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62225U - 动力驱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驱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62225U
CN221162225U CN202322949724.8U CN202322949724U CN221162225U CN 221162225 U CN221162225 U CN 221162225U CN 202322949724 U CN202322949724 U CN 202322949724U CN 221162225 U CN221162225 U CN 221162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ifferential
sliding sleeve
reduction mechanism
plane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497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亮
许清华
黄得成
施佳敏
熊小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497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62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62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62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驱动***及车辆。该动力驱动***包括:行星排换档机构、差速器和第一驱动源;其中,所述差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驱动源与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连接,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与所述差速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调节所述差速器在第一档位、第二档位或者空档下工作。该动力驱动***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利用行星排换档机构中行星排的结构特点,调节差速器在三种不同档位下工作,使车辆兼顾高速性、动力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动力驱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驱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汽车多采用单电机配合固定传动比变速器的方案。但该方案无法满足电动汽车起步时需要的大扭矩以及高速行驶时的小传动比等工况需求。同时,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转速高、启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是其特点,但对于纯电动汽车,研究表明,如果不使用多级变速,传动效率与动态特性之间将无法达到最优平衡。因此,急需一种动力驱动***以满足车辆的多级变速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动力驱动***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驱动***,包括:行星排换档机构、差速器和第一驱动源;其中,所述差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一驱动源与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连接,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与所述差速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调节所述差速器在第一档位、第二档位或者空档下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驱动***,利用行星排换档机构中行星排的结构特点,调节差速器在第一档位、第二档位或者空档下三种不同的档位下工作,满足当前差速器的三档化趋势,且行星排换档机构集成于差速器的壳体上,整个动力驱动***形成高度集成、紧凑的结构,减少动力驱动***的整体重量和占用空间,同时多档位的设计能够使车辆兼顾高速性、动力性和经济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包括行星排组件和换档组件;其中,所述行星排组件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以及第三元件;
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差速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换档组件连接,所述第三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源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元件为行星架,所述第二元件为齿圈,所述第三元件为太阳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换档组件包括:齿圈滑套和结合齿;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变速箱,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所述变速箱内,所述结合齿与所述变速箱固定连接;
所述齿圈滑套与所述第二元件啮合且滑动连接,所述齿圈滑套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齿圈滑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齿圈滑套与所述结合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元件通过所述齿圈滑套、所述结合齿固定连接于所述变速箱,所述差速器在所述第一档位下工作;
当所述齿圈滑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元件浮动,所述行星排组件不传动,所述差速器在所述空档下工作;
当所述齿圈滑套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齿圈滑套与所述第一元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元件通过所述齿圈滑套与所述第一元件同步转动,所述差速器在所述第二档位下工作。
作为优选的,所述差速器在所述第一档位下的速比小于在所述第二档位下的速比。
作为优选的,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第二驱动源,所述差速器还包括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驱动源与所述差速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第一齿轮减速机构和第二齿轮减速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源与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与所述行星排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源与所述第二齿轮减速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减速机构与所述差速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第一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源与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与所述行星排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三元件构造为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设有供连接在差速器上的半轴穿过的中空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轴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以及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沿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依次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动力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者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驱动***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驱动***的另一种示例性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星排组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星排组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以上图中:10差速器;11半轴;20第一驱动源;30行星排换档机构;31行星排组件;311第一元件;312第二元件;313第三元件;3131中空孔;314行星轮;32换档组件;321齿圈滑套;322结合齿;40第二驱动源;50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1第一输出齿轮;52第一输入齿轮;53第一齿轮;54第二齿轮;60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1第二输出齿轮;62第二输入齿轮;63第三齿轮;64第四齿轮;7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该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示例”、特定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请参考图1,提供一种动力驱动***,包括:行星排换档机构30、差速器10和第一驱动源20;其中,所述差速器10包括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一驱动源20与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30连接,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30与所述差速器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30调节所述差速器10在第一档位、第二档位或者空档下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驱动***,利用行星排换档机构30中行星排的结构特点,调节差速器10在第一档位、第二档位或者空档下三种不同的档位下工作,满足当前差速器10的三档化趋势,且行星排换档机构30集成于差速器10的壳体上,整个动力驱动***形成高度集成、紧凑的结构,减少动力驱动***的整体重量和占用空间,同时多档位的设计能够使车辆兼顾高速性、动力性和经济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30包括行星排组件31和换档组件32;其中,所述行星排组件31包括第一元件311、第二元件312以及第三元件313;
所述第一元件311与所述差速器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元件312与所述换档组件32连接,所述第三元件313与所述第一驱动源20连接。
具体的,行星排组件31包括第一元件311、第二元件312以及第三元件313,其中,第一元件311、第二元件312和第三元件313中的任意一个元件为太阳轮,另一个元件为行星架,剩余一个元件为齿圈。如行星排组件31包括太阳轮、行星架、至少三个行星轮314和齿圈;其中,太阳轮位于多个行星轮314的中心,太阳轮的外齿与若干行星轮314的外齿啮合,太阳轮和行星轮314的旋转方向相反,行星轮314由行星架上的支撑轴支撑,允许行星轮314在支撑轴上转动。行星轮314和相邻的太阳轮、齿圈总是处于常啮合状态。行星轮314除了可以绕行星架的支撑轴旋转外,还可以在行星架的带动下绕太阳轮的中心轴线旋转,类似于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此种情况为行星轮机构作用的传动方式。如果行星轮314自转存在,而行星架固定不定,这种情况为定轴传动。齿圈的内齿与行星轮314的外齿啮合,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同。行星轮314的数量取决于差速器10的设计负荷,数量越多承担的负荷越大,本申请实施例中,行星轮314的数量至少三个以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行星轮314与太阳轮啮合,以及行星轮314与齿圈啮合时,可以采用斜齿轮以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元件311为行星架,所述第二元件312为齿圈,所述第三元件313为太阳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述换档组件32包括:齿圈滑套321和结合齿322。
具体的,行星架与差速器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齿圈与换档组件32的齿圈滑套321连接,太阳轮与第一驱动源20连接。其中,齿圈与齿圈滑套321滑动配合连接,使齿圈滑套321能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调节差速器10在三种不同的档位下工作,满足当前差速器10的三档化趋势,实现多级变速,使传动效率与动态特性之间将达到最优平衡。差速器10通过设置的行星排齿圈同步器结构,齿圈滑动进行切换档位,传动链少,且能量转换效率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实现快速、平顺、可靠地换档,且差速器10的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变速箱,所述差速器10设置于所述变速箱内,所述结合齿322与所述变速箱固定连接;
所述齿圈滑套321与所述第二元件312啮合且滑动连接,所述齿圈滑套321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齿圈滑套3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齿圈滑套321与所述结合齿32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元件312通过所述齿圈滑套321、所述结合齿322固定连接于所述变速箱,所述差速器10在所述第一档位下工作;
当所述齿圈滑套32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元件312浮动,所述行星排组件31不传动,所述差速器10在所述空档下工作;
当所述齿圈滑套321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齿圈滑套321与所述第一元件31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元件312通过所述齿圈滑套321与所述第一元件311同步转动,所述差速器10在所述第二档位下工作。
具体的,齿圈滑套321与齿圈啮合且滑动连接,齿圈滑套321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分别位于左、中、右位置。齿圈设有拨叉同步槽,或同步滑套与齿圈进行花键滑动,用于在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空档下的工作状态切换。
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当齿圈滑套321向左滑动且位于第一位置时,齿圈滑套321与结合齿322啮合连接,由于结合齿322与差速器10的变速箱固定连接,则齿圈通过齿圈滑套321与结合齿322固定连接在变速箱上,使差速器10在第一档位下工作。此种情况下,齿圈固定不动,齿圈滑套321与齿圈同转速且均为0,太阳轮作为主动件,行星架作为被动件。若太阳轮顺时针旋转,太阳轮必给行星轮314一个推力F1,但是由于齿圈固定,则齿圈必给行星轮314一个反作用力F2,行星轮314在F1和F2合力作用下绕太阳轮顺时针旋转。因此,行星轮314不仅存在逆时针自转,并在行星架的带动下,绕太阳轮的中心轴线顺时针公转。该种情况下,出现行星轮314机构作用的传动方式,且被动行星架的旋转方向与主动件太阳轮的旋转方向相同。因此,太阳轮带动行星架转动属于小齿轮带动的最大齿轮,是一种减速运动且有最大的传动比。即当齿圈滑套321位于第一位置时,行星架的转速会变慢,差速器10的速比会提高,行星排组件31能起到降低转速增加扭矩的作用,适用于需要高扭矩的工况,如车辆的爬坡阶段,再如车辆起步时需要的高扭矩工况。
示例性的,当齿圈滑套321位于第二位置时,齿圈浮动,即齿圈滑套321既不与结合齿322连接,也不与行星架连接,行星排组件31不传动,第一驱动源20的动力无法传递至差速器10。此种情况适用于车辆在等红灯时,第一驱动源20在运转,但是车辆并不行走。
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4所示,当齿圈滑套321向右滑动且位于第三位置时,行星架和齿圈结合为一体且二者同步转动,结合齿322与行星架同步转动,使差速器10在第二档位下工作。其中,结合齿322、行星架和齿圈同步转动,结合齿322、行星架和齿圈三者共同作为被动件,太阳轮作为主动件,此种情况下,行星轮314间没有相对运动,作为一个整体运转,行星排的传动比或者速比为1,转向相同,行星结构不减速,以提高输出转速,即差速器10的速比会降低,用于需要高速的工况,如适用于车辆在平路阶段运行,车辆能跑得快;再如车辆高速行驶时的小传动比工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行星排组件31的齿圈作为齿圈滑套321同步器,当齿圈滑套321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切换时,通过拨动齿圈的工作状况以实现差速器10在两种不同的速比下工作,以及齿圈滑套321位于第二位置时,齿圈于空档状态下工作,只单一电机进行驱动,能有效提升整车能耗及经济性,提高竞争力,满足当前差速器10的三档化的趋势,且行星排换档机构30集成于差速器10的壳体上,整个动力驱动***形成高度集成、紧凑的结构,减少动力驱动***的整体重量和占用空间,同时多档位的设计能兼顾高速性、动力性和经济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差速器10在所述第一档位下的速比小于在所述第二档位下的速比。
具体的,速比又称汽车传动比,是指汽车传动系中变速装置前后两传动机构转速的比值。汽车传动系的传动比有两类,即主传动器的速比及差速器10的速比。在同一车型中,主传动器的速比为定值,而差速器10的速比还随所用的排档不同而有不同的值。如电机的额定转速与差速器10输出轴的转速的比值称为速比。
该示例中,当齿圈滑套321位于第一档位时,差速器10能够输出低转速高扭矩的动力;当齿圈滑套321位于第二档位时,差速器10能够输出高转速的动力,通过切换不同的档位,以适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第二驱动源40,所述差速器10还包括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驱动源40与所述差速器1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差速器10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其中,第一驱动源20通过行星排换档机构30与差速器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源40与差速器1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采用第一驱动源20和第二驱动源40实现动力的平稳传输,保证换档稳定,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单驱动源或者双驱动源工作,实现差速器10在三种不同档位下工作状态的切换,且采用双动力源,可以使车辆的传动效率和动态特性达到最优平衡,整车重量轻,占用空间少,价格优惠,产品竞争力强。其中,第一驱动源20和第二驱动源40可以为电机、气缸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和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源20与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与所述行星排组件31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源40与所述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与所述差速器1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第一驱动源20通过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与行星排组件31的太阳轮的中心轴连接,第一驱动源20通过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将动力传输给差速器10。第二驱动源40通过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与差速器1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源40通过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将动力传输给差速器10。其中,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和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所述第一驱动源20与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与所述行星排组件31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包括第一输出齿轮51,所述第一输出齿轮51与所述第三元件313构造为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设有供连接在差速器10上的半轴11穿过的中空孔3131。
具体的,第一输出齿轮51与太阳轮构造为双联齿轮,二者共用同一转轴,该转轴可以为太阳轮的中心轴,转轴内部设置沿其轴向的中空孔3131,差速器10的输出半轴11能够穿过中空孔3131,使动力驱动***形成高度集成、紧凑的结构,减少动力驱动***的整体重量和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还包括第一输入齿轮52,所述第一输入齿轮52与所述第一驱动源20的驱动轴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源20、所述第一输出齿轮51以及所述第一输入齿轮52沿所述第一驱动源20的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依次设置。
具体的,第一驱动源20的驱动轴与第一输入齿轮52之间通过花键连接,沿第一驱动轴的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一驱动源20、第一输出齿轮51以及第一输入齿轮52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使得第一输出齿轮51与第三元件313如太阳轮之间的轴向距离减少,减少双联齿轮的轴向长度,提高动力驱动***的集成度,减少动力驱动***的占用空间。
示例性的,参考图2,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还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齿轮533和第二齿轮54,第一齿轮53与第二齿轮54构成双联齿轮,第一输入齿轮52与第一齿轮53啮合连接,第二齿轮54与第一输出齿轮51啮合连接。
参考图2,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与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的结构相同,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也包括第二输入齿轮62、第二输出齿轮61以及平行设置的第三齿轮63和第四齿轮64。其中,第二电源的驱动轴通过花键与第二输入齿轮62连接,第二输入齿轮62与第三齿轮63啮合连接,第三齿轮63与第四齿轮64构成双联齿轮,二者同轴连接,第四齿轮64与第二输出齿轮61啮合连接,第二输出齿轮61与差速器1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述第一驱动源20、所述行星排组件31以及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沿所述第一驱动源20的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依次设置;
或/和,
所述第二驱动源40、所述差速器10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沿所述第二驱动源40的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依次设置。
具体的,沿第一驱动源20的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一驱动源20、行星排组件31以及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使动力驱动***形成高度集成、紧凑的结构,减少动力驱动***的占用空间。
在第二驱动源40的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二驱动源40、差速器10的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从右至左依次设置,进一步使动力驱动***形成高度集成、紧凑的结构,减少动力驱动***的占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动力驱动***。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可以为纯电动车辆、也可以为混合动力电动车辆。该车辆利用行星排换档机构30中的齿圈作为齿圈滑套321同步器,通过拨动齿圈的工作状况来实现差速器10于两种不同速比下工作,当齿圈位于空档时,只单一电机进行驱动,能有效提高整车能耗及经济性,提高竞争力,满足当前差速器10的三档化的趋势,且行星排换档机构30集成于差速器10的壳体上,整个动力驱动***形成高度集成、紧凑的结构,减少动力驱动***的整体重量和占用空间,同时多档位的设计能兼顾高速性、动力性和经济性。
其中,车辆还包括左右两个车轮70,差速器10具有两个半轴11,差速器10的一个半轴11与其中一个车轮70直接相连,另一个半轴11穿过双联齿轮的中空孔3131与另一个车轮70连接,差速器10可以直接将第一驱动源20或/和第二驱动源40的动力传动给车辆的两个车轮70,实现对车辆的多档位调节,满足车辆的多级变速需求。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排换档机构(30)、差速器(10)和第一驱动源(20);其中,所述差速器(10)包括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一驱动源(20)与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30)连接,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30)与所述差速器(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30)调节所述差速器(10)在第一档位、第二档位或者空档下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排换档机构(30)包括行星排组件(31)和换档组件(32);其中,所述行星排组件(31)包括第一元件(311)、第二元件(312)以及第三元件(313);
所述第一元件(311)与所述差速器(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元件(312)与所述换档组件(32)连接,所述第三元件(313)与所述第一驱动源(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311)为行星架,所述第二元件(312)为齿圈,所述第三元件(313)为太阳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组件(32)包括:齿圈滑套(321)和结合齿(322);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变速箱,所述差速器(10)设置于所述变速箱内,所述结合齿(322)与所述变速箱固定连接;
所述齿圈滑套(321)与所述第二元件(312)啮合且滑动连接,所述齿圈滑套(321)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齿圈滑套(3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齿圈滑套(321)与所述结合齿(32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元件(312)通过所述齿圈滑套(321)、所述结合齿(322)固定连接于所述变速箱,所述差速器(10)在所述第一档位下工作;
当所述齿圈滑套(32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元件(312)浮动,所述行星排组件(31)不传动,所述差速器(10)在所述空档下工作;
当所述齿圈滑套(321)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齿圈滑套(321)与所述第一元件(31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元件(312)通过所述齿圈滑套(321)与所述第一元件(311)同步转动,所述差速器(10)在所述第二档位下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10)在所述第一档位下的速比小于在所述第二档位下的速比。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第二驱动源(40),所述差速器(10)还包括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驱动源(40)与所述差速器(1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和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源(20)与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与所述行星排组件(31)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源(40)与所述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减速机构(60)与所述差速器(1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还包括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所述第一驱动源(20)与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与所述行星排组件(31)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包括第一输出齿轮(51),所述第一输出齿轮(51)与所述第三元件(313)构造为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设有供连接在差速器(10)上的半轴(11)穿过的中空孔(31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50)还包括第一输入齿轮(52),所述第一输入齿轮(52)与所述第一驱动源(20)的驱动轴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源(20)、所述第一输出齿轮(51)以及所述第一输入齿轮(52)沿所述第一驱动源(20)的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依次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驱动***。
CN202322949724.8U 2023-10-31 2023-10-31 动力驱动***及车辆 Active CN221162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49724.8U CN221162225U (zh) 2023-10-31 2023-10-31 动力驱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49724.8U CN221162225U (zh) 2023-10-31 2023-10-31 动力驱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62225U true CN221162225U (zh) 2024-06-18

Family

ID=91457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49724.8U Active CN221162225U (zh) 2023-10-31 2023-10-31 动力驱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62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0395B (zh) 可动力切换的多级变速器
CN106763565B (zh) 适于电动车辆使用的三挡行星变速机构
JP2003097669A (ja) トルクスプリット式変速比無限大無段変速機
CN115972896B (zh) 多挡电驱桥传动***
CN218777413U (zh) 由单电机驱动的电驱桥结构
CN110657204B (zh) 变速器、动力驱动***及车辆
CN110030356A (zh) 一种基于锥齿轮的三档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
CN110345210B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轮式模块化设计的16速自动变速器
CN221162225U (zh) 动力驱动***及车辆
CN109578544B (zh) 一种单行星排多模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
CN110725910B (zh) 新能源商用车eat变速器齿轮传动结构
CN216923142U (zh) 变速器及电驱动***及车辆
CN215971080U (zh) 多模式纯电动力传动装置
CN115091940A (zh) 七挡混合动力传动***及车辆
CN114435106A (zh)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CN220281113U (zh) 一种多挡功率分流混动驱动***
CN114132167B (zh) 一种混动无级变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7623098U (zh) 传动装置和车辆
CN218839174U (zh) 无独立倒档轴的多档调速混合动力***
CN218489454U (zh) 一种双电机同轴电驱动桥***
CN114076186B (zh) 无级变速机构及动力总成
CN218777397U (zh) 具有双换挡器的电驱桥
CN219035476U (zh) 一种复合轮系的双电机无换挡动力中断驱动***
CN220220385U (zh) 一种增程混合动力变速***及其车辆
CN220037365U (zh) 新能源汽车及其多档位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