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22781U -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22781U
CN221222781U CN202322901480.6U CN202322901480U CN221222781U CN 221222781 U CN221222781 U CN 221222781U CN 202322901480 U CN202322901480 U CN 202322901480U CN 221222781 U CN221222781 U CN 221222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econdary air
flue gas
air
temperature f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014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任有忠
吴伟良
叶步青
姚家前
曾庆中
潘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014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22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22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22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尤其涉及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聚能盘锅架包括聚能盘本体和鼓风组件,聚能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呈环形分布的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聚能盘本体内形成有二次空气预热腔,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内设置有与二次空气预热腔连通的二次空气出口;鼓风组件包括鼓风机,鼓风机与二次空气进口相连。高温烟气再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能够进入二次空气预热腔内进行预热,增强高温烟气的温度场,又能使高温烟气再燃烧的更充分;鼓风组件能够提高二次空气补充量,促进高温烟气与预热后的二次空气进行反应,提高热效率,降低废气产生。

Description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具是家庭日常生活必需的厨房烹饪器具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燃气灶具产品也在不断更新,为了追求更高的热效率,现有的一些厂家研制开发了带聚能盘锅架的燃气灶具,使得燃烧的高温烟气被聚拢在聚能盘内,增强高温烟气与锅底的热能交换,提升燃烧热效率。
然而,现有带聚能盘的锅架,由于其没有在高温烟气排放口前设置高温烟气再燃烧加热区域及二次空气补入口的结构,以致高温烟气再燃烧加热区域处因没有二次空气的补入而导致高温烟气燃烧不充分,造成了排放的烟气中CO含量过高甚至超标的问题发生;还有些虽然设置了高温烟气再燃烧加热区域及二次空气补入口的结构,但没有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以致高温烟气再燃烧加热区域处温度不高,高温烟气与锅底的换热效果不佳,热能利用率低,从而导致了整体燃烧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增强高温烟气的温度场,使高温烟气再燃烧的更充分;提高二次空气补充量,促进高温烟气与预热后的二次空气进行反应,提高热效率,降低废气产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聚能盘锅架,包括:
聚能盘本体,其中心具有通孔;所述聚能盘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有聚能区域,所述聚能盘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呈环形分布的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且所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靠近所述聚能区域的外边缘;所述聚能盘本体内形成有环绕所述通孔分布的二次空气预热腔,所述聚能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二次空气预热腔连通的二次空气进口,所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内设置有与所述二次空气预热腔连通的二次空气出口;
鼓风组件,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二次空气进口相连。
作为聚能盘锅架的优选技术方案,鼓风组件还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二次空气预热腔内,所述导流件内形成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二次空气进口相连。
作为聚能盘锅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件呈环形,所述导流通道也呈环形,所述导流件的中心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导流件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作为聚能盘锅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风口设置为圆形通孔。
作为聚能盘锅架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出风口的直径均相等,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导流件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作为聚能盘锅架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出风口的直径自与所述进风口对应的所述出风口向两侧递增,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导流件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作为聚能盘锅架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出风口的直径均相等,相邻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自与所述进风口对应的所述出风口向两侧递减。
作为聚能盘锅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风口处设置为渐缩管,所述渐缩管的直径沿空气流动方向递减。
作为聚能盘锅架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渐缩管的进口直径均相等,多个所述渐缩管的出口直径自与所述进风口对应的所述渐缩管向两侧递减;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导流件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作为聚能盘锅架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渐缩管的进口直径自与所述进风口对应的所述渐缩管向两侧递增,多个所述渐缩管的出口直径均相等;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导流件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燃气灶具,包括燃烧器和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聚能盘锅架,所述聚能盘锅架环设于所述燃烧器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盘锅架具有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高温烟气能够在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再次燃烧,高温烟气再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通过二次空气进口进入二次空气预热腔内,二次空气进行预热后再通过二次空气出口及时补给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中,经过充分预热后的二次空气参与高温烟气再燃烧,能有效增强高温烟气的温度场,强化与锅底的换热效果,又能使高温烟气再燃烧的更充分、更完全,大大地降低了CO废气的产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盘锅架还包括鼓风组件,能够提高二次空气补充量,进一步促进高温烟气与预热后的二次空气进行反应,强化高温烟气与锅底的换热效果,提高热效率,同时降低废气产生,优化燃烧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盘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具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鼓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鼓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鼓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鼓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8是图7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聚能盘本体;11、上盘体;111、内围壁;112、***壁;113、底壁;1131、二次空气出口;12、下盘体;121、二次空气进口;101、第一通孔;102、聚能区域;103、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4、二次空气预热腔;105、保温腔;
20、支撑件;30、底脚;
40、鼓风组件;41、导流件;411、导流通道;412、进风口;413、出风口;42、鼓风机;
50、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具,燃气灶具包括燃烧器50和聚能盘锅架,聚能盘锅架环设于燃烧器50的外周,并能够将锅具支撑在燃烧器50的上方。
燃烧器50包括燃烧器主体、喷嘴、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燃烧器主体内部设置有混合腔,混合腔具有进气口,喷嘴可以向进气口内喷射燃气,由于燃气的喷射速度较快,使进气口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故会有一部分外界空气(以下称为一次空气)进入到进气口内,燃气和一次空气能够在混合腔内进行一次混合。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均盖设在燃烧器主体上,混合腔分别与内环火盖的内腔和外环火盖的内腔连通,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上均设置有多个火孔。燃烧器50在工作时,混合腔内的混合气体进入到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中后,分别从对应的火孔处排出,排出的混合气体与周围的空气(以下称为二次空气)进行二次混合并燃烧,从而形成高温的烟气,高温的烟气可以对放置在聚能盘锅架上的锅具进行加热。
聚能盘锅架包括聚能盘本体10和支撑件20,聚能盘本体10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101,燃烧器50的上端位于第一通孔101中,即聚能盘本体10环设在燃烧器50的外周,支撑件20设置在聚能盘本体10上表面,用于支撑锅具。支撑件20的最高点高于聚能盘本体10上表面的最高点,当将锅具放置在支撑件20上后,锅具的底部与聚能盘本体1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过气空间和排气通道,该过气空间可以使高温烟气进行流动,进而充分与锅具的底部进行换热。该排气通道可以使高温烟气进行排放,保证聚能盘本体10内侧区域、聚能盘本体10与燃烧器50之间的区域为负压状态,进而保证二次空气能够源源不断地补入到火孔处。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0的个数为四个,从而保证对锅具稳定的支撑。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20的个数也可以为三个、五个或者更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聚能盘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底脚30,当底脚30放置在支撑平面上后,聚能盘本体10的底壁113与支撑平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气间隙,第一通孔101的侧壁与外环火盖之间形成第二过气间隙。燃烧器50在工作时,周围的二次空气可以依次通过第一过气间隙和第二过气间隙到达外环火盖的火孔处,从而充分与火孔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二次混合,进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会聚集在聚能盘本体10的上侧。也就是说,聚能盘本体10能够将燃烧器50所需的低温二次空气和燃烧器50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上下分隔开,使高温烟气得到聚拢,减少热量的损失。
聚能盘本体10的上表面形成有聚能区域102,聚能区域102用于对燃烧热能进行聚拢,以增强燃烧热能对锅具的换热强度,减少热能损失,提高燃烧热效率。
聚能盘本体10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呈环形分布的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且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靠近聚能区域102的外边缘;聚能盘本体10内形成有环绕第一通孔101分布的二次空气预热腔104,聚能盘本体10上设置有与二次空气预热腔104连通的二次空气进口121,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内设置有与二次空气预热腔104连通的多个二次空气出口1131,且多个二次空气出口1131沿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高温烟气能够在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再次燃烧,高温烟气再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通过二次空气进口121进入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二次空气进行预热后再通过二次空气出口1131及时补给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中,经过充分预热后的二次空气参与高温烟气再燃烧,能有效增强高温烟气的温度场,强化与锅底的换热效果,又能使高温烟气再燃烧的更充分、更完全,大大地降低了CO废气的产生。
聚能盘本体10内还具有环绕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分布的保温腔105,保温腔105与二次空气预热腔104相连通。保温腔105能够对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起到保温作用,增强聚能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燃烧热效率。
具体地,聚能盘本体10包括上盘体11和下盘体12,上盘体11设置于下盘体12的上方,上盘体11的内沿与下盘体12的内沿贴合连接,可以采用焊接工艺连接,也可以采用翻压边或铆接工艺连接,上盘体11的外沿与下盘体12的外沿贴合连接,同样可以采用焊接工艺连接,也可以采用翻压边或铆接工艺连接,上盘体11和下盘体12两者设有同轴的内孔,以形成上述第一通孔101,上盘体11与下盘体12之间形成了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和保温腔105,保温腔105位于二次空气预热腔104靠近上盘体11和下盘体12的外沿的上端处,保温腔105的截面呈倒U形。
上盘体11的内沿低于外沿,上盘体11于内沿和外沿之间形成聚能区域102。上盘体11于靠近外沿处形成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由内围壁111、环设于内围壁111***的***壁112以及连接于内围壁111底端与***壁112底端之间的底壁113围合而成,内围壁111的顶端高于底壁113以及聚能区域102的最低点,且低于***壁112的顶端。***壁112呈向上延伸的环形围墙。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对高温烟气起到阻挡作用,并有利于将高温烟气导流向锅底,减少高温烟气向外扩散,从而提高高温烟气在聚能盘内的停留时间,增加高温烟气与锅底的换热时间,增强高温烟气和锅底的换热效果,减少热能损失,提高了燃烧热效率。二次空气出口1131设置于底壁113上,二次空气出口1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二次空气出口1131沿底壁113的周向间隔分布,该多个二次空气出口1131为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的二次空气补给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的补给口。
下盘体12整体为环形的凹陷盘状,二次空气进口121设置于下盘体12的底部,二次空气进口121为二次空气进入二次空气预热腔104的进入口。底脚30由下盘体12的底面下凹形成,底脚30呈中空状态,增加了二次空气预热腔104的体积,使二次空气进入的容量得以增加,能有效提高二次空气预热腔104的预热效果。优选地,底脚30的底面设有隔热垫,隔热垫为非金属垫,可以是耐温的硅橡胶、氟橡胶等材质制成的,导热系数相对低,能降低聚能盘本体10上的热量传导于灶具面板,使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的温度相对保持的更高,有利于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具在使用过程中,高温烟气在聚能盘内以径向向外流动过程中与锅底进行热能交换,由于在上盘体11上表面靠外沿处的径向方向上设有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加上靠外沿处设有呈向上延伸的环形围墙的***壁112,高温烟气靠近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时,其流动速度放慢,能够起到对聚能盘本体内高温烟气的整体流动速度减缓的作用,增加了与锅底的换热时间,使高温烟气能够充分与锅底换热;此时,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的高温烟气再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通过下盘体12底部的二次空气进口121进入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进行预热后再通过二次空气出口1131及时补给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中,经过充分预热后的二次空气参与高温烟气再燃烧,能有效增强高温烟气的温度场,强化与锅底的换热效果,又能使高温烟气再燃烧的更充分、更完全,大大地降低了CO废气的产生,使燃烧高温烟气对锅的热交换和排放上达到了均衡,实现了整体燃烧工况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有利于将高温烟气导流向锅底加热,增强高温烟气对锅底的冲击强度,使燃烧高温烟气热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减少了热能损失,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燃烧热效率;另外,二次空气预热腔104靠外沿的上端处所形成呈倒U形的保温腔105,对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起到了有效的保温作用,增强了聚能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燃烧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聚能盘锅架还包括鼓风组件40,鼓风组件40包括导流件41和鼓风机42,导流件41设置于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可以通过焊接、锁合等方式固定,导流件41的形状优选为环形,导流件41的中心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101同轴设置导流件41内形成有环形的导流通道411,导流件41上设置有与导流通道411连通的进风口412和多个出风口413,进风口412与二次空气进口121相连,多个出风口413沿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鼓风机42设置于聚能盘本体10外侧,鼓风机42的出口与二次空气进口121相连。经过鼓风机42的空气通过二次空气进口121和进风口412进入到导流通道411中,在导流通道411内进行流动,二次空气预热并均匀分布到四周,并进一步通过出风口413流动到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继续预热,充分预热后的二次空气通过二次空气出口1131及时补给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中,参与高温烟气再燃烧。通过设置鼓风组件40,能够使二次空气在聚能盘本体10内均匀分布,同时对二次空气的预热充足,通过各二次空气出口1131补充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内,使各处的高温烟气均能与预热的二次空气进行反应,进一步提高热效率,降低废气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出风口413设置为圆形通孔101。
气体通过出气口的流量m=气体流速v×出气口面积A。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参照如3和图4,多个出风口413的直径均相等,且多个出风口413沿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参照图5,多个出风口413沿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多个出风口413的直径自与进风口412对应的出风口413向两侧递增,即与进风口412对应的出风口413的直径最小,进风口412对侧对应的出风口413的直径最大。鼓风机42鼓入的空气在导流通道411内流动时速度v逐渐降低,出风口413沿空气流动方向面积A逐渐增大,使得各出风口413处的二次空气流量m大致相同,进一步提高了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空气分布的均匀性。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参照图6,多个出风口413的直径均相等,相邻两个出风口413之间的间距自与进风口412对应的出风口413向两侧递减,即与进风口412对应的出风口413与相邻两侧的出风口413之间的间距最大,进风口412对侧对应的出风口413与相邻两侧的出风口413之间的间距最小。鼓风机42鼓入的空气在导流通道411内流动时速度v逐渐降低,出风口413沿空气流动方向间距逐渐减小,同等长度区域内的出风口413总面积A逐渐增大,使得各长度区域内的二次空气流量m大致相同,进一步提高了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空气分布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出风口413处均设置为渐缩管,渐缩管的直径沿空气流动方向递减。这种结构设置使得二次空气在通过出风口413时存在加速过程,从而提高二次空气在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的流动速度,使得二次空气流动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内时,能够与烟气充分混合,提高反应程度,进一步提高热效率,降低废气产生。
渐缩管出口的气流速度v2=进口气流速度v1×进口面积A1/出口面积A2。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多个出风口413沿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多个渐缩管的进口直径均相等,多个渐缩管的出口直径自与进风口412对应的渐缩管向两侧递减,即与进风口412对应的渐缩管的出口直径最大,进风口412对侧对应的渐缩管的出口直径最小。鼓风机42鼓入的空气在导流通道411内流动时速度v1逐渐降低,渐缩管进口面积A1保持不变,出口面积A2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各渐缩管出口的气体流速v2大致相同,二次空气速度一致性较佳,在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内与烟气混合的均匀性较好,提高热效率,降低废气产生。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多个出风口413沿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多个渐缩管的进口直径自与进风口412对应的渐缩管向两侧递增,即与进风口412对应的渐缩管的进口直径最小,进风口412对侧对应的渐缩管的进口直径最大;多个渐缩管的出口直径均相等。鼓风机42鼓入的空气在导流通道411内流动时速度v1逐渐降低,渐缩管进口面积A1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加,出口面积A2保持不变,使得各渐缩管出口的气体流速v2大致相同,二次空气速度一致性较佳,在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内与烟气混合的均匀性较好,提高热效率,降低废气产生。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能盘本体(10),其中心具有第一通孔(101);所述聚能盘本体(10)的上表面形成有聚能区域(102),所述聚能盘本体(10)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呈环形分布的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且所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靠近所述聚能区域(102)的外边缘;所述聚能盘本体(10)内形成有环绕所述第一通孔(101)分布的二次空气预热腔(104),所述聚能盘本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二次空气预热腔(104)连通的二次空气进口(121),所述高温烟气再燃烧区域(103)内设置有与所述二次空气预热腔(104)连通的二次空气出口(1131);
鼓风组件(40),包括鼓风机(42),所述鼓风机(42)的出口与所述二次空气进口(12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组件(40)还包括导流件(41),所述导流件(41)设置于所述二次空气预热腔(104)内,所述导流件(41)内形成有导流通道(411),所述导流件(41)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通道(411)连通的进风口(412)和多个出风口(413),所述进风口(412)与所述二次空气进口(12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41)呈环形,所述导流通道(411)也呈环形,所述导流件(41)的中心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101)同轴设置,多个所述出风口(413)沿所述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413)设置为圆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口(413)的直径均相等,多个所述出风口(413)沿所述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口(413)的直径自与所述进风口(412)对应的所述出风口(413)向两侧递增,多个所述出风口(413)沿所述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口(413)的直径均相等,相邻两个所述出风口(413)之间的间距自与所述进风口(412)对应的所述出风口(413)向两侧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413)处设置为渐缩管,所述渐缩管的直径沿空气流动方向递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渐缩管的进口直径均相等,多个所述渐缩管的出口直径自与所述进风口(412)对应的所述渐缩管向两侧递减;多个所述出风口(413)沿所述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渐缩管的进口直径自与所述进风口(412)对应的所述渐缩管向两侧递增,多个所述渐缩管的出口直径均相等;多个所述出风口(413)沿所述导流件(4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11.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50)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盘锅架,所述聚能盘锅架环设于所述燃烧器(50)的外周。
CN202322901480.6U 2023-10-27 2023-10-27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Active CN221222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01480.6U CN221222781U (zh) 2023-10-27 2023-10-27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01480.6U CN221222781U (zh) 2023-10-27 2023-10-27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22781U true CN221222781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64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01480.6U Active CN221222781U (zh) 2023-10-27 2023-10-27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22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9495B (zh) 一种利用余热对预混燃气预热的节能灶
CN203068577U (zh) 蒸汽湿燃全热式升降节能灶
CN217302797U (zh) 一种用于纯氢燃气灶具的微预混燃烧炉头
CN103423775B (zh) 一种生物质半气化炉
CN204786593U (zh) 一种采用新型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燃气灶具
CN101556058B (zh) 通风塔式下进风燃气灶
CN221222781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N208312370U (zh) 一种燃烧器
CN201289080Y (zh) 防回火聚能节能炉头
CN221222782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N208312369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08413448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WO2022156046A1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0441271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0861194U (zh) 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
CN101487597B (zh) 生物质半气化炉
CN201373441Y (zh) 生物质半气化炉
CN112344396A (zh) 一种锅支架组件及红外燃烧器
CN112815314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8386833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1110546Y (zh) 一种新型燃气灶燃烧器
CN212901613U (zh) 一种新型底进风炉头
CN11212875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8328272U (zh) 一种燃气灶
CN110094728A (zh) 一种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