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4566U - 基站充电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站充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4566U
CN216564566U CN202122809497.XU CN202122809497U CN216564566U CN 216564566 U CN216564566 U CN 216564566U CN 202122809497 U CN202122809497 U CN 202122809497U CN 216564566 U CN216564566 U CN 216564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le piece
base station
piece
initial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094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雍文斌
周林林
梁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094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64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4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4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机器人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站充电结构,包括充电极片、回弹机构;充电极片用于对清洁机器人充电,充电极片具有极片初始位置;回弹机构设于所述基站内,所述充电极片连接所述回弹机构,所述回弹机构用于在所述极片初始位置改变后提供回弹力以使所述充电极片恢复所述极片初始位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结构卡顿,回弹性不好,回充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站充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站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自动化成为现在的主流,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代替了人工劳动,例如擦窗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等。
基站可用于对机器人进行充电,目前很多基站都带有充电的功能,清洁机器人在后退上桩完成后,清洁机器人的充电极片会接触基站的充电极片,经触发后,会激活充电功能,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然而很多扫托洗一体机器人会出现充电结构卡顿,回弹性不好,回充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充电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结构卡顿,回弹性不好,回充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站充电结构,包括:
充电极片,所述充电极片用于对清洁机器人充电,所述充电极片具有极片初始位置;以及
回弹机构,所述回弹机构设于所述基站内,所述充电极片连接所述回弹机构,所述回弹机构用于在所述极片初始位置改变后提供回弹力以使所述充电极片恢复所述极片初始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弹机构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设于基站内;以及
连接件,所述充电极片固设于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相对固定件具有连接件初始位置,且所述连接件初始位置改变后所述连接件承受恢复所述连接件初始位置的回弹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恢复所述连接件初始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为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件,另一端固设所述充电极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扭簧,在所述固定件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限位所述摆杆的摆动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摆杆支架,所述摆杆支架上设有销轴,在所述摆杆上设有通孔,所述摆杆通过所述通孔转动套接在所述销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销轴设有螺纹孔,在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相适配的螺丝,所述螺丝用于限位所述摆杆沿销轴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杆体可发生形变并恢复形变的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固设所述充电极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站充电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机器人没有进行充电的时候,本结构中的充电极片在基站中,并且处于极片初始位置,此时其是不动的,等待机器人来充电,其中充电极片与基站中的供电设备电连接,当机器人需要进行充电时,便行进至基站中,机器人所自带的充电极片便与基站中的充电极片相接触,实现对接充电,为了实现接触良好,所以会给基站中的充电极片一个接触力,此时基站中的充电极片会产生移动,并在回弹机构的反向弹力下最终稳定下来,与机器人的充电极片保持一个接触力的状态下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毕之后,机器人退出,基站中的充电极片则会在回弹机构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等待位置,可后续进行充电,这样本充电结构不会发生卡顿,回弹性较好,回充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充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充电结构给清洁机器人充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清洁机器人进入到基站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充电结构在基站内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充电极片;2、固定件;3、摆杆;4、扭簧;5、限位凸起;6、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站充电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充电极片1、回弹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极片1用于对清洁机器人充电,充电极片1具有极片初始位置;
其中,回弹机构设于所述基站内,充电极片1连接所述回弹机构,回弹机构用于在所述极片初始位置改变后提供回弹力,以使得所述充电极片1恢复所述极片初始位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基站充电结构包括充电极片1和回弹机构,在基站中的设备中包括用于供电的设备,其电压输出端连接充电极片1,需要说明的是本基站充电结构中的充电极片1为两个,分别为正负极极片,每个充电极片1均连接有回弹机构。
如图5所示,充电极片1具有极片初始位置,也就是在机器人进入到基站之前,充电极片1处于待充电的位置,此时其是不动的,等待充电,如图3和图4所示,当机器人行进至基站中的时候,机器人所自带的充电极片便与基站中的充电极片1相接触,实现对接充电,为了实现接触良好,所以会给基站中的充电极片1一个接触力,此时基站中的充电极片1会产生移动,并在回弹机构的反向弹力下最终稳定下来,与机器人的充电极片保持一个接触力的状态下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毕之后,机器人退出,基站中的充电极片1则会在回弹机构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等待位置,可后续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充电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充电结构不会发生卡顿,在回弹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很好地恢复到待充电位置,即极片初始位置,使得充电极片1的回弹性较好,方便下次进行充电,最终大大提高了回充率。并且由于回弹机构的存在,使得机器人的充电极片与基站的充电极片1相接触的时候能够保持一定的挤压接触力,使得充电效果更好,不会产生虚接的现象。
如图1和图2,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充电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回弹机构包括固定件2、连接件,其中固定件2是固设在基站内的,其作用为承托的作用,连接件与固定件2相连接,连接件是个载体,其用于固定充电极片1,由于充电极片1是固定设于连接件上的,所以充电极片1的极片初始位置则对应连接件的连接件初始位置,即当连接件处在连接件初始位置的时候,则充电极片1则处于极片初始位置处,所以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成连接件承受恢复的作用力,这样便能够带动充电极片1恢复到其初始位置。
本实施方式将充电极片1固设于连接件上,通过连接件承受恢复的作用力,进而代替充电极片1直接承受弹力,是对充电极片1的一种保护,避免充电极片1频繁受力,并且通过连接件承受弹力的形式,其结构传动关系方便设计,可直接在连接件和固定件2两者之间设置相互作用的回弹力,因为固定件2固设在基站内的。
进一步地,充电极片1在连接件上的设置形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以为卡接或者插接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当充电极片1可拆卸连接的设置在连接件上的时候,需确保充电极片1的接触面前无任何遮挡物,从而能够使其与机器人实现对接充电。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连接件和固定件2之间的连接形式以及两者之间能够实现相互作用的具体实施形式,优选形式为,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2活动连接,这样连接件就能够相对固定件2进行移动,并且为了实现连接件相对固定件2恢复到连接件初始位置,本实施例所采取的实施方式为在连接件和固定件2之间设置了弹性件,通过弹性件分别对固定件2和连接件产生作用力,从而将连接件能够恢复到连接件的初始位置。
本实施方式将连接件和固定件2设置成活动连接,则可实现连接件相对固定件2进行移动,也就是可实现充电极片1的移动,当充电极片1承受接触力的时候,能够将力传递到连接件上,从而使连接件相对固定件2移动,由于具有弹性件,能够提供回弹力,所以最终使得充电极片1与机器人之间保持一个充电的挤压接触力,并且当机器人退出之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连接件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样充电极片1也对应的回到初始位置,这样能够进行下一次充电,防止结构发生卡顿,提高回充率。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与固定件2之间为活动连接,即两者能够发生相对移动,而连接件相对固定件2的移动形式是有要求的,需与机器人推顶充电极片1使充电极片1发生移动的轨迹相适配,即机器人推顶充电极片1,充电极片1传力给连接杆,连接杆相对固定件2移动,在连接杆移动的时候,不能带动充电极片1脱离与机器人的接触位置,以免发生短接。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件和固定件2的连接形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优选实施方式,具体为,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为摆杆3,所述摆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件2,另一端固设所述充电极片1。
具体地,连接件为杆状,其一端转动连接固定件2,另一端则设有充电极片1,当充电极片1受到碰触并发生移动的时候,连接件便相对固定件2转动,也就是发生摆动,这样的效果在于,能够节省空间,如果连接件为直线运动的话,则需要提供较大的空间用于其移动,而摆动的效果在于能够节省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摆杆3摆动的稳定性,可以将摆杆3设置成板状结构,增加摆杆3与固定件2的转动连接的接触面积,这样稳定性更好,另外,摆杆3设置充电极片1的一端可以设置成凸起形状,凸起为一个具有内腔的立体形式的空壳结构,在空壳结构上设有插孔,充电极片1可以设置成与空壳形状相适配的形状,其贴附在空壳结构的表面,且尾端卡接在插孔内,实现插接。这样可以增加充电极片1的面积,并且也是其与摆杆3连接的更加稳定。
由于连接件与固定件2为转动连接,所以提供连接件相对固定件2转动后的恢复力时,优选结构为扭簧4,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扭簧4的一端与固定件2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连接,当连接件相对固定件2转动的时候,扭簧4会发生扭曲,当机器人退出后,扭簧4带动连接件恢复原来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摆杆3的转动角度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其不能够在机器人的推顶下一直转动或机器人接触解除后不能够在扭簧4的带动下过度回转,所以为解决此问题,本实施方式还设置了,在固定件2上设有限位凸起5,限位凸起5用于限位摆杆3的摆动角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限位凸起5优选为两个,并且间隔一定的距离,摆杆3部分位于两个限位凸起5之间,转动时当分别接触到两侧的限位凸起5的时候,分别为两侧的转动极限。
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扭簧4为较简单的结构,成本低廉,并且回弹效果好,结构稳定,更加实用,在固定件2上设置限位凸起5限制摆杆3的转动角度,使摆杆3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可控性更好。
可替代的,当连接件和固定件2之间转动连接的时候,弹性件还可以为弹片或者其它具有弹性的构件,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固定件2与摆杆3之间转动连接形式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为,所述固定件2为摆杆支架,所述摆杆支架上设有销轴6,在所述摆杆3上设有通孔,所述摆杆3通过所述通孔转动套接在所述销轴6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摆杆3并没有与固定件2之间转动连接,而是为了连接方便,在固定件2,也就是摆杆支架上设置了销轴6,销轴6是凸出于固定件2的表面的,这样方便与摆杆3进行插接,相适配的,在摆杆3上开设通孔,通过通孔套接在销轴6上,实现了转动连接。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销轴6以及通孔的形式实现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装配合理,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摆杆3从销轴6内脱出或者防止摆杆3在销轴6的轴向相对移动,所以在销轴6设有螺纹孔,在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相适配的螺丝,所述螺丝用于限位所述摆杆3沿销轴6轴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螺丝只是装配在螺纹孔内,并没有限制所述摆杆3的转动,只是提供了一个轴线的限位结构,以防止摆杆3在轴向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站充电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连接件与固定件之间的连接形式还可以为滑动连接,即在直线方向上能够相对滑动,这种形式也能够实现连接件的移动,并且此时弹性件为弹簧,可在弹簧的作用下使连接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站充电结构的又一实施例,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还可以为固定连接,当固定连接的时候,则连接件则为可发生形变并恢复形变的弹性杆,弹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固设所述充电极片1。
在本实施例中,当连接件和固定件固定连接,此时则不需要弹性件,因连接件本身即为具有弹性的弹性杆,在机器人的接触推力下,弹性杆即可自身发生扭曲变形,退出后,弹性杆即可恢复变形,同样也能够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极片,所述充电极片用于对清洁机器人充电,所述充电极片具有极片初始位置;以及
回弹机构,所述回弹机构设于所述基站内,所述充电极片连接所述回弹机构,所述回弹机构用于在所述极片初始位置改变后提供回弹力以使所述充电极片恢复所述极片初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机构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设于基站内;以及
连接件,所述充电极片固设于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相对固定件具有连接件初始位置,且所述连接件初始位置改变后所述连接件承受恢复所述连接件初始位置的回弹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恢复所述连接件初始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为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件,另一端固设所述充电极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在所述固定件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限位所述摆杆的摆动角度。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摆杆支架,所述摆杆支架上设有销轴,在所述摆杆上设有通孔,所述摆杆通过所述通孔转动套接在所述销轴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设有螺纹孔,在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相适配的螺丝,所述螺丝用于限位所述摆杆沿销轴轴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杆体可发生形变并恢复形变的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固设所述充电极片。
CN202122809497.XU 2021-11-13 2021-11-13 基站充电结构 Active CN216564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9497.XU CN216564566U (zh) 2021-11-13 2021-11-13 基站充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9497.XU CN216564566U (zh) 2021-11-13 2021-11-13 基站充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4566U true CN216564566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09497.XU Active CN216564566U (zh) 2021-11-13 2021-11-13 基站充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64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7110B (zh) 一种可自适应的自动充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CN112172954A (zh) 一种壁面清洗机器人
CN204130413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游戏摇杆开关
CN216564566U (zh) 基站充电结构
CN211545183U (zh) 搬运机械手
CN10867419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板的支撑及方位调节方法
CN114520434A (zh) 一种磁吸充电装置、磁吸充电座、机器人和机器人***
CN109531558B (zh) 单动力移动五杆机器人
CN214511051U (zh) 一种具有转向和位置保持功能的电动拖把
CN203055755U (zh) 一种按钮开关
CN211764984U (zh) 一种装配方便的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
CN211308284U (zh) 一种自适应充电桩
CN115566971A (zh) 一种移动式一体化型户用储能装置
CN211806126U (zh) 一种障碍物清理智能机器人的手臂安装座
CN107866085B (zh) 一种蓝牙遥控的模块化组装玩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06507235B (zh) 一种弹性折叠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头戴式耳机
CN110979070A (zh) 一种自适应充电桩
CN218162531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14589339U (zh) 一种机器人充电机构及充电设备
CN220692861U (zh) 一种充电组件及充电桩
CN218338387U (zh) 充电座以及清洁***
CN207925740U (zh) 充电用电极安装架及机器人
CN219458705U (zh) 一种外接充电装置和光伏清扫***
CN206031203U (zh) 一种具有摩擦结构的底座及后视镜
CN220138579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小型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A1, Yinxi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