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1433U -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1433U
CN217771433U CN202220650338.1U CN202220650338U CN217771433U CN 217771433 U CN217771433 U CN 217771433U CN 202220650338 U CN202220650338 U CN 202220650338U CN 217771433 U CN217771433 U CN 217771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guide
support bracket
inner support
guid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503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国富
沈友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503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1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主体和提取结构,主体的顶端设有导向套筒,导向套筒内的底部设有发热体;提取组件包括内托支架以及旋转套筒,内托支架沿导向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可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滑动设置,内托支架的上端开口形成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收容腔,下端设有供发热体穿入收容腔的贯穿孔;旋转套筒可绕所述中心轴线相对导向套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驱动内托支架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滑动。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转动旋转套筒来驱动内托支架移动至提取位置,可以轻易地将气溶胶生成制品拔出;如此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快捷,且无需将内托支架从导向套筒中取出,从而避免了使用者烫伤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加热不燃烧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在气溶胶生成制品使用结束后的提取方式是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好的提取方式能给使用者带来较佳的使用体检。
目前气溶胶生成制品提取方式通常采用将内托支架与上盖固定在一起,当气溶胶生成制品使用结束后,通过将上盖从主体上拔出从而使内托支架内的气溶胶生成制品跟随上盖移动,以达到气溶胶生成制品与发热体分离的目的,但是这样提取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方式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且内托支架在拔出时温度较高,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而另外一种采用电动涡轮驱动内托支架远离发热体,来实现溶胶生成制品与发热体分离的方式,其成本较高,且涡轮蜗杆方式导致需要旋转的角度过大,操作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内的底部设有发热体;
提取组件,所述提取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的内托支架以及套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外的旋转套筒,所述内托支架沿所述导向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可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滑动设置,所述内托支架的上端开口形成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收容腔,下端设有供所述发热体穿入所述收容腔的贯穿孔;所述旋转套筒可绕所述中心轴线相对所述导向套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驱动所述内托支架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提取位置之间滑动。
可选地,所述内托支架相对所述导向套筒仅可轴向滑动而周向固定;所述提取组件还包括联动结构,所述旋转套筒通过联动结构与所述内托支架连接,所述联动结构能使所述旋转套筒的周向转动转化为所述内托支架的轴向滑动,以实现所述内托支架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内托支架通过所述发热体与所述贯穿孔的配合而相对所述导向套筒可轴向滑动而周向固定。
可选地,所述联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内托支架外壁上的导向杆以及开设于所述旋转套筒内的螺旋槽,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内托支架的一端设于所述螺旋槽内。
可选地,所述内托支架与所述导向套筒之间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部和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导向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中,其中,所述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导向套筒内壁上,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内托支架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上端延伸至所述导向套筒的顶端形成开口。
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壁并沿其轴向延伸的若干第二导向槽以及设于所述内托支架外壁上的若干导向部,所述若干导向部一一对应且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若干第二导向槽中。
可选地,所述主体与所述提取组件之间还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提供驱使所述旋转套筒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作用力,以使所述旋转套筒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内托支架保持在所述工作位置。
可选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顶端的第一限位磁铁和第二限位磁铁、以及固定于所述旋转套筒底端的活动磁铁;所述第一限位磁铁和所述第二限位磁铁沿着所述导向套筒外侧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活动磁铁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磁铁和所述第二限位磁铁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限位磁铁相吸设置,与所述第二限位磁铁相斥设置;
当所述旋转套筒在不受外力作用下,所述活动磁铁受到所述第一限位磁铁和所述第二限位磁铁的磁性作用力而移动吸附在所述第一限位磁铁上,以使所述旋转套筒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上。
可选地,所述主体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形成有环绕所述导向套筒的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磁铁、所述第二限位磁铁以及所述活动磁铁均设置于所述限位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旋转套筒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为45°至90°;和/或,
所述内托支架沿所述导向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的距离为6mm至15mm。
可选地,所述提取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旋转套筒外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顶壁,所述顶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对应连通的***孔,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能通过所述***孔***到所述收容腔内。
可选地,所述上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便于使用者将所述旋转套筒从所述第一位置拨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拨动部。
本实用新型加热不燃烧装置,通过使内托支架滑动设置在导向套筒中,并在导向套筒外转动设置旋转套筒,从而通过旋转套筒转动来驱动内托支架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滑动,当内托支架处于提取位置时,使收容于收容腔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与发热体分离,从而可以轻易地将气溶胶生成制品拔出;如此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快捷,且无需将内托支架从导向套筒中取出,从而避免了使用者烫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不燃烧装置实施例的提取组件与主体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不燃烧装置在内托支架处于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不燃烧装置在内托支架处于提取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说明:
100、气溶胶生成制品;
10、提取组件;11、内托支架;111、收容腔;112、贯穿孔;113、导向杆;114、导向部;12、旋转套筒;121、螺旋槽;13、上壳体;131、***孔;132、拨动部;
20、主体;21、下壳体;22、导向套筒;221、插接腔;222、第一导向槽;23、发热体;24、供电电源;25、安装支架;26、控制按键;
31、第一限位磁铁;32、第二限位磁铁;33、活动磁铁;34、限位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主体20和提取组件10。
主体20包括下壳体21、设于下壳体21内的供电电源24和控制电路板、设于下壳体21顶端的导向套筒22、以及设于导向套筒22内的发热体23,供电电源24和控制电路板通过安装支架25固定于下壳体21内,导向套筒22位于安装支架25的上方,并具有上端敞开的插接腔221,发热体23的下端安装于插接腔221的底部,并分别与供电电源24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由控制电路板来控制供电电源24是否为发热体23进行供电发热。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导向套筒22外缠绕设有磁感应线圈,磁感应线圈与控制板电连接,由控制电路板控制供电电源24来为磁感应线圈进行供电,使磁感应线圈在插接腔221内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发热体23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热,从而加热收容于收容腔111内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以产生气溶胶;本申请实施例对发热体23的发热方式不作特别限定。
提取组件10包括套设于导向套筒22内的内托支架11以及套设于导向套筒22外的旋转套筒12;内托支架11的下端插设于插接腔221中,并沿导向套筒22的中心轴线方向可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滑动设置,旋转套筒12可相对导向套筒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驱动内托支架11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滑动。
具体地,内托支架11为上端开口的杯状结构,从而形成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的收容腔111,内托支架11的底壁开设有贯穿孔112,以使发热体23的上端通过贯穿孔112***到收容腔111中,用于刺入收容于收容腔111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如图4所示,当内托支架11位于工作位置时,内托支架11的底壁邻近或贴合于插接腔221的底壁,此时发热体23的大半部分***到收容腔111中,从而可与收容于收容腔111内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充分接触。如图5和图6所示,当内托支架11由工作位置移动至提取位置时,内托支架11向远离发热体23方向(即向上)移动,从而可带动收容于收容腔111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即工作位置与提取位置之间的行程),以使发热体23的上端从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中全部或部分脱离,以便于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可顺利的从收容腔111中拔出。如此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无需将内托支架11从导向套筒22中取出,从而避免了使用者烫伤的风险。
应当说明的是,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可以是由烟丝、烟草颗粒、植物碎片或烟膏等材料制成的柱状吸烟制品(比如烟支),其可从内托支架11的上端开口***至收容腔111中;收容腔111底部贯穿孔112的形状与发热体23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当内托支架11在插接腔221中上下滑动时,从而减少从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上所掉落的烟丝、碎屑等物质通过贯穿孔112掉落到插接腔221中。较佳地,发热体23为沿导向套筒22轴向延伸的针状或片状结构,其上端形成尖角结构以方便于刺入气溶胶生成制品100的内部,且发热体23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一个,还可以为两个或以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托支架11与导向套筒22之间设有导向结构,以限定内托支架11相对导向套筒22仅可轴向滑动而周向固定;提取组件10还包括联动结构,旋转套筒12通过联动结构与内托支架11连接,联动结构能使旋转套筒12的周向转动转化为内托支架11的轴向滑动,以实现内托支架11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地,联动结构包括设于内托支架11外壁上的导向杆113以及开设于旋转套筒12内的螺旋槽121,导向杆113远离内托支架11的一端设于螺旋槽121内,并可在螺旋槽121内滑动;螺旋槽121由靠近主体20的一端向远离主体20的另一端螺旋延伸,由于内托支架11受到导向结构的限制而周向固定,当旋转套筒12相对导向套筒22的中心轴线绕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导向杆113受到螺旋槽121的作用而带动内托支架11向下移动直至位于工作位置,以使发热体23的上端从贯穿孔112中***至收容腔111中,此时可将未使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到收容腔111内与发热体23接触;当旋转套筒12相对导向套筒22的中心轴线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导向杆113受到螺旋槽121的作用而带动内托支架11向上移动直至位于提取位置,进而利用内托支架11带动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向上移动以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与发热体23分离,从而可便于将使用完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从收容腔111中顺利拔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内托支架11相对导向套筒22向上或向下滑动时,旋转套筒12相对导向套筒22中心轴线的转动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顺时针或还是逆时针方向,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内托支架11更加稳定的在导向套筒22中上下滑动,导向杆113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圆周均匀设于内托支架11外壁,而旋转套筒12上螺旋槽121的数量和位置与导向杆113一一对应。另外,本实施例中联动结构也可采用螺纹配合的结构,即内托支架1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旋转套筒12的内壁设有与内托支架11上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使旋转套筒12的周向转动转化为内托支架11的轴向滑动。
较佳地,导向结构包括开设于导向套筒22侧壁并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222,导向杆113远离内托支架11的一端穿过第一导向槽222而伸入螺旋槽121内。如此,通过导向杆113与第一导向槽222的配合作用,来实现内托支架11相对导向套筒22轴向滑动而轴向固定的目的,当旋转套筒12相对主体20发生转动时,利用螺旋槽121来驱使导向杆113在第一导向槽222中上下滑动,实现内托支架11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的滑动。另外,通过在导向套筒22上开设第一导向槽222来实现导向目的同时,还可以减短旋转套筒12的轴向长度,使结构更加优化紧凑。
进一步地,导向结构还可包括开设于导向套筒22内壁并沿其轴向延伸的若干第二导向槽以及设于内托支架11外壁上的若干导向部114,若干导向部114一一对应且可滑动地设于若干第二导向槽中,其中,导向部114在第二导向槽内滑动的凸起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块状、柱状、球状等凸起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部114也可设置于导向套筒22内壁上,而第二导向槽设置于内托支架11外壁上;也即导向结构包括导向部114和沿导向套筒2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导向部114可滑动地设于第二导向槽中,其中,导向部114和第二导向槽的其中一者设置于导向套筒22内壁上,另一者设置于内托支架11外壁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114可以与发热体23并列设置于导向套筒22的插接腔221内的导向柱,第二导向槽可以为贯穿内托支架11底壁至收容腔111内的与导向柱配合的通孔,或为设置在内托支架11外侧壁、外侧壁,或内外侧壁之间的竖直槽。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结构可单独采用第一导向槽222或第二导向槽,也可同时采用第一导向槽222和第二导向槽的方式;当导向结构单独采用第二导向槽时,导向杆113设于内托支架11的顶端并位于导向套筒22的上方,从而其末端直接延伸至螺旋槽121内。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内中内托支架11是通过上述导向结构来实现相对导向套筒22轴向滑动而周向固定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通过发热体23与贯穿孔112的配合来实现内托支架11相对导向套筒22可轴向滑动而周向固定,而无需设置上述导向结构;例如,发热体23采用片状、棱柱状等非回转体结构,贯穿孔112为与发热体12横截面适配的通孔;又或者采用两个或以上并列设置的发热体23时,贯穿孔112的数量与发热体23的数量对应且一一配合;如此使得内托支架11通过贯穿孔112受到发热体23的限制而相对导向套筒22只能进行轴向滑动而不能周向转动。
另外,第一导向槽222上端延伸至导向套筒22的顶端形成开口,如此结构可便于实现提取组件10与主体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使用者将提取组件10从主体20上拉出时,内托支架11上的导向杆113可从第一导向槽222的顶端开口移出,进而是内托支架11从插接腔221中拔出,此时可便于对内托支架11的收容腔111进行清洁。
可选地,螺旋槽121的下端也可以延伸至旋转套筒12的底端形成开口,也就是说,内托支架11和旋转套筒12之间也可方便的进行分离。组装时,现将内托支架11的下端***插接腔221中,并使导向杆113对应进入到第一导向槽222中;然后将旋转套筒12的螺旋槽121下端开口对应对准导向杆113而向下移动装配到导向套筒22外,即可实现转动旋转套筒12来驱动内托支架11的上下移动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20与提取组件10之间还设有复位组件,复位组件用于提供驱使旋转套筒12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作用力,以使旋转套筒12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使内托支架11保持在工作位置。当需要将使用完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提取时,使用者可将旋转套筒12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以使内托支架11带动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向上移动,在将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从收容腔111中拔出后,松开对旋转套筒12的作用力而使旋转套筒12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由的第二位置回转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内托支架11从提取位置复位至工作位置,以便于下一次气溶胶生成制品100的***使用。
具体地,结合图7所示,复位组件包括固定于主体20顶端的第一限位磁铁31和第二限位磁铁32、以及固定于旋转套筒12底端的活动磁铁33;第一限位磁铁31和第二限位磁铁32沿着导向套筒22外侧的的周向间隔设置,活动磁铁33设于第一限位磁铁31和第二限位磁铁32之间,并与第一限位磁铁31相吸设置,与第二限位磁铁32相斥设置。
在初始状态下,旋转套筒12不受外力作用,活动磁铁33受到第一限位磁铁31的吸力和第二限位磁铁32的斥力共同作用下而吸附在第一限位磁铁31上,以使旋转套筒12保持在第一位置上,此时内托支架11处于工作位置,可直接将未使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到收容腔111中与发热体23接触。
当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使用完之后,使用者可驱动旋转套筒12逆时针转动至第二位置,此过程中活动磁铁33克服第一限位磁铁31和第二限位磁铁32的共同磁性作用力,而向第二限位磁铁32的方向移动,当气溶胶生成制品100拔出后,可松开对旋转套筒12的作用力,从而使活动磁铁33在第一限位磁铁31的吸力和第二限位磁铁32的斥力共同作用下,向第一限位磁铁31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其相吸附在一起,从而带动旋转套筒12回转至第一位置,进而带动内托支架11复位至工作位置,即恢复至初始状态,使用方便快捷。
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稳定,主体20与旋转套筒12之间形成有环绕导向套筒22的限位滑槽34,第一限位磁铁31、第二限位磁铁32以及活动磁铁33均设置于限位滑槽34内。限位滑槽34优选设置于主体20上,即下壳体21顶端与导向套筒22之间形成限位滑槽34;当然,限位滑槽34也可设置于提取组件10上。
可选地,活动磁铁3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该多个活动磁铁33沿旋转套筒12的轴向彼此间隔设置,每个活动磁铁33分别对应有第一限位磁铁31和第二限位磁铁32。通过多个活动磁铁33的设计,能够保证旋转套筒12和主体20之间具有足够的磁性作用力来使旋转套筒12回转至第一位置。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合理规划螺旋槽121的螺旋升角,从而将内托支架11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的行程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有鉴于此,旋转套筒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优选为45度至90度,例如45度、60度、75度、90度等。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旋转套筒12在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内托支架11沿导向套筒22的中心轴线方向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的距离优选为6mm至15mm,具体的距离可根据发热体23伸入内托支架11的长度而设定;如此可保证无需旋转太大角度即可实现收容腔111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与发热体23分离的目的。
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组件也可采用弹性件的方式来实现,例如:主体20于限位滑槽34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旋转套筒12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有可在限位滑槽34中滑动的活动部,且活动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从而利用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来实现旋转套筒12在无外力作用下可由第二位置回转至第一位置的功能。又例如:在旋转套筒12和导向套筒22之间套设有一个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套筒12和导向套筒22连接,从而利用扭簧的弹性作用力来实现旋转套筒12旋转复位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加热不燃烧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美观紧凑,本实施例提取组件10还包括套设在旋转套筒12外的上壳体13,上壳体13具有顶壁,顶壁开设有与收容腔111对应连通的***孔131,气溶胶生成制品100能通过***孔131***到收容腔111内;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3与旋转套筒12相互固定,使用者可驱动上壳体13相对主体20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套筒12发生旋转,通过导向杆113与螺旋槽121的配合驱动内托支架11在导向套筒22内沿轴向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滑动;另外,内托支架11在滑动至提取位置时,其顶端抵持或邻近于上壳体13的顶壁,从而可以将内托支架11限制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壳体13外壁大致呈上小下大的类圆台结构,且下端边缘与下壳体21的上端边缘齐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上壳体13与旋转套筒12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将旋转套筒12的外形直接设置成与上壳体13相同的形状。
优选地,上壳体13的外壁上设有便于使用者将旋转套筒12从第一位置拨动至第二位置的拨动部132,拨动部132可以为多个凹陷/凸起或其组合按预定方式排序(比如沿着上壳体13的外壁的周向或轴向成阵列分布)形成的防滑纹结构,也可以直接是一个凹槽或凸块,利用该拨动部132可让使用者单手即可驱动旋转套筒12进行旋转,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地,主体20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其内部供电电源24是否为发热体23进行供电的控制按键26;当旋转套筒12位于第一位置时,拨动部132位于控制按键26的正上方,如此可便于单手操作旋转套筒12转动完成气溶胶生成制品100的安装后,方便快捷的直接按压控制按键26来使发热体23通电发热工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旋转套筒12设置与上壳体13相对转动的方式,即上壳体13相对固定在下壳体21上,此时拨动部132为固定在旋转套筒12外壁的凸块,且凸块伸出于上壳体13之外,上壳体13对应凸块设置贯穿的活动槽,当使用者拨动该凸块在活动槽中移动时,可驱动旋转套筒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进而带动内托支架11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内的底部设有发热体;
提取组件,所述提取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的内托支架以及套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外的旋转套筒,所述内托支架沿所述导向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可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滑动设置,所述内托支架的上端开口形成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收容腔,下端设有供所述发热体穿入所述收容腔的贯穿孔;所述旋转套筒可绕所述中心轴线相对所述导向套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驱动所述内托支架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提取位置之间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托支架相对所述导向套筒仅可轴向滑动而周向固定;所述提取组件还包括联动结构,所述旋转套筒通过联动结构与所述内托支架连接,所述联动结构能使所述旋转套筒的周向转动转化为所述内托支架的轴向滑动,以实现所述内托支架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托支架通过所述发热体与所述贯穿孔的配合而相对所述导向套筒可轴向滑动而周向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内托支架外壁上的导向杆以及开设于所述旋转套筒内的螺旋槽,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内托支架的一端设于所述螺旋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托支架与所述导向套筒之间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导向套筒侧壁并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内托支架的一端穿过第一导向槽而伸入所述螺旋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上端延伸至所述导向套筒的顶端形成开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部和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导向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中,其中,所述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导向套筒内壁上,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内托支架外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提取组件之间还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提供驱使所述旋转套筒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作用力,以使所述旋转套筒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内托支架保持在所述工作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顶端的第一限位磁铁和第二限位磁铁、以及固定于所述旋转套筒底端的活动磁铁;所述第一限位磁铁和所述第二限位磁铁沿着所述导向套筒外侧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活动磁铁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磁铁和所述第二限位磁铁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限位磁铁相吸设置,与所述第二限位磁铁相斥设置;
当所述旋转套筒在不受外力作用下,所述活动磁铁受到所述第一限位磁铁和所述第二限位磁铁的磁性作用力而移动吸附在所述第一限位磁铁上,以使所述旋转套筒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形成有环绕所述导向套筒的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磁铁、所述第二限位磁铁以及所述活动磁铁均设置于所述限位滑槽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为45°至90°;和/或,
所述内托支架沿所述导向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在工作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的距离为6mm至15m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旋转套筒外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顶壁,所述顶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对应连通的***孔,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能通过所述***孔***到所述收容腔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便于使用者将所述旋转套筒从所述第一位置拨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拨动部。
CN202220650338.1U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Active CN217771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0338.1U CN217771433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0338.1U CN217771433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1433U true CN217771433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4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50338.1U Active CN217771433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1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12991B1 (ko) 히터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US11849766B2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JP6050826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用の引出器
CN108158043B (zh) 一步法实现卷烟与发热体分离并清洁发热体的卷烟电加热装置
CN110547507B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KR102612201B1 (ko)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를 세정하도록 구성된 세정 도구,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및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를 세정하기 위한 세정 도구의 세트 및 세정 도구를 갖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의 세정 방법
CN110547506B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117073U (zh) 气雾生成装置
EP4173500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apparatus
JP7395713B2 (ja) 低温喫煙具
CN112656044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提取器组件
CN217771433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CN21016906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1466615B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999545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机构
CN116831322A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CN211882187U (zh) 气雾产生装置及推动机构
CN214759142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提取器组件
CN110959915A (zh) 气雾产生装置及推动机构
CN212279903U (zh) 用于为气溶胶生成装置充电的充电装置及电***
CN218999524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1284692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1248503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474116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831920U (zh) 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