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1052U -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1052U
CN221091052U CN202322275260.7U CN202322275260U CN221091052U CN 221091052 U CN221091052 U CN 221091052U CN 202322275260 U CN202322275260 U CN 202322275260U CN 221091052 U CN221091052 U CN 221091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ar
supporting
drag hook
br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52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莉娜
朱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end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end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end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end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752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91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1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1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撑车撑装置,包括横架、连接轴、两个支撑踢、拉钩、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横架包括顶板和设置在顶板两侧的侧部支撑壁,在两个侧部支撑壁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轴的通孔,所述连接轴横向穿装在其中;两个支撑踢分别安装在连接轴的两端,并位于侧部支撑壁的外侧;所述拉钩的顶部安装在横架的顶板的前侧侧壁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对称设置在拉钩两侧,其中第一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拉钩底端和第一支撑踢,第二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拉钩底端和第二支撑踢。该装置只采用一个拉钩,将拉钩设置在中间位置,简化了装置的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背景技术
车撑是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两轮车的必要部件,当停车时,对车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现有的车撑分为单撑和双撑,单撑是设置在车体的一侧,停车时车体为倾斜状态,这种单撑支撑方式不够稳定;双撑是在车体的两侧都设置车撑,从而停车时能够对车体两侧都进行支撑,这种双撑支撑方式相较单撑支撑方式更加稳定。但是现有的双撑存在以下缺点:两个支撑为一体结构,支撑状态下和抬起状态下两支撑间的宽度是一样的,因此,要想增加两支撑对车体的支撑稳定性,就要增加两支撑间的宽度,而支撑抬起后,由于两支撑间的宽度较大,增加了占地空间,还会给骑行安全造成隐患。
专利号为202221988841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撑车撑装置,该装置当两支撑踢处于支撑状态时,呈八字形,使得车体两侧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从而增加对车体支撑的稳定性;当两支撑踢抬起时,两支撑踢会向内收起,从而减小两支撑踢的横向占地空间。但是该专利每个支撑踢分别对应设置了拉钩和拉簧(即采用了两个拉钩和两个拉簧),使得整个装置比较臃肿,安装和成本较高。针对该专利,本申请做了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撑车撑装置,该装置只采用一个拉钩,将拉钩设置在中间位置,简化了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包括横架、连接轴、两个支撑踢、拉钩、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
横架包括顶板和设置在顶板两侧的侧部支撑壁,在两个侧部支撑壁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轴的通孔,所述连接轴横向穿装在其中;两个支撑踢分别安装在连接轴的两端,并位于侧部支撑壁的外侧;
所述拉钩的顶部安装在横架的顶板的前侧侧壁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对称设置在拉钩两侧,其中第一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拉钩底端和第一支撑踢,第二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拉钩底端和第二支撑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横架作为整个双撑车撑装置的承载基础,使用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顶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与车体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踢的顶部设置有销钉,该销钉与支撑踢垂直设置,支撑踢通过该销钉安装在连接轴的端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横架的侧部支撑壁上设置有前导向壁和后导向壁,所述前导向壁是自上而下向外侧逐渐弯曲的形状,所述后导向壁是自前向后上方向向内侧逐渐弯曲的形状,当支撑踢向后抬起时,在前导向壁和后导向壁的导向作用下,可使支撑踢顺利向后抬起并且抬起过程中两个支撑踢向内侧收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横架的侧部支撑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处于下落支撑状态下的支撑踢的顶部后侧位置,用于限制支撑踢继续向前转动,使支撑踢稳定在支撑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钩为弯钩形状,其弯钩的口径要大于所述连接轴的直径,这样当向后踢起两个支撑踢时,使得拉钩的底端能够运动至连接轴下方后侧位置,从而不影响拉簧的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横架的顶板的前侧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安装轴,所述拉钩的顶部安装在该安装轴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横架的顶板的前侧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矩形安装板,在该安装板上开设有一通孔,拉钩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位于第一折弯部外侧,第二折弯部外侧的折弯段***至安装板的通孔中,第一折弯部挡在安装板的前侧外沿上,并且安装板的通孔后侧内壁和折弯段之间要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只采用一个拉钩,将拉钩设置在中间位置,简化了装置的结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且结构稳定。当两支撑踢处于支撑状态时,呈八字形,使得车体两侧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从而增加对车体支撑的稳定性;当两支撑踢抬起时,两支撑踢会向内收起,从而减小两支撑踢的横向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撑车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撑车撑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撑车撑装置的拉簧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双撑车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2,一种双撑车撑装置,包括横架1、连接轴2、第一支撑踢3、第二支撑踢4、拉钩5、第一拉簧6和第二拉簧7。
横架1作为整个双撑车撑装置的承载基础,使用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具体的讲,横架1包括顶板1.1和设置在顶板两侧的侧部支撑壁1.2,在顶板1.1上还设置有安装孔1.3,用于与车体固定。
在两个侧部支撑壁1.2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轴2的通孔,所述连接轴2横向穿装在其中,以使连接轴2能够在通孔中旋转。
所述第一支撑踢3安装在连接轴2的一端,并位于侧部支撑壁1.2的外侧,具体的讲,第一支撑踢3的顶部设置有销钉a,该销钉a与第一支撑踢3垂直设置,第一支撑踢3通过该销钉安装在连接轴2的一端。同理,所述第二支撑踢4安装在连接轴2的另一端,具体的讲,第二支撑踢4顶部也设置有销钉,该销钉与第二支撑踢4垂直设置,第二支撑踢4通过该销钉安装在连接轴2的另一端。
在横架1的顶板1.1的前侧(相对于车体)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安装轴b,所述拉钩5的顶部安装在该安装轴b上,能够绕该安装轴b旋转;所述第一拉簧6和第二拉簧7对称设置在拉钩5两侧,其中第一拉簧6两端分别连接拉钩5底端和第一支撑踢3,第二拉簧7两端分别连接拉钩5底端和第二支撑踢4。
进一步的说,在横架1的侧部支撑壁1.2上设置有前导向壁1.21、后导向壁1.22和限位凸起1.23,其中,所述限位凸起1.23位于处于下落支撑状态下的支撑踢的顶部后侧位置(这里的后侧是相对于车体而言,即车体的尾部为后侧方向,车体的前部为前侧方向),用于限制支撑踢继续向前转动,使支撑踢稳定在支撑状态;所述前导向壁1.21是自上而下向外侧逐渐弯曲的形状,所述后导向壁1.22是自前向后上方向向内侧逐渐弯曲的形状,当支撑踢向后抬起时,在前导向壁1.21和后导向壁1.22的导向作用下,可使支撑踢顺利向后抬起并且抬起过程中两个支撑踢向内侧收敛,这样,当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处于支撑状态时,呈八字形,使得车体两侧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从而增加对车体支撑的稳定性;当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抬起时,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会向内收起,从而减小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的横向占地空间。
进一步的说,当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处于抬起状态,此时,在第一拉簧6和第二拉簧7的作用下,两支撑踢能够保持抬起状态。拉簧的工作原理参见附图3,图3中,O1为横架上的安装轴的轴心,O2为连接轴2的轴心,L1表示支撑踢处于支撑状态的拉簧的长度,L3表示支撑踢处于抬起状态的拉簧的长度,L2表示支撑踢抬起/支撑切换过程中的拉簧的最大长度,可以看出,L2的长度大于L1和L3,这样,当拉簧经过L2位置向L1位置运动时,拉簧能够为支撑踢提供下落的拉力,当拉簧经过L2位置向L3位置运动时,拉簧也能够为支撑踢提供抬起的拉力,从而提高切换支撑踢抬起/支撑状态的顺畅性。
进一步的说,所述拉钩5为弯钩形状,其弯钩的口径要大于所述连接轴2的直径,这样当向后(相对于车体)踢起两个支撑踢时,使得拉钩的底端能够运动至连接轴2下方后侧位置,从而不影响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的运动。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拉钩5的顶部与在横架1的顶板1.1连接结构不同。具体的讲,本实施例是在横架1的顶板1.1的前侧(相对于车体)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矩形安装板8,在该安装板上开设有一通孔8.1,拉钩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折弯部5.1和第二折弯部5.2,第二折弯部5.2位于第一折弯部5.1外侧,第二折弯部5.2外侧的折弯段5.3***至安装板的通孔8.1中,第一折弯部5.1挡在安装板8的前侧外沿上,在拉簧的作用下,拉钩5不会脱离安装板的通孔8.1,并且安装板的通孔8.1后侧内壁和折弯段5.3之间要具有足够间隙,以使拉钩5能够向后侧旋转。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撑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架、连接轴、两个支撑踢、拉钩、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
横架包括顶板和设置在顶板两侧的侧部支撑壁,在两个侧部支撑壁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轴的通孔,所述连接轴横向穿装在其中;两个支撑踢分别安装在连接轴的两端,并位于侧部支撑壁的外侧;
所述拉钩的顶部安装在横架的顶板的前侧侧壁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对称设置在拉钩两侧,其中第一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拉钩底端和第一支撑踢,第二拉簧两端分别连接拉钩底端和第二支撑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撑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架作为整个双撑车撑装置的承载基础,使用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撑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顶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与车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撑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踢的顶部设置有销钉,该销钉与支撑踢垂直设置,支撑踢通过该销钉安装在连接轴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撑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横架的侧部支撑壁上设置有前导向壁和后导向壁,所述前导向壁是自上而下向外侧逐渐弯曲的形状,所述后导向壁是自前向后上方向向内侧逐渐弯曲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撑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横架的侧部支撑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处于下落支撑状态下的支撑踢的顶部后侧位置,用于限制支撑踢继续向前转动,使支撑踢稳定在支撑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撑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横架的顶板的前侧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安装轴,所述拉钩的顶部安装在该安装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撑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横架的顶板的前侧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矩形安装板,在该安装板上开设有一通孔,拉钩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位于第一折弯部外侧,第二折弯部外侧的折弯段***至安装板的通孔中,第一折弯部挡在安装板的前侧外沿上,并且安装板的通孔后侧内壁和折弯段之间要具有间隙。
CN202322275260.7U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Active CN221091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5260.7U CN221091052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5260.7U CN221091052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1052U true CN221091052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13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5260.7U Active CN221091052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91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91052U (zh)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CN218967073U (zh) 一种双撑车撑装置
CN207360230U (zh) 带折叠踏板的油箱
CN220518449U (zh) 一种两轮车辆滚动型支撑装置
CN201677988U (zh) 折叠电动车的车架总成
CN205707037U (zh) 空间节省型自行车
CN216508550U (zh) 一种可拆卸式婴儿推车
CN215553681U (zh) 一种双踢结构
CN220549138U (zh) 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
CN207089468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u型托架结构
CN220996579U (zh) 一种两轮车侧支架安装连接件
CN219277678U (zh) 一种双撑车撑机构
CN215399009U (zh) 一种兼具省力与弹性可调的中撑结构
CN204488967U (zh) 汽车侧踏板
CN220517915U (zh) 一种拖车用连接装置
CN214267290U (zh) 一种车辆推拉一体化牵引装置
CN217294742U (zh) 一种分体式中撑结构
CN215826871U (zh) 一种偏撑自锁结构
CN212187745U (zh) 一种轮滑鞋底架
CN213228967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移动广告机的固定支架
CN220273544U (zh) 用于太阳能光伏面板的加强式固定支撑***
CN212637255U (zh) 一种多边形结构的汽车前排座椅头枕导套
CN21452415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支梯
CN211765353U (zh) 一种esc控制器支架
CN219298839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用防倾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