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32676Y - 改良型带扣 - Google Patents

改良型带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32676Y
CN2332676Y CN 98204084 CN98204084U CN2332676Y CN 2332676 Y CN2332676 Y CN 2332676Y CN 98204084 CN98204084 CN 98204084 CN 98204084 U CN98204084 U CN 98204084U CN 2332676 Y CN2332676 Y CN 233267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pe band
throw rod
button block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040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应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040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3267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3267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3267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改良型带扣,由扣座、动作杆及弹簧组成,扣座在顶端形成有未贯通的纵通孔,而在前端中央处形成有前后贯通的横通孔,并在该横通孔的前端两旁各形成有往侧边延伸贯通的斜通孔,另动作杆在周缘形成有贯通的穿掣孔,弹簧及动作杆组设于该纵通孔内,绳带两端可由侧边的斜通孔处穿至前端处,再回绕穿入横通孔及穿掣孔,并至横通孔的后端穿出,借此而提供一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

Description

改良型带扣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领域缆索绳带的打结系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绳带确实定位,而不易松动具有创新结构设计的改良型带扣。
绳带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除了可供系绑包装物品外,也可设置于衣物上或各式袋体处,如一般较常见的具有帽子的外衣,其帽子的端缘处或是衣服下摆处均会穿掣绳带,以使穿着衣服后,可借由绳带的系绑而避免风渗入衣服内,而确实达到御寒的作用,或如外出旅游所使用的睡袋外袋,其开口处也会穿掣绳带,以借由绳带的系绑使内装物不致掉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绳带的使用确实相当普遍,甚至随处可见。
然而绳带欲发挥其作用,其系绑的方式相当重要,除了稳固性外,更须具备操作便利性的功效,而目前最常见的系绑方式,是借助绳带打活结的方式,使绳带的位置得以固定,以避免绳带滑移而丧失其固定的作用,而欲解开绳带的活结时,仅须拉动绳带一端即可解开,但此种系绑方式仍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如:
1、系绑耗时费事:
因绳带打活结时,须借由双手配合反复穿绕方可,故系绑所费的时间较多,且须双手配合方可,故非使用便利的设计。
2、易松脱或易形成死结:
借由绳带打活结固定的方式,极易在不小心状态下拉动其中一绳带而解开,或是不慎拉动圈部而使绳带形成死结,而增添困扰。
3、不美观:
以绳带打成活结的方式,仍会使绳带重叠置于系绑处,而给予人过于凌乱不美观的感觉。
因此为解决上述系绑方式所产生定位性及便利性均不佳的问题,即有业者设计出如图6所示的带扣结构,该带扣由扣座80及动作杆90组成,扣座80上端形成开口部81,内部的通孔82至内部适当处而未贯通至底部,而在扣座80周缘设置有二直线贯通的穿孔83,另动作杆90的顶端为顶盘91,顶盘91下端为凸杆92,在凸杆92周缘形成有贯通的穿掣孔921,并在穿掣孔921的下端两旁处各形成有抵掣片922,另在凸杆92底部形成有凸部923。
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组设时,可将一弹簧93置入于扣座80的通孔82内,再将动作杆90以穿掣孔921与穿孔83对应的方向置入,因扣座80与动作杆90均是由塑性材质制成,因此置入时,须以较大的紧迫力使抵掣片922通过开口部81,而使抵掣片922卡掣于穿孔83处,以呈定位状态,此时因弹簧93的顶掣作用,使穿孔83与穿掣孔921的位置略为错开,若按掣动作杆90的顶盘91时,即可使动作杆90下移,使穿孔83与穿掣孔921对应,此时即可将绳带94二端均穿过穿孔83及穿掣孔921,待放松动作杆90时,又借由该弹簧93的推掣力,使穿孔83与穿掣孔921不再呈对齐状态,如图8所示,而借由孔槽的错开,将绳带94定位而避免绳带滑移。
上述结构较现有的传统系绑方式,可具备较佳的便利性及美观性,尤其其操作方式,仅需按掣动作杆90即可,因此省时省事的功效甚为显著,然而就稳固性而言,上述结构却仍存在有问题,因上述结构是借由弹簧93与动作杆90的配合,以使动作杆90的穿掣孔921与扣座80的穿孔83位置可以改变,而呈定位或呈可滑移的状态,然而此时动作杆90与弹簧加诸于绳带94的夹掣力,是与绳带94呈相交的状态,若在定位状态时,仅需以较大的拉力,仍然还可拉动绳带94而改变带扣与绳带的相对位置,使得带扣的定位效果完全丧失,因此,对绳带94的定位而言,该带扣的结构设计即仍存在有缺陷,并无法完全解决现有传统系绑方式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带扣结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带扣结构存在的弊端,本设计人为了能够提供一更具有实用性,并同时兼具有定位性佳及便利性佳等功效的带扣结构,则就带扣与绳带的相对结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设计,以使带扣与绳带间在需使绳带滑移时,可轻易拉动绳带,而在需要使带扣与绳带间呈稳固的定位状态时,可完全避免绳带被拉动的情形,则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改进设计一种可达到上述功效的带扣结构,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带扣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型带扣,使其在定位状态时,当拉掣绳带的两端时,仍可改变绳带的位置,然而在若拉动绳带的圈部时则使该绳带卡掣于卡掣边处,无法拉动该圈部,而可提供一种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的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型带扣,其具有一扣座,该扣座的顶端形成设有往下延伸的纵通孔,并在前端形成设有前后贯通的横通孔,另在该纵通孔内设有一弹簧,并穿入一动作杆,该动作杆的周缘形成设有与横通孔对应的穿掣孔,其特征在于:上述扣座横通孔的两旁各形成设有延伸至侧边的斜通孔,该斜通孔处并形成设有角度较小的卡掣边。绳带两端可由侧边的斜通孔处穿至前端处,再回绕穿入横通孔及穿掣孔,并至横通孔的后端穿出,而形成由动作杆卡掣定位的结构,借此而提供一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型带扣,其中所述的扣座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上述的动作杆其底部延伸设有凸部,另在穿掣孔两旁下端形成设有抵掣片。
前述的改良型带扣,其中所述的扣座及动作杆由塑性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型带扣,是由扣座、动作杆及弹簧组成,扣座在顶端形成由上往下延伸但未贯通的纵通孔,而在前端中央处形成有前后贯通的横通孔,并在该横通孔的前端两旁各形成有往侧边延伸贯通的斜通孔,在延伸至侧边的斜通孔端缘形成斜度较小的卡掣边,另该动作杆在周缘形成有贯通的穿掣孔,在前后穿掣孔的下端处形成抵掣片,可将弹簧放置于纵通孔内,并将动作杆迫入于纵通孔内,使抵掣片卡在纵通孔处,即形成带扣的结构,而绳带的两端可由侧边的斜通孔处穿至前端处,再回绕穿入横通孔及穿掣孔,并至横通孔的后端穿出。借由上述结构设计,在定位状态时,当拉掣绳带两端时,仍可改变绳带的位置,然而若拉动绳带的圈部时,因绳带为卡掣于卡掣边处,故无法拉动该圈部,而可提供一种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扣座的新颖结构设计,使动作杆在呈位于上位的卡掣状态时,仅能拉动绳带的拉掣端使其更加系紧,而无法拉动圈部使卡掣状态消失,确可发挥其稳固定位的效果,且其具有易于操作的功效,而可提供一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其在带扣技术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显著创新及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型带扣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型带扣与绳带间组合结构剖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型带扣与绳带间侧视的组合结构剖面动作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型带扣与绳带间侧视的组合结构剖面动作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型带扣与绳带间俯视的组合结构剖面动作示意图。
图6为现有带扣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为现有带扣的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8为现有带扣的组合结构剖面动作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型带扣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型带扣由扣座10、动作杆20及弹簧30组成,其中:
该扣座1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其内部设有数个孔槽,在顶端形成有由上往下延伸但未贯通的纵通孔11,而在前端中央处形成前后贯通的横通孔12,该横通孔12并与纵通孔11相贯通,而在横通孔12的前端两旁各形成有往侧边延伸贯通的斜通孔13,且延伸至侧边的斜通孔13其端缘形成有斜度较小的卡掣边131;
该动作杆20,其结构可设计为杆状结构型态,其周缘形成有贯通的穿掣孔21,而在底部可延伸设有凸部22,另在穿掣孔21两旁下端形成有抵掣片23。
组设时,可将弹簧30放置于纵通孔11内,再将动作杆20迫入纵通孔11内,因扣座10与动作杆20均是由塑性材质制成,因此可使动作杆20以紧迫方式迫入,并使抵掣片23卡掣于横通孔12处,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带扣结构。
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另绳带的穿掣方式,可将绳带40的二端分别从斜通孔13的侧边处穿入而至扣座10的前端处,再将该二端回绕穿入横通孔12内,且同时压掣动作杆20,使绳带40端部也穿过穿掣孔21,再从横通孔12的后端穿出,即完成本实用新型扣座10与绳带40间的组设。
请配合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杆20借由弹簧30的结构设计,即可使其往上动作,而呈如图4所示的型态,而借由穿掣孔21与横通孔12间位置的错开,可将绳带40夹掣定位,使其不容易变动位置,而需放松绳带40的被夹掣力时,如图3所示,仅需将动作杆20往下压掣,使穿掣孔21与横通孔12对齐,即可使动作杆20加诸于绳带40的夹掣力消失,而易于拉动该绳带40。
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设计重点在于,借由扣座10内孔槽的特殊结构设计,使绳带40在动作杆20于上位状态时,若拉掣绳带40的圈部42则无法拉动该绳带40,而若拉掣绳带40的拉掣端41时则仍可拉动该绳带40,以使圈部42处确实呈现为系紧的状态;请参阅图2所示,当动作杆20穿掣孔21的位置与扣座10横通孔12的位置错开而将绳带40卡掣定位时,若在未按掣动作杆20时即直接拉动圈部42,则使绳带40即卡掣于卡掣边131处,因该卡掣边131为斜度较小的设计,因此对绳带40即形成极佳的卡掣效果,而无法拉动圈部42以改变绳带40位置,可获得极佳的定位效果;但此时若是拉动拉掣端41时,请参阅图5所示,即因施力方向的改变,绳带40不再卡掣于卡掣边131处,因此可将该绳带40拉动,而使圈部42的圈径更加缩小。
因此,借由本实用新型扣座的新颖结构设计,一旦动作杆20呈位于上位的卡掣状态,仅能拉动绳带40的拉掣端41使其更加系紧,而无法拉动圈部42使其卡掣状态消失,故对带扣的设计而言,即可确实发挥其稳固定位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同样具备易于操作的功效。因此本实用新型改良型带扣的结构设计,在带扣的技术领域中,确为具有显著创新且具有功效增进的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改良型带扣,其具有一扣座,该扣座的顶端形成设有往下延伸的纵通孔,并在前端形成设有前后贯通的横通孔,另在该纵通孔内设有一弹簧,并穿入一动作杆,该动作杆的周缘形成设有与横通孔对应的穿掣孔,其特征在于:
上述扣座横通孔的两旁各形成设有延伸至侧边的斜通孔,该斜通孔处并形成设有角度较小的卡掣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座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上述的动作杆其底部延伸设有凸部,另在穿掣孔两旁下端形成设有抵掣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型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座及动作杆由塑性材质制成。
CN 98204084 1998-04-30 1998-04-30 改良型带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3267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04084 CN2332676Y (zh) 1998-04-30 1998-04-30 改良型带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04084 CN2332676Y (zh) 1998-04-30 1998-04-30 改良型带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32676Y true CN2332676Y (zh) 1999-08-11

Family

ID=33960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0408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32676Y (zh) 1998-04-30 1998-04-30 改良型带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3267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0496A (zh) * 2014-10-27 2015-02-11 郑州联祥瑞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扎袋锁具及具有该扎袋锁具的运钞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0496A (zh) * 2014-10-27 2015-02-11 郑州联祥瑞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扎袋锁具及具有该扎袋锁具的运钞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332676Y (zh) 改良型带扣
CN2408731Y (zh) 绳带扣
CN2226851Y (zh) 一种溜冰鞋用改进式扣具
CN113349525B (zh) 一种拉链头
CN219910582U (zh) 一种用于罗马帘帘布与底竿连接的固定结构
CN2757639Y (zh) 背带安全扣
CN208463073U (zh) 一种驱蚊鞋五金饰扣
CN201777521U (zh) 束带改良结构
CN215270930U (zh) 一种塑钢拉链
CN2209459Y (zh) 带锯齿卡的腰带
CN2617744Y (zh) 一种自锁式网结
CN2640931Y (zh) 组合式置物篮
CN212520995U (zh) 一种可调节的带绳扣
CN200987410Y (zh) 粘带扣
CN210299787U (zh) 一种并排式挂带装置
CN2155702Y (zh) 不缝合钮扣
CN219645176U (zh) 一种新型防盗纽扣
CN2884969Y (zh) 二合一双向扣
CN214759386U (zh) 一种直径大小可调节的公仔帽
CN2334214Y (zh) 开口拉链的上止构件
CN200973420Y (zh) 一种带荧光的插扣式鞋带
CN218737550U (zh) 一种拉链及其拉头装置
CN215455867U (zh) 一种具有隐性拉链头的救生衣防水拉链
CN1711930A (zh) 钥匙扣
CN112932030A (zh) 一种塑钢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