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18322A - Silicon wafe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Silicon wafer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8322A
TW200818322A TW096122799A TW96122799A TW200818322A TW 200818322 A TW200818322 A TW 200818322A TW 096122799 A TW096122799 A TW 096122799A TW 96122799 A TW96122799 A TW 96122799A TW 200818322 A TW200818322 A TW 2008183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eatment
wafer
oxygen
gas
bm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2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i Feig Qu
Original Assignee
Shinetsu Handota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etsu Handotai Kk filed Critical Shinetsu Handotai Kk
Publication of TW200818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832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2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modify their internal properties, e.g. to produce internal imperfections
    • H01L21/322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modify their internal properties, e.g. to produce internal imperfections of silicon bodies, e.g. for gettering
    • H01L21/3225Thermally inducing defects using oxygen present in the silicon body for intrinsic get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24Thermal treatment f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e.g. annealing, sin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6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2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modify their internal properties, e.g. to produce internal imperf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Description

20081832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矽晶圓的製造方法,是在環境氣 體中對石夕晶圓施加RTA熱處理而在内部形成空穴,來賦予 吸氣能力。 【先前技術】 加工藉由切克勞斯基法(Czochralski method)拉升成 長而成的矽單結晶所製造的矽晶圓,含有大量的氧不純 物’該氧不純物會成為產生差排或缺陷等之氧析出物 (BMD·主體微缺陷(Bulk Micro Defect))。該氧析出物位於 形成有元件的表面時’會成為造成漏泄電流增大或氧化膜 耐壓低落等的原因,而對半導體元件的特性造成重大影響。 因此,先前使用一種方法(參照國際公開WO 98/3 8675 號小冊子),是在規定的環境氣體中,以1 2 5 0 °C以上的高 溫對矽晶圓表面施加短時間的急速加熱·急速冷卻的熱處 理(RTA :快速加熱退火處理(Rapid Thermal Annealing)), 在内部形成高濃度的熱平衡的原子空穴(Vacancy :以下簡 稱空穴),再藉由急速冷卻來進行凍結,並利用隨後的熱處 理使在表面的空穴往外側擴散,藉此來均勻地形成D Z層 (無缺陷領域(Denuded z〇ne)、或無缺陷層)之方法。而且, 採用一種製程’是在形成上述DZ層後,藉由比上述溫度 低的溫度施加熱處理’來形成氧析出核作為内部的缺陷 層,並安定化而形成具有吸氣(gettering)效果之BMD層。 5 200818322 如此進行所得到的矽晶圓,耳 61疋如第2圖所示,在表層具有 DZ層7,且在内部具有BMD層。 又’其他的先前技術(你丨1 何(例如,國際公開WO 98/45507 號小冊子),是利甩首先在氧痛 乳辰境下進行熱處理,接著在 非乳化性丨哀境下進行孰虚採
仃…處理’在矽晶圓表面進行形成DZ 層及在内部形成BMD層。另认 層另外,先前在為了形成空穴之 熱處理中,環境氣體主要是使 >、 便用N2(亂氣)。亦即,藉由在 高溫N2產生分解,而為石々曰问 日日圓表面形成Si xNy(氮化膜)來 將空穴注入。 义但是’上述之矽晶圓的熱處理技術存在以下的課題。 先前例如在施加熱處理用以形 ^ ^ π/成空穴時,是在以&為主的 環境氣體中進行熱處理,此時 ^ 為了得到充分的熱處理效 果,必須在1250°c以上且熱處理10秒以上。 *因此,石夕晶圓因高溫的熱處理,會從與基座或支撐銷 等接觸的.P分產生滑動差排,而成為破裂等不良的原因。 又,熱處理前矽晶圓表面雖然都被氧化而形成自然氧化 :,但是因為施加上述熱處理,表面的自然氧化膜在高溫 昇華掉,而產生表面粗糙等不良情況。 因此,在日本特開2〇〇3_3丨5 82號公報中,提案揭示一 種將熱處理矽晶圓使其在内部形成新的空穴之熱處理製程 的%扰氣體,使用含有分解溫度比能夠分解的溫度更低 的氮化氣體(NHb等),來作為環境氣體。藉此,即便比N2 低的熱處理溫度或較短的熱處理時間,氮化氣體亦能夠被 分解而將石夕晶圓表面氮化,並且能夠在内部注入空穴,能 6 200818322 夠抑制熱處理時的滑動差排,而在隨後的熱處理,亦能 得到具有充分的DZ層、及在内部具有適當的高BMD密 之高品質的晶圓。 此時,氮化氣體以使用含有NH3之氮化氣體為佳, 為NH3分解所產生的氳,具有除去矽晶圓表面的自然氧 膜之潔淨效果,所以能夠進一步促進表面氮化及空穴的 入° 但是,必須使用設備來供給有害的nh3,會增加設 成本。因此,希望有一種矽晶圓的製造方法,能夠不使 NH3,亦能夠得到與使用含有NH3之氮化氣體時同樣的 質。 【發明内容】 鑒於上述的課題,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謀求對 晶圓施加RTA熱處理時之低溫化或短時間化、且抑制矽 圓產生滑動差排,同時不必使用NH3亦能夠在矽晶圓内 形成空穴,來製造高品質的矽晶圓之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矽晶圓的製造 法,是至少具有在環境氣體中對矽晶圓施加RTA熱處理 製程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作為該環境氣體 是使用氮氣,且使用在此氮氣中混入小於1 〇〇ppm濃度 氧氣而成之物,來進行熱處理。 如此,藉由在RTA熱處理時使用氮氣作為環境氣體 且在此氮氣中混入小於1 0 0 p p m濃度之微量的氧氣,能 夠 度 因 化 注 備 用 品 矽 晶 部 方 的 的 夠 7
200818322 在矽晶圓表面形成厚的氧氮化膜。而且,因為氧 較厚地形成,所以與氮反應之矽原子數增加,結 入矽晶圓内部之空穴量增加,所以即使在環境氣 用NH3等有毒氣體,亦能夠以較低的溫度,有效 穴注入石夕晶圓内部。藉此,在隨後的熱處理中, 出在矽晶圓表層具有充分的DZ層、及在内部具 高BMD密度之高品質的晶圓。 又,因為在氮氣中是只混入小於1 0 0 p p m濃 的氮氣,所以製程簡單。而且,因為未使用有害 所以能夠使用先前RTA熱處理的爐,不需要花 本。因此,能夠謀求從兩方面來削減成本。 此時,混入前述氮氣環境中之前述氧έ 15ppm〜90ppm 為佳。 如此,藉由使混入氮氣環境中的前述氧 15ppm〜90ppm,在石夕晶圓表面所能夠形成氧氮 度,比藉由N2氣體之氮化膜要厚許多,且能夠注 加遠氧析出。 又,能夠使前述熱處理的溫度為11 00°c以上 下,且能夠使前述熱處理時間為1秒〜60秒。 藉此,在本發明,使熱處理的溫度為11 00°C °C以下、熱處理時間為1秒〜60秒,能夠以比只 時更低溫、更短時間的方式進行熱處理,能夠抑 圓中產生滑動差排,同時能夠充分地將空穴注入 部,能夠得到適當高密度的BMD層。 氮化膜是 果能夠注 體中未使 率地將空 能夠製造 有適當的 度之微量 的 NH3, 費設備成 Κι濃度以 的濃度為 化膜的厚 入空穴而 1 25 0°C 以 以上1 2 5 0 有使用N2 制在砍晶 矽晶圓内 8 200818322 的前述矽晶圓 二貝訊技術產業 又,在本發明,較佳是使前述熱處理前 的氧濃度為9ppma〜12ppma(JEITA(曰本電子 協會))。 如此,在投入前述熱處理爐前的矽晶圓的 · 』濃度為 9ppma〜12Ppma(JEITA)時,藉由RTA熱處理萨约/日 又.、、、 此夠侍到適當 的氧析出量,並且滑動差排較少,藉由隨後余 V ”、、處理,能 夠得到在矽晶圓表層充分的DZ層,而且在功曰^ ^ y日日圓内部具 有高密度的BMD層之高品質的矽晶圓。
依照本發明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時,因為沒有使 害的NH3來作為RTA熱處理製程之環境氣體,所以不Z = 加設備成本,且能夠使用比較低溫來將石夕€ " 日日L4衣面氧氮 化,而將空穴注入内部,並且能夠抑制在熱處理時產生滑 動差排,同時在隨後的熱處理,能夠得到在矽晶圓表層具 有充分的DZ層,且在矽晶圓内部具有適當的高密二 bmd層之高品質的石夕晶圓。 又、 【實施方式】 第3圖是表示對熱處理爐供給氮氣或NH3與Ar的、β 合氣體,作為環境氣體,來料晶圓進行RTA熱處理後二 在梦晶圓表面上所形成的氮化膜的厚度與自㈣圓中心算 起的距離的關係之圖表。 本發明者,從第3圖的圖表,發現在RTa熱處理時, 方使用NH3與Ar 60混合氣體來作為環境氣體時,從石夕曰 圓的氣體供给側至排出御丨,氮化膜的厚度是大致—定地: 9
200818322 成26A〜28A ;相對地,在RTA熱處理時,若使用N2 來作為環境氣體時,相對於環境氣體的流動方向,在 面内的垂直的方向,於矽晶圓表面所形成的氮化膜的 是大致為12A〜14A,但是在沿著環境氣體的流動方向 矽晶圓的氣體供給側至排出側,氮化膜有逐漸變厚 象,並調查在矽晶圓表面的氣體排出側所形成的氮化 結果,清楚明白形成有氧氮化(SiNxOy)膜,如以下說 第1圖,推定氣體排出侧之微量的氧漏泄,是其原因 而且,得知在形成有氧氮化膜的區域,其氧析出 多,BMD尺寸變小。因此,得知注入了更多的空穴。 因此,本發明者發現藉由將積極地混入有極微量 氣之氮氣作為RTA熱處理製程的環境氣體,利用在晶 面形成厚的氧氮化膜,能夠在晶圓内注入充分的空穴 且在隨後的熱處理,能夠在矽晶圓的表層部形成充分S 層、及在矽晶圓内部形成高BMD密度,而完成了本發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是本發明未限 此等。 首先,第1圖是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熱處理爐之一 子。該熱處理爐能夠使用實質上與先前同樣之物。熱 爐1具備··蓋9,其是用以將矽晶圓6的搬入口堵塞 給口 2,其是用以供給環境氣體;排出口 3,其是用以 環境氣體;基座4,其是用以裝載矽晶圓6 ;及加熱龙 其是用以加熱矽晶圓6。因為從蓋9與熱處理爐1的 會有微量的氧氣漏泄,所以只有在排氣口側之極小的 氣體 晶圓 厚度 ,從 之現 膜。 明之 〇 量較 的氧 圓全 量, ^ DZ 明。 定於 個例 處理 :供 排出 間隙 一部 10 200818322 分’形成含有微量的氧之環境氣體,但是在本發明中,是 對熱處理爐内供給混入有小於1 〇 〇 p p m的微量的(氧)之 % (氮)來作為環境氣體,而供給至石夕晶圓整體。
藉由該熱處理爐1來對矽晶圓6施加RTA熱處理時, 是將矽晶圓6裝载於基座4後,在從氣體供給口 2將上述 環境氣體(N]/微量〇2)供給至矽晶圓6的表面上之狀態,在 熱處理溫度為llOOt:〜1250°C、且熱處理時間為1秒〜6〇 秒的範圍,施加短時間的急速加熱·急速冷卻之熱處理。 第4圖是表示在進行溫度為l2〇(rc、時間為1〇秒之 RTA熱處理後,在矽晶圓表面上所形成的氮化膜或氧氮化 膜(黑)之圖,(A)是在氮氣環境氣體中未混入氧的情況、 是混入25PPm氧的情況、(c)是混入5〇ppm氧的情況之社 果。 ° 如上述,藉由使用N2 (氮)來作為環境氣體,並混合小 於H)〇PPm的濃度之微量的ο"氧),與只有比之第々圖…) 比較時,如第4圖(B)、(C)所示’能夠在發晶圓6的 形成較厚的氧氮化膜。亦g卩, I稭由微里〇2存在,能夠促進 反應、能夠使熱處理低溫化,同時藉由形成較厚的氧氣化 膜’與氮反應之矽原子數增加’結果因為能夠注入矽 内部的空穴量增加,不必使辇 广 使用nh3等有毒氣體來作為環境 亂體,亦能夠有效率地在矽晶圓内部注入空穴。 藉此,在隨後的熱處理,能夠製造出一種高品質的曰曰 0 ’在石夕晶圓的表層具有充分厚度的的層7、及 : 有適當高密度的BMD層8。 11 200818322 又’第2圖是最後欲製造出來的矽晶圓的概略圖,該 矽晶圓6在表層具有DZ層7,且在内部具有BMD層8。 另一方面,在氮氣環境氣體未混入氧之第4圖,是 只有在氣體的下游側形成微量的氮化膜。亦即,得知只有 N2時,在1200°C時,矽晶圓的氮化反應是不怎麼進行。
C 接著,為了調查〇2之適量的混入量及熱處理時間,徹 底地進行〇2混入量及熱處理時間之試驗。第5圖是表示使 混入氮氣環境氣體中之氧氣的量從0ppm〜100ppm變化時 之氧析出量之圖表,藉由使混入氮氣環境氣體中之氧濃度 為1 5Ppm〜90ppm,進行氧析出熱處理後之矽晶圓的氧析出 量會特別地增加。又,得知在12〇(rc進行6〇秒的熱處理, 便能夠充分地得到氧析出量。亦即,得知先前只有%的環 境時,必須在125〇°C以上進杆,徊阜太士欲ηα 义 退仃但疋在本發明,即便在1250 °C以下亦能夠得到充分的析出。 一〜w,又此八虱氣環境中的情 在石夕晶圓表形成氧化膜(Si〇2),而在石夕晶圓内注入 B “間石夕而不…’會使氧析出量受到抑制, 在氛氣環境中混入小於1〇〇ppm之 ^ 夠在矽f η < μ志$ # a 辰度的氧’因為能 刃隹夕曰曰囫6的表面形成較厚的氧氮化膜, 氧析出量。 厅以不會抑制 尺用 Π3 除(PurgeUt罄种Μ Β制 ’、兄氟體時,會有清 g )化費时間、及製程長時間化等 藉由在氮璟产翕俨中、、B ,但是本發明 I长境乳體中此入小於1〇〇ppm之微量濃 因為不是使用有毒氣體,所以製程簡單又的乳, 泉'門早,忐夠節約清除等 12 200818322 的時間。而且,因為未使用NH3等有毒氣體,所以能夠使 用先前RTA熱處理用的爐,不必另外設置的裝置,不必花 費設備成本。因此,能夠謀求從這兩方面來削減成本。
而且,如上述,RTA熱處理時的溫度,以設成ll〇〇°C 〜1 25 0°C為佳;又,藉由使RTA熱處理的時間為丨秒~6〇 秒,能夠抑制產生滑動差排,同時能夠有效率地將空穴注 入矽晶圓内部,能夠得到適當高密度的BMd層8。如先前 之高溫熱處理時,因為同時產生空穴及晶格間矽,所以利 用RTA熱處理所注入的空穴會與晶格間矽互相消滅掉,而 使實際上對析出有貢献的空穴密度下降。但是,因為在本 發明中,RTA熱處理時的溫度是設為11〇〇〇c 〜125〇〇c,能 夠防止產生滑動差排,同時能夠抑制產生晶格間矽,所以 能夠有效率地將空穴注入矽晶圓内部。 又,較佳是使投入熱處理爐1前之RTA熱處理前的矽 曰曰圓的氧浪度為9ppma〜1 2ppma。對此種石夕晶圓,若施加 在氮氣環境中混入微量的氧之本發明的rta熱處理時,〜 夠使氧析出熱處理後的氧析出量為2ppma〜5ppma ’滑動差排少,且藉由其後的熱處理能夠得到在々 7日日圓6 的表層具有充分厚度的DZ層7、及在内部具有摘者〜 备 Egt 的BMD層8之高品質的晶圓。 a 另外’氧析出量’能夠在RTA熱處理後,從# 乳析出熱 處理前的矽晶圓的氧濃度Oi(晶格間氧)與氧析出熱# :、、 之矽晶圓的殘餘氧濃度Oi之差異求得。 後 在本實施形態,雖然為了測定BMD密度,羞 ^ 氣析出熱 13 200818322 處理是施行3階段熱處理(第1階段為600°C /2小時、第2 階段為800 °C /4小時、第3階段為1 000°C /16小時),但是 只要隨箸晶圓加工製程後之在元件製造製程的熱處理,能 夠在矽晶圓6的表面形成DZ層7、及在内部形成BMD層 8時便可以。 以下舉出本發明的實施例,來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 但是本發明未限定於此等。
(實施例1) 作為環境氣體,是使混入氮氣中之氧濃度在大於Oppm 至小於lOOppm的範圍内作變化,而且以RTA熱處理溫度 為1200 °C、且RTA熱處理時間為10秒、30秒、60秒的 條件,對矽晶圓施加熱處理。隨後,藉由施加氧析出熱處 理,並測定在氧析出熱處理前後之殘餘氧濃度Ο i的量,來 調查氧析出量。 結果如第 5圖。得知在氮氣環境中混入氧濃度為 15ppm〜90ppm的範圍時,氧析出量增加。又,得知RTA熱 處理時間越長,氧析出量變多。特別是與只有N 2的情況比 較時,以混入量為5 0 p p m,在1 2 0 0 °C進行6 0秒的熱處理 之情況,能夠得到約3倍的析出量。 (實施例2) 在氮氣中混入25ppm濃度的氧來作為環境氣體,並對 矽晶圓施加RTA熱處理。 此時,RTA熱處理條件為溫度 1 200°C、且時間為10 14 200818322 秒。 接著’為了調查在隨後的熱處理所形成的BMD層, 施行3階段熱處理,來測定BMD密度。 . 使用XRT觀察藉由RTA熱處理在矽晶圓上所形成的 氧氮化膜之結果(參照第4圓(B)),得知在矽晶圓的大致整 • 體形成有氧氮化膜。 又,在3階段熱處理後,在矽晶圓的内部所形成的bmd () 層,是如第7圖(B)所示,測定BMD密度的結果,是如第 ό圖所示。 (實施例3) 在氮氣中混入50ppm濃度的氡來作為環境氣體,並對 矽晶圓施加RTA熱處理。 此時,RTA熱處理條件為溫度1 200¾、且時間為1〇 秒。 接者’為了調查在隨後的熱處理所形成的BMD層, U 施行3階段熱處理,來測定BMD密度。 使用XRT觀察藉由RTA熱處理在石夕晶圓上所形成的 氧氮化膜之結果(參照第4圖(C )),得知在石夕晶圓的大致整 體形成有氧氮化膜。 又’在3 段熱處理後’在石夕晶圓的内部所形成的bmd 層是如第7圖(C)所示,測定BMD密度的結果,是如第6 圖所示。 15 200818322 (實施例4) 對投入熱處理爐前之氧濃度為11.3ppma〜11.7ppma的 石夕晶圓,以在氮氣中混入40ppm〜80ppm濃度的氧,作為環 境氣體,來施加RTA熱處理。 此時,RTA熱處理條件為溫度 12 00 °C、且時間為30 秒。 其結果如第8圖所示。混入氧為40ppm〜80ppm濃度 時,根據第8圖(A),其殘餘Oi為約6.2ppma〜8.3ppma的 範圍,得知氧析出量為 3ppma〜5.5ppma的範圍且面内均 勻。而且,根據第8圖(B),得知實施例在從矽晶圓表面算 起約8 0微米的深度附近,空穴的注入量多。 (比較例1) 環境氣體是只有氮氣,且以RTA熱處理溫度為1200 °C、RTA熱處理時間為1 0秒、3 0秒、6 0秒的條件,對矽 晶圓施加熱處理。 隨後,施加氧析出熱處理,來調查氧析出量。 結果,氧析出是極微量,參照第5圖時,得知藉由混 入小於lOOppm濃度的氧時,比環境氣體是只有氮氣時(混 入氧量=〇),具有較多的氧析出量。 (比較例2) 環境氣體是只有氮氣,對矽晶圓施加RTA熱處理。 此時,RTA熱處理條件為溫度1 200°C、且時間為10 16
200818322 秒0 接著,為了钿尤t
一在隨後的熱處理所形成的BMD 施订3階段熱處 來測定BMD密度。 使用XRT觀臾驻山 T RTA熱處理在矽晶圓上所形 乳氮化膜之結果,如泉 > A第4圖(A)所示,得知只有在 圓的氣體排出側有微 ’微里的氮化膜形成。 :’在3階段熱處理後,在梦晶圓的内部所形成的 層,疋如第7圖(A)所一 、)所不’測定BMD密度的結果,是 6圖所示。 、^ ’T、第4圖(A)〜(c)之在矽晶圓表面上所形成的 膜或乳虱化膜時,環境氣體是只有氮氣時,只有在氣 出側形成微量的氧氮化膜(認為是因在氣體排出側漏 j生的),但是如(B)、(c)所示,在氮氣中混入微量的皐 能夠在⑪晶圓全面形成厚的氧氮化膜。 第6圖是整理未在氮氣環境中混入氧的情況(比 2)、混入25Ppm氧的情況(實施例2)、及混入5〇ppm 情况(實施例3 ),進行rta熱處理(溫度1 2 〇 〇 °C、時 秒)’並在3階段熱處理後,測定bmD密度之結果之屬 在第6圖,觀察比較bmD層的BMD密度時,環 體是只有氮氣時,在氣體排出側為約3.0x1 〇9/cm3之兹 疋異常高的密度,但在此外的部分為約〇.8xl09/cm3<* l〇9/cm3。但是,在氮氣中混入有微量氧的情況,得知 密度約2.0xl09/cm3〜約4.〇xl〇9/crn3,可得到高密度的 層’且面内是大致均勻。
層, 成的 矽晶 BMD 如第 氮化 體排 泄所 L時, 較例 氧的 間10 3表。 境氣 f度, -1.5χ BMD BMD 17 200818322 第7圖是在進行第6圖的測定時,觀察晶圓剖面的結 果,能夠確認BMD(黑色斑點)的尺寸及密集度。(A)是在氮 氣環境中未混入氧時(比較例2 )、( B )是混入2 5 p p m氧的情 況(實施例2)、(C)是混入50ppm氧的情況(實施例3)。 參照第 7圖時,得知在氮氣環境中混入有微量氧之 (B)、(C)的 BMD尺寸,比環境氣體是只有氮氣時小,且 BMD是更為密集。 因此,在RTA熱處理時,藉由使用氮氣作為環境氣 體,並在其中混入小於1 0 0 p p m濃度之微量的氧氣,能在 在矽晶圓表面形成厚的氧氮化膜,能夠有效率地將空穴注 入矽晶圓内部。又,藉由隨後的熱處理,能夠製造出BMD 尺寸小、且具有適當高密度的BMD層之高品質的晶圓。 (比較例3) 分別將只有N2、只有Ar、NH3與Ar的混合氣體、及 NH3與N2的混合氣體,作為環境氣體,來對矽晶圓施加 RTA熱處理。 此時,RTA熱處理條件為溫度1200°C、且時間為10 秒。 接著,為了調查在隨後的熱處理所形成的BMD層, 施行3階段熱處理,來測定BMD密度。 實施例3與比較例3的BMD密度的測定結果如表1 所示。環境氣體是只有N2及只有Ar時,BMD密度的界限 為5xl08/cm3,然而若是氮氣或氬氣與NH3的混合氣體時, 18 200818322 能夠形成BMD密度為2xl09/cm3之高密度的BMD層,而 且,在氮氣環境中混合微量氧之本發明與先前技術使用有 毒的NH3來作為環境氣體時,同樣地能夠形成2xl09/cm3 之高密度的BMD層。因此,在本發明不必使用如NH3之 有毒氣體作為環境氣體,亦能夠藉由低溫、短時間的熱處 理,來得到具有適當高密度的BMD層之高品質的矽晶圓。 [表1] 環境氣體 BMD密度 實施例3 N2+微量 〇2(5〇ppm) >2E9 /cm3 比較例3 NH3 + Ar >2E9 /cm3 比較例3 NH3+N2 >2E9 /cm3 比較例3 只有n2 〜5E8 /cm3 比較例3 只有Ar 〜1E8 /cm3 (比較例4) 對投入熱處理爐前之氧濃度為11.3ppma〜11.7ppma的 矽晶圓,以氮氧作為環境氣體,來施加RTA熱處理。 Ο 此時,RTA熱處理條件為溫度12001、且時間為30 秒。 -第8圖是整理(實施例4)及(比較例4)的結果而成之 圖,(A)是表示殘餘〇i的量與自矽晶圓中心算起的距離的 關係之圖表,(B)是表示BMD密度與自矽晶圓表面算起的 深度的關係之圖表。 環境氣體是只有N2時,參照第8圖(A)時’因為殘餘 Oi為約9ppma〜lOppma,初期氧濃度為約PPma’所以 19 200818322 氧析出量為lppma〜2 ppma,得知比在氮氣環境中混入微量 氧時之氧析出量較低。又,根據第8圖(B),得知BMD密 度亦比在氮氣環境中混入微量氧時低。另一方面,實施例 能夠得到面内均勻的氧析出量,且在深度方向,在在表面 層的正下方能夠得到高密度的BMD層,能夠期待高吸氣 (gettering)效果。 η 又,本發明未限定於上 例示性,具有與本發明之申 實質上相同構成、且達成相 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内 述實施形態。上述實施形態是 睛專利範圍所記载之技術思想 同作用效果之物,無論如何都 【圖式W早說明】 圓的製造方法中所使用的熱 及BMD層的概略圖。 熱處理而在矽晶圓上所 圓中心算起的距離的關係之 第1圖是在本發明之石夕晶 處理爐之一個例子的概略圖。 第2圖是矽晶圓的DZ層 第3圖是表示藉由先前的 形成的氮化膜的厚度與自矽晶 圖表。 第4圖是表示使用XRT觀發# 規察藉由μ 晶圓的表面上所形成的氮化膜 "、、處理而在矽 、氣t化@ 處理時的環境氣體是(A)只有N” 、之結果,RTA熱 (C) N:z/微篁 〇2 (5Oppm)時之圖。 喊里 〇2(25ppm)、 第5圖是表示在RTA熱處理後之& 〇i變化量、與在RTA熱處理 乳斤出熱處理前後的 時現入氣氣環境氣體中之氧 20 200818322 濃度的關係之圖表。 第6圖是表示BMD密度與自中心算起的距離的關係 之圖表。 第7圖是表示對矽晶圓施加RTA熱處理,並觀察3段 熱處理後的BMD層之結果,RTA熱處理時的環境氣體為(A) 只有 N2、(B) N2/微量 02 (25ppm)、(C) N2/微量 02 (50ppm) 時之圖。 第8圖是表示對RTA熱處理前的氧濃度為11.3ppma 〜11.7ppma的矽晶圓,施加RTA熱處理,在3段熱處理後 的(A)殘量的Oi量、及(B)在深度方向的BMD密度之圖表。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熱處理爐 2 氣體供給口 3 氣體排出口 4 基座 5 加熱燈 6 砍晶圓 7 表層(DZ層) 8 内部(BMD層)

Claims (1)

  1. 20081832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矽晶圓的製造方法,是至少具有在環境氣體中對 矽晶圓施加RTA熱處理的製程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其特 徵為: 3 作為該環境氣體,是使用氮氣,且使用在此氮氣中混 , 入小於lOOppm濃度的氧氣而成之物,來進行熱處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其 中使混入該氮氣環境中的該氧的濃度為15ppm〜90pp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其 中使該熱處理的溫度為11 〇 〇 °C以上1 2 5 0 °c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其 中使該熱處理的溫度為ll〇〇°C以上1 250°C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其 中使該熱處理時間為1秒〜60秒。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其 中使該熱處理時間為1秒〜60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其 中使該熱處理時間為1秒〜60秒。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其 v 中使該熱處理時間為1秒〜60秒。 .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矽晶圓的 製造方法,其中使該熱處理前的該矽晶圓的氧濃度為 9ppma〜12ppma(JEITA) 〇 22
TW096122799A 2006-07-06 2007-06-23 Silicon waf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W20081832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6591A JP2008016652A (ja) 2006-07-06 2006-07-06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8322A true TW200818322A (en) 2008-04-16

Family

ID=38894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2799A TW200818322A (en) 2006-07-06 2007-06-23 Silicon wafer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97396A1 (zh)
JP (1) JP2008016652A (zh)
KR (1) KR20090029234A (zh)
TW (1) TW200818322A (zh)
WO (1) WO20080043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8065A (ja) * 2008-07-24 2010-02-04 Sumco Corp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US7977216B2 (en) 2008-09-29 2011-07-12 Magnachip Semiconductor, Ltd. Silicon waf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0109100A (ja) * 2008-10-29 2010-05-13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US20120049330A1 (en) * 2009-05-15 2012-03-01 Sumco Corporation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530856B2 (ja) * 2010-08-18 2014-06-25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ウエーハの熱処理方法及びシリコンウエーハ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熱処理装置
JP5333620B2 (ja) * 2012-03-14 2013-11-06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エピタキシャル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DE102015200890A1 (de) * 2015-01-21 2016-07-21 Siltronic Ag Epitaktisch beschichtete Halbleiterscheib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pitaktisch beschichteten Halbleiterscheibe
DE102015121890A1 (de) * 2015-12-15 2017-06-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m Prozessieren eines Halbleiterwafers
KR102626492B1 (ko) * 2016-11-14 2024-01-17 신에쓰 가가꾸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고광전변환효율 태양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고광전변환효율 태양전지
CN114093764A (zh) 2016-12-28 2022-02-25 太阳能爱迪生半导体有限公司 单晶硅晶片
SG11202009989YA (en) 2018-04-27 2020-11-27 Globalwafers Co Ltd Light assisted platelet formation facilitating layer transfer from a semiconductor donor substr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3498B2 (ja) * 1991-03-15 1997-05-28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Si単結晶ウエーハの熱処理方法
SG108878A1 (en) * 2001-10-30 2005-02-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aser irradiation method and laser irradi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0920862B1 (ko) * 2001-12-21 2009-10-09 엠이엠씨 일렉트로닉 머티리얼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질소/탄소 안정화된 산소 침전물 핵형성 중심을 가진 이상적인 산소 침전 실리콘 웨이퍼의 제조 방법
US6808781B2 (en) * 2001-12-21 2004-10-26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Silicon wafers with stabilized oxygen precipitate nucleation center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US7201800B2 (en) * 2001-12-21 2007-04-10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Process for making silicon wafers with stabilized oxygen precipitate nucleation centers
JP2005522879A (ja) * 2002-04-10 2005-07-28 エムイーエムシー・エレクトロニック・マテリア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理想的酸素析出シリコンウエハにおいてデヌーデッドゾーン深さを制御する方法
US6955718B2 (en) * 2003-07-08 2005-10-18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stabilized ideal oxygen precipitating silicon wafer
KR101111436B1 (ko) * 2004-09-13 2012-02-15 신에쯔 한도타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Soi 웨이퍼의 제조 방법 및 soi 웨이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04379A1 (fr) 2008-01-10
JP2008016652A (ja) 2008-01-24
US20090197396A1 (en) 2009-08-06
KR20090029234A (ko) 2009-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18322A (en) Silicon wafe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670965B2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ilicon wafers and silicon wafer
JP2019004173A (ja) 熱処理により不活性な酸素析出核を活性化する高析出密度ウエハの製造
TWI628320B (zh) Heat 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 germanium wafer
JP5062217B2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WO2010131412A1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50120A1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2001253795A (ja) シリコ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791446B2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
JP2010041000A (ja) 窒素ドープ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窒素ドープシリコンウェーハ
JP3778146B2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リコンウェーハ
KR102528850B1 (ko) 실리콘 단결정웨이퍼의 열처리방법
JP7181810B2 (ja) 窒化物結晶
JP5045710B2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5211550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2009177194A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シリコンウェーハ
JP4345253B2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
JP7170595B2 (ja) GaN結晶
JP6549768B1 (ja) GaN結晶
JP3944958B2 (ja) シリコ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43241A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熱処理方法及びシリコンウェーハ
JP5434239B2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2003077924A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ウェー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