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290U -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290U
CN210463290U CN201921509565.7U CN201921509565U CN210463290U CN 210463290 U CN210463290 U CN 210463290U CN 201921509565 U CN201921509565 U CN 201921509565U CN 210463290 U CN210463290 U CN 210463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rc
water
atomization
guid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095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nghu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nghu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nghu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nghu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095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包括:顶盖、雾化水池和鼓风机,顶盖设置在雾化水池的顶部,与雾化水池相互配合形成有流线型导风通道,鼓风机设置在雾化水池的侧部,鼓风机的风口对着导风通道的进风端。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雾化出的小液滴相互碰撞变成大液滴的概率和防止凝结的水堵住雾化小液滴的出口,能够提高加湿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空调用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家用空调的加湿方式一般采用的是湿膜加湿,湿膜加湿存在的问题的是加湿量小,可以满足一般的加湿要求,但是,当房间引入新风后,房间内的加湿负荷会大大增加,湿膜加湿的方式就难以满足。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大的加湿需求的加湿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大的加湿需求的空调用加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包括:顶盖、雾化水池和鼓风机,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雾化水池的顶部,所述顶盖向下设置有***所述雾化水池内部但不与所述雾化水池的底部接触的第一弧形导风板和第二弧形导风板,所述顶盖在所述第一弧形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弧形导风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拱形弧面,所述拱形弧面、所述第一弧形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弧形导风板形成上导风道;所述雾化水池内部形成有储水空间,所述储水空间中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水池的左侧壁形成有安装所述鼓风机的风口的进风通道,所述雾化水池内部形成有自所述雾化水池内部的底部向所述雾化水池的前侧壁顶部延伸形成的弧形下导风道,所述下导风道上形成有向所述前侧壁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形成有连接口;所述上导风道和所述下导风道相配合形成流线型的导风通道,所述连接口和所述顶盖形成所述导风通道的出口,所述出口与出风通道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风通道的风速小于3.5m/s。
可选地,所述鼓风机的每Kg加湿水量的鼓风量不小于6m3/h。
可选地,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拱形弧面对着的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雾化水池的进风通道倾斜向下设置。
可选地,所述进风通道的倾斜角度为10°。
可选地,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雾化水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可选地,所述储水空间中设置有液位控制板和浮动式液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用加湿装置,由于在顶盖上设置了两个弧形板,顶盖在两个弧形板之间的区域为拱形弧面,将雾化水池的出风口位置设置为弧形坡面,使得整个导风通道为流线型风道,能够减少雾化出的小液滴相互碰撞变成大液滴的概率和防止凝结的水堵住雾化小液滴的出口,从而提高加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用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用加湿装置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包括顶盖1、雾化水池2和鼓风机3,所述顶盖1设置在所述雾化水池2的顶部,所述顶盖1向下设置有***所述雾化水池内部但不与所述雾化水池的底部接触的第一弧形导风板10和第二弧形导风板11,所述顶盖1在所述第一弧形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弧形导风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拱形弧面,所述拱形弧面、所述第一弧形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弧形导风板形成上导风道;所述雾化水池2内部形成有储水空间,所述储水空间中设置有雾化器8,所述雾化水池的左侧壁上形成有安装所述鼓风机的风口的进风通道,所述雾化水池内部形成有自所述雾化水池内部的底部向所述雾化水池的前侧壁顶部延伸形成的弧形下导风道16,所述下导风道上形成向所述前侧壁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形成有连接口17;所述上导风道和所述下导风道相配合形成流线型的导风通道,所述连接口17和所述顶盖形成所述导风通道的出口,所述出口与出风通道1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1可通过卡接的方式例如卡扣的方式安装在雾化水池2的顶部,第一弧形导风板10和第二弧形导风板11向下***雾化水池2的内部,在正常工作时,第一弧形导风板10和第二弧形导风板11的下缘会在雾化水池2的内部的液面以下,但与雾化水池2的底部不接触,留有间隙。在一个示例中,该间隙的距离可为10mm左右,该间隙依靠雾化水池2的水位高度进行密封,由于该间隙的存在,使得导风通道内外保持水流相通,为保持液面高度提供条件。第一弧形导风板10可为弧长和弧度都大的大弧形,第二弧形导风板11可为弧长和弧度小于第一弧形导风板的小弧形,具体的弧长和弧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第一弧形导风板10和第二弧形导风板11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渐扩型区域,即第一弧形导风板10和第二弧形导风板11的弧长之间的距离从前端向后端依次递增。由于顶盖1在所述第一弧形导风板10和所述第二弧形导风板11之间的区域形成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弧面,从而能够让飞溅到顶板上的水顺利流下。顶盖1的拱形弧面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此外,为将水引入雾化水池2中,在顶盖1上形成有进水口,该进水口可通过连接接头12与水管连接,水管与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循环水泵的另一端与水箱连接,通过循环水泵将水抽入雾化水池2中。
如图4和图5所示,雾化水池2内部形成有储水空间,该储水空间的底部形成有具有高度差的左平面和右平面,右平面比左平面高。雾化水池2在左平面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可倾斜向下设置,在一个示例中,倾斜角度可为10°。在左平面上设置有多个雾化器8,雾化器8的数量可根据加湿量来进行设置,雾化器可设置在顶盖1的拱形弧面对着的区域内,从而使得雾化效果最佳。此外,在左平面的端部区域设置有出水口4和液位控制板19,出水口4可通过溢流管5与水箱连接。液位控制板19用于控制雾化水池2的内部液位,该液位控制板的高度低于进风通道的安装高度,当液位高于液位控制板时,高于液位控制板的水会通过出水口4排出,通过溢流管5流回水箱内,实现水循环,通过液位控制板19可以保持雾化水池内部的液位恒定,能够防止由于储存过多的水而进入鼓风机。在一个示例中,液位控制板可活动地设置在储水空间内,例如可拆卸或者可转动地设置,如果需要排水,则通过操作液位控制板就可以。由于液位控制板的高度低于进风通道的安装高度,并且进风通道倾斜向下设置,从能能够避免震荡片激起的水通过进风通道逆流进入鼓风机的风扇内影响电气安全。
在右平面上可设置有浮动式液位开关9,保证雾化器的震荡片能够正常工作,如果储水空间里的水能使浮动式液位开关9的浮子浮动起来,即储水空间内的液位不低于左平面和右平面之间的高度,震荡片能继续工作,如果不能支撑浮子浮动起来,震荡片就不能工作,则提示需要加水。此外,在右平面上设置有PCB控制板7,用于控制雾化器的操作。该控制板7可与外部控制设备通信连接,在外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控制雾化器的震荡片的操作。控制板7底部可与铝散热板20连接,通过储水空间的水来为控制板7散热。此外,弧形下导风道16自右平面向雾化水池2的前侧壁顶部圆滑过渡形成,下导风道16的底部与右平面相切,弧形下导风道16的上端形成有向前侧壁外侧突出的壶嘴型突出部,该突出部上形成有一端开放的方形连接口17。在顶盖1与雾化水池2连接时,顶盖1的侧壁会与该连接口17形成一个方形出口,该出口与出风通道16连接。
在顶盖1与雾化水池2连接的状态下,雾化水池2的下导风道和顶盖1上的上导风道会配合形成流线型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前端对着进风通道的区域,后端与出风通道连接,经过雾化器雾化的水滴在风力的作用下能够沿着导风通道流动至出风通道中。在一个示例中,导风通道的风速可小于3.5m/s。这样,通过风携带雾化的水滴形成的湿气在流线型导风道流动时,由于顶盖1的拱形弧面和雾化水池的弧形导风道,能够有效地减少雾化出的小液滴相互碰撞变成大液滴的概率和防止由于不是拱形弧面的顶盖上凝结的大水滴向下落入水中堵住雾化小液滴的出口。
如图2所示,出风通道13可形成为向上延伸的弧形,出风通道13的一侧可卡在顶盖的侧壁上,另外三侧可螺栓连接在连接口17上,出风通道13和连接口17之间还可设置垫片,防止漏水。通过出风通道13排出的雾气可被空调的风机抽走。
如图2所示,由于雾化水池2的进风通道倾斜向下设置,鼓风机3可横置安装在雾化水池2的侧部,在雾化水池2的侧部形成有一倾斜安装面,鼓风机3横置安装在该倾斜安装面上,风口倾斜向下设置在所述雾化水池2的进风通道中。为满足大的加湿需求,鼓风机的每Kg加湿水量的鼓风量为不小于6m3/h,可通过一个鼓风机或者多个鼓风机来提供相应的鼓风量,本实用新型示例中,为并排设置两个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可通过固定板6固定在靠近空调的风机的吸入口的位置处。在工作时,鼓风机的风通过鼓风机的风口向下倾斜送入雾化水池的内部,同时雾化水池内部的雾化器开始工作,将内部的水雾化成小水滴或者雾气,进入雾化水池内的风带着小水滴或者雾气沿着导风通道流动到出风通道中,最后经出风通道排出的雾气被风机抽走,,实现加湿功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用加湿装置,由于在顶盖上设置了两个弧形板,顶盖在两个弧形板之间的区域为拱形弧面,将雾化水池的出风口位置设置为弧形坡面,使得整个导风通道为流线型风道,能够减少雾化出的小液滴相互碰撞变成大液滴的概率和防止凝结的水堵住雾化小液滴的出口,从而提高加湿效率。此外,由于雾化水池的进风通道倾斜向下设置,并且液位控制板的高度低于进风通道的安装高度,从而能防止震荡片激起的水溅到风扇内影响电气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雾化水池和鼓风机,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雾化水池的顶部,所述顶盖向下设置有***所述雾化水池内部但不与所述雾化水池的底部接触的第一弧形导风板和第二弧形导风板,所述顶盖在所述第一弧形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弧形导风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拱形弧面,所述拱形弧面、所述第一弧形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弧形导风板形成上导风道;
所述雾化水池内部形成有储水空间,所述储水空间中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水池的左侧壁形成有安装所述鼓风机的风口的进风通道,所述雾化水池内部形成有自所述雾化水池内部的底部向所述雾化水池的前侧壁顶部延伸形成的弧形下导风道,所述下导风道上形成有向所述前侧壁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形成有连接口;
所述上导风道和所述下导风道相配合形成流线型的导风通道,所述连接口和所述顶盖形成所述导风通道的出口,所述出口与出风通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用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的风速小于3.5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用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的每Kg加湿水量的鼓风量不小于6m3/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用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拱形弧面对着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用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水池的进风通道倾斜向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调用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的倾斜角度为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用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雾化水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用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空间中设置有液位控制板和浮动式液位开关。
CN201921509565.7U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 Active CN210463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9565.7U CN210463290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9565.7U CN210463290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290U true CN210463290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2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09565.7U Active CN210463290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7793B (zh) 一种空调加湿***
CN20466547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WO2020199313A1 (zh) 一种加湿器
CN105091087A (zh) 具有两个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
CN210463290U (zh)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
CN20709481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17711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801641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
CN112781136A (zh) 加湿设备
CN210050937U (zh)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106225133A (zh) 用于竖款挂壁空调的加湿装置及竖款挂壁空调
CN203857569U (zh) 具有两个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
CN2101416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476115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3719082U (zh) 一种加湿器及空调***
CN2080120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316441U (zh) 雾化箱及使用该雾化箱的加湿器、空调机组
CN104748346A (zh) 一种加湿器及空调***
CN21703140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465047A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20507022U (zh) 空调器的加湿防溅水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10602025U (zh) 用于中央空调***的加湿器
CN215260262U (zh) 加湿设备
CN212841900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177880U (zh) 一种雾化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