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5359U - 保护板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保护板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5359U
CN219295359U CN202320492999.0U CN202320492999U CN219295359U CN 219295359 U CN219295359 U CN 219295359U CN 202320492999 U CN202320492999 U CN 202320492999U CN 219295359 U CN219295359 U CN 219295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s
plate
rib
plate body
protect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29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泽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29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5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5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5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板和车辆,保护板包括板体,第一筋和多个第二筋,所述第一筋设于所述板体并将所述板体分为第一板区和第二板区,所述第一板区用于与前保险杠相连,所述第二板区用于与车架相连,且所述第一筋和/或所述板体用于与主动进气格栅相连;多个所述第二筋设于所述第一板区并与所述第一筋交叉布置,且多个所述第二筋沿着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筋上设有凹槽以使所述第二筋可在凹槽处变形并吸收能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板能够起到行人保护作用并降低对人体的伤害,且集成了多个安装点位,方便了与主动进气格栅、前保险杠等的连接,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也增强了装配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保护板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行人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保护板和一种应用该保护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行人保护主要是通过优化汽车前端造型、结构,保护行人在撞击车辆时减少对头部、腿部的伤害,其次,也可以在低速碰时通过前保险杠等零件的变形,起到保护前保险杠后面的零件,比如散热器等的作用。
目前,行人保护多通过设置小腿保护梁或小腿保护板等方式实现,但是目前的行人保护设计存在不能有效降低对人体腿部的伤害,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不能与其他部件形成有效连接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保护板,该保护板能够起到行人保护作用并降低对人体的伤害,且集成了多个安装点位,方便了与主动进气格栅、前保险杠等的连接,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也增强了装配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保护板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板包括:
板体;
第一筋,所述第一筋设于所述板体并将所述板体分为第一板区和第二板区,所述第一板区用于与前保险杠相连,所述第二板区用于与车架相连,且所述第一筋和/或所述板体用于与主动进气格栅相连;
多个第二筋,多个所述第二筋设于所述第一板区并与所述第一筋交叉布置,且多个所述第二筋沿着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筋上设有凹槽以使所述第二筋可在凹槽处变形并吸收能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板能够起到行人保护作用并降低对人体的伤害,且集成了多个安装点位,方便了与主动进气格栅、前保险杠等的连接,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也增强了装配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筋设有多个凸台,多个所述凸台沿着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凸台设有安装孔以使所述凸台可与所述主动进气格栅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筋的高度尺寸沿着远离所述第一筋的方向具有变小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具有前边缘,多个所述第二筋设于所述前边缘和所述第一筋之间,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筋和所述前边缘圆滑过渡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筋包括楔形部,所述楔形部与所述前边缘相连,且所述楔形部的高度尺寸沿着远离所述第一筋的方向逐渐变小以实现所述第二筋和所述前边缘的圆滑过渡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为弓形,且所述板体的前边缘和所述第一筋均具有弧度,且所述第一筋与所述板体的前边缘并行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筋上的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具有后边缘,所述第二板区设有第三筋,所述第三筋沿着所述后边缘延伸布置,且所述第三筋上设有多个安装点,多个所述安装点沿着所述第三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板区通过多个所述安装点与所述车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筋包括多个并行间隔布置的横向筋和多个并行间隔布置的纵向筋,每个所述横向筋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筋的延伸方向一致,每个所述纵向筋与多个所述横向筋交叉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区设有多个第四筋,多个所述第四筋沿着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第四筋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筋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筋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区设有多个卡接部,所述第一板区通过多个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前保险杠卡接装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包括:
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与所述保护板的所述第一板区相连;
主动进气格栅,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固定于所述保护板的上方;
车架,所述车架与所述保护板的所述第二板区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保护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和保护板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保护板100;
板体1;第一板区11;第二板区12;前边缘13;后边缘14;
第一筋2;凸台21;
第二筋3;凹槽31;楔形部32;
第三筋4;横向筋41;纵向筋42;安装点43;
第四筋5;
卡接部6;
主动进气格栅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板100包括板体1,第一筋2和多个第二筋3。
板体1大体可以为平板,板体1可以通过钣金冲压成型。第一筋2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于与板体1的上表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筋2也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固定等方式固定在板体1的上表面。
第一筋2大体可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可以将板体1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其中第一板区11即为第一筋2前侧的板体1部分,第二板区12即为第一筋2后侧的板体1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区11、第二板区12、第一筋2上均可以设有一些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可以为通孔、卡扣等。保护板100在装配时,第一板区11可以通过其上的安装结构与车辆的前保险杠连接固定,第二板区12可以通过其上的安装结构与车辆的车架连接固定,其中车架具体可以为车辆的前副车架,也可以为车身的架体。另外,车辆的主动进气格栅200也可以通过对应的安装结构与板体1或第一筋2连接固定。
多个第二筋3设于第一板区11并与第一筋2交叉布置,且多个第二筋3沿着第一筋2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至少部分第二筋3上设有凹槽31以使第二筋3可在凹槽31处变形并吸收能量。
例如,每个第二筋3均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于第一板区11的顶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筋3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板区11的顶侧。每个第二筋3均可以与第一筋2垂直布置,且多个第二筋3大体沿着左右方向间隔排布。
如图1和图2所示,一部分第二筋3的上侧均可以设有一个凹槽31,且凹槽31可以设在每个第二筋3的后半部分。当板体1受到碰撞时,凹槽31的位置的第二筋3的结构强度较弱,即第二筋3可以在凹槽31处发生变形,进而可以通过第二筋3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避免了碰撞能量传递至板体1的后侧的情况,起到对板体1的后侧的零部件的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板100,使用时,凹槽31可以弱化第二筋3的局部结构强度,从而使得保护板100在受到行人碰撞时能够通过在凹槽31处变形的方式吸收能量,实现了低速溃缩的效果,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也起到了对零部件的保护效果。
其次,保护板100上集成了多个安装点位,从而方便了保护板100与主动进气格栅200、前保险杠、车架等的安装固定,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配置较多的额外安装部件的情况,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另外,通过将保护板100、主动进气格栅200(AGS)、前保险杠、车架连接为一体,前保险杠受到的作用力可以快速的经由保护板100进行分解疏散,也使得多个零部件连接为一体,提升了装配的连续性,也增强了装配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筋2设有多个凸台21,多个凸台21沿着第一筋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每个凸台21设有安装孔以使凸台21可与主动进气格栅200相连。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凸台21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成型于第一筋2的顶侧,凸台21可以设有三个,三个凸台21大体可以沿着左右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凸台21上均可以设有一个安装孔,装配时,安装孔可以通过螺栓穿过,从而方便了主动进气格栅200与第一筋2的连接固定。
凸台21设置于第一筋2,使得凸台21处于高位,从而避免了主动进气格栅200与板体1相连时第一筋2会夹在主动进气格栅200和板体1之间而容易造成干涉的情况。其次,也避免了凸台21上安装孔的设置容易降低板体1的局部结构强度的情况,进而保证了保护板10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筋3的高度尺寸沿着远离第一筋2的方向具有变小趋势。例如,每个第二筋3均可以大体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每个第一筋2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体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逐渐变小,由此,使得靠近前侧的第一筋2的结构强度较低,从而使得保护板100的前侧在受到碰撞时能够产生溃缩,提升了行人保护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具有前边缘13,多个第二筋3设于前边缘13和第一筋2之间,且至少部分第二筋3和前边缘13圆滑过渡设置。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前边缘13即为板体1的前侧边,每个第二筋3的后端均可以与第一筋2相连,每个第二筋3的前端均可以延伸至板体1的前边缘13处。由于第二筋3的厚度尺寸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逐渐变小,第二筋3的前端的厚度尺寸较小,且第二筋3的前端可以与板体1的前边缘13进行倒圆角处理,从而避免了保护板100的前侧尖锐容易划伤人体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保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筋3包括楔形部32,楔形部32与前边缘13相连,且楔形部32的高度尺寸沿着远离第一筋2的方向逐渐变小以实现第二筋3和前边缘13的圆滑过渡设置。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第二筋3的前端均可以设有楔形部32,楔形部32可以为楔块状结构,由于楔形部32的厚度尺寸沿着靠近前边缘13的方向逐渐变小,从而为第二筋3和前边缘13的圆滑过渡处理提供了便利。可选地,楔形部32的高度尺寸可以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从2.5毫米减小至2毫米。从而既满足了保护板100的前侧碰撞溃缩的需要,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板体1为弓形,即板体1的前边缘13可以具有一定的弧度,板体1的后边缘14则可以为直线型。与板体1的形状相适配的,板体1上的第一筋2也具有一定的弧度,且第一筋2的弧度可以与板体1的前边缘13的弧度大体一致,即第一筋2与板体1的前边缘13在前后方向上并行间隔布置。从而使得前边缘13和第一筋2之间的第一板区11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带状区域。
相适配的,分布于第一板区11的多个第二筋3也大体呈散射状排布。从而使得保护板100能够同时承受来自前侧,左侧,右侧的碰撞能量,拓宽了作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筋3上的凹槽31沿着第一筋2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筋3。具体地,如图2所示,每个第二筋3上的凹槽31均可以设于第一筋2的顶侧并大体与第一筋2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由此,可以使得每个第二筋3的弯折变形方向和第二筋3的力的传导方向垂直,有利于提升行人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具有后边缘14,第二板区12设有第三筋4,第三筋4沿着后边缘14延伸布置,且第三筋4上设有多个安装点43,多个安装点43沿着第三筋4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板区12通过多个安装点43与车架相连。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三筋4可以为直线型,第三筋4可以设在板体1的后边缘14处,且第三筋4大体可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布置,第三筋4也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一体设置与板体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筋4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板体1。
安装点43可以为设置在第三筋4上的凸出部,凸出部上也可以设有用于装配紧固件的安装孔。安装点43具体可以设有五个,五个安装点43可以沿着左右方向等间隔排布。安装点43的设置方便了第二板区12和车架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筋4包括多个并行间隔布置的横向筋41和多个并行间隔布置的纵向筋42,每个横向筋41的延伸方向和第三筋4的延伸方向一致,每个纵向筋42与多个横向筋41交叉布置。
例如,如图1所示,横向筋41可以设有三个,三个横向筋41均大体可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三个横向筋41均可以在前后方向平行间隔布置。纵向筋42有多个,多个纵向筋42沿着左右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纵向筋42均与三个横向筋41垂直并连接三个横向筋41。
需要说明的是,横向筋41和纵向筋42均可以为长条状,且横向筋41和纵向筋42可以通过金属丝或钢筋焊接在板体1上的方式形成。由此,保证了板体1的后边缘14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区12设有多个第四筋5,多个第四筋5沿着第一筋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第四筋5连接的一端与第一筋2相连、另一端与第三筋4相连。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四筋5可以设在第二板区12的顶侧,每个第二筋3的前端可以与第一筋2相连,每个第四筋5的后端可以与第三筋4相连。且每个第四筋5可以分别与各个第二筋3对应,即每个第四筋5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对应的第二筋3的延伸方向相同,由此,第二筋3上的作用力可以首先传递至第一筋2处,然后可以传递至对应的第四筋5处,保证了碰撞作用力传递的连续性,也增强了第二板区12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可选地,每个第四筋5可以包括两个并行布置的两个凸筋,凸筋可以通过金属丝、钢筋等焊接在板体1上的方式形成。由此简化了第四筋5的耗材,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区11设有多个卡接部6,第一板区11通过多个卡接部6与前保险杠卡接装配。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卡接部6可以为卡接孔或卡扣,卡接部6可以设有12个,保护板100在装配时,可以通过各个卡接部6将第一板区11与前保险杠卡接固定,从而方便了安装和拆卸。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保护板100,保护板1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保护板100。车辆可以为轿车、SUV、公交车等车辆,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需要装配保护板100的车辆。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包括前保险杠,主动进气格栅200和车架,如图3所示,保护板100可以安装在主动进气格栅200的下方,保护板100可以代替原有的车辆底护板,且保护板100上的第一筋2可以与主动进气格栅200相连。保护板100上的第一板区11可以通过多个卡接部6与前保险杠的下蒙皮卡接固定,保护板100的第二板区12的第三筋4可以与车架相连,车架具体可以为车辆的前副车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保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
第一筋,所述第一筋设于所述板体并将所述板体分为第一板区和第二板区,所述第一板区用于与前保险杠相连,所述第二板区用于与车架相连,且所述第一筋和/或所述板体用于与主动进气格栅相连;
多个第二筋,多个所述第二筋设于所述第一板区并与所述第一筋交叉布置,且多个所述第二筋沿着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筋上设有凹槽以使所述第二筋可在凹槽处变形并吸收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设有多个凸台,多个所述凸台沿着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凸台设有安装孔以使所述凸台可与所述主动进气格栅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筋的高度尺寸沿着远离所述第一筋的方向具有变小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具有前边缘,多个所述第二筋设于所述前边缘和所述第一筋之间,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筋和所述前边缘圆滑过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筋包括楔形部,所述楔形部与所述前边缘相连,且所述楔形部的高度尺寸沿着远离所述第一筋的方向逐渐变小以实现所述第二筋和所述前边缘的圆滑过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为弓形,且所述板体的前边缘和所述第一筋均具有弧度,且所述第一筋与所述板体的前边缘并行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筋上的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具有后边缘,所述第二板区设有第三筋,所述第三筋沿着所述后边缘延伸布置,且所述第三筋上设有多个安装点,多个所述安装点沿着所述第三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板区通过多个所述安装点与所述车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筋包括多个并行间隔布置的横向筋和多个并行间隔布置的纵向筋,每个所述横向筋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筋的延伸方向一致,每个所述纵向筋与多个所述横向筋交叉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区设有多个第四筋,多个所述第四筋沿着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第四筋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筋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筋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区设有多个卡接部,所述第一板区通过多个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前保险杠卡接装配。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与所述保护板的所述第一板区相连;
主动进气格栅,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固定于所述保护板的上方;
车架,所述车架与所述保护板的所述第二板区相连。
CN202320492999.0U 2023-03-10 2023-03-10 保护板和车辆 Active CN219295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2999.0U CN219295359U (zh) 2023-03-10 2023-03-10 保护板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2999.0U CN219295359U (zh) 2023-03-10 2023-03-10 保护板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5359U true CN219295359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4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2999.0U Active CN219295359U (zh) 2023-03-10 2023-03-10 保护板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5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48747B1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KR101588752B1 (ko) 스몰 오버랩 충돌대응 차체보강구조
JP4003864B2 (ja) 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JP4601837B2 (ja) バッテリブラケット構造
JP4351957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099781B2 (ja) 車両の牽引フック配置構造
CN219295359U (zh) 保护板和车辆
WO2023207608A1 (zh) 一种保险杠支架、车身前端组件及车辆
KR100837980B1 (ko) 차량의 프론트 앤드 모듈구조
CN209757254U (zh) 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
CN216545709U (zh) 冷却包安装结构总成和车辆
CN115871798A (zh) 汽车前端框架和汽车
JP4106935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US9302712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5966895B2 (ja) 自動車の脚払い構造
CN218661568U (zh) 大灯安装支架、大灯总成和汽车
CN219856796U (zh) 一种散热器框架总成、机舱总成及车辆
CN220594852U (zh) 前下护板以及车辆
CN213442790U (zh) 一种车辆前端结构及车辆纵梁连接结构
CN219154427U (zh) 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JPH106887A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バンパー構造
CN220076322U (zh) 前保险杠总成和车辆
CN212579573U (zh)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20314908U (zh) 护板组件以及车辆
CN220031895U (zh) 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