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36870U - 后围通风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围通风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36870U
CN218536870U CN202222975867.1U CN202222975867U CN218536870U CN 218536870 U CN218536870 U CN 218536870U CN 202222975867 U CN202222975867 U CN 202222975867U CN 218536870 U CN218536870 U CN 218536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plate
opening
side wall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58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士俊
刘练
李国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58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36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36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36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围通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后围通风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后连接板,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设有通风安装口;后围通风口总成,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安装于所述通风安装口处且位于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外侧,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设有后围通风口;通风盖板装饰板,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安装于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且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具有与所述后围通风口相对且连通的通风避让孔。本实用新型的后围通风结构,可在保证后围通风总成的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实现对外部气流的有效阻挡,避免外部气流过多地进入到车内产生气流噪音,提升整车NVH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后围通风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围通风结构和具有后围通风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车型,影响零件产品设计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功能、成本、重量、总装、工艺、售后、客户体验等。其中常见的车型,在后围通风口总成处的结构较为单一,导致车内的NVH性能较差,用户体验一般,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围通风结构,通过在后围通风口总成的内侧设置通风盖板装饰板,利于提升后围通风口总成处的NVH性能,提升整车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后连接板,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设有通风安装口;后围通风口总成,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安装于所述通风安装口处且位于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外侧,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设有后围通风口;通风盖板装饰板,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安装于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且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具有与所述后围通风口相对且连通的通风避让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通过在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设置通风盖板装饰板以与后围通风口总成对应分布,可在保证后围通风总成的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实现对外部气流的有效阻挡,避免外部气流过多地进入到车内产生气流噪音,提升整车NVH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与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粘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贴合于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与所述通风安装口的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所述通风避让孔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后围通风口的开口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构造为罩体结构,且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罩设于所述通风安装口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形成有多个镂空孔,且多个所述镂空孔构造为所述通风避让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翻边,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用于与所述通风安装口对接安装,所述连接翻边围绕所述对接口分布,且所述通风避让孔形成于所述主体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通风安装口的周向边沿随型设计的连接平面,所述连接翻边在所述连接平面处与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贴合粘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分别位于车辆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和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均为两组且两组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后围通风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左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左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底部视角);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右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右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底部视角)。
附图标记:
通风盖板左装饰板11,通风盖板右装饰板12,主体部13,对接口131,镂空孔132,通风避让孔133,连接翻边14,结构胶141,加强筋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后连接板、后围通风口总成和通风盖板装饰板。
其中,侧围外板后连接板设有通风安装口,侧围外板后连接板设于车辆的左侧或右侧,通风安装口在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即沿左右方向贯通侧围外板后连接板,换言之,通风安装口连通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和外侧。
后围通风口总成安装于通风安装口处,且后围通风口总成位于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外侧,后围通风口总成设有后围通风口,即可将后围通风口总成与围外板后连接板相对固定,以使后围通风口总成在通风安装口处实现后围通风的作用,以使侧围外板后连接板在后围通风口处实现内外气流流通。
以及,通风盖板装饰板安装于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即通风盖板装饰板可与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壁相对固定,同时,且通风盖板装饰板具有与后围通风口相对且连通的通风避让孔133。也就是说,通风盖板装饰板在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位于与后围通风口总成沿内外方向正对的位置处,从而使得通风盖板装饰板可对后围通风口总成的通风状态进行改善、优化,且通风避让孔133不影响后围通风总成的正常通风。由此,可在保证后围通风总成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有效地组织了外部气流的进入,改善了NVH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围通风结构,通过在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设置通风盖板装饰板以与后围通风口总成对应分布,可在保证后围通风总成的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实现对外部气流的有效阻挡,避免外部气流过多地进入到车内产生气流噪音,提升整车NVH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盖板装饰板与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粘接相连,即在将通风盖板装饰板与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相连时,可将二者贴合并通过结构胶141进行粘接,从而实现固定连接。
由此,在进行连接时,不需设置单独的连接件对通风盖板装饰板与侧围外板后连接板进行穿设,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连接成本较低,操作方便,且不会导致连接件凸出造成视觉较差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盖板装饰板贴合于后围通风口总成与通风安装口的连接处,即通风盖板装饰板可对后围通风口总成与侧围外板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间隙进行封闭,从而使得通风盖板装饰板能够在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起到阻挡外部气流的作用,避免外侧的气流直接进入到车内空间中,利于提升整车的NVH性能,提升用户在车内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避让孔133的开口宽度小于后围通风口的开口宽度,即通风避让孔133内侧的气流可从后围通风口处排出,后围通风口外侧的气流在流至侧围外板后连接板时,可通过通风盖板装饰板进行遮挡。
由此,通风盖板装饰板在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具有尺寸较小的开口,其气流量小于后围通风口的气流量,从而可起到对气流进行阻挡的作用,减小车内进入的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盖板装饰板构造为罩体结构,且通风盖板装饰板罩设于通风安装口的内侧,如图2和图4所示,通风盖板装饰板的一侧敞开且其它侧上形成有通风避让孔133。
由此,在实际安装时,通风盖板装饰板罩设于对应的通风安装口,以在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起到气流阻挡的作用,且罩体结构上的通风避让孔133可保证通风盖板装饰板实现正常通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盖板装饰板形成有多个镂空孔132,且多个镂空孔132构造为通风避让孔133。如图1-图4所示,多个镂空孔132间隔开设于通风盖板装饰板上,以使多个镂空孔132均可起到通风的作用,且通风盖板装饰板在未设置镂空孔132的区域可起到遮挡外部气流的作用。
其中,设置多个镂空孔132,可在外部气流进入到车内时,通风盖板装饰板可对外部气流进行分散、细化,从而避免大量的外部气流直接冲击至车内产生较大的气流噪音,提升整车的防噪音效果,提升整车NVH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通风盖板装饰板包括主体部13和连接翻边14,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部13构造为罩体状,主体部13形成有对接口131,对接口131用于与通风安装口对接安装,连接翻边14围绕对接口131分布。由此,在实际连接时,可将连接翻边14与侧围外板后连接板贴合,其中,在连接翻边14与通风安装口的外周边沿处可进行粘接固定。
且通风避让孔133形成于主体部13,也就是说,车内的气流可从主体部13的通风避让孔133进入到主体部13内,再从对接口131处流向通风安装口,进而从通风安装口流向通风安装口以及后围通风口,实现正常的排风作用。而在不进行排风时,外部气流进入到通风安装口之后,主体部13的内壁可对外部气流进行阻挡和打散,从而避免外部气流直接冲击车内的结构,减小车内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如图1-图4所示,连接翻边14与主体部13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5,加强筋15为多个,且多个加强筋15在连接翻边14与主体部13的连接位置处间隔开分布,以对多个位置同时进行加强,提升通风盖板装饰板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翻边14与通风安装口的周向边沿随型设计的连接平面,即连接平面的轮廓可构造为与通风安装口的轮廓相同,以使连接平面可与侧围外板后连接板以面贴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增大接触面,进而在进行粘接后,具有稳定的粘接效果。
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在连接翻边14的连接平面设有结构胶141,且结构胶141为多个,多个结构胶141间隔开贴合于连接平面的多个边沿处,从而实现多个位置处的粘接固定,从而使得对接口131与通风安装口正对连接,实现内部气流的有效排出,保证后围通风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围外板后连接板为两个,且两个侧围外板后连接板分别位于车辆的左侧和右侧,后围通风口总成和后围通风口总成均为两组且两组分别与两个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相连。
也就是说,侧围外板后连接板为两个,且一个为左侧围外板后连接板,另一个为右侧围外板后连接板;后围通风口总成为两个,且一个为左后围通风口总成,另一个为右后围通风口总成;同样地,如图1-图4所示,通风盖板装饰板为两个,且一个为通风盖板左装饰板11,另一个为通风盖板右装饰板12。
由此,在实际连接时,左后围通风口总成连接于左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外侧,即位于左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左侧,通风盖板左装饰板11位于左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即位于左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右侧;以及,右后围通风口总成连接于右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外侧,即位于右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右侧,通风盖板右装饰板12位于右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即位于右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左侧,由此,通过设置通风盖板左装饰板11和通风盖板右装饰板12,可保证车辆的左侧和右侧的后围通风口总成处均可正常通风,且气流噪音较低,改善车内NVH,提高整车舒适度。
其中,如图1-图4所示,为通风盖板左装饰板11和通风盖板右装饰板12的结构,通风盖板左装饰板11和通风盖板右装饰板12的主要结构设置相同,仅在部分位置处不同,但相对于传统设计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通过在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设置通风盖板装饰板以与后围通风口总成对应分布,可在保证后围通风总成的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实现对外部气流的有效阻挡,避免外部气流过多地进入到车内产生气流噪音,提升整车NVH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后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围外板后连接板,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设有通风安装口;
后围通风口总成,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安装于所述通风安装口处且位于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外侧,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设有后围通风口;
通风盖板装饰板,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安装于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且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具有与所述后围通风口相对且连通的通风避让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与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的内侧粘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贴合于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与所述通风安装口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避让孔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后围通风口的开口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构造为罩体结构,且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罩设于所述通风安装口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形成有多个镂空孔,且多个所述镂空孔构造为所述通风避让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翻边,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用于与所述通风安装口对接安装,所述连接翻边围绕所述对接口分布,且所述通风避让孔形成于所述主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通风安装口的周向边沿随型设计的连接平面,所述连接翻边在所述连接平面处与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贴合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分别位于车辆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后围通风口总成和所述通风盖板装饰板均为两组且两组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围外板后连接板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围通风结构。
CN202222975867.1U 2022-11-08 2022-11-08 后围通风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8536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5867.1U CN218536870U (zh) 2022-11-08 2022-11-08 后围通风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5867.1U CN218536870U (zh) 2022-11-08 2022-11-08 后围通风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36870U true CN218536870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0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5867.1U Active CN218536870U (zh) 2022-11-08 2022-11-08 后围通风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368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00639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18536870U (zh) 后围通风结构和车辆
US6106045A (en) Cab back trim panel for pick-up truck application with exhauster and NVH improvements
JP675624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送風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200016833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インテークユニット
CN112693281A (zh) 一种顶置空调内外循环切换装置及车辆
JPH0326060Y2 (zh)
JP2010006314A (ja) 自動車の換気構造
JP3387744B2 (ja) 移動農機のエンジンカバー
JPS5923605Y2 (ja) 車両における換気口構造
CN220785534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座椅气流通风的通风***以及汽车座椅
JPS6144895Y2 (zh)
CN218751032U (zh) 机舱盖板及车辆
JP6507366B2 (ja) 車両の換気構造
CN218577567U (zh) 车辆的座椅和车辆
CN217496270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JPS6246565Y2 (zh)
CN209813881U (zh) 通风盖板及汽车
CN213108918U (zh) 后侧围通风口总成及车辆
CN217672066U (zh) 车厢换气机构及车辆
CN218431426U (zh) 侧围总成及车辆
CN220701045U (zh) 侧围装饰组件和车辆
CN217198011U (zh) 一种汽车通风框防水结构
US20240172873A1 (en) Cushion body
JP2600313B2 (ja) 自動車の換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5

Address after: Room 1058, Building 1, Business Building, No. 1388 Minshan Road, Xinqi Street,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899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31, Building 1, Business Building, No. 1388, Minshan Road, Xinqi Street,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899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