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9744U - 副车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9744U
CN218489744U CN202222330152.0U CN202222330152U CN218489744U CN 218489744 U CN218489744 U CN 218489744U CN 202222330152 U CN202222330152 U CN 202222330152U CN 218489744 U CN218489744 U CN 218489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ubframe
assembly
cross membe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01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
孙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01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9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9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9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副车架包括本体部和安装结构,本体部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安装结构用于连接动力总成,安装结构的至少部分与本体部一体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副车架的刚度。

Description

副车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副车架用于将车辆的动力总成安装至车辆的车身。如何提高副车架的刚度,是车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其能提高副车架的刚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副车架,包括本体部和安装结构,本体部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安装结构用于连接动力总成,安装结构的至少部分与本体部一体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安装结构的至少部分与本体部一体设置,采用一体设置的方式替代部分焊接或者完全取代焊接,故采用一体设置的那部分安装结构与本体部在连接处的刚度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副车架的刚度。除此,副车架的刚度提高后,模态也随之相应提高,从而改善了副车架由于模态低引起共振导致的噪音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包括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横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纵梁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均连接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安装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本体部设置为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即由四根梁结构围设形成的框架结构,该种形式适用性高,适合于大部分车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安装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件,两个第一安装件相对设置,其中一个第二安装件设置于两个第一安装件连线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第一安装件相对设置,其中一个第二安装件设置于两个第一安装件连线的一侧,则两个第一安装件和设置于一侧的第二安装件形成的三个安装位置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该种安装位置较为稳定,能够对较重的动力总成形成良好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结构包括与本体部一体设置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子部和第二连接子部,第一安装件具有第一连接子部,并通过第一连接子部连接于本体部,第二安装件具有第二连接子部,并通过第二连接子部连接于本体部。
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通过连接部与本体部一体成型,大幅度了提高连接处的刚度和模态,改善了共振引起的噪音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包括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横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纵梁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两个第一安装件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安装件的数量为一,且设置于第二横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两个第一安装件一一对应设置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二安装件设置于第二横梁,即在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上均设置了安装结构,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均受到力的作用,受力较为均匀合理,均匀的受力能够提高本体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件包括用于与动力总成螺纹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设置于第一连接子部,第二安装件包括用于与动力总成螺纹连接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设置于第二连接子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与动力总成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该种安装方式便于安装拆卸且牢固可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为安装孔;第一安装件还包括插头,插头设置于第一连接子部并用于与动力总成插接配合,插头设置有贯穿自身的安装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安装部设置为安装孔,采用安装孔与动力总成螺纹连接,便于第一安装件的制作。通过设置插头,利用插头与动力总成插接配合,使第一安装件与动力总成连接的更牢固且对后续螺纹连接起到定位作用,方便后续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部为连接孔,第二连接子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子壁,支撑子壁背离本体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动力总成,动力总成部分伸入两个支撑子壁之间,螺杆穿过两个连接孔和动力总成后通过螺母将三者连接于一起,该种设置方式便于制作和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设有多个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设置于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中的至少一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三安装部,通过多个第三安装部实现与车身纵梁的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副车架、车身纵梁和动力总成,副车架固定于车身纵梁,动力总成包括悬置结构,悬置结构连接于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副车架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副车架和动力总成的装配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副车架和动力总成在另一角度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如下:
1、车辆;
2、电池;
3、控制器;
4、动力总成;41、悬置结构;
5、副车架;
51、本体部;
511、横梁组件;512、第一横梁;513、第二横梁;514、纵梁组件;515、第一纵梁;516、第二纵梁;517、第三安装部;518、连接件;
52、安装结构;
521、连接部;522、第一连接子部;523、第二连接子部;524、第一安装件;525、第二安装件;526、第一安装部;527、第二安装部;528、插头;5281、套筒;5282、凸部;5283、棱条;529、支撑子壁;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副车架用于将动力总成安装至车身上,发明人发现,副车架用于安装动力总成的结构一般与副车架的主体部分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焊接的方式导致焊接位置刚度较弱,副车架模态较低。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其通过将连接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至少部分与副车架的主体部分一体设置,以提高副车架的刚度和模态。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车辆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2,电池2可以设置在车辆1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2可以用于车辆1的供电,例如,电池2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
车辆1还可以包括控制器3和动力总成4,控制器3用来控制电池2为动力总成4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提供驱动动力。
在电池2中,电池单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电池单体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副车架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副车架5包括本体部51和安装结构52,本体部51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安装结构52用于连接动力总成4,安装结构52的至少部分与本体部51一体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结构52的至少部分与本体部51一体设置,即安装结构52的至少部分与本体部51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对本体部51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制。示例性的,本体部51可以为由四根梁组成的封闭的环形结构,也可以为由三根梁围设形成的具有开口的开放型结构。
本实施例对安装结构52与动力总成4形成的装配工位的个数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安装结构52与动力总成4形成两个装配工位。
本申请实施例将安装结构52的至少部分与本体部51一体设置,采用一体设置的方式替代部分焊接或者完全取代焊接,故采用一体设置的那部分安装结构52与本体部51在连接处的刚度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副车架5的刚度。除此,副车架5的刚度提高后,模态也随之相应提高,从而改善了副车架5由于模态低引起共振导致的噪音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51包括横梁组件511和纵梁组件514,横梁组件511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512和第二横梁513,纵梁组件514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均连接于第一横梁512和第二横梁513,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横梁组件511和纵梁组件514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安装结构52。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横梁512和第二横梁513是否平行不做限制,二者可以平行,也可以均为不规则形状的梁结构;同样的,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是否平行不做限制,二者可以平行,也可以均为不规则形状的梁结构。
可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
将本体部51设置为包括第一横梁512、第二横梁513、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即由四根梁结构围设形成的框架结构,该种形式适用性高,适合于大部分车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结构52包括两个第一安装件524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件525,两个第一安装件524相对设置,其中一个第二安装件525设置于两个第一安装件524连线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安装件524相对设置,可以相对设置在横梁组件511上,也可以相对设置在纵梁组件514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结构5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件525,当安装结构52包括一个第二安装件525时,第二安装件525位于两个第一安装件524连线的一侧;当安装结构52包括多个第二安装件525时,其中一个第二安装件525位于两个第一安装件524连线的一侧,其他的第二安装件525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制,可以设置于两个第一安装件524连接的同侧,也可设置于两个第一安装件524连接的另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件525的数量需根据动力总成4的结构形式确定。
两个第一安装件524相对设置,其中一个第二安装件525设置于两个第一安装件524连线的一侧,则两个第一安装件524和设置于一侧的第二安装件525形成的三个安装位置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该种安装位置较为稳定,能够对较重的动力总成4形成良好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结构52包括与本体部51一体设置的连接部521,第一安装件524和第二安装件525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连接部521。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部521为安装结构52与本体部51一体成型的部分,其可以设置于第一安装件524,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安装件525,也可以二者均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521包括第一连接子部522和第二连接子部523,第一安装件524具有第一连接子部522,并通过第一连接子部522连接于本体部51,第二安装件525具有第二连接子部523,并通过第二连接子部523连接于本体部5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子部522与本体部51一体设置,第二连接子部523与本体部51一体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连接子部522和第二连接子部52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不做限制,但需与动力总成4相应连接处的高度相适配。
第一安装件524和第二安装件525均通过连接部521与本体部51一体成型,大幅度了提高连接处的刚度和模态,改善了共振引起的噪音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51包括横梁组件511和纵梁组件514,横梁组件511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512和第二横梁513,纵梁组件514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梁512和第二横梁513之间,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两个第一安装件524与第一纵梁515、第二纵梁516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安装件525的数量为一,且设置于第二横梁513。
本申请实施例对两个第一安装件524设置于第一纵梁515、第二纵梁516的设置位置以及第二安装件525设置于第二横梁513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制。示例性的,两个第一安装件524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于第一纵梁515、第二纵梁516靠近第一横梁512的一端,第二安装件525设置于第二横梁513的中部。
将两个第一安装件524一一对应设置于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第二安装件525设置于第二横梁513,即在横梁组件511和纵梁组件514上均设置了安装结构52,横梁组件511和纵梁组件514均受到力的作用,受力较为均匀合理,均匀的受力能够提高本体部51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安装件524相对设置于第一横梁512,第二安装件525的数量为一,且设置于第二横梁513。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安装件524与第一纵梁515、第二纵梁516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安装件525的数量为二,两个第二安装件525一一对应设置于第一横梁512和第二横梁513。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524包括用于与动力总成4螺纹连接的第一安装部526,第一安装部526设置于第一连接子部522,第二安装件525包括用于与动力总成4螺纹连接的第二安装部527,第二安装部527设置于第二连接子部523。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安装部526和第二安装部527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只需实现与动力总成4螺纹连接即可。示例性的,第一安装部526可以为一固定的螺杆,也可以为孔。当第一安装部526为固定的螺杆时,螺杆穿过动力总成4的孔并通过螺母拧紧;当第一安装部526为孔时,动力总成4可以设置有对应的另一个孔,两个孔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第二安装部527亦如此,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安装部526与第一连接子部52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二者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也可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同样的,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安装部527与第二连接子部523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二者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也可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
第一安装件524和第二安装件525与动力总成4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该种安装方式便于安装拆卸且牢固可靠。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副车架和动力总成的装配图;图6是图5所示的副车架和动力总成在另一角度下的装配图。
如图5和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526为安装孔;第一安装件524还包括插头528,插头528设置于第一连接子部522并用于与动力总成4插接配合,插头528设置有贯穿自身的安装孔。
本申请实施例对插头528和第一连接子部52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示例性的,二者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其他方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对插头528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示例性的,插头528包括套筒5281以及连接于套筒5281内壁的凸部5282,套筒5281的外周面与第一连接子部522连接,凸部5282的部分位于套筒5281内,凸部5282并凸出于套筒5281的至少一端,安装孔设置于凸部5282。
可选的,第一连接子部522设有通孔,套筒5281连接于通孔的孔壁。
可选的,安装孔位于凸部5282的中心区域。
可选的,凸部5282凸出于套筒的部分包括多个位于外周的棱条5283,棱条5283沿凸部5282的凸出方向延伸。棱条5283的设置使得插头528与动力总成4插接时更为紧固。
可选的,插头528还包括软性垫圈,软性垫圈连接于第一连接子部522与套筒5281之间,用于隔绝振动。软性垫圈可以采用橡胶材质。进一步的,插头528还包括钢圈,钢圈连接于通孔的孔壁,软性垫圈连接于钢圈的内表面,套筒5281连接于软性垫圈的内表面。
将第一安装部526设置为安装孔,采用安装孔与动力总成4螺纹连接,便于第一安装件524的制作。通过设置插头528,利用插头528与动力总成4插接配合,使第一安装件524与动力总成4连接的更牢固且对后续螺纹连接起到定位作用,方便后续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件525的数量为一,插头528朝向第二安装件525所在侧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528朝向第二安装件525所在侧延伸,指的是插头528朝向第二安装件525所在的那一侧延伸,并不是朝向第二安装件525延伸,由于设置高度的原因,第一安装件524和第二安装件525可能并不位于同一个高度上,而插头528与动力总成4插接配合,插头528的延伸角度需根据动力总成4与插头528相适配的结构的延伸方向一致。该适配结构可以为插孔。
动力总成4安装于第一安装件524和第二安装件525之间,因此将插头528沿第二安装件525所在侧延伸,则方便动力总成4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527为连接孔,第二连接子部52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子壁529,支撑子壁529背离本体部5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
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子壁529与本体部51一体设置。
可选的,第二安装件525的数量为一,支撑子壁529设置于第二横梁513,支撑子壁529与第二横梁513一体设置。
可选的,两个支撑子壁529对称设置。进一步的,两个支撑子壁529沿第二方向Y对称设置。
安装动力总成4,动力总成4部分伸入两个支撑子壁529之间,螺杆穿过两个连接孔和动力总成4后通过螺母将三者连接于一起,该种设置方式便于制作和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51设有多个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三安装部517,第三安装部517设置于横梁组件511和纵梁组件514中的至少一者。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三安装部517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第三安装部517包括螺杆,本体部51与车身纵梁螺纹连接。示例性的,第三安装部517也可以为用于螺纹连接的孔。
在本体部51设置多个第三安装部517,通过多个第三安装部517实现与车身纵梁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结构52设有第三安装部517。
本实施例对第三安装部517设置于安装结构52的具***置不做限制,第三安装部517可以设置于第一安装件524上,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安装件525上,或者第一安装件524和第二安装件525均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三安装部517的安装数量亦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第三安装部517的数量为二,两个第三安装部517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第一安装件524上。
通过在安装结构52上也设置第三安装部517,可使得承受动力总成4作用的安装结构52直接连接于车辆1的车身,减少动力总成4对本体部51的力的作用,延长本体部51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梁512的长度大于第二横梁513的长度。
将第一横梁512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横梁513的长度,以与车辆1的车身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副车架5还包括多个连接件518,连接件518设置于本体部51,用于连接车辆1的控制臂。
本申请实施例对连接件518与本体部51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示例性的,二者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铆接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对多个连接件518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制,示例性的,连接件518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其中一个连接件518连接于第一横梁512和第一纵梁515之间,其中一个连接件518连接于第一横梁512和第二纵梁516之间,另外两个连接件518一一对应设置于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
本申请实施例对连接件518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其可为与控制臂连接的标准件。
设置连接件518,以满足副车架5与控制臂连接的需求,进而实现与车辆1的转向节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1,包括上述的副车架5、车身纵梁以及动力总成4,副车架5固定于车身纵梁,动力总成4包括悬置结构41,悬置结构41连接于安装结构52。请参阅图2-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车架5,副车架5包括本体部51和安装结构52,本体部51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安装结构52用于连接动力总成4,安装结构52具有连接部521,连接部521与本体部51一体设置。本体部51包括横梁组件511和纵梁组件514,横梁组件511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512和第二横梁513,纵梁组件514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第一纵梁515和第二纵梁516均连接于第一横梁512和第二横梁513,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两个第一安装件524与第一纵梁515、第二纵梁516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安装件525的数量为一,且设置于第二横梁513。
第一安装件524包括用于与动力总成4螺纹连接的第一安装部526,第一安装部526设置于第一连接子部522,第二安装件525包括用于与动力总成4螺纹连接的第二安装部527,第二安装部527设置于第二连接子部523。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
安装结构,用于连接动力总成,所述安装结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本体部一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纵梁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纵梁组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安装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安装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件,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件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安装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件连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本体部一体设置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子部和第二连接子部,所述第一安装件具有所述第一连接子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子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二安装件具有所述第二连接子部,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子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纵梁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件的数量为一,且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动力总成螺纹连接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子部,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动力总成螺纹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子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件还包括插头,所述插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子部并用于与所述动力总成插接配合,所述插头设置有贯穿自身的所述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为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子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子壁,所述支撑子壁背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纵梁组件中的至少一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纵梁;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固定于所述车身纵梁;
动力总成,包括悬置结构,所述悬置结构连接于所述安装结构。
CN202222330152.0U 2022-08-31 2022-08-31 副车架以及车辆 Active CN218489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0152.0U CN218489744U (zh) 2022-08-31 2022-08-31 副车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0152.0U CN218489744U (zh) 2022-08-31 2022-08-31 副车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9744U true CN218489744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0152.0U Active CN218489744U (zh) 2022-08-31 2022-08-31 副车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97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218489744U (zh) 副车架以及车辆
CN111391919B (zh) 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
CN111391922A (zh) 电动汽车车架
CN212172356U (zh) 具有拆卸式后梁的车身支架、车身支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1314734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挂点结构
CN208646963U (zh) 一种副车架及其车辆
CN103350723B (zh) 一种油泵检修口盖总成
CN210351836U (zh) 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结构
CN207790901U (zh) 一种汽车用扰流板总成
CN113120086A (zh) 具有拆卸式后梁的车身支架、车身支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11376975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平台化副车架
CN213261938U (zh) 一种悬置***及车辆
CN217649290U (zh) 连接支架及车辆
CN212563984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家具
CN218362882U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焊接总成
CN210047429U (zh) 一种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安装结构
CN219749437U (zh) 一种悬架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CN209683447U (zh) 一种带有悬置支座的变速器壳体
CN219029386U (zh) 一种气室支架
CN210706867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安装梁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9215165U (zh) 扭力盒及车辆
CN211942938U (zh) 一种悬置结构
CN115817653B (zh) 轻型商用车驾驶室后悬置连接结构、连接支架及安装方法
CN217320271U (zh) 一种电气件支架及矿用自卸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