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3394U - 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3394U
CN218953394U CN202222983118.3U CN202222983118U CN218953394U CN 218953394 U CN218953394 U CN 218953394U CN 202222983118 U CN202222983118 U CN 202222983118U CN 218953394 U CN218953394 U CN 218953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uct
inlet
bearing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31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艳红
翁俊华
张振培
张财东
彭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S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S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S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S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31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3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3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3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进气凸轮轴设置有与进气可变气门正时连通的第一油道,进气凸轮轴的第一轴颈沿其周向设置有与第一油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孔,第一轴承的外圈设置有第一进油孔,内圈设置有第二进油孔,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一轴颈,第二进油孔与第一连通孔对齐;排气凸轮轴设置有与排气可变气门正时连通的第二油道,排气凸轮轴的第二轴颈沿其周向设置有与第二油道连通的第二连通孔,第二轴承的外圈设置有第三进油孔,外圈设置有第四进油孔,第二轴承安装于第二轴颈,第四进油孔与第二连通孔对齐。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对可变气门正时和安装于凸轮轴的轴承的润滑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的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各运动部件间的摩擦会消耗发动机功率,严重时会导致零部件异常磨损或表面烧蚀,因此润滑***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发动机润滑***为发动机***零部件提供润滑和冷却,减少部件间的摩擦阻力,提高整机热效率;同时可以减轻部件异常磨损,提高整个发动机***的可靠性、耐久性能及使用寿命。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润滑***,对可变气门正时以及安装于凸轮轴的轴承进行润滑与冷却时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能够提高对可变气门正时和安装于凸轮轴的轴承的润滑与冷却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包括进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进气可变气门正时、排气可变气门正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进气可变气门正时连接于所述进气凸轮轴的一端,所述进气凸轮轴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可变气门正时连通的第一油道,所述进气凸轮轴还设置有第一轴颈,所述第一轴颈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设置有第一进油孔,内圈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与第一供油油道连通,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轴颈,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对齐;
所述排气可变气门正时连接于所述排气凸轮轴的一端,所述排气凸轮轴设置有与所述排气可变气门正时连通的第二油道,所述排气凸轮轴还设置有第二轴颈,所述第二轴颈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油道连通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设置有第三进油孔,外圈设置有多个第四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与第二供油油道连通,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轴颈,所述第四进油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对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缸盖、凸轮轴罩盖、安装于所述进气凸轮轴的第三轴承和安装于所述排气凸轮轴的第四轴承,所述凸轮轴罩盖盖设于所述缸盖的开口处,所述缸盖设置有缸盖主油道、第三供油油道、第四供油油道、所述第一供油油道和所述第二供油油道,所述凸轮轴罩盖设置有传输横油道,所述缸盖主油道与所述第一供油油道和所述传输横油道均连通,所述传输横油道设置有两条分支油道,其中一条所述分支油道与所述第三供油油道连通,另一条所述分支油道与所述第二供油油道和所述第四供油油道均连通,所述第三轴承外圈的润滑油孔与所述第三供油油道连通,所述第四轴承外圈的润滑油孔与所述第四供油油道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机油泵、缸体和喷嘴油道控制阀,所述缸体设置有缸体主油道和活塞冷却喷嘴油道,所述缸体主油道的入口与所述机油泵的出口连通,所述缸体主油道的出口与所述缸盖主油道的入口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的入口均连通,在所述缸体主油道的出口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所述喷嘴油道控制阀,以控制所述缸体主油道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之间导通或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压力检测件、变排量控制阀和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反馈油道,所述缸体主油道的出口与所述反馈油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反馈油道的出口与所述机油泵连通,所述压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反馈油道,所述变排量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机油泵,所述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反馈油道内的压力,所述压力检测件与所述变排量控制阀通信连接,所述变排量控制阀根据所述压力检测件反馈的压力信号调整所述机油泵的排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缸体主油道的直径和所述缸盖主油道的直径均为D1,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的直径和所述反馈油道的直径均为D2,所述传输横油道的直径、所述分支油道的直径、所述第一供油油道的直径、所述第二供油油道的直径、所述第三供油油道的直径和所述第四供油油道的直径均为D3,其中,D1>D2>D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11mm≤D1≤13mm,6mm≤D2≤7mm,4mm≤D3≤5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滤清器,所述机油泵的出口与所述滤清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滤清器的出口与所述缸体主油道的入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具有储油腔,所述机油泵固定于所述储油腔中,所述油底壳的侧壁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机油泵的入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机油泵的出口连接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滤清器固定于所述油底壳的侧壁,所述滤清器的入口连接于所述连接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油底壳的部分侧壁向所述储油腔内凹陷以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容纳所述滤清器,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凹陷部沿所述油底壳高度方向的顶壁上。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以上所述的发动机润滑***。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润滑***和发动机,通过在凸轮轴中设置与可变气门正时连通的油道,凸轮轴还设置有与该油道连通的连通孔,在安装于凸轮轴的轴承的内圈与外圈均设置进油孔,其中设置于内圈的进油孔与连通孔对齐,使得润滑油能够经过轴承后再进入油道,并流向可变气门正时。即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能够对安装于凸轮轴的轴承润滑的同时,还能够对可变气门正时进行润滑,提高了对可变气门正时和安装于凸轮轴的轴承的润滑与冷却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发动机润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进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以及相关油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油底壳、机油泵和滤清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进气凸轮轴;
111-第一油道;
2-排气凸轮轴;
211-第二油道;
3-进气可变气门正时;
4-排气可变气门正时;
5-第一轴承;
6-第二轴承;
7-第三轴承;
8-第四轴承;
9-第一供油油道;
10-第二供油油道;
11-第三供油油道;
12-第四供油油道;
13-缸盖主油道;
14-传输横油道;
15-分支油道;
16-机油泵;
17-喷嘴油道控制阀;
18-缸体主油道;
19-活塞冷却喷嘴油道;
20-压力检测件;
21-变排量控制阀;
22-反馈油道;
23-滤清器;
24-油底壳;
241-连接孔;
242-凹陷部;
242a-顶壁;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和具有该种发动机润滑***的发动机,发动机润滑***柜能够为发动机内的零部件提供润滑和冷却,减少部件间的摩擦阻力,提高整机热效率;同时可以减轻部件异常磨损,提高整个发动机***的可靠性、耐久性能及使用寿命。
如图1-3所示,该种发动机润滑***包括进气凸轮轴1、排气凸轮轴2、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连接于进气凸轮轴1的一端,进气凸轮轴1设置有与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连通的第一油道111,进气凸轮轴1还设置有第一轴颈,第一轴颈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油道111连通的第一连通孔,第一轴承5的外圈设置有第一进油孔,第一轴承5的内圈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油孔,第一进油孔与第一供油油道9连通,第一轴承5安装于第一轴颈,第二进油孔与第一连通孔对齐;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连接于排气凸轮轴2的一端,排气凸轮轴2设置有与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连通的第二油道211,排气凸轮轴2还设置有第二轴颈,第二轴颈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油道211连通的第二连通孔,第二轴承6的外圈设置有第三进油孔,第二轴承6的内圈设置有第四进油孔,第三进油孔与第二供油油道10连通,第二轴承6安装于第二轴颈,第四进油孔与第二连通孔对齐。
可变气门正时(VVT,Variable Valve Timing)是一种用于汽车活塞式发动机中的技术,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对安装于进气凸轮轴1的凸轮的相位进行调节,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对安装于排气凸轮轴2的凸轮的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气门开启、关闭的时间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以提高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功率。
发动机润滑***还包括机油泵16,机油泵16用于将润滑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机油泵16能够将润滑油泵送至第一供油油道9和第二供油油道10。当发动机工作时,第一供油油道9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进油孔进入第一轴承5内,对第一轴承5进行润滑与冷却,由于第一轴承5的内圈设置有第二进油孔,第二进油孔与第一轴颈处的第一连通孔对齐,使得第一轴承5内的润滑油从第二进油孔进入第一连通孔,并最终进入第一油道111,再经过第一油道111进入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对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进行润滑与冷却;第二供油油道10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三进油孔进入第二轴承6内,对第二轴承6进行润滑与冷却,由于第二轴承6的内圈设置有第四进油孔,第四进油孔与第二轴颈处的第二连通孔对齐,使得第二轴承6内的润滑油从第四进油孔进入第二连通孔,并最终进入第二油道211,再经过第二油道211进入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对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进行润滑与冷却。
本实施提供中,通过在进气凸轮轴1中设置与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连通的第一油道111,进气凸轮轴1还设置有与第一油道111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在安装于进气凸轮轴1的轴承的内圈与外圈均设置进油孔,其中设置于内圈的进油孔与第一连通孔对齐,使得润滑油能够经过轴承后再进入第一油道111,并流向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通过在排气凸轮轴2中设置与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连通的第二油道211,排气凸轮轴2还设置有与第二油道211连通的第二连通孔,在安装于排气凸轮轴2的轴承的内圈与外圈均设置进油孔,其中设置于内圈的进油孔与第二连通孔对齐,使得润滑油能够经过轴承后再进入第二油道211,并流向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即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能够对安装于进气凸轮轴1的轴承润滑的同时,还能够对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进行润滑,能够对安装于排气凸轮轴2的轴承润滑的同时,还能够对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进行润滑,提高了对可变气门正时和安装于凸轮轴的轴承的润滑与冷却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种发动机润滑***还包括缸盖、凸轮轴罩盖、安装于进气凸轮轴1的第三轴承7和安装于排气凸轮轴2的第四轴承8,凸轮轴罩盖盖设于缸盖的开口处,缸盖设置有缸盖主油道13、第三供油油道11、第四供油油道12、第一供油油道9和第二供油油道10,凸轮轴罩盖设置有传输横油道14,缸盖主油道13与第一供油油道9和传输横油道14均连通,传输横油道14设置有两条分支油道15,其中一条分支油道15与第三供油油道11连通,另一条分支油道15与第二供油油道10和第四供油油道12均连通,第三轴承7外圈的润滑油孔与第三供油油道11连通,第四轴承8外圈的润滑油孔与第四供油油道12连通。
在工作时,机油泵16能够将润滑油泵送至缸盖主油道13,润滑油从缸盖主油道13流入第一供油油道9和传输横油道14,流入第一供油油道9的润滑油对第一轴承5及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进行润滑与冷却,流入传输横油道14的润滑油从两条分支油道15流出;润滑油从其中一条分支油道15流入第三供油油道11,再从第三供油油道11流入第三轴承7,对第三轴承7进行润滑与冷却;润滑油从另一条分支油道15流入第二供油油道10和第四供油油道12,流入第二供油油道10的润滑油对第二轴承6及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进行润滑与冷却,流入第四供油油道12的润滑油再流入第四轴承8,对第四轴承8进行润滑与冷却。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润滑与冷却的效率,对安装于凸轮轴的轴承和可变气门正时进行充分有效的润滑,提高零部件及整机耐久性能。
此外,该种发动机润滑***还包括缸体和喷嘴油道控制阀17,缸体设置有缸体主油道18和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缸体主油道18的入口与机油泵16连通,以使机油泵16能够将润滑油泵入缸体主油道18,缸体主油道18的出口与缸盖主油道13的入口和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的入口均连通,在缸体主油道18的出口与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的入口之间设置有喷嘴油道控制阀17,以控制缸体主油道18和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之间导通或断开。
发动机还包括发动机控制***,喷嘴油道控制阀17与发动机控制***通信连接,发动机控制***控制喷嘴油道控制阀17的打开或关闭,当需要对活塞总成进行润滑时,喷嘴油道控制阀17打开,缸体主油道18与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导通,缸体主油道18内的润滑油进入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润滑油从活塞冷却喷嘴喷出,以对活塞总成进行润滑与冷却;当不需要对活塞总成进行润滑时,喷嘴油道控制阀17关闭,缸体主油道18与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断开,润滑油不再进入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如此设置,使得发动机能够根据工况对活塞总成进行润滑与冷却,提高活塞总成及整机耐久性能、寿命。
喷嘴油道控制阀17具体可以为电磁阀。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种发动机润滑***柜还包括压力检测件20、变排量控制阀21和设置于缸体的反馈油道22,缸盖与缸体连接,缸体主油道18的出口与反馈油道22的入口连通,反馈油道22的出口与机油泵16连通,压力检测件20设置于反馈油道22,变排量控制阀21设置于机油泵16,压力检测件20用于检测反馈油道22内的压力,压力检测件20与变排量控制阀21通信连接,变排量控制阀21根据压力检测件20反馈的压力信号调整机油泵16的排量。根据压力实时调整机油泵16排量,低速时低流量,高速时高流量,减少不必要的流量浪费,达到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目的。
压力检测件20具体可以为温度压力传感器。变排量控制阀21具体可以为变排量电磁阀。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缸体主油道18的直径和缸盖主油道13的直径均为D1,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的直径和反馈油道22的直径均为D2,传输横油道14的直径、分支油道15的直径、第一供油油道9的直径、第二供油油道10的直径、第三供油油道11的直径和第四供油油道12的直径均为D3,其中,D1>D2>D3。
由于缸体主油道18和缸盖主油道13中的润滑油流量较大,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和反馈油道22内的润滑油流量次之,传输横油道14、分支油道15、第一供油油道9、第二供油油道10、第三供油油道11和第四供油油道12中润滑油的流量最小,故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柜,根据油道内润滑油的流量大小,而使油道间的尺寸不同,以降低不必要的流量能耗浪费,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具体地,11mm≤D1≤13mm,6mm≤D2≤7mm,4mm≤D3≤5mm。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并结合图1,该种发动机润滑***还包括滤清器23,机油泵16的出口与滤清器23的入口连通,滤清器23的出口与缸体主油道18的入口连通,即机油泵16泵出的润滑油先经过滤清器23,润滑油在滤清器23内进行过滤,以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减少因润滑油中含有杂质对发动机造成的损害。
具体地,发动机润滑***还包括油底壳24,油底壳24具有储油腔,机油泵16固定于储油腔中,油底壳24的侧壁设置有连接孔241,机油泵16的入口与储油腔连通,机油泵16的出口连接于连接孔241,滤清器23固定于油底壳24的侧壁,滤清器23的入口连接于连接孔241。
储油腔中贮存有润滑油,机油泵16将储油腔中润滑油吸入,并将润滑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压送至滤清器23以及后边的油道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油底壳24的侧壁设置有连接孔241,且机油泵16的出口和滤清器23的入口连接于连接孔241,使得润滑油从机油泵16的出口直接进入滤清器23,减少了润滑油在机油泵16的出口与滤清器23的入口之间流动的距离,比传统油路设计更加紧凑,减少了油道过长导致启动润滑等待时间过长问题,有利于提高整机耐久性能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油底壳24的部分侧壁向储油腔内凹陷以形成凹陷部242,凹陷部242用于容纳滤清器23,连接孔241设置于凹陷部242沿油底壳24高度方向H的顶壁242a上。如此设置,便于滤清器23的安装。
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润滑***,其工作过程如下:
润滑油从机油泵16中泵出,先经过滤清器23过滤,然后进入缸体主油道18;当喷嘴油道控制阀17打开时,润滑油会从缸体主油道18进入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通过活塞冷却喷嘴喷出,对活塞总成进行润滑与冷却;缸体主油道18的润滑油会进入缸盖主油道13,然后再进入第一供油油道9和传输横油道14,传输横油道14将润滑油传输至第二供油油道10、第三供油油道11和第四供油油道12,以对进气凸轮轴1及安装于其上的轴承、排气凸轮轴2及安装于其上的轴承、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和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进行润滑与冷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凸轮轴(1)、排气凸轮轴(2)、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所述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连接于所述进气凸轮轴(1)的一端,所述进气凸轮轴(1)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可变气门正时(3)连通的第一油道(111),所述进气凸轮轴(1)还设置有第一轴颈,所述第一轴颈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油道(111)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轴承(5)的外圈设置有第一进油孔,内圈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与第一供油油道(9)连通,所述第一轴承(5)安装于所述第一轴颈,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对齐;
所述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连接于所述排气凸轮轴(2)的一端,所述排气凸轮轴(2)设置有与所述排气可变气门正时(4)连通的第二油道(211),所述排气凸轮轴(2)还设置有第二轴颈,所述第二轴颈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油道(211)连通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轴承(6)的外圈设置有第三进油孔,外圈设置有多个第四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与第二供油油道(10)连通,所述第二轴承(6)安装于所述第二轴颈,所述第四进油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缸盖、凸轮轴罩盖、安装于所述进气凸轮轴(1)的第三轴承(7)和安装于所述排气凸轮轴(2)的第四轴承(8),所述凸轮轴罩盖盖设于所述缸盖的开口处,所述缸盖设置有缸盖主油道(13)、第三供油油道(11)、第四供油油道(12)、所述第一供油油道(9)和所述第二供油油道(10),所述凸轮轴罩盖设置有传输横油道(14),所述缸盖主油道(13)与所述第一供油油道(9)和所述传输横油道(14)均连通,所述传输横油道(14)设置有两条分支油道(15),其中一条所述分支油道(15)与所述第三供油油道(11)连通,另一条所述分支油道(15)与所述第二供油油道(10)和所述第四供油油道(12)均连通,所述第三轴承(7)外圈的润滑油孔与所述第三供油油道(11)连通,所述第四轴承(8)外圈的润滑油孔与所述第四供油油道(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油泵(16)、缸体和喷嘴油道控制阀(17),所述缸体设置有缸体主油道(18)和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所述缸体主油道(18)的入口与所述机油泵(16)的出口连通,所述缸体主油道(18)的出口与所述缸盖主油道(13)的入口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的入口均连通,在所述缸体主油道(18)的出口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所述喷嘴油道控制阀(17),以控制所述缸体主油道(18)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之间导通或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检测件(20)、变排量控制阀(21)和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反馈油道(22),所述缸体主油道(18)的出口与所述反馈油道(22)的入口连通,所述反馈油道(22)的出口与所述机油泵(16)连通,所述压力检测件(20)设置于所述反馈油道(22),所述变排量控制阀(21)设置于所述机油泵(16),所述压力检测件(20)用于检测所述反馈油道(22)内的压力,所述压力检测件(20)与所述变排量控制阀(21)通信连接,所述变排量控制阀(21)根据所述压力检测件(20)反馈的压力信号调整所述机油泵(16)的排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主油道(18)的直径和所述缸盖主油道(13)的直径均为D1,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9)的直径和所述反馈油道(22)的直径均为D2,所述传输横油道(14)的直径、所述分支油道(15)的直径、所述第一供油油道(9)的直径、所述第二供油油道(10)的直径、所述第三供油油道(11)的直径和所述第四供油油道(12)的直径均为D3,其中,D1>D2>D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11mm≤D1≤13mm,6mm≤D2≤7mm,4mm≤D3≤5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清器(23),所述机油泵(16)的出口与所述滤清器(23)的入口连通,所述滤清器(23)的出口与所述缸体主油道(18)的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底壳(24),所述油底壳(24)具有储油腔,所述机油泵(16)固定于所述储油腔中,所述油底壳(24)的侧壁设置有连接孔(241),所述机油泵(16)的入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机油泵(16)的出口连接于所述连接孔(241),所述滤清器(23)固定于所述油底壳(24)的侧壁,所述滤清器(23)的入口连接于所述连接孔(2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24)的部分侧壁向所述储油腔内凹陷以形成凹陷部(242),所述凹陷部(242)用于容纳所述滤清器(23),所述连接孔(241)设置于所述凹陷部(242)沿所述油底壳(24)高度方向(H)的顶壁(242a)上。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润滑***。
CN202222983118.3U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Active CN218953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3118.3U CN218953394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3118.3U CN218953394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3394U true CN218953394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9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3118.3U Active CN218953394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3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9269C (zh) 一种气体压缩机
CN112145249B (zh) 发动机润滑***和发动机
CN113417712A (zh) 发动机的润滑***及发动机
CN114439570A (zh) 一种发动机的润滑***、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42905U (zh)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1671797U (zh) 汽车水冷空气压缩机
CN101832252B (zh) 汽车水冷空气压缩机
CN113550807A (zh) 发动机
JP2020133633A (ja) ドライサンプを備える冷却潤滑システム
CN218953394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CN212615251U (zh) 曲轴、运动组件及压缩机
CN213360206U (zh) 一种内燃发动机润滑***
CN202469433U (zh) 大功率发动机机油泵双油路结构
CN213654998U (zh) 发动机及车辆
CN104482385A (zh) 内燃机机油泵
CN209782193U (zh) 一种便于调整惰轮轴衬套的润滑位置的齿轮式机油泵
CN211777638U (zh) 发动机润滑油路
CN113719332A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及发动机
CN110056446B (zh) 发动机缸盖和车辆
CN216406930U (zh) 发动机
CN218467684U (zh) 油泵座、发动机及汽车
CN109882729B (zh) 一种便于调整惰轮轴衬套的润滑位置的齿轮式机油泵
CN214464907U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691206U (zh) 发动机润滑油路
CN114575957B (zh) 一种柴油机润滑油道总成的油量调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