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1583A - Differential microphone - Google Patents

Differential micropho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21583A
TW201021583A TW098125062A TW98125062A TW201021583A TW 201021583 A TW201021583 A TW 201021583A TW 098125062 A TW098125062 A TW 098125062A TW 98125062 A TW98125062 A TW 98125062A TW 201021583 A TW201021583 A TW 2010215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ound
differential microphone
diaphragm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5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uminori Tanaka
Ryusuke Horibe
Takeshi Inoda
Rikuo Takano
Kiyoshi Sugiyama
Toshimi Fukuoka
Masatoshi Ono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Funai Eaa Tech Res In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Funai Eaa Tech Res Inst Inc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21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158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8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in which sound waves act upon both sides of a diaphragm and incorporating acoustic phase-shifting means, e.g. pressure-gradient micro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4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1/00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 H04R21/02Microphon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Description

20102158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差動麥克風,特別係關於一種於收、 振動膜之框體上形成至少2個開口部之差動麥克風。;納 【先前技術】 ' ▲已知有接受來自外部之音聲,可降低包含於該音聲之雜 -音之差動麥克風。利用如此之差動麥克風之行動電話,可 取得雜音少、即對方容易聽取來自話者之音聲之音聲信 φ 號。 α 為抵銷傳遞至振動膜之雜音之振動,或為彡肖除從振動膜 輸出之雜音之信號’於差動麥克風形成用於輸入音聲之至 ^2個開口部。又,如下述說明,關於差動麥克風,已有 提案用於有效降低雜音之技術。 例如,於曰本特開2007·195140號公報(專利文獻丨)令, 揭示一種防止異物進入麥克風之麥克風之單元構造。根據 日本特開2007]95140號公報(專利文獻υ,該麥克風具 備:具有電路基板之基板;連接於電路基板之音聲處理單 几;連接於基板之上罩;及設於上罩之側面之音孔。 又,於曰本特開2001_268695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揭 示種駐極體電容式麥克風。根據日本特開2001-268695 號a報(專利文獻2),該駐極體電容式麥克風具備:將駐極 體介電體膜貼附於上面之背極或將貼附振動膜之金屬材料 所構成之振動膜圈載置並保持於上端面之陶瓷構裝。於陶 瓷構裝之周側壁之上端面,將構成輸入端子面之金屬材料 141808.doc 201021583 被膜遍及全周成膜形成,遍及周側壁之内側面及底部之上 面從輸入端子面延伸而成膜形成輸入導電被膜,將包含阻 抗轉換電路之ic裸晶安裝於陶瓷構裝之底部,將輸入導電 被膜電性連接於1C裸晶之輸入端。駐極體電容式麥克風具 備以金屬之筒體所構成之艙體。將陶瓷構裝收容於艙體 内。 又,於日本特開2007-201976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揭 示一種指向性音響裝置。根據日本特開2〇〇7 2〇1976號公 報(專利文獻3),該麥克風具備:中空箱狀之框體;收容於 其框體之内部之振動膜;及連通框體之内部之振動膜之前 方空間與同一框體之外部之複數之音路。於如此之麥克 風,當音響從框體之外部向所有音路同時入射時,為使通 過各音路之音響同時到達振動膜,於各音路配設多孔質材 以使各音路之聲阻不同。 又,於日本特公平07_95777號公報(專利文獻4)中,揭示 一種雙向音聲通信頭戴耳機。根據特公平〇7_95777號公報 (專利文獻4)’頭戴耳機具備:外罩;包含將配戴者之會話 轉換成電信號之麥克風而連接於外罩之機構;包含將接收 到之電信號轉換成聲音之接收器而連接於外罩之機構;及 包含將所純到之信號從#換機構傳遞至配戴纟之耳且由 外罩予以支持之耳塞配件之機構。 又,於日本特開2〇〇7·6〇661號公報(專利文獻”中,揭示 一種矽電容式麥克風。根據曰本特開2〇〇76〇661號公報(專 利文獻5),該矽電容式麥克風具備:金屬殼;及基板,該 141808.doc -4- 201021583 基板包含 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微機電系 統)麥克風晶片,及包含電壓泵與緩衝IC之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晶片,於表面 上形成用於與金屬殼接合之連接圖案,而使金屬殼與連接 圖案接合。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9514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26869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01976號公報 • 專利文獻4 :曰本特公平07-95777號公報 專利文獻5:曰本特開2007-60661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先前之差動麥克風,因開口部彼此之位置關係等原 因,會產生無法檢測到所發出之音聲之音源區域。例如, 於雙指向性差動麥克風之中,存在於通過各開口部之中心 之直線上之音源所發出之音聲雖可順利檢測到,但存在於 相對於該直線垂直且通過兩開口部之中點之直線上之音源 所發出之音聲則無法被檢測到。 •本發明係用於解決前述問題而完成者,本發明之主要目 的在於提供一種縮小無法檢測到於彼處發出之音聲之區域 之差動麥克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解決前述問題,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提供一種差動 麥克風。該差動麥克風包含:於内部形成有第1空間與第2 141808.doc 201021583 空間之框體;及配置於框體内部之第1振動膜。於框體 上’形成將第1空間與外部連通之第1開口部,及將第2办 間與外部連通之第2開口部。第i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之第i 方向之尺寸係比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之第2方向之尺寸 為長’上述第1方向係相對於通過兩開口部之中心之直線 為垂直者,上述第2方向係相對於通過兩開口部之中心之 直線為平行者。 第1振動膜較佳為將框體内之空間分隔成第1空間與第2 空間。 從第1開口部之中心至第1振動膜之距離較佳為等於從第 2開口部之中心至第1振動膜之距離。 第1振動膜較佳為配置於第1空間内。差動麥克風更具備 配置於第2空間内之第2振動膜。 從第1開口部之中心至第1振動膜之距離較佳為等於從第 2開口部之中心至第2振動膜之距離。 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較佳為形成於框體之同一面上。 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較佳為具有以第1方向為長軸之 橢圓形狀。 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較佳為具有同一形狀。 發明之效果 如前所述,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縮小無法檢測到產 生於彼處之音聲之區域之差動麥克風。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下 241808.doc 201021583 之說明中,同一構件標以同一符號。該等之名稱及功能亦 相同。從而,關於該等之詳細說明不重覆敘述。 [實施形態1] <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0A之整體構成>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之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0A之整體構 成之方塊圖。本實施形態之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 〇〇A係例如 ' 行動電話。如圖1所示,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0A包含差動 麥克風110A、增幅部120、加法部130、喇叭140、收發部 ® 170。構成本實施形態之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0A之各區 塊’係藉由例如增益調整裝置、加法器、無線通信裝置等 專用之硬體電路等實現。 惟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0A,亦可為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或記憶裝置之行動電話或個 人電腦’且將各區塊實現作為CPU具有之功能之一部分 者。即’其構成亦可為於記憶裝置中記憶有用於實現以下 φ 功能之控制程式,藉此使CPU從記憶裝置讀取並執行控制 程式,而實現各區塊之功能。 於圖1中’增幅部120係藉由使用運算放大器等之放大器 電路等而實硯者’且連接於差動麥克風u〇A與加法部13〇 及收發部170。增幅部120對來自差動麥克風u〇A所輸入之 發信音聲信號增幅,向收發部17〇與加法部13〇輸出。 收發部170藉由未圖示之天線等無線通信裝置實現,與 增幅部120及加法部130連接。收發部17〇係接收收信音聲 信號,並傳送發信音聲信號。更詳細而言,收發部i 7〇係 141808.doc 201021583 將從增幅部120輸入之發信音聲信號向外部發送,並接收 來自外部之收信音聲信號而向加法部丨3 〇輸出。 加法部130與收發部17〇、增幅部120及喇叭140連接。加 法部130將從收發部170輸入之收信音聲信號與從增幅部 120輸入之發信音聲信號加法而生成加法信號,並輸出至 味J 0八140。 喇《八140將從加法部13〇輸入之加法信號轉換成受話音聲 而輸出。 <振動檢測部111A之構成>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丨〇A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〇Α,雖係代表 性地利用在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0A等,但亦可單獨作為麥 克風使用。圖2係表示振動檢測部111A之正面剖面圖。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〇a,包含 1個振動檢測部111A。如後所述,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 風110A’藉由取得音響性差分而除去背景雜音。 振動檢測部111A,包含振動膜113A、及後述之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特殊應用積 體電路)。振動檢測部U1A係因到達振動膜U3A之來自2方 向之音壓(音波之振幅)Pf、Pb而振動,並產生對應於該振 動之電信號。即,差動麥克風110A,接收從2方向傳遞而 來之送話音聲並將其轉換成電信號。 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A中,係為使振動膜U3A 從上下兩側承受音壓Pf、Pb之構造,振動膜113A會隨著音 141808.doc 201021583 . 壓差(pf-Pb)而振動。因此,若對振動膜113A之兩側同時施 加同樣大小之音壓,該2音壓會被振動膜113A抵銷,振動 膜113A不振動。反之,當振動膜U3A於其兩侧所承受之 β壓存在差異時’會因該音壓差而振動。 <差動麥克風之雜音除去原理> 以下’對差動麥克風之雜音除去原理進行說明。圖3係 表不音壓Ρ與距離音源之距離r之關係之圖表。如圖3所 不’音波在空氣等媒介中行進而逐漸衰減,音壓(音波之 ® 強度、振幅)下降。由於音壓與自音源之距離成反比,故 音壓Ρ與距離音源之距離尺之關係可表示為: P=k/R ... (1) 又,式(1)中,k係比例常數。 又’從圖3及式(1)中均可明知,音壓(音波之振幅)於靠 近音源之位置(圖表左側)急劇衰減,越遠離音源越平緩衰 減。即,傳遞至自音源之距離僅相差Δί1之2個位置(d〇與 糝 dl、d2與d3)之音壓’在與自音源之距離小之仙至以之間 大幅衰減(P0-P1),但在自音源之距離大之d2至d3之間則不 太有衰減(P2-P3)。 ' 將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A應用於以行動電話為代 表之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0A之情形,來自話者之發話音聲 是從差動麥克風110A之附近發生。因此,話者之發話音聲 之音壓,會在到達振動膜113 A之上面之音壓Pf、與到達振 動膜113A之下面之音壓Pb之間大幅衰減。即,對於來自話 者之發話音聲而言,到達振動膜113A之上面之音壓Pf與到 141S08.doc -9- 201021583 達振動膜113A之下面之音壓Pb之差異大。 · 相對於此’背景雜音與話者之發話音聲相比,其音源係 存在於遠離差動麥克風ll〇A之位置。因此,背景雜音之音 壓,於到達振動膜⑴A之上面之音壓pf,與到達振動= 113A之下面之音壓Pb之間幾乎無衰減。即對於背景雜音 而言,到達振動膜113A之上面之音壓pf,與到達振動膜 113A之下面之音壓pb之差異小。 圖4係表示將自音源之距離尺轉換成對數者,與將麥克風 所輸出之曰壓p轉換成對數者(dB : decibel)之關係之圖 _ 表。虛線係通常之麥克風單元,實線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 差動麥克風110A之特性。 如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〇A所檢測輸出 之音壓位準(dB),表現出隨著自音源之距離增大而比通常 之麥克風較大幅地減少之特性。即,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 克風110A’與通常之麥克風相比,其音壓位準會隨著自音 源之距離增大而較顯著地降低。 參照圖2〜圖4,因於振動膜U3A收到之背景雜音之音壓 _ 差(Pf_Pb)非常小’故差動麥克風n〇A所產生表示背景雜音 之雜音信號將非常小。與之相對,因於振動膜1丨3 A收音之 話者之發話音聲之音壓之差(Pf_Pb)大,故於差動麥克風 110A生成之表示發話音聲之發話信號變大。即,差動麥克 風110A可輸出主要表示發話音聲之發話信號。 <差動麥克風110A之構成>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U0A之構成進行說 H1808.doc -10- 201021583 明。圖5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A之組裝構 成之立體圖。圖5B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 〇A 之外觀立體圖。又,圖6係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A 之正面别面圖。 如圖5A、圖5B、圖6所示,差動麥克風110A包含:第1 基板63 0;積層於第1基板63〇之上之第2基板621 ;及積層 於第2基板621之上之上部框體611。於第1基板630中形成 薄底部630A。 ❿ 於第2基板621之上面,配置振動膜113A與ASIC(信號處 理電路)240。ASIC240基於振動膜113A之振動進行增幅信 號等之處理。ASIC240宜配置於振動膜113A之附近。基於 振動膜113 A之振動之信號微弱之情形,可極力抑制外部電 磁雜訊之影響’使SNR(Signal to Noise Ratio:訊號雜訊 比)提高。又,ASIC240不僅為增幅電路,亦可為内藏ad 轉換器等,進行數位輸出之構成。 ©於第2基板621中’在薄底部630A之上方且振動膜113A 之下方’形成第1基板開口部621A。又,於第2基板621 中’在薄底部630A之上方形成第2基板開口部62 1B。 上部框體611在其與第2基板621之間,形成用於包圍(收 容)振動膜113A與ASIC240之第1空間。於上部框體611之一 端部’形成用於從差動麥克風110A之外部向第1空間傳遞 音聲振動之第1開口部611A。音聲振動通過第1開口部 611A並通過第1空間,到達振動膜i13A之上面。 又,於上部框體611之另一端部,形成用於從差動麥克 141808.doc • 11 · 201021583 風110A之外部向振動膜113 A之下面傳遞音聲振動之第2開 口部611B。藉由第2開口部611B、第2基板開口部621B、 薄底部630A所包圍之空間與第1基板開口部621A,形成第 2空間。 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A,因如前所述而構成,故 來自於位於連接第1開口部611A及第2開口部611B之直線 上之音源之音波中,被傳遞至振動膜113A之上面之音波, 與繞過第2基板621而被傳遞至振動膜113A之下面之音波, 兩者從音源至振動膜113 A之傳遞距離不同。換言之,從連 接第1開口部611A及第2開口部611B之直線上開始傳播之 音波中,通過第1開口部611A被傳遞至振動膜113A之上面 之音波(音壓Pf),與通過第2開口部611B被傳遞至振動膜 113A之下面之音波(音壓Pb),兩者從音源至振動膜n3A之 傳遞距離不同。 又,差動麥克風110A亦可構成為,使從第!開口部6i1A 至振動膜113A之音波到達時間,與從第2開口部611b至振 動膜113 A之音波到達時間相等。為使音波到達時間相等, 亦可構成為例如’使從第1開口部611A至振動膜113A之音 波之路徑長度,與從第2開口部611B至振動膜113A之音波 之路徑長度相等。路徑長度亦可為例如連接路徑之剖面之 中〜的線之長度。較佳為,路徑長度之比率在土2〇%(8〇0/〇 以上120%以下)之範圍内相等,藉由使音響阻抗大致相 等,特別對於高頻帶域之差動麥克風可發揮良好特性。
藉由該構成,可使從第1開口部611A及第2開口部6UB 141808.doc 201021583 到達振動膜113A之音波之到達時間、即相位一致,可實現 更高精度的雜音除去功能。 又,如前所述,音壓在靠近音源之位置(圖4之圖表左 側)急劇衰減,越遠離音源之位置(圖4之圖表右側)越平緩 衰減。因此,對於相對於話者之發話音聲之音波而言,被 •傳遞至振動膜113A之上面之音壓Pf,與被傳遞至振動膜 U3A之下面之音壓Pb相差很大q—方面,對於相對於周 圍之背景雜音之音波而言,被傳遞至振動膜U3A之上面之 ❹ 曰壓Pf,與被傳遞至振動膜11 3A之下面之音壓Pb相差很 小 0 因於振動膜113A收音之背景雜音之音壓pf、抑之差非常 小,故相對於背景雜音之音壓會被振動膜U3A大致抵銷。 相對於此,因以振動膜113A收音之話者之發話音聲之音壓 Pf、Pb之差大,故相對於發話音聲之音壓無法以振動膜 113A抵銷。如此,差動麥克風11()A利用ASIC240,將藉由 振動膜U3A振動所得到之音聲信號作為發信音聲信號輸 9出。 又’如圖5A及圖5B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1開口部6nA •及第2開口部611B之形狀,並非僅為圓形狀。即,第【開口 部611八及第2開口部6118之、相對於通過第1開口部611八 與第2開口部611B之中心之直線方向垂直之方向(第i方向) 之尺寸,比通過第1開口部611A與第2開口部611B之中心 之直線方向(第2方向)之尺寸為長。 如圖5A及圖5B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i開口部611A及第 141808.doc -13· 201021583 2開口部611B之形狀,於平面視中為跑道(陸上之競赛車 道)狀。 圖7係表示第1開口部612A及第2開口部612B之形狀之第 1變形例之立體圖。如圖7所示,第1變形例之上部框體612 之第1開口部612A及第2開口部612B之形狀,亦可為其長 轴在與相對於通過第1開口部612A與第2開口部612B之中 心之直線方向垂直之方向(第1方向)上一致、即平面視中為 擴圓形狀。 圖8係表示第1開口部613 A及第2開口部613B之形狀之第 2變形例之立體圖。如圖8所示,第1變形例之上部框體613 之第1開口部613A及第2開口部613B之形狀,亦可為其長 邊在與相對於通過第1開口部613A與第2開口部613B之中 心之直線方向垂直之方向(第i方向)上一致之矩形形狀,即 平面視中為長方形。 圖9係表示通常之差動麥克風之上部框體6〇〇之第1開口 部600A及第2開口部600B之形狀之立體圖。如圖9所示’ 於通常之差動麥克風之上部框體6〇〇中,第1開口部600A及 第2開口部600B之形狀均為圓形形狀。 圖10係表示通常之差動麥克風(構成(A))之指向特性之示 意圖,與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A(構成(B))之指 向特性之示意圖。 如圖2及圖6所示,對於表示1次梯度之差動麥克風,即 所謂近講麥克風,係從振動膜113 A之表側及裏侧輸入音聲 振動。此時,如圖1〇之構成(A)所示,通常之差動麥克 141808.doc -14 - 201021583 於平面視中顯示8字形之指向特性 办士 ?日向特性。即,通常之差叙 麥克風相對於連接2個開口部6。。心_之各自的= 心)之直線方向之感度最高,於垂直於該直線方 則感度低(無感度)。 6 於指向特性中不具有音聲之感度之方向被稱為零位 (㈣)。為利用差動麥克風盡可能收集廣範圍之音聲,零
角越小越好。此處’零角定義為:相對於指向特性之最大 感度位準在-20 dB以下之角度範圍。 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〇A,如圖1〇之構成⑻所 示,2個開口部612A、612B之各者,其與相對於連接兩者 之中心之直線平行之方向之尺寸,比相對於連接兩者之中 心之直線垂直之方向之尺寸為短。其結果,因可盡可能減 少指向特性之零角,故可保持雜訊抑壓效果並取得廣範圍 之音聲。 而相對於連接各開口部之中心之直線平行之方向之尺 寸,比相對於連接兩者之中心之直線垂直之方向之尺寸為 長之差動麥克風110 A ’因指向特性之零角小,故各開口部 之形狀既可為軌道形狀,亦可為橢圓或長方形。 圖11係通常之差動麥克風(構成(A》之平面圖,及本實施 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A(構成(B))之平面圖。如圖η所示, 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A之上部框體612,其第1開口 部612A與第2開口部612B於連接兩者之直線方向上較短。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A,比通常之差動麥克 風小型。 141808.doc 15 201021583 [實施形態2]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進行說明。前述實施形態1 之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0A’係具有包含1個振動膜113A之 差動麥克風110A者。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之音聲信號收 發裝置100B,係具有包含2個振動膜i13B、113c之差動麥 克風110B者。 〈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0B之整體構成> 圖1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〇〇B之整體 構成之方塊圖。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音聲信號收發 裝置100B包含:差動麥克風ι1〇Β、增幅部12〇、加法部 130、喇叭140、收發部1*70。又,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 風110B包含第1振動檢測部11 i B、第2振動檢測部丨〗丨c及 減法部117。 圖13係表示第1振動檢測部丨丨丨B與第2振動檢測部丨丨丨c之 正面剖面圖。如圖12及圖13所示,差動麥克風11〇B包含第 1振動檢測部111B與第2振動檢測部11丨c。第1振動檢測部 111B包含第1振動膜113B。第2振動檢測部me包含第2振 動膜113C。 第1振動膜113B係因到達第i振動膜U3B之音波之音壓 P1而振動,第1振動檢測部111B產生對應於該振動之第1電 信號。第2振動膜113C係因到達第2振動膜113C之音波之音 壓P2而振動,第2振動檢測部111(:產生對應於該振動之第2 電信號。 第1振動檢測部111B與第2振動檢測部111C,連接於減法 141808.doc •16- 201021583 部117 »減法部117藉由例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ASIC240等 而實現。減法部117基於從第1振動檢測部111B輸入之第1 電信號,與從第2振動檢測部111C輸入之第2電信號,生成 作為發信音聲信號之第1電信號與第2電信號之差分信號。 對於音聲信號收發裝置10叩之其他構成,因與前述實施 形態1同樣故不重覆詳細說明。又,對於雜音除去原理, • 因亦與前述實施形態1同樣故此處不重覆詳細說明。 〈差動麥克風110B之構成> ®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110B之構成進行說 明。圖14係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u 〇B之正面剖面圖。 如圖14所示,差動麥克風110B包含第2基板622與積層於 第2基板622之上之上部框體615。於第2基板622之上面, 配置第1振動膜113B、第2振動膜113C及未圖示之ASIC。 上部框髋61 5在其與第2基板622之間,内含用於包圍第1振 動膜11 3B之第1空間,及用於包圍第2振動膜113C之第2空 間。 於上部框體015之一端部’形成用於從差動麥克風i1〇A 之外部向第1空間傳遞音聲振動之第1開口部615a。音聲振 動通過第1開口部615A,到達至第i振動膜113B之上面。 又,於上部框體615之另一端部,形成用於從差動麥克 風110 A之外部向第2空間傳遞音聲振動之第2開口部 015B。音聲振動通過第2開口部615b,到達至第2振動膜 113B<上面。 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U0A,因如前所述而構成,故 U1808.doc •17- 201021583 來自於位於連接第1開口部615A及第2開口部615B之直線 上之音源之音波中,被傳遞至第1振動膜113B之音波,與 被傳遞至第2振動膜113C之音波,兩者與音源相距之傳遞 距離不同。換言之,從連接第1開口部615A及第2開口部 615B之直線上開始傳播之音波中,通過第1開口部6i5A被 傳遞至第1振動膜113B之音波(音壓P1),與通過第2開口部 615B被傳遞至第2振動膜113C之音波(音壓Μ),兩者之傳 遞距離不同。 又,亦可構成為,使從第!開口部615A至第j振動膜 113B之音波到達時間與從第2開口部615B至第2振動膜 113C之音波到達時間相等。為使音波到達時間相等,亦可 構成為例如,使從第1開口部615A至第i振動膜U3B之音 波之路徑長度,與從第2開口部615B至第2振動膜u3c之音 波之路徑長度相等。路徑長度亦可為例如連接路徑之剖面 之中心的線之長度。較佳為,兩者之路徑長度之比率在 ±20%之範圍内相等,藉由使兩者之音響阻抗大致相等, 特別對於高頻帶域之差動麥克風可發揮良好特性。 又,如前所述,音壓在靠近音源之位置(圖4之圖表左 側)急劇衰減,越遠離音源之位置(圖4之圖表右側)越平緩 衰減。因此,對於相對於話者之發話音聲之音波而言,被 傳遞至第1振動膜U3B之音壓P1,與被傳遞至第2振動膜 113C之曰壓P2相差很大。另一方面,對於相對於周圍之背 景雜音之音波而言,被傳遞至第!振動膜U3B之音壓ρι, 與被傳遞至第2振動膜113C之音壓P2相差很小。 141808.doc •18· 201021583 因以第1振動膜113B收音之背景雜音之音壓pi與於第2振 動膜113C接收之背景雜音之音壓P2之差非常小,故相對於 背景雜音之音聲信號會被減法部117大致抵銷。相對於 此,因以第1振動膜113B收音之話者之發話音聲之音^ρι 與於第2振動膜113C接收之話者之發話音聲之音壓?2之差 大,故相對於發話音聲之音聲信號無法以減法部117抵 銷。如此,差動麥克風110B利用減法部117,將藉由第 第2振動膜113B、113C振動所得到之音聲信號作為發信音 ® 聲信號輸出。 又,關於本實施形態之上部框體615之第丨開口部615A及 第2開口部615B之形狀,與實施形態丨之構件同樣。即,第 1開口部61 5A及第2開口部61 5B之、相對於通過第工開口部 615A與第2開口部615B之中心之直線方向垂直之方向(第j 方向)之尺寸,比通過第1開口部615A與第2開口部615B之 中心之直線方向(第2方向)之尺寸為長。即,因本實施形態 ❹ 之上。P框體61 5之第1開口部ό 15 A及第2開口部61 5B之形 狀,亦與圖5A、圖7、圖8、圖10之構成(B)、圖11之構成 (B)所示之第!實施形態之構件同樣,故此處不重覆詳細說 明。 此次所揭示之實施形態所有描述均為例示而非限制性 者。本發明之範圍並非前14之說明,根據請求範圍所示, 包含與請求範圍均等之意義及範圍内之所有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音聲信號收發裝置之整體構成之 141808.doc 19 201021583 方塊圖; 圖2係表示振動檢測部之正面剖面圖; 圖3係表示音壓P與距離音源之距離r之關係之圖; 圖4係表示將距離音源之距離R轉換成之對數,與將麥克 風所輸出之音壓P轉換成之對數之關係之圖; 圖5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之組裝構成之立體 rari · 團, 圖5B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之外觀立體圖; 圖6係實施形態1之差動麥克風之正面剖面圖; 圖7係表示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之形狀之第i變形例之 立體圖; 圖8係表示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之形狀之第2變形例之 立體圖; 圖9係表示通常之差動麥克風之上部框體之第1開口部及 第2開口部之形狀之立體圖; 圖10(A)、(B)係表示通常之差動麥克風之指向特性之映 像圖與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差動麥克風之指向特性之映像 圖; 圖11(A)、(B)係通常之差動麥克風之平面圖與本實施形 態之差動麥克風之平面圖; 圖12係表示實施形態2之音聲信號收發裝置之整體構成 之方塊圖; 圖13係表示第1振動檢測部與第2振動檢測部之正面剖面 圖;及 141808.doc •20· 201021583 圖14係表示實施形態2之差動麥克風之正面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A、100B 音聲信號收發裝置 110A、110B 差動麥克風 111A、111B 、111C 振動檢測部 113A、113B 、113C 振動膜 117 減法部 120 增幅部 130 加法部 140 制口八 170 收發部 600 、 611 、 612 、 613 、 615 上部框體 600A、611A 、612A、613A、615A 第1開口部 600B、611B 、612B 、 613B 、 615B 第2開口部 621 ' 622 第2基板 621A 第1基板開口部 621B 第2基板開口部 630 第1基板 630A 薄底部 141808.doc •21 -

Claims (1)

  1. 20102158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差動麥克風(110A),其係包含: 於内部形成有第1空間與第2空間之框體(611);及 配置於前述框體内部之第1振動膜(113A); 於前述框體’形成將前述第1空間與外部連通之第1開 口部(611A),及將前述第2空間與外部連通之第2開口部 (611B); 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第2開口部之第1方向之尺寸係 ® 比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第2開口部之第2方向之尺寸為 長,上述第1方向係相對於通過各開口部之中心之直線 為垂直者,上述第2方向係相對於通過各開口部之中心 之直線為平行者。 2. 如請求項1之差動麥克風,其中前述第丨振動膜係將前述 框體内之空間分隔成前述第i空間與前述第2空間。 3. 如請求項2之差動麥克風,其中從前述第〖開口部之中心 至前述第1振動膜之距離係與從前述第2開口部之中心至 響 前述第1振動膜之距離相等。 4. 如請求項1之差動麥克風(11〇B),其中前述第!振動膜 (113B)配置於前述第1空間内;進一步包含 配置於前述第2空間内之第2振動膜(U3C)。 5. 如請求項4之差動麥克風,其中從前述第1開口部(6i5A) 之中心至前述第1振動膜之距離係與從前述第2開口部 (615B)之中心至前述第2振動膜之距離相等。 如明求項1之差動麥克風’纟中前述第旧口部及前述第 141808.doc 201021583 2開口部係形成於前述框體之同一面上。 7-如請求項1之差動麥克風,甘士乂心杜,„ 1 其中則述第1開口部(612 A)及 前述第2開口部(612m且士 JL )〇有以第1方向為長軸之橢圓形 8. 如請求項1之差動麥克 2開口部其中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第 八有冋一形狀。 141808.doc •2-
TW098125062A 2008-07-30 2009-07-24 Differential microphone TW20102158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6539A JP2010034990A (ja) 2008-07-30 2008-07-30 差動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1583A true TW201021583A (en) 2010-06-01

Family

ID=4161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5062A TW201021583A (en) 2008-07-30 2009-07-24 Differential microphon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57342B2 (zh)
EP (1) EP2323422B1 (zh)
JP (1) JP2010034990A (zh)
CN (1) CN102113345A (zh)
TW (1) TW201021583A (zh)
WO (1) WO20100136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4566Y (zh) * 2008-09-26 2009-07-15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Mems麦克风
JP2011124696A (ja) * 2009-12-09 2011-06-23 Funai Electric Co Ltd 差動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機器
JP5423370B2 (ja) * 2009-12-10 2014-02-1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音源探査装置
JP5636795B2 (ja) * 2010-08-02 2014-12-1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JP5636796B2 (ja) 2010-08-02 2014-12-1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US9312826B2 (en) 2013-03-13 2016-04-12 Kopin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acoustic channel auto-balancing during multi-channel signal extraction
US10306389B2 (en) 2013-03-13 2019-05-28 Kopin Corporation Head wearable acoustic system with noise canceling microphone geometry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WO2014163796A1 (en) 2013-03-13 2014-10-09 Kopin Corporation Eyewear spectacle with audio speaker in the temple
US8958592B2 (en) * 2013-05-23 2015-02-17 Fortemedia, Inc. Microphone array housing with acoustic extend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US10154330B2 (en) * 2013-07-03 2018-12-11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Gradient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microphone
CN104113811A (zh) * 2014-07-21 2014-10-22 美律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基板的微机电麦克风封装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US9831844B2 (en) * 2014-09-19 2017-11-28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Digital microphone with adjustable gain control
TWI539831B (zh) * 2014-12-05 2016-06-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微機電麥克風封裝
TWI548285B (zh) * 2015-03-13 2016-09-01 Taiwan Carol Electronics Co Ltd Active anti - vibration microphone
US11631421B2 (en) 2015-10-18 2023-04-18 Solos Technology Limite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speech recognition in variable environments
US10153740B2 (en) * 2016-07-11 2018-12-11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Split signal differential MEMS microphone
WO2019190559A1 (en) * 2018-03-30 2019-10-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icrophone units with multiple openin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3147A (ja) * 1983-07-30 1985-02-20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音響装置の保護構造
US4720857A (en) 1985-12-06 1988-01-19 Plantronics, Inc. Miniaturized headset for two-way voice communication
US5121426A (en) 1989-12-22 1992-06-09 At&T Bell Laboratories Loudspeaking telephone station including directional microphone
JP3127656B2 (ja) 1993-03-29 2001-01-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用マイクロホン
JP3059031B2 (ja) 1993-09-22 2000-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動波駆動装置及び振動波駆動装置を備えた装置
JP3574774B2 (ja) 2000-03-22 2004-10-0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レット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US7166910B2 (en) * 2000-11-28 2007-01-23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Miniature silicon condenser microphone
DE10131214C1 (de) 2001-06-28 2003-01-09 Siemens Audiologische Technik Mikrofonanordnung in einem hinter dem Ohr tragbaren Hörgerät
US7072482B2 (en) * 2002-09-06 2006-07-04 Sonion Nederland B.V. Microphone with improved sound inlet port
JP2005295278A (ja) * 2004-03-31 2005-10-20 Hosiden Corp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EP1643798B1 (en) * 2004-10-01 2012-12-05 AKG Acoustics GmbH Microphone comprising two pressure-gradient capsules
SG130158A1 (en) 2005-08-20 2007-03-20 Bse Co Ltd Silicon based condenser microphone and packag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07081614A (ja) * 2005-09-13 2007-03-29 Star Micronics Co Ltd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JP4472613B2 (ja) * 2005-10-07 2010-06-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TWI284483B (en) 2006-01-17 2007-07-21 Lingsen Precision Ind Ltd Acoustic head structure of microphone
JP2007201976A (ja) 2006-01-30 2007-08-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指向性音響デバイス
JP4293377B2 (ja) * 2006-11-22 2009-07-08 株式会社船井電機新応用技術研究所 音声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5088950B2 (ja) * 2006-11-22 2012-12-05 株式会社船井電機新応用技術研究所 集積回路装置及び音声入力装置、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EP2364036A3 (en) 2006-11-22 2011-09-28 Funai Electric Advanced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nc. Voice input device,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34990A (ja) 2010-02-12
EP2323422B1 (en) 2014-12-17
US8457342B2 (en) 2013-06-04
WO2010013602A1 (ja) 2010-02-04
EP2323422A4 (en) 2013-03-20
CN102113345A (zh) 2011-06-29
EP2323422A1 (en) 2011-05-18
US20110176698A1 (en) 201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21583A (en) Differential microphone
JP5834383B2 (ja)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音声入力装置
US8948432B2 (en) Microphone unit
JP5636796B2 (ja)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US8433089B2 (en) Voice input apparatus
US8526656B2 (en) Microphone unit
JP5128919B2 (ja) マイクロフォンユニット及び音声入力装置
US20140233756A1 (en) Sound input device
JP5129024B2 (ja) 音声入力装置及び音声会議システム
JP5114106B2 (ja) 音声入出力装置及び通話装置
WO2011071055A1 (ja) 差動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機器
TWI488509B (zh) A microphone unit, a proximity type voice input device,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the microphone unit
US8135144B2 (en) Microphone system, sound inpu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8062848A1 (fr) Dispositif d'entrée vocale,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de ce dernier et système de traitement d'informations
JP5636795B2 (ja)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CN101835075A (zh) 麦克风单元
JP5419254B2 (ja)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JP5257920B2 (ja) 携帯電話および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JP2009100178A (ja) 携帯電話および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