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14287U - 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14287U
CN221214287U CN202323374283.XU CN202323374283U CN221214287U CN 221214287 U CN221214287 U CN 221214287U CN 202323374283 U CN202323374283 U CN 202323374283U CN 221214287 U CN221214287 U CN 221214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
heavy truck
front wal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3742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沐兴
吉锋
陆书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ngchi Auto Bod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ngchi Auto Bod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ngchi Auto Bod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ngchi Auto Bod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3742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14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14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142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该重卡白车身结构包括顶盖机构、座椅机构和前围机构,所述座椅机构固定连接在顶盖机构的下端,所述前围机构固定连接在座椅机构的前端,所述顶盖机构包括顶部天窗孔、焊接点、顶部支架、固定支架、第一承重横梁和承重纵梁,所述焊接点固定连接在顶部天窗孔的下侧,所述顶部支架固定连接在顶部天窗孔的下侧,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的下端。该重卡白车身结构,顶盖机构中的顶部支架和固定支架,以及承重横梁和纵梁的引入,提供了车身额外的稳定性和刚性,这种强化的设计意味着在极端驾驶条件下或发生碰撞时,车身能够更好地保持其完整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乘员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运输行业的发展,重卡在行驶稳定性、乘员安全保护和抵御碰撞冲击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这推动了对更强的车身结构设计的探索,以确保在遇到碰撞或极端驾驶条件时,驾驶舱和乘员的最大保护。
现有技术公开号CN206297633U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白车身总成是驾驶室的核心,驾驶室所有内、外饰功能件的安装、驾驶室的强度等均以白车身总成为基础,白车身总成的结构可以直接决定驾驶室性能的强弱,在目前汽车需求量逐渐增长的趋势下,目前市场上的重卡白车身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由前围总成1a、左侧围总成2a、右侧围总成3a、后围总成4a、顶盖总成5a、地板总成6a以及骨架7a组成,各大分总成相互焊接,构成白车身总成结构,而总成又由外板总成和多块内板骨架组件组成,但现有的白车身总成在顶盖处无骨架结构,导致顶盖在受力时,不能很好的使力通过骨架从顶盖向下传递到侧围总成、地板总成等其他区域,白车身应力分散效果差,影响驾驶安全,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顶盖处无骨架结构,导致顶盖在受力时,应力分散效果较差,影响驾驶安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本体和顶盖,所述顶盖为双层结构,包括顶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顶盖本体内的顶盖骨架;所述顶盖本体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车身本体的外侧,所述顶盖骨架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车身本体的内侧,优选地,所述顶盖骨架包括两两一组的支撑架和设在两所述支撑架间的一组连接板,所述支撑架为竖向设置的U型结构;各所述支撑架的顶边与顶盖本体的顶面固定连接,各所述支撑架的侧边分别与所述顶盖本体的前后两侧具有预设距离,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为两两一组且横向间隔的设置在两所述支撑架间,在两所述连接板间还设有一组稳固板,所述稳固板与所述连接板围成一避让孔,所述避让孔正对所述顶盖本体的天窗设置,优选地,在两所述支撑架的顶边外侧还分别外连一L型托架,所述L型托架一端固定在所述顶边上,所述L型托架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后与所述车身本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顶盖骨架焊接在所述车身本体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方案中顶盖本体和支撑架相互焊接形成双层保护结构,提高了整个白车身总成的强度,保证驾驶室在受到顶压或是正碰时都能充分吸收撞击能量,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但是现有技术CN206297633U专利中由于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的抗冲击能力不佳,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身不能够更好地保持其完整性,从而影响了乘员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抗冲击能力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该重卡白车身结构包括顶盖机构、座椅机构和前围机构,所述座椅机构固定连接在顶盖机构的下端,所述前围机构固定连接在座椅机构的前端,所述顶盖机构包括顶部天窗孔、焊接点、顶部支架、固定支架、第一承重横梁和承重纵梁,所述焊接点固定连接在顶部天窗孔的下侧,所述顶部支架固定连接在顶部天窗孔的下侧,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重横梁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的内部,所述承重纵梁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的内部,第一承重横梁和承重纵梁则为整个车身提供了必要的承重能力和刚性。
优选的,所述座椅机构包括第二承重横梁、后端板、抗扭箱体、支撑柱和连接板,所述后端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承重横梁的下侧,所述抗扭箱体固定连接在第二承重横梁的下侧,顶盖机构特别包含顶部天窗孔,为车内提供自然光线和良好通风,焊接点确保了各个部件之间的牢固连接,顶部支架与固定支架共同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抗扭箱体的上端,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抗扭箱体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前围机构包括顶部框架、驾驶舱框架、防撞梁、前围和底板,所述驾驶舱框架固定连接在顶部框架的前端,所述防撞梁固定连接在驾驶舱框架的下端,前围机构由顶部框架和驾驶舱框架构成,为驾驶舱提供坚固的***保护,防撞梁是一个关键特性,特别设计用以吸收和分散前端撞击力,保护驾驶舱内的人员安全。
优选的,所述前围固定连接在防撞梁的下端,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前围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重卡白车身结构,顶盖机构中的顶部支架和固定支架,以及承重横梁和纵梁的引入,提供了车身额外的稳定性和刚性,这种强化的设计意味着在极端驾驶条件下或发生碰撞时,车身能够更好地保持其完整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乘员安全;
2、该重卡白车身结构,抗扭箱体的设计使得在车辆遭受侧面撞击或在驾驶中进行急剧转向时,能够有效地抵抗扭曲和弯曲,保持车身稳定,这对提高车辆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3、该重卡白车身结构,围机构中的防撞梁是关键,它在前端碰撞时吸收和分散冲击力,显著减少对驾驶舱和乘员的影响。这种防撞特性在重型车辆中尤为重要,因为高质量意味着碰撞时的动能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盖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盖机构;101、顶部天窗孔;102、焊接点;103、顶部支架;104、固定支架;105、第一承重横梁;106、承重纵梁;2、座椅机构;201、第二承重横梁;202、后端板;203、抗扭箱体;204、支撑柱;205、连接板;3、前围机构;301、顶部框架;302、驾驶舱框架;303、防撞梁;304、前围;30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该重卡白车身结构包括顶盖机构1、座椅机构2和前围机构3,座椅机构2固定连接在顶盖机构1的下端,前围机构3固定连接在座椅机构2的前端,顶盖机构1包括顶部天窗孔101、焊接点102、顶部支架103、固定支架104、第一承重横梁105和承重纵梁106,焊接点102固定连接在顶部天窗孔101的下侧,顶部支架103固定连接在顶部天窗孔101的下侧,固定支架104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103的下端,第一承重横梁105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103的内部,承重纵梁106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103的内部,顶盖机构1特别包含顶部天窗孔101,为车内提供自然光线和良好通风,焊接点102确保了各个部件之间的牢固连接,顶部支架103与固定支架104共同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而第一承重横梁105和承重纵梁106则为整个车身提供了必要的承重能力和刚性,在座椅机构2方面,第二承重横梁201和后端板202设计用来提供额外的支撑。
座椅机构2包括第二承重横梁201、后端板202、抗扭箱体203、支撑柱204和连接板205,后端板202固定连接在第二承重横梁201的下侧,抗扭箱体203固定连接在第二承重横梁201的下侧,支撑柱204固定连接在抗扭箱体203的上端,连接板205固定连接在抗扭箱体203的上端,抗扭箱体203是车身的关键部分,提供了抵抗扭曲的能力,抗扭箱体的设计使得在车辆遭受侧面撞击或在驾驶中进行急剧转向时,能够有效地抵抗扭曲和弯曲,保持车身稳定。
前围机构3包括顶部框架301、驾驶舱框架302、防撞梁303、前围304和底板305,驾驶舱框架302固定连接在顶部框架301的前端,防撞梁303固定连接在驾驶舱框架302的下端,前围304固定连接在防撞梁303的下端,底板305固定连接在前围304的下端,防撞梁303是一个关键特性,特别设计用以吸收和分散前端撞击力,保护驾驶舱内的人员安全,前围总成304与底板305一同构成了车头的主要结构。
工作原理:顶盖机构1特别包含顶部天窗孔101,为车内提供自然光线和良好通风,焊接点102确保了各个部件之间的牢固连接,顶部支架103与固定支架104共同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而第一承重横梁105和承重纵梁106则为整个车身提供了必要的承重能力和刚性,在座椅机构2方面,第二承重横梁201和后端板202设计用来提供额外的支撑,抗扭箱体203是车身的关键部分,提供了抵抗扭曲的能力,抗扭箱体的设计使得在车辆遭受侧面撞击或在驾驶中进行急剧转向时,能够有效地抵抗扭曲和弯曲,保持车身稳定,这对提高车辆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支撑柱204和连接板205则进一步加强了车身的整体结构,前围机构3由顶部框架301和驾驶舱框架302构成,为驾驶舱提供坚固的***保护,防撞梁303是一个关键特性,特别设计用以吸收和分散前端撞击力,保护驾驶舱内的人员安全,前围总成304与底板305一同构成了车头的主要结构,为车辆提供额外的强度和稳定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该重卡白车身结构包括顶盖机构(1)、座椅机构(2)和前围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机构(2)固定连接在顶盖机构(1)的下端,所述前围机构(3)固定连接在座椅机构(2)的前端,所述顶盖机构(1)包括顶部天窗孔(101)、焊接点(102)、顶部支架(103)、固定支架(104)、第一承重横梁(105)和承重纵梁(106),所述焊接点(102)固定连接在顶部天窗孔(101)的下侧,所述顶部支架(103)固定连接在顶部天窗孔(101)的下侧,所述固定支架(104)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103)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105)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103)的内部,所述承重纵梁(106)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10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机构(2)包括第二承重横梁(201)、后端板(202)、抗扭箱体(203)、支撑柱(204)和连接板(205),所述后端板(202)固定连接在第二承重横梁(201)的下侧,所述抗扭箱体(203)固定连接在第二承重横梁(201)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04)固定连接在抗扭箱体(203)的上端,所述连接板(205)固定连接在抗扭箱体(203)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机构(3)包括顶部框架(301)、驾驶舱框架(302)、防撞梁(303)、前围(304)和底板(305),所述驾驶舱框架(302)固定连接在顶部框架(301)的前端,所述防撞梁(303)固定连接在驾驶舱框架(302)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304)固定连接在防撞梁(303)的下端,所述底板(305)固定连接在前围(304)的下端。
CN202323374283.XU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Active CN221214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374283.XU CN221214287U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374283.XU CN221214287U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14287U true CN221214287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77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374283.XU Active CN221214287U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14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5777B (zh)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CN211568103U (zh) 一种小型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框架
CN112874637A (zh) 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CN111391926A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05416403A (zh) 一种重型卡车的侧围总成结构
CN214930131U (zh)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CN201520343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
CN113665683A (zh) 一种提升非承载式车身侧面柱形碰撞性能的车身结构
CN221214287U (zh) 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215883812U (zh) 机舱前纵梁及汽车
CN214689769U (zh) 一种前端结构和车辆
CN201890273U (zh) 一种轿车门槛外板的支撑板
CN213862433U (zh) 地板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CN111746650B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10882325U (zh) 汽车纵梁前段的溃缩吸能连接装置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202449071U (zh) 一种前围下骨架加强结构
CN117360668A (zh) 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
CN218907420U (zh) 一种高强度轻型货车驾驶室结构及其轻型货车
CN112590941A (zh)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CN201842144U (zh) 一种汽车前围
CN220924296U (zh) 前门洞总成和车辆
CN221316373U (zh) 前减震塔的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6128333U (zh) 一种前围板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