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482U -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482U
CN218661482U CN202223252429.9U CN202223252429U CN218661482U CN 218661482 U CN218661482 U CN 218661482U CN 202223252429 U CN202223252429 U CN 202223252429U CN 218661482 U CN218661482 U CN 218661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area
waist
cush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24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统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hong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hong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hong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hong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24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靠垫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靠垫本体的背面位于通风孔的区域内设置有风扇安装位,靠垫本体包括边缘部、背靠部、腰靠部,背靠部和腰靠部均位于边缘部围设的区域内,背靠部纵向设置有多个的导流槽,相邻导流槽之间形成背靠通风区;腰靠部横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腰靠通风区;靠垫本体的背面与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凸起,风扇安装位位于支撑凸起的上侧位置;通风孔均设置于对应的背靠通风区和腰靠通风区。本申请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靠垫出风量不一致和不均匀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靠垫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背景技术
汽车为现今时代比较常见和常用的交通工具,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汽车的驾驶舒适度逐渐有了更多的要求,不但需要汽车具有较高的操控性,还需要更好的舒适性。
然汽车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每种车型的使用环境对其进行调校,如倾向舒适性方面的调校,则车辆的操控性就会作出部分牺牲,反之亦然,尤其是对于SUV、越野车型的调校来说,舒适性方面的牺牲就会相对会多一些。
而汽车座椅对于驾乘人员来说,是舒适性来源的主要方面,因此就有了诸多汽车座椅用的坐垫、靠垫,而靠垫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如透气靠垫,在炎热的夏天,驾乘人员在车内容易出汗,尤其是背部,背部会因为出汗严重影响舒适度,这种透气靠垫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透气性,使得驾乘人员的舒适度更好。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3211145U的一种汽车座椅通风靠垫,包括靠垫外套、带控速装置的插头,靠垫外套内设置有靠垫主体、靠垫前板;靠垫主体前下端两侧设置有风扇安装仓,风扇安装仓内设置有涡轮风扇;风扇安装仓四周设置有出风导槽;靠垫前板设置于靠垫主体的前端,同时,靠垫前板上与出风导槽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出风口。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长时间被驾乘人员后靠,导致风扇位置过于贴近座椅及驾乘人员的身体后背,造成出风量减少,甚至导致风扇由于风流量受阻,容易烧坏,同时,出风口在设计过于散布,导致每个出风口的出风量差异较大,离风扇较远的部分出风量较少,而较劲的部分出风量虽大,但是容易被后靠时堵住,因此,造成整体的通风效果较差。
又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273137Y的一种通风透气椅,在靠垫的背面凸设有数条纵肋,将靠垫分割出数个通风槽,在该纵肋的适当位置嵌设有以固定纵肋位置的数条横肋,以保证不随人体晃动而产生凌乱现象;在该靠垫上缘表面挖设一反折槽,可挡住靠垫的通风槽吹出之气流而改变气流流动方向。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其通风槽实质为将一个方形的大出风口利用纵、横设置的纵肋和横肋划分为多个矩形的出风口,其虽能保证一定的出风量,但是靠近腰部位置的区域出风量相对较大,而上侧的通风槽的风量就会很小,若使用大功率的风扇,虽能保证整体的出风量,但会导致腰部的出风量更大,而在车辆行驶中,上侧的通风量也会忽大忽小,容易造成驾乘人员身体受凉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相关技术中靠垫出风量不一致和不均匀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包括靠垫本体,靠垫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靠垫本体的背面位于通风孔的区域内设置有风扇安装位,靠垫本体包括边缘部、背靠部、腰靠部,背靠部和腰靠部均位于边缘部围设的区域内,背靠部纵向设置有多个的导流槽,相邻导流槽之间形成背靠通风区;腰靠部横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腰靠通风区;靠垫本体的背面与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凸起,风扇安装位位于支撑凸起的上侧位置;通风孔均设置于对应的背靠通风区和腰靠通风区。
可选的,所述导流槽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侧位置延伸,且延伸至背靠部边缘与边缘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背靠通风区由中间向两侧依次分别设置为第一通风区、第二通风区、第三通风区及第四通风区,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延伸至中间位置后再向外侧倾斜向上形成弧形导流段;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延伸至中间位置后再向外侧倾斜向上形成弧形导流段;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侧位置延伸、且向外侧倾斜形成弧形导流段。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的宽度由下至上均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的宽度大于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的最大宽度;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的最大宽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区、第四通风区的通风孔为宽度相等的条形孔;第一通风区的通风孔由下至上设置有三组,位于下侧的一组条形孔的长度均相等,位于中间的一组条形孔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位于上侧的一组条形孔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中间的一组中条形孔的最小长度大于位于下侧一组中的条形孔的长度、最大长度大于位于上侧一组中的条形孔的长度;第四通风区的条形孔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的通风孔均为圆形孔,且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的通风孔的孔径均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边缘部的正面均高于背靠部、腰靠部的正面,且边缘部位于腰靠部左、右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过渡段,过渡段的正面向靠垫本体后方倾斜设置形成过渡段的正面与腰靠部的正面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设置支撑凸起,使得靠垫的背面与座椅之间会形成一个较大的通风空间,该通风空间即使是在不安装风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足够的通风量,特别是在靠垫在受到驾乘人员在后靠挤压时,空气通过通风孔的对流效果会更强;且将风扇安装位设置在靠近支撑凸起的位置处,这样即使是驾乘人员在后靠的过程中,不会导致风扇位置过于贴近座椅及驾乘人员的身体后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出风量减小和风流量受阻的问题,使得通风的效果更强,更为显著和良好;与此同时,通过设置导流槽,可以使得空气在受阻后,能更好的向边缘部扩散,有效的提高了通风效果,而且不会对出风量和风流量造成影响,使得出风量更为一致和均匀。
2.通过对各个通风区的设置、以及对导流槽的延伸方向的调整,使得风的流向得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布局,能够更好的将风的流向导向驾乘人员背部的脊柱周边、肩胛骨、肋骨、腰部以及肋骨和腰部两侧的位置,使得背部每个容易出汗的部位都能够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更好的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3.通过对各个通风区的通风孔的孔型设计以及长、宽大小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匹配驾乘人员背部每个容易出汗的部位,更进一步的提升了通风效果。
4.通过设置边缘部与背靠部、腰靠部之间的高度差,预留了一部分受靠压时的缓冲区,这样可以使驾乘人员在乘坐的过程中,后靠时不会轻易将通风孔堵塞,有效增强了通风的效果,使得空气的流通更为顺畅,即经过导流槽或者其他通风孔的风都能够均匀的散布在高度差形成的空间内,更大程度上改善了通风孔被堵住后出风量忽大忽小的缺陷,使得每个通风区、导流槽既独立、又能相互呼应辅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风靠垫贴靠人体背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通风孔;2、风扇安装位;3、边缘部;4、弧形导流段;5、过渡段;6、支撑凸起;7、凹槽;8、导流槽;9、加强筋;10、弹性支撑件;11、过渡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参照图1至3,靠垫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1,靠垫本体的背面位于通风孔1的区域内设置有风扇安装位2,靠垫本体包括边缘部3、背靠部、腰靠部,边缘部3围成一个下侧为开口的区域,背靠部和腰靠部均位于边缘部3围设的区域内;参照图4,边缘部3的正面均高于背靠部、腰靠部的正面,即使得边缘部3与背靠部、腰靠部之间的高度差,以形成台阶状结构,这样就预留了一部分受靠压时的缓冲区,可以使驾乘人员在乘坐的过程中,后靠时不会轻易将通风孔1堵塞,有效增强了通风的效果,使得空气的流通更为顺畅,即经过导流槽8或者其他通风孔1的风都能够均匀的散布在高度差形成的空间内,更大程度上改善了通风孔1被堵住后出风量忽大忽小的缺陷,使得每个通风区、导流槽8既独立、又能相互呼应辅助。
边缘部3位于腰靠部左、右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过渡段5,过渡段5的正面向靠垫本体后方倾斜设置形成过渡段5的正面与腰靠部的正面连接,这样设计可以使得本体下部的左侧的边缘部3在驾乘时不会对驾乘人员的臀部长时间顶压,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背靠部纵向设置有多个的导流槽8,导流槽8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侧位置延伸,且延伸至背靠部边缘与边缘部3连接,导流槽8可以使空气在受阻后,能更好的向边缘部3扩散,有效的提高了通风效果,而且不会对出风量和风流量造成影响,使得出风量更为一致和均匀;靠垫本体的背面与每个导流槽8对应的位置向靠垫本体后方凸起形成加强筋9,加强筋9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侧位置延伸,且加强筋9位于背靠部上侧的一端不与边缘部3连接;风扇安装位2设置于背靠部下侧的加强筋9上,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相邻的加强筋9上分别间隔设置两个定位柱,而风扇则通过两加强筋9上的定位柱安装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导流槽8之间形成背靠通风区,通风孔1设置于对应的背靠通风区;背靠通风区由中间向两侧依次分别设置为第一通风区、第二通风区、第三通风区及第四通风区。
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延伸至中间位置后再向外侧倾斜向上形成弧形导流段4,且,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由下至上均相等;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延伸至中间位置后再向外侧倾斜向上形成弧形导流段4,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侧位置延伸、且向外侧倾斜形成弧形导流段4,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上述中,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大于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最大宽度;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最大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区、第四通风区的通风孔1为宽度相等的条形孔;第一通风区的通风孔1由下至上设置有三组,位于下侧的一组条形孔的长度均相等,位于中间的一组条形孔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位于上侧的一组条形孔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中间的一组中条形孔的最小长度大于位于下侧一组中的条形孔的长度、最大长度大于位于上侧一组中的条形孔的长度;第四通风区的条形孔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同时,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的通风孔1均为圆形孔,且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的通风孔1的孔径均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腰靠部横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7,凹槽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腰靠通风区,通风孔1设置于对应的腰靠通风区,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空气在受阻后,能更好的向边缘部3扩散,有效的提高了通风效果,而且凹槽7在增加通风效果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造成本,制造材料也能更好的节约。
在本实施例中,靠垫本体的背面与凹槽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凸起6,使得靠垫的背面与座椅之间会形成一个较大的通风空间,该通风空间即使是在不安装风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足够的通风量,特别是在靠垫在受到驾乘人员在后靠挤压时,空气通过通风孔的对流效果会更强;风扇安装位2位于支撑凸起6的上侧位置,如在风扇安装位上安装风扇后,使得通风的效果更强,更为显著和良好;在本实施例中,凹槽7设置有两个,支撑凸起6也对应的间隔设置有两个;这样可以使得风扇安装后,更能靠近支撑凸起6,将风扇安装位2设置在靠近支撑凸起6的位置处,驾乘人员在后靠的过程中,不会导致风扇位置过于贴近座椅及驾乘人员的身体后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出风量减小和风流量受阻的问题。
为了保证靠垫不容易受驾乘人员坐姿的调整导致移位,靠垫本体的下端连接有朝后侧方向并向下倾斜设置的弹性支撑件10,弹性支撑件10与靠垫本体的下端之间通过弧形的过渡连接件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10的左、右两侧边缘朝向后侧方向逐渐向中间收缩倾斜设置,这样既能够保证弹性支承件可以很好的***汽车座椅缝隙,而且在不改变过渡连接件11、靠近过渡连接件11处的弹性支撑件10的区域的弹性支承性能的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材料的浪费,节约了成本。
本实施例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对各个通风区的设置、以及对导流槽8的延伸方向的调整,使得风的流向得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布局,能够更好的将风的流向导向驾乘人员背部的脊柱周边、肩胛骨、肋骨、腰部以及肋骨和腰部两侧的位置,使得背部每个容易出汗的部位都能够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更好的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参照图5,一般情况下,人体背部在所处环境较热时,出汗较多的部位为颈椎与腰部之间的位置以及腰部的中间位置,尤其靠近颈椎的中间位置会更多一些,其次是肩胛骨附近的部位,以及肋骨附近的部位,包括腋下的部位,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计方案,则是针对每个部位的出汗情况设计通风孔1的排布以及大小,如第一通风区则对应的是颈椎与腰部之间的位置以及腰部的中间位置,第二通风区则对应的是肩胛骨附近的部位,在通风时,肩膀部位也可以有少量送风,第三区域则是对肋骨附近的部位以及腋下的部位送风,同时由于靠垫本体的弧形设计,还可以对前胸部位有少量送风,而第四区域则是对腰部两侧部位进行送风,以及向人体的腹部少量送风,另外,腰靠通风区的通风孔1则是对腰部两侧的部位辅助送风,同时,也还可以辅助向人体的腹部少量送风。
再加之对各个通风区的通风孔1的孔型设计以及长、宽大小的设计,如第一、第二、第三通风区的下侧通风孔,均为孔面积相对较小的孔,而这样设计,可以有效约束靠近腰部、及靠近腰部位置的部位风量不会过大,风量就能适中的吹出,而较该部分较远的位置,如第四通风区、腰靠通风区,及第一、第二、第三通风区的中、上侧通风孔就相对大一些,这样就能使风量即使输送稍远,也能够保证出风量,即整体上是保障了各个部位的出风量的均匀度,避免忽大忽小,也避免出风量不均匀导致背部个别部位过于冷、个别部位又无法吹到冷风、或者风量极少的情况,故,孔型形状及孔大小的设计,既能够更好的匹配驾乘人员背部每个容易出汗的部位,风量均匀度高,又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通风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包括靠垫本体,靠垫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1),靠垫本体的背面位于通风孔(1)的区域内设置有风扇安装位(2),其特征在于:靠垫本体包括边缘部(3)、背靠部、腰靠部,背靠部和腰靠部均位于边缘部(3)围设的区域内,背靠部纵向设置有多个的导流槽(8),相邻导流槽(8)之间形成背靠通风区;腰靠部横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7),凹槽(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腰靠通风区;靠垫本体的背面与凹槽(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凸起(6),风扇安装位(2)位于支撑凸起(6)的上侧位置;通风孔(1)均设置于对应的背靠通风区和腰靠通风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8)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侧位置延伸,且延伸至背靠部边缘与边缘部(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通风区由中间向两侧依次分别设置为第一通风区、第二通风区、第三通风区及第四通风区,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延伸至中间位置后再向外侧倾斜向上形成弧形导流段(4);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均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延伸至中间位置后再向外侧倾斜向上形成弧形导流段(4);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由背靠部的下侧位置向上侧位置延伸、且向外侧倾斜形成弧形导流段(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由下至上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大于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最大宽度;第一通风区和第二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之间的导流槽(8)的最大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区、第四通风区的通风孔(1)为宽度相等的条形孔;第一通风区的通风孔(1)由下至上设置有三组,位于下侧的一组条形孔的长度均相等,位于中间的一组条形孔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位于上侧的一组条形孔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中间的一组中条形孔的最小长度大于位于下侧一组中的条形孔的长度、最大长度大于位于上侧一组中的条形孔的长度;第四通风区的条形孔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的通风孔(1)均为圆形孔,且第二通风区和第三通风区的通风孔(1)的孔径均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3)的正面均高于背靠部、腰靠部的正面,且边缘部(3)位于腰靠部左、右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过渡段(5),过渡段(5)的正面向靠垫本体后方倾斜设置形成过渡段(5)的正面与腰靠部的正面连接。
CN202223252429.9U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Active CN218661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2429.9U CN218661482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2429.9U CN218661482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482U true CN218661482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2429.9U Active CN218661482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84011B2 (ja) 車両シート用の能動的に通気可能なシートモジュール
US6629725B1 (en) Seat part for a vehicle seat
KR101180702B1 (ko) 자동차용 통풍시트
US6746076B2 (en) Windbreak device for an open motor vehicle
US7784863B2 (en) Vehicle seat
US20050280294A1 (en) Vehicle seat
CN115923622A (zh)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JP2002017511A (ja) 車両シート用の能動的に通気可能なシートモジュール
CN218661482U (zh) 一种汽车座椅之通风靠垫
CN106114319B (zh)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JP4179497B2 (ja) 座席
CN212353522U (zh) 汽车吹风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KR101636391B1 (ko) 차량용 시트
CN214928818U (zh) 汽车座椅用多功能通风***
CN209972237U (zh) 一种汽车座椅通风结构及汽车座椅
CN218616374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通风靠垫
CN202764759U (zh) 汽车后排双连座通风座椅
CN218986417U (zh) 一种透气型汽车坐垫
CN110662670A (zh) 通风座椅用风道及具备其的车辆用通风座椅
CN212709096U (zh) 一种汽车颈枕内芯
CN2273137Y (zh) 通风透气椅
CN215662836U (zh) 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及座椅扶手
CN215322137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垫
CN205523824U (zh) 具有通风加热功能的汽车座椅空调***
CN209972236U (zh) 一种汽车座椅泡棉及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