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8130U - 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8130U
CN218368130U CN202123014589.5U CN202123014589U CN218368130U CN 218368130 U CN218368130 U CN 218368130U CN 202123014589 U CN202123014589 U CN 202123014589U CN 218368130 U CN218368130 U CN 218368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able
component
rod
folding mechanism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145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红
韩奇
吕明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yun Wuli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yun Wuli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yun Wuli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yun Wuli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145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8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8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8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折叠交通工具领域,具体是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其中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和可滚动部件;可滚动部件设置在第三部件上;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在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可滚动部件与第一部件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可滚动部件(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紧块)和第一部件(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通过将现有技术的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滑动摩擦方式,改变为滚动摩擦方式,实现了减少现有技术中的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力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减少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力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折叠交通工具领域,具体是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名称为:一种滑板车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申请号为202023182357.6的专利文献。在该现有技术中,其压紧块设置于折叠把手上,折叠把手和折叠下座分别铰接于折叠上座,当折叠上座和折叠下座相互盖合之后,折叠把手可扣合在折叠下座上,其中,在折叠把手和折叠下座相互扣合或相互分离的过程中,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呈滑动摩擦状态。
上述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在折叠滑板车上时,由于折叠把手相对于折叠下座的相互扣合相互分离的次数比较多时,压紧块和/或折叠下座出现磨损,使得压紧块与折叠下座之间的相互挤压的作用力变小、甚至消失,其中,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滑动摩擦状态,是造成压紧块与折叠下座之间的作用力变小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减少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力,成为现有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减少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和可滚动部件;
所述可滚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部件上;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在所述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可滚动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部件上设置有杆状部;
所述可滚动部件被设置在所述杆状部的其中一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和所述第一部件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所述凸起部的首端裸露于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所述凸起部的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可滚动部件的硬度;
所述可滚动部件接触于所述首端处。
进一步的,所述可滚动部件被设置为球形滚珠,其中,所述凸起部或所述杆状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向所述凸起部或向所述杆状部的内部延伸出容置腔,所述球形滚珠被容纳在所述容置腔内,其中一部分所述球形滚珠裸露于所述开口外部;
或者,所述可滚动部件被设置为柱形滚珠,其中,所述凸起部或所述杆状部上设置有一对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其中一个板面上设置有一对耳板,所述定位板的其中另一面和所述凸起部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柱形滚珠和一对所述耳板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杆状部上套设有锁紧螺母;
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杆状部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的其中一面接触于所述第三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阻挡部;
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第一部件可拆卸的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一部件呈扣合状态时,位于所述可滚动部件处的所述杆状部接触于所述阻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杆状部上套设有卡扣;
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卡勾,其中,所述卡勾和所述第一部件被设置为一体,或者,所述卡勾和所述第一部件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卡扣用于扣合在所述卡勾上。
进一步的,所述杆状部上套设有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用于向所述卡扣施加弹力,其中,所述弹力用于迫使所述卡扣压紧在所述卡勾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和可滚动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可滚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凸起部上;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在所述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可滚动部件与所述凸起部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前述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
其中,所述交通具体为:可折叠的滑板车、可折叠的电动滑板车、可折叠的自行车、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之一。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可滚动部件(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紧块)和第一部件(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通过将现有技术的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滑动摩擦方式,改变为滚动摩擦方式,实现了减少现有技术中的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力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减少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或图2,提供一种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部件101、第二部件102、第三部件103和可滚动部件104;
可滚动部件104设置在第三部件103上;
第一部件101和第三部件103分别铰接于第二部件102,第一部件101和第三部件103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其中,第一部件101和第三部件103在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可滚动部件104与第一部件101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
其中,参见图1或图2,第三部件103被配置为把手状,便于用户的手部握住或抓取。
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铰接,使得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具有相互扣合的第一状态和相互分离的第二状态,当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三部件103可扣合在第一部件101上。
第三部件103和第一部件101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在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从扣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在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从分离状态转变为扣合状态的过程中,可滚动部件104呈滚动状态的接触到第一部件101。
具体的,参见图1或图2,图1或图2分别展示了第三部件103和第一部件101的扣合状态。当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处于扣合状态时,可滚动部件104相对于第一部件101呈静止状态;当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从处于扣合状态向分离状态转变时,随着第三部件103与第一部件101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使得可滚动部件104在第三部件103的驱动下产生相对于第一部件101的运动趋势,此时,由于可滚动部件104与第一部件101之间存在摩擦力,使得可滚动部件104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出现转动趋势;在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从扣合状态转变至分离状态的过程中,可滚动部件104一直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呈滚动状态的转动;在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处于分离状态时,可滚动部件104与第一部件101相互分离,使得可滚动部件104失去了摩擦力而停止转动。
具体的,当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处于分离状态时,可滚动部件104相对于第一部件101相互分离,可滚动部件104处于静止状态;当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从相互分离状态向相互扣合状态转变时,随着第三部件103与第一部件101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使得可滚动部件104接触到第一部件101,从而可滚动部件104与第一部件101之间的摩擦力趋势可滚动部件104出现转动趋势;在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从分离状态转变至扣合状态的过程中,可滚动部件104一直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呈滚动状态的转动;在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处于扣合状态时,可滚动部件104与第一部件101相互接触,但是,由于第三部件103相对于第一部件101停止转动,使得可滚动部件104停止转动。
现有技术(一种滑板车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申请号为202023182357.6)中,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滑动摩擦。
本实施例中,可滚动部件104(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紧块)和第一部件101(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本实施例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通过将现有技术的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滑动摩擦方式,改变为滚动摩擦方式,实现了减少现有技术中的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力的技术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减少压紧块和折叠下座之间的摩擦力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如何将可滚动部件104设置在第三部件103上,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参见图1或图2,第三部件103上设置有杆状部105;
可滚动部件104被设置在杆状部105的其中一端上。
其中,第三部件103实际被设置为把手状,而杆状部105实际被设置在把手状的第三部件103的轮廓范围内,从而第三部件103能够保护杆状部105。
参见图1或图2,杆状部105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第三部件103的长端的延伸方向相同或相近,杆状部105的其中一端连接于第三部件103,而杆状部105的其中另一端用于设置可滚动部件104。
现有技术(一种滑板车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申请号为202023182357.6)中,其压紧块是通过压紧转轴连接在折叠把手上的;由于其压紧转轴整体呈圆柱状,且压紧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折叠把手活动连接,从而,仅能够通过破坏压紧转轴的圆柱状表面的方式设置可滚动部件104,这样会造成破坏压紧转轴的受力结构,导致压紧转轴的强度降低。
而本实施例中,杆状部105(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紧转轴)的其中一端设置可转动部件,使得杆状部105的圆柱状表面没有被破坏,进而使得杆状部105的受力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压紧转轴的受力结构更完整,从而杆状部105的强度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压紧转轴的强度更高。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为了更好的减少可滚动部件104的磨损,从而延长可滚动部件104的使用寿命,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参见图1或图2,第一部件101上设置有凸起部106;
凸起部106和第一部件101可拆卸的连接,其中,凸起部106的首端裸露于第一部件101的表面,凸起部106的硬度小于或等于可滚动部件104的硬度;
可滚动部件104接触于首端处。
其中,凸起部106的硬度,应当与可滚动部件104的硬度相同,这就使得可滚动部件104与凸起部106形成的滚动摩擦过程中,凸起部106的磨损与可滚动部件104的磨损相同;相对于凸起部106的硬度或没有设置凸起部106的第一部件101的硬度,大于可滚动部件104的硬度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相对的减少可滚动部件104的磨损。
或者,凸起部106的硬度小于可滚动部件104的硬度,这就使得可滚动部件104与凸起部106形成的滚动摩擦过程中,凸起部106的磨损大于可滚动部件104的磨损,进而减少了可滚动部件104的磨损。
在减少了可滚动部件104的磨损的情况下,增加了可滚动部件104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凸起部106被设置为与第一部件101可拆卸连接,在凸起部106出现过度磨损的情况下,可通过更换凸起部106的方式,将磨损的凸起部106更换为新的凸起部106。
在没有设置可拆卸的凸起部106的方案内,可滚动部件104将直接接触第一部件101的表面,从而在第一部件101被过度磨损的情况下,其更换第一部件101的成本比较大;而本实施例中,采用在第一部件101上可拆卸的设置有凸起部106的方式,更换凸起部106的成本相对比较小;两相对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维护成本更加低廉。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可滚动部件104与杆状部105的连接方式,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参见图1或图2,可滚动部件104被设置为球形滚珠,其中,凸起部106或杆状部105的一端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向凸起部106或向杆状部105的内部延伸出容置腔,球形滚珠被容纳在容置腔内,其中一部分球形滚珠裸露于开口外部;
或者,可滚动部件104被设置为圆柱形滚珠(图中未出示),其中,凸起部106或杆状部105上设置有一对定位板(图中未出示),定位板的其中一个板面上设置有一对耳板(图中未出示),定位板的其中另一面和凸起部106可转动的连接,圆柱形滚珠和一对耳板铰接。
其中,可滚动部件104被配置为两种,第一种可滚动部件104被配置为球形滚珠;第二种可滚动部件104被配置为圆柱形滚珠。在实际使用中,球形滚珠和圆柱形滚珠的使用区别是:球形滚珠本身可与杆状部105配合,球形滚珠可形成多个维度的滚动状态;而圆柱形滚珠本身与杆状部105直接配合,圆柱形滚珠仅能够实现一个维度的滚动状态,因此,圆柱形滚珠需要配合其他部件,才能够实现多个维度的滚动状态。
具体的,参见图1或图2,在可滚动部件104被配置为球形滚珠的条件下,将杆状部105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球形滚珠的容置腔,容置腔与杆状部105的表面形成开口;球形滚珠被设置在容置腔内,球形滚珠与杆状部105之间形成可活动但不可分离的连接结构,同时,球形滚珠的一部分从开口处裸露在杆状部105的外部,使得球形滚珠可接触到第一部件101或第一部件101上的凸起部106。
球形滚珠与容置腔的安装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方式。例如:将球形滚珠通过穿透开口的方式而设置在容置腔内;又如:将杆状部105设置为第一杆状部105和第二杆状部105,第一杆状部105和第二杆状部105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杆状部105上设置有口部和开口,口部和开口分别与容置腔相通,口部和开口同轴设置,但是口部的直径大于开口的直径,将球形滚珠通过口部设置在容置腔内,在将第一杆状部105和第二杆状部105连接之后,球形滚珠被限制在容置腔内,且球形滚珠的一部分裸露于口部。
具体的,在可滚动部件104被配置为圆柱形滚珠的条件下(图中未出示),将杆状部105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与杆状部105可转动的连接,将定位板与杆状部105之间的转动轴心线定义为第一轴心线;在定位板上设至有一对耳板,一对耳板和杆状部105被定位板分隔开,圆柱形滚珠被设置在一对耳板上,圆柱形滚珠可相对于一对耳板可转动的连接,将圆柱形滚珠与一对耳板之间的转动轴心线定义为第二轴心线;将第一轴心线和第二轴心线配置为相互垂直,使得圆柱形滚珠在接触第一部件101或第一部件101上的凸起部106时,圆柱形滚珠可通过第一转轴相对于杆状部105转动,同时,圆柱形滚珠可通过第二转轴相对于第一部件101或设置在第一部件101上的凸起部106转动。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由于设置了杆状部105,从而使得第三部件103和第一部件101在扣合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转变的过程中,杆状部105可能出现相对于第三部件103的摆动,形成杆状部105通过可滚动部件104与第一部件101或第一部件101上的凸起部106的接触方式不可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
参见图1,杆状部105上套设有锁紧螺母107;
锁紧螺母107和杆状部105螺纹连接,锁紧螺母107的其中一面接触于第三部件103。
其中,第三部件103上设置有安装轴108,安装轴108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部件103的一对平行边可转动的连接,在安装轴108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杆状部105的两端分别是头端和尾端,头端被设置有外螺纹,用于连接安装轴108的螺纹孔,而尾端设置有前述的可滚动部件104;在实际装配时,尾端需要穿透第三部件103的其中一端的板面,使得杆状部105的头端通过安装轴108相对于第三部件103形成第一接触部,以及使得头端和尾端之间的杆状部105与被穿透的第三部件103形成第二接触部;穿透第三部件103的杆状部105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将锁紧螺母107连接于第二外螺纹,且锁紧螺母107挤压在被穿透的第三部件103的其中一端的板面上,形成锁紧状态;由于锁紧螺母107的锁紧所用,使得位于第二接触部处的杆状部105相对于第三部件103无法摆动。在避免了杆状部105相对于第三部件103摆动的条件下,提高了杆状部105通过可滚动部件104与第一部件101或第一部件101上的凸起部106的接触方式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另外一种方案,同样能够解决前述的‘形成杆状部105通过可滚动部件104与第一部件101或第一部件101上的凸起部106的接触方式不可靠’的问题,具体为:
参见图2,第一部件101上设置有阻挡部109;
阻挡部109与第一部件101可拆卸的连接,其中,当第三部件103和第一部件101呈扣合状态时,位于可滚动部件104处的杆状部105接触于阻挡部109。
本方案中的杆状部105的结构,与前述方案中的杆状部105结构大致相同;本方案中,取消了锁紧螺母107;在第一部件101上设置有阻挡部109,采用阻挡部109代替锁紧螺母107。
在第三部件103和第一部件101呈分离状态时,位于可滚动部件104处的杆状部105相对于第三部件103呈可摆动状态,这是因为,杆状部105与被穿透的第三部件103的孔之间形成间隙。在第三部件103和第一部件101相互扣合时,位于可滚动部件104处的杆状部105接触于阻挡部109,从而阻挡部109的反作用力迫使杆状部105接触被穿透的第三部件103的孔的内壁,使得杆状部105通过前述的安装轴108相对于第三部件103形成第一接触部,杆状部105与被穿透的第三部件103的孔的内壁形成第二接触部,以及杆状部105与阻挡部109之间形成第三接触部,由于第二接触部作用在杆状部105的受力方向,与第三接触部作用在杆状部105的受力方向相反,从而杆状部105无法摆动。在避免了杆状部105相对于第三部件103摆动的条件下,提高了杆状部105通过可滚动部件104与第一部件101或第一部件101上的凸起部106的接触方式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前述方案中,如何实现第三部件103与第一部件101之间呈扣合状态,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
参见图1或图2,杆状部105上套设有卡扣110;
第一部件101上设置有卡勾111,其中,卡勾111和第一部件101被设置为一体,或者,卡勾111和第一部件101可拆卸的连接;
卡扣110用于扣合在卡勾111上。
卡扣110套设在杆状部105上,使得卡扣110相对于杆状部105呈滑动副状态;在第三部件103与第一部件101相互接近的过程中,卡扣110接触到第一部件101上的卡勾111,从而卡扣110越过卡勾111的外表面而勾住卡钩的内表面;在需要分离时,将卡扣110相互杆状部105滑动,使得卡扣110与卡钩分离,然后将第三部件103与第一部件101分离即可。
进一步的,在前述方案中,如何避免卡扣110相对于杆状部105自由的滑动,避免卡扣110与卡钩扣合之后相互分离,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参见图1或图2,杆状部105上套设有螺旋弹簧112;
螺旋弹簧112用于向卡扣110施加弹力,其中,弹力用于迫使卡扣110压紧在卡勾111上。
在前述内容中已经提及,第三部件103上设置有安装轴108,杆状部105的其中一端连接于安装轴108;所以,在本方案中,套设在杆状部105上的螺旋弹簧112的第一端接触于安装轴108,而螺旋弹簧112的第二端接触于卡扣110,从而形成了螺旋弹簧112向卡扣110施加弹力的效果。应当理解的是,在螺旋弹簧112被设置在安装轴108和卡扣110之间时,螺旋弹簧112处于被压缩状态;在卡扣110向安装轴108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螺旋弹簧112处于进一步被压缩状态,使得螺旋弹簧112的弹力增大;在卡扣110扣合在卡勾111上时,螺旋弹簧112的弹力迫使卡扣110紧密接触卡扣110,从而避免了卡扣110与卡钩扣合之后相互分离的现象发生。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提供一种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部件101、第二部件102、第三部件103和可滚动部件104;
第一部件101上设置有凸起部106,凸起部106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部件101,可滚动部件104设置在凸起部106上;
第一部件101和第三部件103分别铰接于第二部件102,第一部件101和第三部件102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其中,第一部件101和第三部件103在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可滚动部件104与凸起部104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
本实施例中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与前述实施例1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的可滚动部件104与前述实施例1中的可滚动部件104的安装位置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滚动部件104是安装在第二部件102的凸起部上的,而实施例1中,可滚动部件104是安装在第三部件103上的。
除前述内容之外,本实施例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的其他结构和实现的技术效果,分别与前述实施例1中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的其他结构和实现的技术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前述实施例1中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
本实施例中的交通工具,其采用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的结构和效果,与前述实施例1中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的结构和效果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交通工具,具体为可折叠的滑板车、可折叠的电动滑板车、可折叠的自行车、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之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和可滚动部件;
所述可滚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部件上;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在所述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可滚动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件上设置有杆状部;
所述可滚动部件被设置在所述杆状部的其中一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和所述第一部件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所述凸起部的首端裸露于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所述凸起部的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可滚动部件的硬度;
所述可滚动部件接触于所述首端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滚动部件被设置为球形滚珠,其中,所述凸起部或所述杆状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向所述凸起部或向所述杆状部的内部延伸出容置腔,所述球形滚珠被容纳在所述容置腔内,其中一部分所述球形滚珠裸露于所述开口外部;
或者,所述可滚动部件被设置为柱形滚珠,其中,所述凸起部或所述杆状部上设置有一对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其中一个板面上设置有一对耳板,所述定位板的其中另一面和所述凸起部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柱形滚珠和一对所述耳板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部上套设有锁紧螺母;
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杆状部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的其中一面接触于所述第三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阻挡部;
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第一部件可拆卸的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一部件呈扣合状态时,位于所述可滚动部件处的所述杆状部接触于所述阻挡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部上套设有卡扣;
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卡勾,其中,所述卡勾和所述第一部件被设置为一体,或者,所述卡勾和所述第一部件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卡扣用于扣合在所述卡勾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部上套设有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用于向所述卡扣施加弹力,其中,所述弹力用于迫使所述卡扣压紧在所述卡勾上。
9.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和可滚动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可滚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凸起部上;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在所述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可滚动部件与所述凸起部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
10.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
其中,所述交通具体为:可折叠的滑板车、可折叠的电动滑板车、可折叠的自行车、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之一。
CN202123014589.5U 2021-12-03 2021-12-03 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Active CN218368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14589.5U CN218368130U (zh) 2021-12-03 2021-12-03 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14589.5U CN218368130U (zh) 2021-12-03 2021-12-03 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8130U true CN218368130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50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14589.5U Active CN218368130U (zh) 2021-12-03 2021-12-03 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8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1375A (en) Trash can with a slow lifting effect
US6662404B1 (en) High load bearing central-braking caster
CA2431802A1 (en) Bone pin assembly clamp and rod attachment
US20070107560A1 (en) Ratchet wrench
CN218368130U (zh) 具有可滚动部件的折叠机构和交通工具
CN101153625A (zh) 铰链结构
CN212373586U (zh) 双自锁折叠器
CN108736254B (zh) 一种快速锁紧机构
CN217559512U (zh) 吸附底座
CN208897215U (zh) 坐杆调节装置和自行车
US3986743A (en) Locking toggle joint for gripping tongs
CN110953240B (zh) 一种适合单手操作的枢纽器
CN221340919U (zh) 折叠装置及代步车
CN218844792U (zh) 一种弹簧轴销锁紧结构
CN110710509B (zh) 一种渔轮及其刹车***和后刹装置
CN220011870U (zh) 一种环眼型自锁安全钩
CN212542250U (zh) 瞬间动作的扳机开关
CN213721177U (zh) 被子保持装置
CN214356498U (zh) 刹车装置和车辆
CN213647376U (zh) 一种滑块及扭力扳手
CN220385691U (zh) 一种配重件连接结构及可调重量的哑铃
CN210032936U (zh) 开门结构以及医疗设备的记录仪
CN216030483U (zh) 一种气动扳手和操作开关
WO2022007648A1 (zh) 一种多模式偏心轮防恐慌下降器
CN214723503U (zh) 一种拆卸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