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9512U - 吸附底座 - Google Patents

吸附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9512U
CN217559512U CN202220526704.2U CN202220526704U CN217559512U CN 217559512 U CN217559512 U CN 217559512U CN 202220526704 U CN202220526704 U CN 202220526704U CN 217559512 U CN217559512 U CN 217559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rod
base
pie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267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应亮
孙威
刘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5267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9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9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9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附底座,包括杆件、装配件及吸附件,其中:所述杆件包括杆体及设于所述杆体一端的受力部;所述装配件包括与所述吸附件接触的面接触固定部,所述面接触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吸附件上,所述杆件穿接于所述吸附件;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所述杆身的部分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所述杆身的部分与所述吸附件的底面形成预设缝隙;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所述杆身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底座在解除吸附时,更省力,且不会对吸附件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吸附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底座。
背景技术
在特定场景下,部分设备会采用强磁吸附的方式进行固定,在需将其解除固定时,通常利用撬棒翘起磁体部位,以使磁体与钢板实现分离。然而,在撬棒撬起磁体部位的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会对撬棒和强磁铁均造成不同程度地磨损,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与此同时,使用撬棒暴力撬起磁体,对施力人员的体力要求相对较高,解除设备固定的体验并不友好,另外,强磁铁被撬起后,极易与钢板发生再次吸附,存在造成无效动作、需要二次分离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底座,其中所述吸附底座自吸附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时,磁体和钢板之间被生成一预设缝隙,无需暴力撬起动作,尽量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较为省力,提升用户使用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底座,其中所述磁体和钢板分离后,稳定性好,不会轻易再次吸附。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采用磁吸方式进行固定的设备在分离时存在费力且易损坏磁体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吸附底座。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附底座,包括杆件、装配件及吸附件,其中:
所述杆件包括杆体及设于所述杆体一端的受力部;
所述装配件包括与所述吸附件接触的面接触固定部,所述面接触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吸附件上;
所述杆件穿接于所述吸附件;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所述杆身的部分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所述杆身的部分与所述吸附件的底面形成预设缝隙;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所述杆身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
优选地,所述面接触固定部中设有与所述杆件的杆身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吸附件中设有与所述杆件的杆身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杆件依次穿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
优选地,在所述杆体上设有第一螺纹部,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匹配的第二螺纹部;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进行螺纹配合,所述杆体被旋转至部分杆体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所述杆身的部分与所述吸附件的底面形成预设缝隙;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进行螺纹配合,所述杆体被旋转至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
优选地,所述面接触固定部包括板体,在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位置处设有装配杆及与所述吸附件的侧部抵接的支座,所述装配杆向远离所述吸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支座则沿所述吸附件的侧部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板体上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与第一通孔等大且孔轴同轴的通孔。
优选地,在所述面接触固定部上还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基体及设于所述固定基体上的凸耳、弹性件及限位件,其中:
所述弹性件被设于所述受力部与所述面接触固定部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弹性端与所述固定基体被连接、另一弹性端与所述受力部被连接;
所述限位件被设置在所述凸耳上,在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在所述弹性件作用下的所述杆体被所述限位件限制在所述固定基体内;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所述杆体经按压伸出至部分杆体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所述杆身的部分与所述吸附件的底面形成预设缝隙;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所述杆体经所述弹性件回弹至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
优选地,在所述凸耳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销轴,所述销轴的两端被设于所述凸耳上,所述限位件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销轴上;
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板,在所述限位板对应于所述销轴位置处设有按压凸起部,所述按压凸起部被设于所述限位板接触所述销轴的一端,所述按压凸起部位于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杆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所述固定基体包括筒型基体,在所述筒型基体的筒底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弹簧中;所述凸台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对应的通孔;
所述限位板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销轴两侧的短板和长板,所述按压凸起包括弧形凸段、弧形凹段及位于所述弧形凸段与所述弧形凹段之间的凸起高点,所述弧形凸段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短板一侧,所述凸起高点位于所述长板一侧。
优选地,所述吸附件包括磁体及设于所述磁体上的底座盖,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磁体的中部,所述磁体呈圆形,所述底座盖与所述磁体的形状匹配,所述底座盖包覆于所述磁体的顶部及侧部;
在所述磁体的侧部与所述底座盖之间进一步缓冲垫件。
优选地,所述装配件还包括装配杆及支座,所述面接触固定部包括一板体,所述装配杆设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位置处,且向远离所述吸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支座沿所述吸附件的侧部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吸附件包括沉头螺钉,所述沉头螺钉上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沉头螺钉的钉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附底座包括杆件、装配件及吸附件,杆件依次穿接于装配件及吸附件中,并利用杆件的受力部接受外界的扭力或按压力,以使其的杆体能够在穿出所述吸附件与未穿出所述吸附件之间切换: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所述杆身的部分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所述杆身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在将吸附底座与承载面的整个分离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仅需施加较小的力,且在分离操作过程中不会对吸附件造成损伤,同时还可避免传统的吸附底座在分离操作过程中有再次吸附于承载面上造成无效动作、吸附件毁损甚至造成安全隐患等情形的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吸附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吸附底座在第二受力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吸附底座在第一受力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吸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吸附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吸附底座在第二受力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吸附底座在第一受力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吸附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底座1,参见图1至图4,所述吸附底座1包括杆件11、装配件12及吸附件13,其中,所述杆件11可包括杆体及位于杆体的一端部的受力部111,在杆体的杆身上设有第一螺纹部112,此处,所述受力部111可包括供工作人员拧扭的T字型扭杆,工作人员通过拧扭所述T字型扭杆即可使杆件11转动。
所述装配件12可包括与所述吸附件13接触的面接触固定部121,在所述面接触固定部121中设有与杆件11的杆身适配的第一通孔1211。所述面接触固定部121具体可包括一板体,板体的下表面与吸附件13接触。此处,所述装配件12还可包括装配杆122及支座123,所述装配杆122被设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1211的端部位置处,且向远离所述吸附件13的方向延伸;所述支座123则沿所述吸附件13的侧部向远离板体的方向延伸,也即装配杆122的杆身延伸方向与支座123的延伸方向相反。在功能上,所述装配杆122用于供设备装配固定,而支座123则提供相应的稳定支撑力。
优选地,为提高装配件12的结构强度,所述装配件12的所述面接触固定部121、所述装配杆122及所述支座123一体成型。与此同时,在所述面接触固定部121上还可设置一用于限制及引导所述杆件11的杆身在特定方向旋进或旋出的凸台1212,所述凸台1212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211等大且孔轴同轴的通孔,所述凸台1212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凸台。
所述吸附件13用于与一承载面形成吸附连接,所述面接触固定部121被设置在所述吸附件13上,在所述吸附件13中设有与所述杆件11的杆身适配的第二通孔1311,所述杆件11用于依次穿接于所述第一通孔1211、所述第二通孔1311中,也即在所述杆件11的穿接作用下,所述面装配件12与所述吸附件13之间相对固定,所述第二通孔1311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112匹配的第二螺纹部,从而使得杆件11的第一螺纹部112可在第二通孔1311中旋进或是旋出。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杆件11的杆身长度满足在所述杆件11穿入所述吸附件13形成一预设距离时,所述杆件11的部分杆身能够穿出所述吸附件13,从而可在所述杆件11的部分杆身穿出所述吸附件13时,使得所述杆件11的部分、所述吸附件13的底面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预设缝隙,进而有利于将所述吸附件13与所述承载面分离开。
在应用场景中,当所述吸附底座需要处于一吸附状态时,所述吸附底座被置于所述承载面,利用所述受力部111转动所述杆件11的杆身,所述第一螺纹部112与所述第二通孔1311的孔壁上的所述第二螺纹部配合,所述杆件11的杆身被保持在所述吸附件13的所述第二通孔1311的内部,所述杆件11的杆身不穿出所述吸附件13的所述第二通孔1311,所述第一螺纹部112旋至所述杆件11的杆身未穿出第二通孔1311的状态,此时,所述吸附件13被置于所述承载面上即可实现吸附固定。
当需将所述吸附件13与所述承载面分离时,通过所述受力部111反向转动所述杆件11的杆身,使得所述第一螺纹部112旋至所述杆件11的杆身穿出所述第二通孔1311的状态,也就是,第一螺纹部112与第二螺纹部配合,使得所述杆件11的杆身逐步被转动最终穿出所述第二通孔1311,所述杆件11的杆身穿出所述第二通孔1311抵触到所述承载面,使得所述吸附件13脱离所述承载面,使得所述吸附件13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空隙,工作人员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所述吸附件13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分离操作,使得所述吸附件13处于一分离状态。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吸附底座1的整个分离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仅需施加对所述杆件11的扭力,更加省力,在分离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所述吸附件13造成损伤,同时还可避免传统的吸附底座在分离操作过程中有再次吸附于承载面上造成无效动作、吸附件毁损甚至造成安全隐患等情形的出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吸附底座1的安全性能高,完成脱离动作的过程简易,吸附状态或分离状态均稳定,使用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承载面可为墙面、桌面、地板或者部分设备的表面。所述吸附件13的吸附力可基于强粘力或磁力,此处,所述吸附件13基于磁力,相应的,承载面的表面上或隔层中需具有可供磁体吸附的可磁性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13可包括磁体131及被设于所述磁体131上的底座盖132,所述第二通孔1311被设于所述磁体131的中部。更具体地,所述磁体131呈圆形,所述底座盖132与所述磁体131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底座盖132包覆于所述磁体131的顶部及侧部。此处,在所述底座盖132上同样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211、所述第二通孔1311等大且孔轴同轴的盖孔1321。
在所述磁体131的侧部与所述底座盖132之间进一步设置缓冲垫件133,所述缓冲垫件133用于避免所述磁体131的侧部直接与所述底座盖132触碰,降低所述磁体131被碰撞毁损的风险。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件133可以是但不限于通过灌胶等方式,被形成于所述磁体131的侧部与所述底座盖132之间。所述缓冲垫件133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橡胶、塑胶、泡沫等较为柔韧的材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13还可包括一中空的沉头螺钉134,所述沉头螺钉134的中空部1341贯穿所述沉头螺钉134的整个钉体,因而所述中空部1341即可作为所述第二通孔1311,而无需在所述磁体131上设置所述第二螺纹部,所述沉头螺钉134的所述中空部1341能够与所述第一螺纹部112配合实现可转动的螺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受力部111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也即所述杆件11被施加一方向上的旋转力时,杆件11杆体发生转动,杆体经螺纹配合旋至部分杆体穿出于所述吸附件13外;而所述受力部111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也即所述杆件11被施加一反方向上的旋转力时,所述杆件11的杆体经螺纹配合旋至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13外,所述受力部111在第一受力状态和第二受力状态切换,从而实现所述吸附底座1在分离状态和吸附状态之间的切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底座2,同样包括杆件21、装配件22及吸附件23,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吸附底座2还包括固定件24。
参见图5至图8,吸附底座2包括杆件21、装配件22及吸附件23,所述杆件21包括设于所述杆件21的杆体212及位于所述杆体212一端部的受力部211,所述装配件22包括与所述吸附件23接触的面接触固定部221,且所述面接触固定部221被设置在所述吸附件23上,在所述面接触固定部221中设有与所述杆件21的所述杆体212适配的第一通孔2211,在所述吸附件23中设有与所述杆件21的所述杆体212适配的第二通孔2311,所述杆件21的所述杆体212用于依次穿接于所述第一通孔2211及所述第二通孔231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4被设置在所述面接触固定部221上,所述固定件24包括固定基体241及被设于所述固定基体241上的凸耳242、弹性件243及限位件244,优选地,所述固定基体241上设有两个所述凸耳242。
所述弹性件243被设于所述受力部211与所述固定基体241之间,所述弹性件243的一弹性端与所述固定基体241连接、所述弹性件243的另一弹性端与所述受力部211连接。所述限位件244被设于所述凸耳242的内壁,所述限位件244用于在所述受力部211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将在所述弹性件243作用下的所述杆体212限制在所述固定基体241内。
此处,所述受力部211进入第一受力状态即分离状态时,也即所述受力部211的一侧朝向所述固定基体241的方向抵推所述弹性件243,所述弹性件243被所述受力部211的一侧压至压缩状态,使得所述杆件21具有向接近所述固定基体241的方向(图5、图6中为向下的方向)运动的趋势,与此同时,所述受力部211的另一侧还受到一由工作人员或其他结构按压(图5、图6中为向下按压),所述杆体212的部分杆体穿出于所述吸附件23外,以使所述杆体212的部分、所述吸附件23的底面和承载面之间形成预设缝隙。应当理解的是,在按压过程中,所述装配件22及所述吸附件23相对静止,所述杆件21具有运动过程。
所述受力部211进入第二受力状态即吸附状态时,也即处于压缩状态下的所述弹性件243向远离所述固定基体241的方向抵推所述受力部211的一侧,使得所述杆件21具有向远离所述固定基体241的方向(图5、图6中为向上的方向)运动的趋势,而所述限位件244则用于阻止上述趋势以将所述杆件21限制在所述固定基体241,且由于所述受力部211的另一侧仅受到所述限位件244的限位作用而未受到一由工作人员或其他结构按压,因而所述杆体212在所述弹性件243作用下未穿出于吸附件23外。在所述限位件244进行阻止动作时,所述杆件21移至上升方向中的最大行程处,所述限位件244与所述受力部211的另一侧接触并施加一与所述弹性件243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力,以将所述杆件21限制在所述固定基体241内。
进一步地,在两个所述凸耳242与所述限位件244之间设有一销轴245,所述销轴245的两端被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凸耳242上,而所述限位件244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销轴245上,所述销轴245穿过所述限位件244,也即所述限位件244可在所述销轴245进行上下摆动,所述限位件244的一端被设于所述销轴245,所述限位件244自所述销轴245向外延伸。此处,所述限位件244可包括一限位板2441,在所述限位板2441设有按压凸起部2442,所述按压凸起部2442被设于所述限位板2441接触所述销轴245的一端,所述按压凸起部2442位于所述限位板2441靠近所述杆体212的一侧,所述按压凸起部2442被面对所述受力部211设置,在接收到外部作用力时,所述按压凸起部2442直接作用于所述受力部211。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弹性件243可以是但不限于为弹簧,所述固定基体241可包括筒型基体,在所述筒型基体的筒底设有凸台2411,且所述凸台2411位于所述弹簧的中空部。所述凸台2411可位于所述弹簧的中部轴线上,也即所述弹簧的部分围绕所述凸台2411设置,优选地,所述凸台2411的直径与所述弹簧的内部直径相等或稍小,此时所述弹簧的一弹性端即可与所述凸台2411形成卡接固定。
所述凸台24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211同轴对应的通孔,此处所述凸台2411可以是但不限于为圆形凸台。所述限位板2441可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销轴245两侧的短板2443和长板2444,以形成杠杆结构实现省力。所述按压凸起2442可包括弧形凸段、弧形凹段及位于所述弧形凸段与所述弧形凹段之间的凸起高点,所述弧形凸段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短板2443一侧,所述凸起高点位于所述长板2444一侧。进一步地,在所述长板2444的自由端侧还设有一脚踏2445,在所述脚踏2445上设有多个防滑条。在具体实施场景中,所述脚踏2445被踩动,每个所述防滑条用来避免踩动过程中发生滑动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在常态下处于第一压缩状态,此时,所述受力部211对应处于第二受力状态,处于第一压缩状态的弹簧回弹以使所述杆体212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23外,且所述杆体212还由所述限位板2441限位,所述限位板2441处于一转动角度下。所述弹簧在非常态下处于第二压缩状态,此时,所述受力部211对应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所述限位板2441转动至一预设角度,使得所述限位板2441上的所述按压凸起2442的凸起高点按压所述受力部211,间接使得所述弹簧被最大程度地压缩,此状态下,所述杆体212经所述按压凸起2442的按压而自所述第一通孔2211和所述第二通孔2311伸出,所述杆体212的部分杆体穿出于所述吸附件23外,使得所述吸附件23与承载面之间形成空隙,有助于工作人员以更省力的方式将所述吸附件23与其所吸附的承载面稳定地分离开。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按压凸起2442具有的弧形凸部结构有利于工作人员在按压所述长板2444一侧时,所述按压凸起2442可相对缓慢地滑至凸起高点以使所述弹性件243处于第二压缩状态,使得整个按压过程更为平顺。与此同时,所述按压凸起2442具有的弧形凹部可形成自锁结构,具体地,在所述限位件244摆过所述按压凸起2442的凸起高点后,在所述弹性件243作用下的所述受力部211卡持于所述弧形凹部内形成固定。若要解除所述自锁结构,则反向摆动所述限位件244以使所述受力部211经所述按压凸起2442的凸起高点向弧形凸部一侧滑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筒型基体的筒体边沿还可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板2441的短板2443一侧的摆动范围,以使得在所述受力部211与所述按压凸起2442的弧形凸部滑动接触至预设接触位置处时,所述限位板2441的短板2443自由端与筒体边沿抵接,从而限制所述限位件244相对所述销轴245继续转动。此外,筒型基体的筒体还可包括一避空结构,该避空结构设于所述限位板2441的所述长板2444一侧,用于为所述长板2444及其上的所述脚踏245提供更大的摆动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件2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装配件12结构同理,所述装配件22同样还包括装配杆222及支座223,所述面接触固定部221包括一板体,所述板体可以是但不限于为椭圆形,所述装配杆222设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2211的端部位置处,且所述装配杆222向远离所述吸附件23的方向延伸。所述支座223沿所述吸附件23的侧部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与实施例一的所述装配件2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接触固定部221上未设置凸台,而将所述凸台结构移至所述固定基座241中,且所述板体通过所述螺栓246与所述固定基座241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吸附件23的结构也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吸附件13结构同理,所述吸附件23同样包括磁体231及设于所述磁体231上的底座盖232,所述第二通孔2311设于所述磁体231的中部。更具体地,所述磁体231可以是但不限于呈圆形,所述底座盖232与所述磁体231的形状匹配,所述底座盖232包覆于所述磁体231的顶部及侧部,所述磁体231的底部被露出以便与承载面结合,而在所述磁体231的侧部和/或顶部与所述底座盖232之间进一步设有缓冲垫件233,所述缓冲垫件233被形成于所述磁体231的侧部和/或顶部与所述底座盖232之间,所述缓冲垫件233使得所述吸附底座2被使用时,所述磁体231和所述底座盖232不会轻易发生磨损,延长所述吸附底座2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所述底座盖232具有底座通孔2321,所述底座通孔2321与所述第一通孔2211、所述第二通孔2311适配,便于所述杆体212的部分杆体穿出于所述吸附件23外。
在应用时,所述杆件21的所述按压受力部211在所述弹性件243的回弹作用下,使得所述杆件21的所述杆身212处于未穿出所述第二通孔2311的状态,此时,将所述吸附件23置于承载面上即可实现吸附固定。在需将所述吸附件23与承载面分离时,工作人员可以踩踏所述脚踏2445,以使所述限位板2441上的所述按压凸起2442的凸起高点按压所述受力部211,使得所述杆件21的所述杆身212被按压至部分穿出于所述吸附件23外,移载所述吸附件23与承载面之间形成空隙,工作人员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所述吸附件23与承载面之间的稳定分离操作。整个分离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仅需施加对所述杆件21的按压力,更加省力,在分离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所述吸附件21造成损伤,同时还可避免传统的吸附底座在分离操作过程中有再次吸附于承载面上造成无效动作、吸附件毁损甚至造成安全隐患等情形的出现。
综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附底座包括杆件、装配件及吸附件,并利用杆件的受力部接受外界的扭力(旋转力)或按压力,以使杆件的杆体能够在穿出所述吸附件与未穿出所述吸附件之间切换: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所述杆身的部分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所述杆身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实施方式中杆件依次穿接于装配件及吸附件中;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杆件穿接于吸附件,装配件被设于吸附件,杆件不需穿接装配件,装配件可自由设置于吸附件即可。在将吸附底座与承载面的整个分离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仅需施加较小的力,且在分离操作过程中不会对吸附件造成损伤,同时还可避免传统的吸附底座在分离操作过程中有再次吸附于承载面上造成无效动作、吸附件毁损甚至造成安全隐患等情形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部件均可分别定制生产,灵活组装,结构亦相对简单且稳定。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比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件、装配件及吸附件,其中:
所述杆件包括杆体及设于所述杆体一端的受力部,所述杆件穿接于所述吸附件;
所述装配件包括与所述吸附件接触的面接触固定部,所述面接触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吸附件上;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所述杆件杆身的部分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所述杆身的部分与所述吸附件的底面形成预设缝隙;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所述杆身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接触固定部中设有与所述杆件的杆身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吸附件中设有与所述杆件的杆身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杆件依次穿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杆体上设有第一螺纹部,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匹配的第二螺纹部;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进行螺纹配合,所述杆体被旋转至部分杆体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所述杆身的部分与所述吸附件的底面形成预设缝隙;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进行螺纹配合,所述杆体被旋转至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接触固定部包括板体,在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位置处设有装配杆及与所述吸附件的侧部抵接的支座,所述装配杆向远离所述吸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支座则沿所述吸附件的侧部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板体上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与第一通孔等大且孔轴同轴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接触固定部上还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基体及设于所述固定基体上的凸耳、弹性件及限位件,其中:
所述弹性件被设于所述受力部与所述面接触固定部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弹性端与所述固定基体被连接、另一弹性端与所述受力部被连接;
所述限位件被设置在所述凸耳上,在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在所述弹性件作用下的所述杆体被所述限位件限制在所述固定基体内;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一受力状态时,所述杆体经按压至部分杆体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所述杆身的部分与所述吸附件的底面形成预设缝隙;
所述受力部处于第二受力状态时,所述杆体经所述弹性件回弹至未穿出于所述吸附件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耳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销轴,所述销轴的两端被设于所述凸耳上,所述限位件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销轴上;
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板,在所述限位板对应于所述销轴位置处设有按压凸起部,所述按压凸起部被设于所述限位板接触所述销轴的一端,所述按压凸起部位于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杆体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所述固定基体包括筒型基体,在所述筒型基体的筒底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弹簧中;所述凸台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对应的通孔;
所述限位板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销轴两侧的短板和长板,所述按压凸起包括弧形凸段、弧形凹段及位于所述弧形凸段与所述弧形凹段之间的凸起高点,所述弧形凸段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短板一侧,所述凸起高点位于所述长板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包括磁体及设于所述磁体上的底座盖,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磁体的中部,所述磁体呈圆形,所述底座盖与所述磁体的形状匹配,所述底座盖包覆于所述磁体的顶部及侧部;
在所述磁体的侧部与所述底座盖之间进一步设有缓冲垫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件还包括装配杆及支座,所述面接触固定部包括一板体,所述装配杆设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位置处,且向远离所述吸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支座沿所述吸附件的侧部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吸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包括沉头螺钉,所述沉头螺钉上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沉头螺钉的钉身。
CN202220526704.2U 2022-03-10 2022-03-10 吸附底座 Active CN217559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26704.2U CN217559512U (zh) 2022-03-10 2022-03-10 吸附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26704.2U CN217559512U (zh) 2022-03-10 2022-03-10 吸附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9512U true CN217559512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68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26704.2U Active CN217559512U (zh) 2022-03-10 2022-03-10 吸附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95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8639A (zh) * 2022-03-10 2022-07-12 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底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8639A (zh) * 2022-03-10 2022-07-12 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底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59512U (zh) 吸附底座
CN101490635B (zh) 具有安全特征的控制旋钮
EP2189305B1 (en) Caster Device
US6662404B1 (en) High load bearing central-braking caster
CN211893066U (zh) 一种减少晃动的静音型重力支架
CN114738639A (zh) 吸附底座
CN216143524U (zh) 一种新型电子设备夹持装置
US7663040B1 (e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a cymbal
CN216700060U (zh) 一种支架
US20160064162A1 (en) Pushbutton Switch
CN211788747U (zh) 一种防失效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CN212499724U (zh) 制动脚轮
KR102073374B1 (ko) 회전각도 고정식 분전반 도어장치
CN113561906A (zh) 一种旋拧式吸盘支架
CN110730724B (zh) 脚轮回转限制结构
CN212542250U (zh) 瞬间动作的扳机开关
CN211818772U (zh) 锁具及车辆
CN115288532B (zh) 一种中控台扶手的锁止机构及车辆
CN218368130U (zh) 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CN209515515U (zh) 一种高回弹性的电梯按钮
CN212436478U (zh) 带锁合开关的剪刀
CN217115061U (zh) 一种充电枪按键按压结构
CN115805563B (zh) 弹簧压缩装置
CN209103992U (zh) 一种离合器开关
CN215851024U (zh) 一种旋拧式吸盘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