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2892A - A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slurry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slur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2892A
TW201242892A TW100115293A TW100115293A TW201242892A TW 201242892 A TW201242892 A TW 201242892A TW 100115293 A TW100115293 A TW 100115293A TW 100115293 A TW100115293 A TW 100115293A TW 201242892 A TW201242892 A TW 2012428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anotube
carbon
preparing
substrate
nanotub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5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8103B (zh
Inventor
Qi Cai
Peng Liu
Duan-Liang Zhou
Shou-Shan Fan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2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2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8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81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0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 H01J9/02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 H01J9/025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of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BNANOSTRUCTURES FORMED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 B82B3/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or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 B82B3/0009Forming specific nano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4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carbon-silicon compounds, carbon or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4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carbon-silicon compounds, carbon or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 H01J2201/30453Carbon types
    • H01J2201/30469Carbon nanotubes (C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77/00Nanotechnology
    • Y10S977/70Nanostructure
    • Y10S977/734Fullerenes, i.e. graphene-based structures, such as nanohorns, nanococoons, nanoscrolls or fullerene-like structures, e.g. WS2 or MoS2 chalcogenide nanotubes, planar C3N4, etc.
    • Y10S977/742Carbon nanotubes, C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124289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尤其涉及一 種場發射奈米碳管漿料之製備方法。 【先前技術】 [0002] 場發射體為場發射器件之重要元件,如何將場發射體組 裝到場發射器件中,一直為場發射顯示器件面臨之關鍵 性問題。 [0003] 對於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 )場發射顯示 器,目前主流的裝配方法為直接生長CNT或塗覆CNT漿料 的方法,其中塗覆的方法包括絲網印刷法、旋塗法或喷 墨法等。先前技術中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包括:生 長奈米碳管;對奈米碳管進行處理得到奈米碳管原料; 然後將奈米碳管原料在有機溶劑中超聲波分散並加入其 他填料;及去除有機溶劑。 [0004] 然,由於先前技術中得到的奈米碳管原料中的奈米碳管 長度分佈不均勻,從而影響了奈米碳管漿料之場發射性 能。如何獲得長度均勻之奈米碳管為提高奈米碳管漿料 構成的場發射體性能的關鍵問題之一。 【發明内容】 [0005] 综上所述,提供一種奈米碳管長度分佈均勻的奈米碳管 漿料的製備方法實為必要。 [0006] 一種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 至少一奈米碳管膜,所述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奈米$炭管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4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0007] Ο
[0008] 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提供一基板,將所述至少一 奈米碳管膜設置於基板表面,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奈米碳 管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所述基板的表面;沿所述奈米 碳管的延伸方向每間隔一段距離,利用鐳射沿垂直於所 述奈米碳管延伸方向的方向切割所述至少一奈米碳管膜 ,形成奈米碳管長度基本一致的奈米碳管原料;將所述 奈米碳管原料與無機黏結劑及有機載體在有機溶劑中混 合形成一混合物;及去除所述有機溶劑。 一種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 一連續的奈米碳管膜,該奈米碳管膜設置於一基板表面 ,所述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奈米碳管,該複數奈米碳管 基本平行於所述基板表面且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 利用鐳射切割所述奈米碳管膜,將連續的奈米碳管膜切 斷成複數寬度相同的奈米碳管帶,鐳射切割的方向垂直 於所述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將複數奈米碳管帶從所述 基板表面剝離獲得奈米碳管原料;將所述奈米碳管原料 與無機黏結劑及有機載體在有機溶劑中混合形成一混合 物;及去除所述有機溶劑。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提供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 法,具有以下優點:首先,由於所述奈米碳管漿料中奈 米碳管原料為通過鐳射切割的方式製備,由於鐳射穩定 性高,可確保所述奈米碳管原料中奈米碳管的長度基本 一致,從而用於場發射時可以獲得均勻的場發射電流; 其次,本發明將一奈米碳管膜鋪設於基底上,奈米碳管 膜能較好地附著於基底表面,方法簡單可控,並且在後 100115293 表單編號Α0101 第5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續鐳射切割時,能夠較容易精確控制切割形成的奈米碳 管具有相同的長度。 【實施方式】 [0009]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 漿料的製備方法。 [0010] 請參閱圖1至圖3,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奈米碳管漿料 之製備方法,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11] S10,提供一基板100 ; [0012] S11,提供至少一奈米碳管膜102,將所述至少一奈米碳 管膜102設置於基板100表面; [0013] S12,利用鐳射切割所述至少一奈米碳管膜102,形成奈 米碳管長度一致的奈米碳管原料; [0014] S13,將所述奈米碳管原料、無機黏結劑及有機載體在有 機溶劑中混合形成一混合物; [0015] S14,去除所述有機溶劑。 [0016] 在步驟S10中,所述基板100的可為石墨、玻璃、陶瓷、 石英或二氧化矽等,可以理解,所述基板100的材料不限 於以上所舉,只要所述基板100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機械強 度,形成一平整的表面即可,優選的,所述基板100為耐 高溫、且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材料。所述基板1 0 0的表面 可利用物理拋光或化學拋光的方法進行拋光,形成一光 滑平整的平面。本實施例中,所述基板100的材料為石英 ,所述光滑的表面可使奈米碳管膜10 2平整的設置於所述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6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基板100之表面,並與所述基板100緊密接觸,減少氣泡 的產生。 [0017] Ο
如圖2所示,在步驟S11中,所述奈米碳管膜102為由若干 奈米碳管組成的自支撐結構。所述“自支撐”為奈米碳 管膜102不需要大面積的載體支撐,而只要相對兩邊提供 支撐力即能整體上懸空而保持自身膜狀狀態,即將該奈 米碳管膜102置於(或固定於)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的兩個 支撐體上時,位於二支撐體之間的奈米碳管膜102能夠懸 空保持自身膜狀狀態。所述自支撐主要通過奈米碳管膜 102中存在連續的通過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首尾相連延伸的奈米碳管而實現。所述若干奈米 破管的軸向為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所述擇優取向 係指在奈米碳管膜1 02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 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 伸方向基本平行於奈米碳管膜102之表面。進一步地,所 述奈米碳管膜102中複數奈米碳管為通過凡得瓦力首尾相 連。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102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 的大多數奈米碳管中每一奈米碳管與在延伸方向上相鄰 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得瓦力首尾相連。所述奈米碳管膜102 中存在少數隨機排列的奈米碳管,這些奈米碳管不會對 奈米碳管膜102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取向延伸構成明 顯影響。該奈米碳管膜102可為複數奈米碳管組成的純結 構,所述“純結構”係指該奈米碳管膜102中奈米碳管未 經過任何化學修飾或功能化處理。 [0018] 所述奈米碳管為單壁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及多壁奈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7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米碳管中的一種或複數種。所述單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 0. 5奈米〜50奈米,所述雙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 0奈米 ~50奈米,所述多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5奈米〜50奈米 。所述奈米碳管的長度為200微米〜300微米。 [0019] 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102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複 數奈米碳管,並非絕對的直線狀,可以適當的彎曲;或 者並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延伸,可以適當的偏離延伸 方向。因此,不能排除奈米碳管膜102的基本朝同一方向 延伸之複數奈米碳管中並列的奈米碳管之間可能存在部 份接觸。進一步地,所述奈米碳管膜102包括複數首尾相 連且定向延伸的奈米碳管片段,奈米碳管片段兩端通過 凡得瓦力相互連接。該奈米碳管片段包括複數相互平行 .排列之奈米碳管。該奈米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長度、厚 度、均勻性及形狀。所述奈米碳管膜102及其製備方法具 體請參見申請人於2007年2月12日申請的,於2010年7月 11曰公告的第13271 77號台灣專利“奈米碳管膜結構及 其製備方法”。為節省篇幅,僅引用於此,但上述申請 所有技術揭露也應視為本發明申請技術揭露的一部份。 [0020] 由於所述奈米碳管膜102為自支撐結構,所述奈米碳管膜 102可直接鋪設在所述基板10 0表面並與所述基板10 0接 觸設置,所述奈米碳管膜102通過凡得瓦力固定附著於基 板10 0表面。所述奈米碳管膜102包括複數奈米碳管,該 複數奈米碳管沿著基本平行於基板100表面的方向延伸。 [0021] 進一步之,可將複數層奈米碳管膜102層疊鋪設於基板 100表面,所述複數層奈米碳管膜102彼此平行設置,相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8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鄰二奈米碳管膜102之間通過凡得瓦力緊密結合。所述複 數層奈米碳管膜102彼此平行係指,相鄰二奈米碳管膜 102中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奈米碳管膜102 層疊的層數不限,本實施例中,所述奈米碳管膜102之層 數為1 000層。 [0022] 進一步之,在將所述奈米碳管膜102鋪設在所述基板100 表面後,可進一步用有機溶劑處理所述奈米碳管膜102 ’ Ο 利用有機溶劑揮發過程中產生的表面張力,可使奈米碳 管膜102中之奈米碳管與基板1〇〇緊密接觸,減少鋪設過 程中產生的氣泡,並增加附著穩定性。該有機溶劑可選 用乙醇、甲醇、丙酮、二氣乙烷及氣仿中一種或者幾種 的混合。本實施例中的有機溶劑採用乙醇。該使用有機 溶劑處理的步驟可通過試管將有機溶劑滴落在奈米碳管 膜102表面浸潤整個奈米碳管膜102或將整個奈米碳管膜 102浸入盛有有機溶劑的容器中浸潤》 [0023] Ο 請參閱圖3,在步驟S12中,所述鐳射切割可利用一鐳射 裝置110發射一脈衝録射,該.錯射的功率不限,可為1瓦 至100瓦。該鐳射具有較好的定向性,因此在奈米碳管膜 102表面可形成一光斑。該鐳射在奈米碳管膜102表面具 1 2 有的功率密度可大於0. 053x10 瓦特/平方米。本實施例 中,該鐳射裝置110為一二氧化碳鐳射器,該鐳射器的額 定功率為12瓦特。可以理解’該鐳射裝置110也可以選擇 為能夠發射連續鐳射的鐳射器。 所述鐳射形成的光斑基本為圓形’直徑為1微米~5毫米。 句·以理解,該光斑可為將鐳射聚焦後形成或由鐳射直接 100115293 表單編號Α0101 第9頁/共32頁 1002025589-0 [0024] 201242892 照射在奈刪膜1〇2表面形成。優選的,聚焦、形成的光 斑具有較小的直徑,如5«。所輪小直徑的光斑可以 在奈米碳管膜⑽表面形成較細的切痕,從而減少被燒触 掉之奈米碳管。 [0025] [0026] 所述鐳射沿基本垂直於所述基板m的方向掃描切割所述 奈米碳管膜1G2 ’並且所述鐳射的切割方向垂直於太米碳 管膜U2中所述奈米碳管的擇優取向延伸的方向。㈣所 述奈米碳管膜102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為χ :則所述鐳射相對於所述X方向垂直移動照射所述奈米碳 管膜102。該鐳射與奈米碳管義2相對運動時可以採 用下列方式進行,例如保持該錯射光束固定不動,通過 移動該奈米碳管膜102實現;或者,固定該奈米碳管膜 1〇2不動,通過移動該鐳射實現。該鐳射裝置可整體相對 於該奈来碳管膜102平移,或者僅通過改變㈣裝置出光 部的出光角度’實現發射的鐳射形成的光斑在該奈米碳 管膜102產生位置變化。 所述切割次數可為Η0次,所述切割速度可為5毫米/秒 〜200毫米/秒,優選之,所述切割速度為ι〇毫米/秒^ 毫米/秒。所述鐳射功率、切割速度及切割次數可根據實 際需要進行組合,以使所述切割位置之奈米碳管膜ι〇2能 夠完全切斷。所述_次數係指所述錯射沿同一切割路 徑對所述奈米碳管賴2進輯描_的讀;所述切割 速度係指所述鐳射沿垂直於所述奈米碳管額奈米碳 管的擇優取向方向上相對於奈米碳管⑽2的移動速度。 所述鐳射器之功率越大’切割速度越慢,聽奈米碳管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10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膜102完全切斷需要的切割次數越少,反之就越多。本實 施例中,所述鐳射可為二氧化碳鐳射器,所述鐳射功率 為1 2 W,切割次數為3次,切割速度為5 0毫米/秒。進一步 的’所述鐳射的參數可根據基板100的材料及實際需要進 行選擇,只要保證所述鐳射能夠將所述奈米碳管膜1〇2完 全切斷’並同時可減少對基板1〇〇之燒蝕即可。 [0027] Ο ο 請參閱圖3至圖5 ’沿所述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每間隔一 段距離,利用鐳射沿垂直於所述奈米碳管延伸方向之方 向切割所述至少一奈米碳管膜《具體地,在鐳射切割之 過程中,所述鐳射沿垂直於X之方向掃描所述奈米碳管膜 102,每掃描一次,所述掃描位置處的部份奈米碳管被燒 蝕掉,然後經過複數次燒蝕,將所述奈米碳管膜1〇2在此 處切斷,形成一掃描行112 ;然後沿χ方向間隔一定距離 ’再以同樣的方式掃描所述奈米碳管膜1〇2,該距離依據 所需奈米碳管之長度而定;以此類推,在所述奈米碳管 膜102表面形成複數掃描行112,所述複數掃描行112之 間的間距基本相同’從而使得相鄰兩掃描行丨丨2之間的奈 米碳管具有基本相同之長度,形成奈米碳管原料。所述 掃描行112之間的間距可為5微米〜30微米,優選的,所述 掃描行112之間的間距為10微米〜2〇微米。 [0028] 進一步的’在所述鐳射切割的過程中,所述鐳射器沿X方 向間隔移動一定距離後繼續切割所述奈米碳管膜1〇2,形 成複數掃描行112,從而將連續的奈米碳管膜1〇2切斷成 複數寬度相同的奈米碳管帶1021,且每一奈米碳管帶 1021的長度與掃描行112之間的間距基本相同。所述每一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11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奈米碳管帶1021包括複數長度基本相同的奈米碳管,並 且所述複數奈米碳管彼此基本平行排列。所述長度基本 相同係指所述奈米碳管帶1021中奈米碳管之間長度的差 值小於5微米,優選的,所述奈米碳管之間長度之差值小 於2微米。所述複數奈米碳管彼此基本平行係指所述奈米 碳管帶1021中的複數奈米碳管並非絕對平行,可以適當 偏離,或者存在少量隨機排列之奈米碳管,然這些奈米 碳管不會對奈米碳管帶1021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平 行構成明顯影響。 [0029] 如圖6及圖7所示,根據掃描行11 2之間的間距不同,所述 奈米碳管之長度可為5微米〜30微米,優選的,所述奈米 碳管之長度為10微米~20微米。所述奈米碳管原料中奈米 碳管的長度基本一致,所述奈米碳管之間長度的差值小 於5微米,優選的,所述奈米碳管之間的長度差值小於2 微米。經過鐳射切割後的奈米碳管原料中,所述奈米碳 管原料呈一定程度之聚集狀態。這係因為所述奈米碳管 膜102經過複數層壓制,使得複數層奈米碳管膜102中的 奈米碳管通過凡得瓦力吸附在一起。本實施例中,所述 奈米碳管長度為12微米,長度之差值小於2微米。 [0030] 在步驟S13中,可直接將所述奈米碳管原料、無機黏結劑 及有機載體在一含有有機溶劑的容器中混合形成一混合 物,進一步的,可在所述混合物中加入一填料。其中, 所述奈米碳管的質量百分比為2 %〜5 %,無機黏結劑的質量 百分比為2%〜5%,所述填料的質量百分比為3%〜6%,有機 載體的質量百分比為84%~93%。優選地,所述奈米碳管的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12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質量百分比為2. 5%〜3%,無機黏結劑的質量百分比為 2. 5%~4%,填料的質量百分比為3%〜5%,有機載體的質量 百分比為88%~92%。本實施例中,所述奈米碳管原料的質 量百分比為2. 5 %,所述無機黏結劑的質量百分比為3. 5 % ,所述填料的質量百分比為5%,所述有機載體的質量百 分比為89%。 [0031] 進一步的,所述奈米碳管原料、無機黏結劑及有機載體 可通過以下步驟混合: [0032] S131,將所述奈米碳管原料從基板100上剝離; [0033] S132,提供一有機溶劑,將所述奈米碳管原料在有機溶 劑中分散形成第一混合液; [0034] S133,提供一無機黏結劑,將所述無機黏結劑與有機溶 劑混合形成第二混合液; [0035] S1 34,提供一有機載體,將所述第一混合液、第二混合 液及有機載體混合形成一混合物。 [0036] 在步驟S131中,所述剝離方法可利用超聲波振盪的方式 使得奈米碳管原料從基板100上脫離,也可利用一刀片、 玻璃片或聚四氟乙烯等硬性材料將奈米碳管原料從基板 100上刮下來。優選的,所述硬性材料為聚四氟乙烯,由 於聚四氟乙烯的性質穩定、高潤滑性,因此可減少奈米 碳管原料附著在聚四氟乙烯表面造成材料損失,並減少 其對奈米碳管原料產生污染。本實施例中,所述剝離方 法為利用一玻璃片將奈米碳管原料從基板100上刮下來。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13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0037] 在步驟S1 3 2中,所述有機溶劑可為無水乙醇,所述奈米 碳管原料可利用超聲波等攪拌使其在有機溶劑中均勻分 散。 [0038] 在步驟S133中,所述無機黏結劑可為玻璃粉。所述玻璃 粉可為常規玻璃粉、低溫玻璃粉等。進一步的,可在所 述第二混合液中加入一填料,如半導體顆粒、導電顆粒 等。所述半導體顆粒可為二氧化矽(Si〇2)、二氧化錫 (Sn〇2)等,所述導電顆粒的材料可以為金屬單質、金 屬合金、導電複合材料等,所述金屬單質可為銀(Ag) 顆粒、銅(Cu)、鋁(A1)或金(Au)顆粒等,所述金 屬合金可為銅錫合金等,所述導電複合材料可為ITO玻璃 等。可以理解,所述半導體顆粒材料及導電顆粒的材料 不限於以上所舉。所述導電顆粒可以提高所述奈米碳管 漿料的導電性及導熱性,從而在應用於場發射中發射電 子時,可以降低其溫度、功耗及工作電流。 [0039] 本實施例中,所述無機黏結劑為無鉛低溫玻璃粉。所述 無鉛低溫玻璃粉的熔點為350°C~600°C,其直徑約為2微 米〜10微米;所述填料為銀顆粒,所述銀顆粒的直徑可為 100奈米〜200奈米。所述無鉛玻璃粉的作用為將所述奈米 碳管原料與電極緊密接觸,形成良好的電接觸,並且由 於無鉛玻璃粉不含有Pb,可以降低後續的燒結過程中, 奈米碳管被氧化的風險。而所述銀顆粒可以提高奈米碳 管漿料與電極之間的電接觸性能,提高導電率,從而降 低發射體溫度、功耗及工作電流。 [0040] 在步驟S134中,所述有機載體可以通過加熱去除。所述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14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有機載體包括稀釋劑,穩定劑及增塑劑。其中,所述稀 釋劑為奈米碳管漿料提供必要的流動性,同時要求對穩 定劑具有較好的溶解性。所述稀釋劑為松油醇。所述穩 定劑通常具有極性較強的基團,可及增塑劑形成為網狀 或鏈狀結構,用以提高有機載體的黏度及塑性。所述穩 定劑為高分子聚合物,例如:乙基纖維素。所述增塑劑 一般為分子鏈上具有強極性基團的溶劑,其作用為及穩 定劑形成多維網狀結構。所述增塑劑為鄰苯二曱酸二丁 酯或癸二酸二丁酯等。優選地,所述增塑劑為癸二酸二 Ο 丁酯。所述癸二酸二丁酯的沸點為344°C,熱揮發特性好 ,且癸二酸二丁酯分子鏈上具有強極性的酯基,可以與 乙基纖維素形成多維網狀結構。由於癸二酸二丁酯的分 子鏈上不含苯環,癸二酸二丁酯為一種綠色環保的增塑 劑。所述癸二酸二丁酯價格低廉,符合絲網印刷之大規 模低成本生產要求。進一步,所述有機載體還可以包括 少量的表面活性劑,如司班。 ^ [0041] 本實施例中,所述有機載體為感光型有機載體,可包括 活性稀釋劑、低聚物及光引發劑。所述活性稀釋劑、低 聚物及光引發劑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優選的,所 述活性稀釋劑及低聚物具有較低的固化率及較好的熱揮 發特性。所述活性稀釋劑、低聚物及光引發劑的比例可 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本實施例中,所述活性稀釋劑為甲 基丙烯酸異冰片酯(ΙΒ0Α),其低固化收縮率為8. 2%, 有利於提高附著力;所述低聚物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 ),其低固化收縮率為3%~5% ;所述光引發劑為二苯曱酮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15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與卜羥基-環乙基苯曱酮(184 )的混合物。其中,所述 活性稀釋劑的質量百分比為35%,所述低聚物的質量百分 比為6 0 %,所述光引發劑的質量百分比為5 %。 [0042] 將所述第一混合液、第二混合液及所述有機載體混合, 形成均勻分散混合液。所述混合可利用超聲波振盪或三 輥碾壓機使所述第一混合液、第二混合液及所述有機載 體均勻混合。 [0043] 在步驟S1 4中,所述有機溶劑可以利用一加熱裝置對所述 混合液進行加熱去除所述有機溶劑。在有機溶劑的蒸發 過程中,所述混合液逐漸沈積並凝結,形成奈米碳管漿 料。可以理解,無機黏結劑的含量過高會導致奈米碳管 漿料的黏度過大,流動性差,使後續應用過程中形成的 圖案邊緣不整齊。而無機黏結劑的含量過低會導致奈米 碳管漿料的可塑性較差,不但奈米碳管漿料不易成型且 導致形成的圖案中存在大量孔洞,印刷效果差。通過選 擇奈米碳管漿料中各組分的的比例,可以確保奈米碳管 漿料具有適合的黏度及可塑性,以滿足後續用於場發射 的要求。 [0044] 如圖8所示,圖8為先前技術中奈米碳管漿料的SEM照片, 先前技術提供的奈米碳管漿料中,奈米碳管的長度較長 ,從而部份奈米碳管倒伏於奈米碳管漿料中,而塗層表 面露頭的奈米碳管較少,並且奈米碳管之間存在較強的 電場屏蔽效應;如圖9及圖10所示,本發明提供的奈米碳 管漿料的製備方法製備的奈米碳管漿料中,塗層表面露 頭的奈米碳管相對較多,而奈米碳管之間的電場屏蔽效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16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應相對較弱,從而在相同的宏觀電場下,本發明提供的 奈米碟管漿料可以獲得更高的場發射電流密度。 [0045] Ο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提供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 法,具有以下優點:第一,由於製備所述奈米碳管漿料 的奈米碳管原料為通過鐳射切割的方式形成,由於鐳射 光束光斑小且穩定性高,可確保所述奈米碳管原料中奈 米碳管的長度基本一致,用於場發射時可以獲得均勻的 場發射電流;第二,由於採用先鋪設奈米碳管膜於一基 底,奈米碳管膜能較好地附著於基底表面,方法簡單可 控,並且在後續鐳射切割時能夠較容易精確控制切割形 成的奈米碳管的長度;第三,用鐳射切割時,鐳射僅起 到切斷奈米碳管膜的作用,鐳射處理的時間短、效率高 ,有利於實現大規模量產;第四,由於製備的奈米碳管 漿料中奈米碳管的長度較短,因此用於場發射塗層時, 從圖層中露頭的奈米碳管的數量較多,可以獲得較高的 場發射電流密度;第五,由於所述奈米碳管被截短且具 有相同的長度,因此單位面積内奈米碳管的數量較少, 相鄰的奈米碳管之間的電場屏蔽效應較弱,在相同的宏 觀電場下,截短後的奈米碳管漿料應用於場發射時可以 獲得更高的場發射電流密度;第六,同時將複數層奈米 碳管膜層疊設置而後切割的方式形成奈米碳管原料,製 備效率較高。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 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 100115293 表單編號Α0101 第17頁/共32頁 1002025589-0 [0046] 201242892 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 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0047]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的工 藝流程圖。 [0048]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中採 用的奈米碳管膜的電子掃描電鏡照片。 [0049]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中採 用的奈米碳管原料的製備流程圖。 [0050]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中經 鐳射切割一次後的奈米碳管膜的電子掃描電鏡照片。 [0051] 圖5為圖4的局部放大的電子掃描電鏡照片。 [0052]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採用 的奈米碳管原料的電子掃描電鏡照片。 [0053] 圖7為圖6中局部放大的電子掃描電鏡照片。 [0054] 圖8為先前技術中奈米碳管漿料的電子掃描電鏡照片。 [0055] 圖9為採用圖1所述製備方法製備的奈米碳管漿料的電子 掃描電鏡照片。 [0056] 圖1 0為採用圖1所述製備方法製備的奈米碳管漿料與先前 技術製備的奈米碳管漿料的場發射特性對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57] 基板:100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18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0058] 奈米碳管膜:102 [0059] 鐳射裝置:110 [0060] 掃描行:112 [0061] 奈米碳管帶:1021 ❹ 1002025589-0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19頁/共32頁

Claims (1)

  1. 201242892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至少-奈米碳管膜,所述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奈米碳 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 提供-基板’將所述至少一奈米碳管膜設置於基板表面, 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所述基 板的表面; 沿所述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每間隔一段距離,利用錯射沿 垂直於所述奈米碳管延伸方向的方向切割所述至少一奈米 碳管膜,形成奈米碳管長度基本一致的奈米碳管原料; 將所述奈米碳管原料與無機黏結劑及有機載體在有機溶劑 中混合形成一混合物;及 去除所述有機溶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礙管聚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原料中奈米碳管的長度為5微米〜30 微米。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浆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原料中奈米碳管的長度為1〇微米〜2〇 微米。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聚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奈米礙官原料中奈米礙管之間長度的差值小於 5微米。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聚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基板的材料為石墨、玻璃、陶瓷、石英或二氧 化石夕。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20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至少一奈米碳管膜的個數為複數時,該複數奈 米石反管膜層疊設置於基板的表面,複數奈米碳管膜中奈米 碳管均朝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 7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弗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镭射的入射方向基本垂直於所述基板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製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鐳射的功率為1瓦至1〇〇瓦。 •如申晴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聚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鐳射的切割速度為5毫米/秒〜2〇〇毫米/秒。 〇 ·如申晴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鐳射的切割次數為1次〜1〇次。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聚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基板的材料為石英,所述至少_奈米碳管膜的 層數為1 000層,所述鐳射的功率為12W,切割速度為50毫 米/秒,切割次數為3次。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鐳射切割過程在純氧氣氛中進行。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無機黏結劑為無鉛低溫玻璃粉,其直徑為2微 米〜10微米。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所述混合物中進一步添加有填料’該填料為半導體 顆粒或導電顆粒。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100115293 其中,所述奈米碳管漿料中奈米碳管的質量百分比為 表單編號 A0101 » 〇i 第21頁/共32頁 1002025589-0 201242892 2 % ~ 5 %,無機黏結劑的質量百分比為2 %〜5 %,所述填料的 質量百分比為3%〜6%,有機載體的質量百分比為84%~93% 〇 16 . —種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連續的奈米碳管膜,該奈米碳管膜設置於一基板表 面,所述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奈米碳管,該複數奈米碳管 基本平行於所述基板表面且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 利用鐳射切割所述奈米碳管膜,將連續的奈米碳管膜切斷 成複數寬度相同的奈米碳管帶,鐳射切割的方向垂直於所 述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 將複數奈米碳管帶從所述基板表面剝離獲得奈米碳管原料 9 將所述奈米碳管原料與無機黏結劑及有機載體在有機溶劑 中混合形成一混合物;及 去除所述有機溶劑。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其中,每一奈米碳管帶包括複數長度基本相同且基本平行 排列的奈米碳管。 100115293 表單編號A0101 第22頁/共32頁 1002025589-0
TW100115293A 2011-04-19 2011-04-29 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TWI408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76481A CN102201311B (zh) 2011-04-19 2011-04-19 碳纳米管浆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2892A true TW201242892A (en) 2012-11-01
TWI408103B TWI408103B (zh) 2013-09-11

Family

ID=44661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5293A TWI408103B (zh) 2011-04-19 2011-04-29 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48055B2 (zh)
CN (1) CN102201311B (zh)
TW (1) TWI40810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9318B2 (en) 2014-04-24 2017-01-31 Tsinghua University Thin film transistor
US9559319B2 (en) 2014-04-24 2017-01-31 Tsinghua University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layer
TWI572553B (zh) * 2014-04-24 2017-03-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奈米碳管複合膜的製備方法
US9708189B2 (en) 2014-07-25 2017-07-18 Tsinghua University Carbon fiber film
TWI608993B (zh) * 2014-07-25 2017-12-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碳纖維膜及其製備方法
US9923193B2 (en) 2014-07-25 2018-03-20 Tsinghua University Cathode of lithium-ion battery
US9929421B2 (en) 2014-07-25 2018-03-27 Tsinghua University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of fuel cel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3328B (zh) * 2011-12-28 2015-08-26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KR101982289B1 (ko) * 2017-09-21 2019-05-24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탄소나노튜브 전자방출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엑스선 소스
CN116355457B (zh) * 2023-02-14 2024-03-22 之江实验室 基于3d打印的图案化互连柔性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764C (zh) 2004-05-13 2006-12-20 清华大学 一种大量制造均一长度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01086939B (zh) 2006-06-09 2010-05-12 清华大学 场发射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6979B (zh) * 2006-12-22 2010-05-19 清华大学 场发射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01290857B (zh) * 2007-04-20 2011-06-22 清华大学 场发射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US8038908B2 (en) * 2007-11-30 2011-10-18 Toray Industries, Inc. Carbon nanotube assembl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574393B2 (en) * 2007-12-21 2013-11-05 Tsinghua University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US8237677B2 (en) * 2008-07-04 2012-08-07 Tsinghua Universit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TWI393669B (zh) * 2009-04-10 2013-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CN102208317B (zh) * 2010-03-31 2013-07-31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浆料及采用该碳纳米管浆料制备的场发射体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9318B2 (en) 2014-04-24 2017-01-31 Tsinghua University Thin film transistor
US9559319B2 (en) 2014-04-24 2017-01-31 Tsinghua University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layer
TWI572554B (zh) * 2014-04-24 2017-03-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奈米碳管複合膜
TWI572553B (zh) * 2014-04-24 2017-03-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奈米碳管複合膜的製備方法
TWI573264B (zh) * 2014-04-24 2017-03-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電晶體
US10347855B2 (en) 2014-04-24 2019-07-09 Tsinghua University Method of making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layer
US9708189B2 (en) 2014-07-25 2017-07-18 Tsinghua University Carbon fiber film
TWI608993B (zh) * 2014-07-25 2017-12-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碳纖維膜及其製備方法
US9923193B2 (en) 2014-07-25 2018-03-20 Tsinghua University Cathode of lithium-ion battery
US9929421B2 (en) 2014-07-25 2018-03-27 Tsinghua University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of fuel cell
US10011488B2 (en) 2014-07-25 2018-07-03 Tsinghua University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fiber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1311A (zh) 2011-09-28
TWI408103B (zh) 2013-09-11
US20120267581A1 (en) 2012-10-25
US9048055B2 (en) 2015-06-02
CN102201311B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8103B (zh) 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JP5243481B2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324600B2 (ja) 炭素ナノチューブのマトリックスを利用するフィールドエミッ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46235B2 (ja) 面熱源
TWI450858B (zh) 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JP2009302057A (ja) 面熱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730302B (zh) 场发射电子源及场发射装置
JP4903664B2 (ja) 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1471210B (zh) 热电子源
TWI406810B (zh) 奈米碳管膜及其製備方法
JP2010257970A (ja) 線熱源
CN113744929B (zh) 一种银纳米线柔性导电透明薄膜的制备方法
TWI386971B (zh) 場發射體及其製備方法
JP2010034055A (ja) 面熱源
JP2010251326A (ja) 線熱源
JP2010034059A (ja) 面熱源
US8431181B2 (en) Method for surface treating cold cathode
TW200935485A (en) Thermionic emission device
JP2010257969A (ja) 線熱源の製造方法
TWI360830B (en) Method for making thermionic electron source
JP2010034056A (ja) 面熱源
TWI400985B (zh) 面熱源的製備方法
TWI513357B (zh) 立體熱源
TW200800797A (en) Field emission compone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TWI360829B (en) Field emitten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