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677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6775U
CN217306775U CN202220194402.XU CN202220194402U CN217306775U CN 217306775 U CN217306775 U CN 217306775U CN 202220194402 U CN202220194402 U CN 202220194402U CN 217306775 U CN217306775 U CN 217306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signal
row
ground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44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元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44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6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6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6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设有多个信号收容槽和多个接地收容槽,每个信号弹性臂收容于对应的信号收容槽,信号收容槽设有位于信号弹性臂的形变方向上的一第一底面,每个接地弹性臂收容于对应的接地收容槽,接地收容槽设有位于接地弹性臂的形变方向的一第二底面;其中,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信号弹性臂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接地弹性臂之间的第二距离。本实用新型能降低接地端子的电场强度,进而减小所述电连接器的谐振幅度,改善谐振现象,有效地改善电连接器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善谐振现象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和多个端子,所述绝缘外壳设有多个端子槽,每个所述端子收容于对应一个所述端子槽中,多个所述端子包括多对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随着业界对电连接器的传输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业界越来越关注电连接器的谐振现象对其传输性能的影响,目前,业界通常通过增加接地回路路径,降低回路电感,从而改善电连接器的谐振现象。例如在电连接器增设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的屏蔽元件,以增加所述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之间增加接地回路,或者所述电连接器的屏蔽元件设有多个抵接部并与其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相接触,以增加所述电连接器内部的接地回路。然而,这会对所述电连接器的屏蔽元件的结构、所述电连接器内部各结构的空间布局增加设计难度,不易在所述电连接器的有限体积空间内有效地改善其谐振现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增加接地弹性臂到第二底面的距离,增加了接地端子周边的空气含量,降低接地端子的电场强度,进而减小所述电连接器的谐振幅度,改善谐振现象,有效地改善电连接器的传输性能。且由于原本就有设置信号收容槽和接地收容槽,本实用新型只需调节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即可,对所述电连接器的其它的结构设计以及空间布置影响较小,设计难度较小,且适应性更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排端子,所述第一排端子包括沿一排列方向相间隔地排布的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设有一信号主体部、一信号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信号接触部和所述信号主体部的一信号弹性臂,每个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接地主体部、一接地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接触部和所述接地主体部的一接地弹性臂;一绝缘壳体,设有多个信号收容槽和多个接地收容槽,每个所述信号弹性臂收容于对应的所述信号收容槽,所述信号收容槽设有位于所述信号弹性臂的形变方向上的一第一底面,每个所述接地弹性臂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接地收容槽,所述接地收容槽设有位于所述接地弹性臂的形变方向的一第二底面,所述形变方向和所述排列方向相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信号弹性臂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接地弹性臂之间的第二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面沿着所述接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底面沿所述接地端子的形变方向与所述接地接触部和所述接地弹性臂相正对,所述接地收容槽为所述接地接触部的形变提供让位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体设有一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多个所述信号收容槽和多个所述接地收容槽;所述第一侧壁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每个所述信号收容槽均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相连通,且所述信号接触部的末端和对应的所述让位槽沿所述信号端子的形变方向的投影相重叠,所述让位槽与所述接地收容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完全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体设有一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多个所述信号收容槽和多个所述接地收容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排端子的一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抵压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底面相对于所述抵压面朝与所述第一排端子的形变方向相反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一排端子,所述第二底面相对于所述抵压面朝所述第一排端子的形变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排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主体部包括一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信号弹性臂的一连接段,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排端子的一第一固定块,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信号收容槽内,且沿所述形变方向上,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连接段之间设有空气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面包括一倾斜面以及自所述倾斜面弯折延伸的一水平面,所述连接段自所述固定部水平延伸,所述信号弹性臂自所述连接段朝向与所述信号弹性臂的形变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倾斜延伸,定义所述倾斜面和所述水平面之间的转折位置为第一位置,定义所述连接段和所述信号弹性臂之间的转折位置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信号弹性臂的延伸方向相错开,且所述信号弹性臂沿所述形变方向和所述第一位置正对。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排端子沿所述形变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排端子,所述第二排端子包括沿所述排列方向相间隔地排布的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排端子中的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的延伸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排端子中的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排端子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端子和所述第二排端子之间的一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包括一屏蔽片和固定所述屏蔽片的一绝缘件,对于所述屏蔽片的每一处,所述屏蔽片到所述第一排端子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屏蔽片到所述第二排端子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件设有多个显露槽,每一所述显露槽和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对准,且所述屏蔽片显露于所述显露槽。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片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排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排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对准,所述绝缘件的部分绝缘材料填充于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固定第一排端子的一注塑块,所述绝缘壳体设有分别固定所述注塑块的两端的两个导向槽,自所述导向槽的内表面凹陷设置有一凹部,所述注塑块的表面和所述导向槽的内表面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第一距离较小,所述信号弹性臂周围的空气含量较少,增加所述信号端子的容性,进而能降低所述信号端子的阻抗,减少信号端子的***损耗;由于所述第二距离较大,所述接地弹性臂周围的空气含量较多,降低接地端子的电场强度,进而减小所述电连接器的谐振幅度,改善谐振现象,有效地改善电连接器的传输性能。而且,所述信号收容槽和所述接地收容槽是业界各电连接器原本就具有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只需调节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即可,对所述电连接器的其它的结构设计以及空间布置影响较小,设计难度较小。且相比于通过设置屏蔽元件来增加接地回路,进而改善谐振现象,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设有信号收容槽和接地收容槽的电连接器,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从后向前观察的平面图;
图4为在接地端子处沿图3的线A-A的剖视图;
图5为在信号端子处沿图3的线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壳体从后方观察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片和第一排端子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
绝缘壳体2 对接腔21 收容腔22 第一侧壁23a
第二侧壁23b 端壁23c 抵压面231
信号收容槽24 第一底面241 倾斜面2411 水平面2412
接地收容槽25 第二底面251 让位槽26 支撑肋27
延伸部271 第一槽28a 第二槽28b 导向槽29
凹部291
第一排端子R1 第二排端子R2
信号端子3 信号接触部31 信号弹性臂32 信号主体部33
连接段331 第一固定部332 第二固定部333 信号导接部34
接地端子4 接地接触部41 接地弹性臂42 接地主体部43
第三固定部431 第四固定部432 接地导接部44
第一固定块5 第一插接部51 第二固定块6 第二插接部61
第一注塑块7 第二注塑块8
间隔件9 绝缘件91 显露槽911 屏蔽片92
通孔921 固持件10
空气间隙g 第一位置P1 第二位置P2
第一距离D1 第二距离D2 第三距离D3 第四距离D4
前后方向X 左右方向Y 上下方向Z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附图中的三维坐标轴中的X轴定义为前后方向,Z轴定义为上下方向,Y轴定义为左右方向,X轴、Y轴和Z轴之间两两相互垂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电连接器1,其沿前后方向X与一对接元件(未图示,下同)相对接,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壳体2、第一排端子R1、第二排端子R2、间隔件9、固定第一排端子R1的第一固定块5、固定第二排端子R2的第二固定块6。所述第一排端子R1和所述第二排端子R2沿上下方向Z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5固定所述第一排端子R1并整体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2,所述第二固定块6固定所述第二排端子R2并整体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2,所述间隔件9位于所述第一排端子R1和所述第二排端子R2之间。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两个固持件10,两个所述固持件10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2且用于与电路板(未图示)相固定。
请参阅图1、图2和图7,所述绝缘壳体2的前侧设有用于***述对接元件的一对接腔21,所述绝缘壳体2的后侧设有用于***述第一固定块5和所述第二固定块6的一收容腔22。所述绝缘壳体2包括沿上下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3a和第二侧壁23b,以及沿左右方向Y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壁23c,每一所述端壁23c连接所述第一侧壁23a和所述第二侧壁23b,所述绝缘壳体2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端壁23c的一支撑肋27,所述支撑肋27限制所述对接元件的***位置且增强所述绝缘壳体2的强度。所述对接腔21通过所述第一侧壁23a、所述第二侧壁23b、两个所述端壁23c以及所述支撑肋27的前表面围设形成。所述第一侧壁23a和所述第二侧壁23b均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Y间隔排布的多个收容槽,多个所述收容槽包括多个信号收容槽24和多个接地收容槽25。所述第一侧壁23a和所述第二侧壁23b均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让位槽26,所述第一侧壁23a的所述让位槽26贯穿所述第一侧壁23a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侧壁23a的所述信号收容槽24相连通,所述第二侧壁23b的所述让位槽26贯穿所述第二侧壁23b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二侧壁23b的所述信号收容槽24相连通。
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4和图5,所述第一排端子R1包括沿所述左右方向Y排列的多个信号端子3和多个接地端子4。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信号端子3形成多对差分端子,且相邻两对差分端子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接地端子4;所述第二排端子R2的多个信号端子3和多个接地端子4的排列方式和所述第一排端子R1类似设置。对于所述第一排端子R1或者所述第二排端子R2,所述信号端子3包括一信号接触部31、一信号主体部33、连接所述信号接触部31和所述信号主体部33的一信号弹性臂32以及与所述信号主体部33连接的一信号导接部34,所述接地端子4包括一接地接触部41、一接地主体部43、连接所述接地接触部41和所述接地主体部43的一接地弹性臂42以及与所述接地主体部43连接的一接地导接部44。所述信号接触部31和所述接地接触部41均用于和所述对接元件相对接,所述信号导接部34和所述接地导接部44均用于和电路板(未图示)电性连接。每一所述信号端子3收容于对应的所述信号收容槽24,具体的,所述信号接触部31和所述信号弹性臂32均位于所述信号收容槽24内;每一所述接地端子4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接地收容槽25,具体的,所述接地接触部41和所述接地弹性臂42均位于所述接地收容槽25内。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电连接器1和所述对接元件未对接时,所述信号接触部31和所述接地接触部41部分凸出至所述对接腔21;当所述对接元件逐渐***所述对接腔21时,所述信号接触部31和所述接地接触部41均与所述对接元件弹性抵接,且带动所述信号弹性臂32、所述接地弹性臂42在上下方向Z上发生弹性形变。具体的,对于所述第一排端子R1,所述信号弹性臂32和所述接地弹性臂42的形变方向为向上;对于所述第二排端子R2,所述信号弹性臂32和所述接地弹性臂42的形变方向为向下。
请参阅图4和图5,对于所述第一侧壁23a,所述信号收容槽24设有位于所述信号弹性臂32的形变方向(位于所述信号弹性臂32的上方)的一第一底面241,所述接地收容槽25设有位于所述接地弹性臂42的形变方向(位于所述信号弹性臂32的上方)的一第二底面251;对于所述第二侧壁23b,所述信号收容槽24设有位于所述信号弹性臂32的形变方向(位于所述信号弹性臂32的下方)的一第一底面241,所述接地收容槽25设有位于所述接地弹性臂42的形变方向(位于所述信号弹性臂32的下方)的一第二底面251。对于所述第一侧壁23a以及所述第一排端子R1,所述第一底面241到所述信号弹性臂32之间的第一距离D1小于所述第二底面251到所述接地弹性臂42的第二距离D2;类似的,对于所述第二侧壁23b以及所述第二排端子R2,所述第一底面241到所述信号弹性臂32之间的第一距离D1小于所述第二底面251到所述接地弹性臂42的第二距离D2。由于所述第一距离D1较小,所述信号弹性臂32周围的空气含量较少,能降低所述信号端子3的阻抗,减少***损耗;由于所述第二距离D2较大,所述接地弹性臂42周围的空气含量较多,降低接地端子4的电场强度,进而减小所述电连接器1的谐振幅度,改善谐振现象,有效地改善电连接器1的传输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信号收容槽24和所述接地收容槽25是业界各电连接器1原本就具有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只需调节所述第一距离D1和所述第二距离D2即可,对所述电连接器1的其它的结构设计以及空间布置影响较小,设计难度较小。且相比于通过设置屏蔽元件来增加接地回路,进而改善谐振现象,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设有信号收容槽24和接地收容槽25的电连接器1,适用性更广。
请参阅图4和图7,所述第二底面251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且沿所述上下方向Z与所述接地接触部41、所述接地弹性臂42相正对,所述接地收容槽25为所述接地接触部41的形变提供让位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面251沿前后方向X笔直延伸,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面251还可以形成有台阶,只要所述第二底面251的设置能让所述接地收容槽25为所述接地接触部41的形变提供足够的让位空间即可,由此,能防止所述对接元件***所述对接腔21后,所述接地接触部41和所述绝缘壳体2相抵撞。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面251从所述绝缘壳体2的前方笔直延伸至所述绝缘壳体2的后方,能便于成型脱模,且所述接地端子4在更长的延伸范围内与所述第二底面251保持较大的距离,进一步的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的谐振现象。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和图5,所述第一排端子R1的所述信号接触部31的末端和对应的所述让位槽26这两者朝上的投影相互重叠,所述第二排端子R2的所述信号接触部31的末端和对应的所述让位槽26这两者朝下的投影相互重叠,对于所述第一侧壁23a或所述第二侧壁23b,所述让位槽26和所述接地收容槽25沿着所述左右方向Y完全错开。通过所述让位槽26为对应的所述信号接触部31的末端提供让位空间,防止所述信号接触部31形变时和所述绝缘外壳相抵撞,而且能间隔地减少所述绝缘壳体2的材料,有利于所述绝缘壳体2成型时散热,防止所述绝缘壳体2因散热不均而变形;另外,所述信号收容槽24的距离比较小,若让位槽26未贯穿第一侧壁23a的表面,则模具无法脱模,故本实施的所述让位槽26贯穿第一侧壁23a的表面,能便于形成让位槽26的模具从绝缘壳体2的外侧脱出。进一步的,所述让位槽26和所述接地收容槽25沿左右方向Y错开,使得所述第一侧壁23a在所述接地收容槽25位置还有绝缘材料支撑,能够防止所述第一侧壁23a的强度过低而易导致所述绝缘壳体2受损。
请参阅图4和图5,每一所述信号主体部33均具有第一固定部332、第二固定部33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32和所述信号弹性臂32之间的连接段331,所述第二固定部333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32靠近于所述信号导接部34。每一所述接地主体部43均具有第三固定部431和第四固定部432,所述第四固定部432相对于所述第三固定部431靠近于所述接地导接部44。所述第一固定块5固定于所述第一排端子R1的所述第一固定部332和所述第三固定部431,所述第二固定块6固定于所述第二排端子R2的所述第一固定部332和所述第三固定部431。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1还包括第一注塑块7和第二注塑块8,所述第一注塑块7固定于所述第一排端子R1的所述第二固定部333和所述第四固定部432,所述第二注塑块8固定于所述第二排端子R2的所述第二固定块6和所述第四固定部4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块5和所述第二固定块6通过燕尾形嵌合结构相互嵌合构成一个整体。所述绝缘壳体2包括沿所述左右方向Y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壁23c的支撑肋27,所述支撑肋27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端部均朝向所述收容腔22延伸有两个延伸部271,一凹设区位于两个所述延伸部271之间并形成所述收容腔22的一部分,两个所述延伸部271沿所述左右方向Y对所述第一固定块5和所述第二固定块6进行限位。由此,在保留所述支撑肋27以增加绝缘壳体2的强度的前提下,本实施例通过凹设区为所述第一固定块5和所述第二固定块6让位,减小所述绝缘壳体2的体积,且通过两个延伸部271可以在排列方向对第一固定块5、第二固定块6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32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33沿左右方向Y的宽度均小于所述信号主体部33的其它位置的宽度,所述第三固定部431和所述第四固定部432沿左右方向Y的宽度均小于所述接地主体部43的其它位置的宽度。
请参阅图1和图7,所述第一固定块5包括第一主体部和分别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左右两端延伸两个第一插接部51,所述第二固定块6包括第二主体部和分别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左右两端延伸两个第二插接部61,所述绝缘壳体2的两个端壁23c均设有第一槽28a和第二槽28b,所述第一插接部51***到所述第一槽28a中,所述第二插接部61***到所述第二槽28b中。所述延伸部271和第一槽28a、第二槽28b沿着左右方向Y的投影完全错开。由此,通过第一插接部51、第二插接部61与第一槽28a、第二槽28b配合固定,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二固定块6与所述绝缘壳体2的结构稳定性。且所述延伸部271沿左右方向Y没有对准第一槽28a和第二槽28b,能让所述绝缘壳体2的端壁23c有足够的材料支撑所述延伸部271,所述延伸部271能更好地对第一固定块5、第二固定块6进行限位挡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51和所述第二插接部61均向前延伸并对应***所述第一槽28a、所述第二槽28b。
请参阅图3和图7,所述绝缘壳体2设有两个导向槽29,所述第一注塑块7和所述第二注塑块8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两个导向槽29内。自所述导向槽29的内表面凹陷设置有一凹部291,所述第一注塑块7的表面、所述第二注塑块8的表面与所述导向槽29的内表面相接触。如此,通过所述凹部291,使得所述第一注塑块7、所述第二注塑块8和所述导向槽29的接触面积减少,减少所述第一注塑块7和所述导向槽29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所述第二注塑块8和所述导向槽29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所述第一注塑块7、所述第二注塑块8与所述绝缘壳体2之间的组装难度。
请参阅图6,所述信号主体部33的所述连接段331位于所述信号收容槽24内,沿所述上下方向Z上,所述第一底面241和所述连接段331之间设有空气间隙g。若所述电连接器1受到过度抵接力时,该空气间隙g为所述连接段331可能发生的形变提供让位空间,使得所述连接段331也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形变,避免所述信号端子3与施力结构进行强硬抵接而容易受损。而且,所述第一底面241也和所述连接段331正对,使得所述连接段331周围的空气含量也相对较少,能够进一步减少所述信号端子3的***损耗。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底面241包括一倾斜面2411以及自所述倾斜面2411弯折延伸的一水平面2412,所述连接段33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332水平延伸,所述第一排端子R1的所述信号弹性臂32自所述连接段331向下弯折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排端子R2的所述信号弹性臂32自所述连接段331向上弯折倾斜延伸。定义所述倾斜面2411和所述水平面2412之间的转折位置为第一位置P1,定义所述连接段331和所述信号弹性臂32之间的转折位置为第二位置P2,所述第一位置P1和所述第二位置P2沿所述前后方向X相错开,且所述信号弹性臂32沿所述上下方向Z和所述第一位置P1正对。如此设置,所述信号弹性臂32与所述第一底面241的距离能自前向后逐渐减少,形变较大的部位与所述第一底面241的距离较大,形变较小的部位与所述第一底面241的距离较小,实现在确保所述信号弹性臂32有足够的形变空间的前提下,使得所述信号弹性臂32尽可能靠近所述第一底面241,所述信号端子3的空气含量会减小,使得所述信号端子3的容性增加,能降低所述信号端子3的阻抗,进而改善所述信号端子3的***损耗;同时,所述第一位置P1和所述第二位置P2错开,使得当所述信号端子3从所述绝缘壳体2的后方***所述信号收容槽24时,所述倾斜面2411还能够在较长的范围内对所述信号端子3起到导引作用。而且能让所述第二位置P2到所述第一底面241的距离最小,当所述信号弹性臂32和所述连接段331形变到一定程度时,所述第二位置P2能抵接到所述倾斜面2411上,为所述信号端子3提供作用力,防止所述信号端子3过度形变而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面241和所述连接段331之间的空气间隙g形成于所述倾斜面2411和所述连接段331之间。
请参阅图4、图5和图7,在所述收容腔22处,所述第一侧壁23a和所述第二侧壁23b均设有一抵压面231,当所述第一固定块5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2后,所述第一侧壁23a的所述抵压面231和所述第一固定块5相抵接,当所述第二固定块6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2后,所述第二侧壁23b的所述抵压面231和所述第二固定块6相抵接。针对所述第一侧壁23a,所述第一排端子R1的形变方向为向上,所述第一底面241相对于所述抵压面231向下靠近所述第一排端子R1,所述第二底面251相对于所述抵压面231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排端子R1。针对所述第二侧壁23b,所述第二排端子R2的形变方向为向下,所述第一底面241相对于所述抵压面231向上靠近所述第二排端子R2,所述第二底面251相对于所述抵压面231向下远离所述第二排端子R2。由此,针对所述第一侧壁23a或所述第二侧壁23b,所述第一底面241能更靠近所述信号弹性臂32,所述第二底面251能更远离所述接地弹性臂42,更加有效地降低所述信号端子3的阻抗以及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的谐振现象;且所述第一底面241和所述抵压面231之间能成高度差,能挡止所述第一固定块5或所述第二固定块6朝向所述收容腔22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请参阅图1,所述电连接器1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端子R1和所述第二排端子R2之间的一间隔件9,所述间隔件9包括一屏蔽片92和固定于所述屏蔽片92的一绝缘件91。请参阅图4、图8和图9,所述屏蔽片92设有多个通孔921,所述绝缘件91的部分绝缘材料填充于所述通孔921中,多个所述通孔921与所述第一排端子R1的所述接地端子4、所述第二排端子R2的所述接地端子4对准。通过所述通孔921能够增加所述绝缘件91和所述屏蔽片92之间的结合强度,而所述通孔921和接地端子4对准,避免了通孔921位于两排的所述信号端子3之间而影响了两排的所述信号端子3之间的信号屏蔽,减少所述通孔921对所述电连接器1的屏蔽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绝缘件91设有多个显露槽911,每一所述显露槽911和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4对准,且所述屏蔽片92显露于所述显露槽911。通过所述显露槽911能在成型所述间隔件9时便于模具固定所述屏蔽片92,以在所述屏蔽片92上注塑所述绝缘件91;所述显露槽911和所述接地端子4对准,能进一步增加所述接地端子4周围的空气含量,降低所述接地端子4的电场强度,降低所述电连接器1的谐振幅度,进一步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的谐振现象。
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排端子R1中的所述信号端子3和所述接地端子4的延伸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排端子R2中的所述信号端子3和所述接地端子4的延伸长度,定义所述屏蔽片92到所述第一排端子R1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D3,定义所述屏蔽片92到所述第二排端子R2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D4,对于所述屏蔽片92的每一处,所述第三距离D3小于所述第四距离D4。由此,所述屏蔽片92更靠近于所述第一排端子R1,使得所述第一排端子R1的容性相对增大,加快所述第一排端子R1的传输速率,缩短因第一排端子R1和第二排端子R2的长度差异导致的传输时滞,即减小两排端子的信号传输时差,便于对所述电连接器1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左右方向Y作为第一排端子R1中多个信号端子3和多个接地端子4的排列方向,以前后方向X为所述信号弹性臂32、所述接地弹性臂42的延伸方向,以上下方向Z作为所述第一侧壁23a和所述第二侧壁23b相对设置的方向,以向上作为第一排端子R1的信号端子3和接地端子4的形变方向,以向下作为所述第二排端子R2的信号端子3和接地端子4的形变方向,以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但是这些方向只是示意,实际的方向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以上下方向Z作为所述信号弹性臂32、所述接地弹性臂42的延伸方向,本实施例中各方向的设置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各方向的设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降低所述信号端子3的阻抗,减少信号端子3的***损耗;降低接地端子4的电场强度,进而减小所述电连接器1的谐振幅度,改善谐振现象,有效地改善电连接器1的传输性能。本实用新型只需调节所述第一距离D1和所述第二距离D2即可,对所述电连接器1的其它的结构设计以及空间布置影响较小,设计难度较小。且相比于通过设置屏蔽元件来增加接地回路,进而改善谐振现象,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设有信号收容槽24和接地收容槽25的电连接器1,适用性更广。
2、所述第一底面241和所述连接段331之间设有所述空气间隙g,使得所述连接段331也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形变,避免所述信号端子3与施力结构进行强硬抵接而容易受损,而且,使得所述连接段331周围的空气含量也相对较少,能够进一步减少所述信号端子3的***损耗。
3、所述第一底面241能更靠近所述信号弹性臂32,所述第二底面251能更远离所述接地弹性臂42,更加有效地降低所述信号端子3的阻抗以及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的谐振现象;且所述第一底面241和所述抵压面231之间能成高度差,能挡止所述第一固定块5或所述第二固定块6朝向所述收容腔22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4、通过所述通孔921能够增加所述绝缘件91和所述屏蔽片92之间的结合强度,且通孔921和接地端子4对准,能减少所述通孔921对所述电连接器1的屏蔽效果的影响。
5、所述屏蔽片92更靠近于所述第一排端子R1,能减小两排端子的信号传输时差,便于对所述电连接器1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排端子,所述第一排端子包括沿一排列方向相间隔地排布的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设有一信号主体部、一信号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信号接触部和所述信号主体部的一信号弹性臂,每个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接地主体部、一接地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接触部和所述接地主体部的一接地弹性臂;
一绝缘壳体,设有多个信号收容槽和多个接地收容槽,每个所述信号弹性臂收容于对应的所述信号收容槽,所述信号收容槽设有位于所述信号弹性臂的形变方向上的一第一底面,每个所述接地弹性臂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接地收容槽,所述接地收容槽设有位于所述接地弹性臂的形变方向的一第二底面,所述形变方向和所述排列方向相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信号弹性臂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接地弹性臂之间的第二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面沿着所述接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底面沿所述接地端子的形变方向与所述接地接触部和所述接地弹性臂相正对,所述接地收容槽为所述接地接触部的形变提供让位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设有一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多个所述信号收容槽和多个所述接地收容槽;
所述第一侧壁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每个所述信号收容槽均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相连通,且所述信号接触部的末端和对应的所述让位槽沿所述信号端子的形变方向的投影相重叠,所述让位槽与所述接地收容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完全错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设有一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多个所述信号收容槽和多个所述接地收容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排端子的一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抵压面相抵接;
所述第一底面相对于所述抵压面朝与所述第一排端子的形变方向相反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一排端子,所述第二底面相对于所述抵压面朝所述第一排端子的形变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排端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主体部包括一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信号弹性臂的一连接段,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排端子的一第一固定块,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信号收容槽内,且沿所述形变方向上,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连接段之间设有空气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包括一倾斜面以及自所述倾斜面弯折延伸的一水平面,所述连接段自所述固定部水平延伸,所述信号弹性臂自所述连接段朝向与所述信号弹性臂的形变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倾斜延伸,定义所述倾斜面和所述水平面之间的转折位置为第一位置,定义所述连接段和所述信号弹性臂之间的转折位置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信号弹性臂的延伸方向相错开,且所述信号弹性臂沿所述形变方向和所述第一位置正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排端子沿所述形变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排端子,所述第二排端子包括沿所述排列方向相间隔地排布的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排端子中的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的延伸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排端子中的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的延伸长度;
所述第一排端子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端子和所述第二排端子之间的一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包括一屏蔽片和固定所述屏蔽片的一绝缘件,对于所述屏蔽片的每一处,所述屏蔽片到所述第一排端子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屏蔽片到所述第二排端子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设有多个显露槽,每一所述显露槽和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对准,且所述屏蔽片显露于所述显露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排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排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对准,所述绝缘件的部分绝缘材料填充于所述通孔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固定第一排端子的一注塑块,所述绝缘壳体设有分别固定所述注塑块的两端的两个导向槽,自所述导向槽的内表面凹陷设置有一凹部,所述注塑块的表面和所述导向槽的内表面相接触。
CN202220194402.XU 2022-01-24 2022-01-24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7306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4402.XU CN217306775U (zh) 2022-01-24 2022-01-24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4402.XU CN217306775U (zh) 2022-01-24 2022-01-24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6775U true CN217306775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4402.XU Active CN217306775U (zh) 2022-01-24 2022-01-2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6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9828B (zh) 电连接器
CN111682367B (zh) 背板连接器
US8523583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US101035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CN109390803B (zh) 电连接器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US201703529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CN11226000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9301546B (zh) 电连接器
KR20210139141A (ko) 커넥터
CN110212375B (zh) 电连接器
TW202123547A (zh) 電連接器
CN211126329U (zh) 电连接器
CN217306775U (zh) 电连接器
CN110416829B (zh) 电连接器
CN214254809U (zh) 连接器组合
CN109301544B (zh) 电连接器
CN115347409A (zh) 插座连接器
CN11152531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4784548A (zh) 电连接器
CN113889785A (zh)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CN212725815U (zh) 电连接器
CN213484016U (zh) 电连接器
CN113708157B (zh) 背板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949825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