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9411U - 传送带及传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传送带及传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9411U
CN219949411U CN202320502779.1U CN202320502779U CN219949411U CN 219949411 U CN219949411 U CN 219949411U CN 202320502779 U CN202320502779 U CN 202320502779U CN 219949411 U CN219949411 U CN 219949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warp
groups
conveyor belt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027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积学
盛长新
孙勇
季小平
艾小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ni Engineered Fab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ni Engineered Fab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ni Engineered Fab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ni Engineered Fab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027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9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9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9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送带及传送机构,传送带包括:至少两个经线组与至少两个纬线组;经线组层叠设置,纬线组的排布方向与经线组的排布方向交错;纬线组均插设在经线组中,传送带的一面由经线组与至少两个纬线组编织而成。本申请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经线组与至少两个纬线组,经过不同的编织方式后,解决了传送带强度低、挺度低等问题,提高了传送带整体的结构的稳定性,使得结构更加紧密、挺度更高、强度更大,使用寿命更长,进而使得减小传送带的更换维修的频率,减小传送带的损耗,提高了传送机构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传送带及传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传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送带及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传送带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带式装备。输送机可进行水平、倾斜和垂直输送,也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在造纸行业中,造纸用损纸传送带需要将造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湿的损纸同步运送到损纸槽,统一处理后重复再使用。传送带的使用环境潮湿、纸浆的酸性会破坏传送带、使得传送带的挺度减小。
但目前传送带在这种环境之下,传送带的使用寿命较短,进而使得需要经常更换传送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送带及传送机构,以解决现有的普通传送带抗老化性能差,挺度低,强度小,抗化学性能差,使得传送带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进而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传送带,其中,所述传送带包括:
至少两个经线组与至少两个纬线组;
所述经线组层叠设置,所述纬线组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经线组的排布方向交错;
所述纬线组均插设在所述经线组中,所述传送带的一面由所述经线组与至少两个所述纬线组编织而成。
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经线组包括第一经线组与第二经线组,所述经线组中的经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经线组与所述第二经线组相互抵接,且位于不同层;至少两个所述纬线组包括第一纬线组与第二纬线组,所述第一纬线组绕设在所述第一经线组中的经线上,所述第二纬线组绕设在整个所述经线组的所述经线上。
可选地,所述经线组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有若干循环组;
其中,所述循环组为相邻的四个所述第一纬线组与相邻四个所述第二纬线组,所述第一纬线组与所述第二纬线组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经线组和所述第二经线组中的经线密度为23-23.5根/cm、所述第一纬线组和所述第二纬线组中的纬线密度为16.0-16.5根/cm。
可选地,所述经线组的经线为聚酯扁丝,所述聚酯扁丝的横截面积为矩形,所述纬线组的纬线为聚酯圆丝,所述聚酯圆丝的横截面为圆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纬线组中的聚酯圆丝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纬线组中的聚酯圆丝的直径。
可选地,两个所述经线组中的经线采用(0.7-0.8)×(0.25-0.35)mm的矩形经线,所述第一纬线组中纬线的直径为0.70-0.90mm,第二纬线组中的纬线直径为0.50-0.70mm。
可选地,所述经线组间的经线数量相同,所述纬线组间的纬线数量相同,两所述经线组的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传送带的接口为钢卡接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上述任一一种传送带。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设置至少两经线组与至少两纬线组,使得两纬线组插设在两纬线组之间,第一纬线组绕设在第一经线组中的经线上,第二纬线组绕设在经线条上,使得结构稳定性好纵向延伸小,横向没有回缩,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等有益效果,进而减小传送带的更换次数,提高了设备工作的连续性,也挺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次编织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次编织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次编织剖面图;
图5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四次编织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织物组织图;
图7是本申请传送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他任何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请参照图1,其中图1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传送带1包括:至少两个经线组10与至少两个纬线组20,将两个经线组10层叠设置,两经线组10相互平行,经线组10中的经线单层设置,两经线组10中的经线相互对应设置;纬线组20的排布方向与经线组10的排布方向交错,纬线组20均插设在经线组10中,在传送带1的一面,其中一经线组10与至少两个纬线组20进行编织,使得传送带1与传送物的接触面可以减小横向的回缩,可以保持较高的挺度,通过设置至少两层经线组10与至少两纬线组20,可以使得结构稳定性更好,并且不容易沿纵向与横向进行延伸,大大的增强了传送带1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经线组10设置有两个,纬线组20设置有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经线组10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五个等等其他个数,纬线组20也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五个,即可以与经线组10设置的个数相同,可以不相同,可根据使用强度的不同进行改变,根据对纵向延伸与横向延伸的要求进行确定,在此不做过多的叙述。本实施例中经线组10与纬线组20均设置为两个为优选,是由于相对普通的传送单均是单经线组10与单纬线组20相互交织,两经线组10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传送带1的强度并减小纵向延伸,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相对三个经线组10,可以减小材料的使用,减小制造的成本;两个纬线组20相比单个纬线组20可以加强传送带1结构的稳定性,相对三个纬线组20,可以提高在加工过程中的效率,进而本实施例中纬线组20与经线组10均为两个,经线组10间的经线数量相同,纬线组20间的纬线数量相同,两经线组10的截面积的宽度和高度相同。
其中,两个经线组10被分为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二经线组102,两个纬线组20被分为第一纬线组201与第二纬线组202,可以知道的传送带1为环形结构,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二经线组102相互抵接,第一经线组101位于传送带1的外环,与待传送物相接触,第二经线组102位于传送带1的内环,与传动装置相配合,通过摩擦力使得传送带1与传动装置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传送带1工作开始转动。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二经线组102均包含有若干经线,经线的长度方向与传送带1的长度相同,其中纬线组20中的纬线与经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不相垂直,相互倾斜设置,即呈锐角或钝角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垂直,不垂直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跑偏,不适用于本实施例中。
第一经线组101中的经线与第二经线组102中的经线一一对应,一条第一经线组101中的经线与一条第二经线组102中的经线进行组合,两条经线组10合为经线条,第二纬线组202依次穿设在若干经线条之中,第二纬线依次穿设在第一经线之中。在编织过程中,第一纬线组201与第二纬线组202插设在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二经线组102之间,其中在经线组10的延伸方向连接设置有循环组。
其中,传送带1的面层由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一纬线组201和第二纬线组202同时交织,进而使得传送带1的面层结构紧密,稳定性好,挺度高,传送带1的底层由地位经线组10与第一纬线组201交织,进而使得传送带1的底层纵向延伸最小,强度大。进而本实施例中的编织结构可以延长传送带1的使用寿命长。
请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次编织剖面图。具体的,循环组为相邻的四个第一纬线组201与相邻四个第二纬线组202,所述第一纬线组201与所述第二纬线组202间隔设置。在进行循环组中的第一次编织时,首先第一纬线组201穿设在第一经线组101的经线上,第一纬线组201从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二经线组102间的间隙进入,随后穿过第一个经线条,对第一经线组101剩下的经线依次进行绕设,第一经线组101中的经线依次均匀的分布在第一经线组101的两侧。
请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次编织剖面图。当第一纬线组201沿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编织完成后,进行第二次编织,由第二纬线组202继续进行编织,第二纬线组202与上述第一纬线组201进入传送带1的方向同侧,第二纬线组202首先由第二经线组102远离第一经线组101的一侧进入,随后对若干经线条依次进行绕设,若干经线条依次均匀的分布在第一经线组101的两侧。
请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次编织剖面图。当第二纬线组202沿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编织完成后,进行第三次编织,再次使用第一纬线组201对第一经线组101进行编织,第三次编织的纹路与第一次编织的路线相反。
请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四次编织剖面图。当第一纬线组201沿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编织完成后,进行第四次编织,再次使用第二纬线组202对若干经线条进行编织,第四次编织的纹路与第二次编织的路线相反。
请再结合图6,图6是本申请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织物组织图。可以看出,当第二纬线组202沿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编织完成后,进行第五次编织,再次使用第一纬线组201对第一经线组101进行编织,第五次编织的纹路与第三次编织的路线相反,与第一次编织的路线相同。
当第一纬线组201沿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编织完成后,进行第六次编织,再次使用第二纬线组202对若干经线条进行编织,第六次编织的纹路与第二次编织的路线相反,与第四次编织的路线相同。
当第二纬线组202沿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编织完成后,进行第七次编织,再次使用第一纬线组201对第一经线组101进行编织,第七次编织的纹路与第一次编织的路线相反,与第三次编织的路线相同。
当第一纬线组201沿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编织完成后,进行第八次编织,再次使用第二纬线组202对若干经线条进行编织,第八次编织的纹路与第二次编织的路线相反,与第四次编织的路线相同。
循环组在传送带1中进行重复循坏,进而得到最后成型的传送带1,使得传送带1的结构更加稳定,通过***的编制大大提高了传送带1的挺度,同时也延长了传送带1的使用寿命。在传送带1的接口处使用钢卡接口连接传送带1的收尾两端,其中刚卡接口优选为直径为1mm的不锈钢丝进而提高传送带1连接强度,钢卡接口的断裂强度大、且不易变形、不易损坏,减小连接部位开裂的状况,大幅减小因连接强度不够从而导致传送带1失效的可能性。
具体的,经线组10中的经线均优选为聚酯扁丝,纬线组20中的纬线均优选为聚酯圆丝。聚酯扁丝的截面为矩形,一方面经线选用矩形更加有利于在传送带1工作过程中传送带1结构的稳定性,经线与经线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传送带1的纵向延伸较小。纬线组20中采用较粗的聚酯圆丝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紧密性,减小传送带1的横向回缩,本实施例中的聚酯扁丝与聚酯圆丝稳定性高,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能,不易老化,耐磨性好,在面对纸浆的酸性时可以延长传送带1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减小传送带1的跟换频率,进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二经线组102的数量之比为1:1,第一纬线组201与第二纬线组202的数量之比为1:1。其中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二经线组102均采用的(0.7-0.8)×(0.25-0.35)mm的扁丝,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为0.78×0.30mm的扁丝。第一纬线组201中的纬线直径大于第二纬线组202中的纬线直径。第一纬线组201采用直径0.70-0.90mm的圆丝,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为0.80mm的圆丝,第二纬线组202采用直径0.50-0.70mm的圆丝。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为0.6mm。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二经线组102还可以采用的0.75×0.28mm的扁丝、0.80×0.32mm的扁丝等等,第一纬线组201也可以采用直径0.79mm.0.82mm等等的圆丝,第二纬线组202采用直径0.58mm、0.62mm等等的圆丝,在此不做具体的论述。
本实施例中,传送带1成品的经线密度为23-23.5根/cm、传送带1的纬线密度为16.0-16.5根/cm,透气量为100-130CFM,厚度为1.50mm。
其中,采用GB/T 24290-2009《造纸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中的方法,对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1进行检测,优选的经线密度为23.5根/cm,纬线密度为16.2根/cm,进而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1网厚为1.50mm,其中抗张强度达到2350(N/cm),透气度为130CFM。进而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1强度大、稳定性好,增长了传送带1的使用寿命,进而也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每一***经线组与***纬线组可包括更多个经线组10与纬线组20,例如***经线组除了包括第一经线组101与第二经线组102外,还可以包括第三经线组。***纬线组除了包括第一纬线组201与第二纬线组202外,还可以包括第三纬线组。如第三纬线组分别设置于第三经线组中相邻经线的上方与下方,并于相邻经线之间穿过,在其他实施例中还有其他的排序方式。因此,只需要保证***经线组与***纬线组中的经线组10与纬线组20的数量相同即可。
请参考图7,图7是本申请传送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传送机构3,传送机构3包括上述任意一种传送带1,还包括机架4、驱动件5,连接件6。驱动件5连接在机架4上,传送带1与连接件6滑动连接,连接件6的一端与驱动件5转动,驱动件5用于驱动连接件6转动。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传送带1,进而可以减小连接部位开裂的可能性,解决了传送带1强度低、挺度低等问题,提高了传送带1整体的结构的稳定性,使得结构更加紧密、挺度更高、强度更大,使用寿命更长,进而使得减小传送带1的更换维修的频率,减小传送带1的损耗,提高了传送机构3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包括:
至少两个经线组与至少两个纬线组;
所述经线组层叠设置,所述纬线组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经线组的排布方向交错;
所述纬线组均插设在所述经线组中,所述传送带的一面由所述经线组与至少两个所述纬线组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经线组包括第一经线组与第二经线组,所述经线组中的经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经线组与所述第二经线组相互抵接,且位于不同层;至少两个所述纬线组包括第一纬线组与第二纬线组,所述第一纬线组绕设在所述第一经线组中的经线上,所述第二纬线组绕设在整个所述经线组的所述经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组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有若干循环组;
其中,所述循环组为相邻的四个所述第一纬线组与相邻四个所述第二纬线组,所述第一纬线组与所述第二纬线组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线组和所述第二经线组中的经线密度为23-23.5根/cm、所述第一纬线组和所述第二纬线组中的纬线密度为16.0-16.5根/cm。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组的经线为聚酯扁丝,所述聚酯扁丝的横截面积为矩形,所述纬线组的纬线为聚酯圆丝,所述聚酯圆丝的横截面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所述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线组中的聚酯圆丝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纬线组中的聚酯圆丝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传送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经线组中的经线采用(0.7-0.8)×(0.25-0.35)mm的矩形经线,所述第一纬线组中纬线的直径为0.70-0.90mm,第二纬线组中的纬线直径为0.50-0.70mm。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组间的经线数量相同,所述纬线组间的纬线数量相同,两所述经线组的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接口为钢卡接口。
10.一种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送带。
CN202320502779.1U 2023-03-15 2023-03-15 传送带及传送机构 Active CN219949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2779.1U CN219949411U (zh) 2023-03-15 2023-03-15 传送带及传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2779.1U CN219949411U (zh) 2023-03-15 2023-03-15 传送带及传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9411U true CN219949411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9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02779.1U Active CN219949411U (zh) 2023-03-15 2023-03-15 传送带及传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9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79C (zh) 在交叉角处带有附加机器横向纱线的造纸网
EP1440196B1 (en) Nonwovens forming or conveying fabrics with enhanced surface roughness and texture
JP4762513B2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JP4762530B2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CN1653231A (zh) 造纸机织物
AU2002327789A1 (en) Nonwovens forming or conveying fabrics with enhanced surface roughness and texture
US4789009A (en) Sixteen harness dual layer weave
CA2686709C (en) Industrial two-layer fabric
EP3919676A1 (en) An industrial textile for manufacturing a fibrous web
CN219949411U (zh) 传送带及传送机构
MXPA05004186A (es) Tela de secado con canal de aire en el lado trasero.
US3421230A (en) Industrial conveyor belts
CN1082112C (zh) 织物
CN101117778A (zh) 造纸用成型网
US6328077B1 (en) Interwoven belt fabric
CN108532350B (zh) 一种单经扁丝干燥网以及造纸机
CN208533267U (zh) 一种单经扁丝干燥网以及造纸机
CN220035046U (zh) 一种提高成型网使用寿命的耐磨成形网
CN101168931A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0523369C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217052857U (zh) 高透气干燥网
CN217203359U (zh) 高速纸机用造纸成形网及造纸设备
CN221052252U (zh) 一种用于浆板造纸机的造纸成形网
EP0182597A1 (en) Pin seamed fabric
CN106192525B (zh) 一种三层造纸网织造方法以及三层造纸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