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3957U - 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3957U
CN217753957U CN202221760561.8U CN202221760561U CN217753957U CN 217753957 U CN217753957 U CN 217753957U CN 202221760561 U CN202221760561 U CN 202221760561U CN 217753957 U CN217753957 U CN 217753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harness
air cleaner
acg
vi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05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村昭人
龟井诚太郎
小池江美子
八百川哲雄
坂根泰树
三轮友香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3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3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具备:车架(20);发动机;空气滤清器(40),其与车架(20)连结,且对向发动机供给的外部气体进行净化;ACG‑ECU(52),其设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且在前侧固定点(P1)及后侧固定点(P2)处被固定;以及线束(142),其与ACG‑ECU(52)连接,其中,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

Description

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本申请以在2021年07月1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115768号为基础,从该申请享受优先的权利。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跨骑型车辆中,已知有具备空气滤清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结构,该空气滤清器与主框架连结,该电子控制单元(ECU)固定于空气滤清器的车宽方向一侧的外表面,且控制交流发电机(ACG)起动机(例如,参照日本国专利第6695921号公报)。ACG起动机配置在与ECU相同的车辆的左右方向一侧面。ACG和ECU夹着主框架而前后配置。ECU通过线束与ACG起动机电连接。线束从ECU延伸,经由曲轴箱与侧罩的对合面而向ACG起动机相连。
然而,当与ECU和ACG起动机连接的线束因车辆振动等外在原因而发生振动时,可能会与曲轴箱及侧罩等周边部件抵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将线束与控制单元连接了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中,不增加部件个数就避免线束与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的结构。
(1)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具备:框架20;驱动装置11;空气滤清器40,其与所述框架20连结,且对向所述驱动装置11供给的外部气体进行净化;控制单元52,其设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40的一侧的外表面80a,且在至少一个固定点P1处被固定;以及线束142,其与所述控制单元52连接,其中,所述线束142在侧视观察下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点P1重叠。
在此,固定点P1是指在侧视观察下固定了控制单元52的部分的中心位置。
(2)在上述(1)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线束142在以侧视观察下与所述固定点P1重叠的部分142a为基准的与所述控制单元52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被固定。
(3)在上述(1)或(2)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框架20为车辆的骨架,所述控制单元52设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40的车宽方向一侧的外表面80a,且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所述空气滤清器40的至少一部分281重叠。
(4)在上述(3)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线束142配置在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点P1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5)在上述(3)或(4)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单元52的一部分经由支架100而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被固定,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点P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所述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
(6)在上述(5)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与所述线束142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固定的固定点PA、PB中的至少一个及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点P1设置于所述支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1)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具备框架、驱动装置、与框架连结且对向驱动装置供给的外部气体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器、设置于空气滤清器的一侧的外表面且在至少一个固定点处被固定的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线束,线束在侧视观察下与至少一个固定点重叠,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例如假设线束在侧视观察下与控制单元的固定点不重叠的情况下,当线束因车辆振动等外在原因而发生振动时,线束与处于比固定点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周边部件抵接的可能性高。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线束与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需要新设置用于固定线束的固定构件。与此相对,根据本结构,线束在侧视观察下与控制单元的至少一个固定点重叠,由此即使线束因车辆振动等外在原因而发生振动,线束也通过固定点而限制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因此能够避免线束与处于比固定点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此外,也不需要新设置用于固定线束的固定构件。因此,不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避免线束与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此外,相比较于线束在侧视观察下与控制单元的固定点不重叠的情况,能够紧凑地配置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2)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线束在以侧视观察下与固定点重叠的部分为基准的与控制单元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被固定,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抑制线束因外在原因而发生振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避免线束与包含固定点的周围的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线束的振动并避免线束与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
此外,相比较于线束仅在以侧视观察下与固定点重叠的部分为基准的与控制单元相连的一方向侧被固定的情况,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线束振动的情况。此外,将以侧视观察下与固定点重叠的部分为基准的两外侧的线束的固定部分配置于控制单元附近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控制单元附近的空间而紧凑地配置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3)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框架为车辆的骨架,控制单元设置于空气滤清器的车宽方向一侧的外表面,且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空气滤清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例如假设控制单元设置于空气滤清器的车宽方向一侧的外表面且在车辆前方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不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因控制单元的存在而空气滤清器的容量可能被限制。与此相对,根据本结构,控制单元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空气滤清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由此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控制单元重叠的部分能够确保空气滤清器的容量。因此,能够在空气滤清器的车宽方向一侧的外表面配置控制单元,并确保空气滤清器的容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4)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线束配置在比至少一个固定点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在将控制单元固定于车辆之后配设线束,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组装性。此外,在具备侧罩等罩构件的情况下,当线束配置在比固定点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时,线束容易由罩构件覆盖。因此,不增大罩构件就能够提高紧凑性及外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5)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控制单元的一部分经由支架而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空气滤清器不重叠的位置被固定,至少一个固定点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不重叠的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控制单元的一部分及至少一个固定点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不重叠的位置,由此相比较于控制单元及固定点全部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重叠的位置的情况,通过支架能够容易使控制单元的热量逃散。此外,将至少一个固定点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空气滤清器附近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空气滤清器附近的空间来配设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6)所记载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在与线束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固定的固定点PA、PB中的至少一个及至少一个固定点P1设置于支架,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固定点PA、PB中的至少一个及至少一个固定点P1设置于相同的支架,由此,不用设置对线束的侧方进行引导的构件,在向车身组装时就能够一边确保固定点PA、PB中的至少一个及至少一个固定点P1的位置关系一边进行组装。因此,不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V向视图。
图6是包含图3的VI-VI截面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安装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7中取下了支架的状态的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1是包含图10的XI-XI截面的图。
符号说明:
1 机动二轮车(车辆)
11 发动机(驱动装置)
13 发电机
20 车架(框架)
40 空气滤清器
52 ACG-ECU(控制单元)
80a 空气滤清器的左侧面(空气滤清器的一侧的外表面)
100 支架
142 第二线束(线束)
142a 重叠部(线束在侧视观察下与固定点重叠的部分)
281 空气滤清器的鼓出部(空气滤清器的至少一部分)
P1 前侧固定点(固定点)
PA 上侧线束固定点(固定点)
PB 下侧线束固定点(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朝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朝向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以及表示车辆左右中心位置的车身左右中心线CL。
<第一实施方式>
<车辆整体>
图1示出作为跨骑型车辆的一例的机动二轮车1。参照图1,机动二轮车1具备通过杆式的车把2来转向的前轮3(转向轮)和由包含发动机11(驱动装置)的动力单元10驱动的后轮4(驱动轮)。以下,有时将机动二轮车简称为“车辆”。
包含车把2及前轮3的转向***部件能够转向地支承于车架20的前端侧的头管21。在头管21中穿过与车把2连接的未图示的车把转向轴。
车架20(框架)是车辆的骨架。例如,车架20通过将多种钢材利用焊接等结合成一体而形成。车架20具备头管21、主框架22、下行框架23、枢轴板24、座椅轨道25及副框架26。
头管21形成为能够供未图示的车把转向轴穿过的筒状。头管2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以头管21的上端位于后方且头管21的下端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
主框架22将头管21与枢轴板24连结。主框架22具有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使一根管弯曲成L字状的形状。主框架22具备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头管21向斜后下方延伸的第一管部22a和从第一管部22a的后端向下方弯曲延伸的第二管部22b。
下行框架23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头管21上的与主框架22连结的连结部的下方位置以比主框架22陡急的倾斜向斜后下方延伸。下行框架23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随着从头管21朝向下方而相对于主框架22的第一管部22a逐渐远离。
枢轴板24以从主框架22的后下部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左右枢轴板24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主框架22的第二管部22b的下端向下方弯曲延伸。左右枢轴板24的下端部彼此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管(未图示)连结。
座椅轨道25以从主框架22的后上部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左右座椅轨道25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主框架22的第一管部22a的后部向后方延伸。座椅轨道25具备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主框架22的第一管部22a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第一轨道部25a(前后延伸部)和从第一轨道部25a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的第二轨道部25b。如图2所示,第一轨道部25a在俯视观察下以前端位于车宽方向内方且后端位于车宽方向外方的方式倾斜。第二轨道部25b在俯视观察下从第一轨道部25a的后端向后方延伸。
如图1所示,副框架26以从枢轴板24的上下中央附近向后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副框架26将枢轴板24和座椅轨道25的后部连结。副框架26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以副框架26的前端位于下方且副框架26的后端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在图2中,符号28表示以将左右座椅轨道25的第一轨道部25a彼此连结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符号29表示以将左右座椅轨道25的第二轨道部25b彼此连结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二横梁,符号31表示用于供乘员放脚的第一踏脚板,符号32表示用于供乘员(搭乘者)放脚的第二踏脚板,符号33表示用于将第二踏脚板32与车架20连结的连结框架。
如图1所示,发动机11配置在主框架22的下方且下行框架23的后方。发动机11是车辆的动力源。发动机11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曲轴15。例如,发动机11是单气缸发动机。发动机11具备收容曲轴15的曲轴箱16和从曲轴箱16的上部向斜前上方立起的气缸17。气缸17一体地结合于曲轴箱16的上部。
变速器12设置在曲轴箱16的后部。曲轴箱16的后部兼作为收容离合器及传动装置的变速器箱。变速器12具备用于将发动机11的动力向外部取出的未图示的输出轴。
发电机13利用发动机11的旋转(驱动)来发电。发电机13与曲轴1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具体而言为左端部)连结。在曲轴箱16的左侧部结合有从车宽方向外方覆盖发电机13的箱罩18。例如,发电机13是使用ACG(AC Generator:交流发电机)来使发动机11起动的旋转电机、所谓的ACG起动电动机。虽然未图示,但是发电机13具备固定于箱罩18的定子和设置于曲轴15的外转子。
动力单元10配置在车架20的前后中央部。动力单元10的前部经由发动机挂钩35而支承于下行框架23。动力单元10的后部支承于左右枢轴板24。摆臂36的前端部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左右枢轴板24。在摆臂36的后部支承有后轮4的车轴。变速器12的输出轴与后轮4的车轴经由包含未图示的驱动链条等的动力传递机构(例如,链条式传动机构)而连结。在摆臂36的后部与车架20的后部之间夹装有后悬架37。
在气缸17的上方配置有燃料箱7。燃料箱7以从上方覆盖主框架22的方式设置。在燃料箱7的后方的座椅轨道25上配置有用于供乘员就座的座椅8。座椅8沿前后方向延伸。座椅8的前部支承于燃料箱7的后部上表面。
在主框架22的后方配置有对向发动机11供给的空气(外部气体)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器40。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40在俯视观察下以跨车身左右中心线CL的方式设置。如图1所示,空气滤清器40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由座椅轨道25、主框架22的第二管部22b、副框架26包围的区域。
在气缸17的上部(后部)连接有用于通过空气滤清器40向发动机11供给空气的吸气配管41。吸气配管41从气缸17朝向空气滤清器40而向后方延伸。在吸气配管41的中途部安装了内装有节气门的节气门区42。
在气缸17的上部(前部)连接有用于将发动机11的排气排出的排气管43。在排气管43的下游端(后端)连接有消音器44(参照图2)。
在图1中,符号5表示对前轮3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的前叉,符号6表示在左右前叉5之间从后上方覆盖前轮3的上部的前挡泥板,符号9表示覆盖燃料箱7的前部侧面的左右一对的护罩,符号38表示燃料泵,符号39表示侧罩(罩构件)。
<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机动二轮车1还具备:对发动机11进行控制的FI(Fuel injection;燃料喷射)-ECU51(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对发电机13进行控制的ACG-ECU52(控制单元)。
FI-ECU51通过根据乘员的操作而从点火开关输出的起动要求及停止要求的信号,来对发动机11的起动及停止进行控制。
ACG-ECU52对发电机13的发电动作进行控制,任意地变更发电机13的发电量。
ACG-ECU52与FI-ECU51分开设置。ACG-ECU52配置在与发电机13相同的车辆左侧(车宽方向的一侧)。FI-ECU51配置在与ACG-ECU52相同的车辆左侧(车宽方向的一侧)。如图2所示,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53配置在车辆右侧。蓄电池53相对于ACG-ECU52配置在车宽方向相反侧。
在实施方式中,FI-ECU51、ACG-ECU52及发电机13配置在车辆左侧。蓄电池53配置在车辆右侧。FI-ECU51、ACG-ECU52及发电机13隔着车身左右中心线CL而配置在与蓄电池53相反的一侧。
如图1所示,ACG-ECU52配置在发电机13的后方。ACG-ECU52配置在FI-ECU51的前方。ACG-ECU52比FI-ECU51接近发电机13。FI-ECU51及ACG-ECU5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分别具有矩形形状的外形。FI-ECU51及ACG-ECU5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分别前倾地配置。FI-ECU5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以比ACG-ECU52接近于水平的倾斜前倾。
FI-ECU51及ACG-ECU5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枢轴板24与副框架26之间。FI-ECU51及ACG-ECU5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空气滤清器40重叠。FI-ECU51及ACG-ECU5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由主框架22的第二管部22b、座椅轨道25及副框架26包围的区域。FI-ECU51及ACG-ECU52配置在比罩构件39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如图2所示,FI-ECU51及ACG-ECU52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左座椅轨道25的第一轨道部25a与连结框架33之间。ACG-ECU52的后部在俯视观察下与FI-ECU51的前部重叠。
在图2中,符号54表示罐。
如图3所示,FI-ECU51及ACG-ECU52设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车宽方向一侧的外表面)。FI-ECU51及ACG-ECU52经由空气滤清器40等固定于车架20。
FI-ECU51以多个部位(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部位)固定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空气滤清器40具备空气滤清器主体80和设置于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多个安装部81~87。空气滤清器主体80及多个安装部81~87由同一构件一体形成。
空气滤清器主体80具有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面对由车辆左侧的座椅轨道25和副框架26夹着的区域的左侧面80a。如图5所示,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左侧面80a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以随着朝向车辆下方而位于车辆左侧的方式倾斜。
如图3所示,多个安装部81~87是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上侧后部向上方延伸的后上延伸部81、从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左侧面80a向左侧方延伸的上下一对的侧方延伸部82、83、从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前侧上下中央附近向前方延伸的前中央延伸部84、从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前侧下部向前方延伸的前下延伸部85、在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左侧面80a的前侧上部设置的前上安装部86、以及在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左侧面80a的下侧前后中央附近设置的下中央安装部87。图中符号89表示从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左侧下端附近向前下方延伸的泄放管。
后上延伸部81形成为在从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上侧后部向左侧方延伸之后朝向车辆左侧的座椅轨道25的第一轨道部25a的左侧而向上方延伸的板状。如图4所示,在车辆左侧的座椅轨道25的第一轨道部25a设有具有螺母91的托架90。例如,将螺栓92从左侧方通过后上延伸部81的贯通孔而与螺母91螺合,由此能够将后上延伸部81固定于托架90。空气滤清器40的后上延伸部81经由托架90而固定于车辆左侧的座椅轨道25的第一轨道部25a。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省略FI-ECU51的图示。
侧方延伸部82、83形成为从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左侧面80a的后部(后上延伸部81附近)向左侧方延伸的板状。如图3所示,侧方延伸部82、83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以沿着FI-ECU51的倾斜的方式前倾。上下一对的侧方延伸部82、83在车辆侧视观察下相互平行地配置。
FI-ECU51经由上下一对的侧方延伸部82、83而固定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FI-ECU51具备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以接近于水平的倾斜前倾配置的矩形形状的FI-ECU主体110、设置在FI-ECU主体110的上部且能够供侧方延伸部82穿过地开口的上连接部111、设置在FI-ECU主体110的下部且能够供侧方延伸部83穿过地开口的下连接部112、以及设置在FI-ECU主体110的前部且向前上方开口的耦合器部113。
例如,上连接部111及下连接部112为了能够弹性地保持FI-ECU51而可以由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例如,可以在上连接部111及下连接部112的各开口孔中穿过各侧方延伸部82、83,由此将FI-ECU51橡胶固定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
ACG-ECU52经由支架100而固定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例如,支架100由金属板形成。如图7所示,支架100具备支架主体101和设置于支架主体101的多个连结部102~108。支架主体101及多个连结部102~108由同一构件一体形成。
如图6所示,支架主体101配置在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与ACG-ECU52之间。支架主体101形成为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平行地延伸的板状。如图3所示,支架主体101的外形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具有沿着ACG-ECU52的外形的形状。
如图7所示,多个连结部102~108是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支架主体101的上侧后部向前上方延伸的后上伸出部102、从支架主体101的下侧后部向后下方延伸的后下伸出部103、从支架主体101的前侧上部向前方突出的前突出部104、设置在支架主体101的前侧上下中央附近且与前突出部104的下侧相连的前连结部105、从支架主体101的后侧上下中央附近向后上方突出的后连结部106、从支架主体101的上侧前部向前方延伸的前上伸出部107、以及从支架主体101的下侧前部向左侧方延伸的前下伸出部108。
如图6所示,后上伸出部102形成为在从支架主体101的上侧后部向左侧方延伸之后朝向空气滤清器40的前上安装部86的左侧而向上方延伸的板状。如图8所示,空气滤清器的前上安装部86配置在吸气配管41的后端附近。在空气滤清器的前上安装部86设有螺母93。如图6所示,例如,将螺栓94从左侧方通过支架100的后上伸出部102的贯通孔而与螺母93螺合,由此能够将支架100的后上伸出部102固定于空气滤清器40的前上安装部86。
如图7所示,后下伸出部103形成为从支架主体101的下侧后部与支架主体101平行地向后下方延伸的板状。在空气滤清器40的下中央安装部87设有螺母95。例如,将螺栓96从左侧方通过支架100的后下伸出部103的贯通孔而与螺母95螺合,由此能够将支架100的后下伸出部103固定于空气滤清器40的下中央安装部87。
前突出部104形成为从支架主体101的前侧上部与支架主体101平行地向前方突出的板状。前突出部104的外形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具有沿着螺栓98的头部前侧的弯曲形状。在空气滤清器40的前中央延伸部84的前端侧设有螺母97。例如,将螺栓98从左侧方通过支架100的前突出部104的贯通孔而与螺母97螺合,由此能够将支架100的前突出部104固定于空气滤清器40的前中央延伸部84。
支架100在后上伸出部102、后下伸出部103及前突出部104这三个部位通过螺栓等固定于空气滤清器40。
如图3所示,ACG-ECU52经由支架100的前连结部105及后连结部106(参照图7)而固定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ACG-ECU52具备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以接近于车辆上下方向的倾斜前倾配置的矩形形状的ACG-ECU主体120、设置在ACG-ECU主体120的前部且能够供螺栓的外螺纹部穿过地开口的前连接部121、设置在ACG-ECU主体120的后部且能够供螺栓的外螺纹部穿过地开口的后连接部122、设置在ACG-ECU主体120的上部且向前上方开口的上耦合器部123、以及设置在ACG-ECU主体120的下部且向后下方开口的下耦合器部124。
如图7所示,在支架100的前连结部105及后连结部106分别设有指向左侧方的具有外螺纹部的螺栓131、133。如图3所示,例如,使各螺栓131、133从车宽方向内方通过ACG-ECU52的前连接部121及后连接部122的各开口孔,并从左侧方将螺母132、134螺合于各螺栓131、133。由此,能够将ACG-ECU52的前连接部121及后连接部122分别固定于支架100的前连结部105及后连结部106。
如图7所示,支架100的前连结部105的一部分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前中央延伸部84与前下延伸部85之间。如图8所示,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空气滤清器40的前中央延伸部84与前下延伸部85之间设有空间88。
如图7所示,支架100的前连结部105的一部分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换言之,与图8所示的空间88重叠的位置)。如图3所示,ACG-ECU52的前连接部121的一部分(控制单元的一部分)经由支架100而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换言之,与图8所示的空间88重叠的位置)。
如图3所示,ACG-ECU52在前连接部121及后连接部122这两个部位通过螺栓等固定于支架100。ACG-ECU52在两个固定点P1、P2处固定于支架100。在此,固定点是指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固定了ACG-ECU52的部分的中心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点在车辆侧视观察下相当于螺栓的轴心位置(具体而言为螺栓的轴线的左端)。
ACG-ECU52的前连接部121的固定点P1(以下也称为“前侧固定点P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前中央延伸部84的前端侧(螺栓98)与前下延伸部85的前端侧之间。ACG-ECU52的前侧固定点P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
另一方面,ACG-ECU52的后连接部122的固定点P2(以下也称为“后侧固定点P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重叠的位置。ACG-ECU52的后侧固定点P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下侧的侧方延伸部83的前方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固定点P1及后侧固定点P2设置于支架100。如图7所示,在着眼于车辆侧视观察下的支架100的情况下,前侧固定点P1相当于在支架100的前连结部105设置的螺栓131的轴心位置,后侧固定点P2相当于在支架100的后连结部106设置的螺栓133的轴心位置。
如图9所示,FI-ECU51、ACG-ECU52、发电机13、蓄电池53等各要素通过包含第一电线61、第二电线62、第三电线63、第四电线64的电路结构而如下述那样电连接。
通过第一电线61将FI-ECU51与ACG-ECU52电连接。通过第二电线62将发电机13与ACG-ECU52电连接。通过第三电线63将蓄电池53的高电位侧端子与ACG-ECU52电连接。通过第四电线64将蓄电池53的高电位侧端子与ACG-ECU52电连接。在第四电线64的中途部设有熔丝70及开关元件71。
在图9中,符号65表示包含与FI-ECU51等连接的电线的主线束,符号66表示将第一电线61的中途部与发电机13连接的电线,符号67表示与ACG-ECU52连接的接地用的电线,符号68表示与蓄电池53的低电位侧端子连接的接地用的电线。
如图3所示,主线束65分支成与FI-ECU51连接的第一线束140和与ACG-ECU52连接的第二线束142。第一线束140及第二线束142在比车架20的上缘部20a靠下方的位置从主线束65分支。第一线束140及第二线束142在比座椅轨道25的第一轨道部25a的上端缘25a1靠下方的位置从主线束65分支。
第一线束140及第二线束142在比第一轨道部25a的中心轴C1靠下方的位置从主线束65分支。在此,第一轨道部25a的中心轴C1是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部25a(前后延伸部)的中心轴线。第一轨道部25a的中心轴C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
在第一轨道部25a设有对主线束65进行引导的线束引导部150。例如,线束引导部150由金属构件形成。线束引导部150具备:以沿着主线束65的外周的方式朝向左侧方弯曲且沿着第一轨道部25a的外周对主线束65进行引导的弯曲部150a;以及从弯曲部150a的后端(车宽方向内端)向后方延伸且与第一轨道部25a结合的结合部150b。例如,线束引导部150的结合部150b通过焊接与第一轨道部25a结合。第一线束140及第二线束142从主线束65通过了线束引导部150之后的部分分支。
第一线束140及第二线束142在比第一轨道部25a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从主线束65分支。第一线束140及第二线束142在从主线束65分支之后在比第一轨道部25a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朝向各ECU51、52的耦合器部113、143延伸。
在FI-ECU51的耦合器部113连接有从主线束65分支的第一线束140的耦合器141。第一线束140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主线束65分支,朝向FI-ECU51的耦合器部113而向后下方弯曲并延伸。
FI-ECU51的耦合器部113具有FI-ECU51与第一线束140的连接口113a。耦合器部113的连接口113a沿车辆前后方向开口。例如,通过将第一线束140的耦合器141从前方***耦合器部113的连接口113a,由此能够将FI-ECU51与第一线束140连接。
第一线束140配置在第一轨道部25a的上端缘与ACG-ECU52之间。第一线束140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在第一轨道部25a的中心轴C1与ACG-ECU主体120的上端之间。
如图6所示,空气滤清器40的前上安装部86具备朝向支架100的后上伸出部102(固定于支架100的部分)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伸出部86a。伸出部86a从空气滤清器主体80的左侧面80a的前侧上部比支架100的后上伸出部102上端更向左侧方延伸。伸出部86a从下方支承第一线束140。第一线束140的下部外周的一部分与伸出部86a的上表面相接。
如图3所示,在ACG-ECU52的下耦合器部124连接有从主线束65分支的第二线束142的耦合器143。例如,第二线束142包含上述的电线61~64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主线束65分支,通过ACG-ECU主体120的前方附近而向下方弯曲并延伸之后,朝向ACG-ECU52的下耦合器部124而向后上方弯曲并延伸。
在图3中,符号148表示至少包含上述的电线62的线束(相当于将ACG-ECU52和发电机13连接的线束),符号149表示与ACG-ECU52的下耦合器部124连接的线束148的耦合器(相当于与第二线束142的耦合器143相邻的耦合器)。线束148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发电机13(参照图1)通过ACG-ECU主体120的下方附近且第二线束142的车宽方向内侧而向后方弯曲并延伸之后,朝向ACG-ECU52的下耦合器部124(具体而言,下耦合器部124中的比连接第二线束142的耦合器143的部分靠后侧的部分)而向上方弯曲并延伸。例如,线束148的中途部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构件固定于车身等。例如,线束148的中途部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构件固定于第二线束142的中途部(例如,第二线束142中的在侧视观察下与线束148重叠的部分)。
在ACG-ECU52的上耦合器部123连接有从第二线束142的中途部延伸的线束144的耦合器145。线束144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第二线束142的中途部朝向ACG-ECU52的上耦合器部123而向后下方弯曲并延伸。
与ACG-ECU52的下耦合器部124连接的第二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第二线束142在以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的部分142a(以下也称为“重叠部142a”。)为基准的与ACG-ECU52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被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束142在比重叠部142a靠上侧及下侧的位置被固定。
如图5所示,第二线束142通过在比重叠部142a靠上侧的位置设置的上侧固定构件151和在比重叠部142a靠下侧的位置设置的下侧固定构件152而固定于支架100。在图5中,符号146表示另一线束,符号153表示用于将另一线束146固定于支架100的另一固定构件。
上侧固定构件151具备:呈沿着第二线束142中的比重叠部142a靠上侧的部分的外周的环状,且约束第二线束142的约束部151a;以及设置在约束部151a的外周且与支架100的前上伸出部107卡合的卡合部151b。如图3所示,上侧固定构件151的约束部151a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ACG-ECU主体120前端的前上方附近。如图5所示,上侧固定构件151的卡合部151b配置在比支架100的前上伸出部107的前端侧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下侧固定构件152具备:呈沿着第二线束142中的比重叠部142a靠下侧的部分的外周的环状,且约束第二线束142的约束部152a;以及设置在约束部152a的外周且与支架100的前下伸出部108卡合的卡合部152b。下侧固定构件152的约束部152a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ACG-ECU主体120下端的前方附近。下侧固定构件152的卡合部152b配置在比支架100的前下伸出部108靠ACG-ECU主体120下端侧的位置。
如图5所示,支架100的前上伸出部107形成为在从支架主体101的上侧前部向左侧方延伸之后朝向第二线束142的车宽方向内方而向前方延伸的板状。在支架100的前上伸出部107的前端侧设有能够供上侧固定构件151的卡合部卡合的卡合孔。例如,在通过上侧固定构件151的约束部151a约束了第二线束142中的比重叠部142a靠上侧的部分的状态下,将上侧固定构件151的卡合部151b从左侧方与前上伸出部107的卡合孔卡合。由此,能够将第二线束142中的比重叠部142a靠上侧的部分经由上侧固定构件151而固定于支架100的前上伸出部107。
如图3所示,支架100的前下伸出部108形成为在从支架主体101的下侧前部向左侧方延伸之后朝向泄放管89的左侧方而向后下方延伸的板状。在支架100的前下伸出部108的前部设有能够供下侧固定构件152的卡合部152b卡合的卡合孔。例如,在通过下侧固定构件152的约束部152a约束了第二线束142中的比重叠部142a靠下侧的部分的状态下,将下侧固定构件152的卡合部152b从前下方与前下伸出部108前部的卡合孔卡合。由此,能够将第二线束142中的比重叠部142a靠下侧的部分经由下侧固定构件152而固定于支架100的前下伸出部108。
如图5所示,第二线束142配置在比前侧固定点P1靠左侧方的位置。第二线束142的重叠部142a比螺母132向左侧方分离。第二线束142中的上侧固定构件151的约束部151a与下侧固定构件152的约束部152a之间的部分在车辆前方观察下朝向左侧方弯曲。第二线束142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以随着从上侧固定构件151的约束部151a朝向上方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延伸。
例如,第二线束142由上侧固定构件151及下侧固定构件152固定,以便即使在因车辆振动等外在原因而发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维持相对于包含螺母132在内的周围的周边部件分离的状态。如图3所示,例如,第二线束142由上侧固定构件151及下侧固定构件152固定,以便即使在因车辆振动等外在原因而发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维持相对于ACG-ECU主体120分离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二线束142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固定的线束固定点(固定点)设置于支架100。在此,线束固定点是指将固定构件151、152固定于支架100的部分的中心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束固定点相当于将固定构件151、152的卡合部151b、152b卡合于支架100的部分的中心位置。
如图5所示,上侧固定构件151的卡合部151b中的线束固定点PA(以下也称为“上侧线束固定点PA”。)在车辆前方观察下配置于比第二线束142由约束部151a约束的部分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如图3所示,第二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上侧线束固定点PA重叠。
另一方面,下侧固定构件152的卡合部152b中的线束固定点PB(以下也称为“下侧线束固定点PB”。)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第二线束142不重叠的位置。如图5所示,第二线束142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下侧线束固定点PB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在着眼于车辆侧视观察下的支架100的情况下,上侧线束固定点PA相当于支架100的前上伸出部107的卡合孔的中心位置。如图5所示,在着眼于车辆前方观察下的支架100的情况下,下侧线束固定点PB相当于支架100的前下伸出部108前部的卡合孔的中心位置。
<作用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具备车架20、发动机11、与车架20连结且对向发动机11供给的外部气体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器40、设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且在前侧固定点P1及后侧固定点P2处被固定的ACG-ECU52、以及与ACG-ECU52连接的第二线束142(以下也称为“线束142”。),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
例如假设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不重叠的情况下,当线束142因车辆振动等外在原因而发生振动时,线束142与处于比前侧固定点P1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周边部件抵接的可能性高。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线束142与周边部件抵接,需要新设置用于固定线束142的固定构件。与此相对,根据本结构,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由此即使线束142因车辆振动等外在原因而发生振动,线束142也通过前侧固定点P1而限制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因此能够避免线束142与处于比前侧固定点P1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此外,也不需要新设置用于固定线束142的固定构件。因此,不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避免线束142与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此外,与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不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紧凑地配置线束1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束142在以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的部分142a为基准的与ACG-ECU52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被固定。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线束142因外在原因而发生振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避免线束142与包含前侧固定点P1的周围的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线束142的振动并避免线束142与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
此外,相比较于线束142仅在以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的部分142a为基准的与ACG-ECU52相连的一方向侧被固定的情况,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线束142振动的情况。此外,将以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的部分142a为基准的两外侧的线束142的固定部分配置于ACG-ECU52附近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ACG-ECU52附近的空间而紧凑地配置线束1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束142配置在比前侧固定点P1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在将ACG-ECU52固定于车辆之后配设线束142,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组装性。此外,在具备侧罩等罩构件39的情况下,当线束142配置在比前侧固定点P1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时,线束142容易由罩构件39覆盖。因此,不增大罩构件39就能够提高紧凑性及外观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ACG-ECU52的一部分经由支架100而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被固定,前侧固定点P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ACG-ECU52的一部分及前侧固定点P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由此,相比较于ACG-ECU52及前侧固定点P1全部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重叠的位置的情况,通过支架100能够容易使ACG-ECU52的热量逃散。此外,将前侧固定点P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空气滤清器40附近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空气滤清器40附近的空间来配设线束1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与线束142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固定的线束固定点PA、PB、前侧固定点P1及后侧固定点P2设置于支架100。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线束固定点PA、PB、前侧固定点P1及后侧固定点P2设置于相同的支架100,从而不用设置对线束142的侧方进行引导的构件,在向车身组装时就能够一边确保线束固定点PA、PB、前侧固定点P1及后侧固定点P2的位置关系一边进行组装。因此,不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通过发动机11的驱动而发电的发电机13,发电机13配置在与ACG-ECU52相同的车辆左侧,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发电机13相对于ACG-ECU52配置在车宽方向相反侧的情况相比,在通过线束142将ACG-ECU52与发电机连接的情况下能够缩短线束142的长度。因此,能够抑制线束142的振动并避免线束142与周边部件抵接的情况,且能够紧凑地配置线束142。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在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固定有FI-ECU51的例子(参照图3)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在空气滤清器的左侧面80a未固定FI-ECU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空气滤清器40具备比ACG-ECU52向左侧方鼓出的空气滤清器主体280。空气滤清器主体280具备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向左侧方鼓出的鼓出部281。鼓出部28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ACG-ECU52的后上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FI-ECU51对应的部分)。
如图11所示,鼓出部281的左端在车辆前方观察下配置于比ACG-ECU52靠左侧方的位置。鼓出部281的上端在车辆前方观察下配置于比空气滤清器40的前上安装部86靠上方的位置。鼓出部281的下端在车辆前方观察下配置于比ACG-ECU52的上耦合器部123靠下方的位置。ACG-ECU52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空气滤清器40的鼓出部281的一部分重叠。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ACG-ECU52设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且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空气滤清器40的一部分重叠,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例如假设ACG-ECU52设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且在车辆前方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因ACG-ECU52的存在而空气滤清器40的容量可能被限制。与此相对,根据本结构,ACG-ECU52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空气滤清器40的一部分(鼓出部281的一部分)重叠,由此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ACG-ECU52重叠的部分能够确保空气滤清器40的容量。因此,能够在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配置ACG-ECU52,并确保空气滤清器40的容量。
<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FI-ECU51设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面80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FI-ECU51也可以设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右侧面。例如,FI-ECU51只要设置于空气滤清器40的一侧的侧面即可。例如,FI-ECU51的设置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且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的部分142a的上侧及下侧被固定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线束142也可以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前侧固定点P1以外的其他的固定点(多个固定点)重叠。例如,线束142也可以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多个固定点重叠的部分的各自的两外侧被固定。例如,在线束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可以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的部分的前侧及下侧被固定。例如,线束的固定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线束142配置在比前侧固定点P1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线束142也可以配置在比前侧固定点P1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例如,线束142的配置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ACG-ECU52的一部分经由支架100而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被固定,且前侧固定点P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ACG-ECU52及前侧固定点P1全部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空气滤清器40重叠的位置。例如,ACG-ECU52及前侧固定点P1相对于空气滤清器40的配置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具备通过发动机11的驱动进行发电的发电机13且发电机13配置在与ACG-ECU52相同的车辆左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发电机13也可以相对于ACG-ECU52配置在车宽方向相反侧。例如,发电机13及ACG-ECU52的配置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在与线束142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固定的线束固定点PA、PB、前侧固定点P1及后侧固定点P2设置于支架1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线束固定点PA、PB中的至少一个及前侧固定点P1设置于支架100,后侧固定点P2未设置于支架100。例如,线束固定点PA、PB、前侧固定点P1及后侧固定点P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于与支架100不同的构件。例如,各固定点的设置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对发动机11进行控制的FI-ECU51与对发电机13进行控制的ACG-ECU52分开设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控制单元,可以仅设置对发动机11及发电机13进行控制的单一的控制单元。例如,控制单元的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与ACG-ECU52连接的线束14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前侧固定点P1重叠的部分142a的两外侧被固定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与FI-ECU51连接的线束140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固定点重叠的情况下,线束140也可以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固定点重叠的部分的两外侧被固定。例如,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线束的固定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ACG-ECU52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空气滤清器40的一部分重叠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控制单元以空气滤清器的一部分与驱动装置侧不重叠的方式外伸,并将固定点设置于控制单元的驱动装置侧。例如假设使控制单元外伸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线束与驱动装置、存在于固定点的车宽方向内侧的构件抵接而需要设置保护构件。与此相对,根据实施方式,线束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与控制单元的固定点重叠(换言之,以通过固定点之上的方式配设),由此不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避免抵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发动机为单气缸发动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发动机可以为多气缸发动机。例如,发动机的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发动机作为驱动装置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电动机等发动机(内燃机)以外的装置。例如,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电动机、热力机、流体机械等原动机、或者将所述原动机中的至少两个组合的装置。例如,驱动装置的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跨骑型车辆的一例,举出在车身侧搭载有发动机的机动二轮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跨骑型车辆也可以是单元摆动式的机动二轮车。例如,跨骑型车辆的形态能够根据要求规格进行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适用于机动二轮车以外的跨骑型车辆。例如,所述跨骑型车辆包括驾驶员跨车身而乘车的全部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有原动机的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也包括三轮(除了前一轮且后二轮之外,也包括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的车辆。另外,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适用于机动二轮车,而且也能够适用于机动车等四轮(四轮货车等)的车辆。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用于跨骑型车辆以外的车辆(乘用车、公共汽车、卡车等)。另外,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适用于车辆,而且也能够适用于航空器、船舶、建筑机械、工业机械等车辆以外的交通工具、移动体。例如,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适用于交通工具,而且也能够适用于手推的剪草机、清扫机等。此外,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适用于移动体,而且也能够适用于在固定位置固定的固定型的装置。例如,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只要具备框架、驱动装置、与所述框架连结并对向所述驱动装置供给的外部气体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器、设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一侧的外表面且在至少一个固定点处被固定的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线束,且所述线束在侧视观察下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点重叠即可。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例,可以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6)

1.一种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具备:
框架(20);
驱动装置(11);
空气滤清器(40),其与所述框架(20)连结,且对向所述驱动装置(11)供给的外部气体进行净化;
控制单元(52),其设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40)的一侧的外表面(80a),且在至少一个固定点(P1)处被固定;以及
线束(142),其与所述控制单元(52)连接,
所述线束(142)在侧视观察下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点(P1)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142)在以侧视观察下与所述固定点(P1)重叠的部分(142a)为基准的与所述控制单元(52)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被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20)为车辆的骨架,
所述控制单元(52)设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40)的车宽方向一侧的外表面(80a),且在车辆前方观察下与所述空气滤清器(40)的至少一部分(281)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142)配置在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点(P1)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52)的一部分经由支架(100)而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被固定,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点(P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所述空气滤清器(40)不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线束(142)相连的一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两外侧固定的固定点(PA、PB)中的至少一个及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点(P1)设置于所述支架(100)。
CN202221760561.8U 2021-07-13 2022-07-08 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Active CN2177539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5768 2021-07-13
JP2021115768A JP7401489B2 (ja) 2021-07-13 2021-07-13 電装品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3957U true CN217753957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1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0561.8U Active CN217753957U (zh) 2021-07-13 2022-07-08 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01489B2 (zh)
CN (1) CN21775395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5921B2 (ja) 2018-03-27 2020-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7504143B2 (ja) 2022-03-03 2024-06-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装品支持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12245A (ja) 2023-01-25
JP7401489B2 (ja)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50074B2 (ja) 鞍乗型車両
US7730986B2 (en) Electric component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arranging electric component in vehicle
JP7177221B2 (ja) 鞍乗型車両
CN215922429U (zh) 跨骑型车辆
US8662224B2 (en) Arrangement of electric part
CN111788112B (zh) 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
CN217753957U (zh) 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CN217893100U (zh) 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JP7315626B2 (ja) 電装品配置構造
CN111433115B (zh) 跨骑型车辆
JP731421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電装品配置構造
CN217672984U (zh) 车辆的电气安装件配置结构
JP7354204B2 (ja) 鞍乗型車両
CN219192443U (zh) 跨骑型车辆
JP7417561B2 (ja) 電装品配置構造
JP2020037354A (ja) 鞍乗型車両の制御装置支持構造
CN219884004U (zh) 跨骑型车辆
JP734824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217260440U (zh) 车辆
CN114212173B (zh) 鞍乘型车辆
JP734057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22153078A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