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3240U -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3240U
CN217423240U CN202221348484.5U CN202221348484U CN217423240U CN 217423240 U CN217423240 U CN 217423240U CN 202221348484 U CN202221348484 U CN 202221348484U CN 217423240 U CN217423240 U CN 217423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urner
cavity
air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84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马朝阳
颜运宇
吴蔚
吴伟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84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3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3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3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该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炉头本体和外火盖;炉头本体包括***圈和中围圈,***圈与中围圈之间设有炉头隔板,外预混气腔与中预混气腔之间设有通道;炉头隔板设有第一外环出口和第二外环出口,第一外环出口连通外预混气腔与外环火引射管,第二外环出口连通外预混气腔与中环火引射管;外火盖包括隔开设置的外混气腔和中混气腔,外火盖扣装于炉头本体。该燃气灶包括上进风燃烧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同一外火盖外、中环火孔出气压力不均匀,易导致离焰、回火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分配腔体中气流压力场一致,外火盖各出火孔气流流量均匀,避免出现离焰、回火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灶具多为嵌入式大气式燃烧器,其优点为热负荷高,火力大。但由于橱柜空间有限,嵌入式的大气式燃烧器一次空气的补充不足时,会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黄焰。目前,人们越来越多地聚焦于上进风燃烧器,以优化一次空气的补充。
为了保证足够的热负荷,一般会在同一外火盖上设置外环、中环两部分火孔,但由于外环与中环所需出气压力不一致,但实际上两者的腔体压力一致,故容易导致火焰燃烧不稳定,出现离焰、回火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同一外火盖外、中环火孔出气压力不均匀,易导致离焰、回火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炉头本体和外火盖;
所述炉头本体至少包括***圈和中围圈,所述***圈与所述中围圈之间设有炉头隔板,所述炉头隔板将所述***圈与所述中围圈之间的区域分隔为外预混气腔和中预混气腔,所述外预混气腔与所述中预混气腔之间设有用于使两者连通的通道,其中,所述外预混气腔的空间大于所述中预混气腔的空间;
所述炉头隔板设有第一外环出口和第二外环出口,所述第一外环出口连通所述外预混气腔与外环火引射管,所述第二外环出口连通所述外预混气腔与中环火引射管;
所述外火盖包括隔开设置的外混气腔和中混气腔,所述外火盖扣装于所述炉头本体,以使所述外混气腔与所述外预混气腔连通,且所述中混气腔与所述中预混气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火盖的内部设有火盖隔板,所述火盖隔板将所述外火盖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外混气腔和所述中混气腔;
所述通道为设于所述炉头隔板与所述火盖隔板之间的竖向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设置为多组,多组所述通道沿所述炉头隔板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炉头隔板的顶端设有凹台,相邻两组所述凹台之间形成凸台;
所述火盖隔板的底面与所述凸台的顶面紧密抵接,且所述火盖隔板的底面与所述凹台之间形成所述竖向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开设于所述炉头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的面积根据中环功率大小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火引射管和所述中环火引射管均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火引射管与所述中环火引射管对向或同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内火盖;所述炉头还包括内围圈,所述内围圈位于所述中围圈的内周侧,所述内火盖扣装于所述内围圈;
所述外环火引射管与所述中环火引射管在所述内围圈的两侧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空气通道。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一方面,第一外环出口连通外预混气腔与外环火引射管,可使外环火引射管的燃气由外环火引射管通过第一外环出口,进入外预混气腔,进行预混;另一方面,第二外环出口连通外预混气腔与中环火引射管,可使中环火引射管的燃气由中环火引射管通过第二外环出口,进入外预混气腔,进行预混;再者,由于外预混气腔与中预混气腔之间设有用于使两者连通的通道,因此,可使外预混气腔内的部分燃气进入中预混气腔。同时,由于外混气腔与外预混气腔连通、中混气腔与中预混气腔连通,因此,可使外预混气腔的预混燃气进入外混气腔进行充分混合,同时,可使中预混气腔的预混燃气进入中混气腔进行充分混合。
可见,外环火引射管和中环火引射管的燃气均先进入外预混气腔进行混合,由于外预混气腔的空间大于中预混气腔的空间,可保证燃气预混均匀、压力稳定,而少部分预混气再通过通道进入中预混气腔中,少部分预混气可以保证中环供气量及压力稳定性,从而实现中预混气腔、外预混气腔各自所需的压力,实现中环火、外环火燃烧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出现离焰或回火等现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进风燃烧器,由此,该燃气灶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同样包括上进风燃烧器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炉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炉头本体;110-***圈;120-中围圈;130-炉头隔板;140-外预混气腔;150-中预混气腔;160-通道;170-外环火引射管;180-中环火引射管;190-内围圈;
131-第一外环出口;132-第二外环出口;133-凹台;134-凸台;
200-外火盖;210-外混气腔;220-中混气腔;230-火盖隔板;
300-内火盖;
400-空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该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炉头本体100和外火盖200;炉头本体100至少包括***圈110和中围圈120,***圈110与中围圈120之间设有炉头隔板130,炉头隔板130将***圈110与中围圈120之间的区域分隔为外预混气腔140和中预混气腔150,外预混气腔140与中预混气腔150之间设有用于使两者连通的通道160,其中,外预混气腔140的空间大于中预混气腔150的空间;炉头隔板130设有第一外环出口131和第二外环出口132,第一外环出口131连通外预混气腔140与外环火引射管170,第二外环出口132连通外预混气腔140与中环火引射管180;外火盖200包括隔开设置的外混气腔210和中混气腔220,外火盖200扣装于炉头本体100,以使外混气腔210与外预混气腔140连通、中混气腔220与中预混气腔150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一方面,第一外环出口131连通外预混气腔140与外环火引射管170,可使外环火引射管170的燃气由外环火引射管170通过第一外环出口131,进入外预混气腔140,进行预混;另一方面,第二外环出口132连通外预混气腔140与中环火引射管180,可使中环火引射管180的燃气由中环火引射管180通过第二外环出口132,进入外预混气腔140,进行预混;再者,由于外预混气腔140与中预混气腔150之间设有用于使两者连通的通道160,因此,可使外预混气腔140内的部分燃气进入中预混气腔150。同时,由于外混气腔210与外预混气腔140连通、中混气腔220与中预混气腔150连通,因此,可使外预混气腔140的预混燃气进入外混气腔210进行充分混合,同时,可使中预混气腔150的预混燃气进入中混气腔220进行充分混合。
可见,外环火引射管170和中环火引射管180的燃气均先进入外预混气腔140进行混合,由于外预混气腔140的空间大于中预混气腔150的空间,可保证燃气预混均匀、压力稳定,而少部分预混气再通过通道160进入中预混气腔150中,少部分预混气可以保证中环供气量及压力稳定性,从而实现外预混气腔140、中预混气腔150各自所需的压力,实现中环火、外环火燃烧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出现离焰或回火的现象。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外火盖200的内部设有火盖隔板230,火盖隔板230将外火盖20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外混气腔210和中混气腔220;其中,通道160为设于炉头隔板130与火盖隔板230之间的竖向间隙,如此设置,只需适当调整炉头隔板130与火盖隔板230之间的竖向间隙,即可实现燃气由外预混气腔140向中预混气腔150的流动;另外,此种结构的通道160可无需对炉头本体100和外火盖200的结构做过大的改变。
进一步的,通道160设置为多组,多组通道160沿炉头隔板13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可确保燃气由多个方向向中预混气腔150流动,以满足中预混气腔150的燃气供应量,同时缩短供应所需燃气量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通道160可设置为四组,四组通道160均匀设置,当然,还可根据通道160的面积大小,适当增加或减小通道160的布置数量。
参照图7,炉头隔板130的顶端设有凹台133,相邻两组凹台133之间形成凸台134;火盖隔板230的底面与凸台134的顶面紧密抵接,且火盖隔板230的底面与凹台133之间形成竖向间隙,即通道160。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道160可直接开设于炉头隔板130(附图未示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道160的面积根据中环功率大小进行设置,简单来说,当所需中环功率大时,则适当增大通道160的面积,即,可适当调小凹台133的深度;若所需中环功率大时,则适当减小通道160的面积,即,可适当调大凹台133的深度。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外环火引射管170在外预混气腔140的入口处沿水平方向延伸;中环火引射管180在中预混气腔150的入口处沿水平方向延伸。如此设置,可相对增加外环火引射管170和中环火引射管180的延伸长度,能够降低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流速,促进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从而提高引射能力,实现完全燃烧。
其中,外环火引射管170与中环火引射管180对向布置,即,两者内的燃气为对向流动路径。
或者,外环火引射管170与中环火引射管180同向布置,即,两者内的燃气为同向流动路径。
参照图1,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内火盖300;炉头还包括内围圈190,内围圈190位于中围圈120的内周侧,内火盖300扣装于内围圈190;外环火引射管170与中环火引射管180在内围圈190的两侧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空气通道400。
具体的,空气可从炉头本体100的底部经过空气通道400流到外火盖200和铜芯周围,为外火盖200上的燃气燃烧提供二次空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前述实施例的上进风燃烧器。该燃气灶包括前述实施例的上进风燃烧器。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进风燃烧器,由此,该燃气灶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同样包括上进风燃烧器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本体(100)和外火盖(200);
所述炉头本体(100)至少包括***圈(110)和中围圈(120),所述***圈(110)与所述中围圈(120)之间设有炉头隔板(130),所述炉头隔板(130)将所述***圈(110)与所述中围圈(120)之间的区域分隔为外预混气腔(140)和中预混气腔(150),所述外预混气腔(140)与所述中预混气腔(150)之间设有用于使两者连通的通道(160),其中,所述外预混气腔(140)的空间大于所述中预混气腔(150)的空间;
所述炉头隔板(130)设有第一外环出口(131)和第二外环出口(132),所述第一外环出口(131)连通所述外预混气腔(140)与外环火引射管(170),所述第二外环出口(132)连通所述外预混气腔(140)与中环火引射管(180);
所述外火盖(200)包括隔开设置的外混气腔(210)和中混气腔(220),所述外火盖(200)扣装于所述炉头本体(100),以使所述外混气腔(210)与所述外预混气腔(140)连通,且所述中混气腔(220)与所述中预混气腔(15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200)的内部设有火盖隔板(230),所述火盖隔板(230)将所述外火盖(20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外混气腔(210)和所述中混气腔(220);
所述通道(160)为设于所述炉头隔板(130)与所述火盖隔板(230)之间的竖向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60)设置为多组,多组所述通道(160)沿所述炉头隔板(130)的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隔板(130)的顶端设有凹台(133),相邻两组所述凹台(133)之间形成凸台(134);
所述火盖隔板(230)的底面与所述凸台(134)的顶面紧密抵接,且所述火盖隔板(230)的底面与所述凹台(133)之间形成所述竖向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60)开设于所述炉头隔板(13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60)的面积根据中环功率大小进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引射管(170)和所述中环火引射管(180)均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引射管(170)与所述中环火引射管(180)对向或同向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内火盖(300);
所述炉头还包括内围圈(190),所述内围圈(190)位于所述中围圈(120)的内周侧,所述内火盖(300)扣装于所述内围圈(190);
所述外环火引射管(170)与所述中环火引射管(180)在所述内围圈(190)的两侧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空气通道(400)。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
CN202221348484.5U 2022-05-30 2022-05-30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Active CN217423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8484.5U CN217423240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8484.5U CN217423240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3240U true CN217423240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90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8484.5U Active CN217423240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3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45746A1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109724077B (zh)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
CN111853789B (zh) 一种平板式燃烧器及平板式燃气灶
CN104048296A (zh) 燃气预混燃烧器
CN109000234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7423240U (zh)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7356879U (zh) 带有引射混合***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5723201U (zh)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CN114838354A (zh)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000245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A3101040C (en) Cooker burner
CN109724082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14935145A (zh) 带有引射混合***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724084B (zh)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高效燃烧器
CN217685001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218565486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4581069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4406062U (zh) 分火器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CN218510943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955052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CN219656072U (zh) 燃烧器
CN111720825B (zh) 分火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CN212339241U (zh) 一种一体式火盖及其燃气灶燃烧器
CN211060116U (zh) 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7843859U (zh) 分气盘、三环火燃烧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