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4515U -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4515U
CN217154515U CN202220918306.5U CN202220918306U CN217154515U CN 217154515 U CN217154515 U CN 217154515U CN 202220918306 U CN202220918306 U CN 202220918306U CN 217154515 U CN217154515 U CN 217154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switching device
duct switch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83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信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183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4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4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4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涉及通风***技术领域,该风道切换装置可以实现风道的自由切换,且结构简单,能够降低风道切换的故障率。该风道切换装置包括:具有中空的内腔的壳体和风道切换机构。其中,壳体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多个风口,多个风口包括: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风道切换机构与壳体转动连接;风道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若风道切换装置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则风道切换机构连通第一风口和第三风口,且连通第二风口与第四风口;若风道切换机构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则风道切换机构连通第一风口和第四风口,且连通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

Description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办公环境、居住环境等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湿度也被作为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判断标准,空气质量以及舒适度日益被每个家庭及各类商业、办公场所重视。
一般地,人们常采用新风装置以改善室内环境以及空气质量。在一种新风装置中,夏季室外空气湿度大,室外新风携带的水分需先经过吸附材料的吸收,再经过室内排风将吸附材料中的水分带走,从而使室外新风中携带的水分无法进入室内,过程中需要换热器不断从蒸发器变成冷凝器,再由冷凝器变成蒸发器,而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相互之间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切换,因此需要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实现上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的自由切换。
但相关技术中,常采用过多的风阀进行组合,通过协同开启或关闭相关风阀以实现风道切换。例如,通过8个风阀的组合开启和关闭实现了上述风道切换。但是,这种过多的风阀使得装置结构复杂,且占用空间大。另外,过多的风阀也会使得风道切换的过程复杂,出现故障的概率也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可以实现风道的自由切换,且结构简单,降低风道切换的故障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包括:具有中空的内腔的壳体和风道切换机构。其中,壳体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多个风口,多个风口包括: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风道切换机构与壳体转动连接;风道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若风道切换装置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则风道切换机构连通第一风口和第三风口,且连通第二风口与第四风口;若风道切换机构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则风道切换机构连通第一风口和第四风口,且连通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切换装置包括:壳体和风道切换机构。其中,壳体上具有中空的外腔,在该壳体上设置有多个与内腔连通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从而,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第四风口可以通过内腔互相连通。另外,风道切换机构,设置在内腔内,且与壳体转动连接,该风道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若风道切换装置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则风道切换机构连通第一风口和第三风口,且连通第二风口与第四风口,而当风道切换机构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则风道切换机构连通第一风口和第四风口,且连通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
如此,当第一风口为室外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室内送风口,第三风口与进风通道连通,第四风口与排风通道连通,通过改变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与第三风口、第四风口的连通,即可实现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的自由切换,另外,该风道切换装置在实现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的切换时,并不涉及多个部件的联动,结构简单,从而可以降低风道切换的故障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切换机构包括:风门和传动轴,风门位于内腔内,风门与壳体转动连接,且在风门转动时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传动轴与风门的转轴同轴设置,且传动轴的一端与风门的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贯穿壳体的第一侧壁伸出于壳体;风门的转轴的另一端与壳体的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门的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孔;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位于内腔内,且与安装孔同轴设置,固定轴与安装孔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切换机构还包括:轴承,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内圆环和外圆环;轴承位于安装孔内,且外圆环与安装孔内的周向壁面连接,内圆环与固定轴的周向壁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切换装置还包括:限位条,限位条位于内腔内,且与第二侧壁连接;在风门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时,限位条与风门的壁面贴合,用于将内腔分割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开口;风道切换装置还包括:盖板,盖板可拆卸安装在第一侧壁的开口处,且盖板上设置有通孔,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通孔伸出于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切换装置还包括:电机,电机与传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用于带动传动轴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风***,该新风***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或任一实施中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包括风道切换装置,该风道切换装置包括:壳体和风道切换机构。其中,壳体上具有中空的外腔,在该壳体上设置有多个与内腔连通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从而,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第四风口可以通过内腔互相连通。另外,风道切换机构,设置在内腔内,且与壳体转动连接,该风道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若风道切换装置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则风道切换机构连通第一风口和第三风口,且连通第二风口与第四风口,而当风道切换机构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则风道切换机构连通第一风口和第四风口,且连通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
如此,当第一风口为室外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室内送风口,第三风口与进风通道连通,第四风口与排风通道连通,通过改变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与第三风口、第四风口的连通,即可实现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的自由切换,另外,该风道切换装置在实现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的切换时,并不涉及多个部件的联动,结构简单,从而可以降低风道切换的故障率,进而减少新风***的故障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和第二风道切换装置;新风***还包括:机体和换热器,机体内设置有互不相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在表面形成有吸湿部,第一换热器设置于第一风道内,第二换热器设置于第二风道内;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三风口与第一风道的一端连通,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第四风口与第二风道的一端连通;第二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三风口与第一风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风道切换装置的第四风口与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体还包括: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排风口以及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与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一风口连通,室内进风口与第二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一风口连通,室外排风口与第二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二风口连通,室内排风口与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二风口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装置的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道切换装置;101-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2-第二风道切换装置;200-新风***;300-机体;301-第一风道;302-第二风道;303-室外进风口;304-室外排风口;305-室内排风口;306-室内进风口;400-换热器;401-第一换热器;402-第二换热器;10-壳体;11-内腔;12-风口;121-第一风口;122-第二风口;123-第三风口;124-第四风口;13-第一侧壁;131-开口;132-凹槽;133-卡接槽;14-第二侧壁;141-固定轴;142-限位条;20-风道切换机构;21-第一工作位置;22-第二工作位置;23-风门;231-安装孔;24-传动轴;30-轴承;31-内圆环;32-外圆环;40-盖板;50-旋钮;51-贯穿孔;5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背景技术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办公环境、居住环境等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地,人们常采用新风装置以改善室内环境以及空气质量。在一些新风装置中,常需要进行装置内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的风道切换。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常采用过多的风阀进行组合,通过协同开启或关闭相关风阀以实现风道切换。这种过多的风阀使得装置结构复杂,且占用空间大。另外,过多的风阀也会使得风道切换的过程复杂,出现故障的概率也更大。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切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风道切换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风道切换结构20。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壳体10具有中空的内腔11,且壳体10上设置有与内腔11连通的多个风口12,多个风口12包括:第一风口121、第二风口122、第三风口123和第四风口124。
可选的,该壳体10的形状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长方体,该壳体10的形状也可以为圆柱体,本申请对壳体10的形状不做限定。
另外,该多个风口12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梯形、还可以为圆形,本申请对风口1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风道切换机构20设置在内腔11内,且与壳体10转动(风道切换机构20可沿图3中所示箭头方向转动)连接,该风道切换机构20包括:第一工作位置21和第二工作位置22,若风道切换机构20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则风道切换机构20连通第一风口121和第三风口123,且连通第二风口122与第四风口124。若风道切换机构20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22,则风道切换机构20连通第一风口121和第四风口124,且连通第二风口122和第三风口123。
其中,在图3中第一风口121与第二风口122分别位于壳体10的相对两侧的壁面上,第三风口123和第四风口124位于同一壁面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风口123与第四风口124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壁面上。
可选的,第三风口123也可以位于壳体10的上方壁面,第四风口124位于壳体10的下方壁面;可选的,第三风口123还可以位于侧壁面上,第四风口124还可以位于壳体10的上方壁面。其中,“上方”和“下方”为图3中的Y轴方向的上下方。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口121、第二风口122、第三风口123和第四风口124的位置满足风道切换机构20在第一工作位置21和第二工作位置22时的连通关系即可,本申请对第一风口121、第二风口122、第三风口123和第四风口124的具***置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切换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风道切换机构20。其中,壳体10上具有中空的外腔,在该壳体10上设置有多个与内腔11连通的第一风口121、第二风口122、第三风口123和第四风口124。从而,第一风口121、第二风口122、第三风口123、第四风口124可以通过内腔11互相连通。另外,风道切换机构20,设置在内腔11内,且与壳体10转动连接,该风道切换机构20包括:第一工作位置21和第二工作位置22,若风道切换机构20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则风道切换机构20连通第一风口121和第三风口123,且连通第二风口122与第四风口124,而当风道切换机构20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22,则风道切换机构20连通第一风口121和第四风口124,且连通第二风口122和第三风口123。
如此,当第一风口121为室外进风口,第二风口122为室内送风口,第三风口123与新风通道连通,第四风口124与排风通道连通,通过改变第一风口121、第二风口122与第三风口123、第四风口124的连通,即可实现新风通道与进风通道的自由切换,另外,该风道切换装置100在实现新风通道与进风通道的切换时,并不涉及多个部件的联动,结构简单,从而可以降低风道切换装置100的故障率。
图4和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和图5位风道切换机构20在不同方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风道切换机构20包括:风门23和传动轴24。风门23位于内腔11内,风门23与壳体10转动连接,在风门23转动时包括:第一工作位置21和第二工作位置22。如图6所示,传动轴24与风门23的转轴同轴设置,且传动轴24的一端与风门23的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24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0的第一侧壁13伸出于壳体10;风门23的转轴的另一端与壳体10的第二侧壁14连接;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相对设置。这样一来,在壳体10外转动传动轴24,由于传动轴24与风门23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带动风门23转动,以使风门23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
其中,可选的,该传动轴24与风门23的转轴的固定连接可以为一体结构,即传动轴24与风门23是通过一体成型技术形成的一体结构,这样一来,保证了传动轴24与风门23的连接强度,减少了连接传动轴24与风门23这一工序,提高了工人组装风道切换装置100的组装效率。
可选的,该传动轴24与风门23的转轴的固定连接还可以为不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胶接、铆接等。这样一来,风门23与传动轴24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分开运输,待到达组装工厂再进行固定连接。如此可以减少运输时风门23与传动轴24所占用的空间,节省了运输成本、且保证了风门23与传动轴24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该传动轴24与风门23的转轴的固定连接还可以为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例如,螺纹连接、销钉连接、卡钩连接等,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运输时风门23与传动轴24所占用的空间,节省了运输成本。并且,当传动轴24或风门23损坏时,可以直接对传动轴24或风门23拆卸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维修所需时间。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风门23的转轴靠近第二侧壁1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231,第二侧壁14上设置有固定轴141,该固定轴141位于内腔11内,且与安装孔231同轴设置,固定轴141与安装孔231间隙配合。从而风门23的安装孔231能够套在固定轴141上,沿固定轴141的周向转动,进而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这样一来,即可实现风门23与壳体10的转动连接,该结构简单,且风门23的载荷由固定轴141承担,风门23可以稳定的转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门23靠近第二侧壁1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第二侧壁14上设置有圆孔,该圆孔位于内腔11内,且与连接轴同轴设置,圆孔与连接轴间隙配合。从而,风门23的连接轴***圆孔内,且能够沿圆孔的周向转动,以使风门23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风门23位于内腔11内,且风门23转动时包括第一工作位置21和第二工作位置22。传动轴24与风门23的转轴同轴设置,传动轴24的一端贯穿风门23的转轴与壳体10的第二侧壁14传动连接,传动轴24与风门23固定连接,传动轴24的另一端贯穿第一侧壁13,伸出于壳体10外。这样一来,当转动传动轴24时,即可带动固定在传动轴24上的风门23,使风门23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
其中,传动轴24与风门23的转轴的固定连接可参考上述描述,本申请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传动轴24与第二侧壁14的转动连接也可以参考上述风门23与第二侧壁14的传动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切换装置的零部件结构示意图,为了提高风机转动时的流畅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风道切换机构20还包括:轴承30,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轴承30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内圆环31和外圆环32,其中,内圆环31、外圆环32分别与风门23、第二侧壁14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轴承30位于安装孔内,且外圆环32与安装孔内的周向壁面连接,内圆环31与固定轴141的周向壁面连接。这样一来,风门23转动时,安装孔231沿固定轴141的周向转动,由于安装孔231与固定轴141之间设置有轴承32,而轴承32能够降低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friction coefficient),并保证其回转精度(accuracy),从而,可以减少安装孔231与固定轴141的磨损,并且降低安装孔231在转动时与固定轴141摩擦产生的噪音,提高风门23转动时的流畅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轴承32安装在圆孔内,轴承32的外圆环32与圆孔的周向壁面连接,轴承32的内圆环31与连接轴的轴向壁面连接。这样可以减少连接轴与圆孔的摩擦造成的磨损和噪音,提高风门23转动的流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腔11的周向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风门23在竖直方向(即图3中的Y轴方向)的长度,以使风门23可以在内腔11内周向旋转(即风门23可以沿轴向360°旋转),这样一来,可以通过调整风门23转动角度,使风门23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
可以理解的是,风门23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时均将内腔11间隔两个腔体。为了提高两个腔体间的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内腔11内的周向壁面上连接有弹性材料,该弹性材料的延伸方向与风门23的轴向平行,在风门23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时,该弹性材料与风门23接触,以提高两个腔体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内腔11在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小于风门23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以使风门23在第一工作位置21与第二工作位置22之间转动。这样一来,风门23通过正转(即顺时针转动)或反转(即逆时针转动)实现第一工作位置21和第二工作位置22的切换。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道切换装置100还包括:限位条142,该限位条142位于内腔11内,且与第二侧壁14连接;在风门23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时,限位条142与风门23的壁面贴合,从而对风门23进行限位和密封,将内腔11分割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腔室。这样一来,可以提高两个腔室的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防止风门23的侧面(即在图3中,风门23在Z轴方向的面)与壳体10直接接触,如图11所示,风门23在转轴方向的长度小与内腔11在风门23转轴方向的长度,以使风门23在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时,由限位条142进行限位和密封。
此外,为了方便生产该风道切换装置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一侧壁13上设置有开口131;该开口131连通内腔11。如图8所示,风道切换装置100还包括:盖板40,该盖板40可拆卸安装在第一侧壁13的开口处,且盖板40上设置有通孔,传动轴24的另一端通过通孔伸出于壳体10。在安装风门23和传动轴24时,均可以通过该开口131安装,在安装完成后,可将盖板40盖合在开口131上,如此,方便了工人安装,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同理,在第一侧壁13上也可以设置限位条142,可参考上述在第二侧壁13上的限位条142,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销连接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由于螺纹连接在拧紧时能够产生较大的轴向力,且制造简单,能保持较高的精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盖板40与壳体10的第一侧壁13的连接为螺纹连接。
为了提高盖板40与第一侧壁13连接处的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开口的周向设置有凹槽132,该风道切换装置100还包括:密封材料,该密封材料设置在该凹槽132内,以将盖板40与第一侧壁13的连接处密封。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壳体10内的气体从开口处流出,影响风道内气体的流量。
其中,可选的,密封材料可以为保温棉,该密封材料还可以为橡胶圈,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切换装置100还包括:电机,电机与传动轴24伸出壳体10外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带动传动轴24转动,从而使风门23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这样一来,无需用户转动传动轴24,方便用户使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风道切换装置100还包括:旋钮50,该旋钮50连接在传动轴24上,且与传动轴24同轴设置,用于方便用户转动。
其中,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沿旋钮50的轴向方向可以开设贯通孔51,该贯通孔51的切面可以呈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形等,传动轴24上设置有与该贯穿孔51连接的连接件。本申请对贯通孔51的切面形状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用户了解风门23所处的工作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旋钮50的贯穿孔51的周向还开设有连接孔52,该连接孔52与贯穿孔51连通,传动轴24上设置有与贯穿孔51和连接孔52配合的连接件,从而可以避免旋钮50安装错位置,使旋钮50的长边方向与风门23的工作位置不匹配。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风门23位置固定在工作位置上,如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通孔处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接槽133,该多个卡接槽133呈环状间隔分布,且环状的卡接槽133与传动轴24同轴,该卡接槽133与盖板40连接,且位于内腔11外,任一卡接槽133均可以与旋钮50的长边方向卡接。该多个卡接槽133可以呈锯齿状。也即,可以通过将旋钮50***不同的卡接槽133中,以控制风门23的工作位置。这样一来,可以避免风门23在室外风进入时,吹动风门23转动,改变了风门23的工作位置,从而导致风道无法自由切换,影响用户的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200,该新风***200包括:风道切换装置100,该风道切换装置100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200包括风道切换装置100,该风道切换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风道切换机构20。其中,壳体10上具有中空的外腔,在该壳体10上设置有多个与内腔11连通的第一风口121、第二风口122、第三风口123和第四风口124。从而,第一风口121、第二风口122、第三风口123、第四风口124可以通过内腔11互相连通。另外,风道切换机构20,设置在内腔11内,且与壳体10转动连接,该风道切换机构20包括:第一工作位置21和第二工作位置22,若风道切换装置100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则风道切换机构20连通第一风口121和第三风口123,且连通第二风口122与第四风口124,而当风道切换机构20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22,则风道切换机构20连通第一风口121和第四风口124,且连通第二风口122和第三风口123。
如此,当第一风口121为室外进风口,第二风口122为室内送风口,第三风口123与进风通道连通,第四风口124与排风通道连通,通过改变第一风口121、第二风口122与第三风口123、第四风口124的连通,即可实现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的自由切换,另外,该风道切换装置100在实现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的切换时,并不涉及多个部件的联动,结构简单,从而可以降低风道切换的故障率,进而减少新风***200的故障率。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风道切换装置100包括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和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该新风***200还包括:机体300,该机体300内设置有互不相通的第一风道301和第二风道302;换热器400包括第一换热器401和第二换热器402,第一换热器401和第二换热器402均在表面形成有吸湿部,第一换热器401设置于第一风道301内,第二换热器402设置于第二风道302内。其中,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三风口123与第一风道301的一端连通,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四风口124与第二风道302的一端连通;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三风口123与第一风道30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四风口124与第二风道302的另一端连通。
其中,该吸湿部上设置有吸水性能较好的材料,例如吸附树脂、海绵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道301的第一风口121可以与室外连通,第一风道301的第二风口122可以与室内连通,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一风口121可以与室外连通,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二风口122可以与室内连通。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和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风门23的工作位置,可以将第一风道301由新风通道改变为排风通道、第二通道302由排风通道改变为新风通道,或将第一风道301由排风通道改变为新风通道、第二通道302由新风通道改变为排风通道。该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少,且结构简单,降低新风***200的故障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机体300上还设置有室外进风口303、室外排风口304、室内排风口305以及室内进风口306,该室外进风口303与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一风口121连通,室内进风口306与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一风口121连通,室外排风口304与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二风口122连通,室内排风口305与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二风口122连通。如此,室外新风的流向可以分为以下两个状态:
状态1(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与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风门23均位于第一工作状态):
室外新风进入时:室外进风口303—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一风口121—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三风口123—第一风道301—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三风口123—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一风口121—室内进风口305。
室内新风排出时:室内排风口305—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二风口122—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四风口124—第二风道302—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四风口124—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二风口122—室外排风口304。
状态2(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与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风门23均位于第二工作状态)
室外新风进入时:室外进风口303—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一风口121—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四风口124—第二风道302—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四风口124—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一风口121—室内进风口305。
室内新风排出时:室内排风口305—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二风口122—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的第三风口123—第一风道301—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三风口123—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第二风口122—室外排风口304。
这样一来,通过控制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与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风门23、实现了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的自由切换,该结构简单,降低了新风***200的故障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新风***200还包括:第一风机501和第二风机502,该第一风机501安装在室外排风口304处,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吸出室内,第二风机502安装在室内进风口305处,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室内。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吸入新风或吸出室内空气,可以减少空气流动时所受的阻力,提高进风量,从而提高风机的工作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风机501安装在室外进风口303,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吹入室内,第二风机502安装在室内排风口305处,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吹出到室外。
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新风***2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旋转轴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以使风道切换机构20能够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21或第二工作位置22。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风道切换装置101和第二风道切换装置102的风门23的工作位置。方便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新风***200还包括:压缩机,该压缩机与换热器连接,用于调整进入室内新风的温度,从而调整室内温度,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多个风口,多个所述风口包括: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
风道切换机构,位于所述内腔内,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风道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若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则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连通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且连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四风口;若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则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连通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且连通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机构包括:
风门,位于所述内腔内,所述风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在所述风门转动时包括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和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风门的转轴同轴设置,且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风门的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伸出于所述壳体;所述风门的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的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内腔内,且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安装孔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还包括:
轴承,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内圆环和外圆环;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外圆环与所述安装孔内的周向壁面连接,所述内圆环与所述固定轴的周向壁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装置还包括:
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内腔内,且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在所述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条与所述风门的壁面贴合,用于将所述内腔分割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所述风道切换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开口处,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出于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8.一种新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和第二风道切换装置;
所述新风***还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互不相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在表面形成有吸湿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三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第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三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的第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包括: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排风口以及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一风口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一风口连通,所述室外排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二风口连通,所述室内排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第二风口连通。
CN202220918306.5U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 Active CN217154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8306.5U CN217154515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8306.5U CN217154515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4515U true CN217154515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8306.5U Active CN217154515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45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515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新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515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新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069349A1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217154515U (zh)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
US20230019389A1 (en)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335780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11335781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US2023033278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ing air
WO2023165259A1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2089264A1 (zh) 消音组件和空调***
CN21068846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033379U (zh)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JP200310656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20250254U (zh) 一种风阀组件以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18295982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模式切换组件
KR100698910B1 (ko)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220287594U (zh) 一种风阀组件以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17503946U (zh) 风道切换装置
CN220506956U (zh) 导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21005257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20506935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756626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CN221003170U (zh) 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CN210740547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0052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04805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999903U (zh) 风机组件、吹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