與二色性色素之總量100質量份而成為0.2質量份之比率添加聚合起始劑(BASF公司製造之商品名「Irgacure 651」、於室溫 (25℃)條件下為固體),獲得將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二色性色素及上述聚合起始劑混合而成之第五混合物(固體)。
其次,使以上述方式獲得之第五混合物溶解於甲基乙基酮(溶劑)中,利用孔徑0.45μm之聚四氟乙烯製過濾器過濾不溶分而獲得包含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二色性色素、聚合起始劑及溶劑之混合溶液(第六混合物)。再者,於製造上述第六混合物時,以上述第六混合物中之溶劑之含量成為80質量%而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二色性色素與上述聚合起始劑之總量成為20質量%之方式使用溶劑。
<液晶膜之製作>
除利用上述混合溶液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光學膜(光學各向異性層/接著劑層/TAC膜)。已知於偏光顯微鏡下觀察所獲得之光學膜(液晶膜/接著劑層/TAC膜)時,為無向錯且單區域之均勻配向。將液晶膜層之折射率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16,將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17,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確認於測定波長570~62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變得越大。△n.d(500)/△n.d(550)=1.018,△n.d(580)/△n.d(550)=1.030。另外,550nm下之△n.d為138nm,△n.d(450)/△n.d(550)=0.962,△n.d(650)/△n.d(550)=1.273。確認尤其是於測定波長400nm~510nm及560~66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大。
(實施例3)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C)與二色性色素之混合溶液之製備>
以實施例1中所製造之第一混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23質量%及實施例2中所製造之第四混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77質量%之質量比混合而獲得第七混合物(設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C))。其次,對於上述第七混合物,以相對於總量100重量份而成為0.3質量份之比 率添加與實施例1相同之二色性色素,進而,以相對於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C)與二色性色素之總量100質量份而成為0.2質量份之比率添加聚合起始劑(BASF公司製造之商品名「Irgacure 651」、於室溫(25℃)條件下為固體),獲得將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C)、二色性色素及上述聚合起始劑混合而成之第八混合物(固體)。
其次,使上述第八混合物溶解於甲基乙基酮(溶劑)中,利用孔徑0.45μm之聚四氟乙烯製過濾器過濾不溶分而獲得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C)、二色性色素、聚合起始劑及溶劑之混合溶液(第九混合物)。再者,於製造上述第九混合物時,以上述第九混合物中之溶劑之含量成為80質量%而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C)、二色性色素與上述聚合起始劑之總量成為20質量%之方式使用溶劑。
<液晶膜之製作>
除利用上述混合溶液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光學膜(光學各向異性層/接著劑層/TAC膜)。將液晶膜層之折射率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18,將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19,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
確認於測定波長540~56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變得越大。另外,550nm下之△n.d為138nm,△n.d(500)/△n.d(550)=0.926,△n.d(580)/△n.d(550)=1.024。另外,△n.d(450)/△n.d(550)=0.961,△n.d(650)/△n.d(550)=0.971。確認尤其是於測定波長500nm~530nm及540~56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大。
(實施例4)
對於實施例2中所製造之第四混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以相對於總量100重量份而成為0.2質量份之比率添加二色性色素(長瀬產業製造、G-241、三偶氮色素、吸收極大波長560nm),除此以外, 利用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法獲得混合溶液、光學膜(光學各向異性層/接著劑層/TAC膜)。將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20,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另外,550nm下之△n.d為138nm,△n.d(500)/△n.d(550)=0.963,△n.d(580)/△n.d(550)=1.016。另外,△n.d(450)/△n.d(550)=0.897,△n.d(650)/△n.d(550)=1.038。確認尤其是於測定波長500nm~60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大。
(實施例5)
對於實施例2中所製造之第四混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以相對於總量100重量份而成為0.08質量份之比率添加二色性色素(長瀬產業製造、G-241、三偶氮色素、吸收極大波長560nm),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法獲得混合溶液、光學膜(光學各向異性層/接著劑層/TAC膜)。將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21,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另外,550nm下之△n.d為138nm,△n.d(500)/△n.d(550)=0.973,△n.d(580)/△n.d(550)=1.014。另外,△n.d(450)/△n.d(550)=0.910,△n.d(650)/△n.d(550)=1.029。確認尤其是於測定波長500nm~60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大。
(實施例6)
對於實施例2中所製造之第四混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以相對於總量100重量份而成為0.2質量份之比率添加二色性色素(昭和加工製造、KDR-902、雙偶氮色素、吸收極大波長570nm),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法獲得混合溶液、光學膜(光學各向異性層/接著劑層/TAC膜)。將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22,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另外,550nm下之△n.d為138nm,△n.d(500)/△n.d(550)=0.966,△n.d(580)/△n.d(550)=1.024。另外, △n.d(450)/△n.d(550)=0.894,△n.d(650)/△n.d(550)=1.042。
(比較例1)
除不混合二色性色素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光學膜(光學各向異性層/接著劑層/TAC膜)。將液晶膜層之折射率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23,將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24,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
確認於測定波長450~70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變得越小。另外,550nm下之△n.d為138nm,△n.d(500)/△n.d(550)=1.033,△n.d(580)/△n.d(550)=0.985。另外,△n.d(450)/△n.d(550)=1.080,△n.d(650)/△n.d(550)=0.957。確認尤其是於測定波長400~70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小。
(比較例2)
除不混合二色性色素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獲得光學膜(光學各向異性層/接著劑層/TAC膜)。將液晶膜層之折射率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25,將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26,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另外,550nm下之△n.d為138nm,△n.d(450)/△n.d(550)=0.981,△n.d(650)/△n.d(550)=1.000。另外,△n.d(500)/△n.d(550)=0.981,△n.d(580)/△n.d(550)=1.000。另外,△n.d(450)/△n.d(550)=0.907,△n.d(650)/△n.d(550)=1.000。確認於測定波長400~55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大,於550nm以上,無論測定波長如何,相位差值均大致固定。另外,確認於測定波長450~70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變得越小。確認尤其是於測定波長400~70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小。
(比較例3)
除不混合二色性色素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獲得光學膜(光學各向異性層/接著劑層/TAC膜)。將液晶膜層之折射率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27,將液晶膜層之雙折射之波長分散特性匯總於圖28,將光學特性結果匯總於表2。
確認於測定波長450~70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變得越小。另外,550nm下之△n.d為138nm,△n.d(500)/△n.d(550)=1.013,△n.d(580)/△n.d(550)=0.990。另外,△n.d(450)/△n.d(550)=1.016,△n.d(650)/△n.d(550)=0.973。確認尤其是於測定波長400~700nm之範圍內,測定波長越長,則相位差變得越小。
此處為止,關於混合二色性色素之系統及未混合二色性色素之系統,已知於實施例1與比較例1及實施例2、4~6與比較例2、實施例3與比較例3中進行比較之情形時,於將未混合二色性色素之膜(比較例1~3)之透過率設為1之情形時,混合二色性色素之膜(實施例1~3)的透過率大致為0.9~0.96,可將透過率降低抑制於10%以內。
另外,基於上述結果,已知混合二色性色素之系統(實施例1~6) 與未混合二色性色素之系統(比較例1~3)中之延遲比之差、即根據下述式:△na.da(580)/△na.da(550)-△nb.db(580)/△nb.db(550)
而算出之值如下述表3所示,均大於0且滿足上述式(5)。
(實施例7)
將實施例2中所製作之液晶膜組入至1枚偏光板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中並進行評價。其構成係自觀察側觀察而為偏光板/實施例2中所製作之液晶膜/玻璃基板/ITO透明電極/配向膜/扭轉向列液晶/配向膜/金屬電極兼反射膜/玻璃基板。將各層間之黏著層省略。電壓關閉時,設為如白顯示之貼合角度,以目視實施色調之評價。尤其是電壓接通時之黑顯示中之著色較少,藉此可確認對比度較高,視認性優異。
(實施例8)
將實施例2中所製作之光學膜與市售之偏光板(住友化學公司製造之SRW062)以偏光板之吸收軸與光學膜之光軸成為45度之方式經由丙烯酸系黏著劑貼合而製作圓偏光板,經由丙烯酸系黏著劑貼合於市售之有機EL顯示器之有機EL元件之透明玻璃基板上而製作有機EL顯示裝置。其結果,已知與未配置圓偏光板之情形相比,獲得發揮大幅之 外界光抗反射效果且視認性優異之有機EL顯示裝置。另外,該有機EL顯示裝置之發光光譜為圖13所示之圖表,可確認即便將實施例2中所製作之光學膜貼合,與比較例2中貼合之情形相比,亦可將透過率降低抑制於5%左右。

Claims (15)

  1. 一種相位差板,其特徵在於:其係含有包含有機高分子及至少1種以上之二色性色素而成之膜者,且於將上述相位差板之延遲設為△na.da,將包含自上述膜去除上述二色性色素後之膜的相位差板之延遲設為△nb.db之情形時,滿足下述式(1):△na.da(580)/△na.da(550)-△nb.db(580)/△nb.db(550)>0 (1)(此處,所謂延遲,係由相位差板之雙折射△n與相位差板之膜厚d之積所表示,△na.da(580)及△nb.db(580)為波長580nm下之各相位差板之延遲,△na.da(550)及△nb.db(550)為波長550nm下之各相位差板之延遲)。
  2.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板,其具有於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異常光線折射率ne或雙折射△n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
  3. 如請求項1或2之相位差板,其具有於可見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波長區域,測定波長越長則上述異常光線折射率ne及上述雙折射△n之兩者變得越大之「負分散」特性。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相位差板,其中特定波長下之上述相位差板的延遲之比滿足下述式(2)及(3):0.70<△n.d(450)/△n.d(550)<1.00 (2) 1.00<△n.d(650)/△n.d(550)<1.30 (3)(此處,△n.d(450)、△n.d(550)、△n.d(650)分別為波長450nm、550nm、650nm下之相位差板之延遲)。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相位差板,其中特定波長下之上述相位差板的延遲之比滿足下述式(4)及(5): 0.80<△n.d(500)/△n.d(550)<1.10 (4) 1.00<△n.d(580)/△n.d(550)<1.15 (5)(此處,△n.d(500)、△n.d(550)、△n.d(580)分別為波長500nm、550nm、580nm下之相位差板之延遲)。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相位差板,其中上述有機高分子之雙折射具有「負分散」特性。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相位差板,其中上述有機高分子為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於特定液晶配向狀態下聚合而成者。
  8. 如請求項7之相位差板,其中上述液晶配向為平行配向。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相位差板,其中上述有機高分子為包含具有正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及具有負雙折射之有機高分子的至少兩種有機高分子之混合物或共聚物。
  10. 如請求項9之相位差板,其為對上述膜進行延伸而成者。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相位差板,其中上述二色性色素之吸收極大波長位於測定波長380~780nm之區域。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相位差板,其中上述二色性色素之吸收極大波長與圖像顯示裝置之發光光譜之吸收極大波長不同。
  13. 一種橢圓偏光板,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相位差板及偏光板。
  14.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13之橢圓偏光板。
  15. 如請求項14之圖像顯示裝置,其為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TW103125389A 2013-07-23 2014-07-24 相位差板、橢圓偏光板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2015046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2855 2013-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4697A true TW201504697A (zh) 2015-02-01

Family

ID=52393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5389A TW201504697A (zh) 2013-07-23 2014-07-24 相位差板、橢圓偏光板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5723077B1 (zh)
KR (1) KR101767854B1 (zh)
TW (1) TW201504697A (zh)
WO (1) WO201501222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9054B (zh) * 2015-12-09 2017-02-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寬波域相位延遲膜及應用其之寬波域圓偏光片
CN110456581A (zh) * 2018-05-07 2019-11-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85447A (ja) * 2014-10-23 2016-05-19 Jx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楕円偏光板、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位相差板用重合性二色性色素
EP3345939B1 (en) * 2015-09-01 2020-10-14 DIC Corporation Powder mixture
CN109154685B (zh) * 2016-03-31 2022-04-19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配向层形成组合物
KR102310172B1 (ko) * 2017-05-25 2021-10-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90140404A (ko) * 2018-06-11 2019-12-19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US10811396B2 (en) 2019-01-20 2020-10-20 Lexta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114423794A (zh) * 2019-09-27 2022-04-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器形成组合物、偏振器、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3625373A (zh) * 2020-05-06 2021-11-0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视角限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3787B2 (ja) * 1995-02-27 2006-06-07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及び光学異方体の製造方法
JP3394682B2 (ja) * 1996-05-09 2003-04-07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異方体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H1090521A (ja) 1996-07-24 1998-04-10 Sumitomo Chem Co Ltd 偏光軸回転積層位相差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H1068816A (ja) 1996-08-29 1998-03-10 Sharp Corp 位相差板及び円偏光板
JPH1152131A (ja) 1997-08-01 1999-02-26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位相差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素子
JP2000314885A (ja) 1999-04-28 2000-11-14 Sumitomo Chem Co Ltd 積層位相差板、その積層偏光板、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048919A (ja) 2000-04-25 2002-02-15 Teijin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4320125B2 (ja) 2001-03-06 2009-08-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位相差膜
JP2004325523A (ja) * 2003-04-21 2004-11-18 Nippon Zeon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2004325971A (ja) * 2003-04-25 2004-11-18 Nippon Zeon Co Ltd 積層位相差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04149A (ja) * 2003-09-11 2005-04-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溶液製膜方法並びにフィルム製品
US20060051586A1 (en) * 2004-08-28 2006-03-09 Park Sang H Film for PDP filter, PDP filter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produced by using the PDP filter
WO2008001582A1 (fr) * 2006-06-28 2008-01-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upport biréfringent complexe, plaque de polarisation, et dispositif à cristaux liquides
JP2008058612A (ja) * 2006-08-31 2008-03-13 Sony Corp 液晶セ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34600B2 (ja) * 2008-08-28 2013-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9054B (zh) * 2015-12-09 2017-02-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寬波域相位延遲膜及應用其之寬波域圓偏光片
CN110456581A (zh) * 2018-05-07 2019-11-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3077B1 (ja) 2015-05-27
KR101767854B1 (ko) 2017-08-11
WO2015012223A1 (ja) 2015-01-29
JPWO2015012223A1 (ja) 2017-03-02
JP2015156032A (ja) 2015-08-27
KR20160023861A (ko) 2016-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23077B1 (ja) 位相差板、楕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827226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6392257B2 (ja) 位相差板、位相差板を用いた積層偏光板、および位相差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6375381B2 (ja) 光学フィルム、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309401A (ja)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161714A (ja) 位相差板、楕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3724801B2 (ja) 偏光子、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266696A (ja) 円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4287416A (ja) 傾斜配向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傾斜配向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7072786A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16139566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6133728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283800A (ja) 楕円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60092928A (ko) 위상차판, 위상차판을 이용한 적층 편광판, 및 위상차판을 이용한 표시장치
JP2005292225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037890A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16197A (ja) 異方性光散乱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6085447A (ja) 位相差板、楕円偏光板、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位相差板用重合性二色性色素
TW201447429A (zh) 積層偏光板及水平配向型液晶顯示裝置
JP6359421B2 (ja) 積層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6188960A (ja) 位相差板、位相差板を用いた積層偏光板、および位相差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17037150A (ja) 位相差板、位相差板を用いた積層偏光板、および位相差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16090866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光学フィルム、該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楕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224430A (ja) 微小領域分散型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微小領域分散型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225496A (ja) 水溶性樹脂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