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3906U -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33906U
CN221033906U CN202323228634.6U CN202323228634U CN221033906U CN 221033906 U CN221033906 U CN 221033906U CN 202323228634 U CN202323228634 U CN 202323228634U CN 221033906 U CN221033906 U CN 221033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lanet carrier
speed change
semi
chang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286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其君
王红贤
刘桦
罗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Electric Wind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Electric Wi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Electric Wind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Electric Wi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2286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33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33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33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属于风电机组装置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外壳向内延伸形成的隔板,以及二级行星架,所述隔板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供油的第一油路通道,所述二级行星架设置有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油路通道连通至第二油路通道,所述二级行星架与齿轮箱中部的中心管之间还设置有引油盘,所述引油盘设置有第三油路通道;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上,与传统的结构设计不同的是,本设计采用内部引油盘的结构设计进而解决一级变速区域内的油路在一级行星架产生径向位移时的异常情况,并且能够保持正常的供油通路的结构,在供油的效果以及整体的稳定性上来考虑,有效的解决的传统结构所面对的困难以及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属于风电机组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变速箱是连接风轮和发电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风轮旋转产生的低速高扭矩动力转换成高速低扭矩动力,使之适应发电机的要求。变速箱内部采用齿轮传动结构,通过变速箱可以调节风轮转速,提高发电效率。
风力发电机变速箱通常采用两级或三级的齿轮传动结构,其中第一级齿轮主要承受低速高扭矩动力的传递,第二级齿轮则将其转换成高速低扭矩的动力,以适应发电机的要求。变速箱内部的轴承和油封则起到支撑和密封的作用,确保变速箱长时间运转的稳定性。
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的行星架相对于外壳有径向位移和圆周转动的。因此,如何将齿轮箱外的润滑油导入一级变速区域的行星架的前腹板内,以便使前腹板能够向行星轮和太阳轮喷润滑油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一级行星架相对外壳产生径向位移时产生漏油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外壳向内延伸形成的隔板,以及二级行星架,所述隔板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供油的第一油路通道,所述二级行星架设置有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油路通道连通至第二油路通道,所述二级行星架与齿轮箱中部的中心管之间还设置有引油盘,所述引油盘与二级行星架固定并随二级行星架转动,所述引油盘设置有第三油路通道,在一级行星架内设置有用于行星架内润滑油进入的第四油路通道,所述第二油路通道连通至第三油路通道匹配的一端部,所述第四油路通道与第三油路的另一端部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引油盘包括设置用于供油的供油管路,以及固定设置于供油管路两端部的导油盘,并通过其中一端部的导油盘与二级行星架固定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供油管路包括位于靠近中心管的外套管,以及设置于外套管外侧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存在用于供油间隙,以形成用于供油的通路,所述外套管与中心管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的,靠近第二油路通道的导油盘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油路通道连通的第五油路通道,所述第五油路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三油路通道;
靠近第四油路通道的导油盘的内部设置有与第四油路通道连通的第六油路通道,所述第六油路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三油路通道。
进一步的,靠近第二油路通道的导油盘与二级行星架固定装配,靠近第四油路通道的导油盘通过第一铜滑环与一级行星架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行星架通过第二铜滑环与齿轮箱的外壳内侧装配,且第二铜滑环固定装配于外壳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铜滑环与二级行星架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环槽,所述第二铜滑环设置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环槽连通第一油孔和第二油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铜滑环与外壳的内侧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连通第一油孔和第一油路通道;
所述第二油路通道与第五路油路通道联通处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五环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铜滑环固定在二级行星架上,所述第一铜滑环与二级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三环槽,所述第一铜滑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油孔,所述第三环槽连通第二油孔和第六油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铜滑环与一级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四环槽,所述第四环槽连通第二油孔和第四油路通道。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在结构设计上,与传统的结构设计不同的是,本设计采用内部引油盘的结构设计进而解决一级变速区域内的油路在一级行星架产生径向位移时的异常情况,并且能够保持正常的供油通路的结构,在供油的效果以及整体的稳定性上来考虑,有效的解决的传统结构所面对的困难以及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隔板,2-二级行星架,3-一级行星架,4-中心管,5-第一油路通道,6-第二油路通道,7-第三油路通道,8-第四油路通道,9-第五油路通道,10-第六油路通道,11-导油盘,12-外套管,13-内套管,14-第一铜滑环,15-第二铜滑环,16-第一环槽,17-第二环槽,18-第三环槽,19-第四环槽,20-第五环槽,21-第一油孔,22-第二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外壳向内延伸形成的隔板1,以及二级行星架2,所述隔板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供油的第一油路通道5,所述二级行星架2设置有第二油路通道6,所述第一油路通道5连通至第二油路通道6,所述二级行星架2与齿轮箱中部的中心管4之间还设置有引油盘,所述引油盘与二级行星架2固定并随二级行星架2转动,所述引油盘设置有第三油路通道7,在一级行星架3内设置有用于行星架内润滑油进入的第四油路通道8,所述第二油路通道6连通至第三油路通道7匹配的一端部,所述第四油路通道8与第三油路的另一端部联通。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本结构的设计,与传统结构的设计不同的是,在本结构中,在一级变速区域内增加了引油盘作为进油管路的一部分,在该结构的设计上,主要是考虑到风电变速齿轮箱在实际应用中,其内部属于旋转的部件,且一级行星架3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径向位移,为了有效适应一级行星架3的径向位移和保证齿轮箱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供油的稳定性,以及确保整个一级变速区域的润滑效果,采用本结构的引油盘结构,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风电变速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具体的结构设计基础上,跟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所述引油盘包括设置用于供油的供油管路,以及固定设置于供油管路两端部的导油盘11,并通过其中一端部的导油盘11与二级行星架2固定装配。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上,将引油盘的结构充分考虑到其具体的引油效果,以及充分的应用于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
作为结构的充分考虑,以及考虑到整个结构的设计,具体的,所述供油管路包括位于靠近中心管4的外套管12,以及设置于外套管12外侧内套管13,所述外套管12与内套管13之间存在用于供油间隙,以形成用于供油的通路,所述外套管12与中心管4之间存在间隙。在此结构的设计中,外套管12和内套管13的设计采用薄壁长筒状的结构,且以同中心线装配,以该方式的结构设计既能够保证整个结构能够随旋转体同步转动,不会出现偏心的问题。尤其考虑的是,该内套管13和外套管12与整个齿轮箱的结构保持相同的装配中心线。在受载后,一级行星架3将发生径向位移,此时外套管12和内套管13的左端和右端不再同心,而由于比较长、薄的同心钢管自身的挠性缓解了不同心造成的额外应力,从而保证了一级润滑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上述具体的结构设计基础上,作为更加具体的设计,靠近第二油路通道6的导油盘1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油路通道6连通的第五油路通道9,所述第五油路通道9的另一端连通第三油路通道7;
靠近第四油路通道8的导油盘1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四油路通道8连通的第六油路通道10,所述第六油路通道10的另一端连通第三油路通道7。
在该结构的设计中,既能够保证引油盘的整体性,同时进一步的考虑了整个结构中基于一级行星架3可能产生径向位移的技术问题改进,实现整个结构在本结构的设计中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结构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供油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具体结构的设计基础上,靠近第二油路通道6的导油盘11与二级行星架2固定装配,靠近第四油路通道8的导油盘11通过第一铜滑环14与一级行星架3装配。
更进一步的,所述二级行星架2通过第二铜滑环15与齿轮箱的外壳内侧装配,且第二铜滑环15固定装配于外壳的内侧。
在上述具体的结构设计中,采用铜滑环的结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通过该结构的设计不仅有效的保证了整个结构的密封效果,同时还进一步的保证了结构与结构之间相对转动的稳定性,避免两者直接接触而发生意外。润滑铜环均安排在轴承附近,以保证旋转件与静止件的同心。
基于上述具体的结构设计,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铜滑环15与二级行星架2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环槽16,所述第二铜滑环15设置有第一油孔21,所述第一环槽16连通第一油孔21和第二油路通道6。
作为更具体的,所述第二铜滑环15与外壳的内侧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二环槽17,所述第二环槽17连通第一油孔21和第一油路通道5;
所述第二油路通道6与第五路油路通道联通处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五环槽20。
在本结构的设计基础上,充分的考虑到了静止-转动的两种状态的部件的结合处的设计,以环槽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证所有的油路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油效果,同时,进一步的保证了整个供油结构的供油效果,进而保证了整个设计的结构的润滑效果和供油效果。
与上述结构相似的结构设计,更加具体的,所述第一铜滑环14固定在二级行星架2上,所述第一铜滑环14与二级行星架2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三环槽18,所述第一铜滑环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油孔22,所述第三环槽18连通第二油孔22和第六油路通道10。
更加具体的,所述第一铜滑环14与一级行星架3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四环槽19,所述第四环槽19连通第二油孔22和第四油路通道8。
在上述具体的结构设计基础上,所述第二油路通道6与第五油路通道9之间还设置有第五环形槽。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上,虽然引油盘与二级行星架2为相对静止部件,引油盘与二级行星架2之间为同步转动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不排除可能产生部分的位移误差,采用第五环形槽能够有效的保证整个供油的效果。
实施例2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的进油方法,采用实施例1的设计结构,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油路通道5连通至供油泵,润滑油通过第一油路通道5进入,经过第二环槽17后进入第二铜滑环15,润滑油通过第一油孔21进入到第一环槽16,再进入到二级行星架2的第二油路通道6,通过第二油路通道6后进入到引油盘的第五油路通道9,依次经过第三油路通道7、第六油路通道10、第三环槽18、第一铜滑环14、第四环槽19以及第四油路通道8后进入一级行星架3进行润滑;
其中,第三油路通道7采用薄壁长筒状的外套管12和内套管13形成,通过外套管12和内套管13之间设置间隙形成第三油路通道7,在一级行星架3产生位移时,利用外套管12和内套管13可产生形变的方式来避免产生位移时油路漏油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在结构设计上,与传统的结构设计不同的是,本设计采用内部引油盘的结构设计进而解决一级变速区域内的油路在一级行星架产生径向位移时不会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并且能够保持正常的供油通路的结构,在供油的效果以及整体的稳定性上来考虑,有效的解决的传统结构所面对的困难以及难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外壳向内延伸形成的隔板,以及二级行星架,所述隔板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供油的第一油路通道,所述二级行星架设置有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油路通道连通至第二油路通道,所述二级行星架与齿轮箱中部的中心管之间还设置有引油盘,所述引油盘与二级行星架固定并随二级行星架转动,所述引油盘设置有第三油路通道,在一级行星架内设置有用于行星架内润滑油进入的第四油路通道,所述第二油路通道连通至第三油路通道匹配的一端部,所述第四油路通道与第三油路的另一端部联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油盘包括设置用于供油的供油管路,以及固定设置于供油管路两端部的导油盘,并通过其中一端部的导油盘与二级行星架固定装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包括位于靠近中心管的外套管,以及设置于外套管外侧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存在用于供油间隙,以形成用于供油的通路,所述外套管与中心管之间存在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第二油路通道的导油盘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油路通道连通的第五油路通道,所述第五油路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三油路通道;
靠近第四油路通道的导油盘的内部设置有与第四油路通道连通的第六油路通道,所述第六油路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三油路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第二油路通道的导油盘与二级行星架固定装配,靠近第四油路通道的导油盘通过第一铜滑环与一级行星架装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行星架通过第二铜滑环与齿轮箱的外壳内侧装配,且第二铜滑环固定装配于外壳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铜滑环与二级行星架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环槽,所述第二铜滑环设置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环槽连通第一油孔和第二油路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铜滑环与外壳的内侧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连通第一油孔和第一油路通道;
所述第二油路通道与第五路油路通道联通处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五环槽。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滑环固定在二级行星架上,所述第一铜滑环与二级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三环槽,所述第一铜滑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油孔,所述第三环槽连通第二油孔和第六油路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滑环与一级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四环槽,所述第四环槽连通第二油孔和第四油路通道。
CN202323228634.6U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 Active CN221033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28634.6U CN221033906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28634.6U CN221033906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33906U true CN221033906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83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228634.6U Active CN221033906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33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0902U (zh) 风力发电齿轮箱润滑装置
CN115681469A (zh) 一种行星排润滑结构、混合动力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15638239A (zh) 一种行星排润滑结构、混合动力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11692320A (zh) 一种涡轴发动机试验用多功能高速齿轮箱
CN209294368U (zh) 一种变速器输出结构
CN221033906U (zh)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
CN117432792A (zh) 一种半直驱齿轮箱一级变速区域进油结构及供油方法
CN111396441B (zh) 一种从中部供油的高速传动轴
CN109578562B (zh) 风电齿轮箱的润滑油路结构
CN216951563U (zh) 一种减速机的高强度轴承润滑装置
CN201090490Y (zh) 具有改良结构的前置泵
CN216975712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
CN109538745A (zh) 电动商用车电机与变速箱的连接花键润滑结构
CN213776122U (zh) 一种大兆瓦风电齿轮箱高速轴下风向轴承衬套
CN209557628U (zh) 电动商用车电机与变速箱的连接花键润滑结构
CN113357343A (zh) 一种发电机轴系集成于齿轮箱的结构
CN106870232A (zh) 发动机高压共轨泵驱动机构
CN208816655U (zh) 驱动桥前端减速器独立润滑结构
CN106194422B (zh) 双液压泵对置布置的动力输出结构
CN205908370U (zh) 双液压泵对置布置的动力输出结构
CN207364244U (zh) 一种采用螺旋泵进行润滑的取力器、变速箱或液力缓速器
CN221401596U (zh) 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
CN213808789U (zh)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用的过渡连接装置
CN217582922U (zh) 一种减速器输入轴与电机驱动轴的润滑结构及其车辆
CN218913692U (zh) 锥齿轮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