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50800A - Touch panel - Google Patents

Touch pan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50800A
TW201250800A TW100120141A TW100120141A TW201250800A TW 201250800 A TW201250800 A TW 201250800A TW 100120141 A TW100120141 A TW 100120141A TW 100120141 A TW100120141 A TW 100120141A TW 201250800 A TW201250800 A TW 2012508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arbon nanotube
touch screen
screen panel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0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a-Shyong Cheng
Hung-Yi Hung
Jeah-Sheng Wu
Original Assignee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TW100120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250800A/zh
Priority to US13/339,643 priority patent/US20120313885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50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5080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Description

20125080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⑽1]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摸屏面板,尤其涉及一種基於奈米碳 管的觸摸屏面板。 【先前技術】 [0002] 近年來,伴隨著移動電話與觸摸導航系統等各種電子設 備的高性能化和多樣化的發展,在液晶等顯示設備的前 面安裝透光性的觸摸屏的電子設備逐步增加。這樣的電 子設備的使用者通過觸摸屏,一邊對位於觸摸屏背面的 顯示設備的顯示内容進行視覺確認,一邊利用手指或觸 控筆等按壓觸摸屏來進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電子設 備的各種功能。 [0003] 按照觸摸屏的工作原理和傳輸介質的不同,目前的觸摸 屏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以 及表面聲波式。其中電容式觸摸屏和電阻式觸摸屏的應 用比較廣泛。 [0004] 先前技術中的電容式和電阻式觸摸屏通常包括至少一個 作為透明導電層的銦錫氧化物層(ITO層)。然而,ITO 層作為透明導電層通常採用離子束濺射或蒸鍍等工藝製 備,在製備的過程,需要較高的真空環境及需要加熱到 200°C〜300°C,故,使得ITO層的製備成本較高。此外, ITO層在不斷彎折後,其彎折處的電阻有所增大,其作為 透明導電層具有機械和化學耐用性不夠好的缺點,且存 在電阻不均勻且電阻值範圍較小的現象。從而導致先前 的觸摸屏存在耐用性差、靈敏度低及準確性較差等缺點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4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ο 【發明内容】 [0005] 有鑒於此,提供一種耐用性好、準確性高及靈敏度高的 觸摸屏面板實為必要。 [0006] 一種觸摸屏面板,該觸摸屏面板定義有兩個區域:一觸 控區域與一走線區域,該觸摸屏面板包括:一絕緣基底 ,具有一表面;一黏膠層,該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絕緣基 底的所述表面;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一奈 米碳管層且通過所述黏膠層固定於絕緣基底的表面;至 少一電極,該至少一電極與所述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 及一導電線路,該導電線路與所述至少一電極電連接; 其中,所述透明導電層僅設置於觸控區域,所述導電線 路僅設置於黏膠層位於走線區域的表面,該觸摸屏面板 進一步包括一設置於導電線路與黏膠層之間奈米碳管線 〇 [0007] —種觸摸屏面板,該觸摸屏面板定義有兩個區域:一觸 控區域與一走線區域,該觸摸屏面板包括:一絕緣基底 ,具有一表面;一黏膠層,該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絕緣基 底的所述表面;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一奈 米碳管層且通過所述黏膠層固定於絕緣基底的表面;至 少一電極,該至少一電極與所述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 及一導電線路,該導電線路與所述至少一電極電連接; 其中,該觸摸屏面板進一步包括一奈米碳管線與導電線 路形成複合結構,且該奈米碳管線為奈米碳管層的延伸 部分。 100120141 表單編號Α0101 第5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0008] 一種觸摸屏面板,該觸摸屏面板定義有兩個區域:一觸 控區域與一走線區域,該觸摸屏面板包括:一絕緣基底 :具有一表面;一黏膠層,該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絕緣基 -底的所述表面;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一奈 米碳管層且通過所述黏膠層固定於絕緣基底的表面;至 少一電極,該至少一電極與所述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 及一導電線路,該導電線路與所述至少一電極電連接; 其中,所述導電線路為奈米碳管複合結構,且該奈米碳 管複合結構中的奈米碳管部分包覆於黏膠層之間,部分 包覆於導電線路中。 [0009]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具有以 下優點:第一,奈米碳管具有優異的力學特性使得奈米 碳管層具有良好的韌性及機械強度,且耐彎折,故採用 奈米碳管層作為透明導電層,可以相應的提高觸摸屏的 耐用性;進而提高使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的耐用性; 第二,由於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個均勻分佈的奈米碳管 ,故,該奈米碳管層也具有均勻的阻值分佈,故,採用 該奈米碳管層作為透明導電層可以相應的提高觸摸屏的 靈敏度及精確度;第三,由於奈米碳管線與導電線路形 成複合結構,故,使得導電線路的導電性增強。 【實施方式】 [0010]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觸摸屏 面板及其製備方法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1]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屏面板10 ,該觸摸屏面板10包括一絕緣基底12,一黏膠層13,一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6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透明導電層14,至少一電極16 ’以及一導電線路18。 [〇〇12]所述觸摸屏面板10定義有兩個區域:一觸控區域1〇A與一 走線區域10B·。所述觸控區域10A為所述觸摸屏面板1〇可 被觸碰實現觸控功能的區域,所述走線區域1〇β為所述觸 摸屏面板10内導電線路18的設置區域。所述走線區域 為觸摸屏面板10靠近邊緣的較小面積的區域,其可以位 於觸控區域10A的至少一側。所述觸控區域1〇A為包括觸 摸屏面板10中心區域的較大面積的區域。所述走線區域 0 1叩通常位於所述觸控區域10A的週邊^所述觸控區域 10A與走線區域10B的位置關係不限,可以根據需要選擇 。以下給出當所述觸摸屏面板1 〇為矩形時,觸控區域1〇A 與走線區域10B的幾種位置關係。本實施例中,所述觸控 區域10A為觸摸屏面板1〇的中心區域,所述走線區域1〇B 環繞觸控區域10A。所述觸控區域i〇A的形狀與觸摸屏面 板10的形狀相同且面積小於觸摸屏面板1ι〇的面積,所述 走線區域10Β為觸控區域ι〇Α以外的其他區域。 〇 [〇〇13]所述黏膠層13設置於絕緣基底12的一表面《所述透明導 電層14以及導電線路18分別設置於黏膠層13的一表面。 所述電極16設置於透明導電層14表面。其中,所述透明 導電層14僅設置於絕緣基底12位於觸控區域10Α的表面。 所述導電線路18僅設置於絕緣基底12位於走線區域10Β的 表面。所述電極16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丨4至少一側邊 ,並與導電線路18以及透明導電層14分別電連接。所述 導電線路18將該透明導電層14與一外接電路(圖未示)電 連接。由於本發明的透明導電層14僅設置於絕緣基底12 100120141 表單編號Α0101 第7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位於觸控區域10A的表面,而導電線路18僅設置於絕緣基 底12位於走線區域10B的表面,即,透明導電層14與導電 線路18沒有交疊的部分,故,當觸控筆或手指觸碰到走 線區域10B時,不會在導電線路18和透明導電層14之間產 生電容干擾信號,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觸摸屏的準確度。 [0014] 所述絕緣基底12為一曲面型或平面型的結構。該絕緣基 底12具有適當的透明度,且主要起支撐的作用。該絕緣 基底12由玻璃、石英、金剛石或塑膠等硬性材料或柔性 材料形成。具體地,所述柔性材料可選擇為聚碳酸酯 (PC)、聚曱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PE)、聚醯 亞胺(PI )或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 或聚醚砜(PES)、纖維素酯、聚氣乙烯(PVC)、苯並環丁 烯(BCB)或丙烯酸樹脂等材料。本實施例中,所述絕緣基 底12為一平面型的結構,該絕緣基底12為柔性聚碳酸酯 (PC)。可以理解,形成所述絕緣基底12的材料並不限於 上述列舉的材料,只要能使絕緣基底12起到支撐的作用 ,並具有適當的透明度即可。 [0015] 所述透明導電層14包括一奈米碳管層。所述奈来碳管層 由若干奈米碳管組成,該奈米碳管層中大多數奈米碳管 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該奈米碳管層的表面。所述奈米 碳管層的厚度不限,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所述奈米碳管 層的厚度為0. 5奈米~100微米;優選地,該奈米碳管層的 厚度為100奈米~200奈米。由於所述奈米礙管層中的奈米 碳管均勻分佈且具有很好的柔韌性,使得該奈米碳管層 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可以彎曲折疊成任意形狀而不易破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8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裂。本實施例中,所述透明導電層14僅為一奈米碳管層 〇 [0016] 所述奈米碳管層中的奈米碳管包括單壁奈米碳管、雙壁 奈米碳管及多壁奈米碳管中的一種或複數種。所述單壁 奈米碳管的直徑為0. 5奈米〜50奈米,雙壁奈米碳管的直 徑為1.0奈米~50奈米,多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5奈米 〜50奈米。所述奈米碳管的長度大於50微米。優選地,該 奈米碳管的長度優選為200微米〜900微米。 0 [0017] 所述奈米碳管層中的奈米碳管無序或有序排列。所謂無 序排列指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無規則。所謂有序排列指 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有規則。具體地,當奈米碳管層包 括無序排列的奈米碳管時,奈米碳管相互纏繞或者各向 同性排列;當奈米碳管層包括有序排列的奈米碳管時, 奈米碳管沿一個方向或者複數個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 謂“擇優取向”指所述奈米碳管層中的大多數奈米碳管 在一個方向或幾個方向上具有較大的取向幾率;即,該 〇 奈米碳管層中的大多數奈米碳管的軸向基本沿同一方向 或幾個方向延伸。所述奈米碳管層之中的相鄰的奈米碳 管之間具有間隙,從而在奈米碳管層中形成複數個間隙 〇 [0018] 所述奈米碳管層包括至少一奈米碳管膜。當所述奈米碳 管層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膜時,該奈米碳管膜可以基本 平行無間隙共面設置或層疊設置。請參閱圖3,所述奈米 碳管膜為一由若干奈米碳管組成的自支撐結構。所述若 干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該奈米碳管膜中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9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 ,所述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奈米 碳管膜的表面。進一步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多數奈米 碳管通過凡得瓦(Van Der Waals)力首尾相連。具體 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數奈 米碳管中每一奈米碳管與在延伸方向上相鄰的奈米碳管 通過凡得瓦力首尾相連。當然,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存在 少數隨機排列的奈米碳管,這些奈米碳管不會對奈米碳 管膜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取向排列構成明顯影響。 所述奈米碳管膜不需要大面積的載體支撐,而只要相對 兩邊提供支撐力即能整體上懸空而保持自身膜狀狀態, 即將該奈米碳管膜置於(或固定於)間隔設置的兩個支 撐體上時,位於兩個支撐體之間的奈米碳管膜能夠懸空 保持自身膜狀狀態。 [0019] 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數 奈米碳管,並非絕對的直線狀,可以適當的彎曲;或者 並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可以適當的偏離延伸方 向。故,不能排除奈米碳管膜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 多數奈米碳管中並列的奈米碳管之間可能存在部分接觸 〇 [0020] 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個連續且定向排列的 奈米碳管片段。該複數個奈米碳管片段通過凡得瓦力首 尾相連。每一奈米碳管片段包括複數個相互平行的奈米 碳管,該複數個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得瓦力緊密 結合。該奈米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長度、厚度、均勻性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10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及形狀。該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 向排列。 [0021] Ο [0022]
[0023] 所述奈米碳管膜可通過從奈米碳管陣列直接拉取獲得。 可以理解,通過將複數個奈米碳管膜平行且無間隙共面 鋪設或/和層疊鋪設,可以製備不同面積與厚度的奈米碳 管層。每個奈米碳管膜的厚度可為0. 5奈米〜100微米。當 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個層疊設置的奈米碳管膜時,相鄰 的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形成一夾角α,0 ° S α $90°。 所述奈米碳管膜可通過從奈米碳管陣列直接拉取獲得。 具體地,首先於石英或晶圓或其他材質之基板上長出奈 米碳管陣列,例如使用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方法;接著,以拉伸技術將奈米碳 管逐一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出而形成。這些奈米碳管藉 由凡得瓦力而得以首尾相連,形成具一定方向性且大致 平行排列的導電細長結構。所形成的奈米碳管膜會在拉 伸的方向具最小的電阻抗,而在垂直於拉伸方向具最大 的電阻抗,因而具備電阻抗異向性。所述奈米碳管拉膜 的結構及其製備方法請參見范守善等人於2007年2月12曰 申請的,於2010年7月11公告的第13271 77號台灣公告專 利申請“奈米碳管薄膜結構及其製備方法”,申請人: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節省篇幅,僅引用此, 但上述申請所有技術揭露也應視為本發明申請技術揭露 的一部分。 所述黏膠層13為透明的。所述黏膠層13的作用為了使所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11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述奈米碳管層更好地黏附於所述絕緣基底12的表面。所 述奈米碳管層通過所述黏膠層13固定於絕緣基底12表面 ’且部分包埋於所述黏膠層13中’部分暴露於黏膠層13 外。本實施例中’所述奈米碳管層中的大多數奈米碳管 部分表面包埋於黏膠層13中,部分表面暴露於黏膠層13 外。所述黏膠層13為透明的,該黏膠層13的材料為具有 低熔點的熱塑膠或UV (Ultraviolet Rays)膠,如pvc 或PMMA等。所述黏膠層13的厚度為1奈米〜500微米;優 選地,所述黏膠層13的厚度為1微米〜2微米。本實施例中 ,所述黏膠層13的材料為UV膠,該黏膠層13的厚度約為 1. 5微来。 [0024] 所述電極16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14表面,且位於透明 導電層14的至少一侧邊《所述電極16的設置位置與採用 該觸摸屏面板1〇的觸摸屏的觸控原理與觸控點偵測方法 有關,所述電極16的個數與該觸摸屏面板1〇的面積與觸 控解析度有關,可以根據實際應用情形選擇。當觸摸屏 面板10的面積越大,解析度要求越高時,所述電極丨6的 個數越多》反之亦然。本實施例中,所述觸摸屏面板1〇 包括六個電極16,且該六個電極16間隔設置於透明導電 層14一侧。所述電極16設置於奈米碳管層表面以將部分 奈米碳管層覆蓋。所述電極16與覆蓋的奈米碳管層形成 複合結構。所述電極16的材料為金屬、導電漿料或IT〇等 其他導電材料’只要確保該電極16能導電即可。所述電 極16可以通過職導電薄膜,如金屬薄膜或氧化銦錫薄 膜製備,也可以通過絲網列印法製備。 100120141 表單編號Α0101 第12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0025] 所述導電線路18包括複數個導線,其材料可以為金屬、 導電聚料或ιτο等其他導電材料。所述導電線路18可以通 過刻钱導電薄膜’如金屬薄膜或氧化銦錫薄 可以通過絲網列印法製備。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極财 導電線路18均為導電漿料,且所述電極16和導電線路 通過絲網列印導電漿料一體形成。該導電漿料的成分包 括金屬粉、低熔點玻璃粉和黏結劑。其中,該金屬粉優 選為銀粉,該黏結劑優選為松油醇或乙基纖維素。該導 冑聚料中’金屬粉的重量比為50%〜90%,鱗點玻璃粉的 重量比為2%~ 10%,黏結劑的重量比為8%〜40%。 [0026] 進一步,所述觸摸屏面板10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線15。 所述奈米碳管線15設置於導電線路18與黏膠層13之間。 所述奈米碳管線15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其結構與上述 作為透明導電層14的奈米碳管層的結構相同。此處奈米 石反管線15即為寬度較窄,長徑比較大的奈米碳管層。所 述奈米破管線15與作為透明導電層14的奈米碳管層為一 〇 體結構,即奈米碳管線15為作為透明導電層14的奈米碳 管層的延伸部分。所述奈米碳管線15中的奈米碳管部分 包覆於黏膠層13之間,部分包覆於導電線路18中,以與 導電線路18形成複合結構。該結構使得導電線路18與絕 緣基底12的結合更加牢固。而且,由於奈米碳管優良的 導電性,使得導電線路18的導電性增強◊由於所述奈米 碳管線15與作為透明導電層14的奈米碳管層為一體結構 ’從而提高了導電線路18與透明導電層14之間的電性接 觸。請進一步參見一下關於觸摸屏面板1〇的製備方法理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13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解所述透明導電層14、電極1 6以及導電線路1 8的結構和 位置關係。 [0027]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奈米 碳管具有優異的力學特性使得奈米碳管層具有良好的韌 性及機械強度,且耐彎折,故採用奈米碳管層作為透明 導電層,可以相應的提高觸摸屏的耐用性;進而提高使 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的耐用性;第二,由於奈米碳管 層包括複數個均勻分佈的奈米碳管,故,該奈米碳管層 也具有均勻的阻值分佈,故,採用該奈米碳管層作為透 明導電層可以相應的提高觸摸屏的靈敏度及精確度;第 三,由於奈米碳管層僅設置於絕緣基底位於觸控區域的 表面,而導電線路僅設置於絕緣基底位於走線區域的表 面,即,奈米碳管層與導電線路沒有交疊的部分,故, 當觸控筆或手指觸碰到走線區域時,不會在導電線路和 奈米碳管層之間產生電容干擾信號,從而提高了觸摸屏 的準確度;第四,由於奈米碳管線與導電線路形成複合 結構,故,使得導電線路的導電性增強;第五,由於所 述奈米碳管線與作為透明導電層的奈米碳管層為一體結 構,從而提高了導電線路與透明導電層之間的電性接觸 〇 [0028] 請參閱圖4,本發明實施例進一步提供一種一次製備單個 觸摸屏面板10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0029] 步驟一,提供一絕緣基底12,該絕緣基底12的一表面設 定一觸控區域10A和一走線區域10B。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14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0030]本實施例中,所述絕緣基底12為一PET膜。 [〇〇31]步驟二,在所述絕緣基底12的所述表面形成一黏膠層13 〇 [0032] 所述形成一黏膠層1 3的方法可以為旋塗法、喷塗法、刷 塗等。本實施例中,所述黏膠層13為一厚度約為丨.5微米 的uv膠層,其通過塗敷的方法形成於PET膜整個表面,如 旋塗法、噴塗法、或刷塗法。 [0033] 步驟三,在所述黏膠層13表面形成一奈米碳管層19,並 固化所述黏膠層13,以將奈米碳管層19固定。 ^)034] ~述奈米碳管層ΰ]·以通過列印、沈積或直接鋪設等方法 形成於黏膠層13表面。本實施例中,所述奈米碳管層19 為一具有自支撑作用的奈米碳管膜,其可以直接鋪設於 整個黏膠層13表面。當奈米碳管層19形成於黏膠層13表 面後奈米碳管層19會部分浸潤到黏膠層13中,且通過黏 結力與黏膠層13結合。優選地,所述奈米碳管層19中的 〇 奈米碳管部分浸潤到黏膠層13中,部分暴露於黏膠層13 外0 [0035]所述固化黏膠層13的方法與黏膠層13材料有關,需要根 據黏膠層13的材料選擇。由於奈米碳管層19浸潤到黏膠 層13中,故,該步驟中奈米碳管層19會在黏膠層13固化 的過程中被固定。本實施例中,通過紫外光照射的方法 使UV膠固化。所述紫外光照射的時間為2秒~3〇秒。本實 施例中,所述紫外光照射的時間為4秒。 [0036] 步驟四,在所述奈米碳管層19表面形成電極16和導電線 100120141 表單編號Α0101 第15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路18。 [0037] 所述電極16和導電線路18可以通過絲網列印法、化學氣 相沈積、磁控濺射等方法製備。所述電極16形成於奈米 碳管層19位於觸控區域10A的表面,而導電線路18形成於 奈米碳管層19位於走線區域10B的表面。該步驟中,所述 電極16和導電線路18覆蓋部分奈米碳管層19,且與該部 分覆蓋的奈米碳管層19形成複合結構。由於奈米碳管層 19的奈米碳管之間具有間隙,故,電極16和導電線路18 的材料會滲透到奈米碳管層19的間隙内,並與奈米碳管 結合。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極16和導電線路18通過絲網 列印導電漿料一體形成。該導電漿料烘乾之前,會與覆 蓋的部分奈米碳管層19相互浸潤形成複合結構,並在烘 乾過程中將該部分奈米碳管層19包覆固定。 [0038] 步驟五,去除位於走線區域10B暴露的奈米碳管層19。 [0039] 所述去除位於走線區域10B暴露的的奈米碳管層19的方法 可以為鐳射刻蝕、粒子束刻蝕或電子束光刻等。所述導 電線路18可以作為去除位於走線區域10B暴露的的奈米碳 管層19時所需的對位光罩。 [0040] 本實施例中,通過電腦控制鐳射17移動路徑,以去除位 於走線區域10B暴露的奈米碳管層19,從而保留除位於觸 控區域10A的奈米碳管層19作為透明導電層14。同時,位 於走線區域10B且被導電線路18覆蓋的部分奈米碳管層19 也被保留從而形成奈米碳管線15。該奈米碳管線15與導 電線路18形成複合結構。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16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0041] 可以理解,所述絲網列印的導電線路18可作為鐳射17刻 〇 [0042] 〇 蝕時所需的對位光罩(mark)。由於走線區域10B的部分 奈米碳管層19被導電線路18覆蓋,故,該部分奈米碳管 層19被保留。此制程稱為“self alignment” ‘,可以 簡化製備工藝。如果選擇先鐳射17刻蝕,再形成導電線 路18的制程,則鐳射17刻蝕和絲網列印導電線路18各需 一個對位光罩。由於兩個不同的對位光罩所造到的公差 較大,故,增加了製備工藝的難度。進一步,先鐳射17 刻蝕,再形成導電線路18的制程中需要先使鐳射17刻蝕 後的黏膠層13平坦化,然後才能絲網列印導電線路18。 而本實施例的制程避免了使其平坦化的步驟,既可以簡 化製備工藝,又可以降低製備成本。 可以理解,通過在本實施例製備的觸摸屏面板10的表面 設置一光學透明膠層(OCA Layer)以及一蓋板(Cover Lens),從而覆蓋上述透明導電層14、電極16以及導電 線路18可以得到一觸摸屏。本發明提供的觸摸屏面板10 也可以用於電容式單點觸摸屏、電容式多點觸摸屏、電 阻式單點觸摸屏、電阻式多點觸摸屏等各種採用透明導 電層結構的觸摸屏。 [0043] 請參閱圖5,本發明實施例進一步提供一種一次製備複數 個觸摸屏面板10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0044] 步驟一,提供一絕緣基底12,該絕緣基底12的一表面包 括複數個目標區域120,且每個目標區域120設定一觸控 目標區域124和一走線目標區域122。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17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0045] [0046] [0047] [0048] 請進一步參閱圖6,所述複數個目標區域120的形肤與大 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所述觸控目標區域124為所述 絕緣基底12表面與所要製備的觸摸屏面板10的觸控區域 10A相對應的區域。所述走線目標區域122為所述絕緣基 底12表面與所要製備的觸摸屏面板1〇的走線區域ι〇Β相對 應的區域。本實施例中,所述絕緣基底12為一平面型的 結構,該絕緣基底12為柔性材料PET。本實施例將絕緣基 底12平均分成3行3列的9份大小相同的目標區域120。所 述觸控目標區域124為目標區域120的中心區域,所述走 線目標區域122環繞觸控目標區域124。所述觸控目標區 〇 域124的形狀與目標區域120的形狀相同且面積小於目標 區域120的面積,所述走線目標區域122為觸控目標區域 124以外的其他區域。 步驟二,在所述絕緣基底12的所述表面形成一黏膠層13 〇 所述黏膠層13為透明的。所述形成一黏膠層13的方法可 以為旋塗法、喷塗法、刷塗等。本實施例中,所述黏膠 y 層13為一厚度約為1. 5微米的UV膠層,其通過塗敷的方法 形成於PET膜一表面。 步驟三,在所述黏膠層13的一表面形成一奈米碳管層IQ ’並固化所述黏膠層13,以將的奈米碳管層19固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奈米碳管層19為一具有自支撐作用的 奈米碳管膜,其可以直接鋪設於整個黏膠層13表面。可 以理解,由於通過大板制程,一次製備複數個觸摸屏面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18頁/共35頁 1002034077-0 [0049] 201250800 板,故,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出的單個奈米碳管膜的寬 度可能小於黏膠層13的寬度。故,也可以將複數個奈米 碳管膜平行無間隙設置以拼成一個面積較大的奈米碳管 層19。優選地,使相鄰兩個奈米碳管膜的拼接線與相鄰 兩行或兩列泪標區域12 0的中間切割線重合。 [0050] 當奈米碳管層19形成於黏膠層13表面後奈米碳管層19會 部分浸潤到黏膠層13中,且通過黏結力與黏膠層13結合 。優選地,所述奈米碳管層19中的奈米碳管部分浸潤到 ^ 黏膠層13中,部分暴露於黏膠層13外。 Ο [0051] 所述固化黏膠層13的方法與黏膠層13材料有關,需要根 據黏膠層13的材料選擇。由於奈米碳管層19浸潤到黏膠 層13中,故,該步驟中奈米碳管層19會在黏膠層13固化 的過程中被固定。本實施例中,通過紫外光照射的方法 使UV膠固化。所述紫外光照射的時間為4秒。 [0052] 步驟四,在每個目標區域120内的奈米碳管層19表面形成 電極16和導電線路18。 ❹ [0053] 所述電極16和導電線路18可以通過絲網列印法、化學氣 相沈積、磁控濺射等方法製備。請參閱圖8,所述電極16 形成於奈米碳管層19位於觸控目標區域124的表面,而導 電線路18形成於奈米碳管層19位於走線目標區域122的表 面。 [0054] 該步驟中,所述電極16和導電線路18覆蓋部分奈米碳管 層19,且與該部分覆蓋的奈米碳管層19形成複合結構。 由於奈米碳管層19的奈米碳管之間具有間隙,故,電極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19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16和導電線路18的材料會滲透到奈米碳管層19的間隙内 ,並與奈米碳管結合。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極16和導電 線路18通過絲網列印導電漿料一體形成。該導電漿料烘 -乾之前,會與覆蓋的部分奈米碳管層19相互浸潤形成複 合結構。 [0055] 步驟五,去除位於走線目標區域122暴露的奈米碳管層19 〇 [0056] 本實施例中,通過電腦控制鐳射17移動路徑,以去除位 於走線目標區域122暴露的奈米碳管層19,從而保留除位 於觸控目標區域124的奈米碳管層19作為透明導電層14。 同時,位於走線目標區域122且被導電線路18覆蓋的部分 奈米碳管層19也被保留形成奈米碳管線15。該奈米碳管 線15與導電線路18形成複合結構。 [0057] 步驟六,切割得到複數個觸摸屏面板10。 [0058] 所述切割得到複數個觸摸屏面板10的步驟可以通過鐳射 切割、機械切割等方法實現。本實施例中,通過機械切 割將絕緣基底12的每個目標區域120分離,從而得到複數 個觸摸屏面板1 0。具體地,先沿兩行或兩列目標區域12 0 的中間切割線垂直於絕緣基底12厚度方向切割所述絕緣 基底12,再沿兩個相鄰的目標區域120中間的切割線垂直 於絕緣基底12厚度方向切割所述絕緣基底12,如此可以 得到複數個觸摸屏面板10。
[0059] 可以理解,所述切割得到複數個觸摸屏面板10的步驟前 還可以在絕緣基底1 2的表面設置一光學透明膠層(OCA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20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及一蓋板(Sr Η,以覆蓋所有透明 4、電極16以及導電線路i8、然後,通過切割可 以#到複數個觸摸屏。 [0060] 可以理解, 式早點觸摸 、電阻式多 屏。 本發明提供的觸摸屏面板10可以適用於電容 屏、電谷式多點觸摸屏、電阻式單點觸摸屏 點觸摸屏等各種採料明導電層結構的觸摸 [0061] Ο ο [0062] ^㈣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具有以下優點:第-,由於 層比ITG層的製備卫藝簡單,從而降低了製備成 自於先在奈米碳管層表面形成電極和導電線 路’再去除位於走、魏域暴露的奈祕管層,故,電極 寿導電線路覆蓋的部分奈米碳管層被保留,並與電極和 導電線路形成複合結構。第三,制鐳射職去除位於 走線區域暴露的奈米碳管層,導電線路可作為鐳射祕 時所需的對位光罩’從而簡化了製備工藝。第四,通過 大板制程,一次製備複數個觸摸屏面板,簡化了工藝流 程’提高了製備效率,降低了製備成本。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料利之要件,遂依法提 出專利申凊。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 技藝之人士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效修飾或變化, 皆應涵蓋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本Μ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面板的俯視圖。 100120141 表單編號Α0101 第21頁/共35頁 1002034077-0 [0063] 201250800 [0064] [0065] [0066] [0067] [0068] [0069] [0070] [0071] [0072] [0073] [0074] [0075] [0076] [0077] [0078] [0079] [0080] 100120141 圖2為圖1的觸摸屏面板沿線I I - 11的剖面圖。 圖3為圖1的觸摸屏面板中的透明導電層的掃描電鏡照片 〇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製備單個觸摸屏面板的工藝流 程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製備複數個觸摸屏面板的工藝 流程圖。 圖6為圖5的工藝流程圖的步驟一的俯視圖。 圖7為圖5的工藝流程圖的步驟三的俯視圖。 圖8為圖5的工藝流程圖的步驟四的俯視圖。 圖9為圖5的工藝流程圖的步驟六的俯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觸摸屏面板:10
觸控區域:10A
走線區域:10B 絕緣基底:12 目標區域:120 走線目標區域:122 觸控目標區域:124 黏膠層:13 透明導電層:14 表單編號A0101 第22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0081] 奈米碳管線:15 電極:16 鐳射:17 導電線路:18 奈米碳管層:19 [0082] [0083] [0084] [0085] 〇 〇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23頁/共35頁 1002034077-0

Claims (1)

  1. 20125080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觸摸屏面板,該觸摸屏面板定義有兩個區域:一觸控 區域與一走線區域,該觸摸屏面板包括: , 一絕緣基底,具有一表面; 一黏膠層,該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絕緣基底的所述表面; 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一奈米碳管層且通過所 述黏膠層固定於絕緣基底的表面; 至少一電極,該至少一電極與所述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 及 一導電線路,該導電線路與所述至少一電極電連接; 其改良在於,所述透明導電層僅設置於觸控區域,所述導 電線路僅設置於黏膠層位於走線區域的表面,該觸摸屏面 板進一步包括一設置於導電線路與黏膠層之間奈米碳管線 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面板,其中,所述奈 米碳管線與奈米碳管層為一體結構;奈米碳管線為奈米碳 管層的延伸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面板,其中,所述奈 米碳管線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沿一固定方向擇優取向延伸 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摸屏面板,其中,所述奈 米碳管線中的奈米碳管部分包覆於黏膠層之間,部分包覆 於導電線路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摸屏面板,其中,所述奈 米碳管線與導電線路形成複合結構。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24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面板,其中,所述奈 米碳管層由若干奈米碳管組成,且該若干奈米碳管沿一固 定方向擇優取向延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摸屏面板,其中,所述奈 米碳管層中的大多數奈米碳管部分表面包埋於黏膠層中, 部分表面暴露於黏膠層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面板,其中,所述至 少一電極設置於奈米碳管層表面以將部分奈米碳管層覆蓋 ,且該至少一電極與覆蓋的奈米碳管層形成複合結構。 ^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面板,其中,所述至 少一電極和導電線路的材料為金屬、導電漿料或ΙΤ0。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面板,其中,所述黏 膠層的材料為熱塑膠或UV膠。 11 . 一種觸摸屏面板,該觸摸屏面板定義有兩個區域:一觸控 區域與一走線區域,該觸摸屏面板包括: 一絕緣基底,具有一表面; 一黏膠層,該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絕緣基底的所述表面; ^ 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一奈米碳管層且通過所 述黏膠層固定於絕緣基底的表面; 至少一電極,該至少一電極與所述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 及 一導電線路,該導電線路與所述至少一電極電連接; 其改良在於,該觸摸屏面板進一步包括一奈米碳管線與導 電線路形成複合結構,且該奈米碳管線為奈米碳管層的延 伸部分。 12 一種觸摸屏面板,該觸摸屏面板定義有兩個區域:一觸控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25頁/共35頁 1002034077-0 201250800 區域與一走線區域,該觸摸屏面板包括: 一絕緣基底,具有一表面; 一黏膠層,該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絕緣基底的所述表面; 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一奈米碳管層且通過所 述黏膠層固定於絕緣基底的表面; 至少一電極,該至少一電極與所述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 及 一導電線路,該導電線路與所述至少一電極電連接; 其改良在於,所述導電線路為奈米碳管複合結構,且該奈 米碳管複合結構中的奈米碳管部分包覆於黏膠層之間,部 分包覆於導電線路中。 100120141 表單編號A0101 第26頁/共35頁 1002034077-0
TW100120141A 2011-06-09 2011-06-09 Touch panel TW201250800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0141A TW201250800A (en) 2011-06-09 2011-06-09 Touch panel
US13/339,643 US20120313885A1 (en) 2011-06-09 2011-12-29 Touch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0141A TW201250800A (en) 2011-06-09 2011-06-09 Touch pane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50800A true TW201250800A (en) 2012-12-16

Family

ID=47292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0141A TW201250800A (en) 2011-06-09 2011-06-09 Touch panel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13885A1 (zh)
TW (1) TW2012508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2437B (zh) * 2013-09-02 2015-10-01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觸摸屏的製備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7355B2 (en) * 2013-09-04 2016-10-25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KR101929281B1 (ko) * 2016-05-19 2019-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21362B2 (en) * 2001-02-01 2008-01-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panel with integral wiring traces
US20070103446A1 (en) * 2005-11-04 2007-05-10 Trendon Touch Technology Corp. Wiring of touch panel
US8237677B2 (en) * 2008-07-04 2012-08-07 Tsinghua Universit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US8390580B2 (en) * 2008-07-09 2013-03-05 Tsinghua University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touch panel and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CN101943967B (zh) * 2009-07-08 2012-08-1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定位方法
CN101963855B (zh) * 2009-07-24 2012-11-2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触摸屏的多点触摸辨识方法
CN101852935A (zh) * 2010-06-02 2010-10-06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
KR20120035490A (ko) * 2010-10-05 2012-04-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지털 저항막방식 터치패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2437B (zh) * 2013-09-02 2015-10-01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觸摸屏的製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13885A1 (en)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2555B (zh) 觸摸屏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TWI485608B (zh) 觸控屏
TWI453634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482076B (zh) 電阻式觸控屏
TWI442276B (zh) 觸摸屏
TW201005612A (en) Portable computer
TW201250558A (en) Touch screen
TW201421333A (zh) 電容式觸控屏
TW201250967A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screen
CN102819341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TWI428667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448939B (zh) 觸摸屏面板
TWI425562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447978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CN102645989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2819337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2819336A (zh) 触摸屏面板
TW201250800A (en) Touch panel
TWI483271B (zh) 觸控面板
TW201515989A (zh) 觸摸屏的製備方法
TWI502437B (zh) 觸摸屏的製備方法
TWI511015B (zh) 觸摸屏的製備方法
TWI506751B (zh) 觸控面板
TWI447481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US20150060251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