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5207U - 客户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客户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5207U
CN216795207U CN202123337722.0U CN202123337722U CN216795207U CN 216795207 U CN216795207 U CN 216795207U CN 202123337722 U CN202123337722 U CN 202123337722U CN 216795207 U CN216795207 U CN 216795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ain board
antenna
terminal device
cli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377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思婧
谢孝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377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5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5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5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户终端设备,客户终端设备包括支架、主板及天线;主板设置于支架,主板具有接口;天线固定插接于接口内,并通过接口与主板进行信号传输。上述客户终端设备中,天线能够直接插接至接口内与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减少布线的步骤,同时还能够防止线缆影响天线信号的发射和反馈,从而保证天线的信号能够稳定传输;并且,支架用于固定主板,天线在通过接口与主板进行信号传输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接口固定于主板,减少设备内部零件数量,简化设备的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客户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户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户终端设备中,天线布置均采用馈线接头的方式与主板进行连接,但是多根线缆相互接触时会影响并且天线信号的传输,布线难度较大,并且馈线连接方式还需要额外的天线固定件来固定安装天线,导致设备零件数量较多,装配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客户终端设备,该客户终端设备的装配简单且不会对天线信号产生干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户终端设备,包括支架;主板,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接口;天线,固定插接于所述接口内,并能够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主板进行信号传输。
上述客户终端设备中,天线能够直接插接至接口内与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减少布线的步骤,同时还能够防止线缆影响天线信号的发射和反馈,从而保证天线的信号能够稳定传输;并且,支架用于固定主板,天线在通过接口与主板进行信号传输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接口固定于主板,从而能够保证主板与天线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了客户终端设备内需要装配的零件数量,简化了设备的装配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接口的数量与所述天线的数量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接口均设置于所述主板的上侧。
如此设置,多根天线能够扩大天线的信号发射范围,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多根天线与多个接口对应设置于主板的上侧,使得设备整体结构紧凑,从而能够节省设备内部空间,减小设备整体体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接口均匀地分布于所述主板上并彼此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均匀设置能够保证相邻两根天线之间的间距最大化,从而保证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防止天线之间相互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水平支撑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天线固定插接于所述主板的上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
如此设置,上壳体及下壳体分体设置,便于用户安装、维修客户终端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主板进行散热的散热件,且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主板下方的所述下壳体内部。
如此设置,由于主板水平设置,因此设置于主板下方的下壳体内部的散热件吹出的风能够流经主板,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的周侧开设有散热孔,及/或,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
如此设置,热风能够通过上壳体的顶部及下壳体的周侧上的两个散热孔流出,散热效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主板的固定槽。
如此设置,主板的边沿***固定槽内,提高主板的稳定性,防止主板发生倾斜或晃动,从而提高天线的稳定性,保证天线信号的正常发射与反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板两侧并共同支撑固定所述主板。
如此设置,主板的两侧边沿分别***两个固定槽内,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分别从主板的左右两侧支撑固定主板,进一步提高主板的安装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所述固定槽;及/或,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所述固定槽。
如此设置,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能够便于用户将主板固定至固定槽内,提高装配效率,在装配状态下,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能够直接将主板固定于两者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或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支撑面,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天线抵靠于所述支撑面。
如此设置,支撑面能够防止天线发生倾倒,进一步提高天线的稳定性,保证天线信号的正常发射与反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为PCIE插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板与天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支架;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01、固定槽;102、支撑面;103、第一支撑部;104、第二支撑部;105、抵接面;2、主板;21、接口;3、天线;4、壳体;41、上壳体;42、下壳体;43、散热孔;5、散热件。
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的客户终端设备中,天线布置均采用馈线接头的方式与主板进行连接,但是这势必会造成设备内部线缆数量增多,而多根线缆相互接触时会对天线信号的发射和反馈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用这类天线布置形式,会增加设备内部布线的难度;并且在馈线连接的方式中,天线与主板分离布置,因此还需要在设备内增加额外的天线固定件用以固定安装天线,这又导致设备的零件数量较多,装配流程复杂,装配难度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户终端设备,该客户终端设备装配过程简单,并且内部元件不会对天线的信号产生干扰。
如图2至图3所示,具体地,客户终端设备包括支架1、主板2及天线3;主板2设置于支架1,主板2上设置有接口21;天线3固定插接于接口21内,并能够通过接口21与主板2进行信号传输。
如前所述,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天线采用馈线接头的方式与主板连接,但是这势必会造成设备内部线缆数量增多,而多根线缆相互接触时会对天线信号的发射和反馈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加了设备内部布线难度。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终端设备中,天线3能够直接插接至接口21内与天线进行信号传输,不需要通过线缆连接,减少布线的步骤,同时还能够防止线缆影响天线信号的发射和反馈,从而保证天线3的信号能够稳定传输。
并且,由于现有技术中天线与主板分离布置,因此还需要在设备内增加额外的天线固定件用以固定安装天线,这又导致设备的零件数量较多,装配流程复杂,装配难度大。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终端设备中,支架1用于固定主板2,天线3在通过接口21与主板2进行信号传输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接口21固定于主板2,因此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固定件来固定天线3,从而能够保证主板2与天线3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了客户终端设备内需要装配的零件数量,简化了设备的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接口21为PCIE插接口,可以理解,接口21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接口,只要能够将天线3固定插接于接口21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客户终端设备还包括壳体4,壳体4包括上壳体41及下壳体42,上壳体41及下壳体42围设形成一个安装空间,主板2设置于下壳体42的上端,主板2、天线3及支架1均容置于安装空间内。上壳体41及下壳体42分体设置,便于用户安装、维修客户终端设备。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只要能够保证两者之间能够稳定连接即可。
如图3所示,天线3的数量为多个,PCIE插接口的数量与天线3的数量对应设置,多个PCIE插接口均匀间隔设置于主板2背离下壳体42的一侧。多根天线3能够进一步扩大天线3的信号发射范围,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由于多个PCIE插接口设置于主板2的上侧,因此多根天线3也设置于主板2背离下壳体42的一侧,使得设备整体结构紧凑,从而能够节省设备内部空间,减小设备整体体积,同时还能够节省壳体4的材料。并且,多个PCIE插接口均匀间隔设置,能够保证相邻两根天线3之间的间距最大化,从而天线3之间的隔离度,防止天线3之间相互干扰。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天线3的数量为四根,四根天线3在主板2的上侧且靠近主板2边沿的位置均匀间隔设置,在保证天线3隔离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小设备体积。
如图1至图2所示,主板2水平支撑于支架1上,天线3固定插接于主板2的上侧。客户终端设备还包括用于对主板2进行散热的散热件5,且散热件5设置于主板2下方的下壳体42内部。下壳体42的周侧及上壳体41的顶部均开设有散热孔43。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只有下壳体42的周侧或上壳体41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43。在相关现有技术中,为了对主板2进行散热,通常需要在主板2的周围安装散热片等其他散热装置,但是安装散热片会导致设备整体体积较大,并且散热片安装在主板2周围会影响天线3信号的发射和反馈。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终端设备中,散热件5容置于主板2与下壳体42之间的间隙内,占用空间较少,并且不会干涉天线3信号的发射和反馈;同时,由于主板2水平设置,散热件5吹出的风能够依次流经主板2及天线3,热风能够通过上壳体41的顶部及下壳体42的周侧开设的两个散热孔43流出,散热效率高,并且不需要安装散热片等其他散热装置,设备整体体积小。
其中,散热件5可以是风扇、气泵等能够吹出气流的装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设置于下壳体42的散热孔43围绕下壳体42的周壁开设,提高散热效果,使得散热件5和主板2产生的热量都能够从设置于下壳体42的散热孔排出,提高散热效率。设置于上壳体41顶部的散热孔43呈环形设置,使得多根天线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从环形散热孔排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2所示,支架1包括与壳体4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1,第一支撑件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主板2的固定槽101。主板2的边沿***固定槽101内,提高主板2的稳定性,防止主板2发生倾斜或晃动,从而提高天线3的稳定性,保证天线3信号的正常发射与反馈。支架1还包括第二支撑件12,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对称设置于主板2两侧并共同支撑固定所述主板2。主板2的左右两侧边沿分别***两个固定槽101内,第一支撑件11及第二支撑件12分别从主板2的左右两侧支撑固定主板2,进一步提高主板2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均能够与壳体4固定,并且,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卡扣或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相互抵靠而没有连接关系,当然,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还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只要能够保证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配合能够保证主板2的稳定性即可。
如图4至图5所示,第一支撑件11及第二支撑件12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支撑部103及第二支撑部10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103及第二支撑部104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槽101是开设在第一支撑件11及第二支撑件12上的一个凹槽。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103及第二支撑部104为分体式结构,且在两者之间形成固定槽101。第一支撑部103与上壳体4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104与下壳体42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螺钉、卡扣或胶粘等形式固定主板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03和第二支撑部104能够便于用户将主板2固定至固定槽101内,减少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在装配状态下,第一支撑部103及第二支撑部104能够将主板2固定支撑固定于两者之间。
其中,第一支撑部103与上壳体41之间以及第二支撑部104与下壳体42之间,均可以通过螺钉、胶粘或卡扣等方式固定连接。同时,也可以在第一支撑部103及第二支撑部104的外周设置抵接面105,在装配状态下,抵接面105与上壳体41及下壳体42的内壁抵接,保证支架1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提高主板2及天线3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件11及第二支撑件12包括支撑面102,支撑面102与天线3对应设置,在装配状态下,天线3抵靠于支撑面102。支撑面102能够防止天线3发生倾倒,进一步提高天线3的稳定性,保证天线3信号的正常发射与反馈。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只有第一支撑件11或第二支撑件12包括支撑面102。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
主板(2),设置于所述支架(1),所述主板(2)上设置有接口(21);
天线(3),固定插接于所述接口(21)内,并能够通过所述接口(21)与所述主板(2)进行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接口(21)的数量与所述天线(3)的数量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接口(21)均设置于所述主板(2)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接口(21)均匀地分布于所述主板(2)上并彼此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2)水平支撑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天线(3)固定插接于所述主板(2)的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还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包括上壳体(41)及下壳体(42),所述主板(2)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2)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主板(2)进行散热的散热件(5),且所述散热件(5)设置于所述主板(2)下方的所述下壳体(42)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42)的周侧开设有散热孔(43),及/或,所述上壳体(41)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4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与所述壳体(4)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1),所述第一支撑件(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主板(2)的固定槽(1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还包括第二支撑件(12),所述第一支撑件(1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2)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板(2)两侧并共同支撑固定所述主板(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03)和第二支撑部(104),所述第一支撑部(103)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04)之间形成所述固定槽(101);及/或,
所述第二支撑件(12)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03)和第二支撑部(104),所述第一支撑部(103)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04)之间形成所述固定槽(10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及/或所述第二支撑件(12)包括支撑面(102),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天线(3)抵靠于所述支撑面(102)。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21)为PCIE插接口。
CN202123337722.0U 2021-12-27 2021-12-27 客户终端设备 Active CN216795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7722.0U CN216795207U (zh) 2021-12-27 2021-12-27 客户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7722.0U CN216795207U (zh) 2021-12-27 2021-12-27 客户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5207U true CN216795207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0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37722.0U Active CN216795207U (zh) 2021-12-27 2021-12-27 客户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5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5852B2 (en) Desktop electronic device
KR100286375B1 (ko) 전자 시스템의 방열장치 및 방열장치가 사용된 컴퓨터 시스템
US6663416B2 (en) Heat-dissipating module
US7033206B2 (en) Heat-dissipating module
EP3399385B1 (en) Computer internal architecture
US952178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fan module
JP6173512B1 (ja) 電子機器
EP3930339B1 (en) Outdoor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US6967837B2 (en) Computer apparatus assembled wirelessly
CN216795207U (zh) 客户终端设备
JP2005520382A (ja) モジュラープリントアンテナ
US20100033929A1 (en) Notebook computer with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JP2003158465A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20110085927A1 (en) Fan module
CN112822905B (zh) 电子负载装置以及具散热功能的负载模块
CN218217531U (zh) 一种散热型无线路由器
CN212208117U (zh) 一种基于新的小型主机壳体的无线中端电脑主机
CN218041995U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弱电箱
CN217562806U (zh)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及基站
CN221074690U (zh) 风扇组件及风扇外接模块
CN213028040U (zh) 网络中继设备
CN220798836U (zh) 一种共形机箱结构
CN220629355U (zh) 一种路由器及其主板组件
CN221239796U (zh) 复合式天线结构及电子装置
CN212543779U (zh) 网络中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