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7880U - 一种雾化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7880U
CN219177880U CN202223329669.4U CN202223329669U CN219177880U CN 219177880 U CN219177880 U CN 219177880U CN 202223329669 U CN202223329669 U CN 202223329669U CN 219177880 U CN219177880 U CN 219177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outlet
air
bas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96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冯大创
薛淼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96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7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7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7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加湿器,包括底座、出风盖、风机组件和挡水件,底座设有水槽,水槽安装有雾化器;出风盖和底座连接,出风盖形成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包括进风段和出风段,进风段的下部和出风段的下部连通;风机组件和出风盖连接,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和进风段连通;挡水件安装于雾化器的上方,挡水件的一侧和底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或挡水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连通水槽和进风段。通过设置挡水件,在防止水珠飞洒的同时,延长加湿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加湿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雾化加湿器,一般采用雾化室结构来控制水珠飞洒,使已经溅出的水珠沿着管道再次回流。受水珠微粒的自身重量作用,雾化上升过程中雾化量会逐渐减少,因此通过雾化室控制水珠飞洒问题,会使雾化器在加湿效果上大打折扣,达到相同的雾化量需消耗更多能量,降低雾化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雾化加湿器,无需设置雾化室结构即可有效防止水珠飞洒,延长雾化器寿命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包括底座、出风盖、风机组件和挡水件,底座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安装有雾化器;出风盖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出风盖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进风段和出风段,所述进风段的下部和所述出风段的下部连通;风机组件和所述出风盖连接,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和所述进风段连通;挡水件安装于所述雾化器的上方,所述挡水件的一侧和所述底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或所述挡水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水槽和所述进风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雾化加湿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风机未作业时,雾化器将水槽中的水打散成雾状水珠微粒并驱使微粒向上扩散漂浮,雾化器作业过程中会带动一些水珠朝上方溅出,由于挡水件设置在雾化器上方,雾化器溅起的水珠汇聚在挡水件的下侧,在重力影响下,被挡水件阻挡的水珠将再次汇流回水槽内,而雾状水珠微粒由于较轻,会飘聚在挡水件下方及第一开口附近,随后风机组件开始作业,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通过出风口进入进风段,气流在进风段引导下朝下方的挡水件流动,随后气流在挡水件的阻隔引导下,在气流通道中朝出风段流动,气流在气流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会经过第一开口,在气流带动下,聚集在挡水件下方及第一开口附近的雾状水微粒会跟随气流移动进入出风段,进而被出风段引导排出加湿器,达到雾化效果,通过设置挡水件,能够有效阻隔雾化器作业过程中溅出的水珠,省去传统的加高雾化室结构,由于加湿器整体的体积较小,水槽到出风段的距离较小,雾化器产生的雾状水微粒在气流作用下,直接从水槽穿过第一开口进入出风段进而被排出加湿器,相比传统雾化室结构,雾化器在相同功率下,可以大幅度保留雾化器产生的雾状水微粒,有效增强加湿器的加湿效果,延长雾化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水件包括挡水板和空心柱,所述空心柱位于所述挡水板背离所述水槽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空心柱的侧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挡水板设有连通所述水槽和所述空心柱的内腔的第二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段和所述进风段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空心柱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空心柱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水件的另一侧和所述底座的侧壁抵触以隔开所述进风段和所述水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水件的另一侧和所述底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或所述挡水件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水槽和所述进风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段的内径沿背离所述水槽的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盖设有格栅,所述格栅安装于所述出风段并将所述出风段分隔为多个散逸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散逸通道呈网格状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设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围绕所述出风口设置并和所述进风段的入口插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或所述出风盖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水槽的两侧,所述挡水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加湿器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加湿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加湿器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挡水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挡水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挡水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挡水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加湿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底座100;水槽101;第一开口102;第二开口103;雾化器110;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30;出风盖200;气流通道210;出风段211;进风段212;格栅220;散逸通道221;侧板230;风机组件300;出风口301;风机310;壳体320;导风通道321;翻边部330;挡水件400;第一通孔401;第二通孔402;挡水板410;空心柱4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至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包括底座100、出风盖200、风机组件300和挡水件400,底座100设有入水口(图中未示出)和顶部敞口的水槽101,入水口位于底座100的一侧并与水槽101连通,水槽101的底端安装有雾化器110;出风盖200通常为和底座100外形匹配的管道结构,出风盖200和底座100连接并位于底座100的上方,出风盖200内形成有气流通道210,气流通道210包括进风段212和出风段211,进风段212的下部和出风段211的下部连通;风机组件300和出风盖200连接,风机组件300设有出风口301,出风口301和进风段212连通;挡水件400安装于雾化器110的上方,挡水件400的一侧和底座100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开口102;或者挡水件400的一侧也可以直接设置第一开口102,第一开口102位于进风段212下方,第一开口102连通水槽101和进风段212。
可以理解的是,风机310未作业时,雾化器110将水槽101中的水打散成雾状水珠微粒并驱使微粒向上扩散漂浮,雾化器110作业过程中会带动一些水珠朝上方溅出,由于挡水件400设置在雾化器110上方,雾化器110溅起的水珠汇聚在挡水件400的下侧,在重力影响下,被挡水件400阻挡的水珠将再次汇流回水槽101内,而雾状水珠微粒由于较轻,会飘聚在挡水件400下方及第一开口102附近,随后风机组件300开始作业,风机组件300产生的气流通过出风口301进入进风段212,气流在进风段212引导下朝下方的挡水件400流动,随后气流在挡水件400的阻隔引导下,在气流通道210的底部(即进风段212和出风段211的连通处)朝出风段211流动,气流在气流通道210内流动的过程中,会经过第一开口102,在气流带动下,聚集在挡水件400下方及第一开口102附近的雾状水微粒会跟随气流移动进入出风段211,进而被出风段211引导排出加湿器,达到雾化效果,通过设置挡水件400,能够有效阻隔雾化器110作业过程中溅出的水珠,无需加高雾化室以减少水珠飞散,省去传统的加高雾化室结构,由于加湿器整体的体积较小,水槽101到出风段211的距离较小,雾化器110产生的雾状水微粒在气流作用下,直接从水槽101穿过第一开口102进入出风段211进而被排出加湿器,相比传统雾化室结构,雾化器在相同功率下,可以大幅度保留雾化器110产生的雾状水微粒,不会因未设置雾化室导致雾化效率低,有效增强加湿器的加湿效果,延长雾化器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00或出风盖200设有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分别位于水槽101(或与水槽101连通的入水口)的两侧,挡水件4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固定挡水件400的两端,进而固定安装挡水件400,可以有效提高挡水件400的安装稳定性,方便用户移动、运输加湿器。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120可以设置为螺柱(由于第一连接部120设置在底座100或出风盖200侧壁上,底座100或出风盖200的侧壁厚度通常并不支持开设足够深度的螺纹孔),第二连接部130可以设置为和螺柱位置对应的支撑筋,挡水件400的一端连接有螺钉,螺钉穿设于挡水件400并和螺柱连接,挡水件400的另一端和支撑筋的顶面抵接,支撑筋可以对挡水件400进行初步的定位,用户将挡水件400的一端放置到支撑筋上,再将另一端的螺钉和螺柱连接即可,这样设置,再保证挡水件400安装稳定的同时,可以简化挡水件400和其他部件的连接结构,方便用户装配、更换挡水件400,降低加湿器后期的维护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挡水件400的主要作用是阻挡雾化器110作业时飞溅的水珠,因此,挡水件400只要设置在雾化器110上方并且可以遮挡雾化器110(即挡水件400在水平面的投影可以覆盖雾化器110在水平面的投影)即可,对于挡水件400的安装位置没有特殊要求,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可以设置在底座100内,提高底座100和挡水件400的一体性,方便用户维护、更换出风盖200;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还可以设置在出风盖200内,方便用户检修、维护水槽101和雾化器110,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在此对挡水件400的安装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稳定安装挡水件400即可。
参照图1、图2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挡水件400的另一侧(即挡水件400背离第一开口102的一侧)和底座100的侧壁抵触以隔开进风段212和水槽101。在挡水件400的两侧都被定位的前提下,挡水件400的第三侧通常不会设置其他结构和底座100的侧壁连接,因此,只需要将挡水件400背离第一开口102的一侧延伸到底座100的侧壁并与底座100的侧壁抵触,即可隔开进风段212和水槽101,此时,从进风段212进入气流通道210的气流全部被挡水件400阻挡,风机组件300持续作业,被阻挡的气流朝第一开口102的位置(即出风段211下方)流动,从而在气流通道210中形成对流并在第一开口102上方形成一块负压区域,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第一开口102附近及挡水件400下方的雾化水珠微粒被快速引导并朝出风段211流动,进而被快速排出雾加湿,通过设置挡水件400并隔开水槽101和进风段212,可以使气流通道210快速形成对流并在第一开口102上方形成负压区域,在抑制水珠飞散的同时,有效提高加湿器的作业效率。
参照图1、图2和图6,可以理解的是,挡水件400的另一侧和底座100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开口103;或者挡水件400的另一侧(即挡水件400背离第一开口102的一侧)直接设置有第二开口103,第二开口103连通水槽101和进风段212。由于挡水件400的两侧均开口设置,从进风段212进入气流通道210的气流p会分成两股分流(即分流p1和分流p2),风机组件300持续作业,分流p1在挡水件400引导下朝第一开口102的位置(即出风段211下方)流动,从而带动第一开口102附近的雾化水珠微粒朝出风段211移动,而另一股分流p2则穿过第二开口103进入水槽101,分流p2在水槽101中朝第一开口102流动并经过挡水件400下方,从而带动挡水件400下方的雾化水珠微粒穿过第一开口102朝出风段211移动,通过设置第二开口103,使气流通道210中的气流p产生两股分流p1和p2,分流p1和分流p2配合,将大部分扩散漂浮的雾状水珠微粒同时带动排出加湿器,提高单位气流中的雾状水珠微粒浓度,有效增强雾化器110的雾化效果,此外,由于挡水件400不需要隔开进风段212和水槽101,即挡水件400的宽度尺寸没有特殊要求,挡水件400的外形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和实际情况随意设置,只要能遮盖雾化器110即可。
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挡水件400包括挡水板410和空心柱420,空心柱420位于挡水板410背离水槽101的一端且位于气流通道210内,空心柱420的侧壁设有第一通孔401,挡水板410设有连通水槽101和空心柱420的内腔的第二通孔402。当雾化器110将水槽101中的水雾化后,扩散漂浮的雾状水珠微粒会有部分穿过第二通孔402漂浮进入空心柱420的空腔中,此时风机组件300作业,在气流通道210中流动的气流会经过空心柱420表面的第一通孔401,从而将空心柱420的空腔中的雾状水珠微粒带到出风段211中(此过程不影响或轻微影响气流带动第一开口102处的雾状水珠微粒移动),最后排出加湿器,通过设置空心柱420,空心柱420容纳部分质量较轻的雾状水珠微粒,而溅出的水滴被空心柱420的内壁阻挡回落到水槽101中,使更多的雾状水珠微粒可以和气流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强加湿器的出雾效果,有效防止水珠飞渐问题。
参照图3、图4和图7,可以理解的是,出风段211和进风段212沿底座100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空心柱420设有多个,多个空心柱420沿底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出风段211和进风段212的布置方向,即为气流在气流通道210中的流动方向,将出风段211和进风段212沿底座100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而多个空心柱420沿底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多个空心柱420的布置方向和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空心柱42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重合,使靠近进风段212的空心柱420遮挡远离进风段212的空心柱420,从而导致空心柱420的出雾效率降低等问题,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多个空心柱420之间相互干涉,有效提高空心柱420的出雾效率,提高挡水件400的结构合理性。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通孔401的设置位置和气流通道210中的气流方向通常成法向垂直关系,即第一通孔401和空心柱420的轴线沿底座1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此时,气流通道210中的气流经过第一通孔401表面但不会穿过第一通孔401进入空心柱420的空腔,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气流带出空心柱420的空腔中的飞溅水滴,进一步增强挡水件400的挡水效果,此外,当第一通孔401和气流的气流方向倾斜设置,即第一通孔401不是正对着气流(即进风段212的底部),也不是和气流方向法向垂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挡气流带出水滴的效果,只是其效果没有将第一通孔401和气流方向垂直设置的效果明显(但也明显强于正对着气流设置第一通孔401),在此对第一通孔401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数量不做具体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只要避免第一通孔401正对着进风段212的底部即可。
参照图3和图7,设有空心柱420的挡水件400的另一侧和底座100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开口103(即挡水板410的两侧分别和底座100的两个侧壁形成第一开口102和第二开口103),第二开口103连通水槽101和进风段212。由于挡水件400的两侧均开口设置,从进风段212进入气流通道210的气流p会分成两股分流(即分流p3和分流4),风机组件300持续作业,分流p3在挡水件400引导下朝空心柱420流动,从而经过第一通孔401并带动空心柱420的内腔中的雾化水珠微粒朝出风段211移动,而另一股分流p4则穿过第二开口103进入水槽101,分流p4在水槽101中朝第一开口102流动并经过挡水件400下方,从而带动挡水件400下方的雾化水珠微粒穿过第一开口102朝出风段211移动,通过设置第二开口103,使气流通道210中的气流p产生两股分流p3和p4,分流p3和分流p4配合,将大部分扩散漂浮的雾状水珠微粒同时带动排出加湿器,提高单位气流中的雾状水珠微粒浓度,大幅增强雾化器110的雾化效果,此外,由于挡水板410不需要隔开进风段212和水槽101,即挡水板410的宽度尺寸没有特殊要求,挡水板410的外形和宽度尺寸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和实际情况随意设置,只要能遮盖雾化器110即可。
参照图3和图8,设有空心柱420的挡水件400的另一侧和底座100的侧壁抵触以隔开进风段212和水槽101。这样设置,从进风段212进入气流通道210的气流全部被挡水件400阻挡,风机组件300持续作业,被阻挡的气流先朝空心柱420,从而在气流通道210中形成对流并在第一通孔401表面形成第一负压区域,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空心柱420的空腔中的雾化水珠微粒被快速引导并朝出风段211流动,随后气流继续向第一开口102处流动并在第一开口102上方形成第二负压区域,将第一开口102附近及挡水件400下方的雾化水珠微粒被快速引导并朝出风段211流动,进而被快速排出加湿器,通过设置挡水板410并隔开水槽101和进风段212,可以使气流通道210快速形成对流并分别在第一通孔401表面及第一开口102上方形成两个负压区域,在抑制水珠飞散的同时,大幅提高加湿器的作业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是否设置空心柱420及是否设置第二开口103,可以将挡水件400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四种类型的挡水件400虽然有些功能有所重合,但四种类型各有优点,例如设置空心柱420的挡水件400出雾效果更佳;不设置空心柱420的挡水件400防水效果更佳;设置第二开口103的挡水件400结构更加简单多样化;不设置第二开口103的挡水件400出雾速率更快;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挡水件400,有效扩展加湿器的功能性。
参照图5至图8,可以理解的是,出风段211的内径沿背离水槽101的方向逐渐增大,具体地,出风盖200内通常设有至少一块侧板230,至少一块侧板230将气流通道210分隔为底部连通的进风段212和出风段211,其中,形成进风段212的侧板230弯曲或倾斜设置,并且该侧板230远离水槽101的一端朝背离进风段212中心的方向弯曲或倾斜,从而使出风段211的内径由下至上(即背离水槽101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设置,可以增大出风段211的出口面积,将经过出风段211引导并排出加湿器的雾状水珠微粒从更多角度吹出,有效扩大加湿器的加湿范围。
进一步地,出风盖200设有格栅220,格栅220安装于出风段211并将出风段211分隔为多个散逸通道221。无论挡水件400是否设置空心柱420,挡水件400和底座100之间是否设置第二开口103,雾化器110作业产生的雾状水珠微粒在气流带动下,总会在第一开口102上方重新汇聚,此时,多个散逸通道221可以将出风段211底部(即第一开口102上方)的气流分割为多个小气流p5,从而提高气流中的雾状水珠微粒的均匀度,使出风段211排出的雾状水珠微粒更加均匀一致,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参照图1至图8,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散逸通道221呈网格状分布。这样设置,可以简化格栅220结构,方便厂家开模加工出风盖200,降低加湿器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出风盖200的外形和水槽101相匹配,而水槽101的外形可以设置为多种类型,例如长方形、圆形或半圆形等,网格状的散逸通道221的具体形状也可以根据出风盖200的外形(即水槽101的外形)设置为不同形状,例如水槽101和出风盖200设置为矩形,散逸通道221的外形可以设置为矩形(即格栅220设置为多个相互垂直交叉的板件),水槽101和出风盖200设置为圆形,散逸通道221的外形可以设置为圆形(即格栅220设置为多个相互交叉的弧形板),通过设置和于出风盖200的外形匹配的网格状散逸通道221,可以进一步提高加湿器的外形美观度,提高用户的视觉观感。
参照图1至图9,可以理解的是,风机组件300包括壳体320和风机310,壳体320和风机310连接,壳体320设有导风通道321,导风通道321即壳体320内壁和吹风机外壁之间的空腔地带,导风通道321围绕风机310设置并向壳体320外延伸形成出风口301。通过设置壳体320,一方面,可以为风机310提供外部保护,减少加湿器内的各个部件和风机310之间的摩擦磕碰,有效延长风机3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壳体320可以隐藏吹风机件或风机310的电气单元,进一步提高加湿器的外形美观度及使用安全性,通过设置导风通道321,导风通道321可以将风机310吹出的气流引导到出风口301的位置,进而使气流穿过出风口301进入气流通道210,进一步提高加湿器的作业效率及加湿器的结构合理性,有效提高加湿器的作业流畅度。
参照图5至图9,可以理解的是,风机组件300设有翻边部330,翻边部330围绕出风口301设置并和进风段212的入口插接配合。翻边部330和进风段212的入口插接配合,用户装配加湿器时,可以直接将翻边部330***进风段212,这样设置,一方面,有效提高加湿器的组合度,方便用户装配加湿器,进而方便用户维护、更换风机组件300,进一步降低加湿器后期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翻边部330和进风段212的入口插接配合,即翻边部330的外壁和进风段212的侧壁抵接,可以减小出风盖200和壳体320之间的间隙,提高气流通道210的密封性,避免风机310吹向进风段212的气流从出风盖200和壳体320之间流出,减小气流的损耗,在提高加湿器作业效率的同时,起到节能的作用,减小加湿器的作业成本。
参照图10,可以理解的是,壳体320设置为蜗壳,风机310设置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转动设置于蜗壳内。离心风机是一种轴向进气,径向出气的风机,将风机310设置为离心风机,壳体320设置为和离心风机匹配的蜗壳,此时,用户可以将离心风机竖直设置(即离心风机的轴线和水平面平行),并将蜗壳安装于底座100的一侧,使风机组件300贴合于底座100的一侧(通常为底座100背离入水口的一侧),从而减小加湿器整体的宽度,进一步减小加湿器的整体体积,方便用户使用、存放或运输加湿器。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安装有雾化器;
出风盖,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出风盖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进风段和出风段,所述进风段的下部和所述出风段的下部连通;
风机组件,和所述出风盖连接,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和所述进风段连通;
挡水件,安装于所述雾化器的上方,所述挡水件的一侧和所述底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或所述挡水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水槽和所述进风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包括挡水板和空心柱,所述空心柱位于所述挡水板背离所述水槽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空心柱的侧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挡水板设有连通所述水槽和所述空心柱的内腔的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段和所述进风段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空心柱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空心柱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的另一侧和所述底座的侧壁抵触以隔开所述进风段和所述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的另一侧和所述底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或所述挡水件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水槽和所述进风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段的内径沿背离所述水槽的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盖设有格栅,所述格栅安装于所述出风段并将所述出风段分隔为多个散逸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逸通道呈网格状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设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围绕所述出风口设置并和所述进风段的入口插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或所述出风盖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水槽的两侧,所述挡水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CN202223329669.4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雾化加湿器 Active CN219177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9669.4U CN219177880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雾化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9669.4U CN219177880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雾化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7880U true CN219177880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2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9669.4U Active CN219177880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雾化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7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49758A1 (en) Atomization humidifier
CN109759269B (zh) 雾化专用容器
CN106322610B (zh) 加湿器
CN21046328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6275855U (zh) 一种香薰雾化器
CN219177880U (zh) 一种雾化加湿器
KR20210072440A (ko) 가습청정장치
CN115143564A (zh) 加湿器
CN217876259U (zh) 加湿装置
CN116007100A (zh) 一种雾化加湿器
CN210179822U (zh)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CN215695254U (zh) 一种风道结构、雾化器以及消毒机器人
CN212692013U (zh) 一种加湿风扇
CN108758935B (zh) 一种双离心盘式加湿器
CN108954629B (zh) 一种单离心盘式加湿器
CN21652206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001979U (zh) 气体湿度调节装置
CN219346739U (zh)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CN210463290U (zh)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
CN219328196U (zh) 一种加湿器静音装置以及加湿器
CN21671641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98015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8296184U (zh) 加湿器的导流支架和加湿器
CN117515702A (zh) 雾化加湿***及具有加湿功能的循环扇
CN219346690U (zh) 一种具有一体式出雾通道的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