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51444U - 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 - Google Patents

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51444U
CN221251444U CN202322995154.6U CN202322995154U CN221251444U CN 221251444 U CN221251444 U CN 221251444U CN 202322995154 U CN202322995154 U CN 202322995154U CN 221251444 U CN221251444 U CN 221251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late
pillar
reinforcing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951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晨阳
王洪利
李日东
汤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951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51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51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51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旨在解决现有车辆的车身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仍然无法达到足够轻量化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加强板组件以及固定连接在侧围加强板组件内侧的侧围内板组件,侧围加强板组件包括B柱加强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加强板和上边梁加强板,侧围内板组件包括B柱内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内板和上边梁内板,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A柱加强板和/或上边梁加强板固定连接,B柱内板的顶部与A柱内板和/或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A柱加强板、上边梁加强板、A柱内板以及上边梁内板均为铝合金材质,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为高强度钢材质。

Description

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标准及法规越来越严苛,对车身的结构强度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相关法规的出台,汽车行业也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其中,除了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被广泛应用外,车身的轻量化也是降低能耗和排放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很多车辆都采用了钢铝混合车身,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车身减重的效果。
然而,现有车辆的钢铝混合车身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仍然无法达到足够的轻量化,导致节能减排的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现有车辆的钢铝混合车身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仍然无法达到足够的轻量化,导致节能减排的效果并不明显的技术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围总成,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加强板组件和侧围内板组件,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位于所述侧围内板组件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且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的内侧与所述侧围内板组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包括B柱加强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加强板和上边梁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组件包括B柱内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内板和上边梁内板,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A柱加强板和/或所述上边梁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的顶部与所述A柱内板和/或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所述A柱加强板、所述上边梁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以及所述上边梁内板均为铝合金材质,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B柱内板为高强度钢材质。
在上述侧围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A柱加强板的内侧与所述A柱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边梁加强板的内侧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B柱加强板的内侧与所述B柱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
在上述侧围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A柱加强板包括A柱加强板上板和A柱加强板下板,所述A柱加强板上板与所述A柱加强板下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在上述侧围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的B柱加强板补板。
在上述侧围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围内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B柱内板固定连接的B柱内板补板。
在上述侧围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A柱加强板和/或所述上边梁加强板通过SPR或者RESW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的顶部与所述A柱内板和/或所述上边梁内板通过SPR或者RESW固定连接。
在上述侧围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围总成还包括结构增强件,所述结构增强件固定在所述A柱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所述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所述上边梁加强板以及所述上边梁内板共同围成的腔体内。
在上述侧围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围总成还包括铝合金材质的侧围外板组件,所述侧围外板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身,所述车身包括上述侧围总成。
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车身。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加强板组件和侧围内板组件,侧围加强板组件位于侧围内板组件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且侧围加强板组件的内侧与侧围内板组件的外侧固定连接,侧围加强板组件包括B柱加强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加强板和上边梁加强板,侧围内板组件包括B柱内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内板和上边梁内板,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A柱加强板和/或上边梁加强板固定连接,B柱内板的顶部与A柱内板和/或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A柱加强板、上边梁加强板、A柱内板以及上边梁内板均为铝合金材质,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为高强度钢材质。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了铝合金与高强度钢两种不同的材质在侧围总成上的连接和使用,使车身能够仅在B柱等最重要的部位保留高强度钢的使用,增加了全车铝合金材质的使用比例,同时还有助于铝合金侧围外板的连接和使用,不仅保证车身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且进一步减轻了车身重量,实现了车辆更高的排放标准和更低的能耗。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A柱加强板的内侧与A柱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上边梁加强板的内侧与上边梁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B柱加强板的内侧与B柱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了侧围加强板组件与侧围内板组件之间的多点连接,增大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了车身的整体强度和刚性。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A柱加强板包括A柱加强板上板和A柱加强板下板,A柱加强板上板与A柱加强板下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通过这样的设置,增强了驾驶室前部和顶部的结构强度,进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抵御外力的冲击,提高车辆的抗击正面碰撞、偏置碰撞以及抗顶压的能力,有效减小乘员舱的形变量,保护乘员舱内的成员安全。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侧围加强板组件还包括与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的B柱加强板补板。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后门铰链和前门锁扣在B柱加强板上的安装位置处的强度,有效抵御前后门对B柱加强板的拉伸和冲击;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B柱加强板的整体强度。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侧围内板组件还包括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的B柱内板补板。通过这样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B柱内板的结构强度。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A柱加强板和/或上边梁加强板通过SPR或者RESW固定连接,B柱内板的顶部与A柱内板和/或上边梁内板通过SPR或者RESW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解决了铝合金与高强度钢两种材质之间的连接问题,从而能够根据车身不同部位的强度要求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材质,使车身同时满足高强度与轻量化的要求。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还包括结构增强件,结构增强件固定在A柱加强板、A柱内板、B柱加强板、B柱内板、上边梁加强板以及上边梁内板共同围成的腔体内。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侧围总成在A柱、上边梁和B柱内板结合处的刚性和强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侧围总成在A柱、上边梁和B柱三个部位的刚性和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车身的整体强度以及抗顶压和偏置碰撞性能。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还包括铝合金材质的侧围外板组件,侧围外板组件固定连接在侧围加强板组件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便于铝合金材质的侧围外板与侧围加强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另一方面,进一步减轻了车身的总质量,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车身包括上述侧围总成,进而具备了侧围总成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车身,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在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轻了车身重量。
最后,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车身,进而具备了车身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拥有了高强度以及更加轻量化的车身,实现了能耗的进一步降低,从而达到了更高的排放标准和更强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围加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围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侧围加强板组件;11、A柱加强板;111、A柱加强板上板;112、A柱加强板下板;12、B柱加强板;13、上边梁加强板;2、侧围内板组件;21、A柱内板;22、B柱内板;23、上边梁内板;3、B柱加强板补板;4、B柱内板补板;5、结构增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车辆的钢铝混合车身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仍然无法达到足够的轻量化,导致节能减排的效果并不明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加强板组件以及固定连接在侧围加强板组件内侧的侧围内板组件,侧围加强板组件包括B柱加强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加强板和上边梁加强板,侧围内板组件包括B柱内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内板和上边梁内板,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A柱加强板和/或上边梁加强板固定连接,B柱内板的顶部与A柱内板和/或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A柱加强板、上边梁加强板、A柱内板以及上边梁内板均为铝合金材质,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为高强度钢材质,从而在不降低车身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减轻了车身重量,实现了车身轻量化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加强板组件1和侧围内板组件2,侧围加强板组件1位于侧围内板组件2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且侧围加强板组件1的内侧与侧围内板组件2的外侧固定连接,侧围加强板组件1包括B柱加强板12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加强板11和上边梁加强板13,侧围内板组件2包括B柱内板22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内板21和上边梁内板23,B柱加强板12的顶部与A柱加强板11和/或上边梁加强板13固定连接,B柱内板22的顶部与A柱内板21和/或上边梁内板23固定连接,A柱加强板11、上边梁加强板13、A柱内板21以及上边梁内板23均为铝合金材质,B柱加强板12和B柱内板22为高强度钢材质。
顾名思义,侧围总成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通过车身的顶部横梁和底部横梁相互连接构成车身的框架结构,侧围总成通常包括沿车身的宽度方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侧围内板组件2、侧围加强板组件1和侧围外板组件,侧围内板组件2能够支撑和安装内饰板和安全带等驾驶室的内部构件,侧围外板组件能够支撑和安装车门和车窗等外观构件,并对内部构件起到覆盖作用,车身更加美观,侧围加强板组件1则能够对侧围总成以及整个车身框架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进而提高了车身的整体刚性和强度。
示例性地,为了尽可能地实现车身的轻量化,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采用了铝合金与高强度钢两种材质,相对于现有的钢铝混合车身,本方案除了B柱加强板12和B柱内板22上仍然使用高强度钢材质,其他构件全部采用铝合金材质,不仅实现了铝合金与高强度钢两种不同的材质在侧围总成上的连接和使用,而且大大增加了铝合金材质在车身上的使用比例,同时满足了车身的强度要求和轻量化的要求,此外,还便于与外侧铝合金材质的侧围外板进行连接,有利于铝合金侧围外板的使用,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车身重量,实现车辆更高的排放标准和更低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侧围总成中的B柱加强板12优选采用超高强度的热成型钢,抗拉强度能够达到1500MPa,B柱内板22优选采用高强度的冷轧钢DP600,从而保证了车身在B柱位置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抵御车身受到的侧面撞击和顶压冲击,其他构件全部采用6系铝合金,并且A柱加强板11与上边梁加强板13、A柱内板21与上边梁内板23之间均通过SPR进行连接,SPR为自冲铆钉的连接方式。
根据测算,相比于全钢材质的侧围总成,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累计减重达到24KG左右。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A柱加强板11的内侧与A柱内板21的外侧固定连接,上边梁加强板13的内侧与上边梁内板23的外侧固定连接,B柱加强板12的内侧与B柱内板22的外侧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A柱加强板11与A柱内板21、上边梁加强板13与上边梁内板23均为铝合金材质,采用打铝点焊的连接方式,B柱加强板12与B柱内板22均为钢制结构,采用打钢点焊的连接方式,这样能够保证相同材质的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降低焊接难度。
同时,实现了侧围加强板组件1与侧围内板组件2之间的多点连接,增大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了车身的整体强度和刚性。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A柱加强板11包括A柱加强板上板111和A柱加强板下板112,A柱加强板上板111与A柱加强板下板11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通过这样的设置,增强了驾驶室前部和顶部的结构强度,进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抵御外力的冲击,提高车辆抗击正面碰撞、偏置碰撞以及顶压冲击的能力,有效减小乘员舱的形变量,保护乘员舱内的成员安全。
具体地,A柱加强板上板111位于前门窗框的上沿,能够抵御来自驾驶室前方和上方的碰撞带来的冲击;A柱加强板下板112竖直设置在A柱加强板上板111的下方,在本方案中,A柱加强板上板111和A柱加强板下板112通过SPR的形式进行连接,增大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A柱加强板下板112位于门框的前沿,能够在车辆正前方或侧前方发生碰撞时保证最小的形变量,使驾驶室和门框能够保持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车内人员免受挤压,同时车门能够顺利打开,便于对伤员实时救援。
此外,高强度的A柱加强板下板112还用于安装前门和发动机罩铰链,保证在前门和发动机罩频繁开关过程中的结构稳定。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围加强板组件1还包括与B柱加强板12固定连接的B柱加强板补板3。
示例性地,B柱加强板补板3采用与B柱加强板12相同的热成型钢,具备较高的强度,并且焊接在B柱加强板12的中下部用于安装后门铰链及前门锁口的位置,从而增强了后门铰链和前门锁扣位置处的强度,有效抵御前后门对B柱加强板12的拉伸和冲击,同时保证前门和后门的开关稳定;此外,B柱加强板补板3对B柱加强板12具有加固和支撑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B柱加强板12的整体强度。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围内板组件2还包括与B柱内板22固定连接的B柱内板补板4。
示例性地,与侧围加强板总成类似,A柱内板21和上边梁内板23都是6系铝合金材质,通过SPR连接在一起,B柱内板22是高强钢DP600,可以用SPR或者RESW的方式与上边梁内板23进行连接,B柱内板补板4为热成型钢材质,其最高抗拉强度达到2000MPa,通过钢点焊与B柱内板22相连,能够对B柱内板22起到加固和支撑的作用,提高侧围内板组件2的整体强度。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B柱加强板12的顶部与A柱加强板11和/或上边梁加强板13通过SPR或者RESW固定连接,B柱内板22的顶部与A柱内板21和/或上边梁内板23通过SPR或者RESW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的B柱加强板12的上端搭接在A柱加强板11与上边梁加强板13的连接处,通过RESW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方式为预先在铝合金材质的A柱加强板11和上边梁加强板13上通过穿刺铆一个钢制的钉子,然后将钢钉与钢质的B柱加强板12进行点焊连接,从而完成了钢质的B柱加强板12与铝制的A柱加强板11和上边梁加强板13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B柱内板22的上端只与上边梁内板23的下沿连接,同样采用RESW的方式。
由此解决了铝合金与高强度钢两种材质之间的连接问题,从而能够根据车身不同部位的强度要求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材质,使车身同时满足高强度与轻量化的要求。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还包括结构增强件5,结构增强件5固定在A柱加强板11、A柱内板21、B柱加强板12、B柱内板22、上边梁加强板13以及上边梁内板23共同围成的腔体内。
示例性地,结构增强件5的外形与侧围外板相适配,由尼龙玻纤骨架和环氧胶组成,具备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在车身装配过程中,侧围加强板组件1与侧围内板组件2合拼时会在二者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因此,将结构增强件5固定在两者之间的空腔结构中能够对侧围总成的整体结构起到加强作用,本案优选将结构增强件5通过卡接、胶接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在A柱内、上边梁前端内以及B柱上端内这些关键区域。
一方面,提高了侧围总成在A柱、上边梁和B柱内板22结合处的刚性和强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侧围总成在A柱、上边梁和B柱三个部位的刚性和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车身的整体强度以及抗顶压和偏置碰撞性能。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总成还包括铝合金材质的侧围外板组件,侧围外板组件固定连接在侧围加强板组件1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
示例性地,相对于传统侧围总成上采用的钢质侧围外板组件的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侧围内板组件2和侧围加强板组件1上由于大面积使用了铝合金材质,克服了传统以钢质为主的侧围加强板组件1与全铝侧围外板组件之间连接困难的问题,有利于全铝质侧围外板的使用,进一步减轻了车身的总质量。
通过测算,单个全铝侧围外板的使用就能够使侧围总成实现减重18KG左右,为车身的轻量化做出重要贡献。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车身包括上述侧围总成,进而具备了侧围总成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车身,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在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轻了车身重量。
最后,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车身,进而具备了车身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拥有了高强度以及更加轻量化的车身,实现了能耗的进一步降低,从而达到了更高的排放标准和更强的续航能力。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加强板组件和侧围内板组件,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位于所述侧围内板组件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且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的内侧与所述侧围内板组件的外侧固定连接,
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包括B柱加强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加强板和上边梁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组件包括B柱内板以及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A柱内板和上边梁内板,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A柱加强板和/或所述上边梁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的顶部与所述A柱内板和/或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
所述A柱加强板、所述上边梁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以及所述上边梁内板均为铝合金材质,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B柱内板为高强度钢材质,
所述侧围总成还包括结构增强件,所述结构增强件固定在所述A柱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所述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所述上边梁加强板以及所述上边梁内板共同围成的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加强板的内侧与所述A柱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边梁加强板的内侧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B柱加强板的内侧与所述B柱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加强板包括A柱加强板上板和A柱加强板下板,所述A柱加强板上板与所述A柱加强板下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的B柱加强板补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内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B柱内板固定连接的B柱内板补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A柱加强板和/或所述上边梁加强板通过SPR或者RESW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的顶部与所述A柱内板和/或所述上边梁内板通过SPR或者RESW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总成还包括铝合金材质的侧围外板组件,所述侧围外板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侧围加强板组件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
8.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围总成。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
CN202322995154.6U 2023-11-02 2023-11-02 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 Active CN221251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95154.6U CN221251444U (zh) 2023-11-02 2023-11-02 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95154.6U CN221251444U (zh) 2023-11-02 2023-11-02 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51444U true CN221251444U (zh) 2024-07-02

Family

ID=9165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95154.6U Active CN221251444U (zh) 2023-11-02 2023-11-02 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51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2641B1 (en)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733162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reinforced against side impact
US869021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body reinforcement behind the second row of seats
CN100390007C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US20040119318A1 (en) Vehicle side-door structure
US6988763B2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GB2488000A (en) Outer side wall structure and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2896323B (zh) 车身笼形骨架结构
CN210882331U (zh) 一种新型的上车身结构及汽车
EP2371678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210364067U (zh) 前门洞侧围板总成及车
CN105416403A (zh) 一种重型卡车的侧围总成结构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CN112441131A (zh) 一种带有支撑件的车辆门槛梁及其车辆
CN221251444U (zh) 侧围总成及包括该侧围总成的车身、车辆
CN218229147U (zh) 汽车门环结构及汽车
CN215706661U (zh) 一种汽车a柱与门槛连接结构
CN210026987U (zh) 一种全景天窗顶盖组件
CN210592144U (zh) 承载式车体结构及巡逻车
JPH06320955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106394690B (zh) 一种车身框架
CN220114694U (zh) 侧围加强板及包括该侧围加强板的侧围总成、车辆
JP2004314697A (ja) 車両用ドア
CN214740660U (zh) 一种车门铰链的加强结构
CN221096216U (zh) 车门铰链、驾驶室及工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