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3654U -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3654U
CN217363654U CN202221132396.1U CN202221132396U CN217363654U CN 217363654 U CN217363654 U CN 217363654U CN 202221132396 U CN202221132396 U CN 202221132396U CN 217363654 U CN217363654 U CN 217363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late
equalizing plate
hea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323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bedway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mbedway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bedway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Embedway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11323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3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3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3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温板散热器。通过在散热片下方设置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并在安装时,使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与待散热设备的热源接触,进而使得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均能将热源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片进行散热,通过上述公开的均温板散热器,能够在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中的一个出现损坏时,另外一个还能将待散热设备的热源发出的热能传递至散热片进行散热,保证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本申请相较于现有的均温板散热器,不会因为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中的一个出现损坏时,而导致待散热设备无法工作,也不会因待散热设备温度过高而导致待散热设备内部元器件损坏,有效保证了待散热设备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为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背景技术
电子行业的进步与电子元件和设备中越来越高的功耗水平相关,然而功耗过大会导致设备的温度过高,为了避免温度过高通常需要安装由均温板和散热片组成的均温板散热器,均温板作为一种基于被动两相冷却技术的解决方案,其主要包括传导、蒸发、对流、凝固四个主要步骤,即热由外部高温区经由热传导进入板内,接近点热源周围的水会迅速地吸收热量气化成蒸气,并带走大量的热能,然后再利用水蒸气的潜热性,当板内蒸汽由高压区扩散到低压区(亦即低温区),蒸气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内壁时,水蒸气会迅速地凝结成液体并放出热能,然后凝结的水靠微结构的毛细作用流回热源点,完成一个热传循环,并形成一个水与水蒸气并存的双相循环***。
但是,由于现有的均温板散热器只有一个由上下盖密封的均温板,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均温板出现破损,会使均温板腔体出现破真空现象,进而导致腔体内部液体流出而无法进行有效热传导,并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且还容易因温度过高导致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温板散热器,以解决现有均温板散热器的均温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所带来的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以及设备温度过高导致设备的电子元器损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包括:第一均温板、第二均温板和散热片;
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均固定于散热片下方,第一均温板与第二均温板内部均注有液体;
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均用于与待散热设备的热源接触,将热源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片。
优选的,第一均温板由第一竖部、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构成的C型结构,第二均温板由第二竖部、第三横部和第四横部构成的C型结构;
第一均温板的第一横部设置于第三横部与第四横部之间,第二均温板的第三横部设置于第一横部与第三横部之间,第一横部和第三横部用于与热源接触。
优选的,第一横部与第三横部的长度相同,第二横部与第四横部的长度相同,第一横部的长度小于第二横部的长度。
优选的,第一横部的宽度与第三横部至第四横部之间的距离相同,和/或,第三横部的宽度与第一横部至第二横部之间的距离相同。
优选的,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均焊接于散热片下方。
优选的,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均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密封腔体。
优选的,液体为纯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温板散热器。通过在散热片下方设置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并在安装时,使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与待散热设备的热源接触,进而使得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均能将热源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片进行散热,通过上述公开的均温板散热器,能够在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中的一个出现损坏时,另外一个还能将待散热设备的热源发出的热能传递至散热片进行散热,保证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本申请相较于现有的均温板散热器,不会因为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中的一个出现损坏时,而导致待散热设备无法工作,也不会因待散热设备温度过高而导致待散热设备内部元器件损坏,有效保证了待散热设备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均温板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均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与热源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第一均温板1、第一横部11、第二横部12、第一竖部13,第二均温板2、第三横部21、第四横部22、第二竖部23,散热片3,热源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参见图1至图3,图1为均温板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均温板散热器包括:第一均温板1、第二均温板2和散热片3;
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均固定于散热片3下方,第一均温板1与第二均温板2内部均注有液体;
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均用于与待散热设备的热源4接触,将热源4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片3。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散热片3下方设置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并在安装时,使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与待散热设备的热源4接触,进而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均能将热源4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片3进行散热,其散热原理为:热由外部高温区经由热传导进入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接近热源4周围的液体会迅速地吸收热量气化成蒸气,并带走大量的热能,然后再利用蒸气的潜热性,当板内蒸汽由高压区扩散到低压区(亦即低温区),蒸气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内壁时,蒸气会迅速地凝结成液体并放出热能,然后凝结的液体靠微结构的毛细作用流回热源4点,完成一个热传循环,并形成一个液体与蒸气并存的双相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散热片3下方设置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并在安装时,使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与待散热设备的热源4接触,进而使得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均能将热源4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片3进行散热,通过上述公开的均温板散热器,能够在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中的一个出现损坏时,另外一个还能将待散热设备的热源4发出的热能传递至散热片3进行散热,保证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本申请相较于现有的均温板散热器,不会因为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中的一个出现损坏时,而导致待散热设备无法工作,也不会因待散热设备温度过高而导致待散热设备内部元器件损坏,有效保证了待散热设备正常运行。
具体的,第一均温板1由第一竖部13、第一横部11和第二横部12构成的C型结构,第二均温板2由第二竖部23、第三横部21和第四横部22构成的C型结构;
第一均温板1的第一横部11设置于第三横部21与第四横部22之间,第二均温板2的第三横部21设置于第一横部11与第三横部21之间,第一横部11和第三横部21用于与热源4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均温板1设置成由第一竖部13、第一横部11和第二横部12构成的C型结构,以及将第二均温板2设置成由第二竖部23、第三横部21和第四横部22构成的C型结构;并将第一均温板1的第一横部11设置于第三横部21与第四横部22之间,第二均温板2的第三横部21设置于第一横部11与第三横部21之间,第一横部11和第三横部21用于与热源4接触,能够保证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的长度,进而能够形成一个液体与蒸气并存的双相循环***。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横部11与第三横部21与热源4接触时,第一横部11与第三横部21与热源4的接触面积相同,进而在第一均温或第二均温板2损坏时,另一个也能最大话将热源4散出的热量带走,避免待散热设备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进一步保证待散热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进一步,第一横部11与第三横部21的长度相同,第二横部12与第四横部22的长度相同,第一横部11的长度小于第二横部12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横部11与第三横部21的长度设置为相同,并将第二横部12与第四横部22的长度设置为相同,以及将第一横部11的长度设置成小于第二横部12的长度,进而能够减少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的占用待散热设备的内部空间,且能保证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与散热片3的接触面积为最大。
优选的,第一均温板1与第二均温板2为相同大小的均温板。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均温板1与第二均温板2设置为相同大小的均温板,能够在对第一均温板1与第二均温板2安装时,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即在安装时不必区分那个为第一均温板1还是第二均温板2,进而能够提升第一均温板1与第二均温板2的安装效率。
具体的,第一横部11的宽度与第三横部21至第四横部22之间的距离相同,和/或,第三横部21的宽度与第一横部11至第二横部12之间的距离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横部11的宽度与第三横部21至第四横部22之间的距离相同,以及将第三横部21的宽度与第一横部11至第二横部12之间的距离相同,能够使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组装在一起后,第一横部11刚好卡在第三横部21和第四横部22之间,第三横部21则刚好卡在第一横部11与第二横部12之间,其结构更加紧凑,最大限度减少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的占用待散热设备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均焊接于散热片3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均焊接在散热片3下方,能够保证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与散热片3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能够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片3散热,避免由于第一均温板1和/或第二均温板2与散热片3有间隙导致热量传递效率低的问题出现。
具体的,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均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密封腔体。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均设置成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密封腔体,能够保证液体不会泄漏,进而保证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内能够形成一个液体与蒸气并存的双相循环***,
具体的,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均注有纯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可以都注纯水,也可以注入其他液体,第一均温板1和第二均温板2注入的液体并不仅限于纯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均温板、第二均温板和散热片;
所述第一均温板和所述第二均温板均固定于所述散热片下方,所述第一均温板与所述第二均温板内部均注有液体;
所述第一均温板和所述第二均温板均用于与待散热设备的热源接触,将所述热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温板由第一竖部、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构成的C型结构,所述第二均温板由第二竖部、第三横部和第四横部构成的C型结构;
所述第一均温板的第一横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横部与所述第四横部之间,所述第二均温板的第三横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部与所述第三横部之间,所述第一横部和所述第三横部用于与热源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部与所述第三横部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横部与所述第四横部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横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横部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横部至所述第四横部之间的距离相同,和/或,所述第三横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横部至所述第二横部之间的距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温板和所述第二均温板均焊接于所述散热片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温板和所述第二均温板均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密封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为纯水。
CN202221132396.1U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Active CN217363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32396.1U CN217363654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32396.1U CN217363654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3654U true CN217363654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13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32396.1U Active CN217363654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3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74647B1 (en) Cooling system of working medium contact type for high-power device,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CN112885798B (zh) 服务器用一体式相变传热元件液冷散热模组
CN113985989A (zh) 一种散热设备
TWI765184B (zh) 液冷散熱器
CN217363654U (zh)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CN113865391A (zh) 一种利用热管对直流充电桩进行非能动散热装置
CN210668342U (zh) 一种散热器及半导体功率模块的散热结构
CN211047721U (zh) 一种风扇用散热电路板
CN215494906U (zh)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循环设备
CN210399204U (zh) 一种空调
CN21679366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散热三极管
CN220934066U (zh) 一种高功耗模块散热冷板结构
CN215500154U (zh) 一种具有快速高效散热的散热模组
CN211017063U (zh)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散热器
CN218124098U (zh) 一种防尘型室外配电柜
CN212623951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7157237U (zh) 一种智能化物流大数据处理平台
CN213659400U (zh) 一种计算机芯片散热装置
CN215497693U (zh) 一种可进行循环导热散热的配电柜
CN220856565U (zh) 一种复合式芯片液冷散热器
CN219555508U (zh) 一种防尘型散热机柜
CN211406676U (zh) 一种新型热管结构
CN213811887U (zh) 一种简单高效的超导均温散热器
CN218920011U (zh) 一种充放电电源和化成分容设备
CN212033107U (zh) 储能锂电池包热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