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13688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13688U
CN221013688U CN202190001014.9U CN202190001014U CN221013688U CN 221013688 U CN221013688 U CN 221013688U CN 202190001014 U CN202190001014 U CN 202190001014U CN 221013688 U CN221013688 U CN 221013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adhesive
absorbent
absorbent article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900010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勇树
武田慎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bau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bau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baud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bau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13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13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61F13/5605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anitary napkins or the like
    • A61F13/5611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anitary napkins or the like using fastening strips, e.g. adhesive, on the undergarment-facing sid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吸收性物品(1)的粘接部(27)设置在背片(23)的与穿戴者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一对纵侧边界部(203)是吸收体(20)的第一部位(201)和比第一部位(201)薄的第二部位(202)的边界部。粘接部(27)由避开一对纵侧边界部(203)而配置在背片(23)上的多个粘接构件(271)构成。多个粘接构件(271)包括多个第一粘接构件和多个第二粘接构件。多个第一粘接构件在第一部位(201)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延伸,且沿着另一个方向排列。多个第二粘接构件在第二部位(202)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延伸,且沿着另一个方向排列。由此,能够抑制粘接构件(271)因纵侧边界部(203)处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接收来自穿戴者的***物的吸收性物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基于2021年4月12日申请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JP2021-067028号的优先权的利益。并以参考为目的,将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并入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有使用安装在一次性尿布或内衣等的内侧的轻失禁用的吸收垫等吸收性物品。在该吸收性物品的背片上,一般设有用于将吸收性物品固定在一次性尿布或内衣等的内侧的粘接部等。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075315号公报(文献1)的护垫中,与由纸浆纤维等形成的吸收体的大致整体重叠的矩形状的粘接部作为防偏移用而设置在背面片材上。另外,在日本特开2018-15463号公报(文献2)的吸收性物品中,在背片上设有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的条纹状的粘接部。在日本特开2006-247088号公报(文献3)的护垫中,通过使在背片上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的条纹状的粘接部配置为不与使用前的折叠的包装状态下的折叠线重叠,从而抑制形成牢固的折痕。这样的粘接部,是在制造吸收性物品时通过在背片上涂布粘接剂等而形成的。
但是,如文献1所示,如果设置与吸收体的大致整体重叠的粘接部,则吸收性物品相对于一次性尿布或内衣等(以下,也称为“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变得过大,而难以将吸收性物品从外装物品上取下。另外,在文献2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比较细长的条纹状的粘接部横跨吸收体的两端缘配置,因此在背片上涂布粘接剂等形成粘接部时,粘接部有可能产生搓捻。如果粘接部发生搓捻,则有可能无法将吸收性物品适当地固定在外装物品的内侧。此外,在文献3中,没有考虑条纹状的粘接部与吸收体的端缘的关系。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也使用两层结构的吸收体,在俯视时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边界部也产生段差。在文献1~3中,没有考虑关于这种小的段差对上述粘接部的搓捻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收来自穿戴者***物的吸收性物品,其目的在于抑制粘接构件搓捻。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具备透液性的顶片,疏液性或不透液性的背片,配置在所述顶片和所述背片之间的吸收体,设置在所述背片的与穿戴者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粘接部。所述吸收体具备: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第一部位,在所述第一部位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部位连续,并且比所述第一部位薄的第二部位,以及在所述第一部位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作为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的边界部的一对纵侧边界部。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粘接部由避开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而配置在所述背片上的多个粘接构件构成。所述多个粘接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部位中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延伸,且沿着另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粘接构件;在所述第二部位中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延伸,且沿着另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粘接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粘接构件搓捻。
优选地,所述吸收体具备:第一吸收片,通过粘接剂将粒状或纤维状的高吸收性材料固定在片状的支撑部件的主面上;片状的第二吸收片,配置在所述第一吸收片与所述背片或所述顶片之间,在长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一吸收片长。所述吸收体的所述第一部位是所述第一吸收片和所述第二吸收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部位。所述吸收体的所述第二部位是所述第二吸收片中从所述第一吸收片延伸出去的部位。
优选地,在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之间的粘接构件的间隔,比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的粘接构件的间隔大。
优选地,所述吸收体的所述第二部位在所述第一部位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部位连续。所述吸收体还具备在所述第一部位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作为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的边界部的一对横侧边界部。所述一对横侧边界部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粘接构件在所述背片上也避开所述一对横侧边界部而配置。
优选地,所述一对横侧边界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粘接构件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为1mm以上且7.5mm以下。
优选地,在使用前,所述吸收性物品是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折叠线而被折叠的状态,所述多个粘接构件在所述背片上避开所述折叠线而配置。
优选地,所述折叠线与所述第一粘接构件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粘接构件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大。
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并进行以下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而得以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是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图3是吸收性物品的仰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仰视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仰视图。
图6是吸收性物品以及包装片的俯视图。
图7是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俯视图。
图8是将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一部分展开的图。
图9是其他吸收性物品的仰视图。
图10是其他吸收性物品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在图1中的Ⅱ-Ⅱ的位置用与长度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垂直的面切断吸收性物品1的截面的图。在图2中,将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即,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描绘得比实际大。另外,在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图,使实际接触的吸收性物品1的结构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分离而进行描绘。
吸收性物品1接收来自穿戴者的尿等液状***物。吸收性物品1例如是安装在穿戴者穿戴的一次性尿布或内衣等外装物品的内侧使用的轻型失禁用的吸收垫。在图1中,将与穿戴者接触的面(以下,也称为“上表面”。)为跟前侧来描绘吸收性物品1。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吸收性物品1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是长度方向的长度比宽度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的大致矩形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缘是弯曲的。在以下说明中,将吸收性物品1的各部位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也简称为“长度”,将宽度方向的宽度也简称为“宽度”。另外,将吸收性物品1的各部位的厚度方向的厚度也简称为“厚度”。例如,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为190mm~300mm,宽度为70mm~170mm,厚度为1mm~6mm。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吸收性物品1具备透液性的顶片21、疏液性或不透液性的背片23、吸收体20和粘接部27。顶片21配置在背片23的上侧(即,穿戴者侧)。吸收体20是配置在顶片21和背片23之间的片状部件。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图,用粗虚线描绘吸收体20的轮廓(即,后述的第一吸收片221和第二吸收片222的轮廓)。
顶片21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与背片23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大致相同。顶片21的外缘部和背片23的外缘部在吸收体20的周围涵盖整周而接合。顶片21的外缘部和背片23的外缘部例如通过粘接剂粘接或热封来进行接合。该接合也可以通过上述以外的各种手段(例如超声波封合等)进行。
顶片21是透液性的片材,迅速捕捉来自穿戴者的***物的水分并使其向吸收体20移动。作为顶片21,例如,可使用通过表面活性剂对表面进行了亲水处理的疏水性纤维(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酰胺、尼龙等)形成的透液性的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此外,作为顶片21,也可使用由纤维素或人造纤维、棉纱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例如水刺无纺布)。
背片23是疏液性或不透液性的片材,防止到达背片23的***物的水分等渗出到吸收性物品1的外部。作为背片23,可使用例如疏液性或不透液性的无纺布或塑料薄膜,或者是层叠了这些无纺布和塑料薄膜的层叠片。用于背片23的无纺布例如是由疏水性纤维形成的纺粘无纺布或熔喷无纺布、SMS(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根据需要实施疏液处理。在背片23使用塑料薄膜的情况下,从防止吸收性物品1的潮湿而提高穿戴者的舒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地使用具有透湿性(透气性)的塑料薄膜。
吸收芯20具备第一吸收片221和第二吸收片222。第一吸收片221和第二吸收片222分别是片状部件。第一吸收片221和第二吸收片222在厚度方向层叠。第二吸收片222配置在第一吸收片221的下侧或上侧。换言之,第二吸收片222在厚度方向上配置在第一吸收片221和背片23或顶片21之间。进一步地换言之,第一吸收片221在厚度方向上配置在顶片21或背片23和第二吸收片2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收片222配置在第一吸收片221的下侧(即,与穿戴者相反的一侧)。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吸收片221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是长度比宽度大的大致矩形状。另外,第二吸收片222比第一吸收片221大,第二吸收片222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是长度比宽度大的大致矩形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吸收片2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缘弯曲。另外,第二吸收片222的外缘,与顶片21的外缘部和背片23的外缘部被接合的接合部的内缘,在俯视视角下大致重叠。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吸收片221具备第一上层片223、高吸收性材料224和第一下层片225。第一下层片225配置在第一上层片223的下侧(即,与穿戴者相反的一侧),与第一上层片223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第一上层片223和第一下层片225是透液性的片材。作为第一上层片223以及第一下层片225,例如可使用透液性的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
高吸收性材料224例如是粒状高吸收性材料(SAP(Super Absorbent Polymer))或纤维状高吸收性材料(SAF(Super Absorbent Fiber))。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高吸收性材料224是SAP。在图2中,将高吸收性材料224的粒子描绘得比实际大。高吸收性材料224配置在第一上层片223和第一下层片225之间,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省略图示)固定在第一上层片223的主面以及第一下层片225的主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即,第一上层片223以及第一下层片225分别是支撑高吸收性材料224的片状的支撑部件。
在第一吸收片221中,高吸收性材料224被配置成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条纹状。具体地,高吸收性材料224分别配置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带状的多个材料存在区域中。多个材料存在区域相互分离且沿宽度方向排列。在多个材料存在区域之间的区域中,实质上不存在高吸收性材料224,在该区域中,第一上层片223和第一下层片225接合。第一上层片223和第一下层片225例如通过伴随加热的压纹加工来进行接合。
第一吸收片221吸收并保持透过顶片21的液体。具体地,通过使第一吸收片221的高吸收性材料224吸收该液体并膨胀,从而将该液体固定在第一吸收片221内。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吸收片221的第一上层片223和第一下层片225之间,实质上不存在大体积的吸收性材料(例如纸浆纤维)。换言之,第一吸收片221是实质上仅由第一上层片223、第一下层片225、以及作为SAP的高吸收性材料224形成的所谓“SAP片”。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吸收片222是具有吸液性的纸或亲水性无纺布等的片体。第二吸收片222例如是薄纸等的吸液衬纸。第二吸收片222比第一吸收片221薄。具体地,第二吸收片222的平均厚度(即,涵盖整个面的厚度的平均值)比第一吸收片221的平均厚度薄。第二吸收片222保持透过第一吸收片221的液体,并且在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扩散。被第二吸收片222扩散的液体被与第二吸收片222接触的第一吸收片221吸收并固定。第二吸收片222可以通过粘接剂等与第一吸收片221的第一下层片225固定,也可以不固定。
第二吸收片222在俯视视角下在长度方向上比第一吸收片221长。另外,第二吸收片222在俯视视角下在宽度方向上比第一吸收片221宽。换言之,第二吸收片222在俯视视角下的长度以及宽度分别比第一吸收片221在俯视视角下的长度以及宽度大。第二吸收片2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从第一吸收片221的长度方向两端缘向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吸收片22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第一吸收片221的宽度方向两端缘向宽度方向延伸。换言之,第二吸收片222涵盖第一吸收片221的周围的整周而从第一吸收片221的端缘向外侧延伸。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吸收体20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中,第一吸收片221和第二吸收片222在厚度方向重叠的部位也称为“第一部位201”。另外,第二吸收片222中,从第一吸收片221向周围延伸的部位也称为“第二部位202”。第二部位202在厚度方向上比第一部位201薄。第一部位201和第二部位202的厚度的差例如为0.5mm~5mm。
第二部位202在第一部位20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与第一部位201连续,从第一部位201的长度方向端缘向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的端缘延伸。另外,第二部位202在第一部位2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与第一部位201连续,从第一部位201的宽度方向端缘(即,侧缘)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的端缘延伸。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二部位202是涵盖整周地包围第一部位201周围的框状部位,涵盖第一部位201的周围的整周而与第一部位201连续。
在以下说明中,将第一部位201的长度方向端部上的第一部位201与第二部位202的边界部称为“纵侧边界部203”。另外,将第一部位201的宽度方向端部上的第一部位201与第二部位202的边界部称为“横侧边界部204”。吸收体20在第一部位201的长度方向两侧具备一对纵侧边界部203,在第一部位201的宽度方向两侧具备一对横侧边界部204。一对纵侧边界部203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延伸。一对横侧边界部204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纵侧边界部203是与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大致直线状的部位。此外,纵侧边界部203不一定必须与宽度方向大致平行,例如也可以一边弯曲一边沿着宽度方向延伸,或者,也可以在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另外,纵侧边界部203不一定必须是线状的部位,也可以是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例如,1mm~2mm左右的宽度)的带状的部位。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横侧边界部204是与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大致直线状的部位。横侧边界部204与吸收性物品1的侧缘(即,背片23的侧缘)大致平行,横侧边界部204和靠近横侧边界部204的一边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缘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D0例如为5mm~20mm。通过使该距离D0为5mm以上,在吸收性物品1的侧端部,能够充分确保顶片21和背片23的接合区域的宽度。另外,通过使该距离D0为20mm以下,能够增大第一吸收片221的宽度。
此外,横侧边界部204不一定必须与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例如也可以一边弯曲一边沿着长度方向延伸,或者,也可以在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另外,横侧边界部204不一定必须是线状的部位,也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例如,1mm~2mm左右的宽度)的带状的部位。
图3是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与穿戴者相反的一侧的仰视图。在图3中,为了容易理解图,对设置在背片23的下表面(即,与穿戴者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粘接部27赋予平行斜线(在图4、图5、图9以及图10中也同样)。粘接部27是用于防止吸收性物品1相对于外装物品偏移的构件。通过使粘接部27粘接在外装物品的内表面(即,穿戴者侧的面),从而吸收性物品1装卸自如地固定在外装物品的内侧(即,穿戴者侧)。另外,在图3中,用粗虚线表示吸收体20的第一吸收片221以及第二吸收片222的轮廓(在图4、图5、图9以及图10中也同样)。
粘接部27具备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延伸且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粘接构件271。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各粘接构件271为与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大致矩形带状。另外,多个粘接构件271的形状大致相同。各粘接构件271的宽度方向上的大小例如为30mm~120mm,长度方向上的大小例如为1mm~10mm。另外,各粘接构件271的厚度方向的厚度例如为0.03mm~0.05mm。粘接构件271的大小以及厚度不限于上述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各粘接构件271例如是由压敏粘接剂形成的比较薄的层。该压敏粘接剂例如为橡胶类的热熔粘接剂。粘接部27通过利用涂布机等将该压敏粘接剂在背片23上涂布成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条纹状而形成。压敏粘接剂的涂布量例如为40g/m2~60g/m2。此外,形成粘接构件271的粘接剂的种类以及涂布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另外,粘接构件271也可以由粘接剂以外的材料形成。
多个粘接构件271避开上述的一对纵侧边界部203而配置在背片23上。换言之,粘接部27由避开一对纵侧边界部203而配置在背片23上的多个粘接构件271构成。另外,多个粘接构件271也避开上述的一对横侧边界部204而配置在背片23上。换言之,粘接部27由也避开一对横侧边界部204而配置在背片23上的多个粘接构件271构成。即,各粘接构件271以在俯视视角下(即,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纵侧边界部203以及横侧边界部204交叉或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背片23上。
在以下说明中,在吸收性物品1中,在长度方向上位于一对纵侧边界部203之间的区域也称为“纵中央区域102”,位于纵中央区域102的粘接构件271也称为“中央粘接构件272”。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中,将在长度方向上位于一对纵侧边界部203的外侧的两个区域(即,纵中央区域102以外的区域)分别称为“纵端部区域103”,位于纵端部区域103的粘接构件271也称为“端部粘接构件273”。各纵端部区域103是在长度方向上位于比纵侧边界部203更靠近吸收性物品1的端部侧的区域。另外,端部粘接构件273是多个粘接构件271中的中央粘接构件272以外的粘接构件271。如图3所示,多个粘接构件271避开一对纵侧边界部203,而配置于各纵侧边界部203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如上所述,多个粘接构件271避开吸收体20的横侧边界部204而配置。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在一对横侧边界部204之间,在宽度方向内侧与一对横侧边界部204分离而配置。即,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全体在俯视视角下与第一吸收片221重叠。换言之,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全***于吸收性物品1的第一部位201上。在多个粘接构件271中,如果将位于第一部位201上的粘接构件271称为“第一粘接构件”,则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全部是第一粘接构件。另外,在多个粘接构件271中,如果将位于第二部位202上的粘接构件271称为“第二粘接构件”,则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全部是第二粘接构件。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在纵中央区域102中以在长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大致等间隔地排列。另外,在各纵端部区域103中,分别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以在长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大致等间隔地排列。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的间隔是指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中央粘接构件272的中心线(即,在中央粘接构件272的长度方向中央与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虚拟直线)彼此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之间的间隔也同样,是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端部粘接构件273的中心线彼此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后述的其他粘接构件之间的间隔也是大致同样的。
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的形状大致相同。在位于两个纵端部区域103中的一个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和位于另外一个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中,端部粘接构件273的数量、形状以及间隔大致相同。另外,在位于各纵端部区域103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和位于纵中央区域102的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中,粘接构件271的形状大致相同。
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在长度方向上的间隔P1,例如,比位于两个纵端部区域103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在长度方向上的间隔P2大。由此,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变得过大,并将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端部牢固地固定在外装物品上。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抑制安装在外装物品的内侧的吸收性物品1的脱离或搓捻。另外,能够容易地将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1从外装物品上取下。
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在长度方向上的间隔P1例如为1mm~100mm。通过将间隔P1设置为1mm以上,能够抑制纵中央区域102中的吸收性物品1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变得过大。另外,通过将间隔P1设置为100mm以下,能够抑制纵中央区域102中的吸收性物品1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不足。换言之,通过将间隔P1设为1mm~100mm,能够使纵中央区域102中的吸收性物品1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在长度方向上的间隔P2例如为1mm~15mm。由此,能够使各纵端部区域103中的吸收性物品1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此外,间隔P1、P2并不限定于上述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在吸收性物品1中,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以及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不一定必须等间隔排列。在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不等间隔地排列的情况下,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的在长度方向上的间隔P1表示在纵中央区域102中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各两个中央粘接构件272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的算术平均(即,平均间隔)。另外,在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不等间隔地排列的情况下,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P2表示在两个纵端部区域103中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各两个端部粘接构件273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的算术平均。后述的其他粘接构件之间的间隔也是同样的。
如上所述,多个粘接构件271避开吸收体20的纵侧边界部203配置。换言之,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以及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在长度方向上与纵侧边界部203分离而配置。在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中,在长度方向上与纵侧边界部203最近的1个中央粘接构件272,与该纵侧边界部203之间的长度方向的最短距离D1(以下,也称为“分离距离D1”。)例如为1mm~50mm。通过将中央粘接构件272相对于纵侧边界部203的分离距离D1设置为1mm以上,在背片23上形成粘接部27时等,可以抑制中央粘接构件272因纵侧边界部203处的段差(即,由第一部位201和第二部位202的厚度差引起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另外,通过将该分离距离D1设为50mm以下,能够抑制纵侧边界部203附近的吸收性物品1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不足。
在各纵端部区域103中,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中在长度方向上与纵侧边界部203最近的1个端部粘接构件273,与纵侧边界部203之间的长度方向的最短距离D2(以下,也称为“分离距离D2”。)例如为1mm~10mm。通过将端部粘接构件273相对于纵侧边界部203的分离距离D2设置为1mm以上,在背片23上形成粘接部27时等,可以抑制中央粘接构件273因纵侧边界部203处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另外,通过将该分离距离D2设置为10mm以下,能够抑制纵侧边界部203附近的吸收性物品1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不足。
分离距离D1和分离距离D2可以大致相同,也可以某一个比另一个大。另外,端部粘接构件273相对于纵侧边界部203的分离距离D2可以比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的间隔P2大。由此,能够抑制端部粘接构件273在粘接部27的形成时等的搓捻,并且能够增大纵端部区域103的吸收性物品1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其结果是,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端部更牢固地固定于外装物品,能够抑制安装在外装物品的内侧的吸收性物品1的脱离或搓捻。
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靠近该端部的横侧边界部204之间的宽度方向的最短距离D3(以下,也称为“分离距离D3”。)例如为1mm~7.5mm。通过将中央粘接构件272相对于横侧边界部204的分离距离D3设置为1mm以上,在背片23上形成粘接部27时等,可以抑制中央粘接构件272的宽度方向端部因横侧边界部204处的段差(即,由第一部位201和第二部位202的厚度差引起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另外,通过将该分离距离D3设为7.5mm以下,能够抑制横侧边界部204附近的吸收性物品1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不足。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吸收性物品1的纵中央区域102中,在一对横侧边界部204的宽度方向外侧没有设置中央粘接构件272。换言之,在纵中央区域102中,仅在俯视视角下与第一吸收片221重叠的部位(即,仅在第一部位201)设置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在俯视视角下不与第一吸收片221重叠的部位实质上不设置粘接构件271。由此,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变得过大。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a的仰视图。吸收性物品1a除了在背片23上设置有形状与图3所示的粘接部27不同的粘接部27a之外,具有与上述吸收性物品1大致相同的结构。在以下说明中,将吸收性物品1a的其他结构,标注与图1至图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对应的结构相同的符号。
如图4所示,吸收性物品1a的粘接部27a具备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且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粘接构件271a。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各粘接构件271a为与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大致矩形带状。多个粘接构件271a避开一对纵侧边界部203而配置在背片23上。另外,多个粘接构件271a也避开一对横侧边界部204而配置在背片23上。换言之,各粘接构件271a以在俯视视角下(即,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纵侧边界部203以及横侧边界部204交叉或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背片23上。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多个粘接构件271a中,位于纵中央区域102的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在长度方向上位于一对纵侧边界部203之间,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一对横侧边界部204之间。即,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全体在俯视视角下与第一吸收片221重叠。换言之,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全***于吸收性物品1a的第一部位201上。在多个粘接构件271a中,如果将位于第一部位201上的粘接构件271a称为“第一粘接构件”,则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全部是第一粘接构件。另外,在多个粘接构件271a中,如果将位于第二部位202上的粘接构件271a称为“第二粘接构件”,则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a全部是第二粘接构件。
分别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以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大致等间隔地排列。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的形状大致相同。各中央粘接构件272a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110mm~230mm,宽度方向的宽度例如为1mm~10mm。另外,各中央粘接构件272a的厚度方向的厚度例如为0.03mm~0.05mm。中央粘接构件272a的大小以及厚度不限于上述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在多个粘接构件271a中,位于各纵端部区域103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a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以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大致等间隔地排列。位于各纵端部区域103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a的形状大致相同。另外,在位于两个纵端部区域103中的一个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a和位于另外一个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a中,端部粘接构件273a的数量、形状以及间隔大致相同。各端部粘接构件273a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5mm~25mm,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例如为1mm~10mm。另外,各端部粘接构件273a的厚度方向的厚度例如为0.03mm~0.05mm。端部粘接构件273a的大小以及厚度不限于上述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P3,例如,比位于两个纵端部区域103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a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P4大。由此,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1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变得过大,并将吸收性物品1a的长度方向端部牢固地固定在外装物品上。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抑制安装在外装物品的内侧的吸收性物品1a的脱离或搓捻。另外,能够容易地将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1a从外装物品上取下。
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P3例如为1mm~100mm。由此,能够使纵中央区域102中的吸收性物品1a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另外,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a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P4例如为1mm~15mm。由此,能够使各纵端部区域103中的吸收性物品1a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此外,间隔P3、P4并不限定于上述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靠近该端部的一边的纵侧边界部203之间的长度方向的最短距离D4(以下,也称为“分离距离D4”。)例如为1mm~50mm。由此,在背片23上形成粘接部27a时等,能够抑制中央粘接构件272a的长度方向端部因纵侧边界部203处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并且,能够抑制纵侧边界部203附近的吸收性物品1a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不足。
在各纵端部区域103中,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a长度方向的端部,与靠近该端部的一边的纵侧边界部203之间的长度方向的最短距离D5(以下,也称为“分离距离D5”。)例如为1mm~10mm。由此,在背片23上形成粘接部27a时等,能够抑制端部粘接构件273a的长度方向端部因纵侧边界部203处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并且,能够抑制纵侧边界部203附近的吸收性物品1a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不足。分离距离D4和分离距离D5可以大致相同,也可以某一个比另一个大。
在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中,在宽度方向上与横侧边界部204最近的1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与该横侧边界部204之间的宽度方向的最短距离D6(以下,也称为“分离距离D6”。)例如为1mm~7.5mm。通过将中央粘接构件272a相对于横侧边界部204的分离距离D6设置为1mm以上,在背片23上形成粘接部27a时等,可以抑制中央粘接构件272a因横侧边界部204处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另外,通过将该分离距离D6设为7.5mm以下,能够抑制横侧边界部204附近的吸收性物品1a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不足。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吸收性物品1a的纵中央区域102中,在一对横侧边界部204的宽度方向外侧没有设置中央粘接构件272a。换言之,在纵中央区域102中,仅在俯视视角下与第一吸收片221重叠的部位(即,仅在第一部位201)设置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a,在俯视视角下不与第一吸收片221重叠的部位实质上不设置粘接构件271a。由此,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1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变得过大。
如上所述,接收来自穿戴者的***物的吸收性物品1、1a具备透液性的顶片21、疏液性或不透液性的背片23、吸收体20和粘接部27、27a。吸收体20配置在顶片21和背片23之间。粘接部27、27a设置在背片23的与穿戴者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吸收体20具备第一部位201、第二部位202和一对纵侧边界部203。第一部位201位于吸收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第二部位202在第一部位20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与第一部位201连续。第二部位202比第一部位201薄。一对纵侧边界部203是在第一部位20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中的第一部位201和第二部位202的边界部。一对纵侧边界部203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延伸。
粘接部27、27a由避开一对纵侧边界部203而配置在背片23上的多个粘接构件271、271a构成。多个粘接构件271、271a包括多个第一粘接构件(在上述例子中,为中央粘接构件272、272a)和多个第二粘接构件(在上述例子中,为端部粘接构件273、273a)。多个第一粘接构件在第一部位201中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延伸,且沿着另一个方向排列。多个第二粘接构件在第二部位202中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延伸,且沿着另一个方向排列。由此,在背片23上形成粘接部27、27a时等,可以抑制粘接构件271、271a因纵侧边界部203处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其结果是,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1a适当地固定在外装物品上。
如上所述,优选地,吸收体20具备第一吸收片221和第二吸收片222。第一吸收片221优先为通过粘接剂将粒状或纤维状的高吸收性材料224固定在片状的支撑部件(在上述例子中,为第一上层片223和/或第一下层片225)的主面上的部件。第二吸收片222优先为配置在第一吸收片221和背片23或顶片21之间,在长度方向上比第一吸收片221长的片状部件。吸收体20的第一部位201是第一吸收片221和第二吸收片22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部位。吸收体20的第二部位202是第二吸收片222中从第一吸收片221延伸出去的部位。由此,在薄型的吸收性物品1、1a中,能够抑制粘接构件271、271a因纵侧边界部203处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
如上所述,优选地,一对纵侧边界部203之间的粘接构件(即,中央粘接构件272、272a)的间隔P1、P3,比一对纵侧边界部203的长度方向外侧的粘接构件(即,端部粘接构件273、273a)的间隔P2、P4大。由此,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1、1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变得过大,并将吸收性物品1、1a的长度方向端部牢固地固定在外装物品上。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抑制安装在外装物品的内侧的吸收性物品1、1a的脱离或搓捻。另外,能够容易地将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1、1a从外装物品上取下。
如上所述,优选地,吸收体20的第二部位202在第一部位2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与第一部位201连续。吸收体20还具备作为第一部位2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部位201和第二部位202的边界部的一对横侧边界部204。一对横侧边界部204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优选地,多个粘接构件271、271a在背片23上也避开一对横侧边界部204而配置。由此,在背片23上形成粘接部27、27a时等,可以抑制粘接构件271、271a因横侧边界部204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其结果是,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1a更适当地固定在外装物品上。
如上所述,优选地,一对横侧边界部204分别与上述第一粘接构件(在上述例子中,为中央粘接构件272、272a)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D3、D6为1mm以上且7.5mm以下。由此,能够很好地抑制粘接构件271、271a因横侧边界部204处的段差的影响而搓捻。另外,能够抑制横侧边界部204附近的吸收性物品1、1a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不足。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b的仰视图。吸收性物品1b除了在背片23上设置有形状与图3所示的粘接部27不同的粘接部27b之外,具有与上述吸收性物品1大致相同的结构。在以下说明中,将吸收性物品1b的其他结构,标注与图1至图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对应的结构相同的符号。
图6是将吸收性物品1b与包装片51一起表示的俯视图。包装片51是用于吸收性物品1b的单独包装的片材。包装片51例如是疏液性或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包装片51通过粘接部27b(参照图5)可装卸地安装在吸收性物品1b上。包装片51的宽度比吸收性物品1b的宽度大。包装片51的长度与吸收性物品1b的长度大致相等。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吸收性物品1b和包装片51一并称为“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
图7是表示使用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的一部分展开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在使用前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中,包装片51以及吸收性物品1b通过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两条折叠线61,向吸收性物品1b的顶片21相对的方向进行折叠。
图8是表示将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中的通过图中的上侧的折叠线61进行折叠的部位展开(即,沿长度方向展开)的状态。在图8中,用细线表示该折叠线61。此外,上述图5以及图6是表示解除吸收性物品1b的折叠,将通过两条折叠线61进行折叠的部位展开的状态的图。在图5以及图6中,用细线表示两条折叠线61。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两条折叠线61位于纵中央区域102。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两条折叠线61分别是与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一条折叠线61设置在比吸收性物品1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向长度方向的一侧偏移的位置,另一条折叠线61设置在比吸收性物品1b的该中央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偏移的位置。在使用前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中,在通过图7中的下侧的折叠线61进行折叠的部位64上重叠有通过图7中的上侧的折叠线61进行折叠的部位63的状态下,两部位63、64通过粘接带65固定。另外,在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的宽度方向两侧,包装片51的侧缘部例如通过热压接被封合。
当使用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时,剥离粘接带65,将两条折叠线61的折叠展开。此时,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的两侧缘部的包装片51的封合也被解除。然后,从吸收性物品1b上剥离并除去包装片51,吸收性物品1b通过背片23上的粘接部27b固定在外装物品上。
图5所示的粘接部27b除了多个粘接构件271b在背片23上避开折叠线61配置之外,与图3所示的粘接部27大致相同。具体地,纵中央区域102中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b的形状以及配置除了省略了位于两条折叠线61上的两个中央粘接构件之外,与图3所示的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大致相同。另外,各纵端部区域103中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b的形状以及配置与图3所示的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大致相同。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b中,在其间夹着折叠线61而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中央粘接构件272b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D7,比在其间不夹着折叠线61而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各两个中央粘接构件272b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D8大。因此,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b在长度方向上的间隔(即,平均间隔)比该距离D8大,比距离D7小。该距离D8例如与上述间隔P1相同。
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b中,在长度方向上与折叠线61最近的1个中央粘接构件272b与该折叠线61之间的长度方向的最短距离D9(以下,也称为“分离距离D9”。)为5mm~50mm。通过将中央粘接构件272b相对于折叠线61的分离距离D9设置为5mm以上,在制造工序中折叠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时等,能够抑制中央粘接构件272b因折叠线61的影响而搓捻。另外,通过将该分离距离D9设置为50mm以下,能够抑制折叠线61附近的吸收性物品1b与外装物品的固定强度不足。
当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在制造工序中被折叠时等,背片23在折叠线61附近的比较宽的范围内发生较大变形,而在背片23上形成褶皱等。因此,为了抑制中央粘接构件272b由折叠线61的该影响而产生的搓捻,优选地,将中央粘接构件272b相对于折叠线61的分离距离D9设置得较大。具体地,该分离距离D9例如比中央粘接构件272b相对于纵侧边界部203的分离距离D1大。
在上述例子中,折叠线61位于纵中央区域102,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b避开折叠线61而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至少一条折叠线61可以位于纵端部区域103,在该纵端部区域103中,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b可以避开折叠线61而配置。
如上所述,吸收性物品1b在使用前,是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折叠线61被折叠的状态,多个粘接构件271b在背片23上避开折叠线61而配置。由此,当吸收性物品包装体50在制造工序中被折叠时等,能够抑制粘接构件271b因折叠线61的影响而搓捻。
另外,优选地,折叠线61与粘接部27b中位于第一部位201上的粘接构件271b(即上述第一粘接构件,在上述例子中为中央粘接构件272b)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D9,比一对纵侧边界部203分别与第一粘接构件(在上述例子中为中央粘接构件272b)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D1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粘接构件271b因折叠线61的影响而搓捻。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1、1a、1b中,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吸收性物品1的分离距离D1~D3不限于上述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另外,吸收性物品1a的分离距离D4~D6不限于上述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在吸收性物品1b中也同样,距离D7~D8以及分离距离D9不限于上述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在吸收性物品1中,在纵中央区域102中,在一对横侧边界部204的宽度方向外侧(即,吸收体20的第一部位201的宽度方向外侧),也可以与第一部位201上大致同样地设置中央粘接构件272。对于吸收性物品1a~1b也同样。
在吸收性物品1中,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的间隔P1,也可以比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的间隔P2小。或者,如图9所示,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的间隔P1和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的间隔P2也可以大致相同。在吸收性物品1a中也同样,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的间隔P3可以比多个端部粘接构件273的间隔P4小,也可以大致相同。
在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b中,多个粘接构件271b避开折叠线61并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沿着长度方向排列,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c那样,粘接部27c的多个粘接构件271c也可以避开折叠线61并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沿着宽度方向排列。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纵中央区域102中,与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多个中央粘接构件272c在两条折叠线61附近沿长度方向被分割。如此地,通过多个粘接构件271c在背片23上避开折叠线61配置,与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b大致同样地,能够抑制粘接构件271c因折叠线61的影响而搓捻。
在吸收性物品1b、1c中,折叠线61的数量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三条以上。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b、1c中,也可以省略包装片51,吸收性物品1b、1c单独在折叠线61被折叠,收容在包装袋等中。
在吸收性物品1中,中央粘接构件272在俯视视角下也可以与横侧边界部204重叠。在吸收性物品1a~1c中也同样。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b中,中央粘接构件272b在俯视视角下也可以与折叠线61重叠。在吸收性物品1c中也同样。
在吸收性物品1中,配置在第一部位201上的上述第一粘接构件和配置在第二部位202上的上述第二粘接构件也可以沿着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在吸收性物品1a~1c中也同样。
吸收性物品1、1a~1c、第一吸收片221以及第二吸收片222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例子,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吸收性物品1、1a~1c、第二吸收片222以及第一吸收片221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也可以是长度比宽度大的大致长圆状。或者,吸收性物品1以及第二吸收片222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也可以是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变细(即,宽度窄)的沙漏形。
吸收体20不一定必须具有作为SAP片的第一吸收片221和作为吸液衬纸的第二吸收片222的层叠结构,吸收体20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第一吸收片221也可以是粉碎的纸浆纤维(所谓的棉状纸浆)、在棉状纸浆中混合了上述高吸收性材料、或者是具有吸液性的纸或亲水性无纺布等的片体等。第二吸收片222例如也可以是SAP片、棉状纸浆、或者在棉状纸浆中混合了上述高吸收性材料的片体等。
吸收体20也可以是层叠了三层以上的吸收片的结构。另外,吸收体20不需要具有多个吸收片,例如,也可以是由棉状纸浆形成的一连串的部件,第一部位201的棉状纸浆的厚度比第二部位202的棉状纸浆的厚度厚。
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两侧部,也可以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片。各侧片具备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顶片21上的侧片固定部和从侧片固定部向穿戴者侧立起的侧片立起部。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尿等从吸收性物品1的侧方漏出(即,侧漏)。在吸收性物品1a~1c中也同样。
吸收性物品1的上述结构也可以适用于轻失禁用的吸收垫以外的辅助吸收工具,也可以适用于辅助吸收工具以外的各种吸收性物品(例如一次性尿布)。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可以说可以有多种变形或方式。
符号说明
1、1a~1c:吸收性物品;
20:吸收体;
21:顶片;
23:背片;
27、27a~27c:粘接部;
61:折叠线;
201:第一部位;
202:第二部位;
203:纵侧边界部;
204:横侧边界部;
221:第一吸收片;
222:第二吸收片;
223:第一上层片;
224:高吸收性材料;
225:第一下层片;
271、271a~271c:粘接构件。

Claims (7)

1.吸收性物品,用于接收来自穿戴者的***物,其特征在于,具备:
透液性的顶片,
疏液性或不透液性的背片,
吸收体,配置在所述顶片和所述背片之间,
粘接部,设置在所述背片的与穿戴者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
所述吸收体具备:
第一部位,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第二部位,在所述第一部位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部位连续,并且比所述第一部位薄,
一对纵侧边界部,在所述第一部位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作为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的边界部;
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粘接部由避开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而配置在所述背片上的多个粘接构件构成;
所述多个粘接构件包括:
多个第一粘接构件,在所述第一部位中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延伸,且沿着另一个方向排列;
多个第二粘接构件,在所述第二部位中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延伸,且沿着另一个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具备:
第一吸收片,通过粘接剂将粒状或纤维状的高吸收性材料固定在片状的支撑部件的主面上;
片状的第二吸收片,配置在所述第一吸收片与所述背片或所述顶片之间,在长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一吸收片长;
所述吸收体的所述第一部位是所述第一吸收片和所述第二吸收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部位;
所述吸收体的所述第二部位是所述第二吸收片中从所述第一吸收片延伸出去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之间的粘接构件的间隔,比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的粘接构件的间隔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的所述第二部位在所述第一部位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部位连续;
所述吸收体还具备在所述第一部位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作为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的边界部的一对横侧边界部;
所述一对横侧边界部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粘接构件在所述背片上也避开所述一对横侧边界部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横侧边界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粘接构件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为1mm以上且7.5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使用前,所述吸收性物品是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折叠线而被折叠的状态;
所述多个粘接构件在所述背片上避开所述折叠线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线与所述第一粘接构件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所述一对纵侧边界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粘接构件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大。
CN202190001014.9U 2021-04-12 2021-10-07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210136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7028A JP7152553B1 (ja) 2021-04-12 2021-04-12 吸収性物品
JP2021-067028 2021-04-12
PCT/JP2021/037122 WO2022219832A1 (ja) 2021-04-12 2021-10-07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13688U true CN221013688U (zh) 2024-05-28

Family

ID=8359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90001014.9U Active CN221013688U (zh) 2021-04-12 2021-10-07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80760A1 (zh)
JP (1) JP7152553B1 (zh)
CN (1) CN221013688U (zh)
DE (1) DE212021000550U1 (zh)
WO (1) WO20222198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0365B2 (ja) 2005-02-23 2012-02-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4523860B2 (ja) 2005-03-10 2010-08-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922802B2 (ja) 2007-03-26 2012-04-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0075315A (ja) 2008-09-25 2010-04-08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JP6591833B2 (ja) * 2015-08-28 2019-10-16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93328B2 (ja) 2015-10-07 2017-09-06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物及びシート状物の製造方法
JP6938820B2 (ja) 2016-07-29 2021-09-22 日本製紙クレシア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82364B2 (ja) 2017-01-31 2018-08-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9021444A1 (ja) * 2017-07-27 2019-01-3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129177B2 (ja) 2018-02-28 2022-09-0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ッドタイプ吸収性物品
JP7129382B2 (ja) 2019-06-28 2022-09-0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309565B2 (ja) 2019-10-18 2023-07-18 株式会社Ihiインフラシステム 吊足場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52553B1 (ja) 2022-10-12
WO2022219832A1 (ja) 2022-10-20
DE212021000550U1 (de) 2023-10-25
JP2022162282A (ja) 2022-10-24
US20240180760A1 (en) 2024-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4523B2 (en) Absorbent produc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product
KR101732572B1 (ko) 흡수성 물품 및 흡수성 물품 패키징
JP527029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69326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255626B2 (ja) 吸収性物品
US20030040731A1 (en) Absorbent article
JP5390946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21013688U (zh) 吸收性物品
JP6804208B2 (ja) 吸収性物品
US9308136B2 (en) Disposable diaper
JP6383723B2 (ja) ウイング付き吸収性物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716085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352380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23181440A1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CN111182873B (zh) 吸收垫
JP2023041300A (ja) 吸収性物品
JP518331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6181185A (ja) 吸収性物品
JPH0524025U (ja)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2022149885A (ja) 吸収性物品
JP4230480B2 (ja) ウィング部材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JP2008061664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14004A (ja) 男性用軽失禁パ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