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2136U - 清洁***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清洁***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2136U
CN218572136U CN202222410586.1U CN202222410586U CN218572136U CN 218572136 U CN218572136 U CN 218572136U CN 202222410586 U CN202222410586 U CN 202222410586U CN 218572136 U CN218572136 U CN 218572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ase station
air outlet
heat dissipation
clea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105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刚
朱晓晨
高玄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105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72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2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2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和基站,清洁***包括清洁设备和基站,清洁设备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组件,基站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发射组件被配置为当清洁设备与基站对接后,与接收组件配合在一起,以通过基站对清洁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中,基站设置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在基站上形成出风口,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被配置为吹向接收组件与发射组件的配合区域。清洁设备和基站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能够避免对接时出现金属打火的问题,充电更加安全,在基站内设置散热风道对接收组件、发射组件散热降温,避免了充过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清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清洁***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本公开还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上述清洁***的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减少劳动,提高生活质量,洗地机、扫地机器人等家用清洁设备应运而生。
现有洗地机充电方式都为硬连接,通过金属接触,必定会有定位、卡和的过程,此过程中存在金属摩擦,存在打火的严重安全隐患,会导致产品毁坏,同时会对其他财产造成损失。金属接触的充电方式难以防水,若有水滴落至金属表面,打火几率将大大增加,安全风险直线升高。而洗地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水,这其中的风险也就无法避免,
因此,亟需一种方案解决现有充电方式存在上述安全隐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和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包括:
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组件;
基站,所述基站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所述发射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清洁设备与所述基站对接后,与所述接收组件配合在一起,以通过所述基站对所述清洁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所述基站设置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在所述基站上形成出风口,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被配置为吹向所述接收组件与所述发射组件的配合区域。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包括用于承载至少部分所述清洁设备的承载面;所述基站上还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承载面的出风部,所述散热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出风部朝向所述接收组件与所述发射组件配合区域的侧壁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设置在所述基站上邻近所述配合区域的位置,所述出风口相对于所述承载面的高度使得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清洁设备上设置所述接收组件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机身以及连接在所述机身下端的地刷组件,所述接收组件设置在所述地刷组件的底部;所述地刷组件被构造为承载在所述承载面上后,所述地刷组件对应接收组件的底部位置,与所述承载面上对应发射组件的位置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基站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风机组件的风机腔;所述散热风道被构造为从所述风机腔延伸至所述出风口;所述发射组件设置在散热风道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基站内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与基站内壁之间围成了所述散热风道;所述发射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散热风道包括位于电路板下方且由风机腔向远离所述出风部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风道,以及位于电路板上方且向所述出风部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风道;所述发射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邻近所述出风部的一端记为第一端,远离所述出风部的一端记为第二端;
所述安装壳***于第一端、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被构造为向下延伸形成所述风机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且被构造为由与风机腔对应的位置延伸至所述安装壳体第二端的位置;所述电路板边缘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的缝隙连通了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被构造为通过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风机腔的开口端;所述电路板邻近所述安装壳体第一端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密封件上邻近所述安装壳体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气流穿过的缺口。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第二端的位置被构造为向下延伸形成承接腔;所述承接腔设置在所述出风部下方的位置,被且构造为用于承接从所述出风部进入的液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承接腔的底部设置有漏孔。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腔由与所述出风部对应的位置向所述安装壳体的第二端方向延伸,以与所述出风部错开预定的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远离所述风机腔一侧的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电路板、风机组件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依次排列。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组件、风机组件、安装壳体以模组的形式安装在所述基站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上对应所述发射组件的位置被构造为具有向上突出于所述承载面的延伸腔,所述发射组件被构造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延伸腔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站内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抽屉的空腔,所述风机组件的进气口与所述空腔侧壁上设置的开孔对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设备进行对接;所述基站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所述发射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清洁设备与所述基站对接后,与所述清洁设备上的接收组件配合在一起,以通过所述基站对所述清洁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所述基站设置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在所述基站上形成出风口,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被配置为吹向所述接收组件与所述发射组件的配合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清洁***,包括:
清洁设备,包括地刷组件,所述清洁设备上还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组件;
所述地刷组件设置有清洁元件和位于所述地刷组件左右两侧的驱动轮,所述清洁元件可在所述驱动轮的引导下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
基站,所述基站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所述发射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清洁设备与所述基站对接后,与所述接收组件配合在一起,以通过所述基站对所述清洁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基站还设有两个驱动轮槽,两个所述驱动轮槽分别容置在对应的驱动轮槽中;
其中,所述接收组件位于所述地刷组件的底部且远离所述清洁元件,所述接收组件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两个所述驱动轮之间;
所述发射组件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两个驱动轮槽之间。
本公开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清洁设备和基站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取代了通过金属直接接触的充电方式,能够避免对接时出现打火的问题,发射组件和接收组件可以设置成防水结构,避免清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携带的水渍对直接接触到用于充电的发射组件和接收组件,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和接收组件在工作时存在发热问题,在基站内设置散热风道对接收组件、发射组件散热降温,避免了充过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清洁***的安全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组件和散热风道的剖视图;
图5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组件和安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壳体的剖视图;
图7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壳体的俯视图;
图8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抽屉部分的剖视图;
图1至图8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1、清洁设备;10、接收组件;11、机身;12、地刷组件;121、导流面;122、清洁元件;123、驱动轮;
2、基站;20、发射组件;201、电路板;202、发射线圈;203、粘合胶;200、驱动轮槽;21、散热风道;210、出风口;211、第一散热风道;212、第二散热风道;213、缝隙;22、承载面;220、间隙;221、延伸腔;23、出风部;231、挡水板;24、风机组件;241、进气口;25、安装壳体;250、风机腔;251、第一端;252、第二端;253、承接腔;254、漏孔;255、分隔板;26、密封件;260、缺口;27、空腔;271、开孔;28、抽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包括清洁设备和基站,清洁设备可以是手持式洗地机、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等,用于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清洁设备能够与基站配合,通过基站进行充电、清洁、排水等。并且,清洁设备和基站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清洁设备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组件,基站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发射组件被配置为当清洁设备与基站对接后,与接收组件配合在一起,以通过基站对清洁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中,基站设置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在基站上形成出风口,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被配置为吹向接收组件与发射组件的配合区域。
清洁设备和基站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取代了通过金属直接接触的充电方式,能够避免对接时出现打火的问题,发射组件和接收组件可以设置成防水结构,避免清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携带的水渍直接接触到用于充电的发射组件和接收组件,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
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和接收组件在工作时存在发热问题,在基站内设置散热风道,使散热风道的出风口向接收组件与发射组件的配合区域吹风,能够对接收组件、发射组件散热降温,避免充电过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清洁***的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结构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尽的描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清洁***包括清洁设备1和基站2,清洁设备1上设置有接收组件10,基站2上设置有发射组件20。基站2能够向发射组件20供电,发射组件20与接收组件10配合时,能够向接收组件10传输电能,接收组件10接收的电能提供至清洁设备1。通过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进行无线充电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现有技术,本公开不再对发射组件20、接收组件10的具体原理进行介绍。
当清洁设备1与基站2对接后,接收组件10与发射组件20配合在一起,基站2通过发射组件20、接收组件10对清洁设备1充电。详细地,接收组件10隐藏在清洁设备1内部,发射组件20隐藏在基站2的内部,能够接收组件10和发射组件20进行保护,避免接收组件10和发射组件20暴露在外接触水渍而造成损坏。如图2所示,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在充电过程中发热较多,需要及时散热。因此,基站2上设置有散热风道21,散热风道21在基站2上形成出风口210,散热风道21中的气流通过出风口210排出,并且吹向接收组件10与发射组件20的配合区域,以对接收组件10、发射组件20进行散热,降低温度,提高安全性。详细地,散热风道21中可以通过风机组件产生负压,环境中的空气从散热风道21的进风口进入,从出风口210排出,并吹向接收组件10和发射组件20进行散热。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清洁设备1包括机身11以及连接在机身下端的地刷组件12,接收组件10可以设置在地刷组件12的底部。基站2能够支撑在例如地面等支撑面上,当清洁设备1与基站2对接时,地刷组件12位于基站1的上方位置,且被构造为通过基站1进行支撑,并且基站2上的发射组件20位于地刷组件12底部接收组件10的下方。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组件10也可以设置地刷组件12的其它位置上,或者可以设置在机身11上,发射组件20设置在与接收组件10相应的位置上。例如,基站2包括用于支撑清洁设备1机身11的支撑部,发射组件20可以设置在支撑部用于支撑机身11的侧壁上,接收组件10设置在机身11上与发射组件20对应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基站2包括用于承载至少部分清洁设备1的承载面22,承载面22至少能够承载清洁设备1的部分区域。基站2上还设置有凸出于承载面22的出风部23,散热风道21的出风口210设置在出风部23上,并且位于出风部23朝向接收组件10与发射组件20配合区域的侧壁上。详细地,清洁设备1能够承载于承载面22上,出风部23向上凸出于承载面22。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地刷组件12设置有用于清洁待清洁面的清洁元件122和用于在待清洁面上行走的驱动轮123,清洁元件122可以采用滚刷、抹盘、扫刷等。驱动轮12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地刷组件12后侧位置的相对两侧,即行走方向的左右两侧。清洁元件122可在两个驱动轮123的引导下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在地刷组件12进行清洁工作时,可以通过驱动轮123与清洁元件122共同支撑清洁设备1在地面上的运动。基站2设有两个驱动轮槽200,清洁设备1与基站2对接时,两个驱动轮123分别容置在对应的驱动轮槽200中。
接收组件10设置在地刷组件12底部的后侧,远离清洁元件122,接收组件10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两驱动轮123之间,对应地,发射组件20位于承载面22的后部,发射组件20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承载面22上的两驱动轮槽200之间。如此设置,使得接收组件10的无线充电线圈远离清洁元件122,清洁元件122在清洁地面或自清洁时能够远离污水。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出风部23设置在基站2上邻近配合区域的位置,出风口210在承载面22上的高度使得出风口210对应清洁设备1上设置接收组件10的位置,以使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带走接收组件10的热量。由于发射组件20与接收组件10配合时距离较近,出风口210吹出的风也能够经过发射组件20,带走发射组件20散发出的部分热量。
清洁设备1配合在基站2上时,清洁设备1可以与承载面22贴合在一起,或者可以与承载面22之间留有间隙。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地刷组件12对应接收组件10的底部位置,与承载面22上对应发射组件20的位置之间具有间隙220。详细地,清洁设备1的地刷组件12可以通过对应接收组件10以外的其它位置支撑在承载面22上,例如清洁设备1可以通过滚轮或者辅助轮等其它部件支撑在基站2的承载面22上。清洁设备1的重量较重,设置间隙220能够避免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承受过大压力,从而不容易被压坏。此外,该间隙220有利于气流通过,散热风道21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能够进入间隙220中,同时带走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周围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清洁设备1底部设置有邻近接收组件10的导流面121,该导流面121可以是地刷组件12的后侧壁。当清洁设备1配合在基站2上充电时,导流面121由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之间的间隙220向出风口210方向延伸,并且逐渐向上倾斜,延伸至出风口210的上方,并且与出风部23的顶部配合,以对出风口210排出的气流进行引导。出风口210排出的气流能够沿着导流面121流向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之间的间隙220中,以对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进行散热,避免气流从地刷组件12的侧壁散发出去,影响对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的散热效果。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发射组件20设置在承载面22的下方位置,从出风口210排出的气流吹过承载面22上与发射组件20对应的位置,由此可将发射组件20传递至承载面22上的热量带走。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基站2中设置有风机组件24,风机组件24用于在散热风道21中形成负压,以使外界气流进入散热风道21中,并通过出风口210吹出,对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进行散热。具体地,基站2中设置有风机腔250,风机组件24安装在风机腔250中,散热风道21被构造为从风机腔250延伸至出风口210。发射组件20可以设置在散热风道21中,通过散热风道21中的气流对发射组件20进行直接散热。
在风机组件24的作用下,气流从风机腔250的开口位置进入到散热风道21中,对发射组件20进行直接散热,再从散热风道21的出风口210流出,吹向接收组件10与发射组件20的配合区域,以进行散热。在无线充电领域,发射组件20的散热的热量要高于接收组件10发出的热量,因此将发射组件20直接设置在散热风道21中,使得散热风道21中流动的气流可直接作用于发射组件20,极大地提高了对发射组件20的散热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发射组件20包括电路板201和发射线圈202,发射线圈202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连接在电路板201上,并且发射线圈202连接在电路板201的靠近接收组件10的一侧。例如,发射线圈202通过粘合胶203粘接在电路板201的上方。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基站2中设置有安装壳体25,安装壳体25与基站2的内壁之间围成了散热风道21。例如安装壳体25可通过螺丝固定在基站2内,且安装壳体25的边缘可通过密封件与基站2的内壁进行密封。安装壳体25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基站2中,以便于发射组件20的拆装。安装壳体25可以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拼接结构。散热风道21能够通过发射组件20的电路板201隔成两部分,包括位于电路板201下方的第一散热风道211和位于电路板201上方的第二散热风道212。如图4、图6所示,电路板201边缘与安装壳体25之间具有缝隙213,第一散热风道211和第二散热风道212通过缝隙213连通。其中,第一散热风道211由风机腔250向远离出风部23的方向延伸,第二散热风道212向出风部23方向延伸。
气流从风机腔250中的风机组件24进入第一散热风道211中,流经电路板201的下表面并带走热量,然后从电路板201边缘与安装壳体25之间的缝隙213进入第二散热风道212,流经电路板201的上表面和电路板201上方的发射线圈202,并带走热量,再流向出风部23上的出风口210。第一散热风道211、第二散热风道212的设置增加了气流经过发射组件20的面积,从而有效提高了对发射组件20的散热效果。
详细地,如图4、图6所示,出风部23位于偏离发射组件20上方的位置,将安装壳体25的邻近出风部23的一端记为第一端251,远离出风部23的一端记为第二端252,安装壳体25位于第一端251、第二端252之间的位置被构造为向下延伸构成风机腔250。电路板201设置在安装壳体25的顶部,并且被构造为由与风机腔250对应的位置延伸至安装壳体25第二端252的位置。
具体地,参照图4、图6视角,安装壳体25的第一端251和第二端252为安装壳体25的左右两端,安装壳体25的顶部边缘向上延伸构成围边,并且与上方的基站2内壁围成散热风道21,风机腔250的开口端与上方的散热风道21连通。电路板201横向设置在散热风道21中,电路板201的一端位于风机腔250上方,即安装壳体25第一端251和第二端252之间的位置,电路板201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壳体25的第二端252。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射线圈202、电路板201、风机组件24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依次排列,这使得风机组件24吹出的气流可以直接作用在电路板201上,提高了对电路板201的散热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图7视角,安装壳体25上设置有密封件26,密封件26位于电路板201和风机组件24之间。电路板201被构造为通过密封件26设置在风机腔250的开口端,电路板201邻近安装壳体25第一端251的一端与密封件26密封。密封件26上邻近安装壳体25第二端252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缺口260。
在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密封件26呈框体状,密封件26的镂空位置与所述风机腔250的开口端相对应。密封件26的三个侧壁的顶部与电路板201密封,仅在密封件26邻近第二端252的一侧侧壁位置设置缺口260。这使得电机组件24吹出去气流仅可以通过缺口260朝向安装壳体25第二端252的方向流动,即朝远离出风部23的方向流动。
风机腔250通过密封件26上的缺口260与散热风道21连通,风机腔250中的气流通过密封件26上的缺口260进入电路板201下方的第一散热风道211。电路板201邻近安装壳体25第一端251的一端与密封件26密封,第一散热风道211与第二散热风道212只能通过电路板201未密封的其它边缘处的缝隙213连通。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01的至少一侧边缘设置有缝隙213供气流通过。在较佳地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01的三侧边缘设置有缝隙213,能够增加通风量,从缺口260进入第一散热风道211的气流流向电路板201三侧边缘的缝隙213,然后进入上方的第二散热风道212。
由于电路板201邻近安装壳体25第一端251的一端距离出风部23较近,将该端与密封件26密封后,能够阻止第一散热风道211中的气流从距离出风部23路径较短的一端流向出风部23。风机腔250中的气流通过缺口260进入第一散热风道211后,只能向安装壳体25第二端252的方向流动至电路板201边缘的缝隙213,然后通过缝隙213进入第二散热风道212,再通过第二散热风道212流向出风部23,从而延长了气流通过第一散热风道211和第二散热风道212的路径。气流流经第一散热风道211时,可以对电路板201的底部进行散热,气流迂回流动至第二散热风道212时,可以对电路板201的顶部以及发射线圈202进行散热,从而对发射组件20进行充分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所示,发射组件20、风机组件24、安装壳体25以模组的形式安装在基站2内,发射组件20和风机组件24可以均固定连接在安装壳体25上,以便于安装、拆卸。例如发射组件20、风机组件24可以通过卡接、螺钉连接或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在安装壳体25上;安装壳体25可以通过卡接、螺钉固定或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基站2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承载面22上对应发射组件20的位置被构造为具有向上突出于承载面22的延伸腔221,发射组件20被构造为至少部分位于延伸腔221中。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配合充电,两者之间的距离需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超出限定范围则无法实现充电作用。延伸腔221向上突出,能够缩小发射组件20与上方的接收组件10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有效充电。详细地,延伸腔221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与发射组件20相应的形状,发射组件20的发射线圈202位于延伸腔221中。另外,凸出于承载面22的延伸腔221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散热。
清洁设备1工作时需要用水清洁工作区域,地刷组件12上容易带有水渍,并且将水渍带到基站2上,若水渍通过出风口210进入基站2内部,会导致基站2内的部件损坏。虽然散热风道21的出风口210设置在出风部23的侧壁上,但水渍较多时难免进入出风口210中。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为避免水渍对基站2内的部件造成损伤,安装壳体25第一端251的位置被构造为向下延伸形成承接腔253;承接腔253设置在出风部23下方的位置,且被构造为用于承接从出风部23进入的液体。从出风口210进入基站2内的水渍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承接腔253中,以免水渍接触发射组件20、风机组件24。
详细地,承接腔253的顶部与散热风道21相连通,散热风道21中的气流能够从承接腔253顶部流向上方的出风口210。承接腔253设置在安装壳体25上,并且位于安装壳体25邻近出风部23的第一端251,散热风道21和风机腔250位于承接腔253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承接腔253的底部设置有漏孔254,用于排出承接腔253中的水渍,承接腔253中的水渍能够从漏孔254排出基站2。漏孔254可以设置成微孔结构,其出风量远小于出风口210的出风量,散热风道21中的部分气流能够从漏孔254排出,减小漏孔254开口面积能够减少从漏孔254损失的负压。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承接腔253由与出风部23对应的位置向安装壳体25的第二端252方向延伸,以与出风部23错开预定的距离。出风部23竖直向下的投影落入承接腔253中,承接腔253向安装壳体25的第二端252延伸一定距离,能够使出风部23在水平方向上与散热风道21中的发射组件20具有一定距离,以避免出风口210进入的水渍接触到发射组件20。
详细地,如图4、图6所示,安装壳体25具有竖向延伸的分隔板255,承接腔253位于分隔板255的靠近第一端251一侧,风机腔250位于分隔板255的靠近第二端252一侧。延伸腔221从分隔板255上方延伸至安装壳体25的第二端252。分隔板255的顶端与基站2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散热风道21中的气流通过分隔板255的顶端进入承接腔253上方,并从出风部23流出。从另一角度而言,分隔板255与承载面22相对应,且偏离出风部23预定的距离,由此使得承接腔253相对于出风部23往第二端252的方向延伸,由此可避免水经过出风部23进入第二散热风道212中。另外,承接腔253与分隔板255相对的一侧可以设置为从下到上逐渐向外延伸,形成扩口结构,有利于承接从出风部23滴落的水。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出风口210处还设置有挡水板231,挡水板231从出风口210的底部边缘向出风部23的内部倾斜向上延伸,气流需要绕过挡水板231的上端后从出风口210排出。挡水板231能够阻止外界的水渍从出风口210进入,进一步提高了基站2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8所示,基站2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抽屉28的空腔27,抽屉28位于承载面22的下方,可以用于存放清洁***的附件或者其它物品。风机组件24的进气口241与空腔27侧壁上设置的开孔271对接。空腔27中的气流能够通过开孔271进入风机组件24的进气口241中。进一步的,抽屉28上可以设置与开孔271对应的通孔,抽屉28中的空气能够被风机组件24吸入,有利于去除抽屉28中的异味,减少细菌滋生。
详细地,如图8所示,抽屉28能够从空腔27的开口端拉出,风机组件24的进气口241与空腔27侧壁设置的开孔271对接。抽屉28收纳至空腔27内时,与空腔27之间仍留有空隙,并且基站2的底部可以设置与空腔27连通的通孔,外界空气能够从基站2底部进入到空腔27中,并且从空腔27侧壁上的开孔271进入风机组件24的进气口241中。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基站2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设备1进行对接。基站2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20,发射组件20被配置为当清洁设备1与基站2对接后,与清洁设备1上的接收组件10配合在一起,以通过基站2对清洁设备1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基站2设置有散热风道21,散热风道21在基站2上形成出风口210,出风口210排出的气流被配置为吹向接收组件10与发射组件20的配合区域。
本公开提供的基站2以及与基站2对接的清洁设备1与上述清洁***的基站和清洁设备完全一致,基站2和清洁设备1的具体结构、原理和效果均可以参照上述的清洁***,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公开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以帮助理解。下面应用场景中,清洁设备1以洗地机为例。
应用场景一
洗地机使用工作一段时间后,与基站2对接进行无线充电,洗地机的地刷组件12对接在基站2的承载面22上,地刷组件12底部的接收组件10与基站2上的发射组件20配合,发射组件20向接收组件10进行无线充电。
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发热较多,基站2通过散热风道21对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进行散热。基站2内的风机组件24在风机腔250中形成负压,风机组件24的进气口241向基站2内的空腔27吸风,空腔27中的空气以及抽屉28中的空气通过空腔27侧壁上的开孔271被吸入风机组件24中,风机组件24吹出的气流通过密封件26上的缺口260进入上方的散热风道21中,对散热风道21中的发射组件20进行散热。
风机腔250中的气流首先通过缺口260进入发射组件20电路板201下方的第一散热风道211中,带走电路板201下表面的热量,然后从电路板201边缘的缝隙213进入电路板201上方的第二散热风道212中,带走电路板201上表面以及电路板201上方的发射线圈202的热量,第一散热风道211、第二散热风道212与发射组件20充分接触,能够提高对发射组件20散热效率。
第二散热风道212中气流最终流向承接腔253上方的出风部23,并且从出风部23侧壁上的出风口210排出,排出的气流在导流面121的引导下流向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之间的间隙220中,从而进一步对发射组件20和接收组件10进行散热。
应用场景二
洗地机工作一段时间后,与基站2对接进行无线充电,洗地机的地刷组件12对接在基站2的承载面22上,地刷组件12在工作过程中携带的水渍被带到承载面22上;承载面22上用于散热的出风口210位置较低,水渍容易进入出风口210中,出风口210出设置有挡水板231,以阻止水渍进入出风口210。
当水渍较多时能够越过挡水板231进入基站2内部,水渍越过挡水板231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出风口210下方的承接腔253中,然后通过承接腔253底部的漏孔254排出基站2,从而保护了基站2内部的发射组件20、风机组件24等部件,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清洁***,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设备(1),所述清洁设备(1)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组件(10);
基站(2),所述基站(2)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20),所述发射组件(20)被配置为当所述清洁设备(1)与所述基站(2)对接后,与所述接收组件(10)配合在一起,以通过所述基站(2)对所述清洁设备(1)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所述基站(2)设置有散热风道(21),所述散热风道(21)在所述基站(2)上形成出风口(210),从出风口(210)排出的气流被配置为吹向所述接收组件(10)与所述发射组件(20)的配合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2)包括用于承载至少部分所述清洁设备(1)的承载面(22);所述基站(2)上还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承载面(22)的出风部(23),所述散热风道(21)的出风口(210)设置在所述出风部(23)朝向所述接收组件(10)与所述发射组件(20)配合区域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23)设置在所述基站(2)上邻近所述配合区域的位置,所述出风口(210)相对于所述承载面(22)的高度使得所述出风口(210)对应所述清洁设备(1)上设置所述接收组件(10)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1)包括机身(11)以及连接在所述机身(11)下端的地刷组件(12),所述接收组件(10)设置在所述地刷组件(12)的底部;所述地刷组件(12)被构造为承载在所述承载面(22)上后,所述地刷组件(12)对应接收组件(10)的底部位置,与所述承载面(22)上对应发射组件(20)的位置之间具有间隙(2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组件(24),所述基站(2)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风机组件(24)的风机腔(250);所述散热风道(21)被构造为从所述风机腔(250)延伸至所述出风口(210);所述发射组件(20)设置在散热风道(2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基站(2)内的安装壳体(25),所述安装壳体(25)与基站(2)内壁之间围成了所述散热风道(21);所述发射组件(20)包括电路板(201),所述散热风道(21)包括位于电路板(201)下方且由风机腔(250)向远离所述出风部(23)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风道(211),以及位于电路板(201)上方且向所述出风部(23)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风道(212);所述发射组件(20)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2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25)邻近所述出风部(23)的一端记为第一端(251),远离所述出风部(23)的一端记为第二端(252);
所述安装壳体(25)位于第一端(251)、第二端(252)之间的位置被构造为向下延伸形成所述风机腔(250);所述电路板(201)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25)的顶部,且被构造为由与风机腔(250)对应的位置延伸至所述安装壳体(25)第二端(252)的位置;所述电路板(201)边缘与所述安装壳体(25)之间的缝隙(213)连通了所述第一散热风道(211)和第二散热风道(2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01)被构造为通过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风机腔(250)的开口端;所述电路板(201)邻近所述安装壳体(25)第一端(251)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密封件上邻近所述安装壳体(25)第二端(252)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气流穿过的缺口(26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25)第二端(252)的位置被构造为向下延伸形成承接腔(253);所述承接腔(253)设置在所述出风部(23)下方的位置,被且构造为用于承接从所述出风部(23)进入的液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接腔(253)的底部设置有漏孔(25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腔(253)由与所述出风部(23)对应的位置向所述安装壳体(25)的第二端(252)方向延伸,以与所述出风部(23)错开预定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01)上远离所述风机腔(250)一侧的发射线圈(202);所述发射线圈(202)、电路板(201)、风机组件(24)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依次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组件(20)、风机组件(24)、安装壳体(25)以模组的形式安装在所述基站(2)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22)上对应所述发射组件(20)的位置被构造为具有向上突出于所述承载面(22)的延伸腔(221),所述发射组件(20)被构造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延伸腔(221)内。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2)内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抽屉(28)的空腔(27),所述风机组件(24)的进气口(241)与所述空腔(27)侧壁上设置的开孔(271)对接。
16.一种基站(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2)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设备(1)进行对接;所述基站(2)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20),所述发射组件(20)被配置为当所述清洁设备(1)与所述基站(2)对接后,与所述清洁设备(1)上的接收组件(10)配合在一起,以通过所述基站(2)对所述清洁设备(1)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所述基站(2)设置有散热风道(21),所述散热风道(21)在所述基站(2)上形成出风口(210),从出风口(210)排出的气流被配置为吹向所述接收组件(10)与所述发射组件(20)的配合区域。
17.一种清洁***,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设备(1),包括地刷组件(12),所述清洁设备(1)上还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组件(10);
所述地刷组件(12)设置有清洁元件和位于所述地刷组件(12)左右两侧的驱动轮,所述清洁元件可在所述驱动轮的引导下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
基站(2),所述基站(2)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20),所述发射组件(20)被配置为当所述清洁设备(1)与所述基站(2)对接后,与所述接收组件(10)配合在一起,以通过所述基站(2)对所述清洁设备(1)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基站(2)还设有两个驱动轮槽,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别容置在对应的驱动轮槽中;
其中,所述接收组件(10)位于所述地刷组件(12)的底部且远离所述清洁元件,所述接收组件(10)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两个所述驱动轮之间;
所述发射组件(20)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两个驱动轮槽之间。
CN202222410586.1U 2022-09-09 2022-09-09 清洁***及基站 Active CN218572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0586.1U CN218572136U (zh) 2022-09-09 2022-09-09 清洁***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0586.1U CN218572136U (zh) 2022-09-09 2022-09-09 清洁***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2136U true CN218572136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5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10586.1U Active CN218572136U (zh) 2022-09-09 2022-09-09 清洁***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72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24446U (zh) 清洁***的基座及清洁***
CN102589076B (zh) 换热器杀菌和加湿设备
KR20180119016A (ko) 착탈식 자외선 살균 모듈이 구비된 진공청소기
EP3081131B1 (en) Vacuum cleaner
CN218572136U (zh) 清洁***及基站
KR200291206Y1 (ko) 충전식 진공청소기
CN115474877A (zh) 清洁***及基站
CN215078062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5333680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风机
US20240215783A1 (en) Fan assembly, dust collection pile, and cleaning system
JP2002209806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4246513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113685953A (zh) 一种清扫机器人消杀模块
KR20050033937A (ko) 충전식 진공청소기
CN215348737U (zh) 清洁***的基座及清洁***
CN219166300U (zh) 清洁装置
CN220069632U (zh) 抽吸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18738741U (zh) 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
CN215348712U (zh) 清洁***的基座及清洁***
CN115227145A (zh) 清洁机器人
CN220045811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9846383U (zh) 清洁设备和机体
CN218684201U (zh) 一种散热好的清洁机器人
CN117356980A (zh) 扫地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CN215502717U (zh) 清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