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1754U - 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1754U
CN216331754U CN202122250638.9U CN202122250638U CN216331754U CN 216331754 U CN216331754 U CN 216331754U CN 202122250638 U CN202122250638 U CN 202122250638U CN 216331754 U CN216331754 U CN 216331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mirro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06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艳宾
宋彩盟
岳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06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1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1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1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包括:外后视镜加强件,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具有安装部和多个连接部,后视镜设于所述安装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和车门板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通过设置外后视镜加强件,使其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和车门板连接,借助上述结构强度提升加强件的整体刚度,从而提升后视镜安装点位置刚度,达到提升后视镜稳定性目的,可以满足后视镜稳定性要求,改善了用户使用后视镜的舒适性,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侧后方视野环境。

Description

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车辆行驶时用户观察侧后方路况的环境提醒结构,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在颠簸的路上行驶时,后视镜容易出现抖动,无法为用户提供稳定的侧后方环境信息;在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后视镜容易因为车门关闭撞击产生异常抖动,给用户一种车辆设计差、车型品位低的感觉,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所述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可以满足后视镜在车辆运行、静止关门时稳定性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包括:外后视镜加强件,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具有安装部和多个连接部,后视镜设于所述安装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和车门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还包括加强本体,所述加强本体和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加强本体的中部,多个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加强本体的边沿,且多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加强本体的外周沿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所述加强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边沿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玻璃窗框和所述玻璃导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向远离所述玻璃窗框和所述玻璃导轨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三侧壁向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三侧壁上设有所述安装部,所述第四侧壁向靠近所述车门板的车门内板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70°,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12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所述车门板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车门外板连接,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还包括:内后视镜加强件,所述内后视镜加强件与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响应设置,且所述内后视镜加强件的一端与前围板横梁连接,所述内后视镜加强件的另一端与A柱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的背离所述后视镜的一侧且与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的第三侧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所述弹性件形成截面为T形的橡胶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所述弹性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间隔布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通过设置外后视镜加强件,使其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和车门板配合连接,借助上述结构强度提升加强件的整体刚度,从而提升后视镜安装点位置刚度,达到提升后视镜稳定性目的,可以满足后视镜稳定性要求,改善了用户使用后视镜的舒适性,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侧后方视野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在一个视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在另一个视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在又一个视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加强件在一个视角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加强件在另一个视角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加强件在又一个视角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后视镜加强件10,加强本体101,连接部102,安装部103,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减重孔15,弹性件20,第一弹性段21,第二弹性段22,内后视镜加强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6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包括:外后视镜加强件10,外后视镜加强件10具有安装部103,后视镜设置在安装部103,外后视镜加强件10具有多个连接部102,连接部102可以形成为连接臂,也可以形成为连接凸台等结构,多个连接部102分别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和车门板连接。这里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为紧固件连接等其他固定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通过设置外后视镜加强件10,使其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和车门板连接,借助上述结构强度提升加强件的整体刚度,从而提升后视镜安装点位置刚度,达到提升后视镜稳定性目的,可以满足后视镜稳定性要求,改善了用户使用后视镜的舒适性,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侧后方视野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门板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外后视镜加强件10可以仅与车门内板连接,也可以仅与车门外板连接,还可以既与车门内板连接,又与车门外板连接,由此进一步提升后视镜安装点位置刚度,达到提升后视镜稳定性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外后视镜加强件10包括:加强本体101和连接部102,加强本体101大致形成拱形,安装部103设置在加强本体101的中部,连接部102设置在加强本体101的边沿,多个连接部102沿加强本体101的外周沿间隔布置,多个连接部102分别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和车门板连接,加强本体101也可以与车门板连接,例如加强本体101与车门外板连接。
如图4-图6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加强本体10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侧壁的一侧设有连接部,其中,每个侧壁上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连接部,例如,第一侧壁11上具有多个连接部,第一侧壁11上的连接部102可以与玻璃窗框、玻璃导轨连接,第二侧壁12上的连接部102可以与车门框连接,第三侧壁13上的连接部102也可以与车门框连接,第四侧壁14上的连接部102可以与车门内板连接。
当然,加强本体101也可以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车门板进行连接,例如,第三侧壁13直接与车门外板连接。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侧壁11边沿的连接部102与玻璃窗框和玻璃导轨连接,第二侧壁12向远离玻璃窗框和玻璃导轨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侧壁12和第一侧壁11之间具有避让台阶,以便于加强本体101与车辆上结构的连接,第三侧壁13向远离第一侧壁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三侧壁13上设有安装部103,所述第四侧壁14向靠近所述车门板的车门内板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三侧壁13可以与车门外板连接,第三侧壁13的走向与车门外板大致相同,由此第三侧壁13可以直接与车门外板抵接,保证连接处的稳定性,安装部103可设置在第三侧壁13上,提高后视镜安装点的稳定性。
第四侧壁14向靠近车门内板的方向倾斜延伸,第四侧壁14边沿的连接部102可以与车门内板连接。此外,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中的至少一个还与车门框连接,例如,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分别与车门框连接;或者,第三侧壁13与车门框连接。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为120°-170°,即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20°、130°、150°、170°等。通过设置较大的角度,可以使用较少的材料实现较大区域的跨越,实现外后视镜加强件10与多个结构件的连接。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侧壁12与第三侧壁13之间的夹角为β,β的范围为90°-120°,即第二侧壁12与第三侧壁13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100°、110°、120°等。通过设置在上述角度范围,可以在使用较少的材料实现较大区域的跨越的基础上,可确保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后视镜安装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外后视镜加强件10上还设有减重孔15,减重孔15可以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减重孔15可以设置在加强本体101上,通过设置多个减重孔15,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基础上,降低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重量,尽可能的降低整车重量,提升车辆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还包括:内后视镜加强件30,内后视镜加强件30的位置与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位置相应设置,具体而言,内后视镜加强件30设置在邻近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位置处,内后视镜加强件30的一部分可以与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一部分相对设置,由此以加强外后视镜安装位置强度,具体而言,内后视镜加强件30形成梁结构,内后视镜加强件30的一端可以与前围板横梁连接,另一端与A柱连接,这里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通过内后视镜加强件30将前围板横梁与车门A柱进行连接,可以形成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特点,同时借助前围板横梁的强度和A柱的强度,提升该局部位置的强度,进而提升后视镜安装点位置刚度,达到提升后视镜稳定性目的。
其中,外后视镜加强件10和内后视镜加强件30分别设置在车门内板的两侧,由此在车门内板内外两侧进行加强,实现双重的加强效果,进一步地提高后视镜安装点的强度与刚度,提升后视镜安装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还包括:弹性件20,弹性件20设置在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内侧,即外后视镜加强件10背离外后视镜的一侧,且弹性件20与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第三侧壁13连接,这里的连接可以为粘接。具体地,弹性件20包括第一弹性段21和第二弹性段22,第二弹性段22与第一弹性段21的延伸方向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20的截面可以形成为T形,第一弹性段21的一端与外后视镜加强件10配合连接,第二弹性段22的一侧与第一弹性段21的另一端配合连接,第二弹性段22的另一侧悬空布置。
也就是说,利用第二弹性段22作为质量,第二弹性段22悬空,第一弹性段21作为刚度、阻尼,第一弹性段21与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内侧进行连接,例如,第一弹性段21与第三侧壁13的内侧粘接配合或者通过硫化成型。当有激励振动能量通过该位置时,利用T型结构在波动能量激励下简谐振动,对振动能量进行衰减,由此可以有效衰减车门受到轮胎激励、动力总成激励、关门时撞击激励振动传递的能量,达到提升后视镜稳定性目的,改善用户使用后视镜舒适性,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侧后方视野环境。
如图4所述,在一些示例中,弹性件20形成截面为T形的橡胶条,其中,第一弹性段21的高度(如图4所示的左右方向)在8mm-20mm之间,第一弹性段21的宽度(如图4所示的前后方向)在5mm-25mm之间,第二弹性段22的高度(如图4所示的左右方向)在3mm-10mm之间,第二弹性段22的宽度(如图4所示的前后方向)10mm-50mm之间,具体可依据空间进行科学设计。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弹性件20包括多个,多个弹性件20间隔布置,通过设置多个弹性件20,可以有效衰减车门受到轮胎激励、动力总成激励、关门时撞击激励振动传递的能量,提升后视镜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通过采用上述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使得外后视镜加强件可以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和车门板配合连接,提升加强件的整体刚度,从而提升后视镜安装点位置刚度,达到提升后视镜稳定性目的,可以满足后视镜稳定性要求,改善了用户使用后视镜的舒适性,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侧后方视野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前围板横梁和A柱,后视镜加强总成包括外后视镜加强件10、弹性件20和内后视镜加强件30,其中,后视镜设置在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安装部103上,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多个连接部102可以分别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配合连接;内后视镜加强件30与前围板横梁和A柱配合连接,弹性件20设置在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第三侧壁13的内侧,具体尺寸依据车型设计大小及车门大小可进行科学设计。
其中,外后视镜加强件10大致形成拱形,该拱形加强结构分别连接了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借助车门结构强度提升外后视镜加强件10整体刚度,从而提升后视镜安装点位置刚度;通过设计内后视镜加强件30,进一步提升后视镜安装点结构刚度,通过设置弹性件20,有效衰减车门受到轮胎激励、动力总成激励、关门时撞击激励振动传递能量,达到提升后视镜稳定性目的,改善用户使用后视镜舒适性,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侧后方视野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后视镜加强件(10),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10)具有安装部(103)和多个连接部(102),后视镜设于所述安装部(103),多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车门框、玻璃窗框、玻璃导轨和车门板连接,
内后视镜加强件(30),所述内后视镜加强件(30)与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10)相应设置,且所述内后视镜加强件(30)的一端与前围板横梁连接,所述内后视镜加强件(30)的另一端与A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10)还包括:加强本体(101),所述加强本体(101)和所述连接部(102)连接,所述安装部(103)设于所述加强本体(101)的中部,其中,多个所述连接部(102)位于所述加强本体(101)的边沿,且多个所述连接部(102)沿所述加强本体(101)的外周沿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本体(10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所述第一侧壁(11)上设置的所述连接部(102)与所述玻璃窗框和所述玻璃导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12)向远离所述玻璃窗框和所述玻璃导轨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三侧壁(13)向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三侧壁(13)上设有所述安装部(103),所述第四侧壁(14)向靠近所述车门板的车门内板的方向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70°,和/或,
所述第二侧壁(12)与所述第三侧壁(13)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1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板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第三侧壁(13)与所述车门外板连接,所述第四侧壁(14)上设置的所述连接部(102)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20),所述弹性件(20)设于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背离所述后视镜的一侧且与所述外后视镜加强件(10)的第三侧壁(1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0)形成截面为T形的橡胶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20)间隔布置。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
CN202122250638.9U 2021-09-16 2021-09-16 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6331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0638.9U CN216331754U (zh) 2021-09-16 2021-09-16 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0638.9U CN216331754U (zh) 2021-09-16 2021-09-16 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1754U true CN216331754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0638.9U Active CN216331754U (zh) 2021-09-16 2021-09-16 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1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8987B1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vicinity information detection sensor
US7591501B2 (en) Hatchback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s
US9027987B2 (en) Vehicle hood structure
US8205925B2 (en)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EP3018041A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JPH0539063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6032550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上部構造
US9573559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4839866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CN216331754U (zh) 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688814A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212685728U (zh) 一种车辆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CN107444085B (zh) 车门构造
CN214565671U (zh) 一种汽车顶盖总成及包括其的汽车
WO2008062761A1 (fr) Structure de porte pour véhicule
JP4019422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アパネル構造
CN217864369U (zh) 车体接头结构和车辆
CN216734482U (zh) 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8966806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1376685B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227260U (zh) 后背门和车辆
CN114620142B (zh) 车身
CN212473665U (zh) 顶盖机构、顶盖***及商用车
CN109987146B (zh) 车身上部结构
CN209757267U (zh) 空气室结构、空气室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