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3170U - 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3170U
CN221003170U CN202322490948.7U CN202322490948U CN221003170U CN 221003170 U CN221003170 U CN 221003170U CN 202322490948 U CN202322490948 U CN 202322490948U CN 221003170 U CN221003170 U CN 221003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inlet
flow fan
auxiliary ai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909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志强
顾明亮
徐新
王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909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3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3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3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组合风扇包括:贯流风扇,包括两个端盖和叶轮组件,叶轮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连接,一个或两个端盖设有与叶轮组件内部连通的辅助进风口;轴流扇叶,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扇叶,子扇叶的末端与辅助进风口的内侧壁连接,在子扇叶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子扇叶沿贯流风扇的周向间隔设置,轴流扇叶的数量与辅助进风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本实施例能够减少在带动不同流动路径的气流流动混风时所需的风扇和电机,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空气调节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气设备之一。各种空气调节器可以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降低或升高环境温度,使人们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在使用空气调节器的过程中,由于空气调节器吹出的风是经过换热器换热得到的,尤其是制冷模式下,换热后的风温度较低。当换热后的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时,会使用户的身体感到不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形成有换热器和主风道。在壳体上形成有主进风口及与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在主风道内形成有将换热器换热后的热交换风从主出风口吹出的主贯流风机。在壳体上、主出风口下方形成有引流出风口,在壳体内、主风道的下方形成有独立于主风道的引流风道,引流风道与引流出风口连通,在引流风道内形成有引流风机,引流风机将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引至引流风道,并经引流风道从引流出风口吹出。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主风道内形成有主贯流风机,引流风道内形成有引流风机,主贯流风机带动热交换风从主出风口吹出,引流风机带动非热交换风从引流出风口吹出,以使换热风与非热交换风的混合送风。但是在带动不同气流沿不同路径流动进行混风时,需要设置多个风扇和电机驱动,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风扇,以能够带动不同流动路径的气流进行混风,降低组合风扇和使用该组合风扇的空调室内机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风扇,包括:贯流风扇,包括两个端盖和叶轮组件,叶轮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连接,一个或两个端盖设有与叶轮组件内部连通的辅助进风口;轴流扇叶,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扇叶,子扇叶的末端与辅助进风口的内侧壁连接,在子扇叶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子扇叶沿贯流风扇的周向间隔设置,轴流扇叶的数量与辅助进风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两个端盖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设有辅助进风口,沿贯流风扇的轴向,第一端盖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轴流扇叶的长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两个端盖还包括第二端盖,第二端盖设有第一连接位,第一连接位用于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贯流风扇的轴向,第二端盖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端盖的延伸长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轴流扇叶还包括:中心轴,子扇叶的始端与中心轴的周向侧壁连接,在子扇叶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沿贯流风扇的周向,多个子扇叶的始端依次与中心轴的周向侧壁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辅助进风口的内径与中心轴的外径的比值的范围为3至4。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两个端盖均设有辅助进风口的情况下,一轴流扇叶的中心轴设有第二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用于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贯流风扇的转动方向,子扇叶的第一端与子扇叶的第二端依次设置;其中,沿贯流风扇的轴向,子扇叶的第一端与叶轮组件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子扇叶的第二端与叶轮组件之间的直线距离。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设有换热腔和辅助进风风道;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风扇,设于换热腔内,辅助进风风道与辅助进风口连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密封装置,设于辅助进风风道,密封装置能够打开或密封辅助进风风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贯流风扇包括两个端盖和叶轮组件,贯流风扇能够带动气流沿贯流风扇的径向,由叶轮组件的一端流入叶轮组件内,再由叶轮组件内部通过叶轮组件的另一端流出叶轮组件。两个端盖分别设于叶轮组件的两端,端盖设有辅助进风口,辅助进风口与叶轮组件内部连通,即辅助进风口沿叶轮组件的轴向延伸,且辅助进风口贯穿端盖。轴流扇叶设于辅助进风口内,轴流扇叶的子扇叶的末端与辅助进风口的内侧壁连接。在贯流风扇转动时,端盖(即辅助进风口的内侧壁)同步转动。这样辅助进风口的内侧壁带动轴流扇叶同步转动,轴流扇叶转动能够带动另一气流沿辅助进风口流动,也就是沿贯流风扇的轴向运动,以流向贯流风扇内部,与贯流风扇内部的换热风进行混合后通过叶轮组件的另一端流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组件,可带动气流沿不同的路径进行流动,以流入贯流风扇内部,在贯流风扇内部混合后吹出。这样可减少在带动不同流动路径的气流流动混风时所需的风扇和电机,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视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组合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辅助进风风道;111、避让槽;120、换热腔;200、贯流风扇;210、辅助进风口;220、叶轮组件;230、端盖;231、第一端盖;232、第二端盖;300、轴流扇叶;310、子扇叶;320、中心轴;400、驱动装置;500、密封装置;510、固定件;511、通风口;512、固定轴;513、固定板;520、密封件;521、转动板;5211、环形齿条;522、密封板;5221、弧形齿条;530、第一齿轮;540、第二驱动组件;550、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他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风扇,如图2至图4所示,组合风扇包括贯流风扇200和轴流扇叶300。贯流风扇200包括两个端盖230和叶轮组件220,叶轮组件2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230连接,一个或两个端盖230设有与叶轮组件220内部连通的辅助进风口210。轴流扇叶300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扇叶310,子扇叶310的末端与辅助进风口210的内侧壁连接,在子扇叶31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子扇叶310沿贯流风扇200的周向间隔设置,轴流扇叶300的数量与辅助进风口21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贯流风扇200包括两个端盖230和叶轮组件220,贯流风扇200能够带动气流沿贯流风扇200的径向,由叶轮组件220的一端流入叶轮组件220内,再由叶轮组件220内部通过叶轮组件220的另一端流出叶轮组件220。两个端盖230分别设于叶轮组件220的两端,端盖230设有辅助进风口210,辅助进风口210与叶轮组件220内部连通,即辅助进风口210沿叶轮组件220的轴向延伸,且辅助进风口210贯穿端盖230。轴流扇叶300设于辅助进风口210内,轴流扇叶300的子扇叶310的末端与辅助进风口210的内侧壁连接。在贯流风扇200转动时,端盖230(即辅助进风口210的内侧壁)同步转动。这样辅助进风口210的内侧壁带动轴流扇叶300同步转动,轴流扇叶300转动能够带动另一气流沿辅助进风口210流动,也就是沿贯流风扇200的轴向运动,以流向贯流风扇200内部,与贯流风扇200内部的换热风进行混合后通过叶轮组件220的另一端流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组件,可带动气流沿不同的路径进行流动,以流入贯流风扇200内部,在贯流风扇200内部混合后吹出。这样可减少在带动不同流动路径的气流流动混风时所需的风扇和电机,降低生产成本。
在该组合风扇应用在空调室内机内时,换热风可沿贯流风扇200的径向通过叶轮组件220的一端流入贯流风扇200内,未经换热的室内风可在轴流扇叶300的带动下通过辅助进风口210沿贯流风扇200的轴向流入贯流风扇200内部,与贯流风扇200内部的换热风混合。这样,以实现换热风和室内风混合,从而调节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的温度。并且空调室内机包括轴流扇叶300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辅助引风,这样能够增加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以将换热风的冷量或热量传递到更多的空气中。从而提高或降低空调室内机吹出的混合风的温度,减少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与室内温度的温差,提高用户的舒适性。辅助进风口210设于贯流风扇200的轴向侧壁,轴流扇叶300带动的室内风通过辅助进风口210沿贯流风扇200的轴向吹入贯流风扇200内部。换热风沿贯流风扇200的径向穿过贯流风扇200,换热风与室内风的流动方向不同,这样能够在室内风与换热风混合的过程中提高其混合效果。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吹出的混合风的温度的均匀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在贯流风扇200转动时轴流扇叶300转动,此时轴流扇叶300相当于一轴流风扇,从而带动气流流动。子扇叶310的末端直接与辅助进风口210的内侧壁连接,减少了轴流扇叶300与贯流风扇200的连接时的连接部件的使用,降低了组合风扇的生产成本,且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两个端盖230包括第一端盖231,第一端盖231设有辅助进风口210,沿贯流风扇200的轴向,第一端盖231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轴流扇叶300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231设有辅助进风口210,轴流扇叶300设于辅助进风口210内。沿贯流风扇200的轴向,第一端盖231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轴流扇叶300的长度,也就是辅助进风口210的侧壁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轴流扇叶300的长度。这样以使轴流扇叶300能够全部位于辅助进风口210内,减少室内风在轴流扇叶300的带动下逸出辅助进风口210的情况发生,提高混风量。
进一步地,两个端盖230还包括第二端盖232,第二端盖232设有第一连接位,第一连接位用于与驱动装置400的驱动端连接。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二端盖232设有第一连接位,驱动装置400的驱动端通过第一连接位与第二端盖232连接,以带动第二端盖232转动,从而带动贯流风扇200和轴流扇叶300转动。第一端盖231设有辅助进风口210,第二端盖232与驱动装置400的驱动端连接,这样辅助进风口210与驱动装置400分别设于贯流风扇200轴向的相对两侧,以减少驱动装置400设于贯流风扇200设有辅助进风口210的一侧时阻碍室内风流动的情况发生,提高组合风扇的进风量。
可选地,沿贯流风扇200的轴向,第二端盖232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端盖231的延伸长度。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二端盖232与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第二端盖232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端盖231的延伸长度,这样可减少第二端盖232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少组合风扇的体积。这样,当该组合风扇应用在空调室内机内时,可提高空调室内机内部部件设置的紧凑性,从而减少空调室内机的体积和生产成本。
示例性地,沿贯流风扇200的转动方向,子扇叶310的第一端与子扇叶310的第二端依次设置。其中,沿贯流风扇200的轴向,子扇叶310的第一端与叶轮组件220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子扇叶310的第二端与叶轮组件220之间的直线距离。
本实施例中,沿贯流风扇200的轴向,子扇叶310的第一端与叶轮组件220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子扇叶310的第二端与叶轮组件220之间的直线距离,子扇叶310倾斜设置。这样,在叶轮转动时,子扇叶310由第一端向第二端转动,子扇叶310能够带动空气从第二端沿子扇叶310向第一端转动,从而带动空气流动,使室内风经过辅助进风口210流入贯流风扇200内部。
进一步地,轴流扇叶300还包括中心轴320,子扇叶310的始端与中心轴320的周向侧壁连接,在子扇叶31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沿贯流风扇200的周向,多个子扇叶310的始端依次与中心轴320的周向侧壁连接。
可选地,中心轴320与叶轮组件220同轴设置。
可选地,子扇叶310的数量范围为3至6个。例如,子扇叶310的数量可为3个、4个、5个或6个。
可选地,沿贯流风扇200的周向,多个子扇叶310均匀间隔设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辅助进风口210的内径与中心轴320的外径的比值的范围为3至4。这样,以减少中心轴320的外径,从而减少中心轴320占用的辅助进风口210的面积,提高进入贯流风扇200内部的室内风的风量和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且提高对换热风的温度调节的能力。
可选地,在两个端盖230均设有辅助进风口210的情况下,一轴流扇叶300的中心轴320设有第二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用于与驱动装置400的驱动端连接。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两个端盖230均设有辅助进风口210,轴流扇叶300的数量与辅助进风口21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轴流扇叶300的数量为两个,每一辅助进风口210内均设有一轴流扇叶300。两个轴流扇叶300中一轴流扇叶300的中心轴320设有第二连接位,驱动装置400的驱动端与第二连接位连接。这样,驱动装置400与一轴流扇叶300连接,驱动装置400带动一轴流扇叶300转动,从而带动贯流风扇200转动,贯流风扇200转动带动另一轴流扇叶300转动,以使贯流风扇200两端的辅助进风口210均能够进风。本实施例中,轴流扇叶300还能够与驱动装置400连接,以使驱动装置400通过轴流扇叶300带动组合风扇转动,在两个端盖230均设有辅助进风口210的情况下,减少了传动部件的使用,降低了组合风扇的生产成本。
如图1、图3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风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风扇,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风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壳体100,壳体100设有换热腔120和辅助进风风道110,组合风扇设于换热腔120内,辅助进风风道110与辅助进风口210连通。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组合风扇设于换热腔120内,贯流风扇200带动换热风在换热腔120内流动,辅助进风风道110与辅助进风口210连通,轴流扇叶300带动未经换热的室内风在辅助进风风道110内流动,且流入贯流风扇200内部,与贯流风扇200内部的换热风混合。这样,以实现换热风和室内风混合,从而调节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的温度。
进一步地,壳体100还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换热腔1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连通,辅助进风风道11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风和辅助进风口210连通。贯流风扇200带动室内空气由第一进风口流入换热腔120,空气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换热后变为换热风,换热风沿换热腔120内流动,以通过叶轮组件220的一端流入叶轮组件220的内部,即贯流风扇200的内部。轴流扇叶300带动室内风通过第二进风口流入辅助进风风道110内,再经过辅助进风风道110和辅助进风口210流入叶轮组件220内部,以与叶轮组件220内部的换热风混合,且混合后的混合风通过叶轮组件220的另一端流出叶轮组件220内部,再通过空调出风口流出壳体100,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混合送风。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7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密封装置500,密封装置500设于辅助进风风道110。密封装置500能够打开或密封辅助进风风道110。在密封装置500打开辅助进风风道110的情况下,第二进风口与辅助进风口210连通,未经换热的室内风可通过辅助进风风道110进入叶轮组件220内部,以与换热风混合,从而调节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的温度,减少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与室内温度的温差,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在密封装置500密封辅助进风风道110的情况下,第二进风口与辅助进风口210断开。室内风无法通过辅助进风风道110进入叶轮组件220内部,室内风不与换热风混合,以使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为正常的换热风,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出风需求。
例如,在换热风与室温温度的温差小于预设温差时,可使密封装置500密封辅助进风风道110,以减少未经换热的室内风对空调室内机出风的影响。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密封装置500包括固定件510和密封件520,固定件510与辅助进风风道110的内侧壁连接,固定件510设有通风口511。密封件520与固定件510连接,且密封件520能够相对于通风口511运动,以打开或密封通风口511。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固定件510与辅助进风风道110的内侧壁连接,且密封件520与固定件510连接,以使密封装置500设于辅助进风风道110内。密封件520能够相对于通风口511运动,以打开或密封通风口511。这样,在密封件520打开通风口511的情况下,未经换热的室内风能够通过通风口511在辅助进风风道110内流动,即为密封装置500打开辅助进风风道110。在密封件520密封通风口511的情况下,密封件520阻挡室内风流动,即为密封装置500密封辅助进风风道110。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固定件510包括固定轴512和固定板513,固定轴512设于辅助进风风道110内。沿固定轴512的径向,固定板51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轴512的外侧壁和辅助进风风道110的内侧壁连接,固定板513构造有一个或多个通风口511,在通风口511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通风口511沿固定轴512的周向间隔设置。
如图6所示,密封件520包括转动板521和密封板522,转动板521呈环形设置,转动板521套设在固定轴512的外侧,且转动板521与固定轴512转动连接。密封板522的一端与转动板521连接,密封板522的数量与通风口5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密封板522能够相对于通风口511转动,以打开或密封通风口511。
本实施例中,转动板521与固定轴512转动连接,密封板522的一端与转动板521连接,密封板522能够与转动板521同步相对于通风口511转动,以打开或密封通风口51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动板521的端部设有环形齿条5211,密封装置5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齿轮530,第一驱动组件与固定轴512连接,第一齿轮530与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第一齿轮530与环形齿条5211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与固定轴512连接,以固定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第一齿轮530连接,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第一齿轮530转动。第一齿轮530与转动板521的环形齿条5211啮合,第一齿轮530转动带动环形齿条5211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板521相对于固定轴512转动。密封板522与转动板521连接,转动板521转动以带动密封板522相对于通风口511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通风口511。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辅助进风风道110设有密封装置500的情况下,辅助进风风道110的侧壁开设有避让槽111,一密封板522的另一端延伸至避让槽111内,且密封板522的另一端设有弧形齿条5221。密封装置50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540和第二齿轮550,第二驱动组件540与壳体100连接。第二齿轮550与第二驱动组件540的驱动端连接,且第二齿轮550与弧形齿条5221啮合。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辅助进风风道110的侧壁开设有避让槽111,一密封板522的一端与转动板521连接,该密封板522的另一端延伸至避让槽111内,且该密封板522的另一端设有弧形齿条5221。第二驱动组件540的驱动端与第二齿轮550连接,第二驱动组件540带动第二齿轮550转动。第二齿轮550与弧形齿条5221啮合,第二齿轮550转动带动弧形齿条5221转动,也就是设有该弧形齿条5221的密封板522转动。多个密封板522均与转动板521连接,设有弧形齿条5221的密封板522转动带动转动板521转动,转动板521转动从而带动多个密封板522同步转动,以实现通风口511的打开或密封。
进一步地,沿辅助进风风道110内气体的流动方向,密封板522和固定板513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中,辅助进风风道110的侧壁开设有避让槽111,密封板522的另一端延伸至避让槽111内,密封板522与固定板513依次设置。也就是说,沿辅助进风风道110内气体的流动方向,避让槽111、固定板513和贯流风扇200依次设置。这样,可在密封板522密封通风口511的情况下,减少室内风通过避让槽111进入贯流风扇200内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密封装置500对辅助进风风道110的密封效果。即在不需要混风的情况下,减少进入贯流风扇200内部混风的室内风的风量。
在密封板522打开通风口511的情况下,密封板522与固定板513重叠设置,以露出通风口511,使通风口511能够进风通风。在密封板522密封通风口511的情况下,密封板522覆盖在通风口511的上方,以遮挡通风口511,对通风口511进行密封。
可选地,密封板52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对应位置的通风口511的宽度。这样以在密封板522运动至通风口511位置时能够对通风口511进行密封,提高密封装置500对辅助进风风道110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固定板513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固定板,子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轴512的侧壁和辅助进风风道110的内侧壁连接,在子固定板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子固定板沿固定轴51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子固定板、固定轴512和辅助进风风道110围合出通风口511。
本实施例中,子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轴512的侧壁和辅助进风风道110的内侧壁连接,多个子固定板沿固定轴512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相邻两个子固定板、固定轴512的外侧壁和辅助进风风道110的内侧壁可围合出该通风口511,以使辅助进风风道110内的室内风在经过密封装置500时能够通过通风口511流动。
进一步地,密封板52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对应位置的子固定板的宽度,通风口51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对应位置的子固定板的宽度。
密封板522在打开通风口511的情况下,密封板522与对应位置的子固定板重合设置,密封板52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对应位置的子固定板的宽度,这样以减少密封板522在打开通风口511时仍遮挡部分通风口511的情况发生。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组合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贯流风扇,包括两个端盖和叶轮组件,叶轮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连接,一个或两个端盖设有与叶轮组件内部连通的辅助进风口;
轴流扇叶,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扇叶,子扇叶的末端与辅助进风口的内侧壁连接,在子扇叶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子扇叶沿贯流风扇的周向间隔设置,轴流扇叶的数量与辅助进风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风扇,其特征在于,
两个端盖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设有辅助进风口,沿贯流风扇的轴向,第一端盖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轴流扇叶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风扇,其特征在于,
两个端盖还包括第二端盖,第二端盖设有第一连接位,第一连接位用于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风扇,其特征在于,
沿贯流风扇的轴向,第二端盖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端盖的延伸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风扇,其特征在于,轴流扇叶还包括:
中心轴,子扇叶的始端与中心轴的周向侧壁连接,在子扇叶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沿贯流风扇的周向,多个子扇叶的始端依次与中心轴的周向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风扇,其特征在于,
辅助进风口的内径与中心轴的外径的比值的范围为3至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两个端盖均设有辅助进风口的情况下,一轴流扇叶的中心轴设有第二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用于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风扇,其特征在于,
沿贯流风扇的转动方向,子扇叶的第一端与子扇叶的第二端依次设置;
其中,沿贯流风扇的轴向,子扇叶的第一端与叶轮组件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子扇叶的第二端与叶轮组件之间的直线距离。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换热腔和辅助进风风道;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风扇,设于换热腔内,辅助进风风道与辅助进风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装置,设于辅助进风风道,密封装置能够打开或密封辅助进风风道。
CN202322490948.7U 2023-09-13 2023-09-13 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1003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0948.7U CN221003170U (zh) 2023-09-13 2023-09-13 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0948.7U CN221003170U (zh) 2023-09-13 2023-09-13 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3170U true CN221003170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15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90948.7U Active CN221003170U (zh) 2023-09-13 2023-09-13 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3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847B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106196291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88293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765848B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1110436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403060A (zh) 窗式空调器
CN221003170U (zh) 组合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CN221005257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KR20060128172A (ko) 실링팬을 구비한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CN2210052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005237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密封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106642318A (zh) 空调器
CN216814376U (zh)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111089083A (zh)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00525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4009455U (zh) 单风机双通道吊顶吹风换气设备
CN2115752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939429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46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146687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205899U (zh) 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749007B (zh) 一种吊扇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28502A (zh) 一种风扇及通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