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3768U - 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 Google Patents

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3768U
CN217633768U CN202221279935.4U CN202221279935U CN217633768U CN 217633768 U CN217633768 U CN 217633768U CN 202221279935 U CN202221279935 U CN 202221279935U CN 217633768 U CN217633768 U CN 217633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earing
input shaft
gear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799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倩
唐亚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uch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uch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uch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uch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799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3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3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3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本实用新型的三轴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轴套、第一轴承和中间轴,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输入轴***到输出轴中的一端,所述中间轴与所述输入轴和/或者输出轴平行布置,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输入轴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所述轴套和所述输入轴之间形成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开口和朝向输入轴承径向方向的外侧的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可以使三轴布置的变速器中间位置的轴承得到充分润滑。

Description

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背景技术
变速器是车辆重要的传动装置。根据汽车的售后市场统计数据,变速器故障中有较大比例为润滑不良导致。由于变速器内部大都是高速旋转的齿轮及轴承类零件,因此充分的润滑是变速器寿命得以保证的必备条件。
在变速器润滑设计中,通常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飞溅润滑方案,该方案主要依靠齿轮搅油,使得飞溅的润滑油到达变速器内部各轴承、齿轮位置实现润滑;经过业内多年来对飞溅润滑***的研究设计、验证,关于常规机械式变速器内部轴承、齿轮润滑需求也基本可以满足;但针对输入、输出轴相套并同轴布置的三轴变速器,中间轴承润滑条件较差,润滑失效也时有发生。例如公开号为CN20188457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三轴式的汽车变速器,这种汽车变速器中包括了一轴、二轴和中间轴,其中一轴和二轴同轴布置,中间轴和一轴以及二轴平行布置。采用这种布置方式润滑油不容易流入到位于中间位置的轴承处,造成该位置的轴承润滑效果差,不能满足减速器的润滑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用于解决现有的三轴布置的变速器中间位置的轴承不能得到充分润滑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轴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轴套、第一轴承和中间轴,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输入轴***到输出轴中的一端,所述中间轴与所述输入轴和/或者输出轴平行布置,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输入轴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所述轴套和所述输入轴之间形成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开口和朝向输入轴承径向方向的外侧的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输入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朝输入轴的轴心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开口位于轴套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所述凹槽沿输入轴的轴向方向贯穿输出轴的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个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轴套围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凹槽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导油通道至少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油通道沿输入轴的周向方向设置。
优选地,多个所述导油通道以输入轴的轴线为旋转中心呈旋转对称。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为四边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包括沿输入轴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内孔和沿输入轴的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与所述第一内孔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输入齿轮、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第三中间齿轮和同步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入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第三中间齿轮和第四中间齿轮安装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三中间齿轮啮合,所述同步器位于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第一输出齿轮所在的轴向位置,所述第一轴承位于第二输出齿轮所在的轴向位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三轴变速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使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这时第一轴承位于所述输入轴***到输出轴中的一端。本实用新型让轴套套设在所述输入轴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让轴套和所述输入轴之间形成有导油通道,该导油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开口和朝向输入轴承径向方向的外侧的第二开口。输入轴表面的润滑油从第二开口流入到导油通道中后,从第一开口流入到第一轴承的位置,从而时第一轴承可以得到充分的润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轴变速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同轴布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轴变速器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套装配在输入轴上后的三维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轴的三维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套的三维结构图。
图中零件部及其编号:
输入轴10、凹槽11、第一输入齿轮12、输出轴20、第一内孔21、第一导油孔22、第一输出齿轮23、第二输出齿轮24、中间轴30、第一中间齿轮31、第二中间齿轮32、第三中间齿轮33、轴套40、四边形孔41、第一轴承50、第二轴承60、导油通道70、第一开口71、第二开口72、同步器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轴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0、输出轴20、轴套40、第一轴承50和中间轴30,所述输入轴10和输出轴20同轴布置,所述输出轴20通过所述第一轴承50套设在所述输入轴10上,所述第一轴承50位于所述输入轴10***到输出轴20中的一端,所述中间轴30与所述输入轴10和/或者输出轴20平行布置,所述轴套40套设在所述输入轴10靠近所述第一轴承50的一端,所述轴套40和所述输入轴10之间形成有导油通道70,所述导油通道70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轴承50的第一开口71和朝向输入轴10承径向方向的外侧的第二开口72。其中输入轴10和中间轴30通过啮合的齿轮组传动连接,中间轴30和输出轴20通过啮合的齿轮组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动力装置所产生的动力先传递给输入轴10,再由输入轴10传递给中间轴30,然后由中间轴30传递给输出轴20,最后由输出轴20输出动力传递至汽车后桥。前述汽车动力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和电机。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轴10和输出轴20采用同轴布置的方式,即输入轴10的轴线和输出轴20的轴线相重合。并且本实施例将输出轴20套设在输入轴10上,输入轴10的一部分进入到输出轴20中。采用前述方式可以使轴系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节省减速器的空间。如图2所示,对此本实施例在输出轴20中设置有内孔,输入轴10的一部分***到输出轴20的内孔中。此外,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一轴承50,输入轴10和输出轴20之间通过第一轴承50形成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轴承50位于所述输入轴10***到输出轴20中的一端,这样可以使输入轴10和输出轴20之间形成良好的支撑。具体实施时可以分别利用输出轴20的内孔和输入轴10端部的外壁对第一轴承进行支撑。这样输入轴10在和输出轴20保持同轴布置的同时又可以相对转动,并能相互支撑。输入轴10和输出轴20采用前述同轴布置的方式后,为了便于输入轴10和中间轴30传动的同时也便于中间轴30和输出轴20传动,本实施例将中间轴30设置为与所述输入轴10和/或者输出轴20平行布置的形式。即中间轴30的轴线和输入轴10的轴线或者输出轴20的轴线相平行。采用前述的布置结构后,输入轴10和输出轴20之间然后通过第一轴承50可以实现高速地相对转动,但是由于第一轴承50位于由输入轴10和输出轴20所组成的轴系的中间位置(轴向方向的中间位置),并位于输出轴20的内部,因此该轴承很难得到润滑油的充分润滑。
如图2和图4所示,对此本实施例通过轴套40套设在所述输入轴10靠近所述第一轴承50的一端来使所述轴套40和所述输入轴10之间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导油通道70。这些导油通道70位于靠近第一轴承50的位置,用于将润滑油导向第一轴承50。所述导油通道70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轴承50的第一开口71和朝向输入轴10承径向方向的外侧的第二开口72。流动到输入轴10表面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二开口72流入到所述导油通道70中,润滑油从导油通道70的第一开口71留出后流向第一轴承50,这样就会由更多的润滑油被导油通道70导流到第一轴承50位置,使第一轴承50得到充分的润滑。为了使更多的润滑油被导入到第一轴承5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导油通道70远离第一开口71的一端封闭。
此外由于轴套40套设在输入轴10靠近第一轴承50的一端,因此当输入轴10高速转动时导油通道70中的润滑油可以被轴套40挡住,不会因为输入轴10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而被甩离导油通道70,这样导油通道70中就可以存储更多的润滑油,以使第一轴承50得到更加充分的润滑。由于前述导油通道70由轴套40和输入轴10共同形成,组成前述导油通道70的结构被分成了两部分,分别位于轴套40和输入轴10上。因此可以轴套40和输入轴10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分别加工出导油通道70位于轴套40上的那部分结构和位于输入轴10上的那部分结构,然后通过准确的装配,使这两部分结构组合得到完整的导油通道70,可以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加工成本也更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轴10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朝输入轴10的轴心方向凹陷的凹槽11,所述第二开口72位于轴套40上与所述凹槽11对应的位置,所述凹槽11沿输入轴10的轴向方向贯穿输出轴20的朝向所述第一轴承50的一个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轴套40围成所述第一开口71,所述第二开口72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11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的导油结构由设置在输入轴10上的凹槽11和设置在轴套40上的第二开口72组成。其中凹槽11设置在输入轴10的外表面,由输入轴10的外表面朝输入轴10的中心凹陷形成。在制造时,该凹槽11可以通过机械加工或锻造成型的方式得到。而轴套40则可以通过冲压或注塑等方式来得到。所述凹槽11由输入轴10上的某个位置沿输入轴10的轴向方向朝第一轴承50的位置延伸,直至贯穿凹槽11所遇到的第一个端面,在该端面上形成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和所述轴套40围成所述第一开口7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开口72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11的宽度,因此轴套40可以对一部分凹槽11形成遮挡,这样既可以保证润滑油通过第二开口72进入到导油通道70中,又可以在输入轴10旋转的情况下,减少由于离心力作用而被甩出的润滑油的量,从而使得导油通道70中存储更多的润滑油。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底壁围成。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第三侧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第一开口71的一端相连,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远离第一开口7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远离第三侧壁的一端留有用于形成第一开口71的缺口。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靠近输入轴10轴心的一端相连。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远离输入轴10轴心的一端为自由端,以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远离输入轴10轴心的一端为自由端为成一个缺口,该缺口与轴套40上的第二开口72位置对应。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40为圆筒形,所述第二开口72为开设在圆筒侧壁上的四边形开口。采用前述方式对轴套40进行简单加工就可以使轴套40与输入轴10上的凹槽11围成合适的导油通道70。其中输入轴101凹槽11可以通过机械加工或锻造成型方式获得;而轴套40的四边形开口,通过冲压或注塑等方式实现;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朝向所述第一轴承50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远离所述第一轴承50的一端的宽度。其中凹槽11朝向所述第一轴承50的一端即凹槽11与轴套40形成第一开口71的那一端。由于凹槽11朝向第一轴承50的一端的宽度更大,因此当输入轴10正向或反向转动时,润滑油可以更加顺利地向第一轴承50的方向流动。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的宽度由远离第一轴承50的一端朝靠近第一轴承50的一端逐渐增大。采用前述方式,当输入轴10转动时更有利于凹槽11中的润滑油向第一轴承50的方向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油通道70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油通道70沿输入轴10的周向方向设置。前述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本实施例将多个导油通道70布置在输入轴10的不同周向位置,这样可以使输入轴10表面各个位置的润滑油都可以流向第一轴承50,并使第一轴承50的各个位置都有足够的润滑油流入。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所述导油通道70以输入轴10的轴线为旋转中心呈旋转对称。采用前述旋转对称的方式来布置导油通道70,可以使第一轴承50在各个方向都有润滑油均匀地流入,从而提高对第一轴承50的整体润滑效果。为了保证导油通道70位置的准确度,在本实施例中,轴套40可以通过内孔过盈装配与输入轴10上,保证输入轴10和轴套40上的四边形开口和凹槽11具有对中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20包括沿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内孔21和沿输入轴10的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导油孔22,所述第一导油孔22与所述第一内孔21连通。这样润滑油通过输出轴20上布置的导油孔流入到输出轴20的第一内孔21中。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轴变速器还包括第一输入齿轮12、第一输出齿轮23、第二输出齿轮24、第一中间齿轮31、第二中间齿轮32、第三中间齿轮33和同步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12与所述输入轴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3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4安装在所述输出轴20上,所述第一中间齿轮31、第二中间齿轮32和第三中间齿轮33安装在所述中间轴30上,所述第一输入齿轮12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31啮合,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3和所述第二中间齿轮32啮合,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4和所述第三中间齿轮33啮合,所述同步器位于第二中间齿轮32和第三中间齿轮33之间。
其中第一中间齿轮31与中间轴30固定连接,输入轴10的动力通过第一输入齿轮12传递第一中间齿轮31,第一中间齿轮31将动力传递给中间轴30。其中第二中间齿轮32和第三中间齿轮33通过滚针轴承空套在中间轴30上。当同步器与第二中间齿轮32结合时,中间轴30带动第二中间齿轮32同步转动,中间轴30的动力由第二中间齿轮32传递给输出轴20;当同步器与第三中间齿轮33结合时,中间轴30带动第三中间齿轮33同步转动,中间轴30的动力由第三中间齿轮33传递给输出轴2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三轴变速器还包括第二轴承60,所述第二轴承60位于第一输出齿轮23所在的轴向位置,所述第一轴承50位于第二输出齿轮24所在的轴向位置。本实施例,利用第利用第一轴承50和第二轴承60协同作用,共同对输入轴10进行支撑,并实现输入轴10相对输出轴20的转动,使整个轴系可以在高速转动中保持稳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该新能源车包括实施例中所述的三轴变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三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轴套、第一轴承和中间轴,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输入轴***到输出轴中的一端,所述中间轴与所述输入轴和/或者输出轴平行布置,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输入轴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所述轴套和所述输入轴之间形成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开口和朝向输入轴承径向方向的外侧的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朝输入轴的轴心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开口位于轴套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所述凹槽沿输入轴的轴向方向贯穿输出轴的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个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轴套围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油通道沿输入轴的周向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油通道以输入轴的轴线为旋转中心呈旋转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为圆筒形,所述第二开口为开设在圆筒侧壁上的四边形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包括沿输入轴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内孔和沿输入轴的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与所述第一内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入齿轮、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第三中间齿轮和同步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入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安装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三中间齿轮啮合,所述同步器位于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第一输出齿轮所在的轴向位置,所述第一轴承位于第二输出齿轮所在的轴向位置。
10.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轴变速器。
CN202221279935.4U 2022-05-26 2022-05-26 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Active CN217633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9935.4U CN217633768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9935.4U CN217633768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3768U true CN217633768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7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79935.4U Active CN217633768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3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5702B2 (en) Differential
CN103080610B (zh) 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
JP2009174596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7842602A (zh) 齿轮装置
CN113472137B (zh) 驱动装置
US11598410B2 (en) Drive device
CN115635838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机构总成、混合动力电驱动***和车辆
CN217633768U (zh) 三轴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JPWO2019208641A1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CN219888692U (zh) 电驱动车差速器的油冷润滑结构
CN113098191A (zh) 驱动装置
CN111750045B (zh) 行星减速装置、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US20220316580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CN217633769U (zh) 螺旋导油变速器和新能源车
JP2014015977A (ja) 自動車用減速装置
JP2014015976A (ja) 自動車用減速装置
WO2014115888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2780747A (zh) 一种四驱车前桥差速器壳体及前桥差速器
CN214617734U (zh) 一种四驱车前桥差速器壳体及前桥差速器
CN206175503U (zh) 具有润滑结构的花键
CN211335441U (zh) 同轴电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875050U (zh) 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及车辆
CN217481912U (zh) 电动汽车高速行星齿轮箱
CN208021195U (zh)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78417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变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